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1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一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
卷二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一)
上海佛学书局印行
目录
大方广佛华严经品目..................................一
华严大经处会品目卷帙总要之图..................................四
序..................................一
前言..................................一
卷一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七
卷二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二..................................一四二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眞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品目
- 如来名号品第七
- 卷一至卷五 四圣谛品第八
- 世主妙严品第一 卷十三
- 卷六 光明觉品第九
- 如来现相品第二 菩萨问明品第十
- 卷七 卷十四
- 普贤三昧品第三 净行品第十一
- 世界成就品第四 贤首品第十二之一
- 卷八至卷十 卷十五
- 佛藏世界品第五 贤首品第十二之二
- 卷十一 卷十六
- 毗卢遮那品第六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 卷十二 须弥顶上偈颂赞品第十四
- 十住品第十五 十无尽藏品第二十二
- 卷十七 卷二十二
- 梵行品第十六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
-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卷二十三
- 卷十八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
- 明法品第十八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 卷十九 卷二十四之三十三
-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 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卷三十四之三十九
-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 十地品第二十六
- 卷二十 卷四十之四十三
-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十定品第二十七
- 卷二十一 卷四十四
- 十通品第二十八 卷五十之五十二
- 十忍品第二十九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 十通品第二十八 卷五十之五十二
- 十忍品第二十九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 卷四十五 卷五十三之五十九
- 阿僧祇品第三十 離世間品第三十九
- 壽量品第三十一 卷六十之八十
- 卷四十六之四十七 品目終
-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
- 卷四十八
-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 卷四十九
- 普賢行願品第三十六
華 嚴 大 經 處 會 品 目 卷 帙 總 要 之 圖
分 四
分 信
分 四
周 果 因 信 所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淺釋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第一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
世主妙嚴品第一
世就是世界,主就是主人。世界上的主人就是佛。他不但是世間主,而且還是出世間主。世間主就是一切轉輪聖王,也就是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 輪王。這四輪王只能為世間主,而不能為出世間主。「妙」就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一言 ,也就是想不到說不出的意思。「嚴」就是莊嚴。這種莊嚴,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所能看見。「品」就是品類。這一品是講世間主何出世間主種種微妙不可思議的莊嚴境界、莊嚴國土、莊嚴佛刹。「第一」就是開始的意思,這一品是屬於第一品,所以叫世主妙嚴品第一。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凡是佛經開始的時候,都有這四個字。用「如是我聞」四個字作為經首,有六種的意義:
①異外道;就是和外道不同。因為外道德經首是用「阿嚘」二字,阿是無,嚘是有。講法不是有就是無,所以用阿嚘二子代表經首。佛法不是這樣。佛法是非有非無,非無非有,不落於有,不落於空,外道認為有就是有,沒有就是空,這是二邊。佛法是不落於二邊,所以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代表經首。
「如是」二字是指法之詞,「我聞」二字是領納之羲。怎叫指法之詞?「如是」就是這個法,不「如是」就不是這個法。這個法是什麼?就是中道了羲的法。怎叫領納之羲?「我聞」就是聽法的阿難尊者,親耳聞這個妙法,領受接納法羲如是的意思。
②息諍論:「諍」就是勝負心。與道相連背,並生出我相、人相、生相、壽者相這四種心,由何能得到三昧!諍什麼?爭第一,一般衆生都想爭第一,所以有諍論。「如是我聞」這四個字,表示這部經不是阿難尊者自己說的,是從佛那裏聽來的。因為這是佛說的,所以大衆無話可說,這樣就沒有諍論了。
③離增減:在「如是我聞」之後,一時,佛在某地方,與大衆若干人?說什麼經?這樣,一切弟子不敢更改,不能潤色。就是說經文不能增一字,也不能減一字。
④斷衆疑:因為阿難尊者在大衆裏邊,他是最年輕,但是佛將法藏傳授於他,教他結集經藏,是護藏人,阿難尊者升坐的時候,大衆忽然生起三個疑惑。(A)疑惑釋迦牟尼佛沒有入湼槃?又來給我們說法。因為阿難尊者也有三十二相,和佛一樣的莊嚴,只是比佛身矮一點而已。(B)疑惑十方諸佛來說法?(C)疑惑阿難尊者在突然間證得佛果?因為他相好莊嚴。等阿難尊者開口說「如是我聞」時,這些大羅漠的頭腦才清醒過來,不迷惑了。
⑤生信:令一切衆生生信心,因為「如是」之法是可信的,不「如是」之法是不可信的。所以說「如是」是指法之詞。
⑥順同:順同三世佛的例子,因為三世諸佛所說的經典,在經首都用「如是我聞」四字,所以佛經在開始時,第一句就是「如是我聞」。
佛在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將要入湼槃的時候,阿難尊者還沒有證果,也沒有斷欲去愛,所以痛哭流涕,悲哀到極點,把什麼事情都忘了。在這時候,天眼第一阿 樓陀尊者就來到雙樹林,對阿難尊者說:「阿難 !不要悲哀! 佛把一切所有的法都傳授於你,你是將來結集經藏的人,守護法藏的人,責任重大,現在應該去請示佛,將來的事情怎樣辦理? 」
阿難尊者聽到這番話之後,很不耐煩的說: 「佛入湼槃了,將來會有什麼事情?什麼事情也沒有了。」這時,天眼尊者又說:「阿難!不要發孩子脾氣,將來重要事情是弘揚佛法。不要再不懂事,趕快去請問佛吧!」阿難尊者一聽,啊!佛法還要傳留於世,便問: 「那麼,我要問佛什麼問題?」
阿 樓陀尊者說:「有四個問題非常重要,非問不可。」
①佛住世時,我們依佛而住,佛入湼槃後,我們依誰而住?阿難尊者覺得這個問題很有道理,將來我們到什麼地方去住?這是應該問。
②佛住世時,我們依佛為師,佛入湼槃後,我們依誰為師?阿難尊者想,沒有佛又怎樣去修行?這個問題非問不可。
③佛住世時,惡性比丘,佛可以調伏,佛入湼槃後,由誰來調伏?怎樣調伏?阿難尊者感到這個問題嚴重,更應該問。
④結集經藏,在開始的經文用什麼文字來代表?阿難尊者一想,這也是一個問題,也應該請示於佛。
於是乎阿難來到佛的牀前,請問這四個問題。佛很慈祥和藹的告訴阿難說:「我入湼槃之後,依四念處為住。」這是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我入湼槃之後,依戒為師。」這是第二問題的答案。「我入湼槃之後,如有惡性比丘,不守戒律,默擯之(就是不和他講話,令其改過自新,變為善性比丘)。」這是第三個問題的答案。「結集經臧時,經首用如是我聞」。這是第四個問題的答案。
什麼是四念處?就是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依照這四種念處來修行,可以證果,可以解脫。
我們為什麼不能證果?為什麼不能解脫輪廻?就因為沒有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執著有個我,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房子是我的,土地是我的。等到一口氣不囘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是我的。所謂「魚在水裏躍,人在世上鬧,不知種善德,虧心把孽造,金銀堆成山,閉眼全都撂,空手見閻王,悔心把淚掉。」今將四念處大意解釋如下:
①觀身不淨:我們的身體是不清淨的,九孔常流不清淨的東西,如眼有眵,耳有垢,鼻有涕,口有痰,加上大小便等。知道身體不淨,是個臭皮囊,就不應該喜愛它、執著它。如果不執著,就得到解脫,不會再被身體所累。老子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無有何患?」他明白觀身不淨之道。
②觀受是苦:凡是所接受的都是苦,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苦。
什麼是三苦?就在於苦苦、壞苦、行苦。
(A)苦苦:就是苦中苦,苦上加苦。好像一個人,本來沒有房子住,又遇到下雨的天。本來沒有衣服穿,又遇到寒冷的天。本來沒有飯吃,又生病。生病沒有錢請醫生,這是窮人的苦中苦。
(B)壞苦:沒有錢的人有苦苦,有錢的人有壞苦。什麼是壞苦?富貴的人,所住的是高樓大廈,美麗的設備,不幸發生火災,將房子燒光了。有金銀珠寳,被人盜去。又發生意外的災害,如戰爭、風災、水災等,這都是壞苦。
(C)行苦:就是人從出生那天起,由少而壯,由壯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流,念念不停,這就是行苦。在一生之中,雖然沒有苦苦,沒有壞苦,但有行苦。這種苦,任何人都要受的,誰也不能避免,釋迦牟尼佛在八十歲時,還要示現入湼槃。
什麼是八苦?就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識盛苦。
(A)生苦:人在出生的時候,好像在兩山的中間被壓迫生出來,所以小孩生出時先哭,表示是苦,開始接受苦的折磨。
(B)老苦:人到老年的時候,四肢不靈活,行動不方便,眼花耳聾,頭髮白,牙齒掉,處處不自由,不聽指揮,所謂「心有餘力而力不足」。
(C)病苦:地水火風四大失調,就生病,病有種種難言的痛苦。
(D)死苦:病苦過去,死苦來了。到死的時候,好像活牛剝皮,鳥龜脫殼一般的痛苦。這種苦無法可形容。
(E)受別離苦:人生最大的苦,就是生離死別。因為有愛。愛是造業的淵藪,如果能斷欲去愛,業障就輕。要是有很重的情愛,業障就重,所謂「業盡情空是眞佛,業重情迷是凡夫。」凡夫就是迷著在情愛上,看不破情愛,放不下情愛,所以就有苦。
愛是最大一種執著,這種執著不容易放下,愛別離苦就是本來不想離開,但一定要離開,是被強迫而離開,這種情況多麼痛苦,如夫婦有夫婦的別離苦,子女有子女的別離苦,親友有親友的別離苦。總而言之,有愛,在別離時,就是苦。
(F)怨憎會苦:愛有苦,憎也有苦。討厭的人,偏偏又遇在一起,所謂「冤家路窄」,也是一種苦。
(G)求不得苦:求名得不到名,求利得不到利,求男女得不到男女,求富貴得不到富貴。總而言之,所希望的事情不能成功,也是一種痛苦。
(H)五陰識盛苦: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陰不空,就是苦。好像被五陰山壓住一樣,一點自由也沒有。沒有自由就是痛苦,這種苦好像火燒一般在心中作祟。
什麼是無量苦?上邊所講的三苦和八苦,要是詳細分析起來,在每一種苦裏邊有無量的苦,在無量苦的裏邊,又有無量的苦。苦是沒有窮盡的,所以叫無量苦。
③觀心無常:就是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了不可得,是為無常。也可以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沒有恆常不變的,所以叫無常。觀察人心是無常,眞心才是常。為什麼說人心無常?因為人心善變,好像波浪一樣,沒有停止的時候。這個心念生,那個心念滅,念念遷流、念念不停。又好像虛空中的微塵,忽上忽下、忽東忽西,沒有一定,這種心是無常。什麼是常?即使常住眞心,性淨明體。這是觀心無常的道理。
④觀法無我:就是觀察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法無我。假設有我,那就有我執,如果再去執著於法,那就有法執。這樣,就不自在、不解脫。若能觀法無我、觀人無我,這樣來觀察,二執皆空。人也無我,法也無我,也就破了人法二執。這是觀法無我的道理。
(A)色法:凡是能看見的形相,能說出的名字,一切的一切,都叫色法。這種法,若是看不破放不下,就得不到自在。這種色,有外色和內色。外色就是有形質。外邊的色既然有形質,裏邊就有個影子。
內色就是影子。有影子,就有色的妄想,就不能無我。你愛這個色,就因為有我,你執著這個色,也是因為認為有我。要是沒有我,就無所執著。無所執著,就沒有障礙,這就是看破。能看破就能放下。能放下,就得到自在。
(B)受法:凡是接觸外邊境界始有所領受。要是沒有我,就沒有觸塵。沒有觸塵,就得到自在。換言之,有我存在,就不能自在。
(C)想法:就是一種妄想。這種妄想的法,你為什麼不能對治?就因為有個我。要是沒有我,什麼妄想也沒有,便到無所想的境界。
(D)性法:就是遷流的意思。念念遷變、念念不停,川流不息。好像流水一樣,這是行蘊。要能把行蘊看破,就是無我。
(E)識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識。這八識也介於眞妄之間 ,一變就變成大圓鏡智,不便就是八識。轉八識成四智,就是無我。觀五蘊法能無我,就是觀法無我。
佛為什麼教弟子以戒為師?因為戒是生善滅惡。依戒為師,就能生善。依戒為師,就能滅惡。如有不明白的規矩,到戒律裏去找,它會詳詳細細地說明,令你明白,所以要依戒為師。
什麼是如是我聞?「如」是不變。「是」是無非。能以恒常不變為如,決定沒有不是為是 。「如是」是指法之詞,如是法就是如是。不如是法就是不如是。如是定,如是慧。如是靜,如是動。就是定慧靜動,如是這種法是我阿難親聞於佛。
什麼是我?凡夫有個我的執著,執著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所有。外道有個我,羅漢和菩薩由個假我,阿難尊者已經得到聖人之法,應該沒有我。這個我是假名為我,實際上不是我。為什麼要有假名的我?因為要說沒有我,那一切衆生就生恐怖心。他們想既然沒有我,有何必修行呢?修行什麼呢?就生出恐怖心。所以順著世俗說假名是我,這是阿難尊者的我。
「我聞」,我怎能聞呢?聞是耳朵聞,人的身體各有其名,頭有頭的名,手有手的名,足有足的名,每一個處所都有其名,但是找我是了不可得。現在為什麼又說有我呢?因為這個我,是一身之總,名為我。因為我是一身之總,所以我聞。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
【一時】:就是有這一個時候,這一時,是那一時候呢?是阿難尊者聞佛說法的時候。那麼,是在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時?為什麼沒有確實的日期?因為印度所用的曆書和中國所用的曆 書不同,好像現在有陰曆和陽曆一樣,如果把印度的日期譯為中國的日期,那麼又要考證推算,需要時間,結果沒有多大用處。又因為佛說法時,有天人和十方世界衆生來聽法,更無法記載準確的日期。又因為這部經有時在人間說,有時在天上說,所以在經上不說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而用「一時」來代表日期。
一時就是六種成就中的時成就。是那六種成就呢?①信成就、②聞成就、③時成就、④主成就、⑤處成就、⑥衆成就。
①信成就:如是為信成就。如是之法是可信,是正知正見。
②聞成就:我聞為聞成就。我阿難聞到這種佛法,依法修行,成就道業。
③時成就:一時為時成就。就是佛說法的時候。
④主成就:以佛為主成就。佛為說法主,在華嚴經有時是菩薩為說法主。
⑤處成就:道場為處成就。佛在菩提樹下說法,這是道場。
⑥衆成就:聽法為衆成就,諸大菩薩及大羅漢等,同聞佛說法。
佛在摩竭提國,佛是半梵音,具足音是佛陀耶,有叫布達耶。佛譯為覺者,佛覺有三義,就是自覺、覺他、覺滿,所謂「三絕圓萬德備」故名為佛。
自覺異於凡夫,凡夫雖有本覺,但是沒有覺悟,還是糊塗,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一生忙忙碌碌在名利裏邊混光陰,所以佛覺和凡夫的覺不同。
覺他異於二乘,二乘人能自覺而不能覺他,自己明白生死的道理,不去教化衆生,令衆生也明白生死的道理,所以和二乘的覺不同。
覺滿異於菩薩,菩薩能自覺,又能覺他,但是沒有覺滿。佛就能覺行圓滿,所以和菩薩的覺不同。
怎能覺行圓滿呢?所謂「三祗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佛在三大阿僧祇劫中修福修慧,在一百個大劫裏修相好的功德,所以佛的三覺圓滿,萬德具備,而能成佛。
摩竭提國在印度的東部,譯為無毒害,因為這個國家的人民,都有慈悲喜捨的精神,誰也不毒害誰,誰也不殺傷誰,都知道去惡從善,所以佛選擇這個地方來成佛。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阿蘭若譯為寂靜處,是沒有嘈音的地方。在山中叢林裏邊,是修行頭陀(苦行)行的道場,雖然住在叢林裏邊,也會打妄想。如果清靜,即使住在鬧市裏,也沒有妄想,那就是阿蘭若處。
法是方法,是修寂靜的方法。要明白修行的方法,才不會被境界所轉,反而能轉境界。所謂「人能轉境界,境界不能轉人」,這就是阿蘭若法。
菩提場就是佛覺悟的地方。佛在沒有成佛以前,也是衆生。成佛以後,是大覺圓滿的衆生,所以說是覺悟的道場。是誰覺悟?是衆生覺悟。衆生覺悟的道場,所以成就佛,所謂「覺者佛也,迷者衆生」。
佛在雪山六年,一天只吃一蔴一麥。然後來到菩提樹下,發願如不成道,就坐在這裏不起身。靜坐四十九天,最後夜睹明星而悟道。悟的什麼道?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十二因緣法。當時三歎奇哉! 「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始成正覺。
這位佛修萬行的因華,成就無上的佛果。修因圓果滿,所以成佛。這位佛是誰呢?就是娑婆世界佛教的教祖釋迦牟尼佛。(釋迦譯為能仁,是佛的姓。牟尼譯為寂默,是佛的名。能仁表明善,能施行仁慈。寂默表明寂然不動。)佛成道之後,思維過去諸佛在成佛之後,先說華嚴經,現在諸佛在成佛之後,也是先說華嚴經;未來諸佛在成佛之後,也要先說華嚴經;總之,都是先說華嚴經大法,才能建立法的基礎,所以華嚴經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佛在始成正覺的時候,就說這部華嚴經,用二十一天的時間說完。說華嚴時是時成就,是成正覺是主成就,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是處成就。
其地堅固,金剛所成。
釋迦牟尼佛始成正覺的地方,是在摩竭提國的正道山菩提樹下。當時,菩提樹四周的土地都變成很堅固,這地不是土而是金剛所成。金剛石是最堅硬的東西。它有堅、明、利三種作用:①堅是堅固。表示人的志願要堅固,任何東西不能破壞。②明是光明。表示人的智慧要有光明。③利是鋒利。表示人的精進要迅速,像劍一般鋒利。
上妙寳輪,及衆寳華,清淨摩尼,以為嚴飾。
有最上不可思議的寳輪,和很多瓔珞之類的寳華,又有清淨的摩尼寳珠來嚴飾道場。寳輪和寳華已經是非常美麗。再加上清淨摩尼寳珠,更為莊嚴。
諸色相海,無邊顯現。
摩尼是一種寳,他的顏色特別美麗,有萬紫千紅那麼多的色光,因為顏色太多相,象海一樣。五光十色,看起來非常莊嚴,特別漂亮,所以說諸色相海。這種顏色和這種莊嚴,無量無邊的顯現出來,莊嚴道場。
摩尼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衆寳羅網,妙香華纓,周帀垂布。
用摩尼寳做成的幢(圓筒形的旗)蓋,因為是用摩尼寳所造,所以在每一個摩尼寳都放光明,不但能放出無量的光,而且又有無量的微妙聲音,這種光超過日月的光,這種妙音超過人間和天上一切的音樂。由很多的寳製成羅網來莊嚴菩提道場。這個寳羅網有妙香、妙華、妙纓,在道場的周圍向下垂布,令一切衆生聞到這種香,看到這種華和這種纓,都能種下菩提的聖因,為將來成佛的妙果。
摩尼寳王,變現自在,雨無盡寳,及衆妙華,分散於地。
在衆寳羅網中有摩尼寳王,它想什麼有什麼,逐心如意,所以變現自在。又雨無盡的寳和雨無盡的妙華,分散於道場中。
寳樹行列,枝葉光茂。
衆寳所成的寳樹,很有次第的一行一行排列著,從四面來看,都是整齊的行列。這種寳樹是用金做的幹,用瑪瑙做的枝,用纓珞做的葉。衆寳的顏色有千萬種之多,衆寳的光明也有千萬種之多。這寳樹的枝和葉,不但放光,而且還很欣欣向榮,十分茂盛。
佛神力故,令此道場,一切莊嚴,於中影現。
這種境界是佛的神通力量所成就的。佛的神通力量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這樣多的寳網,這樣多的摩尼寳王,這樣多的寳樹,這都是佛在因地嚴持戒律,更絲毫不犯五戒。
戒殺:不但手不殺生,就是心也不生殺念,慈悲愛護一切衆生。
戒盜:不但身不去盜,而心也不起盜意,言行修持戒律。
戒淫:亦復如是,更不動淫欲之念,今生雖然結婚,不過,夫婦之名而已。
戒妄語:見之言見,不見言不見,知之言知,不知言不知,也不生妄語的念。
皆酒:凡是有刺激性的飲料,一概不喝,不單是酒。
佛守這五種基本大戒,所以才有這種神通力量,能用衆寳來莊嚴道場。佛的功德圓滿,才有這種神通力量令道場莊嚴而隆重。在這道場中影現出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其菩提樹,高顯殊特。
因為佛在這棵菩提樹下成佛,所以這棵菩提樹也變成很高很大,和一般的菩提樹不同,所以說高顯特殊。
金剛為身,瑠璃為幹。衆雜妙寳,以為枝條。寳葉扶疏,垂蔭如雲。
這棵菩提樹的身體是用金剛做成的。用琉璃寳來做菩提樹的幹。又用很多的妙寳來做菩提樹的枝條,樹的葉是衆寳所成,葉和葉之間,疏疏落落。樹脂向下垂著,樹葉成蔭,好像雲蓋在虛空中一樣。
寳華雜色,分枝布影。復以摩尼而為其果。含輝發燄,與華間列。
寳華有千百種的顏色,分出的枝所布的影也很美麗,又有摩尼寳做為菩提樹的果。這果含有一種光暉,發出光明的火燄。這光暉和火燄同華相間並列。
其樹周圓,咸放光明。於光明中,雨摩尼寳。摩尼寳內,有諸菩薩,其衆如雲,俱時出現。
這棵菩提樹的四周圍,都放出佛的光明,在光明的裏邊,又有像雨一般的摩尼寳。在摩尼寳中,又有很多菩薩,好像雲那樣的多,在同時一起出現。
又以如來威神力故,其菩提樹,恒出妙音,說種種法,無有盡極。
這種境界,有種種的光、種種的燄、種種的華、種種的顏色,配合起來,成為妙好華麗莊嚴道場,使道場殊勝。這是佛的大威神力的緣故。這棵菩提樹,不但高顯特殊,而且又能發出微妙的音聲,令人聞之,就得到種種的三昧。這棵菩提樹恒常發出這種妙音,在這種妙音裏又說種種的法。沒有窮盡的時候,也就是沒有說完的時候。時時在說,刻刻在說,盡未來際不間斷在說法。
如來所處,宮殿樓閣,廣博嚴麗,充徧十方。
因為佛在菩提樹下成正覺,所以稱為如來,也就是佛的十號之一。是那十號呢?①如來、②應供、③正徧知、④明行足、⑤善逝世間解、⑥無上士、⑦調禦丈夫,⑧天人師、⑨佛、⑩世尊。說這部華嚴經時,如來現千丈盧舍那身,所居的宮殿,當然要有三千丈之高。這種境界是由如來大威神力所變化現出來。這宮殿的樓閣是非常寬廣博大,又莊嚴又美麗,不但充徧一方,而且也充徧十方。
衆色摩尼之所集成。種種寳華,以為莊校。
這座宮殿的樓閣是用很多雜色的摩尼寳所造成。用種種的寳華來莊嚴這座宮殿。
釋迦牟尼佛成佛後,用大威神力來莊嚴道場,現千丈盧舍那身來說大方廣佛華嚴經,一般凡夫俗人聽起來,覺得這種莊嚴道場,好像沒有什麼重要似的。實際上這種莊嚴,都是表法,表示佛在因地修種種的行門,行種種難行的苦行。現在成佛,才能有這種種的莊嚴。
諸莊嚴具,流光如雲。從宮殿間。萃影成幢。無邊菩薩,道場衆會,咸集其所。以能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摩尼寳王而為其網。
所有莊嚴的寳華,所放出的光,好像種種的寳雲,從宮殿有空間的地方,聚會這種流光的影,成為寳幢形。在這寳幢就有無量無邊的菩薩。不但有無量無邊的菩薩,每一位菩薩把自己道場中的衆生,都率領來到菩提道場。在菩薩來到釋迦牟尼佛的道場時,能出現諸佛的光明,互相照耀。在諸佛的光明裏邊也發出一種妙不可言的音聲。又有摩尼寳王做為寳網。
如來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從中出。
因為如來得到自在神通力量,所有種種的妙音、種種的寳網、種種的光明、種種的境界,都從這個道場中顯現出來。所以菩提道場的裏邊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一切衆生,居處屋宅,皆於此中,現其影像。
如來的自在神通力,變現不可思議的境界,在這境界之中,猶如琉璃,也如虛空。在虛空中所有的衆生,所住的房屋,都在這種境界裏邊,現出影像。
因為這樣,所以在金剛經上說:「一切衆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就是說一切衆生的心念和行為,不知有多少種心?如來悉知悉見。因為都不出如來的四智範圍之外。什麼叫做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這四智是從凡夫的八識轉變來的。我們修道的目的,就是轉識成智。
又以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間,悉包法界。
十方諸佛,以他們神通的力量來加持道場。就在一念之間,能把法界包括著。
其師子座,高廣妙好。
佛所坐的寳座,叫師子座。因為師子為百獸之王,師子一吼,百獸俱畏,所以佛說法喻為師子吼,外道天魔聞之生恐懼心,而能降伏他們。因之,佛座叫師子座。這個師子座非常高廣,又非常妙好。
摩尼為臺,蓮華為網,清淨妙寳,以為其輪。衆色雜華,而作瓔珞。
這個師子座,是用摩尼寳來做臺,用各種顏色的蓮華來做網,又用清靜妙寳來做輸。這種清淨妙寳,又叫避塵珠。這種寳珠放在那裏,那裏就一塵不染。這種寳珠是什麼所成就?是由持戒清淨,感應所現的妙寳。又用各種顏色的華來做瓔珞珠。
堂榭樓閣,階砌戶牖,凡諸物像,備體莊嚴。寳樹枝果。周廻間列。
堂是大廳,也就是正廳。榭是亭子,在水邊有樹的地方而建的。樓是兩層以上的房屋。閣是在樓上邊又有一個樓房。這堂榭樓閣的 臺階和門窗及一切所有物像,每一件物體,都是妙好莊嚴,有十種不可思議的美麗堂皇,令人一見就生菩提心和清淨心。這世界的人,為什麼有染汚心?有不清淨的思想?因為我們的業障是不清淨的,所以顯現出來不清靜的世界。要是有清淨的業,所感現的世界也就清淨。用七寳來莊嚴樹的枝和葉及果實。這種寳樹是在師子座的四周圍,廻相間隔的行列。
摩尼光雲,互相照耀。
摩尼寳珠所放出的光雲,這個光雲相照那個光雲,那個光雲又照這個光雲。互相照耀,來莊嚴道場中的師子座。
十方諸佛,化現珠玉。
在這個時候,十方諸佛來到師子座,化現珠王(理圓解滿的意思),凡是初成佛,皆有一切諸佛現形灌頂,一切菩薩親近敬仰。
一切菩薩,髻中妙寳,悉放光明,而來瑩燭。
十方無數的菩薩,在髮髻中的妙寳,都放大光明,而來到道場光明照耀。
復以諸佛,威神所持,演說如來,廣大境界,妙音遐暢,無處不及。
又以十方一切諸佛,威德神通的力量所持,演說如來妙法,這種廣大的境界,用微妙的音聲,通達於四方,宣揚於四方,沒有一處是聽不到這種妙音,這是在一粒微塵中也能聽到,因為都在轉法輪。
爾時世尊,處於此座。於一切法,成最正覺。
當此之時,釋迦牟尼佛坐在師子座上,在一切法中,佛是最正覺。菩薩可以說是正覺,但是談不上是最正覺。二乘可以說是覺,不可以說是正覺。外道和凡夫都叫不覺。不覺以為自覺,這都是邪知邪見,也就是不覺。不覺就是愚癡,愚癡的人,認為自己所作所為都是對的,沒有一樣不是對的,所以才叫不覺。
智入三世,悉皆平等。
佛的智慧能入三世,能知道過去所種的是什麼因?現在世應結是什麼果?現在世所種什麼因?未來世就結什麼果?佛不但知道自己,也知道衆生。過去世平等、現在世平等、未來世也平等。
什麼是三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過去是前生,現在是今生,未來是來生,這叫三生。這時,有人說:「我不相信,我一世不太明白,怎樣相信三世?」那算是你說對啦,你既然不明白一世,當然不會明白三世。不相信三世是可以的。可是信不信有昨天?有今天?有明天?昨天的事情今天就忘記了,明天的事情更不知道。那麼,這三天的事情,尚且記不清楚,何況三世的事情,怎還記得。
其身充滿一切世間。其音普順十方國土。
佛的身不但充滿一切世界,而且又充滿法界,所謂「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衆生前」。佛的音聲又能普徧通達到十方的國土,所謂「佛以一秒音,周聞十方國。」
譬如虛空,具含衆像。於諸境界,無所分別。
佛的法身,好像虛空一樣,具備一切萬象。虛空對一切的境界,沒有分別,不分彼此。
又如虛空,普徧一切。於諸國土。平等隨入。
佛的法身,又好像虛空一樣,普徧於一切處。在大的國土就有大的虛空,在小的國土就有小的虛空。換言之,有多大的國土,就有多大的虛空,是平等的,不會有大有小。
身恒徧坐一切道場。菩薩衆中,威光赫奕。如日輪出,照明世界。
佛的法身,常徧滿法界,普徧坐於一切道場,在道場裏有無數的菩薩,威德的光明,好像中午的太陽光,照著眼睛睜不開一樣。又好象太陽剛剛升出來,普照世界有光明。
三世所行,衆福大海,悉已清淨。
佛在三世所修行的衆福成為大海,完全已經清淨無染。
我們人所修的福報,不是在一生一世修的,而是在多生多世修行的。修福(財施)將來會有福報。修慧(法施)將來會有智慧。最好福慧雙修,將來福慧雙全。切記!不要以為善小而不為,不要以為惡小而為之。善雖小也要去做,大善事從小善集聚而成的。惡雖小也不要去做,大惡是從小惡集聚而成的。注意!要時時刻刻修福修慧,才能有福如大海。在福裏邊,有的修清淨福,有的修汚濁福。佛和菩薩所修的福是清淨的,就是說把恒河沙數的煩惱,都已經斷盡了。
而恒示生諸佛國土。無邊色相,圓滿光明。徧周法界,等無差別。
菩薩時常示現千百億化身於十方諸佛的國土裏邊。沒有邊際那樣多的相好莊嚴。菩薩身有圓滿的光明。這種光明普照一切法界。在法界裏邊這種光明,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分別。
演一切法。如布大雲。
在法界裏邊演說一切妙法,好像在虛空中排布大雲一樣,令衆生的身心都得到清涼。
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
在大菩薩和諸佛他們每一根毫毛端上,都能容納一切世界。毫毛雖然小,但是能容納世界。世界雖然大,但是沒有出一毛端,所謂「於一毛端現實王刹」。不是在一毛端能現實王刹,而是在每一個毛端都能現實王刹。「坐微塵裏轉大法輪」,坐在一粒微塵裏邊轉大法輪,教化衆生,有無量無邊的衆生,在一粒微塵裏邊聽佛講法。毛端這樣小,怎可以容納世界?這種境界是沒有法子可以解釋的,只可以說無障礙。
各現無量神通之力,教化調伏一切衆生。
為什麼小中能容大?大又在小中?那有這種道理?實在令人百思莫解。這種境界,就是菩薩各現神通的力量。他們現這種境界,是令衆生把自己的知見消滅,要學習佛法。教化衆生、調伏衆生,令衆生沒有我見,令衆生慚愧,無慚無愧是學佛法的絆腳石,永遠不會有成就。
身徧十方,而無來往。
諸佛的身是徧滿十方,所以沒有來,也沒有去。譬如一杯水,已經盛滿了,再往什麼地方盛呢?在沒有滿時可以再盛水,這是來。把水喝了,這是去。現在這杯水是滿的,沒有人來喝,沒有人來添,所以沒有來往。
現在徧滿了,從什麼地方來?到什麼地方去?怎樣滿的?這是諸佛一種神通妙用。誰能證得這種境界?誰就能而無來往。
智入諸相,了法空寂。
智慧能隨順一切相,能明瞭法本來是空寂。因為性靜,所以為寂,因為相無,所以為空。
三世諸佛,所有神變,於光明中,靡不咸覩。一切佛土,不思議劫,所有莊嚴,悉令顯現。
這些大菩薩能把三世一切佛所有的神通變化,在光明裏邊能看見這種神變。又能看見一切佛土,和沒有法子能算出來的過去劫,三世諸佛所有的莊嚴,都顯現出來。這些大菩薩都知道,怎樣會知道呢?因為智入諸相。
有十佛世界 微塵數菩薩摩訶薩所共圍遶。
摩訶薩譯為大菩薩,菩薩應該讀菩提薩埵,菩提譯為覺,薩埵譯為有情;因為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稱為菩薩。有十佛世界向微塵數那樣多的大菩薩(法身大士,在八地以上的地位),大家一起圍繞著釋迦牟尼佛所坐的師子座。
華嚴經為什麼用十呢?因為十是一周,數之圓滿:例如十個一為十,十個十為百,十個百為千,十個千為萬,如此演算,可得無量數,表示重重無盡。因為華嚴經是講重重無盡的道理,所以用十。這十佛世界,就是無量無邊的佛的世界,形容無法可知其數量的意思。
其名曰普賢菩薩摩訶薩。
第一位大菩薩,名叫普賢菩薩,他是當機衆中的上首。他的德性是周徧,地位是等覺。他是等覺菩薩,佛是妙覺菩薩,所以和佛的地位差不多。這位大菩薩,願力超過其他菩薩,行力也超過其他菩薩,慈悲也超過其他菩薩,智慧也超過其他菩薩,所以叫大菩薩。菩薩是半梵語,具足叫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又叫有情覺。怎叫覺有情?以覺悟的道理來教化一切有情(衆生)。令一切有情得到覺悟,所以叫覺有情。怎叫有情覺?因為菩薩是有情裏邊的覺悟者,所以叫有情覺。
普德最勝燈光照菩薩摩訶薩。普光師子幢菩薩摩訶薩。普寳燄妙光菩薩摩訶薩。普音功德海幢菩薩摩訶薩。普智光照如來境菩薩摩訶薩。普寳髻華幢菩薩摩訶薩。普覺悅意聲菩薩摩訶薩。普清淨無盡福光菩薩摩訶薩。普光明相菩薩摩訶薩。
菩薩本來沒有什麼名字。可是沒有名字,就不能表彰他的德行,所以就他的行門,所行的願行,來給他這個名字。
體性周徧為普,隨緣成德為賢,這是普賢菩薩的名字來源。此一位總,餘九為別。
第二位大菩薩,名叫普德最勝燈光普照。因為他的功德是普徧圓滿,能超過燈光所照一切處,所以叫此名。
第三位大菩薩,名叫普光師子幢。因為他說法的音聲好像師子吼,猶如帝網幢一樣的普徧光明,所以叫此名。
第四位大菩薩,名叫普寳燄妙光。因為他所修的行門,非常清靜,他的智慧猶如寳燄的妙光一樣,所以叫此名。
第五位大菩薩,名叫普音功德海幢。因為他的微妙聲音,周徧法界,他的萬行功德,猶如大海,如同寳幢一樣,所以叫此名。
第六位大菩薩,名叫普智光照如來境。因為他的智慧光明,能普照如來的境界。如來的境界不是一般菩薩所能知道的,可是這位大菩薩他就能明瞭如來的境界。
第七位大菩薩,名叫普寳髻華幢。因為他的寳髻好像寳幢一樣的高,所以叫此名。
第八位大菩薩,名叫普覺悅意聲。因為他的音聲非常悅耳,令普徧的覺悟,生出快樂的心,願意欣賞他的妙音,所以叫此名。
第九位大菩薩,名叫普清淨無盡福光。因為他的福德是普徧的清淨,能令法界清淨。他有無窮盡的福德,在這種福德生出一種光明,所以叫此名。
第十位大菩薩,名叫普光明相,因為他的相好光明,也是普徧法界,所以叫此名。
這十位菩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釋迦牟尼佛開始講華嚴經時,就由這十位大菩薩率領他們的眷屬來到菩提道場,幫助佛來弘揚華嚴妙法。
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雲音海光無垢藏菩薩摩訶薩。功德寳髻智生菩薩摩訶薩。功德自在王大光菩薩摩訶薩。善勇猛蓮華髻菩薩摩訶薩。普智雲日幢菩薩摩訶薩。大精進金剛齋菩薩摩訶薩。香燄光幢菩薩摩訶薩。大明德深美音菩薩摩訶薩。大福光智生菩薩摩訶薩。
佛說法的會中,有十種大衆來聽法。是那十種?①影響衆、②常隨衆、③護法衆、④嚴會衆、⑤供養衆、⑥發心衆、⑦當機衆、⑧表法衆、⑨證法衆、⑩顯法衆。
①影響衆:就是十方大菩薩,他們本來都聽過佛所講的法。不但聽過一位佛說法,就是十方諸佛所講的法他們都聽過。也明白了,並且記住了,根本不需要再聽,但是他們還是來聽法。為什麼?因為是影響衆。佛說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時候,這些大菩薩,有的從地下湧出,有的從天上而降,有的從十方微塵國土而來,有的從虛空而來,到菩提道場來聽法。為什麼?因為引導大衆注意聆聽妙法,影響大衆精進研究妙法,所以叫影響衆。
②常隨衆:就是這一千二百五十弟子,經常隨著佛聽法,佛到什麼地方去說法,他們就隨佛到什麼地方去聽法。佛最初講華嚴經時,雖然沒有弟子在旁邊,但是有十方諸佛來作常隨衆,恒常不離開華嚴法會。
③護法衆:就是保護說法者的安全。佛已經成佛,又有種種神通妙用,為什麼還要保護呢?佛雖然有神通,但是弟子要盡自己的責任,乘願做護法衆。
④嚴會衆:就是莊嚴法會的大衆。用幢旛幔來莊嚴道場,是有形的莊嚴;用信解行證來莊嚴法會,是無形的莊嚴。
⑤供養衆:法會中不能沒有人供養,所以要有供養衆。
⑥發心衆:要有善男信女發心來護持法會,所以叫發心衆。
⑦當機衆:就是佛為這些衆生說法,令其依法奉行,這叫當機衆。
⑧表法衆:就是代表這種法的衆生。
⑨證法衆:聞法之後,證的初果二果或三果四果,這叫證法衆。
⑩顯法衆:就是令佛法都彰顯出來的衆生。所以有這十種衆生來成就法會。
下邊的十位大菩薩來到菩提道場,華嚴法會中做影響衆,因為這些大菩薩有號召的力量,他們都來了,其他衆生自然都來聽佛說華嚴妙法。這十位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一位大菩薩,名叫海月光大明。他的智慧光明好像海那樣大,又好像月那樣明,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二位大菩薩,名叫雲音海光無垢藏。他說法的音聲,好像大雷音一樣,在空中發出轟轟之聲,聾人聽了不聾,睡人聞之醒悟。什麼是聾人?就是不歡喜聽佛法的人,什麼是睡人?就是不願意看佛經的人。這位大菩薩用雲雷之音來震醒他們。不想聽也得聽,不想看也得看。海光是海印發光,把森羅萬象都印在海裏。無垢藏就是清淨,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三位大菩薩,名叫功德寳髻智生。他的功德非常大,好像諸佛頂上的寳髻。在這寳髻中生出無量的智慧光,留出無量的寳藏,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四位大菩薩,名叫功德自在王大光。他的功德也是很大,也得到大自在、大光明,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五位大菩薩,名叫善勇猛蓮華髻。他是勇猛化生,但是不染所變化的相。說法好像雨那樣的玄妙,又好像解蓮花髻的珠,因而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六位大菩薩,名叫普智雲日幢。他的慈悲雲、智慧日,互相資助,互相映照。在無量劫中,普徧相應,高大如幢,因而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七位大菩薩,名叫大精進金剛齋。他有最堅利的智慧,勇猛精進,而不懈怠,所以稱為大,金剛齋就是智慧的壽命無量,向金剛一般永不損滅,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八位大菩薩,名叫香燄光幢。他的戒律最精嚴,從來沒有犯戒,所以他身上能放出香燄光。他的道種智光非常高直,好像幢一般,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九位大菩薩,名叫明德深美音。他的智慧光明徧照,是大明德,他的音聲高深優美,非常悅耳,令聞者發菩提心,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第十位大菩薩,名叫大福光智生。他的智慧生光,徧照佛境。他的福也大,所以得此名。他是菩薩中的大菩薩。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十佛世界微塵數。
在前邊所講的二十位大菩薩,他們都是大菩薩中的上首,上首就是領袖,菩薩中的代表者。總計有十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
這十佛世界,在每一個佛世界中的微塵,每一粒微塵又成為一個世界,這世界中的微塵又成為一個世界。那麼,有多少微塵?便有多少世界。本來這個數量是不能測算出來的,即使菩薩用法眼,也不能測度出確實的數目是多少?只有用佛眼觀察,才知道有這樣多的世界。佛是不打妄語的,有多少就說多少,要相信佛所說的話,是千眞萬確,不可生懷疑心。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力、十八不共法,所以佛觀察宇宙瞭如指掌。
此諸菩薩,往昔皆與毗盧遮那如來,共集善根,修菩薩行。皆從如來善根海生。
毗盧遮那譯為徧一切處。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眞實心所現的相,眞常不變)。十方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菩薩,在無量劫以前,都跟毗盧遮那佛在一起共集善根,在同一法會上各人修各人的六度萬行。 勤修善功德,停止罪孽過,這叫共集善根。菩薩行就是利益衆生,也就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這些善根都是從毗盧遮那佛那裏,好像大海一樣生出來的。因為這些菩薩的善根,好像江河一樣。如來的善根好像大海一樣。菩薩雖然各集自己的善根,然而都要流入如來的大海裏邊來,這叫如來善根海生。
諸波羅蜜,悉已圓滿。
這些菩薩所修各種的波羅蜜法門,完全到了圓滿無缺的境界。波羅蜜譯為到彼岸,彼岸就是不生不滅的湼槃境界。這個波羅蜜的法門就是六度。
①布施波羅蜜:就是施捨。這一門總括起來有三種,要是詳細說,有八萬四千種之多。每一種又有八萬四千法門,分析起來非常之多,現在只講三種。
(A)財施:施財不容易做得到。俗語說:「捨財如割肉」。更何況要捨國城妻子、頭目腦髓。具備這種精神,才是眞行菩薩道。
(B)法施:把佛法布施給一切衆生,和衆生結法緣.所謂「財施如割肉,法施如丟命」。法施能救人的慧命,但是布施出來,自己就費氣力,氣力就是生命。講經要用氣力,說法要用氣力,把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都送到聽法人的腦海裏,等於把生命布施一樣。
(C)無畏施:就是當衆生遇到飛災橫禍,水火盜賊,嚇到魂飛魄散的時候,就要安慰這個人,對他說:「不要恐懼,諸佛菩薩會保護你的,你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一定會得救。」這是心理治療。其實不是諸佛菩薩從無量無邊的國土飛到這裏來,加被你保佑你,而是你自己不恐懼,自己的佛性平安。這就是承蒙諸佛菩薩的保佑了。有人恐懼時,你能把它的恐懼執著破了,這就是無畏施。
②持戒波羅蜜:戒是規律,也是修行的道路,所以修行必須嚴持戒律。一般的人,持戒律也有益處。人人持五戒,家庭幸福、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戒有五種根本大戒,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包括不抽煙不吃麻醉藥)。又有八戒,菩薩有十重四十八輕戒,沙彌有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條戒。
③忍辱波羅蜜:就是忍受侮辱,忍人所不能忍的。忍有三種:
(A)生忍:就是對一切衆生都要忍受。有人罵你,誹謗你,甚至打你,都要忍受。修行就是修忍辱,能忍就不會發脾氣。不發脾氣,便沒有無明。沒有無明,智慧即現前。
(B)法忍:就是對一切法都要忍受。要忍饑耐寒,接受種種法的考驗。
(C)無生法忍:能生忍就是人空、能法忍就是法空。再能忍便沒有少法生,沒有少法滅,忍可於心,即是中道。人空、法空,得到中道了羲,就是無生法忍。
④精進波羅蜜:就是不懶惰不懈怠不放逸。精進有二種:
(A)身精進:就是晝夜六時精進行道。
(B)心精進:就是念念求無上道,念念修無上道,念念悟無上道,念念證無上道。
⑤禪定波羅蜜:在禪定上得到工夫,隨時隨地在定中,得到禪定三昧,才可以到彼岸。
⑥般若波羅蜜:般若譯為智慧,般若有三種:
(A)文字般若:就是三藏十二部的文字,文字好比過河的船,渡河之後,不要執著船。
(B)觀照般若:就是思修慧。有了觀察覺照的智慧,便能將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等三惑斷除。
(C)實相般若:實相是眞實之相,也就是無相、無虛妄之相。常作如是觀,就不會被無明遮蓋,而能顯出大光明藏。
慧眼明徹,等觀三世。
有慧眼的人,能徹底明白諸法寳相,因為具足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的人,觀察時間是假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假名而已,所以平等觀察三世。也就是了知昨日和今天是一樣,今天和明天也沒有什麼分別。能平等觀察,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教你沒有分別心。沒有分別心,就能平等觀察三世。
於諸三昧,具足清淨。
無論修那一種三昧,都具足圓滿清淨。修禪定得到禪定三昧,修忍辱得到忍辱三昧,修念佛得到念佛三昧,修觀想得到觀想三昧。總而言之,修什麼法門,就得到什麼法門三昧。
辯才如海,廣大無盡。
辯才就是善於辯論。這些大菩薩和任何人辯論,都是勝利者,辯才好像大海,廣大而無邊際,所以說無盡。辯有四無礙辯:
(A)法無礙辯:能說明諸法深羲,於教法無不了知,而不執著它。
(B)羲無礙辯:知道教法所差別的羲理,而通達實羲無礙。
(C)辭無礙辯:能說各國的言語,通達一切名詞自在。在一言中含有多種的羲理。
(D)樂說無礙辯:有法、羲、辭三無礙的智慧,為衆生喜樂,善巧說法。
具佛功德,尊嚴可敬。
這些大菩薩,都具足佛的功德,所以一切衆生應該很莊重嚴肅恭敬他們。不僅要恭敬十方諸佛和菩薩,就是阿羅漢這些大聖人也要恭敬。
知衆生根,如應化伏。
衆生尊敬他們,他們也能知道衆生的根是利是鈍?是利根,便說實相法;是鈍根,就說方便法或譬喻法,令衆生明瞭開悟。因為這些大菩薩知道衆生的根性,所以明白應該用什麼法來化度衆生、調伏衆生,令衆生有敬畏心。
入法界藏,智無差別。
這些大菩薩的智慧和法界合而為一,得到無差別智,才能證得佛的解脫。這種解脫離一切的執著。既沒有人執,也沒有法執,所謂「人空法空」。
從前有位小沙彌,講法講到無法可講的時候,悄悄溜走。求法人等了很久,而聽不到說法聲,抬頭一看,說法人也不見了。這時,頓悟了人空法空的道理。
證佛解脫,甚深廣大。
這些大菩薩,都證得佛的解脫。能放下,就能得到自在,自在就是解脫。這種境界,深如大海,廣如法界。他們在過去生中,有的作過釋迦牟尼佛的師父,現在又來作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所以說這種境界甚深廣大,不像我們凡夫有執著心,他們是沒有執著心的。
能隨方便,入於一地,而以一切願海所持,恒與智俱,盡未來際。
這些大菩薩能隨順方便法,而入一切地。方便法是不容易行的,看起來是方便,行起來就不方便。在菩薩行起來是方便,在凡夫行起來很不自在。菩薩修行時,要發願行,願要大行要眞。如果發願不大,有時會生退轉心。所以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①信心:首先必須生出一種信心,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相信佛金口說的法,相信經典是佛說法的紀錄。
②願力:生出信心之後,便要發廣大的願,廣如大海,這樣才能生出力量來教化衆生。
③行:發願而不去行,等於開空花,不結果實,根本沒有用處。
由願力來支持和幫助,就能和智慧常在一起。有了智慧,便常生正知正見:沒有智慧,就生邪知邪見。正知正見是往佛道走,邪知邪見是往地獄走。要想不下地獄,就應有正知正見。不蠲除邪知邪見,只有下地獄。
了達諸佛希有廣大秘密之境。善知一切佛平等法。
菩薩盡未來際,才能明白諸佛希奇少有廣大無邊不可思議的境界。他們知道諸佛所行的是平等法,諸佛所說的是平等法,諸佛所證的法也是平等法。所謂「佛佛道同」,體性平等,法身無二。智慧平等,德無增減。內外平等,悲願普應。
已踐如來普光明地。入於無量三昧海門。
這些大菩薩已經達到佛的普光明地,普光明地就是智慧地。因為他們躬行實踐諸佛所教之法,所以才能得到佛的眞實智慧。他們的定力猶如大海,所以他們能入無量定海之門。
於一切處,皆隨現身。世法所行,悉同其事。
這些大菩薩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隨順衆生,而化現他們的身相。一切世間法,所行所作,他們以同事而現於衆生前。衆生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用四攝法和衆生打成一片。令衆生產生感情之後,再向衆生說法,度化衆生離苦得樂。今將四攝法簡單解釋如下:
①布施:將好處給予衆生,以便接引感化。
②愛語:用好言勸慰衆生以達到度化之目的。
③利行:起身口意善行利益衆生。
④同事:就是和衆生做同樣的事情。
總持廣大,集衆法海。辯才善巧,轉不退輪。
這些大菩薩都能總一切法,持無量羲,非常廣大。他們將八萬四千法門,聚集一身。他們的辯才無礙,善巧方便無盡。他們轉永不退轉的法輪,修道只向前進,而不向後腿。
一切如來功德大海,咸入其身。一切諸佛所在國土,皆隨願往。
所有一切如來的功德大海,都入於菩薩一身之中。所有十方諸佛所住的國土,都隨著菩薩的願力而往生。
已曾供養一切諸佛,無邊際劫,歡喜無倦。
這些大菩薩在不可說那樣多的大劫以前已經供養過一切所有的佛,讚歎佛,時時歡喜而不疲倦。
一切如來得菩提處,常在其中,親近不捨。
所有的佛,開悟證得佛果的地方,這些大菩薩都來到菩提道場,親近這位佛,不離開這位佛,常做影響衆、常隨衆、護法衆、嚴會衆、供養衆、發心衆、當機衆、表法衆、證法衆、顯法衆。常在道場裏擁護法會。
恒以所得普賢願海,令一切衆生智身具足。
這些大菩薩,常以所證得的普賢菩薩大行願海,使令一切衆生證得智慧的身。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這些大菩薩能成就這樣無量無邊的功德。
以上所講的是同生衆,這二十位大菩薩率領無量的眷屬來到菩提道場中,在華嚴經法會裡作為十種衆,現在講完了。
現在開始講異生衆。異生衆生分為三大部分: ①雜類諸神衆②八部四王衆③欲界色界諸天衆。在雜類諸神衆中有十九衆,在八部四王衆中有八衆,在欲界色界諸天衆有十二衆。總共有三十九衆。在每一衆中又有十位為上首,總共有三百九十位異生衆。他們也率領無量眷屬來到菩提道場中,作護法天神。
復有佛世界微塵數執金剛神。
又有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執金剛神。執金剛神,就是手持金剛 的杵的護法善神。他們能降伏天魔外道,令其不致擾亂修道人的身心。令修道人身心清淨,一心一意,參禪打坐。
在家居士,都是大護法者,護持三寳、供養三寳、親近承事三寳。居士都有護法的責任,要擁護三寳、莊嚴三寳。不可破壞三寳、誹謗三寳。
什麼是三寳?就是佛寳、法寳、僧寳。要恭敬、要禮拜。虔誠篤信,感應道交,才能得到三寳的利益。
所謂妙色那羅延執金剛神。日輪速疾幢執金剛神。須彌華光執金剛神。清淨雲音執金剛神。諸根美妙執金剛神。可愛樂光明執金剛神。大樹雷音執金剛神。師子王光明執金剛神。密燄勝目執金剛神。蓮華光摩尼髻執金剛神。
第一位金剛神,名叫妙色那羅延。他看如來的相好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能永遠不壞,因此,他自己也證得這種不壞之法。所以叫那羅延,譯為堅固。
第二位金剛神,名叫日輪速疾幢。他看如來的光明,猶如太陽的光輸,現種種光芒,迅速地消滅煩惱障礙。他證到法幢的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金剛神,名叫須彌華光。他看如來身上放光,普照一切,好像須彌山(妙高山)顯現于大海一樣。其神通等法,好像蓮華開敷一樣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金剛神,名叫清淨雲音。他的音聲,非常清淨,能直達雲中,好像雷電一樣,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金剛神,名叫諸根美妙。他現為世主,以美妙的眼、耳、鼻、舌、身諸根,令一切衆生開悟,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金剛神,名叫可愛樂光明。他用智慧光明來演說佛法,令聽法者生出愛樂信受的心,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金剛神,名叫大樹雷音。他用七寳嚴飾妙相,以寳華來莊嚴樹,方便警告衆生,不可生退轉心,其音聲如雷,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金剛神,名叫師子王光明。他的福報非常深厚,他的相貌非常妙好,秉持光明,好像師子王,處處無畏,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金剛神,名叫密燄勝目。他的慈眼有一種吉祥的光燄,密現於衆生前,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金剛神,名叫蓮華光摩尼髻。他有蓮華的光明,又有摩尼寳的妙髻,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這些執金剛神,都是金剛神中的上首。要是詳細說出金剛神的名字,好像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是說不盡的。
華嚴經無論說什麼法門都說十種。為什麼?因為十是表示十十成百,十百成千,十千成萬。十是代表百千萬億之數。如果說十百千萬 億之數是太多了,所以用十。
華嚴經藏在龍宮中,共有上中下三本。我們現在所講的是下本華嚴經。在上本中所說的執金剛神以億為單位,在中本中所說的執金剛神以萬為單位,在下本中所說的執金剛神以十為單位。這個十就表示無量。因為我們凡夫記不住那樣多的神,所以就用十來代表。
皆於往昔無量劫中,恒發大願,願常親近供
養諸佛。隨願所行已得圓滿,到於彼岸。
這些執金剛神,他們都在很久以前,無量劫中常發最大的願力。什麼願力呢?就是發願恒常和諸佛在一起,親近諸佛、供養諸佛。諸佛到什麼地方去?他們就跟到什麼地方去。因為他們發種種大願,常隨佛學,這種願力和行門已經圓滿,所以達到彼岸。
積集無邊清淨福業。於諸三昧所行之境,悉已明達。
這些執金剛神,他們積集無量無邊的清淨福業,在所有的禪定中,得那種三昧,就有那種境界。他們都能明瞭通達無礙。
獲神通力,隨如來住。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這些執金剛神,都獲得種種神通的力量,常跟隨佛在一起住, 護持三寳,並且皆得到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
處於衆會,威光特達。隨諸衆生所應現身,而示調伏。
這些執金剛神,在大衆會中,其威光特別通達,和一般說法善神的光明是不同的。他們隨著衆生的種類而現應得度來調伏其妄想心的身,令一切衆生見到他們,就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衆生。
一切諸佛化形所在,皆隨化往。一切如來所住之處。常勤守護。
這些執金剛神,皆隨著他們以前所發的願力,來化現到諸佛所化的國土中。凡是諸如來所住的地方,他們時時刻刻守護諸佛,不准許天魔搗亂。以上是第一衆執金剛神。
復有佛世界微塵數身衆神。
又有無量無邊佛所化的世界,諸佛國土微塵數量那樣多的身衆神。這種神能變化多身,而作佛事。每位神率領無量無邊的眷屬來護持菩提道場。
所謂華髻莊嚴身衆神。光照十方身衆神。海音調伏身衆神。淨華嚴髻身衆神。無量威儀身衆神。最上光嚴身衆神。淨光香雲身衆神。守護攝持身衆神。普現攝取身衆神。不動光明身衆神。
第一位身衆神,名叫華髻莊嚴。因為他用華髻來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身衆神,名叫光照十方。因為他的光明能普照十方世界,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身衆神,名叫海音調伏。因為他的音聲好像海潮音一般,令一切衆生聽到這種音聲,能改過向善,能發菩提心,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身衆神,名叫淨華嚴髻。因為他用清淨的蓮華來莊嚴寳髻,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身衆神,名叫無量威儀。因為他能現無量無邊的威儀,行住坐臥都合法度,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身衆神,名叫最上光嚴。因為他能發出最上的光來莊嚴道場,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身衆神,名叫淨光香雲。因為他不但有清淨的光,而且又有清香的雲,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身衆神,名叫守護攝持。因為他能守護道場,攝持衆生,令衆生棄惡向善,改過自新,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身衆神,名叫普現攝取。因為它可以普現一切衆生前,來攝取他們,令衆生發菩提心,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身衆神,名叫不動光明。因為他有定力而不動心,又有光明,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這十位身衆神,作為諸身衆神中的領袖,其餘的身衆神還有無量無邊,好像佛世界微塵數那樣的多。
