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0八讲) 2010/2/15 华严讲堂 档名:12-17-210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菩萨十种行观一切法,我们学到第四句,「一切法无我」。这里面清凉大师为我们提出大乘教里面讲「八自在我」,我们学了六条,可是第六的意思我们还得补充一下。我们从第六句看起:
「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这一句下面有解释,我们看他说,「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者,谓如来知一切法本性空寂,若言有法而可证得,则为虚妄。故虽有所证,而无能证之想,於法融通,自在无碍也」,后面引经说,「经云,若是有者,可名为得,实无所有,云何名得,以自在故,非得而得,是也」。经文里字字句句都显示出深广无尽,确实,这八种自在无非是为我们显示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注解里面讲得很好,「如来知一切法」,如来是什么意思?明心见性的人,在中国,大乘经里面常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华严经》里面就是法身大士。他们用心他用真心,就是心性,不像十法界,十法界、六道迷失了真心,依真心起了个妄心,这个妄心叫阿赖耶。十法界里面的人都是用阿赖耶,不是用真心,这一点我们现在概念清楚多了,都是用妄心,不是用真心。用妄心的人称为凡夫,那四圣法界,四圣法界称为外凡,六道里面称为内凡,内、外就是六道做一个界限。没有出六道,内凡,六道以内的凡夫;出了六道,叫六道之外的凡夫。为什么称他作凡夫?我们叫四圣,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称四种圣人,可是在大乘里称他作外凡。这就是凡圣是以见性为标准,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见性,他达到见性的边缘,但是没有见性,依旧是阿赖耶用事。可是四圣法界,这是讲外凡,他虽然是妄心,但是妄心起作用非常像真心,所以天台大师叫他们做「相似即佛」,在六即佛里他们是相似,很像。为什么不是真佛?没有转识成智,他们哪一天转八识成四智,那就是真佛,那就是此地讲的「如来知一切法本性空寂」。
我们要问,四圣法界的这些大德们,他知不知道?他知道。我们读《华严经》,我们也知道,他也知道,他怎么会不知道?比我们知道的更多、更清楚,为什么还是凡夫?他跟我们一样,是从理上悟得的,或者是从经教上听闻而知道的,自己没有证得;换句话说,本性空寂不是自己的境界,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今天知道本性空寂,能不能空寂得了?不行,空寂不了。所以我们今天这个知,就是大乘讲的解悟,你悟了,你是解悟,而不是证悟。证悟它就管用,证悟的人,这八种自在我,他得到了,也就是说,经里面讲的常乐我净四净德他得到了;我们解悟的人不行,常乐我净没有得到。我们知道有这回事情,在现实生活上我们不得受用,问题在此地。解悟有没有好处?有,因为你真正明白这些事理,你在修学上,这个位次是修行住,你在修行上你就有了方向,就有了目标。我修什么?我要证得常乐我净,常乐我净是性德,我们要证得。
在没有真正证得之前,你会有相似的证得,相似的证得,换句话说,你已经超越轮回,在我们修行境界当中你大幅度的提升。你看你从六道里面升级,生到四圣法界去,这个成就就不可思议。怎么样提升?还在这一句话,你能够肯定本性空寂,你能够认知宗门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说的自性的样子。他讲的五句话,我们把它拿来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为观照的标准。头一句,自性是清净的。我们现在不清净,哪些东西不清净?我们有自私自利,这个不清净,我们有名闻利养,我们有是非人我,我们有贪瞋痴慢,太多太多了。这些拉杂东西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这不清净,我们自性是清净的,没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要不要把它丢掉,要不要把它放下?要!这种念头一起,你立刻就觉察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把这个话一提起来,这样一观照,把这个东西放下了。放下,它又起来,这肯定的,为什么?习气,烦恼习气。起来怎么?起来再放下,它还起来,得还要放下。这叫什么?这叫功夫,哪一天放下它不起来,你功夫得力了。你可别欢喜,为什么?它不是真放下,只是你的功夫把它伏住,把它控制住,它不起来,有时候它还会起现行。压,功夫来压不是办法,怎么办?功夫要提升,然后把这些烦恼化解掉,因为烦恼是假的,真正觉悟,它就没有了。还有这些东西,说明我们没有觉悟,他懂这句话了。
