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七0讲)  2008/6/2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7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偈赞分,第四小段功德慧菩萨。偈颂从第九首看起:

【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

这首偈是十首偈颂里面第三段,第三段只有一首偈,「显佛二觉双圆」。前面有四首偈讲真觉,凡夫不觉,二乘觉空,菩萨虽然空有都明白了,没达到究竟圆满;只有佛到二觉双圆,就是自觉觉他。这里面必须要知道,自觉应该没有问题,觉他怎么叫圆满?如果觉他圆满才叫成佛,那现在这个六道众生许许多多人都还没觉悟。正如同有一年,我在马来西亚讲经,泰国有一位小乘的法师,在当地也是很有声望的,他来看我,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佛说「众生没有度尽,我誓不成佛」,我现在还是众生,我还没有得度,他怎么就成佛了?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所以「觉他」一定要懂得,怎么样是觉他圆满?佛是二足尊,自觉觉他圆满了,自觉圆满就是觉他圆满,真的圆满,不是假的。你看大乘教里面常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说是不是圆满?真的是佛,跟究竟佛果上一丝毫差别都没有。他为什么会变成众生?他迷失了自己的自性。虽然说迷失了,自性有没有迷?自性没有迷,自性没有迷悟。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佛在大乘教上讲得很清楚,所谓的迷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本来没有,而是你现在执著以为它有,这才是事实真相。你以为它有,它就起作用,这就是经教里面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早年我们有个同参道友,他是从小出家的,抗战胜利之后,他被军队抓去了,抓去当兵。出家人都会剃头,所以虽然当兵他也没吃苦头,他做剃头兵,给大众服务。到台湾之后总是还想出家,年纪轻轻的,那时候退下来很不容易,他就天天装病,他装什么病不容易检查?装心脏病。天天装心脏病,装了一年多去检查,真的有心脏病,相随心生。以后真退下来了,心脏病退下来了,再恢复了出家的身分,以后有个缘分,他到香港去了,香港那边的同修都知道他。那个心脏病是个妄想,妄想变成真的,这是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可是他就没有能力把那个心脏病再恢复正常,他没有这个能力。能不能恢复正常?在理论上讲决定可以,那在事上说,事上说亦复如是。诸位同学看过「山西小院」的故事,那四十多个人都是得了不治之症,医生放弃医疗了,告诉他们寿命顶多只有三个月,回去料理后事。这些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既然听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念了两三个月没事了,身体觉得很健康,再去检查病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有病、重病不去想病,病就没有了。他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最健康的,所以把他身体那些病毒的细胞全部恢复了正常,就是这么个道理,这叫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位法师没有心脏病,天天想心脏病,心脏病想成了;以后不能再还原,就是他那个心脏病的念头没放下。如果真的放下了,一心想阿弥陀佛,不再想什么了,我相信他会跟「山西小院」一样恢复正常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就现什么。

所以一切众生真的本来是佛,觉他圆满,自觉圆满的时候,觉他同时圆满。不但有情众生是佛,连无情众生山河大地,《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在自觉圆满的时候证得。证得之后我们要问,还度不度众生?如果还有度众生的念头,他又迷了,为什么?他又起心动念了。前面我们学过,只要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自然跟著就发生,那就错了。那是不是不再度众生?那也错了,有个不再度众生他也起心动念,也有分别执著。这个境界,佛法里面把它说了一个名词,叫不可思议,不但不可以议论,议论就是言说,不可以,连思惟都不可以,思是分别,想是妄想,决定不可以的。度不度众生?度,怎么度法?众生有感,自然就有应。这个应有没有起心动念?给诸位说,没有起心动念。既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分别执著?所以这个境界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想像都达不到,你怎么能够言说?

