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四一讲)  2008/4/10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4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第三段偈赞分,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偈颂我们从第五首、第六首这两首看起,继续来学习,我们将偈子念一遍:

【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这两首偈八句颂文,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因为对我们的修学、修行太重要了。修行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学起?这四首偈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真正理解了,依教奉行,修行没有不如法的,修行没有一个不成功的。前面我们也提到,中国传统的教学,老祖宗教我们跟佛所教的非常相似,老祖宗教给我们修行从格物致知下手。修行是佛家语,在中国古时候,他虽然不说修行,他说修身,跟修行意思是一样的。早年我在初入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学校还有一门功课叫「修身」,以后就改作「公民」,抗战末期的时候就改为「社会」。这个科目常常在改,总不如「修身」好。但是修行的意思更广,行是行为,行为有心的行为,心理行为就是思想,思想是属於行为,有善念、有恶念,言语是行为,身体的一切造作是行为,行为不正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邪正当然有个标准,在中国总的来说,终极的标准就是伦理道德。伦理是道,五伦是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是道,这是自然的结合。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这个亲跟义就是德,随顺道就称之为德。父子的亲爱是天性,不是哪个人创造,哪个人发明,哪个人制订的,不是。君臣有义,这个义也是自然的,我们现在讲领导与被领导。义是什么?义简单讲就是如理如法,我们中国人讲合情合理合法,这就叫义。换句话说,德就是道的落实,道落实在父子就是亲爱,落实在领导与被领导叫道义,朋友有信。以后说得更详细、更明确的标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后贤又加了一句,仁爱和平。所以这十二个字,是中国几千年祖宗对后人的教诲,我们的起心动念如不如法,就是这十二个里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你起心动念与这个相不相应,相应,善的,不相应,恶的。这就是修行的标准,我们没有做到,应当要做到,如果有违犯,一定要把它改掉,这叫修行,这叫做修身。

可是我们看到大乘佛法,原来他们在格物致知前面还有四个科目,我们通过学习晓得比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更要殊胜、更要精密,他是从自性开头。中国人也讲到了,我们老祖宗讲「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是老祖宗说的,孔夫子述而不作,他是祖述列祖列宗的教诲。佛是从人性本善讲起,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无论是智慧、德能、相好都是圆满的,一丝毫没有欠缺,是我们应当要尊敬的。可是现在他迷失了自性,自性不当家,不能做主,当家做主的是习性,习性就不善,习性就是习惯成自然。我们讲烦恼习气,自私自利,本性里头没有,习性有,本性没有;名闻利养,本性里头没有,习性里头有;贪瞋痴慢,本性里没有,习性有。所以,习性当家做主那就作恶作善,作善在六道里头生三善道,作恶那就三恶道。善恶的标准要拿捏得很准确,这是学问。教学教什么?就是教这个东西,你对於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个分寸捏得很准确。你能够远离一切恶,修一切善,你就会不断的把自己灵性向上提升,提升到君子,提升到贤人,提升到圣人。佛法也是如此,提升到阿罗汉,提升到菩萨,提升到佛陀。所以,教育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回归自性。可是你要记住,回归自性必须要放弃习性,带著习性是决定回不了老家的,习性就是习气烦恼,非断不可。所以这是我们的大障碍,习气不断,轮回幻相就不会消失,你生生世世在轮回里面,出离不了。佛带我们超越六道轮回,带领我们超越十法界,这是无比殊胜的缘分,我们一定要把它抓住。

杜顺和尚跟我们讲《华严经》真正修行六个科目,六个纲领,第五个则是「入五止」,入五止相当於中国传统所讲的格物,「起六观」相当於传统所说的致知,格物、致知,你说这多重要。头一关就是物欲,格物,物就是物欲,包括精神、物质上的欲望。这个东西麻烦,人人都有,这个烦恼习气不是一生的,与生俱来。佛家讲因果通三世,佛法讲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过去世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养成这个习气,自私自利的习气。头一个麻烦的就是执著身是我,哪个人不把身当我?走遍天下你问这是不是我?大家都点头,没有一个人说这不是我,根深蒂固,所以不能够超越六道。只有佛出现於世,才告诉我们这个东西不是我,不是我是什么?佛说这叫我所,我所有的。好比我们穿的衣服,你要问问人家,你看我穿的这个是不是我?大家都会摇头,这不是我,这是衣服,这是你的衣服,是你所有的衣服,是我所有的。佛知道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跟衣服一样。什么是我?灵性是我。灵性太高了,我们一般人不懂,再说浅一点,灵魂是我,很多宗教认定灵魂是我。佛法不认定灵魂,灵魂也不是我,还是我所有的,灵性是我,这是佛法跟一般宗教不相同的地方。能够肯定灵魂是我,那就已经相当高级了,他知道身不是我,所以他要修断恶修善,为什么?下辈子能换个更好的身,人身舍弃掉了取天身。天有二十八层,每一层不一样,你是愈往上愈提升,这是正确的。如果造作恶业那就往下去,人下面是畜生,畜生下面是饿鬼,鬼下面是地狱,造作不善你就往下去。我们想想人生很短,能活一百岁的不多,古人就说过,唐朝人说的,好像是杜甫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中国人通常讲春夏秋冬,人的春夏秋冬,从你出生到二十岁,人之春,这是一个人的春天,二十岁,二十一岁到四十岁是人生之夏,四十一岁到六十岁是人生的秋天,六十一到八十岁人生的冬天,没有了,八十一岁以上多活就是赚来的。你看我们中国古人讲,人的寿命到八十岁就圆满了。这是事实,古德所说的我们都点头、都承认,讲得很有道理。所以纵然活一百岁,你就等於说是又多活了一季,不容易。