皆於往昔成就大願。供養承事一切諸佛。
這些身衆神,在往昔的時候,皆發大願。發什麼大願?他們發願供養所有一切諸佛,恭敬承事一切諸佛。以上是第二衆身衆神。
復有佛世界微塵數足行神。
又有像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足行神。足行神就是守護道路的神,因為他們仰慕如來之德,所以持華承如來之足。
所謂寳印手足行神。蓮華光足行神。清淨華髻足行神。攝諸善見足行神。妙寳星幢足行神。樂吐妙音足行神。栴檀樹光足行神。蓮華光明足行神。微妙光明足行神。積集妙華足行神。
第一位足行神,名叫寳印手。因為他的手中執持寳印來護持衆生,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足行神,名叫蓮華光。因為蓮華放光,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足行神,名叫清淨華髻。因為他有清淨的華髻,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足行神,名叫攝諸善見。因為衆生一看見他,便發菩提心,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足行神,名叫妙寳星幢。因為他的妙寳好像星幢一樣放光,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足行神,名叫樂吐妙音。因為他的歌聲非常微妙,十分悅耳,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足行神,名叫栴檀樹光。因為它放出的光,好像栴檀樹一般的香,令一切衆生聞到此香氣,開智慧光,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足行神,名叫蓮華光明。因為他放出的光,好像蓮華一般的清淨,故得此名。
第九位足行神,名叫微妙光明,因為他所放的光明是微妙不可思議,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足行神,名叫積集妙華。因為他能積集一切妙寳華,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這十位足行神,作為諸足行神中的領袖而為上首,其屬下有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足行神。
皆於過去無量劫中,親近如來隨逐不捨。
這些足行神,在過去無量劫中,都親近如來,供養諸佛,跟隨修行,不願離開。以上是第三衆足行神。
復有佛世界微塵數道場神。
又有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道場神。道場神就是守護道場的神。凡是有人修行的地方,就叫道場。這些神都是護法的善神,令修行人清淨,不受天魔外道的擾亂。
所謂淨莊嚴幢道場神。須彌寳光道場神。雷音幢相道場神。雨華妙眼道場神。華纓光髻道場神。雨寳莊嚴道場神。勇猛香眼道場神。金剛彩雲道場神。蓮華光明道場神。妙光照耀道場神。
第一位道場神,名叫淨莊嚴幢。因為他能護持道場,使道場清淨,像幢一般的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道場神,名叫須彌寳光。因為他能護持,常放寳光,其光明如妙寳山一般,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道場神,名叫雷音幢相。因為他的聲音好像雷一般響亮,又有寳幢的相,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道場神,名叫雨華妙眼。因為他常常佈雨寳華,而得清淨妙眼,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道場神,名叫華纓光髻。因為他的華纓髻放光明,普照道場中的衆生,令其心清淨,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道場神,名叫雨寳莊嚴道場神。因為他能雨七寳來莊嚴道場,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道場神,名叫勇猛香眼。因為他的勇猛力能降伏魔軍,又有香美的眼睛,能監視魔軍的行動,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道場神,名叫金剛彩雲。因為他的金剛光,照耀道場形成彩雲一般的萬道霞光,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道場神,名叫蓮華光明。因為他常現出蓮華,又有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道場神,名叫妙光照耀。因為他放出的妙光,照耀虛空,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這十位道場神,作為諸道場神中的領袖,而為上首。其餘的道場神還有無量無邊之多,好像佛世界微塵數一樣多。
皆於過去,值無量佛,成就願力,廣興供養。
這些道場神,在過去劫中,遇見無量諸佛。他們成就所發的願力,廣興供養十方諸佛。這些神,不是普通的神,而是大菩薩示現,所以他們的神通力不可思議,他們的願力也是不可思議,他們的護法力更是不可思議。以上是第四衆道場神。
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城神。
又有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主城神。主城神就是就是護持城市的人。令住在城中的人,得到平安,沒有災害,這就是主城神的責任。
所謂寳峰光耀主城神。妙嚴宮殿主城神。清淨喜寳主城神。離憂清淨主城神。華燈燄眼主城神。燄幢明現主城神。盛福光明主城神。清淨光明主城神。香髻莊嚴主城神。妙寳光明主城神。
第一位主城神,名叫寳峰光耀。因為他有寳峯的神通,常常放光,照耀虛空,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城神,名叫妙嚴宮殿。因為他能令一切宮殿特別莊嚴妙好,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城神,名叫清淨喜寳。因為他放的光很清淨,在光中又現出七寳之色,令人見了生歡喜心,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城神,名叫離憂清淨。因為它能保護城邑,令衆生離開憂愁,心中清淨,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城神,名叫華燈燄眼。因為他的兩足站在蓮華上,他的兩手托著兩盞燈,他的兩雙眼中放出火燄的光,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城神,名叫燄幢明現。因為在他的頭頂放出的火燄的光,猶如寳幢一樣的光明,令天魔外道生出恐懼心,立刻逃走,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城神,名叫盛福光明。因為他的福慧很大常放光明,無論任何人見到他,就能增福增壽增智慧,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城神,名叫清淨光明。因為他常方清淨的光明,沒有染汚,所謂「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 ,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就是說沒有垢染的清淨光,好像太陽的光芒,能破除一切黑暗。這種清涼光,能降伏一切災難,普徧現出光明,照耀時間,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城神,名叫香髻莊嚴。因為他的寳髻能放出香味,一切衆生聞到這種香氣,就能消災延壽,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城神,名叫妙寳光明。因為他有微妙的寳珠能放出光明。用這種光明來管理城中的衆生,令他們信仰三寳、供養三寳、莊嚴三寳,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這十位主城神,作為諸主城神的代表,其餘還有無量的主城神,好像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
皆於無量不思議劫。嚴淨如來所居宮殿。
這些主城神,在無量不可心思不可言議那樣多的劫中,莊嚴清淨如來所居的宮殿。他們不但保護宮殿,而且還管理宮殿,故以他們的德行和工作來稱呼他們的名字。以上是第五衆主城神。
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地神。
又有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的主地神。主地神就是管理土地的神。這些主地神有無量無邊。現在擧例出十位主地神,作為代表。
所謂普德淨華主地神。堅福莊嚴主地神。妙華嚴樹主地神。普散衆寳主地神。淨目觀時主地神。妙色勝眼主地神。香毛發光主地神。悅意音聲主地神。妙華旋髻主地神。金剛嚴體主地神。
第一位主地神,名叫普德淨華。因為他的德光普徧照耀道場中的衆生,和衆生結緣,他的華光清淨,照耀衆生,令其生大菩提心,所謂大菩提心就是「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地神,名叫堅福莊嚴。因為他的福又堅固又莊嚴,誰能見到他,誰的福報也會堅固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地神,名叫妙華嚴樹。因為他的妙華莊嚴菩提樹,令菩提樹大放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地神,名叫普散衆寳。因為他到處散佈七寳,令衆生發菩薩心,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地神,名叫淨目觀時。因為他有清淨如蓮花般的眼睛,觀看的時候,能把一切災難轉變為吉祥,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地神,名叫妙色勝眼,因為他用花草樹木莊嚴土地,有殊勝的妙色,令衆生歡喜欣賞大自然的美景,而生出清淨無染之眼,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地神,名叫香毛發光。因為他管理的地方,皆生長特殊的香毛花,此華不但芬芳四溢,而且又有光明,發散於菩提道場,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地神,名叫悅意音聲。因為他能發出一種悅耳的音聲,如同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等鳥的歌聲,令一切衆生聽後都生歡喜心,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地神,名叫妙華旋髻。因為他有妙蓮華在頭上盤旋,好象寳髻一樣,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地神,名叫金剛嚴體。因為他用金剛來莊嚴身體,任何天魔外道都不能破壞他的身體,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這十位主地神,是諸主地神中的領導者,其餘的主地神,還有無量無邊,好像佛世界微塵數那樣多。
皆於往昔,發深重願。願常親近,諸佛如來。同修福業。
這些主地神,在往昔都曾發深重大願,常常親近諸佛、菩薩及羅漢,簡而言之,就是親近證果的聖人,共同修福修慧。修福能使相好莊嚴,修慧就能智慧如海。我們為什麼愚癡?為什麼貧窮?因為不知修福修慧。以上是第六衆主地神。
復有無量主山神。
又有無量主山神,主山神就是管理山的神。據一般的傳說:山神就是老虎。可是這些主山神,不是老虎,而是菩薩示現的主山神。
所謂寳峰開華主山神。華林妙髻主山神。高幢普照主山神。離塵淨髻主山神。光照十方主山神。大力光明主山神。威光普勝主山神。微密光輪主山神。普眼現見主山神。金剛密眼主山神。
第一位主山神,名叫寳峯開華。因為他修七菩提分,七寳莊嚴妙高峯,能開大蓮花,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山神,名叫華林妙髻。因為他的功德圓滿,所開敷的蓮華猶如樹林一般茂盛,其妙髻放光而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山神,名叫高幢普照。因為他好像很高的寳幢,普照世界,救度無量衆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山神,名叫離塵淨髻。因為他能離開煩惱而清淨寳髻,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山神,名叫光照十方。因為他的光明能普照十方世界,被其光所照的衆生,都發菩提心,將來有成佛的機會,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山神,名叫大力光明。因為他的力量很大,又放強烈的光,普照世間,令魑魅魍魎不敢出現,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山神,名叫威光普勝。因為他的威猛光,普徧而殊勝,其他神的光無可比擬,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山神,名叫微密光輪。因為他那微妙細密的光輪,能發出清淨的光,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山神,名字叫普眼現見。因為他用慧眼觀察,出現於世,令衆生見到他而生菩提心,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山神,名字叫金剛密眼。因為他有金剛不壞的密眼,能觀察十方世界,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主山神,作為主山神中的上首,其餘的主山神,是無量無邊,沒有法子能數得盡。
皆於諸法得清淨眼。
這些主山神,在駐法中得到清淨擇法眼、清淨智慧眼,能認識諸法、明瞭諸法。以上是第七衆主山神。
復有不可思議數主林神。
又有不可思議那樣多的主林神。主林神就是管理樹林的神。在每一個叢林中,有一位神來管理。為什麼?因為在樹林中有鬼作祟,專找人的麻煩。凡是大樹都是鬼神所住的地方,所以叫鬼神樹。因為這種緣故,所以神要來管鬼,是他們不致給人添災殃。
所謂布華如雲主林神。擢榦舒光主林神。生芽發曜主林神。吉祥淨葉主林神。垂布燄藏主林神。清淨光明主林神。可意雷音主林神。光香普徧主林神。妙光逈曜主林神。華果光味主林神。
第一位主林神,名叫布華如雲。因為他能布華像雲一樣的多,令蓮華從空紛紛落下,布滿大地,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林神,名叫擢榦舒光,因為他能提拔樹榦而舒展光明,照耀一切,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林神,名叫生芽發曜。因為他的菩提生芽,發光照耀叢林,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林神,名叫吉祥淨葉。因為他有吉祥之相,他在那個叢林,那個叢林就吉祥,沒有鬼來作怪,所以樹木的枝和葉都清淨。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林神,名叫垂布燄藏。因為他所管理的樹木,好像傘蓋一樣垂布,藏著火燄般的光明,因而得此名。
第六位主林神,名叫清淨光明。因為他所管理的叢林,是清淨無塵垢,而常常放出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林神,名叫可意雷音。因為他能令一切衆生見到樹林而生歡喜心,他又有雷音的威德,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林神,名叫光香普徧。因為他的光和香,能普徧一切處,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林神,名叫妙光逈耀。因為他的妙光照耀世界,令所有衆生都受到利益,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林神,名叫華果光味。因為他所管理的華和果,都有美麗的光和香甜的味,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不思議數。
這十位主林神,是主林神中的領袖,還有不可思議數目的主林神。
皆有無量可愛光明。
這些主林神,皆有無量無邊的可愛光明,因為這些大菩薩發願來作主林神行菩薩道。以上是第八衆主林神。
復有無量主藥神。
又有無量無邊主藥神。主藥神就是管理藥草的神。要有治病的功能,又什麼病就用什麼藥來醫治。有熱性的病,要用涼性的藥來對治;有寒性的病,要用熱性的藥來對治。所以藥性有寒熱溫平四種。當醫生必須知道藥性才能治病,不知道藥性,便無法治病。
所謂吉祥主藥神。栴檀林主藥神。清淨光明主藥神。名稱普聞主藥神。毛孔光明主藥神。普治清淨主藥神。大發吼聲主藥神。蔽日光幢主藥神。明見十方主藥神。益氣明目主藥神。
第一位主藥神,名叫吉祥。因為他主管甘草(藥品)。這一味藥能解百毒。無論什麼毒症,服甘草即會痊癒,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藥神,名叫栴檀林。因為他是治心臟病的特效藥。這種木又可以製成香,燃之能令人心肺清涼,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藥神,名叫清淨光明。因為他既清淨又光明,令衆生不生熱惱的病,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藥神,名叫名稱普聞。因為他主管人參(藥品)。這一味藥是補養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因之,普徧聞名,大家都知道,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藥神,名叫毛孔光明。因為他的每一根毛孔中,都放出一道光明,照著病者令恢復健康,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藥神,名叫普治清淨。因為他能治百病,解熱散毒,令病者身心清淨,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藥神,名叫大發吼聲。因為他的吼聲能治一切疑難雜症的病,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藥神,名叫蔽日光幢。因為他能遮蔽日光,像寳幢一樣高大,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藥神,名叫明見十方。因為他有透視的眼睛,能明見十方一切病者的病源所在處,兼有藥到病除之神效,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藥神,名叫益氣明目。因為他知道人參能益氣,菊花能明目,令患者服用這二味藥,有不可思議的效用,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主藥神,是主藥神中的上首,還有無量數那樣多的主藥神。
性皆離垢。仁慈祐物。
這些主藥神,他們已經修到無染汚的地步。都有仁慈的心,幫助衆生、利益衆生、保祐衆生,所以都是大菩薩的化身。以上是第九衆主藥神。
復有無量主稼神。
又有無量無邊的主稼神。主稼神就是管理五穀的神,稼就是人所耕種的五穀雜糧。每一種稼,有一位神來管理。
所謂柔軟勝味主稼神。時華淨光主稼神。色力勇健主稼神。增長精氣主稼神。普生根果主稼神。妙嚴環髻主稼神。潤澤淨華主稼神。成就妙香主稼神。見者愛樂主稼神。離垢淨光主稼神。
第一位主稼神,名叫柔軟勝味。因為他所管理的稼,都是質地柔軟,有殊勝的味道,並且特別的香,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稼神,名叫時華淨光。因為他所管理的五穀雜糧,按時開華,並放清淨的光,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稼神,名叫色力勇健,因為他所管理的稼,令人吃後身體強健且有勇猛力,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稼神,名叫增長精氣。因為他所管理的五穀雜糧,吃後會增加精神和體力,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稼神,名叫普生根果。因為他所管理的稼,吃後令善根生長,能普徧的生在佛家,得到佛果,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稼神,名叫妙嚴環髻。因為他所管的稼,吃後能生微妙莊嚴的環形寳髻,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稼神,名叫潤澤淨華。因為他所管的稼,吃後令皮膚潤澤,像蓮華一般的清淨,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稼神,名叫成就妙香,因為他所管的稼,都有成就一種芬芳清香的妙味,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稼神,名叫見者愛樂,因為他所管的稼,令人見後心生喜愛和快樂,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稼神,名叫離垢淨光,因為他所管的稼,吃後會身心清淨,離開塵垢,沒有染汚的妄想,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主稼神,作為諸主稼神中的上首,其餘的主稼神,還有無量無邊那樣多。
莫不皆得大喜成就。
這些主稼神,都得到大喜的成就。每年到秋天的時候,五穀豐收,種田的農人,皆大歡喜,得到大喜成就。以上是第十衆主稼神。
復有無量主河神。
又有無量無邊的主河神。主河神就是管理川河的神,無論江湖河海都有神來管理魚龜蝦蟹,令牠們不敢作怪,不能害人。
所謂普發迅流主河神。普潔泉澗主河神。離塵淨眼主河神。十方徧吼主河神。救護衆生主河神。無熱淨光主河神。普生歡喜主河神。廣德勝幢主河神。光照普世主河神。海德光明主河神。
第一位主河神,名叫普發迅流。因為他能普徧的令水流得很快,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河神,名叫普潔泉澗。因為他能令泉水和山澗的水普遍清潔,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河神,名叫離塵淨眼。因為他能令所有的河水離除塵垢,非常清淨,像眼睛一樣,不存一點塵垢,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河神,名叫十方徧吼。因為它能令河水好像猛獸吼聲,震動十方,徧一切處,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河神,名叫救護衆生。因為他在往昔發願,如果衆生掉落在河中,他一定前去救護,不使衆生有生命的危險,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河神,名叫無熱淨光。因為他有清涼的淨光,照耀衆生令他們沒有熱煩惱,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河神,名叫普生歡喜。因為他能令一切衆生普生一種歡喜心,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河神,名叫廣德勝幢。因為他的德性很廣,殊勝好像寳幢,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河神,名叫光照普世。因為他的光明徧照一切世界,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河神,名叫海德光明。因為他的德性像海一樣的光明,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無量數。
這十位主河神,作為主河神中的上首,還有無量無邊的主河神。
皆勤作意,利益衆生。
這些主河神,常常作意,生出利益衆生的心。以上是第十一衆主河神。
復有無量主海神。
又有無量無邊的主海神,主海神就是管理海洋的神,仙居出十位為代表。
所謂出現寳光主海神。成金剛幢主海神。遠塵離垢主海神。普水宮殿主海神。吉祥寳月主海神。妙華龍髻主海神。普持光味主海神。寳燄華光主海神。金剛妙髻主海神。海潮雷聲主海神。
第一位主海神,名叫出現寳光。因為它能現出很多種寳光,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海神,名叫成金剛幢。因為他成就的功德,好像金剛幢,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海神,名叫遠塵離垢。因為它能遠離一切塵垢,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海神,名叫普水宮殿。因為它能令所有水裏都有宮殿,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海神,名叫吉祥寳月。因為他的吉祥寳好像月一樣的圓明,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海神,名叫妙華龍髻。因為他有一種妙華龍的寳髻,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海神,名叫普持光味。因為他有一種普徧的光明和持久的香味,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海神,名叫寳燄華光。因為他有一種寳燄華的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海神,名叫金剛妙髻。因為他有一種金剛妙奇的寳髻,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海神,名叫海潮雷音。因為他有一種海潮妙音,如雷一樣,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主海神,都是主海神中的上首,還有無量無邊那樣多的主海神。以上是第十二衆主海神。
悉以如來功德大海,充滿其身。
這些主海神,完全以如來的功德大海,充滿他們身中。
復有無量主水神。
又有無量無邊主水神,主水神就是管理水的神。令擧出十位為代表。
所謂普興雲幢主水神。海潮雲音主水神。妙色輪髻主水神。善巧漩澓主水神。離垢香積主水神。福橋光音主水神。知足自在主水神。淨喜善音主水神。普現威光主水神。吼音徧海主水神。
第一位主水神,名叫普興雲幢。因為它能普徧興雲來造寳幢,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水神,名叫海潮雲音。因為他的音聲好像海潮雲一樣,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水神,名叫妙色輪髻。因為他的髻有妙色輪光,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水神,名叫善巧漩澓。因為他能用善巧的神力,令水往復的流轉,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水神,名叫離垢香積。因為他能離開一切染汚法,令水清淨而積香味,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水神,名叫福橋光音。因為它能施與衆生福,具有橋樑一樣的功德,他放光明,在光中說法,令衆生受益,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水神,名叫知足自在。因為他所管理的水,是清淨的、甜美的,衆生飲後,自然得到知足自在,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水神,名叫淨喜善音。因為他所管理的水,是甘露水,飲後能生清淨歡喜心,慈善悅耳音,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水神,名叫普現威光。因為他有一種普徧現出的威光,令衆生見後生恭敬信仰之心,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水神,名叫吼音徧海。因為他所管理的水,常發吼聲,普徧大海,無論什麼地方的衆生,聽到之後皆生菩提心,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主水神,作為主水神中的上首,還有無量無邊的主水神。
常勤救護一切衆生,而為利益。
這些主水神,常常以救護衆生為工作,施與衆生一切應得的利益。以上是第十三衆主水神。
復有無數主火神。
又有無數量的主火神。主火神就是管理火的神,在無量主火神中,擧出十位為代表。
所謂普光燄藏主火神。普集光幢主火神。大光普照主火神。衆妙宮殿主火神。無盡光髻主火神。種種燄眼主火神。十方宮殿如須彌山主火神。威光自在主火神。光明破暗主火神。雷音電光主火神。
第一位主火神,名叫普光燄藏。因為他的光燄普徧廣大,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火神,名叫普集光幢。因為他火光普集,好像寳幢,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火神,名叫大光普照。因為他的光明普照一切,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火神,名叫衆妙宮殿。因為他用衆妙寳來莊嚴宮殿,令宮殿放光,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火神,名叫無盡光髻。因為他的髻能放出無量無盡的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火神,名叫種種燄眼。因為他有種種燄眼,能發出萬丈火燄毫光赫奕,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火神,名叫十方宮殿如須彌山。因為它能令十方所有宮殿像妙高山一樣巍峨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火神,名叫威光自在。因為他的威力既光明又自在,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火神,名叫光明破暗。因為他的光明有威力,能破除一切黑暗,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火神,名叫雷音電光。因為他的音聲如雷,他的光明如電,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不可稱數。
這十位主火神,作為主火神中的上首,其餘的主火神,還有很多很多,無法計算。
皆能示現種種光明,令諸衆生熱惱除滅。
這些主火神,都能示現種種光明,令一切衆生的熱煩惱病都斷除消滅,所謂「無明火,老虎神」。這是說發無明的火,好像老虎神一般厲害。又說「無明火能燒盡功德林」,由此可知,無明火是多麼可怕!
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生邪知邪見?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生不乾淨的思想? 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作不得主?這都是前生所種的罪根太多、太深了,所以才這樣。那麼,應該怎麼辦呢?把無名根拔去,就能夠消除熱惱。修行就是要破無明,有無明就有生死,無無明就沒有生死。在十二因緣法中,說得十分清楚。以上是第十四衆主火神。
復有無量主風神。
又有無量無邊那樣多的主風神。主風神就是管理風的神。風有種種形態,徐風、和風是有益的風。狂風、颶風是有害的風。
所謂無礙光明主風神。普現勇業主風神。飄擊雲幢主風神。淨光莊嚴主風神。力能竭水主風神。大聲徧吼主風神。樹杪垂髻主風神。所行無礙主風神。種種宮殿主風神。大光普照主風神。
第一位主風神,名叫無礙光明。因為他的光明沒有障礙,普照世界,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風神,名叫普現勇業。因為他的威風非常勇猛,普徧現出來,吹散魔軍,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風神,名叫飄擊雲幢。因為他的威力更厲害,能飄擊雲幢,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風神,名叫淨光莊嚴。因為他的光又清淨又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風神,名叫力能竭水。因為他的力量能把大海的水吹乾,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風神,名叫大聲徧吼。因為他的威力風聲是驚天動地,好像獸吼,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風神,名叫樹杪垂髻。因為他的寳髻好像樹杪下垂一樣,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風神,名叫所行無礙。因為他的風吹到什麼地方去,都沒有障礙,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風神,名叫種種宮殿,因為他有很多種類的宮殿,種種不相同,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風神,名叫大光普照,因為他的大光明,能普徧照耀一切,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主風神,作為主風神中的上首,其餘的主風神,還有無量無邊那樣多。
皆勤散滅我慢之心。
這些主風神,都勤奮精進地消除我慢心。什麼是我慢?就是自我驕慢,瞧不起任何人。認為自己的才能比誰都高,比誰都強。換言之,誰也不及我。譬如在文化界的我慢,認為自己是教授中的教授,誰都不如他。在商業界的我慢,認為自己會做生意,比誰都有頭腦。在工業界的我慢,認為自己工廠所造的貨品,是全世界第一流產品。在官場中的我慢,認為自己的職位比任何人都高,又有權威,又有勢力。在農業界的我慢,認為自己所種植的穀物,比他人的更好。在宗教界的我慢,認為自己所學的佛法,學得比誰都多,也比誰都懂得多。凡是有這種心理,就是我慢的表現。
學佛的人,切記!不要存我慢的心。如果有我,就是我慢。不要教人家看得起自己,如果教人家看得起自己,也是我慢。那麼,就教人家看不起嗎?也不是的。就是說不需要看得起或看不起,自己修自己的,自己行自己的,不需要教別人看得起,而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要捫心自問,有沒有貪心?有沒有瞋心?有沒有癡心?如果這三種心沒有斷除,根本就是愚癡人。
我們修道人,要時時刻刻廻光返照,看看自己是什麼樣子?有沒有生出貢高我慢的心?如果有的話,趕緊改過。要反求諸己,時刻提高警覺,反省一天所行所為,善者勉之,惡者改之。這樣常常檢討,便不會生出貢高我慢心。
復有無量主空神。
又有無量無邊的主空神,主空神就是管理空的神。什麼是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了,但是什麼都有。這是什麼道理?好像我們人在空裏,又好像房子在空裏,這叫空而不空,就是妙有;有而非有,又是眞空。所以說,那一個有的東西不是在空裏所包含呢?若是談空,那個空不是在有裏含藏呢?
我們人的身體,好像把虛空填滿了。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空的,不過,有個形相而已。因為有一種障礙物,便覺得有了。其實,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眞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眞空。所以說眞空不空,妙有非有。眞空不空,所以叫妙有;妙有非有,所以叫眞空。
空是沒有什麼用的,可是什麼用都是從空裏生出來。譬如我們在打坐時觀空,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輪體空,內無身心,外無世界。這時候,還有個什麼呢?就有個空。但是,雖然說是空,可是一切衆生都在這空裏存在。說它是空,它又是有;說它是有,它又是空。
空無邊際,一切都空了。沒有人管理,所以找神來管理。你有你的空,我有我的空,你的空不能破壞我的空,我的空不能破壞你的空,空和空是圓融無礙的。
所謂淨光普照主空神。普遊深廣主空神。生吉祥風主空神。離障安住主空神。廣步妙髻主空神。無礙光燄主空神。無礙勝力主空神。離垢光明主空神。深遠妙音主空神。光徧十方主空神。
第一位主空神,名叫淨光普照。因為他的清淨光明,能普照一切,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空神,名叫普遊深廣。因為他能普遊虛空,觀一切法很深廣,所以得此名。
第三為主空神,名叫生吉祥風。因為他所生的風是吉祥,誰觸著吉祥風,便會吉祥,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空神,名叫離障安住。因為他離開障礙,安住於不動地,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空神,名叫廣步妙髻。因為他走路很迅速,又有妙光的髻,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空神,名叫無礙光燄。因為他的光燄徧照,毫無障礙,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空神,名叫無礙勝力。因為他的力量勝過一切而無障礙,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空神,名叫離垢光明。因為他能離開塵垢,現出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空神,名叫深遠妙音。因為他的聲音不但美妙,而且又能廣播深遠,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空神,名叫光徧十方。因為他的光明,能徧照十方,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主空神,作為主空神中的上首,其餘的主空神,還有無量無邊那樣多。
心皆離垢,廣大明潔。
這些主空神,他們的心,都離開染汚塵垢,所以心量廣大而光明潔淨。以上是第十六衆主空神。
復有無量主方神。
又有無量無邊的主方神。主方神就是管理方向的神。方有十方,在十方中又可分出百千萬方。但有五種主要的:即東、南、西、北、中。這五方屬於五行,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央屬土。一年四季旺於五方及五行。春屬木旺于東,夏屬火旺于南,秋屬金旺於西,冬屬水旺於北,土旺於中,中央是四通八達,故旺於四季。
東方甲乙木,屬於青色,管理東方的神,叫青帝。南方丙丁火,屬於赤色,管理南方的神,叫赤帝。西方庚辛金,屬於白色,管理西方的神,叫白帝。北方壬癸水,屬於黑色,管理北方的神,叫黑帝。中央戊己土,屬於黃色,管理中央的神,叫黃帝。這五方的神,各有所司。
所謂徧住一切主方神。普現光明主方神。光行莊嚴主方神。周行不礙主方神。永斷迷惑主方神。普遊淨空主方神。大雲幢音主方神。髻目無亂主方神。普觀世業主方神。周徧遊覽主方神。
第一位主方神,叫徧住一切。因為他能普徧的住在任何一方,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方神,叫普現光明。因為他能普徧現出一切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方神,叫光行莊嚴。因為他能用光來莊嚴、用行來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方神,叫周行不礙。因為他能到任何地方去,都沒有障礙,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方神,叫永斷迷惑。因為他能把自己的迷惑永遠斷除,又能幫助別人永遠斷除迷惑,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方神,叫普遊淨空。因為他能在虛空中到任何地方去,令空氣清淨,而無染汚,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方神,叫大雲幢音。因為他有大雲幢的音聲,廣播到十方世界,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方神,叫髻目無亂。因為他的寳髻很整齊,他的眼睛很明亮,沒有散亂,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方神,叫普觀世業。因為他能普徧的觀察世間一切業,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方神,叫周徧遊覽。因為他能到所有的地方去遊覽,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主方神,作為主方神中的上首,其餘的主方神,還有無量無邊那樣的多。
能以方便,普放光明。恒照十方,相續不絕。
這些主方神,都能以方便,普徧放大光明,常常照耀十方,沒有黑暗,這種光明是相續不斷絕的。以上是第十七衆主方神。
復有無量主夜神。
又有無量無邊主夜神。主夜神是管理夜間的神。夜神是陰中之陽,因為夜是黑暗,黑暗屬於陰。夜神在黑暗中能放光明,光明屬於陽,所以說主夜神為陰中之陽。
所謂普德淨光主夜神。喜眼觀世主夜神。護世精氣主夜神。寂靜海音主夜神。普現吉祥主夜神。普發樹華主夜神。平等護育主夜神。遊戲快樂主夜神。諸根常喜主夜神。出生淨福主夜神。
第一位主夜神,名叫普德淨光。因為他的德行普徧,而他的光明清淨,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夜神,名叫喜眼觀世。因為他用歡喜的眼睛來觀看世間一切因緣,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夜神,名叫護世精氣。因為他能護持世間一切衆生的精氣,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夜神,名叫寂靜海音。因為他能在動靜之中護持衆生,令其得定力,沒有妄想,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夜神,名叫普現吉祥。因為他能普徧地現出吉祥如意的境界,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夜神,名叫普發樹華。因為他所管理的草木,普徧的開華,大放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夜神,名叫平等護育。因為他對待一切衆生平等,沒有彼此之分,保護衆生、教化衆生,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夜神,名叫遊戲快樂。因為他是歡喜遊戲的快樂神,能令一切衆生得到歡喜和快樂,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夜神,名叫諸根常喜。因為他的六根常喜笑,令衆生見到他,生歡喜心而不憂愁,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夜神,名叫出生淨福。因為他能令一切衆生得到清淨的福報,幫助衆生離苦得樂,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主夜神,作為主神中的上首,其餘的主夜神還有無量無邊那樣多。
皆勤修習,以法為樂。
這些主夜神都勤奮精進的修行學習,從不懈怠,以修習佛法為快樂,也令衆生以佛法為樂。以上是第十八衆主夜神。
復有無量主晝神。
又有無量無邊的主晝神。主晝神是管理世間白天的神。晝神是陽中之陽,因為白天有光明,光明屬於陽,晝神在光明中又放光明,所以是陽中之陽。
所謂示現宮殿主晝神。發起慧香主晝神。樂勝莊嚴主晝神。香華妙光主晝神。普集妙藥主晝神。樂作喜目主晝神。普現諸方主晝神。大悲光明主晝神。善根光照主晝神。妙華瓔珞主晝神。
第一位主晝神,名叫示現宮殿。因為他能示現各形各式的宮殿,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主晝神,名叫發起慧香。因為他能發起智慧之香,令衆生聞之而生智慧,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主晝神,名叫樂勝莊嚴。因為他快樂地莊嚴一切衆所住處,令衆生得到殊勝的房屋,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主晝神,名叫香華妙光。因為他能常放香華的芬芳味,又有微妙的色光,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主晝神,名叫普集妙藥。因為他能普徧集聚所有的草藥來醫治衆生的疾病,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主晝神,名叫樂作喜目。因為他願意令衆生快樂,令衆生眉開眼笑,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主晝神,名叫普現諸方。因為他能普徧示現於一切地方,令衆生都能見到,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主晝神,名叫大悲光明。因為他有大悲心,普度衆生,常放光明,加被衆生,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主晝神,名叫善根光照。因為他所放的光,照耀有善根的衆生。沒有善根令其生善根,已有善根令其成熟,善根成熟令其解脫,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主晝神,名叫妙華瓔珞。因為他能用一種妙華做成瓔珞,不但美麗而且放光,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主晝神,為主晝神中的上首,其餘主晝神還有無量無邊那樣多。
皆於妙法,能生信解。恒共精勤,嚴飾宮殿
這些主晝神,他們都在妙法中生出一種信解心,不但相信,而且能瞭解,他們常在一起共同修行研究,勇猛精進而不懈怠。他們又共同莊嚴修飾所有的宮殿。以上是第十九衆主晝神。
以上把十九衆雜類諸神講完,在下邊開始講八部四王的八衆。
復有無量阿脩羅王。
現在解釋八部四王衆,八部就是①阿脩羅王、②迦樓羅王、③那羅王、④摩睺羅伽王、⑤夜叉王、⑥龍王、⑦鳩槃茶王、⑧乾闥婆王。四王就是①北方多聞天王、②西方廣目天王、③南方增長天王、④東方持國天王。各領二部。
又有無量無邊阿脩羅王。阿脩羅譯為非天,因為他們有天福而沒有天德。為什麼沒有天德?因為他們往昔專門諂媚別人,就是心不正直,用虛偽心去讚歎別人,令別人歡喜,所以無天德。
阿脩羅又譯為無端正。因為他們的相貌不端正。男的相貌非常醜惡,女的相貌美麗。
阿脩羅又譯為無酒,男人喜歡喝酒,好闘爭,如果有酒,便發生闘爭,所以無酒可飲。
阿脩羅有四種,在天道的阿脩羅,常和天人作戰。因為阿脩羅王想作忉利天主。他的手能撼須彌山,使帝釋天主的宮殿震動不安。帝釋乃率領令四天王為先鋒,與之交戰,但屢戰不勝,乃求救於佛。 釋迦牟尼佛教其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因而戰勝阿脩羅王,王將女兒獻於帝釋為妻,雙方和談,簽和平條約。
在人道的阿脩羅,善於諂媚,對任何事都發生興趣,有爭強好勝心,勝則喜,敗則瞋,興風作浪,常引起戰爭。
在畜生道的阿脩羅,歡喜闘爭,恃強淩弱,以大欺小。
在鬼道的阿脩羅,亦復如是。無論在那一道中,都有闘爭心,勝負心,就有爭強論勝的思想。
脩羅王的宮殿在金剛山,雖然為王,但是每日三時要受苦刑,刀劍從空中飛入宮中,如不避之,必遭殺害,所以欲為忉利天主。
所謂羅睺阿脩羅王。毘摩質多羅阿脩羅王。巧幻術阿脩羅王。大眷屬阿脩羅王。大力阿脩羅王。徧照阿脩羅王。堅固行妙莊嚴阿脩羅王。廣大因慧阿脩羅王。出現勝德阿脩羅王。妙好音聲阿脩羅王。
第一位阿脩羅王,名叫羅睺。譯為攝惱。因為他能用雙手將日月之光遮住,成為黑暗,令天人惱怒,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阿脩羅王,名叫毘摩質多羅。毘摩譯為絲,質多羅譯為種種,因為他能用一條絲線,變出種種不同形相的物體,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阿脩羅王,名叫巧幻術。因為他能用巧妙的幻術,自有化無,自無化有,忽現一座高山,忽變一個大海,他能移山倒海,使日月互變。這樣千變萬化,令人生出幻覺,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阿脩羅王,名叫大眷屬。因為他最喜歡眷屬,越多越好,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阿脩羅王,名叫大力。因為他的力氣最大,一雙手能把須 山托起,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阿脩羅王,名叫徧照。因為他有一種光明,比太陽的光還要明亮,能徧照十方,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阿脩羅王,名叫堅固行妙莊嚴。因為他的願行堅固,而且美妙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阿脩羅王,名叫廣大因慧。因為他在因地時修廣大智慧,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阿脩羅王,名叫出現勝德。因為他有特別殊勝的德行,常常顯現,令衆生一見到他,就知道是有德行的,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阿脩羅王,名叫妙好音聲。因為他的音聲美妙,十分悅耳,令聞者生歡喜心,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阿脩羅王,代表無量無邊阿脩羅王為上首,其數無法可計。
悉已精勤,摧伏我慢,及諸煩惱。
阿脩羅都有我慢。由我慢的天人,就是天上的阿脩羅。由我慢的人,就是人間的阿脩羅。有我慢的畜生,就是畜生中的阿脩羅。由我慢的鬼,就是鬼中的阿脩羅。阿脩羅有胎卵濕化四生。
但這些阿脩羅王,他們非常精進,勤修佛道,依教奉行,如法修學,所以能把我慢的習氣摧伏,無明熄滅。沒有了無明,一切煩惱也就隨之斷除,以上是第一衆阿脩羅王。
復有不可思議數迦樓羅王。
又有不可思議那樣多的迦樓羅王。迦樓羅譯為金翅,因為這種鳥的翅膀像金子一樣的光亮。又譯為妙翅,他的翅膀是用種種妙色所莊嚴,在太陽光反射之下,放出萬道金光。又譯為大嗉項,此鳥吃東西時,都把食物放在嗉項(即胃)中保藏,慢慢消化。
這種鳥名叫大鵬金翅鳥。牠有多大呢?牠的身體像大山一樣,牠的翅膀伸開,有三百三十大由旬(一由旬是八十裏)。牠的翅膀搧起來,能把海水搧開,而海裏將要死的龍便露出來了。這鳥以吃龍為生。牠的食量很大,一天要吃一條大龍、五百條小龍。牠吃龍時,先從龍尾吞下去,放在大嗉項中,慢慢消化。
龍王很擔憂,牠的眷屬愈來愈少,即將滅種,於是各處求救,可是大家都束手無策。有人建議牠去乞求佛陀。龍王便來到佛所,祈求佛以慈悲,庇護龍子龍孫,以免斷絕龍種。
釋迦牟尼佛對龍王說:「你們如果能持八關齋戒(就是八戒及過午不食)大鵬金翅鳥便不能吃你們了」。於是,龍王率眷屬來到佛所,受八關齋戒。受戒之後,佛又把袈裟線給牠們,叫牠們帶在身邊。從此之後,大棚金翅鳥便無法吃到龍了。
可是,大鵬金翅鳥沒有食物,牠也到佛所求援對佛說:「我們今後以何為食?」佛說:「我告訴我的弟子,在中午吃飯時,先送一份齋飯給你們吃。」所以現在寺院上供時,一定要送一份齋飯給牠們。這是佛的慈悲,度化龍與鵬鳥使之和平相處,忽不侵擾。
鳥和龍都有四生,卵生的鳥不能吃化生的龍,也不能吃胎濕二生的龍,只能吃卵生的龍。化生的鳥,才能吃四生的龍。如果劣鳥吃勝龍,這鳥會喪命的。
大鵬金翅鳥住在金剛山,牠的宮殿是用七寳莊嚴。牠要死時,就不能吃龍,為什麼?因為龍體內有毒汁。金翅鳥平常吃龍,不怕毒汁,當牠快要死時,這時龍身放出毒汁,射到牠的眼中,令牠睜不開眼睛,這樣,就吃不到龍。餓得實在難受,便棲在金剛山鐵樹上休息。到了不能再忍受時,又飛到海中找龍吃,龍又放出毒汁,把牠逐走,這樣,往復七次,終於體力耗盡,毒發而死。
這時,大棚金翅鳥的尸體,被毒火所燒,像火山爆發一樣,把一切堅硬的東西,都溶化成水。難陀龍王恐怕把寳山燒毀,乃在空中降大雨,雨滴大如車輪,把火撲滅。此時,大棚金翅鳥的全身已經成灰,只有鳥心沒有燒毀,成為寳珠,琉璃色光玲瓏可愛。轉輪聖王得之,作為冠上如意珠;帝釋天得之作為夜明珠。
在本經出現品中,有一首偈頌這樣說:「菩薩迦樓羅。如意為堅足。方便勇猛翅。慈悲清淨眼。住一切智樹,觀三有大海。撥捉天人龍,接至湼槃岸。」由這段經文來看,大鵬金翅鳥也是菩薩示現,來調伏一切衆生。所以才說:「大鵬金翅鳥菩薩,遂心如意在空中飛翔,牠的足爪非常堅固,牠的方便翅膀,非常勇猛,牠的眼睛非常慈悲而明淨。牠雖然吃龍,但只吃將要死的龍。在表面上看來,是被牠吃了,實際是度化龍,令牠們不再受輪廻之苦,而直接到彼岸。牠所棲住的樹叫智慧樹。牠觀察欲界、色界、無色界三有大海,撥捉天上的龍或人間的龍,把牠們送到湼槃彼岸去。
這種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明白的。沒有證果的人,是不會相信這種道理,等到證果之後,才知道是怎麼一囘事。釋迦牟尼佛是證無上正等正覺的人,決不妄語,這種的境界是千正萬確的。
所謂大速疾力迦樓羅王。無能壞寳髻迦樓羅王。清淨速疾迦樓羅王。心不退轉迦樓羅王。大海處攝持力迦樓羅王。堅固淨光迦樓羅王。巧嚴冠髻迦樓羅王。普捷示現迦樓羅王。普觀海迦樓羅王。普音廣目迦樓羅王。
第一位迦樓羅王,名叫大速疾力。因為牠的力量不但大,而且又快。牠在金剛山鐵樹上,能看見大海中的龍出現,牠把翅膀一搧,便把大海水分開,將龍捉住,等牠飛囘鐵樹的時候大海水還沒有合起來,故得此名。
第二位迦樓羅王,名叫無能壞寳髻。因為牠的寳髻很堅固,既沒有方法可破壞,更沒有能力來破壞,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迦樓羅王,名叫清淨速疾。因為牠有清淨的身體,飛行非常快速,在刹那間,飛到十萬八千里之外,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迦樓羅王,名叫心不退轉。因為牠得到永遠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法,得到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所以得此名。
位不退:已證到大菩薩位,不會退到阿羅漢位。已經發菩提心,不會退到羅漢或凡夫的位次上去。
念不退:專心一意修禪定,思想不退轉。不像我們一天到晚打妄想,見異思遷,今天修禪,明天修淨,後天修教,或者修律,甚至修密,結果一法無成。所以修行要專一。
行不退:要勇猛精進地修行,一天比一天有進步,也就是修行又修行,精進又精進。這就是修行不退轉。
第五位迦樓羅王,名叫大海處攝持力。因為牠能攝一切江河湖川的水,流入大海中,又能在空中把龍收攝到口中,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迦樓羅王,名叫堅固淨光。因為牠的身體非常堅固,又有一種清淨光,這種光能照到海裏,看到龍所在的地方,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迦樓羅王,名叫巧嚴冠髻。因為牠的冠髻非常美麗,非常莊嚴。其他迦樓羅王的冠髻不能和牠比擬,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迦樓羅王,名叫普捷示現。因為牠能在所有的地方示現,即普徧又敏捷,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迦樓羅王,名叫普觀海。因為牠有慈悲的清淨眼,能觀三有大海中,大龍在那裏,小龍在那裏,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迦樓羅王,名叫普音廣目。因為牠的音聲如雷響,大海中的龍聽到這吼聲,嚇到魂不附體,不敢活動,等待被吃。牠的眼睛特別廣大,身在金剛山,眼觀四海龍,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不思議數。