没有觉悟的人,我们在佛法当中可以说得到无上的妙法,真实无上,这法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就是本性的德号,本性空寂的德号。我们常常念这一句,就是念自性的德号,能除一切暗冥,暗冥是代表烦恼,妄想分别执著。古大德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没有关系,念头一起来,立刻你就能把它换掉,「阿弥陀佛」,把它换成阿弥陀佛就好。对自己是破烦恼、消业障,这是对自己;对报土,我们居住的环境,能化解一切灾难,让这个地方三灾八难不会生起。你个人修个人得,大家一起修那就是共业,共同的净业就能感得净土。所以古大德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句话如果对大乘教没有一定程度的深入,很不容易理解。我们能解一点,理解得很浅,深度不够,为什么?日常生活当中佛号提不起来,这是说明我们理解的深度不够。一定要记住,佛法知难行易,这属於哲学。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我们在解上下功夫。解上功夫怎么下?记住古人教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这一句名号它都管用。如果你一天能够念十万声佛号,你念上二年、三年就管用,佛法妙!
《妄尽还源观》里面告诉我们「随缘妙用」,随缘就是日常生活恒顺众生,妙用就是随喜功德。对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恭敬心能生起。这一点重要,别小看、别错看了,印祖常常教人,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对谁恭敬?对佛恭敬,佛在哪里?一切众生都是佛,山河大地、树木花草也是佛。这话怎么说?从本性上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依本性显现出来的。本性是一切法的理体,能现一切法,能大师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有没有把一切众生看作佛?他是真佛。往往我们的毛病是狂妄自大,没有把一切众生瞧在眼里。因为这个心态,所以你没有办法理解如来所说一切经,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做不到。你所解的是误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为什么?你完全用自己烦恼习气来解,这是真的。我们用烦恼习气来过日子,用烦恼习气来待人接物,这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法,轮回心学《华严经》,《华严经》也是轮回,这个要知道。如果我们用佛菩萨的心,给诸位说,学《弟子规》,《弟子规》是《华严经》;学《感应篇》,《感应篇》是《华严经》;学基督教的《新旧约》,《新旧约》是《华严经》。为什么?境随心转,相由心生,你是佛心,万事万物都变成佛法,就这么个道理;你要是轮回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法全是轮回法,都在你一念之间,看你怎么个转法。不过轮回法里面,这是个善法,你依照这个修学的话,你不会堕三恶道。这个话我们也得讲清楚,讲不清楚会发生误会,所以我要讲得更清楚一点,那就是人、天的心,念所有的经典,人天法,善法。如果是罗刹、修罗的心,他念一切经,在一切经里面找一些理论,找些方法怎么样来害人、怎么样来欺骗人,那就是恶的心,法就变恶了。法没有善恶,善恶、染净都在人心。
为什么惠能大师一听经就开悟,一听经他就成佛?什么原因?我们现在明白了,他的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是正觉心,我们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他统统具足。没有闻法的时候,他就是这个心,你看《坛经》上他老人家,老人家是我们对他的尊敬,实际上他那个时候才二十四岁,二十三、四岁的人,用心不一样。所以宗门的这些大德勘验学人,他讲的那句话讲得很好,你用的是什么心?用佛心,一切都是佛法界,用菩萨心,一切是菩萨法界,标准的层次不一样。所以要问,我们用什么心?你要问,什么叫佛心?什么叫菩萨心?大乘教里佛说得很详细,佛讲十法界第一个因,那就是用心。佛是用「平等心」,平等了不起,什么叫平等?不起心、不动念就平等,起心动念就不平等,诸位想想是不是?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不起心、不动念,根本无明就破了。
