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六七讲)  2007/6/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6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我们看第十「法自在光」。前面讲到五种自在里面的第三「业自在」,现在我们看第四「觉观自在」「粗心曰觉,细心曰观」,这是觉观,其实作用是相同,用心粗细不一样,「菩萨或修禅观之行,或起利生之行,虽有思惟,然离诸散乱,随愿度生,平等无碍。」虽有思惟,离诸散乱,这是细心,这是观;随愿度生,平等无碍,都是觉,也都是观,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要学。凡夫自己的功夫浅深,是不是得力,自己很不容易觉察,为什么?就是我们在平素养成了习气,这个习气是粗心大意。再严重一点,确实心浮气躁。他知不知道他心浮气躁?知道的不多,不知道的占大多数。所以这样修行,自己认为很用功、很如法,到最后得不到结果。

这就是从前李老师在世常常跟我们说,那个时候所讲的对象都是台中莲社的同修,都是接受他老人家教诲,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老师说念佛真正能往生的,一万个人当中只有二、三个,这跟唐朝我们净宗二祖善导大师所说的,差距太大了。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为什么从唐到现在大概一千三百年,落差这么样的大?万修万人去,现在变成万修二、三个人去。我们今天看到觉观自在就会有很大的感触。我们今天有没有觉?粗心曰觉,我们的心太粗,粗心大意,觉没有了;现在要细心才觉,清净心才有观。我们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说实在的话,讲到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确实古人比我们淡薄得多。

不要说太久,我们讲三十年前一九七七年,今年是二00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这三十年前,那个时候香港人比现在厚道得多。一年一年的比看不出来,三十年中国人叫一世,三十年一世这个差别就很大。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比现在浓厚得多,现在很淡薄了,差很远。我们非常明显的觉察到,人跟人在一起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我初到香港来,给我的感触,我们的佛友凡是听经认识我的,无论在什么地方见到我都洋溢著热情,现在没有了。再往前推三十年,再推一世,六十年前,在抗战时期,那个人情味就更浓了。陌生人,我们流浪汉,那个时候我还在十几岁,逃难,无论逃到什么地方,陌生人,知道你是逃难来的,都照顾你。给你找个地方住,找东西给你吃,再往哪里去,他会告诉你路怎么走法。现在没有了。

愈往过去世,当然社会状况不一样,早年科学技术还相当落后;换句话说,外面没有这么多诱惑,所以里面也就清净多了,人心自然就厚道。我们这样想想,推到一千三百年前,在那个时候的社会,真是中国地大人少。清朝开国的时候有曾经调查过户口,中国人全国的有多少人?不到两亿人,不到两万万,这是清朝。如果推到唐朝的时候,大概只有几千万人,我们想像当中应该是三、四千万人,唐朝。人少地大,资源丰富,没有人争;人多,资源少了,大家要抢,那心态怎么会一样?能抢得到吗?不学佛的人不知道,学了佛的人就明了,抢不到。为什么?命里有的时候你才有,命里没有抢不到。还没有抢到手,你寿命就没有了,为什么?命里没有,或者抢到手的时候,灾难也来了。所以学佛的人懂得业因果报,安分守己,他能真正过一种幸福的生活。

我们一定自己每天早晚课,这个我说得很多,早课的目的是听佛的教诲,提醒自己,这一天当中,起心动念都要跟佛菩萨教诲相应,不要违背,早课用意在此地。所以古时候朝暮课诵,老的课诵本里面多半都是咒语,「大悲咒,楞严咒,十小咒」,那个时候人行,念这个好,为什么?他修清净心。现在人不行,现在人念这个叫枯燥无味,不懂意思,念这个干什么?不得利益。所以,净宗学会成立,诸位要晓得,净宗学会第一个会是在温哥华成立的。我离开那边之后,这么多年来没消息了,可能没有了。第二个会在旧金山成立,在,美国净宗学会,会长是杨一华居士,一直都还做得不错。

我在旧金山那个时候,为我们净宗学会同修重新编个朝暮课诵,我们把早课这些咒语全部舍了,改用《无量寿经》的第六品,四十八愿,那用意诸位就晓得。早晨起来念四十八愿,提醒自己,我们的心愿要跟阿弥陀佛一样,要学阿弥陀佛。晚课是忏悔,忏悔是念八十八佛,拜佛,我们把这个换掉,把晚课的《弥陀经》、八十八佛换掉,换成《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段经文讲什么?讲五戒十善。念了之后真正反省,佛教给我们应当做的我们做了没有?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犯了没有?念这个经文可以认真反省。对我们现代的人,尤其是在国外旅居的人,很有受用。我们现在看看国内跟国外也差不多了,距离愈拉愈近。所以觉跟观在现在太难了,很少有。

