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七九讲)  2009/12/2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7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本分最后的一段,别陈其名。

我们学到第三修行住,清凉大师注解的不多,「巧观空有,增修正行故」。怎么样巧观?我们在本经里面说的修行住的菩萨,他所修的十种行,观一切法,我们学到第四,「观一切法无我」。在末后有一句,为什么说他无我?他没有真正证得八自在故,八自在是真我。所以我们将八自在找出来,过去这么多年,前面我想应该是学过,隔的时间太长,我们阎浮提众生很健忘,所以多学几遍决定有好处。所以前面查出来,我们学到第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这一条很重要。得一切法为什么要无法想?佛在大乘教,尤其在《般若经》里面,许多次的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刹那生灭。我们仔细去观察,哪一法不是有为法?所有的物质现象,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是经教里常讲的四相迁流,变化,这是有为法。

法相宗入门的课程《百法明门论》,把世出世间一切法归纳为一百类,称为百法,百法明门,百法展开就是遍法界虚空界的一切法。这百法讲什么?讲两桩事情,一个是讲一切法,一个是讲无我,一切法无我,真的无我。这个无我就是我们此地学的八种自在,在这一切法里面都看不出,所以这个我是假的,我不是真的。这八种自在如果你都得到,真我就现前。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能力证得,应当知道,知道佛经里讲的有真我。得一切法,谁得?初住以上的菩萨得到。《华严》初住以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尤其是妄想,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境界里面才真正是得一切法无得想,没有得的这个念头。怎么得到?缘,缘生我们叫它做得到,缘灭我们叫失掉。确实只有缘生缘灭,哪来的得失?所以缘生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缘灭的时候也不起心不动念,所以他得自在。凡夫患得患失,没有得到想得到,得到之后又怕失掉,所以无论是得或失,都起分别执著,这就错了,起分别执著叫造业。这个现象不但六道里头全有,天道,天也很复杂,二十八层天,愈往上面去他愈淡薄,他并没有真正失掉。甚至於我们在四圣法界里,看到这些声闻、缘觉、菩萨,好像他们对於得失已经不放在心上,这是真的,但是他还有得失微细的习气存在,这个习气要是断掉之后,他就超越十法界。这个习气不能带到一真法界,带到一真法界只有无始无明习气。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看什么事情,要看得淡,不要执著、不要分别,就好,那就很如法。

修行一定要从扎根教育修起,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头一个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为我们做为一个修学的好榜样。诸佛菩萨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实在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没有菩萨?有,真有,你有缘就遇到,你没有缘你遇不到。如果世间没有这些佛菩萨现身,这个世界早就毁灭。有这么多佛菩萨示现在其中,这个就是中国人所谓龙蛇混杂,凡夫是蛇,佛菩萨是龙。凡夫造作一切罪业,佛菩萨的心行纯净纯善,把这个恶业冲淡,这个世间还能够安稳的存在,这是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他在等,等什么?等机缘成熟,我们一般中国人讲,等你良心发现。什么时候你良心发现,他就把正法传授给你,良心没有发现,传正法你不能接受。你看现在一般年轻人,心浮气躁,心定不下来。佛法的承传要具足三个条件,戒定慧,这才能接受正法,没有戒定慧,佛菩萨再慈悲,双手把正法捧著送给你,你没办法接受。我们前面讲过加持,加分,佛菩萨加持一个人是相对的,这个人有一分功德,佛菩萨能加持他一分,就变两分,这个人有十分功德,佛菩萨加持他十分,就变成二十分。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一分功德都没有,佛菩萨想加,加不上。不是他不慈悲,他很慈悲,念念不舍众生,好像念念他追逐众生,这是真正的恩德,这不是假的。我们跟佛菩萨求感应,没有别的,真修、真干,你才能得到感应,真干就是缘。佛菩萨的教诲,你能知道多少你就做多少,知道不做跟不知道没有两样。所以要真干才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从哪里做起?从十善业做起。我们现在依照《十善业道经》来做行不行?行是行,怕你做不到。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你必须要懂得,十善业道下面还有基础,你要没有这个基础,十善业道你修不成功。为什么古人都能做到,现在人做不到?古人有根,从小就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育,那是根。

