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六三讲)  2007/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6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五大段喻况玄旨分二十大喻,我从第十八二颂看起,「众声悦意喻,喻四辩悦机德」。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男子女人种种声。一切鸟兽诸音声。大海川流雷震声。皆能称悦众生意。】

这首是比喻,前面两句是有情众生的音声,『男子女人,一切鸟兽』,代表所有的有情。第三句是讲无情,就是器世间,『海』,海波涛的声音,海浪的声音。『川流』,这是流水的声音。『雷震』,这是风雨的声音都包括在其中。这有情无情所发种种声音,都『能称悦众生意』。也不尽然,有些音声很恐怖的,但是悦耳的音声确实也不少,所以提供予大众欣赏。佛用这种比喻,来比喻菩萨。后面这首是讲菩萨,我们一看这就晓得都是说的法身菩萨。

【况复知声性如响。】

这是法身菩萨,普通的菩萨还不知道。这说什么?音声也不是真的。『响』是回音,像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你就听到回音,响就是比喻的回音。见性的菩萨知道,眼见性见色性,耳闻闻声性,这就叫明心见性。我们凡夫眼见的是色相,不是色性;耳听的是声音,不是声性,这没见性。加上个性字这是明心见性的菩萨。见性的菩萨吃东西,那不是这味道,味性,六根所对的都是性。性从哪个根连它的根说,实际上性它是通的,性没有差别。这六性没有差,六性是一性,一点差别都没有,这个道理要懂。性是么?性是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非有非无。相上好像是有,有就是无,《心经》上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讲色性。音声亦复如是,不但六尘的性如是,就是六识都不例外,它讲受想行识,那讲了六识,所以性是一个。见到性就是见到什么?能现能变的;六根、六尘、六识是所现所变的,所现所变的都是幻相,梦幻泡影,不是真的,决定不可以执著,执著就迷。不但不能执著,起心动念就迷。什么时候你能见到事实真相?不起心、不动念,你的六根像镜子一样,把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叫照见。眼见色是照见,耳闻声也是照见,六根起作用对六尘都叫做照见。这里头含的意思很深,显示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叫万法归一。它显示这个意思在里头,我们总要能够体会得到。能体会得到这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是什么?我们还享受不到,必须要用功夫去求证,证悟之后那就得受用了。得什么受用?这二十个比喻全现前。不是说的外人,说的是自己。

这是众声悦意,就是你心里面感觉得很愉快,欣赏这些美妙的音声。这比喻菩萨四辩,四无碍辩才,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能令一切众生悟入佛境界。在这里我们要把「四无碍辩」简单的做个介绍,四是四种,无碍辩才,这是性德;机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听佛菩萨说法没有不欢喜的;悦是欢喜。那我们的辩才失掉了,怎么失掉?因为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所以称性的辩才没有了。可是世间还有很多很聪明伶俐的,我们听他讲东西也是辩才无碍。细心观察,他分别执著并没有断,这种无碍辩才是修得的,不是称性的,是修得的。虽然修得,在佛法里面叫做世智辩聪,那是世间的智慧,不是真智慧,世间的智慧、聪明、辩才,这我们统统都要清楚、要明了。为什么叫他世智辩聪?因为他的分别执著没放下。放下分别执著,那就是佛法里面的「四辩悦机德」。由此可知,放下是多么重要,放下之后是现成的,自性里面有这德能、有这种德相自然现前。看到这里都是讲的法身菩萨,用不著羡慕,自己本来就是。

在佛法里面讲「四无碍辩」,也叫「四无碍智」,智慧,这是「诸菩萨说法的智慧辩才」。诸菩萨就不一定说法身,法身的性德流露圆满。那我们要问,权教菩萨没见性的,有没有辩才?有。阿罗汉没有见性,有没有辩才?有。实在讲不要说阿罗汉,还没有出离六道的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这些人的辩才不输过天女。为什么?他是因为烦恼虽然没断,大心发了,这大心不可思议,能有大心决定得三宝加持。为什么?三宝心量大。怎么知道他心量大?他有大愿,念念众生无边誓愿度,念念不忘。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迷而不觉的众生,这些众生我们佛法里面讲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众生都没有见性。见性,十法界就没有了,那就是一真法界,像华藏、极乐,是诸佛的报土。没有见性,这在方便土、在同居土,那都没有见性。所以心量一大,四弘誓愿真发了,那不是假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真有这个愿,念念不舍,你自然得佛菩萨威神加持。你修净土、弘净土,哪有不得西方三圣加持的道理!如果你四弘誓愿是有口无心,那就没法子,那就得不到加持。

