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二讲) 2009/9/24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4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从「三昧分」看起,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力。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品经从上次讲完之后到今天,当中我们可以说是夹杂在这里面,学了一部贤首国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国师这篇论文,我们用了二百一十六个小时学习圆满。在这个时候我们插这部论文在其中,用意也很深,那就是《华严经》学到此地,我们也学了很长的时间,四千多个小时,如何能契入华严境界,我相信这都是我们每个同学非常关心的事情,而《妄尽还源观》就是帮助我们契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也就是十住菩萨所契入的。怎么样才能契入?一定要妄尽。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在大乘经里面,世尊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把世出世间的一切法都能放下,不再执著,你就证阿罗汉果,就超越六道轮回,六道里面这些灾难你再也不会受了,六道里面这些苦也不会受,真的离苦得乐。你看看,只要把执著放下,不再执著。执著里头总不外乎自私自利,这是头一条,再就是与人对立,与一切万物对立,从对立自然就产生控制的念头、支配的念头、占有的念头。这些都是贪瞋痴慢在作祟。贪瞋痴慢在造什么?诸位一定要知道,那是在制造三恶道,饿鬼、地狱、畜生。这些东西不能放下,你将来必定生三途。为什么?天天在造,虽然学习大乘也是枉然,学《华严经》也帮不上你忙,你每天所想的、所念的、所做的、所为的,全是在造三途业,这我们不能不警惕。佛告诉我们,如果你再能把分别放下,不但不执著,分别念头都没有,你就是菩萨,你升级了。如果再放下妄想,那你就入华严境界。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就到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十法界没有了,这个时候就是契入华严境界。《妄尽还源观》里面给我们讲这个道理、讲事实真相、讲方法,那就是凡夫成佛的方法。
如果我们想想,业障太重,很想放下偏偏放不下。不能彻底放下也得要放下几分,我们把它算成一百分,你能放下一分、二分也不错,总得要放。放下一、二分也有希望入华严境界,那不是根据《华严经》的理论方法修学,而是什么?而是用念佛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你能够生极乐世界,生极乐世界就是生华藏世界。真的吗?真的。为什么?《华严经》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去读一读就明白了。五十三参提出了念佛法门,你看第一位德云比丘,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一个善知识,他修般舟三昧,就是念佛三昧,给善财童子讲开示,讲二十一种念佛法门。这二十一种可以说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一切经都归纳到念佛法门。《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是什么?一就是念佛法门。一切是什么?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法门,最后统统归念佛法门,这不可思议。到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为会主,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看看五十三参,一个开始,一个总结,彻始彻终就是念佛往生净土,华严法门!
