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四八讲) 2007/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大科第五「喻况玄旨分」,经文里面有二十种比喻。第一个大喻是「声闻现通」,比喻「菩萨自在益生德」,这个三首半的偈颂我们学过了。菩萨利益众生的大德大能,就是前面一大段所说的大用无方。佛陀教学很慈悲,将菩萨的德用说完之后,深怕我们中下根人还是不容易体会,再用比喻来说明,就说了二十种的比喻。像这些教学的方式,我们学讲经的人,就是学教的人特别要注意,在经典里面,可以能够学到佛是怎样所谓善巧方便。尤其是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要熟悉这套理念与方法,才能真正帮助现代的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现在的人难教,佛在《地藏经》上已经讲得很清楚,我想世尊在《地藏经》上说这些话,不是对当时人说的,是对我们现在人说的。为什么?当时人好教。就是在末法,我们想想看,一百年前、二百年前的人,好教。难教真的是最近这一百年,出了问题,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真的。原因在什么地方?这个事情是全世界的,有不少的这些学者教授跟我在一起讨论这问题,全世界。这个与科学有直接的关系,科学提出来样样都讲证据,你说有神,神在哪里?你把证据拿来,拿不出证据就否定。所以,西方人不信宗教了,社会动乱。东方人不相信老祖宗的教诲了,古圣先贤的教诲他说那个过时了,我们的社会也动乱了,人们生活是愈来愈痛苦。

前几年香港有个陈老先生陈郎,这也是个名人,在香港很多人都知道他。年龄跟我差不多,他是四川人,长年住在香港,前年过世了。他告诉我,他说在从前家乡四川那边人都相信佛菩萨,相信鬼神,神庙、城隍庙到处都有,人不敢做坏事。做坏事情的人少,不是没有,少。现在破除迷信,不相信宗教了,做坏事情的人愈来愈多,社会很不安宁,这他告诉我的。他的结论说,这些信仰宗教、相信报应的,真有作用,真管用。实际上这些事情有没有?真有,不但在中国有,在外国也有。我在美国住的时候,美国的鬼屋就很多,真的闹鬼,没人敢住。有些去试试看,真的,晚上被鬼赶出来,怎么能说没有证据!没有证据你就不相信,从前像李老师常常跟我们说,你爸爸你见过是吧?见过,有证据。你祖父见过没有?有人说也有见过。你祖父的爸爸有没有见过?没有见过,没有见过你就相信了吗?这是说明人的浅见,只看眼前,没有前后眼,不能看到过去,当然更不能看到未来。

真正有智慧,从过去的经验就能了解未来的变化。早年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那个时候台湾的教育对人文就是伦理道德疏忽了,盲目的办许多大学。所以方先生跟我们说,后果不堪设想!那个时候他老人家跟我说,台湾是个岛国,岛国的生存要靠航海,现在要靠航空。他说办那么多大学干什么?大学是培养通才的。学校多,学生多了,社会上没有这么多位置给他坐,社会就乱了,一个位置大家拼命争,打得头破血流,现在的社会就被他看中了。五十年前讲的话,就是说他能看到五十年后的社会状况,这叫学问。他的理想没人听,没有人接受。我们也问他老人家,那怎么办?应该怎么样做好?他的主张,他说像台湾这样,两个大学足够了。还有这么多人怎么办?应该要学技术,就向航空、航海发展。办造船的学校,造飞机的学校,让台湾这个地区这样的人才他都往这里面去钻,将来台湾造船世界第一,台湾制造飞机世界第一,他说人才向这上去就对了。向航海、航空上发展,人的精力集中在这方面,不要去搞政治,也不要去搞其他的,从这两种事业上去发展。他说得很有道理,没人相信,没人去做,我们都感觉得非常的惋惜。