这个道理我们听了相信,能肯定它,但是想想做不到,太难了。求其次,菩萨心,菩萨心是什么?「六度心」。头一条,起心动念是想别人,不想自己,如何帮助别人,如何利益众生,头一条就是布施。用我的财力、用我的智慧、用我的劳力去帮助别人,别人有什么需要我统统都去干,就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是菩萨。菩萨应化在世间是「威仪有则」,威仪有则的标准就是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在今天我们劝导大家的,我们一起共同学习的,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落实《十善业道》,那就是威仪有则。则是标准,则就是戒律,它的引申包括国家的法律、社会伦理道德的风气。别人丢掉了,我们要做到,做出来给人看,菩萨!声闻、缘觉是标准的修行人,他不是像菩萨那样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他是有缘他就做,没有缘他就不做。菩萨是主动的,二乘是被动的,他不是完全不做。什么是声闻心?什么是缘觉的心?再往下就是六道,六道天人,天人是什么心?上品十善还要加上慈悲喜舍,天人,十善业道他做得很好,慈悲喜舍这四个字他统统做到,这个人生天。
人道是什么心?佛家讲五戒,中国古圣先贤讲五常。我们不谈五戒,我们谈五常,其实五常跟五戒是一个意思。五常第一个是仁,仁者爱人。爱人,他决定不会害人,害人最严重的是杀生,仁者不杀生。义者不偷盗,不偷盗讲到极则就是你心里没有丝毫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想占一点便宜的这个念头叫盗心,纵然你没有偷盗的行为,你这个心是偷盗的心,这念头不好。决定没有占人便宜的念头,起心动念一定跟情理法相应,我们讲合情、合理、合法,这是义。礼就是戒律,有条文的戒律,引申是没有条文的戒律,凡是利益众生的要做,凡是有害於众生的不能做。佛在大乘菩萨戒经里面,特地给我们提出来,从前我们做学生的时代老师常讲。出家菩萨戒经里面,梵网戒,「不作国贼,不谤国主」,这二条是重戒,贼是贼害,就是决定不能做伤害社会、伤害国家民族的事情,这个事情不能做。不谤国主,国家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他做的有不如法,自然有国家法律去制裁他,有因果定律去规范他,出家人决定不能够毁谤。也就是不能够批评,出家人见到只能够合掌「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在家的佛弟子也有二条重戒,「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国制是国家的法律,这是佛的重戒。人人都能做到,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所以人能够修五戒、中品十善,这是得人身的条件。在佛法里称为引业,引导你到人道来受生,你得到人身。凡是得人身的,过去世都有这个成就,没有这个成就你得不到人身。得人身之后要很用心努力再修,希望提升,不能够把它忘掉,如果忘掉,你来生就要堕落,那就给你讲三途的业因。畜生道的业因是什么?是愚痴,愚痴是没有智慧,什么叫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没有能力辨别。有智慧的人他能辨别,他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念头可以起,什么样念头不可以起,他知道,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读圣贤书可以开智慧,常常读圣贤书,受圣贤教诲的薰习,他生智慧。生智慧他不会堕畜生道,来生能得人身、能生天道。再下面这两道很容易进去,饿鬼道是贪心重,贪而无厌,没有一样不贪,学佛,贪心没有舍掉。地狱道,瞋恚、嫉妒心重,多半是地狱道。这就是你用的什么心?你用什么心你就落哪一道。
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己心行变现出来的,与外头人不相干。就好像晚上作梦,有人作美梦,有人作恶梦,这梦谁叫你作的?是你自己意识心起现行、起作用的,与谁都不相干。这个道理要懂,与什么人都不相干,真的是自作自受。为什么说与别人都不相干?本性空寂,无有一法可得,它怎么会相干?所以老祖宗教我们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无论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毛病不在外头,在自己。回过头来认真去思惟去观察,去找原因,原因一定在自己,不在外面。你在外面找,找不到,外面找产生什么效果?负效果,怨天尤人,错了。人没有对不起你,老天爷也没有对不起你,错在自己而不知道,所以你永远没有办法改过自新,永远没有办法把业障消掉。真正能够从内心去找因素、找原因,真正断恶修善,业障就化解;业障化解,灾难就没有了。个人的灾难是病痛,共业的灾难就是今天所谓自然灾害,统统就没有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而且这个效果很明显,诸位细心去观察,这个地方念佛的人多,灾难就少,纵然有灾难不会太严重。灾难怎么来的?灾难是业力变现的,个人、环境都是一个道理,大乘经,特别是《华严经》,给我们讲得很详细。
