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三讲) 2008/10/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八段看起,「真实慧菩萨」,我们从第一首偈读起:
【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於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
在这个地方特别为诸位说明的,第二句是『诸佛名』,诸佛是不是指一切佛?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给我们讲,「诸佛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诸佛名。你们天天念《弥陀经》,有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阿弥陀佛是诸佛名?如果你懂得名号的意思,你就明白了。阿弥陀佛是从梵语音译过来的,阿翻作无,中国意思是无;弥陀是量,无量;佛翻作觉、翻作智,从字面上来说就是无量智慧、无量觉悟。诸位想想看,哪一尊佛不是无量智慧、无量觉悟?世尊在经上为我们注解的,阿弥陀佛名号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你看哪一尊佛不是无量光、不是无量寿?所以这个名号就变成所有诸佛的通号,虽然是通号,专指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闻这个佛名就得度!闻其他的佛名种善根,很不容易得度,为什么?弥陀净土,给我们说出叫「带业往生」。
唐朝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念佛的人,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人,他说是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这个话是真的吗?一点都不假。为什么现在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这不是阿弥陀佛的问题,也不是经典的问题,是我们现在念佛人自己的问题。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虽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是不是如法如理?果然如法如理的去念,没有一个不成就!我们念得不如法、不如理,这样才不相应。世尊所说的一切经,最后的叮咛嘱咐,教给我们要「信受奉行」,这四个字我们有没有做到?你就明白了。《弥陀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的善根、我们的福德够不够?什么叫善根?能信、能解。佛给我们讲的我们相信,不怀疑,经典所讲的我们能够理解,这是善根;能行、能证是福德。我们认真放下万缘,一心专念,这是《弥陀经》原本的意思,不是一心不乱,是一心专念,系念就是专念的意思,心里常常牵挂著有阿弥陀佛,这是行;一个念头,没有第二个念头,我这一生就一个希望,希望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就是证,行证,有行有证是福德。缘是我们在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这是有缘。经典是缘,所以遇到这个经典,遇到这个法门,遇到好的老师引导我们,遇到同参同学在一起共修,彼此互相勉励、互相提携这是缘。你看善根、福德、因缘具足。
印光大师一生当中教导我们,在这个末法时期建念佛道场,不要建大的,建小的,人数不要超过二十个人,简陋的小道场。二十个人个个成就,那还得了!我们处在现实的环境里面,诸位细心去想想印光大师,这是再来人,不是普通人,《全集》里面记载的,他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细心去观察,这个老人的一生的确很像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亲口传给我们,在这个时代不要建大道场,小道场,二十个人的小道场,送给别人,人家都不要,你就很平安,安安稳稳在这里修道。道场建大了,富丽堂皇,每个人都在那里动脑筋想夺取道场,你就没法子修行。祖师看得远!上个世纪看到这个世纪的事情,你听他的话,没错。十几二十个人在一块共修,实在讲也不必挂什么招牌,什么寺,什么精舍,什么讲堂、念佛堂都不需要挂了。几个同参道友在一块,住家,建一个念佛堂像我们摄影棚有这么三个大就够了,我们就可以在一起共修。找一个大房间就行了,不要具有这些形式,不需要。印光大师为我们示现的,他老人家的念佛堂很小,只有我们这个摄影棚一半大。关房我去看过,就供一尊佛像,不高,大概只有这么高,一尊佛像阿弥陀佛,我看它两面就是一对蜡台、一个香炉、一杯水,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佛像后面他老人家自己写了一个「死」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就是给我们做出榜样。
