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一五讲)  2010/2/22  华严讲堂  档名:12-17-211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修行菩萨自分里面有十种行观,我们学到第八。今天我们从第九句看起:

【一切法离分别。】

末后一句,「一切法无坚实」。这是说,「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了知即空,离诸虚妄分别取著之相」,这个意思非常好。我们不但分别放不下,连执著也放不下。在前面我们学过很多,佛告诉我们,放下执著就入门了,我们在十信菩萨里面学过,初信就入了佛门,这是《华严》,是一乘佛法。证得初信位菩萨,条件是什么?我们得记住,他能够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放下。八十八品见惑分为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个见是什么?见就是我们现在讲看法,惑是什么?迷惑,也就是说你完全看错了。在一切烦恼里面,这一类的烦恼最粗、最明显,也最好断。断掉了,学小乘的人就证须陀洹果,学大乘的人就是初信位菩萨,这是入门,这个人是什么人?真佛弟子。

我们同学要知道,正法要常住世间,中国古大德常说正法久住,要靠谁?要靠真正修行人,真修、真悟的人多了,佛法就久住。迷惑、感情用事,这是永远不得其门而入。这个我们在前面学了多少,学了有没有用处?有用。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为什么还有用?做不到是真的,你为什么做不到?我们在六道轮回时间太长了,无量劫,习气太重,我们知道应该要放下,它就是放不下。放不下不要紧,佛也不会怪我们,为什么?我们被烦恼薰习的时间长,受佛法薰习的时间短,所以它不起效果。你看在世间法里头,世间法不出六道,中国古圣先贤教人读圣贤书,怎么个读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世间法,读一千遍你才能够有领会,这个领会是什么?跟古人通了,古人在这本书里面的真实义,他的智慧、德相,你能够体会到,你真能学到。

学到怎么样?你的气质变化了,你本来是凡夫,念了古人书以后就变成圣贤,就变化气质。古时候确实,读书为什么?读书志在圣贤,不是为别的,绝对不是为名闻利养,圣贤与贫富贵贱不相干。孔子是大圣,孔子是平民,没有地位,这是贱,孔子没有财富,是贫,这个与贫贱富贵没关系。所以读书志在圣贤。圣贤,怎么作圣贤?圣贤,他的宗旨就是变化气质,能把凡夫转变成圣贤。学佛比这个还要高,学佛志在成佛,出世间的大圣。所以佛法讲,初级的,刚刚入门的,没有能力离开六道的,佛教你什么?转恶为善,佛教你,把你恶的习气、恶的行为转变成善的。在佛法是用十善业道做标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乃至贪瞋痴,这是不善;佛教你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贪、不瞋、不痴,转过来是善,十善。修十善业的果报在人天,天上,欲界的六层天是修十善成就的,转恶为善。这是没有那么大的志气,还没有想脱离六道轮回,佛教你这个。

如果你真的聪明,天上究不究竟?不究竟,天上还有生死,死了之后还搞轮回。想到这一点,天我也不去了,生天不是一了百了,只是搞轮回的时间拖长一点,那有什么意思?天也不要,佛就教你,佛能够满众生愿,你想超越六道轮回,就教你转迷为悟。六道什么原因来的?迷,迷就起惑,迷惑那就造业,造业再受报。破迷开悟,你就从六道里头省悟过来,那要怎么样?要断见思烦恼。你看,刚才我们讲的八十八品,那是见烦恼,见解的错误,思想上错误,你想错了,前面是你看错了。八十八品有五类,想错了有八十一品,也有五类,贪、瞋、痴、慢、疑,五类。那个疑是疑什么?对圣教疑惑、对圣人疑惑、对经典疑惑,还包括对自己疑惑,自己不信就是疑。你的思想、你的见解统统修正过来,没有问题了,六道就不见了、就没有了,你就证阿罗汉。所以,见思烦恼一断你就是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里,你是最下面这个阶段,正觉。正觉是阿罗汉、辟支佛,都是正觉,在四圣法界。

四圣法界究不究竟?不究竟,为什么?没见性,大乘教里头终极的目标是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要怎样才能见性?就是今天所讲的,分别,要离分别,前面断见思烦恼是离执著,这里再讲离分别。分别是什么?分别叫尘沙烦恼,分别的事太多了,就像尘沙一样,尘沙是比喻,太多太多了,数不清。你要把分别这个念头断掉,为什么叫你不要分别?这里说得很好,「观一切诸法,了知即空」,你还有什么分别?如果一切法它真的是有,你就分别,没有!这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太多了,我们也不晓得学了多少遍,我相信不止一千遍。我学习到今年五十九年了,肯定不止一千遍,应该三千遍都有了,可是怎么样?还是会分别,还以为是有。不过现在见一切法跟从前的确是不一样,从前是真迷在一切法里;现在六根接触一切法的时候,时时刻刻能提得起经典的教训,这叫观照。

