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一二讲)  2008/2/9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1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前面我们把「集众分」这段的经文读过了,清凉大师有详细的解释,我们今天从「疏」看起。

「疏,文有十同」,我们在前面读的时候给诸位介绍「集因同」「主首同」「眷属数同」,一直到「结十方同」「义兼三异」,三异就是不同,有三处不同。「谓五六七」,第五,菩萨名号十方不一样,但是都有个慧字;第六,「世界名同」,世界里面都有个华字;第七,就是他们的本尊,他们的本师,德号里面有个月字。这就是义兼三异,谓五六七,就是第五、第六、第七。第一「集因同,皆佛力故,亦同前会时」,可以说前会、后会,包括我们今天,在这一生当中能够遇到佛法,你能说不是佛力加持吗?为什么?我们听到佛、看到佛像,会想到佛是大慈大悲,无尽的慈悲。用凡夫的心量来看,佛是念念巴不得众生赶快成佛,他来做助缘。你阿赖耶识里只要有极其微弱的善根,他都不会舍弃。又何况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诸法皆有法性,佛性、法性是一个性,哪有不慈悲的道理!所以佛对於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体同仁。於是我们就想到,我们的善根虽然很微薄,得到佛力加持能参与佛菩萨的法会,这就是因同。十信位得佛力加持,没有入十信位,像我们现在是博地生死凡夫,闻到佛的名号甚至不能够生起欢喜心,初接触的时候,未接触之前,看到佛像、听到佛的名号不起恭敬心,也没有丝毫信仰之心,你说有没有得佛力加持?有。如果没有佛力加持,你这一生见不到佛像,听不到佛的名号。那是什么?没有缘,阿赖耶识没有佛种子,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

我们现在在大乘教里面,尤其是《华严经》,学了这么多年,对於诸法实相逐渐的明了。排斥佛教的人,反对佛教的人,信仰其他宗教的人,有没有佛性?有。为什么说有?佛菩萨对一切众生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他就现什么身。喜欢耶稣现耶稣身,喜欢真主现真主身,喜欢外道现外道身,其实全是佛菩萨,这真是无尽的慈悲。所以,你还是见到佛菩萨,见到他的化身,跟你结缘。你信仰上帝,在中国讲你信仰道教,信仰玉皇大帝,忉利天主,你将来生到忉利天,到那个时候忉利天主礼请佛到天宫说法,这不就是天宫说法吗?你真的就见到佛了。在人间,忉利天主是佛菩萨的化身,等到你生到他天上去之后,你见到佛的报身、应身,这是善巧方便。你信什么他都会帮助你,为什么?大乘教讲得清楚,一切众生於世出世法的成就都在信心。包括生病,你找个大夫给你诊断,有没有效果还是靠信心。你对这个大夫有信心,信得过,大夫的处方、大夫的药物你都能够相信,一点不怀疑,你吃了他的方子,真的是药到病除,就好了。再好的医生,比你这个医生高明一百倍,你对他没有信心,那他的处方对你有没有效果?没有效果。所以这桩事情,总的来说就是遇缘不同。你跟这个大夫有缘,所谓有缘是你相信他,他给你的处方有效。我相信神,神给我的处方真有效,连一包香灰都有效。是不是香灰把你病治好的?不是,信心治好的。在从前我们认为迷信,一点都不迷信,你懂得它的道理你就晓得了。佛虽然是大圣,但是你不相信他,佛给你的处方治不好你的病,那个小神他给你的处方能治好病,原理在此地,这个我们不能不懂。他真灵,他不迷信,有理在里头。

我们要是对佛、菩萨产生信心,你这一生能作佛、能作菩萨。你对这些小鬼、鬼王有信心,你来生做鬼道,也去做鬼王的眷属,就这么个道理。将来到鬼王学佛了,你就跟著他学佛;他成佛了,你是他的弟子。为什么?佛说了,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鬼王是有情众生,小鬼也是有情众生,他有没有佛性?有,他怎么会没有?学了《华严》之后,真的心量拓开了,为什么?事实真相了解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你看前面「升须弥山顶品」,我们在里面介绍了十信心,十种信心圆满才能升山顶,达到顶尖,这才能入住,由十住菩萨来担任助教来帮助你。所以大经,《华严经》,大论,《大智度论》上,经论上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是得道的根源。得道是成佛,究竟圆满的大道是佛陀,成佛,次一等的是菩萨,再次一等的是阿罗汉;阿罗汉之前不算,你没有得道,为什么?你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证得阿罗汉你超越六道,六道生死没有了。