底下一句话说得好,这个话佛常说,我们常常在经典里面读到,「若言有法而可证得」,「若」是假设,假设有法你可以证得,「则为虚妄」,不是真的。我在华严会上,常常提起《华严经》里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等级到底是有还是没有?这话我讲得很多了。我跟同学们说,这四十一个阶级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实在讲就跟我们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你说有还是没有?你没有上学之前有没有?你得到博士学位之后还有没有?我们很认真想想这些事,我正在念书过程当中,这个事情有没有?同样一个道理,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为什么?相上好像是有,理上没有。自性里头根本就没有,自性空寂,哪有这些事情?我们学过《还源观》就更清楚,整个宇宙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还包括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没有一个是例外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这给我们解释什么?给我们解释在此地,一切法不可得,你怎么能说它有?有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迷在境界里头,不知道境界的真相,以为它存在,实际上它不存在。实际上是刹那生灭,就像我们看电视屏幕一样,屏幕上的相刹那生灭,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什么时候你能看到真相?真相是不二法门,这是法身菩萨所见到的,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心经》上所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色相。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虽有所证,而无能证之想」,《金刚经》上说得好,须陀洹证得须陀洹果了,向佛做报告,我证得须陀洹果了,如果我说我已经证得须陀洹果,释迦牟尼佛一定不承认我是须陀洹。这什么意思?你有分别执著,你有没有证得?没证得,你有分别执著;离分别执著,虽然证得,没有证得这个念头,他是真证得了。不但这个念头都没有,所有一切得失的念头没有了,这是真证得须陀洹,小乘初果,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的。换句话说,他再也没有这种执著,於一切法得失的念头放下了,得失不二!「於法融通,自在无碍」,诸位想想看,如果有执著他就有障碍,什么障碍?见思烦恼现前;他没有执著,见思烦恼放下了。有障碍,出不了六道轮回;无障碍,渐渐能出离。须陀洹虽然没有出离,决定不堕三恶道,换句话,在六道里他已经超出一半,他只要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他就脱离六道轮回。这个七次往来就是天、人,他绝对不会在三途,出了一半,没这个念头。
这里引经,这都《华严经》上说的,「若是有者,可名为得,实无所有,云何名得」。这个地方重要是「实」,实实在在无所有,这「实」是给你讲真话。有是什么?有是假有,幻有,佛法里「有」说成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确实不可得。我过去读《大般若经》,六百卷,看完之后我得到一个总结,很简单,我只写了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释迦牟尼佛讲《般若波罗蜜经》讲了二十二年,讲什么?就这十二个字,告诉你事实真相。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是例外的,真的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要在这里面起得失心,那叫生烦恼,你怎么会自在?自在不生烦恼,没有得失。如果这个事实真相参透,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我们知道断烦恼难,纵然能够契入这个境界,这是小乘须陀洹,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还得天上人间七番生死,你说修行多苦、多不容易!
