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八五讲) 2009/12/8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8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初发心住菩萨,经文第二段「胜进」。请看经文: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勤供养佛。乐住生死。主导世间令除恶业。以胜妙法常行教诲。叹无上法。学佛功德。生诸佛前恒蒙摄受。方便演说寂静三昧。赞叹远离生死轮回。为苦众生作归依处。何以故。欲令菩萨於佛法中心转增广。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经文到这个地方。我们看清凉大师的《疏》,「第二」,这是十住,每一住一般都是这两段,第一段是讲「自分」,就是菩萨在这一住里面他所学到的东西;「胜进」,他本分东西统统具足了,再加修,加修帮助他提升,从初住到二住。到二住,也先讲本分,然后再讲胜进,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你一年级具备你一年级的知识,然后再学习,提升到二年级,跟这个意思相同。文也分为三段,先是「总标」,第二段「徵列」,后面一段「徵释」。『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这是胜进里面的总标,这个菩萨就是发心住的菩萨,他应该劝学十法。「十」在《华严》里面代表圆满,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数字,但是在讲解里面,确实也列出十句,这十句就代表无尽句。
『何者为十』,这句是徵问,下面是列,把这十句一句一句的列出来。「何者为十」?第一个是『勤供养佛』,这一句是总说。第一句是总说,后面九句是别列;换句话说,这九句就是落实「供养佛」。我们应该怎样供养?供佛、供法、供僧,真正修供养,这段经文就非常重要。「今初,谓欲求胜位」,殊胜位就是成佛。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要圆成佛道,目标确定了,方向确定了,所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就一定有成就。这个里面最忌讳的是怀疑,是夹杂、间断,怀疑、夹杂一定间断,你的功夫就不得力;如果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下面教我们,「应自劝励,亦劝他学」,我们怎样劝自己,你就懂得劝别人,不知道劝自己,你怎么会劝别人?大乘教里面常讲自他不二,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劝自己,方法不止一个,为什么?一切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一个方法不能度一切众生。在无量的法门里面,就是方法里头,这经上常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我适合哪一个法门?这个很重要!像你去读书,你上大学了,大学里面的院系很多,你想学哪一门功课?这个选择非常重要。你不能把大学里面所有课程统统读尽,你要是所有科系读尽,你活上一百岁也念不完。一个学系四年,学士四年,十个学系就四十年,你一百年才不过学个二十来个学系。这一个大学有一百多个学系,那你得要活上三、四百岁你才能学完,哪有这个道理!所以四年拿到学位是一门,八万四千法门,一门。
佛法也是如此,一门拿到了,它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你念四年,念一个学系,你只懂得这一门的知识,其他的你都不知道。可是佛法不一样,佛法一门通了,其他的门不学也通,一个法门通,一切法门通,一部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佛法终极的目标是明心见性,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径,全部都是通到明心见性。我们念佛是不是也有明心见性?有,念佛法门明心见性叫理一心不乱。你看我们念佛的功夫,开始,第一个小成就是功夫成片,再提升就事一心不乱,事一心再提升就是理一心不乱。所以要晓得,功夫成片没有出六道轮回;事一心不乱是在四圣法界,不在轮回中;理一心不乱,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去了,就是现在讲的初住以上的果位,他们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性成佛。所以在这一个阶层里面,一切法都通了,没有一样不通。这是说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是佛法你通了,世间所有一切法你全都通了,为什么?不离自性。一切法全是心现识变的,那个心就是自性。