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教导我们,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净业三福,三条,依照这三条指导去做,没有不成功的。这三条第一条四句话,我们想想我们做到没有?第一个「孝养父母」,第二个「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前面两句孝亲尊师,这两千年来在中国佛教里面,落实在《弟子规》,儒家教育代替了,慈心不杀,道家的《感应篇》代替了。所以中国人不学小乘,有这样的基础,再修《十善业道》就没问题。有这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对於戒律就很容易。戒律的基础是《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你很容易做到,这是真正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学什么,学得再好,你变成佛门里的一位学者。那就是什么?能说不能行,你知道得很多,你做不到。所以真正做到,从孝亲尊师,从因果,从十善业,然后三皈五戒,具足众戒轻而易举你就做到。所以我们学佛,如果没有这三个根,你怎么会有成就?我们在以往、在近代,看到许多人发愤用功、勇猛精进,真的把成绩做出来给我们看,你想一想这些人,他有没有具备孝亲、尊师重道、深信因果、十善业,你想想他们有没有具足?他虽然没学过,他真具足。他要没有这个条件,他怎么能修得成功?这一点我们要知道。

德行的教育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中国在古代没有那么多学校,古代国家所办的学校,都是培养各个阶层领导人的。所以古时候读书,「学而优则仕」,仕就是在国家机构里面做公务员,他就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我们今天讲从政。一般呢?一般都是私人办的学校,私塾,私塾通常是家学,一个家族,这个家族的晚辈很多,子弟很多,请了好老师来教子弟。学得很好的,参加国家的考试,考试很优秀,被选中,国家就培养你,你将来就是国家各个阶层的干部。由此可知,私人办学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力。私塾先生的教学,科目也繁多,各种学科都有。一般的教育,伦理、道德、因果人人都懂,不认识字的、没念过书,他懂,他懂得做人,他懂得做事一些原理原则,终身遵守。所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个社会是安定的、是有秩序的、是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知道谦虚,知道尊重别人,懂得礼。虽然学校不多,他真受过教育,受过圣贤教育。现在学校是多了,多什么?圣贤教育不教了,没有这个课程了,所教的科学、技术,所以往往在科技上的确他有常识,可是他不会做人,不会做人怎么能做佛?佛是人做的,先要学会做人,然后你才会作菩萨、作佛,这个很重要。

做人就必须要从孝敬父母做起,孝亲尊师,这是圣贤的大根大本,我们不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得自於父母,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的智慧得自於老师,老师给我们法身慧命。一个人,无论是世法、是佛法,真正成就,得力於这两个大恩人,知恩报恩。忘恩负义不会有成就,无论他有多大的福报,有多么能干,做多大的事业,最后都不会成就,为什么?像树一样,没根。像这些道理古人都懂,现在人不懂,这不能怪他,佛在《无量寿经》上讲得很好,为什么不能怪他?你看佛在经上讲,先人无知。传统的教育已经丢掉好几代,满清亡国之后我们就疏忽了,但是它的影响还影响了二十几年。日本人在中国发动的战争,我们八年抗战,这八年战争之后,传统的文化影响没有了。我们从这个地方算起,至少要算到四代。所以现在人他自己不知道,他父母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可能知道一点,你怎么能怪他?所以佛非常慈悲,先人无知,「不识道德」,不认识道德,「无有语者」,没人教,没有人讲,「殊无怪也」,你不能怪他。我们听了佛这个话心就平了,知道现前这个社会因缘很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要生怜悯心。为什么?在因果里面讲,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心行不善果报在后面。在这一生当中你要是遭遇到果报叫现报,也叫花报,像植物开花,来生后世叫果报,佛家讲因果通三世的,现报。生报是什么?来生有果报,后报是第三生以后。真的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是什么?时辰是缘分。因永远不会丧失,叫阿赖耶保存的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叫起现行。真正懂得、明了,肯定这不是假的,那么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不能不谨慎,时时刻刻防范自己犯过失。无意的是过失,要有意的那就是罪孽。不但罪孽有果报,无意的过失还是有果报,这不懂不行。所以真正修行心量要拓开,心量要大,要能够原谅别人,凡事不要计较。