教育一定要发展人文,伦理、道德、因果,社会永远不会动乱。人有伦理道德不愿意做坏事,做坏事对不起自己良心。人真正懂得因缘果报,实在讲中国的历史,《二十五史》就是一部因缘果报的记录,很值得人省悟。懂得因果报应不敢为非作歹,社会自然和谐,怎么可能有动乱发生!我们听老师的教诲,以后接触佛法,看到经典的教训,对这桩事情逐渐明白了。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人,这是大学问,知道人生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的。确实生到这个世间来,是来圆满自己没有完成的功课,提升自己的灵性,这是人生。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常说,人间的功课就是五伦八德,在佛法里面就是十善、三皈、五戒,你能把这个学好,你来生就升级了。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在过去这些好样子多,各行各业都有菩萨。经商的,在佛门里面称菩萨商主,他赚的钱不是自己一个人享受、一家人享受,不是的,他确实是做个模范的商人,那就是菩萨。以他盈余的利益回馈给社会,回馈给大众,都做些社会慈善利生的事情,都做好事。所以贫穷的人对富人尊敬、欢喜,为什么?这个富人常常照顾他。长年不断的布施供养,没有不遵从圣贤教诲、佛菩萨教诲,所以他们有智慧、有德行、有财富,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家道自然就兴旺,代代有子孙承传他的家道、他的家业。现代人没有这个观念,父母的事业他不愿意继承,他要搞他自己东西,所以家业、家道没有了。古时候不是的,是承传,他真的是有道,用这个行业来服务社会,跟其他的行业互助合作,社会是整体的提升。社会的和谐、社会的进步是整体的,它不是为个人。

所以菩萨哪个行业里头都有,菩萨利益众生的大德哪个行业都有!有菩萨,那真是太平盛世的时候,人民有德行、有善根、有福报,感得的是佛菩萨来做国家领导人,佛菩萨来了。你仔细一看中国历代这些帝王,近一点的,你看康熙、雍正、干隆,菩萨!不是凡人。他们确实具足高等的品德、智慧、德能,又好学,对人民、对社会非常关心,他有责任感。我们看看康熙教导他的子女,那是他们家的家训,你读了之后,你不能不佩服,所以他的家业能够传两百多年,有道理。如果他的后代子孙,都能够信守祖宗的教训,依教奉行,现在还是大清帝国,这不假。后代改变主意,不听老祖宗的话,自以为是,没有不灭亡的。

像早年,我在年轻的时候,方老师给我提过很多次,我的印象很深刻,告诉我《周礼》是部好书。虽然提了很多次,我对这没兴趣,偶尔翻翻,没有认真,一遍都没读过,因为十三经里面有这部书,偶尔翻一下。他告诉我,那是周公的著作,也就是周公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方先生对这个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经跟我说,周朝如果说世世代代都遵守《周礼》,决定不违背,他说现在这个世界还是周朝。他告诉我,全世界每个国家的宪法,跟《周礼》比,都不能比,他说他那个真太完备了。要问什么原因?没有别的,周公起心动念为天下人民的福祉设想,他没有为自己,没有一点私心,叫大公无私,才能制作出来。所以是经典的著作,所以经典是什么?超越空间,超越时间。他这种理论在全世界任何国家地区都用得上,三千年前用得上,三千年后还是用得上,指导原则。现在没人学了。最近这两天来访问的中国的彭林教授,很难得,他专攻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很难得。

圣贤人的大智、大德、大能,如果不能为国家、不能为社会、不能为人民造福,他就不能称为圣贤,你修养得再好,有什么用?你对社会毫无贡献。在佛法里面讲那是小乘,没有大慈悲,不为众生,那不叫圣人。圣人念念不忘众生苦,念念不忘帮助众生觉悟,破迷开悟才能离苦得乐。所以圣贤人,当然像我们在前面看到无方大用,统统是缘分,缘分不是自己,是众生,众生有缘,他来示现。众生的缘有染缘、有净缘,有善缘、有恶缘,我们知道诸佛菩萨无处不现身,慈悲到了极处。染缘、恶缘里头他来不来?来!饿鬼里头他去度众生,现饿鬼身;地狱里头他也去,他现地狱身;畜生里面他也去,现畜生身,无处不现身。我们现在动乱的社会里有没有佛菩萨?佛菩萨很多,我们肉眼凡夫没看出来。可是你要是细心观察,你就能发现,在这个社会里还有人,无论是男女老少,无论是哪个行业,你看他起心动念,看他言语造作,他确实为别人的、为社会的,不在乎自己的名闻利养,那个人就很可能是佛菩萨应化的,真有。

我现在还听到同学告诉我,有些十一、二岁的小朋友,所说出来的话竟然跟圣贤人差不多。确实他们读圣贤书,像四书五经都能背诵,他们想到传统文化的继绝存亡,他有这个念头,这绝不是普通人。像这样的小朋友要好好的去栽培他,要好好的去照顾他。如果不能好好的去照顾他、栽培他,将来再长大被社会染污,那就很可惜。年轻人里头真有,不是没有。具体表演出来的,在《华严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里面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去看出家身分的只有六个,五十三个人,出家只有六个人,其余全是在家的,在家佛、在家菩萨。教我们以你现前的身分,你怎样修学佛法,行菩萨道,他做出样子来给你看。所以这《华严》教学,方东美先生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哲学概论,有圆满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非常难得。