性识是能现、能生、能变,万法是所生、所现、所变,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会疑惑,真通了!这是属於自己勉励自己,方法不一定,你自己想想,在许许多多法门里面,哪一种法门能帮助你自己成就。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非常感谢李老师,因为年轻时候对学习经教很感兴趣,没有发心讲经,总认为讲经太难了,讲经我做不到。尤其听到禅宗百丈禅师野狐禅的公案,心里头有高度的警觉,错讲一个字有因果,堕五百世野狐身,谁敢发心讲经?老一辈的人告诉我们,古时候讲经的是什么人?开悟的。纵然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至少也是小悟、中悟、大悟,悟有很多层次,浅深不同,真有悟处才敢出来讲经。现在我们知道了,悟是从哪来的?从断烦恼来的,现在我们对这些事情很清楚、很明了。放下八十八品见惑,你就证须陀洹果,在《华严经》里面你就是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萨,算是小悟,可以出来讲小部经,像小乘的《阿含经》可以,你有这个能力去讲,不会讲错。你要是发菩提心,学习大乘,你就能够讲大乘经,大乘经浅深广狭不一样,大乘经里面浅的,你没有障碍。可是我们现在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破,怎么敢讲经?老师提醒我们,如果我们不发心讲经,经没人讲了,到这个经没有人讲的时候,佛法就灭了。这不就是我们前面所念到的,「或闻如来广大佛法」,这个里面包括法灭,灭法。听到这个事情,逼著我们不发心不行,没人发心,所以发心就太可贵了。
发心怎么个办法?如何能避免不讲错?老师就劝导我们,他自己是这么做的,也劝导我们,真的是他自己劝励自己,也劝导我们这些晚辈,讲古人的注解。古人的注解是把经里面的意思都发明出来,我们不看他的注解,经里面的奥义我们看不出来,藉著祖师大德这个提示,我们讲解就不会出漏子,这是个好办法。对於古人注解能懂,好,你讲;古人注解也看不懂,那不要紧,老师教我们,看不懂的时候,你把它念下去就行了,这段不讲,念下去,为什么?这注子我看不懂。这是好办法。老师告诉我们,你看看经文里头,真的好像有意思,他在注解里头没注出来,含糊笼统就这么过去了,什么原因?他也不懂,他不懂不讲没过失。我念没错,我讲就会讲错,我念怎么会有错呢?古人注解里确实有这个情形。所以老师教我们,孔子讲得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我们求学、讲学的一个态度,我知道的我讲,我不知道的,我念,我不讲,这就没有过失。老师把这些情形告诉我们,我们就放心了,可以学。初学,连古人注子也看不懂,怎么办?老师不是照古人注子讲给我们听吗?我们就讲老师的话,我们讲错了,老师负责任;老师讲错了,祖师注解负责任,这办法好。我们从这样子被老师鼓励,也就发心出来讲经。讲经对於劝自己真的产生很大的效果,讲经是不是讲给别人听的?不是,讲给自己听的。我讲经讲了五十一年,一堂课没有缺的,就是我自己一个人,谁得利益?自己得利益,别人得利益的不多,自己得利益殊胜。所以,自学然后才能劝他,世出世间所有的法都要从自己开始。如果希望从别人开始,那是错误的,那做不到,一定要从自己开始,自己发心。
「列中有十,不出悲智,供佛为总,通财及法。」这一段胜进都是讲的供佛,勤供养佛,供佛要精勤,不能懈怠,不能懒惰。我们就晓得,发心住的菩萨勤修供佛,提升他到二住。我们想想,我们修行要不是认真供佛,怎么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勤恳的供养佛,这是什么?尽孝道。诸位想想,能勤恳供佛,你会不会供养父母?当然!佛是师道,对老师都能尽孝,对父母哪有不尽孝的道理!如果说对父母不尽孝,对佛尽孝,佛不接受,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佛在「净业三福」里面讲得很好,第一个是孝养父母,第二才是奉事师长。人行道有亲疏,有一定的顺序,顺序颠倒,破坏了伦常的大道,那就有问题,不真实了。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懂。你真正想供佛,孝顺父母开始,真供养佛了,佛看到欢喜,你供养佛是真心是诚意。如果不孝顺父母,勤勤恳恳供养佛,那是什么心?求佛保佑。父母不能保佑你,所以父母不要了;佛会保佑你,保佑你升官、保佑你发财,好好供养、贿赂贿赂他,不就是这种心吗?不是真心,所以佛不会接受的。你是个孝子,你敬佛,佛欢喜,你是真心,你用你孝顺父母的心来孝顺佛菩萨,他欢喜。这个道理是天经地义,这是正理。
