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七六讲) 2008/8/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7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五段「精进慧菩萨」。偈颂我们从第五首看起:
【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
四、五、六这三首偈是讲缘起无生,也就是讲三性里面的依他起性。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因缘生法说明法没有自体。譬如佛经上讲我们人,为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人相不是真的,《金刚经》上「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个懂得,全都明白了。怎么说无人相?佛说人是四大五蕴众缘和合而成的现相,四大五蕴要是分开,人相就没有了。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一下不能够领悟,譬如我们这里一座房子,这房屋,我们一看这是房屋,房屋是相,房屋是众缘和合的,你仔细去观察,它有水泥、有钢筋、有砖头、有瓦块,这样组成的。如果一样一样的拿开,这房子就没有了,堆在旁边那就是建筑材料;依照图样把它一块一块放在它一定的位置,它就成了一个房子。你说这个房子是真的还是假的?众缘和合它就有,众缘散掉的时候它就没有。所以现相是什么?叫缘聚就成形,缘散形就灭了,就没有了,这是真相,这个道理要懂。从人的相,我们体会到缘聚则有,四大是物质,我们人身是物质组成的,外面看起来有五官眼耳鼻舌身,里面有五脏心肝脾肺肾,所谓六腑,这是从器官上看到的。每个器官再分析,是细胞组成的,现在科学分得更细,细胞再给它分析,就分成分子,分子再分就变成原子,原子再分就成电子、基本粒子,但都是物质,这是缘聚就有这个身相,缘散了这相就没有了。所以科学也讲物质不灭,人死了之后这细胞分散,缘散了就没有了。
除肉体之外,肉体是四大,四大,佛经上用地水火风这四个字做代表。现在学科学,我们懂得了,佛经里面你看看世尊在三千年前讲的,跟现在科学家讲的没两样。基本的物质,佛法里面称微尘,现在科学的名词称为基本粒子。它的现象,它的性质、它的现象,它确实是个物体,在高倍的显微镜下面你能看到,肉眼看不到,太小了;它带电,带阳电,佛叫它做火大,你看火是阳电;阴电是水大,它带阴电,有阴阳电;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它永远在那里活动,而且活动的速度非常快,那个动就是风,不动就没有风。所以佛用「地水火风」,说明基本的物质有这四种现象。除物质之外我们还有个心法,物质是色法,色代表物质,除物质之外它还有心,心是什么?见闻觉知这是心。我们要问,物质带电,阴电、阳电,它永远在运动它不停止,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给诸位说,这个没有答案。那你有疑呢?有疑就是你起心动念了,你要不疑没事,有疑就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它就浮出来了。我们在这个课堂里面学了不少,学了很多,起心,宇宙现前,有物质现象现前;动念,精神现象现前。但是起心动念几乎是同时的,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非常重要,从心想生。与什么都不相干,与佛菩萨不相干,与上帝不相干,与阎罗王不相干,与别人是更不相干。与什么相干?与你起心动念相干,这个道理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可不是那么简单,我们这一生如果没有遇到大乘经教,我们永远搞不清楚。我们今天能够搞清楚、搞明白,不是自己亲证的,是听佛说的。听了之后想想很有道理,我们接受了,我们依教奉行,在依教奉行当中逐渐把佛所讲的这些话证实。这个证实在佛门讲就是证果,从佛那里得来的是信解,我们自己的功夫是行证。佛讲的话不是假话,讲的四大五蕴是真的,一点没讲错。讲的起心,念头才一起,怀疑,从哪来的?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有阴电、阳电?只要有疑,你找不到答案。不疑呢?不疑,答案现成的,不疑,不疑就见性,见性才彻底明了。怎么回事?自性里头本来具足,道理在此地。自性本来具足,你要是没有疑、没有念,它不起现行,自性是一片光明。诸经里面所说的,诸佛的报土都是讲四土,四土也是自然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看惠能大师见性不是说吗?「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四土是本来具足的,四大是本来具足的,五蕴是本来具足的,没有人创造,没有人发明,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起心、不动念,它不起现行,不起现行不是没有,起心动念它起现行了,物质的世界,我们今天讲宇宙、讲大自然出现,这个境界出现,生命出现。出现了,不能说它有;没有出现,不能说它无,非有非无。我们前面一堂课给诸位介绍「八不中道观」,那是什么?那是觉悟的人,诸佛菩萨的人生观、宇宙观,那是正确的,一点错误都没有。