方老师把这部经介绍给我,我读了以后,我就想到《四书》《四书》是宋朝朱熹编的,朱熹这是大儒。肯定学过佛的,接受过佛法的薰陶,我就想起来他肯定读过《华严经》,为什么?他编的四书很像《华严》。你看「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就像《华严经》的善财五十三参。千万年古圣所传的东西分量不多,简要详明,为什么?你才能受用得到。如果太多,太多你也记不得,你学习有困难,得不到受用;愈是精彩的东西愈简单。「中庸」里面所讲的道理,「大学」里面所讲的方法,这个道理用什么方法来落实。孔子做到了,孔子的一生行道,行什么道?就是把「大学」「中庸」全部做到,他那个身就是活的「大学」「中庸」。孟子做到了,孔子被中国后人尊为至圣,孟子被尊为亚圣,这两个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榜样,佛说这世间圣人。世出世间我们现在也搞清楚、搞明白,为什么叫世间圣人?孔子没有叫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没有。

《四书》从宋朝以后,这是中国人必读的一部经典,在中国学术里面真的它是一部圣经。真正落实在日常生活、在日常工作,就是《弟子规》《弟子规》里每一句,都是出在四书、五经、十三经里面,有出处的。所以《弟子规》重要,它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圣贤教诲的落实,你真能把这个做到,四书、五经、十三经没有读过,你等於都读过,为什么?你做到了。如果说是四书、五经、十三经念得很熟,没做到,没做到是什么样子?第一个现象是你家不和,齐家就是家庭和睦。你身不修,身不修是你的烦恼习气没断掉,你的贪瞋痴慢很严重,身不修。念得再熟、背得再熟,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没用。从前李老师讲什么?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被业力所转。所以行太重要了,这个话不是孔子说的,这是尧舜禹汤传下来的,笃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笃是什么?老实照做。祖宗是这么做的,代代相传都是这么做的,你不要去改变。所以孔子为我们做示现,他一生是述而不作,就是他没有创作,他没有发明。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他所传的,都是古圣代代传下来的。这给我们做了最好的典范。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跟孔子一样,释迦牟尼佛没有发明、没有创造。《华严经》玄义里面,清凉大师注解里告诉我们,世尊也是述而不作。他说他所讲的每句话、每个字,都是古佛所说的,他没有增加一个字,没有改一个字,没有加一个字。这个话我们能相信吗?我们现在相信了,从前不相信,现在相信了。现在怎么相信?道理搞清楚了。这个道理是什么?道理是圣贤他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释迦佛的东西是从自性流出来,阿弥陀佛也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一切诸佛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从自性流出来相同的,佛佛道同,他见性了。佛在经上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的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你的德能,德行、能力也是你自性本有的,只要你见了性,自性流出来它怎么会不一样!孔孟没有见性,他能遵守祖宗代代相传的,好,了不起,给后人做最好的榜样。佛是明心见性,你看《六祖坛经》《六祖坛经》里头字字句句,你跟佛的大乘经教去对,有没有一句话冲突?没有,自性流出来的。无论在理论上、在方法上、在境界上、在果用上,都相同。

这个道理我们懂得,懂得之后就相信了,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一生诱导人没有别的,诱导你明心见性,回归到自性,你就圆满了。回归到自性就成佛了,在佛法里叫成佛,你把你真正的自己找到了。凡夫是迷失了自己,佛菩萨是找回来了,他找回来,看到我们想找回来,他就来帮忙。我们还不想,不想他在旁边等著,等你什么时候想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回来,把自己的本来佛找回来,他就帮你忙。只要你动这个念头,所谓讲三宝就加持你;你没有这个念头,佛菩萨虽然都在我们周边,你也没有丝毫感觉。如果有这一念,感触就多了,到功夫得力的时候,你会发现三宝加持力量就在周边,从来没有离开过。然后才知道,我当时糊涂不相信,造作无量无边罪业,他也在我身边,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像陌生人一样。现在豁然觉悟了,好像很亲切,在从前很陌生。从来没离开过,这真的,这不是假的。