菩萨修禅观之心,念佛也是禅观,禅观可以说是菩萨修行的通称,八万四千法门全是禅观。什么是禅?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他老人家所说的是依据《金刚经》上世尊对须菩提尊者开示的两句经文。佛教须菩提尊者,接引大众、开导众生,我们现在讲的弘法利生,一定要守住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就是禅观。不取於相是不著相,六祖在《坛经》里面讲得白,「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就这样讲法;不取於相就是外不著相,如如不动就是内不动心。我们再讲得白一点,外面决定不能受境界的诱惑,眼不被色诱惑,耳不被声诱惑,鼻不被香诱惑,舌不被味诱惑,不受外面诱惑这叫禅。内不动心,内里面不起自私自利,不起贪瞋痴慢,不起七情五欲,这是内不动心,这叫定。

所以禅观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作用?在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它起作用,这种修行叫真用功。禅宗祖师常常考验学人,「你会么!」这个会的意思就是你能在眼见色的时候,你能做得到不受外面色相的诱惑,里面不起贪瞋痴慢,你能做到吗?会么就是这么个意思。你能做到,真修行,你不能做到,你是凡夫。凡夫是随波逐流,自己做不了主,被外面境界诱惑走。起惑、造业,起惑是迷惑,跟著外头境界走;造业,为什么?顺自己意思的他就起贪心,不顺自己意思的他就起瞋恚心。顺自己意思还怎么样?想控制它、想占有它,控制、占有不到,嫉妒心起来,瞋恨心起来,报复的心起来,造业!造这个罪业当然三途苦报,这就不会!我们看到祖师语录这些话,我们要回头自己去想想,我会吗?真正修行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离开六尘境界你到哪里去修?你没地方修。

从前的人善根深厚,从小家庭教育底子厚,从小就训练你小心谨慎。你看《弟子规》里面的纲目,孝悌摆在第一,接著就教你小心谨慎。谨慎是从小教的,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粗心大意,你看,观他虽然谈不上,他有觉。这不是学佛,佛家讲的觉从小就有了。而且古人教人,最重视的就是帮助小孩觉悟,讲求什么?悟性。抗战期间我念初中,在贵州,有一天我们是偶尔经过老师的办公室,里面有几个老师在谈话,我们只听到这么一句。老师在交谈,说某个学生悟性不错,我们听到这么一句话,晓得在那个时候老师重视悟性。记诵是很需要,记诵并不把它放在第一,所以我们那个时候读书确实还有一点读书的快乐。

为什么?考试是很多,有学期考试,大考、有月考、有周考,每个星期老师都会出题目来考学生,题目都很简单,不多。一般考试的题目都是五道题,五道题你选四道,可以一道不做,一道题二十五分。多半这个题目都不是记忆的,是考你的悟性,用问答题。不像现在,现在我们看到学生好像是是非题,一看就几十个题目一起,在我们从前没有看到这种样子。最多的时候,六个题是最多了,最少是两道题。所以我们念书有乐趣。老师著重在你的思考,在你对问题的看法、想法,考这个,这里面确实与觉观有几分相应。从小受这样的训练,到以后接触佛法,对於觉观就不难。

所以菩萨修行的时候,或者是修布施,菩萨是六个纲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利益众生,现在讲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当然有思惟,他的思惟是合乎逻辑的,合乎现在讲的哲学。他就不是胡思乱想,他想的东西有原则,所以能离诸散乱,不至於胡思乱想。这是现在人讲他头脑清醒,遇到事情他不糊涂、他不慌张、他不会乱,他心是定的,这才能处理事情。接触大众,他没有私心,大公无私;没有私心,是非善恶、利害得失他就看得很清楚;人要有私心,要有偏爱,心就不公平,他有偏心。在从前人,说实在的话,从小或多或少都念过儒书,孔子的书,所以对於仁义道德、孝悌忠信都有些概念。这些概念就变成他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规范,自自然然他就遵守,他养成这种习惯,所以他就不会造罪业。对於问题能看得淡,能够看得清楚,这是觉观自在。