『宁受地狱苦』,这句话的意思就重了。这样的小道场我们生活很清苦,天天在这里念佛,你这一生就成就了。苦这一辈子,换来的是极乐世界永恒的欢乐,你亲近阿弥陀佛了。祖师的教诲我常常在讲席当中提起,希望真正觉悟的人依教奉行。发心讲经弘法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不需要上讲台升座,大座那些仪规都不需要,也不需要现场有很多听众,现场十几二十个人够了、不少了。利用网路(网际网路),现在网路进步了,效果不亚於卫星电视,同时可以传播全世界。在现代用这种方式来弘法利生,你看自己修行的环境清净,人少,叫独善其身,用这种高科技同时可以兼善天下。古时候没有这个设备,印光大师那时候有这个设备,他就早说出来了。在一块同学的人,不需要形式上常常往来,不需要,每个人在自己家里都能够修清净心,都能老实念佛。有这个缘分,大家凑起来搞一个小地方不超过二十个人,有四十个人就搞两个地方,不要搞一个地方。这种小道场非常容易维持,开销很小,有一、二个护法支持你,你就能够安心办道,弘法、护法都得实际的利益,这要知道的。所以不能怕苦,世尊灭度的时候教导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个意思是说,我们能吃苦、能持戒,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所以特别说明「诸佛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六道轮回苦从执著我而来的,所以我们要想离六道的苦,就得要把我见放下,真正做到《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相不是这个身没有了,不是的,身是有,不要执著这个身是我,没有执著就对了。这个身是个假身,借假修真,这个假身就很有用,这个假身也很有功德,对我们是一个大帮助。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短短数十寒暑永脱轮回,你说这多有意义、多有价值。这个轮回还喜欢再继续去搞吗?总得要觉悟。下面一首偈就说明,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由於『不闻佛名』,所以无量劫来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佛在大乘教里面常常跟我们说无我,无我是正说,无我是真实的意思,所以佛家讲的诸法实相是事实真相。这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下面我们再看第二段,第二段长!总共是有八首偈。这八首偈它也分为三段,我们先看第一段,第一段有三首偈:
【於法不颠倒。如实而现证。离诸和合相。是名无上觉。现在非和合。去来亦复然。一切法无相。是则佛真体。若能如是观。诸法甚深义。则见一切佛。法身真实相。】
这几句的意思很深,我们看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示,他说「后八中」。这就分两个大段,前面一段两首偈,后面这段有八首偈。八首偈当中又可以分为三个小段,「初」,这就是初段,第一段有三首。「觉妄证实,是觉察义」,这是这三首偈的总说。这三首偈讲什么?就是告诉我们妄你要觉,觉妄就证真了,这个意思很深。诸位想想,真跟妄是不是对立?迷的时候是对立,觉妄呢?觉妄原来妄就是真,真妄不二,真妄一如,这就是觉察义。舍掉妄再去找个真,真也找不到,真也没有了。这个话恐怕还是不好懂。《华严》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应该能体会到佛所讲的一切法,这一切法前面讲得很清楚,一切法从哪里来的?心现识变。什么是真的?能现能变的性识是真的。这一切法,能生万法,一切法是所现所变,能现能变是真空,什么叫真空?真空不空;所现的、所变的万法叫妙有,妙有非有,你看真空不空,妙有原来就是真空,真空原来就是妙有,这里头没有妄。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是妄。在这个现象当中,这个现象是森罗万象,你要去想就叫妄想,你要去说叫妄言。妄想分别执著是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这一切法是真,真是什么?它就是性。
禅宗明心见性,性在哪里?老师要考学生,见性了,性在哪里?竖个指头,老师点点头,就在这里,拈一根草,会这个意思,没有一法不是,法法皆是。为什么?我们不懂的人不知道他们在讲些什么,旁边有个老师为我们解释这什么意思,解释的人做个比喻,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把金比作性,能现能生能变的性是黄金,所变所现所生的金器,戒指也好、手镯也好、项炼也好,你到卖首饰的店里去看看,他做的那些样品摆在那边。我过去在台湾,有个同修他就是做这个首饰的,他的工厂规模相当大,也有几千人。到展览室,那时候韩馆长在,带著我们一起参观他的展览室,展览室很大,两万多件,没有一个相同的,的确是好看,黄金世界。我们把金比作本性,我看的时候当时我就跟大家讲,佛经里面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现在你们看到了。黄金在哪里?随便拈个就是的,这就是的!不必再挑三拣四,随便拈来就是。哪个不是黄金?有人执著什么?你拈的这是手镯这不是黄金,你拈的那是戒指不是黄金,那是什么?那叫分别执著。你有分别执著,你就见不到金。我不要戒指,我也不要手镯,你把黄金拿来给我,他去找,找那个地方,没有黄金,一个都找不到;你要明白了,随手拈来就是。
