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0四讲)  2008/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0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九段「无上慧菩萨」,偈颂第二首看起。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

【诸佛所得处。无作无分别。粗者无所有。微细亦复然。】

这二十个字意思很深很广,这是像方先生所说的高等的哲学、高等的科学。我们先把清凉大师的开示念一遍,清凉的《疏》「次八中分二」,次八就是第二首到第九首,这八首偈颂。八首偈颂里面分为两大段,前面六首是「内证德」,后面两首是「外化德」,这个很好懂,前面六首偈是讲菩萨自己修证,后面是教化众生,后两首是讲他教化众生。「前中亦二」,前面又分为两段,「前偈」,就是我们现在念的这一首,「正明证入」,后面五首就是从第三首偈到第七首偈,这五首偈是「照境显理」,这是先把段落交代清楚了。我们看这首偈的注解,「今初」,这就是刚才念的这首偈,「即菩提涅盘」,菩提涅盘从哪个?就是处,经文上『诸佛所得处』,这个「处」就是菩提涅盘。「以无所得,得菩提故」。处在这里接著,「处即涅盘。本觉自然,故非造作。悟亦冥符,则智无分别。三细已尽,六粗亦然。又不可以识识,故无粗者。不可以智知,故无细者」,这是粗细都不可得。「又有能所证,名之为粗」,这是解释为什么叫粗,为什么叫细,有能证所证叫粗,「无能所证,目之为细。皆言语道断,故并无之。菩提涅盘,绝心行故」。这一段文是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示,如果我们不细心去体会,还是很难理解。

学佛终极的目标是要成佛,这个地方就为我们说出来,诸佛是菩萨修行到圆满,证得佛的果位,所以叫「诸佛所得处」,清凉跟我们讲得很明了,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菩提跟涅盘。什么叫菩提?什么叫涅盘?这个名词的意思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菩提、涅盘都是梵语,翻成中文,菩提是智慧、是觉悟,对於宇宙人生彻底觉悟,彻底的明白,这叫菩提。涅盘翻作圆寂、寂静、灭。四谛里苦集灭道,灭是什么意思?灭是烦恼灭尽,是灭烦恼。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寂静,也是寂灭。唯有妄想分别执著灭尽,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如来智慧德相就现前,圆满的现前,这个叫做涅盘。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涅盘就是死,所以很多人都说涅盘,佛入涅盘了,佛死了。死了不是涅盘,如果死了是涅盘,每个人最后都要证涅盘,哪有这个道理?证涅盘就成佛,不能说死了就成佛,这是一定要把意思懂得。入般涅盘确实不是死了才入,是活著时候证得的。所以涅盘又有两种讲法,叫有余依涅盘,另外一个叫无余依涅盘。有余依涅盘,已经证得涅盘了,身体在,还在这个世间,叫有余,这身体有余,小乘常讲的。阿罗汉证得涅盘之后,身体不要了,他舍弃这个世间,确实舍弃六道轮回,他到四圣法界去,这个身体没有了,我们叫无余依涅盘。可见得阿罗汉就生死自在,他想来就来、想去就去,随心所欲。

这个地方所讲的涅盘不是小乘,这是大乘,而且所谓是一乘法,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他怎么得到的?这两句话很重要,「以无所得,得菩提」,菩提是本觉。我们只要有所得就得不到,你想想为什么得不到?有所得,这里面有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有,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有所得!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全都有了。妄想分别执著是障碍,把我们的本觉障碍住,所以它不能现前。必须是障碍去尽,本觉就现前,这就得菩提。我们不是上上根人,不能把妄想分别执著同时放下,这我们做不到,所以佛教导我们逐渐的放下,也就是次第放下;不能顿舍,就慢慢舍。先舍执著,对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真正做到你就证阿罗汉果。这还是不容易,所以我们在执著上也得慢慢的放,先把它淡化。执著,对人对事对物有轻重不同,譬如我们把财看得很重,就是对财特别执著,你断烦恼要从最重的先断。就像治病一样,人得了病,一身都是病,这个病是要命的,先治它,先把这个治好,其他的病不是很重要的,不会要命的,再慢慢的治,先治最重的。佛教给我们断烦恼也用这个方法。我们如果对色看得很重,你就先在色上下手;对权力看得很重,你就在权力上下手;对名誉上看得很重,你就在名上下手。所以说每个人不一定,哪个烦恼最重、执著最重,先从它下手。首先淡薄,一年一年的淡薄下去。总而言之,断第一个烦恼是最难的,最不容易的。第一个烦恼是最重的执著,慢慢的淡薄了,对其他的执著就很容易,头一关过了以后,那就轻松多了,往后菩提路上就一帆风顺。