供佛,你看「通财及法」,这当中就是说供佛跟布施内容是一样的。用供,最极清净心,真诚清净心,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这里没有无畏,无畏要并在法里头,这三种供养。对一般大众就没有像对佛、对父母那种孝顺心,就叫布施。菩萨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所以菩萨要通过很长时间他才能成佛,为什么?他修三种布施,真诚心不够。到什么时候他才能成佛?他要能把一切众生都看作是佛,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他成佛了。这个道理大乘经里头讲得很多,我们有没有听懂?「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听得耳熟,没做到。没有做到,你认真学佛,也在真干,是菩萨;你做到了,你认真在干,你就成佛了。佛跟菩萨差别就这么一桩事情,事上讲没有差别,心上讲有差别。有分别心、有执著心,那是人天,出不了六道;没有执著,还有分别,在大乘就是菩萨;到分别也断了,不起心、不动念,真诚恭敬,平等供养,这就是佛,《华严经》上讲法身大士。我们今天在此地学他们的事供养,完全从事相上说,我们知道,菩萨跟我们用心不一样。
下面九句是别,「行下九事,真供养故」,真供养,底下讲的这九桩事情,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做到?这九桩事情,第一个就是「乐住生死」,乐是喜欢,喜欢住在生死里头。「大悲为首故,智了其空,无所惧故」,解释得好。你看看六道众生哪一个不贪生怕死?六道里面多苦多难,灾难很多,怎么会喜欢住在六道?尤其是三恶道,你看地藏菩萨他做到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长住在地狱,六道里头最苦的地方,那些众生最顽固的地方,最不好度的地方,他去。一般人不愿意去,他去,为什么?他大慈大悲,看到众生苦,不忍心。要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一定要教他,诸位要晓得,佛法用的手段是教学,有时候也用神通,神通是辅助教学,以教学为主,不是以神通为主。而尽可能不用神通,这是佛菩萨在十法界教化众生总的原则,神通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非不得已决定不用神通。用什么?用伦理、用道德、用因果,再往上提升,用科学、用哲学,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佛菩萨晓得,十法界里面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觉悟就乐了。他觉悟他就不怕生死,为什么?没有生死。他生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为众生,不为自己。他自己没有生死,他的生死是众生的缘,众生跟他有缘他就出现,缘要是尽了,他就灭了,他就不现,是这么个道理。也可以说,众生有福,佛菩萨就来,众生没有福报,佛菩萨就不见了。
佛菩萨来要是大慈大悲,佛菩萨走了不就不慈悲了吗?佛菩萨走了还是大慈大悲,为什么?众生佛缘要是断掉,佛菩萨住世,众生批评佛菩萨,不信佛菩萨,说他是迷信,那不就造罪业?这个罪业造了,果报太苦,所以佛菩萨走了,不叫你造罪业,你看还是大慈大悲。他来是大慈大悲,他不来也是大慈大悲,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他知道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该走。全是在众生心,众生心里头真的想学,这老师好,真要依靠他,老师就多住;对这个老师产生怀疑,信心降温,老师就走了。在《高僧传》里面有个公案,是梁武帝那个时代,宝志公,宝志公比永明延寿早,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四川有一位宝香法师,住在那边,那个地方的人不信佛,居住的地方这些人杀生吃肉,宝香法师是个得道的高僧,不得已就现神通。庙里面法会的时候,他也邀请很多当地的人参与法会,跟大家一样吃肉,大家都很开心。吃完之后,他领著大众到放生池,他把他所吃的东西全吐出来,吐的那些鱼,吐出来就到放生池里面去,看它就游到池里面去了。他现了这一招,这些信徒们看到之后佩服,渐渐的被他感化,吃素的人就愈来愈多。有一次他的一些信徒去看宝志公,从四川来的。宝志公就问他,问这些信徒:你们那边的香贵不贵?那些信徒讲,我们家乡的香很贱,很便宜。「要是很贱就该走了」,就说了这么些话。这些家乡父老从宝志公那边回到四川,宝香禅师就问他们:你们见到宝志公?见到了。给你们说些什么话?「他问我们这个地方香贵不贵?」你们怎么说?「我们说很贱。」他怎么说?「贱就应该走了」。第二天,宝香禅师就圆寂了。这个意思,圆寂之后我们就明了,你们的乡人对於宝香禅师看他是贵还是贱,没放眼里头,没放在眼里就该走了。他这一走,大家觉悟了,所以走也度化了很多众生。你看他有这样的能力,宝志公说你该走了,就走了。你看教化众生多自在!真的所谓是游戏人间,都是大慈大悲。