所以这些年来,我很喜欢日本江本博士的实验,他把这个难题用科学的方法为我们显示出来。一杯水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每个人每天都不能缺少的,你要喝水。水有见闻觉知,我们不知道,通过江本博士的实验,水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水是矿物,这个矿物如是,其他的矿物没有例外的。所以我们懂得只要是物质,再小的物质,佛家讲的微尘,科学家说的粒子,基本粒子夸克这都是物质,再小的物质它有圆满的见闻觉知;换句话说,它能见、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我们念头、言语、行为的善恶,它统统都起反应。我们的心善、念头善、言善、行善,外面境界的反应就是圆满的美好,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这就是佛经上给我们讲的,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从心想生。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极乐世界都是上善俱会一处。

我们在学习课堂里面,也常常提醒同学们,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两样,完全相同。为什么我们这个世间灾难这么多、这么苦?极乐世界那么美好,没有听说过有灾难,没有别的,人家心善、行善。我们这边再想想,我们的心不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们是这个心,言行也不善,所以外面山河大地、所有一切物质的反应就不善,就这么个道理,境随心转。化解灾难从哪里化解?不在外面,在外面化解不了。这是大乘经教上常常教导我们的,从我们的内心化解,只要我们心行善了,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善,这个道理深,太深!但这是真的,这绝不是假的。所以佛教给我们,解决一切问题从哪里解?从内心里面去解,不在外面。为什么?外面的境界是所现所变,里面是能现能变,能现能变改过来,外面所现所变自然跟著就改!问题不在外头。所以佛教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在内不在外。

所以自觉圆满就是觉他圆满,自觉没圆,他可以帮助我们圆满。最明显的修行方法,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以全部的佛法,给诸位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统统包括了,丝毫欠缺你都找不到。净土,《华严》最后导归极乐,文殊、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家都知道。所以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我们这一生修学这三部《华严》,够了!大、中、小三部。其他的,其他的可以不必要了。初学的时候,不知道事实真相,广学多闻,有没有好处?实在讲没有好处。广学多闻最后所得到的,如果不肯放下是所知障,放下,行,放下之后,那你所得到的是后得智,权智;不放下就是所知障,见不到佛性。我们在这品经里面所学的,就是这桩事情,就是教导我们要放下。

今天这首偈,这是讲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开头就是说,『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法性没有生灭,法相有没有生灭?我们想想弥勒菩萨那段开示,那段开示非常重要,希望每个同学都要牢牢的记住,为什么?它真的能帮助我们放下。全文不长,「佛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那里面还有个几识,这个文字上的省略,「几念几相识也」,实际上是几念、几相、几识。相是物质,识是精神,在佛法里面讲相是色法,识是心法,识就是受想行识、见闻觉知。问「几念几相识也」,问得好!弥勒菩萨的答覆,「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这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句是答覆几念。我们讲一个弹指,一个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就是三百二十兆的念头。你看一弹指,一弹指三百二十兆,那我们算一算,我们弹指弹得快,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就算四次,一秒钟四次,那一秒钟就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

「念念成形」,这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这精神现象。你说这个物质有没有生灭?理论上讲有生灭,事实上讲觅生灭了不可得,它太快了。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念,一千二百八十兆念你能来得及吗?所以给你讲的「无生亦无灭」。法性上无生无灭是真的,法相上无生无灭也不假,所以我们现在感官上的这个世界是个幻觉,它不是真的。菩萨在下面告诉我们「识念极微细」,识是见闻觉知,念就是起心动念,太微细了,「不可执持」。这个境界相里面,「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究竟圆满的大觉,你对极其微细的这些物质、精神现象,「皆令得度,此识教化,非无识也」,也就是说精神跟物质的现象,不能说有,不能说无,下面经文还详细的来说明。佛度众生有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这段文是《法苑珠林》第八卷里面节录下来的。