所以聪明人,得要有缘分,缘分很好,遇到净宗法门,那就容易了,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那你这一生决定生净土。给诸位说,生净土可了不得,为什么?不但出六道,连十法界都超越了。这是无比殊胜的法门,一了一切了。你在这个世间干什么?随缘,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我,寿命没有到,我要给一切众生做出念佛生净土的好样子给大家看看,这是菩萨示现。这就是劝化众生信净土、了解净土、学净土,将来往生是证净土,一生作佛去了,不是作声闻、缘觉、菩萨、佛,不是干那一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法身大士,但是他烦恼没断,他的环境太好了,在极乐世界他生不起烦恼;也就是说,贪、瞋、痴、慢、疑、恶见决定起不来,虽然他有这个因,那个世界没有缘,缘断掉了。佛法里讲得好,因要遇到缘,果报才会现前,因没有缘,果报不会现前。他在极乐世界,肯定把无始无明烦恼统统能消掉,寿命长,无量寿。他接触的是诸佛如来,不但亲近阿弥陀佛,他同时可以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这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经上讲得很好,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圆证三不退。
所以记住,「实无所有,云何名得」,你怎么会有得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就错了,有这个念头这是轮回的念头。得的念头没有,失的念头也没有,你就自在了,没有得失,真得自在。「非得而得」,得而无得,得跟非得是一不是二,二边不住,中道也没有!这跟自性相应,为什么?本性空寂,跟本性空寂相应,这真做功夫,我们用一句佛号来做这个功夫,你看,又求生净土,又跟自性相应,一举两得。这又讲到得,不要有得的念头,实际上是一举两得,念佛不可思议。念佛如果不学大乘经教是一得,就是决定得生净土,我们又同时在学大乘经教,是双得。双得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到极乐世界品位提升。要知道,这个世间事全是假的,做世间事是菩萨事业,那是什么?无非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不能不知道。绝对不是帮助自己造业,那就错了。做这些事情,这里头有我、有自私自利、有名闻利养夹杂在里面,那就是造业,我们要好好去想想怎样超拔。
再看下面第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这句话,我们在一起学习的时候也常常谈到,如来的经教字字句句无量义,何况一首偈!此地这个一首偈是广义说的,不是专门指偈颂。古印度,在他们观念当中,四句叫一首偈,散文也是如此,只要是四句就称一首偈,八句就是两首偈。他们是这种说法,不管句子的长短,四句叫一首偈。我们中国人习惯是用字数,我们称《老子》五千言,这本书的分量有五千字,是用字数来算的。现在大家常常学习的《弟子规》,这是基础的基础,根本的戒律,一千零八十个字。中国人是用字数来算的,印度人是用句子,四句,用这个来算。《华严经》分量多大?十万偈,《华严经》经文十万偈,十万偈就是四十万句。这是龙树菩萨从龙宫里面传出来的《华严经》,原本。原本《华严经》已经散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找不到,现在能找到的是我们中文的翻译本,原文也失掉了,翻译本。翻译本并不完全,就是原文传到中国来就是不完整,是个残缺的本子。最初传到中国是东晋时代,只有三万六千偈,你看看它是十万偈,只有三万六千偈,一半还不到。第二次传来,实叉难陀尊者传来的是四万五千偈,比东晋时候多了九千偈,差不多到一半。唐朝贞元年间,德宗时代贞元年间,乌荼国,是个小国,对唐朝进贡,就是送的礼物,送给皇帝的礼物,里面有一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就是《华严经》最后一品,完整的,这是非常难得的。在中国翻译成汉文,四十卷,现在流通的四十卷。这一品里头是完整的,没有欠缺,但是以前传过来的缺很多,这一品是完整的。这样加上贞元的本子,一半多了,现在我们读的《华严经》。民国初年,弘一大师教给我们,我们现在念《华严》怎么个念法?他教我们,读《八十华严》念到「离世间品」,然后就接著念《四十华严》,这样总共九十九卷。这是中文本译本最完全的,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欠缺,但是没有关系,《华严经》的大意已经能圆满的看出来。一偈里面的义理没有边际,何况是千偈、万偈,到十万偈的《华严》!