這十位迦樓羅王,代表無量迦樓羅王為上首,其數量之多,不可思議。
悉已成就大方便力。善能救攝一切衆生。
這些迦樓羅王,已經完全成就了大方便力,都是大菩薩所示現。一般菩薩沒有這樣的大方便力。牠們吃龍是度化龍,吃像是度化象,吃馬是度化馬,吃魚是度化魚。總之,吃什麼便是度什麼,用吃的方便來度衆生。其實不是吃,而是救度,是攝持。為什麼?因為該死的才吃掉,不該死的,絕對不吃,衆生經過他們的口,即可到湼槃岸,以上是第二衆迦樓羅王。
復有無量緊那羅王。
又有無量無邊緊那羅王。緊那羅譯為非人。因為他的相貌和人一樣,五官端正,可是在頭上生出一個犄角,所以不是人。又譯為疑神,因為他頭上有角,令見者生疑,以為是神。又譯為歌神,他是為釋提 桓因奏樂的神。天宮有法會時,他們的兩腋會自動流汗,便知道帝釋天主欲奏音樂,即上天宮,為諸天彈奏曲調莊嚴的音樂。
這些緊那羅王,也是菩薩示現。到各處法會唱歌奏樂,令聞到歌聲者,生出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能悟道。
所謂善慧光明天緊那羅王。妙華幢緊那羅王。種種莊嚴緊那羅王。悅意吼聲緊那羅王。寳樹光明緊那羅王。見者欣樂緊那羅王。最勝光莊嚴緊那羅王。微妙華幢緊那羅王。動地力緊那羅王。攝伏惡衆緊那羅王。
第一位緊那羅王,名叫善慧光明。因為他能善度一切衆生,令衆生開大智慧,得到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緊那羅王,名叫妙華幢。因為他有妙蓮華的幢,十分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緊那羅王,名叫種種莊嚴。因為他用種種七寳來嚴飾,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緊那羅王,名叫悅意吼聲。因為他的音聲很響亮,令聞者生悅意之心,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緊那羅王,名叫寳樹光明。因為他的寳樹,放出菩提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緊那羅王,名叫見者欣樂。因為他的相貌慈祥,和藹可親,人人見之,都生歡喜心,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緊那羅王,名叫最勝光莊嚴。因為他以最殊勝的光來莊嚴一切處,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緊那羅王,名叫微妙華幢。因為他有微妙不可思議的蓮華幢,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緊那羅王,名叫動地力。因為他的一擧一動,能令大地震動,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緊那羅王,名叫攝伏惡衆。因為他能攝伏一切惡性衆生,令其改邪歸正,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緊那羅王,作為無量無邊緊那羅王中的上首,其餘的數目之多無法計算出來。
皆勤精進,觀一切法。心恒快樂,自在遊戲。
這些緊那羅王,他們都非常勇猛精進,不懈怠的研究觀察一切法,心中常常快樂,把自己所明白的佛法也教他人明白,沒有妬嫉心,這就是自在遊戲。以上是第三衆緊那羅王。
復有無量摩睺羅伽王。
又有無量無邊的摩睺羅伽王。摩睺羅伽譯為大腹行,因為牠無足而用腹部走路,也就是大蟒蛇。他們都是菩薩示現,故意現出大腹行。這是表示菩薩的大慈大悲,為他行門而化現,不執著自己的形相。所以現出八部之形狀。
大腹行又稱為地龍,可是沒有神通,含毒害人。雖然害人,但受佛法之感化,而作護法神。凡是心懷妬嫉的人,來生感為此類。梁武帝的皇后,就因為生妬嫉心,死後為大蟒。
所謂善慧摩睺羅伽王,清淨威音摩睺羅伽王。勝慧莊嚴髻摩睺羅伽王。妙目主摩睺羅伽王。如燈幢為衆所歸摩睺羅伽王。最勝光明幢摩睺羅伽王。師子臆摩睺羅伽王。衆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須彌堅固摩睺羅伽王。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
第一位摩睺羅伽王,名叫善慧。因為他有善的智慧,又有善的知識,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摩睺羅伽王,名叫清淨威音。因為他的音聲,不但有威力,而且又清淨,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摩睺羅伽王,名叫勝慧莊嚴髻。因為他有殊勝的智慧,又有種種妙寳莊嚴的髻,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摩睺羅伽王,名叫妙目主。因為他的眼睛非常微妙而且莊嚴,成為五官之主,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摩睺羅伽王,名叫如燈幢為衆所歸。因為他常放光明,好像燈光組織而成的幢,為大衆所歸依所仰望,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摩睺羅伽王,名叫最勝光明幢。因為他有最殊勝最光明的寳幢,這寳幢好像帝釋天宮殿的網羅幢一樣,光光相照,孔孔相通,重重無盡,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摩睺羅伽王,名叫師子臆。因為他的心胸寬宏大量,好像師子的胸臆一般,能忍難忍之事,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摩睺羅伽王,名叫衆妙莊嚴音。因為他的音聲非常清脆響亮,十分悅耳,以一切妙寳來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摩睺羅伽王,名叫須彌堅固。因為他的身體很高,好像須彌山一樣堅固,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摩睺羅伽王,名叫可愛樂光明。因為他的身上能放出一種光明,令人見之,生出一種可愛快樂的心,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摩睺羅伽王,作為摩睺羅伽王中的上首,還有無量無邊的摩睺羅伽王,無法可以計算。
皆勤修習,廣大方便,令諸衆生,永割癡網。
這些摩睺羅伽王,他們都是勤修學習廣大方便法。令一切衆生,永遠割斷愚癡網,不受其束縛,而得到智慧的自在。以上是第四衆摩睺羅伽王。
復有無量夜叉王。
北方天王,名毘沙門,譯為多聞。因為他的福德之名傳播於四方,所以得此名。他管理二部,一為夜叉(男鬼),二為羅刹(女鬼)。
夜叉是鬼的名字,譯為捷快,形容男的行動敏捷又迅速。又譯苦活,形容他的生活是很痛苦的。夜叉總類很多,有空行夜叉、地行夜叉等等。
空行夜叉長兩個翅膀,能在空中飛行,千變萬化,有時現紅色,有時現藍色,有時現黃色,不管是什麼顏色,都有一種黑暗的光,這光非常厲害。他的身體,有時變為人身獸頭、或牛頭、或馬頭,總之,令人駭怕,他喜歡給人添麻煩。
地行夜叉,更令人駭怕。他的頭髮冒緣色的火焰,高達數丈,像蠟燭一樣燃燒。他的眼睛一個生在頂門上,一個長在下巴上,形狀怪異,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半月形。他的鼻子,一孔朝天,一孔向地,好像蝸牛的觸角,有時伸出,有時縮囘。他的耳朵,一個在前邊,一個在後邊,他的形狀太恐怖了,令人見了以後,嚇得全身發抖。他不喜歡幫助人,專門喜歡散殃害人。
羅刹也是鬼的名字。羅刹譯為可畏。因為她能令人破戒,傷害慧命,所以得此名。羅刹有兩種,一種叫愛羅刹,一種叫見羅刹。
愛羅刹的作怪,譬如人想修行,本來也有正知正見。但是迷情太深,被愛水所擾,為愛力所纏。前念想修行,後念想結婚;於是一念起,一念滅。因為被愛情的力量纏得太厲害了,於是就破戒。這是愛羅刹作祟,令修道人沒有定力。
見羅刹,他存邪知邪見,不對也說對,不承認錯處,犯戒還說沒有罪。在楞嚴經上有這樣的記載:寳蓮香比丘尼,對人宣淫,說行淫非殺非盜,無有業報,後墮無間地獄。這種思想好像羅刹一樣的可畏。
又有無量無邊的夜叉王,此類夜叉飛空噉人,所以菩薩示現為其王,管理愛見羅刹,制止其害人的法身慧命。
所謂毘沙門夜叉王。自在音夜叉王。嚴持器仗夜叉王。大智慧夜叉王。燄眼主夜叉王。金剛眼夜叉王。勇健臂夜叉王。勇敵大軍夜叉王。富資財夜叉王。力壞高山夜叉王。
第一位夜叉王,名叫毘沙門。因為他能管理不守規矩的夜叉,禁止夜叉給人災殃,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夜叉王,名叫自在音。因為他的音聲非常自在,無論那一種音調,都可以表演出來,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夜叉王,名叫嚴持器仗。因為他能很莊嚴地持著武器和儀仗,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夜叉王,名叫大智慧。因為他有大智慧,能觀察夜叉和羅刹在打害人的妄想,禁止他們的行動,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夜叉王,名叫燄眼主。因為他的眼睛冒出火燄般的光,令夜叉和羅刹生畏懼心,不敢犯規,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夜叉王,名叫金剛眼。因為他的眼睛好像金剛石一樣的放光,這光十分璀璨奪目,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夜叉王,名叫勇健臂。因為他的臂力最強,有移山倒海之能,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夜叉王,名叫勇敵大軍。因為他不但勇敢,而且又有智略,無論有多少魔軍,都能抵擋得住。他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夜叉王,名叫富資財。因為他是大富翁,有很多財寳,很多物資,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夜叉王,名叫力壞高山。因為他力大無窮,一拳能把山打倒,或劈成兩半,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夜叉王,作為夜叉王中的上首,其餘的夜叉王,還有無量無邊之多,其數量無法計算出來。
皆勤守護一切衆生。
這些夜叉王,不但不給衆生添麻煩,反而守護衆生,令衆生得到平安。因為他們都是菩薩所示現,所以和一般夜叉不同。以上是第五衆夜叉王。
復有無量諸大龍王。
又有無量無數的大龍王。龍,屬於畜生道,可是牠有神通,能大能小。大的時候,能填滿大海;小的時候,能藏在一粒微塵粒裏。能隱能顯,隱的時候,看不見;顯的時候,又出現。牠有這種變化無窮的本領,又有無比的威力。按理來講,牠應該快樂!可是牠也有四種痛苦:
①金翅鳥所食苦:這種鳥專吃龍,在十萬八千里之外,就能看見出水的龍(即命將盡的龍)立即飛來食之。
②行淫時苦:雄雌交尾時,要現出蛇的形體,這種變化,要忍受種種的痛苦。
③鱗甲蟲苦:在龍鱗之內,有許多小蟲,咬其肉喝其血,奇癢難忍,這也是苦。
④熱沙炙身苦:因為鱗內有蟲,龍便出水到沙地,以沙粒摩擦來止癢,但沙被太陽曬熱,滾燙難受,這也是苦。
龍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化生龍又有五種:一為象化龍、二為蛇化龍、三為馬化龍、四為魚化龍、無為蛤蟆化龍。
象形的龍,善住龍王為主。蛇形的龍,難陀龍王為主,馬形的龍,阿那婆達多龍王為主。魚形的龍,婆樓那龍王為主,蛤蟆形的龍,摩那斯龍王為主,這五位龍王代表五形的龍。
龍的瞋心太重,好發脾氣,專放毒汁害人。因往昔勤修大乘佛法之故,而有神通,但因不守戒律,而為畜生。他們的工作是守天宮殿、興雲降雨、開堵決口、守護佛法。
富單那是鬼的名字,譯為臭餓鬼。他身上放出一種臭氣,這種臭氣若被陽氣不旺的人嗅到,便會發高燒,胡言亂語。他用這種法術來害人,所以又叫熱病鬼。
又有無量無邊的大龍王。這些大龍王都是大菩薩所示現,來管理不守規矩的毒龍,不讓牠們興風作浪開堵決口來害人,更不讓牠們吐出各種毒液來害人。
所謂毘樓博叉龍王。娑竭羅龍王。雲音妙幢龍王。燄口海光龍王。普高雲幢龍王。德叉迦龍王。無邊步龍王。清淨色龍王。普運大聲龍王。無熱惱龍王。
西方天王,名毘樓博叉,譯為廣目,因為他的眼睛,有種種色,能廣視四方,所以得此名,他所管轄二部,一為龍,二為富單那。(因為有東方天王、南方天王、北方天王)
第一位大龍王,名叫毘樓博叉,譯為廣目,是四天王之一,統屬西方。因為他能管理不守律戒的龍,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大龍王,名叫娑竭羅,譯為海。因為他是海龍王,管理海裏一切的龍,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大龍王,名叫雲音妙幢。因為他能發出一種音聲,在虛空中變成雲形的寳幢,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大龍王,名叫燄口海光。因為他的口裏能噴火燄,又能在海裏放光,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大龍王,名叫普高雲幢。因為他能現出普徧的高雲,好像寳幢一樣,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大龍王,名叫德叉迦。德叉譯為能害,迦譯為所害。龍是能害,衆生是所害。龍一發脾氣,凡是牠所見到的衆生,都會被毒死。又譯多舌,因為牠在諸龍中愛說話,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大龍王,名叫無邊步。因為善於走路,沒有一個地方牠到不了,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大龍王,名叫清淨色。因為他有清淨的色,而沒有雜染,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大龍王,名叫普運大聲。因為他的音聲非常高,普徧的傳達到四方,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大龍王,名叫無熱惱。因為他得清涼的法,而沒有熱煩惱,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大龍王,代表其餘大龍王而為上首,還有無量無邊數不清的大龍王。
莫不勤力。興雲布雨。令諸衆生。熱惱消滅。
這些大龍王,都勤力精進來修習佛法,他們的工作是興雲佈雨,又能吞雲吐霧,令衆生熱腦消除,得到清涼。他們是八大護法善神之一。以上是第六衆大龍王。
復有無量鳩槃茶王。
南方天王,名毘樓勒叉,譯為增長。因為他能令自他善根增長,所以得此名。他管理二部,一為鳩槃茶,二為魘魅鬼。
鳩槃茶是鬼的名字,譯為冬瓜鬼,因為好像冬瓜的形狀,沒有頭也沒有四肢。又譯為甕形鬼,因為他的形狀好像酒甕一樣口小腹大。這種鬼是害人的鬼。他到處尋找陰盛陽衰的人,予以加害。這種鬼欺衰怕盛。遇到陽氣盛的人,他避之;遇到陽氣衰的人,他害之。
魘鬼,在夢中害人,令人驚恐萬分,而身體不能動彈,這種鬼專門害身體虛弱的病人。
魅鬼,這種鬼非常厲害。遇畜成形,為狐狸精,或為黃鼠狼,或為蟒蛇等,專門盜人之精氣而補其身。物件是男,則變為美女;對像是女,則變為美男子。總之,用美色來引誘他人失去童體。所以我們修道人,要特別注意時時謹慎,勿受其害而喪失道業。
所謂增長鳩槃茶王。龍主鳩槃茶王。善莊嚴幢鳩槃茶王。普饒益行鳩槃茶王。甚可怖畏鳩槃茶王。美目端嚴鳩槃茶王。高峰慧鳩槃茶王。勇健臂鳩槃茶王。無邊淨華眼鳩槃茶王。廣大天面阿脩羅眼鳩槃茶王。
第一位鳩槃茶王,名叫增長。因為他是四天王之一,南天王增長,管理鳩槃茶和魘魅鬼,這兩種鬼是好朋友,狼狽為奸,互相合作,專做惡事,這位天王能令他們增長善根,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鳩槃茶王,名叫龍主。因為他是龍中之首領,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鳩槃茶王,名叫善莊嚴幢。因為他善於莊嚴寳幢,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鳩槃茶王,名叫普饒益行。因為他能普徧饒益衆生,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鳩槃茶王,名叫甚可怖畏。因為他的面相生得非常醜惡,不但人見他生怖畏,就是鬼見他也十分恐懼,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鳩槃茶王,名叫美目端嚴。因為他的眼睛非常美麗又光明,他的相貌非常端正又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鳩槃茶王,名叫高峯慧。因為他的智慧很高,好像高峰一樣,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鳩槃茶王,名叫勇健臂。因為他的臂力又強又堅固,勇猛健壯,因此不怕任何武器,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鳩槃茶王,名叫無邊淨華眼,因為他的眼睛像清淨華,沒有塵垢,又能放無邊的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鳩槃茶王,名叫廣大天面阿脩羅眼。因為他的面部很大,他的眼睛是怒目,如阿修羅眼一樣,好像發脾氣一樣的可怖,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鳩槃茶王,作為鳩槃茶王中的上首,餘數不可計算,還有無量無邊之多。
皆勤修學無礙法門,放大光明。
這些鳩槃茶王,他們都很精進,而又勤修習佛法,修的是無礙法門。本來他們是黑暗的,現在既修無礙法門,便放大光明。以上是第七衆鳩槃茶王。
復有無量乾闥婆王。
東方天王,名提頭賴吒,譯為持國。因為他能護持國土,安住衆生,故得此名。他管理二部,一為乾闥婆,二為毗舍閣。
乾闥婆是神的名字,譯為尋香,他以香為食,其身也放香。他們到吃飯的時候,嗅到誰家的菜香,就到誰家門前奏樂歌唱,令人生歡喜,供應菜食,他們便嗅香而去。
又譯為歌神,因為他是釋提桓因的俗樂之神,天宮有晚會和慶祝的時候,燃起沉水檀香,此神嗅香而來,為諸天演唱輕鬆的流行歌曲。(緊那羅是演奏莊嚴的法曲,與乾闥婆不同。)
乾闥婆的尊容,頭戴八角冠,髮髻有燄光,身相赤肉色,體如大牛王,左手持簫笛,右執寳劍,具大威力相。
毗舍闍是鬼的名字,譯為噉精氣,專吸取人和五穀的精氣。我們修道人,如果不能斷欲去愛,這種鬼就來找麻煩。你修道無漏的程度,他對你無可奈何。你還沒有到無漏的程度,他便來引誘你有漏,這樣對他有益,可是對你有害。切記! 切記!不可上當失道業!
所謂持國乾闥婆王。樹光乾闥婆王。淨目乾闥婆王。華冠乾闥婆王。普音乾闥婆王。樂搖動妙目乾闥婆王。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普放寳光明乾闥婆王。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樂普現莊嚴乾闥婆王。
第一位乾闥婆王。名叫持國。因為他是四天王之一,東天王持國,護持國土平安,令衆生安居樂業,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乾闥婆王,名叫樹光。因為他放出的光,好像大樹一樣,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乾闥婆王,名叫淨目。因為他有清淨的眼睛,非常明亮,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乾闥婆王,名叫華冠。因為他所戴的冠以華製成,非常美麗,又香又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乾闥婆王,名叫普音。因為他所奏的音樂,普遍於世間,各處都聞到這種妙音,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乾闥婆王,名叫樂搖動妙目。因為他歡喜跳舞,一邊唱歌,一邊跳搖擺舞,他的眼睛微妙美麗,很受人歡迎,大家都願意和他跳舞,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乾闥婆王,名叫妙音師子幢。因為他所作的樂譜,奏起來美妙而悅耳。他的歌聲好象獅子幢一般的威嚴,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乾闥婆王,名叫普放寳光明。因為他能普徧放出七寳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乾闥婆王,名叫金剛樹華幢。因為他用金剛樹的華做成寳幢,不但有香光,而且又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乾闥婆王,名叫樂普現莊嚴。因為他所奏的音樂,普徧現出莊嚴的氣氛,令聞者肅然起敬,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乾闥婆王,作為乾闥婆中的上首。其餘的乾闥婆有無量無邊,其數量不可計算。
皆於大法,深生信解,歡喜愛重,勤修不倦。
這些乾闥婆王,他們都是對所修大乘佛法,深深生出信心和瞭解。生歡喜心,所以愛重大乘法,動修大乘法,不覺疲倦。以上是第八衆乾闥婆王。
以上把八部四王衆講完。在下邊開始講欲色二界諸天十二衆。
欲色二界諸天十二衆。在欲界有七衆:①月天子、②日天子、③三十三天王、④須夜摩天王、⑤兜率天王、⑥化樂天王、⑦他化自在天王。在色界有五衆:①大梵天王、②光音天王③徧淨天王、④廣果天王、⑤大自在天王。
今將欲界六天的時間、壽命、身長、衣重等,簡單的介紹,使大家有個印象。
天上的時間: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夜。人間一百年。為 忉利天一晝夜。人間二百年,為夜摩天一晝夜。人間四百年,為兜率天一晝夜。人間八百年,為化樂天一晝夜。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他化自在天一晝夜。
天人的壽命:四王天人壽為五百歲。(以本天時間為標準)忉利天人壽為千歲。夜摩天人壽為二千歲。兜率天人壽為四千歲。化樂天人壽為八千歲。他化自在天人壽為一萬六千歲。
天人的身長:四王天人的身長半裏。忉利天人的身長一裏。夜摩天人的身長一裏半。兜率天人的身長二裏。化樂天人的身長二裏半。他化自在天人的身長三裏。
天衣的重量:四王天衣二十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忉利天衣六銖。夜摩天衣三銖。兜率天衣一銖半。化樂天衣一銖。他化自在天衣半銖。
色界十八天的天人身長及壽命:第一天梵衆天身長半小由旬(二十裏),天壽半小劫(八萬三千九百九十歲)。第二天梵輔天身長一小由旬,天壽一小劫。第三天大梵天身長一由旬半,天壽一劫半。其餘諸天以此為標準,依此類推。
無色界四天,此界無身體,只有思想,可是有壽命:第一天空無邊天壽為二萬大劫,其餘三天為四萬、八萬、十六萬大劫。
復有無量月天子。
又有無量無邊的月天子。月天子就是月亮的總稱,月又名叫太陰,現在分為十種天子的名稱。
所謂月天子。華王髻光明天子。衆妙淨光明天子。安樂世間心天子。樹王眼光明天子。示現清淨光天子。普遊不動光天子。星宿王自在天子。淨覺月天子,大威德光明天子。
第一位是月天子。所謂月天子,月是缺的意思,有盈虧的時候,能冷能照,表示菩薩得到清涼的慈悲心。照生死夜,令衆生出離生死海。
第二位月天子,名叫華王髻光明。因為他的華王髻中放出光明,照耀到衆生身上,令其得到無比的利益,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月天子,名叫衆妙淨光明。因為他有微妙清淨的光明,照耀衆生得到智慧,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月天子,名叫安樂世間心。因為他能令一切世間衆生心得到安樂,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月天子,名叫樹王眼光明。因為他的眼睛清淨光明,好像大樹王一樣,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月天子,名叫示現清淨光。因為他能普徧示現一切世界,都有清淨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月天子,名叫普遊不動光。因為他能普徧周遊十方世界而不動光,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月天子,名叫星宿王自在。因為他是星宿之王,自在又逍遙,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月天子,名叫淨覺。因為他覺行清淨圓滿,猶如月光,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月天子,名叫大威德光明。因為他有大威德、大光明,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月天子,做為月天子的上首,其他的數量也是無量無盡,無法可計。
皆勤顯發衆生心寳。
這些月天子,他們都是勤加修習。菩薩好像在虛空中的清涼月,衆生隨心裏的水清淨,便能顯現出月光。所謂:「佛法清涼月,常遊畢竟空,衆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就是這個道理。千譚有水千潭月。以上是第一衆月天子。
復有無量日天子。
又有無量無盡的日天子。日天子就是太陽的總稱,現分天子名稱 為十種。
所謂日天子。光燄眼天子。須彌光可畏敬幢天子。離垢寳莊嚴天子。勇猛不退轉天子。妙華纓光明天子。最勝幢光明天子。寳髻普光明天子。光明眼天子。持勝德天子。普光明天子。
所謂日天子,日是實的意思,因其常充實的緣故。能熱能照,表示菩薩的智慧所照。日以陽德,月以陰靈。一能破暗,表根本破惑;一能清涼,表厚德益物。這是日月的功德。
第一位日天子,名叫光燄眼。因為他的眼睛放出的光如火燄,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日天子,名叫須彌光可畏敬幢。因為他有妙高山一般的光,令人見之生敬畏之心,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日天子,名叫離垢寳莊嚴。因為他有離垢的寳珠,蕩掃塵垢,又清淨又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日天子,名叫勇猛不退轉。因為他有勇猛精進心,只向前進,不向後退,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日天子,名叫妙華纓光明。因為他有妙華的纓珞,光明如虹,五光十色,璀璨可愛,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日天子,名叫最勝幢光明。因為他有最殊勝的幢光明,這種光明是無可比擬的,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日天子,名叫寳髻普光明。因為他的寳髻普徧地放出光明,照耀一切世間,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日天子,名叫光明眼。因為他的眼睛能放出一種特殊的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日天子,名叫持勝德。因為他的德行最殊勝,非他人所及,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日天子,名叫普光明。因為他能普徧放出光明,照耀衆生,得到智慧,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日天子,作為諸日天子中的上首,其餘數量是無量無邊,無法可計算。
皆勤修習,利益衆生,增其善根。
這些日天子,他們都是勤修大乘法,利益一切衆生,增長衆生的善根。未種善根者,令其種善根。已種善根者,令其生長。已生長善根者,令其成熟。已成熟善根者,令其得解脫。以上是第二衆日天子。
復有無量三十三天王。
又有無量無邊的三十三天王。三十三天就是忉利天,是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在須彌山的山頂,還沒有離開地面,所以叫地居天。忉利天的東方有八個天,南方有八個天,西方有八個天,北方有八個天,帝釋居中央一天,共為三十三天。
從前有個女人,她看見一尊佛像上的金脫落了,廟也破了,於是發心重修,到處募捐。
當時,有三十二個女人,發心同修這個廟,莊嚴這尊佛像。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多年後終於成功了。廟裡煥然一新,佛像金光閃閃莊嚴肅穆。因為此功德,死後生天,作為天主,那三十二個女人作為三十二天的天主。功德主則成為三十三天天主。
這位天主,名叫釋提桓因(又叫玉皇大帝,又叫上帝,又叫天主),所住的城,名叫善見城,用黃金所築。城的中央,有一樓閣,是用七寳所建,就是天主的宮殿。
所謂釋迦因陀羅天王。普稱滿音天王。慈目寳髻天王。寳光幢名稱天王。發生喜樂髻天王。可愛樂正念天王。須彌勝音天王。成就念天王。可愛樂淨華光天王。智日眼天王。自在光明能覺悟天王。
所說釋迦因陀羅,釋迦譯為能仁,因陀羅譯為主。具足應該是釋迦提桓因陀羅,簡稱釋提桓因。提桓譯為天,就是能仁天主。因為撫育勸善,所以能為天主。
第一位三十三天王,名叫普稱滿音。因為他有德行,所以普徧的稱讚他、普徧的歌頌他,其音聲充滿天地,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三十三天王,名叫慈目寳髻。因為他的眼睛很慈祥,又有寳髻,大放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三十三天王,名叫寳光幢名稱。因為他用七寳的光明來莊嚴寳幢,成為名稱,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三十三天王,名叫發生喜樂髻。因為他的寳髻能放光,衆生一見便生歡喜和快樂心,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三十三天王,名叫可愛樂正念。因為他有正念,所以受人敬愛,令人喜樂,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三十三天王,名叫須彌勝音。因為他有殊勝的音聲,能超過須彌山,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三十三天王,名叫成就念。因為他能令衆生達成心願,成就衆生的善念,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三十三天王,名叫可愛樂淨華光。因為他是慈眉善目的天王,無論誰見到他,都很恭敬他、愛樂他。他的德行像蓮花光一樣清淨,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三十三天王,名叫智日眼。因為他有智慧的眼睛,好像太陽光的明朗,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三十三天王,名叫自在光明能覺悟。因為他又自在又光明,能覺悟一切衆生,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三十三天王,作為諸天王中的上首。餘數也是無量無邊的不可計算。
皆勤發起一切世間廣大之業。
這些三十三天王,他們都很精進,發起廣大之業,與一切衆生一起修行,學習佛法,種菩提因,結菩提果,這是成就佛業。
諸天為什麼歡喜人作善呢?因為阿修羅嫉妒天有甘露味,諸天欲求阿修羅之女色,所以彼此間常發生戰爭。帝釋知道阿修羅快要來作戰之前,乃派天使到世間調查。觀察為善者多,天人一定勝利,作惡者多,天人可能失敗。所以勸人向善,遇惡人一定懲罰。善人多,諸天的眷屬也多;惡人多,阿修羅的眷屬也多。因為有這樣的關係,所以諸天希望一切衆生勤修善功德,息滅罪孽過。這是天主教化衆生的目的,也是唯一解救的辦法。已上是第三衆三十三天王。
復有無量須夜摩天王。
又有無量無邊的須夜摩天王。須夜摩天是欲界第三層天,在須彌山的上空,已經離開地面上,所以叫居空天。須譯為善,夜摩譯為時,因為隨時受樂,所以叫善時分天。
這個天沒有日月之光,以蓮花開合為晝夜。華開為白天,華合為夜間。又說紅蓮華開為晝,白蓮華開為夜,所以叫時分天。
此天自然有光明,天人自身能放光明,徧照天地間。修上品十善兼禪定的人,可以生到這天裏,受特殊的快樂。但是天福享受盡時,仍然囘到輪廻中隨業力而受生死。
所謂善時分天王。可愛樂光明天王。無盡慧功德幢天王。善變化端嚴天王。總持大光明天王。不思議智慧天王。輪齋天王。光燄天王。光照天王。普觀察大名稱天王。
第一位須夜摩天王,名叫善時分。因為他是須夜摩天王的天主,管理這一天的衆生,所以得這名。
第二位須夜摩天王,名叫可愛樂光明。因為他喜愛快樂,又愛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須夜摩天王,名叫無盡慧功德幢。因為他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又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好像寳幢一樣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須夜摩天王,名叫善變化端嚴。因為他善於變化,又端正又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須夜摩天王,名叫總持大光明。因為他能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有不可思議大放光明的境界,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須夜摩天王,名叫不思議智慧。因為他有不可心思不可言議的大智慧,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須夜摩天王,名叫輪齋。因為他管理六道裏的衆生,生生死死的問題,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須夜摩天王,名叫光燄天王。因為他所放的光,常有火燄,能徹照一切黑暗,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須夜摩天王,名叫光照。因為他放光能普照世間,令衆生得到利益,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須夜摩天王,名叫普觀察大名稱。因為他能普徧觀察世間一切衆生之中,誰有大名稱?誰是大善人?誰是大孝子?誰是修行人?誰是有道德的人?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須夜摩天王,作為天王中之上首。天王的數量,也是無量無邊,無法計算。
皆勤修習,廣大善根,心常喜足。
這些須夜摩天王,他們都是勤精進修行和學習,修廣大善根,就是修福修慧。同時又學習無上佛道,就是研究經典,依教奉行。所以他們的心是清淨且快樂無憂,常生歡喜知足,所謂「事能知足心常樂」。以上是第四衆夜摩天十位天主的名字。
復有不可思議數兜率陀天王。
又有不可思議數那樣多的兜率陀天王。兜率陀譯為知足,或為喜足,因為歡喜知足,沒有貪心。此天宮分為內外兩院。凡是候補佛位的菩薩,都住在內院,等待因緣成熟時,便乘六牙大白象降臨人間,來作教主。未來的教主,就是彌勒菩薩。他現在住於內院,講經說法。等增劫到八萬四千歲,再減去四千歲,到八萬歲時,他便降臨人間。那時候人的血液是白的顏色。你一定不相信,可是到那個時候,不相信也會相信。
彌勒菩薩修慈心三昧,知足喜樂的法門。所以此天衆,沒有煩惱、沒有痛苦,只有快樂,為什麼?因為知足,故心常樂。
所謂知足天王。喜樂海髻天王。最勝功德幢天王。寂靜光天王。可愛樂妙目天王。寳峰淨月天王。最勝勇健力天王。金剛妙光明天王。星宿莊嚴幢天王。可愛樂莊嚴天王。
第一位天王,名叫知足。因為他能知足,所以心中常快樂,所謂能忍則安,知足則樂,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天王,名叫喜樂海髻。因為他最歡喜快樂,絕無煩惱,他的心胸好像大海一樣廣濶,他的意念好像寳髻一般清淨,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天王,名叫最勝功德幢。因為他的功德最殊勝,好像寳幢一般的莊嚴而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天王,名叫寂靜光。因為他的光明是寂靜無噪音,清靜到極點,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天王,名叫可愛樂妙目。因為他的眼睛非常美妙,能放光明,人人見之,皆生歡喜心,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天王,名叫寳峰淨月。因為他好像寳峰山,又好像清淨月,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天王,名叫最勝勇健力。因為他有殊勝無比的大力,又勇敢又健壯,因此能戰勝阿修羅,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天王,名叫金剛妙光明。因為他的身體是金剛所成,能放出微妙的光明,英勇善戰,阿修羅望影而逃,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天王,名叫星宿莊嚴幢。因為他有神通力,能令二十八星宿咸來莊嚴這個寳幢,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天王,名叫可愛樂莊嚴。因為他有殊勝的莊嚴相,令衆生生出喜愛和快樂,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不思議數。
這十位兜率陀天王,作為天王中的上首,其餘的天王還有不可思議數那麼多。
皆勤念持一切諸佛所有名號。
這些天王,他們都常常勤加念佛,執持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名號,精進又精進,不懈怠放逸,常念佛號,持名不忘。以上是第五衆兜率陀天十位天王的名字。
復有無量化樂天王。
又有無量無邊的化樂天王。化是變化,樂是樂具。這天的衆生,憑著自己的福力,有隨心所欲的境界,能變化出來各種音樂。人人都有演奏音樂的天才,又有欣賞音樂的能力,所以在這個天上,只知樂不知愁。
所謂善變化天王。寂靜音光明天王。變化力光明天王。莊嚴主天王。念光天王。最上雲音天王。衆妙最勝光天王。妙髻光明天王。成就喜慧天王。華光髻天王。普見十方天王。
所說善變化天王,這位天王善於變化,能變化各種樂器而自娛樂,絕不侵犯他人,所以得此名。
第一位天王,名叫寂靜音光明。因為他的音聲寂靜,雖然寂靜,但有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天王,名叫變化力光明。因為他的變化力不可思議,能變化七寳的莊嚴宮殿,又能變化五色的清淨蓮花,都是無比璨爛,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天王,名叫莊嚴主。因為他能莊嚴諸天的宮殿,又能莊嚴所有的道場,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天王,名叫念光。因為他常念佛的緣故,從口裏放出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天王,名叫最上雲音。因為他的音聲最高,高達虛空雲中,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天王,名叫衆妙最勝光。因為他有很多妙不可言的境界,不但最殊勝,而且最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天王,名叫妙髻光明。因為他的妙髻常放光明,普照世間,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天王,名叫成就喜慧。因為他能成就喜樂的智慧,令衆生也成就這種智慧,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天王,名叫華光髻。因為他的蓮花光好像寳髻一樣,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天王,名叫普見十方。因為他坐在本座,能普徧看見十方一切世界,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化樂天王,作為化樂天王中的上首,其餘的數量還有很多很多,無法可計算出來。
皆勤調伏一切衆生,令得解脫。
這些化樂天王,他們都勤勞地調伏不聽話的衆生,令他們循規蹈矩守戒律,得到解脫的法門,不再在三毒圈裏過生活,跳出三有生死海,達到湼槃彼岸。以上是第六衆化樂天十位天王的名字。
復有無數他化自在天王。
又有無量無邊的他化自在天王。這些天王,能將其他天的音樂,變化給自己來欣賞享受。他們將人的快樂作為己的快樂,表示得到自在。這是欲界最高一層天,也是最快樂的天。就因為最快樂,很容易令定力不足的參禪者墮落於六道中。修道最理想的地方,就是人間。人間苦多樂少,令行者精進,所謂「人身離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前兩項既已得到,後兩項就必須要切實去行了。
所謂得自在天王。妙目主天王。妙冠幢天王。勇猛慧天王。妙音句天王。妙光幢天王。寂靜境界門天王。妙輪莊嚴幢天王。華蘂慧自在天王。因陀羅力妙莊嚴光明天王。
第一位天王,名叫得自在。因為他得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天王,名叫妙目主。因為他的眼睛非常美妙,成為五官之主,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天王,名叫妙冠幢,因為他所戴的王冠很美麗,好像寳幢一樣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天王,名叫勇猛慧。因為他有智慧而很勇猛向前精進,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天王,名叫妙音句。因為他說話的音聲十分美妙而且悅耳,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天王,名叫妙光幢。因為他所放的妙光,好像寳幢一樣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天王,名叫寂靜境界門。因為他有定力,無論什麼境界來臨,都不動心,靜如潭水,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天王,名叫妙輪莊嚴幢。因為他有一種神秒不可思議的輪,莊嚴如寳幢,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天王,名叫華蘂慧自在。因為他有蓮花藥的智慧,非常自在,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天王,名叫因陀羅力妙莊嚴光明。因為他有尊重的力量,才有微妙莊嚴的智慧光明,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他化自在天王,作為天王中的上首,其餘的天王還有無量無邊之多。
皆勤修習自在方便廣大法門。
這些他化自在天王,他們都勤精進,修習自在方便廣大五礙的法門。
以上是第七衆他化自在天的十位天王名字。現在把欲界七衆的名字解釋完了。下面接著解釋色界五衆的名字。
復有不可數大梵天王。
又有不可數出那樣多的大梵天王。梵譯為寂靜清淨,就是清潔寂靜離欲無染的意思。大梵天是色界第三天,也就是初禪天中第三天。
大梵天的天王,名叫尸棄,譯為持髻,因為他頭上有肉髻,容貌好像童子,身是白銀色,衣是黃金色,以禪悅為食,法喜為樂。他深信正法、弘揚正法,每逢佛出世時,他先來請佛轉大佛法。
所謂尸棄天王。慧光天王。善慧光明天王。普雲音天王。觀世言音自在天王。寂靜光明眼天王。光徧十方天王。變化音天王。光明照耀眼天王。悅意海音天王。
第一位天王,名叫尸棄。因為他修清淨行,斷淫絕欲,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天王,名叫慧光。因為他有智慧之光,普照一切,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天王,名叫善慧光明。因為他有最完善最清淨的智慧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天王,名叫普雲音。因為他有雲雷一般的音聲,能普徧空中,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天王,名叫觀世言音自在。因為他自在,不動本座,就能觀察世界一切言語和音聲,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天王,名叫寂靜光明眼。因為他修禪那三昧,因此既寂靜又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天王,名叫光徧十方。因為他的智慧光明,能照耀十方世界,所以的得此名。
第八位天王,名叫變化音。因為他能將一種音聲變化為各種音聲,隨衆生各所欲聞之音而變化,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天王,名叫光明照耀眼。因為他能令衆生得到光明的照耀,生出一種快樂,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天王,名叫悅意海音。因為他能令衆生聞到如大海般的音聲,而生出大歡喜心,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不可稱數。
這十位大梵天王,作為天王中之上首。大梵天王也有無量無邊那樣多,其數多得不可勝數。
皆具大慈。憐愍衆生。舒光普照。令其快樂。
這些天王,他們都具有大慈大悲心,愛護一切衆生、憐愍一切衆生。同情衆生之苦,於是發心救衆生離苦得樂,所以放大光明,普照應度的衆生,令他們皆得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以上是第八衆大梵天十位天王的名字。
復有無量光音天王。
又有無量無邊的光音天王。光音是光來代替音聲的意思。光音天是二禪第三天,也就是色界第六天。這層天的天人,從口放光;見光之人,便知道是什麼意思。他們沒有言語、沒有妄想。他們用身心放出的智慧光來教化衆生,他們的神通能化現一切。在大火災時,大火燒到初禪天,此天的天人皆到光音天避難。等到成劫的時候,光音天王用神通力降大雨,將大火消滅,而成世界。這時,光音天人便到世界來勸人向善。
所謂可愛樂光明天王。清淨妙光天王。能自在音天王。最勝念智天王。可愛樂清淨妙音天王。善思惟音天王。普音徧照天王。甚深光音天王。無垢稱光明天王。最勝淨光天王。
第一位天王,名叫可愛樂光明。因為他所放的光明,非常清靜可愛,令衆生見之皆生歡喜,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天王,名叫清淨妙光。因為他所放的光明,清淨微妙,令衆生的智慧日日增長,身心皆得清淨,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天王,名叫能自在音。因為他的音聲自在,也能令衆生得到自在。無苦無憂,無生無滅,成就解脫,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天王,名叫最勝念智。因為他有最殊勝最圓滿的智慧,能令衆生生出恒念三寳的慧心,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天王,名叫可愛樂清淨妙音。因為他的妙音能令衆生得到愛樂,沒有煩惱,心中清淨,沒有妄想,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天王,名叫善思惟音。因為他能令衆生聞到善思惟的音聲,便不去思惟惡,而發菩提心,生出覺悟的智慧,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天王,名叫普音徧照。因為他的妙音能普徧照耀一切衆生,令其得到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天王,名叫甚深光音。因為他非常愛護衆生,用他的光和音來教化衆生,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天王,名叫無垢稱光明。因為他的光明清淨,這種無塵垢的光明,能普照衆生。衆生需要多少,便用多少,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天王,名叫最勝淨光。因為他有最殊勝最清淨的光明,照耀一切衆生,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光音天王,作為光音天王中的上首。其餘的數目也無量無邊,說不出來那樣多。
皆住廣大寂靜喜樂無礙法門。
這些光音天王,他們都得到廣大寂靜喜樂無礙的法門。廣大就是無礙,喜樂就是寂靜。廣大是散,寂靜是定。無論散也在定中,定也在定中。他們不會捨動而求靜,故叫廣大;他們不會得到這種禪味而執著這種禪味,故能無礙。這就是無礙法門。以上是第九衆光音天十位天王的名字。
復有無量徧淨天王。
又有無量無邊的徧淨天王。徧淨是完全沒有一切的歡喜心,得到純眞清淨的妙樂。徧淨天是三禪第三天,也就是色界的第九天。此天最快樂,容易令禪者墮落,所以一般禪者不修此禪定,而很快到四禪天去。在六十四個大劫末期,便有大風災。這次大風災,將三禪天颳 平,其餘諸天也逃不出這個大劫,所謂「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憑君修道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由此偈頌看來,念佛法門是最捷徑,既經濟又方便,一點也不浪費時間,而往生的可能性最大。
所謂清淨名稱天王。最勝見天王。寂靜德天王。須彌音天王。淨念眼天王。可愛樂最勝光照天王。世間自在主天王。光燄自在天王。樂思惟法變化天王。變化幢天王,星宿音妙莊嚴天王。
第一位天王,名叫清淨名稱,因為他已經得到清淨的智慧,對於染汚法看破了、放下了。他的名稱普徧傳聞於世間,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天王,名叫最勝見。因為他的見解最殊勝、最聰明,都是正知正見,而沒有邪知邪見,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天王,名叫寂靜德。因為他有清淨禪定的三昧德行,他所做的善事,不讓人家知道,即是密行。古德說:「善欲人見不是眞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我們修道人,應該將這兩句偈頌作為座右銘。要明白寂靜的眞義。不要在名上用功夫,也不要再利上用功夫。離開名利,就能得到寂靜德,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天王,名叫須彌音。因為他的音聲非常妙高,令一切衆生聞到法音,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天王,名叫淨念眼。因為他開五眼,只看清淨的法,不看染汚的法,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天王,名叫可愛樂最勝光照。因為他有最殊勝的智慧光,無論照著誰?誰就生一種清淨可愛快樂的心,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天王,名叫世間自在主。因為他能令世間一切衆生得到自在,及平安,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天王,名叫光燄自在。因為他的光明雖然像火燄一般猛烈,但卻是清涼的,自在的,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天王,名叫樂思惟法變化。因為他修如意珠法,隨心所欲地變化,願意用什麼法便變什麼法,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天王,名叫變化幢。因為他能變化出種種實幢,又光明又莊嚴,所以得此名。
第十一位天王,名叫星宿音妙莊嚴。因為他有二十八星宿的妙音,莊嚴而美妙,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一位徧淨天王,作為天王中的上首。其餘徧淨天王的數目,是無量無邊的不可數算。
悉已安住廣大法門,於諸世間勤作利益
這些徧淨天王,他們完全安住於廣大無礙的法門,就是盡虛空徧法界的法門。對世間衆生時時刻刻教化、利益、勸導,沒有休息。他們和地藏王菩薩一樣的偉大。
地藏王菩薩所發的大願,其中有「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又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就是行菩薩道。所謂「大願地藏王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大行普賢菩薩」——這是四大菩薩的行願。
中國有四大名山,是這四位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四川峨嵋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浙江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釋迦牟尼佛入湼槃之後,彌勒菩薩未降生之前,地藏王菩薩將會是娑婆世界臨時的教主。
以上是第十衆徧淨天十位天王的名字。
復有無量廣果天王。
又有無量無邊的廣果天王。廣果是異生善果最廣的意思。也就是說凡夫之果,修道此天為最高,生到此天的衆生,能離開八種災難,是最寂靜的天。此天是正邪二道的分水嶺。衆生修禪定分為兩種:修有漏定的衆生,就是外道;他們生到無想天(長壽天),好像冰夾魚、石壓草,不是究竟法,仍有生死。修無漏定的衆生,就是羅漢和菩薩;他們生到五不還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再不會囘到欲界去投生,因為已斷欲界的思惑,但還未斷盡色界和無色界所有的思惑。
所謂愛樂法光明幢天王。清淨莊嚴海天王。最勝慧光明天王。自在智慧幢天王。樂寂靜天王。普智眼天王。樂旋慧天王。善種慧光明天王。無垢寂靜光天王。廣大清淨光天王。
第一位天王,名叫愛樂法光明幢。因為他愛法樂法,將法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的幢常放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天王,名叫清淨莊嚴海。因為他用清淨光明來莊嚴,猶如大海,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天王,名叫最勝慧光明。因為他的慧最殊勝,也最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天王,名叫自在智慧幢。因為他的智慧最自在,好像實幢一樣,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天王,名叫樂寂靜。因為他最喜歡寂靜,最喜愛入禪定三昧,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天王,名叫普智眼。因為他有普照世間的智慧眼,令衆生也得到智慧,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天王,名叫樂旋慧。因為他常常迴光返照,觀自性本有的智慧,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天王,名叫善種慧光明。因為他善種菩提的智慧,得到光明的果,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天王,名叫無垢寂靜光。因為他的智慧沒有塵垢,又常在定光中,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天王,名叫廣大清淨光。因為他有廣大而無邊際的清淨光,普照十方世界,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
這十位廣果天王,作為天王中的上首,其餘廣果天王的數目也是無量無邊那樣多。
莫不皆以寂靜之法,而為宮殿安住其中。
這些廣果天王,他們都以寂靜之法,作為他們的宮殿,安然居住在這宮殿裡。以上是第十一衆廣果天十位天王的名字。
復有無數大自在天王。
又有無量無數大自在天王。大自在梵文叫摩醯首羅,於三千大千世界中最自在。這位天王有三雙眼睛,八隻胳膊,每雙手中都執持法寳,能變化無窮。他騎大白牛,手拿拂塵,騎在牛背上,目空一切,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都清高自在,看其他的天都比他低。他能在一念之間,知道大千世界所降的雨點數量。這個天就是五不還天最高的色究竟天。這個天所住的衆生是三果羅漢和七信位的菩薩。利根者,直接出三界,證到無學位(四果羅漢,或八地菩薩);鈍根者,還要到無色界( 沒有淫欲,沒有身體,只有思想) 修四空定,然後才能出三界,了分段生死.