寿命是属於业力,人的寿命长短不一样,是业力在支配。但是业力可以改变,真正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它会延长,这个例子太多了。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决定健康长寿,这都是一定的道理。你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的寿命,那个算命算得准,他的寿命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延寿二十一年,在佛法讲三个七,延寿二十一年。佛法里面承认有命运,但是命运不是宿命论,命运是真有,是自己造的。所以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切都是自己做主,主权不操纵在别人。诸佛菩萨不能操纵,上帝也不能操纵,阎罗王是更没有权操纵,操纵自己一生富贵穷通、寿命长短都决定在自己。这个道理要懂得,你要知道怎样改造你的命运。如果随顺习气那就很麻烦,叫随业流转,这种心行他的结果必然是每况愈下,就是一世不如一世,他是走下坡路。唯有真正接触到圣贤的教诲,明白了,觉悟了,我们反方向去走,我们走仁义道德。如果走上佛的境界,那就无比的殊胜,不但可以超越六道,还超越十法界。可是都是从格物致知下手,这是世出世法圣贤人教诲可以说共同的科目,一定要把物欲放下。我平常在讲学里讲的十六个字,讲了几十年,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一定要放下,这个东西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过头来,我们起心动念去想一切苦难众生,我要怎样去帮助他,不要想自己。众生好了我当然也就有好日子过,众生不好我过好日子是不应该的。学佛、学菩萨、学圣贤决定有好处,好处太大了,是一般人无法想像的。

入五止,前面我们学了三个,第一个「离缘止」,第二个「绝欲止」,第三个「法尔止」,是对大自然。今天我们看第四个,「定光显现无念止」,这才真正能入《华严经》上讲的法界。底下一个简单的解释,「谓入此三昧中,光明炳现,内外洞彻,无思无虑也」,很简单给我们提示。三昧是印度话,直接翻翻作正受,梵语里面的「三」这个音翻成中国是正的意思,昧是受、享受,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里头没有烦恼,如果有烦恼、有分别、有执著,你的享受就不正常。六道里面没有正常享受的人,除非他修行,把自己不正常的放弃掉,他可以得正常享受;那就是学习圣贤、学习佛菩萨,会得到正受。如果没有接触到圣贤教诲、没有接触到佛法,这个享受他得不到。他得的享受是什么?佛在经上讲的,他五种享受,苦乐忧喜舍,身有苦乐的受,心有忧喜的受,当身没有苦乐、心也没有忧喜的时候,那叫舍受。舍受接近三昧,但是它保持不久,它是很短暂的,如果永恒的保持,保持舍受,那就是三昧。你就能够体会到圣人的身心,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这个受好,这叫正常的享受。这个境界也叫做禅定。禅是从梵语翻过来的,意思叫静虑,静是清净,虑就是有观照,就是他明了。静就是这里讲他无思无虑,这是静,就是止;虑,他样样清楚、样样明了,他一点都不糊涂,那是智慧。所以禅定这里头的意思它是定慧均等,有静有虑,虑是慧,不是我们一般讲的思虑,这个意思要正确的去理解。如果我们讲顾虑那就错了,顾虑是烦恼。这个虑是用这个字来形容他样样清楚、样样明了,他没有念头,没有分别执著而清楚,这叫正受。