我们今天晓得,我们今天觉观都没有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出在我们烦恼太重,习气太深了。烦恼习气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自私自利,现在人讲本位本义,无论什么事情,第一个念头想到我的利益。没有想到别人的利益,没有想到社会的利益,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你要问,严重到什么程度?严重到地球要毁灭,外国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前天还有个同学从网路上下载一篇报导给我看,这个报导是英国人,英国从前的科学家,不是现在的,牛顿,发现地心吸力的。他在当时有个预言讲世界末日,现代人照他所讲的推算,推算是公元哪一年?二0六0年。他是科学家,他是数学家,同时他也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二0六0年距离我们现在很近了,今年二00七年,还有五十三年。

几乎许多宗教都讲世界末日,我过去在新加坡有人问我,他说法师,佛教怎么讲?佛教没有讲末日。佛教佛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分为正法、像法、末法,正法一千年过去了,像法一千年也过去了,末法有一万年。一万年照外国人的讲法,大概才过去五、六百年,照中国人的讲法,过了一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佛教里头没有末日的讲法。但是这个世间有治有乱,是有起伏的,佛教说世间人有灾难,但不是末日,没那么严重。是有很大的灾难,这个灾难佛经里面常讲的大三灾、小三灾。大三灾大概不会在这一万年里面出现,小三灾就靠不住。科学技术发达到现在,我们明白了,小三灾也许就是外国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这是很严重的灾害。佛经里面告诉我们,七日七夜的刀兵劫,战争,时间不长,七天七夜,刀兵劫。但是接著有七个月七天的瘟疫,同时又有七年七个月七天的饥饿。这真是灾难,如果这要普遍发生的话,的确是非常的严重。但是人类不会灭绝,总是有些人在灾难里面舍去身命,还有些人能够存活,应该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现在得人身、遇佛法,我们要认真的反省,要认真的忏悔,认真的学习,决定不能够用粗心大意来学佛,这样学佛得不到结果。轻慢心学佛不可以,一定要恭敬心,从哪里学?从待人接物。不是说我们对佛菩萨恭敬,对人不恭敬,是假的,《华严经》「一即一切」,你对佛菩萨恭敬,你会对一切众生都恭敬;对一切众生不恭敬,说对佛菩萨恭敬,这是完全不解如来真实义。为什么?如来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有佛性的,将来决定作佛。《菩萨戒经》说得更好,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你对父母要不要尽孝?换句话说,佛教给我们礼敬,你看看我们在「行愿品」里面讲过多次,讲得很详细。「礼敬诸佛」,经上讲的诸佛是讲三世佛,过去的佛你知道,现在的佛,你晓得阿弥陀佛是现在佛,药师如来是现在佛。未来佛呢?未来佛就是一切众生,经上讲包括蜎飞蠕动,那就是小爬虫,蚊虫蚂蚁都是。六道里面的众生,这是我们今天讲的不同维次空间,那都是众生,哪个不是佛!

说到究竟之处,《华严》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的是什么?物质、现象,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泥沙,都跟诸佛同圆种智,你怎么能不恭敬?你怎么可以用粗心大意来对待?所以,多少忏仪,你们看过,你翻开头一句「一切恭敬,一心顶礼」。你只会念,意思你不懂,那个境界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心就是平等心,一心是不二心,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我们的修行偏差多大。所以没有感应,善的感应没有,恶的感应还没到,时候到了你后悔莫及。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知道了赶快改。古人的话说得很好,再大的罪业,只要觉悟,只要回头,没有不能忏除的,忏除业障。

我们看最后一种,第五个自在,「众具果报自在」,这是我们讲福报。「菩萨因行深广,果报殊胜,於一切所须之具,不假经营,自然周具,心无染碍也」。这个我们看到非常羡慕,我们下面会讲到「六度光」,六度光头一个是布施,会说到这个问题。修布施的人也要有福,没有福,他虽然有财,有财物,有心想布施,没有福报不行,他种不了福。所以修布施还有三个条件,要有福田,有福、又有心、又有财物,你这布施才容易。菩萨在因地当中,菩萨修什么?菩萨就是修六度,六度里面就是一个布施,所以布施非常重要。你看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六波罗蜜里面布施波罗蜜这三种都有,财、法、无畏都有。持戒、忍辱这两种是无畏施,后面三种,精进、禅定、般若是法布施。所以,菩萨修的这六条,要把它再归纳就变成一条,就是布施,那你要晓得布施就是放下。