所以,菩萨跟声闻恰恰相反,为什么?声闻不为众生,菩萨念念为众生,念念不舍众生。此地这个念念,我们要明了,不是像我们起心动念,像我们起心动念那他就迷惑了,他就变成凡夫。菩萨念念什么?你要看中国文字,这个念字里头意思,念是什么?念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就是现在的心。现在的心是什么?是众生,这就是菩萨。他没有起心动念,他念念是众生,所以说生佛不二,他跟一切众生已经融合成一体。这当中没有界限,绝不是有起心动念,这叫真佛,这是佛心。二乘没有,二乘必须众生有感,他才有应。他有应他还有选择性的,换句话说,他还有很多条件,不适合这个条件你就入不了他的门。每个阿罗汉习气没有断,每家的门槛不一样,那叫真是度有缘人;不像佛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所以这有大悲心。

「不求菩提,无大智也」,阿罗汉往往到这个境界他就很满足了,不想再向上提升。他的正觉现前,他上面有正等正觉,再上面有无上正等正觉,他正觉就很满足了。佛告诉我们,阿罗汉会不会回小向大?肯定会,他停留是有期限的。佛告诉我们,阿罗汉在他这个境界里,一般来讲多数是两万大劫,两万大劫之后他会回小向大,他就希望再向上提升。辟支佛比阿罗汉聪明,辟支佛是一万大劫,也会向上提升。这是佛在大乘经教里跟我们说明的。

「大饶益者」,这是菩萨,大乘菩萨,「具悲智也」,他具足大慈大悲、大智大德,他具足,像前面所说的。你看阿罗汉已经有这样的神通,你就想想,菩萨的智慧、神通、道力超过阿罗汉太多了!这个比喻里头最重要的就是第三、第四句,「能以一身现多身,复以多身为一身」,这句最重要。我们要学习的也是学这句,我们要学菩萨求智慧,要学菩萨念念为众生。虽然我们现在分别执著都没有断,行,分别执著没有断,你只要发大心,那个大心太大了,就把分别执著给挤破,自然就超越了。没有任何条件帮助苦难众生,只要自己有这个能力尽心尽力去做,决定不要怀疑。许多人修积功德的时候,就是被疑障碍住,所以大乘教里佛说,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他不疑的时候他就勇猛精进,所以勇猛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他只知道向前,他没有后退;如果他有疑他就中止,他就退转了。

譬如现在我们讲做好事,有人怕我们这些钱财被人骗,不敢做了。这是许多善缘功德摆在你面前,你就舍弃掉了,菩萨做这个没有怀疑。没有怀疑是正确的,你一个善心,对人从来都没有怀疑,常常欺骗你的人,到最后他会觉悟,他会被你感动,他会回头,这怎么样?你度了一个人。你帮助这个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是多大的功德。我们在经教里学到,可是在过去在事相里面遇到过这么一桩事情,我也给诸位报告多次。道安老法师,这个人了不起,他没有为个人想,没有嫉妒心,我跟他的时候还很年轻,他大概大我二十多岁,是我父亲这一辈。在台北他办大专佛学讲座,借中国佛教会的讲堂,一个星期上一次课,星期天。那个时候台北市地区的大专学生,来报名参加佛学讲座的,从三百人,大概半年之后到八百人。

他请我去做总主讲,我记得我们有三个法师,上午有两堂课,下午有一堂课,一堂课是两个小时。我都记不清楚了,好像上午是一堂课,下午两堂课。他老人家自己讲一堂,我讲一堂,另外还有个法师讲一堂。我上课的时候听众多,听众最少的就是他老人家。本来是把我安排在上午的,我一看上午人多,他们学生听完课之后,有的时候吃了饭就走了,下午课就不上了。我看到这个情形,我就跟他对调,我说老和尚你讲上午,我讲下午。结果对调之后,又发现什么情形?上午这些人不来,到什么时候来?到吃饭时候来,他来吃过饭之后,他听我讲一堂课。这个样子,可是老和尚从来没有介意过,非常欢喜,他对我非常好,非常爱护。这就是说他能够提拔年轻人,他能够栽培年轻人,成就年轻人,这个难得。