所以拓开心量,我们今天讲断见思烦恼,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是真不容易,可是把心量拓开比那个要容易一些。心量真拓开之后,放下容易,不难!由此可知,这是一个门道,原来放下分别执著有个特别法门,就是把心量拓开。我们讲席当中常常说,心量拓开头一个是把对立化解掉,没有对立;有对立,你的心量就拓不开。我跟人对立、我跟事对立、我跟万物都对立,那怎么行?所以不可以对立。对立是什么?是相对的,没有对立是一体。学了大乘之后常常想,看天地一切万物,对立的念头才起来,你就想到惠能大师所说的,惠能来说就是佛说的,就是诸佛如来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有对立,对立从哪来的?是我自性生的,是我心现的,是我识变的,那就不对立了。眼睛能跟耳朵对立吗?鼻子会跟嘴巴对立吗?牙齿咬到舌头,舌头还要报仇吗?没有。为什么?它知道一体。如果你要是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心现识变,对立就没有了,你的心量跟佛的心量没有两样。虽然分别执著还没有放下,但是会放得很快,不要著急,自自然然慢慢的它就化解了。好像解冻一样,没有办法突然把一块冰化开,慢慢逐渐它在消融,道理在此地。

这是四种辩才,佛在经上说,从意业上,意业是念头,所以叫解,四无碍解,解当然属於智慧。如果是在言语,从口业来说,这叫辩,那是辩才。辩才是相,它的体是智慧,是你心里面真正体会、真正明白了,你才能说得出来;如果你不是真的搞清楚,你说不出来。世间口齿伶俐的也有智慧,世智,世智辩聪他也有。第一「法无碍」,法是什么?法是从形相上说的,名词,像我们讲的佛、菩萨、阿罗汉都是名词,大乘、小乘也是名词,佛家就叫做名相。「句文」,句是一句,我们说话的时候一句;文是一个字叫文字,是个符号,名词术语。句是言语,文也算是言语,也可以说文字,这些东西「能诠教法」。古圣先贤他的智慧、他的经验、他的方法,靠什么传给后人?就要靠名句文,我们今天总的来说就是文字。文字里面有很多名词术语,依靠这个方法能传给后世、传给远方,这就教法。

「於教法无滞」,这就叫法无碍。换句话说,你对古圣先贤所传的这些典籍,对它里面的名相术语没障碍,你很熟悉。文字里面所记载的,你能够通达,你能够体会到,没有障碍,这就叫你对於法没有障碍。小的,把规模缩小,缩小是什么?这佛法,佛法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现在讲《大藏经》,你对这些典籍通达无碍。广义的来说,对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没有障碍,无论是古人留下的那些典籍,不一定是佛法,也不一定是中国,外国的,所有东西古人留下来的,这些文字资料你都能通达。除这个之外,现前这一切大自然的现象,这也是法,也没有障碍。广义的说,世出世间一切法,这真的不是假的,这一切法里面有一法通了,所有法全通。这个通是怎么说法?见性了。

这一切,哪个法能见性?哪个法不能见性?法法都是自性流露的,你说哪一法不能见性!所以法法都能见性。千万不要执著佛法才能见性,禅才能见性,你永远见不了性!为什么?因为你有分别执著。离妄想分别执著,就见性了。那个离妄想分别执著的人,祖师常常问他,哪一法不是佛法?他去找,找不到,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有妄想分别执著,哪一法是佛法?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人家回答说没有一法是佛法,佛菩萨像也不是佛法,经典也不是佛法。然后我们晓得什么叫佛法,什么叫非佛法,原来有分别执著就非佛法,无分别执著就叫佛法;有分别执著叫世间法,没有分别执著叫出世间法。法里头有没有世间、出世间?没有,法里头没有。世间出世间、佛法非佛法是在你念头里,与外面不相干,这个道理要懂;你要不懂,你这一辈子学的都不是佛法。至少执著没有了,执著没有了入佛门,是什么?初级佛法。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下品的是初级佛法,执著没有了,阿罗汉、辟支佛他们的境界。中级的佛法,分别没有了,分别执著没有,中级佛法是菩萨;高级的佛法,妄想没有了,那就成佛,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法身菩萨。统统在自己分上,就是在自己起心动念,离开念头什么都没有,这个道理要晓得。