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再体会这个经文说『於法不颠倒,如实而现证』,你真懂得了。法法皆是,法法皆如,哪一法不是?只要你把妄去掉。所以觉妄就是真,妄就是真;你不觉呢?不觉,真就是妄,这是觉察的意思。这是后面八首偈三段的第一段。第二段有一首偈,他在这地方先把它总的交代下来,把后面的三段八首偈都交代下来。「次」是第二小段,它有一首偈,「双觉二谛,是觉照义」。前面是觉察,觉妄证实是觉察,再提升呢?提升就是觉照。觉照,觉照是什么?真俗不二,金器不二,金跟器是一不是二,器就是金,金就是器。后面第三段有四首偈,七、八、九、十,有四首偈。「非觉而觉,是妙觉义」,这个高了,非觉而觉。
我们看清凉大师这地方《钞》里有解释,他解释用比喻来说、说得好,我们会把这个意思体会得更清楚。「初觉妄等者」,就是前面这两行,《疏》的前面这两行文,「显其三觉」,觉察、觉照、妙觉,这讲三种觉。第一个,「觉察者,如睡梦觉,亦如人觉贼,贼无能为,妄即贼也」。举了两个比喻,第一个譬如我们睡觉作梦,梦醒了不就觉了吗?在梦里面的时候不觉,醒了之后就觉了。觉什么?觉是一场梦,根本就没这回事情,所谓是梦幻泡影。这个比喻,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经验,都有作梦的经验,如果有人作梦还执著梦中的境界就错了,真错了。可是梦有种种不同,这是给你讲总相,大乘法里的总相,总相是什么?万法皆空。《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话已经讲到妙觉了。也许说作梦有!有灵界托梦给我,真的!有没有?有。说真实话,灵界托梦也是空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了不可得。你想想我们讲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就知道没有一样东西是真的,无论是物质的境界或者是精神的境界都不可得。所以《般若经》上给我们说一句总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什么境界?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这不是六道轮回的。我们六道轮回以为是真的,人家看是假的,你在六道轮回里头在作梦没出来,就是永嘉所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阿罗汉看觉悟了,六道没有了;法身菩萨觉悟了,十法界没有了。从法身菩萨来看我们六道是梦中之梦,这哪里是真的?说这些话总的目的只有一个,教我们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意思在此地。那叫真实慧,真实智慧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第二个比喻觉贼,你忽然发觉到这个人是贼,他偷东西。你一发觉,他不敢偷了,贼无能了。为什么?偷的时候人家一定知道是他,不但他不敢偷,他在当警察了,为什么?他怕别人偷东西会找他的麻烦。不但自己不敢偷,还得守护别人,这就是你觉悟就没有问题了,你不觉悟你就会有损失,财物上会损失。你要是觉察这个人品性不好,常常有占人便宜的这种行为,对他要提防、要小心。这里后面说「妄即贼也」,你觉了妄,那妄就是真。
第二段的意思,这是双觉二谛,「觉照者,即照理事也」,照理照事,「亦如莲华开,照见自心一真法界恒沙性德,如其胜义,觉诸法故」。这个比喻好,觉照那是提升了,我们一般讲是智慧开了,虽然不是大彻大悟,那是大悟的境界,他对於一切理事通达明了。我们学《华严》学到这个地方,照理说应该也要达到这种境界,虽然没有彻悟,佛教了我们太多;如果我们记得,能够把它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入这个境界不难,入妙觉不容易,入这个可以做得到的。为什么?这里头还是有能有所,妙觉位能所都没有了,这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很清楚,这有能照所照。他举了个比喻,譬如莲花开。莲花开起来,莲花当中是莲蓬,莲蓬里头有莲子,那就好像是自性,花开了,这个花就照见自性。我们的莲花没开,我们莲花要是开了,你就照见心性。心性是什么?心性是《妄尽还源观》里面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你照见了,你对於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它是什么样子?它是一真法界,它是真的。为什么它是真的?