重要的两句话是「光明炳现,内外洞彻」,内是心里,外是宇宙,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白。光明是智慧,炳是光明炽盛的样子、遍照的样子,自性智慧现前。怎么现前的?定中现前。现在人不懂,古时候懂得的人也不多。真懂得了,肯定万缘放下,他就追求这个东西,求到了得大自在;求到了,世出世间法真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般初学听到这个话有怀疑,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赞叹的话,哪里是真的?给诸位说,不是赞叹的话,是真的。而且是每个人平等的,你本来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什么?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大乘教读得很多,对这桩事搞清楚、搞明白了,没有怀疑了,天地万法是你自己心变的。你看世界上多少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在那里探讨,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没有一个人讲得清楚。他们实在讲没有缘分,没有接触到大乘佛法,要是接触到大乘佛法,这些问题全解决了。这个宇宙的现象从哪里来的?一念不觉,宇宙出来了;一念觉,宇宙没有了,没有了是现象没有了,不是真的没有。好像我们今天看电视的屏幕,一念不觉是什么?我们把按钮按下去,现相出来了,这是不觉。觉了怎么样?关起来,关起来现象有没有?有,它存在,它不是不存在。所以我们把按钮关掉,那是隐,相隐了,不现;按钮打开,现象现起,现。隐现,隐现不二,隐没有消灭,现没有发生,不生不灭。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叫「法尔如是」,一点都不希奇。我的世界是我的心变现的,你的世界是你的心变现的,迷了才有你我,觉了你我也找不到,也没有了。这就是佛家谚语所说的,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外面境界能不能影响我?不能,确实不能。这个「我」是讲真我,不是假我,假我会受影响,真我丝毫影响都没有。

佛把这个事实真相讲得透彻、讲得明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智慧是圆满的,就是无所不知。德是德行,德能,能是我们今天讲的技术、能力,德行是讲道德,相好包括我们常讲的福报,全是圆满的,你一丝毫欠缺都没有。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全部都丧失掉,智慧变成了烦恼,德能变成了造业,相好变成了六道三途,大错特错。造成这些现象,佛讲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有这个东西,这就是六道凡夫,六道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如果你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六道就没有了,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再告诉你,一真法界也没有。那是个什么样子?这个经上有八个字,「光明炳现,内外洞彻」,就是这个样子。这八个字就是佛家里面讲的最高的境界,常寂光净土,你们看是不是这样子?常寂光净土。可是你念头一动,我们讲起心动念,念头一动,这个境界马上就变了。变得还不错,变成什么?变成极乐世界,变成华藏世界,变成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这是我们非常向往的。在那个净土里面,能够看到光明炳现,能够体会到内外洞彻。可是如果这个念头里头再出生分别,这个境界就没有了,变成什么?变成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法界有分别,没有执著。如果从分别再起执著,好了,又变了,变成六道轮回。由此我们知道,我们真的要放下,格物就是放下,把物欲要放下。头一个把我们所有一切执著放下,执著放下,六道就没有了;分别放下,十法界没有了;起心动念放下,实报庄严土没有了,你就回归到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里面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光明炳现,内外洞彻,内是讲心性,外面是讲法界。在这个境界里面,我们要问:还有很多迷惑颠倒在梦中的那些苦难众生,譬如六道三途众生,他们在受苦受难,起心动念想求佛菩萨、想求人来救他,求神仙来救他,常寂光净土里面的,这是讲法性,讲到自性,知不知道?知道,如果不知道就不能说内外洞彻。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他应他要去帮助他,那就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

所以现身在十法界里面这些人,譬如在我们地球上示现的释迦牟尼佛,他的许多大弟子、菩萨、阿罗汉,说实在的话,菩萨不是真的菩萨,阿罗汉不是真的阿罗汉,是什么?全是法身大士,全是常寂光净土自性的应现,这才是事实真相。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应当用什么方法教他就用什么方法。所以,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没有一定的方法,叫大用无方,这叫大自在,真解脱。他们是如此,我们也如是,只要我们肯放下。何必天天心里在计较这些计较那些?这种计较是一种习气,无始劫养成的习气,把你害惨了,害到你这个样子,你还不知道回头。再不回头决定往下堕落,下面堕落肯定是饿鬼、地狱,愈陷愈深,愈陷愈苦,何必干这种傻事?为什么不回头?一回头就得到大圆满。无论你做的是什么样帮助众生的事业,佛给我们讲,不仅是事上的圆满,念念圆满。你只要有这个心,这个心是真心,心一起念,功德就圆满了。事还没有做成,事是缘分,佛菩萨来帮助你,众生要有缘,要有这个福报,没有这个福报加不上。缘是什么?缘是信解行证,你有信心,你没有怀疑,这帮得上忙。你能够理解,能信、能解,你能够照做,你就能回头。诸佛菩萨教人没有别的,教你回头是岸。点点滴滴都是为众生,没有一个念头是为自己的,为什么?为自己是增长无明、增长我执。我执是六道轮回的根,这个根你不能把它拔掉,你还天天帮它增长,它就永远不会消灭,你就永远不能脱离生死轮回。世间人都觉得「我」是很可爱,唯独佛法不喜欢这个东西,佛法主张无我。你看《金刚经》读的人很多,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四相要是放下,就出离六道轮回,四相是执著。《金刚经》的后半部讲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四见是分别。四相没有了还有四见,执著放下了他还有分别。四见要是放下,分别没有了,那恭喜他,他出离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去了,也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菩萨。