一切法空,尤其《般若经》上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有这个体验,不可得。体验最明显的,我常常讲,人不是到死了就一场空,实际上每天都死一次。你睡著了,这世间哪一样东西是你的?说老实话,睡著了,身体都不是你的。真的疲倦到极处,睡著了,人家把你抬到旁边你都不晓得,连身体都不是你的,什么是你的?这是很粗很粗的相,我们要体会到,体会到你慢慢就看破了。我们学了《华严》、学了《还源观》,更清楚了,知道什么?所有一切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相是什么?刹那生灭。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跟诸位做报告多少次了,我们所看的相是什么?叫相似相续相,我常常这样说法,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前面一个相跟后面是相同的,就真的相续。前面一念的相跟后面一念的相不同,不一样,就像电影底片的胶卷一样,一格一格的,没有两格是相同的。电影放映的速度,一秒钟才二十四次,一秒钟二十四次,我们眼睛见的能力,分别的能力就没有了,所以你看到好像是真的。一秒钟超过二十四个生灭,你就不知道它是假的。如果一秒钟一个生灭,你很容易知道它是假的,那是什么?幻灯。我们用幻灯片打在银幕上,幻灯,一张幻灯片放下去,一秒钟再换一张,像看照片一样,你知道它不是连续的,假的。一秒钟二十四次这个速度,你就不知道是假的,以为是真的了。

现在佛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次?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谈话当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次,兆是万万,不可思议!这是什么?这是真相,这个真相告诉你什么?这个真相告诉你万法皆空。我们现在搞清楚了,这个搞清楚是解悟,不是证悟,我们现在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一真法界呢?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呢?也不例外,亦复如是,为什么?因为它是妄想变现出来的,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妄想没有了,就是起心动念没有了,实报庄严土就不见了。什么是真的?常寂光是真的,那是自性,那是自性的本体。明心见性,见什么性?就是见常寂光。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常寂光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时空都是常寂光变现出来的,我们以为是真的。假的,不是真的,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实报土就没有了。可是事上来讲,实报土常存,不但常存,咱们这六道也常存,那是什么?相续相。你总要记住,不是实相,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的一点都不假。

所以,你在一切相里面起分别、起执著,错了,那是什么?你在制造六道轮回。你制造的,当然你要享受,你就得受六道轮回,三善道,你有一点乐受,三恶道,那你有无尽的苦受。自作自受,不是别人造的给你受,你自己造的,你得要晓得。如果怨天尤人,那你罪加一等,你受得更苦,为什么?任何人没有办法制造这个境界给你受,没有人,自作自受,真的。佛菩萨不能制造环境让你去受,天神也不能制造,阎罗王也不能制造,人间更找不到人替你制造,找不到。这是事实真相,你必须得搞清楚、搞明白。放下分别执著,你就得自在,涅盘里面的八种自在,你虽然没有完全得到,你能够得到相似的自在。那真的叫我们六道凡夫无限的羡慕,你得到相似位。现在关键就在此地,我们不晓得事实真相,误以为是真的,在这里头起了严重的执著、严重的分别。这就是迷惑,这就是情执,我们俗话说你动了感情。什么是感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中国人叫七情,五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欲是外面的,物欲,七情是里面的,动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假的,内外都没有。外五欲是假的,里面七情也是假的,自性里头没这个东西。自性里有什么?佛在《华严经》上讲得清楚,我们要记住,自性里面有的是智慧德相,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不去掉怎么行?学佛学什么?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些烦恼习气去掉。

《华严经》难得,早年方东美先生把这部经介绍给我,他告诉我,这本书是佛经哲学概论。我们那时候不相信宗教,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佛经哲学,这本书是佛经哲学概论。他说写得太好了,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能跟它相比的,这里头有圆满的理论、有精细的方法,最难得的后面还带表演,善财童子跟五十三位善知识把它做出来给我们看。这样的教科书到哪去找?在全世界独一无二。这个话是方老师告诉我的,他把《华严经》是这样介绍给我的。真的,五十三参就是说如何把《华严》的理论方法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日常处事待人接物,那就是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做出来了。五十三参里面我们细细去观察,我过去讲过,没讲完,讲了一半,这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出家的,出家的不多,六个,五十三个人有六个出家人,其余统统是在家的。把《华严经》落实在生活,那是什么?换句话就是入华严境界,入华严境界不是凡夫,是佛菩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你能把这个落实到生活,你就是法身菩萨,你就是诸佛如来,那叫证果。我们看善财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细心观察,他用什么成就的?真有秘诀,那个秘诀是学生就是我一个,凡夫就是我一个,除我之外,所有的人都是诸佛如来,所有一切法没有一个不是法性。

