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黄念祖居士一九八八年讲于北京居士林

诸位大德,我们共同研究华严念佛三昧论,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一切法是从因缘生,不离因缘。此中有殊胜因缘,可分五方面来说:

一、我们都知道,华严是经中之海。「海」表示广大无边,无穷无尽。华严是经中之海,无所不摄。华严在佛法中又称为经中之王,最尊贵、最高深。华严讲四种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只有华严讲得最清楚透澈。华严的特点是事事无碍法界。华严有十玄,因此最尊。今此「论」名为「华严念佛三昧论」「华严」二字,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此名太长,故取「华严」二字代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圆教,乃最高之法。在华严中讲了种种三昧,无量无边无穷的三昧,「念佛三昧」是其中之一。但是,念佛三昧是《华严经》中所有一切三昧之「王」。此论单讲华严念佛三昧,「经」是经中之王,所提倡的「三昧」又是三昧之王。很自然的,此「论」是王中之王、殊胜中的殊胜、尊贵中的尊贵。因此,称为法殊胜。

二、讲此论要有书可读。圆德法师印《龙舒净土文》,将此论附印出来。有书是另一殊胜。若无书空谈、没有文字可看,讲完就完了。譬如受「灌顶」,灌顶时很有收获,过了几天什么也没有了,现在有了书本,此为另一殊胜因缘。

三、现有这么多人来听。「居士林」的诸位大居士、「通教寺」的受戒大德,想深入研究。有这样一些发大心的信众,是讲经条件。否则,像生公对著石头讲:「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此为特例,不希望成此特例。这么多人在座,又是一个缘。在家、出家、大德、大居士顶风冒雨来参加,共成一个殊胜的法会。

四、「居士林」的提出,理事长吕老居士再三提出要谈此论。此即有因有缘,我才来向大家汇报。

五、我大病不死,得讲此论,此为另一因缘。

有这些因缘,所以人人应当生出殷重心,难遭难遇之想。另外要提一提,当年佛在说华严的时候,在座的都是阿罗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连他们都不懂,其馀更不用说了。这些阿罗汉们如聋如盲,好像跟聋子一样,好像跟瞎子一样,参与了法会。但对法会殊胜的内容,殊胜的言教,听了,与没听一样,此为如聋;看到,与没看一样,此为如盲。因此,今天的内容,碰到一些道理,自己一时想不通,不要灰心,不要不满意。就连大目犍连、舍利弗都还吃不消。至於不明白,听了有什么好处?这因一经於耳,功德就不可思议。这里许多文句来自《华严经》,今天的研究等於研究《华严经》,研究《华严经》三昧中的王,亦即经王中的三昧中的王。是如此重要的论,大家应有庆幸之心,说者、听者都生难遇之想。

若说佛教经、论,在开始研究之前,要应当先知道这部经、论的纲要。心中先有一个轮廓,再去看经、看论,收获就大。所以,天台宗经典,一开始先讲五重玄义。华严宗更多,十门分列。第十门讲经文,讲经文之前有九门,此九门都是经文之外,是总结提出的。我的大经解,就是用华严十门。这次按天台的五重玄义,较简。五重玄义为:

一、释名。解释论的名字。研究经论,先要把名字弄清楚。日本到处都是南无妙法莲华经,石头上都是,有些大德临终就请人念经题。所以说,名字很重要。名字把一部经论的特点包括进去了。因此,先讲经名,大家看其他经论也应注意此点。

二、辨体。经以什么为体,本体是什么?经中说了很多文字到底以什么为本体。言说是形相,是文字相。这些相是从什么体里显现出来的?知道体,才知道根本。所以,我们看一部书,要能抓住它的根本,知道体是什么。