所以放下悭贪,布施度圆满;放下恶业,连个恶的念头都没有,持戒度圆满;放下怨恨,受到再大的伤害、侮辱,也没有一丝毫怨恨心,忍辱度圆满;念念精进,没有懈怠,精进度圆满了。你就明白,菩萨生生世世修什么?就是去这些障碍。我们看这些菩萨根性跟我们一样,不是上上根,上上根他一下就舍掉。像世尊给我们示现的,像惠能大师示现的,那是一念统统圆满,六度万行全圆满了。一点一滴放下,这是中下根人,是说我们这种根性,我们要常常放下。放不放?放。早晨才放,下午就后悔,明天又放不下了,这样修行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有成就?所以就很难很难。

做一点好事很快就后悔,真正是往前面走一步,往后面退十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学佛学了几十年,功夫不得力,你自己认真反省一下,你就明白了;你的烦恼是年年轻,还是年年增长,这就知道了。一年一年你检点容易发现,一个月一个月你很难发现。想想我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个意念、这种行为,跟去年比较是不是轻了?如果是轻了,好事!你修学的功夫得力。只要轻,智慧一定长,而且怎么样?你的相貌、体质一定会变。为什么?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你真的不能够反省的时候,你就从身体上去想,今年身体跟去年比较一下,不如去年。尤其是上了年岁的人,所谓上了年岁,五十岁以后的人,进入老年了,老年就一年不如一年了。头一个心理上就产生问题,佛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理上就想,老了,一年不如一年。你就一年比一年差,你就提不起来了。

佛法不是如此,不是这个说法,佛法说,如果你烦恼一年比一年轻,你的身体会一年比一年好,你的相貌也一年比一年庄严,为什么?他从心转。不但是你的身心健康,你居住环境那个磁场,虽然还是老的房子,老的环境,气氛不一样。气氛不一样一般人觉察不出来,你自己也不容易觉察出来。有一点点修行功夫的人他很敏感,很容易觉察出来。到你家来看你,如果说是有个老朋友,有个两年没见面,到你这儿来,他就感到你的磁场比两年前好;换句话说,这两年你修行功夫有进步。感觉到磁场好,就是我们现在讲毛光的利益,他能感受到。有觉、有观的人很容易感觉,心浮气躁的人他感受不到,他染污太重,他觉察不到。

所以,菩萨真的修六度四摄,真正修六度四摄果报殊胜。这个果报并不是说你发了大财,不是说你做了大官,不是的。而是什么?我们一般人讲心想事成。他不会想贪瞋痴,他心想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并不要求多,只需要今天想吃什么就有人送给他,他就会遇到,他不会缺乏,虽然钱不多,他够用。资生之具不多,他不缺乏,有房子住,房子不一定要豪华,坚固耐用,衣著不必华丽,四季保暖够了。他过得很快乐,过得很自在。所以他一切所需的这些物资、精神上面所需要的,他不缺,而且怎么样?不要去辛苦经营。你看今天世间人日子过得多苦,他要不去经营,他的生活就缺乏,现在人讲打工,生活过得很苦。

业因果报我们都明白了,那怎么样改善?我们自己现在生活假如过得很苦,怎么改善?修布施、修四摄。我告诉同学,我现在还有个老朋友在台湾,徐醒民居士。我在年轻的生活不如他,他比我好得太多,我日子比他过得苦。现在我跟他比,他不如我了,我们老朋友,年龄差不多,他小我一岁,我们同一个老师学道。我怎么能转过来的?章嘉大师教的,我能够信受奉行。章嘉大师教我修布施,修财布施、修法布施、修无畏布施。财布施没有财,一个月收入用得很节省、很艰苦都还不够,哪有财布施?章嘉大师告诉我,你一个月布施一块钱可以吧!这个行,一块钱有。一毛钱?有。你就一块、一毛钱去布施,常常有施心,有布施的心。那时候学了佛,也常常到寺庙里面去,看到寺庙里面有印经,我们布施一块、两块助印,这属於法布施;看到别人放生,我们也能舍个一块、一毛,属於无畏布施。每个月也能省个几块钱,帮助更穷苦的人,帮助他们医药。我在最初修布施的大概就这三样,尽一切可能从自己微薄收入里面省下来,做放生、印经、布施医药,这么多年来没有中断过。