所以,普贤十愿第一个「礼敬诸佛」,他就做圆满了。诸位要知道,《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圆满,全部圆满了。礼敬诸佛圆满,十大愿王都圆满了;十大愿王圆满了,八万四千法门就圆满,样样圆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种真诚、清净、平等心现前,对什么人?对一切众生,众生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我们今天学佛人常常讲狭义的,众生,一切人是众生,常常都是这样讲的,十法界我们是人法界,这是狭义的,《华严》是广义的。广义的众生,这个意思要懂,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这个意思太广了。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矿物还是,自然现象也是,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众缘和合而生。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它没有自体,所以叫无自性。它的性是什么?它的性就是真性,就是真如本性。从真如本性上说,那统统是佛,见性成佛。我们有没有把一切众生看作如来?没有,不但没有把他看成如来,「他有什么了不起?他怎么能跟我比?」你看,贡高我慢!蚊虫是佛,蚂蚁是佛,你能不能看到蚊虫、看到蚂蚁合掌,「蚂蚁菩萨,蚊虫菩萨」?怎么看它?跟观世音、跟大势至、跟文殊、普贤一样的恭敬,你有没有做到?对畜生、对饿鬼都是这样的恭敬,那对人还有什么话说?世间还有没有善人恶人?有,善人、恶人是表法的。

自性是平等的,统统有佛性,统统是佛,佛是佛,魔也是佛。就像舞台上表演,人生如戏,佛是表演正派的,魔是表演反派的,表演得都非常逼真,都是一流的演员,都是拿一等奖的。善财一生成佛就凭这个,这我讲《华严经》的时候做出报告,我们要向他学习。如果世间人,这个人我喜欢,那个人我讨厌,就完了,你得继续搞轮回。搞到什么时候你才能出头?什么时候你平等心现前,出头了。你现在心平等,你现在成佛,来生能平等,来生成佛,总有一天你会觉悟,你会平等,那就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世的事情。我们相信肯定有,为什么?因为你有佛性,中国老祖宗讲「人之初,性本善」,你的本性本善,你决定有那一天。所以不敢轻慢你,你是佛陀,我们对你尊敬,真的一点都不假。

相是空的,性是真的,性不是空的,性是真的。虽是真的,真性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像我们现在所讲的自然现象,它统统都没有。统统都没有,怎么说?怎么讲法?就叫它做空。如果把「了知即空」换一个字,空是空性,「了知即性」,你不就见性了吗?见性不就成佛了吗?真的。《般若心经》同学们常常念,《心经》上就讲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什么?一切诸法;空是什么?空是性。性相是一不是二,你要从相上见到性,从幻有里见到真空,见到空性。空性是平等的,空性是真的、永恒的,空性是能现、能生,所有一切现象是所现、所生,能所是一不是二。经上讲得真清楚,我们对诸佛如来不能不佩服,讲得多好。

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穿衣吃饭是一样,每天工作是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工作是讲经教学,教了一辈子,很认真、很负责任,好老师;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讲,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好老师,职业老师,真负责教学。你要把他身分看清楚,我们才能学得到,他不是神、他不是仙,他的事业是教育,不是宗教,都得把他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学会了。道场就是学校,在从前真的是这样的。他教学,宗旨很简单、很清楚,一点都不模糊,跟一般大众讲,三句话,这叫社会教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教学宗旨。释迦牟尼佛讲得好,不是他一个人,他后头还有一句话,叫「是诸佛教」。诸佛就是所有一切佛,教化众生就教这三句,它是宗旨,是诸佛所教的。其中对这个世间来讲的,现实社会来讲,是断恶修善,对於上上根,上根、上上根人,讲自净其意,为什么?提升你自己的灵性,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是目标。目标的标准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正等正觉是菩萨,正觉是阿罗汉。所以佛陀、菩萨、罗汉是佛门教学的三个学位,最高的学位,佛陀,像现在大学里博士;第二个学位,菩萨,相当学校的硕士;第三个学位,阿罗汉,相当於学士,你拿到学位了。这个学位怎么拿到的?阿罗汉执著断了,於一切法不再执著,不再执著你就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为什么不能够随顺?执著,要别人随顺我,我不能随顺他,这是凡夫知见。阿罗汉不是这样的,阿罗汉能恒顺众生,没有执著。菩萨不但没有执著,分别都没有,这个地方讲离分别,菩萨!离妄想就成佛,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恒顺众生,不起心、不动念,佛;恒顺众生,有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菩萨;恒顺众生,有妄想、有分别,没有执著,阿罗汉;如果恒顺众生,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有,六道凡夫。大乘教里头讲得简单,容易记。你就晓得,学佛是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不要紧,做不到,你就起心动念;分别,淡一点就好;不要执著,为什么?你要执著,你六道出不去。