清朝干隆时代的彭际清居士,这是我们净宗的大德,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他讲的有没有道理?非常有道理!你们展开《无量寿经》看,《无量寿经》在序品里面,第二品,夏莲居的会集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你,极乐世界那些大众修什么法门?修普贤法门,个个都是修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在我们近代,我想很多学佛的同修都知道弘一大师,这人了不起!他的早晚课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他念得很熟,能够全部背诵。我们从他的著述里面看到,那个时候亲近他老人家的知识分子非常多,高等知识分子,许多都是大学毕业生。他给他们介绍,最重要读诵的经典就是《华严经疏钞》,清凉大师的《疏钞》,广泛极力的推荐。弘一大师念佛往生的,这是近代人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而彭际清居士依《华严经》也做了一篇论,《华严念佛三昧论》,近代的黄念祖老居士有讲记流通,这就知道《华严经》跟净土的关系非常密切!《华严经》就是细说极乐世界,而《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纲领、纲要,我们要了解这个关系。那我们学《华严》,目的无非是对西方极乐世界多了解,增长我们的信心,加强我们的愿力,我们的功夫都要用在念佛上,不听讲、不读经的时候,心里这一句六字洪名不能间断。
这个世间灾难很多,活得很辛苦!前几天我在香港,有个同学告诉我,新闻报导香港有几个自杀的,有个很年轻的人自杀,他留了个遗言,他说人活得太辛苦,不想再活下去。自杀能解决问题吗?佛告诉我们,自杀不能解决问题。你活得很辛苦,你自杀之后更辛苦,到中阴身之后你后悔莫及,你回不了头。日子怎么过法?佛给我们讲,我们人到这个世间来为的是什么?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了一句话,四个字,要记住,「人生酬业」。你必得来,你不来不行。为什么?过去生中造的业,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得受。过去生中造善业,你这一生到人间来享福,你要是造不善的业,那你得受苦。善、不善是因,苦乐是果报,你造的是什么样的因,你得要受什么样的果报。这是大自然的法则,这与性德相应,你怎么能逃避?哪有这种道理!不可能逃避。所以佛才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造业的时候他忘掉了,果报现前他害怕,来不及了。菩萨明白,菩萨了解因果,所以菩萨重视因,也就是说菩萨绝不造恶因。像《十善业道经》上讲的,菩萨的心善、思惟善、言语善、行为善,所以他果报殊胜。
应化在我们世间,那就是今天我们这段经文所讲的,『入菩萨无量方便三昧』,这是我们非常向往的。「无量方便三昧」,方是方法,便是便宜,要用现在的话合起来讲,就是最好的方法、最善巧的方法。跟苦难众生在一起,跟灾难众生在一起,他依然是如如不动,依然不起心不动念,这叫三昧。三昧是梵语,用中国话来翻译就是禅定,很深的禅定。禅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才能够解决问题。我们今天这个世间可以说是无量的烦恼、无量的习气、无量的不善、无量的冲突、无量的灾难,菩萨一个无量三昧把它全解决了,这是初住菩萨。
我们在此地,隔的时间太久,把前面大意温习温习。十住菩萨,初住叫「发心住」,发什么心?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无量寿经》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自性;换句话说,自性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佛在《华严经.出现品》里面说的,还在后面,我们还没学到,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话,当中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意思。自性里本来具足,具足什么?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德能里面第一德是什么?「本无动摇」,这是第一德。我们换句话讲就好懂,自性本定。禅定要修吗?你自己本来有,自性本定!现在有没有失去?没失去,失去就不是自性。现在怎么回事情?我们把自性迷了。自性就是真心,就是真实智慧,就是本定。我们现在的心是妄念、妄想,前面一个妄想灭了,后面妄想又生,念念不住,这就是妄心。真心怎么样?真心不生不灭,我们是生灭心。诸位要晓得,我们的真心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才叫「住」,发心住。