菩萨是印度话,古时候翻译,古译是从玄奘大师做为界限,玄奘大师之前翻译的叫古译,玄奘大师从印度回来,开始翻译经叫新译。古译、今译这个界限是从这里来的,玄奘以后的叫今译,玄奘以前的叫古译。古译,菩萨翻作「大道心众生」,是这么翻的,这是菩萨的意思,有大道心的众生,所以他是众生,但是他有大道心。玄奘大师新译的把它翻作「觉有情」,也就是有情就是众生,但是他觉悟,他不迷,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这是玄奘大师翻译的。我们一般是迷惑颠倒的有情众生。古人也翻得不错,古人翻作大道心众生,是菩萨。我们是自私自利的众生,心量很小,自私自利的众生是凡夫,大道心众生是菩萨。所以菩萨不是神、不是仙,是人;一个是迷惑的人,一个是觉悟的人。我们不愿意再做迷惑的人,希望做觉悟的人,则接受佛陀的教诲,接受圣贤的教诲,回头是岸。真正要落实,学的这些东西不能只是在文字上、口头上,那不管用,要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那就是真的。

所以儒家的教学,学习有五个阶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后头有笃行,行很重要,就是落实。如果前面这四条,你有博学、有审问、有慎思、有明辨,没有笃行,没有能落实到日常生活,没有能落实到工作,没有落实到待人接物,我们称他为儒学;如果有笃行,我们称他为学儒,真管用。这五个次第,前面四个没有,没有念过书的人、不识字的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他都没有,但是他能行。他能够把五伦、五常他懂得,八德他懂得,他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人是学儒,虽不认识字,他是真的学儒,他得到儒学的受用。中国社会五千年将这套方法应用得非常灵活,所以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道理在此地。古时候学校少,私塾也只有富贵人家、有钱的人家才能办得起。我们家乡这个地区是个文化的重镇,我小时候乡村里面都有私塾,私塾所在多半利用祠堂。我小时候上私塾是宛氏宗祠,在顺港,现在祠堂没有了。所以我们农村里面小朋友念书的多,但是所念的,诸位要晓得,没有达到真正讲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没有,前面四个没有,著重在笃行。教你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和睦邻居,教这些,城隍庙阎王殿教因果报应,我们从五、六岁就接受这些教育,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一生没有受到不好习气的染污,原因在哪里?那个根扎得深。但是现在没有了,我很清楚,大概我在八、九岁的时候,乡村这个学校私塾就没有了,改成短期学校,两年制的短期学校,短期小学。那时候,刚刚改的时候还有「修身」,可是好像不到一年,我记得很清楚,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我十岁,那时候「修身」就没有了,就改成「公民」。我到福建念书的时候,二、三年级那时候有「公民」,好像我念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公民」就改成「社会」;换句话说,对於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就愈来愈远,以后就没有了。今天社会的动乱,年轻人不懂得孝顺父母,不懂得尊重长辈,其来有自,不是没有原因的,不教了。我们得了一点好处,就是在七岁之前有这么一点根,就一生得这个好处。

这种教育疏忽了,放弃之后,我们整个社会损失太大了,今天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动乱不安,原因就在此地。没有伦理道德,人起心动念都是为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你说这个多可怕。现在损人利己这个理念是充满整个社会,人真是走到了末路,死路一条。对人没有信心,对什么都没有信心,你到市面上买菜都没有信心。菜是农药培植出来的,化肥、农药吃了会生病;饮水,水里头染污,不干净;生病,医药,药是假的,没有真的,你说多可怕。平常应酬里面有烟、有酒,这次我在杭州听到很多人在谈假烟很多。一条烟里头十小包,里面两包是真的,八包是假的;酒里面是掺杂酒精、掺杂水。换句话说,没有一样是好东西,你每天所接触到的,所吃的、所喝的,都是致癌的因素。真的应了《无量寿经》上的一句话,「饮苦食毒」,这佛说的。我最初学经典的时候读到这个,释迦牟尼佛讲话太过分了,现在今天来看他完全讲对了。他不是对那个时代人讲的,他是讲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饮苦食毒,你怎么会不生病?生病是报应!佛法讲这是花报,死了以后是三途果报,都是造作不善业而来的,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由此可知,人的一生什么最重要?定最重要。定大家不太懂得,想到这个都好像是宗教的名词,换句话说,清净心最重要,清净心就是定。心地清净生智慧,叫光,你不糊涂;你没有定你心里生烦恼,烦恼是什么?贪瞋痴慢,他生这个东西。如果心地清净光明,他生智慧,智慧是什么?伦理道德,他生这个念头。我们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他生这个,念念生这个。心不清净,念念贪瞋痴慢、自私自利,他生这个东西。