这个地方须弥山不是真的须弥山,前面清凉大师在《疏钞》里头跟我们说过,是表法的,代表是最高的法。最高的法,十住以上就是最高的法,没有比这个更高了。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全断了。大乘教里一般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初住以上叫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就是真佛,不是假佛。必须得破无明,也就是妄想放下,妄想是起心动念,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分别执著?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要想成就,学什么?当然先学不执著,学随缘不攀缘,攀缘就是执著,分别执著是攀缘;随缘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要学这个,我们才会有进步。要记住古德的教诲,古人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这是修道的秘诀,是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的秘诀。所以身心都要静下来,与道就相应。为什么?六祖大师见性的时候把心性的境界说出来了,这太难得了。他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定,心性从来没有动摇过,用须弥山来表法,没动过。唯有不动,它才能成就一切法,后面讲「能生万法」。我们现在是心在动,就是念头,不是小动,是大动,飓风,滔天的大浪。这样的心行就是《地藏经》上所说的「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地藏经》上形容六道众生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

我们细心去观察,冷静去反省,是不是跟三恶道相应?如果跟三恶道相应,自己就要警觉,将来我到哪里去?我一定到三恶道。要反过来想,十恶的反面是十善,我们十善为什么做不到?因为十善的意思不懂。什么叫不杀生?以为自己,我没有拿刀把众生杀死,我就不杀生了。你只懂得表面上的一点意思,不杀生甚深的意思你不懂,所以你做不到。戒律上给我们的解释是「不恼害众生」,你叫众生生烦恼,你叫众生难受,那等於是杀生。所以菩萨修行,他境界不是高深,刚刚学佛的人讲,你不可以杀害众生,这是刚刚;再往上提升,境界就不一样了,我不能有害众生的念头,不可以有害众生的行为;再往上提升,我不能叫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的思想行为是让众生生烦恼,这都是属於这个范围之内。一层一层向上提升,提升到佛菩萨纯净纯善的爱心。所以是不知道!什么叫偷盗?不晓得。我没有偷人,没有抢人,这条戒我做得很好!那我们平常会不会有点想占一点便宜的念头?最平常的国家纳税,这是国民应尽的义务,可是纳税人总想少纳一点,找找法律条文,我可不可以少缴一点,这就是偷盗的念头。如果是菩萨明白了,不但不少缴,还愿意多缴一点,为什么?他修布施。所以每一条戒律,它的范围深广没有边际,十善业道这个十条,条条都是遍法界虚空界那样的广大。到什么时候十善业道才修圆满?到究竟佛果就圆满。所以我们得认识,依照十善修行就是走佛道,违背十善,那就是十恶业修行,那就是三恶道,这个不能不知道。

现在,经有时候还有人讲,戒没人讲了。经呢?种一点善根而已,佛知佛见。戒律是佛的心行,佛的用心、佛的行持是戒律,戒律的根本是十善业道。你要是真正有慈悲心,真正有善根,《十善业道经》愈念愈欢喜,愈念愈生智慧,愈念慢慢你能够见到《十善业道经》里面讲的经义,「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能体会到。如果我们不愿意去做,那你每天去念,阿赖耶识里种点善根,经里面的义趣你是一无所知。没有心想认真去做,这就是迷惑,这就是无明。无明障碍你的智慧,你念很好,你不懂;你听也不错,你也听不懂,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有心去做,你就很有进步,进步当中你才能得到法喜,那就是说佛力加得上,佛力加持加上了,你感觉到了。没有心去做,你永远感觉不到,佛没加持你,你没有这个感受。所以集因是真同,我看的时候它是同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无情众生,佛没有不加持的,平等的加持,真实的加持。