到台中跟李老师,李老师一看到我这个样子,什么样子?短命相,寿命不长,而且是个苦命。同学当中有好几个,老师把他召集起来学讲经,学讲经是改变命运最快速的方法。为什么?学讲经三种布施统统具足。财布施,是用自己的精神,用自己的时间,用自己的体力,这叫内财布施,比外财的功德要殊胜,那你所得到的,内外统统得到。讲经你要学经,你要讲给别人听,法布施;同时接受佛法薰陶之后,智慧渐渐开了,也是无畏布施,遇到一切困难自己能解决,能平安度过。对老师要有信心才行,没有信心不行,不可以半信半疑,老师不会欺骗你的。我们那个时候接触老师,对老师一分钱的供养都没有,而且老师还很喜欢教导我们,我们很感恩,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就是报答老师。所以在物质方面老师不需要我们供养,我们真正好学、肯学,老师看到欢喜。

末后这句非常重要,「心无染碍」;换句话说,心里头不能有丝毫执著。有执著,你被布施染污了,被布施染污的、障碍的太多,为什么?他有私心。他到佛面前来布施、来供养,目的是要求发财,佛菩萨保佑我,我发一百万,我拿一万块钱来供养你。这是谈条件的,这个没有效果。佛菩萨有没有保佑他发财?没有,绝对没有。但是他真发财了,那是他命里有的,该那个时候发财,碰巧碰上了。一百个人供养,一百个人都发财,那就是真的;一百个人供养,只有他一个发财,那是他命里有的。这是对佛一点都不恭敬,怎么可以跟佛菩萨谈条件?说佛氏门中舍一得万报,很多迷信的信徒都来烧香拜佛,以为各个都舍一得万报。这个道理,我们要清楚、要明白。所以不可以用染污心,不能用有障碍,有障碍有时候还在佛菩萨面前提出威胁,你要不保佑我,我就怎样报复你,这都是造罪业。

五种自在我们就学到此地,在《华严经》上有十种自在,我们念念就行了,知道有这些名词,这十自在我们前面都讲过。十自在第一个是「命自在」,第二个是「心自在」,第三个是「资具自在」,就是你生活,物质生活没有缺乏。第四个是「业自在」,你所造作的。第五个是「受生自在」,过去、未来受生都能得到自在。第六个是「解自在」,下面是「愿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这是《华严经》上讲的十种自在。这句经文我们就说到此地。再看经文,说了这么多都是第一句:

【又放光名法自在。】

就是讲的这一句。

【此光能觉一切众。令得无尽陀罗尼。悉持一切诸佛法。】

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佛学的名词,『陀罗尼』,「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纲领,你能够掌握总的纲领、总的原则,这个总纲领、总原则就叫陀罗尼。此地陀罗尼上面加了个『无尽』,在世间、出世间学习过程当中,无量无边的法门,你都能够抓住它的总纲领,这个不容易。可是前面说过,如果你得『法自在』,你就能够抓住总纲领。如果於法不自在,当然这个陀罗尼,就是总的原则、纲领,你得不到。

我们先把陀罗尼做个简单的介绍,「梵语陀罗尼」,翻译叫「总持」,意思是「持善不失」,你掌握的一切善法你不会失掉。我们今天学善常常忘失掉,这就是你没有能够抓到总纲领。很想学善,譬如十善,哪个不想学?而实际上一条都没做到。五戒很想学,可能除了一个不饮酒能做到,其他都做不到。这就是什么?我们没有得到总持,得到总持,十善业你决定不会失去。「持善不失,持恶不生」,你知道那是十恶,你绝对不会去造作,你在十善你得到总持了。所以,他为什么能得到?於法自在。可见得自在是因,抓住修学的总纲领这是果,总纲领抓到之后你才能持一切佛法,你要抓不到的时候你做不到。

持是什么意思?「无所漏忘谓之持」。漏忘是烦恼,换句话说,於世法、於佛法里面,你真正能做到不生烦恼,你能够修善,你能够断恶,断恶修善你才能积功累德,这叫持。《法华疏》里面说,它有个问答,「问,以何为持体」,我们持,用什么来持?「答」,引《智度论》上几句话,「或说念,或说定,或说慧」。你就晓得能持大概就是这三种,最浅的是念,念念不忘,念念能提起觉观。那要什么样的人?要真正是个孝顺父母的人,尊重师长的人。他念念会想到父母、会想到老师,他不敢作恶,他认真努力去行善。为什么?父母教诫他不能作恶,老师也是教诫他不能作恶,人在世间要做好人,要做好事。他如果说作恶不行善,他就会感觉到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念!所以他能做到。