所以教学,我在这一生遇到章嘉大师,他老人家的教学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圆寂的时候六十八岁,我认识他的时候六十五岁。我们向他请教问题,他一定等到我们自己身心都安定下来,他才跟你讲话,你的心神不定他不说话。他看著你,当然你也会看他,看到要入定了他就说话了,用我们现在话说,心浮气躁他不跟你讲话。那是什么?他就教你,教你什么?教你定下来,他自己先定下来,你自然也就定下来。到你真定下来了,他教你,那个管用,真的教你的时候你会信受奉行,你会永远记住,管用;心浮气躁叫耳边风,你给他讲得再多,听了很欢喜,出了门就忘掉了,没用处。中国过去古人教学也是教你定下来,不定下来学不到东西。怎样训练你定下来?在中国有很好的方法,最方便的、最通用的就是叫你写毛笔字。写字一点一笔一画,你心是定的才能写得好,心浮气躁决定写不好,你就晓得写字这里头有大学问在。目的不是在书法,写得好不好没有关系,要工工整整的,要求这是第一个,写得工整。为什么?你的心清净,你的心就正,意就诚,意诚、心正,身才修得好,所以书法里头有大道理在。我们从小每天早晨起来,吃饭之前的功课就是写字,不多,一张纸写十二个字,两张纸二十四个字,写大楷。每天早晨父亲带头,带著我们写,一起写,每天的功课。我那时候写字只写了两年,父亲不在家就不写了。所以要晓得这是训练定心的,怎么样把心浮气躁收回来,那是个很好的方法。画画,中国的国画,都是要心平气和,你的作品才像样子,心浮气躁不能画画、也不能写字。所以古人他都有一套办法,让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习惯。从前写字没有墨汁,要磨墨,磨墨大概至少要磨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墨才能磨得浓,才能够标准。磨墨要很有耐心,拿著这个墨不能偏,不能斜,墨要是偏斜了,心不正。恭恭敬敬的去磨,端端正正的在写,它有道理,它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同学如果明白之后,早晨起来写个两张,你们用的纸张跟我们小时候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但是现在的纸比我们的好,我们是用草纸。每天早晨用一点时间来写字,修三昧,修清净心,心清净就生智慧,他就不生烦恼,心浮气躁肯定是贪瞋痴慢。

无思无虑重要,怎么样办?古人说的话都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要能净化自己的身心,知道事情愈少愈好;也就是说与我们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不要知道,与我们这个行业没有关系的人不要认识太多,认识太多没好处,是非多。所以我们学佛之后,老师非常著重清净心,教我们不要看电视、不要看报纸、不要看杂志,我们能遵守。我把这些东西断绝至少有四十五年,养成了习惯。有时候旅行的时候住在旅馆,旅馆里面房间都有电视,我们从来没有开过,旅馆里面房间都有冰箱,里面都有食物,冰箱从来没有打开过,为什么?那都是有毒的,不干净的,不敢吃。好!你心才得清净。重要的事情有同学会从这些资讯里面把它节录下来,简简单单的一、两段拿来给我看。除这个之外,我们都不接触。做事情?不想做事,总要记住,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这才是随顺大自然。永远保持身心清净,这就大有道理。自己清净才能帮助别人清净,自己没有到这个程度不可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总是缘分,我们有意愿全心全力帮助人,缘不成熟,攀缘,错了。攀缘什么?我们的分别执著在增长、在膨胀,这个对自己有大害,於别人有没有利益?没有利益。损害自己、不利益别人的事情,这个事情不值得做。所以随缘,哪里有缘哪里去做,我们的活动空间不拘束在一处,是遍法界虚空界。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心现识变的,你活动范围应该是遍法界虚空界,哪里缘成熟哪里先做。缘的成熟有先后、有胜劣,种种不同。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在整个历史上来说是非常时代,就是它有很巨大的变动。古时候怎么变动,范围小,影响不大。现在影响这么大主要是资讯太发达,交通太发达,所以这个变化影响就大了,对我们修定的人、修清净心的人是很不利,愈来愈困难。