第二段就是第二句,经文里面「十方各有一大菩萨」,这就是「主首同」。你看全是菩萨众,而且全是法身菩萨。参加这一会最低的条件是初住,你要不是初住你就没有资格参加这个法会,法会在哪里你找不到。现在人讲不同维次空间,你不是他这个维次空间的一个成员,所以你见不到他。这个维次空间的成员是必须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不要去找,这个法会就在你面前,你就看到,你自然就加入。为什么?志同道合,同一个阶层,同一个程度,这是见法身了,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你是刚刚见法身,刚刚才断,在你之前,成就的人很多很多。我们刚刚断是初住,你会看到二住、三住、四住,一直看到十住,你统统能看到。好像我们进了学校,我们是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都看到,他们的班级比我高,同在一个学校。学生里面也得有个带班的班长,这个班长就是主首,菩萨众里面有个带头的,带头地位多高?每一班都有一个班首。我们在学校念书,在从前是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每一年级有个级长,级长就是这个班级的主首,二年级有二年级的级长,三年级有三年级的级长。我念小学的时候,学校里只有六个班,小学只有六个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年级只有一班。一年级大概人最多,有四十多个人,到六年级大概只有二十几个人,有的不能上升就留级,或者退学。学校招插班很少,都是一直念上去的,所以一个学校学生不多,大概两百多人,都不到三百人。抗战期间我们是流亡学生,国家办的学校收容这些流浪的学生,办国立中学。我在国立第三中学念书,学校在贵州铜仁,那算是个大学校,全校同学有一千二百多人。但是你要一晓得这学校部门之多,你就知道学生很少。我们学校是中学,有初中部、有高中部、有师范部、有女子部、有六年一贯实验部、五年一贯实验部,你就晓得每个部多少人?每个部大概一百多人,很少。所以可以说那个中学是个完全中学,中等各个部门都有。每个部实际上就是一个学校,它有个部主任,也就是校长,全校有个总校长,周邦道先生是我们的校长。我在学校念书念初中部。所以说那么多的部门,学生才一千二百多人。现在人口也多,学校也多,每一班学生也多,听说一班人数多的会到五十多个人,这真不容易,我们想到老师教的时候很困难。人数愈少,老师才真正照顾得过来,太多了照顾不过来。所以,主首就是级长,我们现在叫班长,哪一班的班长。

第三段,「一一各下」「一一各与佛刹微尘数菩萨俱」。这是同学,你这一班,有了班长,还有同学。这个班可大了,这个班的人数是佛刹微尘数。佛刹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他教化的范围多大?通常讲三千大千世界。学佛同学一定要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我们接触佛法之后,也接触到高等的学校,与这些学校教授们也常往来。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台大有几个教授,谈到佛教他也懂,好像是佛家讲这个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意思都搞错了,他根本不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三千大千世界是讲这一个世界的形成,先从单位,一个世界就是一个单位世界,这是最小的。在佛经上讲,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须弥山为中心,太阳、月亮是绕著须弥山的腰在旋转。现在我们知道月亮绕地球转,可是太阳,太阳不是绕地球转,太阳是绕银河系转。那须弥山是不是一个太阳系?不是的。早年我们初学佛的时候,都以为佛经上讲的须弥山大概是我们地球上的喜马拉雅山,最高的山,因为这叫妙高。这一个地区、这个星球上最高的一座山就叫须弥山,是地球上的须弥山。可是经上讲的是一个单位世界的须弥山,我们地球是这个单位世界里面的一个星球,佛经上叫「南赡部洲」,这就说明佛经上讲的须弥山不在地球上。在哪里?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说太阳是绕著银河系转,那须弥山应该是银河系的中心,也有点道理。我们现在科学家画出来的银河系的图,那个图,银河系在太空当中它也是大星系在旋转。它的边缘很薄,当中很厚,那个现象像碟子,像我们吃菜的碟子,两个碟子合在一起那个形状,在太空当中旋转。最近这些年来,有很多人看到飞碟,飞碟的形相很像银河系,当中厚,愈往外面愈细薄。我们这太阳系是在银河系的边缘上,不在中心。银河系的中心是什么?现代科学家说那是黑洞,佛经上讲的须弥山应该是指这个。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银河系这么大的一个星系,一千个银河系,称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然后再以这个小千世界为单位,就是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这样的单位再集合一千个,称为中千世界,一千再乘一千。再以中千为单位,集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这是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它里头有三个千,小千、中千、大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这个要知道,不是宇宙之间只有三千个大千世界,那就错了。宇宙当中像这种大千世界有多少?无量无边,数不尽的,哪止三千!所以这个要晓得。