所以我们这一生得人身不容易,遇到佛法不容易,遇到《华严》跟净土是更不容易。在这种幸运遭遇之下,如果不认真学习,还要去堕地狱、变畜生,那罪可重了。重在哪里?对不起自己,不是对不起别人。别人想出去,没有遇到,我们遇到了,自己还不能够认真去学习,还要往地狱、畜生里面去钻,这叫愚痴到了极处。佛法里面讲耻辱,这是最大的耻辱,没有比这个更重了。世间那些小小的事算不上耻辱,受一点冤枉,别人一点伤害,这不算什么。我们把这个机缘错过了,这一生当中没有去作佛去,没有去作菩萨去,这才叫奇耻大辱。可是遇到佛法的人多,真正成就的人凤毛麟角,为什么?我在图文巴,有同学来告诉我,我们道场里面有不少出家的同学,天天听讲经,听了怎么样?这个经是为他说的,为他说的,不是为我说,与我不相干,说的是他们。这就是听经听了一辈子还在造业,造的业可重了,佛门造的业跟世间造的业不一样,佛门造的业都是堕阿鼻地狱。我们再深深去观察,到底什么原因?中国有句谚语说「不敢当」,佛祖教人直下承当,你就成佛了。佛说你本来是佛,我就敢当我本来是佛;我们老祖宗说人性本善,我承当我本性是本善。我今天的不善是什么?不善是习性,是被外面环境影响。里面的烦恼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是什么?这是不善的习气,长远以来染上这个习气。外面这些五欲六尘的诱惑,禁不起诱惑,一诱惑的时候,贪瞋痴、自私自利马上就现行,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佛虽然讲,也听、也明白,不敢当,真不敢当。
我初学佛的时候,过去我一些老同事们,他们不敢进寺庙,怕见佛。为什么不敢见佛?我一身罪业,我怎么敢见佛?实际上这种人都有救,他有良心!自己做了亏心事情的时候,不好意思见佛,还有救;自己造一身罪业,见佛的时候很大方,若无其事的,那个人没救了。所以我们要帮助这些人。可是众生回头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那么样容易的话,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是极乐世界,怎么会有这么多灾难?无始烦恼习气太重,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太大,这个力量太大了,禁不起!佛堂里面、讲堂里面学了两个钟点,管不管用?不管用。为什么?我们每天接受大乘佛法的薰习两小时,接受外面烦恼习气的薰习二十二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你去看看,你怎么能成就?所以听了经、学了佛,还干坏事,还搞名闻利养,还搞五欲六尘,还是贪瞋痴慢、自私自利,我们一点都不能责怪,为什么?正常的,他薰习的时间不够。所以从前寺院丛林道场,他们薰习的时间是每天十六个小时,管用。你看二十四小时有十六个小时,三分之二用佛法薰习,它才能够起作用。过去寺院每天听经是八小时,修行八小时,修行不外乎参禅、念佛,所以它有禅堂、有念佛堂,念佛的人每天在念佛堂念佛八个小时,参禅的在禅堂里面去打坐,去坐禅八个小时,听经八个小时。行门里面选一门,愿意参禅的进禅堂,愿意念佛的进佛念堂,但是教的八小时都要学习。
从前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我们现在学校叫教室,佛门不叫教室叫堂口,讲念佛堂、禅堂、讲堂叫堂口,那就是教室。大丛林里面人多,它开的课程也多,它不是一个课程,就像大学里面它有很多科系,《华严》是华严讲堂,法华讲堂、楞严讲堂、三论讲堂、法相讲堂,每个讲堂都有堂主,堂主就是老师,他在那里讲经。我们学习,学习只能学一门课,不可以同时学两门的,譬如你学《华严》,你就天天听《华严经》,每天听八个小时。所以从前那些出家人是真有功夫,每天能讲八个小时,我们现在跟人家比,体力不够。我在年轻的时候还行,年轻的时候我曾经一天讲过九个小时的,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讲六个小时的,那时间就很长,讲了很多年。以后年岁大了,也是事务比较多一点的时候,就减到四个小时;现在就讲两个小时,怎么比都比不上古人,所以我们要生惭愧心。我每天读经,我不间断的,至少我每天有三个小时到四个小时读经,讲两个小时。如果有很安静的环境,现在让我每天讲四个小时还没有问题,体力还可以,上午讲两个小时,下午讲两个小时。八个小时听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从前道场里面修一年,我们现在十年都赶不上人家。所以成就的人多,心都在道上,他不在世间法里头,真的他把世间法舍掉、放下了。
我们也总是想能够有这么样一个道场,小一点都不怕,重要的还是一门深入。怎么讲法?现在有办法,如果我们有三、五个、十来个志同道合的发心学教的,我们统统学《华严经》,每天八个小时,我可以讲四个小时,另外四个小时让学生讲,学生学讲!好在现在我们已经讲了将近四千个小时,这四千个小时,让学习的人他们来复讲。每天听八个小时《华严经》,念八个钟点佛,这就跟古道场一样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睡眠的时间是四个小时,中夜睡眠,十点钟到两点钟,十点钟睡眠,两点钟起来了。我们现在体力不如古人,咱们加两个小时,六个小时够了,还有两个小时那就是你用餐的时间,你自己整理房间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很紧凑,日子过得很充实,那是真正办道,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我们现在讲懒惰、散乱,这个不行,这不能成功,你肯定会受外面的诱惑,你肯定把握不住自己,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你造业、你堕落、你受报应,这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一点都不奇怪。这就是说明,我们现在人的福没有古人大,古人的福报比我们大,他有很好的修行环境。在现前的社会,如果真有志同道合不是不可能,即使在都市里也可以做得到。真正一同修学的人,大家买房子住在一起,公寓也行,一个人买一个单位,能够有五个人、十个人,大家再合资买一间空的,里面统统打通做佛堂,可以讲经,也可以念佛。不是做不到,是自己不想干,真想干哪有做不到的道理!由此可知,能不能成就不在别人在自己。