遍法界虚空界这些东西从哪来的?从念头来的。所以佛说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念头,你起心动念了,这个境界就现前。境界为什么会变化?像万花筒一样,变个不停,从来也没停,刹那都没有停过,真的像万花筒一样,人就迷在这里头,永远不觉悟,不觉悟就出不来。什么时候一下有人给你点破,点破你一醒了,真的是假的,没有一样东西实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真的一下明白了,醒过来,那就见性,那就作佛了。见性作佛之后,那就一切具足。什么叫一切具足?众生有感,你应现在十法界,应现在十法界没有一样不具足。无量的功德,无量无边的色相,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能现有情身、能现无情身。能现十法界有情的身,能现十法界像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无情身,统统能现,得大自在。众生的缘没有了,这境界就没有了,众生有感,它才有应,没有感就不会有应,感应道交。众生是业力变现的,他迷!迷的时候有境界出现,觉就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明明有六趣」,十法界都是在作梦。六道里面作梦不知道是作梦;四圣法界作梦,知道在作梦,差别就这一点不一样。

我这个比喻诸位要是细细去揣摩,你能体会到,四圣法界跟六道有什么不同?都在梦中。一个作梦清楚我在作梦,另外一个作梦,完全不知道,被这个梦境所转。四圣法界虽然作梦,他能做一半的主,那一半转不过来,他能转一半。叫於法无碍,这是我们现在这个程度於法无碍;真的讲到无碍,有信解行证,有四个层次。我们今天这大乘听了不少,至少什么?信无碍,我相信,不怀疑了;解也有几分,虽不够彻底,有那么几分。长时间接受大乘的薰习,这无碍逐渐会扩张、会膨胀,然后最重要的是行,行没有别的,放下!放下之后才能证得。所以,这个对教。那么教有用处,对谁有用处?对凡夫,对六道凡夫、对初学很有用处,尤其是我们这个世间。

十方世界有情众生根性并不相同,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替我们选择的二十五圆通,佛让文殊菩萨来替我们选,结果文殊菩萨替我们选的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为什么?我们跟观世音菩萨有缘。观世音菩萨是听讲经开悟的,是闻音声开悟的,他不是看经开悟的,他是听经开悟。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也是耳根最利,看,有的时候不悟,看不清楚;但是闭著眼睛细细的听,会开悟,这跟观音菩萨根性相通。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以音声做为教学最主要的方式,天天跟大家讲,没有文字。你再看,在中国,孔子、老子、孟夫子统统都是用言语,再往上推,可以推到三皇五帝,没有文字,那时候文字没有发明。文字在黄帝时候发明的,黄帝以前没有文字,伏羲氏是画八卦,可以说八卦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到黄帝正式才有象形。所以,都是以音声来解释让你听。

孔子教学没有教材,自己听古圣先贤所说的,能够记得的传给学生,讲给学生听,虽有悟处也不出古人的承传。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也是说述而不作,没有创作、没有发明、没有新奇的东西,所说的全是古佛所讲的。释迦牟尼佛以前有古佛,当然古佛太多,那古佛能传得下来吗?没有。怎么传法?古佛就是佛性,你明心见性之后就佛佛道同。你见性了,那个佛也见性,见性决定是一样的,决定不会说是两样,言语虽然不一样,那个意思、境界是完全相同。所以叫你依义不依语,语言多说、少说、长说、短说,没有关系,说的是一桩事情。譬如两个人,你们两个人都到香港来玩过,而且在香港住的时间很长,现在让你对一些陌生人(没有来过香港的)向他做报告,给他介绍香港是什么样子。你们两个人也没有商量,两个人说的话不一样,时间长短不一样,可是介绍的内容是一样,因为亲证的。这就叫古佛所传,就是说明这经上常讲的「佛佛道同」。没有成佛的时候有差别,因为你见得不够圆满;到成佛的时候,圆圆满满统统见到,决定没有差别。这是古佛所传,是自性,见性全是古佛所传的。没有见性是老师、祖师传的,见性的时候是一切诸佛所传的,哪有什么发明?哪有什么创造?自性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广义的法无碍。

现在人如果说是有我的一个说法,我所发现的,你们想想他是不是著了我相?《金刚经》上,有我相一定就有人相,有人相一定有众生相,一定有寿者相,四相具足,他是凡夫。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放下,世智辩聪,不是佛法。佛法最基本的破我执,无我相,无我才能入佛门,有我入不了门。小乘初果这刚入门,真的,他就破了我相。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的,小乘须陀洹,刚刚证得须陀洹。佛问他们,他对佛说「我证得须陀洹,我不做证得须陀洹想」,这真正叫证得须陀洹。如果说我想我执著证得须陀洹了,那四相具足,那佛就不会承认他是须陀洹。