还有一桩事情,一个信徒是个做生意的,欺骗老和尚。他搞个公司让老和尚投资,请老和尚担任董事长,老和尚就答应了,常常向他要钱,老和尚知道。有一次我去看他,他就问我,有个蒋居士蒋某人刚才从我这里出去,看到没有?我也跟他很熟,我说看到了,在大门口,我进来,他出去。他告诉我,他今天又来骗我。我说你给他没有?给他了。非常可爱,那个蒋居士不知道,骗了很多次。到最后蒋居士明白了,惭愧心生出来,原来以为不知道,没想到每次老和尚都知道。知道怎么样?你要多少给你,这个难得。不是像一般人你来骗我,我上一次当,以后我再不上你当。他不是的。他不说穿,他也不是对别人说,我跟他是很亲近的人,他告诉我,我才晓得这桩事情。老和尚实在不容易,一生当中没有碰到第二个这种人,像这样的人他才能真正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老和尚七十岁走的,他走了之后大专讲座就没有人接办。中国佛教会要收回去他们办,他们办我就不能再上课了,我这个总主讲的职务就没有了。但是他们办好像办了一年,两个学期,大概人就没有了,很可惜。这是《论语》所讲的话,「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事在人为。

菩萨,细心观察真有,你真正在这里面去学习,把握机会,不怕上当,不怕吃亏,功德才能圆满。如果怕吃亏、怕上当,你寸步难行,到最后吃亏是自己。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说得多,大智大悲才能做大饶益者,不是大智大悲不能够做大饶益众生的事。现在做饶益众生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这是第一。第二,如何把圣贤教诲,在中国,传统的学术就是儒释道三家,怎样帮助儒释道能够继续承传下去,而且能发扬光大。不但利益中国的众生,利益全世界的众生,现在我们用网路、用卫星电视做得到,把教学的效果扩大。全心全力找这些志同道合,我们真干。开始干的时候小小的,三个人、五个人,八个人、十个人就行,起头,这凡事起头难,开头做好了,后续的人多了。

做的方法一定要扎根,如果没有根,那个学问是假的,是不可靠的。根是什么?根是做人,他会不会做人!做人的根,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就是《弟子规》,那是根,道家的就是《感应篇》,佛家的就是十善业,这三个根必须真正做到。这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谈举止,这三个根扎下去了,这个人就具备圣贤的基础,这条件,他有这个条件了。然后帮助他,希望他一门深入,一生当中专攻一部经论,决定不能搞多,一部。「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也是贵以专,教、学都要专一,一部经十年。十年专攻一部经,就变成世界上顶端的老师,这好老师。一门行吗?行,一门通,门门都通了。就怕你一门不通,为什么不通?学多了就不通,学杂了就不通,你的心乱了。学一个,一个心是定的,心定到一定的程度,他就开智慧了,这个道理在中国儒释道三家都懂,三家都讲求。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家讲戒定慧;儒家讲礼,礼就是戒,守礼、守规矩。专攻一门,他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非常单纯,容易摄心,摄心就是定,所谓是「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我们前面读过的。

如果说是有三、五个,八个、十个同学,每天在一起有切磋琢磨。一个人学一门,有十个人就有十门功课了,每个人都是专攻一门,其他的,其他可以听。学习这一门的时候每天提出报告,如果有十个人的话,每天一个人半个小时报告,一天就有五个小时在一起听报告。听的时候其他的九个同学都在听,听完之后请大家指教。这样的课堂,我们把它做成摄影棚,里面十个座位,记录下来,这就是他学习的成绩。不必让他去写论文,当然他要写,他不写不行,报告就是他的论文。同时用网路把它播出去,虽然在一个小小的书院里面学习,足不出门,这古人讲的独善其身,但是用网路、用卫星向全世界播出去,兼善天下。在从前这两个是不能同时做到的,现在可以同时做到,独善其身同时兼善天下,这个事情多美好。真正有志,这十个同学我们要全心全力的照顾他,使他没有后顾之忧,好好学习。十年之后他毕业,他成就了,他的成果卓著。譬如说学《论语》,学《论语》你每天讲半个小时,我们相信开头你没有深入,你讲的当然不能很详细。三个月大概一部就讲完了,三个月就是九十天,一天半个小时,大概就像一般学校上课一样,上完了。第二遍时间会长一点,为什么?你有心得了,第三遍会讲得更好。一年讲两遍,十年讲二十遍,愈往后面去愈精彩!其他九个同学讲的东西,你也都能吸收到了,都能应用在你这一门课程上,表现出来。用这个方法,每天做报告。