所以佛给我们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权完全操在自己,你看给我们讲得多清楚、多明白,十法界的因(阿赖耶识的种子)圆满具足。每个人,每个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包括十法界,包括饿鬼、包括畜生、包括地狱,他阿赖耶识里头,有佛种子、有菩萨种子、有声闻缘觉种子,有六道里每一道的种子,这是亲因缘。前面我们讲过四缘生法,这亲因缘有,种子都有,没有人欠缺的。那成就呢?起现行成就呢?成就这是所缘缘,所缘缘就是大乘教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什么?想佛那你成佛,佛就现前,阿赖耶种子佛就现前;想菩萨,菩萨现前。我们现在想什么?想财色名食睡、想地位、想权力,想这个。不管你想得到、想不到,只要你肯想,这属於哪一道?增长贪心、增长我慢心、增长嫉妒心,是地狱道。你所缘缘不是缘佛菩萨,你是缘地狱道,你也在修道,修的是地狱道,地狱道肯定修成功,地狱道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修人道,人道就修《弟子规》,《弟子规》百分之百落实,你来生还在人道。《弟子规》展开来对一对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你得不到人身,你在下三道,饿鬼、畜生、地狱,你到那里去了。天道,天道修上品十善,比《弟子规》要高一层,总得要懂、要明白。这是依他起性,众缘和合而现的相。选择对了,能不能成就关键在无间缘,这第三个关键是无间缘,不能中断,你就能成就。如果中断,效果就没有,你所修积的效率被你自己破坏了。不能中断,不但是天天要相续,佛教我们念念相续,做到念念相续,那你要多久能成功?你真的想成佛的话,这是古人有例子,不但有教诲,有例子,三年成功,不难,三年也不长。要记住念念无间,一间断功夫全没有了;更不能发脾气,一发脾气就全完蛋。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佛门也常讲「火烧功德林」,那个火就是瞋恚,一发脾气所修的功德全完了。所以功德好修,不容易保持,它是个易燃品,很容易烧光。你想想,你什么时候没有发过脾气?昨天晚上发了一顿脾气,那么你所修的功德是从昨天晚上脾气发完之后到现在。这些事跟道理,佛都讲得清楚。
我们现在学的是「精进慧菩萨」,我们怎样能得到精进?前面跟我们讲的离遍计所执性,四、五、六这三首偈,跟我们讲要离依他起性。依他起是假有不是真有,遍计所执那完全没有,是妄想,从妄想成就的。这第二段前面一首偈,给我们讲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从众生虚妄分别变现出来,这就从心想生。过去我们看到,同学们给我送来一些资料,里面有一份是美国夏威夷岛上土著古老的传说,里面有这句话,「这个地球是你心想造成的」,跟佛法讲的一样。夏威夷古老的土著没有见到过佛法,那是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佛法没传到那边去,他们几千年的祖先就说出这个话,「这个世界是你心想变成的」。我们就要想到,现在世界太乱、太苦,那是什么样的想法会变成这种境界?极乐世界也是心想成的,华藏世界还是心想成的,无论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诸佛的实报庄严土,都是依他起性。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明白,佛国土里面遍计所执决定没有,依他起有、圆成实有!所以明白之后,我们自己的前途是自己确定的。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把它修正过来,修行是修正,我们的想法错了、看法错了、说错了、做错了,你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邪正的标准,佛经就是!佛给我们所做的样子,他的日常生活、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记录下来就是戒律,是他用身教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所以佛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总的纲领不外乎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戒学、定学、慧学,这是有次第的。戒是学佛的身教,他老人家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可以防止我们身口意做错事。佛的心,佛心清净,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都不想,只要是想都是妄想。现在教我们想佛呢?想佛也是妄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妄想里面最好的妄想,它的果报无比殊胜,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我们想佛,念佛想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再高一点是方便有余土,实报土去不了。