所以你看弥勒菩萨极重要一句叮咛的话,「不可执持」,这句话非常重要,你要是执著就错!你执著不到。执是执著,持是保持,没有法子保持,保持是什么?据为己有。世间人哪个不是这样的,都希望得到名闻利养而据为己有,这是持。佛了解事实真相,连我们自己的肉身,连我们自己的思惟、想像都不可得,身外之法哪一法你能得到?不可得的希望得到,这是妄想。所以《地藏经》上说得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你的造作,就叫所有一切物质、精神现象产生变化,变成什么?变成饿鬼、畜生、地狱。这个东西不是别人造的,是你自己念头造的,所谓自作自受。我们对於这些经教深入涉猎之后,对於释迦牟尼佛感恩的心你才能生起来。不是他老人家修行证果,我们怎么会知道?他把这个事实真相说明告诉我们,我们明白。明白之后最重要的不要再犯过错,要向他学习。怎么个学习方法?你看他老人家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生活简单,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是真正究竟圆满大慈大悲的展示。我们凡夫愚痴看不出来,认为什么?认为他太苦、太可怜了。其实不知道,太苦、太可怜是我们这些人,不是他。他得大自在,什么人能看得出来?他不但是心跟整个宇宙,在佛法里面讲遍法界虚空界融成一体,身也融成一体。我们凡夫看不出来,凡夫认为什么?吃喝玩乐是享受,而不知道吃喝玩乐是枷锁,像犯罪的人带的刑具。这什么?这就是佛家讲的愚痴,真乐、假乐没有能力辨别,把假的当真,真的是完全不认识。真苦、假苦,就是是非、真妄、邪正不能辨别,叫愚痴。佛菩萨的生活得大自在。

这首偈末后两句是赞叹,『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能说得出这四句话的人,你想想若不是过来人说不出,能说出这四句话的这个人,这个人也成佛了,不是成佛说不出来。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给我们说出什么叫奇哉,「不可觉中而自觉故,是曰奇哉,知无众生而能觉他,大导师也」。这个注解注得好,不可觉中而自觉,我们今天天天求觉悟,始终不能觉悟是什么原因?我们以为真的有迷可以断,真的有觉可以觉,你想想看,这个心是不是分别心、是不是执著心?用分别执著永远不能破分别执著。那要怎么办?放下分别执著就对了。放下分别执著,给诸位说,就是你什么都不要想,可是什么都不想会胡思乱想,为什么?习气!无始劫来的习气想放下,放不下。所以佛教导我们一个秘诀,这个秘诀是《华严经》里面的,秘诀是什么?专想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你什么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念。你能真的这样干法,不必很长时间,三年,这四句偈的境界你就契入了,契入是什么?你就成佛了。三年肯定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得到了,往生就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要常常想到,身,我得不到,身外之物你怎么能得到?哪有这种道理!所以要舍得干干净净,只留一个阿弥陀佛。

我讲经教学五十年,五十年过去所讲的东西,没用,不要说我讲的东西没有用处,还有人要保留,那真叫冤枉。保留的人干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非常坚固,错!连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四十九年,他有没有执著?他老人家自己说的,他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他说法叫谤佛;换句话说,四十九年所说的统统丢掉了。你怎么能执著?而是世尊灭度之后这些学生们从记忆当中,跟老师那么多年,老师所教导的,把它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给后人做参考。后人会学的,跟佛一样的态度,学了之后什么?舍弃掉,不执著,他就成就了。学了之后当宝贝执著,那就变成法执,变成所知障。有所知障当然有烦恼障;换句话说,你怎么样修学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怎样能出去?放下就是,你怎么放不下?放下之后要学世尊,要知道当代,这个时代众生他问题在哪里,他是什么样的一个病症。也一样,像世尊一样做种种示现,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舍弃病苦。

真正对治的方法,虽然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对一切众生最为妥善、快速、稳当来说,只有执持名号,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点都不假。这一句万德洪名,不但是世尊一生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还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原则、总纲领。就是因为它太容易,所以大家忽略,认为太容易就不希奇、疏忽了,这一生错过了。也就像现在中国的念书人一样,目标都集中在四书五经十三经、诸子百家,疏忽《弟子规》,所以社会得不到治平,同样一个道理!治国平天下,抓到《弟子规》就行了,就办到。你要想一生成佛,抓到六字洪名就行了,哪要那么麻烦!印光大师给我们的教训,建个小念佛堂,同修不要超过二十个人,一部《弥陀经》,六字名号,大家在一起好好的学习,三年五载各个成就。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惜怎么?你不相信,太简单、太容易了,不相信,这不相信的叫愚痴。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菩萨最大的障碍就是怀疑,怀疑什么?我们刚才讲的事情他怀疑。