此地集众,有多少同学来参加?它十方,每一方,现在讲一方,一一各与佛刹微尘数菩萨俱。每一方来的同学有多少?是三千大千世界把它磨成微尘,这个数字有多少?一个微尘算一个菩萨,太多了,无法想像。东方是一个佛刹微尘数菩萨,南方也如此,西方、北方、东南、西南、上方、下方,十方,方方如是。这个菩萨众多少?无法想像。那我们就知道,这世界里头是佛菩萨多,还是六道凡夫多?我们马上就明了,真的是佛菩萨多,明白的人多,糊涂的人少。六道凡夫是糊涂人,被妄想分别执著缠绕,困在其中,把自由自在丧失掉,苦不可言。这个责任不能怪别人,要怪自己,我们经后面会讲到,是自己一念不觉,迷了,从此之后愈迷愈深,让明白人看到说真可怜。迷到深处,他的自信心完全丧失掉。佛菩萨慈悲,帮助他回头,需要多少时间?需要无量劫,生生世世来帮助他,他在这里修学有起有伏,有时候能提升,有时候大幅度降落。所以我们对於佛菩萨能够有一点信心,这是很有成就了,很不容易的事情。应当自己珍惜,应当自己要自爱自重,希望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样殊胜的法缘,尽量提升。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再遇到净土法门,不遇净土法门,超越十法界不容易,超越六道就很难得了;遇到净土法门,你就有缘超越十法界。

但是,净土里头第一个条件是信心,不信佛的人,天天念佛都不能往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看得很多!你看上去是虔诚的佛教徒,弘法、护法,到最后还是搞轮回,什么原因?那就是李老师跟我讲的信心。我出家两年之后才受戒,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了两年,受戒的缘成熟了。那时候受戒要缴钱的,要缴费的,在台湾,授戒费要五百块钱。那时候五百块钱很大,我们哪有钱?不要说五百块,五十块我们都拿不出来。那时候就正好碰到周老师,周邦道先生,他就问我,你出家这么久了,海会寺传戒你为什么没有去?我就老实告诉他,没有钱。他说这个不要紧,我们老师、同学在台湾很多人,大家凑一凑。凑一笔钱给我,叫我去受戒。所以我一生就是随缘不攀缘,缘成熟,有人把钱送来,我就去了。所以我受戒的戒费,是我们在国立第三中学那时候在台湾的这些校友们、老师们大家帮助的。受戒完了之后,到台中去看老师,谢戒,谢谢老师的栽培。我回到慈光图书馆,老师在里面,我还没有进门,在里面就看到了,老师就指著我:「你,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叫的声音叫好大,叫了好多声。我走到他跟前,我都莫名其妙,怎么叫我信佛?我不信佛我怎么会学佛?我不信佛我怎么会受戒?我有疑惑,怎么叫我要信佛?他说,坐、坐,坐下来。我就坐下来,听他老人家开导,才真正了解。他说信佛不容易,有些老和尚,七老八十到死都不信佛。愈说我愈不懂,怎么死都不信佛?最后告诉我什么叫信佛,做到了叫信佛;佛教导你,你没有做到,你根本就不信他。这我就恍然大悟,一句话就把我点醒了。我教佛学院,我在外面讲经,能说不能行,你不信佛。什么叫信佛?真正做到;换句话说,头一个我们就想到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没有做到,不信佛;出家,沙弥律仪没有做到,不信佛。

所以信跟不信是看你的行,不是看你的解,有解无行,这个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这就是六道轮回,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有行无解也不行,有行无解增长无明,依旧出不了六道轮回。可是有行无解有一种人,就是念佛人,真正老实念佛,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有一个妄想,肯定往生。老师说你不要瞧这种人,这种人叫上上根人,一般人比不上。为什么?他真的能把万缘放下,其实他放下的是分别执著,他不是妄想。妄想放下他就开悟了,那就变成上上根。他放下分别执著,一生就走一条路,我就是想到极乐世界,就是想亲近阿弥陀佛,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想。这样的人是决定得生,虽然没有智慧,不懂经教,生凡圣同居土,往往品位都很高,他不在下辈,中上辈往生。我们才懂得,信,信多重要。往生极乐世界三个条件,信、愿、行,行就是念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往生正因」里面教导我们,这两品合起来看,持戒念佛。有些人十善、五戒、十戒他根本就不懂,但是他做到。这是什么?定共戒。他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他的戒圆满了。戒的作用是防非止恶,防止我们犯过,禁止我们作恶。人家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没有一个妄念,所以他戒虽然没有学,他圆满了。他真的这个世间事情他什么都不管,求往生要紧。他有大心,他知道自己的根性不如人,所以他有自卑感,他跟任何人相处他谦虚卑下。为什么?没有一样能比得上人,聪明智慧不如人,德行不如人,地位不如人,富贵不如人,没有一样能够跟人相比。所以,他常常生卑下之心,真正是自卑而尊敬别人,反而成就他的德行。