弥勒菩萨说得好,他给我们讲,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你就想想,这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尽,妄心要把它断尽,要真放下,妄心放下,真心就现前,真心是不生灭心,就现前,这个时候就叫发心住。发心住这个阶层里面的人,他决定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到这个阶层就叫发心住的菩萨。这个时候十法界没有了,他住在哪里?他住在一真法界。这个法界里面,不但人无量寿,不生不灭,无量寿,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也是不生不灭,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它叫一真。十法界都是虚妄的,妄心变出来的,《华严经》上也说这个宇宙「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里面这些众生,心都是妄心,在佛法里叫识,识就是分别执著,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阿赖耶,分别是意识,执著是末那识,它们在作怪,这我们得搞清楚、搞明白。
如果不是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为我们说明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怎么会知道!这是佛菩萨对我们的大恩大德,我们知恩才会报恩,不知恩不晓得报恩,忘恩负义。我们不愿意做忘恩负义的人,那要怎样报佛恩?回过头来,妄尽还源真报佛恩!妄放不下,还不了源,做再多的善事,也是报佛恩,报一点点,千万分之一、二,真的,不是佛对我们的期望。佛对我们的期望是教我们回头,教我们这一生当中就成佛,这是他对我们的期望,这是真报佛恩。弘法利生,要知道是附带的,为什么?因为弘法利生是初住以上菩萨他们主要干的事情。为什么?他们自己度了,自度之后这才能度人,自己没度你怎么能度人,哪有这种道理!自己没度,护持佛法是修福、是行善,果报在哪里?果报在三善道。你就晓得这不是佛的意思,不是佛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一定要孝顺佛,要报佛恩,那就是这一生当中决定要生净土。别的法门不容易,为什么?要断惑才能成就。净宗的殊胜是带业可以往生,但是要记住,是带旧业不带新业。也就是说,过去所造的我觉悟,不再造了,从今之后我明白、我觉悟,我一心一意专修净土,这叫真报佛恩。现在弘法的人少,原因是什么?众生福薄。可是如果我们冷静的观察,佛菩萨不以佛菩萨的身分出现,也不以学佛的人,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他不用这个身分,他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各行各业男女老少这里头出现,细心观察我们能发现,好多好多的菩萨。他示现什么?示现造恶、忏悔、觉悟,断恶修善、回头是岸,他做这种种表现。你细心去观察,还真多,这里头有表演的,也有真受报的。真受报,你看他的因果报应,他没有回头,临死还不觉悟,还怨天尤人,那不是佛菩萨示现;佛菩萨示现在临死的时候突然觉悟、明白了。确实是很深的、善巧的示范。
发菩提心,菩提心我们讲了十个字,大家容易明了,第一个「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每个人都具足。我们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用真诚心,真诚心是佛心,菩萨念念不舍。真诚的表现,表现在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自受用。我们真诚心在哪里?清净平等觉就是真诚心。清净是什么?不受染污。诸位要知道,第一个染污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都是染污,染污就不清净,清净没有染污。像这些法身菩萨,这是大菩萨,我们常常念的「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是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称摩诃萨,摩诃萨是大,大菩萨。他们是佛,他们不染污,不但在人间不染污,在畜生道、在饿鬼道、在地狱道都不染污,他都去。在人道现人身,在畜生道现畜生身,度畜生不现同类身度不了它。在鬼道现鬼身,观世音菩萨在鬼道里,你看我们人间放焰口,那是布施饿鬼的,请饿鬼吃饭,焰口台对面有个焦面大士,通常用纸扎的一个鬼王,那个焦面大士是谁?观世音菩萨,在鬼道里现那种身相。在哪一道现哪一道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这是诸佛如来帮助众生觉悟。你看他能够不染,在染而不染,他保持清净,真学佛!