三、明宗。宗旨是什么。上次《净土资粮》就讲了一个《阿弥陀经》的宗,即蕅益大师指出的「信、愿、持名」四字。全部的内容,全部的理论,全部的修行方法,都在其中。《阿弥陀经》就是要「信」,发愿往生。难信之法,要信。发愿,愿生彼国。还要念。一经宗旨就是「信、愿、持名」。四个字把一部经就概括了。就是要好好信、好好发愿,好好持名。

四、论用。作用,讲此论的作用。

五、教相。讲此论属於哪一教。小乘教、大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不同的教就是为了不同的对象。佛是随机说法的,说的内容就有分别。小乘就不谈成佛;始教阐提不能成佛;终教 阐提也能成佛,但要三大阿僧祇劫;顿教一刹那可以成佛。所以,先要知道是属於那一教。一刹那成佛或三大阿僧祇劫成佛,都是佛说的,但对象不同,所说便不同了。再说,时间是由於大家的妄念,说一刹那、说三大阿僧祇劫,都是平等的。要知「依了义教,不依不了义教」,要知此论是了义的,还是不了义的。两种说法不一样的时候,应该依了义教。所以要知道它的教相。

以上就是五重玄义。有时看书、看论,不看注解倒容易,一看注解,「拦路虎」,就拦住了,因为它讲五重玄义。我们现在是「解剖麻雀」的性质,虽只是十五页的短论,仍分析到其中的五重玄义。

壹、释名

「华严念佛三昧论」。华严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大方广佛华严经》虽然只有七个字,这个经题是最全面的经题。经题往往包含三个内容:人、法、喻。《佛说阿弥陀经》只有「人」「佛」是人,是本土的佛,「阿弥陀」是彼土的佛。此方的佛说彼方的佛。《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没有人,「金刚」是喻,「般若波罗密多」是法。「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喻。七字中人、法、喻具足。「大方广」有二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大」「体」,以常遍为意。体是大,是常,无生无灭,竖无初际,无始,找不到开头,未来也没有头,此就时间来讲。空间则遍满十方一切处。此「体」就是如此,无生无灭、无始无终,遍满一切处。所以,大即常与遍。「方」是以轨持为意。法是持其自相,一切法都有它本身的相。桃树的桃花就是那样子,保持它自己的相。李树的花、叶、果子又有自己的相,自己的形式。法就是如此,一为「持」,各个法各有其表示的形式。再有「令人生解」,提之则知其含义,轨持为意,此为「方」「广」「用」,以包博为意。包是包含一切,博是广博无边。

第二种说法,「方」是相大,「广」是用大,第一「大」字代表体大。体是离开言与思的,体是什么?用语言,思想都不能解。是法非语言分别之所能解。语言就是言,分别就是思,一思就是分别。那么,此体大是什么?离言思,就是说现前自己一念介尔之心,介尔之心就是极微小的一念之心。永远没有变异而包摄一切。(底下还要细说),此部论,此点说得很精彩。「大」就是言一念之心,瞥尔一刹那一念之心,而这一心就是永远没有变异,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一切法都从此体生。从体流出相,流出用。一切法都从体生,体就是你的一念之心。「方」是相大,也是离言思,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就是介尔之心,就是大智慧光明,就是清净自在、常乐我净,无量无边的功德。方的含义如此,此相大,一切殊胜之德皆此相。用就横具十界因果。十界的一切因果都不出於此。「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佛法界。「广度众生」就是菩萨法界。「自觉」就是罗汉法界,一切因果,以四谛十二因缘为因,就得声闻缘觉的果。以六度万行为因,就得菩萨的果。以大方广为因,就得佛果。我们一般说大,都是一个对待的大,桌子比相机大,房子又比桌子大,还有比房子大的东西。总之,某物是大,也是小,此为对待的大。华严之说,是没有对待的,绝对的。有二才有对待,到了无二,还有什么对待?所以维摩诘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是什么?离开了二。谁要能离开二,就入不二法门。不要等别人给你证明入了不二法门。离开了一切分别,就入不二法门了。以上解释大方广,大方广是所证的法,修行证到什么?证到大方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