有人想把我五十年讲的东西保存下来,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有没有这个念头?我没有这个念头。如果有人问我,讲经这么多年,什么东西可以保存,留下给后人做参考?我提供同学的只有五样东西,《十善业道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金刚经》《华严经》,其他的都可以不必了,不要去费那么多心思,没有用处,这些希望同学们多想一想。所以要记住,不可觉中他就自觉,我们今天求自觉而不能自觉,就是念念求觉。所以佛教给我们怎么觉?放下执著,正觉;放下分别,正等正觉;放下妄想,无上正等正觉。佛对得起我们,佛讲得很清楚,是我们自己不会听,我们自己误会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我们这一生修学,我刚才讲的这五样东西足够,有次第,一定从《十善业道》扎根,从《阿弥陀经》启蒙,从《无量寿经》入门,再学《金刚经》的放下,然后入《华严》,这五部经是一条成佛之道。可是在这个地方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十善业道经》,一定是以《弟子规》《感应篇》做基础,没有《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做不到,这点必须要补充的。所以中国传统学术,儒释道三个根要扎稳,那么你这一生当中是稳稳当当,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自觉能觉他。自觉就是觉他,自度就是度他,这才是真正的「大导师」。清凉说得好,「知无众生而能觉他」,这是真智,这不是假的。怎么知无众生?怎么知不可觉?那你就想想,世尊跟弥勒菩萨的问答,细心参究你就明了了。这首偈我们就学到此地。再看最后一首:

【胜慧先已说。如来所悟法。我等从彼闻。能知佛真性。】

你看看,佛菩萨是多么的谦虚,多么的可爱,这要学习。我们学习障碍重重,这也是个很大的障碍,不知道谦虚。明明是自己悟到的,也推给别人不说自己。『胜慧』是前面排列第三位,他先说的,说出如来修行证果的方法,我是从他那里听到的,从他那里学到的。学的也真有成绩,『能知佛真性』,这是他自己入佛境界了。这十位菩萨,每位提出他自己修学报告之后,都是说我的成就是承蒙前一位菩萨的教诲。这首偈它的精神,就是教导我们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尊师重道。佛法是师道,师道是以孝道为基础,人不能够尽孝,他就不会尊师,这一定道理。所以净业三福,第一条里面就跟我们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是佛法修学的根。怎么样才能成就?在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诚」,内里面有真诚,外面才有恭敬。诚敬是入德之门,成就大德、大智、大能的基础。

什么是诚?诚是清净心。清朝末年曾国藩先生他给诚下了个定义,说得很好,他说「一念不生谓之诚」,这个话讲得好,有一念就不诚。所以诚是什么?诚是真心,真心没有念头,起了一念就不诚。我们常常听到说「我诚心诚意」,你想他是不是诚心诚意?他还有诚心诚意念头起来,他不诚!他起念头了,一念不生才是诚,起念头就不诚。所以在佛法里,什么人做到诚?法身菩萨。我们《华严》里面讲的初住以上,他们的无明烦恼破了,也就是说妄想断了,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他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初住以上他用真心,不用妄心。十法界里面的众生还是用妄心,就是用阿赖耶识。不过四圣法界接近真诚,不是真的真诚,接近,就相似,天台大师把他们这些人称为相似即佛。起心动念放下之后,那就不是相似,天台大师说分证即佛,为什么说分证?他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无明习气在。这是前面我们学了都有很清楚的印象,妄想真的没有了,但是有妄想的习气。分别执著没有了,习气也没有了。我们在这个经里面看到的,执著没有了,还有执著的习气,阿罗汉;到辟支佛,执著的习气也没有了,这辟支佛,辟支佛还有分别;分别断掉了,分别的习气还在,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再往上去十法界里面的佛,分别的习气没有了,妄想也断掉了,有妄想的习气,他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了。这些说明一个事实,佛法没有别的,放下就是!道家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佛法是为道,天天放下,不断的放下,放完了,自性圆满的露出来,为什么?障碍没有了。