所謂妙燄海天王。自在名稱光天王。清淨功德眼天王。可愛樂大慧天王。不動光自在天王。妙莊嚴眼天王。善思惟光明天王。可愛樂大智天王。普音莊嚴幢天王。極精進名稱光天王。
第一位天王,名妙燄海.因為他放出不可思議的火燄,猶如海一般,無量無邊,所以得此名。
第二位天王,名叫自在名稱光。因為他又自在又有名聲,因而名稱普聞,光明徧照,所以得此名。
第三位天王,名叫清淨功德眼。因為他修清淨的法門,所得到的功德,超過其他天王萬倍,所以得此名。
第四位天王,名叫可愛樂大慧。因為他有可愛可樂廣大的智慧,衆生見到他,也能得同樣的智慧,所以得此名。
第五位天王,名叫不動光自在。因為他在定中,常常觀自在,所以得此名。
第六位天王,名叫妙莊嚴眼。因為他有千手千眼,來莊嚴妙眼,所以得此名。
第七位天王,名叫善思惟光明。因為他不打妄想,一心思惟光明,所以得此名。
第八位天王,名叫可愛樂大智。因為他有可愛可樂的大般若智,所以得此名。
第九位天王,名叫普音莊嚴幢。因為他的音聲普徧都能聞到,以此來莊嚴寳幢,所以得此名。
第十位天王,名叫極精進名稱光。因為他最勇猛精進,名稱光明普徧,人人皆知,所以得此名。
如是等而為上首。不可稱數。
這十位大自在天王,作為天王中的上首。其餘沒有提出的名字,還有無量無邊數說不盡之多。
皆勤觀察無相之法,所行平等
這些大自在天王,他們都時常觀察人空法空無相之法。無相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修觀察思惟之法。修這種法,沒有我相,我執就空了;沒有人相,法執就空了;沒有衆生相,衆生執著就空了;沒有壽者相,壽者相執著也空了。因為無相,所以沒有彼此之爭。如果能沒有彼此之爭,就沒有人我見和是非見。所行的都是平等法。以上是第十二衆生大自在天位天王的名字。
在前邊所講色界五衆,就是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五不還天。每個天所住的天王,都是示現菩薩的境界,這種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測度明白的,在廣果天和大自在天,都是七地菩薩和八地菩薩所住的地方,所以才能行平等法,利益世間。每位天王,皆有他們自己的修持德行。
在前邊所講的經文,叫做標數歎德。標明天的數目,讚歎他們的德行。要是詳細來講,每個天王的神通妙用,都是不可思議。現在只是選擇重要有德行者來講。本來這些天王的神通妙用,都是互相具足的。但現在是按照他們特長於這種修持,或這種德行,或那種功德,而為他們命一個名字。
什麼是平等法?就是沒有貪心、沒有瞋心、沒有癡心。把貪瞋癡三毒變成戒定慧三學,所謂:「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這十個字,是修道人的基本法。誰能做到,誰有資格稱為沙門(出家人)。
各位!你們聽經聽多了,別把基本法忘了。現在問問自己,有沒有貪心?有沒有瞋心?有沒有癡心?要是有的話,可以用布施的法門來治貪,用慈悲的法門來治瞋,用般若法門來治癡,這樣就是平等法。
這時,有人問: 「所謂平等,是不是看貪心有多少,就布施多少? 要一樣多,一半是貪心,一半是施心,這樣,就是平等吧! 」不是的,如果慳貪和布施平等,瞋恚和慈悲平等,愚癡和般若平等,這是假平等而不是眞平等。為什麼?因為一半是陰,一半是陽,要完全都屬於陽,才是眞正的平等。
現在把衆海雲集菩提道場中的四十衆的名字解說完了,共有四百一十位。在下邊的經文是說他們過去的因緣和修行的法門。
卷第二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
爾時如來道場衆海,悉已雲集。
當此之時,在菩提道場中來聆聽華嚴經的大衆,有菩薩、有聖賢、有諸天、有神衆、有鬼衆等,都在華嚴法會中雲集。
無邊品類,周帀徧滿。形色部從,各各差別。
在衆海裏邊,各種品類無量無邊。上自十方諸佛,下至一切衆生,包括十法界中的衆生都在其中。菩提道場周圍的虛空界,都徧滿無邊品類的衆生,沒有一粒微塵中不是衆海雲集的地方。各有各的形色,各有各的部從,每一位上首菩薩,都有無量無邊的眷屬跟隨。每一位上首神衆,也有無量無邊的眷屬,每一位上首天王,也有無量無邊的眷屬,形形色色。品類雖然很多,但是秩序井然,絲毫不混雜淩亂。
隨所來方,親近世尊,一心瞻仰。
這些不同品類的衆生,跟隨他們的上首從所來的地方,前來親近世尊(這是佛最高的名稱;具足十號,才可以稱為世尊)。聽佛說法,專心一意,瞻仰千丈盧舍那佛的金容。
此諸衆會,已離一切煩惱心垢,及其餘習。
在這華嚴法會中的衆生,已經離開一切的煩惱心垢,和其餘的惡習毛病。
什麼是煩惱?就是我法二執。要是有我執,就有貪、瞋、癡三毒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的煩惱。又有粗煩惱、細煩惱、大煩惱、小煩惱,總之,煩惱非常之多。要是有法執,就有所知障的煩惱(知道什麼法?便有什麼法的障礙。不是法障礙你,而是你有法的執著障。換言之,不應該有,而你有,這就是所知障。)譬如,你的衣服裏有一粒明珠,從前雖然不知道,明珠依然存在。現在知道了,明珠仍然還是存在。本來應該知道明珠在衣服裏,可是卻不曾覺察。現在發覺了,這是原本就應該知道的,沒有什麼值得驕傲,更沒有什麼可自滿的。
什麼是心垢?就是心裏總想些不清淨的染汚法,所以心裏便有塵垢。如果能斷欲去愛,不想情情愛愛的事,那麼,心自然就清淨了。
什麼是餘習?就是不清淨的習氣(壞毛病),好像煙筒裏邊的灰塵,一天一天積聚,時間久了便會積成很多的煙垢。那麼,餘習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從貪瞋癡來的。貪有貪的餘習,瞋有瞋的餘習,癡有癡的餘習。總而言之,有不乾淨的思想,就是餘習。
摧重障山,見佛無礙。
我們凡夫的無名重障,好像山一樣的堅固,所以要打破重障山。但要怎樣才能摧滅它呢?就是遠離煩惱,遠離心垢,遠離餘習。這樣,便會見到佛,而無所障礙。
如是皆以毘盧遮那如來往昔之時,於劫海中,修菩薩行。
在前邊所講那樣多的大衆,他們都是往昔在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住世的時候,用大劫海一般長的時間來勤修菩薩行,行菩薩道。
以四攝事,而曾攝受。
菩薩修四攝的法門,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他們知道行此四攝法,能令衆生愛我、敬我、信我,然後才能聽我的勸導,受我的薰染,而能信仰佛法。那時候,毗盧遮那佛就是用四攝法來攝受這些法會中的大衆。
一一佛所,種善根時,皆已善攝,種種方便,教化成熟。令其安立一切智道。
在每位佛所在的地方,衆生種善根的時候,都用四攝法來攝受一切衆生,用種種方便法來教化一切衆生,令他們都成熟,都安住在一切智慧的道路,得到一切道種智。
種無量善,獲衆大福。悉已入於方便願海。
在前邊所說那些天衆、龍衆、鬼神衆,都在過去無量劫中,親近毗盧遮那佛,在法會中種足善根,安住在一切智道(種一切的佛因,結一切的佛果)。他們種無量的善根,再無量劫中修福修慧,所以現在獲得無量的大福報,皆入於方便願海。
什麼是方便願海?就是說修道必須發願,用權巧方便法門來引度一切衆生。這種願像大海一樣的廣大。修道要具備三個條件,才能方便願海。第一、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將來能成佛。第二、要有願心,發願將來成佛之後,一定廣度衆生。第三、要有行心,單單有信和願,而不去躬行實踐,不去精進修行,是沒有用處的。
所行之行,具足清淨。於出離道,已能善出。
立了願海之後,便要實實在在去修行。所修的行門,完全具足清淨,就是出離道。出離什麼道?出離三界火宅的道。三界火宅不容易出的。能出離三界的道,這便叫善出。
常見於佛,分明照了。
這些聖衆,他們能常見到佛,因為他們已經出離三界火宅的道路。佛是 無在無不在,無所不在的。那麼,為什麼有人能見到佛?有的人見不到佛?因為唯有具足清淨心的人,才能見到佛。心不清淨的人,是看不見佛的。有的人常見到佛但卻不清楚,有的人雖然能清楚的見到佛卻不常見。現在這些聖衆,他們不但能夠常常見佛,並且看得非常清楚,所以說分明照了。
以勝解力,入於如來功德大海。
這些聖衆,他們以勝解力,以大智慧來明白一切,已經入於如來功德大海中。這種功德就和佛一樣,所以說入於如來功德大海。
得於諸佛解脫之門,遊戲神通。
因為入於如來功德大海,所以得到諸佛的解脫門,也就是得到眞正的自在,沒有一切的煩惱,獲得遊戲神通。前邊諸衆都已經達到這種無礙的境界。
什麼是解脫?就是解開三界見思二惑的繫縛,脫離三界生老病死的苦果。沒有分段生死,是羅漢的解脫;沒有變易生死是菩薩的解脫。
什麼是遊戲?就是由眞現妄,由妄現眞,眞妄不二,眞妄本空。用權巧方便法來度衆生,脫離三界。
什麼是神通?所現之物,忽大忽小,忽有忽無,變化莫測,有這種境界的人,可以說是已經證果了。
以上是說菩薩諸神天王衆海所修的法門,修行成就時,便能得到解脫。在下邊是講他們所得到的解脫門及頌言。
所謂妙燄海大自在天王,得法界虛空界寂靜方便力解脫門。
在前邊所講十位大自在天王中,有位天王名叫妙燄海。他所得到的解脫門,是法界虛空界寂靜方便力的解脫門。
什麼是法界?法界不出一心,一心能包法界,所謂「一心不離十法界」,也就是說明法界沒有離開一心的道理。
什麼是虛空界?就是人的自性,清清淨淨,什麼也沒有,好像虛空一樣的清淨且光明。
什麼是寂靜?就是定。什麼是方便?就是動。定動都解脫了,這時,動不礙靜,靜不礙動,動靜一如。
什麼是解脫門?首先要說明,不要認為有個門,這個門只是譬喻。要有門就不能解脫,所以不要執著文字。如果出入沒有障礙,就是眞解脫了。要是有個門,在門裏是解脫,那麼,在門外就不是解脫。在門外是解脫,在門裏又不是解脫。這樣還是沒有圓滿。要能在門裏門外都解脫,還要這個門做什麼?所以說這個門是無形的,是個譬喻而已。要想眞正得到自在,得到解脫,是確實從心裡得,不要在解脫上來找門。這只是文字上的門,不是實際的門。這一點要認識清楚!
如果一定要執著去找門,那麼,從這個門進去,又從那一個門出來呢?所以先要把解脫門的意思明白,才能瞭解眞義。
自在名稱光天王,得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解脫門。
這些天王,他的名字叫自在名稱光。他所得到的是能普徧觀察一切法門,無論任何心法和色法,乃至一切諸法都非常自在的解脫門。
清淨功德眼天王,得知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功用行解脫門。
這些天王,名字叫清淨功德眼,他的清淨光明是盡虛空徧法界。他所得到的是明白一切諸法,本來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這便是無功之功,無用之用。不需要造作,更不需要勉強,這就叫無功用行。
因為它不生不滅,所以不來不去;因為它不來不去,所以不生不滅。這位天王所得到的即是這種無功用行的解脫門。
可愛樂大慧天王,得現見一切法眞實相,智慧海解脫門。
這些天王,名叫可愛樂大慧。他所得到的是現見一切法的眞實相。現見就是現在所見。
不動光自在天王,得與衆生無邊安樂,大方便定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字叫不動光自在,他能入大方便定中給予一切衆生無邊安樂。無邊就是沒有邊際,安樂就是沒有煩惱。他所得到的是這種大方便定解脫門。
妙莊嚴眼天王,得令觀寂靜法,滅諸癡暗怖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字叫妙莊嚴眼。他所得到的是能令衆生觀察寂靜之法,消滅一切愚癡黑暗以及恐怖的解脫門。
善思惟光明天王,得善入無邊境界,不起一切諸有思惟業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字叫善思惟光明。他所得到是能善入無有邊際的境界。他能不起因思惟所造的業(即執著於三界二十五有)的這種解脫門。
可愛樂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說法,而不動無所依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叫可愛樂大智。他所得到的是普往十方說法,可是身徧十方而無所往。這就是不來不去而不動。無所依就是既不依賴人,也不依賴法,所以叫無所依解脫門。
普音莊嚴幢天王,得入佛寂靜境界。普現光明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叫普音莊嚴幢。他證得了佛的定、佛的慧,因而得到普現光明寂靜的境界,用他的智慧音來莊嚴寳幢。他得到的是這一種解脫門。
名稱光善精進天王。得住自所悟處,而以無邊廣大境界為所緣解脫門。
這位天王,名叫名稱光善精進。他悟到廣大無邊的境界,以這種境界為所修的因緣,來研究來觀察,這是他所得到的解脫門。
爾時妙燄海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自在天衆,而說頌言。
就在第十位自在天王說出其所得解脫門之後,妙燄海天王,承仗諸佛大威神力,普徧觀察一切所有大自在天衆,而說這首偈頌,敍述所得的境界。他用偈來讚頌佛的功德。偈有四個名稱:
①阿耨窣覩婆:這種頌不論是長行或是短偈,凡是滿三十二個字(印度是八個字成句,四句成偈)便成一首偈頌。
②伽陀:譯為諷頌,是歌唱的頌;或為孤頌,孤起的頌;或為直頌,直接說法。今是伽陀頌,直接讚歎佛功德。
③祗夜:譯為應頌,是應當重說的頌,來表達經文的大意,也就是重頌。
④嗢馱南:譯為集施頌,是用很少的字,而包含很多的意義,也就是詩歌。
經典中為什麼多用偈頌?因為有八種意義。
①用字少而攝義多。
②讚歎諸佛,表示尊敬。
③為鈍根衆生重說,令其瞭解。
④為後來者(當時未在法會的人)再說一次。
⑤隨便樂說,隨自己意而歡喜來說。
⑥為容易記住,容易受持。
⑦為增強記憶力,把長行大意重說。
⑧在長行中沒有說,用偈頌來說。
偈譯為頌,頌是讚揚人的功德,所謂歌功頌德。在佛家所唱的詞句叫偈,一般文人所唱的詞句叫詩。在印度的偈是三十二字,在中國的偈有的是十六個字、二十個字、二十四個字,或二十八個字等等。
這位妙燄海天王,承仗諸佛大威神力,普徧觀察一切自在天的天衆因緣,而說出偈頌,讚歎佛功德。為什麼要說承佛威力?而不說是自己的力量呢?因為尊重說法主,表示無貢高我慢之心。一切菩薩和一切聖衆,都沒有貢高心(貢高就是驕傲,目空一切,看不起任何人),也沒有我慢之心(我慢就是自大,識為自己了不起、事事都比人強)。他們識為自己所成就的神通變化妙用,都是蒙十方諸佛加被,是藉佛法才能明白這種道理而去修行。所有的成就,都是承佛威力。假使不是承佛威力,那麼,根本不會修行,更不會有神通妙用。現在有了一切神通,這都是由佛法所生,在佛法裏長大茁壯,並且在佛法裏成就的,所以說承佛威力。
不是單單承釋迦牟尼佛、盧舍那佛,或毗盧遮那佛的大威神力,而是承盡虛空徧法界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而說這首偈頌。
佛身普徧諸大會 充滿法界無窮盡
寂滅無性不可取 為救世間而出現
【佛身普徧諸大會】:這位佛身,是說釋迦牟尼佛。普徧就是無在無不在,沒有一粒微塵裏邊不是佛身所在處。諸大會就是諸佛說法的大法會。
佛佛道同,彼佛說法,而此佛擁護法會。此佛說法,而彼佛前來擁護法會,所以說佛身普徧諸大會。
【充滿法界無窮盡】:這個佛身,不但普徧諸大會,而且又充滿了盡虛空徧法界所有無窮盡的世界。換言之,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無量諸國土,都充滿了佛身,所以說充滿法界無窮盡。
【寂滅無性不可取】:這個佛身,雖然普徧諸大會,充滿法界,但他是寂滅的,無相的,取之而不可得,捨之亦不可得。總而言之,取也沒有,捨也沒有。正因為本來就沒有,所以既沒有什麼可取,更沒有什麼可捨。
那麼,既然諸法本來就是常寂滅,佛又何需出現於世呢?在法華經上說: 「佛以一大事因緣而現於世」。什麼大事?就是生死問題,佛要告訴衆生,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道理,令衆生了脫生死,達到湼槃彼岸。
【為救世間而出現】: 佛見衆生沉溺於情愛之中無以自拔,乃發大慈悲心來到娑婆世界,救拔世間一切衆生使之脫離苦得樂(離開三界諸苦,得到湼槃妙樂)。可是衆生不聽佛的教化,還是迷迷糊糊貪戀這個苦惱的世界。前一念想離開這個五濁世界,後一念又不想離開,這樣反反覆覆,總是離不開。所以佛來到這個世界,苦口婆心的勸化,並且一再告訴衆生說:「你們快點從夢裡醒來吧!快囘到本來的家鄉吧!不要在外邊流浪,徘徊在十字街頭!不要這樣迷糊,把根本忘了!」
如來法王出世間 能然照世妙法燈
境界無邊亦無盡 此自在名之所證
【如來法王出世間】:如來是佛十號之一。如來的解釋,是無所從來,無所從去;來處不可得,去處不可得。這個意思是說盡虛空徧法界都是如來的法身。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來又從什麼地方來?不來而來。去又到什麼地方去?不去而去。這叫不動道場,周徧法界,所以稱如來。
法王是總的名稱。法就是佛法,佛法有多少?廣而言之,有無量無邊那樣多,猶如恒河沙一樣(因為恒河沙象麵粉一樣細,這是形容無法可計算的數量)。要是總括起來說,有八萬四千法門。再把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有五種法。是那五種法?就是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法、無為法。萬法不出這五法的範圍之外。
這些法,誰都可以演說。天人可以說法,阿羅漢可以說法,辟支佛可以說法,菩薩可以說法、諸佛更可以說法。但是只有佛才可以稱為法王,即是說法之王,其餘只能稱為說法者,不可稱法王。
說法之王,為什麼出現於世間呢?因為佛看世界太汚濁了,衆生的心太闇暗了。佛為了要破除衆生的無明,令世界光明,所以如來法王便出現於世間。
【能然照世妙法燈】:如來能點亮普照世間的妙法燈。佛法好像明亮的燈光一樣,逐走黑暗,恢復光明,所謂:「佛光普照,利益群生」。在佛未現於世之前,這世界是黑暗的,佛現於世之後,把照徹世間的妙法燈點著了。這種妙法燈的光,有妙不可言的功能。能令衆生反迷歸覺,捨邪歸正,返本還原,得到眞正的自在。眞是太不可思議了!
要想返本還原,先要了生死;生死不了,便不能返本還原。要想了生死,首先要斷淫慾心。如果淫慾心不斷,不但沒有法子了生死,更沒有法子超出三界。在楞嚴經上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不除淫心,而想成就道業,猶如煮沙為飯,癡人說蘿,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境界無邊亦無盡】:如來的境界是沒有邊際,沒有窮盡,重重無盡,無盡重重。圓融無礙,無礙圓融的。這種境界是不可言喻的。
【此自在名之所證】:這位自在名稱光天王,他能證得這種境界。
佛不思議離分別 了相十方無所有
為世廣開清淨道 如是淨眼能觀見
【佛不思議離分別】:佛是半句梵語,全句是佛陀耶。佛陀耶譯為覺者,就是覺悟之人。覺悟了什麼?覺悟世間法是無常、是苦、是空、是無我。出世間法是常、是樂、是我、是淨。淺言之 ,覺悟衆生所迷惑的,了知衆生所執著的,放下衆生所放不下的。覺悟所有一切法,都是從緣而生,從緣而滅的。所謂:「三覺圓,萬德備」,就是佛。那麼什麼是三覺呢?
①自覺:就是修四諦法或十二因緣法而覺悟。二乘是自覺,凡夫是不覺。所以說自覺和凡夫不同。
有人認為自己是覺,其實是迷中之迷,為什麼?因為他不但不認識覺,連迷也不認識。要知道不覺就是迷。迷就是糊塗,自己認為不迷,這種人最可憐!
②覺他: 就是修六度之法,自己明白之後,也教他人明白,所以說覺他和二乘不同,二乘是自覺,菩薩是覺他。
二乘人自己覺悟生死之法,不願去教化他人,只願做自了漢,而不願行菩薩道。
③覺滿:就是自覺慧滿,覺他福滿,福慧兩足,萬德具備。佛是覺滿,所以說覺滿和菩薩不同。
菩薩雖然自覺地智慧圓滿了,但是覺他的功德尚未滿足,所以盡力行菩薩道,增長福德。
佛的境界,不可以我們的識心來分別。在本經上說:「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假若有人要想知道佛的境界,應當清淨自己的意念,令其好像虛空一樣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才能明白一點佛的境界。
【了相十方無所有】:佛的相是無相,不是沒有相,而是因為佛的相雖然盡虛空徧法界,但我們無法見到佛相,無法明白佛相,為什麼?因為我們在佛相裏邊,不知佛相有多大?所以說了相十方無所有。
【為世廣開清淨道】:佛為世間一切衆生,廣開種種的清淨道,立種種方便的法門,來教化一切衆生,規勸一切衆生。
什麼是清淨道?清淨就是沒有染汚的思想,道就是道路。佛教化衆生修沒有染汚的法,走沒有染汚的道,這樣才能夠出塵。
【如是淨眼能觀見】:像這樣的清淨妙法和清淨道,只有清淨功德眼天王他才能觀察並且明白佛無相的境界。
如來智慧無邊際 一切世間莫能測
永滅衆生癡暗心 大慧入此深安住
【如來智慧無邊際】:佛的智慧是沒有邊際,沒有限量。佛教的教義也是無邊際,而能涵蓋一切。不論是佛教徒,或者不是佛教徒,都包括在佛教裏邊。信與不信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成佛不成佛也是早晚的問題。
為什麼說佛教是沒有邊際呢?因為衆生的心是沒有邊際,也就是說衆生的心有多大?佛教就有多大。無論你信佛不信佛,都在佛教裏邊,沒有走到佛教外邊。佛法是盡虛空徧法界,沒有界限。無論是有情(動物)或無情(礦植物)都有佛性。佛性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所以佛教主張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沒有分別,沒有等級,一律平等,這就是佛教思想偉大的地方。
現在沒有信佛法的人,將來終究會信。現在麼有成佛,將來一定會成佛。只要你肯精進地修行,一定有希望。佛是不打妄語,絕對不說欺騙衆生的話。
【一切世間莫能測】:所有一切世間的人,都不能猜測佛的智慧有多大?也無法可知佛的智慧有多廣?為什麼?因為佛的智慧是無邊際的,是不可思議的。
【永滅衆生癡暗心】:佛用廣大的智慧來教化衆生,令衆生反迷歸覺,離開愚癡得到智慧。佛能永遠滅除一切衆生愚癡黑暗的心,也就是破衆生的無明,令衆生得智慧光明。
【大慧入此深安住】:這種境界,可愛樂大慧天王他深深瞭解,他在這種三昧裏安住,明白佛無邊際的智慧就在這三昧裏邊。
如來功德不思議 衆生見者煩惱滅
普使世間獲安樂 不動自在天能見
【如來功德不思議】:如來是怎樣修成呢?就因為有功德,所以才成佛。佛的功德不可心思不可言議,是無量無邊。
在本經入法界品最後有首偈頌,是這樣說的:「刹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在微塵數那樣多的世界裡,每個世界上的衆生擧心動念,都可以知道;大海中的水也可以飲盡;虛空雖然無邊,也可以測量;大風雖然無形相,也可以把它繫住。但是無人能知道佛的功德,也無人能明白佛的功德,所以說如來功德不思議。
【衆生見者煩惱滅】:因為佛對一切衆生都慈悲,見到衆生便生歡喜心,所以衆生見到佛,就把煩惱滅盡。這是佛功德的感應。
【普使世間獲安樂】:佛能普徧令世間上一切衆生,得到眞正的安樂,所謂:「身舒無危為安,心明無憂為樂。」這是小安樂,而得到湼槃四德是大安樂。佛令衆生安住在快樂的常寂光淨土。
【不動自在天能見】:這種境界,是不動光自在天王他所能見到,而入這樣的解脫門。
衆生癡暗常迷覆 如來為說寂靜法
是則照世智慧燈 妙眼能知此方便
【衆生癡暗常迷覆】:什麼叫衆生?就是衆緣假和合而生。譬如植物,首先要有種子,然後得到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的配合。
首先要有肥沃的土地,勤勞的農人,溫和的氣候,這樣才能生長、才能豐收。在春天是播種期,在夏天是耕耘期,在秋天是收穫期,在冬天時貯藏期。這四期分別具有成、住、壞、空四相。播種期為成,耕耘期為住,收穫期為壞,貯藏期為空,所以說成、住、壞、空都是有個時候。
假設只有土地,沒有水的緣,這粒種子不會生發出來。有土地、有雨水,而沒有人工來播種耕耘也不能生發出來。所以要有各方面的因緣和合而為衆生。
這裏所講的衆生,不是單指人而言,乃是包括胎卵濕化四生。詳言之,有九生、有十二生等等的種類。可是衆生多是愚癡的,所以叫做癡暗。這個癡暗,往粗的方面來說是煩惱(煩身惱心),往細的方面來說是無明(無所明瞭),衆生常被無明煩惱所惑,遮蓋了清淨光明的眞心。
【如來為說寂靜法】:因為衆生常被愚癡所覆,不接受佛的教化,所以佛本著四無量心為衆生來說法。四無量心就是①慈無量心、②悲無量心、③喜無量心、④捨無量心。說的是什麼法呢?說的是寂靜法。什麼是寂靜法?就是修禪定。
【是則照世智慧燈】:佛教衆生修寂靜法,寂靜法就是照徧世間的大智慧燈。禪就是定,定能控制妄想,到一念不生的境界,智慧光現前便能開悟。所以說寂靜是智慧燈。
【妙眼能知此方便】:妙嚴眼天王他能明白這種方便法。
如來清淨妙色身 普現十方無有比
此身無性無依處 善思惟天所觀察
【如來清淨妙色身】:如來的法身是清淨的,如來的報身也是清淨的,如來的應化身更是清淨的,所以說如來清淨妙色身,是微妙而莊嚴的金色身。
【普現十方無有比】:這種清淨光明微妙不可思議的色身,普徧地示現到十方諸佛世界。就是十方諸佛也比不上佛身的清淨光明,所以說普現十方無有比。
【此身無性無依處】:佛這種清淨妙色身,沒有自性,也沒有一個依靠的處所。因為佛非常自在,所謂無在無不在,無所不在,所以說此身無性無依處。
【善思惟天所觀察】:這種境界是善思惟光明天王所看見的。
如來音聲無限礙 堪受化者靡不聞
而佛寂然恒不動 此樂智天之解脫
【如來音聲無限礙】:如來的音聲是無窮無盡,既無限量又無阻礙,所以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聽到佛的音聲。
目犍連尊者會運用神通力向東方走。走過無量百千億佛國土,仍然能聽到佛的音聲,如同在眼前一樣,聽得清清楚楚。所以說如來音聲無限礙。
【堪受化者靡不聞】:可受佛教化的衆生,和佛有緣的衆生,沒有聽不到佛的音聲。當然如果無緣者另當別論,所謂:「天雨雖寬,不潤乾枯無根之草;佛門廣大,難度無緣不善之人。」佛,也有三不能:①不能滅定業、②不能度無緣人、③不能盡衆生界。
【而佛寂然恒不動】:衆生沒有到佛那裏去,佛也沒有到衆生這裏來,可是佛的音聲,衆生都能普徧聞到。這是什麼原因?佛還是在常寂光淨土打坐,修行常樂我淨。因為佛的是音聲是無礙的,無論那個國土,無論那類衆生,都能清清楚楚聽到佛的音聲。
【此樂智天之解脫】:這是可愛樂大智天王,他所得到的解脫門。
寂靜解脫天人主 十方無處不現前
光明照耀滿世間 此無礙法嚴幢見
【寂靜解脫天人主】:寂靜是沒有喧嘩的地方,因為在寂靜處,才能得到解脫。得到解脫才是眞寂靜。這種名稱,只有佛才能擔當得起,才有資格稱為寂靜解脫天人主。
【十方無處不現前】:佛的法身是無在無所不在。十方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是佛不去的、佛不到的、佛不在的。所以才說十方無處不現前。
【光明照耀滿世間】: 佛光能照耀三千大千世界,智慧光明能充滿世間。使衆生都得到利益,背塵合覺,離苦得樂。
【此無礙法嚴幢見】: 得到這種無礙法,見到這種無礙法,是普音莊嚴幢天王,他能瞭解的法門。
佛於無邊大劫海 為衆生故求菩提
種種神通化一切 名稱光天悟斯法
【佛於無邊大劫海】:佛在「三祗修福慧,百劫種相好」。說是三大阿僧祇劫,其實不知道經過多少大阿僧祇劫?阿僧祇譯為無量數。三個無量數的劫,好像大海一般的深廣,所以說佛於無邊大劫海。
【為衆生故求菩提】:佛修道的目的,是為教化衆生,令衆生皆成佛道。不是為自己,而是為衆生發菩提心,令衆生同時都證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為無上正等正覺)。
【種種神通化一切】:佛非常慈悲,用種種神通、種種功德,來教化一切衆生。不但教化有情的衆生,而且還教化無情的衆生。
【名稱光天悟斯法】:這是名稱光善精進天王,所了悟得法門。
以上是色界五不還天中最高的色究竟天(也是色界十八天)大自在天十位天王所說的偈頌。
復次,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得普觀一切衆生根,為說法斷疑解脫門。
復次的意思,是將前邊經文還沒有說完的意思,再繼續說一次。
這位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他是色界四禪天中的廣果天(色界第十二天)的天王,他最喜歡佛法。無論什麼法?他都修行,不但修行,而且精進,所以得到大智慧,好像光明的寳幢一樣。
他得到的成就也大,得到特殊的三昧,能知道衆生的根性,各各不同。雖然同有佛性,但是有所區別。人是這樣,其他衆生也是這樣。
人的根性有兩種。一種是利根,一種是鈍根。淺言之,利根就是有智慧的聰明人。鈍根就是愚癡人,就是沒有智慧。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學智慧,即是所謂「般若」。怎樣才能有智慧呢?要從兩方面下功夫:①深入經藏,智慧如海。②參禪打坐,智慧解脫。要雙管齊下去修行去研究,才能有立竿見影之效。
鈍根的人,為他說法,說一遍他不懂,說兩遍也不明白,越說越糊塗,越糊塗越要問。好像佛的弟子, 周利槃陀伽尊者,他是佛弟子中最笨的人,後來他最有成就,辯才無礙,為義持第一。可見修行是不怕愚鈍,只怕不肯發心。若肯發心即使下愚也可得到上智。
利根的人,聞到一種道理,就明白其他一切的道理。顏囘就能聞一知十。佛的弟子提婆達多是最聰明的人,雖然有智慧,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結果墮地獄。
利鈍相等是普通人,困而學之是聰明人,困而不學是愚笨人。聖人是生而知之,聖人是學而知之;我們是普通人,就要學習佛法。
有的人生來慈悲心很大,有的人生來慈悲心很小。有的人生來慳 貪心很大,有的人生來慳貪心很很小。衆生有種種不同的根性,這位天王能知衆生的欲望,那一類衆生歡喜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
譬如遇到慳貪的衆生,便對他講布施的法,說布施有什麼功德。遇到犯戒的衆生,對他講持戒的法,說持戒的好處,把犯戒的衆生又重新度囘到清淨之身。遇到脾氣大的衆生,對他說忍辱的法,教他學習彌勒菩薩,笑口常開,忍天下不能忍的事,所謂心寬體胖,肚子大大的,從來不發脾氣。遇到懶惰懈怠的衆生,對他說精進的法,要勤修苦行,才能有所成就。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尤其是修行,修一天的功夫,便有一天的功德,所以說修行沒有浪費時間,希望大家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遇到散亂的衆生,沒有定力而有掉擧的行為,對他講禪定的法,如何參話頭(精神集中,想「念佛是誰?」)。遇到愚癡的衆生,對他講般若的法,令他開智慧,得到實相般若的境界。這是大乘法基本的六度。
衆生的根性詳細來說,有八萬四千之多,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專對治衆生的毛病。法門無高低,門門是第一;也只有對機的法門才是第一,其餘的法門都是第二。
會說法的人,令人生道心,不會說法的人,令人生退心。所以說法時,要觀機逗教,應病予藥,開始要觀察對方的根性是利是鈍?對利根者講眞空妙有中道第一義的道理,令他瞭解大乘的眞義。對鈍根者講因緣生滅法或因果報應法,令他明白小乘的眞義。
舍利弗尊者有兩個弟子,修行多年,卻沒有成就。舍利弗問佛是什麼道理?佛問: 「他們沒有出家之前,是做什麼職業? 」舍利弗囘答說: 「一個是銀匠,一個是看墳的」。佛說: 「把他們所修的法門調換一下,教做銀匠那個比丘修數息法,教看墳那個比丘修白骨法,這樣就可以有成就。」舍利弗尊者囘去,將他們所修的法門更換了,不久兩人都證果。這就是適應他們的根性而施教。
應病予藥: 衆生都有煩惱病、慳貪病、瞋恚病、愚癡病、無名病等等,甚至有八萬四千種病。佛法是良藥,說法者是醫生。醫生先要看是什麼病?而後用適當的藥來醫治。熱病用涼藥,寒病用熱藥,這樣才有藥到病除之效。所謂:「藥物貴賤,對症這良,法無高下,應機者妙」。
遇到善根成熟的衆生,教他出家修道。遇到沒有善根的衆生,教他種善根修福德。遇到已經中善根的衆生,教他增長善根的方法。總之,已增長的,令其成熟。已成熟的,令其解脫。所以為一切衆生說法斷其疑心,生出信心,得到無障礙的解脫門。
淨莊嚴海天王,得隨憶念令見佛解脫門。
這位清淨莊嚴海天王,他的清淨莊嚴像海一樣寬廣,他又普徧地莊嚴一切佛土。他的三昧境界,使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憶念佛的時候,便會見到佛。不但他自己得到隨憶念的三昧,也令衆生得到這種法門。
大勢至菩薩說: 「你隨憶念佛,就能見到佛,除非是忘了意念,而見不到佛。」念佛的法門,譬如母子二人,念佛的人是兒子,所念的佛是母親。母子在一起生活是快樂的,可是不守規矩的兒子,歡喜玩耍,跑到外邊去,不和母親同住一起,在外邊遊遊蕩蕩,麼有正當職業。這時候,母親天天想念兒子,所謂: 「兒行千里母擔憂」,今天想明天想,不停的想,可是兒子不想母親,在外邊流連忘返。經過了幾年之後,兒子忽然想母親,生出一種囘憶的想念。他想母親,母親想他,互相的想,起了心電相通的作用,所謂: 「心靈感應」,兒子便囘到自己的家鄉。所謂: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我們念阿彌陀佛聖號,佛便接我們囘去。我們在外邊飄飄蕩蕩作流浪漢,不知囘家去看母親。這位天王說: 「無論在什麼時候,你能憶佛念佛,或者現在便能見到佛,或者當來即會見到佛。」你念佛沒有見到佛,便生起懷疑心,以為佛經所講的不靈驗,佛是不是打妄語呢?其實不是的,佛所說的法是圓融無礙的。現在不見佛,將來會見佛,或者來生會見佛。如果眞心念佛,現在便見佛,當來會成佛。
最勝慧光明天王,得法性平等無所依莊嚴身解脫門。
這位最勝慧光明天王,他的智慧最殊勝,又無量無邊的光明,所以開大智慧。他得到法性平等無所依莊嚴身的解脫門。
法性本來是平等,為什麼要說個「得」字呢?因為成佛之後,法性才是平等;在衆生份上,談不到法性平等。平等就是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在衆生份上是不平等的,這是一種說法。又有一種說法,在衆生份上是平等的,為什麼?因為法性在衆生份上沒有少一點點,在諸佛份上也沒有多一點點,原本就是平等的。
因為平等,所以無所依。什麼是無所依?就是沒有執著,沒有我相,沒有是非。因為無所依,才是眞正的平等。要是有所依,就不平等了。
這時,有人說:「這個法我相信,那個法我不信」。那麼,你相信是執著,不信也是執著,人就是奇怪的動物。怎樣怪呢?歡喜頭上安頭,無事找事。昨天想吃餃子,今天吃了餃子,又說不好吃。又想吃麵條,想吃油餅,到明天又想吃飯。就拿吃的東西這件事來做比較,三天的胃口就大不相同了。
這佛法也是這樣子,在前生相信念佛法門,快要證到念佛三昧的時候,便生懷疑: 「不知究竟有沒有這種法門」?因為生這種懷疑心,所以死後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在今生又生大懷疑心: 「念佛是沒有用處,這種法門是騙人的。老太婆才念佛,我是大丈夫,我不念佛!」 你們看!前生念佛,生出懷疑,今生更不相信念佛。
有人在前生相信參禪打坐,參來參去只差毫釐就要開悟了。可是他生退轉心。心想: 「我參了一輩子禪,快要累死了都還沒有開悟,這是騙人的法門。聽說:念佛是方便法門,可以直接往生西方,不如試試看。」這樣,參禪既沒有開悟,念佛也沒有能往生。所謂一足在此船,一足在彼船,心想江南去,又想江北去,結果落在江中,一無所得!
其他無論學教、學律、學密也都是一樣,修一會兒就改變,不能持之以恆,見異思遷,結果白費功夫。因為在過去時常改變目標的緣故,所以前功盡棄,到今生須再從頭來修。今說一首偈頌:
「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
所以說人就是怪物。一般人的心理,是喜新厭舊,尤其是科學昌明的今天,日新月異,時時刻刻引誘人,如果意志不堅定,便會隨境界轉,而喪失道心。要修布施的法門,不可貪戀金錢,要知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有業隨身而去。希望有錢的大德們!多做有益衆生的事,興辦學校、開設醫院、成立孤兒院和養老院,直接解除衆生之苦,功德無量!
自在智慧幢天王,得了知一切世間法,一念中安立不思議莊嚴海解脫門。
這些自在智慧幢天王,他非常自在,而且又有智慧。自在就是沒有我執和法執。沒有我執,我相就空了;沒有法執,法相就空了。我法二執都空了,這才能自在,我執不空,還有個我,也就不能得到自在。法執不空還有個法,也不能得到自在。
有我執的人,認為我一切都是第一的,我是最大、最高、最尊貴的,你們都應該恭敬我、信仰我、禮拜我。把我放在前邊,這個我比須彌山還要大幾萬倍。有這種思想的人,便得不到自在。
有法執的人,也是這樣。這個法是最妙的、最希有的、最難得的、是不可思議的、微妙到極點、玄妙到極處,眞是難遭難遇。晝夜六時不休息,專打法的妄想,就是在夢中也一樣。所以說有我執和法執的人,得不到自在。
智慧是對愚癡而言,佛教的名詞是相對的。什麼是愚癡?就是愚笨癡呆的人,不但心理不健全,就是生理也不健康。換言之,是一種病態,耳不聰、目不明。愚癡人的想法,想教美麗的花,永遠的開放,用科學的方法令他不凋謝。於是就打起「好花常令朝朝豔」的妄想來了!如果能這樣多好呢?天天可以欣賞美麗的鮮花。看見月亮愚癡人又想,月下觀花別有一番滋味,「明月何妨夜夜圓?」太陽為什麼能常圓而月亮不能,太陽炎熱的很而月亮清涼可愛,這是不公平的事。歡喜喝酒的人妄想:「大地有泉皆化酒」。希望大地所有的泉水,都化為美酒,永遠喝不盡。貪財的人妄想是「長林無樹不搖錢」。他希望大地所有的樹林,都變成錢,用時搖樹便能得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也是多麼愚癡的想法啊!
「好花常令朝朝豔」:這是色字。「明月何妨夜夜圓」這是氣字。「大地有泉皆化酒」這是酒字。「長林無樹不搖錢」這是財字。酒、色、財、氣,好像四堵高牆,把愚癡人都圍在牆裏邊,因為沒有智慧所以不能明白它的害處。所謂:「酒是穿腸的毒藥,色是刮骨的鋼刀,財是惹禍的根苗,氣是南山的猛虎。」這四種東西能令貪者喪失生命。
還有一種人,他不修道不參禪,就想開悟成佛。不用功讀書,就想得到博士。不耕種,就想收割五穀,總想不勞而獲。這眞是癡人說夢,其實那裡有從天上掉下餡餅來的那種事?
有智慧的人知道,我想成佛,一定先要修行。想得博士,一定要用功讀書。想收割五穀,必須要努力耕作。按部就班去做,不去想不可能的事。腳踏實地,循規蹈矩,不投機取巧不苟且行事。有這種思想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成功。
由此觀之,有智慧的人不會做愚癡事,愚癡的人做不出有智慧事。愚癡的人不信因果,有智慧人深信因果。所以說這位天王他的智慧好像寳幢一般的莊嚴佛淨土。
這位天王有大智慧,明白一切世間法,可是明白世間法之後,也就能夠明瞭出世間法。六祖慧能大師曾經這樣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這位天王能在一念中安立不思議的莊嚴海,莊嚴佛的法界、莊嚴菩薩法界、莊嚴緣覺法界、莊嚴聲聞法界、莊嚴一切衆生法界。他得到這種莊嚴海解脫門。
樂寂靜天王,得於一毛孔現不思議佛剎無障礙解脫門。
這位樂寂靜天王,他歡喜寂靜,他所得到的法門,是不可思議的無障礙解脫門。他能在一毛孔中現出不可思議的佛刹(諸佛國土),這就是「小中現大」的境界。
在一根毫毛的裏邊,現出無量諸佛國土,諸佛在刹土裏教化衆生,衆生又在佛刹裏修行成佛,再教化衆生。這是小中現大的境界,可是小中既沒有大,大中也沒有小。絕對不是說這在毛孔中現出諸佛國土,一定是把諸佛國土縮小,或者把一根毫毛孔放大了。一根毫毛孔並沒有放大,佛刹也不會縮小,而能互相包容。這就叫做互無障礙。
我們凡夫的境界,好像一間小屋,不能容納很多人。佛的境界,是小能容大,大能入小,所謂:「小中現大,大中現小」。譬如,用一尺之鏡,以鏡望鏡,能見到很遠的境界,在鏡中現出,這是小中現大;以鏡望鏡,站在很遠的地方,能看境界在鏡中,這是大中現小。鏡子不須放大,境界無須縮小,就可以顯現這兩種的現象。
普智眼天王,得入普門觀察法界解脫門。
這位普智眼天王,他有大智慧眼,能普徧觀察所有地方。他的智慧眼是從什麼地方得來的呢?是從經典裏得到的。研究經典、學習經典,是開智慧的途徑。尤其楞嚴經,是開智慧的經,法華經是成佛的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既是開智慧的經,也是成佛的經,二者兼而有之。開智慧是慧足,成佛是福足,福慧雙全,就有智慧眼。所以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十全十美的經,既有一擧數得的功效,又具有福慧雙全的功德。
又有一說,這位天王全身的毛孔中,都是眼睛。不只一個眼睛,而是無量無邊的眼睛,能觀察十法界。雖然有那樣多的眼睛,但是互相不障礙。他既能觀察法界的性,又能徧入衆生的心。法界有多大?大得沒有邊際。但未離現前一念心,法界雖大,是從現前一念心而莊嚴成就的。所以這位天王,他得到入普門觀察法界的解脫門。
樂旋慧天王,得為一切衆生種種出現無邊劫常現前解脫門。
這位樂旋慧天王,他歡喜把自己的智慧攝收囘來。他時常廻光返照,反求諸己,不向外馳。他所修行的法門,就是度一切衆生,現種種的身形,出現於衆生前,來教化衆生,不捨去一個衆生,對有緣衆生,令發菩提心,在無量劫中不厭不倦地教化衆生。他得到這種的解脫門。
善種慧光明天王,得觀一切世間境界,入不思議法解脫門。
這位善種慧光明天王,他善於栽培自己的智慧。他時時刻刻研究大般若經,種下般若智慧的種子,時機成熟便生出智慧,放大光明。他得到了觀察世間一切境界,都是不可思議的法門。
這個法是世間法,也是出世間法。並不是離開世間法而有出世間法。譬如一雙手,手心和手背同是手,可是手心能拿東西,而手背不能。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也是這樣。翻過來是出世間法,翻過去是世間法。所謂易如反掌。佛法就在反掌之間。明白就是出世間法,糊塗就是世間法。不要頭上按頭,另外去找個出世法;在世間法中,能放得下,就是出世間法。沒有執著,就是出世法。這位天王他明白這種道理,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無垢寂靜光天王,得示一切衆生出要法解脫門。
這位無垢寂靜光天王,他有無垢而清淨的智慧光明。無垢就是沒有染汚法。什麼是染汚法?淺而言之,就是世間男女的情情愛愛。有了染汚法,便不能得到寂靜的光明,所以佛教提倡斷欲去愛的法門。愛是生死之根,愛不去永遠有生死。古德說:「染心易生,淨德難成。」就是說染汚的心很容易生出來,清淨的德性卻是不容易成就的。
這位天王,他沒有染汚的思想,所以得到眞正寂靜智慧之光。他得到無垢寂靜光,不自私,將他所得的出世要法傳授給世間的衆生。
什麼是出要法?就是用智慧寳劍來斬斷一切愛魔和情魔。斬斷煩惱魔、斬斷貪心魔、斬斷瞋心魔、斬斷癡心魔、斬斷貢高魔、斬斷我慢魔、斬斷無明魔、斬斷執著魔——這都是出世的要法。得到出世要法之後,才能出世間,才能得解脫。這位天王,他得到出世要法的解脫門。
廣大清淨光天王,得觀察一切應化衆生,令入佛法解脫門。
這位廣大清淨光天王,他有廣而無際大而無邊的清淨光。清淨就是沒有染汚,沒有無明。他得到觀察的三昧,便能知道那個衆生的機緣成熟,應該去度。那個衆生的機緣尚未成熟,應該等待。
衆生信佛,也要有因緣,因緣成熟時,自然而然地信仰三寳、供養三寳、恭敬三寳、護持三寳,最後皈依三寳。因緣未成熟時,就是佛在他的身邊,他也不會生信心。不是強迫衆生信佛,也不是用物質來引誘衆生信佛,更不是用男女關係或政治關係,令衆生有所企圖而信佛,佛教完全是本著救世救人的目標來喚醒世人,改惡向善,引導衆生囘頭是岸。信徒們都是仰慕佛陀以衆生為念的偉大襟懷,與圓滿無礙的解脫境界,而自動前來皈依三寳,絕對沒有絲毫勉強的。凡是皈依佛教的善男信女,都是為求心靈的安慰與解脫,而不求物質的享受。
爾時,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衆,而說頌言。
就在這個時候,色界四禪天的可愛樂法光明天王,仰承諸佛大威神力,普徧觀察所有的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這三天的天衆,而說出下邊這首偈頌,來讚歎佛功德,令衆生深信並且瞭解這種道理。
四禪天名叫捨念清淨地。在這天中,歡喜快樂都沒有了,只有不可形容的平等受。此天分有三天:①少廣天,又叫福生天,此天的衆生,沒有喜樂,只有精神存在。②無量廣天,又叫福愛天,因為此天的福最可愛。此天的衆生,捨去喜樂,是修福德求升上天。③廣果天,此天的衆生,勤修禪定,修有漏禪便到無想天(外道);修無漏禪便到五不還天( 羅漢和菩薩)。
諸佛境界不思議 一切衆生莫能測
普令其心生信解 廣大意樂無窮盡
【諸佛境界不思議】:不思議就是沒有境界。本來不多,本來不少,本來不大,本來不小。那麼,還有個什麼境界呢?如果說有境界,就是著相,所以說不思議,就是沒有境界。
諸法空相就是佛的境界。諸法空相又是個什麼?這種境界,從菩薩道地獄這九法界的衆生,沒有那一界衆生能知道,唯有佛才知道。
在本經說:「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就是說要想知道佛的境界,先要把自己的心掃除清淨,像虛空一樣無分別才能知道佛的境界。
佛的境界究竟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虛空。空無所空,所空亦無,這就是佛的境界。
【一切衆生莫能測】:諸法空相的道理,一切衆生不能猜測、不能明白、不能瞭解、不能究竟,所以說一切衆生莫能測。
【普令其心生信解】:佛能普徧令一切衆生生出信解心。學佛法有四個步驟,就是信、解、行、證。首先要信,相信佛金口所說的法,相信三藏十二部是眞實義。有了信心之後,再研究佛理,瞭解之後,再依照佛所說的道理去修行,慢慢便證到果位。
【廣大意樂無窮盡】:佛以利益衆生為意樂,概括一切,所以廣大而無窮盡。這是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讚歎諸佛的偈言。
若有衆生堪受法 佛威神力開導彼
令其恒覩佛現前 嚴海天王如是見
【若有衆生堪受法】:假設有這一類的衆生,可以接受佛的法,也就是到了差不多可以接受的程度。
【佛威神力開導彼】:佛使用大威神力來加被他,令他向佛法的大道上一步一步的邁進。佛用權巧方便法,一點一點循循善誘,令衆生走上菩提大道。如果這個法不成功,在換那個法,直到完全接受為止。令衆生從愚癡中得到智慧,從智慧裏得到覺悟。覺悟什麼?覺悟世間法是苦,出世間法是樂。所謂離苦得樂,這就是開導。
【令其恒覩佛現前】:使令這個衆生能常見到佛,不但睜眼看見佛的眞身,就是閉眼也能見到佛的金身,換言之,隨時隨地都能見到佛在前邊,時時為他說法。
【嚴海天王如是見】:這種境界,是清淨莊嚴海天王他所見到的。
佛的威神力是不可思議,我們凡夫是沒有法子可以明白的,所以我們現在仍然是凡夫,不瞭解佛的境界。可是佛明白衆生心,無論心裏想什麼?佛都知道。在金剛經上說:「一切衆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就是說所有一切衆生,不管有多少種心,佛完全知道你在想什麼?歡喜什麼?佛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切法性無所依 佛現世間亦如是
普於諸有無依處 此義勝智能觀察
【一切法性無所依】:一切法性本來就是空,空無所有。因為是空,所以不需要依,沒有一個所依處。
【佛現世間亦如是】:佛現於世間,也像法性一樣,是空的。空什麼?空一切有。如果沒有個有,怎會有個空?