「智了其空」,晓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他没有恐惧,真的,生死是身,灵性不灭。众生念著他,他就来了,换个身体来。换什么样的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自己想什么身,自己想什么身,他还有分别执著;他没有分别执著,众生心里想什么样的身,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就像《普门品》里面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而且《楞严经》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就是佛家讲的生死自在,没有生死。所以,他时时刻刻,现多少身?我们可以说无量无边身,为什么?他不是在一处,他能在同时,能在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十法界现身,你说他现多少身?在没有成佛之前,也就是没有证得初住地位以前,他生死轮回是在十法界,无量劫来跟十法界的众生结多少缘?凡是跟他有缘众生,跟他自然就有感应,无论是起不起心动念都有感应。只要有感他就有应,同时现无量身,可以无量身现在同一个国土,也可以无量身现在无量无边的法界,初住菩萨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跟果地上没有两样。了生死,了是明了,明了什么?明了没有生死。
我们今天没有到这个境界,我们怎样学佛?至少在佛的经教里面我们明白了,生死是假的。你信不信?实在说,不信。怎么说不信?你贪生怕死就是不信。你要是真信,真信,生死就忘掉了,就没有生死,那是真信。你才晓得信心不是那么容易的,自己以为信,实际上没有,你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大乘法里头没有生死,真正觉悟之后,纵然你还没有能够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断,你已经能够学法身菩萨舍己为人。我活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我为一切众生,我为正法久住,我为一切苦难众生。我要好好的学,依照经教所讲,佛教我做的我就认真做,佛教我不可以做的,我就决定不做,这就是持戒。佛讲的这些话,我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把它证验,我依教奉行,在行的当中,证实他讲的字字句句真实不虚。这样的学习,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怎么会不开悟?当然开悟。佛教你放下、佛教你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就是此地讲的供佛,供养是放下。供财,供法,财有内财、有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能放得下,内财是自己的身体,身体也能放下。我们在经典里面见到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因地修行,「割肉喂鹰」,老鹰没有东西吃,菩萨看到很可怜,把自己身上肉割下来喂老鹰,布施。「舍身喂虎」,看到老虎饿得很可怜,自己从山崖上跳下来,把身体拿去喂老虎。教我们舍己为人,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佛菩萨为一切苦难众生而现身、舍身,我们学佛,也要为一切苦难众生忍辱负重,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无所畏惧,这是供养里头第一条。
第二条,「住为主导除恶」。你现这个身体,住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主要的就这么一桩事情,教导一切世间、一切众生断除恶业,就是为这个。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在世,他怎么做的?这是身教,身行言教,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榜样太多了,说不尽,我们只举十善业,这是佛教导一切众生最低的标准。第一个「不杀生」,不杀生做到什么程度?绝不恼害一个众生,恼是令众生生烦恼,众生因我生烦恼,我就错了。反过来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佛所在的地方,不但一切人欢喜,你说他那个磁场多好,所有一切众生,我们讲所有一切动物,都欢喜,不但动物欢喜,花草树木都欢喜,山河大地都欢喜,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虚空法界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佛的磁场、佛的气分,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经上所说的,佛有的我们也都有,我们只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智慧德能就现前。「不偷盗」,不偷盗做到什么地步?绝对没有一念占众生便宜的念头,念头都没有,哪有偷盗的行为?只有一个念头,利益众生,怎么可以占众生的便宜?佛真做到了。「不淫欲」,淫欲在欲界众生有正淫、有邪淫。正淫是为什么?绵延后代。所以古时候夫妻结婚为什么?为传宗接代,他不是为别的,这是正行,不是邪行。这个里头有礼节的,有规矩的,不能乱来。乱来、过分都叫邪淫,是夫妻,过分了也叫邪淫。我们中国老祖宗讲得好,「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如果你违背这个规矩,违背礼数,你就是造万恶,造万恶是大不孝,对佛菩萨是大不敬。这个不能不知道,佛都做给我们看。这是身三业做了好榜样。语业,「不妄语」,都用真诚心,念念都是帮助别人,成就别人。