实报土怎么样?实报土就不想了,连佛的想都没有了。可是他念不念佛?念佛,念怎么样?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不像我们,我们念是真念,我们真的想佛,叫著了相!人家不著相,念跟不念是一不是二,破了,就是有念跟无念都放下,念佛放下无念,无念放下有念,二边都放下。这叫什么?「随缘妙用」,随缘可以随大众一起念佛,妙用是他二边不著;我们总是著一边,这个不一样。所以他是属於性德自然的流露。「威仪有则」那更不得了,那就是完全示现做样子给我们看,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我们不能做坏样子,我们不可以做出自私自利的样子,不可以做成贪瞋痴慢的样子,那可就不得了。你不但害自己,你害众生,你把他往什么地方去诱导,你要负因果责任。拿著佛法,还要往名利里面去诱导,这个罪可重了,这不是世间法里的罪,这个罪是阿鼻地狱的罪报。所以佛法里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你要是触犯,你将来堕落你可不能怪佛菩萨,早就告诉你了。
一定要知道一切法的真相,诸法实相是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所以《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可以享受,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看电视一样,你可以观赏,你得不到。电影银幕上的东西,哪样东西你能得到,相有性空、事有理无,你就得大自在。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什么?学菩萨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在生活里是清净心、平等心、智慧心、大慈悲心,这个人过的是诸佛菩萨的日子,不是六道凡夫的日子,我们要是学会这一点,这叫本事。世间人无知,世间人可怜悯,造作种种罪业,我们要随顺他,不能不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是什么?因为我们自己习气没断,所以还要受,还要磨炼,哪一天到我们磨炼习气磨光了,境界就没有了。到境界没有的时候,那你就全心全意要帮助别人,拉人家一把,这叫度众生,度众生决定是先度自己。自己没得度的时候,不但不能度众生,你帮助众生堕落,为什么?众生看你的样子,你做得不如法,他跟你一样学。这就是佛门里所谓「以盲引盲」,罪重!你自己带的头不好,这个罪比什么都重。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这个世间骗人容易,你骗不了鬼神,你更骗不了佛菩萨。古时候人警觉比我们高,他知道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不但不敢做坏事,连个恶的念头都不敢动。现在我们学了《华严》知道,起心动念无论是什么念头,这个波立刻是遍法界虚空界,比光波快,比电磁波快。光波一秒钟才三十万公里,我们现在念头一动就遍法界虚空界,这经上讲得太多!你能瞒谁?所以自欺欺人,这是佛经里面常讲可怜悯者,就这个道理。
这首偈『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你还有能见,你见到世间,你想想看,你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我见到、我听到、我接触到,还是落在分别执著里头,这是世间相。这个心叫做轮回心,我们学佛要不能把这个心转过来,那是造轮回业。应该怎么见?下面两句说得好,『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如实,前面后两句所说的,「知世皆无生,乃是见世间」。你知道这世间所有一切法「不生不灭」,前面我们讲八个不,「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你是真正见到事实真相。见到事实真相的人,心是清净的,为什么?他没有执著,他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阿罗汉,没有分别是菩萨,他不是凡夫知见。「如实等无异」,知道相有性空、事有理无,所以他没有贪著,他在境界里面得自在,真正得自在没有贪心。譬如我们饮食起居,吃什么都好,不吃也好,决定没有这个喜欢、那个不喜欢,有这些东西,你的分别执著,特别是执著你没有离开!有跟没有都一样,妨不妨害?不妨害。穿著亦复如此,居住环境没有一样不自在。
古人修行为了把世间五欲六尘断掉,他到山上去住茅蓬,能舍得干净!茅蓬是自己搭的,不要求人,砍几棵树把架子搭起来,再割一些茅草铺在上面就行了,下面也垫的是茅草,生活多么简单。他对这世间没有一丝毫贪爱,他过的生活是上上人的生活,我们看到他过得太可怜、太苦,其实他比什么都快乐。现在人说压力,他没有压力,精神没有压力,身体也没有压力,他怎么会不自在!中国这些修行人出家、在家都有,到山上去住茅蓬,自己开一块地,种点蔬菜、粮食。粮食种稻米比较麻烦,多半种什么?种花生、种芋头、种马铃薯、种玉米,这可以做主食。种点蔬菜,山上野菜很多,他每天采一点点,因为人没有烦恼、没有忧虑,他需要量就少。我们这饮食是能量补充,身体是个机器,消耗能量多,你补充就要多,所以一天要吃几餐;真正修道人一天一餐就够了,他消耗能量少。这个我们都做过例子,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是在家人,他一天吃一餐,几十年都是这样的。他告诉我,他大概是从不到四十岁,三十多岁开始,一生就保持日中一食。我在台中跟他学的时候,曾经五年,跟他五年我一天也吃一餐。可是他的功夫比我好,我比不上他,因为他一餐饭吃一个馒头就够,我一餐要吃三个馒头。在那个时候的生活程度,好像是民国五十年的时候,民国五十年他一天的生活费用,台湾钱一块钱,我一天要两块钱。这个没有办法跟他比,就是我吃得比他多,大概多一倍的样子。省事,身心清净,别人看到是苦,他自己在享受,这是一般人没有办法想像得到,这里头有乐趣。所以我们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一点牵挂都没有,这个得大自在。