总之就是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要晓得这个东西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能执著的分别执著心也不是真的,所执著的外面这些境界也是假的,实在讲是一场空。为什么这么难断?甚至於在大乘教里面受过长时间的薰习,讲得头头是道,可是依然还是放不下,这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深,堕落在六道里面的时间太长,也就是说我们这些烦恼习气真正叫根深蒂固,很不容易把它拔除。可是修行证果又非拔除不可,同学们要很认真的来干,为什么?佛说得很好,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是世尊勉励我们的话。我们在这个地方拔除,到极乐世界的品位就大幅度的上升。如果带著这些重业到极乐世界,是没事,极乐世界寿命长,慢慢在那里断,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向上提升。也就是极乐世界是不错,只有进步,没有退步,但是他进步慢。我们这个世界可以大进大退,你真能够忍得住,那个升的幅度就很高,一下就上升。忍不过,忍不过就下降。升得也快,降得也快,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晓得,为什么不在这个世间提升?咬紧牙根,要舍。

章嘉大师当年教给我的放下,修行证果的秘诀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明了,我们现在从经教里面看破、明了了,但是没有功夫,为什么?功夫是放下。经上给我们讲的贪瞋痴慢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都懂得了。贪瞋痴慢从哪里生的?从妄想分别里面生的。底下就讲到,这里讲到三细六粗,这就说明我们的贪瞋痴慢怎么来的。知道它是假的,就应该认真的把它断掉。对人、对事、对物,对世间、对出世间,都不要执著,然后再提升,我也不分别了,到不分别是菩萨地位,不执著就是阿罗汉,到不起心、不动念,菩提涅盘就圆满证得。其他的都是假的,都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总是出不了六道轮回,学佛也不行,你没有功夫的话,学佛出不了六道轮回,只是在佛法里面结个善缘,种一点善根,来生来世遇到佛缘再接著干,这是事实真相。要知道我们每一位同学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佛,为什么没有出离六道?就是没有真放下,或者是放下得不够,你放得少,你的习气还很浓,还常常起现行,所以没有能够出离六道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这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也总算是知道不少了,往生真正的条件是念佛三昧。什么叫念佛三昧?《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人决定往生。我们现在有没有能做到一心不乱?严格的讲,一心不乱不容易。什么时候才到一心不乱?证阿罗汉果才到一心不乱。这样看起来,我们学净宗,这一生想成就就没指望了。确实有不少人提出这个问题,好在我们现在念的这个本子是罗什大师翻译的,他老人家翻一心不乱,我们看看玄奘大师的翻译本不是这个字,玄奘大师是直译,照著梵文的原文直接翻译,那是正确的。玄奘大师的译本是怎么译的?叫一心系念。那这就好办,它不是不乱,一心系念。一心系念是我的心常常念著阿弥陀佛就行,那就容易太多,我们真能做得到,一心不乱可做不到。我们想,鸠摩罗什大师是不是翻错?说老实话,没翻错,一心不乱是什么?在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是一心系念,一心系念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心里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念头都没有,这叫一心系念,这个我们能做到。佛来接引的时候,首先佛放光照你,一加持就把你的一心系念提升到一心不乱。他没翻错,祖师讲的也是实话,不是假话。所以这两种译本一对照,我们就放心,我们也就明白了。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经要听,为什么?听经明理,听经也是修行,修什么?修定修慧。怎么叫修定?我们一心在听经,杂念放下了,妄念就少,这就是定。天天受经教在薰习,智慧慢慢就增长,就逐渐了解,这是定慧等持。我们每天在一起这两个小时,就是修定修慧。

这是讲得菩提,需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放下之后,「本觉自然」,这就是解释『无作无分别』,你的智慧自然现前,因为它是本有的,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他从哪里看?从你本觉自然看,这是真的。可是你现在为什么不觉?本觉变成不觉,那就是因为你有烦恼、分别、执著,这底下讲三细六粗,所以你就变成不觉。后面两句讲到『粗者无所有,微细亦复然』,这是讲到三细六粗,这是法相里头的专有名词,三细相。什么是三细相?「三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因对六粗,故名三细。」我们先说根本无明,惑,惑是三障之一,惑业苦,惑是迷惑。惑是什么?惑就是无明,这里讲到无明的根。无明,你本来是明,现在不觉,你本来是本觉,本觉现在不觉了,不觉就叫无明,觉没有了,你对於宇宙人生万事万物,你都不知道。多少科学家在研究,有没有把事实真相解开?也不知道,没有把握,都是在猜测,这个问题很严肃。佛经里面讲的是真的吗?凭什么?凭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他不是推想,他不是研究,他是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释迦牟尼放下了,阿弥陀佛也放下了,毗卢遮那也放下了,祖师大德当中放下的也很多,放下就是佛。在中国佛教里面众所周知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一个不认识字没念过书的人,放下了,他放下的境界,跟诸位说,跟阿弥陀佛、跟毗卢遮那、跟释迦牟尼完全是平等的,同一个境界。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以佛身示现,六祖能大师是以祖师的身分出现,这就是《观世音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完全是在平等境界当中,这个我们要知道。