末法修行只有念佛最可靠、最稳当、最简单、最容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面说,「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果报太殊胜,殊胜到一般人都不敢相信。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等级的菩萨?大乘教里面讲七地以上,我们现在《华严经》上讲的这个境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的境界。到西方极乐世界烦恼没断,带业往生就有这样殊胜的果报。所以真正聪明人,老实念佛,万缘放下。你念佛不成功原因在哪里?你放不下,心浮气躁,妄念太多。佛号甚至於念不成句,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里头,你还夹杂著许多妄念,这个很可怕。所以要放下。妄念多了怎么办?多你要想方法克制你的妄念,功夫才能得力。觉明妙行菩萨教人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讲的相应,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里面最严重的障碍就是夹杂,妄念太多,夹杂。妄念从哪里来的?妄念从怀疑来的,你对於这个法门有疑,疑障碍了你的信心。这怎么办?这就不能不学教,多听经。听经,一门深入,不要听太多。你必须要晓得,佛当年在世讲经都是有对象的,就像大夫给人治病一样,每个人他的病况不一样,所以处方不相同。这一大堆经典流传下来,就是世尊当时替那个时代的人治病的药方,我们今天害的病跟他是不是相同?如果不相同,用了这个药方,不但治不好病,还得送命。吃错了药大家知道问题严重,学错法门比吃错药还要严重。

佛法是好,佛法能救人,佛法也能害人。我早年讲经,讲了这句话,有同学听到了不以为然,去问李老师。李老师说对,没错,大家才相信。我们学经教跟吃药的确是一桩事情,所以佛法需要人指导。《华严经》《大智度论》里面佛菩萨都说过,「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就是说,你要想学佛,不能不依止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我到哪里去找善知识?找不到的时候怎么办?找不到的时候你就好好修善根,你先把基础打好。善根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十善业》暂且不谈,你就好好的学前面这两样,学《弟子规》,这儒家,伦理道德,学《感应篇》,学因果,学《安士全书》,这扎根。这个根扎好之后,有这样的根基,你找不到善知识也能成就,特别是净土宗。我给你介绍三个人,你找他,你这一生没有不成就的。第一个是,从近代说起,印光大师。这老人家不在了,往生了,他的著作在,印光大师的《文钞》,你天天读《文钞》,你就是听印光大师给你说法,跟一个人学,我从他这个地方奠定基础。这个基础真正奠定好了,我再介绍你第二个老师,蕅益大师,明朝时候的人,专攻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然后你再去读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就行了。三位大善知识。当然这三位他们的著作是文言文,不深,不是很深的,浅显的文言文。

所以学佛法,古来高僧大德的著作全是文言文写的,我们必须要有文言文的基础,把文言文的钥匙拿到,这钥匙是什么?古文。我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用《古文观止》教我们,一个星期教一篇。我在那里十年,十年这一本《古文观止》讲完了,三百多篇。老师教我们,你要熟读五十篇,这五十篇能够背诵,能够讲解、能够背诵,文言文的钥匙你拿到了,你有能力看《大藏经》,你有能力看《四库全书》,文字的障碍没有了,如果你能够熟读背诵一百篇,有这个基础,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老师把这个秘诀告诉我们,肯不肯学在自己。真正发心,相信,没有怀疑,你就去选五十篇古文,先选五十篇,首先熟读,然后再求解,字字句句讲清楚,这是扎根教育。德行上,《弟子规》《感应篇》是德行。文字上,五十篇古文。现在在台湾,台湾缘殊胜,过去国语日报每个星期,是一个星期还是十天我记不清楚,它出一个小的副刊,叫「古今文选」。这么多年来,他选的东西很多,而且注解得很详细,有注音、有注解,你不必查参考资料,你在这一套东西里面选五十篇。选的标准怎么样?《古文观止》里头有的你就选,以前李老师教给我们的是用《古文观止》《古文观止》里头没有的我们暂时不选它。等於说我们念《古文观止》我们有人指导,生字有注音,注解很详细。这样子花一年的时间,一年五十个星期,一个星期念一篇,要把它念背,要把这个字字句句都搞清楚,一年时间把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拿到,这一年值得。如果没有这一年的工夫,那就很麻烦,你学习会非常辛苦,你查资料、你查字典取正确的读音,很费事,你缺乏人指导,这一条路就非常艰难。

我这么大年岁,一生没有福报,讲经讲了五十一年,现在十二月了,过了这个月就讲五十二年了,连个道场都没有,没有福报。很多人想跟我学,我没地方给你住。跟我学,像从前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李老师有个台中莲社、有个慈光图书馆,有两个道场,我是一个都没有,这是诸位要了解的。我懂得这些方法,我完全和盘托出供养大家,你们听到之后,依照我说的方法去修学,个个成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你修净宗,跟定这三位大善知识,印光大师、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德行这个基础要扎稳,文言文的钥匙要拿到,这是祖宗给我们的宝贝,不能够轻视,不能够疏忽。