戒律帮助我们转恶为善,这是修行人的基本功,如果说是这个转不过来,后头你就不要谈了。禅定帮助我们转迷为悟,定能开智慧!就是清净心生智慧,所以烦恼不是好事情。我们佛门有一句谚语,我们刚刚出家的时候,老和尚常常讲给我们听,你要害那个人,就是都是出家人,你要害他,你就叫他做住持,叫他做当家。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做住持、做当家他要操心,他心不得清净。做错事情的时候,如果有偏差的话,多半堕落,那真是害人。道场里面什么人享福?清众,什么事都不管的。执事是服务的,在过去寺院丛林这些执事是什么人当?佛菩萨来做,不是人做的,是佛菩萨化身来的。所以担任执事他知道因果,他知道佛法,多半是什么?讲经的法师、修行的法师。他们当然一生接受别人供养,对这个寺院不能没有贡献,至少也要做个一任(一任是一年),做个两任、三任,做个二、三年,报寺院之恩,为大众服务。从前寺院丛林里面的执事,任期是一年,正月初一上任接执事,腊月三十辞职,总辞,三十晚上拜完佛之后总辞,辞了以后大家选举。所以说民主制度,几千年前在佛教寺院里,它是用民主制度,大众来选。所以工作人员讲一百零八单,就是它的执事职位,丛林的人一百零八个职位。从住持到菜头(种菜的,菜园里面种菜的)、挑水的、砍柴的,总共一百零八个人。所以很公平,都肯认真负责,在担任执事的时候,他就全心全力照顾大众,让大众身心安稳,所谓心安则道隆,这是他的功德,他修福。清众,清众是修慧、是修清净心;执事是修福,照顾他们,要成就他们,这总得要搞清楚。
绝对不是有权力作威作福,我要管你们,你们要听我的,那些不如法的规定,你不就害人吗?不是障碍人修道吗?这个造罪业就重,比杀他的罪还重;杀一个人,杀他的身命罪不重,断他的慧命这就重了。你障碍他修行,他念佛,障碍他念佛,不准他念佛;他听经闻法,障碍,不准他听经闻法。这个可不得了,这个果报生生世世在恶道,而且恶道里头愚痴,你障别人的法身慧命得愚痴果报,生生世世愚痴,这个麻烦大,愚痴遇到佛法都没办法学。所以定可以帮助你转迷为悟,慧,这戒定慧三学,慧能够帮助你转凡成圣,帮助你证果,没有智慧不能证果。有定没有慧是福,福报,有戒律没有定的话,这是世间福报,人、欲界天的福报;有定功,那是色界、无色界天的福报。智慧开了之后才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三学是有次第的。菩萨的三慧那是没有次第,三慧是闻思修,那个慧是什么?慧就是戒定慧的慧,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才有闻思修,慧不开没有!所以三慧是菩萨的,声闻缘觉还是在三学,还不到三慧,三慧高!闻是接触,眼见也叫闻,耳听是闻,眼见也叫闻,鼻嗅、舌尝、身接触、意里面的念头,接触都叫闻,用这个字做代表。一接触就明了,明了就用思做代表,我们一般人不明了,你想想,想想就明了,所以用思做代表;它不是真的思,真的要思就落在分别执著里头去了。所以用这个代表,他一接触就明白,明白他就不迷惑,不迷惑叫做修。这是什么?这是一时顿觉成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
我们举个例子诸位就明白,像惠能大师,我们《坛经》上看到的。法达禅师读诵《法华经》三千遍,去见六祖,见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有著地,顶礼三拜头没有著地。起来之后,六祖就问他,「你礼拜,头没有著地,应该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他就说他读《法华经》三千遍。《法华经》很长,一天顶多念一遍,三千遍就是十年,很难得,这经念得滚瓜烂熟。六祖就问他:《法华经》讲什么?他不知道,他答不出来,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就说「我不认识字,我也没有听人家念过《法华经》,你《法华经》念得很熟,你念给我听听。」法达就《法华经》从头念起,《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六祖说「行了,不要再念,我全明白了」。这就是三慧,你看他一听,这一听全明白,明白就是思慧,对这个经一点都不迷惑是修慧,一刹那之间闻思修三慧一时顿悟。讲给他听,他有十年读经的基础,这一讲他就明白了,法达就觉悟了,再礼拜头就磕地了,磕到地上去了。所以惠能大师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四十三个明心见性,法达是其中的一个。他为什么能开悟?十年《法华经》,一门深入是十年薰修,他有这个底子,他心是定的。所以祖师一说他就明白了,叫豁然大悟,道理在此地。所以心不清净没用处,你给他讲,他不会开悟,一定要清净心;不是清净心,天天薰修都没有用处。虽然天天薰,没有染上,你看它多厉害,染不上,正法染不上,邪法一染就上。