更深一层的,那是用定持,定就是禅定。能够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个人当然不会作恶,定共戒,戒律清净。十善业道是根本戒,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一定要晓得。不在这上下功夫,学佛说得好听一点,你还真有成就,是佛学不是学佛。你可以用佛法这里面所说的甚深的道理,你拿它去做文章、去写论文,你可以拿到哲学博士,拿到佛学博士,你可以拿到学位,你可以在大学里面当一名教授,佛学教授,你烦恼没断;换句话说,你十善都没做到,甚至於说弟子规都没做到。你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你可以拿到大学教授,但是於了生死出三界,念佛往生,都没分,这个你必须要清楚、要明白。真正想这一生成就,学佛才能办得到,学佛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慧要开了就更不必说,慧开了是法身菩萨,那叫道共戒,所有一切戒律统统圆满,智慧一开就圆满了。所以能持之体我们要懂得,我们今天能做得到的就是念,念诵,不能不读经。现在人确实程度跟从前人不能相比,从前人从小念书都是念古书,所以他认识字。他念佛书能懂得佛的意思,他懂得浅懂得深这是另当别论,他能懂。念久了他能记住,他能开窍,自自然然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他会想到圣人教诲,自然约束了自己的心情,不愿意造恶,欢喜修善。现在人从小不读圣贤书,你叫他念这些经文,都是文言文,不懂,他念得怎么样?念了几遍枯燥无味,念不下去。所以这是现代跟古时候差异最大的地方。

我这个年龄,小时候在私塾里面也只念过很短的时期,我记得好像不到一年。乡下就改制,私塾没有了,就改成短期学校,也是义务教育,好像短期学校也不要缴学费,只有两年。课程是新编的教材,真的很容易懂,旧私塾里面念的东西一概都不要了。这一改真的叫改错了,我们离老祖宗的教诲愈来愈远了。好在有这么一点底子,佛家说阿赖耶里面还有过去的习气种子,这个习气种子是喜欢读古书,不怕艰难,念多了慢慢就懂了。我这个喜欢读古书,在文字上得到一点利益的还真的是小说,念小学、初中这个时代喜欢看小说,喜欢看戏剧,那戏剧是平剧、昆曲,喜欢看这个。小说都是文言文的,文言文里面很浅的,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中国四大名小说。其他的差不多都是这一类文字的,这个对於文字的修养得到很大的帮助。可是中国过去这些旧小说,现在学生看不懂,不但中学生看不懂,大学生也看不懂。从这里你就想到,国文程度真的是叫一落千丈,这是我们非常感叹的。

我看小说,好像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记得头一部我看的叫《万花楼》,以后接著看《精忠说岳》,岳飞。从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初中一年级,我看了四年,四年我记得好像看过大概超过一百五十部,看这么多东西。国文基础是从这个地方奠定下来的,有这个基础,以后再看这些古籍不难,看四书五经,看这些注疏,看佛经都不难。所以中国古时候那些小说好,写小说的人确实是有相当文学的底子,没有文学底子他写不出来。跟现在的完全不相同。

持,说到总持,佛经上有很多种的说法,诸位可以看看《教乘法数》,看看佛学辞典,你查查你就知道。通常我们讲四种,四种总持,「菩萨总持之德」,就像经上所讲的「无尽陀罗尼」,略举四种,第一种是「法」,法又叫做「闻」,就是我们听讲经,「於佛教法,闻持不忘」,你听了之后你能够记得,这叫法总持。是你有很好的记忆力,一遍听过就不会忘记,所谓是博闻强记。在过去学讲经,没有这个能力你就没有法子学,为什么?老师决不会给你讲第二遍。讲经的法师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老师讲经,在听众里面有出家的、有在家的,记忆力很好的把他选出来,教他学讲经。