根本无明是什么?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妄想。什么是妄想?起心动念。因为你的自性清净心从来没有过起心动念,所以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想,你看看佛给它上面加个妄,它不是真的,这个字很重要。既然知道是妄了,知道妄怎么样?知道妄应该把它放下,这就对了。妄,这个妄想从哪里来的?这个妄想几时生的?妄中又加妄,那就叫什么?愈迷愈深,那就错了。你知道妄就赶快丢,没事,不要在妄里头再生妄。我们现在凡夫是功夫不得力,境界不能够提升,关键就在不肯把妄放下,而在妄上头再加妄,麻烦在此地。我们在之前学过贤首大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我们在一起学习也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我们总共用了九十六个小时学习他这篇的著作。真正在贤首大师开示里面,如果我们明白了,有体会了,那好!都是佛来的,他不是假的,像贤首、清凉都是契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都是诸佛如来,他们跟六祖大师没有两样,对於《华严经》,你看造的这些疏、造的这些论、造的这些钞,给我们解释,我们依靠这些参考资料,才能够真正对於佛说的经义能够契入,能够明了。可是真正契入,就像《还源观》上讲,你得放下,然后你见到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什么?就是见自性清净圆明体。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真的,它是个圆的,它没有大小,它没有去来,它没有生灭,它能生万法。这一句要记住,万法怎么生的?万法是从妄念生的。所以万法是什么?万法不是真的,《金刚经》上给我们说得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说明什么?万法是虚妄的。《般若经》的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什么?这是世出世间的一切法,不要说十法界里面是这样的,一真法界呢?一真法界也不例外,也是这样的。那我们要问,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有没有?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为什么?相有性无,所以它是幻相,事有理无,你得要清楚,明了之后,你得大自在了。你在这个相里面是游戏人间,你心地干干净净,那真的是快快乐乐的,你所表现的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为什么?对事实真相一点都不迷惑,不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清凉大师讲的四无碍的法界,这叫你得到真实受用,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必须放下之后你才能得到。你要不放下的时候,你有忧虑,你有烦恼,你有痛苦,放下就没有了,放下是正确的。

所以要晓得,这个宇宙跟我从哪里来的?根本无明来的。诸位要记住,根本无明就是起心动念,你看《还源观》里面第二段就讲「起二用」,二用是什么?宇宙出现了,宇宙这个幻相出现了,再来就是我出现了,我从哪里来的?我出现了,我跟宇宙是同时出现。这个跟现在科学里面讲的完全不一样,科学讲宇宙是从大爆炸出现的,人类的发生大概有几十万年的历史,逐渐进化来的,这在佛法里讲不通。佛法说宇宙跟我怎么出生的?一时顿现,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也就是时间跟空间都不存在,都是假的。什么时候出现?当下一念,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就是现前的一念。你这一动念它就出现,你不动念它就没有了。我们现在这个念头是一个接一个没断,如果念头断的话,这个现象就全没有了,好像我们作梦醒过来了,那个梦中境界全没有了,梦中那个意识境界你就断掉,一断掉它全没有了。所以永嘉大师《证道歌》上有两句话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就是把六道轮回比喻在作梦,只要你一醒过来,六道就不见了。我们是在梦中,没有醒过来。醒过来之后,你再找六道找不到了。

起二用,它为什么会生起?只要你有这个念头,你又在起妄想分别执著,你怎么老是放不下?你要晓得,它为什么会起这个东西?自性里头本来有。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讲清楚了,你看他开悟了,他放下了、觉悟了、明白了,他向五祖忍和尚提出报告,他说「何期自性」,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著;「本不生灭」,不生不灭就是涅盘;「本自具足」,这句话非常重要,具足什么?具足这个世界,具足我这个身体,它本自具足。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它不起现行,没这个事情,确实是清净圆明体,我们就是体也不说了,确实叫清净圆明,那什么都没有。清净圆明就是净土宗里面讲的常寂光,常是不生不灭、是永恒,寂是涅盘,光是菩提。它本来是这个样子的,没有现象,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可是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本来里面就具足万法,就具足我这个正报,它就具足。只要起心动念,它就出来了,起心动念就是他老人家末后所说的话,能生万法,「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万法怎么生的?万法是起心动念生的。