第二个「平等」,平等是决定没有傲慢,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谦虚,在尊敬别人。这里头要注意到,如果这个人是善人,我们对他谦虚,尊敬他,理所当然;这个人无恶不作、十恶不赦,我们见到还是那么尊敬,还是自己那么谦卑,这个难!菩萨为什么做得到?因为菩萨晓得他本来是佛,只是现在他迷惑颠倒,不能说迷惑颠倒你就不尊重他,哪有这个道理。好像我们一个人,这人很聪明,做人事业都很成功,值得人尊敬,喝酒酒醉了发酒疯,发酒疯你就能瞧不起他?你就能对他不尊重?当然不可以。所以佛知道。度畜生变蚂蚁、变昆虫、变饿鬼、变畜生,那都是佛。他是一念不觉,他搞错了,他会回头的。所以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是平等的,看饿鬼道、看畜生道,那是从果上讲。从因上讲,现在搞贪瞋痴的,那不就是饿鬼、地狱、畜生!果报还没现前。所以说十恶不赦,佛菩萨对他非常恭敬,佛菩萨自己表现谦虚,这是觉悟了,他不迷!经典上有两句话,佛常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们要是懂得这两句话,就不要挑什么日子,中国人,外国人也有这个习俗,要挑好日子,佛告诉我们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不必挑,平等心。心不平的时候要挑,心平等了不要挑。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真的,你只要得清净心、得平等心,你才能体会,十恶不作的那个人也是好人。为什么他是好人?我们老祖宗讲「人之初,性本善」,你问他的性是不是本善?是的,一点没错。他为什么现在变成不善?习性不善,没人教。《三字经》上讲的「苟不教,性乃迁」,他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他被习性所染。
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个大染缸,你在这里头能够不受染污吗?不受染污的人就是有定功,他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吃、不贪名闻利养,这就是定。我们在这个经前面念过,「贤首品」里念过,佛是现身说法,教导我们「不求五欲」,五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头一条。第二条「不求王位」,释迦牟尼佛是王子,不出家就继承他父亲做国王,舍掉了,真不求!第三个「不求富饶」,我们今天讲大富长者,不求,不求富贵。「不求自乐」,自乐是谁?小乘,自己入偏真涅盘的境界,自在,众生在受苦受难他没想到。后面说也「不求大名称」,这个大名称就是现在讲的知名度。佛对这个世间人所追求的,他统统放下,这是对的,不但这样教我们,他全做到。释迦牟尼名称很大,不但在当时大家知道他,现在二千五百多年之后,这个世界上谁不知道释迦牟尼佛?这种名称不是他求来的,这叫什么?实至名归,他真有大德、有大行,人家自自然然赞叹他,不是他求的,他丝毫没有求的这个念头,这个我们都要知道。这些统统都是染污、都是不清净,我们要远离,要把它洗刷干净,叫妄尽。
第二个平等心,平等没有高下,一视同仁,我们才有成就。佛常常告诉我们,佛说十法界,十法界的因缘很复杂、很多,不简单。我们总是想,无量因缘里有没有个最重要的,第一因缘?佛说了,成佛,成佛也很多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什么?佛就讲平等,平等是成佛第一个条件。我们用不平等的心待人接物,你想想看你能不能成佛?不能。佛心平等,你不平等,你不但成不了佛,连阿罗汉也成不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小乘初果,清净平等觉他学到少分;在大乘,《华严经》里面讲十信菩萨,初信位的菩萨跟小乘须陀洹断证的功夫是平等的。也就是说,见思烦恼里面见惑,八十八品见惑断尽,小乘证须陀洹,大乘初信位菩萨。这八十八品见惑说的是什么?佛把它归纳为五大类,好说话,我们好学。第一个身见,执著身是我。你就晓得初入佛门,初信位的菩萨把身见放下了,绝不会再以为这个身是我。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初果、初信位的菩萨,身见有没有?有,叫我见,不叫身见,身见没有了,他不执著身是我,他有我见没有身见,高一等。我们以为身是我,他知道身不是我。什么是我?灵性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身体也是我所有,所以对身的生灭毫不在乎,身的生灭就跟衣服一样,你要我可以给你。释迦牟尼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看到老虎饿得很可怜,找不到东西吃,舍身喂老虎,把身体布施给它。为什么?这不是我的,这不是我自己。就好像我们看到一个将要冻坏的人,很可怜,我们的衣服可以脱下来送给他,就这个意思。身体跟衣服一样可以送人,所以灵性是我。六道里面的众生他不知道灵性,他迷了,迷了的时候灵性叫灵魂,悟了的时候叫灵性,迷了叫灵魂。灵魂也很麻烦,它出不了六道,它必须要觉悟,觉悟之后就超越六道轮回。统统要搞清楚,不搞清楚真有麻烦、真有障碍。