修学的秘诀,这是圣人都一样的,在中国孔老夫子,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跟孔老夫子年代差不多,比孔老夫子稍微早一点,他们没见过面,但是教学的理念、方法完全相同。你看夫子教人,第一个德行,第二个言语,第三个政事,最后一个是文学,文、艺,文学艺术,四科。佛法教学也是这样,它讲戒定慧,戒学是什么?德行,定学里面就有戒、有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叫三无漏学。我们就懂得了,学佛是从持戒下手,儒家教学,德行是从礼下手,学礼。诸位要知道,《弟子规》是礼,规矩、典范,一条一条要真做到,你就有了基础。什么基础?成圣成贤的基础,作佛、作菩萨的基础,你这个东西不能没有。如果这个东西没有,无论学什么,用世间法来说,你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你可以当个有名的教授,名教授,你可以著作等身,讲得天花乱坠,你出不了三界,你还是要搞生死轮回。为什么?你没有根,没有德行。所以德行重要。有德行,你再有学问,把你灵性提升,向上提升,不只生天。生天不究竟,生天,最低的学位你都拿不到,阿罗汉你拿不到。不但阿罗汉拿不到,跟你说,你连须陀洹都拿不到,须陀洹靠德行,须陀洹扎根。二十八层天没有根,所以天人死了,过去造的恶业很重的,他堕地狱、堕三途。须陀洹虽然还没有出离六道,他决定不堕三途,为什么?德行稳了。纵然过去造作有罪业,他有德行,阿赖耶里面有恶因,没有恶缘,他不会堕恶道。你说德行多重要!我们在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修四禅八定的,能够达到无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天,死了之后堕地狱,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在天上死了到人间,人间死了到天上,他就是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超越了,他就出六道。为什么?根稳固,像盖大楼一样,地基好,盖几十层没有问题。没有这个地基,他盖,盖到二十八层,倒下来了,什么原因倒的?基础不稳固,倒了。这个道理不难懂,所以扎根教育多重要。

在现前这个时代,不是印光法师提醒我们不知道,我们没有这个智慧,看不出来。他老人家看出来。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我们要扎根从哪里扎?从因果扎。不是从《弟子规》,不是从十善业,最深的根是因果。为什么?你真正明了因果,不但你不敢做坏事,你一个不好的念头都不敢起,为什么?有报应。这是最深的一个根,你扎下去了,然后再扎《弟子规》,道德的根;然后再扎十善业,佛法的根,根深蒂固!你有这样好的基础,然后告诉你,一切经论里你自己选一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这一生就有可能成佛;佛成不了,肯定成菩萨,超过世间圣贤。你不扎三个根有什么用?所以这三个根没有的话,不要说学佛法你会落空,一场空,你没有成就,学世间法也没有成就,这是真的,那是玩玩而已,不会有结果的。我们李老师讲,那种没有根的这些学人,修学的人,李老师说他是什么人?那是消遣佛法,到佛门里面来消遣,来玩玩,不是搞真的。佛菩萨用什么态度对他?很客气的接待他,随缘,知道到佛门来种种善根。也好,阿赖耶里头落个佛的种子,这一生不能成就,死了以后还要搞六道轮回,李老师讲,还要长劫轮回。老师用这些来提醒我们,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