当然这里面的基础条件,除了德行落实这儒释道三个根之外,还要有能力读文言文,没有能力读文言文的,那就难了,这是基本条件。文言文的读诵没有别的诀窍,就是读熟、背诵。从前李老师教我们,学文言文用什么教材?《古文观止》。他告诉我们,你能够背五十篇,熟背五十篇,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你能够熟读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不难,真不难。我曾经看到民国初年小学的作文,那个时候的小学生,他们的作文全是文言文写的。多大年龄?大概是八、九岁到十一、二岁,有初级、中级、高级的。我手上还保留了好几本,搬家搬来搬去搬不见了,好像现在还有三本在澳洲,民国初年的。那个小学写的文章,送到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不但他写不出来,他看都看不懂。这就想到我们国文程度一落千丈,现在大学中文系的比不上民国初年小学生的程度,这令人感叹!所以这个社会怎么不出问题?

学习确实要靠护法,没有护法,虽然人才出现,很容易、也很快速被淹没了。也就是被现实生活环境逼迫,他不能进步,他不能继续学习,这是非常可惜的一桩事情。多不多?太多!有些人发现了,发现的时候没办法,心有余而力不足,帮不上忙。有些人发现了,怕他这个小孩这么小,长大之后他会变,靠不住,帮助他的意愿马上就降温,你就晓得多难。他要遇到什么人?他要遇到菩萨。所以护法是菩萨,护法是大德大能,也是大智慧,没有大慈大悲、大智大德,他没有办法护法。护法不是说有权势、有财富就能护法,不见得,他要有眼光,所以说菩萨。我们要有信心,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提升自己,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依教奉行,对自己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会不断的向上提升。这段我们就学到这个地方。

一身现多身,多身为一身,我们现在在事相上做不到。但是引伸的意思可以做到,我们在社会上也是具足多身分的,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基本上的,你看中国古人讲五伦十义,你的身分就很多。你对你的父母,你是儿女的身分;你对自己的儿女,你是父母的身分;你对弟弟,你是哥哥的身分;你对哥哥,你是弟弟的身分。你走进社会,譬如你读书的时候,你对老师是学生的身分;如果你教书,你对你的学生你是老师的身分。这就是一身现多身,多重身分,尊卑长幼、各行各业,身分不一样!但是每个身分都能做到他本分的工作,你就圆满了,我们怎么样努力学这方面。所以文化真的是多元的,它不是单元的,多元是正确的,单元是错误的。接触到佛法之后,深入之后才理解,佛法跟我们讲的不二法门,讲绝了。宇宙是一不是二,你看讲到性相不二,性是能现能变,相是所现所变,这是从最根本上讲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

中峰禅师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跟阿弥陀佛不二;「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此方」,净秽不二。然后你才晓得自他不二,凡圣不二,你的智慧现前,只要到不二,智慧就现前。佛经里还有八个字讲得妙绝了,「迷唯一念,悟止一心」,一心就是不二,不二就悟了,迷就变成二,二就迷了,不二就觉悟。你能够在一切人事环境,一切物质环境里面,都能够跟不二相应,你得大自在。虽是凡夫,佛菩萨也肯定你,你成佛了,为什么?你过的生活是佛菩萨的生活,跟他没有两样。佛菩萨就是住在不二里头,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全心全力帮助苦难众生,那你是个什么人?佛经上讲,人到世间来是人生酬业的,你不是这个人,你是佛菩萨再来,你是救苦救难的,你不是业力来的。业力来的才有妄想分别执著,愿力来的没有;业力来的才有疑有虑,有顾虑、有疑惑,愿力来的没有。为什么?毁誉不二,苦乐不二,忧喜不二,是真入了不二法门。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如是学习,我们就得利益。

现在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第二段「日月现影喻」,有两首偈,这两首偈是比喻「菩萨普应群机德」,这就是像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我们把偈子念一念:

【譬如日月游虚空。影像普遍於十方。泉池陂泽器中水。众宝河海靡不现。】

这首是比喻,下一首是法合,讲菩萨。

【菩萨色像亦复然。十方普现不思议。此皆三昧自在法。唯有如来能证了。】

比喻好懂,譬如太阳、月亮这在空中,可是太阳、月亮的影子『普遍於十方』,到处都能见到。你看他举的几个例子,『泉』,泉是小水,泉水,里面有月亮的影子,有太阳的影子。『池』是池塘,『陂』是大的池塘。『泽器中水』,就是像盆子装的水,一盆水或者是一碗水,这器里面所装的,都有太阳月亮的影子。下面讲『众宝河海』,河海称为众宝,河与海里面真的都有宝,它统统都现。哪里有水哪里就现,古人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就这个意思。特别明显的是夜晚,什么地方有水,月亮就在里面现,现影,照见!举这个比喻,来比况菩萨,菩萨对众生也就是这样的,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我们怎么学?众生有需要,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没有疑虑,然后你才晓得功德不可思议。

