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三五讲) 2008/3/18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3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第三大段偈赞分,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
这是二住菩萨。十首偈颂从第三到第六,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修行的要领,我们把这四首偈念一遍:
【观察於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
这首偈是讲真观,『自性无所有』是空观,『如其生灭相』是假观,『但是假名说』,这两句是假观。下面一首是: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前面两句不生不灭,这是中观,后面这两句是讲止观的利益。如果你能够这样的理解,你就见佛了,见佛你也就成佛。后面两首偈是讲止,你看前面讲观,后面讲止:
【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前面两句,『法性本空寂』是教我们观止;『无取亦无见』,不但不取,连意思都不会生起。「见」就是讲的意思,我们讲能所,见是能取,「取」则是所取,能所都不可得。『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这是与佛性相融,回归到佛性。「不可得思量」,思是起心动念,量是分别执著,这统统都放下了,自然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分别执著。末后一首是说利益,依照这个方法修行的利益:
【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你的烦恼就断了,实际上烦恼不是真的断了,烦恼变了,变成智慧,变成菩提。所以说是烦恼减一分,智慧就长一分,烦恼断尽,智慧就圆满了。这四首偈是佛教里头,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是哪个法门,十几个宗派、八万四千法门,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这四首偈我们很认真的在学习,用了很长的时间,「三观」我们学过了,现在我们学「真止」。首先要有个概念,止观就是章嘉大师早年教给我的「看破放下」,观就是看破,止就是放下。
《注维摩经》说,罗什大师讲的,「始观等系心一处」叫做止,这是讲开始修行。那到底是先修止,还是先修观?实在讲这没有一定,止里面有观,观里头有止,止观不二!如果烦恼障重的人要先修止,所知障重的人要先修观。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两个例子,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在楞严会上,世尊讲的还不到一半,《楞严经》十卷,第三卷讲完阿难开悟了,起来赞佛。富楼那尊者是阿罗汉,阿难是须陀洹,须陀洹听懂了,阿罗汉没听懂,这是什么原因?阿难尊者所知障轻,所以闻法他容易听懂,虽听懂,烦恼放不下,习气很重。这种情形我们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看得很多,也许我们自己就是这种人,你懂不懂?懂,能不能做到?做不到。这是什么原因?所知障轻,烦恼障重,不能成就。富楼那尊者是烦恼障轻,所以他修行没有问题,他能得定,但是慧不能开,智慧不开,所知障障碍智慧,他所知障重,他跟阿难是相反的。阿难容易开悟,做不到;富楼那尊者能做到,他不能开悟。所以各人根性不相同,用的方法就不一样。可是你只要继续不断认真努力去学习,障碍是能够破除的。因为障碍不是真的,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无论是修止,无论是修观,它的基础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真」这一个字,真就不是妄,妄不能解决问题,真才能解决问题。
真,一定要晓得,只有自性是真的,自性在佛经里面讲有很多的名词,常常听到的法性、佛性,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本性,佛也讲本性,这是真的。在哲学里面的名词叫宇宙万有的本体,它能现能变,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事万法是所现所变。能现的自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不是物质,我们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到,不是精神,我们也想不到。所以佛经上两句话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为什么?它说不出,老子所讲「道可道,非常道」,真的道是说不出来的。不但说不出来,是你不能去想像,为什么?你一动念头就错了。所以我们在前面这经上念过,「迷唯一念」,你怎么迷了?迷了自性,就是你起了念头。你一念才起,你就迷了,你就是凡夫。「悟止一心」,什么叫开悟?那个一念没有了,你就开悟了。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开悟的人没有言语,没有起心动念,这个难,太难!难的原因是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就迷了,念念迷、时时迷、处处迷,从来没有省悟过,养成这么一个习气,把迷当作悟。什么叫悟?不知道,佛怎么讲法也听不清楚,也听不懂。这个事情,我们真的要修行,你就不能不知道。