第二首是讲泯能缘,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提起警觉,这是真修,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真干!」外面境界是所缘,能缘是更深一层,外面境界我们知道它不是真的,所以你不要去计较它。不计较,到以后才能看到什么真相?「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毁谤我这个事是不是好事?好事,侮辱我是好事,陷害我是好事,你能知道吗?如果遇到这些事的时候,你心地清凉自在、如如不动,那怎么不是好事!等於说他来考验你,你到底功夫到什么程度?果然不动,及格了、通过了,好事!那些害我的人、毁谤我的人,全是我的善知识,全是我的恩人,你怎么会怪他?感谢都来不及,他来考我,我通过了。如果我对这些人跟事有怨恨,那个麻烦大了,你就跟他堕落,你就有怨。有怨,麻烦可大!将来生生世世在轮回里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双方都痛苦,双方都难过。所以人要觉悟,觉悟不在别人,在自己,我这边一觉悟,外头问题就没有。他杀我,我不怕,我感谢他,他杀我是什么?他送我早一天往生,你说多好,要不然我还多受几天罪,不是坏事。要知道灵性不生不灭,人有没有死?没有,没有生死。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是说得很清楚吗?那是真相,没有生死。这身是什么?缘聚缘散,缘聚现形,缘散就没有了,本性没有生死。有这么好的修养,他往上提升,这是好事情,所以没有坏事。只有你自己堕落,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才有染净、你才有善恶,那是已经堕落了。提升上去,再不会往下堕落,这才是你这个佛没有白学,你真得到受用,什么都能忍,什么都能随顺。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要常常想著他。我最初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叫我去看《释迦谱》、《释迦方志》,很有道理。你看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什么样的样子,要常常跟他学习。我们李老师,这是在家的佛弟子,他一生的行谊跟出家人没有两样,只是没有剃头换上这个衣服而已,每天的生活非常简单,我跟他学。那个时候,在那个时代已经相当有进步了,不烧木炭的炉子,最早是烧炭,炉子灶上烧炭,我们那个时候已经有煤油炉子。可能还有些人不知道,像我这种年龄还晓得煤油炉子,那就方便多了,我煮一餐饭,连吃完把碗统统洗干净,只要十五分钟。老师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所以他告诉我,《印光大师文钞》里也讲,面食的营养比米好,吃一餐的话最好吃面食。我们那个时候吃是采取的面,李老师因为年岁大了,我跟他的时候他七十多岁了,都吃一点比较软、容易消化的,台湾人叫面线,我们家乡叫挂面,云南那边叫米线,这都很容易消化的。水烧开了青菜放下去,放下去没有油,放一点盐,青菜放下去,放下去很快它就又开了,再把面条放下去,锅盖盖起来,火熄掉,让它在里面焖五分钟,再揭开就可以吃了,所以一餐饭只要十分钟时间。碗跟锅是一个,是带著把的那种锅,所以也就是碗,不要再洗两个,一个就可以了。油,油是预先都把它炼好的,像花生油、豆油买来之后把它煮开,让它凉了之后装在一个瓶子里面。吃的时候就在里面用调羹挖一瓢到面里,所以锅上都不沾,洗起来很方便。这么样简单,十五分钟就解决,一天就一次,这生活多快乐,哪有那么麻烦!
老师给我表演,他老人家这样生活过了一辈子,他的工作量,每天工作量是普通五个人的工作量。所以我们在这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消耗在妄想上,妄念;真正劳心劳力消耗量都少,都不多。所以一般人每天吃三餐,还要进补,那东西很麻烦,他什么?他消耗多,他不补充就不够,消耗量太大了,统统消耗在妄想上。所以佛经里面告诉我们,阿罗汉七天吃一次、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吃一餐,他心多清净!他那一餐可以提供一个星期的消耗,他一餐就够了,他一餐并不多。辟支佛心比阿罗汉更清净,消耗量更少,所以他两个星期吃一餐。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也做了这个实验,真的,一点都不假,想不想吃东西?不想吃,看到都不想。可是老师是大乘不是小乘,处处利益众生,有些宾客来的时候,晚上到了,请他吃饭,老师坐上桌上,一样陪他吃一点。所以我们看到老师是那么样的活泼、那么样的慈悲。他给我说,这些是初学的人,初学的人他白天很忙,得工作,请客在晚上,老师都去。他说不去是什么?人家不是说你什么持戒,说你什么?说你瞧不起他。所以有人请他吃晚饭的时候他照去,有的时候把我带去。我们才晓得,佛法的生活活活泼泼,它不呆板!所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它有道理的;如果是执著一定要这样做,你就不能恒顺众生。恒顺众生要紧,你跟他结个好缘,他对你能生欢喜心,因你而得度,你看这功德多大。你要一执著的时候,人家起反感,他并不知道佛教里头这些规矩。你瞧不起我,我请你吃饭,你瞧不起我,算了,以后少往来,他一生学佛的缘分就断掉。处处不是替自己想,是替众生想,这个我们要学会,不为自己,为别人,处处为别人,事事为别人,念念为别人,没有自己。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真实相,那就对了。