起心动念,现在科学里面讲的波动,这是极其微细的波动。我们以前学经教学这么多年也没有搞得清楚,所以讲不出来,没搞得清楚怎么能讲得出来?这是到这两年,我们看到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对话,恍然大悟。从前诸位听我讲经,我讲到这个微细只讲到《仁王经》的例子,因为《仁王经》是我们在学经教的时候就学过。《仁王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以前都是讲这个。但是我讲这个讲得很多,我有疑惑,我说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的速度要比这个快,为什么会比这个快?因为光的速度比《仁王经》上讲的速度快。显然佛是随顺众生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让大家知道这是虚妄的就好了,不要当真,实际上,现象的生灭的程度比这个快得多。到弥勒菩萨做报告的时候,我们就体会到,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就是惠能大师所讲的能生万法,万法是这么生的。

再讲到三细相那就更细,三细相是什么?就是这个一念,念念成形。我们现在算出来,就算弹指,我们一秒钟弹得很快至少弹四次,三十二亿百千念再乘四,我们把它算出来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就一秒钟,一秒钟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生灭。再个三细相,再乘三,就是那一念当中,那一念当中有三个现象,有业相、有见相、有境界相,境界相才是成形。这一念怎么成形的?先是讲业是动,业相就是动,一波动的时候,它就产生一个见相。我们把这个念一念:「业相者,即从真起妄,初动之相也。然本觉心源,离念寂静」,这句话一定要清楚。本觉心源,离念寂静,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一句就是能大师讲的这三句话。「因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业就是动,因无明,无明有没有原因?没有原因。无明什么时候起的?没有时间。无明在哪里起的?没有处所,这给你讲真话。它要是有原因、有时间、有处所起的,那它就变成真的,它不是假的了。给你讲的,他说它是虚妄,从真起妄,妄不是真,所以《华严经》上讲妄想,这个时间是太短太短了。所以「因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就变成业相。业相是什么?就是波动的现象,最初是很微细。所以《起信论》上讲,「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在这个极微细动的时候,你要不理它就没事,它自然就静止了。你要是「这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好了,它愈来愈大,振动幅度愈来愈大,这就麻烦了。所以大乘教里面,佛说「真如不守自性」,这是对我们讲的,我们没有守自性,自性是什么?自性是不动的,自性是清净寂灭的。它这个动,你管它干什么?你不管它,不就没事了吗?就是管事管坏了。它为什么要动?什么时候动的?宇宙什么时候起来的?搞这些,愈搞愈糟糕,全是你在打妄想,全都不是事实真相,佛讲事实真相就在现前这一念。因为你不守自性,所以它念念相续。你要守住自性,守住自性是什么?根本就不理它,就是什么?我就不起心、不动念,你不就回归自性了吗?你不就成佛了吗?你不就证入常寂光了吗?

有业、有动,有动就产生见,这个见就是《还源观》里面的起二用。见是什么?见是见闻觉知,境界就是现相,就是物质现相,见就是精神现相,你看精神跟物质就起来了。这里讲的是先有精神,后有物质。弥勒菩萨讲的是先讲物质,后讲精神,他讲念念成形,形是境界相;形皆有识,识是见相。到底哪个在先、哪个在后?给诸位说,是同时的,没有先后。你想想看,那么短的时间,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的振动,在这一个振动里面,你还分三个现象。你看振动,精神现相出来了、物质现相出来了,你知道这个多少微细?一千二百八十兆再乘三,这是什么?这是三细相,太细了,愈说愈细。

我们先看「见相,见初动之相也」。佛在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你见到初动之相?佛讲的是大乘圆教八地以上,八地菩萨叫不动地,这个微细的波动他觉察到了。七地以前知道,怎么知道的?像我们现在一样,佛在讲经说法时告诉我们,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不是我们亲证的境界,要到八地才亲证,真正证实这个事实真相。这个现象还有个名词叫转相,「亦名转相,谓依初动业识,转成能见之相也」。这个能见就是见闻觉知,所以三细相里头有见闻觉知,有见闻觉知一定就有幻相出来,这个幻相就是境界相。「境界相者,即转相分别初动之境界也」,这个境界是初动的境界,「亦名现相,由前转相,则境界妄现也」。这就是三细相。这个很好,把弥勒菩萨「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八个字解释出来,三细相就是解释这个。