「止观」里面有个很简单的解释,我们一定要知道,止是伏烦恼的最初方便,观是转烦恼最重要的关键,就是怎样转烦恼成菩提。观是智慧,就是看破,止是放下,止是定,观是慧,成就定慧才能够自利利他。所以修行,看破放下就非常重要。看破放下的基础都是要懂得诸法实相,这是三止三观里面叫「体真观」、「体真止」。体真观,体真止,你看你要体会「真」,真就是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白了,止观就得力,看破放下就容易了。我们今天看破放下会讲,做不到,什么原因?就是事实真相没搞清楚,起心动念自然随顺烦恼习气回不了头来,这个事情麻烦。华严祖师大德们,从初祖杜顺和尚到清凉、到宗密,他们不但对教义通达,对诸法实相真正明了证得,他们把这些经验心得写成文字传给后代,我们得到了,这真的叫宝,三宝里面的法宝。得到之后你要认识它,你要知道它的价值无比的尊贵,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也能入他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华严境界。所以杜顺和尚教我们怎么样还源,这个还源就是回归自性,再说得浅显一点的,宗门讲的话,「见性成佛」。我们要不要?要见性成佛,那就得要回头,从染污回过头来,从世俗回过头来,要向真,要回归到真如本性。
这个「止观」就重要了,我们先说天台家的,天台讲的「三止」,台家对於三观而立三止。第一个是「体真止」,体是体会,也就是你内心真正明白,「诸法」就是万法、一切法。惠能大师见性给我们说出来,他说了五句,把见性的状况简单扼要的说明白,最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怎么生的?「诸法由因缘而生」,什么因缘?大乘教里佛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就是无明,万法就出现了。现在这个世界可以说,自古以来,多少聪明人在探讨宇宙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宇宙?怎么样发生的?怎么演变的?往后宇宙会变成什么现象?科学家有许多的报告,许多的讲法,但是都没有结论。现在科学家接受宇宙爆炸论,因为从天文的观测,宇宙不断在膨胀,膨胀,他就相信是爆炸,一般承认这个;但是还没有真正的说服力,为什么爆炸?这就不知道了。我们仔细去体会,科学家是用意识研究观察得出的结论,而佛法不是的,佛法是用禅定。就是科学家用的是动的方法,佛法用的是静的方法,你统统静下来,入很深的禅定。定功有浅深不同,到一定的定功,宇宙的现象你完全明白了,你看出来了。
佛在经上我们通常晓得的,八地菩萨这个定功深,在《华严经》上我们读到,小乘须陀洹的定能止八十八品见惑,这讲止观,他能止,这个止是伏住,伏烦恼。伏住见惑,两种能力自然恢复,天眼通、天耳通,别人看不见的,你能看见,别人听不见的,你能听见,也就是六道里面一些不同维次的空间突破了,这是第一个阶段。佛法讲修定,这是第一个定功。再提升,提升一级就是斯陀含,斯陀含也恢复了两种能力,就是四种,有宿命通、有他心通。宿命通是知道自己过去世,我想过去十世、二十世,三、五十世没有问题,他全知道,阿罗汉知道过去五百世。阿罗汉在《华严经》里面,他的等次相当於七信位的菩萨;那我们就晓得,八信位的相当辟支佛,九信位的相当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十信位的相当十法界里面的佛。再往上去,那就初住,我们现在读的是二住,十住后面有十行、有十回向、有十地。十地菩萨里面到八地,你就晓得这个定功多深,宇宙的起源他看出来了,八地菩萨亲见;我们现在是听说,听佛说的,没有证得。但是佛法是科学,高等科学,为什么?佛法听说不算,佛法要亲证才算数,你什么时候证得这才算数,你没有证得不算数,为什么?你得不到受用,听说没有用处,你亲证管用了。
八地菩萨看到阿赖耶的状况。阿赖耶是怎么形成?就是一念不觉,八地菩萨看到的时候,一念不觉。告诉诸位,只有一念没有第二念,这才真正看到真相。那个一念的时间很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这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一弹指有多少念?释迦牟尼佛问他,他回答的,「三十二亿百千念」。十个千是一万,百个千是十万,以十万为单位,多少个十万?三十二亿的十万。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万亿是兆,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念头。