下面解释说,「谓如来智慧辩才,演说一偈之义,虽经多劫,无有穷尽,称性宣扬,自在无碍也」。这些话句句真实,没有一丝毫夸张。四句经文能讲多久?能讲多劫,不是用年来计算的,用劫来计算。劫是古印度长时间的单位,有大劫、中劫、小劫,经上所讲的劫,如果没有说中劫、小劫,通常都是指大劫。一个大劫是一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叫一个大劫。多劫,不是一劫,说多少?说四句偈,显示出如来智慧辩才。这里他没有用诸佛,他用如来,如来是称性,换句话说,为什么一首偈能够讲无量劫都还讲不完?因为它称性。自性里面没有对立的,这一点诸位必须要记住,没有相对的。你看时间长短,长时、短时就对立,它没有长短;空间讲,它没有远近,距离远近是对立,它没有。自性,我们只能够说它是究竟圆满。诸佛菩萨教学,你要是真正体会到,我们会感激得五体投地,激动到无法控制,我们怎样报这个恩!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教我们回归自性。我们希望我们得到这个世界,我们得到宇宙,那叫打妄想;回归自性是真得到了,一切法不离自性,你明心见性就全得到了。所以不要说是一首偈,一个字给你讲都能讲无量劫,这是称性的智慧、称性的辩才,永远说不尽的。末后这两句好,「称性宣扬,自在无碍」。
底下引经说,「经云,如来演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是也」。为我们演说一偈,演是表演,演是做出来给我们看,有行为、有言说。这也是《华严经》上常讲的一即一切,一是什么?一个字。一不是有定法的,跟你讲一微尘、一毛孔、一毛端,一里头的意思就无穷无尽,也可以说这个一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果我们用这句话来跟《华严经》两个对应,我们不难体会。你看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不就说五句二十个字吗?那是一首偈。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时候,讲了一部《华严经》,《华严经》多大?不是我们现在念的这个本子,大龙菩萨在龙宫里收藏的,是释迦牟尼佛当年所说的,龙树菩萨看到了。他告诉我们多大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不是十万偈。十万偈是什么?十万偈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就像我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编好之后,纪晓岚编了个目录提要。现在这部书,印成精装本,把它缩小,上下来排列,一个版面缩小四分之一,一张纸上现在是排四版,像《大藏经》这么厚的本子一千五百册,目录提要五册。我们今天读的《华严经》,是龙宫里面收藏的《华严经》的目录提要,不是全经。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能大师讲的五句话,二十个字,内容是什么?跟释迦牟尼佛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完全相同。就是说,能大师这二十个字展开,就是全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一浓缩,就是这二十个字,不增不减,不可思议!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智慧辩才就从这个地方显示出来,无穷无尽!如来有,我们看到如来有,就是我们每个人统统都有,为什么?你有自性,如来就是自性,人人都有。为什么今天我们看到经典的时候,我们说不出来?这是什么?这是迷,这是无明,迷而不觉。为什么迷了?佛说得很好,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的如来智慧辩才有没有失去?没有失去,是因为你迷了,这个迷把它障碍住,智慧辩才不能现前。你能够把这些障碍放下,你的如来智慧辩才就又现前,它又起作用,就这么回事情。是真的吗?一点都不假。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例子,你看他在没有开悟之前,他很聪明,他有辩才,但是不能说无碍,开悟之后真的无碍了。
回头我们再看看中国唐朝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在没有开悟之前,他也有智慧,能言善道,他虽然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他很聪明。可是他有碍,不能说无碍,但是开悟之后,无碍了。我们在《坛经》上看到的,惠能大师第一部讲的经是什么经?《大涅盘经》,《大涅盘经》有四十卷,很长,他第一次讲的。为谁讲的?无尽藏比丘尼。他逃难,在途中遇到这个比丘尼,这个比丘尼一生受持《涅盘经》,就是她天天念,念得很熟。古人好,都懂得这个道理,都受到这个教训,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他的功力在一部经上,一部经上他心定,容易开悟。我们不能开悟,就是搞得太杂、太多、太乱了,现在人所讲的心浮气躁。心浮气躁,不但是道业你不能成就,世间法也有困难,你做事情你烦恼也多、障碍也多,这是什么?心浮气躁所感得来的。古人一门深入,他心是定的,定容易觉悟。这位比丘尼一生她就念一部经,古时候实在讲经也很不容易得到,像这么大部的,那个时候没有印刷术,都是手抄的,所以得一部经很不容易。