所以我们晓得,六道、十法界都没有住,这很可怜。六道轮回就是在六道里头流浪,十法界轮回在十法界里头流浪,没住处。一定是离开十法界,你到一真法界有住处,你的心再不会动摇,不会起心动念,那叫住,起心动念你心没住处,这个道理你不能够不懂。所以心不能够不清净,不能够不平等,不能不觉悟。觉悟放在最后,为什么?清净平等就生觉悟、生智慧。你的心是染污的,你的心是不平的,生烦恼,造业。心清净平等的人不造业,跟大众在一起,大众造业,他不造业,这就是佛菩萨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不造业,这叫真本事、是真功夫,对自己。对别人?对别人是慈悲,大慈大悲。大是什么意思?大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叫大!如果你的慈悲里有执著,这在佛法叫「爱缘慈」,有执著;没有执著,有分别叫「法缘慈」,那是阿罗汉、菩萨。佛连起心动念都没有,那叫做大慈大悲。没有条件,无条件的,无缘大慈,缘就是条件,没有条件,同体大悲,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我们在前面读过,这是真话,这不是假的,只有初住以上的法身菩萨他们证得。
在中国古圣先贤也有这个意思,但是没有讲透,我们学佛时间久了,慢慢你再看中国古籍很相应。《大学》里面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很像菩提心。发菩提心那就是明明德,明德就是菩提心,发就是让他再加个明,你的明德已经不明,你现在要把它再恢复明。恢复明不就是发吗?菩提心是真心,我们统统都有,现在迷了,你要好好觉悟,把这个心再发出来,很重要,因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才是决定得生净土。菩提心没发,念佛功夫很好,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没有发菩提心,能不能往生?不能,这重要。为什么?一天十万声佛号,他是用凡心念的;我们再说得不好听的话,他用轮回心念的。轮回心念阿弥陀佛还在六道轮回,出不去,可是他在六道里一定是善道,心念阿弥陀佛,肯定是天道,他不会到极乐世界,因为到极乐世界要菩提心。这一点诸位同学要记住,千万不能发生误会,我一天那么样用功,将来还没有到极乐世界,还在埋怨释迦牟尼佛骗了我,阿弥陀佛是假的不是真的,我这么用功为什么不去。那个罪就更重,将来天福享完了之后,果报在阿鼻地狱。为什么?你谤佛、谤法,你毁谤三宝,这个罪重。这什么原因?原因是对於经教知道太少,常常学习经教就明白,纵然这一生不能成就也不能够责怪佛菩萨,不可以怨天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肯定原因是自己有问题,佛菩萨没有问题,经教没有问题,这是不能不知道。所以发心住,发菩提心就住,发轮回心没住。
第二地叫「治地」,好,它名词都好。这个地是什么?心地,我们的心地不善要对治。心地有了毛病,什么毛病?起心动念是毛病,分别是毛病,执著是毛病;再说得粗一点,自私自利是毛病,贡高我慢是毛病,贪图名闻利养是毛病,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是毛病,毛病多!释迦牟尼佛随便说一说就八万四千,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毛病,太多了,细说说不尽。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无尽,毛病,你怎样一样一样把它治好,怎么治法?我们中国老祖宗也说得很简单扼要,「格物」,物就是物欲,我们现在讲欲望,格是格除,一定要把欲望格除。印光大师有两句话讲得很好,解释格物致知,「格除幻妄私欲物」,私是自私自利,不是真的。人在这个世间时间很短暂,我是民国三十八年到台湾,今年是九十八年,整整一个甲子,六十年。想到刚刚来的时候就好像是昨天的事情一样,一弹指六十年了。同一个船来的,我是从广州出发,三天三夜到高雄登陆,下了船之后乘车到台南,我就住在台南。在台南住了半年多,以后到台北去,第一站住台南,跟台南有很深厚的感情。同一条船来的人不少,三分之二都不在、都作古了,感慨万千。所以人,真的是假的,你不能不看破,不能不觉悟,没有一样是真的,没有一样值得你放在心上。你要把这些虚幻的东西放在心上,你的心就被染污,你心不清净。