我们现在自性上三重障碍,妄想分别执著三重障碍;到三重障碍都没有了,这问题解决了,自性显露了。那是什么境界?没人知道。幸亏惠能大师说出来了,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何期自性,本不生灭」,生灭没有了,这是我们前面第九首偈子,我们刚刚念过的,「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真的吗?真的,一点都不假,极乐世界就是的,华藏世界就是的。华藏、极乐,是我们自性在没有障碍状况之下现出来的,实报庄严土。所以同学们要有认知,我们念佛往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这个地方在哪里?你知不知道?这个地方不在六道,这个地方也不在十法界,十法界上面是什么?叫一真法界。所以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在一真法界,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在六道轮回,不一样。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他自己常常跟人家说,我念佛只要能往生到同居土下品下生,我就很满意了。那些人问为什么?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是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这就是无比殊胜特别的法门,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的。华严会上的佛菩萨,到最后还是跟著文殊、普贤这两位大菩萨引导,导归极乐。这是什么境界?值得我们冷静的去观察。

如果我们真的觉悟,这一生取宗门里面说「向上一著」,那就是成佛难不难?不难!难在哪里?难在不信,难在有疑惑,那就真的难了。千经万论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帮助我们破疑生信,只要疑惑破掉,信心生起来,修行证果快!佛法,尤其是大乘法,章嘉大师讲得好,知难行易。知是破疑生信,这个难,太难了;行是转境界,在一念之间,一念转过来就成圣。我们的修学,决定不能够舍弃三个根,你真懂得了,你才会知道,最上乘的佛法跟最下乘的不二。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你看看他们的生活,他们待人接物,与《弟子规》把它对照一下,哪一句他没做到?字字句句落实了,圆满的落实了,为什么?性德,性德自然流露。我们从这个路子去精进,这就是行一乘道,还在大乘之上。一乘没有疑惑,大乘还有疑惑。这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五小段,「第五东北方精进慧菩萨」,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尔时。精进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是一段长行,这个长行跟偈颂,一头一尾都是显示菩萨的《弟子规》,你看看他们的规矩,他们的礼节,看出他们的谦虚、诚敬,你在这里看出来。『尔时』,是前面第四位,生贵住的菩萨功德慧他的报告完了。接著是第五位,具足方便住的菩萨,就是精进慧,东北方代表方便具足住。前面生贵都是比喻,他的境界跟佛果地上相应,也就是障碍愈来愈少,已经接通了,跟佛的气分接通了,能够明显感到佛的磁场加持,所以说是入如来种。这个时候再向上提升,自利利他,自利利他一定要善巧方便,所以说是方便具足,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没有一定的现相。说法也如是,应当用什么方法来教,就用什么方法,活的,没有一样是呆板的,圆融无碍,这是真的智慧。落实在业用之中,业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活动,这是真实智慧。所以称为精进,真精进,这里面著重在自行化他。

『承佛威力』,这菩萨谦虚,不是我有能力来报告这些事情,这是承蒙佛力加持。『观察十方』,好,十方是什么?听众,同时也得到十方大众的加持。你看这意思多好,真叫一个不漏,上面是诸佛加持,下面是一切大众的加持。给诸位说,这真话,不是假话,为什么?十方大众都是如来。跟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境界完全相同,学生只是自己一个人。这个地方这一个人,就是精进慧菩萨一个人,他看诸佛是老师,同学是老师,所有大众也是老师,包括无情的众生,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自然现象无一不是老师,所以他才能成就圆满的智慧。上报佛恩,下面观察十方,报众生恩,「上报四重恩」。自己认真学习,成就圆满,这才真正能报恩;如果自己修学不成就,没有能力报恩。这些意思是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在看他报告之前,开场白里头几句话,讲完之后,他的总结,总是推崇别人,谦虚自己。你看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最大的毛病,不知道谦虚,不知道尊重别人,习气很重。学了佛知不知道?知道,能不能做到?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习气太重,不知不觉老毛病就发出来。到什么时候你就看到他真的在形相上改变了,那功夫得力了。功夫得力,能从他的言谈举止当中看出来,他变了,真正忏悔,真正改过。清凉大师他偈颂也分为两大段,十首偈颂分为两大段。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若住於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有见则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於诸见。如是乃见佛。】

这三首是第一段。清凉大师在《疏》里面,给我们介绍精进慧,为什么菩萨名字叫精进慧?精进慧是第五住的菩萨,只要你是第五住都叫精进慧。「以勤观真理,集无量善,俱无住故」。这叫真精进,勤观真理,真理就是诸法实相。集无量善就是我们常讲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后头这句重要,后头是什么?不著相。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你的心才清净,著相就不清净了。为什么要不著相?因为一切诸法性相、理事、因果都不可得。正如弥勒菩萨所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是事实真相。能现的心,心性不可得,所现的形识也不可得,所以不能执著,这才叫真精进。