这是佛经里面讲的最高的哲学、最高的科学,他能够讲得这么详细。他具有科学精神,因为佛绝对不是说,佛这么说了,你们就相信,你们就接受,佛不是的,你们去亲证。什么时候你证得,那才是你的;你没有证得,这是释迦牟尼佛的,这不是你的。这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这个相极其微细。我们真如不守自性,我们还要追究这个妄,这是虚妄的东西,这个妄念什么理由生的?妄念什么时候生的?妄念从哪里生的?这就变成六粗。所以在三细相是一真法界,没有六粗,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如果你再一追究这虚妄从哪里来的,这境界立刻就变了,真的像万花筒一样,你一动,它又变了,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就有六粗相出现了。你愈是想知道,这叫智相。你要知道佛在《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没有智相,「无所不知」;如果你有知,那就有所不知。知是什么?知是分别,比妄想的波大(妄想的波是很微细),智这个波就形成。六粗相怎么来的?马鸣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六粗」,是从,「谓由」就是是从,「业相、转相、现相三细而生」。它为什么会生?因为你想研究它,你要问这个东西从哪来的?什么时候有的?好了,这一下这个波浪愈来愈大,所以智相出来了。

这六个粗的,第一个是智相,「智相:谓依三细中第三境界相」,境界相就是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三细相现前,他不明了这是自心所现的相,他要去研究它从哪里来、研究它几时来、研究它为什么会有,好了,这个麻烦就来了。所以妄起分别,分别就是有染净,所以十法界里面就有染净,四圣法界是净土,六凡是染土,就是染净。没有善恶,四圣法界没有善恶,有染净,因为他只有分别,他没有执著。到六道凡夫里面去,那就是染里面,染里面有善恶,净里头没有善恶,染里头有善恶,善就变成三善道,恶就变成三恶道,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有执著就有善恶,有分别就有染净,分别执著都没有,善恶染净也就没有了,十法界就没有了,那就回归到三细相。回归到三细相的时候,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一般讲一真法界。如果真正能够入大乘佛法少分,你对於现代这些科学跟哲学上所说的,你就知道它的问题在哪里。科学,许多问题不能解决,宇宙是从大爆炸,是假设的,为什么?没办法自圆其说。人类是从微细胞动物里头慢慢进化出来的,这个也不能自圆其说。进化为什么不能都进化成人,还进化到畜生?是猴子进化出来的,那现在为什么还有猴子,它为什么不变成人?所以很难自圆其说。佛法里头没这个东西,佛法讲一时顿现,什么时候?当下。当下这个时间多长?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三细六粗就从这个地方演变出来的。

我们现在也体会到古人讲的,真如不守自性,这句话讲得太好了。守自性是什么?守自性就没有妄念,就不去分别执著了。不守自性才分别执著,才要追究它什么原因、几时、在哪里发生的,我们世间人现在都有这种习气。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有没有这个习气?没有,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他如如不动。你要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你不问他的时候,他什么也不知道,这很奇怪。为什么不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他的心是清净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为什么问他,他什么都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他怎么不知道!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有所知就有所不知,你知道的很有限,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都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障碍住,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什么是智相?《起信论》里这么说,「智相:谓依三细中第三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现,妄起分别染净之相,於净境则爱,於染境则不爱,是名智相」。这境界里头,这里头没有善恶只有染净,这是十法界四圣法界的境界,他还有相续相,他要没有相续就好了,没有相续的时候,他就不会堕落。所以第二,「相续相:谓依前智相分别」,所以智相就是分别,三细相是起心动念,这个要搞清楚,那是很微细的振动,起心动念。智相就粗了,他就有分别。於爱的境界他就生乐,不爱的境界他就生苦,「觉心起念,相应不断,是名相续相」。因为相续,所以这个幻相(虚幻的世界相)它不断。智相、相续相并不稳定,它动的时候不稳定,就像万花筒一样,所以它千变万化,这就是《还源观》第三条讲的「示三遍」,这个现象我们要知道。第一个就是智相跟相续相「周遍法界」。我们这个念头,分别的念头,起心动念的念头,分别的念头跟执著的念头,再微细的念头,不管是粗念、细念统统周遍法界,这是我们没有法子想像到的,你就晓得它速度多大!物质境界里头速度最快的,光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电磁波的速度跟光差不多,可是不能跟我们念头,就是起心动念是细念,分别执著是粗念,不能跟念头这个波比,念头一起来,这个波立刻就周遍法界,绝不是物质波动所能够相比的。