我们今天再看八自在第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一首偈,在佛经里面讲四句就叫一首偈,不一定是偈颂的形式。我们中国人习惯上,读一本书,读一篇文章,这个长短的标准是讲字数。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就是五千多个字,跟《金刚经》差不多,《金刚经》也只有五千多个字,是一个字一个字算的。印度不是的,印度是算四句,句子不管长短,四句叫一偈,它用这个来算数。《华严经》《华严经》分量多大?十万偈,那你就晓得,《华严经》全经是四十万句,一首偈是四句,四十万句,它跟中国人算法不一样。偈颂也有很整齐的,四个字一句的,五个字一句的,六个字一句的,七个字、八个字、九个字也不一定,但是四句就叫一首偈;由此可知,一首偈并不长。

底下说,「谓如来智慧辩才,演说一偈之义,虽经多劫,无有穷尽,称性宣扬,自在无碍也」。真的,这个不是假的,我们现在完全能接受,对於经上说的这个话没有怀疑。为什么?我们在贤首大师《妄尽还源观》里面学到,不要说一首偈的意思无量劫也说不完,这话真的,即使是一个字、一句,无量劫也说不完。为什么?它称性,只要称性就没有边际,古人所形容的,「大而无外」,你说它大,大没有边际,说它小,「小而无内」,那怎么能说得完?小而无内这个话很难懂,说大没有边际还能够体会,小无内这个就不好懂。我们在《还源观》三种周遍里面读到过,那是举一个例子,什么例子?一微尘,一粒微尘,我们今天科学家讲的基本粒子,外国人叫夸克,肉眼看不到,要用高度显微镜才看到这个现象,佛说的一微尘跟这个相似。一微尘里头有世界这就不可思议,那一粒微尘里头有世界,整个宇宙在一微尘里面,你看我们世界没有缩小,微尘没有放大,它居然是完全相同。一微尘里头有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科学家讲的能量、物质、信息,圆满的,丝毫不缺。

佛在经上还告诉我们,真有人去,到微尘世界里面去参学、去供佛、去听法,到微尘世界里面去。什么人去?普贤菩萨去。诸位要知道,说普贤菩萨,每一位菩萨都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代表什么意思?真干,真干就是普贤,他不说别的菩萨。每个菩萨名号表法意思不同,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所以《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眼千手是眼到手到,他表这个意思;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实践,他真做到,把孝亲尊师、慈悲、智慧统统做到、落实,他表这个意思。真干的人他就能入微尘世界里面,那你还得晓得,微尘世界里头还有没有微尘?当然有微尘,微尘的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这叫其小无内,没法子想像,真的是其深无底、其大无外,没边际。一微尘如是,一切微尘皆如是,《华严经》上讲的。这个事情从理上讲或许是哲学,方老师讲的高等哲学,从事上讲高等科学。换句话说,在《华严》里面讲的科学、哲学登峰造极,讲到究竟圆满,除这个之外,它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也是讲到究竟圆满。这么好的一部教科书,方东美先生早年把这个东西介绍给我,他说这是佛经概论,加哲学,佛经哲学概论,就是指的《华严经》,他特别介绍给我。而我对於这部书也特别有缘分,老师介绍之后,我相信老师的话,等於这部经是方老师鉴定的。我那个时候虽然把这部经论找到了,就是清凉大师的注解,《华严经疏钞》找到了,看了非常欢喜,但是看不懂。看不懂,喜欢看,不舍弃,天天都看它,慢慢的就看出味道出来了。