我们看倓虚大师给我们讲的锅漏匠的往生,那是个很好的例子。不认识字,穷到没饭吃,跟谛闲法师出家,什么也不懂,谛闲法师也非常慈悲,救了他。出家不能在庙里住,为什么?人很笨,年岁又大,你在寺庙住,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你,你会很难过。你什么也不会,不认识字,你不会念经,唱念你也学不会。所以出家之后,给他剃度了,送他到宁波乡下,找个破庙没有人住的,让他一个人在那里住。只告诉他一个方法,修行的方法,他老实他听,就告诉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跟他讲你就念这个,不断的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他真的就这么念了三年,你看看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著往生。谛老在农村里面找个念佛的老太婆替他烧两顿饭,中午、晚上,早晨自己料理一下。那个老太太也给他洗洗衣服,照顾他生活。他就念佛,就这一句佛号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走的。走了之后还站了三天,为什么?他往生了,这是大事,乡下人也没有见过,怎么人死了是站著死的?所以赶紧派人到观宗寺去向谛闲老法师报告,那个时候谛闲老法师年岁还轻,他是观宗寺的知客。谛老听到这个讯息,赶快跑到乡下,都走路,一来一往三天,他就站了三天。谛老来给他办后事,非常赞叹,他说:你的成就,名山、大寺的住持、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不上你。人家成就,三年。我们常常讲,因为这是过去倓虚老法师晚年都住在香港,常常用这桩事情来勉励念佛同学,所以在香港那边的同学大家都听到耳熟。耳熟怎样?没有人照做。

前年难得,深圳有个黄忠昌居士,三十几岁,他听到这个故事他就来做实验,说我也一切放下,我来念三年佛。向小莉居士帮助他,给他一个房间,就等於闭关一样,三年不出门。他念到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告诉向小莉居士他要往生了。预知时至,见到佛了,他真的走了。这告诉我们,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也很有福报,能有个人照顾他的生活,跟那个锅漏匠一样,无忧无虑,万缘放下。两年十个月成功了,应该在时间上讲跟锅漏匠差不多。所以我们晓得,这个事情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放下,不放下就继续搞轮回,不放下就继续要受恶报。真想通了,真搞明白,才真的肯放下,放下就成功了。这里面还需要大愿力来支持,我们看到现在众生苦,黄忠昌的示现绝不是偶然的。他这个示现就是度众生,不用言说,以身作则,是身教,不是言教。佛菩萨做种种示现,只有根熟的人他才能够体会到,才能够觉悟到,一般中下根性的人还是不行,那要教。要教,要问问自己:分别执著有没有放下?我常常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有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有没有放下?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有没有放下?贪瞋痴慢有没有放下?这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统统放下,可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弘法、护法都应该做,为什么?续佛慧命。如果这十六个字没有放下,要学锅漏匠,要学黄忠昌。为什么?只要这十六个字没有放下,你是轮回心,弘法、护法都是造轮回业,顶多得一点人天福报,了不起,不能往生,比不上黄忠昌。谛闲老法师赞叹锅漏匠的话是正确的,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比不上,讲经说法的法师也比不上,这话说得有道理。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我们还有没有这些分别执著?是不是真放下?天天要反省,天天要真干。如果还有这些烦恼习气,那往生没分。如果这个东西淡薄了,真的舍掉,日常生活当中随缘,不计较,好很好,不好也很好,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行,那个弘法、护法会增高品位。为什么?你真的在积功累德,会提升往生的品位,所以这个很重要。