第二个特性是「出生无尽」,随著你的念头,外面这个境界在变。我们常讲,善的念头、清净的念头就变成净土,染污的念头、不善的念头就变成我们现在地球上这个样子,这就是相宗经论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起心动念,所现的;变化,变化是识,识是什么?识是分别执著。我们要想把地球变成极乐世界,能不能?能,在理论上讲能,只要地球上的人都能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所以环境是随著我们念头转的。我们念头不善,这环境就变成很恶劣;念头要是善的,这环境就变成很美好,就这个道理。从哪里转?从我们自己内心去转,这个要紧!如果我们从外面转,叫别人转,永远没希望,一定要从自己内心转,为什么?因为环境是我自心变现的。你的环境是你的自心变现的,他的环境是他的自心变现的。我们现在三个人都在一起,我们所变现的各个不相同,但是又相似,这个相似叫「同分见妄」,见是看见,妄是妄相,同分。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环境感受不一样,那叫「别业见妄」。诸佛菩萨如果跟我们在一起,他跟我们在一起,他现的也是同分见妄。他的感受呢?他的感受跟极乐世界一样。他看的时候,一切众生各个都是佛,在这里造作一些是糊涂佛,所以他不起心、不动念,他的心是清净平等。那我们凡夫,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我们看到善人欢喜,看到恶人讨厌,你就在造业,你就堕落了。我们把这个当作是真实,佛菩萨看到是幻相,那怎么会一样?所以智相、相续相这两个是讲分别。

下面讲执取相、计名字相,这两条是讲执著,愈来愈严重了。「执取相:谓依前相续」,依前面的相续相,「缘念苦乐等境,心起著故,是名执取相」。这里面最重要就是心起了著,著是什么?我们说个简单的,诸位容易懂,控制、占有,这是执著。你想控制他,对人、对事、对物,只要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那就是执著。没有执著,就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更没有占有的念头,你才能随缘,随缘你就得自在。你有控制,你有占有,你就有苦头受了。这是六粗里前面两条是分别,后面两条是执著,最后两条是造业受报。如果我们在境界里面,心不起执著,这是什么人?阿罗汉,你在六道里头教化众生真得大自在,那就是《还源观》第四条教给我们四种性德。《还源观》第三条的三遍,最后一个我要说一说,我们都得把它记住,包含空有,你心量多大!「含容空有」,含就是包含。含空,包含空,就是我们讲的「心包太虚」,容有就是「量周沙界」。你本来的心量是那么大,遍法界虚空界是在你胸中,在你心里头。现在心量变成这么小,连一个人都不能容,一个物也不能容,你太苦了,本来没有苦,是你因为迷惑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全是假的,统统没有了,它自然含容空有。

了解事实真相,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这是四德,这个四德是性德,众生有感,他自然有应,一点勉强都没有。第一个是「随缘妙用」,随缘,随著众生的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应,这个菩萨是法身菩萨,菩萨就应。妙用是什么?妙用就是他虽然应化在我们人间,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妙。起作用的时候跟我们完全没有两样,好像他也有妄想、也有分别、也有执著,他那是什么?那是假的,像唱戏一样表演的,实际上完全没有,叫妙用。第二个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世间人做好样子,叫「威仪有则」。威仪是行住坐卧,则是原则,他有原则、有规矩,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那就是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个都相应。如果讲得更简单一点,在中国就是五伦八德,他自自然然的,他不会违背,像孔子所说的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纯熟了,随心所欲,与五伦八德完全相应,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第三,那也很重要,这是性德,每个人都有的,「柔和质直」。柔和表现在外面,谦虚、恭敬,对人、对事、对万物都是那么样的谦虚、恭敬,柔和。质直就是真诚,没有一丝毫虚伪,对一切法、对一切人。末后一条,第四个「代众生苦」,众生迷惑颠倒造业,在六道轮回里头受苦报,这些菩萨到这里来应化干什么?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无非为这个而已。所以《还源观》里最精彩的就是前面这四段,后面两段是教我们修行。

所以我们要学,学把控制、占有淡化,常常想到:我到这个世间来,什么也没带来,将来我走的时候,什么也带不去。在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过眼云烟,一切都随缘,何必要控制?更何必要去占有?占有是错误的,为什么?占不到。这么多年来,我在讲席当中讲过很多遍,人要觉悟,人不是说死了你才真的觉悟,死了也不觉悟。可是我们常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说我们每天晚上都死一次,你睡觉睡著不是等於死人一样吗?人在睡著的时候,人家把你抬走你都不知道。你在睡著的时候,试问这世间哪一样东西是你的?包括身体都不是,要觉悟!所以睡觉,宗门常讲「你会么?」会睡觉的他就觉悟了,他成佛了,不会睡觉的那就迷惑颠倒。会睡觉的时候就觉悟,晓得人生如梦,一场梦,时时刻刻都警觉自己,都提醒自己,这样才能够真正放得下,真正把分别执著淡化。只要这个东西一淡化,佛说得好,烦恼习气少一分,菩提智慧就长一分,真的互为消长。