我们从经教里面所说的,须陀洹破八十八品见惑,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五大类,第一个「身见」,可见得须陀洹再不执著身是我,他不会有这个念头。身不是我,我不是身,那这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衣服绝对不是我,可是我的衣服,他没讲我的身;我的身,身跟我是两桩事情。这是须陀洹的境界,刚刚入门,不再执著身是我。第二个,对立的观念没有了,你才晓得,那心量慢慢扩大,比我们凡夫扩大,对立是什么?「边见」,就是现在讲相对的。譬如说大,大的对面是小,大小是一对;说长,长的对面是短,长短是一对;说我,我对面有人,人我是一对,这些观念都是对立。对立的观念没有了,所以他的心比我们清净,边见没有了。边见,实在讲是现代科学家讲的相对论,相对的世界,全部都是对立的。佛法里头没有对立。然后怎么样?成见没有了。成见是什么?我以为怎样怎样,这个念头没有了。成见里面有因有果,对於因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戒是因,见是果。因果不空,因果是有,但是没有成见,这个执著破掉了。最后一个「邪见」,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没有了,这就是须陀洹,在《华严经》是初信位的菩萨。所以你自己有没有到初信?那你想想,这五种错误的见解你还有没有?如果有,不是须陀洹;没有了,是须陀洹。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读《金刚经》这段文,就是破四相,总以为是法身菩萨,不知道是小乘初果。到看江味农居士的《讲义》,这才一下明白。其实经文上讲得很清楚,粗心大意,须陀洹不作须陀洹想,这讲清楚了,初学的时候就看不懂这句。有这个想就是错误的知见,那是解悟,不是证悟。这个「想」放下,没有了,这是证悟,这讲入门。

第二个「义无碍」,义是什么?义理。「知教法所诠之义理而无滞,名为义无碍」。经典实在讲,言语或是经典是个工具,所谓是文以载道,道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在不在文字里面?不能说它不在,也不能说在。实际上说,道是无处而不在,这些工具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你说义理在不在?在!什么人能够体会到、能够见到?无心的人能见到。无心是什么?没有妄心、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没有执著的人能见到少分,没有分别的人能见到多分,能不起心、不动念那见到圆满。这就明白了,六道凡夫见不到,什么原因?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

一般讲的道,大道,在佛法里面叫法性、佛性,能生万法,能现无量无边的境界。真的,我用万花筒来比喻,诸位玩过万花筒,细细想想万花筒那个境界,千变万化都是万花筒里头本来具足,绝对不是万花筒之外的。可是变化你去找,找不到一个相同的。你一天到晚去找,甚至於你可以用摄相的方法,每个你照一张照片,你照一万张、照十万张,比比看有没有相同?一个相同都没有。日本江本博士从水实验,水结晶做了几十万次实验,他告诉我,结晶居然找不到一个相同。同样一个字,写个爱字贴在实验这水管上面,做了很多次的实验,大同小异,绝对没有两个完全相同。那什么原因?爱是个符号,我们去做这工作的人意念不一样,刹那刹那都在变,真的是像万花筒一样。前一分钟做的实验,跟后一分钟照的两张照片就不一样,你照到一张,再找不到一张相同的。

所以学一定要明了大义,这个大是形容词,义理无量无边没有止境、没有边际。任何一法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因为它是称性的,自性里头没有对立的,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没有时间,没有远近就没有距离;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讲时间跟空间,在自性里头没有,真的是无障碍。这是什么?这是宇宙的真相,宇宙人生真相。宇宙人生真相就是你自己自心的心相,不在外面。这个说起来真的是最高深的哲学,最高深的科学。科学跟哲学探讨这个问题,到现在都没有结论。佛法里头有,三千年前佛就讲清楚、讲明白了。听到佛讲经说法,真的明白、觉悟,这证果,这样人太多。那些证果的人是给我们做什么?作证转,他给我们作证明,佛说的不是假的。所以佛的教学高明,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是说,我说了就算数,你们都要听我的,佛不是这么霸道的。佛很谦虚,我说了,你们去求证,你们所证到的跟我所讲的一样的,那是真的。为什么?我看到,你也看到,他也看到,大家都看到一样的,那就是真的!绝对不是我看到,你们看不到;你看到,他看不到,不是的,各个都看到。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本来是佛,你现在还甘心情愿当凡夫吗?在过去真的是糊涂、迷了,迷而不觉,情有可原。现在遇到释迦牟尼佛给你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还甘心情愿当凡夫,那就错了!要回头,不能够立刻回头,也得慢慢转过来,你转一分有一分受用,转两分有两分受用,你才知道好,回归自性是最好的事情。迷失自性那真是麻烦。