【普於諸有無依處】:普徧的於一切有中無所依處。佛是空,空一切有,不依一切有。佛是無相,教化衆生,要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有此四相是衆生,無此四相是佛。所以教衆生離四相,能離四相,沒有四相,沒有四相的執著,才能得到覺悟。
【此義勝智能觀察】:這個義理,最勝慧光明天王,他能觀察這種境界,他能明白這種道理。
隨諸衆生心所欲 佛神通力皆能現
各各差別不思議 此智幢王解脫海
【隨諸衆生心所欲】:要隨順衆生的心,要隨順衆生的欲,凡是衆生所希望的,都令他們得到圓滿。
普賢菩薩所發十大行願,就是隨著衆生心之所欲。十大行願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廻向。
①禮敬諸佛:禮有七種:(一)我慢禮、(二)求名禮、(三)恭敬禮、(四)無相禮、(五)起用禮、(六)內觀禮、(七)實相禮。後邊三種禮是清涼國師所規定的。今將名稱說出來,等講到此品時,再詳細解釋。
其中有一禮——我慢禮——就是在叩頭的時候,心不觀想,不想我現在禮十方佛、禮十方法、禮十方僧。身也不恭敬,只是形式而已,敷衍了事,馬馬虎虎,不認眞、不莊嚴。這種禮法,不如不禮。要是不禮,被禮者還好過一點,這樣不恭敬的禮,被禮者實在難過!
要怎樣禮法?應當要身心恭敬禮,心裡觀想我在拜佛、我在拜法、我在拜僧。身拜的姿勢要自然,要五體投地,這樣才有功德。
②稱讚如來:就是稱讚十方如來的功德,把佛功德說給衆生聽,如何的美妙!如何的莊嚴!稱揚讚歎如來的利益,能除惡口障,得到辯才無礙。
③廣修供養:就是要常常供養三寳,財供養是修福,法供養是修慧。福慧兩足,才有功德。
④懺悔業障:就是把自己的罪過,統統都說出來,所謂:「瀰天大罪,一懺便消」,對往昔所造諸惡業,必須眞實悔改,才能得救。這是給衆生改過自新的機會。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⑤隨喜功德:就是隨順喜悅一切功德善法。佛說法度衆生,誨人不倦的功德,我們要隨喜。佛為法捨身的功德,也要隨喜。甚至菩薩、緣覺、聲聞等的功德,也要隨喜。
⑥請轉法輪:就是衆生請佛說妙法。佛入湼槃,衆生請大善知識、大法師來轉法輪,續佛慧命。
⑦請佛住世:就是請十方諸佛,及諸大菩薩、諸大羅漢、諸大善知識,莫入湼槃,為利樂一切衆生生而住世。
⑧常隨佛學:就是常跟著佛來學習,佛的一擧一動,都是規矩,不但要學佛的言教,更要學佛的身教。言教是經典,身教是戒律。
⑨恒順衆生:就是恒常隨順衆生的根性,令他們得到利益,令他們得到成就。供養衆生,令其歡喜,把衆生當作父母來恭敬,把衆生當作諸佛來恭敬。
⑩普皆廻向:就是把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廻向給一切衆生,自己不要。無論什麼法會,最後一定要廻向,所謂:「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佛神通力皆能現】:衆生心裏所歡喜的事情,所願意的事情,佛大慈大悲,用神通力量,令所有的衆生達到欲望,不令衆生失望。換言之,凡是正當祈求,佛一定有應。衆生希望什麼?佛便示現什麼。
【各各差別不思議】:所有衆生的心,各不相同。有些人對佛法有信心,有些人對佛法沒有信心。有些人對佛法半信半疑。有的人因為聽經典覺得有道理而生信心,於是來研究佛法。有的人,聽經好像耳邊風,過而不留,忘得乾乾淨淨。有的人,聽經時在打妄想,想到月球去旅行。有的人,聽經時生執著,這是我的,那是他的,這本經是晉經,那本經是唐經——這是分別心。這些人各有所思、各有所想,種種的思想不相同,所以說各各差別不思議。
【此智幢王解脫海】:這多種不同的境界,是沒有法子明白的。可是這位自在智慧幢天王,他得到這種解脫海的法門。
過去所有諸國土 一毛孔中皆示現
此是諸佛大神通 愛樂寂靜能宣說
【過去所有諸國土】:過去沒有過去,現在沒有現在,未來沒有未來,這是金剛經說的道理。經文是這樣說的「三心了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
怎樣說過去心不可得?因為過去已經過去了,過去了就是沒有了,所以說「過去心不可得」。
怎樣說現在心不可得?因為現在是不停留,說時是現在,說完現在已經跑了。說未來是現在,說完也跑了,時間不能停止不動,所以說「現在心不可得」。
怎樣說未來心不可得?因為未來還沒有來,沒有來也是不可得,所以說「未來心不可得」。
所謂「三心不了水難消,五觀若明金易化」。大意是說:「如果存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的話,施主供養一杯茶水,也消受不了,更沒有法子能消化這杯茶。要是明白五觀的道理,就是吃價值千兩黃金的供養品也會消化的。
什麼是五觀?就是在過堂供給時,要存五觀:①計功多少?量彼來處。②忖己德行,全缺應供。③防心離過,貪等為宗。④正事良藥,為療形枯。⑤為成道業,應受此食。出家人在吃飯前,要有這五種的觀想,才是如法應供。
【一毛孔中皆示現】:過去所有諸佛國土,雖然是無量無邊,但是在一毛孔中就能示現諸佛國土。
有人說:「這種道理我不相信」。當然你不會相信,因為你是凡夫。你要是相信,便明白佛的境界。就因為你的善根不夠,遇到眞正的佛法,聽到眞正的佛理,還是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呢?因為業障太重,魔力太深!所以你不相信佛法是救世救人的良藥。
魔王希望衆生不要相信佛法,為什麼?要是衆生相信佛法,他的眷屬便少了,所以魔王派魔子和魔女去破壞佛法,看到修行有成就的人,他們便來引誘、來威脅。定力不堅固的行者,容易走火入魔,上他的圈套,受他的控制。所以行者要注意、要謹慎,無論什麼境界現前,好的也罷、壞的也罷,根本不動心。這時, 一心一意念佛號,眞的境界,越念越光明、越念越清楚;假的境界,越念越黑暗,越念越模糊,這是勘驗眞假的方法。
這種奧妙不可思議的境界,你是無法能瞭解的。等到你有五眼六通的時候,才知道是很平常的事,不足為奇。好像在二十年前,有人說人可以登月球,將來可以到月球旅行,你會認為這是神話。現在實現了,大家便相信。一毛孔中現出諸佛國土,也是這種道理。
【此是諸佛大神通】:這就是十方諸佛的大神通力,才能現出這種境界。
佛教以法界為性,誰也跑不出這個法界外邊去。所有的宗教都在佛教裏包含。尤其是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他的妙處,就是以法界為宗,專講法界中理事礙的道理。
【愛樂寂靜能宣說】:佛的神通力,是盡虛空徧法界的。愛樂寂靜天王他能宣說這種道理。
一切法門無盡海 同會一法道場中
如是法性佛所說 智眼能明此方便
【一切法門無盡海】:一切法就是八萬四千法門。這八萬四千法門的每個法門中,又有八萬四千法門,是無量無邊,重重無盡,所以說一切法門無盡海。
【同會一法道場中】:法門有不可說那樣多,現在把它融會貫通成為一法門。也就是無量法門攝為一法門,一法門散為無量法門,所以說同會一法道場中。
【如是法性佛所說】:這種法,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無量,一多無礙。這種法性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智眼能明此方便】:普智眼天王,得到這種無盡海三昧解脫門,所以他能明白這種方便法門。
十方所有諸國土 悉在其中而說法
佛身無去亦無來 愛樂慧旋之境界
【十方所有諸國土】:世界上不僅僅只有我們的婆娑世界,而有十方世界,每方又有無量無邊的世界。所謂此世界他世界無量諸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無量諸國土。
【悉在其中而說法】:在十方所有一切諸佛國土,每個國土中,都有釋迦牟尼佛在那裏說法,在那裏教化衆生。
【佛身無去亦無來】:在每個世界中都有佛在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不是佛身到每個世界去?不是的,因為佛身既沒有去也沒有來。
在金剛經上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愛樂慧旋之境界】:這是愛樂慧旋天王他所明白的境界,這種境界眞是不可思議。不明佛法的人,認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一部大妄語,其實此經所說的道理,是千眞萬確的眞實理,不過,我們凡夫尚未達到此境界,所以不能瞭解此境界罷了。
佛觀世法如光影 入彼甚深幽奧處
說諸法性常寂然 善種思惟能見此
【佛觀世法如光影】:佛觀察一切世間法,如光如影,不是常的,不是眞的。在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入彼甚深幽奧處】:既然世間法不是常的,不是眞的,是虛妄不實的。可是佛能在世間法裏邊來弘揚佛法,到甚深不可思議的幽奧之處。
【說諸法性常寂然】:佛說諸法是寂滅相,不可言宣。就是說不出來的,這是法性的寂滅。
【善種思惟能見此】:這位善種思惟天王,他才能明白這種境界,他才能懂得這個法門。
佛善了知諸境界 隨衆生根雨法雨
為啟難思出要門 此寂靜天能悟入
【佛善了知諸境界】:佛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到、無所不通。他明瞭一切境界,一切衆生的根性。
【隨衆生根雨法雨】:衆生的根,好像花草樹木一樣,大的根就得到多量的雨水,小的根就得到少量的雨水。我們衆生也是這樣,善根深厚的衆生得佛法的法雨便多一點;善根淺薄的衆生,得佛法的法雨便少一點。
【為啟難思出要門】:為啟發不可思議的妙法,是出世最重要的法門。
【此寂靜天能悟入】:無垢寂靜光天王他能明白這種境界。
世尊恒以大慈悲 利益衆生而出現
等雨法雨充其器 清淨光天能演說
【世尊恒以大慈悲】:佛為出世之尊,他常用大慈大悲心來教化衆生,無論衆生有什麼差誤,佛都能原諒、寬恕,而且不責怪衆生。即使是誹謗佛的衆生,佛也原諒;破壞佛的衆生,佛也寬恕,所以說世尊恒以大慈悲。
【利益衆生而出現】:佛為利益一切衆生,所以出現於世,八相成道,來到婆娑世界。
【等雨法雨充其器】:佛最平等,沒有階級觀念,沒有種族歧視,沒有國籍分別。他說法時,衆生各得其應得的利益。菩薩就得到菩薩的利益,羅漢就得羅漢的利益。修大乘法得到大乘的利益,修小乘法得到小乘的利益,各得各的好處。好像器皿盛水一樣,大的器皿能多裝一點水,小的器皿只能少裝一點水。
【清淨光天能演說】:這位廣大清淨光天王他能演說這種境界。
以上是色界四禪廣果天十位天王所說的十首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復次,清淨慧名稱天王,得了達一切衆生解脫道方便解脫門。
在前邊的意思還沒有說完,現在再說一遍,令大家更明白更瞭解。華嚴經是不厭其煩的解釋眞理。不明白佛法的人,認為反來覆去的說,不合乎科學,其實這是最合邏輯的。慢慢去心領神會,便知其中的妙理。
這位清淨慧名稱天王,他是色界三禪天中徧淨天(色界第九天)的天王。他有清淨的智慧,在諸天王中,他是很有名望的,大家以他為領袖,來指導一切。他悟得的三昧,叫了達一切衆生解脫道。他明白所有九法界的衆生。菩薩是大道心的衆生,緣覺是中道心的衆生。聲聞是小道心的衆生。天道、人道、修羅道,這是三善道的衆生。畜生、餓鬼、地獄,這是三惡道的衆生。這九法界的衆生,各有各的因,各有各的果。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說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在本經上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萬法都是從心所生出來。古德說:「心生萬法生,心滅萬法滅。」
現在分析這個「心」字,大概的意思,「三點如星佈,彎勾似月牙,披毛從此起,作佛也由它。」心字的三點,好像星星在天空排列。「心」字的彎勾,好像初三晚上的新月形狀。披毛戴角的牛馬羊,皆是從心所造出來;成佛作祖的善知識,也是從心所造出來。所以說:「十法界不離一念心」。這十法界由自己來選擇。歡喜到那一法界去?便作那一法界的業,造了那一法界的業便往生那一法界,這是絕對公平的。
我們人的心,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佛國,忽然而人間。這個心好像一粒微塵在虛空中,忽高忽低、忽左忽右、飄飄蕩蕩,而不穩定。在四書中孟子上說:「人有雞犬放,擇之求之,有心放而不知求,哀哉!」意思是說:這個人眞可憐!有雞或是狗不見了,便到各處去找囘來;但是心跑了,卻不知道找囘來。
心又有一個解釋:「操之則存,捨之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向。」這個意思:好像有一匹馬,牽著牠不跑;如果不牽著牠就跑了。我們的心也是這樣,節制它、看守它,他就在。不節制、不看守,它就跑了。所以修行人就是修心。時時刻刻念佛、時時刻刻參禪。這樣修行,心就不會跑,所謂:「心猿意馬」,心好象猴子一般不安靜,蹦蹦跳跳,意好像野馬一樣不安分,向外奔馳。這兩種畜生最難調伏,我們天天打妄想,就是心往外跑;念佛參禪是控制心意唯一的法門。
出入無時:就是說這個心什麼時候出去?什麼時候囘來?都不知道。莫知其向:這個心去的時候,不知往什麼地方去?來的時候,也不知從什麼地方來?
這位天王,他了達一切衆生的心,知道怎樣教化衆生,令衆生明白解脫。所以他用種種方便法令衆生得到出世的解脫門。
最勝見天王,得隨一切諸天衆所樂,如光影普示現解脫門。
這位最勝見天王,他的見解非常銳利,非常正確。他得到的解脫門,是隨一切天衆所樂,如光如影,普徧示現。
有光便有影,有影才有光。光是光明,影是黑暗。光就是月,水中的月,就是影。月沒有來,水沒有去,彼此相映,而生出這個影。
又好像明鏡,有物經過鏡中便現出形相,因為有光的關係,才現出影。所以這光影普示現,好像千潭有水千潭月一樣的道理。月亮本體沒有來到水裏,他只有一個;而只要千潭有水便現千潭月,萬潭有水便現萬潭月。無論大潭或小潭,只要有水的地方,都示現月影。月是沒有分別心,是平等的。
佛和衆生也是這樣。佛好似月光,衆生心好似水。衆生心水清淨,就現佛光;衆生心水不清淨,就不現佛光。本經上說:「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衆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佛的光好像空中的清涼月,在畢竟空現出來,衆生心水要是清淨,菩提覺道便隨時影現心中。
寂靜德天王,得普嚴淨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解脫門。
這位寂靜德天王,他有寂靜之德。什麼是寂靜之德?就是有禪定的功夫。他不但自己有禪定的功夫,也令衆生生同樣有禪定的功夫。凡是能見到他的衆生,都生出這種定心。他又能影響衆生精進地修禪定。久而久之,他所積聚的功德是無量無邊,有了寂靜之德,故稱為寂靜德天王。
他所得到的解脫門,叫普嚴淨一切佛境界大方便。這位天王,在一念之間,能普徧莊嚴十方諸佛國土。同時這都是殊勝妙好的莊嚴。他能清淨一切佛所有的境界,又能莊嚴十方諸佛國土一切佛的神通,他又能顯現這種境界作為大方便。
什麼叫大方便?就是在不方便中的方便——本來這種方便法是不可以用的,他卻能用這種方便,不但能用,而且能無障礙。
須彌音天王,得隨諸衆生永流轉生死海解脫門。
這位須彌音天王,須彌譯為妙高,他的微妙音聲,在三十三天(須彌山的山峰)都能聽到。他所得的解脫,是隨順衆生。衆生歡喜什麼?就滿衆生的願望,令衆生得到所求的欲望。但是衆生的欲望各有不同。
阿羅漢的欲望,是自度而不度人,所謂「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顧各」。只願自己了生脫死,不願去管衆生苦不苦。你苦是你的事,與我不相干,自了漢不願去度衆生。
天人的欲望,是儘量地享受福報,思衣衣至,思食食來。想穿美麗的衣服,衣服就來了,不大不小,恰到好處。天衣不但輕薄而且無縫,用不需要洗濯,一塵不染,清潔到極點。想吃香美的食品,食品就現前,有時多一點,有時少一點,不會像極樂世界那樣的不多不少,正好吃飽。
天人雖然快樂,但也有痛苦。什麼痛苦?就是生死痛苦。等到天福享盡時,便有五衰相出現。什麼是五衰?
①花冠萎謝:天人所戴的冠,是用鮮花製成,這花不但不凋謝,反而一天比一天鮮豔,芬芳洋溢。到壽終時,這花冠自然枯落。
②衣有塵垢:天人所穿的衣,是清潔無垢,永遠不用洗濯。到壽終時,便有塵垢,這種塵垢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從業障現出來的。
③兩腋汗出:天人的身體不出汗水,永遠清淨。到壽終時,兩腋之中流出汗水,身體污染了。
④全體發臭:天人的身體常放異香,因為這是天人修十善守五戒的成就,所以感應身有香氣。等壽終時,身出死尸之臭味,令人掩鼻,不敢接近。
⑤不安於座:天人修禪定,參禪打坐,功夫深便向上升,功夫淺便向下沉。這時,已經發生四種現象,知道壽命將要結束,所以坐立不安,坐下又起來,起來又坐下。這樣反覆幾次,壽命終了,便到六道輪廻去轉生。這是天人五衰的現象,凡是三界中的天人,都有生死。
阿修羅的欲望:他們欲得天上的快樂,想把天人趕到人間去,好讓他們來管理天上的事。他們有一種領袖慾,要領導諸天。什麼是領袖慾?就是事事爭第一,歡喜當頭,不願當尾。
人的欲望:就是富貴名利。又想當官,又想發財,不是求名,便是求利,總離不開名利的枷鎖。
清朝乾隆皇帝,駕臨鎮江金山寺,登高眺望長江風光。他問法磬禪師:「長江一日裏,往來多少船?」禪師答:「只有兩條船。」帝又問:「是哪兩條船?」禪師答:「一條為名,一條為利。」人的欲望無止境,得到名又想得利,得到利又想得到名,總想名利雙收。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當了皇帝,又想長生不老。
畜生的欲望:有愚癡的欲、有顚倒的欲,牠們所歡喜的是:不做工有食物,不奮闘能生活。我們修道人,要學蜜蜂的精神,牠們將百花之汁收集在一起,發酵而成蜂蜜,不但利己也利人。我們研究經典,不要食古不化,要活用,使它成為利人的良藥。不要學螞蟻的作風,搬來什麼還是什麼,這是沒有用處的。
惡鬼的欲望,就是貪心欲。總想吃東西,可是沒有東西吃;就是喝水,水也變成火。因為業障太重,喉細如針,肚大如鼓,永遠吃不飽,太可憐了。
地獄的欲望;就是瞋心欲,總愛發脾氣,沒有慈悲心,沒有同情心。脾氣像火的衆生,便受大火燒身之苦;脾氣象刀的衆生,便受割肉之苦。脾氣像什麼?便有什麼麻煩。
各法界的衆生,都有他們的欲。凡是有欲的衆生,便永遠流轉生死海,頭出頭沒,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六道輪廻沒有停止,這就叫生死海.
這位天王,他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隨順衆生,流轉生死海,令衆生覺悟而出離生死海,而得到解脫,他得到這種的解脫門。
淨念眼天王,得憶念如來調伏衆生行解脫門。
這位淨念眼天王,他因為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而得淨法眼。他又得到憶念如來的定力。憶念就是不忘記,不忘記誰?不忘記如來。所以我們修道人,要去妄存誠.把妄心去了,存一個眞誠的心。羡慕諸佛國土,願意往生,這就是憶念。憶念佛的法身,憶念佛的化境,憶念三寳,便能降伏衆生諸行。
婆娑世界的衆生,最不容易調伏,在地藏經上說: 「南閻浮提衆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這個世界的衆生,執著我見,執著我慢,所以難調難伏。他們不肯虛心、不肯受教,就是有良師善友來循循善誘,令發菩提心,既利益自己,又利益他人,總不肯相信,不接受教誨。所以衆生常為衆生,不能超脫,就是這個道理。
這位天王,他能調伏衆生行。調是調和,好像水乳相融,立刻調和成一體。伏是降伏,好像老虎,他把人當作食物。虛雲老和尚能令老虎皈依三寳,不吃肉而吃素,這就是降伏。衆生不守規矩,這就是調伏衆生行。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可愛樂普照天王,得普門陀羅尼海所流出解脫門。
這位可愛樂普照天王,無論是天上的人或人間的人,人人見到他,都生歡喜和愛護。因為他的光明普照,和一切衆生都有緣。他得到這種普門陀羅尼海的三昧法。
什麼是普門?就是由一門而能生無量門,由無量門又還掃一門,是圓融五礙普周法界的門。
什麼是普羅尼?譯為總持。總是總一切法,持是持無量羲。換言之,總身、口、意三業清淨,持戒、定、慧三學圓明。
什麼是總持海?就是由一個總持裏邊能生出無量無邊的總持。每個總持中,又生出不可說不可說的總持。這種變化好像大海一樣多,故稱為總持海。
雖然有這樣多的總持海,但是不要執著。無所執著,便能圓融無礙。不像我們人,有一個一,就執著一。有一個二,就執著二。有一個三,就執著三。乃至有無量,就執著無量。
要是離開一切執著相,那麼,總持海也沒有了。要是離不開一切執著相,便得不到解脫。這位天王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世間自在主天王,得能令衆生值佛生信藏解脫門。
這位世間自在主天王,就是一般人所信的天主或上帝。他雖然作了天主,但是還不知足。又到人間來做自在主,教人間的人起貪心、瞋心、癡心,教世間人相信他、信仰他、崇拜他,乃創一個教門,宣說教義:
①信我得救,不信我不得救。有貪心的人,聽了之後,一想我能得救,便信了上帝。
②信者生天國,不信者墮地獄。換言之,無論有多大的罪,只要信上帝便能昇天堂。無論有多少的善,如果不信上帝,仍要墮地獄。有瞋心的人,聽了之後,一想我愛發脾氣,造了很多的業,現在信上帝便能得救了,於是就信了。
③信我便是上帝兒女,不信我便是魔鬼眷屬。有癡心的人,聽了之後,一心要作上帝的兒女,我要生天國,於是便信上帝。
愚癡的人,無論誰說什麼事情?他都會相信是眞實的。如果有人說:「雞蛋是在樹上結的」,他也會相信。為什麼?因為他沒有辨明是非的能力,這就是迷信。
所以自在主在人間立教而大行其道,到處用感情的關係來說教,教人相信天主;天主是萬能的神,能創世界,造萬物,能審判人的罪。但這不公平,是教徒有優先權昇天堂,非教徒卻不可赦免,還要去受應受的罪。
現在所講這位天主,他反省了。他檢討過去所行所為,知道犯了錯誤,所以現在懺悔說:「信我是靠不住的,死後雖然能生天國,但是天福享盡了,仍然要受生死,不是究竟法。只要信佛法,才能眞正的得救,永斷生死。」
這位天王令衆生值佛生信藏,佛是無上正等正覺,無論地上的神,人間的聖,都比不上佛的智慧高。因為釋迦牟尼佛有無比的大智慧。這位天王,他得這種的解脫門。
光燄自在天王,得能令一切衆生聞法信喜而出離解脫門。
這位光燄自在天王,他的智慧好像光明的火燄。他所得到一種覺悟,能令九法界衆生聞法而生信心,而且還是歡天喜地信受。這樣才能出離三界,出離輪廻,出離五濁惡世。這位天王他得這種解脫門。
什麼是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男女之欲、有物質之欲、有思想之欲,所以叫欲界。色界沒有男女之欲,但有物質(色)之欲、有思想之欲,所以叫色界。無色界沒有男女之欲,也沒有物質之欲,祗有思想(無色)之欲,就是識,所以叫無色界。
什麼是輪廻?就是生死的大輪,輪中分為六道,按照業力所感,自然的投奔其門。生前行上品十善守五戒,便入天道。生前行中品十善守五戒,便入入道。生前行下品十善守五戒,便入修羅道。生前行下品十惡,不守五戒,便入畜生道。生前行中品十惡,不守五戒,便入餓鬼道。生前行上品十惡,不守五戒,便入地獄道;道道分明,自然而行。
什麼是五濁惡世?我們所居的世界有五種骯髒的東西:
①劫濁:到末法時代,人壽到最低的程度,成為減劫。有三小災或三大災。
②見濁:人們心中充滿了五種見的思想,就是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
③煩惱濁:人們心中充滿了五種愚鈍的思想。就是貪欲、瞋恚、愚癡、我慢、疑惑。
④衆生濁:衆生的生命是由五蘊假和合而成,要受生老病死各種痛苦和煩惱,永遠輪廻於六道中,生生死死。
⑤命濁:衆生的生命,是苦多樂少,壽命有如朝露,轉瞬之間無常鬼來了,生命就結束。
衆生身容易得,但是人身難得,因為人在衆生中最聰明,所以得到人身是不容易的。古德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大國難生,益友難遇。」現在美國人,都是有福報,假設沒有福報,不會生在美國。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現在的美國。」乍聽有點懷疑,不相信這種說法,可是仔細分析,確有道理。極樂世界,顧名思義,是極度的快樂,而沒有半點的憂愁。現在世界到處受到戰爭的威脅、食糧的威脅,而美國是地大物博的國家,農產豐富,永不受缺乏糧食的恐慌,又沒有戰爭的恐懼,這就是人間的極樂世界。
現在佛法又傳到美國,佛光普照,佛法普度。凡是在美國的人,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菩提種子已在十年前種下,現在是幼苗的時期,希望美國的善男信女,努力栽培,時時除草、時時施肥,令菩提幼苗欣欣向榮,成長茁壯,開花結果。人人信佛法,世界便無戰爭。
我們今天生在大國,又有益友,眞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所以要把握機會,不可錯過。這四種難得的都得到了,眞是幸運者,也是業力所感。所以聞法要生信心,才有功德,不生信心,無論聞什麼法,也是沒有用處。現在我們不但信,還要去修,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近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共勉之!
樂思惟法變化天王,得入一切菩薩調伏行如虛空無邊無盡解脫門。
這位樂思惟法變化天王,他歡喜修思惟的法門。思惟法就是禪定,他明白一切法,是變化無窮互相無礙。明白這種法,能入一切菩薩境界,能瞭解調伏衆生諸行,明白怎樣調伏那一類的衆生。他得到這種的解脫門。
他又明白自性如虛空,是沒有邊際的,所以說無邊無盡。沒有邊際是最大,沒有無窮是最長。這位天王,他明白這種法門,所以得到這種解脫門。
變化幢天王,得觀衆生無量煩惱普悲智解脫門。
這位變化幢天王,他的寳幢也會變化,可以變大,可以變小,可以變多,可以變少,變化種種七寳莊嚴的實幢。他能觀察衆生一切煩惱。煩惱從什麼地方來的?簡而言之,是從無明生出來。無明起,而變為貪、瞋、癡的煩惱。煩惱有大煩惱、中煩惱、小煩惱,又生出無量無邊的的煩惱,所以說無量煩惱。
衆生有煩惱障和所知障,煩惱障就是我執太重,所知障就是法執太重。這兩種障礙,令我們在六道輪廻中打轉,不能解脫。
每一個衆生,都有他的煩惱。貴人有驕傲的煩惱,貧人有自卑的煩惱。什麼是煩惱?就是不知足。要是能知足就沒有煩惱,所謂:「知足常樂,能忍自安。」
這位天王,他所得到的解脫門,是普徧慈悲的智慧。他發願度衆生,平等視衆生,不分親怨,一視同仁。
星宿音妙莊嚴天王,得放光現佛三輪攝化解脫門。
這位星宿音妙莊嚴天王,他能放光獻瑞,其光猶如星宿,很微妙地莊嚴諸佛國土。他得到放光現佛三輪攝化的解脫門。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或者十方諸佛。三輪就是身、口、意。佛的三輪、菩薩的三輪、 羅漢的三輪、衆生的三輪,各有不同。
佛的三輪,可以說是一輪,又可以說是九輪。在每一輪上有三輪作用,譬如口,口不單能說法輪,又是意念輪,又是神足輪。意也可以說是意念輪,也可以說是神足輪。身也可以說是說法輪,也可以說是說法輪,也可以說是意念輪,也可以說是神足輪。身也可以說是說法輪,也可以說是意念輪,也可以說是神足輪。這樣,每一輪具足三輪的功用,輪轉不已,轉大法輪。所以佛的三輪和衆生的三輪不同。
衆生的三輪,身就是身,口就是口,意就是意,不能互用,而有障礙。
佛的三輪以四攝法為主,所以說攝化衆生。攝是攝受,好像吸鐵石一樣。攝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形的攝,好像有人在紐約,接到三藩市親友的書信或是電話,便來三藩市。又有一種是無形的攝,就是精神攝,也就是神足通,可以把人攝來。譬如有個人根本沒有見過面,或者只在夢中見過,這個人就來了,這就是精神所攝的作用。
佛常用有形或無形的攝,來攝化衆生,用種種神通來攝化衆生,用慈悲喜捨來攝化衆生。總括起來說,有四種攝:
①布施:分為三種:(A)財施:見到困苦艱難的人,用金錢物質來救濟他,他會受感動而相信你。(B)法施:見到不明事理的人,用佛法因果來開導他,令他開智慧,他會受感動而信任你。(C)無畏施:見到遭遇不幸的人,用善言來安慰,用行動來援助,令他不生驚慌恐懼,他會受感動而依靠你。這樣和衆生發生感情,便容易接近衆生。
②愛語:就是好像父母對自己兒女說話那種態度,不但柔和而且慈祥。對衆生亦復如是,令衆生有好感,所謂:「良言半句三冬暖」。言語是表達感情的工具。會用的人,到處結善緣;不會用的人,到處結惡緣。所以修道人,要廣結善緣。
世尊領大迦業和阿難二尊者,到他處去說法,教化衆生。正逢炎夏時節,汗流浹背,在樹下休息。這時,世尊見一婦人在井邊汲水,令阿難去乞水,阿難走到井邊,婦人大怒,不但不布施水,反而罵阿難一頓。阿難無奈,垂頭喪氣囘到佛身邊。佛命大迦業去乞水,大迦業走到井邊,婦人笑問:「師傅求什麼?」迦業尊者說明來意之後,這個婦人盛兩瓢水,一瓢供養佛,一瓢供養大迦業。阿難看在眼裏,心中不舒服,請問佛是何因緣?佛便說出過去無量劫中一段因緣。
那時候這個婦人是老鼠,因為業障關係,被車壓死在路上,身體已經發臭。阿難是個比丘,經過該處,聞到欲嘔的臭鼠味,心想,該死的老鼠,掩鼻而過。後邊又來一位比丘,就是大迦業的前身,他發慈悲心,見到老鼠死得很可憐,乃把死老鼠埋葬土中,又為牠念七遍往生咒,所以她才有緣生為人。這就是結善緣或結惡緣的因果。
③利行:就是有利益,大家平均分配,不可佔為獨有。要學鮑叔牙和管仲分金的故事。二人合股作生意,等到分利潤時,管仲總是多取,而鮑叔牙不介意。有人認為不公平,乃問鮑叔牙為何要這樣?鮑叔牙說:「管仲有老母在堂,飲食要有營養,所以他才多取。」管仲聽到這番話,非常受感動,很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④同事:菩薩想要度什麼人?便現出什麼身?所以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身相。應以男人身得度者,則現男身度之。應以女人身得度者,則現女身度之。以士、農 、工、商身得度者,則現出士、農 、工、商身得度之。總而言之,要和被度者一樣的身份,才能發生效用。要是和衆生打成一片,沒有界限,不分彼此,這樣衆生和你便成為一體。這時候向衆生說法,有百分之百的效果。
這位天王得到四攝法來攝法衆生的解脫門。以上是徧淨天十位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下邊是他們的頌言。
爾時,清淨慧名稱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衆,而說頌言。
就在這個時候,色界三禪天的清淨慧名稱天王,他承仗諸佛大威神力,普徧觀察所有的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這三天的天衆。在這三天之中,又分出無量無邊的少淨天、無量淨天、徧淨天、這位天王說出這十首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三禪天名叫離喜妙樂地,在這天中,把歡喜的境界不要了,純粹到微妙快樂的境界。此天又有三天:①少淨天:此天衆生,已經脫離喜悅之心,得到寂靜微妙的快樂。這種快樂是從內心而生,不是從外境而有。②無量淨天:此天衆生,身心得到輕安,猶如虛空一樣,是最快樂的天(修道人不宜住在此天,因為得樂忘修,容易墮落。)③徧淨天:此天衆生,得到純眞清淨妙樂,消滅一切歡喜心。
了知法性無礙者 普現十方無量剎
說佛境界不思議 令衆同歸解脫海
【了知法性無礙者】:只有佛才能瞭解知道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明白一切諸法是圓融無礙的。佛不但自己明白這種道理,也教衆生明白這種道理。
【普現十方無量剎】:佛普徧現到十方諸佛國土去教化衆生。我們凡夫以為佛只現於婆娑世界來教化衆生,其實十方世界同時都有佛出現於世,所以說普現十方無量刹。
【說佛境界不思議】:佛在無量無邊諸佛刹土,說法教化衆生,令衆生明白佛的境界,是不思議的,是妙不可言的。換言之,就是凡夫的心想不到,口說不出的境界。
【令衆同歸解脫海】:令一切衆生都得到覺悟,佛以自己所覺悟的眞理來教化衆生,令衆生得到這種解脫海。
如來處世無所依 譬如光影現衆國
法性究竟無生起 此勝見王所入門
【如來處世無所依】:佛在這世間上,沒有一定的處所,也沒有一定教化的國土。為什麼?因為十方所有國土,都是佛的教化區。在梵綱經上說:「我來此婆娑世界教化衆生八千番」,也就是八千次。
【譬如光影現衆國】:為什麼說佛沒有所依處?沒有一定的國土?因為佛身好像光和影一樣,能普現於所有國家,所有世界。
【法性究竟無生起】:法性的本體究竟處,是沒有生沒有滅。在心經上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諸法空相的道理。
【此勝見王所入門】:這是最勝見天王所見到的道理,他又入到這個解脫門之內,精進修行這種諸法空相的法門。
無量劫海修方便 普淨十方諸國土
法界如如常不動 寂靜德天之所悟
【無量劫海修方便】:佛修行成佛的功德,不是在一生一世而成就,而是在無量大劫中,修種種法門而成就的,所謂「三祗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經過這樣長的時間,修六度萬行種種方便法門,不能忍的能忍,不能捨的能捨,不能讓的能讓,這才是修行。如果是人能忍你能忍,人能捨你能捨,人能讓你能讓,那就不是修道人,而是一般人。
什麼是不能忍的要忍?好像佛在因地的時候,修行忍辱的功夫。那時的名字叫忍辱仙人,在雪山修行。有一天,歌利王率領妃子宮女出遊,來到此山打獵。宮女們發現樹下好像坐一個人,遠看是物,近看是人,乃問仙人生活狀況。此時,仙人便向宮女們說法。歌利王發現宮女不在,到處尋找,看見宮女圍繞仙人有說有笑,國王便生疑心,懷疑修行人思凡,動了欲念心。乃來問罪,大怒地問仙人:「你修什麼行?」仙人說:「修忍辱。」國王說:「我將你的四肢斬斷,看你能忍不能忍?」說完便砍斷仙人的四肢。又問:「你能忍不能忍?」仙人說:「能忍。」國王說:「有什麼可以證明你能忍?」仙人說:「如果我不能忍的話,四肢斷了,不能恢復原狀。我眞能忍的話,我的四肢還會恢復如常。」說完之後,被砍掉的四肢又長到身上。這是證明能忍的故事。
什麼是不能捨的要捨?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曾割肉餵鷹,曾捨身飼虎。有一天,老鷹兇猛地捉逐鴿子,鴿子驚懼投入佛的懷中,求其保護。老鷹不客氣地對佛說:「你們修道人,都有慈悲心,你救了鴿的生命,可是我要餓死,怎麼辦?」於是佛便割自身的肉來喂鷹,割完為止,這就是行菩薩道。
有一天佛在雪山修行,天降大雪,世界變成銀白色,動物無食,其苦難言。佛見一隻母虎領一幼虎,在雪地上尋食。母虎餓得體力不支,東倒西歪的向前行,小虎有氣無力跟在後邊。佛見到這種慘狀,油然生出慈悲心:「我捨自己的身,可以救活兩條生命。」於是犧牲生命,救活老虎母子。這種精神實在偉大!值得效法。但是人總是人,生命捨不得。我們修道人,最低限度要有慈悲心,處處給衆生方便。所謂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方便為本,進一步要達到犧牲小我而完成大我的地步。
什麼是不能讓的要讓?佛在往昔時,作為葉波國的太子,名叫須大拏,他廣行惠施,後被父王濕波逐出宮門。太子領妃子曼垣,和一男一女,投奔深山。太子負男,妃子抱女,經數日行到深山造庵而居。
時有十二醜波羅門,從六千裏外來乞其子女,太子施之。天帝知之,復化十二醜身,來乞其妻,太子又施之。但寄太子處,太子奇而問:「為什麼?」天帝知其心堅固,為布施而能犧牲一切,乃現天身,對太子說:「我是釋提桓因,特來試汝心是否始終如一?今證之,確實如此,可敬可佩!」
這種不能讓而能讓的事,佛也能做到。所謂「內頭目腦髓,外捨國城妻子」,這種難行能行的苦行,就是方便法,所以說:「無量劫海修方便」。
【普淨十方諸國土】:佛用智慧光來照耀、來清淨、來莊嚴十方諸佛國土,所謂盡虛空徧法界,佛光普照,換言之,無處不照,無處不淨,無處不嚴。
【法界如如常不動】:法界是沒有變遷的,是如如不動的。
【寂靜德天之所悟】:這種道理,是寂靜德天王他所明白的。
衆生愚癡所覆障 盲暗恒居生死中
如來示以清淨道 此須彌音之解脫
【衆生愚癡所覆障】:衆生是衆緣假和合而生的。聰明的衆生,會向正道上走,愚癡的衆生,便向邪道上走。愚癡人,為他說正法不相信,為他說邪法就相信。為什麼?因為他愚癡!為什麼會愚癡?因為不相信佛法,所以一天比一天愚癡。要是學佛法,一天會比一天聰明。聰明的人麼有業障的覆蓋,愚癡的人就會有業障的覆蓋。
什麼是覆蓋?就是被一種東西覆蓋著,得不到解脫。好像釋迦牟尼佛的兒子,名叫羅睺羅,譯為覆障。因為他的業障很重,在母胎中住六年才出生,為什麼?因為他在往昔中,是個頑皮的兒童。有一天,看見老鼠跑囘洞中,他用石頭將老鼠堵塞六天;造了這個惡業,因此受覆蓋於母胎六年之報。
據說釋迦牟尼佛在十七歲時,和表妹耶輸陀羅結婚。結婚之後,耶輸陀羅夫人向佛要兒子,佛用一指其腹,她便懷孕了。佛出家之後,住在雪山修道六年,羅睺羅才出生。當時釋迦族人說耶輸陀羅夫人不守婦道,哪有無丈夫而能生兒子的道理?為保存釋迦族的名譽,擬用火燒死耶輸陀羅。耶輸陀羅為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乃發誓願說:「如果我是守婦道,赤火變蓮花,如果我不守婦道,大火焚身無怨言。」說畢,抱著嬰兒羅睺羅一同投入烈火中,烈火果然變成紅色蓮花,所謂:「火中蓮華」,證明確實沒有不守規矩。
【盲暗恒居生死中】:盲暗的人就是又聾又瞎的人。就是說生時糊糊塗塗而來,死時糊糊塗塗而去,恒常居住生死海中,永遠得不到解脫。
【如來示以清淨道】:因為這種盲暗人,不明白生死的道理,常常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所以佛慈悲,憐愍衆生,教導指示他們修清淨道。什麼是清淨道?就是沒有染汚的思想。淺而言之,就是沒有男女情欲的關係。人人斷欲去愛,第八識種子雖然有,但是沒有父母的緣,也不會生出。所以斷欲去愛是生死基本的解決方法,並無玄妙之理。人人皆曉得,人人不能行。為什麼?是愚癡所困。唐太宗說過這樣一句話:「出家乃是大丈夫之事」。出家確實這樣,將五欲拋到九霄雲外,一不貪財、二不娶妻、三不求名、四不食肉、五不多睡,為什麼要這樣苦?就是為了生脫死,求自在,求解脫。
【此須彌音之解脫:】這位此須彌音天王他所得到的解脫門,就是這種境界。
諸佛所行無上道 一切衆生莫能測
示以種種方便門 淨眼諦觀能悉了
【諸佛所行無上道】:十方諸佛所修行的無上道,是最高最深最廣的法門,再沒有比它再高再深再廣。所以說修行無上道。
【一切衆生莫能測】:所有一切衆生,不能猜測佛所修的無上道。為什麼?因為衆生為無明所覆蓋,所以沒有眞正智慧,不能測量佛的境界,究竟是什麼?