就跟惠能大师所说的一样,它是清净的,它没有染污;它是不生不灭,它没有生灭;它本自具足,具足恒沙性德。这个性德是什么?就是自性起用,在《还源观》里面讲的就是三种周遍的出生无尽,无尽用恒河沙来做比喻,恒沙,性德就是无尽,我们常常用万花筒做比喻。前面也给诸位做过几次报告,随顺自性就是此地讲的恒沙性德,就是觉的时候;要是迷了自性,他就起恒沙烦恼。迷了就变烦恼,觉悟了就是性德,性德跟烦恼是一不是二,迷悟不同。烦恼起的现象就是三途六道,现这个相,性德现的相是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不一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应该怎样把佛陀教诲落实到我们自己生活上,那你就是过菩萨生活,你得大自在,你法喜充满。如果不能用它,还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那就是恒沙烦恼、无尽的烦恼,你苦不堪言。苦乐在你自己一念之间,一念觉其乐无穷,一念迷苦海无边。再告诉你,苦跟乐都是变化的,都不是真实的,那入妙觉位了,真的不是假的。
好!我们现在都愿意随顺性德,性德是什么?告诉你《弟子规》是性德。圣人很了不起,具体给你举出来,你随顺《弟子规》,你就其乐无穷,你随顺《感应篇》、随顺《十善业》,你走的是觉道,走的是佛道,把你的人生价值观改变了。现在这个社会人生价值观是什么?钱,好像他活在这个世间就是为钱来的,拼命往里面钻。我们中国古人知道,所以在造字的时候,造的那个「钱」字,你想钱是什么意思?这边是黄金,一堆金,那边是什么?一个人拿一把刀子在斗,两个人在抢,不是个好事情。中国从前做的,你看古代的铜钱,现在实在讲最早的时候用的是黄金,金钱,以后做银钱、银元,最后就发展到铜钱。铜钱,圆的当中有个洞,有个方孔,那是什么东西?古时候犯罪的枷锁,告诉你看到这个钱,你就想到这个东西是枷锁。它时时刻刻提醒你,这个东西是要用它,不能没有,小心谨慎,不要去披枷戴锁。太多了,太多了就披枷戴锁,适可而止。这就是价值观不一样。古圣先贤给我们做的价值观是道德、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特别拈出来仁爱、忠义。中国人讲八德,这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人生在世干什么?落实八德,力行八德,以八德感化一切众生,这是提升你自己的灵性,不断向上提升,从凡夫提升到佛的境界,不是为钱来的。物质生活再贫穷无所谓,孔夫子赞叹他的学生颜回,颜回是他所有学生里头最贫穷的一个人,夫子对他特别赞叹,他什么?他的价值观不在物质生活,在精神生活。他贫,贫而乐!从来没有看到颜回为物质生活而忧虑的,从来没有过。箪食瓢饮,这是夫子形容他的生活,吃饭他连个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个篓,用那个盛饭,喝水杯子都没有,葫芦挖个瓢,箪食瓢饮。一般人不能过的生活,可是颜回一天到晚快乐无比,他乐的是什么?道!道业精进。换句话说,他天天有悟处,时时有悟处,就是我们此地跟你讲的一真法界的恒沙性德,在哪里?在一切法。他的孝悌忠信天天增长,仁爱和平天天增长,他怎么会不快乐?
佛法讲得更透彻,佛法里面讲的财富,现在全世界追求财富,所以必须要用佛法来建立新的价值观。「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财富得财富,求男女得男女(男女是指子孙),有求必应。这是我当年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他叫我修。那个老人看我们年轻人看得很清楚,年轻人福薄短命,但是还有一点智慧,这一点智慧是什么?知道孝顺父母、尊敬老师,父母老师的话会认真依教奉行,有这么一点好处,所以老师认真教。命里没有财富怎么办?修!财富从哪里来的?财富从财布施来的,教我修财布施。我说根本没有财,怎么能布施?老师说:一毛钱有没有?一毛钱有。你就从一毛、两毛开始布施。我真干!那时候老师还限定期间六年,头一天跟他认识的时候,他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告诉我六个字,你从今天起好好的做六年。叫我修六年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认真去做六年。我就真干。他说的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觉察,你看我六年满的时候出家的缘成熟了,这个效果真的愈施愈多,才知道佛经里头没有骗人。这个世间发财的人,他财从哪里来?过去生中修财布施,这是他命里财库里面的财。他命里有钱,无论他从事哪个行业,他都会赚钱,他所赚的钱超不出他的财库。怎样才能超出财库?继续布施就超过了。