他报告的大意,「颂意」,颂意是他报告的大意,「为显欲令其心转复精进无所染著,文中由离分别,如实见故」。一定要见到宇宙万物的真相。通常大乘教里面讲,万法的体,体性;万法的现象,叫现相;万法的事,万法的理,这一切万法的因,一切万法的果,用六个字统统包括了。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你都能通达,没有障碍了。所以他的报告,这十首偈里面显示,希望我们学习的人用心转复精进。再向上提升无所染著,染是分别,著是执著,著是烦恼障,染是所知障。这两种障碍要没有放下,这个精进是世间的;如果无所染著,这个提升是出世间的。所以他的报告里,特别著重离分别、如实见,那我们知道离分别是正等正觉,如实见是如来的知见,佛知佛见,如佛知见。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永远是凡夫知见,这一定要知道。

十首颂分两大段,前面九段「观法」,后面一段「推功」。前面这个观法里面又分三段,这分三个小段,第一个,「初三」就是第一、第二、第三这三首偈,「所执无相观」,这里面讲到所执无相观。「於中」,第一首「举分别过」。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有分别,分别会产生什么过失?第一首偈里面告诉我们,『若住於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这个过失跟我们说出来了,那我们想想看,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意知,不但有分别,而且有严重的执著,这问题就很可怕了。「则坏清净眼」,清净眼是你的佛眼,是菩萨的法眼,阿罗汉的慧眼,都没有了。我们的见,我们眼见没有执著,就等同阿罗汉的慧眼;没有分别,就等同菩萨的法眼;没有妄想,那就等同如来的佛眼。如果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三个眼都没有了,凡夫的肉眼,肉眼接触结果是什么?愚痴、邪见增长,「永不见诸佛」。诸佛是什么?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永远见不到。我们将这三首偈字面上的意思,简单介绍一下,然后看清凉大师的开示。这是说你分别的过失。

第二首偈,第二、第三是「显无相观」,无相观,前面的一首「离所取」。『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若」是如果,你能够明了邪法,邪法也不是真的,问题就是你能够明白,你能够了解,不会为外面境界所转,「如实不颠倒」。也就是说它不会影响你,它不影响你你就能转它,《楞严经》上佛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就能转境界。譬如相貌能转,体质能转,这是学佛所得到的好处,是最低的一个层次。转境界,我们的身是第一个境界,这个道理中国古时候命相家懂得、风水家懂得,所以他说「相随心转」。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相确实的,我们很冷静的,去思惟、观察,人心善良从哪里看?从相看就能看出来,心善,面善;心善,行为善;心善,体质善。我们身上生病,佛给我们讲,病从哪里来的?你里面有三毒。这个毒,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讲病毒,贪瞋痴是百病的根源,你为什么有病?因为你有贪瞋痴。如果你贪瞋痴没有了,你不会生病,你没有病毒,里面没有病毒,外面什么细菌不会感染,这是道理!慈悲能解毒,不但能解自己里面的毒,也能够化解外面的毒,就大慈大悲。所以生病为什么念观世音菩萨?道理在此地。

学佛要自己真干才能相应,想干而没有法子干,那是对於这个理认识不透彻,所以不知道从哪里做起,还是迷信外面境界,希望用外面境界帮助自己,这个差距就很大了。外面帮助是非常有限的,用百分比来讲,顶多占百分之五就不得了,它能帮助你。而你自己内心的转变要占百分之九十五,这就是佛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老是想到自己的病,没病也想出病出来,这个话比什么都重要。那怎么办?把病给忘掉,把病给放下,丢掉了、不要了、不想了,专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是纯净纯善。你供养一尊阿弥陀佛的像,你天天看他,天天想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你就能恢复正常,正常就是最健康的。如果觉得再不够,需要再用外面力量加点帮助,那这宾主之分你必须要清楚。我百分之九十的力量用在心地,恢复自己的清净心,把自己这心里面的烦恼、习气放下;外面或者用药物来帮助,它有效。如果我们里面跟外面不合作,外面的医药没效果,治不了你的病。如果力量非常坚强,可以不需要外面的,你们看「山西小院」的示现,没有丝毫外力加持,完全是自己的意念,百分之百的转过来。「山西小院」这四十多个菩萨在做示现,我们要感激十方众生,他们给我做出示现,应证佛在经上所说的教诲,增长我们的信心,那是菩萨做示现。实际上不止他们四十个人,你要冷静细心观察在我们周边,确实不少人真信佛,真转境界。