她念的遍数多,念的时间长,不懂意思。能大师不认识字,他会听,听到这个比丘尼在念这个经,他愈听愈有味道,等她念完的时候他讲给她听。这比丘尼大吃一惊,为什么?他讲得真好,讲得她能够体会,非常佩服,拿著经本向他请教。惠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不认识字怎么会经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与什么有关系?与如来智慧辩才有关系,一开悟,你就得如来智慧辩才。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这一听,全能说,说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说得能叫你大彻大悟。可是你大彻大悟,你得具备条件,什么条件?戒定慧,你要具足这个条件。戒是你守法、守规矩,守法、守规矩的人心清净,心地清净平等他就有觉悟,你只要一点,他也大彻大悟,他也明心见性。惠能大师一生帮助别人达到跟他相等的境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四十三个人,这在中国历史上,过去没有,惠能大师以后也没有,能帮助这么多人明心见性。
这是诸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真正的目标,是希望我们恢复如来智慧辩才。如来智慧辩才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你现在有三重障碍,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它不能现前。这个障碍去掉,它就现前。我初学佛跟章嘉大师,我跟诸位讲了很多,头一天见面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佛门里有没有方法能教我们很快契入?他老人家告诉我,有,「看破、放下」。看破是什么?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放下什么?不可得的你统统放下,不要放在心上就对了。把不可得的放在心上你就错了,你就迷了,你的如来智慧辩才就不能现前。告诉你,不是真的没有,障碍,去掉障碍它就现前,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放下不吃亏,放下是真成就,你契入诸佛如来的俱乐部,那就是实报庄严土,永远脱离三界六道,不但三界六道脱离了,永远脱离十法界。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条,「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谓如来为诸众生处处现身说法,犹如虚空了无形相可得,随缘应化,自在无碍也」,这是说的如来法身。法身没有相,随缘现相。法身在哪里?法身无处不在,法身无时不在。他能随一切众生的感,自然起用,就是应众生所感而现身,众生的感不一样,他现的身相不相同。众生是有心求佛菩萨,佛菩萨应化没有心,没有起心动念,这一点你一定要知道。这是什么?这是法身起用,也是自性起用。诸位总要记住,经上所讲的字字句句是讲自己,不是讲别人。所以你看看经文里面,每一段分两个大段落,第一段是自分,第二段是胜进,第二段是帮助自己提升。自分是本分的,自性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不是自性不起作用,自性起作用,起无量无边的作用,这里面都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自在无碍。如果他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就跟我们一样,他就堕落变成凡夫,他就不自在,他就有障碍了。所以,不自在、障碍是这么来的。
这里面三重障碍,舍一重,你就得少分自在,舍哪一重?不执著,我们自己马上就晓得。我执著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很苦,很辛苦、很劳累。我一切都不执著,随顺大家,大家怎么说都好,没有一样不好,欢欢喜喜,人就像个弥勒佛一样,不执著!知道什么?你们执著是六道凡夫,不执著的人超越六道。如果再不分别,那他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他就证得法身,他就成佛了。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不起心不动念,成佛了;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没有执著,是阿罗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是菩萨,这我们搞清楚。所以,秘诀就是放下。为什么放不下?事实真相没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叫看破。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放下就是!你很辛苦,你很劳累,你很操心,这冤枉,你不能怪别人,是你自己放不下。工作呢?工作一丝毫不妨碍,菩萨示现在人间的时候工作,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教学四十九年,真正负责任的好老师,一天都不缺课。一个人找他,教一个人,两个人找他,教两个人,从来没有拒绝过,真正是有求必应。