你看《了凡四训》就知道了,云谷禅师教他的时候,命是有的,但是命不是定数,天天有加减乘除。你每天动的是善念,所谓善念都是利益众生的,在今天讲护持正法,正法包括中国传统的文化,都是为正法,儒释道都是正法。你能够护持,怎么护持法?依教奉行就是护持,把它做出来给社会大众看,这叫护持,这叫护法。不是在那里念的,在那里讲给别人听,叫别人做,自己不做,那不是护法;自己做了,你自然就影响别人,这叫护法。所以你自己护法肯定就弘法,弘护是一不是二,别人看到你受到感动要效法你,这就是弘法。弘法有时候不要说的,身教,最重要的是要把所学的东西都落实,然后你才体验到性德里确实是无量无边,出生无尽,出生智慧,出生德行,出生技能。这桩事情,佛在经上讲得很好,一切众生平等平等,没有哪个高、哪个低,没这个事情。在我们这个世间显出智慧、财富、才艺、德能都有高低,这个高低从哪里来的?高低从迷悟不同来的,迷得重就显得低,迷得轻就显得高,就这么回事情。所以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没有一样是有差异的。
财富,自性里的财富无量无边,你没有见性拿不出来,你还要受贫穷果报,你没见性;见性就得大自在,你可以遍施法界一切众生,你有这个能力。佛门里面施食供养鬼神,施食什么?七粒米,你看给他咒愿,「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这七粒米随著你的意念在变化,变化到无量无边,供养十方所有一切鬼神,他统统享受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现在我们一般人念这个咒子,没有这个能力,什么原因?你的心不诚,你的心不清净,虽念没那么大的效果。如果你是真诚心,什么是真诚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心,就灵了。这话你应该明白,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那个心是遍法界虚空界,有了妄想,这个心量就缩小,缩了一半;再有分别,一半里又缩一半;再有执著,那个一半里头又缩一半,所以现在的心量变得这么小,我们的能量就受了局限。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恢复圆满的自性,那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现在我们晓得,这个关键是在觉、在迷,我们是迷而不觉。如何转迷为觉,这是我们眼前第一桩大事,怎么转法?经上给我们讲的原则很简单,叫我们放下。可是我们就是放不下,怎么想放下还是放不下。
我们想把妄念除掉,这又加一个妄念,想把妄念除掉不就加一个妄念吗?所以妄念愈来愈多,永远除不掉。怎么办?这就是文殊菩萨所说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听经,接受教育,接受佛菩萨的教育,听佛菩萨讲经说法。现在佛菩萨不在了,可是佛菩萨当年在世讲经说法的这些记录在,留给我们了,这就是现在的经典。我们要从经典里面认真学习,学会多少你就讲多少,那我们就是也模仿佛菩萨,像佛菩萨那样的说法一样,虽然不是真的,相似!不能讲错,这是老师教导我们讲经守住一个原则,孔夫子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就不会讲错。我知道的我讲给你听,我不知道的人家问的时候,这个不行,我自己还不知道,不要充面子,强不知以为知,那你就造罪业了,你把它讲错。这样的能力说老实话我们也没有,经典打开我看不懂,怎么办?这是我们自己现前的境界,老师善巧方便教导我们,经看不懂看注解,可是指定看古人注解。为什么?古人那个注解能够流传到后世都是开悟的,他要不开悟,他这个著作就流传不下来。我们想想有道理,为什么?古时候印刷术不发达,宋朝才有木刻版,一块一块板刻的,你想想费多大的工程,不是好东西谁愿意刻你的东西来流通?世间这些大富长者有这个经济能力的,找一些读书人写抄,都是毛笔抄的,再找一些刻字的人把它刻出来,一块一块板的刻,不容易!再一张一张的印。
诸位到金陵刻经处去看看木刻版,他们现在还有,我去参观过。一个人一天能够做几本?大概一个人一天能够做个四本、五本,印刷装订切整齐来订好,一天只能做个四本、五本,不像现在机器,尤其现在照相不需要刻了。所以流传下来就非常艰难,流传是多少次的筛选,精华!都是好东西。所以老师教我们看古人注解,他真的是有学有修,有学有悟处,看古人的。今人的?今人的拿来做参考,古人的实在看不懂,有今人的来参考它。参考是什么?我这一句不懂、这一小节不懂,我看今人、现代人怎么讲的,来做参考可以,不能整篇依照他。这是老师教导我们学习讲经的一个原则,这个样子就不会讲错,讲错了由注解的人他负责,我是讲他的注解,他错了不是我错,还可以推卸责任。如果自以为是的,那就要自己负责,所谓「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这个故事是真的不是假的,唐朝百丈大师的。
这叫觉照,觉照是开悟,因为他照见。宗门教下讲开悟有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观照,第二个等级是照住,第三个等级叫照见。《心经》里面讲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是最高的等级,那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照见相当於净土宗念佛的理一心不乱;照住,照住是得定,相当於事一心不乱;观照,相当於念佛法门里面功夫成片,这是三个等级。一步一步向上提升,这是中等以上根性的人都没有问题,都可以做得到。