什么叫学佛?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不分别不执著,这真学佛。你学了很多经教、学了很多文字、学了很多术语,没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烦恼当家,习气做主。所以你的心是什么?轮回心,轮回心学佛法也是轮回业。诸位要记住,佛经上常讲,境随心转,佛法是境,我们用什么心,佛法就变成什么。我们轮回心,佛法变成轮回业;我们要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阿罗汉,平等心就是菩萨。你要是清净心,无论造什么业都叫功德,为什么?它能帮助你脱离六道。由此可知,六道的心就是个染污的心,六道;清净,六道就不见了。什么东西染污的?执著染污的,自私自利染污你,名闻利养染污你,贪瞋痴慢染污你,严重的染污。你得把这东西去掉,六道就不见了。然后再把尘沙,分别去掉,不再分别,心平等了;平等心现前,十法界不见了,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

他这里说得好,「观一切法,了知即空,离诸虚妄分别取著」,好!这个虚妄是什么?妄想,妄想离了,成佛了;分别离了,菩萨;取著离掉之后就是阿罗汉,他把这个全提到了,讲得好。我们在这个经里面,这么久的时间常常在一起学习,我们把虚妄说之为起心动念,大家容易懂。最高明的,是在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学什么?学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能干事吗?能,它确实是太高了。不起心、不动念,那个见是什么?叫照见。我们面对著镜子,镜子你看看,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它起心动念没有?没有。古大德讲,真正修行功夫成就的人、证果的人,用心如镜,所以他是照见,区别我们凡夫的见叫情见。情见是什么?像照相机,镜头一打开,印象落进去,染污了。诸佛菩萨,连阿罗汉都有这个本事,照见,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有没有?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是照见。从性上讲、从理上讲,没有;性上、理上站不住脚,事相上也是假的,叫幻相。你看人家看得多清楚。我们把这些幻相全当真,迷在里头,错了,人家没有错,我们错了。所以真正修行就这么简单,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什么叫看破?事实真相明了,就像此地所讲的,观一切法,了知即空,这是看破;离,离诸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放下。你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你成佛了,《华严经》上法身菩萨。初住以上就是这个境界,前面十信位,十信位虚妄没放下,分别、执著放下了,他在十法界。他没有分别、执著,但是他有妄想,他有起心动念,你就出不了十法界。重要,比什么都重要!再看末后一句:

【观一切法无坚实。】

「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既离分别,则知此之诸法悉皆虚妄而不坚实,是名观一切法无坚实」。坚是坚固,实是真实,坚实的反面就是虚妄,所以悉皆虚妄而不坚实。在一切诸法里头,坚实只有一个,自性,《还源观》上头一条,「自性清净圆明体」,它不生不灭,它是常住不变、永恒不变,没有东西能破坏它。为什么?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能生物质、能现精神,它能生、能现。能变不是它,能变是意识,是阿赖耶,阿赖耶能变,真性能生、能现。我们看《地藏经科注》,是前清灵椉法师著作的,五重玄义里面每一条他都说「性识」,这两个字说得好。我们看到许多经的玄义,著作人没有贯上这两个字,他把五重玄义每一条都加上性识,好。性识是什么?加上这两个字是能生、能现、能变,使我们体会得更深,不会看错。现象是自性所生所现,地狱里头的变化,善有善果,恶有恶报,那是识变的。所以,用这两个字就很圆满,把十法界依正庄严千变万化都讲清楚了,用两个字。

所以,性是坚实的,相是虚妄的,无论什么相都是虚妄的,包括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因为那是无明习气变现的,无明习气断掉,这个相就不在了。所以你要是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不但六道不执著,放下了,十法界也放下了,将来生到诸佛实报土也放下了。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你到那里头,「这是真实的,这是永远不会坏的」,你还起这个念头,错了,这是凡夫的分别执著妄想。对实报庄严土也不起心不动念,你才能回归自性,你才能真正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法里面讲,你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对实报土要起心动念的话,错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学佛就知道怎么学法、怎么样用功,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什么?学不执著,你从这里开始。为什么?这个烦恼最粗最重,分别比这个细,妄想是最细的,最细最难断,最粗、明显的最容易断。我不跟人计较,我不再搞执著,这个烦恼轻,你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你就会得快乐,你就会很自在,我们讲人间的幸福美满你都得到了。

不跟一切人计较,你心量大,量大福大,你能够容忍、包容,别人欢喜你;你斤斤计较,别人远离你。你自己再能干,你不能够包容、不能够用人,你的前途有限,你的成就不会很大。为什么?你不能用人才,别人太能干了,别人德行比我高,嫉妒他、排斥他,你怎么会有成就?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外国,建大业,成大功,靠什么?不是靠自己一个人,自己一个人搞不起来,要靠人才。所以古圣先王礼贤下士,对於有贤德的、有能力的这些人对他恭敬,那些人愿意替你服务,成就你的事业。我们读《管子》,管仲自己说的,管仲做了齐桓公的宰相,首相,他底下用的这些大臣,现在讲就是部长。他跟桓公讲,我在理财,我比不上某个人,我在某一项比不上那个人,所用的那些人他们是专长,都比我能干,德行都好,都值得尊敬。这些人全被他所用,为什么?心量大,能包容。事业做成功,自己不居功,功是谁的?功是大家的,他们做的。不但现前的人服你,佩服你,千年万世的后人提到你,对你没有不肃然恭敬的,这叫真正的大德。某一项的工作需要某一种专家来做、来执行、来落实,不能包容怎么行?