【示以種種方便門】:因為衆生無法明瞭佛境界,所以佛以大悲心來指示一切衆生,如何來修無上道,用種種權巧方便法門教化衆生,令衆生也明白佛所修無上道的方法。
【淨眼諦觀能悉了】:這種道理,是淨念眼天王能審察諦觀的,所以他能明白這種境界。
如來恒以總持門 譬如剎海微塵數
示教衆生徧一切 普照天王此能入
【如來恒以總持門】:這首偈頌是可愛樂最勝光照天王所能明白的,所以他說佛常用總持法門來教化衆生。這個總持法門,又分出無量無邊那樣多的總持法門。所分出來的每一個總持門又分出無量無邊那樣多的總持法門。所謂重重無盡,無盡重重。
【譬如剎海微塵數】:這個大總持門,好像諸佛刹海微塵數那樣多,換言之,有不可說不可說刹海微塵數之多。
【示教衆生徧一切】:佛開示教化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各得其所應得的總持門,普徧一切諸佛國土。
【普照天王此能入】:這種境界,是愛樂最勝光普照天王他所得到的解脫法門。
如來出世甚難值 無量劫海時一遇
能令衆生生信解 此自在天之所得
【如來出世甚難值】:這位世間自在主天王說:「如來出現於世,是不容易遇到的,」所謂:「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眞實義。」這是開經偈。無論念誦什麼經,開始時先念一遍這首偈頌。這首偈頌是讚歎法的,是唐朝武則天所作。武則天在佛教上是大護法者,假設沒有她來提倡佛法,我們今天恐怕見不到八十卷的大方廣佛華嚴經。
【無量劫海時一遇】:這位妙覺果位的佛,是無上至尊的佛,再沒有比他更高尚,再沒有比他更尊貴的了。要經過百千萬億劫,也許才能遇到一次,不是常能遇到的。
【能令衆生生信解】:佛出現於世的目的,是令一切衆生生出正信,令一切衆生依照十二因緣法修行,才能了生脫死,了生老病死這四大苦。佛為什麼出家?就是要瞭解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所以訪道六年,不得要領,又苦修六年,仍然不能解決生死問題。最後在菩提樹下靜坐,而悟得生死之輪,十二因緣法。這個法雖然是小乘法,但它是生死的基本法。大乘人不要有門戶之見,認為小乘法是自了漢之法,有這種思想,是大錯而特錯。例如三十七道品中的八正道,就是佛教的基礎,如果不明白八正道,不修八正道,只修大乘法,恐怕沒有圓滿的功德。
【此自在天之所得】:這是世間自在天王他所明白佛的境界,而得到這種解脫門。
佛說法性皆無性 甚深廣大不思議
普使衆生生淨信 光燄天王能善了
【佛說法性皆無性】:光燄自在天王所見到佛的境界和世間自在主天王所見到佛的境界是不同的。這位天王說:「佛說諸法是沒有自性的。」
【甚深廣大不思議】:諸法無性,那麼,是不是斷滅了?不是的。因為它是甚深的、廣大的、不思議的。要說深的話,沒有比這法再深。要說大的話,沒有比這法再大。不可用心意來思量,也不可用言語來表達。
【普使衆生生淨信】:可是佛用它的大智慧大神通之力,普徧令一切衆生生出清淨正信,也就是正知正見,而不是邪知邪見。
【光燄天王能善了】:這位光燄自在天王,他善於明白這種解脫的境界。
三世如來功德滿 化衆生界不思議
於彼思惟生慶悅 如是樂法能開演
【三世如來功德滿】:三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佛在三世的功德都修滿了,即使最小的福也不丟棄,最小的慧也要修,小福小慧都要保存。
【化衆生界不思議】:佛用種種方便法來教化衆生。為什麼?因為要栽培自己的福慧。福慧未滿,就要教化衆生。福慧已滿,還是教化衆生。因為福慧越多越好,所以稱佛為兩足尊。就是說佛的福已具足,慧已具足,佛教化衆生界的功德不可思議。
【於彼思惟生慶悅】:令一切衆生沒有一切煩惱,思惟佛法,皆生 慶祝而喜悅的心,這是無比的快樂,是無法可以形容的內心之樂。
【如是樂法能開演】:像這樣的道理,是樂思惟法變化天王他所明白的境界。
衆生沒在煩惱海 愚癡見濁甚可怖
大師哀愍令永離 此化幢王所觀境
【衆生沒在煩惱海】:衆生就是衆生濁,煩惱海就是煩惱濁。衆生沉沒在煩惱濁中,煩惱濁好像海一般。煩惱有八萬四千種之多,總括起來不出貪瞋癡這三毒的範圍之外,再濃縮起來,就是一個無明。
因為衆生濁是無邊無盡,所以菩薩發願,要普度衆生,所謂:「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菩薩四宏誓願,以此四種誓願來度五濁惡世的衆生,是最好的法門。凡是學大乘法的人,都要發這種菩提心。
【愚癡見濁甚可怖】:愚癡就是命濁。為什麼?因為愚癡人的命運是汚濁的,生來就不聰明,有連帶的關係。見濁就是所見不正確、不清淨。有五種不正當的見解:①身見:執著身體是實在的,不知是衆緣假和合而有的。②邊見:有的執著生命是永遠不變,這是常見;有的執著生命隨肉體而消滅,這是斷見。都落在兩邊。③邪見:就是認識不清、善惡不明、是非顚倒、判斷錯誤。④見取見:執著自己錯誤的見解,認為正確,始終執迷不悟。⑤戒取見:執著自己不合理的戒條,或錯誤的行為,認為正確,不肯改過向善。這五種惡見最為可怖。
【大師哀愍令永離】:大師就是佛,又稱天人師。哀愍就是哀憐愍念的意思,聖人都有悲天憫人的心腸。大禹(夏朝的祖先)有人溺己溺的思想,所以在外邊治水十三年而有成,經過家門三次而不入,被尊稱為工程師的祖師爺,這種精神應當效法。姬棄(周朝的祖先)有人饑己饑的思想,他教人民如何耕種,見到沒有飯吃的老百姓,好像自己在受餓一樣的感覺。他們有菩薩的慈悲心腸,愛百姓如子女,所以才能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佛哀愍衆生在生死海中,頭出頭沒,實在可憐,乃轉大法輪,令一切衆生永遠離開這五濁惡世,到常寂光淨土,或者到極樂世界淨土,眞正離苦得樂。
【此化幢王所觀境】:這種境界是化幢天王他所觀察,他所明白的。
如來恒放大光明 一一光中無量佛
各各現化衆生事 此妙音天所入門
【如來恒放大光明】:星宿音妙莊嚴天王他覺得十方如來,常放大光明,這大光明藏是周徧法界的。
【一一光中無量佛】:在每一道光中,又現無量無邊的佛。每位佛又放出百千億的光。
【各各現化衆生事】:這些佛,都在那裏教化衆生,令衆生聞法修行,得道成佛。這是每位佛的工作。
【此妙音天所入門】:這種境界是星宿音妙莊嚴天他所入的解脫門。在此天界有十一位天王。多出一位化幢天王。
以上是色界三禪徧淨天王中十一位天王所說的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下邊開始講二禪光音天王所說的偈頌。
復次,可愛樂光明天王,得恒受寂靜樂,而能降現消滅世間苦解脫門。
前邊經文所說的道理,還沒有說完盡,所以再說一次。
這位可愛樂光明天王,他是色界二禪天中的光音天(色界第六天)的天王。他在定中得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得到眞正的快樂,所以叫恒受寂靜樂。他在定中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又能現出種種身,來消滅世間苦,又能用種種神通變化,救衆生離苦得樂。這位天王,他得到這種的解脫門。
清淨妙光天王,得大悲心相應海一切衆生喜樂藏解脫門。
這位清淨妙光天王,他得到大悲心相應海。大悲心就是普度衆生,反迷歸覺,皆成佛道。如果尚有一個衆生沒有成佛,他自己也不成佛,菩薩都發這種大願。他以大悲心來攝受有緣的衆生。
相應海就是說大悲心的心量,像海一樣的寬廣,部分親怨,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這位天王,因為修大悲心,行大悲行,所以令一切衆生歡喜而快樂。這種快樂是無可比的,他得到這種的解脫門。
自在音天王,得一念中普現無邊劫一切衆生福德力解脫門。
這位自在音天王,能在一念之中,普現三世無邊的劫。能使過去世成為現在世,把現在世變為未來世,未來世又可以當作為過去世。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同時在一念中顯現,所謂:「攝無量劫為一念,放一念為無量劫」。在無量劫中又有無量的衆生,修福修慧修成佛。修福就有福的力量,修慧就有慧的力量。換言之,福慧修圓滿,力量也成就了,這樣便離成佛不遠。這位天王,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最勝念智天王。得普使成住壞一切世間皆悉如虛空清淨解脫門。
這位最勝念智天王,他得到的境界,能普徧使一切世間的成、住、壤、空的劫,完全像虛空一樣的清淨。
世界有成、住、壤、空四個中劫。(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劫是計算時間的單位,又譯為災難。在住劫中每一個小劫的滅劫末期,有三個小災:①饑饉災、②瘟疫災、③刀兵災。現在的時期,是住劫第九小劫中的滅劫。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人壽是一百歲。世尊入湼槃後,約有三千年,所以現在人壽是七十歲。再過四千年,人壽減到三十歲時,便會開始發生三小災。
①飢饉災:原來大地清淨,人民和樂,後來,殺、盜、淫、妄諸惡漸漸發生,等到人壽三十歲的時候,人心不古,邪見顚倒,具足十惡。天龍大怒,而不降雨,發生旱災,五穀不登,食革根樹皮為生,甚至易子而食,就是人吃人的時代。經過七年七月七日,人類餓死大半,這是飢餓災。
②瘟疫災:人壽到了二十歲時,人心惡到極點,便發瘟疫,得之則死,無樂可治。此瘟疫傳染迅速,萬裏白骨無人埋。這樣經過七月七日而止,人類死亡達到最高峰,只留下百分之十。
③刀兵災:人壽到了十歲時,身高只有一尺(據說減劫時一歲滅一寸,到增劫時,一歲加一寸)人皆不孝不敬,互相仇殺,無父母、無夫婦、無子女、無親友,所謂六親不認。因為業力所感,草木可當武器,而能殺人致死。人人以為自己不殺人,便會被人所殺,所以見人便殺,逢人便砍,大殺而特殺,經過七日之後,人類死百分之九十九,所剩無幾。
剩下沒有被殺死的人,都逃到山中,有善神保護。後來,災難過去,他們從山中走出來,遇到人,相抱痛哭,慶在人間,互相安慰,視為親友。這時,人人生大慚愧心,改惡向善。倫理、道德、慈悲、因果種種觀念,漸漸向上增長,人人和平相處,講仁義,說禮讓,感情融洽,沒有自私自利的想法,沒有勾心闘角的行為。這時,生活安定,豐衣足食,人人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人人相信因果報應的眞理。
在每一個大劫中的壤劫時,要發生一次大火災(先十九小劫壤衆生世間,後一小劫壤器世間)。經過七次大火災之後,便有一次大水災。經過七次大水災之後,便有一次大風災。有五十六次大火災,有七次大水災,有一次大風災。總而言之,在六十四個大劫中,就發生三大災。大火災能燒到初禪天,大水災能淹到二禪天,大風災能颳到三禪天。除非修到四禪天,才能說離三大災的威脅。
劫的計演算法:從人壽十歲開始,每經過一百年,增加一歲,增到八萬四千歲為止。又再每經過一百年,減去一歲,減到十歲為止。這樣一增一減為一個小劫。計算的公式:(84,000-10)×100×2=16,798,000年,這是一個小劫的數目。一個中劫的數目是小劫數乘二十倍。一個大劫的數目是中劫數乘四倍。
世界的成因:在空劫二十個小劫中,世界空無所有。到成劫的時候,最初天降大雨,水漲到大梵天,慢慢地雨停水落,風吹水沫而成世界。世界既成,便有衆生及植物生長,漸漸的有部落、有文化、有國家、有戰爭。從住劫演變到壤劫;壤劫過去,便是空劫;空劫過去,便是成劫。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可愛樂淨妙音天王,得愛樂信受一切聖人法解脫門。
這位可愛樂淨妙音天王,他得到的境界,能令衆生歡喜快樂自動來聽法,並且信受一切聖人的法。什麼是聖人法?就是四聖法界的法:①佛法界的一乘眞實法,眞空妙有的中道第一義諦法。②菩薩法界的六度萬行法。③緣覺法界的十二因緣法。④聲聞法界的四諦法。這都是聖人所修行的法,所教化衆生的法。這位天王他得這種解脫門。
善思惟音天王,得能經劫住演說一切地義及方便解脫門。
這位善思惟音天王,他得到靜慮音的境界,在音聲中而能悟道。他能在定中經過無量劫,能在定中說法,不起於座,而到十方世界去教化衆生,演說一切地義。就是佛地、菩薩地、緣覺地、聲聞地等的義理,及一切種種方便法門。這位天王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演莊嚴音天王,得一切菩薩從兜率天宮沒下生時大供養方便解脫門。
這位演莊嚴音天王,他的音聲非常莊嚴。他得到一切菩薩將要成佛時的境界。那些候補佛位的菩薩,住在兜率天宮內院,等待因緣成熟,便騎六牙大白象,降生人間,開始八相成道:①降世:從天宮來到人間。②住胎:選擇有緣的父母。③出胎:從母親脇中生出。④出家:離開五欲的家。⑤降魔:降伏天魔外道的擾亂。⑥成正覺: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⑦轉法輪:演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法。⑧湼槃:得到究竟湼槃。湼槃有三種:(A)有餘湼槃,是羅漢所得的湼槃。(B)無餘湼槃,是菩薩所得的湼槃。(C)究竟湼槃,是諸佛所得的湼槃,所謂常樂我淨的四德。
我們凡夫的報身,有無常、苦、空、無我的四苦。諸佛的法身,有常、樂、我、淨四樂。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離報身的四苦,而得到法身的四樂。
佛教的基本理論,就是眞空和妙有。小乘講有,大乘講空,落入空有二邊之見。最後,佛講眞空妙有的中道,既不偏於有,也不偏於空,所謂:「中庸之道」,令衆生不要執著。空中有有,有中有空。空有不二。在心經上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道理說的非常的清楚。
一言以蔽之,物質要空,因為物質是無常、苦、空、無我。精神要有,因為精神是常、樂、我、淨。再淺言之,不執著有我,就是空。懷悲天憫人之心,就是有。也可以說無我便是空,慈悲便是有。
這位天王,用種種方便之法,來教化衆生,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甚深光音天王,得觀察無盡神通智慧海解脫門。
這位甚深光音天王,以光明來代替音聲而說法,用智慧來觀察佛的境界,是無窮無盡的。佛的神通無盡、智慧無盡,所以說神通智慧海,好像大海一樣的無邊際。佛經上常用「海」字來形容義理廣大。
神通有六種:①天眼通、②天耳通、③他心通、④宿命通、⑤神足通、⑥漏盡通。
智慧有兩種:①根本智,就是先天的智慧。②後得智,就是後天的智慧。一個是從禪定中得來的(先天智);一個是從經驗中得來的(後天智)。這位天王,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廣大名稱天王,得一切佛功德海,滿足出現世間方便力解脫門。
這位廣大名稱天王,得到十方一切諸佛所修功德的境界,因為諸佛所修的功德是無量無邊,沒有任何的方法可以計算出有多少?所以叫功德海。所謂:「三祗修福慧,百劫種相好。」這些功德圓滿了,達到兩足尊的階段,便成佛。再來世間用種種方便力來教化衆生。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最勝淨光天王,得如來往昔誓願力發生深信愛樂藏解脫門。
這位最勝淨光天王,得到佛於往昔在因地所發願的境界。這種誓願力,周徧法界,無一個地方沒有佛的願力所存。所有諸國土,常轉妙法輪。他明白這種力量之後,發生興趣,深信佛的境界,沒有懷疑。並且還愛樂隨學佛的大法藏。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爾時,可愛樂光明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天衆,而說頌言。
正在這個時候,色界二禪天的可愛樂光明天王,他承仗諸佛大威神力,普徧觀察所有的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天(光音天) 這三天的天衆。他用偈頌的方式來重說一遍,令衆生深深瞭解這種道理。
二禪天名叫定生喜樂地。在這天界中,常在定中,心更為喜樂。共有三天: ①少光天:此天衆在定中從身放光,從口放光,心無妄想,口無言辭,以光來代替說話。②無量光天: 此天衆,不但身和口放光,而且心也放光,來普照衆生。③光音天(極光天):此天衆,用身、口、心三處所放的智慧光,來大做佛事,教化衆生。
我念如來昔所行 承事供養無邊佛
如本信心清淨業 以佛威神今悉見
【我念如來昔所行】:這位可愛樂光明天王說:「我憶念如來在往昔的時候,所修行的功德。」是什麼功德呢?
【承事供養無邊佛】:幫助無邊諸佛去工作,執行一切的事務,這叫承事供養。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在第二阿僧祇劫(譯為無央數)滿時,逢然燈佛出世,他供養五枝青蓮華,又以髮布於泥,請佛踏之,故受未來成佛的授記。
供養乃是依教奉行、依法修行,才有功德。一般人認為莊嚴道場,供獻法具、香華果燈,便有功德。雖有功德,乃是小功德。梁武帝問達摩祖師說:「我造了很多寺廟,寫了很多經論,度了很多僧尼,有什麼功德?」達摩說:「沒有功德。」武帝又問:「為什麼沒有功德?」達摩說:「這種功德,不過是人天的小果報,是有漏之因,仍然是世俗的因。好像隨形的影像一樣,看來是有,實際是虛妄。」武帝又問:「什麼是眞功德?」達摩說:「眞正的功德,乃是純淨的智慧,神妙和圓融,他的本性是空寂。這種功德,不是用世俗的方法所能得來的。」
【如本信心清淨業】:供養十方諸佛,是用本來生出這種信心,所修的都是清淨業,而不是染汚業,也就是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三業清清淨淨,沒有半點染汚的。
【以佛威神今悉見】:現在藉佛的大威神力,才能明白這種境界。依佛的加被,瞭解如來在往昔所修的行門。
佛身無相離衆垢 恒住慈悲哀愍地
世間憂患悉使除 此是妙光之解脫
【佛身無相離衆垢】:佛的法身是徧法界,雖然能徧滿法界,但是沒有形象。就因為沒有形相,才能徧滿法界。如有形相,便有限度、有邊際。因無形相的緣故,所以一切塵垢不能染汚。假設有形相,便會有塵垢。無相自然就離開一切的衆垢。
什麼是衆垢?這個垢不是有形的塵垢,而是無明煩惱垢,也就是打妄想。凡是心裏不清淨,思想不正確,這就是垢的現象。
佛是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這四相都空了,想要有塵垢,也不會有的。所以說離衆垢,也就是離開一切染汚的法。
【恒住慈悲哀愍地】:恒常住在大慈地,大慈地是哀愍衆生之地。換言之,佛以大慈大悲作為舍宅,常常哀愍衆生,常常發願救衆生,令一切衆生離開三界的苦,得到湼槃的快樂。
【世間憂患悉使除】:世間就是世界,憂患就是憂愁過患。這個世界的憂患太多。因為太多的緣故。所以衆生在憂患海裏,沉迷不悟。可是佛以慈悲心、哀愍心,來解脫憂患,令其不存在。
【此是妙光之解脫】:這種道理,是清淨妙光天王所得到的解脫三昧。
佛法廣大無涯際 一切剎海於中現
如其成壞各不同 自在音天解脫力
【佛法廣大無涯際】:在前邊清淨妙光天王所見佛的境界,是無形相的,是離衆垢的。現在這位自在音天王所見佛的境界,是廣大無涯際。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病。換言之,衆生有多少煩惱?諸佛就有多少法門來醫治。每一種法門治一種煩惱,所以才說佛法廣大無涯際。
【一切剎海於中現】:所有一切的刹海國土,都是在佛法裏邊現出來的,又可以說一切佛法是在刹海國土裏邊現出來的。
【如其成壞各不同】:世界有成、住、壤、空四相。衆生有生、老、病、死四相。心念有生、住、異、滅四相。這空、死、滅等就是無常。古德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囘。」這是形容器世間(山河大地)的無常。又說:「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是形容有情世間(衆生世間)的無常。
在每個世界都有成、住、壤、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各有二十個小劫;八十個小劫為一大劫。換言之,一世界從生成到滅亡的時間,要經過八十個小劫。在每一個大劫中,包括成、住、壤、空。這個世界成了,那個世界壞了。那個世界成,這個世界又壞了。所謂:「此世界他世界,無量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無量國土。」無量世界,它的生死,就是成、住、壞、空。成的時候,地球就生存。壞的時候,地球就毀滅。這個地球滅了,別個地球又生出。在虛空裏邊有無量世界、有無量國土。世界和世界不同,國土和國土不同。我們所居住的婆娑世界,和極樂世界就不同。婆娑世界是極苦,極樂世界是極樂。在一個世界上,就有一百多個國家,而每個國家的語言、文化、風俗都不相同。
【自在音天解脫力】:這種境界,是自在音天王所得到的解脫力。
佛神通力無與等 普現十方廣大剎
悉令嚴淨常現前 勝念解脫之方便
【佛神通力無與等】:佛是大覺的人。誰能眞正覺悟,誰就是佛。誰要是糊塗,誰就是衆生。由此便知衆生和佛的區別只是迷與覺之間,所謂:「迷者是衆生,覺者是佛。」六祖慧能大師說:「法本無頓見,迷悟有遲疾。」大意是法本來沒有頓和漸。(頓法是由漸而成頓,漸法是由頓而成漸。)只是衆生的迷和覺,有晚有早,這不過是時間遲速而已。
佛的神通力是什麼?就是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身:就是法身、報身、應化身。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五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所以說佛的神通力是不可思議的。
【普現十方廣大剎】:佛能在一念中,普現十方諸佛的國土,去教化衆生。佛說華嚴經時,雖然坐在菩提樹下,但是法身則到諸佛國土同時宣說圓頓教。
【悉令嚴淨常現前】:佛能令諸佛國土完全莊嚴清淨,這種境界,常常現前。
【勝念解脫之方便】:這是最勝念天王所得到的方便解脫門。
如諸剎海微塵數 所有如來咸敬奉
聞法離染不唐捐 此妙音天法門用
【如諸剎海微塵數】:好像一切剎海中微塵數那樣多的如來,都要敬奉,都要供養,都要禮拜。
【所有如來咸敬奉】: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道的時候,便恭敬奉養剎海微塵數那樣多的如來。
【聞法離染不唐捐】:佛在因地修行時,聞一切法,離開一切無明、一切染汚。不放過一切法,就是極微細的法,不重要的法,也不隨便忘掉,也特別注意不拋棄。因為依法修行,所以離染。不唐捐就是不忘掉不拋棄的意思。在法華經普門品中說:「福不唐捐」,就是這個意思。
【此妙音天法門用】:這是可愛樂清淨妙音天王所明白的法門大用。
佛於無量大劫海 說地方便無倫匹
所說無邊無有窮 善思音天知此義
【佛於無量大劫海】:釋迦牟尼佛往昔在因地的時候,經過無量無邊無窮盡那樣多的大劫,因為大劫太多,好像大海一樣,無法計算出來確實的數字,所以稱為大劫海。
【說地方便無倫匹】:在這個時候,佛善說一切地義。地以生長為義,萬物都是從地生長出來。現在所說的地義,是從凡夫地而達到聖人地。在這中間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成就聖人的地位,所以地義使用種種方便來講說。無倫匹就是任何聖人都不能比擬。
【所說無邊無有窮】:所說的方便法,是沒有邊際,說不盡的。橫說豎說也說不盡。
【善思音天知此義】:這種境界,是善思惟音天王所明白的道理。
如來神變無量門 一念現於一切處
降神成道大方便 此莊嚴音之解脫
【如來神變無量門】:佛的神通變化,是無量無邊。不像羅漢的神通,只有十八種變化。也不象菩薩的神通,雖然有百千萬億變化,但還是有邊際。可是佛的神通,有無盡的變化。
神變的「神」字,是神妙不測的意思。我們凡夫不可以用心來思想,也不可以用言語來形容。
神變的「變」字,是千變萬化的意思,變化無窮,由一門能生出無量門,無量門還歸一門。
【一念現於一切處】:這種神變,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一多無量。這樣,才能現出前一念間,現於一切處。佛不動道場,能周徧法界。還坐在那裏入定。可是在盡虛空徧法界,沒有一個地方沒有佛現前的。所以說一念現於一切處。
【降神成道大方便】:所有要成佛的菩薩,都要先在兜率天宮等待到機緣成熟時,便降到人間候補佛位,教化一切衆生,令衆生離苦得樂。
現在彌勒菩薩,就在兜率天宮裏等待,將來會來這個世界成佛,作為教主。什麼時候來呢?外道說:「彌勒菩薩已經來人間九次了。我的師傅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這是第九次,等到十二次來到人間就成佛了。」這種說法是錯誤而不正確的。
彌勒菩薩成佛,那有這樣快呢?那麼,在什麼時候才能成佛呢?現在是住劫第九小劫的減劫。人壽七十歲。每過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時,再增加壽命,也是每過一百年增一歲。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時,然後再減,減到人壽八萬歲的時候,彌勒菩薩便騎六牙大白象,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教化衆生。只要用一天一夜的時間,便將要度的衆生度完。在釋迦牟尼佛的時候,留下不應教化的衆生,他們和彌勒菩薩有緣,將會被教化而得到解脫。現在彌勒菩薩在兜率內院龍華會上為衆生說法。
印度無著菩薩,天天去兜率天宮聽經,囘到人間紀錄下來,成為瑜伽師地論。內容是把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萬法唯識」的法相,略成六百六十法。後來,其弟世親菩薩濃縮為百法名門論。
【此莊嚴音之解脫】:這種境界,是莊嚴音天王所明白的解脫門。
威力所持能演說 及現諸佛神通事
隨其根欲悉令淨 此光音天解脫門
【威力所持能演說】:佛的大威神力,是由累劫的德行所成就。這個世界本來應該壞了,佛用大威神力把這世界保持平安,並且在這世界演說種種善法,用權巧方便教化衆生,令衆生覺悟,直到苦海無邊,囘頭是岸的道理。
【及現諸佛神通事】:佛所現的一切神通妙用,能使衆生的根性和欲念清淨無染。不但身清淨,心也清淨。
【隨其根欲悉令淨】:有善根的衆生,因為在前生種了很多善根,福田中的功德滿了,所以今生有福報、有善根。
有的衆生,今生不作善而作惡,為什麼沒有惡的果報呢?這個問題,是一般人了不解的。這是因為前生種了善根,今生雖然作惡,可是善的果先成熟,惡的果還沒有成熟。等到惡的果成熟時,再受惡的果報。
有的衆生,今生作善而不作惡,可是得到的是惡報,這是因為前生惡的種子太多的緣故。今生雖然做善事,但是要受惡報。等善的種子成熟時,才能得到善報,或在今生,或在來生。這種道理很簡單,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淺言之,種什麼因?便得什麼果。
衆生的根性各不相同,每人所遭遇的境界也不同。衆生的欲望各有差異,有的有當官欲,有的有發財欲,有的有住豪華洋房欲,有的有美麗汽車欲。這種種不同的物欲,把人的氣質秉性綑住了,把人的根本智慧遮蓋了。
一切諸佛隨著衆生的根欲來教化衆生,令衆生種善根。有了善根,欲也清淨,便沒有一切的欲念。
我們為什麼不能解脫?因為被財、色、名、食、睡五欲的繩索綑縛了。修道就是解開這五欲的繩結。什麼時候解開什麼時候就得到自在,所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無論貪哪一個欲,都是走向地獄的道路。
【此光音天解脫門】:這種境界,是甚深光音天王得到的解脫門。
如來智慧無邊際 世中無等無所著
慈心應物普現前 廣大名天悟斯道
【如來智慧無邊際】:佛是大覺者,大智慧者。佛是世界最聰明的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覺、無所不明、無所不能。因為佛的智慧是盡虛空徧法界,沒有限度、沒有範圍,所以說如來智慧無邊際。
【世中無等無所著】:佛的智慧是無可比的,不但人間無等,就是天上也無等。佛的智慧雖然無等,但是佛也沒有所執著。
【慈心應物普現前】:佛不但有大智慧,而且又有大慈悲。用大智慧的光,大慈悲的心,來教化一切衆生,普度一切衆生。誰有緣,誰就得救。所以佛普現一切衆生前。
【廣大名天悟斯道】:這種境界,是廣大名稱天王所明白的道理。
佛昔修習菩提行 供養十方一切佛
一一佛所發誓心 最勝光聞大歡喜
【佛昔修習菩提行】: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廣修菩提行,行菩薩道。什麼是菩提行?就是覺道的行願,所謂:「自性衆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什麼是菩薩道?就是捨己救人的行為,所謂:「外捨國、城、妻、子。內捨頭、目、腦、髓」,要有這種布施的精神,才是行菩薩道。佛在因地的時候,修萬行,習禪定,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種下功德,到福慧具足了才成佛。
【供養十方一切佛】:佛為修菩提道,上求佛果,下度衆生,不惜生命,供養十方諸佛,何況是身外之物,更是在所不惜!在世界上每粒微塵中,都是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捨生命處。
【一一佛所發誓心】:佛在每位佛的面前都發大誓願,來供養十方一切佛。佛在往昔時,行力大、願力大,所以才有所成就。我們學道人,要發大願力,一切為衆生,而不為自己。假設只有修行的心,而沒有發願的心,好像只開花而不結果,是沒有成就的。
【最勝光聞大歡喜】:這種境界,是最勝淨光天王所明白的,所以他生大歡喜心。
以上是色界二禪光音天王所說的十首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在下邊是講初禪大梵天王所說的偈頌。
復次,尸棄梵王,得普住十方道場中說法,而所行清淨無染著解脫門。
在前邊還沒有說完的道理,現在再說一次。
這位尸棄梵王,他是色界初禪天中大梵天(色界第三天)的天王。他能普徧往十方一切處道場中,說自己所修行的清淨法。什麼是清淨法?就是不自私、不自利、不妬嫉、不障礙,沒有貪瞋癡三毒的染汚。
所有的佛,在出現於世時,都建立道場。什麼是道場?就是修道的場所。釋迦牟尼佛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時,是在七個道場說的:①菩提道場、②普光明殿、③忉利天宮、④夜摩天宮、⑤兜率天宮、⑥他化天宮、⑦逝多林。凡是講經說法的地方,都叫道場。講什麼經就稱為什麼法會,譬如華嚴法會、法華法會等等。
這位天王,得到的是無染無礙的解脫門。
慧光梵王,得使一切衆生入禪三昧住解脫門。
這位慧光梵王,他有智慧的光,能令一切衆生入禪定三昧。禪譯為靜慮:靜就是止息,慮就是思慮。換言之,就是將意識上的胡思亂想停止,不存妄想。三昧譯為定,所以禪定這個名詞,一半是梵語,一半是華語,是中西合璧。
妄想是浮雲,眞心是太陽。浮雲遮住太陽,太陽光便不顯了。禪定是風,能吹散浮雲。浮雲去,光明現。修禪定就是止妄想;沒有妄想,智慧即現前,也就是開悟,所謂:「妄念不生為禪,坐見本性為定。」
這位天王明白這種境界,他住在三昧中,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得到這樣的解脫門。
善思慧光明梵王,得普入一切不思議法解脫門。
這位善思慧光明梵王,他有聞慧、思慧、修慧三種智慧。聞是聽法,可以得到智慧。四是思惟,也可以得到智慧。修是修行,更可以得到智慧。這是智慧的三要素。這三慧是後得智,是學而知之。禪定是根本智,生而有之。
這三種智慧放出一種光明,普照一切衆生,令衆生也得這三種智慧的利益。他得到普徧入妙不可言的解脫法門。這種妙法,說也說不出來,想也想不出來,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種境界,要修行人自己去體會,去了悟,才能生出無生法忍。
普雲音梵王,得入諸佛一切音聲海解脫門。
這位普雲音梵王,他能入十方諸佛一切音聲海中,也就是所有諸佛的言語他也聽得懂。我們凡夫,無論如何的聰明,也不能把全世界所有的語言都學會。也是佛能具足一切語言海。他說法時,不管哪一類的衆生,都能聽得懂,都能明白其意。各有所得,各有所悟,所謂「一音演說法,隨類各得解。」每類衆生,所悟不同,所得的境界也不同。各位梵王,各得到自己所覺悟的境界。這位梵王得到的是三昧無礙的解脫門。
觀世言音自在梵王,得能憶念菩薩教化一切衆生方便解脫門。
這位觀世言音自在梵王,他能觀察世上一切的語言和音聲而得到自在。因為得到語言和音聲三昧,所以能憶念。無論什麼法?只要經過他的耳根,永遠不會忘記。
一切菩薩教化一切衆生,所用的方法是權巧方便法,不是恒常不變的法,在這個時候可以用,到了那個時候就不一定可以用,這是觀機逗教,因人說法,應病予藥的方便法。
譬如,砒霜本身有劇毒,如果會用就是良藥,能治一切毒病,這是所謂:「以毒攻毒」的方便法。砒霜雖然能治病,但是不可用過量。方便法也是這樣,不能亂用,要對治某種情形才能用。
現在講一個空拳度子的故事。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天,外出乞食,經過一口水井,遠遠望見一個小孩子,向井邊爬行(孩子不會走路),快要爬到井邊,眼看就要掉到井裡去了。正在千鈞一髮的時候,佛想跑到井邊去救小孩子的命,可是時間已經來不及。於是佛便大聲對小孩子說:「小兒!小兒!我手中有糖。」小孩子聽到有糖吃,就向佛這邊爬來。其實佛的手中並沒有糖,這是騙小孩子的,為了救他的生命,所以只能用方便法。
佛度衆生也是這樣,看衆生歡喜什麼,就給衆生什麼。然後慢慢對他說法,這就是權巧方便的法門。這位梵王他得到了這種解脫門。
寂靜光明眼梵王,得現一切世間業報相各差別解脫門。
這位寂靜光明眼梵王,他得到一切世間的業報相。什麼是業報相?就是種什麼因結什麼果?換句話說,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善果可以成緣覺、羅漢、菩薩、佛。這是四聖法界的善果報。又可以生天,又可以做人,這是人天的果報。惡果就作畜生、轉餓鬼、墮地獄,這是三惡道的果報。這種業報是絲毫不會錯的。
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要想知道前世所種的是什麼因?今生所遭遇的、所接受的,就是前世所種的因。如果種善因,今生所得的是善果,一切都是順境。假設種惡因,今生所得的便是惡果,一切都是逆境。要想知道來世的處境是怎樣?就要看今生所做的是些什麼事情?所做的是善功德,來世一定有福報;所造惡業太多,來世一定做牛或做馬,嫉妬做蟒,騙人做雞。總而言之,造什麼業?便受什麼報。
每個衆生,都有自己的業報相,各有不同。人有人的業報相,牛有牛的業報相,豬有豬的業報相。牛在印度不會被殺,豬在囘教地方不會被殺,這也是衆生不同的業報相。有的人很富貴,但是無兒女,這是有貴無子。有的人很貧窮,但是有兒女,不但有而且很多,這是有子無貴。各有各的環境,都不相同。天地間的事,絕對沒有十全十美的。就是十全十美,但是人還感覺不滿足。為什麼?因為欲望無止境。
這位梵王,他明白世間業報相是各有分別的。他得到這一種解脫門。
普光明梵王,得隨一切衆生品類差別皆現前調伏解脫門。
這位普光明梵王,他得到隨著不同的衆生而現不同身相的境界。譬如,見到老虎,就現老虎身,來調伏老虎。見到龍,就現龍身,來調伏龍。遇到飛禽的衆生,就現飛禽的身,來調伏牠們。遇到水族的衆生,就現水族的身,來調伏牠們。所以叫現前調伏,令一切衆生,皆發菩提心,修無上道。這位梵王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變化音梵王,得住一切法清淨相寂滅行境界解脫門。
這位變化音梵王,他的音聲能變化,有百千萬種的音聲。因為他能變化音聲,所以住在一切法裏邊,得到法的清淨光明相。寂滅行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他得到這種寂滅行境界的解脫門。
光耀眼梵王,得於一切有無所著,無邊際、無依止,常勤出現解脫門。
這位光耀眼梵王。他的智慧光明照耀衆生,令一切衆生都得到擇法眼,能知道這個法是是還是非。他明白佛的法身,猶如虛空。在一切有無方面,無所執著,即不執於空,也不執於有。換言之即是不執著於空有二邊。
因為佛的法身如虛空,沒有邊際可尋,所以沒有一個依止。佛的法身,雖然如虛空,但是佛常常出現於世。為什麼?因為衆生的生死問題還沒有了,所以佛常示現於世來教化衆生,令一切衆生反迷歸覺, 離苦得樂。這位梵王他得到這種覺悟解脫的三昧法門。
悅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觀察無盡法解脫門。
這位悅意海音梵王,他的音聲非常微妙悅耳,衆生聽到之後,即生歡喜心。他說法的音聲,好像大海一般的響亮。他也得到禪那的功夫。禪那譯為思惟修,他能普徧觀察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無窮無盡不可思議的妙法。他在禪定裏邊開大智慧,明白一切諸法實相無盡法藏不可思議的妙理。他得到的是這種解脫門。
爾時,尸棄大梵王,承佛神力。普觀一切梵身天,梵輔天,梵衆天,大梵天衆,而說頌言。
當此之時,在悅意海音梵王說完他所得到的解脫門之後,色界初禪天的尸棄大梵王,他承仗諸佛的大威神力,普徧觀察一切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這三天的天衆,說出這首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來顯明佛法的眞義。
初禪天,名叫離生喜樂地,在這天中的衆生,能離開苦惱而生歡喜快樂的心。共有三天:①梵衆天,梵譯為清淨。此天的衆生,心中清淨無慾念,有男無女,純是化生。②梵輔天, 此天的衆生,沒有強行的痛苦,只有安行的快樂。③大梵天,此天的衆生,自然清淨,而且明悟,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佛身清淨常寂滅 光明照耀徧世間
無相無行無影像 譬如空雲如是見
【佛身清淨常寂滅】: 尸棄大梵王說: 「佛的身體是清淨,是寂滅的」。雖然是清淨寂滅,但是有一種光明。
【光明照耀徧世間】:佛的光明是普徧照耀一切世間,無所不照,無所不耀。一切衆生在佛的慈悲光照耀之下,能知道廻光返照是覺悟的法門。
【無相無行無影像】:沒有形相,沒有行為,沒有影,也沒有像,好像虛空的雲。
【譬如空雲如是見】:衆生雖然看見空中的雲,但時空中的雲是無所執著的,只是短時間存在,將來還是會消失的。
佛身如是定境界 一切衆生莫能測
示彼難思方便門 此慧光王之所悟
【佛身如是定境界】:佛是常在定中,定中就是這樣。不在定中,就不這樣。在定的境界中,沒有不定時,時時都是定。佛在定中演說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
【一切衆生莫能測】:佛在定中的境界,一切衆生沒有能明白的,沒有能測度的。
【示彼難思方便門】:佛這種境界,指示一切衆生,發大菩提心,早成正覺。這是不可思議的方便法門。
【此慧光王之所悟】:這是慧光梵王所明白的境界。
佛剎微塵法門海 一言演說盡無餘
如是劫海演不窮 善思慧光之解脫
【佛剎微塵法門海】:十方諸佛的國土有多少?好像微塵那樣多。什麼叫做法門海?在一粒微塵中作為一個大海,一個大海中具足無量法門,這是形容法門之多,好像大海,故叫法門海。
【一言演說盡無餘】:一言就是實相,實相就是無相,無相就是無所不相。只要說出實相,就把一切法門都包括在內了。也可以說是眞如,又可以說是佛性。因為一切法門,都是從佛性流露出來,只要說出一言,便把所有的法門包括無餘。
【如是劫海演不窮】:好像盡虛空徧法界那樣多的微塵數法門海,要是演說這個法門,盡未來際,盡未來劫,也演說不盡。有說不完那樣多的法門海,這是為了方便而說的。
這時,有人提出問題:「那麼,前句說一言就講完了。後句又說怎樣講也講不完,這不是前後矛盾嗎?」事實上前後並不矛盾。前句是以實相來說,所以說一言演說盡無餘;後句以權巧方便來說,到什麼時候也演說不完。前句是總,後句是別。總起來說,一句可以說完;分別來說,盡未來劫也說不完。按顯教來說,人所知道的,一句話可以說完。按密教來說,有無量羲,是說不完的。這裡有種種的說法。
【善思慧光之解脫】:這是善思慧光梵王他所明白的解脫門。
諸佛圓音等世間 衆生隨類各得解
而於音聲不分別 普音梵天如是悟
【諸佛圓音等世間】:十方諸佛的音聲是圓滿音。什麼是圓滿音?就是無論那類衆生,聽到諸佛的音聲,就會開悟。這種圓音平等分佈於世間。
【衆生隨類各得解】:天人聽到諸佛的說法音聲是天上的言語,而能聞聲開悟,證道成果,了生脫死,得到湼槃。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的衆生,也都是這種情形之下而悟解。
【而於音聲不分別】:所有九法界的衆生,聞到佛說法的音聲,各得其解,增長善根,反迷歸覺。每一類的衆生,聞到佛的圓滿音,便感覺到佛在對他說法,自然專一信受,不生分別懷疑的心。
【普音梵天如是悟】:這是普雲音梵天王所悟解的道理。
三世所有諸如來 趣入菩提方便行
一切皆於佛身現 自在音天之解脫
【三世所有諸如來】:過去世有無量無邊的佛,現在世也有無量無邊的佛,未來世也有無量無邊的佛。
【趣入菩提方便行】:三世所有諸佛,在他們最初修覺道的時候,都經過種種方便法門來修行,然後才能成佛。
【一切皆於佛身現】:他們經過這樣長久的時間修行,最後證到究竟圓滿覺悟而成佛道,所以說一切皆於佛身現。
【自在音天之解脫】:這是觀世言音自在梵天王的得到的解脫門。
一切衆生業差別 隨其因感種種殊
世間如是佛皆現 寂靜光天能悟入
【一切衆生業差別】:所有一切衆生,各各業報都不相同,各有各的業報。為善有善報,為惡有惡報。什麼是善?凡是有利益衆生的事,就是善。譬如修路造橋,辦學校開醫院(以慈善為目的,不是以賺錢為目的)。什麼是惡?凡是利於己,有害於人的事,就是惡。譬如開屠場、販軍火、利益自己而傷害衆生。
【隨其因感種種殊】:隨著衆生所種的因而感受果報。換言之,種什麼因?便得什麼果。譬如,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子,人亦殺其子。不守殺戒者,將來一定會被人所殺,這是世間的果報。
【世間如是佛皆現】: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業,如是報。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佛在世間現出種種境界,來說明這種道理,來對治衆生業報。令衆生見到這種境界而生出覺悟心,求無上道。
【寂靜光天能悟入】:這是寂靜光明眼梵天王所能明白的道理。
無量法門皆自在 調伏衆生徧十方
亦不於中起分別 此是普光之境界
【無量法門皆自在】:這位普光梵王他得到一切法門,隨意自在說法,橫說豎說都是圓融無礙。
【調伏衆生徧十方】:用折攝二門來調伏衆生,折是折服,令衆生見其威德而折服,這是折服門。攝是攝受,用慈悲心來感化,用道德來攝受,這是攝受門。他用這二種法門,周徧十方來教化衆生。
【亦不於中起分別】:在衆生分上,不起一切分別心。不能說這個衆生是善的,我去度他;那個衆生是惡的,我不去救他。也不能說這個衆生和我有緣,我要度他;那個衆生和我沒有緣,我不要度他。沒有這種分別心,是以慈悲平等對待一切衆生。絕對沒有分別的心,一律平等。
【此是普光之境界】:這是普光徧十方梵王他所得到的境界。
佛身如空不可盡 無相無礙徧十方
所有應現皆如化 變化音王悟斯道
【佛身如空不可盡】:佛的身體好像虛空一樣,雖然像虛空,但是不會窮盡。
【無相無礙徧十方】:佛的身體,既沒有形,也沒有相,可是能令衆生看得見。沒有形相才能無礙,要是有形相就有障礙。雖然沒有相,但是常徧十方。
【所有應現皆如化】:佛所有的應現,都是如幻如化。好像月映千江一樣,只有一個月,而千江的月是應現的。
【變化音王悟斯道】:這是變化音梵王所明白的道理。
如來身相無有邊 智慧音聲亦如是
處世現形無所著 光耀天王入此門
【如來身相無有邊】:佛的身相是盡虛空徧法界。所以說如來的身相是沒有邊際,也沒有所依處。不著於一切有,也不著於一切空,離開空有,顯現中道。故說身相無有邊。
【智慧音聲亦如是】:不但如來的智慧是沒有邊際,就是如來的音聲也是沒有邊際的。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天,以他的神通力向東方走,經過了無數佛刹,去找尋佛的音聲的盡處,結果找不到。無論走多遠,佛的音聲仍在他面前。由此可證,如來的音聲是沒有邊際的。
【處世現形無所著】:佛現於世,說法教化衆生,但無所著住,離開一切執著。因為能離開一切執著,所以才能成佛。否則就不能成佛。
【光耀天王入此門】:這是光耀梵天王所能入的解脫門。
法王安處妙法宮 法身光明無不照
法性無比無諸相 此海音王之解脫
【法王安處妙法宮】:法王就是佛,因為佛於諸法得到殊勝的自在,故名為法王。凡人之極位者為輪王,聖人之極位者為法王。輪王也有三十二相,法王也有三十二相。這位海音梵天王,他常思惟觀察無盡法解脫門,思惟佛為法王,于法自在,又思惟法王安住在妙法宮中。
【法身光明無不照】:佛的法身光明,是徧照一切諸佛國土,沒有照不到的地方。
【法性無比無諸相】:法性沒有可以比擬的。法性雖然有名,但沒有一切相。法性充滿法界,沒有任何境界可以來比擬的。
【此海音王之解脫】:這是海音梵天王所明白的解脫門。
現在把色界五衆,五十位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及頌言都講完了,在下邊繼續講欲界七衆,七十位天王所得的解脫門和頌言。
復次,自在天王,得現前成熟無量衆生,自在藏解脫門。
將前邊的色界五衆已經講完,現在再說欲界的七衆。這位自在天王,他是欲界第六層天(他化自在天)天王。他是無憂無愁無煩惱,和誰都沒有鬥爭,和誰都能和平相處。他所到之處,皆令衆生生成熟自在藏。因為他得到了自在,所以令一切衆生也得到自在,令一切衆生聞法開悟,得到自在藏解脫門。他有慈悲無量心、喜捨無量心,眞是一位大護法菩薩。
善目主天王,得觀察一切衆生樂,令入聖境界樂解脫門。
這位善目主天王,他的眼睛是慈善的。他用慈悲眼來視衆生,觀察衆生的樂,不觀察衆生的苦。為什麼?因為他自己沒有苦,所以不知衆生有苦,只觀察衆生樂。衆生的快樂,就是名成就和利成就,也就是得心應手,心想事成。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富貴得富貴,求榮華得榮華,這都是一種世間的快樂。這位天王能滿足衆生所求之樂。要想教衆生明白佛法,先要滿足衆生的欲樂。
總而言之,凡是衆生所歡喜的事,這位天王都能滿足其所求,令他們歡喜,次而令他們進入聖人境界的快樂。聖人境界的快樂是什麼?就是湼槃四德,常、樂、我、淨。這種快樂是究竟的,我們世間的快樂是苦中作樂。為什麼說世間的快樂是苦中作樂?因為世間最快樂的事,就是發財。可是有了錢之後,一分一毫也要算得清清楚楚,不然的話,晚上睡覺心也不安,翻來覆去睡不著,試想,這是苦還是樂呢?
世間最快樂的事,除了發財之外,就是當官。所謂最樂莫如當官,有權有勢,人人敬而遠之。好官為人們謀福利,為人民造幸福。惡官專刮地皮,民脂民膏,藏為私有,也就是當贜官,做貪汚大王。所以民間有天高三尺的諷刺,因為把地刮深了三尺。
這種貪官汚吏,雖然快樂至極,狐假虎威,仗勢欺人,老百姓卻敢怒不敢言,但是,在官海浮沉中,忽升忽降,有時還會遭受殺身之禍。試想想,這是苦還是樂呢?
這位天王,他明白這種道理,所以令衆生離開世間的苦,得到出世間的快樂,他得到究竟自在的解脫門。
出世間的快樂才是眞正的快樂,也就是常樂我淨的湼槃四德,換句話說:就是證得清淨的法身。住在常寂光淨土裏,或住在西方極樂世界,蓮華化生,沒有生死之苦。這才是無比的快樂!