现在讲经多半是晚上,不像从前,从前老师讲经都是上午,寺庙里讲经是上午。现在因为都市里头面对大众,晚上大家才有时间来听,白天他没有时间,所以都是晚上。晚上你听了,到第二天的下午,第二天的上午让你准备,下午你复讲,把昨天晚上老师讲的你重复讲一遍。不许可你增加东西,你只要把老师所讲的重复讲一遍,忘掉没有关系,不可以添加。老师讲一个小时,你能够讲五十分钟,你就有资格被选出来担任复讲,这样才能培养得出来。如果你只能讲一半,老师讲一个钟头,你讲半个钟头,不行,不及格,你学得会很辛苦。一定差不多能讲到八成以上,你不会很辛苦,但是你要很用功,你一点都不能够疏忽。在听经之前你有充分的准备,可以看一些资料,听老师怎么讲法。复讲的时候,你那些资料里的东西不可以用,就讲老师的,这是规矩。资料里面很丰富,老师说那个不契机,那不是对我们现前大众讲的。这叫磨炼你的耐心,磨炼你的忍辱,你要能忍得住,不准发挥。这个规矩在古时候通常是五年,五年之后你可以用你的资料去发挥去,但这五年一定要守这个规矩,这叫持戒,老师的教诫。完全要培养你的记性,你很好的记忆力,五年之后才帮你开智慧,这个方法。这是头一条。

第二个叫「义」,义是义理,「於诸法之义理,总持不忘」。这比前面高明,前面是记言语,把老师所讲的都要记住。这第二个是进了一步,能够把老师所讲的意思都能够记住,你上台复讲可以自由发挥,与老师讲的意思决不会违背,行。这不是第一个五年,是第二个五年的事情,五年以后的事情。这都是从前学教必须要具备的,就是一个要有很好的记忆力,一个要有很好的理解力,叫悟性。一个是记性,一个是悟性,这都是有总持的意思。

第三个是咒,「咒,菩萨依定起咒,持咒神验,除众生之灾患」。那确实是真的要得定,得定的人本能会恢复,本能是什么?天眼、天耳、他心、宿命,至少要有这四种。这四种是什么人?须陀洹有两个,天眼、天耳,斯陀含才有四个,换句话说,二果,二果圣人他能够依定起咒。譬如他看到你身上某一部分有了问题,将来那里一定会生病,会有麻烦。他教你念个咒,这个咒也不是别人传给他的,他自己知道。咒是什么?用音声,教你自己用音声把这个部位堵塞的那个地方打通,你的病就好了,这个很科学。所以《大藏经》里面治病的咒很多,你现在拿著那些咒语去念,治不了病,为什么原因?念的音声不对,念的音不对,音量也不对,音量的长短也不对。那个必须要口传,非常正确这个音声震动在某一个部位上。整个全身用音声都能够贯通的,音声都能够达到的,这是治病的最高级的。

我们现在懂这个道理,这不是迷信,这不是什么神力,一念的时候什么神来帮你,不是的,是音声震动。没有这种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是针灸,你看针灸像外科手术一样,用针把你那个穴道打通。我们也看到一个很好的针灸大夫,他用长针,差不多有这么长的针。他的技术好,所以能够达到你穴道深层地方,他能够达到,那个针扎下去你不会痛。所以这都是医学上非常符合科学的,这是一种治病的。

另外一种,这些人有能力,人在世间、在六道决定没有法子避免与众生结冤仇,结的这些冤仇冤冤相报,冤亲债主围绕在身边不知道,你没有感觉。他围绕在那边干什么?你现在的运很不错,走运的时候他不敢碰你,但是他围绕在你身边,等到哪一天你的好运走完了,他就找你麻烦,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悟达国师他那个冤亲债主跟他十辈子,十世,生生世世跟他。因为他生生世世修行都不错,都修得很好,有护法神保护,他总是围绕在周边,他不敢接近。到第十世,你就晓得那多少年!投胎转了十世。累积十世的修行,果报现前,做了皇上的老师,国师,皇帝皈依,拜他做老师,他变成国师了。国师不容易得来,十世修行,决不是一世,一世不可能。所以我们晓得,真正有成就的高僧大德决不是一世,生生世世接著修。