以后我们在台中,八个同学,我们私下商量,老师年岁大了,要请他长久住世,他老人家一生讲经,那长久住世,我们就找一部大经给他讲,他没讲完总不好意思走。我们八个人联名去请,我是其中之一,请李老师讲《华严经》。他很慈悲答应了,他说好,我把《华严经》讲圆满,然后再讲一遍《弥陀经》,我就往生。我们听了很开心、很欢喜。他《华严经》没讲完,讲了一半他就走了。他怎么走了?所以缘不一样,他是食物中毒走的。他在生病那个期间我去看他,看他好几次,每一次去都提醒我吃东西要小心、要谨慎。他慈悲,他是个好中医,人家送给他的东西,当然是供养他的,也不是害他的。他是山东人,喜欢吃面条,煮面条给他吃,面条怎么?面条是一把一把的硬面,那都有防腐剂,时间过了它里头确实就有毒,你煮去闻闻味道都不一样,变味了。这个老同修也无知,好心好意煮了送给老师,老师当他面吃,让他心里欢喜。他走了,老师用中药解毒,把这个毒化解掉,他真的化解了。最后这一次,年岁太大,他走了之后再用解药,那个毒扩散,这一次受了伤害,害他好像讲经停了两个多月,休养两个多月才恢复。他告诉我吃东西要特别小心,不要说我们慈悲,要惜福,惜福是会要送命的,是要赶快往生的。所以看东西味道变了、坏了、腐了,我们都不要吃它,这是正确的,除非你希望快点往生,那另当别论。往生得要具备往生的条件,否则的话服毒等於自杀,自杀不能往生,这个道理要懂。

从这一偈能讲长劫意思都讲不完,这是指自性本具的德能。诸佛如来能,记住,我们每个众生都能,为什么?你有自性,你哪一天明心见性了,跟诸佛如来没有差别。你要懂得这个意思,这《华严经》有没有讲完?早就讲完了。还能不能继续讲?可以,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每一次我们讲两个小时,可以说都是圆满的《华严经》,问题是你会不会听。禅宗大德常常勘验学生,问他「你会么?」真会的人没问题,怕的什么?怕的是不会。为什么不会?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就不会,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会了,字字句句无不称性。既然称性,性没有分际,性没有数量,自性里头没有数量,所以我们讲都是圆满而没有边际的。

下面引「经云」,这个经是《涅盘经》,因为我们这个资料是从《涅盘经》里面节录下来的。「如来演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是也」。这绝不是佛在这里说大话,这是实话。我为什么提起这桩事情?因为这个世间很多人对於佛法没有深入理解,产生一种误会,我初学佛的时候,台湾大学有一位教授,也是很有名的教授,他教的是考古学,年岁大概大我应该是二十岁的样子,他就给我说,他看过《金刚经》。我说你对《金刚经》怎么看法?没什么,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他说看了佛经,释迦牟尼佛很会说大话,我们一般人说不出来的他都能说出来。那是个名教授,高级知识分子,而且是专攻考古学的,还有这样的偏见,那一般所谓学者我们就可想而知。也正印证了《华严经》上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要什么人来讲?有修有证的人,他就不会讲错,如果不是有修有证,很容易起误会。为什么?像这里说一首偈里头含义无有穷尽,我们一般学文学的人看到,这是形容词,这是夸大,这不是真实的,总是以这种想法来解释,而不知道称性功德的意义。称性很难讲解,佛经里头有比喻,也比喻得很好。佛把自性比喻成大海,我们众生这种想像的念头好比一滴水,这一滴水滴到大海里面去,跟整个大海融成一片,这就好比一首偈跟自性相应,它投到性海里面去,与自性相应,就没有边际。佛这个比喻,比喻得好,一滴水,离开大海的时候是一滴,很小,滴到大海之后找不到了,在哪里?整个大海都是。比喻只能比喻彷佛,没有办法比喻到恰好。所以确确实实一字一句,佛要是来讲,就是明心见性的人他来讲,意思都说不尽。佛说经怎么个说法?有原则,看对象,你的程度浅,给你浅说,你的程度深,给你深说,佛无有定法可说,同样一句偈,有无量无边的说法。一首偈如是,一部经亦如是,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看《金刚经》,这大家熟知的。《金刚经》分量不大,在中国流传很广,你看看自古至今讲《金刚经》的人,注《金刚经》的人,有多少?五百家,每个人注的不一样,每个人讲法不一样,如果一样那就跟古人雷同,你就不能传下来,不一样。为什么他讲的不一样?讲经法师他出生的时代不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讲法就不一样。所以佛经是活的不是死的,要谁去讲?真开悟的人,开悟的人他活泼,不是开悟的人,完全照古人的讲法来讲,把经都讲死了。这我们见到,许多讲经的法师,老法师,都是根据古人的注解来讲。那我们得想,它是唐朝人的注解,讲的是唐朝人那个时候,那个时代的需求,换句话说,要我们回到唐朝去做唐朝人,你才能得受用,现在用不上。如果在外国,那问题更严重,对外国人讲经,用唐朝的注子,叫外国人去做中国人,还得做中国唐朝古人,他能干吗?这种讲经的方法不切合实际,让人不得利益。但是你要晓得,自古以来朝朝代代这些注解你都可以参考,你要是真会的人,懂得的人,你一看他的著作,就晓得那个时代的人他需要什么,你看他讲的,他适合那个时代。每一个朝代它不一样,你就能看出他当时讲的那个对象,对象的根机、对象的程度、对象的需求,统统都在里头。今天我们是看二十一世纪的时代,我们从那个地方吸取经验、吸取教训,融会贯通,今天的人需要什么,所以世世代代有参考价值。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是要依照古人的复讲吗?那什么?那是训练,那不是你出去讲经,是给你扎根,是给你打基础,必须要遵守老师的教训,老师怎么讲,你就怎么讲,不能加一个字。可是他时间有限,五年,所以五年你必须遵守。为什么?这种方法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守规矩就是持戒,你一门深入就是修定,真的叫你修定。你看你讲这一部经,不需要你查参考资料,老师怎么讲,你就怎么讲,复讲,你有你自己的意思,不准发挥,修忍辱波罗蜜,你不能不忍,你不能忍,你就不能得定,你能忍后头才有定。真正定下来时候他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老师开放了,什么你都可以看,什么你都可以学,智慧开了广学多闻,智慧没有开不可以,跟定老师。这个方法在中国行了几千年,几千年当中出了多少高僧、多少大德,都是这个方法训练出来的。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也是这个老方法,他叫我守五年,五年之内限制很严,只能听他一个人讲经,别的人,出家在家都好,一律不准听,听他一个人。看书,不管是佛经还是世间的这些书籍,关於文字部分都要经过他同意,他不同意的不准看。第三个条件,我没有亲近他之前我亲近过方老师、亲近过章嘉大师,还算很单纯,过去亲近两个老师,时间不算长。我亲近前面的老师大概是四、五年的时间,他不承认,你以前亲近过的老师,他们教你的我一概不承认,到今天你拜我做老师,从今天起完全听我的。所以我要讲方老师怎么讲的,你别说,那个不算数,章嘉大师讲也不算数,受这个严格的训练。这个真的,这叫持戒,这叫修定。你也没得想,不准你想,讲东西完全复讲他的,他怎么讲你就怎么讲,可以漏掉,但是你不能增加。很笨的方法,可是我们学了三个月就有信心,为什么?烦恼轻了,你看很多东西不能看、不能听,只能听他一个人的,看的东西都经过他同意的,三个月就觉得妄念少了,心清净了,六个月就非常明显,生欢喜心,不怀疑了,老师这个方法高明。