『菩萨色像』,色像就是现身,也是这样的,『十方普现不思议』,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我们的学习就是全心全力帮助人,没有疑惑,没有顾虑。纵然是人家欺骗,我们也欢喜,欺骗也是来考验你的功夫,考验你的定力、智慧。如果你真的观空,你契入不二法门,念头都不生,那个时候你要是财布施,愈施愈多,骗也不要紧。他这里骗去我一百万,那里两百万来了,骗就给他骗,愈骗我愈多。他怎么样?他愈来愈少,我是愈来愈多,你要相信这个道理。你可不能怕人,你要一怕你什么事都不敢做,而且你永远不能进步,你的分别执著就愈来愈深,这对你的损害太大,你不能提升灵性。

我们相信祖宗告诉我们的,「人之初,性本善」,永远相信人性本善。你那个不善,会骗人、会讹诈,那是你的习性,不是你的本性。所以诸佛菩萨对待人是对人的本性,不对人的习性;对他的本性,帮助他回归到本性,这是菩萨度众生,这从理上讲。如果从事上讲,你要真正通达,你也不会疑惑,你也没有顾虑。事上是什么?事上因果通三世。明白这个道理,真正明白的人不会骗人,为什么?骗不了人。我今天欺骗了他,来世要还他,还是暂时借用,来世还他还要加上利息,那又何苦?人生在这一世,「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佛经上讲的因果讲得多,也讲得很透彻,我们现在把这些业因果报简单节录成一本书,《诸经佛说地狱集要》。知道这些不敢做坏事,学了伦理道德、学了佛菩萨教诲不会做坏事,再你要是明了因果这个事情不敢做坏事,连个坏念头都不会起。为什么?起个念头也有果报,不能说起念头就没有果报,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所以佛法常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是事实真相,诸法实相,现在人讲这是真理。

菩萨现身,我们一般讲什么?乘愿再来,因为他不是业力,他是愿力。没有见性的菩萨,愿力的意思很明显,没有见性,因为他有大愿、他有爱心。他的力量从哪里来的?力量都是从大慈悲心来的,他有慈悲心,他有智慧,智慧使他的慈悲能做得很圆满。有慈悲心,没有智慧,有的时候慈悲心还有障碍,障碍总的来说,不外乎疑虑,它终於障碍到。如果真的没有,我们平常讲转业力为愿力,那就太明显了,这个一转就转凡成圣!我们在这个世间来的时候是迷惑颠倒,是业力来的。这一转,转就成圣了,不受业力支配,你是愿力来的,你怎么会不自在,你怎么会不圆满!

你在佛门里面,就像古德所说的有求必应,感应道交,有求必应。你不为自己,求长寿是为什么?求健康长寿为什么?是为众生服务,为众生服务需要有个好的身体。不为自己,不是为健康享受,我要过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不是!是为工作上的需要,他不是为自己;求财富,不为自己享受,是为帮助许多苦难众生;求聪明智慧,也是要以聪明智慧才能够教化众生,没有一样不是为众生的。这是讲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的。在佛法里面,《华严经》里面叫什么?叫大心凡夫。《华严经》的当机,十种当机里头,末后的一种就是这种人,大心凡夫,他能够听《华严》,他能够接受。所以,《华严》是对法身菩萨讲的,都是对大彻大悟的人讲的。凡夫行不行?凡夫心量大的人也行,他也得受用。心量小的,真的是不得受用,所以叫耳边风,听了之后就忘掉了。也有个好处,阿赖耶识里种了《华严》的种子,这也是非常希有,这一生不得受用,还是随著业力受报,也就是说不能了生死,不能出轮回。