我们弹指弹得快,一秒钟能弹四次,如果再乘四,一秒钟有多少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过去我们讲《仁王经》,《仁王经》上是「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就是九百念。那个算法一秒钟才二十一万六千个念头,跟弥勒菩萨所说的差得很远。所以我们说《仁王经》上是世尊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这是事实真相。所以它这么短的时间,可以讲生灭同时,没有间隔。然后你才想到,世尊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为什么?过去,过去还没有来;未来,未来还没有到;说现在,现在就没有了,你这一说现在,现在就变成过去了。所以只有一念,没有第二念,这才叫事实真相。
我们今天见色闻声,看到这个到底是什么玩意?《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佛教给我们,这里头有止有观。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大家好懂,教我们把它当作电影来看,电影是怎么回事情?电影银幕上森罗万象、一切万法,怎么回事情?是一张一张幻灯片快速的在移动,每张幻灯片都不一样,每张幻灯片就是一念。几十亿张幻灯片连在一起还叫一念,决定没有第二念,为什么?镜头打开放在外面就是一张,它不是两张、三张同时放的,不是的,它一张一张放的,这很重要。你要真正能体会到,就是一念,没有第二念,念念都是一念。它的速度太快,移动太快,我们眼看花了,耳也听错了,全部成了一个错觉。而且我们这个身体,我们的思惟,也是一念一念都不一样,一法如是,一切法亦如是,没有例外的,这是事实真相。真相明白之后,你就不会再有胡思乱想,念头没有了,自然止了,体真止;明白了这事实真相,体真观。这是修行的基础,这是修行的根本,修戒定慧的根本,修戒定慧的基础。首先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然后我们的功夫会得力。
凡是修行不能成就,都是把假的当作真的,在这个假的、虚幻不实在、抽象概念里面所现的幻相,过分的执著分别才出了毛病,这把现相扭曲了。那你要知道,不是外面现相真的被你扭曲,是你自己扭曲了,冤枉!你哪有能力扭曲外头现相,不可能,是你自己产生了个错觉。这叫什么?叫自作自受,六道从哪里来的?自己变现的;三途从哪里来?也是自己变的。就跟晚上作梦一样,梦从哪里来?梦是你自己变现的,不是外头有个人给你梦,把你带到梦境里,没这个事情。真的一切是自作自受。明白人永远住极乐世界,糊涂人永远住六道轮回,就这么回事情。
晓得这个,我们就相信佛菩萨他所说的是真话,决定没有错误,我们对他要生起信心,要依照他的教诲去学习。他教给我们什么?戒定慧,戒是什么?戒是他修行证果的经验,他是这么修成功的。这里面就有止有观,法门再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离不开这个总的原则,总原则就是止观。止观就是定慧,就是看破放下,这比什么都重要。你能放下,你才能得定,得定才能开智慧,那你自己得度了;自度而后你才能度人,自己没度不能度人。怎么度人法?看释迦牟尼佛你就明白,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是帮助我们的,每个示现都是帮助我们觉悟,都是帮助我们回头。
佛是什么?首先要知道,佛是法性,你看大乘教里面佛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法性,法性就是法身,能生所生不二,能现所现不二,真的是不二。为什么不二?生灭同时,能现所现同时,能变所变同时,能现能变、所现所变同时,事实真相。你才晓得是因缘所生。现相呢?现相是「因缘假和合之法,体为性空」,体是性空,事当然也不是真的,哪有真的事?体空,相是假的,实在讲,相是空的,相不可得。到一切都不可得,你得到了什么?你得到了法性。《楞严经》上说得好,到达究竟圆满的果位叫「归无所得」,回复到你的本来面目,你的本来面目是法性,你回归到本来面目,这就叫究竟圆满佛果。所以佛是什么?佛是你自己。你不信佛,你不信自己,这真话。你不知道什么叫自己,把这个身当作自己,这错了,身不是自己。以后我们再遇到人说,佛是什么?你就回答:佛是你自己。「我不信佛」,你不信你自己,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是什么。这身不是自己,身有生老病死,死了你自己就没有了。讲得通俗一点,灵性是自己,身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这个说法随俗说,随顺世间;随真的说那就很难,他不能体会。
所以明了事实真相,「止息一切攀缘妄想」,你自然没有攀缘的念头,自然就没有妄想了。妄想没有了,分别执著就没有了,攀缘是分别执著,这三大类的烦恼就止息了。「证空理谓之体真」,这个空不好懂,空不是无,这个空是法性,所以这叫体真。「空即真也」,为什么叫它空?就是你六根都缘不到,它不是物质,它不是精神。不是物质,你前面的五根眼耳鼻舌身缘不到,它不是物质;它不是精神,你后头第六意识缘不到。它存在,它在哪里?它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要不在,它就不能现,它就不能变。所以你见到相就要知道性,它体是真性。那个空性就是真如,那个空性就是真理,那个空性就是法身,那个空性就是法性,就是我们自己,禅宗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大家都一样,没有丝毫差别,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这可以从六祖能大师那里得到讯息。