为什么我们今天不开智慧?就是我们天天长的是什么?天天长的是烦恼,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天天长,所以智慧就消了。如果我们这个东西少了,一天比一天少,一年比一年少。我现在教人,那是什么?那真有大福德的人,在这个世间第一等的福报,什么人?他什么事可以不要做,每天听经念佛。开头从哪里入门?每天听《华严经》,现在《华严经》我们已经讲了四千多个小时,一天听八个小时,认真听经,早晚念佛,早晚课念佛,早晨念两个钟点佛,晚上念两个钟点佛,这是一天十二个小时,这是世间第一等福报的人。如果这样子修,我相信两年他的心定下来,清净心现前。四年、五年,开智慧了,他要是求生净土,决定不在凡圣同居土,最低限度也是方便有余土。如果开智慧了,他就生实报庄严土。有这么大福报的人。这样福报的人有没有?有,很多,但他自己不肯干,他自己有业障。肯干,他只要有一笔钱,能够有五年的生活费用,五年可以不干事,找个山上盖个小茅蓬,他就在那里真干,我们现在光碟很多,他可以天天听,这样下来的时候,我相信,我估计四年到五年会开悟。如果要真有志同道合的三个、五个在一块修行,彼此互相照顾,能够请一、二个人烧饭、打扫环境照顾你,这是现在真正选佛道场,他怎么会不成就?没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修行成佛不难,只要你会。你想你每天八个小时听经,密集的听就不打妄想了,你不听经的时候就胡思乱想。我这一生当中还能得一点清净心,全靠著每天读经,每天跟大家来分享我所读经的心得,靠这个。所以成佛不是难事,修行证果不算艰难,就在乎你肯不肯干。

第四「计名字相」,计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计较,严重的执著,不知道名字性空。我们看这里的注解,「谓依前妄执」,执著是虚妄的,不是真的,「分别假名言说之相,是名计名字相」。下面有个注解,什么叫假名?「假名者,虚假之名,谓依前执取相上更立假名也。已上四相,皆论起惑。」都是论起惑的时候,就是执取相里面讲的起心,我们讲控制、占有,他有这个念头。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或者是我们讲过去生中带著这个习气,对於一切都执著,连这个假名也执著。这一执著,他就起业,就造业,所以第五个是「起业相:谓依前名字,执取生著」。执著取生著,这个著是什么?这个著就是控制占有的行为,这个不是意念,他真的控制、真的占有了。真控制、真占有就造业,这起业相,「造种种业」。造业,我们真的可以说无量无边的业习。凡夫确实这样的,从早到晚,尤其是现在的人,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而且确实有不少人念头不善,损人利己是在造业。我们学佛的人,我们舍己为人也是在造业。损人利己是造恶业,果报在三恶道,舍己为人是造善业,果报在三善道,都出不了六道轮回,这真的。

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跟我们表现的是舍己为人,他不造业,为什么不造业?他没有念头,也就是说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这就知道了,没有分别执著就不造业。不造业,佛教的名词叫净业。他确实表现的给众生做好样子,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给众生做样子,他自己确实没有起心动念过,一切都是自然的,所以这是净业。净业的果报,没有开悟,就是没有见性,果报在四圣法界。他要是开悟,开悟果报就在一真法界,在实报庄严土,不在十法界里头。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尤其现在这个乱世,真的到了最紧急的关头,我们能够有这个缘分的话,放下万缘好好的来修行提升自己。好好修行,头一个修清净心,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用什么方法放?我自己的经验,我的业障重,叫我静坐没有办法,为什么?会打妄想,伏不住。叫我念佛,念佛也伏不住,一面念佛,一面还是有妄想,功夫很难得力。所以我选择的方法是读经,不但读经,我选择讲经,因为讲经你就不能不认真,你要不认真的话,经文没有搞清楚,你上台就下不了台,我用这个方法来对付自己,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我干了五十七年,所以能够保持到现在这个清净心,这是我自己的经验。