妙寳幢冠天王,得隨諸衆生種種欲解,令起行解脫門。
這位妙寳幢冠天王,他所戴的寳冠,是用衆妙寳所莊嚴,好像寳幢一樣的放光明。他能隨順一切衆生的欲望,為衆生說所歡喜聞的妙法,令他們依法修行,依教奉行,早成佛果。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勇猛慧天王,得普攝為一切衆生,所說義解脫門。
這位勇猛慧天王,他有勇猛無比的大智慧,能普徧來攝持一切衆生,好像吸鐵石一般,將利根和鈍根的衆生,統統攝收在佛法中,對他們演說如來眞實羲,對利根的衆生講實羲,也就是眞空妙有中道羲。對鈍根的衆生講權教,先講有的道理,後講空的道理,漸漸引入一乘實教中。
妙音句天王,得憶念如來廣大慈,增進自所行解脫門。
這位妙音句天王,不經思議就能知道,善於說法。他有微妙不可思議的聲音,能說微妙不可思議的言句,所以叫妙音句天王。
他得到的境界是憶念如來廣大慈。憶念就是永遠不忘,念茲在茲,時刻在腦海裏想念佛的廣大慈,佛的慈悲像虛空,廣大無量無邊。這種慈悲,沒有任何聖人能比擬。
增加精進所修的行門,便會有所成就。這位天王他所得到的就是這種解脫門。
妙光幢天王,得示現大悲門,摧滅一切憍慢幢解脫門。
這位妙光幢天王,他得到離苦得樂,反迷歸覺的大悲門,他能摧滅一切貢高我慢的心,具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看衆生沒有飯吃,就像自己沒有飯吃一樣,看衆生沒有衣服穿,就像自己沒有衣服穿一樣。總之,見衆生有一切痛苦,好像自己也在受一切痛苦,這是慈悲的表現。
這位天王沒有驕傲心,不會看不起衆生,不會輕視沒有善根的衆生,或窮苦的人,或愚癡的人,而捨棄遠離他們。他沒有這種高下貴賤分別的思想,對一切衆生一視同仁,平等相待,他得到這種的解脫門。
寂靜境天王,得調伏一切世間瞋害心解脫門。
這位寂靜境天王,他常在定的境界中,他能調伏一切世間有瞋害心的衆生,使他們變成有慈悲心、變成有喜捨心。
有瞋恨傷害心者,是屬於阿修羅道,阿修羅好勇鬥狠,歡喜鬥爭,常爭勝負,常爭第一。天上有阿修羅,人間也有阿修羅。天上的阿修羅兵常和天人作戰,人間的阿修羅兵常發生大戰,引至國和國戰爭,種族和種族戰爭,宗教和宗教戰爭,將來地球和星球也會戰爭。這些戰爭都是阿修羅在作崇。
阿修羅有陰陽兩種,屬陽的阿修羅,就是世間上的軍隊;屬陰的阿修羅,就是土匪強盜之流。凡是做惡殺人者就是阿修羅。凡是愛好鬥爭的衆生。都叫阿修羅。
畜生道中也有阿修羅,餓鬼道中也有阿修羅,他們有瞋恨心,有傷害心,他們互相侵犯、互相擾亂,不得安寧。這位天王,他能調伏瞋害心,把它轉為慈悲心。如果人人都有慈悲心,就不會殺生,不會有戰爭。這位天王得到這種境界的解脫門。
妙輪莊嚴幢天王,得十方無邊佛隨憶念悉來赴解脫門。
這位妙輪莊嚴幢天王,他得到十方無法計數那樣多的佛身,隨其憶念便會放光,皆來到道場,在楞嚴經上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你憶念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也憶念你。你不憶念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也是憶念你。不過,這是單方面的,要是兩方面的,才能感應道交。衆生所求是感,佛菩薩所給是應。
佛是常常憶念一切衆生,所以發願度衆生。如果佛不憶念衆生,就不會發願度衆生。衆生憶念佛,就應該供養佛、親近佛、恭敬佛、禮拜佛。互相憶念,便有感應,便接到佛光。誰憶念佛,佛就在誰的心中現出。這位天王,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華光慧天王,得隨衆生心念,普現成正覺解脫門。
這位華光慧天王,他得到隨順衆生的心念,普徧現出諸佛,來教化衆生修行一切行門。一切衆生有若干種心念,佛悉知悉見,所以用種種法門來教化衆生怎樣才能成正覺。正覺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梵文為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因陀羅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世間大威力,自在法解脫門。
因陀譯為天主,在忉利天宮作天主。在彌陀經上稱為釋提桓因,在楞嚴經稱為因陀羅耶。這位因陀羅妙光天王,是他化自在的天王,他得到能普徧深入一切世間,為衆生說法的大威德神通力量。又有一種自在法,就是佛在說法時,沒有去來,所說的法是無量無邊。他得到這種自在法的解脫門。
爾時,自在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自在天衆,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這位自在天王,藉著佛的大威德神通力,而能普徧觀察一切他化自在天衆,用偈頌把前邊所說的,重新再說一遍,令天衆更加明白佛法的道理。
佛身周徧等法界 普應衆生悉現前
種種教門常化誘 於法自在能開悟
【佛身周徧等法界】:自在天王說:「佛身周徧法界」。法界有多大?佛身就有多大。法界有多小?佛身就有多小。佛身和法界是相等的。法界雖大,但超不出佛身之外。
【普應衆生悉現前】:每個衆生都得到佛光普照,都得到佛示現其前,佛的心和衆生的心,普徧有一種感應,佛的法身好像明亮清潔的鏡子,所有的衆生,都在鏡中顯現。
【種種教門常化誘】:佛說種種的教門,包括佛教和非佛教的宗教。換言之,所有的宗教,都包括在佛教裡,沒有一個宗教能脫離佛教的範圍之外。佛常常教化衆生、誘導衆生,令發菩提心,求無上道,得無上覺果。
【於法自在能開悟】:令一切衆生在諸法中得到自在、得到解脫、得到開悟、得到智慧。這位天王得到自在開悟,開悟自在這種解脫門。
世間所有種種樂 聖寂滅樂為最勝
住於廣大法性中 妙眼天王觀見此
【世間所有種種樂】:世間的快樂是什麼?愛喝酒的人,認為飲酒是人生最快樂的享受。可是喝酒時覺得自在,喝醉時覺得不自在。愛賭錢的人,認為賭博是人生最快樂的娛樂。可是贏錢時覺得自在,輸錢時覺得不自在。這是苦還是樂?愛比賽的人,認為勝利是最快樂。可是失敗不是苦惱嗎?總而言之,世間上最快樂的事,就是最苦惱的因。
【聖寂滅樂為最勝】:那麼,什麼是最快樂呢?出世間的快樂,才是眞正的快樂,才是殊勝的快樂,湼槃四德是最勝之樂。
【住於廣大法性中】:有了這種聖寂滅樂,才能住於廣大無邊際之法性裏。
【妙眼天王觀見此】:這位秒眼天王觀察到這種境界,得到這種解脫門。
如來出現徧十方 普應群心而說法
一切疑念皆除斷 此妙幢冠解脫門
【如來出現徧十方】:佛出現於世,世周徧十方法界,所謂:「無在無不在,無所不在」,又可以說盡虛空徧法界。
【普應群心而說法】:普徧地應衆生之機,而為其說法。應以權教得度者,佛就為他說權教法;應以實教得度者,佛就為他說實教法。他是大乘根性者,佛就為他說大乘法;他是小乘根性者,佛就為他說小乘法。沒有種善根的衆生,佛就為他說種善根的法。已經種善根的衆生,佛就為他說成熟善根的法。已經成熟善根的衆生,佛就為他說解脫的法。佛是觀察衆生的根性而為其說法。
【一切疑念皆除斷】:衆生若有疑惑的念頭,佛便為他說由疑生信的法,令其斷除一切疑念,而生出正信之心。
【此妙幢冠解脫門】:這是妙幢冠天王得到的解脫門。
諸佛徧世演妙音 無量劫中所說法
能以一言咸說盡 勇猛慧大之解脫
【諸佛徧世演妙音】:十方諸佛普徧在十方世界裏。無論那個世界中,都有諸佛在那裏演說妙音。諸佛所演的妙音,是盡虛空徧法界。不管是有聲或無聲,有形或無形,有演說或無演說,一切所有,都是諸佛所演的妙音。宋朝蘇東坡居士遊廬山時,作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就是說溪水的聲音就是佛在說法,青山的形色就是佛的清淨法身。
不但溪聲是廣長舌,世界上所有的聲音,都是佛的廣長舌相,所謂:「水流花間,風吹行樹」,都是演說法音,世界上所有的形色,都是佛的法身。佛的妙言,是無說無不說。佛的法身,是無在無不在。這種妙音和妙色,衆生見到之後,明白了就是覺悟;不明白,就被這種境界所迷而不能覺悟。所以說覺和不覺,只在一念間。
【無量劫中所說法】:從無量劫以來,佛常說妙法,普度衆生。天天說法,時時說法,沒有間斷。佛初說大方廣佛華嚴經為期二十一天,次而說阿含經,說了十二年。又說方等經,說了八年,再說般若經,說了二十二年。後說法華經,說了八年,最後入湼槃時,在一天一夜說了四十卷大湼槃經。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從來沒有休息。這種傳道的精神,實在偉大!可以說空前絕後,無人可與比擬。
【能以一言咸說盡】:佛雖然在無量劫中說法,可是這法只要用一句話便可以說完了。佛在無量劫中說的是權巧方便法,令衆生明白瞭解。假如用一句話將法說完,多數衆生是不會明白的。佛本來想以實教來說法,可是實教是無法可說。要是無法可說,衆生就無法可聞了。
【勇猛慧大之解脫】:這位勇猛慧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世間所有廣大慈 不及如來一毫分
佛慈如空不可盡 此妙音天之所得
【世間所有廣大慈】:世間最大的慈心,莫如父母對待子女。但是這種廣大的慈心,不及佛慈心的絲毫。
【不及如來一毫分】:佛愛護衆生的一毫分慈心比父母愛子女的慈心大得多。佛的大慈是救衆生出苦海,寧可犧牲自己生命。好像地藏王菩薩,他在地獄裏救衆生。他發的大願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他行的是菩薩道,他發的願是救衆生。
十方諸佛,在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中,都發這種大願。父母的大慈怎能和佛的大慈相比呢?父母愛子女是一世,佛愛衆生是多世。佛對衆生都有廣大的慈悲心。為教化衆生,而能捨自己的身體。無論怎樣的危險,也在所不辭,一定要救衆生,令衆生得到安樂。
【佛慈如空不可盡】:佛的廣大慈心,究竟有多大?好像虛空那樣大,是無窮無盡,沒有完了的時候。
【此妙音天之所得】:這位妙音句天王明白佛對衆生廣大慈的境界,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一切衆生慢高山 十力摧殄悉無餘
此是如來大悲用 妙光幢王所行道
【一切衆生慢高山】:衆生為什麼還是衆生?因為有我慢的緣故,也就是貢高我慢,目空一切。這種我慢之心,比須彌山還要高。修行就是消滅我慢,所以在六度之中,有忍辱波羅蜜。你能忍辱,就沒有自傲之心。
【十力摧殄悉無餘】:要用十力的法門,便能把衆生的慢高山推倒。十力就是十種智慧的力量:①處非處智力②三世業報智力③禪定解脫三昧智力④諸根勝劣智力⑤種種解智力⑥種種界智力⑦一切至處道智力⑧天眼無礙智力⑨宿命無漏智力⑩永斷習氣智力。
【此是如來大悲用】:這個是佛大慈大悲的作用,能夠消除障礙衆生修道的高山。我們要學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將我慢高山剷平。
【妙光幢王所行道】:這位妙光幢天王所修行的道,乃是平坦光明的大菩提道。
慧光清淨滿世間 若有見者除癡暗
令其遠離諸惡道 寂靜天王悟斯法
【慧光清淨滿世間】:佛的智慧光是盡虛空、徧法界,所謂佛光普照。佛的光,不但清淨,而且莊嚴。若有衆生被佛光所照,定會開大智慧。欲要佛光照,趕緊勤精進。
【若有見者除癡暗】:假設有大善根者見到佛光,必定消除其愚癡的黑暗。衆生為什麼要愚癡呢?因為心境不是正大光明,時時刻刻自私自利,處處為自己利害著想。所以無明一天比一天黑暗。越黑暗越愚癡,越愚癡越黑暗。在論語上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說自己不願意的事,也不要給他人,令他人也不高興,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是儒家所講的忠恕之道,也是消極的人生觀。佛教提倡慈悲,不是獨善其身的小乘,而是兼善天下的大乘,也是積極的人生觀。可惜一部份佛子,誤解我佛眞實羲,專為自己,不管他人,離開菩薩思想有十萬八千里,如果不囘頭便越走越遠。
【令其遠離諸惡道】:佛令一切衆生,都離開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換言之,遠離六道輪廻,了生脫死,離苦得樂,到達湼槃。
【寂靜天王悟斯法】:這位寂靜境天王,他明瞭這個法門。
毛孔光明能演說 等衆生數諸佛名
隨其所樂悉得聞 此妙輪幢之解脫
【毛孔光明能演說】:佛身的毛孔,都能放大光明。不但能放光明,而且每一根毫毛能演說一切妙法。
【等衆生數諸佛名】:有多少的衆生?就有多少的佛名。因為衆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成佛就有佛的名字。
【隨其所樂悉得聞】:隨順衆生的根性,都能聽到佛所說的無上妙法。
【此妙輪幢之解脫】:這是妙輪莊嚴幢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
如來自在不可量 法界虛空悉充滿
一切衆會皆明覩 此解脫門華慧入
【如來自在不可量】:佛的自在大神通力,是妙不可言。就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議。無法測量、無有邊際。
【法界虛空悉充滿】:佛的大神通力,是充滿法界、充滿虛空,所以說不可量。
【一切衆會皆明覩】:佛的大神通力,在所有十方世界中,凡是有法會的地方,一切衆生都能看見佛的神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所障礙。佛說法時,或是放光,或是地震。放光是從眉間、口、膝、足等處。地震有震、吼、擊、動、湧、起六種。這就是神通力。
【此解脫門華慧入】:這種解脫門,是華光慧天王所得到的境界。
無量無邊大劫海 普現十方而說法
未曾見佛有去來 此妙光天之所悟
【無量無邊大劫海】:佛在無量無邊那樣多的大劫海中,不停地說法,到處普度衆生,教化衆生。
【普現十方而說法】:佛普徧現於十方世界,而為衆生說法。有時候到駕慈航,來到衆生界,而為衆生說法。
【未曾見佛有去來】:佛雖然普現十方而說法,但是沒有看見佛往十方去,也沒有看見佛從十方來。這是什麼道理? 好像月光普現一切水中的道理。一切水中的月光,都是從天空中的月所現。本有月雖然照映在水中,但是本有月沒有動。水中的月光是反映本有月的光輝而成,所以本不動而無來去。
佛猶如明月一樣,普照十方而無去來。我們衆生的心中如果清淨,佛光就現出,如果混濁,佛光就不現。修道就是修心,令其清淨,一塵不染、一念不生,此時佛光便現前。
【此妙光天之所悟】:這種道理,是妙光天王所悟解,所得到的解脫門。
復次,善化天王,得開示一切業變化力解脫門。
前邊把他化自在十位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和頌言解釋完畢。現在再把化樂天十位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和他們讚歎佛功德的偈頌解釋一番。
這位善化天王,他是欲界第五層天(化樂天)的天王,他能令衆生反迷歸覺,離苦得樂。能破無明,能顯法性。因為衆生有無明,所以生出一種迷惑,這種迷惑不是見惑,就是思惑。所謂「起惑造業受報」,明白時造善業,迷惑時造惡業。造善業便受善果報,造惡業便受惡果報。
業分為三種:①善業:你能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萬行,利益衆生,這就是善業。②惡業:你不修六度萬行,不利益衆生,專做損人利己的事,這就是惡業。③善惡混雜業:造善業可以生於天界,造惡業可以墮入地獄。如果有一半是善業,又有一半是惡業,在這種情形之下,也可能做人,也可能做畜生。善多惡少在順境,惡多善少在逆境,所以我們若能:「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斷盡惡業,增長善業,這樣就得到解脫。
這位元天王,他用種種語言文字來說明白善惡的道理,令衆生知道善業和惡業,都有互相的變化。要是善中有惡,所得的果報便有好有壞。要是惡中有善,所得的果報則有苦有樂。這就是互相變化的力量。換言之,種什麼因,便結什麼果。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寂靜音光明天王,得捨離一切攀緣解脫門。
這位寂靜音光明天王,他得到捨離一切攀緣的解脫。一般衆生常有種種的攀緣心。什麼是攀緣心?就是想得利益,用種種手段向人攀緣,這是為利而攀緣。想得名望,用一切方法向人攀緣,這是為名而攀緣。如果能使六根不攀六塵的緣,心就清淨了。整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為名而攀緣,一種是為利而攀緣。求名的死在名上,死在火裏。求利的死在利上,死在水裏。名屬於火,利屬於水。為名利而攀緣者,不是被火燒死,就是被水淹死。這位天王,把攀緣心都放下了,得到自在的解脫門。
【記錄者按】:師傅宣公上人曾作一副對聯,作為金山寺、萬佛聖城弟子們的座右銘。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即事明理,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變化力光明天王,得普滅一切衆生癡暗心,令智慧圓滿解脫門。
這位變化力光明天王,也能令所有衆生,把愚癡黑暗心都消滅,能令一切衆生的智慧都圓滿。為什麼會有癡暗心?因為沒有智慧。這位天王,能令衆生修習般若。般若一天比一天增長,黑暗便一天比一天消滅。這樣,智慧就能圓滿,圓滿就是覺悟,覺悟就是解脫。這位天王得到這種智慧圓滿的解脫門。
莊嚴主天王,得示現無邊悅意聲解脫門。
這位莊嚴主天王,他是由聲塵而悟道。他所發出的音聲,能令聽到的衆生都生歡喜。不但令衆生歡喜,而且也令衆生得到解脫,他所得到的就是這種示現無邊悅意聲的解脫門。
念光天王,得了知一切佛無盡福德相解脫門。
這位念光天王,他明白十方三世一切佛的無盡福德相。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種隨形好,都是在因地時,一點一點的修成,一點一點的累積。所以修成無盡的福和無盡的德。才能得到這種相好,來莊嚴其身。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最上雲音天王,得普知過去一切劫成壞次第解脫門。
這位雲音天王,他得到無有不知的境界。在過去無量無邊那樣多的劫,劫有成、住、壤、空的次第。那一個劫成?那一個劫住?那一個劫壤?那一個劫空?他都知道。明明白白的知道那一個劫在前,那一個劫在後。我們現在叫賢劫,過去的叫莊嚴劫,未來叫星宿劫。現在的劫,將有一千位聖賢人出現於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聖賢人。將來第五位聖賢人是彌勒菩薩。這位天王得到這種的解脫門。
勝光天王,得開悟一切衆生智解脫門。
這位勝光天王,他勝過一切光明的天王,他得到開悟一切衆生的智慧。開悟裏邊包括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四種。開悟一切衆生智,就是開悟一切衆生使他們得到佛這四種知見,所以叫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佛智。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妙髻天王,得舒光疾滿十方虛空界解脫門。
這位妙髻天王,他得到一種解脫門,就是能放光,這光很快地照耀十方,盡虛空徧法界,無所不照,無處不有。所以他放的光,充滿一切虛空界。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喜慧天王,得一切所作無能壞,精進力解脫門。
這位喜慧天王,他歡喜有大智慧。他得到所有一切的善事,是沒有人能破壞的。他所做一切的功德,也沒有人能破壞。他所修的道業,也沒有人能破壞。他又有精進力,越修越精進,越精進越發心。越做善事越歡喜做,越修功德越歡喜修。時時刻刻在修行,時時刻刻在精進。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華光髻天王,得知一切衆生業所受報解脫門。
這位華光髻天王,得到一種境界,是知道一切衆生所造的業,所受的報,是絲毫不爽的。造殺業就收殺的果報,造盜業就受盜的果報,造淫業就受淫的果報,造妄語業就受妄語的果報。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普見十方天王,得示現不思議衆生,形類差別解脫門。
這位普見十方天王,得到一種境界,能示現衆生的形類。各類的衆生有各類衆生的形,這種形類各有差別,是不相同的。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爾時,善化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善化天衆,而說頌言。
正在普見十方天王說完之後。就在這個時候,善化天王承仰諸佛大威神力,普徧觀察一切善化(化樂)天衆,而說出這首偈頌,令天衆明白佛法的道理。
世間業性不思議 佛為群迷悉開示
巧說因緣眞實理 一切衆生差別業
【世間業性不思議】:世間的業性,非常的微妙,不可思議。
【佛為群迷悉開示】:佛為世間上一切的群迷衆生,開示不可思議的因緣。
【巧說因緣眞實理】:佛能善巧方便宣說因緣相生相滅的眞實道理。
【一切衆生差別業】:衆生起惑造業受報,各有各的差別,各有各不同的業報。
種種觀佛無所有 十方求覓不可得
法身示現無眞實 此法寂音之所見
【種種觀佛無所有】:衆生想觀佛的法身,用盡種種方法,仍然看不見佛。那麼,看不見佛,是不是沒有佛?不是的。好像我們看虛空,能看見虛空嗎?不能。因為虛空是無形相的。看不見虛空,而用種種方法來看虛空是什麼樣子?結果還是看不見。如果能看見,那就不是虛空了。
佛的法身,也是這樣子。你看不見虛空,但是不能說沒有虛空。你看不見佛,不能說沒有佛。這道理是相同的。
【十方求覓不可得】:要到十方世界去尋找佛,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佛的法身,是無在無不在。
【法身示現無眞實】:佛的法身,猶如虛空。什麼地方有虛空,什麼地方就有佛的法身存在,所以說法身沒有眞實性。
【此法寂音之所見】:這種法的道理,就是寂靜音光明天王所見到所明白的解脫門。
佛於劫海修諸行 為滅世間癡暗惑
是故清淨最照明 此是力光心所悟
【佛於劫海修諸行】:每位佛都是在無量大劫海修成的,所以佛的一切都超過人。因為佛的耐心最大,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忍耐,能忍人所不能忍的。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謙讓,能讓人所不能讓的。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承受,能受人所不能受的。佛這樣來修種種的行門都修行圓滿。
佛有這樣的大忍、大讓、大受,皆是從修習諸行而得。佛的大布施、大持戒、大忍辱、大精進、大禪定、大般若也是從修諸行得來的。
【為滅世間癡暗惑】:為什麼佛要修諸行呢?因為想要消滅世間一切衆生愚癡黑暗的無明。無明生出就是愚癡,有了愚癡就是黑暗。要把癡暗惑都滅了,便得到大光明藏。
【是故清淨最照明】:佛的智慧最清淨、最為第一。能普照一切光明,令衆生捨離癡暗惑,也得到這種智慧的光明。
【此是力光心所悟】:這個境界是變化力光明天王心所悟的道理。
世間所有妙音聲 無有能比如來音
佛以一音徧十方 入此解脫莊嚴主
【世間所有妙音聲】:在世間有很多的妙音聲,人人都歡喜聽,聽到之後便生出迷惑心。正是老子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的道理。
五色:就是青、黃、赤、白、黑。這五色互相雜亂,使眼睛分別不清楚究竟是什麼顏色?等於使人盲目一樣,所以說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就是宮、商、角、徵、羽。這五音微妙悅耳,令人聽之生迷惑,被五音迷惑了,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會做顚倒的事,所以說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就是甜、酸、苦、辣、咸。這五味調和適口,令人歡喜吃,大吃而特吃,把人的眞正智慧迷惑了。所以說五味令人口爽。
【無有能比如來音】:世間上無論什麼音聲,都不能與佛的音聲比較。佛的音聲是最微妙,能變化無窮的,無論那一類衆生都能聽得懂。
【佛以一音徧十方】:佛說法用一種音聲,十方世界都能聽到這種妙音。不但能聽到,而且又能明白佛所說法的道理。
【入此解脫莊嚴主】:得到這種解脫境界是莊嚴主天王。
世間所有衆福力 不與如來一相等
如來福德同虛空 此念光天所觀見
【世間所有衆福力】:我們人為什麼受苦呢?因為我們人沒有修福,佛為什麼沒有苦呢?因為佛曾以三祗修福慧。所謂「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福是一點一點累積而成的。我們時時利益他人,就是修福。時時去幫助人,就是修福。時時沒有自私,就是修福。時時沒有自利,就是修福。換言之,時時刻刻要修種種的福。
【不與如來一相等】:世間所有種種福的力量,不能和佛的三十二相中任何一相來比較。所謂:「三祗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佛在因地時,甚至極微細的福他也要修,也不捨棄,所以說福不唐捐。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得到三十二相好。
【如來福德同虛空】:佛的福德好像虛空一般,無量無邊。
【此念光天所觀見】:這種境界是念光天王所觀察見到,他明白這種道理。
三世所有無量劫 如其成敗種種相
佛一毛孔皆能現 最上雲音所了知
【三世所有無量劫】:在過去世有無量劫,在現在世有無量劫,在未來世有無量劫,這三世有無量數的大劫。
【如其成敗種種相】:好像成、住、壤、空種種的劫。成劫的相是什麼樣?住劫的相是什麼樣?壤劫的相是什麼樣?空劫的相是什麼樣?
【佛一毛孔皆能現】:這四劫的相,在佛的每一毛孔中都能現出來。可以把過去搬到現在,又可以把未來搬到現在,又可以把現在搬到過去或未來,把過去搬到未來,把未來搬到過去。這樣互相變化無窮。
【最上雲音所了知】:佛的毛孔中現出種種的境界,這是最上雲音天王所明瞭的解脫境界。
十方虛空可知量 佛毛孔量不可得
如是無礙不思議 妙髻天王已能悟
【十方虛空可知量】:虛空是無盡無邊,本來是不可以知道它的廣大量。現在就作為可以知道虛空的量。
【佛毛孔量不可得】:雖然能知道十方虛空的量,但是佛的毛孔數量就不知道了,也不能明白。
【如是無礙不思議】:虛空的量可以知道,佛的毛孔量無法知道。為什麼?因為佛的毛孔能容納無量虛空。十方虛空都在佛的一根毛孔中包括著,這種境界是圓融無礙不可思議的。
【妙髻天王已能悟】:這是妙髻天王所能明白的解脫境界。
佛於曩世無量劫 具修廣大波羅蜜
勤行精進無厭怠 喜慧能知此法門
【佛於曩世無量劫】:佛在無量劫無量劫以前的往昔世,就修波羅蜜的法門。
【具修廣大波羅蜜】:佛具備圓滿修行廣大的波羅蜜法。波羅蜜譯為到彼岸。這廣大波羅蜜是從小波羅蜜修起,一點一點累積而成的。小波羅蜜修多了,就成為廣大的波羅蜜。
【勤行精進無厭怠】:佛修波羅蜜法時,不管大小和高低都修。就是最微細的法也去修,絕不放棄。佛修六度波羅蜜時,非常謹慎而認眞,「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這樣經過長久的時間,才能具修廣大的波羅蜜法,也就是到彼岸的法。佛修行時,時時刻刻不懶惰,時時刻刻精進,所以不厭倦不懈怠。
【喜慧能知此法門】:喜慧天王清清楚楚地知道佛修的這種法門。
業性因緣不可思 佛為世間皆演說
法性本淨無諸垢 此是華光之入處
【業性因緣不可思】:業性本來是沒有的,因為衆生有無明,就會生惑,惑生出來之後,就去造業。明白的時候,就造善業;糊塗的時候,就造惡業。造善業,就有善的因緣;造惡業,就有惡的因緣。這是無有定法,不可以說一定是這樣的。也不可以思量,非是一般人所能明白。
【佛為世間皆演說】:佛為世間一切衆生常演說這種業性因緣的法。令衆生明白業性的來源,在什麼因緣,生什麼業性的道理。
【法性本淨無諸垢】:無論什麼法,它的本性是清淨,沒有一切的塵垢。
【此是華光之入處】:華光髻天王由這種境界而悟入,得到這種解脫門。
汝應觀佛一毛孔 一切衆生悉在中
彼亦不來亦不去 此普見王之所了
【汝應觀佛一毛孔】:你應該仔細去觀察,佛的每一根毛孔中有些什麼?
【一切衆生悉在中】:只要仔細地觀察,就能看到一切衆生都在佛的毛孔中。這是什麼道理?
【彼亦不來亦不去】:衆生也沒有來到佛的毛孔中,佛也沒有去衆生的身邊。可是衆生都出現在佛的毛孔中,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
佛也沒有來,衆生也沒有來;佛也沒有去,衆生也沒有去,可是這種境界就出現了,所以說彼亦不來亦不去。
【此普見王之所了】:這種境界是普見天王他所明瞭的,而得到這種不可思議的解脫門。
復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興世,圓滿教輪解脫門。
將前邊的道理再說一次。這位知足天王,他是欲界第四層天(兜率天)的天王。他能知足,所以常樂。不知足就常苦。好像彌勒菩薩他就知足,所以他時刻歡喜,笑口常開,沒有憂愁。所謂「心寬體胖」,他的尊容,肥頭大耳,滿臉笑容,大腹便便,能容天下所不能容的事。凡是能知足的人,雖貧窮也快樂。不知足的人,雖富貴也不快樂。現有一首是描寫不知足的詩:「終日奔波只為饑,才方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濶,出入無轎少馬騏。槽頭結了螺和馬,嘆無官做被人欺, 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這就是形容人貪得無厭,永不知足。
這位天王,他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出興於世上,轉圓滿教的法輪解脫門。
什麼是圓滿教?按照賢首教來講,分為小教,始教、頓教、圓教。小始終三教是半字數。頓圓二教是圓滿教。按照天臺教來講,分為藏教、通教、別教、圓教。藏通二教是半字數,別教是對半字教說明滿字教,圓教是滿字教。天臺還有頓、漸、秘密、不定四教,這是屬於不圓教的。
現在所講的圓滿教,就是圓教。能轉圓滿教的法輪,就是大乘法。什麼是大乘的經典?如華嚴經、法華經、湼槃經、楞嚴經、楞伽經、金剛經、彌陀經等等,都是大乘法,這位天王得到圓滿教輪的解脫門。
喜樂海髻天王,得盡虛空界,清淨光明身解脫門。
這位喜樂海髻天王,他非常歡喜又快樂,是位樂天派的天王。他得到盡虛空界、周徧了之清淨光明智慧身的境界。他又明白佛的法身是盡虛空徧法界,光明普徧照耀一切的解脫門。
最勝功德幢天王,得消滅世間苦,淨願海解脫門。
這位最勝功德幢天王,他具足最殊勝的功德,猶如寳幢一樣,所以叫這個名字。
世間的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苦,這些苦是不容易消滅的。可是這位天王能消滅這些苦,並發清淨的願,像海水一般多。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今將三苦、八苦以及無量苦,略釋於下:
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
①苦苦:是窮人的苦。雖然吃不飽穿不暖,但是還有一間可以避風雨的小屋。有一天不幸被火燒掉了,無屋可住,這就是苦中苦。
②壞苦:是富人的苦。不幸作生意失敗,或者洋房被火燒了,或者財寳被人盜劫,一切都敗壞了,這就是壞中苦。
③行苦:不是窮人的困苦,也不是富人的壞苦,而是人的生老病死苦。到時候,生老病死都來找麻煩,自己做不得主,這就是行中苦。
八苦就是生、老、病、死四苦,又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①生苦:生時怎樣苦?生時好像鳥龜脫殼,有說不出的苦。
②老苦:老時耳聾眼花不方便,手腳行動不合作,你說苦不苦?
③病苦:病時全身痠疼不自在,四肢不聽指揮,也是很苦。
④死苦:死時好像活牛剝皮,有苦難言。這時候,想念佛,也念不出來。所以在平時要多念佛,訓練成自然,成習慣,到臨命終時便不會喊爹叫娘,手忙腳亂。
⑤愛別離苦:和親愛的人生離死別的時候,是人生最痛苦的事。
⑥怨憎會苦:和你所討厭的人常相會,這也是一種苦。
⑦求不得苦:求財不得財,求名不得名,求男不得男,求女不得女,這也是苦。
⑧五音識盛苦:色受想行識這無陰,好像大火堆一樣燃燒,會令你不能自在清涼,這也是苦。
無量的苦,就是說不盡的苦。這婆娑世界有萬苦煎熬,有萬惡充滿,可是此界衆生以苦為樂,還不願離開三界,是多麼可憐!
寂靜光天王,得普現身說法解脫門。
這位寂靜光天王,在定中能放出一種智慧光明,能普見佛現身於一切處,為衆生說法。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善目天王,得普淨一切衆生界解脫門。
這位善目天王,他是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的天王。他以慈眼視衆生,和衆生很有善緣。他明白佛令衆生由染汚轉為清淨,由愚癡轉為智慧,由驕傲轉為謙讓,由貪瞋轉為慈悲的法門。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寳峰月天王,得普化世間常現前,無盡藏解脫門。
這位寳峰月天王,他明白佛能普徧教化世間一切衆生,常現於衆生的面前,以無盡藏的法門來教化無盡的衆生。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勇健力天王,得開示一切佛,正覺境界解脫門。
這位勇健力天王,非常勇猛和強健,他得力量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他得到一切佛正覺境界的解脫門。
佛是怎樣修成正覺?這位佛成正覺的時候,有什麼境界?那位佛成正覺的時候,又有什麼境界?這位天王都能明白這種境界。
金剛妙光天王,得堅固一切衆生菩提心,令不可壞解脫門。
這位金剛妙光天王,所發的菩提心,猶如金剛一般的堅固,是永遠不退的菩提心。又有金剛智慧的妙光,他得到諸佛堅固一切衆生的菩提心,令其不退轉,這種菩提心堅固如金剛,沒有方法可以破壞。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星宿幢天王,得一切佛出興,咸親近觀察,調伏衆生方便解脫門。
這位星宿幢天王,他所得到的境界,是所有一切諸佛出現於世之時,而能完全親近諸佛所說的法,又能完全觀察諸佛所修的法。衆生是難調難伏的,但一切諸佛能調伏所有頑強的衆生,是用種種的方便法來調伏,令衆生改惡向善,去私為公。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妙莊嚴天王,得一念悉知衆生心,隨機應現解脫門。
這位妙莊嚴天王,他既莊嚴又微妙。他明白諸佛在一念之間能知衆生心,隨衆生心念所樂,而現身為衆生說法,教化衆生,令衆生遂心滿願。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爾時,知足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知足天衆,而說頌言。
正在這個時候,知足天王——承仗諸佛大威德神通力,普徧觀察一切知足天(兜率天)的天衆,而說出這首偈頌。
如來廣大徧法界 於諸衆生悉平等
普應群情闡妙門 令入難思清淨法
【如來廣大徧法界】:佛的法身廣大,所以能周徧法界。
【於諸衆生悉平等】:佛的法身雖然周徧法界,但是和一切衆生都是平等,所謂:「心佛衆生,三無差別。」
【普應群情闡妙門】:普徧應衆生的機,來說明一切微妙不可思議的法門。
【令入難思清淨法】:令所有衆生,入到不可思議清淨的法門中,得到無上的快樂,得到圓滿的大覺,這是一切諸佛的本懷。
佛身普現於十方 無著無礙不可取
種種色像世咸見 此喜髻天之所入
【佛身普現於十方】:佛的法身,普現於十方諸佛國土,來教化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發無上菩提心,成無上菩提果。
佛並不是故意表現神通,令衆生傾慕,而是為教化一切衆生,令其早日成佛道,所以才示現種種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
【無著無礙不可取】:佛雖然示現神通妙用,但是不著於神通妙用。也就是不著於眞空,又不礙於妙用,所謂:「無著於眞空,故能有妙用;無礙於妙用,故能有眞空。」眞空妙有是不可取不可捨的。就是取之也不得,捨之也不可。這就是眞空妙有的境界。
【種種色像世咸見】:因為妙有的關係,所以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世間的衆生都可以看得見。
【此喜髻天之所入】:這種境界,是喜樂海髻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
如來往昔修諸行 清淨大願深如海
一切佛法皆令滿 勝德能知此方便
【如來往昔修諸行】:佛在因地修六度萬行的一切法門。為行菩薩道,曾經布施自己的生命,只要衆生需要的一切東西,都能布施,絕不慳貪。
【清淨大願深如海】:佛在因地修種種行門來利益衆生,又發清淨大願來度化衆生。清淨大願就是不存半點慾念心,也就是斷欲去愛。願生生世世出家修行,修戒修定修慧,遠離一切染污法。佛的願力,像大海那樣深,深得不見其底。像須彌山那樣高,高的不見其頂。
【一切佛法皆令滿】:因為這種大願,比海還深,比山還高,所以一切佛法都充滿世間,來教化一切衆生。佛自己得到圓滿的佛法,也教衆生也得到圓滿的佛法。這就是佛大慈大悲,悲天憫人的表現。
【勝德能知此方便】:這位最勝功德幢天王知道這種方便法門,乃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如來法身不思議 如影分形等法界
處處闡明一切法 寂靜光天解脫門
【如來法身不思議】:佛的法身,不可心思、不可言議。為什麼?因為法身徧一切處。
【如影分形等法界】:好像影和形一樣,充徧法界,到處都有佛的法身,所謂佛法身無在無不在。這種境界,我們凡夫是不能明白的。
【處處闡明一切法】:佛的法身到每個角落去闡明一切法,令衆生明白一切法。
【寂靜光天解脫門】:這種境界是寂靜光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
衆生業惑所纏覆 憍慢放逸心馳蕩
如來為說寂靜法 善目照知心喜慶
【衆生業惑所纏覆】:衆生起惑造業,便要受果報。好像被繩子綑綁一樣,不能活動。又好像在缸中,被蓋子蓋上一樣,不能行動。
【憍慢放逸心馳蕩】:驕是驕傲,慢是我慢。驕傲使看不起一切。我慢是對人沒有禮貌。放逸是不守規矩。這三種不正當的行為,能使心神馳蕩。佛教化衆生要收心,心不要向外跑,不要到處飄蕩,要遠離這三種不正當的思想。
【如來為說寂靜法】:怎樣才能離開這種驕傲、我慢、放逸的思想呢?佛為衆生說寂靜法,這是消滅三種不良思想的特殊藥。
【善目照知心喜慶】:這是善目天王所知道的境界,所以他心中很歡喜,慶幸得到這種解脫門。
一切世間眞導師 為救為歸而出現
普示衆生安樂處 峰月於此能深入
【一切世間眞導師】:世間不是一個,而是有無量無邊的世間,所以說一切世間。
在一切世間裏,分為三世間:①正覺世間:就是佛在世的時候②器世間:就是山河大地,也就是依報③衆生世間:就是衆生所住的世界,即是正報。
又有一個說法,分為此世間、他世間,和無量諸世間。此世界他世界,和無量諸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和無量諸國土,這也叫一切世間。
眞道師就是眞正接引的導師。也是眞正明白一切眞理的導師。他沒有自私自利心,是大公無私,大慈平等的。所有一切衆生他都教化。不論是善的惡的,他沒有分別心,一律加以教化。善的衆生,令其善根增長。惡的衆生,令其改惡向善。佛不捨棄一個衆生,所以才是眞正的導師。
佛是出世間的導師,他能在黑暗的路上把你引導到光明的路上,能令你的無明煩惱變為菩提智慧,能令你反迷歸覺,捨邪從正,所以是眞正大導師。
【為救為歸而出現】:佛出現於世,為救度一切衆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他令一切衆生得到正覺,歸到湼槃。
在法華經上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於與世。」大事因緣,就是衆生的生死大事。佛為衆生的生死大事因緣而來到這世界。
【普示衆生安樂處】:佛普徧指示一切衆生,不是單單指示善的衆生,而惡的衆生就不管了。無論是善衆生或惡衆生,佛都一樣指示他們反迷歸覺,捨邪歸正。安樂處就是沒有貪瞋癡一切煩惱,安居樂業的地方。得到安樂處,便會生出戒心、定心、慧心。
【峰月於此能深入】:寳峰月天王他能深深的明白這種解脫門。
諸佛境界不思議 一切法界皆周徧
入於諸法到彼岸 勇慧見此生歡喜
【諸佛境界不思議】:十方諸佛的境界,是妙不可言,不是凡夫所能明白的。這種境界雖然不可思議,但是未超出現前的一念心。
【一切法界皆周徧】:法界是非常廣大,大而無外。法界是非常微小,小而無內。一切法界就是一切衆生,一切衆生就是一切法界。佛光普照一切法界,每個衆生都受到佛光的照耀,令衆生明白諸法的道理,依法修行。
【入於諸法到彼岸】:如果能依法修行,就會達到不生不滅的彼岸。由貪心變布施,便到達布施的彼岸。由不持戒而能持戒,便到達戒律的彼岸。本來脾氣很大,因為瞋心太重,明白佛法之後,便修忍辱的法門;忍辱是對治瞋恚的。瞋恚心沒有了,就是到達忍辱的彼岸。本來很懶惰,什麼事情都不歡喜去做;明白佛法之後,就精進不懈怠,就是到達精進的彼岸。本來不想坐禪,因為腰痠背疼腳發麻;明白佛法之後,願意修禪定,就是到達禪定的彼岸。本來很愚癡,不明事理;明白佛法之後,而能勤誦經藏,研究論藏,得到智慧,就是到達智慧的彼岸。
【勇慧見此生歡喜】:這位勇慧見天王他明白這種境界,心中生出大歡喜。
若有衆生堪受化 聞佛功德趣菩提
令住福海常清淨 妙光於此能觀察
【若有衆生堪受化】:假設有衆生堪受佛的教化,就應該使他們接受佛的教化。所謂不堪受化的衆生,就是五逆十惡的衆生。五逆:就是殺父,殺母、出佛身血、殺罗汉、破和合僧。十惡:就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言、绮語、惡口、兩舌、貪欲、瞋恚、愚癡。這類的衆生是不堪受化。
【聞佛功德趣菩提】:這些不堪受化的衆生,聞到佛的功德,都發了菩提心,願意上求佛道,下度衆生。佛令這些發菩提心的衆生,永不生退轉心。
【令住福海常清淨】:佛使令他們,住在福德海中,常常得到清淨,沒有染污的思想。
【妙光於此能觀察】:這位金剛光天王,他對於這種境界,能觀察得很明白,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十方剎海微塵數 一切佛所皆往集
恭敬供養聽聞法 此莊嚴幢之所見
【十方剎海微塵數】
:
十方就是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刹就是佛的國土。這些十方佛國土,像微塵數那樣多,所以叫刹海微塵數。
我們所住的世界,只不過是微塵數世界中之一而已。其餘世界的數目是無法計算的。一般經典,都以恒河沙數來代表,本經以微塵數來代表。名稱雖不同,意思是相同的。
【一切佛所皆往集】:這些菩薩咸聚集於這些佛所。
【恭敬供養聽聞法】:十方諸佛在十方世界說不顚倒法,一切衆生去聽佛說不顚倒法後,便明白了不顚倒法。什麼是不顚倒法?就是破無明。如果能把無明破了,消滅無餘,那麼,就不會再顚倒了。
因為有無明而生惑,生出惑便去造種種業,然後就會受種種果報。這是起惑造業受報的道理。
【此莊嚴幢之所見】:一切衆生到諸佛弘法的地方去聽法、恭敬佛、供養佛,這種境界是莊嚴幢天王所見到的。
衆生心海不思議 無住無動無依處
佛於一念皆明見 妙莊嚴天斯善了
【衆生心海不思議】:衆生就是衆緣假和合而生。有很多的種類,是各有各的因緣而生的。普通來講有四生:①胎生——四足的走獸。②卵生——二足的飛禽。③濕生——昆蟲一類。④化生——蛾蝶一類。人是胎生,天人是化生,極樂世界的衆生是蓮花化生,地獄的衆生是業感的化生。
深而言之,衆生又有九種:①胎生、②卵生、③濕生、④化生、⑤有色、⑥無色、⑦有想、⑧無想、⑨非有想非無想。
在楞嚴經上這八類同上,加上為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共分十二類。其實大同小異,內容差不多。
衆生的心猶如大海,是不可思議的。法界雖大,但不出衆生的心。衆生的心雖小,但能包含法界。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說心法、佛法、衆生法,三法沒有差別。法界大,衆生的心量也大,佛的性也大,所以衆生心海是沒有法子用言語來表達。因為它不可心思、不可言議。
【無住無動無依處】:衆生的心是無有著住的。在金剛經上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它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般若智慧本來現前,它沒有一個處所。因為心是無在無不在的。
【佛於一念皆明見】:佛在一念之中,便能知道一切衆生若干種心、若干種心念、若干種思想,都可以明見。
【妙莊嚴天斯善了】:這種境界,是妙莊嚴天王他特別明白的。
復次,時分天王,得發起一切衆生善根,令永離憂惱解脫門。
今將前邊的道理重新再說一次。這位時分天王,他是欲界第三層 天(夜摩天)的天王。他能令衆生生起善根,又能令衆生離開憂愁煩惱,改邪歸正,捨惡歸善,反迷歸覺。這樣就能永離憂惱。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境界解脫門。
這位妙光天王,他得到普徧入十方一切國土所有的境界,所有的方便法門。他不但明瞭諸佛的境界和衆生的境界,而且又能深入這種境界,但是不被境界所轉,也就是不隨順境界而去,有定力而不動心。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無盡慧功德幢天王,得滅除一切患,大悲輪解脫門。
這位無盡慧功德幢天王,他的智慧沒有窮盡,他的功德猶如寳 幢。他能滅除一切患難,如病患、災患、禍患、火患、水患、風患、車患等等。
又有一種患,是心患,就是患得患失。沒有得到的東西,想盡辦法得到手,這是患得。已經得到了,又怕失去或丟掉,這是患失。這位天王用大悲輪周徧一切患難處。那個地方有患難,他就用大悲輪去滅除。大悲輪就是大悲心。他用大悲心去拔一切衆生患難的苦。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善化端嚴天王,得了知三世一切衆生心解脫門。
這位善化端嚴天王,他善於教化,又很端正莊嚴,目不斜視,耳不旁聽。他坐時端正,行時威嚴。律己嚴,待人寬,用權巧方便的方法來善化一切衆生。他又能知道三世一切衆生的心,是善的,是惡的,是貪的,是瞋的,是癡的,無論什麼心?他都能了知。不但知道一世,而且能知道三世。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總持大光明天王,得陀羅尼門光明,憶持一切法無忘失解脫門。
這位總持大光明天王,他有總一切法持無量羲的大智慧大光明。無論什麼事情,不用勉強去記憶,只要經過耳目,便永遠不忘掉。他得到陀羅尼(譯為總持)門光明的境界。
憶持,好像用手拿東西一樣,記得清清楚楚,不會忘失。憶持一切法,就是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法、無為法。這些法都能記住不忘。怎樣才能不忘失呢?就是多看經典,研究經典,久而久之,自然就開大智慧。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不思議慧天王,得善入一切業,自性不思議方便解脫門。
這位不思議慧天王,他有不可思議的智慧。他能教化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也得到不思議的智慧。他得到一種三昧,能用種種方便法門來教化一切衆生,令發菩提心,修菩薩行。這是他自性裏生出來的,這種方便法門善入一切業來教化衆生。得到這種解脫門。
輪齋天王,得轉法輪,成熟衆生方便解脫門。
這位輪齋天王,他明白佛轉法教化衆生的境界。轉發輪就是講經說法。令衆生成佛果,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他欲令衆生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所以先用方便法門,他得到權巧方便,慈悲救度衆生的法門,來教化衆生。
光燄天王,得廣大眼普觀衆生,而往調伏解脫門。
這位光燄天王,他有一種光燄,是由智慧所成就的。他得到廣大的智慧眼。這種智慧眼生在什麼地方?生在他的每根毫毛孔裏,所以他能普徧觀察一切衆生,看那個衆生機緣成熟了,就去教化那個衆生,令他發菩提心,證無上道。他觀察每個衆生在什麼時候應該度化?就在什麼時候去度化。這個衆生應現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而為說法。
譬如,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應以阿羅漢身得度者,即現阿羅漢身而為說法。應以帝王、宰相、長者、比丘、比丘尼、居士、男女等身得度者,即現各種身而為說法。所以他能觀機逗教,因人說法。用種種方便法門,來調伏衆生,令衆生改邪歸正,棄暗投明。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光照天王,得超出一切業障,不隨魔所作解脫門。
這位光照天王,他能放大光明,照耀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不隨魔之所作。魔屬於黑暗,可是大光明能破除黑暗。他得到這種超出一切業障的解脫門。
一切業障有保障和煩惱障。業障就是造一切惡業,而障礙修道的心。報障就是所造的業要受果報,這種果報也能障礙修道。做了畜生就不容易聽經聞法,做了餓鬼便不容易聞到佛法,這類的衆生便不容易修道。煩惱障就是修道人的煩惱太多了,也會障礙修道。這一切障,都會和魔相接近,若不謹慎,便墮魔道。
這位天王,他以智慧來照耀,戰勝魔軍,不隨魔之所作。魔王教他不布施,他一定要布施。魔王教他不持戒,他一定要持戒。魔王教他懶惰,他一定要精進。魔王教他發脾氣,他一定要忍辱。魔王教他不要轉法輪,他一定要轉法輪。魔王教他不要參禪打坐,他一定要參禪打坐。總而言之,他不要隨著魔境所轉。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普觀察大名稱天王,得善誘誨一切諸天衆,令受行心清淨解脫門。