说到最后还是从根本学,德行要从《弟子规》扎根,从《感应篇》扎根。《感应篇》里面完全讲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你要不细心去研究你不懂。不是你不怕果报,是你根本就不懂,你迷惑颠倒。像我们这种根性,中下根性的人,如何来培养自己?讲,讲学,自己讲,自己学。所以我这一生得力於老师的教诲,李老师教的。我们天天上台讲经,哪有讲经条件?没有讲经条件为什么讲?我是学生做报告,我上台做报告,下面听众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监学,他来监督我,我学习有没有进步。所有听众是老师、是监学,我是天天在做学习报告,不敢自称为老师,那还得了!别人尊称我是老师,那是他的事情,我们不敢当。别人尊称我作导师,那更不敢当,那是他的话,我们真正能做导师吗?导师是如来,在佛门里面只有佛称大师,只有佛称为导师。这种常识要有,所以在称呼上不可以过分。法师普通称呼也就够了,年岁大了加个老法师,不可以称大师,也不可以称导师。这个要知道,时时刻刻自己有警觉心。所以读经有好处,为什么?天天接受佛菩萨教诲,不至於迷失了方向,不至於错了目标。

这是我们看到同学有这么多,真是无比的殊胜。从哪里来的?第四段讲,「从百佛下」,经第二行,「从百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各个地方来的,十方百界。前面讲十方是什么?说出方所,说出大众的数量,十个佛刹微尘数菩萨,这么多,从哪里来的?从百世界来,百佛刹来的。这个百,你看佛国土多少?微尘数国土,一个国土就是一尊佛的教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百不是数字,这个百是表法,十个十是百,代表圆满。他们从哪里来?从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世界里面来的,来到这里集会。这个意思就是明显的给我们示现,现在人所讲的多元文化,不是来自一个地区,不是来自一个国家,是来自全世界,来自遍法界虚空界。说明一个事实真相,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世界、一佛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这桩事情,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老子说过,庄子继承老子,也常常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你想想这两句话,这个时候佛法没有传到中国来,这两句话是中国人讲的,跟《华严经》所说的完全相同。所以,老庄不是等闲人物,都是佛菩萨大慈大悲在中国出现的。中国,人相信圣贤,不知道有佛菩萨,应以圣贤身得度就现圣贤身。老子圣人,庄子贤人,孔子圣人,孟子贤人。所以佛菩萨在中国降生,以圣贤身而得度他就现圣贤身。在印度,印度人相信佛、相信菩萨,应以佛菩萨身得度他就现佛菩萨身,随心应量,没有分别执著。不但分别执著没有,也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会现身?道理前面讲得很清楚,业感,众生业力所感。众生程度到那个时候,他自自然然现佛菩萨、现圣贤身,你会很欢喜接受他的教诲,因而得度。

下面第五段,第五段是「表法名同」,就是十方各有一大菩萨,这是十方的主首,也就十方的领队。东方法慧菩萨,南方一切慧菩萨,西方胜慧菩萨,北方功德慧菩萨。四方、四维、上下,菩萨的名号不一样,但是都有个慧字,所以法名同,同一个慧字。清凉大师在此地有很简单的介绍,这段文「表法名同」,同一个慧,「慧即十解」,就是对於诸法实相的理解,理解程度不一样。初住菩萨就明白了,明白事实真相,二住比他了解的范围更广更深,三住比二住那又要广又要深,取这个意思。所以,十解是对於诸法实相理解的深度不相同,广度不相同,但是「能见法故」。他见的什么法?见的有十住法,初住见到初住法,二住见到二住法,乃至於十住见到十住法。到下面偈颂里面,清凉大师都有解释,我们留在后面再介绍。「菩萨名异,至偈释之」,法慧代表什么意思,一切慧是什么意思,胜慧是什么意思,到偈赞的时候清凉大师有解释。这是第五段。