我这几年有这么个缘分,参与联合国做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么一桩事情,这个事是好事,是当前这个世间迫切需要的事情,我参与了,我做到什么时候为止?给诸位说,我做到明年为止。明年我还有个活动,有个大型的活动,做完之后不干了。我也去找一个地方,我跟外面隔绝,但是我还是继续讲我的《华严经》,天天读经,天天讲经,念佛求生净土。我懂得这个方法,我告诉别人,我自己不能不干,我自己会很认真的去干。可是我们讲经,或者还有一些愿意跟我在一起学习的,我常讲找个十个、二十个人,搞一个小道场。我们讲经有网路,用网路既可以独善其身,同时也能够兼善天下,就是跟外面不再往来了,天天讲经,佛学答问也没有了,不要再答问了,已经答问很多了,有问题找从前答问也许都可以找到答案。所以一定要认真干。我们将化解冲突的方法,促进安定和平这些理念、方法在联合国做报告、做介绍,大家都知道就行了。该怎么做?让这些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他们去做。

起业跟前面的执取,这是我们要把它分别出来,前面执取是你有这个念头,没有行为,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没有行为,这是在四圣法界,就是有习气,它没有现行。起业相,这里头「执取生著」,这是有行为,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他确实有严重的控制跟占有的欲念,所以他就造业了。末后是「业系苦相,苦即生死之苦也。谓业系缚,则有生死逼迫之苦,不得自在,是名业系苦相」。这个就是六道轮回。造业必定感受果报,善业有三善道,三善道里面有不少修行人修定,佛法里面所讲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它的效果能伏烦恼。烦恼伏不住,你得不到定;烦恼控制住,人就得定,虽有烦恼习气,它不起作用。得定生色界天,生无色界天,所以四禅是生四禅天,四空定就生无色界天,这是四禅八定。色界天初禅以下的这叫欲界天,欲界有六层,我们一般世间人讲的四王天、忉利天,忉利天是中国人所讲的玉皇大帝,这两层天很容易去,为什么?修福就行了,有福报就能去,上品十善。如果再上去,再上去就是夜摩天,第三层,兜率天第四层,化乐天第五层,他化自在天第六层,上面四层还得要修一点定功,单单上品十善不行,所以他们也修定,这个定叫未到定,没有达到初禅的标准,达到初禅标准他就到色界去了。像我们讲考试一样,如果是初禅的标准需要一百分,满分,那他们不到,他们只有九十分,那就是他化自在天;要是七十分,那就是化乐天;六十分就是兜率天;五十分大概就是夜摩天,都不及格,所以他要修一点定,未到定。如果我们只修上品十善,没有禅定的功夫,也就是心还不能清净,凭著福报生四王、忉利。

在佛门里面我们讲超度亡灵,你看看古大德,大家最熟悉的是梁皇宝忏,梁武帝请宝志公,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请他主持法会超度他的妃子,也只能帮助她生忉利天,为什么?修福。也就是我的福报可以给你,我的定慧不能给你,定慧是功德,所以功德不能给人,福德可以给人。我有大福德送给你,可以帮助你生天,但是往上去忉利天以上要有功德,少分的功德帮助你往上提升,但是不出六道,都不能解决问题。要出六道必须是把执著断得干干净净,从哪里开始?从控制、从占有,还有更微细的,从对立。这是我常常讲的,自从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我常常提出这个,我们化解冲突,冲突的发生是从对立。我们从内心化解与一切人的对立,不对立,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就对立不起来。对立是双方的,我一方不对立的时候,他就不能跟我对立。对人的对立要化解,对事的对立要化解,对一切万物的对立都要化解,要从这里下手。对立就是见惑里面的边见,然后慢慢的我执再淡化,不要执著这个身是我,过分重视这个身是我是很麻烦的。所以佛法里常讲,你要借这个假身体去修真,不要修身。人都为了这个身体健康,好好保养这个身体,错误。为什么?你身见放不下,六道出不去,再说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很严重的障碍。身体不能不照顾,不能过分的照顾。

佛法里面锻炼身体的方法是拜佛、是静坐。诸位要晓得,止静也是养生之道,它是从意念、从清净心,所以心清净,身就清净。所以你看天天打坐修禅定的,他身体健康。虚云老和尚这是最近一代的,他老人家一百二十岁,他没有任何运动,他每天就是坐禅,有的时候一入定的时候,长时间的,三个多月他才出定,短的就常常我们见到的,一个星期、半个月,这是平常事,他自己不知道时间,半个月一出定的时候,他觉得时间好像才十几分钟,人家告诉他半个月了,他自己觉得很快。所以佛门里有修身的大道,所以我们要著重提升自己的灵性,比保养这个身体还要重要,这才能真的是了生死、出三界。这个地方说「则有生死逼迫之苦」,这就是轮回,六道轮回。三细六粗,我们就学到此地。这首偈还没有讲完,现在时间到了,后面的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