这就叫一通一切都通,法无量无边。你就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四十九年,说的这些经,我们相信阿难尊者不可能完全复讲记录下来。阿难算是非常难得,把佛所说的四十九年重要的全都说出来。孔子教学五年,时间短,过世之后弟子们也是从记忆当中,把他老人家的教诲记录下来,编成一本书《论语》《论语》分量不多,是孔子当年教学等於说是大纲,一定说很多,把这段话最重要的几句节录下来。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讲四十九年,这个量太大了,阿难尊者复讲,不错,留下这么多东西,传到中国来绝对不是完整的,为什么?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运输极度的困难。尤其是佛经传到中国不是纸张,不是印刷,手写的,写在什么地方?那时候没有纸,写在贝多罗树叶。贝多罗的树叶有点像什么?像芭蕉。像芭蕉的树叶很大,把它裁成一片一片的,一片都很厚,那一片像我们这样,大概都有十几张纸有这么厚,写在那个上面。贝叶经我们看过,一张长条两边打洞用绳子穿起来,大概只能写六行,梵文是横写的,你就知道那一部书是多大。像这部《华严经》还得了,用骆驼、用马来驮,那像一部《华严经》,总要用几十只骆驼驮这部经。才知道从前这些东西流传到中国是多么的辛苦;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有轮船、有公路、有铁路、有飞机太方便。从前没有,往返要靠走路、要靠骡马。所以传到中国的东西,印度这些高僧大德也精挑细选他能带得动的,中国到印度去留学的,也是精挑细选。带到中国来之后,再一次精挑细选,为什么?带来也很多,我们一下也翻不过来。然后你才晓得,我们现在中文翻译这个《大藏经》,是世尊当年所讲的几分之几,不可能是一半,不可能。

我们不能不佩服,阿难尊者这批弟子们他们能记得这么多,当然不是容易事情。我们学佛这么多年,也能够理解到了,为什么?很多弟子都是明心见性的,明心见性的人通了,一通一切通,所以他们来结集就不会有差误。可是一般世间人不相信,你这个记的话,真的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吗?是不是你自己造谣生事造的?后人有怀疑。所以要五百阿罗汉来作证明,没有人提出异议,记录就可以流通。这是面对这些迷惑颠倒,具足妄想分别执著的这类众生,需要用这个作证明。对於已经放下执著的人都不需要,他们能懂,他们可以承认,可以接受。

所以义理就非常重要,怎样才能见到真实义?开经偈上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最后这句话重要,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怎样才能见到如来真实义?很简单,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见到。如来真实义原来是自性,所以说你放下执著,你见到少分;放下分别,你见到一半,多分;放下起心动念,你见到是圆满的。所以见如来真实义这个事情不难,这个事情不假,完全在自己。你要是具足妄想分别执著,释迦牟尼佛当面给你讲,你也不懂得意思。真能放下,不听释迦牟尼佛讲也完全通达,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就是代表人。佛说的这些经典,哪一部他不通!虽然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他就跟你讲,讲得真是跟佛没两样,这我们总算是搞清楚、搞明白。所以,能不能成佛,能不能成菩萨,不在外面,与外面毫不相关,统统在自己,这是义理。

第一个对於经论文字没障碍,第二个文字里面所说的义趣、义理,你能通达。通达义理是要放下,要发大心,要跟诸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义理就通,就没问题。第三个是辞,辞是什么?你跟人家讲解,言辞没有障碍,「於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为辞无碍」。这个意思包含得很广,像我们这个世界上许多不同的言语文字,你全通达了,你没有障碍了,这条很重要。为什么?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原文(梵文)的经典会不会翻得错误?多少人有这个怀疑,我们最初学经的时候,有,有这个疑问。玄奘大师到印度去取经,第一个动的念头就是怀疑古大德,他那个时代的古大德翻的经典,他怀疑他翻的有问题,不见得是佛的意思,所以一定到印度去。在印度十七年回来之后,对於古大德翻的经,他没有加以批评,这就是说明他都肯定,都承认翻得不错。特别是古大德里面有不少人用意译,不用直译,把佛所讲的意思用中国的语文写出来。像鸠摩罗什大师翻的,安世高大师翻的,中国人喜欢读,好像念中国人自己的文章一样,翻得好。玄奘大师译的经他用直译,完全照印度的文法译出来的,译出来是没错,中国人不爱读,为什么?很难读,外国文法。大概玄奘大师所翻的,流通最广就是那部《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他翻了有一千多卷,都在《大藏经》上,很少人看他的东西,虽然翻得是不错,问题出在这里。

「辞无碍」,言辞,你能通达各种不同的言语文字,意思在此地。不但通达人间的,还能通达天上的、还能通达畜生的、还能通达饿鬼的,真的你能跟九法界众生沟通,跟他们说法,这能力是很了不起。你要晓得,这是你自己的本能,为什么?这一切万物是你自性现的、自性变的,你还会跟它有障碍吗?这些言语要不要学?不要学,你只要把障碍去掉,能力现前。障碍是什么?分别执著。於是在修行上真正的关键枢纽在什么?在禅定。所以你要懂,一定要懂,禅定绝对不是禅宗才修的,有很多人不了解,以为禅宗修禅定,其他的不是,你错了;只要是佛法,都是以禅定为枢纽。你看看《大藏经》的编排就晓得,《大藏经》内容是什么?分三大类经律论,经就是禅定,定学;律是戒学、戒律;论是慧学,经律论就是戒定慧。