《华严经》初祖教给我们,修行有「五止」、「六观」。今天说到这个地方,我们把华严初祖杜顺和尚所说的,后面云华、贤首、清凉、宗密,代代相承都是依这个方法修行的,「五止者,即依前能行四德之心,而修五止」;第一「照法清净离缘止,谓观照真俗二谛之法,空有不二,清净虚廓,能缘之智既寂,而所缘之境亦亡」。这句实在说,这是很深的禅定,定中的境界,不是我们现前境界。照法,我们今天讲是见法,你看修行人讲照法,这个照跟见有什么差别?里面有分别执著就叫见,没有分别执著就叫照。我们现在睁开眼睛看外面境界,看了就有分别执著,这叫见,看了没有分别执著就叫照。我们耳闻声,听外面的音声,有分别执著叫闻,我们听到了,听闻,没有分别执著也叫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分别执著就叫见,见色闻声。经里头也有用情见,这个情是感情,情就是分别执著。你带著分别执著去见,外面真相见不到,你所见的是妄相,不是真实的,虚妄的;离分别执著,你见到真相。所以真相叫照见,有分别执著叫情见,这不一样。
那我们要学,真正要修行学什么?学见色闻声里头不分别、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有没有看清楚?看清楚。你想你睁开眼睛看外面东西,你没有分别执著,这时候你见的是真的;一起心动念,真相就没有了,真相就变成妄相。你在里面起分别、起执著、起贪瞋痴慢,这个地方喜欢,那个地方讨厌,不知道你喜欢的是空寂的,你讨厌的也是空寂的,诸法是平等的,你怎么在里面分高下?你怎么会有好恶?这个好恶之心就是你喜欢不喜欢,高下之心假的,这是烦恼,你见色闻声生烦恼。那个照见的人,他见色闻声心地清净,像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他见到真的。我们见的是真的都变成假的了,谁变的?自己变的,外面境界没变,我们自己变的。这个责任要自己负,与别人不相干,与佛菩萨不相干,与一切人不相干,与妖魔鬼怪也不相干。你为什么要分别,你为什么要执著,关系在这里。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修行就懂得应该怎么修。断,真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断不了,为什么断不了?你已经养成坏习气,养成这个毛病,见色闻声自自然然起来,「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是习性,毛病出在这里。所以你没有办法解脱,你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你没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你总得把根本的原因搞清楚、搞明白。那我们修行,只有是一点一滴的去除、去放下。
首先佛教给我们入门,持戒,我们用戒律来止息我们许多错误的思想言行,真修真干。善财童子一生圆成佛道,他是我们的代表,他代表六道凡夫,六道凡夫能不能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能,像善财那个修法就能。善财怎么修的?善财体真,他对於事实真相知道,他知道一切万法、万事万物都是自性变的,自性是自己,自性是真佛,自性佛。自性佛变现一切现象还是自性佛,他认清楚了,我们迷惑了。我们在经上只听到,我们天天拜阿弥陀佛,祖师大德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是自性变的,叫「自性弥陀」;西方极乐世界是自性现的,叫「唯心净土」。我们只听了这两句,其他的就不知道,听一样就晓得一样,不能闻一知十,没有这个能力,你没智慧。闻一知十还不能做佛的学生,尤其是《华严》,《华严》要有什么样的能力?你听了一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学人。自性弥陀,一切有情众生都是自性,你入华严境界了;自性释迦,释迦牟尼佛是自性的;自性观音,自性势至;再回过头来,自性清凉,自性宗密。再回过头来,我们所看到一切人全是自性变的,善人是自性变的,跟弥陀没有分别,恶人也是自性变的,跟弥陀没有分别,而且善人恶人全是弥陀。
弥陀的意思是什么?「阿弥陀佛」,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我看到这个善人他做了些好事,应当向他学习,我有没有?我有,很好,我跟他一样,我要好好的保持下去;我没有,要跟他学习,他提醒我了,我觉悟了,无量觉。那个恶人在我面前做的坏事,给我看了,那是佛,那也是无量觉,他在示现给我看,让我看看我有没有这个过失。人不容易看到自己过失,容易看到别人过失,看到别人过失最重要的是要自觉,自觉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如果有这个过失我要改,我没有这个过失,我要勉励自己不要有这个过失。你看看,所有山河大地一切众生一切时一切处都在给我示现,都在教我,我如果是念念觉而不迷,你说你这一生会不会成佛?