末后他讲「妙觉」,妙觉就是上面两种觉,觉察跟觉照。「离觉所觉,故为妙耳,非更别觉」,这话很不好懂,你觉察,你觉照,你有没有觉的意思在?我觉悟了,你觉没放下,你还有觉。离觉所觉,「觉」是能觉,我能觉,「所觉」是我所觉的,能觉所觉都没有,都不可得,这叫妙觉。你还有能有所,能觉所觉,你是菩萨,你是阿罗汉。如果能觉所觉都不可得,这是什么境界?这就心像镜子一样,镜子照见外面,它有没有能觉所觉?没有能觉所觉,是照得更清楚、更明白,为什么?自性起用。我们今天是自性起用,自性附带著,带著什么?带著妄想分别执著起用。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用这个比喻,我们今天自性起用是眼,眼见外面境界,自性起用,现在我们眼见旁边有这么一块东西,还是自性起用,看到外面模模糊糊的不清楚。这是红黄蓝三色,我们把红色代表执著,蓝色代表分别,黄色代表妄想,凡夫这三种都有,三种都有就全部罩住了,罩住现在是这种起用。阿罗汉比我们聪明,阿罗汉把执著放下,这是执著,执著没有了,这阿罗汉起的作用,可以能看得出一点,清楚多了。菩萨更聪明,把分别也放下,分别放下现在大家看到就更清楚,可是菩萨还是有一层妄想,妄想放下了,这就成佛,就这么回事情。没有别的,就叫你放下。
到菩萨还有觉、有所觉,佛是觉与所觉全放下,他觉不觉?圆满的大觉,所以称之为妙觉。不是能觉所觉之外还有个妙觉,不是的,就是把能觉所觉的那个念头放下了,决定没有这个念头,完全是自性起用。自性起用,障碍没有了。我们在佛法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自性起用,每天给人讲经说法,而且有大的讲座一系列的讲下去,没重复。像《华严经》从头到尾,佛没有讲稿,也没有准备,天天跟大家讲,自性起用,没有准备、没有参考资料。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天没学过,他也天天跟人讲经,而且还天天回答别人的难题。那些人怎么?那些人读经,读经读不懂,拿著经书向他请教。大家知道他不认识字,所以拿著经书念给他听,听完之后他给你讲解,讲得叫你开悟。这个本事、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这是自性本有的,只要你见性,你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明白,一接触就明白,一通一切都贯通,什么障碍都没有。离觉所觉,这就叫究竟觉,究竟圆满了。
下面清凉大师引用《楞伽经》的几句话,「故楞伽云,一切无涅盘,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盘,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故为妙觉」。这几句话我们要反覆的去念,要多多去念,细心体会它的意思。什么时候才能体会?你没有分别执著就体会了,你有分别执著是永远念不通。我们现在有一个得力的帮手,就是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事实真相确实一切法都不可得,六道没有,十法界没有,一真法界也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存在?自性。自性也叫真心,也叫本来面目,也叫第一义谛,佛在经里面至少有几十个名词。为什么说这么多?名是假名,你懂得意思就行,不要执著假名。说这么多假名,有人在这个名字觉悟了,有些人在那个名字觉悟了,不一定。众生根性不相同,佛说种种名,度种种不同根性的众生,是这个意思。
明白之后才晓得佛没说,真的没说。没说为什么能说?佛举了个比喻,譬如敲钟,你敲的时候大扣则大鸣,小扣则小鸣。那个钟有没有鸣?没有鸣,不扣就不鸣了;扣它的时候鸣了没有?扣它的时候也没有鸣。你要从这里面去体会,说而无说,无说而说。真正懂得,佛没有说法,说了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是众生扣他就鸣,不扣他就不鸣。实际上扣他也不鸣,什么不鸣?他没有起心动念过,不是你问一下,我想这个问题怎么答覆你,没有。直接的一扣立刻就答覆,反应,没有起心动念他说出。这个境界一般初学真的是难懂,他是自性,自性流露出来。凡夫不行,凡夫你问的时候,他要想想我怎么答覆你。叫你去讲演还要准备很多资料,全是意识心里面的东西,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离心意识才叫佛法,不离心意识叫世间法。心是什么?我们现在讲记忆、印象,这是心的作用;意是什么?意是执著;识是什么?识是分别,你有分别、有执著,你有落印象,这是凡夫。
我们今天没有办法脱离这个范围,会起心动念、会落印象。我们的心很糟糕,不是一面镜子,是照相机的底板,照一张落个印象,照两张照得像旧式的照相机,一塌糊涂!被染污了。觉悟的人,把这个染污洗得干干净净,洗得干干净净它变一面镜子,照的时候清清楚楚,决定不落痕迹,用心如镜,当体即空,这叫妙觉。这个印象没有了,镜子里干干净净,印象有的时候镜子怎么样?还是干净!有跟没有,跟镜子一点关系都没有,永远是干干净净。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真心是一面镜子,是你自己染污了,自己糟蹋了自己,什么染污?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染污。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业障,无量无边的六道三途果报,全是染污,没有一样是真的。你真正要是明白了,你要是肯定了,你会不会放下?当然放下。放下之后,你的智慧德能,我们讲的菩提心,你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全现前了。反过来,染污就变成反过来,反过来是虚伪,真诚反过来是虚伪,清净反面就是染污,平等的反面是不平,正觉的反面是迷惑,慈悲的反面是自私自利。