「如实等无异」,等是平等,没有两样,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也不二。什么人有轮回?有执著就有轮回,我们可以这样说法,有我就有轮回,你出不了轮回;无我,轮回就没有了,阿罗汉无我,我执破了,这个道理要懂。《金刚经》前半段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无是什么?不执著。阿罗汉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弘法利生,他不执著这个事相,相是有,他心里没有。所以相跟无相是一不是二,「如实等无异」。菩萨那更高,菩萨连分别心都没有了,那就是《金刚经》的后半部,它不是讲四相,讲四见,这里讲见,「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不是说相不执著,连念头都没有了,见是念头,念头都没有了。阿罗汉还有念头,但他不著相,这个境界就高!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注解我们先看《疏》,「二泯能缘」,能缘是自己,所缘是外面境界。「上半牒前生过」,上半是前面两句,是属於过失,什么过失?「有无生见,同世非实」,跟世间一样,不是真实,是凡夫知见,「若见见世间,见则世间相」,你还是著了相,你没有离相。也就是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著相,你著了相。所以说同世间,你是同世间人的见解,同世非实,你不是真的离相。下半是后面两句,如实等无异,此名真见者,「下半见等无生」,等是等前面一首偈所讲的无生,前面一段讲的,你能见到一切法不生,这是「真见」。大师后面还有注解,怕我们看他这个注注得太简单,不能了解他的意思。他这个小注讲,「有无生见者」,由上面说的,「知世皆无生,今牒此言云」,就是根据这句话说的,牒前生过,根据这句话说的,「若见见世间,谓见世无生,既有此见」,这个见就是生,你还是没有见到真的无生,所以「同世间,非真实也」,没真离,没真放下!下面举个例子说,「故古人云,无生终不住,万象徒流布,若作无生解,还被无生顾」,就这个意思,为什么?你还起心动念,你没有真放下。以为放下,我都放下了,有没有放下?我都放下了,还执著「我都放下了」,你还没放下。真放下,真放下没话可说,已经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是真放下了,起心动念没放下。
所以《金刚经》后半部的意思,比前半部深很多,前半部是小乘境界声闻缘觉,后半部是菩萨境界。我们记不住全经,记住经上重要的几句话就好,无四相四见是重要的,可以常常提醒自己。最简单的,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息灭我们的烦恼贪瞋痴慢。看到顺境自己喜欢的,起了贪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把念头打掉;见到不如意的事情,瞋恚心生起来,不高兴要发脾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够把火气就降下来。为什么?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何必当真,假的当真的,你才会起贪瞋痴慢。如果知道它是假的,根本不是真的,像《般若心经》里面所说的「无智亦无得」,这讲到能缘上来了。「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会起心动念吗?你还会生烦恼吗?喜怒哀乐爱恶欲,中国人讲七情五欲,那就是烦恼,不生了,这叫真功夫,这叫真正超越。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这些东西存在,我们时时刻刻要提起观照,修行在哪里修?就在这里修。不是在念经,不是在念佛堂念佛,不是在禅堂参禅,是在生活当中去修。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你的真诚心现前、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慈悲心现前,这是真修行,这是大乘。贪恋你就堕饿鬼,瞋恚你就堕地狱,糊涂那就畜生道,糊涂是愚痴、没智慧。在哪里修行?在生活当中,没有离开生活,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全是讲我们生活。
所以古人讲这个境界,「无生终不住」,为什么?有些人是住在「我已经得到无生」,那个没有得到,他住在那里,错了,他著相。我已经放下,其实他没有放下,他那个放下没有放下,他不是真放下。真放下是什么?真放下连放下的念头都没有,他真放下。万象徒然流布,万象是森罗万象,为什么?各不相干,你在里面得大自在了,这些外面境界已经干扰不了你!我们用现在话说,影响不了你,也就是说它没有能力再诱惑你。因为你对这个境界知道得很清楚,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在里面不会生贪恋,也不会生厌恶,所以你的清净平等心在那里现前了。你还有喜欢、还有讨厌,你就要晓得,你的心是染污的、不清净。所以「无生终不住,万象徒流布」,万象不能再干扰你。后面讲「若作无生解」,如果你还以为「我不错了,我现在外面境界已经不能诱惑我了」,你还有没有断掉诱惑?没断,为什么?你还有这个念头,念头还在。「还被无生顾」,你没有真的见到,你不是真功夫,你假的,充其量你到一个相似的境界,没有达到真实。但是这个境界是什么?往往自己以为入境界,自己以为得到了。得到怎么样?什么一个态度?叫增上慢,瞧不起别人,你们修行不行,功夫不够,我够了。其实那是假的,功夫真正够的时候,决定没有傲慢;还有一点傲慢什么?傲慢是烦恼习气,你烦恼还在!