往生之后,弟子们把他老人家的教诲用文字写出来流传给后世,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四十九年所说的很多,经典有限,我们能想像得到,结集经藏是将佛陀所讲的大意节录出来。那些当年追随佛陀的弟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修学的心得留给后人分享,后人如果是有诚敬的心,像印祖所讲的,就能得利益。十分诚敬的心,他就能成佛;八分、九分,他就能成菩萨;六分、七分,他就能成罗汉;有个四分、五分,他就能得人天。印祖所说的话我们一点怀疑都没有。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自己诚敬之心很薄弱,学佛这么多年,没有得到什么真正的受用,这就是天台大师所讲的「名字位中」,没有提升。名字位中是有名无实,那真的,不是假的。从什么地方看?从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会发脾气、还会怨恨人、还有恼怒,还有不顺心、不称意,还有这种现象发生,这都是什么?这都是名字位中的现象。观行位中功夫得力,这个现象就没有了,纵然有,很淡薄。观行是讲功夫得力,得力的人怎么样?得力的人他不会堕三途,他修学一切法门虽然没有什么大的长进,他来生肯定在人天两道继续修行,功夫得力了。功夫得力的人,如果是遇到净土法门,他决定往生;名字位中不一定,往生没有把握。功夫得力是自己肯定,深信不疑,决定得生。
念佛,什么叫功夫得力?像刘素云居士那样的,那功夫得力。你看功夫得力,现前的一个好处,她得的是个绝症,没有用医疗,自己好了,这是什么?念佛功夫得力,没有别的。八年前得病,她报告说得很清楚,住院的时候,跟她得同样的病有好几个人,而且都比她轻,她是最严重,都走了,都不在了。她怎么好的?她是个老实人,说话别人都相信,医生也相信,念阿弥陀佛念好的。怎么念好的?念阿弥陀佛功夫得力。什么叫得力?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表现在外面,她讲了一句话,她对任何人没有办法生起怨恨心,想发脾气的时候生不起来。她说出这句话,我们一听就明白,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还有怨、恨、恼、怒、烦,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时候,这个东西没有了,不会怨人、不会恼害人、不会发脾气。怨恨恼怒烦都没有了,这是念佛功夫得力,你心恢复到正常,清凉自在。所以这个光碟我请同学们大量流通,听她的光碟就是上课,把它当作经典一样来学习,这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她这个光碟是二00三年录的,二00三年五月四日。得这样病的人,一般医疗里面数据上所说的,能够活上半年、一年就不错了,就很难得!所以事隔这么多年,我看了这个光碟,就请香港那边的同修打听一下,她还在不在。香港同修回我的电话说在,这人还在,而且把她的电话告诉我。我在三天前打个电话问候她,声音响亮,我问她身体怎么样?好,很好,一年比一年好。八年,真不容易,现在完全恢复健康,一点毛病都没有了。这是个真正标准的念佛人,现身说法做给大家看。我们念佛要像她那个样子才行,她真放下了,一丝毫挂念都没有。她这个光碟我听十几遍了,还没到三十遍,超过十遍,我常常看。希望念佛的同学要向她学习,决定得生,坚定信心,坚定愿力,真有把握!
所以我们知道,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为一切众生处处现身说法,著不著相?不著相。我刚才讲了,这些现身说法的人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像六祖、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在人间。释迦佛是八十岁,三十岁开悟就讲经教学,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说的这些经典,字字句句是自性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字字句句有无尽的义理。「随缘应化,自在无碍」。
「经云: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如来亦尔,实不可见」,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不是你肉眼能够见到,「以自在故,令一切见」。他能够现形让一切众生见到,他有没有自己意思?没有,众生见到是有缘的众生就见到。所以,有缘众生起心动念见到佛、见到菩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跟法性相应,我们有感,自性它就应。就像江本博士的水结晶一样,我们有心,善念或者是恶念,它就有反应,现出这个相来给我们看。法身菩萨亦复如是,我们是有念、有分别执著,他没有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你一定要懂。有念就有障碍,无念就没有障碍,所以他能够随缘开导一切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该怎么说他就怎么说,绝对没有分别执著、没有起心动念,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