我昨天跟蔡老师讲,我们在飞机上,我说如果我们真的真干,不用别的,就是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就用这三样东西,每天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标准。要肯定圣人的《弟子规》是教我一个人的,太上老君的《感应篇》也是教我一个人的,释迦牟尼佛的《十善业》也是教我一个人的。为什么不教别人?别人都是佛、都是菩萨,都不需要教,我一个是凡夫。我天天改过、天天自新,三年,用中国话来说,你是真正的君子;七年,你是真正的贤人;九年,你是真正的圣人。我们中国圣人讲「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在佛法里面讲,三年能契入华严境界,七年你是真的菩萨,九年你真的成佛了,问题是你肯不肯干。要像善财那个干法,善财的干法没有别的,就是「十大愿王」这十条,条条兑现了。第一个礼敬,真诚的恭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真诚恭敬。对人的恭敬,《弟子规》里的标准很好,你能够落实,那对人恭敬;对事恭敬,认真负责,不能有少许懈怠,不可以,少许的懈怠都是不恭敬;对天地万物有敬爱之心,蚊虫蚂蚁,合掌:菩萨!看到它就晓得,它给我示现,造作恶业堕这种身,是来表演给我看的。我看了之后,不能造一切恶,修一切善断一切恶,不堕畜生道。我们上鸡足山,看到鸡足山上有很多抬轿的、有很多马,骑马上山的,这都是菩萨示现,佛在那里示现。经上讲得很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那个马是来还债的;我们看到抬轿的,就想到佛经上讲的「五扇提罗」,活生生的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能够体会就懂得修行,真正的断恶修善。
断恶修善的标准,起码的标准就这三样,这三样都不难,很好记。用《弟子规》、用《十善业》、用《感应篇》来修行,修正自己错误行为。别人决定没有,你要说这个错了、那个错了,我就错到底了,你这一生就不能成就,还是继续搞轮回。真的想出轮回,要肯定外面境界没有善恶,外面境界,佛法讲「纯净纯善」、「不二法门」,错,我一个人错,我是凡夫。所以善财五十三参没有同学,他要有个同学,他就不能成就,为什么?你跟我同学,我们两个差不多,我有过失你也有,就完了,就不能成功。所以菩提道上只可以一个人行,除自己之外,没有一个不是佛,没有一个不是菩萨,真正止观成就。祖师这个方法提醒我们,好!你看这清净法界。离缘,为什么?缘是假的,缘不是真的,「因缘所生法」,《中论》上讲,「我说即是空」,这个话佛说的。所以空有不二,身心就清净。知道能现、能变、能缘是清净寂灭的,所现、所变、所缘的这些境界也都不是真的,你的心就定了,分别执著就不会起来,清净心现前,清净心是真心。现在人,正是成语里面所说的心浮气躁,心浮气躁这不是真心,妄心。真心是清净,真心是离念,真心起用是智照,智慧照见,妄心起用是分别执著,总得搞清楚、搞明白。
第二「观人寂泊」,这个字有些文字里面是用「怕」,实在讲是一个意思,我们念「泊」,泊是船靠码头,也就是止的意思,「绝欲止」。下面解释,「谓观五蕴之身,诸法本空,寂然淡泊」,淡泊就是淡化,止住了,泊是止。晓得什么?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是地水火风,四大,心,心是受想行识,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物质、精神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所以说身不可得。这是学佛最初入门,如果还把身看得很重的话,这个佛法就入不了门。所以佛法第一个是破身相,《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头一个是无我相,我相无了,后面都破了。为什么佛这样说?佛说出事实真相,本来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误以为真的,麻烦在这个地方。它不是真的,所以不能够误会。你才晓得四大、五蕴本来空,了不可得。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心地寂然,对於过去那个很浓的情执自然淡化,淡化到最后没有了。
「诸欲皆尽」,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这些欲望都没有了。这个欲望没有了,「无愿无求」,这对自己是回归到自性。现在有些人学佛看到这个害怕,无愿无求这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你对这个社会还有什么贡献?你就想想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诸欲皆尽,无愿无求,一生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天天讲经说法,对自己无愿无求,对大众还是无愿无求。绝不是说「我教你,你将来好好的回报我」,没有,「我教你,你要供养我」,佛没有。佛确实一生於自於他都是无愿无求。无愿无求,为什么要那么辛苦教众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体真!心现识变是自己,我左手有一点痛痒,右手去摸摸它,还要有愿有求吗?还要谈条件吗?没有,为什么?一体。所以体真之后,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对整个宇宙的服务,我们现在讲对整个宇宙的贡献;实在讲,贡献、服务都是多余、废话,哪有这些名词!一体的,自然的,就是佛经上「法尔如是」,这对了,没有条件的,没什么话好说的,自然的,你看到众生迷,你一定帮助他觉悟。