这不单在佛法,在世间法也如此,你看《论语》里面孔子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孔老夫子一生最景仰的人、最佩服的人,圣人。他说假如有一个人,他的才华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可是这个人怎么样?骄傲、吝啬,只要有这两种态度,夫子说「其余则不足观也」,其他不必说了,假的,不是真的,世间法。我们学佛还有点傲慢心,你有什么成就?许多人持戒,自己觉得持戒很好,戒律很严,看到别人犯戒瞧不起他,批评他,他是不是真有戒行?没有。真有戒行的人,因戒得定。他是什么?他是因戒得傲慢,因戒则贡高,轻视别人,所以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他自己不知道,自己以为样样都做得不错,其实是假的。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老师一个月,我想不止一次,至少有二、三次有人请他晚上吃饭,请客请了他,他都去,他不就破戒了吗?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个很多人不知道。而且戒律,每一条戒,连杀盗淫妄统统都有,有开缘,应当开的时候你不开叫犯戒,应当持的时候你不持是犯戒,所以你要懂得规矩。什么时候是开缘?利益众生的时候,不是利益自己,对众生有利。所以条条戒都有开缘,接引众生的方便需要开,这些理事都要懂。戒律里叫开遮持犯,每条戒都有,你都要搞清楚。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活活泼泼,一点拘束都没有,得大自在。
「下半见等者,以经文言,若见等无异」,这个意思说「谓见等所见,同无生故」,这是什么?我所见的是虚幻、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能见的也是虚妄的,也不是真的,所见不可得,能见还是不可得,那就对了。如果所见没有、能见有,能见有,所见就有,为什么?它是相对而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那个心想没有断,外面的相怎么会没有?它当然在。这就是我们每天看到宇宙这个现象,为什么天天都看到,时时刻刻都看到?因为我们念头没断。所以前念灭,后念就生,虽然念念不相同,但是它念念相似。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个什么现象?这我们讲得也很多,是一种虚妄,不是真实,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真的相续相,就是前一个相跟后一个相是完全相同的,相似是前面一个相跟后面一个相不相同,但是它很接近,确实不是一个相,这才是事实真相。能所都不可得,你才真正得自在。外面相看破了是假的,可是我能见诸相的念头你没有放下是真的,你的心还是不清净,真正的法喜你还是得不到。这法喜充满。一个得不到,一切都没得到,《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得到,一切都得到。一悟一切悟,说我这个悟了,那个还有问题,你没有开悟,如果开悟了,全都悟了。像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觉悟的样子,所有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只要一接触没有不通达的,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真的悟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开悟,讲出他觉悟的境界,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境界就是我们自己生命的真相,不是别人!为什么不是别人?我跟释迦是一不是二,这怎么是别人!他说他的就是我的。你看中峰禅师《三时系念》,咱们天天念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所以阿弥陀佛是谁?那就是自己,不是别人,本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今天展开《大方广佛华严经》,本性释迦,唯心华藏,你才能契入这个境界,华藏在哪里?就在此地。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地方有没有灾难?没有灾难。确实是如此,而是你不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把华藏世界完全看变质、扭曲了,实际上呢?实际上它并没有,是你自己把它看错了。自己看错了,你在错误当中你会生很多烦恼,你会受很多苦难,叫自作自受;在佛菩萨看完全没有,这是真相,我们必须要知道。所以末后讲,你看末后说「若见等无异,谓见等所见,同无生故,能所两忘,名真见者」。能见、所见都要放下,放一边不行,二边都要放下,那就对了。你看末后这首偈,这首偈就是你所得到的好处,你所得到的利益:
【若见等无异。於物不分别。】
你对於森罗万象再不会分别了,为什么不分别?它全是自性,性变的。古人讲「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好像我们进到一个黄金展览馆,我参观过,台湾陈大川居士他就是做珠宝、做黄金的,我去看他的样品展览室,差不多两万件,相都不同,琳琅满目,全是黄金。我一看就想到经上的话,「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统统都明白了之后,那么大一个展览厅里面,什么东西?就一样黄金,你就不会再分别,价值都相同的,没有贵贱。你要是著相,这个跟那个不一样,著相了;你要是不著相,全是一样,你就不起分别了。如果你要是不著相的话,能所都不执著的话,森罗万象是什么?全是自性,这明心见性。性在哪里?随拈一法没有不是。黄金在哪里?你在那里随便拈一个都是黄金。迷的人呢?就是黄金在哪里他找不到,这是什么?这是首饰,那是耳环,那是镯子,那是项炼,他著这个相,没有黄金,找不到黄金,迷了。法性在哪里?真性在哪里?所有的现象就是,它变成相分,性相是一不是二,这叫明心见性。你心平等了,再不会有分别执著,那见性了。见性的人还有分别执著是假的,没有见性,见性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