我们想成就自己,你就一定要晓得道理,要了解客观的环境,我们怎样来取舍,怎样来利用我们有限的生命时光,成就道业,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个重要。衣食住行实在讲非常简单,不追求奢侈的生活,那是造业。释迦牟尼佛可以过最好的生活,他出家行道讲经教学,不要用别的,他家庭里面的护法就足够了,他父亲是国王。但是他拒绝,不要,出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接受家里面的援助。这是做给我们看的,我们应当向他老人家学习,知足常乐。多余的,多余的转供养,各人福报不一样,你的福报大,供养多,那个人福报小,没人供养,我们要照顾他,要帮助他。所有供养是平等分配,平等的受用,这多好,和睦的僧团,利和同均。接受佛法,入了这个行业,出家是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什么?社会教育。教什么?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教学宗旨。要干这个事情必须以身作则,世出世间圣人都是这样子做的,我们不能例外。自己先做到,然后再影响别人,这个教学就成功;希望别人能做到,自己不去做,那是决定做不成功,这个教学肯定是失败的。在学习过程当中,古今中外没有例外,佛给我们讲的次第,戒定慧三学,有次第的。从哪里下手?从持戒下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次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遵守的,佛佛道同,我们怎么可以例外?

持戒重要,可是今天我们看不到持戒的。昨天下午有宁夏的十几位同修来看我,他们在那边是居士的道场,建居士林,学了也有很长的历史。好像他们是第四代,遵守印光老法师的教学,念佛求生净土,来看我,我就跟他提到持戒重要。在几十年当中,他们的道场过去真正有往生的人,坐著往生,预知时至的,最近二、三十年没有了,没有这种殊胜的成就。所以我就跟他讲,他们也知道戒律重要,我特别告诉他,戒律要从《弟子规》落实,那是真的,如果《弟子规》不能落实,假的。这么多年我们在世界上走了许多国家地区,遇到许多的佛门同学,在家,十善做不到,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那就是假的。不但沙弥律仪做不到,十善也做不到,十善是佛的大门槛,十善做不到,你没有进佛门来,你是假佛,不是真佛。为什么十善做不到?我们就要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教诲,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小乘经中文的翻译是非常完整,我们《大藏经》里面的「四阿含」跟现在南传的巴利文的佛教经典《藏经》对比,大概它只比我们多五十几部。小乘经典也将近三千部头,算三千部,它小的经很短,有不到一百字的,那是一部经。所以翻译得很完整。在隋唐的时候,小乘两个宗派,那是佛门必修的,这两个宗就是俱舍宗、成实宗,大乘八个宗。可是唐朝中叶之后,小乘就没落了,没人学了,到宋朝时这两个宗也没有了,俱舍宗跟成实宗。中国这些在家、出家的大德为什么放弃小乘?放弃小乘改用儒、道来代替。儒道是中国本土的,跟我们有深厚的感情,而且儒跟道确实可以代替小乘。所以这一千四百年当中,在家、出家高人很多,成就的人很多,说明儒道来代替小乘是可以的,通过一千多年的实验,有很好的成就表现。现在我们儒不学,道也不学,小乘也不学,直接入大乘,哪有这个道理!

所以佛讲的那句话,我深深感觉到都是对今天我们这群人讲的。我们这群学佛的人,佛就否定了,非佛弟子,我们听了是什么样的感受?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才极力的呼吁扎三个根。扎这三个根,佛就承认你是佛的弟子,他承认你是他的学生。这三个根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三样东西不是叫你念的,也不是叫你背的,也不是叫你讲的,是要叫你做到。你要把它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做到。你真正做到了《弟子规》,给诸位说,你就是孔子的学生。你真正做到《感应篇》,你就是老子的学生。你真正做到《十善业》,你是佛的学生,佛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有你一分在里头;如果你没有做到,善男子、善女人你不在内,这要懂得。所以这三个根重要,有这三个根,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为什么?你是佛弟子,极乐世界是你的老家,阿弥陀佛是你的族长,怎么会不欢迎?你如果说是十善业做不到,弟子规做不到,你进不去,你是冒牌的,假的,人家不欢迎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我们要明白。我们求生净土凭什么?凭《弟子规》、凭《感应篇》、凭《十善业》,就能得生。所以这不能不知道,这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念佛人求生净土必须具备的条件。再向上提升那是信愿行,信愿行里头没有这三个根,你的信愿行都是假的,你不是真信,你也不是真的愿;你有这三个根,你真信、真愿、真行,这就是极乐世界的人,暂时居住在这个地方。