我们也看到很多在佛教是虔诚的佛教徒,弘法、护法做得很好,到病来的时候还是手忙脚乱,那是什么?那就是祖师大德跟我们讲的,那是不信佛。表面上相信,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用佛的方法解决,他还听信别人的方法,甚至於鬼神来教诲,他听信这个。学佛的人相信鬼神,所以跟鬼神接触的机会很多,我也常常提醒同学不要被鬼神欺骗了。鬼神提供你资讯可以参考,他教给我们的方法,那我们要用智慧来观察能不能采用?如果佛告诉我们,这个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没有任何一个方法可以能跟它相比的。如果我们把方法放下了,采取他的,错了。提供你讯息好,让我们有警觉心,我们怎么办?加功用行,老实念佛。这是什么?这是灌顶法师教导我们。他有没有根据?有,根据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你看看佛是怎么跟我们讲的,你真信佛,真信佛最后「上品上生章」里面告诉我们,谁来劝我们?释迦牟尼佛亲自来劝我们,阿弥陀佛亲自来劝我们,告诉我们还有个法门,比念佛法门还要殊胜,还要快速。他来了,我们怎么样?我们合掌恭敬感谢释迦、感谢弥陀,我还是用老方法,这叫真信。连释迦、弥陀来告诉我们,另外还有好方法,我们也不采取,我们只恭敬感谢,我还是老方法,放下身心世界,一句弥陀念到底这叫真信。所以鬼神提供的这些资讯,是让我们提高警觉心,灾难真的是多,怎么办?加功用行,勇猛精进。只要做到纯净纯善,首先自己改变了,这是什么?相随心转。得到佛的气分,跟诸佛如来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讲的,「真妄不二」「性相一如」「知妄本自真」,见到诸法实相就是见佛,实相是什么?实相是清净。极乐世界是清净的,娑婆世界又何尝不是清净的?诸佛如来见的是清净,我们凡夫见到不清净,凡夫是戴上有色的眼镜看东西,所以看到不清净。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所见到的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但是妄想分别执著也不是真的,你以为它是真的,它起作用;你了解事实真相,它不是真的,就不起作用。所以见佛就清净了。『有见』,有是有分别、有执著,『见则为垢』,染污了。『此则未为见,远离於诸见,如是乃见佛』。关键是要你能够离相,你就见到真相,离是我们常常讲的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见到真相;最低你要放下执著,不放下执著,亏就吃大了。这是这三首偈字面上的大意。

清凉大师在下面开示,他用的三性、三无性详细给我们说明。为什么?这个分别是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抽象概念,不是事实。可是我们迷了,以为它是真的,它就产生严重的障碍,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但遍计所执是假的,不是真的,依他起也不是真的,乃至於圆成实还不是真的,所以佛给我们讲三性。又给我们讲三无性,三无性是:遍计所执相无性,依他起性生无性,圆成实性胜义无自性性。这显示出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要不然这两句话我们很不好懂。这个是善巧方便,希望学习的同学们从这个地方悟入。既然佛是说而无说,我们应该怎样?应该听而无闻、无听而听。无听而听就是没有执著的听,没有分别的听,他会开悟。我们在听经,或者在读经,有分别、有执著不会有悟处,没有办法开悟。如果我们听经、读经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会有悟处,这是肯定的,那方法就正确了。所以在一切时、一切处不可以用分别执著,分别执著对人对事可以办事用,心里不能真有。心里真有就错了,因为那是世间法,跟世间人往来这个东西管用,能维持社会秩序它管用。对自己提升层次,这个东西是障碍,一定要清楚,你放下才能提升,所以它不妨碍。你搞清楚了,理事无碍,世出世间没有障碍,这才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成真精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