我们真的在这上面要是学会了、体会到了,我们这一生要干什么?我们再不能走冤枉路,我们这一生要走觉道,不能走迷道。这么好的因缘,多么难得!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这一生碰到了,中了大奖,可遇不可求。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王子继承王位舍弃了不干,搞这个?这就明白了,王位不希罕,很容易得到,修一点福报就行了。佛道可不是容易事情,你不真干,这一生这么好的机缘当面错过,你说多可惜。真搞清楚、搞明白,那就像真实慧菩萨开头第一句话说「宁受地狱苦」。这是个比喻,我们在物质生活上受的苦难就像地狱一样,我也要干,我也不追求享乐,我也不愿意改变我的物质生活,不需要,就像颜回那样的人。颜回我们想想,他能不能改善他的生活?他可以,他也可以去经商,也可以去做买卖,他为什么不干?在学习里面得到乐趣,所以他才把物质享受舍弃掉,那个无所谓。别人看到他很苦,他自己快乐无比,这就是说颜回的价值观跟世人的价值观不一样;向上提升是阿罗汉的价值观,六道里面二十八层天不能比;菩萨的价值观又不是阿罗汉能比的;到佛陀的价值观,他没有观了,他哪有什么观不观?还有观,可以说菩萨还有观,佛没有了,连观也放下了。所以他后面结语是「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就是非有非无,有无也放下了。
下面又引《起信论》上一句话,这马鸣菩萨的,「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此明非觉而觉也」。因为《疏》里讲了一句「非觉而觉,是妙觉义」,非觉是什么?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他能照、他能觉;不是没有起心动念就不觉了,就不照不觉了,不是。所以这个意思深,这是回到究竟之处了。这个地方讲心起,就是我们讲起心动念,也就是大乘经里面讲的无始无明,也就是所谓一念不觉。无有初相可知,你能不能找到它的初相?这个初相是什么?就是这个心,心起了,起来的时候心住,心灭。起心,都有四相,生住异灭。起心的时间多长?这个心念的时间多长?假使,我们就用现在算的数字来说,这个时间只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在这个时间里面你再把它分成四段,它的生住异灭,那就要再乘四,你们好好算算。这个生住异灭的相,你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观察到吗?没有!它太短了。你这一个念头,已经有多少兆的念头在里头了,生住异灭了,这个初相你怎么会知道?所以告诉你,无明叫什么?无始无明。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没有开始就是虚妄的;真的有开始,那就是真的,那不是虚妄的。所以佛家讲无始,无始并不是说太久太久了,没有开始,不是这个意思,那是我们想错了,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就是根本没有开始。这里面你一定要晓得,一个念是一个相,一个念,弥勒菩萨讲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成形是什么?成形就是现相,现什么相?遍法界虚空界。所以这个相是一时顿现,不是有先后的,不是有次第的。一现过之后就没有了,第二个念起来就第二个相,第二个相跟前面一个相彼此不相到,它有相似,它不是相同。相由心生,这是事实真相,这个道理太深了,一般佛不讲,为什么不讲?讲了没用处,讲了你还疑惑,对你修行会造成障碍。到什么时候能够讲?到你有悟性,你能够明白、能够体会,才跟你讲。
这在佛法叫高级佛法,像学校上课一样,这个问题小学不能讲,中学不能讲,大学也不能讲,到研究所可以讲,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对於一切众生的教化,他是有不同方式的,这就是经教里面所讲的五乘佛法。五乘是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就像办学校一样,人乘是小学,天乘是中学,声闻是大学,菩萨是研究所,得按照顺序去学习,不是每个人可以躐等的,躐等叫顿悟,是有,太少太少了。像方老师给我介绍的时候说,顿悟的在中国只一个人,在印度也只有一个人,印度是释迦牟尼佛,中国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人,在印度找不到第二个释迦。其他修学的都是渐悟,循序渐进,不是顿悟。