贤首国师讲《还源观》上,教给我们四德,性德,基础,必须要有。你没有,不要说出世间事情你办不成,世间法你也做不圆满。真正想事业做成功,做得很辉煌、很有成就,这四德是必须要具足的。头一个,「随缘妙用」。自己要有智慧,你用的这些人有德行、有学问、有才干。一定要懂得,古圣先贤讲以德服人,不能以势,你有权、有势力,这个人家不服你的,服你是表面,不是真的。心服口服是你的智慧,是你的德行。懂得随缘,听别人意见。你选人,头一个是选德行,你们才真正是志同道合,在一生当中真正成就事业,气味相投。你没有德行,去找有德行的人找不到,为什么?有德行的人不会跟你做事,这个很重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属於哪一类的,跟你在一起的是跟你同类。所以这三个根就重要了,你有三个根,你才会吸引有三个根的这些人,跟你志同道合。你没有,人家有,人家不会替你做事,肯定的。你先有,后来没有,后来变了,跟你那些志同道合到后来看你变了,他就会离开你,他再也不会跟你。为什么先有后无?这在历史上很多,大的名闻利养现前,迷了。惑、迷、痴、慢,这也可以说情,情见,私心出来,自私自利的心出来。有大名大利,放不下。小名小利行,他的德行还不为它所动摇,大的利益现前,他心动了,这一心动马上就堕落。你会变成这个样子,你底下真正不变的人走了,跟你变的人会跟著你,为什么?他的名闻利养也现前了,你贪他也贪,你愚痴他也愚痴,会跟你志同道合。可是真有德行的人,觉得这是不对的,不应该做的,他会离开你、会舍弃你,就这么个道理。

这个道理是真的,但是很不容易发现,我是看了《印光大师文钞》才发现的。他老人家为什么那么强调把因果摆在第一?我想了很久,终於明白了,这一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才晓得我们救自己,救我们的小团体,小团体是家,小道场,小团体,虽然人不多,也是个家,救社会、救国家、救世界,现在世界上灾难这么多,确实伦理道德救不了。为什么?没有办法抗衡自私自利、贪瞋痴慢,那个诱惑力量太大了。伦理道德这些东西,他瞧不起,他根本不会接受。只有因果讲透了,他真正见到,他害怕了。所以因果教育在今天是排在第一位,第一优先,这不能不知道。我们自己参透因果教育,自己得救了,我们前面常常说,不但不敢做坏事,连恶的念头不敢生。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受别人欺负,人家毁谤,甚至於别人陷害,我们都能够忍受,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而且还感激,为什么会感激?这个境界现前,就考验我们自己功夫,我有没有功夫?我能忍、能不计较,他来考试,我及格了,他是我的老师,我怎么能不感激他?没有他,我怎么晓得我真有这个功夫?一点怨恨都没有。所以要禁得起考验,禁不起考验就完了,你就一败涂地。大的事情要禁得起大的考验,重大的考验;小事情,小的考验;禁不起考验的人,这个人将来是一事无成。世间人常讲量大福大,佛法里面讲忍辱波罗蜜。六度里头,布施是修福,忍辱是成福,成就你的福报,你不能忍,你布施得再多,那个福就散掉,凝聚不住;忍就能够凝聚住,它不会散失,后面有果报,有大福报,这个福报可能不在今世。