前面讲,劝自己成就了再劝他。真正有这种能力、有这种德行的人,我们遇到了欢喜,欢喜什么?佛法后继有人。我遇到了,我一定都会劝他,劝他学一门,一门深入,期限十年,十年专学一门,他在这一门里面会得三昧,会开悟。如果遇到很好的缘分,那护法,自己要坚守、要坚持。我自己这一生的体会,我别的法门不行,譬如坐禅、参究、诵经、拜佛,这些对我都有困难,很难摄心,心里会胡思乱想。有一个办法能摄心,就是讲经,我发现这个方法对我很有效。因为讲经要准备,初学的时候,我讲一个钟点要准备四十个小时。所以一个星期讲两个钟点,我可以能应付得了,讲四个钟头,我就很吃力。开始很辛苦,这是逼著我非去找参考资料不可,还得用心先讲几次,要写讲稿,这是老师教的,初学不能够不守规矩,要写讲稿。写完之后,自己要讲一遍,找几个同学来听;听了之后要向他请教,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请他批评指教,修改讲稿。改完之后再讲一遍,大家听了觉得满意,第三次正式上台。这么个学法,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是这样学法的。这个根扎得很稳固,功夫用得深。你真的用功,进步就让你产生喜悦。第一年要吃这个苦头,到第二年就轻松,上一堂课的时间大概四个小时准备就行了。到第三年,两个小时就够了,到第四年、五年,我一天准备可以讲一个星期,那就法喜充满了。所以十年之后,海外许多同修请我去讲经,我就很轻松,每天他们伴著我去旅游,晚上回来讲经。准备的时间,讲两个小时,一个小时准备就够了,真的是法喜充满。
展开经卷,看看祖师大德的这些注解能看得懂,看到非常欢喜,字字句句里头有许多意思,无量义我还不行,我能看到很多意思,不是一个。我们在讲台上做报告就看听众,听众的根机,听众的程度,以及现前社会的影响,我们需要些什么,根据这个来讲,大家听了才欢喜,才有受用。经是活的,祖师大德的注解也不得了,为什么?他们都是开悟的人,都是大彻大悟的人,他们所说的实在讲跟佛经没什么两样。经里面说得简单,有很深的含义,他们把我们疏通了,这一疏通,我们就明白了。所以最重要的,我们现在也要学,我们已经入佛门,学佛这么多年,发心出家为佛弟子,向佛学习,住在这个世间,为别人,不为自己。为别人是乐,不为自己就离苦,为自己很苦,为别人就很快乐,自己无论遇到什么恶劣的环境还是快乐。我的成就就是用心专,世间的杂事放下了,学佛这五十八年当中,真正做到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你的心才会定下来。如果你为这些东西困扰,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自己恶业都除不掉,你还能帮助别人除去恶业吗?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得很多,度别人一定先度自己,自己没度要度别人,佛说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
第三句,『以胜妙法常行教诲』,清凉大师注解里,「即能导理教之法」。胜是殊胜,妙是微妙,这一句是活的,不是死的,不是指哪一个法门。什么叫「胜妙法」?对每个人不一样,就像药,大夫用药一样,药,每一味药都是胜妙法,但是要对症,它要不对症,那就不叫胜妙法。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个药是胜妙法。每个人害的病不一样,胜妙法就不一样。我们现前得的是什么病?太多了,说不尽。我常常讲的十六个字就是严重的病,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都是病。用什么方法?章嘉大师当年教我是总纲领总原则,那是在佛法里头永恒不变的,「看破、放下」,这是总说。实际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具体去落实、去做,你就不能不用其他辅助的手段。辅助手段是什么?持戒、修定,这是看破、放下的辅助手段。诸位要晓得,戒律、持戒是手段,修定还是手段。持戒是为了得定,得定是为了开智慧,开智慧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是目标,为达到这个目标,前面所有都是手段,这个要知道。破迷开悟才真正离苦得乐。为什么要开悟?开悟真乐,就是为得乐。我们现在不开悟,迷了。