第六段,「所从来下,世界名同」。但是每个世界名字不一样,有一个字同,华,「同名华者」。花是代表什么?花是代表因,在佛法里面代表像植物先开花后结果,如果你看到花开得好,你就知道将来果一定结得好;花要不好,果一定就不好。所以花代表因,修因,因好果一定好。这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修善因,要结善缘,将来自己在弘护正法你就得到很多人帮助,法缘殊胜。如果我们在因地里头疏忽了,处处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到自己成就之后没有法缘,没人帮你。这桩事情我们在初学的时候,李老师非常重视。教我们,你在学讲经,你现在还不会,在开始的时候就鼓励我们要结法缘。怎么结法?跟著老师的道场,老师当年在台中,一个星期固定讲经一次,星期三。他的日期是永恒不变,所以大家都知道,一到星期三一定来听。一个星期一次,在慈光图书馆,图书馆没有创办之前在台中莲社,一个星期一次。老师教我们结法缘,怎么结?当接待。所以,我们学讲经的学生都在门口接待听众,来听经的人对他们有礼貌,对他们有供养。什么供养?哪来的钱?老师说你去买一包花生,来的时候一个人给一粒。这可以,好好,大家欢喜,或者买一块小糖,很便宜。我们在门口当接待,亲切招待,然后引导他到讲堂,带著他坐座位。先来的坐前面,后来的坐后面,按照顺序引导他们坐座位。因为有些人他来得早,他很客气,他都坐后面,这个不好。坐后面,如果老师上台讲经,前面没有人坐,这很不礼貌。这是接待的人要注意到,一定要让前面都坐满,空位可以空,最后,最后可以空,前面要坐得满满的,这是礼。现在懂得这个的人都不多了。我们常常在讲台上,前面一排没几个人坐,第二排,大概第三排以后才会坐满,这都不如法,所以这个要懂。待人有礼貌、谦虚、客气,尊重别人,这是结法缘。要养成习惯,你的法缘才殊胜。结缘要慷慨,有多少布施多少,不要吝惜。如果你要是吝惜的话,将来也有法缘,但是法缘来得很困难,来得很勉强,没那么痛快。所以帮助人要慷慨大方,决定没有计较,要一律平等,要令大众生欢喜心。别人对你欢喜,什么事都好办。如果别人对你讨厌,那你什么事都难办,处处都会障碍。这都在平常要做的。

所以,佛法用花来表。佛菩萨形像面前供花,要知道这个意思,看到花,我要修好因、要修善因,才会有好的果报,取这个意思。佛前面也有供果,供果是提醒我们,我要有好的果报。有好的果报一定要修好因,没有好因哪来的好果?所以,佛门种种设施都是教育的意义,不是供给佛菩萨看的,他也不看,他也不会吃,是表法的。譬如佛前面通常供养,最重要的供养是一杯水,其次才是一支香。水代表什么?水代表心。所以不能供茶,水不可以有颜色,一定是清水,表示你的心清净,茶就有颜色、有染污,这个不可以。水平等,就是清净心、平等心,取这个意思。看到这杯供水之后,我就想到我的心处事待人接物清不清净、平不平等?你说这个意思多好。

一炷香,香代表信香,信重要,信为道元功德母,你没有信心什么都不成。这一炷香代表我们跟佛、跟菩萨、跟一切众生有信心。烟本来就是讯息,古时候传递讯息,不像现在,现在有无线电、有手机,传递方便。古时候没有这些东西,用什么?狼烟,狼的粪燃烧起来,风不容易吹散。所以你看万里长城,长城每隔一段距离有个烽火台,那上面是点狼烟的。哪个地方有了问题,出了事情,要通知皇上,你就把狼烟点著,那边看到狼烟,他也点著。这一下传过去,大概只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北京就知道,什么地方出了事情。所以代表讯息。我们用这个来表法,我们跟佛菩萨联系,在讯息上联系用这个做代表。内涵是什么?内涵是戒定真香,就是戒定慧。确实你有戒定慧,跟佛菩萨就会有感应,所以香叫戒定真香。叫五分法身香,这个意义就更深,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叫五分法身香。你看到香、闻到香,就要想到戒定慧三学,让你念念不忘,它是这个意思。不是说烧香烧得多,佛菩萨就保佑,哪有这个事情!烧得太多了,乌烟瘴气,把佛菩萨都薰坏了,那有罪过。哪有这种道理!所以香燃一支,顶多燃三支,三支代表供养三宝,是这个意思。实际上一支就够了,懂得表法的意思。

表法再就是灯,油灯、蜡烛,燃灯,灯代表光明、代表慧。香代表戒定,灯代表智慧,这戒定慧都有了。而且慧是什么?从油灯,蜡烛就更明显,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这大慈大悲普度众生,舍己为人,取这个意思。绝对不是损人利己。修行人最重要的是损己利人,这是觉悟。损人利己是迷惑,那个果报不好,得不到人身。人要爱人,「凡是人,皆须爱」才能得人身,只爱自己,不爱别人,来生人身得不到。业障轻的,畜生道去了,业障重的,饿鬼、地狱。所以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可以做。然后你才晓得,佛门里面种种设施全是表法,这个要知道。