所以,学佛人真的要记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印光大师讲得最明白,教导我们现在建道场建小道场,在一块同修的不要超过二十人,搭个茅蓬就可以了,为什么?你的烦恼就轻了。大道场没有办法,你不能避免烦恼,为什么?地方太大,人众太多,开销太多,你怎么能没有烦恼?这么多烦恼加在你身上,你这个地方人多是非多,念佛不容易得一心,很难成就。用十方的供养,古人说得很好,「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做得不如法,那是罪业,这还得了。十方供养的钱,我们在讲席里头讲了很多次,比讨饭讨来的钱都难受用。因为讨饭讨来的,那个施主不要我回报,我受用没事。十方供养的钱他有愿在里头,你这是福田,我在这供养我要得福。我不是真正福田,我是欺骗拿来的,这还得了吗?欺骗你要堕三途,三途罪满的时候你要还债。所以这个钱很不好用,你明白这个道理,你不敢接受,不是好事。现在建个富丽堂皇的庙,住起来很舒服,舒服不了几年就到地狱受罪去了。你要是细心想想,这个不值得。为什么古大德住茅蓬?虚云老和尚寺庙建得那么庄严他不住,他在寺庙外头搞个小茅蓬,为什么?他明了,那个庄严道场他消受不起,没有那么大的福报。我这次上东天目山,我看到东天目山的建筑从内心里面生起赞叹,那个也不是人造成的,那是佛菩萨加持的。我看看齐素萍的丈室,她住在那个地方叫「分经台」,一排房子,墙是土墙,她睡的房间真的是标准的丈室。大概她那个房间如果放三张床铺就满了,单人床,三张床就满了,标准的丈室。这次侯总跟我一道去的,我让侯总进来看看,我说我们将来要建道场就建这样道场,他一看明白了。简简单单,送人人家都不要,这是什么?这是真正修行的道场。分经台有二十几个人,也有个念佛堂,非常简单。从前寺院丛林是国家建的,皇上建的,当然建得像宫殿一样,供佛的,那是供养佛,供大众的。所以法会可以用那个地方,讲经教学可以用那个地方,出家人居住的、祖师大德居住的,旁边小寮房,寮房简单。

我年轻的时候到台湾,刚刚出家的时候,好像是三十一、二岁,台湾还有些日据时代留下来的寺庙,我到新竹去参观,日本式的建筑。出家人的房间建在哪里?建在长廊上,长廊的旁边一条,那就是寮房。一个出家人一个房间,日本的房间是用纸门隔的。多大?一个半榻榻米,榻榻米是六尺长三尺宽,就是一张床铺,一个半。那张床铺是睡觉的地方,那半个是他放衣服、放书本的地方。他有个很小的台,供个小佛像,自己可以在里面念佛、读经。一个小柜子,上面供佛,下层放衣服,上面这层抽屉放经书,非常简单,我看了很欢喜。床铺下面放他的脸盆这些用具、鞋子,一个人就那么一点点地方。这是办道,道心!哪有一个人一个大房间,那不像话。可是我们现在要求的是,因为同学们学道要学经教,学经教我们没有从前那么好的基础。从前是从小背书,全部都背过,现在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非得找参考书。参考书,你房间里头一定要有书橱,还有些工具书,都不能少的。所以一个人必须有一个房间,你身心安稳,长时间在里面修学,这是必需要的。还是要简单、简化,不需要的东西、多余的东西尽量的不要,希望这一生当中成就道业,不要成就罪业。弘法、护法都要懂得,佛法才能够延续下去,不然的话,佛法会在我们这一代就断掉,往后再没有了,不认真干的话就断掉了。我们认真干,这个功德也不小,真正是续佛慧命,佛的慧命在我们这一代,我们不能够继续就会断掉。所以,我们生的这一代责任很大,过去真正修行的人多,我们不好好的干有别人干;现在我们看到人家都不干,我们就得拼命干,就得认真的干。

五止最后还有一条,「理事玄通非相止」,小注说「谓真性之理,幻相之事,隐显俱融,性相双泯也」,这就是彻底放下。相是假的,记住《金刚经》上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连极乐世界的相也不是真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都是妄,只要是相都是幻相。极乐世界的幻相跟我们娑婆世界的幻相差别在哪里?他的相好,我们的相不好。你看我们这个相,天灾人祸,苦相,人家那个地方是乐相。什么原因?我们一展开经文就晓得,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个地方的居民不但是善,上善。所以佛在经上讲,相随心转,境随心转,境是外面的环境、山河大地,心善,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善,全都是善。