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这是古人传的方法,我们以为是李老师的方法,真高明。到以后,十几二十多年以后,我遇到演培法师,在新加坡,才知道这就是古人讲的师承,老祖宗的老方法,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什么?演培法师从小出家,跟谛闲法师,谛闲法师也是这三个方法教给他,他没接受。我是李老师这三个方法教给我,我完全接受。所以我到五年,我见老师,我非常感激他,我说老师,我遵守你这个方法,我再加五年,他笑起来。根扎得稳,我自己感觉得我五年这个根不够深,我遵守他这个方法,就是三个条件,十年。怎么学出来的?就是这个笨方法学出来的。这个方法一般人不相信,我刚刚接受的时候心里在想,这个老师这样专制、这么跋扈,目中无人,好像除了他之外天下就没有人了,最后想想,既来之则安之,就接受了。接受以后慢慢知道这个方法好(不知道这是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老方法),我们就更有信心。演培法师那时候也年轻,他就不能接受,他是偷偷的离开谛闲法师,走的时候没有告假,没有跟谛闲法师打招呼,他跑了,跑到厦门去,太虚法师在那里办佛学院,他就跟太虚法师去,所以他是闽南佛学院的学僧。但是他承认,真正学讲经都是复小座,都是从复讲出身,他讲经也是以复小座为基础。所以这是过来人,知道祖宗的方法巧妙,世代相传。现在的人不知道,把它废弃掉,认为这是古老的东西,不合现在科学方法,要用现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很遗憾的一桩事情。所以古老的方法它是五年成就你的戒定慧,戒定慧是你修学的基础,那就完全靠自己。所以我学了五年之后觉得还不够,所以再加五年,然后才展开广学多闻,在《大藏经》里面看古今大德的注疏,讲经就不再依靠老师所讲的,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纲领,真想学的人不能不知道。