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生死是肉身,幻相!灵性不灭,你的本性不灭。你的本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怎么会灭?本性里面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你学佛学什么?学这个,要把自己,像禅宗所说的,要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回来,自性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所以妄尽,还源了,回归自性就圆满成佛,是这个意思,这你得搞清楚,这是我们一生修学唯一的一个目标。我们一生修学,唯一一条道路,这个道路是十善。在逆境、恶缘,我们的十善不能偏差,我们对待外面还是用善心,不能起恶念,这是你的路把握住了,只有一条路。终极的目标,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我们这个经上前面所学的大般涅盘,法身、般若、智慧全现前。法身,大乘教上讲有生没有灭,实际上是不生不灭。为什么说有生?你从前是迷失了,你迷了法身,现在一下觉悟,觉悟你就得到了。实在讲,迷并没有失,觉并没有真的得到,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说,有生没有灭,常住真心证得了,智慧现前。智慧也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圆满的智慧,确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不是夸大的,这是实实在在的事。绝不是成佛他独有,不是的,佛讲了,一切众生各个都有,为什么?他各个都有自性,自性是一个,平等的。而且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没有增减,只是迷悟差别,觉悟它起作用,不觉悟它不起作用。所以,凡圣实际上只是迷悟不同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不一样的,这个只有佛菩萨才能看到真相。所以佛菩萨那种心态,处世待人的心态是正确的,六道凡夫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是不正常的,为什么?他是烦恼习气,他有喜怒哀乐,而且变化无常,今天喜欢你,明天讨厌你,他会变;佛菩萨对一切众生那种慈悲永恒不变。你对佛菩萨尊敬,敬重他、爱护他,跟他学习,他对你慈悲;你叛逆他,你侮辱他,用种种手段去消灭他,他对你还是那么慈悲,永恒不变。那是真的,凡夫做不到。

也就是诸佛菩萨他见了性,他是真性当家,他不迷,凡夫真的是迷惑颠倒,他离不开迷惑痴情。「迷惑痴情」这四个字是一桩事情,四个不同的名称,如果你要解释什么叫迷,你用那三个字来解释,那就是迷,惑、痴、情就是迷;什么是情?迷、惑、痴就是情。这四个字,你用其他三个字来解释它,一点不错。这是我们要远离的、要放下的,用这个很糟糕,用这个就是轮回心。用这个学佛出不了轮回,还是要搞轮回,为什么?你造轮回业,轮回心学佛也是轮回业,轮回里面的善业,来生的果报在人天。可是人天真不容易,为什么?很容易迷,一迷,三途去了。如果痴重,就到畜生道去,痴重;嫉妒、怨恨心重,就到地狱去;贪爱念头重,鬼道去了。你想想看危不危险?所以我们自己平常想想,这四个字迷惑痴情,跟我念佛比较一下,哪个重?如果这四个字重的话,那我们就晓得,我们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这四个字里头哪一个字偏重,你就晓得我们往哪一道去非常可能。情执很深,饿鬼道。愚痴很深,愚痴是对事理、邪正、善恶、利害分不清楚,很多人他真的分不清楚,感情用事,那是愚痴,愚痴是畜生道。看到别人比我好,超过我,嫉妒、怨恨,那是什么?那是地狱道。自己造的,自作自受。

宇宙之间没这些东西,那是虚幻的,经上给我们讲的「不坚实」是真的,前面跟我们讲的「不如名、无处所」,确实如此,它是幻化的。你有这个念头它就变现,就跟作梦一样。我们既然了解事实真相,虽不是证悟,是解悟,解悟有助於我们观照,有助於我们放下。我们不知道真相,很难放下,了解真相之后,自然放下。而且利根的人马上就放下,为什么?他知道这个东西害自己,不是害我这一生,过去生生世世被它害了,为什么?没离开六道,就被它害了。这个东西要不放下,来世,将来生生世世还是被它害,它不是个好东西。为什么那么执著?「迷惑痴情」这四个字大家都知道它不好,为什么不肯放下?我们真正痴迷在里头,放不下怎么办?有一个方法。为什么这个烦恼习气这么重?是我们天天在薰习,这个烦恼习气天天在增长、天天在膨胀。这是事实,为什么?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不都是帮助你在增长痴迷、增长迷惑、情执,不都在增长这些?怎么办?听经、读经,每天真的能够读经八小时,或者是听经八小时,一片光碟重复听。像刘素云居士一样,她是一片光碟听十次,一个光碟是一个小时,听十遍就是十个小时,每天听一片,都听十遍。我看她差不多用了十年时间,所以她放下了,好办法!祖师大德教我们三千遍有道理,三千遍就是十年,一天一片,一片听十个小时,至少八个小时。事情很忙碌的时候,你看刘素云居士说,她也不会少过四个小时。那是有事情,不会少过四个小时;没有繁杂的事情,正常的,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有个同学告诉过我,他听《还源观》,听我第二次讲的《妄尽还源观》,每天也是听十个小时以上。他有工作,工作很忙,怎么听?有的时候晚上听,听到天亮了不知道,法喜充满。所以他有悟处,他欢喜,把睡觉的时间忘掉了。如果听得很疲劳,那你只好睡觉去,为什么?得不到法喜。为什么能得到法喜?懂了之后就真放下,放下之后再听,不一样了。没放下去听,生烦恼,听得没有味道,听得很累;放下之后再听,不一样了,真的是法喜充满。