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那你就晓得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戒定慧。那怎么学?先学戒。佛强调要修小乘,小乘戒多,尤其是基础。那总的,不论是大小乘,不论是哪个宗派,八万四千法门共同科目,你要知道是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是佛门的基本课程。你不在这上下手,你怎么能入门?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多清楚,这部经是人天法,那我们现在是人,就是做人的方法,不失人身的方法,来生还在人道,不会堕三恶道的,叫人法。生天的方法,天有二十八层天;再声闻菩提,这超越六道,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从十善建立的。把十善比喻做大地,大地上所有高大的树木跟小草,统统是依靠大地,不依靠大地它不能生长,十善业道是大地,这个要认识清楚。佛法从哪里开始?从十善业道开始,没有十善业道就没有佛法。现在十善业道,问题来了,在家没有十善业道,出家不但没有《沙弥律仪》,也没有十善业道,所以佛法衰。不但衰,佛法要灭,为什么?没有真正修行的人,佛家没有法子,没有传承的人。谁能传承?依教奉行的人能传佛的法,能弘扬佛的法,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

我们在这么多年来,看到全世界在家的佛教徒,没有十善;出家的佛弟子没有《沙弥律仪》,实际上连十善都没有。所以才极力提出来要学《弟子规》,要学《感应篇》,有《弟子规》《感应篇》的基础,十善业道你自然会做到,不用劝。你就真正是佛的传人,佛经上打开「善男子,善女人」,里头有你一分。如果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十善业你做不到,天天念没用,不是叫你念的。「受持读诵」,受持不是念的,念是一种方式,叫你记住,不要忘记。最重要是你接受,你接受它的义理、道理,你接受它修行的方法,要把十善业道变成自己的行为、变成自己的思想,那才管用。所以我们的基础,基础有三层,加上《沙弥律仪》是四层,它有浅深次第的,一定是先学《弟子规》《弟子规》都做不到,那其他都不要谈,那是一年级。一年级做到再升一级是二年级,二年级是《感应篇》,这两个都做到,你再学第三门,第三个课程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做到,你再学《沙弥律仪》,出家人要建四个根。

从前出家人在社会上地位最高,我们中国过去社会,古时候社会地位士农工商,也是有四个阶级,最高的读书人,士是读书人,读圣贤书他明理。第二个是农,农下面是工,工下面是商人。商人在社会上,商人虽然很有财富,在社会地位很低。但是出家人,出家人地位在士之上,为什么?士三个根,伦理、道德、因果三个根;出家人还要加上佛法,加上这个是什么?加上《沙弥律仪》,所以四个根。那人家怎么不尊重你!帝王尊重,就带头,头带得好,所以出家人是帝王师、天人师,是这样的身分。古人孝亲尊师,尊师重道,那身分多高;现在社会大众把这个变成迷信,出家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

我第一次到香港一九七七年,我来的时候香港很多法师告诉我,他说法师,你来得你的运气不错,这两年香港风气改了。要是前二、三年,出家人走到外面,人家对你吐吐沫,骂你,说你光头,触他的霉头;今天见到出家人,完蛋了,今天什么也赚不到,光了。所以出家人在香港是一点地位都没有。我来的那个时候稍微好一点,像这种现象我是听说,没有看见过。这些现象不能怪别人,只能怪我们自己,我们没有把四个根做好。如果我们真的像古大德一样,这四个根扎好,社会上谁不尊敬你!在从前这些出家人说老实话,都是这些官僚的顾问。没有顾问,他们有什么疑难杂症都来请教,各个行业遇到困难,哪个不去看看师父,向师父请教,师父世出世间法全通。现在的出家人都叫你拜佛、念佛、烧香,叫你要出钱做功德,去拜忏,讲不出道理来,造成社会大众对於佛法严重的误会。不但说你是宗教,说你是低级宗教、是泛神教、是多神教,什么都拜,比不上基督教、天主教,为什么?高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佛教多少神?那怎么能怪人家?不能怪人。怪我们自己没有学好,怪我们自己不能把佛教本来面目讲清楚、讲明白。