最后的一条,「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这是说「如来为诸众生处处现身说法,犹如虚空,了无形相可得,随缘应化,自在无碍也」。这个说法我们能理解,我们能相信,不会怀疑,为什么?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叫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这个诸位要知道。天台大师讲六即佛,第一句讲「理即佛」,那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当然是佛。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从理上讲的,没有一个不是佛。第二个讲「名字即佛」,这就事论事,你现在是凡夫,你迷失了自性,造作种种业,受种种果报,你现在学佛了,功夫不得力,受了三皈五戒,也做不到,这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不是真的。初学佛都是这个境界,希望你提升,提升一层,叫「观行即佛」,观是止观,修定修慧你真干,而且功夫得力,叫观行位中。六道众生里面真正功夫用得好的都在这个位置上。在我们净土宗里面讲,念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观行即佛,决定往生。学其他的法门你没有成就,为什么?你烦恼没有断尽,你现在的功夫只是把烦恼控制住,没断,所以叫观行即。烦恼真正断了,见思烦恼真断了,那你位置就提升,那叫「相似即佛」,跟佛很像,不是真佛。这是哪些人?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头叫相似即佛。为什么不是真佛?他还是用阿赖耶,虽然用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佛用真心不用妄心,所以虽用阿赖耶,但是他能够把佛的教诲统统做到,做得很像,很像佛,他这个不是真的,他没有用真心。再提升,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真佛,这就不是假的,「分证即佛」。就是说什么?他证得了,他没有圆满,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从初住到等觉,都是分证即佛。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尽了,那就是最高的,那是圆满的,叫「究竟即佛」,究竟圆满。

这是天台智者大师给我们说的六种佛,我们是哪一种?当然理我们决定是有的,我们现在麻烦是什么?在名字位中,观行没有得到。名字位中往生极乐世界不可靠,观行位可靠。观行位中临命终时没有人助念也能往生,有人助念更好。但是名字位中,临命终时有人给你助念,未必你肯往生,这个世间放不下,五欲六尘放不下,最难的是亲情,你能放下吗?你放不下,到那时候就成障碍,去不了。所以这种情形不能不知道。真的,遇到净宗法门,这一生不能往生这叫太可惜!要真正能往生,没有别的,很简单,把这个世缘、亲情要放下,不能放在心上。对你的儿孙不是不爱护,爱护,好好教导他,自己往生极乐世界比爱护儿孙更重要,因为你怎么样爱护儿孙,你都没有办法跟他长期在一起,你会老死,你死了以后不能照顾他。如果你要生到极乐世界的话,你在极乐世界成佛了,你的儿孙无论在哪一道,你都能看得到,你有天眼通,他现在是什么状况,清清楚楚,什么时候你去帮他,他能接受,你自然就会去了,这才叫真正利益众生,真正叫爱护儿孙。

所以佛菩萨是大孝子,我们世间人不懂,佛菩萨自己成就了,生生世世的父母、家亲眷属他没有不照顾的。他有能力身遍诸处犹如虚空,你就晓得,他能照顾一切众生,特别是过去生中跟自己有关系的,这是佛法里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缘分最深的,家亲眷属、亲戚朋友,无论你沦落在哪一道,你能接受的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他知道,只要你听到佛法不反对,他就来。如果强烈的排斥,他不来,为什么?他来你造罪,你造罪业,那你堕落得会更重,受苦的时间更长,所以他不来是慈悲,你能接受,不反对了,他就来,来不来都是大慈大悲,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接触广大的群众,也要懂得这个道理,他不反对,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他,他不相信,绝口不提。为什么?提,他反驳,他不高兴,那就是他在造毁谤三宝,那造更重的业,这个我们不可以,就不说。所以永远记住,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不喜欢的决定不可以强加於他,再好的法,对他有再大殊胜功德利益的,他不相信决定不要提。不能接受的强说的话,确实是让他造罪业,这是不智、不仁。弘法利生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要有真实智慧,要能观机,真的是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活活泼泼,不是一个呆板的,深说、浅说、长说、短说都要观机。