帮助,怎么帮助法?做样子给他看。像现在这个社会毛病习气很多,头一个就是自私自利。那我做什么样子?大公无私,人人起心动念是为自己,我们起心动念为众生,这是教他。现在社会人人是争名夺利,都堕落在欲望里头;那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是完全没有自己,为大众。我们做得不够,实在讲是我们没有做,一切随缘,随缘还做不出样子出来。古大德比我们做得好,像这寺院道场建得富丽堂皇,是为尊敬老师、尊敬佛菩萨,是为庄严道场接引大众。祖师大德的私生活怎么样?私生活在旁边建个小房子,他的寮房很简陋;他的生活,寺院里过堂吃饭,一饭一个菜;招待客人是可以有客堂,他们来参观,我们自己的斋堂,不一样。那是什么?教化众生,真的放下了。现在的话说,真的为民服务,你看他们生活多简单,他们什么都不要,名闻利养什么都不要,这是对的。
再看,「性起繁兴法尔止」,这讲能生万法。「谓依体起用,名为性起」,凡是一切法的兴起,宇宙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万物怎么来的?依照佛法讲,依体起用,这性起。「应用万差,故曰繁兴」,繁兴就是我们讲森罗万象。「任运常然」,任运就是随缘,它自然而然就是这样,叫「法尔」。所以我们解释这宇宙万象,我常常用这个万花筒,这小型的万花筒来比喻,你看这里面我们转动,它里面的图案千变万化,从来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个万花筒比喻作自性,里面这个现相变化就是万法,能生万法。再怎么样变不离自性,这万花筒千变万化无量无边,没有一个相同,不离这个小筒子,一个道理。法尔,自自然然就止了。所以要了解,森罗万象是缘生的,这个缘是什么?缘就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它才有这么多的变化,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果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叫一真法界。所以一念不觉,那个境界是一真法界,在四种净土里面讲实报庄严土;如果那个一念没有,实报庄严土也没有。实报庄严土没有是什么境界?叫常寂光净土,什么都没有,一片光明。
你几时开悟了,明心见性了,你自己知道,明心见性的人再看不到黑暗了。晚上看到还是黑暗的,黑暗是什么?无明,你无明没有破。无明破了之后,你看到是不需要太阳月亮,那不需要,一片光明,为什么?自性是光明的,它本来是光明的。那个一念才起,明没有了,就变成黑暗,所以叫无始无明。「无始」这两个字好,是叫我们觉悟的,无明没有开始,无明就是一念。一念不觉跟无始无明是一个意思,合起来看你就懂得,什么叫无始无明?一念不觉;什么叫一念不觉?无始无明,互相做解释你就懂了。真的见性的人是大光明藏。一念不觉,有一真法界现前,因为那个时候是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分别执著,所以是一真法界。有了分别没有执著,这叫方便有余土;如果还有执著,执著也没有断,叫凡圣同居土;分别执著都没有,是实报庄严土。四土是这么来的,不是佛变现的,这诸位要知道。谁变现的?自己变现的。你说我要生哪一土,很简单,我要把分别执著统统放掉了,我生实报庄严土。
这样说开,你就都懂了,你到极乐世界到哪里去你就知道。执著还没有放下,伏住,带业往生的,生凡圣同居土。你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有,伏住,不起作用,这一句佛号得力,这是个特别法门,在其他诸佛刹土里没有,只有西方净土,这叫带业往生。没断,但是这句佛号起作用,它把你的分别执著伏住,暂时不起作用,那就能往生。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才普度众生。所以我们尽量的要努力,最好能把这个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执著了,什么都好,一切随缘。没有大的过错都不要说,随它去;重大的,那要说。不是重大的,不是很严重的,得过且过,你就省很多事了。不要执著自己的成见,一切随缘,生凡圣同居土;真的执著没有了,生方便有余土;真正分别没有,生实报庄严土;如果一念也没有了,那就是常寂光净土。要知道,常寂光跟实报土都叫一真法界,这里头只有能现所现,没有能变所变,为什么?他已经转识成智,他只有智慧,他没有烦恼。所以称为法尔,本来就是。