我们这一生算非常幸运,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最大的一个好处是什么?把清净心找回来,把那些拉撒的东西、不干净的东西全放下,恢复清净、恢复平等、恢复觉悟。过去不知道,自私自利,现在晓得对人要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爱,真诚的爱心,真诚爱心是我们的性德,自性流露出来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明了之后不贪生、不畏死,生死是假的不是真的。现在连很多外国人,他们做催眠的人都知道,人没有生死,生死是身体,身体不是我。这些搞催眠的说灵魂是我,他承认有灵魂,他说灵魂不死,他不懂得灵性。灵魂会投胎,会在六道投胎,投胎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也很可怕。怎么说可怕?可怕是因果,因果里面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今天恨一个人、讨厌一个人,来生他就恨你,他讨厌你,一报还一报,你说这麻烦不麻烦。喜欢吃肉,你吃的这些畜生,鸡鱼鸭肉,你来生都要还,佛经上告诉我们,「吃它半斤,还它八两」,你现在吃的时候好像很痛快,将来你还怎么办?你这一生吃了多少动物,你要变多少动物去还它们,你说这个事情麻不麻烦、可不可怕?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就逃不过这个劫运;换句话说,非还不可,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现在还债比从前快一点,譬如吃鸡,假定你这一生吃一百只鸡,肯定不止,那你要投一百次的鸡身去还债。从前这个鸡差不多要养半年才养大杀掉,现在的鸡两个星期就长大,所以时间可以缩短一点。想到这里你说多可怕,你还敢吃它吗?我们学了佛,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不但不吃,我们还超度它,每天诵经念佛还把功德回向给它。为什么?希望它能把怨恨放下,我们不要再结怨,将来成佛我来度你。你也不要障碍我修行,障碍我修行,我成就不了,我们冤冤相报也没完没了,彼此双方都痛苦,何必!所以有很多这些畜生它听明白、它相信了,它也就不再找麻烦,这个帐就结了。所以物欲一定要放下,格也就是放下的意思。
第三个是「修行住」。你看看,我们想修善,修善之前一定要断恶,你的心不干净,你的心不平等,你的善就修不好。拖泥带水,不干不净,你说多麻烦。所以,修善之前先要断恶。过去李老师教我们,常常比喻,譬如我们向人家要一杯醍醐,醍醐是印度话,天人的饮料,叫甘露,天人最好的饮料,印度古时候最好的饮料叫醍醐。我们拿一个杯子去,这个杯子要干干净净的,空杯,人家才能够把醍醐倒给你。如果你这个杯子里还有半杯肮脏的东西,醍醐放下去之后也就变成染污了。这个意思就是说,必须把自己的心地洗得干干净净,佛法才能够灌进去。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几十年,佛法为什么不能灌进去?或者是你念得很多、记得很多,可是你烦恼习气还很重,什么原因?你的心地不清净、不平等,你修行的顺序搞错了。你看看佛教给我们先发心,然后断恶,治地是断恶,再修行,这是修善,不能躐等的,这个次第很重要。而发心,我们说老实话,心发不起来,只是照经本念念而已,你哪里曾经真正发过这个心!发心在佛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头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四弘誓愿你这一生念了多少遍?不止一千遍,肯定不止。有没有做到?一次都没做到。你看到众生有苦难,你愿意度他吗?要怎么样?我喜欢这个人我才度他,我讨厌这个人我才不度他。那你这一愿发的是假的不是真的,发过一千遍、一万遍全是假的,没有一句是真的。你能怪佛法不灵?佛法灵得很,为什么你不灵?你没有用真心,真心是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的心,你没用上,问题在这里,所以你的修行不能成就。