這位普觀察大名稱天王,能普徧觀察一切諸天之天衆。因為諸天太快樂了,容易忘了修行。所以這位天王用種種方便法門來引誘一切諸天衆,令他們明白佛法,教誨一切諸天衆接受佛法,認眞修行,生清淨心,去掉雜思妄念。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爾時,時分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時分天衆,而說頌言。
當那個時候,時分天王,承仗諸佛大威德神通之力量,普徧觀察一切時分天(夜摩天)的天衆,而說出讚歎佛功德的頌言。
佛於無量久遠劫 已竭世間憂惱海
廣闢離塵清淨道 永耀衆生智慧燈
【佛於無量久遠劫】: 佛於無量無邊久遠大劫以前,就沒有憂惱了。
【已竭世間憂惱海】: 佛在無量劫以前,已經把世間的憂惱海竭乾了、填平了、沒有憂惱海的存在。
【廣闢離塵清淨道】: 佛廣泛地開闢離一切染污而清淨的大道。
【永耀衆生智慧燈】: 這條清淨道,永遠照耀衆生的心,成為智慧心燈。這盞心燈,常明不滅,令衆生明白這世間是苦多樂少,而能趕早離開三界,獲得永恆的快樂。
如來法身甚廣大 十方邊際不可得
一切方便無限量 妙光明天智慧入
【如來法身甚廣大】:佛的法身,是無在無不在,特別廣大,是無邊無際的。也可以說是盡虛空徧法界。
【十方邊際不可得】:如果到了十方邊際去找尋佛的法身,是找不到的。為什麼?因為佛的法身超過了十方。
【一切方便無限量】:佛的一切方便法門,也是無邊無際,沒有一定的限量。
【妙光明天智能入】:這位妙光明天王有這種智慧,能入這種解脫門。
生老病死憂悲苦 逼迫世間無暫歇
大師哀愍誓悉除 無盡慧光能覺了
【生老病死憂悲苦】:佛為要了生老病死四大苦,才出家修行。佛訪道六年,不得要領,苦修六年,仍然得不到解脫的方法,最後在菩提樹下靜坐深思,豁然大悟,知道生命之輪的來源,是從無明起;消滅無明,便能消滅這四種苦。
世界上一般的人,不但沒有覺悟到生老病死是苦,反而染苦為樂,而不知覺悟。生的時候,糊糊塗塗的來到這個世界,等到死的時候,又糊糊塗塗得離開這個世界。來的時候不明白為什麼而來?去的時候也不明白為什麼而去?換言之,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這個問題沒有人想要知道,也沒有人想覺悟,所以糊塗而來,糊塗而去。
佛在無量劫中修種種的行門,就是為了生脫死。所以人的一生,由少而壯,由壯而老,老而多病,因病而死,這就是人生四大苦。
【逼迫世間無暫歇】:憂愁悲哀都是苦,這種種的苦,逼迫世間一切衆生,沒有暫時間的休息而停止。
【大師哀愍誓悉除】:大師就是佛,佛慈哀憐愍一切衆生,發願消除衆生的一切苦。
【無盡慧光能覺了】:這種境界是無盡慧光天王所覺悟、所明白的。
佛如幻智無所礙 於三世法悉明達
普入衆生心行中 此善化天之境界
【佛如幻智無所礙】:佛的如幻智慧,好像不是眞實的,但其實是眞的。這種智慧是無所障礙,能明一切諸法的實相,能明一切衆生的業相、道相、煩惱相。總之,能洞悉一切衆生的思想。
【於三世法悉明達】:這種如幻的智慧,能了達過去的諸法、現在的諸法、未來的諸法,所以說於三世佛所說的法,都深深明瞭,通達無礙。
【普入衆生心行中】:佛的智慧,如幻三昧,這種如幻智慧,普徧能明白一切衆生心裏所想的是什麼?所行的是什麼?又能普入一切衆生心行中,令發菩提心,早成佛道。
【此善化天之境界】:這種境界是善化端嚴天王所明白的道理。
總持邊際不可得 辯才大海亦無盡
能轉清淨妙法輪 此是大光之解脫
【總持邊際不可得】:總持就是總身口意三業清淨,持戒定慧三學圓明。總是諸法之總,持是諸法之行。總一切法,持無量羲。總持的意思,有無量無邊的解釋,所以說邊際不可得。
【辯才大海亦無盡】:佛的四無礙辯才,好像大海一樣,沒有窮盡。
四無礙就是佛菩薩說法的四種智辯,於意業解為智,於口業解為辯,也就是①法無礙辯、②羲無礙辯、③辭無礙辯、④樂說無礙辯。一言以蔽之,就是辯才無礙,橫說豎說,粗說細說,無論怎樣說,都有道理。
【能轉清淨妙法輪】:能常轉清淨不可思議的妙法輪,能破除衆生的染污心,而得到清淨心。心清淨、身清淨,法自然清淨了。
【此是大光之解脫】:這種境界是總持大光明天王所明白的解脫門。
業性廣大無窮盡 智慧覺了善開示
一切方便不思議 如是慧天之所入
【業性廣大無窮盡】:衆生的業是廣大無邊,沒有窮盡的。因為業是沒有形相的,若是有形相的話,早就充滿了虛空,再也不能容納了。
什麼是業?凡是所轉的念頭,無論是善?或是惡?都是業。轉善念頭,所造的業是善業。轉惡念頭,所造的業是惡業。一件事情,著相就造業,不著相就解脫。凡夫只懂得造業,菩薩却懂得解脫。因為凡夫動了妄心去做,所以是造業。菩薩以一片清淨心去做,所以是解脫。解脫是把心中三毒(貪、瞋、癡)的煩惱除掉,得到自在。造業是見境起貪心,而造成三業(身、口、意)的染污和迷惑。
【智慧覺了善開示】:佛是有了大智慧的人,明白一切道理,所以善於開示一切衆生,令衆生明白世間的樂是暫時的,出世間的樂是恒常的。
【一切方便不思議】:佛用一切方便法來教化衆生,這種方便法,是不可思議的。無論那一類衆生都能明白接受,依法奉行。
【如是慧天之所入】:像這樣的方便法,是不思議慧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
轉不思議妙法輪 顯示修習菩提道
永滅一切衆生苦 此是輪齋方便地
【轉不思議妙法輪】:佛常轉法輪教化衆生,轉動不可思議的妙法輪。妙是不可言,法輪是恒常的轉動,如車輪一般,向前進行,而不向後退。
【顯示修習菩提道】:佛很明顯的來指示衆生,如何修行,如何用功,如何能得到覺道?要是不用功修行,就不能得到覺道。非得用功修行,才能得到覺道,所謂「一份耕耘,便有一分收穫,十分耕耘,便有十分收穫。」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便宜事。修道的人,用一分的功,便有一分的益處,便接近覺道一步。做其他的事,常有浪費工夫而得不到結果。唯獨修行這種法門,做一點就有一點的效果。
【永滅一切衆生苦】:要老老實實地修行,才能得到覺悟的道理,才能永滅衆生的痛苦。衆生為什麼會苦?因為不覺悟。因為有無明便造種種的業,而受種種報。要把無明破滅了,就得到覺悟。這樣,就把衆生的苦永遠消滅了。
【此是輪齋方便地】:這種境界是輪齋天王所得到的方便地法門。
如來眞身本無二 應物隨形滿世間
衆生各見在其前 此是燄天之境界
【如來眞身本無二】:眞身就是法身。佛的眞身不但無二,連一個也沒有。為什麼?因為佛的眞身無相無不相,無在無不在。
【應物隨形滿世間】:佛的眞身,應衆生的機,隨衆生的根性,來為衆生說法,所謂「觀機逗教」,也就是因人說法。對小乘根性者說小乘法,對大乘根性者說大乘法。就是應病予藥,對患熱病患者,涼性藥來醫治;對患寒病患者,以熱性藥來醫治。這樣,才能藥到病除,有起死囘生之效。所以佛的眞身充滿世間,去救衆生出苦海。
【衆生各見在其前】:所有的衆生,都覺得佛現在自己的面前,面對自己說法。
【此是燄天之境界】:這種境界,是光燄天王所得到所明白的解脫門。
若有衆生一見佛 必使淨除諸業障
離諸魔業永無餘 光照天王所行道
【若有衆生一見佛】:假設有衆生能見到佛的報身,他的業障就會消滅了。
佛有三身:①法身:是沒有形相,是眞如實相。佛既沒有住世。也沒有不住世。在時間上是豎窮三際,在空間上是橫徧十方。這也就是佛的靈性,名為毗盧遮那,譯為徧一切處。
②報身:是莊嚴光明清淨的身相,是常住不滅的身。佛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無量的福德和智慧,才得到報身,名為盧舍那,譯為淨滿。這個報身如日光之清淨而照滿全世間。
③應身:是隨順衆生的機緣而現之相,專為教化衆生,名為釋迦牟尼。釋迦譯為能仁,表示大悲;牟尼譯為寂默,表示大智。又為化身,應衆生的要求,而變化千百億身。不但佛有化身,就是觀世音菩薩也有無量的化身。菩薩用心來觀察世界受苦的衆生,無論有多少衆生求救,菩薩都能同時拯救出苦海。因為菩薩有化身的神通力。
【必使淨除諸業障】:誰能見到佛的報身,誰的業障、報障、煩惱障,一切障都能淨除了。所有的業障都會變成清清白白、乾乾淨淨。
【離諸魔業永無餘】:業障淨除了,這時,會有諸魔來擾亂引誘,令修行人失去定力,失去道心。如何能離開諸魔呢?就是勤精進不懈怠,無論什麼境界現前,心不動、意不亂。天魔便無辯法,自然知難而退。所以能遠離一切魔業,便永遠不會受諸魔之侵害。
【光照天王所行道】:這種境界,是光照天王所明白的道理,所修行的法門。
一切衆會廣大海 佛在其中最威耀
普雨法雨潤衆生 此解脫門名稱入
【一切衆會廣大海】:佛在每個世界中,都有說法的法會。在每一法會中,有無量諸佛、無量菩薩、無量羅漢、無量衆生。其衆會廣大的情形,好像大海一樣,廣不可量,深不可測。
【佛在其中最威耀】:佛在每個法會中,是最有威德、最有光耀的。所謂大威德神通力,佛光普照於十方。
【普雨法雨潤衆生】:佛普徧的說法,好像天雨下降一樣;大樹得到大量的雨水,小草得到小量的雨水,但是都得到利益,法雨是各隨其類、各成其性、各得其量,來滋潤一切衆生。
【此解脫門名稱入】:這種解脫門,是普觀察大名稱天王所深切明白的境界。
復次,釋迦因陀羅天王,得憶念三世佛出興,乃至剎成壞皆明見,大歡喜解脫門。
再把前邊沒有說完的道理,繼續說一次。這位釋迦因陀羅天王,他是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的天王。釋迦譯為能,因陀羅譯為天主,意思就是能作天上的主。他得到一種解脫門,能在一念間,可以想起過去諸佛怎樣出興於世?乃至佛刹如何成的?如何壞的?他清清楚楚記得這種境界,又明明白白了解這種道理。不但是過去世,就是現在世和未來世也能明見。因為他明白這樣多的境界,所以生大歡喜、大快樂。
因陀羅又名釋提桓因。在無量劫以前,她是個沒有結婚的女人。有一天,她見到一所寺廟,破爛不堪,也沒有人發心來重修。她見到這種情形,心裡就想,如果不重建,那麼,佛像天天被風吹、日曬、雨淋、豈不是更要損壞嗎? 因此她便發心重修這所破寺廟。但是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不能完成這個心願,於是乎,她去找朋友和親戚,大家發心來重修。有志者事竟成,居然找到了三十二個女人。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努力,不久便將破廟重新整修,而變成又堂皇又莊嚴的廟宇。
因為這三十三個女人有修寺廟的功德,死後便生在忉利天,而為天主。在這天的四方各有八天,東南西北四方共有三十二天。幫助修寺的三十二女人,為此三十二天的天主。中央有一天,是帝釋所住。此三十三天是以這三十三個女人為天主。這是天主的來源。
不知道天主因緣的人就亂講一陣,說天主是獨有、是萬能的。其實既不是獨有,也不是萬能。因為他們只知道幾萬年的事,而不能知道幾萬大劫的事。
因為不知道無量劫的因緣,乃杜撰出來一位眞神的概念,造出一位究竟神,或圓滿神,或萬能神。這是隨意所造,願造多少就造多少,反正沒有人來控告。眞神也罷,萬能神也罷,都是不對的,所以就以 讹傳讹,傳到現在。現在是科學時代,無論什麼事情,都要經得起考驗。宗教也是如此,經不起科學的考驗,便會被淘汰。奉勸信教的善士們,頭腦要清楚,要仔細來分析,不可人云亦云,沒有個人的判斷力,而養成迷信。就變成盲目的信仰。
忉利天在須彌山頂,其城名為善見城。城中有寳樓重閣,天宮更為華麗,就是釋提桓因所居住之所。
這位釋提桓因,又名帝釋天,他是三十三天的天主,這個天太快樂了,以致於其衆生不愛修禪定,而容易墮落於六道輪廻。就是釋提桓因也不例外。天人要死時,便發生五衰現象。這位帝釋天主的福報享盡的時候,照樣要死去投胎。他知道自己要死,便去佛所求救,請教如何能了生脫死?佛說:「按照因果來說,你要投驢胎而且無法挽救。」他聽了之後,非常駭怕,再三懇求佛救他。佛便為他皈依授五戒,作為三寳弟子。
不久他固然就轉入驢胎,這匹母驢無緣無故地跑到主人的店中,將瓷器踢破,主人大怒,用木棒打母驢,因而引至母驢墮胎。於是帝釋天便重新囘到天宮去,虔誠地信仰佛法。凡是世間有高僧講經說法的地方,他在百忙之中,也一定抽出時間去聽法,因此引起他太太的誤會,而發生一件不愉快的戰事。
阿修羅王的女兒,生得十分美麗。釋提桓因貪其色,而和她結婚,此即證明欲界六天的天人,不但有食欲,而且還有男女性欲。
凡是在世間修十善持五戒的衆生,到上上品的程度,便生到此天界,但這並不是究竟處。所謂「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極樂世界才是究竟處,在那兒蓮花化生,快樂無比,永無煩惱。
普稱滿音天王,得能令佛色身最清淨廣大,世無能比解脫門。
這位普稱滿音天王,他得到這種解脫門,知道佛的色身最清淨最廣大,世間任何聖人是不能相比的。
在前邊所講佛的眞身,就是法身。現在所講佛的色身,就是報身。佛的化身就是應身。所以佛有法報化三身。佛的色身是最清淨沒有染污的。不像我們凡夫的身不乾淨而有染污。佛的色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每一相,每一好,都是清淨廣大。佛的報身,也現於無量世界教化衆生。這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由佛說,是現千丈盧舍 那身而說的妙法。世間的轉輪聖王,是最有福德相。雖然也具足三十二相好,但是不能和佛相比。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慈目寳髻天王,得慈雲普覆解脫門。
這位慈目寳髻天王,因為他的眼睛常放出一種慈悲的光雲,照耀衆生,令生信心。他的寳髻常流出衆寳,而布施衆生,所以得此名。
他得到佛的慈雲普徧覆獲一切衆生的解脫門。知道佛的慈雲能令一切衆生有慈悲心而不殺生,有布施心而不偷盜,有忍辱心而不頑強,有精進心而不懶惰,有禪定心而不散亂,有智慧心而不愚癡。這慈雲又能令一切衆生從生死此岸度過煩惱中流,達到湼槃的彼岸。
寳光幢名稱天王,得恒見佛,於一切世主前,現種種形相威德身解脫門。
這位寳光幢名稱天王,他常見到佛,在世間皇帝面前現出種種的形相,身有大威德相,有威可畏,有德可敬。令人見之,肅然起敬,畢恭畢敬的頂禮而歡迎。例如王舍城的國王頻婆娑羅王皈依佛作弟子,其子阿闍世王也皈依佛。舍衛城的國王波斯匿王皈依佛作弟子,其子祗陀也皈依佛。當時有很多世間主皈依佛。這位天王,他得到這種境界的解脫門。
發生喜樂髻天王,得知一切衆生,城邑宮殿,從何福業生解脫門。
這位發生喜樂髻天王,他能知道所有一切衆生所居住的城邑宮殿,是從什麼福業所生出來。衆生因為修戒定慧的法門,將貪瞋癡的煩惱滅除。所以有城邑宮殿的福業果報,如果只是造罪業而不修善功德,那麼,就沒有這種福報,也沒有這樣多的財富。福業是從做善事而來的。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端正念天王,得開示諸佛成熟衆生事解脫門。
這位端正念天王,他得到開示十方諸佛成熟衆生事的解脫門。所謂未種善根令種,已種善根令增長,已經增長令其成熟,已經成熟令其得到解脫。這是諸佛成熟衆生之事。
高勝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間成壞劫轉變相解脫門。
這位高勝音天王,他能明白一切世間是怎樣成?怎樣住?怎樣壞?怎樣空?成、住、壞、空各需要多少劫?又怎樣從成劫轉到住劫?從住劫轉到壞劫?從壞劫轉到空劫?從空劫又轉到成劫?這種種相是怎樣轉變的?轉變時要經過多長的時間?他都知道,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成就念天王,得憶念當來菩薩,調伏衆生行解脫門。
這位成就念天王,他得到的解脫門,是常常記得將來所有的菩薩是以什麼方法調伏衆生?怎樣令一切衆生廻小向大,改惡向善呢?這種境界他都知道。
頑強的衆生,難調難伏。顯教是:「文度衆生」,菩薩是慈眉善目,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來教化,令有緣的衆生都證佛道。密教是「武度衆生」,金剛是忿怒相,用強迫的手段來教化,令無緣的衆生都得解脫。雖然方法不同,可是目的相同,都是令衆生明心見性,即身成佛。
淨華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諸天快樂因解脫門。
這位淨華光天王,他明白知道一切諸天是很快樂,沒有憂愁的。為什麼他們能得這種快樂之果呢?因為往昔種下快樂的因,就是修持五戒十善的法門。他們都是修上品的功德。如果修中品的功德,便生到人間。中上者,其快樂多;中中者,其快樂不多不少;中下者,其快樂少。如果修下品的功德,便為阿修羅。下上者為王,下中者為民,下下者為女。這位天王,他明白而得到這種解脫門。
智日眼天王,得開示一切諸天子,受生善根,俾無癡惑解脫門。
這位智日眼天王,他能開示一切諸天的天子所受生的善根,令他們都除去愚癡疑惑,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自在光明天王,得開悟一切諸天衆,令永斷種種疑解脫門。
這位自在光明天王,他能開悟一切諸天衆,令他們悟入佛的境界,令一切諸天衆永遠斷除疑惑心,而生正信心。這位天王得到這種解脫門。
爾時,釋迦因陀羅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三十三天衆,而說頌言。
就在這個時候,這位能天主,仰承佛的大威德神力,普徧觀察一切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天衆,而說出頌言來讚歎諸佛。
我念三世一切佛 所有境界悉平等
如其國土壞與成 以佛威神皆得見
【我念三世一切佛】:釋迦因陀羅天王說:我思惟思惟,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平等無差別。
【所有境界悉平等】:三世諸佛所有的境界一律平等,無有高下,沒有大小的區別,而是統統一樣的平等。
【如其國土壞與成】:諸佛的國土,怎樣壞?怎樣成?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
【以佛威神皆得見】:以諸佛的大威神力之故,令一切衆生都能見到佛,都能明白這種境界。
佛身廣大徧十方 妙色無比利群生
光明照耀靡不及 此道普稱能觀見
【佛身廣大徧十方】:佛的法身是廣大無邊,能徧於十方一切處。所謂盡虛空徧法界,只要有空間的存在,就有法身的存在。
【妙色無比利群生】:佛的妙色是無可比,而能利益一切有情和無情的衆生。
【光明照耀靡不及】:佛的清淨光明能照耀一切衆生,沒有一個衆生不沐浴在這慈悲光明之中,這種光明是平等的,不分善根或鈍根,都被其照耀和加被。
【此道普稱能觀見】:這種道理是普稱滿音天王他所能觀察到,所能看見的境界。
如來方便大慈海 往劫修行極清淨
化導衆生無有邊 寳髻天王斯悟了
【如來方便大慈海】:如來是佛十號之一。每位佛有十號,就是①如來:佛的法身從如實之道而來。②應供:佛斷除三惑及二死,萬德福慧具足,普應九界供養。③正徧知:佛智照一切法,既正而又普徧。④明行足:佛的福慧兩足。三明是慧,五行是福。⑤善逝世間解:佛修正道入湼槃,又了解世間一切狀況。⑥無上士:佛的正覺是無上的,九界衆生無能相比。⑦調御丈夫:佛是能調順修正道的大丈夫。⑧天人師:佛為天人的導師,教化他們改邪歸正,捨惡向善。⑨佛:是大覺大悟的聖人。⑩世尊:佛是世間最尊貴的人。具足十號方稱世尊。因為大慈的緣故,所以佛便使用方便法來接引衆生。慈悲猶如大海,故叫方便大慈海。
【往劫修行極清淨】:因為在往昔劫的時候,佛修種種行門,所以成就極清淨的法身。清淨是修行的證明,要是不認眞修行,就不會得到清淨。
【化導衆生無有邊】:因為清淨是由眞實修行得來的,所以用種種方便大慈法門,來教化衆生,來誘導衆生,令衆生斷煩惱破無明,成就法身,這種方便大慈法門是沒有邊際的。
【寳髻天王斯悟了】:這種境界是慈目寳髻天王所覺悟,所得到的解脫門。
我念法王功德海 世中最上無與等
發生廣大歡喜心 此寳光天之解脫
【我念法王功德海】:寳光幢名稱天王說:「我囘憶佛這種功德是無量無邊的,猶如大海」。故說法王功德海。
【世中最上無與等】:這種功德在世間是最高無上,沒有人能比佛的功德更大了。
【發生廣大歡喜心】:我想起這種境界,心中便發生廣大的歡喜心。
【此寳光天之解脫】:這是寳光幢名稱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
佛知衆生善業海 種種勝因生大福
皆令顯現無有餘 此喜髻天之所見
【佛知衆生善業海】:佛能知道一切衆生的善業海,不但知道一世,而能知道無量世的善業。
【種種勝因生大福】:修種種殊勝因,才能獲得廣大的福報。所謂:「前生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來生更苦」。有福報的人,在前生福因中已種下功德因,所以今生有財有勢有富貴。如果再布施行仁道,來生一定比今生更好。如果今生慳貪不布施,學楊朱的思想,「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來世一定不如今生。甚至福盡了,不能轉為人道,或許要到畜生道去償還業債。
【皆令顯現無有餘】:他能令種種善因都顯明,而毫無遺漏。種小善因便得小福報,種大善因便得大福報,這是絲毫不爽的。
【此喜髻天之所見】:這是喜樂髻天王所見到的境界。
諸佛出現於十方 普徧一切世間中
觀衆生心示調伏 正念天王悟斯道
【諸佛出現於十方】: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出現於十方三世一切世間。
【普徧一切世間中】:普徧於世間中,也就是普徧於虛空法界中。
【觀衆生心示調伏】: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觀察一切衆生的心,顯示出調伏的法門。多貪的衆生,令他修不淨觀。多瞋的衆生,令他修慈悲觀。愚癡的衆生,令他修因緣觀。所以要觀察衆生的根性,而用方便法來教化,來調伏。
佛調伏一切衆生是不著於相。在金剛經上說:「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己,而無有一衆生寳滅度者。」這就是不取於相,度衆生而無衆生之相,就是沒有衆生的執著。
我們做什麼事情,就有什麼事情的執著。布施人一杯水,或布施一碗飯,便認為自己做了好事,有益於衆生——這就是執著相。所以要有三輪體空的思想:①布施者空,這樣可以去我執,就是我空。②布施物者空,這樣可以去慳貪,就是法空。③受施者空,不分親疏恩怨,平等布施,就是人空。有這三空才是眞布施。否則,若是為名為利,這就變成有企圖的布施,是假布施,不是眞布施。
【正念天王悟斯道】:這位端正念天王,他明白這種解脫門的道理。
如來智身廣大眼 世界微塵無不見
如是普徧於十方 此雲音天之解脫
【如來智身廣大眼】:佛的智慧身大放光明,佛光普照十方世界,這種光明是廣大無邊,無所不照,無處不有的.
【世界微塵無不見】:所有十方世界中一切微塵裏邊,以及萬事萬物一切衆生,佛悉知悉見,所以說無不見.
【如是普徧於十方】:佛智身有廣大眼,故能普徧照耀十方。一切世界中的微塵沒有不見的,這就是佛的境界。
【此雲音天之解脫】:這種境界是高勝雲音天王他所明白的,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一切佛子菩提行 如來悉現毛孔中
如其無量皆具足 此念天王所明見
【一切佛子菩提行】:一切候補佛位的菩薩,住在兜率天的內院,他們所修的是覺道的行門。等待因緣成熟時,便成六牙(代表六度波羅蜜)大白象,降生於人間,作為教主。
【如來悉現毛孔中】:他們由初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到補佛位時,一切的行門,都在佛的毛孔中現出來。
【如其無量皆具足】:好像這種行門,是無量無邊那樣多,都具足這種境界。
【此念天王所明見】:這種境界是成就念天王所明白所見到的。
世間所有安樂事 一切皆由佛出生
如來功德勝無等 此解脫處華王入
【世間所有安樂事】:人間和天上所有快樂和平安的事,都是佛所加被,所賜予的。
【一切皆由佛出生】:因為佛法有培養灌溉的功能。令沒有善根的衆生種善根,已種善根者令其增長,善根增長者令其成熟,善根成熟者令其解脫,然後使令一切衆生成就佛道。所以說一切皆由佛出生。
【如來功德勝無等】:佛的功德是最殊勝,沒有人能和佛相比的。因為佛在三大阿僧祇劫中,修福修慧,在一百大劫中,修種種相好的功德,所以佛是福慧兩足尊,有三十二相莊嚴,八十種隨形好,成為三覺圓滿的正覺者。
佛的頭有光圈,頂有肉髻,旋髻紺青,面如滿月,白毫放光,眉彎如月,眼明如鏡,鼻不現孔,唇赤如丹,齒白如雪,齒有四十,舌長過鼻,耳珠垂肩,全身金色,皮膚細滑,體味如蘭,胸有卍字,臍深圓好,手長過膝,手足縵網,手指织長,手甲如瓦,足背高厚,行如鵝步,馬陰藏相,膝堅而圓,音聲深遠等等。這三十二相皆是世中希有,我們單是有其中的一相,即是貴相。我們為什麼沒有這種相呢?因為在前生不修福不修慧,所以無此相好。如想相貌端正莊嚴,便要趕緊持戒布施,福慧變修,才能得到相好。
【此解脫處華王入】:這種解脫門,是淨華光天王他能明白的道理。
佛是我們的大慈悲父,所以把天上的快樂和人間的快樂,早就預備好了。好像我們作小孩子的時候,父母買來很多玩具,小孩子見到玩具一定歡喜雀躍,便生出快樂心,這快樂是父母所賜予的。天上的人,人間的人,都是佛子佛孫,所以佛才予衆生安樂。如是思惟,才能對佛生出一種信心。
若念如來少功德 乃至一念心專仰
諸惡道怖悉永除 智眼於此能深悟
【若念如來少功德】:假設你能忆念佛最少的功德,甚至一粒微塵那樣小的功德,就有不可思議的好處。
【乃至一念心專仰】:或者一念之間,對佛生出專一仰慕之心,就是以沒有雜亂的心來仰慕佛。這雖然是最少的功德,但是有最大的功能。
【諸惡道怖悉永除】:僅僅在一念中生出恭敬仰慕心,就能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恐怖心永遠解除。
【智眼於此能深悟】:智日眼天王,他對這種境界深深的覺悟。他明白這種道理,得到這種解脫門。
寂滅法中大神通 普應群心靡不周
所有疑惑皆令斷 此光明王之所得
【寂滅法中大神通】: 寂滅法就是無說亦無傳,應作如是觀,諸法從緣來,常至寂滅相。諸法之相是寂滅的,雖然是寂滅,但佛能顯現大神通,教化衆生,開示衆生,令衆生斷除疑惑。所以佛在寂滅道場中現出種種神通。
【普應群心靡不周】:佛說華嚴經的時候,在定中放光,加被說法主的諸大菩薩。他們承仰佛的大威德神通力而演說妙法。普徧地感應道交,和衆生心互相接觸,互相契合,沒有一個衆生得不到佛之神力所加。
【所有疑惑皆令斷】:因為以這種感應道交的力量來加被,所以一切衆生的疑惑心都斷絕了。他們都生出信心,相信佛法能解決時間不能解決的問題。
感應道交就是衆生所求之事,蒙佛菩薩答應了,乃遂心如意,心想事成。感是感動;衆生虔誠地祈禱,或誦佛經或念佛號,去感動佛菩薩。應是反應;佛菩薩被感動之後,就反应了衆生的願,答應衆生所求的事。道交就好像開關的電鈕一樣,只要一按,電燈就放出光亮。我們學佛法,就是學按電鈕的方法。陰陽二電相接,就有光明,即是恢復本有的大光明藏。
【此光明王之所得】:這種境界是自在光明天王所得到的解脫門。
復次,日天子,得淨光普照十方衆生,盡未來劫,常為利益解脫門。
把前邊的意思再詳細地說一次。這位日天子,他得到清淨光明,能普照十方一切衆生,乃至於盡未來劫,能常常利益衆生。好像太陽光普照一切,得到溫暖而生長。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我們衆生都得到佛菩薩的利益,才能生存。佛菩薩為利益衆生,變成五穀來治療衆生的饑餓病,變成布帛來為衆生禦寒,布施一切物質予衆生,令衆生得到安樂。
光燄眼天子,得以一切隨類身,開悟衆生,令入智慧海解脫門。
這位光燄眼天子,他有一種光明,好像火燄一般璀璨,能令人的眼睛睜不開。他得到一種解脫門,能隨着一切衆生的種類而顯現各種身形。想度人就現人身、想度狗就現狗身,想度什麼衆生就現什麼身。令他們由迷歸覺,由愚癡得到智慧,皆證入智慧大海中,永不再愚癡了。
須彌光歡喜幢天子,得為一切衆生主,令勤修無邊淨功德解脫門。
這位須彌光歡喜幢天子,他得到的解脫門,能為一切衆生主。他能令衆生精進地修行,修無邊的清淨功德。這種功德是利益衆生而不是利益自己的,所以叫做淨功德。
淨寳月天子,得修一切苦行,深心歡喜解脫門。
這位淨寳月天子,他明白修一切苦行的道理。他從心裏深深地歡喜苦行,願意修這種法,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佛有十大弟子,每人都得到第一:摩訶迦業尊者他得到頭陀(苦行)第一。他去做人不能做的事,行人不能行的事,吃人不能吃的飯,穿人不能穿的衣。他修習二十種苦行:①住在寂靜處②或在塚間坐③或在露地坐④樹下睡⑤坐不臥⑥常行乞食⑦次第而乞⑧日中一食⑨節量而食⑩過午不飲漿(11)穿著糞掃衣(12)只有三件衣。這就是苦行。
勇猛不退轉天子,得無礙光普照。令一切衆生益其精爽解脫門。
這位勇猛不退轉天子,他勇猛精進地用功修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絕對不退轉,因此得到無礙的光明。這光明能普照一切衆生,使他們都能得到明爽的利益,增加精進的快樂。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妙華纓光明天子,得淨光普照衆生身,令生歡喜信解海解脫門。
這位妙華纓光明天子,他得到清淨的光,普照衆生身上的解脫門。他能令一切衆生生大歡喜心、大信心、大解心,由信而解。這種智慧猶如大海,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最勝幢光明天子,得光明普照一切世間,令成辦種種妙功德解脫門。
這位最勝幢光明天子,他用最殊勝的光明,普照一切世間。他用光來說法,用光來教化,令世間一切衆生都能成就種種的妙功德。這種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寳髻普光明天子,得大悲海,現無邊境界,種種色相寳解脫門。
這位寳髻普光明天子,他得到大悲海的境界,能給衆生一切快樂,能滿足衆生一切願望,衆生想求金,就給金,就給金。衆生想求銀,就給銀。衆生想求琉璃,就給琉璃。衆生想求什麼寳,就給什麼寳。所以在大悲海中現出無邊種種的色相寳,凡是有形有相的寳貝,都現出來滿足衆生的願望。這位天子得到這種解脫門。
光明眼天子,得淨治一切衆生眼,令見法界藏解脫門。
這位光明眼天子,他的眼睛非常光明,能清清楚楚觀察到很遠的地方。他能淨治一切衆生的眼病,令一切衆生見到法界藏的境界。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持德天子,得發生清淨相續心,令不失壞解脫門。
這位持德天子,他修持德相好的法門。他得到一切清淨相續心的境界,令這種清淨心,相續不斷,永遠不失不壞。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普運行光明天子,得普運日宮殿,照十方一切衆生,令成就所作業解脫門。
這位普運行光明天子,他得到普徧運轉太陽的宮殿光明,照耀十方一切衆生,令其成就所修行所造的善業。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爾時,日天子,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日天子衆,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這位日天子,仰承佛大威德神力,普徧觀察一切日天子衆,而說出讚歎佛功德的偈頌。
如來廣大智慧光 普照十方諸國土
一切衆生咸見佛 種種調伏多方便
【如來廣大智慧光】:佛有廣大無邊的智慧光。這種智慧光是從修禪定中得來的。修到無妄想的時候,智慧光就現前,也就是開悟。佛在多生多世修福慧,所以有大智慧光。
【普照十方諸國土】:這種廣大智慧光,能普照十方諸佛國土。
【一切衆生咸見佛】:十方諸佛國土的衆生,都能看到佛。
【種種調伏多方便】:佛用種種方便法門來調伏一切衆生,令衆生見到佛之後,都能改過自新,改惡向善,廻光返照,得到覺悟。
如來色相無有邊 隨其所樂悉現身
普為世間開智海 燄眼如是觀於佛
【如來色相無有邊】:佛的法身是無有邊際的,佛的色身也是無有邊際的。都是盡虛空徧法界。不過,法身是無形無相,色身是有形有相。
【隨其所樂悉現身】:隨順衆生所歡喜,佛就現身為其說法,說四諦法,說十二因緣法,說六度法等等。
【普為世間開智海】:佛說法的目的,是普徧為一切世間的衆生開智慧之海。有了智慧之後,才能辨明善惡是非,不會做顚倒事。
【燄眼如是觀於佛】:光燄眼天子,他能這樣的觀想於佛。
佛身無等無有比 光明照耀徧十方
超過一切最無上 如是法門歡喜得
【佛身無等無有比】:佛的身體是無等倫,也是無有比的。就是說沒有人能和佛相等,和佛相比的。
【光明照耀徧十方】:佛的光明普徧照耀十方,好像太陽光一樣。但是勝過太陽光,因為太陽光只能照陽面,而不能照陰面。佛光是普照,無所不照,不管是陰面或是陽面,都能徧照。
【超過一切最無上】:佛的光明是超過一切日月星辰之光,沒有能比佛的光明再光明的,所以說超過一切最無上。
【如是法門歡喜得】:像這樣境界的解脫門,是須彌光歡喜幢天子所得到的。
為利世間修苦行 往來諸有無量劫
光明徧淨如虛空 寳月能知此方便
【為利世間修苦行】:淨寳月天子為利益世間一切衆生,才修苦行。願以自己的苦行,來解除衆生的苦。這就是佛菩薩救世救人的精神。
【往來諸有無量劫】:在三界二十五裏邊轉來轉去,而在無量劫時間中來修苦行。
二十五有:因為衆生被無明枷繫生死的鎖,在行為上造了很多的業,所以不能脫離二十五有。就是在欲界有十四有,在色界有七有,在無色界有四有,總計有二十五有。
欲界的十四有:就是四惡趣(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四大洲(南贍部洲、東勝神州、西牛賀州、北俱盧洲,在須彌山的咸水海中)、六欲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的七有:就是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大梵天、淨空天、無想天。
無色界的四有:就是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
破了二十五有的煩惱,名為淨。破了二十五有的業,名為我。破了二十五有的報,名為樂。無二十五有的生死,名為常。這常、樂、我、淨,就是湼槃四德。
佛說世間法,是無常、苦、無我、不淨,這是方便法。佛說出世法,是常、樂、我、淨,這是眞實法。無常是衆生,常是法身。苦是外道,樂是湼槃。無我是生死,我是如來。不淨是有為,淨是無為。
擧例而言,明月是常樂我淨。烏雲是無常苦無我不淨。世間法是烏雲遮月,不見光明。出世法,好比如清風,能吹散烏雲,復見月光。
凡夫有四種顚倒事:以生滅無常,執着為常。以惑業衆苦,執着為樂。以緣假我,執着為我。以煩惱染污,執着為淨。所以為衆生。
我們修道的人,就是要除去無明,若能把無明除得乾乾淨淨,眞心光明,智慧現前。認清眞理,就不會再顚倒了。
【光明徧淨如虛空】:佛的光明普徧清淨,有如虛空,纖塵不染。
【寳月能知此方便】:淨寳月天子,他就知道這種方便法門。
佛演妙音無障礙 普徧十方諸國土
以法滋味益群生 勇猛能知此方便
【佛演妙音無障礙】:佛的妙音聲是無所障礙,無論在多遠的地方,都能聽到佛的音聲。不但能聽到,而且很清楚,好像佛就在面前一樣。
【普徧十方諸國土】:佛在一個佛國土講經說法,十方諸佛國土,同時都能聽到。
【以法滋味益群生】:佛是以法的滋味來利益衆生,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來滋潤衆生的慧命。
【勇猛能知此方便】:勇猛不退轉天子,他能知道此種善巧方便法門。
放光明網不思議 普淨一切諸含識
悉使發生深信解 此華纓天所入門
【放光明網不思議】:佛放出一種光明的教網,是不可思議的,能度脫衆生出生死海。
【普淨一切諸含識】:含識是含有八識的衆生。佛的光明網,能普徧令一切衆生得到清淨。
【悉使發生深信解】:完全使令含識的衆生,都能發生深信而明白。甚至最小的蚊蟲,也能了解。
【此華纓天所入門】:這是妙華纓光明天子他所入的解脫門。
世間所有諸光明 不及佛一毛孔光
佛光如是不思議 此勝幢光之解脫
【世間所有諸光明】:世間所有的日月星辰乃至電光種種的光明,都不能和佛光比較。
【不及佛一毛孔光】:這些光明不及佛一根毛孔的光明。佛毛孔之光,能照耀三千大千世界。
【佛光如是不思議】:佛光是這樣的偉大,讚不能窮,說不能盡。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此勝幢光之解脫】:這種境界,是最勝幢光明天子所得到的解脫門。
一切諸佛法如是 悉坐菩提樹王下
令非道者住於道 寳髻光明如是見
【一切諸佛法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法,就像這個樣子。
【悉坐菩提樹王下】:諸佛成道的時候,都是坐在菩提樹下開悟成佛。
【令非道者住於道】:使令不合乎善道的地獄、餓鬼、畜生三衆生,遠離惡道而生於善道,住於善道。
【寳髻光明如是見】:這是寳髻光明天子,他所得到的境界。
衆生盲暗愚癡苦 佛欲令其生淨眼
是故為然智慧燈 善目於此深觀察
【衆生盲暗愚癡苦】:盲是無明,暗是煩惱,愚癡是執着。這三種是特別苦的,可是這種苦沒有人覺悟,好像魚在水中不見水,人在苦中不知苦,染苦為樂。
【佛欲令其生淨眼】:佛希望衆生都生出清淨的智慧眼。有了大智慧之後,就能把無明煩惱破了,執着空了,就得到解脫。
【是故為然智慧燈】:因為佛想破除衆生的盲暗愚癡之苦,所以為衆生燃起智慧之燈,教一切衆生棄暗投明,捨邪歸正。
【善目於此深觀察】:這位善目天子,他對於這種境界深深明瞭,得到這種解脫門。
解脫方便自在尊 若有曾見一供養
悉使修行至於果 此是德天方便力
【解脫方便自在尊】:解脫就是沒有一切的執着。沒有執着,才是眞正的自在。無拘無束,無罣無礙,無憂無愁,無喜無怒。不為氣稟所拘,不為物欲所遮。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樣才算得到解脫。要想得到解脫,就得修種種方便法門,由方便而能達到自在,由自在才能達到解脫。
眞正的解脫,是無解脫之相,無解脫之性,無解脫可言。能言者不是眞解脫。並不是說有個思想就說我解脫了。但是怎能知道有個解脫?要是知道有個解脫,那還是沒有解脫。
為什麼要說有個解脫?解脫本來就是解脫。為什麼要說我要解脫?我要得到解脫?那麼,你是把解脫丟掉了呢?還是失去了呢?所以一般不守規矩的人,認為自己得到解脫(自由),以為要他守規矩,就是沒有得到解脫。這種思想令他作自了漢,他不管人,人不管他。所謂:「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顧各」的觀念,不管閒事。其實大菩薩是行菩薩道,專管閒事。彌陀佛引度衆生均到極樂世界住,蓮華化生,沒有休息的時候,怎說不愛管閒事呢?
禪宗第四祖道信大師,他於十四歲那年,到(山+完) 公山禮拜三祖僧燦 大師說:「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師說:「誰縛汝?」道信說:「無人縛。」师说:「便更求解脫乎?」道信大師言下大悟,便在三祖處服勞役七年,後得心印袈裟為四祖。
【若有曾見一供養】:解脫方便自在尊就是佛。要是有人看到這位佛,而發心供養這位佛。
【悉使修行至於果】:完全使令供養的衆生,修行種種法門,證到果位。
【此是德天方便力】:這是持德天子,他所明白的方便法門。
一法門中無量門 無量千劫如是說
所演法門廣大義 普運光天之所了
【一法門中無量門】:佛說的法,是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所以才說一法門中演說無量法門,無量法門還歸一法門。這是重重無盡,無盡重重的境界。
【無量千劫如是說】:在無量千百萬劫中,佛都是這樣說法。可是,這種法始終也說不完。
【所演法門廣大義】:佛所演說的法門是無量無邊,所以羲理是廣大的,無窮盡的。
【普運光天之所了】:這是普運行光明天子,他所明瞭的境界。
復次,月天子,得淨光普照法界,攝化衆生解脫門。
今將前邊的道理再說一次。這位月天子,他能以佛的清淨光明普照法界,來攝化一切衆生,今他們早成佛道。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華王髻光明天子,得觀察一切衆生界,令普入無邊法解脫門。
這位華王髻光明天子,他能觀察無量無邊一切的衆生界。令這一切衆生普徧入於無邊的法門,無邊的智門,他得到這種境界,入這種解脫門。
衆妙淨光天子,得了知一切衆生心海,種種攀緣轉解脫門。
這位衆妙淨光天子,他能了知一切衆生心海裏種種的攀緣浪。他明白攀緣浪是怎樣生出來?衆生又怎樣被攀緣浪所轉?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在這世界上有種種的人,有種種的攀緣心。種種攀緣心被攀緣浪所轉,好像大海裏的波浪一樣。風大波浪也大,風小波浪也小。如果沒有攀緣心,便沒有波浪,心平如鏡,不會被境界所轉,反而能轉境界。
安樂世間心天子,得與一切衆生,不可思議樂,令踴躍大歡喜解脫門。
這位安樂世間心天子,他得到這種境界,誰的心不快樂,他就令誰的心得到快樂。他予一切衆生不可思議的快樂,衆生得到這種快樂,就踴躍地跳起來,生特別無比的大歡喜心。這位天子得到這種解脫門。
樹王眼光明天子,得如田家作業,種芽莖等,隨時守護,令成就解脫門。
這位樹王眼光明天子,他有大智慧的光明眼,能照破無明的黑暗。這種三昧境界好像農人在田中作業一樣,先播種子,然後才能發芽生根長莖出葉。還要隨時守護、耕耘、除草、灌溉、施肥等等工作,才能有所收穫。
佛在佛田中種下菩提種子,一點一點生出菩提芽,長成菩提樹,結了菩提果,一步一步有所成就。但是要時刻守護它,要念茲在茲,缺水時灌溉,少肥料時施肥。用德行的水來灌溉智慧的幼苗,用六度萬行作為肥料,來栽培菩提樹,使它開花結果。要時刻守護,令它成熟,得到解脫。這位天子,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出現淨光天子,得慈悲救護一切衆生,令現見受苦受樂事解脫門。
這位出現淨光天子,得到一種三昧,能慈悲救護一切衆生。慈能予衆生的樂,悲能拔衆生的苦。慈就是無緣大悲,悲就是同體大悲。這位天子用慈悲心來普度一切衆生,來救護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見受苦受樂事。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普遊不動光天子,得能持清淨月,普現十方解脫門。
這位普遊不動光天子,他能普徧地遊行十方。雖然能遊行,但是不動於座,還是處於寂靜道場中。這是禪定的境界,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明白的。在禪定中可以普游十方,周徧法界,如如不動,了了常明。
這種境界,有如清淨月,普現於十方。你看月亮在你的頭上邊,他看月亮在他的頭上邊,十方衆生都覺得月亮是在自己的頭上邊。這為天子得到這種解脫門。
星宿王自在天子,得開示一切法,如幻如虛空,無相無自性解脫門。
這位是星宿王自在天子。星宿就是衆星之王,天文學家將星座分為二十八星宿。東方蒼龍七宿,就是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個星作代表。南方朱雀七宿,就是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個星作代表。西方白虎七宿,就是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個星作代表。北方玄武七宿,就是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個星作代表。
這位天子,他非常自在,能開示一切的妙法。什麼妙法呢?如幻如虛空,無相無自性的妙法。好像幻化,又好像虛空。沒有形相,又沒有自性。這究竟是什麼呢?就是佛的法身。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淨覺月天子,得普為一切衆生,起大業用解脫門。
這位淨覺月天子,能令一切衆生發大菩提心,結大菩提果,修大菩提業,生大菩提用。菩提果圓滿成就了,就能了生死業。菩提覺道的業成就了,這就是起大業用。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大威德光明天子,得普斷一切疑惑解脫門。
這位大威德光明天子,他很有威德,衆生見到他,都生出恭敬和畏怖心。他能普徧斷除衆生的一切疑惑。無論什麼疑惑煩惱,他都能解除。他得到這種解脫門。
爾時,月天子,承佛神力。普觀一切月宮殿中,諸天衆會,而說頌言。
在這個時候,這位月天子,承仗佛的大威德神力,普徧觀察一切月宮殿裏諸天衆會,而說出讚歎佛功德的頌言。
佛放光明徧世間 照耀十方諸國土
演不思議廣大法 永破衆生癡惑暗
【佛放光明徧世間】:佛放無量無邊的光明,普徧照耀世間。
【照耀十方諸國土】:佛的光明,不但照滿世間,又能普照十方諸佛國土,令該國土大放光明。
【演不思議廣大法】:佛演說不可心思不可言議的廣大妙法。什麼妙法呢?就是在家二衆修: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的妙法,出家二衆修:「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的妙法。
【永破衆生癡惑暗】:把衆生的無明黑暗,煩惱愚癡等惑永遠破除。這位月天子得到這種解脫門。
境界無邊無有盡 於無量劫常開導
種種自在化群生 華髻如是觀於佛
【境界無邊無有盡】:佛的境界是沒有邊際,也沒有窮盡,是盡虛空徧法界的。
【於無量劫常開導】:在無量劫以前,佛常為衆生說法,開導衆生,教化衆生。
【種種自在化群生】:佛用種種自在神通的妙用,來教化群生,利益群生.
【華髻如是觀於佛】:這位華王髻光明天子,他觀察佛的這種境界.
衆生心海念念殊 佛智寬廣悉了知
普為說法令歡喜 此妙光明之解脫
【衆生心海念念殊】:衆生的心海,念念不同.前念滅後念生,後念滅前念生,念念遷流,猶如大海的波浪一般。
【佛智寬廣悉了知】:佛的智慧,是極廣大又極精微。所有衆生的若干種心,佛能悉知悉見。
【普為說法令歡喜】:佛普徧為一切衆生說法,令衆生都得到大歡喜,而依教奉行,如法修學。
【此妙光明之解脫】:這是衆妙淨光王子所得到的解脫門。
衆生無有聖安樂 沉迷惡道受諸苦
如來示彼法性門 安樂思惟如是見
【衆生無有聖安樂】:衆生所有的安樂,都是世間的安樂,雖然覺得是安樂,其實不是眞安樂。什麼是眞安樂?就是聖人的安樂。不受諸苦,但受衆樂,無憂無慮,無罣無礙。
【沉迷惡道受諸苦】:衆生沉迷於六道輪廻中,受種種的苦報。六道中有三善道和三惡道的分別。三善道就是①天道②人道③阿修羅道,修十善持五戒者,能生此善道。三惡道就是①畜生道、②餓鬼道③地獄道,行十惡不持戒者,能生此三道。生三善道的衆生,苦多樂少。生三惡道的衆生,根本沒有樂,只受諸種的痛苦。
【如來示彼法性門】:佛開示衆生諸法不離自性的法門,令衆生都得到聖人的安樂。
【安樂思惟如是見】:這位安樂世間心天子,他思惟這種境界。
如來希有大慈悲 為利衆生入諸有
說法勸善令成就 此目光天所了知
【如來希有大慈悲】:佛的慈悲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希有的。任何的慈悲,都不能比佛的慈悲再大。
【為利衆生入諸有】:佛的慈悲心是廣大無邊的。為利益衆生,為教化衆生,心甘情願地入三界二十五有中,解除衆生的痛苦,救護衆生的痛苦。這就是佛的願力。
【說法勸善令成就】:佛為衆生能離苦得樂,而演說種種的法門,又勸衆生作種種善事,令衆生都有成就,得到菩提覺果。
【此目光天所了知】:這種境界,是樹王眼光明天子他所明瞭的解脫門。
世尊開闡法光明 分別世間諸業性
善惡所行無失壞 淨光見此生歡喜
【世尊開闡法光明】:世尊就是佛。佛開揚闡明佛法的眞理,令世界大放光明,在佛光普照之下的衆生,都得到無量的利益。
【分別世間諸業性】:佛說法,為分別世間的善業和惡業,以及不善不惡的業。如種善業,將來會得到善果報。如種惡業,將來會得惡果報。
【善惡所行無失壞】:種善因的善報,種惡因得惡報,這是不變的因果律,絕對不會有造善業而沒有善報,造惡業而沒有惡報。善惡都是不失不壞,絲毫不爽的。
【淨光見此生歡喜】:這位出現淨光王子,他見到這種境界,非常高興而生歡喜心。
佛為一切福所依 譬如大地持宮室
巧示離憂安隱道 不動能知此方便
【佛為一切福所依】:佛具足福慧,一切都圓滿。佛是衆生的良福田,所以是衆生一切福報所依靠。
【譬如大地持宮室】:好像大地一樣,能在大地上建築一切房舍大廈。大地譬如福,佛的福乃為衆生所依,又好像高樓大廈,依地而建築。
【巧示離憂安隱道】:佛用權巧方便來說法,指示一切衆生離開憂苦之道,而得到安隱之道。
【不動能知此方便】:這位普遊不動光天子,他知道佛用這種方便法門來教化衆生。
智火大明周法界 現形無數等衆生
普為一切開眞實 星宿王天悟斯道
【智火大明周法界】:佛的智慧火大放光明,周徧法界。
【現形無數等衆生】:佛又現百千萬億衆生之身。隨衆生的種類而化身,來教化衆生。
【普為一切開眞實】:普徧為世間一切衆生,啟開眞實的法門。
【星宿王天悟斯道】:這位星宿王自在天子,他明白這種道理。
佛如虛空無自性 為利衆生現世間
相好莊嚴如影像 淨覺天王如是見
【佛如虛空無自性】:佛是以虛空為體,以法界為體,以衆生為體。你想要認識佛嗎?那麼,就先要認識虛空。如果認識虛空,就是認識了佛。你想要認識佛嗎?那麼,就先要認識法界,如果認識法界,就是認識了佛,你想要認識佛嗎?那麼,就先要認識一切衆生。如果一切衆生都認識了,也就是認識了佛。
因為佛無自性、無自體、無自相,以虛空為自性,以法界為自體,以衆生為自相,所以說佛如虛空無自性。
【為利衆生現世間】:佛為什麼出現於世呢?因為佛有大悲心,欲利益衆生,令衆生得到好處,所以才出現世間。
佛住在常寂光淨土,如如不動,了了常明,可以不管衆生得度不得度。但是佛的大悲心太重,想利益衆生,救衆生出苦海,所以倒駕慈航,出現於世,來度應度的衆生。
【相好莊嚴如影像】:佛雖然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種種莊嚴,但是像影和像一樣,沒有眞實的本體。
【淨覺天王如是見】:這位淨覺月天子,他明白這種境界。
佛身毛孔普演音 法雲覆世悉無餘
聽聞莫不生歡喜 如是解脫光天悟
【佛身毛孔普演音】:佛的身體,所有每根毛孔都能普徧演說妙音,為衆生說法,令衆生脫離三界,達到彼岸。
【法雲覆世悉無餘】:佛說法好像雲一樣,所有的衆生都在法雲覆護之下,得到法益和安樂。
【聽聞莫不生歡喜】:聽到佛的音聲,看見佛的相貌,沒有一個衆生不生歡喜心。
【如是解脫光天悟】:像這樣的解脫境界,是大威德光明天子所悟解的。
現在把欲界色界七衆已經淺釋完了,繼續在講八部四王衆,他們所得的解脫門和他們所讚歎的頌言。
廻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此經書全套由尹國富(普覺)請,全套二十四冊總共歷時三年,華嚴經淺釋(24—1)由上海孫志華居士發心打字,智誠法師校對,有錯誤之處請大家體諒,並指點。讓有緣衆生共同分享。大家共同學習佛法,研究佛法,修行佛法。願把此經廻向給各人父母、師長,以及法界一切衆生,願生者消災免難,增福延壽,闔家平安,生活幸福,身體健康!社會和諧,大家都能了生脫死,百年以後能往生極樂,各人各姓堂中亡者老祖宗、歷代宗親、各人過去七世父母、冤親債主齊超生,得見彌陀!
Word文档转为PDF版以及网页易读版:生死书 201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