我们今天在教下天天不舍弃,五十七年天天在学习,这是渐进,像爬楼梯一样,慢慢往上爬,爬上来的。不要说十年,去年我读《华严经》跟今年读《华严经》境界就不一样,你们可以听听我过去的这些光碟,这讲了不少年,你去听听,然后你很明显的发现年年不一样,这是什么?这叫法喜充满。如果年年都一样,欢喜心怎么生得起来?年年不一样才欢喜!愈学愈欢喜,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你没有这个能量,你怎么能敌得过你周边的那些业障?你为什么没有感染到恶习气?你为什么没有被淘汰掉?就靠这个。如果三个月不读经,麻烦就来了,为什么?就会感染外面病毒的侵入,我们把外面的境界都看作病毒,我们今天能够抵抗、能够化解,靠什么?靠佛法,依靠佛陀的教诲。所以孔老夫子说了一句话,我非常赞同,他说:我曾经一天不吃饭,一夜没睡觉,我在那里想,想了很多,想到最后,不如学也。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比不上求学,什么最乐?我们也曾经前面讲了一次讲演,我把题目定为「最快乐的是学习,是听经学教」,不但在人间,天上亦如此,天上人间最快乐的事。方东美先生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听经闻法,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虽然如是,这个缘分不容易得来!可是今天确实有了方便,这个方便是什么?远程教学。我们用卫星、用网际网路,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都可以能够收到这个讯息,收到讯息我们就可以在一块学习。学习有没有成就?那在於你自己,不在别人。所以也有一些资讯告诉我,在网路上、在卫星上有真学的,不是假的。围绕在身边的则未必,可是真正有学习的是在网路、在电视机面前真学,真学的人虽然不在身边,天天见面,亲密无比。在身边不是好好的学,不在一起,这个不在一起怎么?将来不是在极乐世界,不是在华藏世界,各人到各人地方去了,每个人随业流转。真干的我们永远在一起,我到极乐世界,他也在极乐世界,我在华藏世界,他也在华藏世界,真干的。
所以这是事实真相,决定没有初相,那就是说无相,相即无相,无相即相。你体会到这个意思,没有先后,没有去来,这就告诉你空间时间是假的。有空间就有距离、有远近,有时间就有先后,先后、远近都不可得,在哪里?当下即是!这是佛给我们讲真话。所以初相,这里讲就是无念,就是非觉而觉,没有觉的这个念头,但是真的觉、真的明了。像镜子照东西一样,真的明了了。我们现在也常常用电视的屏幕做比喻,屏幕干干净净,一点染污都没有,我们按了频道,这个相立刻现前,一时顿现,没有先后,一时顿现。虽现形相,屏幕并没有染著,我们的用心要像屏幕一样,要像镜子一样,不可以像照相机,照相机照了落个底片,错了。当然最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练什么?练不起心、不动念,这是直接向著佛道。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做不到,至少要做到什么?不分别、不执著,你真学佛了。在哪里?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穿衣吃饭之处,待人接物之处,学什么?学不分别、不执著。至少,这讲到最底限,你还有分别,可不能执著,你才能入门;如果有分别、有执著,你就入不了门。
这个门是什么?觉门、觉道,你入不了这个门,你还是烦恼习气做主宰。烦恼习气做主宰,你就要知道,你天天在制造三途六道,你为谁制造的?为自己制造的,跟别人不相干。你自己制造六道三途,你就得到六道三途去受报,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佛教人,对上中下不同的根器他有不同的标准。对下根人,这还是能受教、能听话的,算是好学生,帮助他转恶为善,这是教他什么?教他不堕三恶道,他出不了六道轮回,在人天福报,不要到三途受苦,这是下根。中根人,帮助他转迷为悟,那就是中根他能够淡化他的执著,淡化他的分别,分别执著虽然没有断,他会一年比一年淡化,他向上提升;如果有个十年、二十年,他可能这个分别执著就很淡薄,那时入佛就很容易。对於上上根人,帮助他转凡成圣,上上根人,圣是什么?佛,成佛了,凡夫成佛。上上根人,这大家都知道,上上根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
在一生当中,如果真修,真修时间需要长,他的寿命就延长,寿命是自己做主宰,不是命运。真正学佛的人,我需要寿命做什么?我要觉悟,我要成佛,就是一定有成佛的那个时间,你成得慢寿命就长,你成得快寿命就可以短一点,一定叫你成就。这为什么?法是从你心念生的,长寿也是你的心念,短命也是你的心念,恶念就短命,善念就长命,清净念那就无量寿,心地清净就无量寿,就没有寿命了,你住这个世间就自在了。你们都晓得鸡足山大迦叶尊者,佛灭度三千年了,他现在还在。换句话说,他三千岁了。所以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今天我们就学到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