像这些表法的,在忉利天宫天主的宫殿、讲堂,宫殿就是讲堂,善法堂,忉利天主常常在善法堂跟大众一起学习《十善业道经》,所以叫善法堂。为什么?生忉利天是上品十善,所以这些天人上品十善他不失去,他天宫寿命到了,还能继续生到天宫。为什么?他上品十善,他的善心、善念、善行没有退转。如果善心、善行还要能不断的增长,他从忉利天就会生到夜摩天,从夜摩天会生到兜率天,兜率天会生到化乐天,化乐天会生到他化自在天,步步高升。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一桩事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忉利天主统治忉利天,忉利天是三十三天,这是个大的天王,他用什么统治?他用上品十善。

佛法传到中国,中国古圣先贤世世代代的教诲都重视教育。所以在帝王的时代,开国的君王取得政权之后,第一桩大事就是在宫廷里面礼请专家学者来教学,讲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大家都知道是儒释道三家。这三家的大德、专家学者往往都是被帝王礼请到宫中,对这些皇族、文武百官跟这些大臣们上课。他们这些讲义从前没有人搜集,留下来的有,但是没有系统。清朝就有系统,清朝宫廷里面所讲的东西,讲义全留下来,在哪里?在《四库全书》里头,我们这《四库荟要》里头也有不少。这里面有儒、有道,没有佛。为什么没有佛?是皇帝对佛格外的尊重,把佛的讲义另外编一套,跟他们不编在一起,《龙藏》。所以《龙藏》里面你看有很多法师的讲义,那些许多都曾经在宫廷里面讲的。我看这些书,我看儒家、道家的,看当年他们在宫廷里面讲那些内容是什么,你现在在《荟要》、在《四库》里头你就查得到。看看那个时候的宫廷里面所说的,他是怎么样讲解,怎么解释法,符合当时施政的需要,皇上要用这些东西教化人民。这些帝王聪明、有智慧,他们真正懂得唯有教育才能把人民教好,政治清明,人民守法,不出乱子。每个人都懂得孝亲、尊师、敬长,对於政府里面各级领导知道尽忠,他就守法。这些官员接受儒释道三家的教诲,有爱心,做人民的父母、人民的领导、人民的老师。所以,政府各级领导的责任,现在讲任务,三个字,「君亲师」,用现在的话说,是人民的领导、是人民的父母、是人民的老师。父母,你要养他,特别是生产、厚生的利益;你要教他,让他明理,他不愚痴,提升他的精神生活。这国家当然是国泰民安,人民真正得到安和乐利。所以古人把利摆在最后,佛教也是的,你看六和敬里面把利摆在最后。第一个把见解摆在第一,「见和同解」,第二个是「戒和同修」,守规矩,摆在第二,后面才是「身同住、口无诤」,这个重要,「意同悦、利同均」,利是摆在最后。如果把利摆在第一就完了,那什么都没有了。世出世法同一个道理,希望我们学佛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不能够争利,心里不要有利的念头,要有道的念头,你就成就道业。如果有利的念头,你必定是争利,道就没有了。

所以,花是代表因。他底下说「位相创开,无著感果故」。位是地位,相是形相,这才开始,十信心满刚刚升级到初住,这是开始。底下这两个字重要,「无著」感果,无著是没有执著,自然感果,这个好,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布施只管布施,不要要求什么样的回报,回报之殊胜是你意想不到的。如果我想著我这个布施我想要得什么果报,也得到,如你所想,你所想的是有限;你要不想,果报是无限。为什么?现在我们明白,不想称性,想不称性,想是落在心意识里头。换句话说,你有想,你永远脱不了凡夫,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有想果报,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会得到人天福报。如果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得到的是佛菩萨的果报,施不多,得的是遍法界虚空界。我对人好,我对人尊重,对人礼敬,对人不多,我遇到没有多少人,可是回报的是遍法界虚空界的一切大众对你尊敬,因为他称性。所以,没有执著的果报不可思议,天天想果报,果报很有限。这个道理要不参透,你就修不出最圆满的果报,你真正懂得,连乞丐都能修到最圆满的果报。《了凡四训》里面有个故事,一个很贫穷的女孩子,在佛面前舍两文钱,她没有心,她没有愿望,以后做了皇后。这就说无著的果报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段后面还有意思没有讲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