所以第一步还得先放下,把放下摆在第一,你才能够提升到一个阶层,你的学习会提升。如果你不放下,你开始学教,你所学的永远不能提升,为什么?这就是我老师常常讲的,心浮气躁,你心里面充满烦恼习气,全是烦恼。像这个杯子一样,盛的里面都是毒药,盛满了,佛菩萨给我们醍醐,放不进去,放进去都流出来,里面毒药装满了。诸位想想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心里面是不是装满毒药?贪瞋痴慢疑,五毒,有没有?自私自利、名闻利养都是毒,五欲七情都是毒,装得满满的,圣教进不去。所以要想真正学圣教,先要忏除业障,忏除业障就是放下,得要真干。放下一分,你学习里头就得一分法味,你欢喜,你真懂了,懂得不多,你会很欢喜,放下两分你就懂两分,放下三分你就懂三分,看你放下多少。完全放下,你展开经卷,佛的意思全明了,你就成佛了。这个法门多殊胜,多么难得!佛法上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古人所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不是假的。

这世界上这么多人,几个人遇到?遇到的人很多,几个人搞清楚、搞明白?我们今天所欠的是什么?欠的是真干,其他的缘都具足。不能真干怎么样?当面错过。谁的罪孽?自己的罪孽,与别人不相干。我们在一起学习大经,在面前的人少,在网路、在卫星电视前面人多,他们很多根本跟我没见过面,有没有成就?有,只要听懂,只要真干,都有成就。而且有很多成就说真话超过我,不是假的,学东西不一定在面前。现在这些工具好,无论在哪个地方,我们在分享经教,网路跟电视都能收看得到,都可以在一起学习。这个殊胜的缘分过去没有,所以过去,修行、讲经弘法的人多,他不多佛法不就灭掉了?现在修行、讲经弘法的人少,它有这么好的工具,可以弥补那些缺失,好事情。在以前学经教,只有在佛学院,除了佛学院你到哪去学?顶多佛学院教学的这些大德们,他们把讲义写成书本,我们能够找到书本来做参考、来学习,总没有现在网路、电视来得方便。所以这个工具,我们要珍惜。

可惜的,这个工具现在并不普遍,太少了。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几十家这样的媒体,有几百家的网路,我相信对世界安定和平会大有帮助。我这些年在海外弘法,遇到不少人,谈到这些社会问题,我是常常在说,如果有个国家人觉悟了,他能够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不要多,请十几二十个好的老师,有德行、有学问,真正通达经教的,请他们每天在国家电视台讲几个小时,我相信半年,社会就安定;一年,这个地区就大治,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现前。人只要一回头,身心健康,不但身心健康,山河大地这些自然灾害没有了,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我们地球上的居民,人人都是善念、都是善行,怎么会有灾难?所谓自然灾害不是自然的,是人的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所感召的。学《太上感应篇》就知道,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大恶,山河大地来报复。山河大地报复,有水灾、有火灾,地球温度上升属於火灾,地震、海啸,都是众生业力所感。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这些事实真相深信不疑,能不能化解?能,不是不能。

帮助这个世间,劝化世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化解灾难,菩萨事业、圣贤事业,不是普通人。可是圣贤人从哪来的?也是我们真正那种善念、善行所感得的,没有真正的善念想学善,圣贤不会出现。想造恶,就感应那些不善的老师都现前,就是教你作恶的,他都出现了;我们把恶念断掉,起了善念想学善,佛菩萨就出现,来得很快,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以我们要想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社会、帮助国家、帮助这个世界,从哪里做起?从自己的善心善念做起。真正落实儒释道三个根,这就叫善心善念真落实了。天天读没用,天天听讲也没用,如何把你所听的、所读的、你所体会到的,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真的,这叫真干。这才能感动一切贤人、一切诸佛菩萨,他们应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教化世人,帮助世界,全在业感。

修行住菩萨自分,全是讲的断烦恼,这十种无常观让我们真正觉悟,对於一切法,放下执著,不再执著,那就对了。这段经文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明天我们所学后面这一段是胜进,菩萨他还要提升,三住提升到四住,提升四住应该学习什么,我们明天再一起分享。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