第四个,「定光显现无念止」,这个境界一层比一层高,「谓入此三昧中,光明炳现,内外洞彻,无思无虑也」,这个三昧是华严三昧。光明炳现,这是三昧当中生出智慧,这就是大乘教佛常说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智慧开了。智慧开了,见性,明心见性,所以内外洞彻。内是法性,外面是法相,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在这个时候思虑放下了,思虑就是我们讲的三种烦恼,全断了,思是起心动念,虑是分别执著。这三种统统放下,这是明心见性,我们讲法身菩萨的境界,圆教初住以上证得。我们把这些理搞清楚了,事相也能大致上理解,就知道自己怎么用功。
首先要肯定古人讲的「人贵自知」,得有自知之明。我们要肯定我们现在是凡夫,博地凡夫,烦恼习气业障很重很重,这要承认。承认才能忏悔,不承认就不知道忏悔,不知道忏悔,你这个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到最后没救,就堕三途。能肯定,那就有救,忏悔那是减轻,是治病,忏悔要发露忏悔。你们现在的同学做得不错,天天发露忏悔,自己有什么毛病绝不隐瞒,公开向大众道歉,公开请大众批评,请大众指责。指责错误也感谢,也是佛菩萨,为什么?他是误会,也是看我能不能接受,错误的批评、错误的指责都能接受,没有辩白,感谢。他为什么这样说?他来考我,他故意是这样看看我忍辱程度到什么阶段。你能作如是想,能作如是观,外面全是佛菩萨。你也不要去问他是善意还是恶意,善意恶意全是佛菩萨,无量方便成就自己,帮助自己向上提升。如果起了个念头,「我要跟他辩驳,他冤枉了我!」那你怎么?我是凡夫,永远当凡夫,六道众生才会有这个念头。真正希圣希贤想在一生成就的人,决定没这个念头,真跟善财一样。
恶意来毁谤,恶意的批评,甚至於陷害,像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眼睛看到这歌利王是菩萨,是来成就、来考验自己忍辱到什么程度,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忍辱仙人对歌利王非常感激、感恩。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没有成佛之前,那个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尊者,你不要以为他是阿罗汉,都是古佛再来表演的,早就成佛了。他们应化在世间,唱一场大戏给我们看,哪个当主角,哪个当配角,你演什么角色,全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连那些国王大臣、贩夫走卒都是来表演的,你千万不能看错。这样才能入华严三昧。内外洞彻,法性法相全都明白了,智慧开了。妄想分别执著总是要放下,起心动念,我在打妄想,「这个人是好人,那个是坏人」,「这是来帮助我的,那个是想来破坏的」,这在打妄想。没有妄想就清清楚楚,有妄想就糊涂了。所以妄想决定解决不了问题,智慧解决问题,智慧没有问题。
第五,「理事玄通非相止」,这是指达到登峰造极;理就是法性,事就是法相,玄是玄妙,通是通达,玄通就是究竟通达、圆满的通达。究竟圆满是什么相?是什么样子?理事都不可得。理事有没有?不能说没有,不能说有,为什么不能说有?法性空寂,法相虚妄,《般若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一真法界,你说一真法界是不是虚妄的?他一念就现这个境界,一念是缘,缘生之法,没有自性,你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一真法界尚且如是,何况十法界!这总得要搞清楚,你才真的放下,真的没事了。没事是什么?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什么事都清清楚楚,什么事都明明白白,真的通了!不是什么都糊涂,什么都不知道,那是凡夫,那是不通。宇宙之间一切事理通达,不要学,学不到,学很有限、很辛苦,放下就通了。你看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多好的榜样,他得五祖传法的时候,二十四岁。五祖传什么法给他?只是讲了大概三分之一的《金刚经》,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法就传给他,那叫传法。是不是传了法?他自己悟的,传个什么法!五祖不过给他做个增上缘而已。这个佛在大经上就讲得很清楚,佛没有法给人,不要误会,佛哪有法?佛要有法给人,佛就是外道。佛没有法给人,法是你自己的,智慧是你自己的,禅定也是你自己的,德能、相好没有一样不是你自己的。你自性里所有的跟佛所有的完全平等,无二无别,只是你觉悟了,全现前了,你迷了,全不现,全隐没了,隐现不同,其实无二。佛句句给我们讲真话,大家都一样,没有一点轻慢,没有一点骄傲,平等的!轻慢、骄傲全是烦恼,全是错误。