其实儒家也是这样,儒家这个次第跟佛法次第是相似的,真正落实,你看他从格物致知,从这下手。致知是什么?是把自性里中庸之道显示出来,这叫致知。中庸之道是什么?儒家的大德讲得好,我们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得很多,总不外乎「诚明」两个字,诚是真诚、诚实,我们一般人讲老实。老实人可贵,老实就是中庸之道,他待人接物有分寸,很平常的道。头一个,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这就是诚明,这是修行第一步,先学不欺人。具体落实像《弟子规》、像《感应篇》、像《十善业道》,那都是中庸诚明之道。这些东西在古时候都是扎根教育的基础,所以古人比现在人厚道。现在人为什么比不上古人?古人从小有家教,社会也重视,现在人相信科学,不能叫相信,应该叫迷信才对,相信不对,叫迷信科学,忽略了祖宗的教诲,忽略了佛菩萨的教诲,认为什么?科学日新月异,那古老的东西能赶得上现在的科学技术?那还有用?这是现在一般人的价值观,错了。所以小孩从小就让他学科学技术,学这些一般才艺,伦理道德完全不懂,小孩稍稍长大就叛逆。
我在一些同学报告当中听到,有个调查的统计,问卷调查,大家对於现前这个社会感到最困惑的是什么问题。它调查卷头一个是收入,列项很多,最后一条是子女,就是小孩教育。结果一问卷,居然百分之九十二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儿女不好教。我都没有想到这个比例这么高,没想到。儿女不好教我早就听说,十几年前就有同修告诉我。还有学校老师说学生不好教。这真正是社会的根本问题,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敬师长,这个社会就完了。学的一些都是技术,伦理、道德、因果完全没有了。现在这个社会也有不少人已经觉察到,如何来补救?想不出方法,对旧的东西怀疑,不相信。我们看到整个世界的社会动乱,许多的专家学者来研究这个问题,探讨原因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来补救。我们很清楚,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从小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疏忽了,不用这个来教人,所以家庭出了问题,社会出了问题。补救的方法没有别的,我们中国谚语有句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两句话现在应验了,我们真的不听老人言,现在要吃大亏,要受灾难。怎么救?反过头来就救了,还是把老人言找出来,我们家庭就有救,社会也有救,世界也有救。还得找老人。除老人之外,你想出新的花样想不出来,你不可能。为什么?老人有千万年的经验!那是事实。你现在能找一个东西超过他吗?老人教你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你这个东西不要,不要你怎么样让父子关系、师生关系、兄弟关系能处好?你有什么办法?老人的方法很简单,用了千万年,世世代代都没有问题,都可以帮助你做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的。
中国大陆最近办了几次传统文化的学习,企业家的论坛,这个光碟我们得到几份,青岛有两份、唐山有一份、保定有一份。我看了之后非常惊讶,我说这是中国护国息灾大法会。真的,他们觉悟了,他们醒过来了,他们又把老人找回来了。以前儿女不知道孝顺父母,跟父母不住在一起,分开住,一年难得去看个一、二次。现在怎么样?把老人找回来一起住,一家和睦,欢喜快乐,感到这是人生的幸福。能把老人找回来,不容易!这在全世界还没有,中国带头,带给社会安定,带给世界和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上个世纪中,英国汤恩比就曾经说过,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现在中国大陆渐渐觉悟,这是好事情!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大事。
古人的典籍我们要有新的解释,你看四书五经,经文始终不变,每个朝代解释的不同,那是那个时代需要不一样,原理原则不变,方法手段可以变,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古圣先贤这些东西它能够超越空间、能够超越时间,这叫经典,它永远不会被淘汰,它永远都不旧,这个厉害。科学做不到,科学是天天在淘汰,天天有新花样出来,它是无常的。中国那些古老东西它是真理,它是永恒不变的,你违背它的原则你就有苦难受,你守住它的轨道你一定得幸福,这还了得!这是我们应当学的,学习佛法更应该如此。所以我们看经典永恒不变,可是注解,每个朝代注解不一样,从注解我们就看到那个时代一般人的思想、一般人的生活,在修行当中他需要的是什么,你这一看就明了。几个朝代合起来看,比较,你就晓得。像一棵大树一样,千年神木,年年发新枝,年年开新花,年年结新果,那个树是永恒的,这些新枝、新叶、新花、新果,那就是现代的解释,所以它不是死的。如果我们学《华严经》,我们还学唐朝人的注解就错了。唐朝人注解可以提供我做参考,我现在要怎么学法,现在社会上我们应该如何得到真实的受用,这个重要。所以活学活用,经典它真的是活的,你把它学死了,那你就学错了。