你有大慈大悲、有智慧,真正相信《华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很重要,那你就想到十大愿王。十大愿王你不是念,念没用处,你要懂得意思,你要把它落实。头一个就是一切恭敬,我们在今年年初元旦那天我写了几个字,跟同学们互相勉励,就这个意思,要学谦卑,要学尊重别人,这就是「礼敬诸佛」。为什么?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对一切众生的尊重、礼敬,我是把他看作佛,我对佛的尊重、礼敬。你能够这一生当中做到,你就成佛了。我还把他看成低一等,他不如我,我是凡夫,我这一生永远成不了佛,为什么?你还是在二法。自他不二,他是佛,我也是佛,佛佛道同,佛跟佛,自己谦卑,尊重别人。你看五十三参就知道了,五十三参是五十三尊佛,示现给我们看的。你看他教善财童子,教完之后自己谦卑,我不如别人,你到哪些地方参访,那些善知识都比我高明。其实平等的,这都是教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去做人。如果我们都是自己谦卑,尊重别人,天下太平,哪有什么冲突?对立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了,你想想是不是的?对立、矛盾、冲突,都是从哪里生的?自己傲慢,不尊重别人。你不尊重他,他也不尊重你,冲突就发生,对立就现前。你看普贤菩萨这一招,不就化解冲突了吗?

现在这个世间,真的,许多志士仁人想方法怎么化解冲突。今天我看到一个消息,在纽约的联合国有七十多个国家的提案,希望宗教对话,宗教与宗教之间互相来沟通。其实普贤菩萨这一句「礼敬诸佛」天下太平,问题解决了。再加上「称赞如来」那还得了吗?怎么叫称赞如来?你看到别人的善事称赞,看到别人的不善,一句话都不要说。不说行吗?行,你只说善的,不说恶的,时间久了惭愧心生起来。你看我做那么一点点好事,人家称赞我;做那么多坏事,人家都原谅我,一句话都不说,良心就发现了。这是教化众生,化烦恼为菩提。菩萨这个方法高明,不责备人,责备自己。你看中国尧舜,尧舜看到别人错他不责备人,他责备自己,为什么?我做得不好,你才犯过失;我要做好,带头好,你怎么会犯过失!所以,天下人没有人不服,没有不听他的。这称赞如来,你说这个力量多大,就感化了!深化,用深心去感化。佛菩萨这么对我们,我们要能体会到,要能学习到。

你看这是基本的,下面才「广修供养」,这个供养就是真实功德。没有前面这两条的话,广修供养,供养是多,功德很少,为什么少?漏掉了,叫有漏功德,漏掉了。不知道礼敬,失礼,失礼就漏掉;不知道说话,说话也漏掉了,就这个道理。普贤十愿最重要是前面四愿。第四「忏悔业障」,业障是什么?就是前面三桩事情没有能做得好,这是业障。我对人不知道恭敬是业障,我做人不知道谦虚是业障,我说话不知道分寸是业障,这还得了吗?好简单。什么是忏悔?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知道错误马上改过来叫真忏悔。不必在佛菩萨面前去祷告,我错了,佛菩萨原谅我,不需要。真正忏悔,实在讲中国老祖宗所讲的「不贰过」,就是我的过失,做错了,没有重复的过失,以后我都改了,这叫真忏悔。

然后我们再把眼光看远一点,你看看其他宗教,特别看一下创教这些圣人,他们那些宗教里面圣贤怎么样教别人的。你细细看,也不外这四桩事情,它怎么不同?佛教我们不要怀疑,教菩萨把疑虑这个烦恼放下。《古兰经》里面,真主教人不可以歹猜别人,歹猜别人就是专门看人家错的。总是想到人家不善,不知道、不想人善,现在几乎社会上都是这样的;换句话说,总是认为人都是不善的,人都不是好人。你必须要拿出证据来证明你是好人,你说这个麻烦大了,这简直就不是人的世界。

中国的古人、宗教里的圣人都肯定人都是好人,中国老祖宗说得这么清楚,「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佛讲得更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著不是真的。马鸣菩萨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妄想执著是不觉,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决定可以断得掉,也就是决定可以能放下。中国「大学」里头,头一个教我们「格物」,物就是物欲,就是欲望;格就是革除,就是放下。对於物欲、一切的欲望肯定是可以放得下,释迦牟尼佛做出样子给我们看,统统能放下。自性里头本来有智慧,智慧一定可以现前,这是「致知」

所以,一定从放下所有一切的欲望,欲望放下,你就是凡夫不成佛也生色界天,不在欲界。你说果报多殊胜,到色界天去了。欲望放不下,你就出不了欲界,做多少好事,顶多到欲界天去享福,出不了欲界,这是我们要懂得的。这首偈没讲完,后面还有两句。现在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再来学习。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