今天宇宙的现象,看到科学家的报导,还有在最近这些年,社会上无论是在中国、在外国,灵媒特别多,我常常遇到。这个东西究竟是好是不好?为什么古时候没有?偶尔才发现一个例子,为什么现在到处都是?这个事情同学们不能不知道。在过去,社会大众,中国这个地区从小就接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育,二千年来,佛教传到中国,普遍成长在这块大地。不认识字的、没有念过书的,对於佛教里面讲的这些做人的道理他都懂,像五戒、十善、六和,都知道,都把它落实到生活当中,得受用。所以人心正、思想正、言行正,那个磁场是正气,正气里面邪气就不能生存,所以鬼神他就躲避,就离开,他不敢在这个场合里头。现在鬼神这么多是什么原因?我们把正气疏忽,我们的邪念起来,我们现在的心邪、念头邪、言行邪,好了,这一下他们全冒出来,扰乱社会,让我们身心不安,心浮气躁。这个要懂。他们传递的信息,这信息可靠吗?《楞严经》,《楞严经》佛预言的是,将来佛法灭第一部就灭《楞严经》。为什么原因?《楞严经》里面把这个事情讲得太清楚,讲我们人如果是犯杀盗淫妄,这个世界上的妖魔鬼怪都出来了。妖魔鬼怪要大行其道,先得把《楞严经》灭掉,否则的话《楞严经》是照妖镜,首先要把这部经灭掉,他们才能得逞。现在这个现象,我们逐渐看清楚了。
我们怎么办法对付这个环境?记住,佛菩萨教我们、祖师大德教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就能成功,不受他们影响。无论他怎么个说法,说善的也好,说不善的也好,没关系,不放在心上,不理会,什么事都没有。我们净宗同学一定要知道,一部《无量寿经》,一句六字洪名,万缘放下,你一心专念,决定成就。成就什么?我们讲得很现实,成就你身心健康,你不会被邪魔所动,你是弥陀弟子。《无量寿经》这一部经够用了,那部经是什么?是一大藏教的精华,讲得够透彻。里面有许多宝贵的教诲,对你修身、齐家、事业有很大的帮助,你只要肯照做。所以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与一切大众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世界大同。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量寿经》上统统都有,用这句佛号净化自己的身心,用这句佛号开启自己自性里面的无量智慧,就成功了。
我在早年,我记得民国六十年,我第一次讲《华严经》,也讲了十几年。因为那时候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国外,每一次回来就连续讲,讲了一半,《八十》讲一半,《四十》也讲一半,经太长了。以后看到《无量寿经》,彭际清居士讲,彭居士是前清干隆时候人,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我看到这个非常欢喜,我《华严经》可以不要讲了,我专门讲《无量寿经》。所以我发心,在那几年当中把《无量寿经》讲了十遍,内容跟《华严》一样,把讲《华严经》的念头就断了。第二次再续讲《华严》,我常常跟诸位报告,是三个人找我。头一个就是台南开心法师,我每次回台湾,我都会跟他碰头,他每次都是劝我讲《华严》,他说法师,你要不讲,这部经以后恐怕没人讲了。非常恳切的启请。第二位是北京的黄念祖老居士,他请我讲这个经,也是认为要是不讲,后来恐怕没有人再继续,太大了。第三个是韩鍈馆长,我们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的,她在往生前两天,非常恳切的告诉我,希望我把《华严经》从头讲一遍,留下一套录像带,给后人做参考。她病得已经很重,我就答应她了,总希望她能够康复,身体能够复元;没有想到,两天之后她就走了。所以这一次开讲,是在新加坡开始的。我把这些事情、这个因缘告诉李木源居士,他听了非常欢喜,就代表,这三个都往生了,他代表这三个人启请我在新加坡居士林开讲,一直到现在。我们也换了好几个地方,《华严经》七处九会,佛也是在许多地方讲的,不是在一个地方。这是讲经的因缘。
今天我们看看现前大众的根性,八万四千法门是通途,都是要断烦恼才能够证得果位,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才能证得小乘初果;向后,要断八十一品思惑,才能够证得四果阿罗汉,出离六道轮回,这个太难了!别说四果,单单讲初果,我们这一生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是真话。无论哪一个法门,没有带业成就的,断惑证真;带业能修成的,只有净土法门,除了这一门之外,你找不到第二门,这一点不能不知道。在现前的社会,头一个德行,跟从前人比真是一落千丈。再一个就是文字,古人写的是浅显的文言文,不深,可是没有一点古文的基础看不懂,这文字障碍,这是非常遗憾。我最近会回澳洲一趟,我去找一找,我记得我在从前,二十多年之前,我搜集的有十二本民国初年小学生的模范作文。我手上有十二本,小学生的,十一、二岁小孩写的文章,现在大学中文系毕业出来的,都写不出来;不但写不出来,他都念不懂,你就想想那个国文程度。我记得好像还剩两本,我想拿回来我们影印,印出来同学们做做参考,你看看那个时候小学生的程度。