十住前面这三住是总纲,它说修行终极的目标在超越世间,「破诸世间烦恼缠缚,一时顿成根本智慧」,这句话也是永恒不变的。我们怎样离开烦恼的缠缚?那就懂得要发心,心要正;要对治烦恼的习气,那就是放下;要修正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论、造作与自性相违背的要把它修正过来,与自性相应的要认真的学习。哪些是性德?《华严经》上所说的全都是性德。《华严》讲得多、讲得详细,我们只要抓住一、二句,一生受用不尽。所以全经可以读、可以听,真正得受用的是自己抓到几句就够了,不要贪多,贪多就修杂、修乱了。像这个地方所说的发心住的菩萨,我们要是发的心是正,那就是幸福美满的根源你找到了。永远用真心待人接物,不要用虚妄,别人欺骗我,我不欺骗他,这叫真发心。他欺骗我,我不吃了亏吗?是的,吃亏是福,你知不知道?你没有吃亏,而欺骗人的人他真吃了亏。老实人决定有好报,人欺负你,天不会欺负你,你得要相信真理,永远不违背,以真诚心待人,遵守道德标准。中国人讲道德标准真是简单,简要详明,不像佛经,佛经讲得很复杂、讲得很琐碎。老祖宗五千多年教导我们,真的只有四个纲目,第一个是五伦,第二个是五常,第三个是四维,第四个是八德,你看多简单。
五伦是讲关系,我们跟一切人、一切众生的关系。最亲密的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这是把我们人的一生,人与人的关系统统讲全了。四海之内皆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你看看,我们怎么可以欺骗人!兄弟,一母生,一个父母,同根生的,相亲相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父母才能安心,那叫孝道。能够把这个孝道扩大,爱一切众生,《弟子规》里面讲「凡是人,皆须爱」,凡是人都是朋友,凡是人都是兄弟,关系搞清楚了。在佛法扩大,佛法这个关系,不但人跟人的伦理关系,人跟所有动物,跟所有的植物(树木花草),跟山河大地,跟遍法界虚空界,佛说是一体,这个关系多亲密。《妄尽还源观》就是讲这个道理,这部论典你要是参透,确实你就契入初住菩萨的境界,这是最低限度,你要是有悟性那提得更高。关系搞清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运作,这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仁爱。义,义是循理,不违背道理,我们现在讲起心动念、一切作为合情合理合法就叫义,不能违背情理法,这叫义。礼,非常重要,决定不能够省略。一家人太亲近了,何必要这些客气?殊不知那个幸福就在彼此互相礼当中建立的。中国古人晨昏定省,这是礼的开端,早晨起来一定要向父母请安,晚上睡觉,做子女的一定先伺候父母睡了自己才去睡,不能少。家庭的礼貌是家庭幸福的根源,如果认为这个很琐碎,没有必要,天天何必这么客气,你的家庭麻烦慢慢就来了。智是理智,不要感情用事。信是言而有信,《弟子规》上讲的「凡出言,信为先」,在佛家讲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都是属於信。
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离开这个原则,这个社会叫礼义之邦、和谐社会,它自自然然就形成了。你看我们老祖宗的东西不好吗?现在在台湾,几个大都市里我们都看有八德路、有忠孝路、有仁爱路。住在八德路里面的人没有八德,住在仁爱路里的人不知道仁爱,那就错了。可见得政府设立这些名称,还不都是时时刻刻提醒市民的,希望我们认真去做,这个都市、这个社会决定是像中国古往今来大治之世。在现前这个社会,可以给全世界做最好的榜样,不必多,我们只要路名统统实现,世界第一。哪个国家社区能像这样美好!可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从小头一个学什么?学谦卑,唯有自己谦卑,能尊重别人的人,才是家和、家兴,国力才能够发展。我们中国人常说「国泰民安」,千年盛世是从这个教育上扎根的。特别我在高雄走的时候,条条路都叫我感动。天天在那里走,也都是走到麻木不仁,好像这些名词与自己不相干,错了,大错!每个名词跟我都相关,都是我的性德。你看政府在提醒,可惜我们没觉悟,我们没有把它当回事情看,错在这个地方。这些也都是经上这句话,「入菩萨无量方便」,我们街道名称都是菩萨无量方便,这是正的、是好的。跟香港不一样,香港街道都是外国人名字,很多路都是香港历任总督的名称,这我们不必去学它。但是中国这些路的名字都是伦理道德,甚至於还有因果,都有,非常之好,这都是值得宣扬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