我们现在利用高科技网路、电视,这个也是对有缘的人,他自己打开这个频道,他喜欢听,他就听,他不喜欢,他不打开这个频道,那就是无缘,打开频道天天在听,这有缘。过去没有这个设备,我在早年的时候,最初利用这些工具是无线电广播,我们在中广买了一个频道,讲了几部经。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这是很好的工具。这个工具在早年方老师就跟我谈过,他说电视是个好工具,它就像水一样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问题在用的人。如果用的人在那里宣传暴力色情、宣传杀盗淫妄,那就是在破坏社会,制造灾难。如果是弘扬伦理、道德、宗教教育,方东美先生看宗教是教育,他说那可以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这就好事。所以那个时候他就叫我要留意这个工具,要好好去用它。但是那时候我们不敢想像,为什么?电视广播费用是论秒算的,我们哪有这么多钱!

刚刚出来讲经前十年很辛苦,没人供养。所以出家人,有钱的出家人是什么人?做经忏佛事、做法会的,他们有收入,我们这些讲经的没收入,生活非常艰苦。我那个时候得力有一位甘太太,甘立初将军的夫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也是李老师的学生,她帮助我。她找了十五个朋友来护持我,每一个朋友每个月就是台币十块钱,所以她每个月给我寄一百五十块钱,那是我的生活费用,支持我十年,我那时候收入就这么多。这桩事情李老师知道,李老师告诉我,一百五十块钱是极限,如果再多你就不像出家人。所以我就遵守老师,也就接受甘夫人的帮助,这样子安心在台中跟老师学习。所以这个路走得很辛苦,可是佛菩萨照顾,没有饿著,也没有冻著。十年之后接受的供养比较多,那时候老师告诉我,他很谦虚,他说我只能教你五年,很客气,五年之后,我介绍个老师,你跟他学。我说哪一位?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我说印祖已经圆寂了。《文钞》在,天天读,依教奉行。我就听明白了。老师谦虚,能不能成就,关键是在你肯不肯真干。

所以我的讲经就始终没有中断,从出家那一天开始。我三十三岁在临济寺出家,出家,白圣法师知道我在台中学经教,他问我,我说;我学过十三部经,都能讲。他说那好,他在十普寺办了一个三藏佛学院,就请我在那里做教师。我在佛学院里教书,一个学期讲一部经,教一部经,一年教两部经。我在台中学的十三部,三藏学院三年就毕业了,用上六种,还有七种用不上,以后我对佛学院就兴趣不大。我这十三部经在台中是花多少时间学会的?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你看,十五个月我学了十三部,在佛学院里面学不到。十三部学得都能讲才行,李老师教我们的目标,你不能讲你不算学会,讲的时候要讲给他听,他点头了你才可以学第二部,一部一部的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在那里学的进度很快,都是小部经,大概一部经一个月的样子,所以学得很高兴,法喜充满,有成就感,你看一个月我完成一部经。所以有人请我去讲经,我都很喜欢去,我不拘束听众多少,也不需要讲堂。所以有很多人请我到他家里讲经,家里面他自己家人还有几个朋友,一般都是十来个人,在他家客厅,一个星期一次,这就讲开来了,星期一在张三家,星期二在李四家。不讲不行,一定要讲,讲台才能够出讲师,没有讲台哪来的讲师?所以我这一生讲经的成就就是没有离开讲台。

以后大概我从四十一、二岁遇到韩鍈居士,她对我很大的帮助,就是每天替我找听众,每天动脑筋找讲经的场所,有时候借朋友的办公室,晚上不办公,借他的办公室,有时候租借场地。租借场地很多,一般可以能租两个月、租三个月,所以我们讲经的地址就常常移动,不稳定。到我讲经二十年,我是三十三岁开始讲经,到五十三岁我们才有个图书馆,就是景美华藏视听图书馆,才有一个固定的地方。韩馆长往生之后人事上就有变化,我们不能不离开,又开始流浪。所以讲经是很辛苦的一桩事情,非常不容易,要有坚定的意志,不怕死、不怕苦,才可以走这个路子,要怕死、要怕吃苦,这路子走不通,肯定走不通。这个里头因素很多,都必须要知道。得佛这样的自在,八种自在,那当然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凡事起步难,起步必须要扎定三个根,如果出家,要扎四个根,《沙弥律仪》,根深蒂固。好好的把文言文的钥匙拿到,每天不离开经典,不离开古大德的注疏。佛是我们的老师,注解的这些人是我们的学长,要得学长的帮助,尊师重道,我们这一生才会有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