我说这些,就叫我们要提醒,要契机。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是印光大师的教诲。特别是印光大师常常挂在口边上,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的三本书,他老人家一生全心全力在流通、在弘扬,《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他提倡的最多,这是什么东西?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做人的基础,学佛的根基,要从这里扎根。这种教育能够普及,我们的社会就有救,人都能够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真正做到,我刚才讲的人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真能做到!我们的德行成就了,我们居住这块土地就是福地,人有福,福人居福地,这块土地上什么样灾难都没有,这不是假的,是真的。全国人修学,全国人有福,全世界人修学,全世界人修福,世界上很多灾难自然就没有了。现在全世界最大的灾难,科学家报导的应该是地球的温度上升,最近国际上又要开会讨论这个问题。科学家预测,如果上升四个摄氏度,我们的麻烦就大了,许多的生物要绝种,造成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差距就大了,影响人类的生活。头一个大的问题就是粮食大幅度的减产,将来人吃什么?地球环境的污染、海水的上升,都是麻烦事情,可是人如果有福,这些灾难都没有了。我们深深相信,一点不怀疑,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相随心生是我们个人,我们的人事环境,境随心转是我们居住的物质环境。只要我们的心地善,心地清净,身心健康,不会生病,大地健康没有灾难,所以境随心转。
非常可惜,科学家没有接触到佛法,但是现在逐渐有这个迹象出现了。前天我们报告的是,这是外国著名的一个科学家,讲到什么?讲到我们起心动念,心的波动的频率不一样。善念频率高,能带给身体健康;恶念频率很低,甚至於影响你身体里面抵抗力,今天讲免疫系统,都会破坏,你就很容易感染病毒。这个科学报告非常好,跟佛经上讲的逐渐相应。所以如果全世界人都能断恶修善,都能改过自新,都能学习圣贤教诲,这个世界上灾难就能够化解。为什么?境随心转。我们想一想,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为什么那么殊胜?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那个世界「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就晓得,极乐世界的人不但是善,上善!十善做到圆满了。十善圆满是什么人?在大乘教里面讲,十善圆满是成佛。菩萨十善还不能说圆满,为什么?无始无明没破。破无明证法身才算是圆满,西方极乐世界是圆满的十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我们如果没有十善的底子,念佛就不能往生。所以我们打开《弥陀经》,《弥陀经》里面看看,每段经文,「善男子善女人」,把标准说出来了。你是不是善?你要不是善,念佛不能往生。善有条件,「净业三福」头一条,头一条做到了就能往生,头一条是什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这些年来把它落实在《弟子规》,前面两句,孝亲、尊师是《弟子规》,慈心不杀是《太上感应篇》,后面是《十善业道》。《弟子规》是儒家的根,《感应篇》是道家的根,《十善业》是佛家的根,儒释道三个根。我们能把这三个根扎下去,三个根学好,念佛决定得生。这就是我们现前的无比殊胜的妙法,印光大师一生苦口婆心的宣扬,我们在《文钞》里面看到。我们跟著印祖这条路去走,决定不会出问题,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印祖的书要天天念,我们觉得在现前弘法利生有这种必要,把印祖的书选出来,古人也有选,有《印光大师嘉言录》、《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它里头都分门别类的节录出来。我们想的,像国语日报一样,发行半月刊,半个月出版一次,或者是十天出版一次,采取国语日报那种方式,把印祖这些教诲做详细的注解,注音注解,普遍流通。再能配上光碟,「即能导理教之法」,这句我们可以做到,对现前这个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
再看下面第四句,「示果令欣,即教之所至」,这是经文里头一句『叹无上法』,赞叹无上法。「无上法」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无上正等正觉。是哪些人?是佛、是菩萨、是声闻、是缘觉,这是佛教学佛人所追求的。现在人在学校念书,所求的是要拿到学位,拿到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佛法里面,佛就相当於学校的博士,菩萨相当於硕士,阿罗汉、辟支佛相当於学士,这是佛教学位的名称。这个诸位要懂,这不是神,是学位的名称。所以佛经里面常常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阿罗汉他成就了什么?他成就了正觉。他怎么成就的?他确实把宇宙人生的道理搞清楚、明白了,这是他学习的,他跟佛菩萨学习。真正通达明了,他把见思烦恼放下,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放下见思烦恼,他的觉悟就是正觉。有人也是听经闻法,才华不输给阿罗汉,但是他的见思烦恼没放下,这叫什么?这不叫正觉;不叫正觉,我们就知道,不叫正觉是邪觉,不能说他不觉,邪觉。他能说不能行,他做不到,说得天花乱坠,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东西要懂,差别就在此地。看破一定要放下,才是真的,放不下,是假的。