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人可以说是上恶,不是上善,我们恶做到了尽头,无恶不作。古人讲的十恶分量轻,譬如讲杀生、偷盗,以这两条来讲,古时候杀生少。什么时候杀生?逢年过节才能吃到肉食,不是天天都能买到肉的。我们在乡下,乡下要杀个猪大概什么时候?一个月顶多一次。杀猪那一天树上就挂个幌子,找个长竹竿绑在大树上,远远的人看到,这个地方今天杀猪,有猪肉卖,才去买个半斤、一斤。一个月才一次,逢年过节有几天,不是天天都有。你看现在怎么得了!现在超级市场肉是不断,二十四小时你都能买到,这不像话,这是讲杀业。我们现在的人杀业比古人超过十倍,甚至於到百倍。偷盗,说老实话,从前人根本没有这个观念,自己再穷再苦也不会去偷别人一点东西,没有这个念头,想不到这个事情。可是现在怎么样?现在自己生活很富有,还想占别人便宜,还想得别人的利益,你说怎么得了!所以,我们现在人造的十恶业,比古人超过不止十倍,我们就不讲远处,就是我童年那时候跟现在社会比,不止十倍。所以灾难多,比从前多得太多了,天灾人祸。

我们长在农村,小朋友在一块玩都是在野外,野外野生的这些水果之类都能吃,野生的,甚至於野生的花,有很多花都可以吃。渴的时候,无论哪个地方,小河、小溪、水沟的水我们手捧起来都能喝,干净。现在不行,现在全部污染了,连自来水都有化学品在里面消毒,都不可以生吃,要把它煮开,你说现在人过的是什么日子!我在童年,也不过七十年前,那时候跟大自然往来是无忧无虑,没有听说什么有毒、有害,没听说过这个话。整个世界变了,怎么变了?人心变了,人心反常。什么是常?孝悌忠信是常,礼义廉耻是常,仁爱和平是常,完全想法变了。佛法里面告诉我们,真诚心是常,虚伪是反常;清净心是常,染污的心是反常;平等心是常,高下的心是反常;慈悲心是常,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是反常。你真正明了,你就晓得现在社会的灾难怎么来的,这个世界还有没有前途你也就明白了。如果人不能够回头,这个世界就没有希望。

甚至於连科学家都提出,人类在地球上能不能再继续生存五十年?十几年前我们听到科学家说是一百年,人类能不能在地球上再生存一百年,现在说五十年。这个科学是有证据的,因为文明达到一定高峰之后,人如果把伦理道德丧失掉,这个世界会毁灭。上一次地球上的文明毁灭是五万年前,那个文明是西方人讲亚特兰提斯的文明。那时候的科技比我们现在还进步,发展到最后伦理道德没有了,十恶可以说达到极点,整个大陆沉下去,沉下去就是现在的大西洋。那时候的大西国,整个沉下去,这桩事情西方人有记载。西方有些预言说亚特兰提斯会浮起来,但是美国跟欧洲会沉下去,所以他们也不希望它浮起来。真的是沧海桑田,地球产生变化。为什么产生变化?是地球上的居民人心善恶所感召的。这个道理只有佛经上说,科学家还不承认。用科学的方法救不了世界,如果人都能够觉悟,都能够从现在起断恶修善,改变自己的心态;不要再自私自利,不再搞贪瞋痴慢,起心动念为一切苦难众生,这个地球能够恢复正常。

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性是真的,叫真性,为什么?永远存在。性里面它样样具足,没有一丝毫欠缺,因为相是性的反射。这桩事情六祖惠能说得很清楚,自性是清净的,就是真性是清净的,真性是不生不灭的,真性里面包含一切法,这是隐。你看他第四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隐,虽然没有现前,智慧德相究竟圆满,没有一点欠缺;末后一句说「能生万法」,那是显,显现出来,隐现是一不是二。「隐现俱融」,融是圆融,是一体。「性相双泯」,性相是个名词,名词从哪里来的?名词从分别心来的,把分别舍掉,性相就没有了。为了解说方便起见给你讲这些名相,你可不能执著,你要执著就错了。执著什么?加重你的分别执著。所以佛跟菩萨说法,佛是怎么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菩萨听经是听而无闻、无闻而听。那就是性相双泯的境界,隐现俱融的境界,那是真正契入法界,叫入法界。唯有双泯、俱融才能入,双泯、俱融是止到究竟处,确实一念不生,我跟你讲性相还生念头。不执著这个念头,也只有四圣法界,不分别这个念头,那还是在佛的实报土,不是常寂光净土,这个境界是常寂光净土。我们这样看法,第四「定光显现无念止」是实报庄严土,第五是常寂光净土,前面是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浅深次第不一样,你细细去看。所以你要是不放下,你就不能提升。如果一点都不肯放下是阿鼻地狱,是执著最严重的。圣人说的话没错,无一不是自作自受,绝对没有外面力量来干预你,全是自作自受。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