皇上供养他一个沉香宝座,我们讲太师椅,这太师椅是沉香雕的。沉香很贵,在香港同修知道,沉香一两多少钱,论两卖的。他接受这个宝座很欢喜、很得意,觉得自己就是现在人讲值得骄傲。这一值得骄傲就完了,烦恼现前,贪瞋痴慢现前,护法神走了,冤家债主找到他身上来,得个人面疮,几乎送了命。好在他十世修行,有菩萨照顾他,知道他有这个灾难,来替他化解,这是《慈悲三昧水忏》的故事来源。这些有定功的人就能看到你身边有些什么人,你看不到,他看得到。看到之后,他也很慈悲,他教你念咒语,这个咒语是什么?就是鬼神的语言。目的是什么?给你们调解、化解。你常常念,等於常常对他很有礼貌、很恭敬,他常常听到之后,算了,就不再找你麻烦,就离开了,化解灾患。这是对你一个人,也有对你一家,也有对你这个地区,这地区有灾难,都是鬼神在作乱。所以我们现在一般用超度,有效,不是没有效,超度佛事里面,咒语就用得很多。所以这是咒陀罗尼。

最后一种是「忍」。忍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人不能忍,忍不下去,那是智慧不到家,真正有智慧的能忍。所以忍也就是定。「忍持诸法实相而不失」,这不是凡夫境界,这是菩萨境界。诸法实相是什么?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还要附带一个因果不空。所以菩萨虽然是已经证得佛位,已经断了无明烦恼,证得法身,还在十法界为一切众生做种种示现,这是忍持。有没有忍持这种分别执著?没有,不但没有分别执著,连念头都没有。所以忍持是对凡夫讲的,在菩萨完全是出自於自然,自然而然,一丝毫勉强都没有,所谓法尔如是。他为众生示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那就是教化众生。不是他自己,与他自己毫不相关,这个我们要知道。

觉悟的人,我们要效法菩萨,确实,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你以纯净纯善的心,善言、善行、善事,你对他有恩德。可是人家不感谢你,甚至於还要恶言相向,还要怀疑你的念头不善,给你侮辱,给你陷害,你都要能够忍受,不生怨恨。为什么?你知道得很清楚,这些众生可怜,他在六道里头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他不承认这个世间有好人。可是菩萨怎样?菩萨还是要对他那么好。你把菩萨害死了,菩萨并没有死,菩萨换个身又来了,生生世世都是这样的,永远不变。他了解诸法实相,知道你的过去再过去世,你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菩萨对你是怜悯心、慈悲心,没定没有怨恨心。

在这个世间,我们自己学佛、弘法半个世纪以来,这些事情我们遇到很多,最严重的有四、五次,最严重的,普通的那些常常会遇到。所以四种总持里面,一看到忍的总持心就会平了。有时候忍,忍到极限,好像忍不过了,展开大乘教,心平气和,晓得应该。诸佛菩萨在九法界、在六道示现,这些事情遇到太多了。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那个是不容易忍,他都能忍受。我们今天受别人的伤害,没到那个程度,怎么不能忍?想到这个地方,我们的问题就解决。

密宗里面讲的「真言陀罗尼」,那都是讲的咒。所以一般称咒,密咒,在藏密跟日本的东密,讲陀罗尼多半都说咒陀罗尼。

得到这一切法的总持,『悉持一切诸佛法』,这一句我们想到《坛经》上惠能大师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能悉持一切诸佛法?因为自性能生万法,一切诸佛法都包括在其中,不是在外头!只要你什么时候能见性,也就是说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无尽陀罗尼你全都得到,只要你能放下。放不下也要勉强的放,希望天天都要放,时时刻刻都要放,能放一点比不放好,慢慢学著放,学著舍,自自然然你烦恼轻智慧长。到以后进步愈来愈快,肯定是几何级数的提升;起初是非常困难,这个困难的瓶颈一定要突破。我们再看下面一首偈:

【恭敬供养持法者。给侍守护诸贤圣。】

这是你得法自在之后应该要做的,你看『恭敬供养』。我们今天供养不恭敬,没有恭敬心,对佛菩萨上供都没有恭敬心,所以不得利益。佛菩萨不会怪你,可是鬼神他有怨恨。鬼神你对他的供养,我们做很多这些佛事供养,如果没有恭敬心,他得不到,他有怨恨心,这个一定要懂得。我们对佛的恭敬心,跟对鬼神的恭敬心是一样,他也感恩你。你对他好,他也对你好,他也护持你。『给侍守护诸贤圣』,这就是契入圣贤的境界。我们今天没见到圣贤,见到好人,真正发现能够依照修行的人,我们都应当全心全力帮助他,全心全力成就他。这是莫大的功德,是真正的好事,应当要记住。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这首偈意思还没讲完,下一次我们接著再学。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