菩萨,这是佛门第二个学位的名称,他得的是什么?他得的是正等正觉,比正觉高,提升了。等是等於佛,当然他没有成佛,等於佛,比阿罗汉高,正等正觉,他比阿罗汉放得多。阿罗汉放下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没放下;菩萨把尘沙烦恼也放下,还剩下一个无明烦恼没放下,所以他是正等正觉。他再进一步把无明烦恼放下,他就叫无上正等正觉,这就不叫菩萨,称为佛陀,最高的学位他拿到了。所以诸位要知道,佛法是教育,佛、菩萨、阿罗汉是学位的名称,不要搞错了。佛门拜的很多菩萨,那是科系不一样,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主修的是什么?孝亲尊师。观世音菩萨主修的法门是大慈大悲,文殊菩萨修的是般若智慧。普贤菩萨他所主修的是落实,真干,也就是说他把孝亲尊师、慈悲智慧统统都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普贤菩萨。那么你就知道,每一个菩萨有多少人?不晓得有多少人,太多了!它是个通称。譬如在学校里面教语文的教授,教语文教授多少?教数学的教授,我们的菩萨名称就是这个意思。不要把他当作神来看待,那你全搞错了,搞迷信了。每个菩萨的名号是代表佛门里面一个科系,凡是修学这个科系的,称这个名号,教授这个科系的,也称这个名号。你学地藏法门,你现在还没有得果位,你是准地藏菩萨,为什么?你没有证得学位;证得学位,你就是真的地藏菩萨,你现在学地藏法门。这是我们一定要懂得的,不能搞错。如来的名号是果地上的名号,那是讲性德,性德赞叹不尽,无量无边;菩萨的名号是修德,是你在修学当中,这个过程当中的名称。全是名号。我们真正懂得这个意思,就不会迷信,他不是一个人,不是说没有真有其人,真有其人,而且很多,普遍融入在我们生活当中、社会之中。所以这是把修学的果报展示出来,大众看了就欢喜。
这就是「教之所至」,所至就是目的,佛家教学的目标达到了。这个目标也好像有小学、中学、大学,小学就是十信位,中学、初中就好像十住位,高中好像十行,大学好像是十回向,十地好像是研究所,这是学校的一个序列。从小学一年级到博士学位,一共是五十二个等级,慢慢的一级一级往上修,最高的等级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念佛是个特别法门,先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什么?极乐世界是诸佛如来办的一个佛教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是这么个意思。到那边去上学,到那边一定成佛,那个修学的环境太好了,所有的障碍都没有,十方诸佛赞叹,十方诸佛介绍。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十方佛为释迦牟尼佛做证明,释迦讲的话句句都真实,大家要相信。首先取得极乐世界,因为它很容易去,到那边去学习就不难了,这是个果报。所以我们可以说,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成佛。成佛的早晚,看你修学勤惰,你要是勇猛精进,你很快就成就,你要是懈怠懒散,时间长一点,不会退转,就是你进步得很慢,勇猛精进,进步得很快,是学校。
我们在这一句里面也可以说,我们把佛陀教育,它是非常广大,超过我们现在所有大学里面的科系,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总的来说,不外乎伦理的教育,伦理是讲关系。我们中国老祖宗教我们伦理只讲五种,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君臣就是领导与被领导,说这个关系;朋友就广泛了,四海之内皆朋友也,全部都包括,只包括到人类。但是佛法里面讲的伦理讲得广大,除了人类之外,所有的动物,所有的植物,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再包括大自然的现象,再包括现在科学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统统包括。所以这个伦理讲得圆满,遍法界虚空界都在这个范围里头,讲道德、讲因果,范围都是遍法界虚空界;讲科学、讲哲学,每一门都讲到究竟圆满。这是宇宙的佛教大学,太难得了!代表呢?代表就是这部《华严经》,它做为总代表,所有一切经那都是各个科系里面主修的,《华严经》是概论,是总说。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