我上次在山东大学,很难得,学校叫我跟学生们上一堂课,那一堂课大概是有两个半小时的样子。听众是他们学校哲学系的、宗教系的、历史系的,同学跟老师大概有四、五百人。给我的讲题是「佛教与世界和平」。难得有这么好机会,我就告诉大家。那天也有些信徒,不多,也在听。我告诉他,佛教不是宗教,释迦牟尼佛不是神、不是仙人,释迦牟尼佛是人。佛、菩萨、阿罗汉是佛陀教学里面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称佛陀,像学校的博士一样,菩萨相当硕士,阿罗汉相当学士,是三个学位的名称,你怎么能把他看成牛鬼蛇神?那就迷信了。你再看看释迦牟尼佛一生,他好学,他十九岁出去求学,印度无论是学术、是宗教他都去学习,学了十二年,三十岁。

印度无论是学术或是宗教,都重视禅定,这是很特殊的,在全世界很少见到,没有不修禅定的。所以佛经里面讲的四禅八定,在印度是很普遍,太多人修了。当然释迦牟尼佛对四禅八定,一定也有很深的功夫。四禅八定能够突破六道里面的时空,他们对六道里面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六道轮回不是佛说的。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现在才二千五百多年,而六道轮回是一万多年前婆罗门教说的。印度所有宗教都不反对,为什么?他们都见到了,你只一入定就看到,没有不承认的。可是这个事情有几个疑问没法子解释,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以外还有没有世界?当时在印度宗教不能答覆,学术界也不能答覆。於是释迦牟尼在恒河边上入更深的禅定,什么叫更深的禅定?把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这明心见性,这问题解决了。见性之后就跟惠能大师一样,「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原来六道轮回就是万法,是自性变现的。六道轮回外面还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之外有一真法界,全搞清楚,这开始教学。三十岁开始教学教一辈子,七十九岁释迦牟尼佛圆寂,整整教了四十九年,现代这所有宗教这些仪式全没有,那时候完全没有,不但没有,连寺庙都没有。释迦牟尼佛没有建过寺庙,讲经教学在哪里教?旷野。山林、树下、水边都是他喜欢去的地方,他在当中一坐,学生团团围住他。跟孔老夫子差不多,孔老夫子还有个讲堂,但是也很少,杏坛那时候,夫子常常也是在野外。

释迦牟尼佛过世也在野外,不是在房子里面,在树林里面,这就是说明他一生没有建过讲堂。但是学生多,学生里面有不少是国王大臣、豪门贵族,有这些在家的学生,他们有别墅、有花园,有的时候也请释迦牟尼佛来讲经说法、来教学。佛也很开明,不固执,随缘,请我就去。那些人想把园林送给佛,佛不要,借用。我常讲的佛有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所有权是你的,我在里面讲,短的讲几个月,长的讲几年,再到别的地方去还给你,一点牵挂都没有。所以我们从整个历史上来看,释迦牟尼佛他是职业教师,教一辈子,而且是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他教学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也不分学派,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你欢喜来他就很热心教导你。跟孔子一样,孔子有教无类,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的。

后世人为了纪念他老人家,给他造了像,这一造像就产生误会,以后人就把他当神明看待;就像孔子造像一样,所以变成迷信,这我们总是要懂。佛教传到中国来还是学术,不是迷信,一直到清朝初年都还是学术,雍正、康熙、干隆的时候,寺院庵堂都是学校,哪个道场不讲经、不上课!没有的。所以丛林的组织(寺院组织)有方丈住持就是校长,首座和尚就是管教务的、管教学的,维那是管训导的,当家师监院是管总务的,跟学校名称不一样,职事完全相同。所以你讲清楚、讲明白,大家就没话说。认识佛教的本来面目,我们要学是要跟释迦牟尼佛学什么东西?这经的内容无论大部、小部,总而言之,它所说的不外乎五个科目,第一个是伦理,伦理教育,第二个是道德,第三个是因果,第四个是哲学,第五个是科学,这五门功课都达到登峰造极,真的是究竟圆满。

这么好的教育,佛经是这么好的教材,你要是不认识,当面错过,你说多可惜!现代的尖端科学还有疑问,还没有讲圆满,佛经里头已经讲圆满。代表现代的科学,一个是太空物理,量子力学,基本粒子,在佛经,《华严经》上讲得很多。所以你要懂得佛经是什么?确实过去方东美先生给我介绍高等哲学。现在我们学了这么多年才晓得,不仅是高等哲学、高等科学、高等的伦理、高等的道德、高等的因果。人这一生能够遇到大乘佛法,无比的幸运,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依教修行,你这一生没空过,这一生来得有价值,值得!你的人生价值观自然就很健全,这人生过得多充实、多有意义、多么幸福、多么美满。