底下讲,「谓真性之理,幻相之事」,理是真性,相是法相,「隐显俱融」,隐显不二,隐显一如。你也就晓得,这个性相的理事,在诸佛跟法身菩萨显了,明显的显出来,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显了;在我们凡夫分上,凡夫在隐,不现,有没有?有,跟他一样,他现我没有现。我不知道事实真相,他知道,显的人知道我跟他一样,我隐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认为我跟他不一样,他是佛,太高了,高高在上,高不可攀。殊不知平等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尊敬的心,尊敬是性德,我们尊敬自性,自性变现的,我们见到要礼敬,恭恭敬敬的礼敬,为什么?大慈大悲教化众生,众生迷失了自性,性德完全隐蔽了,一点都透不出来,我们表现这个样子做给他看,他觉得这个是好;人跟人应该九十度的鞠躬礼,应该笑面迎人,应当敬爱,表现给你看,这些是什么?显。所以基本的表演,这个显的是什么?《弟子规》是显,《十善业》是显,《感应篇》是显,善德、善行都是自性的显;恶意、恶念、恶行是自性的隐蔽。事上有善恶,果报上有吉凶,理上是一个,理是自性,一个是性迷起的作用,一个是性觉悟起的作用,所以体还是一个,不是两个。能参透这一点,在十法界里普度众生,度而无度,无度而度,得大自在。得大自在是我们凡人说的,在他那个境界里有没有自在?没有这个念头,这真自在!有了自在就不自在了。
性相,「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了。跟凡夫交流,凡夫有,觉悟的人也用凡夫这一套跟他交流,很容易交流。如果凡圣在一起,圣人守住他的境界,那是一句话都没有,虽然那个样子,真聪明人一看觉悟了;不是真正聪明人,什么利益都得不到。文殊菩萨问大众,都是法身菩萨,请大家讲讲不二法门,每个人都有言说、都有解释,问到维摩居士,维摩居士一句话没说,好像没听见。文殊菩萨向大众宣布,「真不二法门!」是不是维摩居士示现的是第一,其他的都第二、第三?不是的,平等。一个是什么?显应,一个是隐也应,隐显不二。你明白这个道理,天天给你讲经说法的,这是我老师,没有讲经说法是不是老师?还是老师,他没有说,他在那里表演。他在那里表演,你看不懂,什么时候到你看懂了,你就得大受用,这里头妙不可言。这八个字能解释,解释什么?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二,六道轮回三恶道跟一真法界不二,这个意思太深了,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佛住一真法界,在六道里面教化众生,他还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六道确实是一真法界,阿鼻地狱也确实是一真法界,不是两回事。你明白之后,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一真法界了不可得,阿鼻地狱也了不可得。相有没有?相是假有、幻有,在佛法称为妙有;体是什么?体是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空有还是隐显俱融。「性相双泯」,那是功夫,不但不著相,性也不执著;不但相不分别,性也不能分别;相上不能起心动念,性上也不能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面对性相、理事、因果,这是什么人?法身大士,这是修行真正到家了,真正回归自性了。
我们再看这段经文里面教给我们的,你要「观察於诸法」,这个法是什么?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一切诸法「自性无所有」,无所有的自性就是法性,无性之性就是真性,叫真空。那你看相的生灭,相的生灭是假名,是假的不是真的。相为什么生灭?这里面我们不能不知道,相从哪里生的?相由心生,佛在这个经里面常常给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包括一真法界。因为这个「心想」就是起心动念,就是我们常讲的一念,心想这里头还没有分别执著。心想两个字,其实就是一个心字,一切法由心生,想是个陪衬的字。因为有想才有十法界,有六道三途,光有心没有想是一真法界,所以心想就包括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依正庄严。你仔细再看,「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为什么?三心不可得。能生的是心,三心既然不可得,那三世间不可得。三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就是一真法界。三心不可得,三世间不可得,你看到什么?你就真的见性了,「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惠能大师见到了,你也见到了。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我刚才跟你说的,一切人是诸佛,一切有情众生是诸佛,花草树木是诸佛,山河大地是诸佛,无有一法不是诸佛,诸佛常现前。诸佛什么时候没有现前?时时在现前,可惜没认识。现在才接受佛的教诲,有那一点小小悟处,才知道我们无始劫以来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当面错过,这要忏悔,我们对诸佛没有一点恭敬心。不过诸佛也不怪你,为什么?不认识。现在在华严会上听说,想想是没错,那应该用什么心态来对诸佛如来?要用「十大愿王」的心态,所以佛才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道理就在此地。这段经文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