第四讲到「乐说无碍」,这乐字念去声,就是喜欢,喜欢讲。你虽然很懂得,不喜欢跟人讲,那也不行,那不是菩萨。菩萨喜欢跟人讲,只要他肯听,一定不厌其烦的跟他讲;他不喜欢听,那你就不要讲,他不爱听,不愿意接受,这就是佛度有缘人。爱说,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天天说,乐此不疲。又说「辩说无碍,以前三种之智为众生乐说自在,名为乐说无碍」。佛家的经常常讲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这个书本是教,教科书,书本里头有道理、有方法、有境界。刚才讲的有伦理、有道德、有因果、有科学、有哲学,这是经本里面的内容,这是属於理。理要搞清楚、搞明白,你学了之后管用,用在生活、用在工作、用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就叫行经。我们一般讲修行,依教修行,依教理修行;教法是规矩、是戒律,教理就是定慧。

最重要是智慧,智慧一定从清净心得来的,所以你先要修戒,都是从放下开始。连儒家都不例外,儒家这世间法,世间智慧也要放下,那是圣人智慧,他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他放下什么?欲望。他的方法是什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物就是物质欲望、物欲,格是格除。所以格物的意思就是放下欲望、物欲,不要贪恋这个东西,你才会有智慧,致知是智慧。物欲把你的智慧障碍了,你有强烈的欲望,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你哪里会有智慧?没有智慧。没有智慧,你的真心不能现前,你所用的是妄心,妄心是什么?虚情假意。不但对别人虚妄,对自己也虚妄,你自己不知道。

所以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你的清净心现前了,那是你的真心,叫诚意。真心起作用就是正心,就是说你的思想、你的见解纯正,不邪不偏叫正。心正行就正,心正身就修,身修你家才齐,才一家和睦,家和万事兴这就受用。家和而后国治,你家和才能够帮助社会、帮助国家,最后帮助天下。天下平,天下人都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和谐世界。儒家讲的这套功夫,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佛法你看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都是教先断烦恼开始。

四弘誓愿先发大愿,为什么?大愿是菩提道上推动的力量。这个世间人,现代的世间每天拼命工作,什么东西推动?利,都是为了利、为了赚钱才拼命干。如果说你拼命干,你没有钱赚,没有利益,他什么都不干。读书人、修道的人他名闻利养都放下,什么力量推动他?「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力量推动他。他也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一切在迷惑的众生,帮助他们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不是为自己。这个力量超过了名利的力量,这个力量是真正精进不懈,没有比这个力量更大在推动他,锲而不舍。所以你依教修学你能得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你才喜欢表演,喜欢教学。表演什么?表演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在表演,全都是在教学,身教。

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教人「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说是解说,先表演就是先要做到,你做到了,别人向你请教,你才跟他解释。第一个给人的形象就快乐,早年我在美国住在旧金山、住在达拉斯,这两个地方时间比较长久,我们的邻居当地人,以后慢慢就熟了,见面都点头。有天他来请教我,他说你们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这么快乐?从来没有看到你们有忧虑、有苦恼过,他说你们学什么的?我说我们是学佛的。什么叫佛?佛就是快乐。他说快乐这个我要学。极乐世界怎么不快乐!他说学佛学什么?我说学佛头一个学快乐,第二个学长寿,第三个学清净。这些东西我们都要。我说好,你们星期天都上教堂,星期六到这里来学,跟上教堂不冲突。我们达拉斯佛教会星期六,就是开放给这些外国人来学快乐、学长寿、学清净心。你不要跟他讲佛法,什么净土法门,你就把他讲跑掉,这就是契机,他非常需要这个,他们生活压力很大、很痛苦。这首先是形象,他看到之后,自然就来向你请教。

我们现在在澳洲,我们的净宗学院,现在当地人愈来愈多了,最初是排斥、怀疑,这么长时间一相处觉得什么?这帮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好人。所以都来了,连旁边这些基督教徒、天主教徒都来了,我们对他们教会有帮助,我们常常布施。慢慢的他们也回馈,他们自己家里种的花会带来供佛,有的时候会带点米,带点吃的东西、油,送给我们道场,慢慢都学会了。所以表演重要,「为人演说」,这才能够产生乐说的效果。尤其我们讲求多元文化,我们净宗学会里面有供养耶稣的像,圣母玛利亚的像,所以他们很开心,我们也拜他们。慢慢的他就晓得,这是自性现的,这个道理跟他初讲他不懂,慢慢的学,学到最后他就明了了。

我们讲西方净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那要换他们的,自性天堂,唯心耶稣;自性天堂,唯心天主。都是心现识变的,不要分,分就错了,法性在那个环境里头,它用那种形式,就是讲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什么东西现的?法性现的,自性现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慢慢他学多了,听了,所以现在很多当地澳洲人早晨参加我们的早晚课,早课他们都来参加,晚课也来参加。还有些人参加完就在我们斋堂吃饭,相处非常和睦,四无碍辩就产生效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