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四八讲)  2007/5/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无方大用第七段,「俯同世间三昧门」,最后的四首偈,我们从十四首到第十六首,这三首十二句前面我们念过了。经文上讲的都是四谛,所以对四谛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华严经》里面我们所看到的,随拈一法都圆融具足一切法,这是事实真相,也就如同《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大经上告诉我们,「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由此可以体会到,整个宇宙是一体,这个认知非常重要,为什么?有这种认知你才真正能看破,才真正能彻底放下,回归自性。然后如同诸佛如来,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感应道交,性德流露,显示出大自在、大圆满。

我们《华严》学到此地,这个认知是愈来愈明显,这是好事,重要的是我们要加强行动,也就是认真的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多,太多了,总而言之,不外乎妄想分别执著这三大类。彻底放下,那就本来是佛,这个佛是究竟圆满佛,不是分证即佛;放不下,放下的不够,这才是分证即佛;没有放下,接近这个边缘,这是相似即佛,十法界的四圣法界。给诸位说,这三大类的烦恼,四圣位,声闻、缘觉、菩萨、佛,就是四圣法界,只放下了执著,妄想、分别没放下。四圣法界里面修什么?主要是修放下分别,分别真正放下了,在四圣就是上二界,菩萨、佛。到佛法界,四圣法界到顶点,这个佛是相似即佛,不是真佛,为什么?他起心动念没放下,虽没有放下,起心动念非常的微细。这个微细念头断掉之后,十法界就没有了,他就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分证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

四谛,由此可知,四谛通一切法,不只是讲世间、出世间我们概念上这个局限,不是,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不容摄。昨天我们学了藏教的生灭四谛,把苦跟集讲过,这是世间因果,后面两条,道谛跟灭谛,苦集灭道后面两个是出世法。出世法里面也是先说果后说因,因为果大家容易懂,一讲都警觉到了,为什么?你已经尝到,然后再给你说这是什么因。一切诸佛菩萨说法教学的方便如是,「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就世间苦里面,我们在前面跟诸位说过三苦、八苦,这是每个人都很明显感触到的,身苦,身受的。佛给我们说,还有三种心苦,心苦就是贪瞋痴,我们一般讲的烦恼。烦恼是因,但是烦恼你现前也感受到,从你现前的感受,那也是果报。如果现前造作那就是属於因,因能招苦果,贪瞋痴能招集三苦、八苦。这是现在,还有三种后世苦,这三种后世苦是地狱、饿鬼、畜生。总而言之,这些统统是三界六道里面生死之苦。

儒家做学问,讲博学、慎思、明辨,当然还有个审问,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四个层次,在我们这个地方就用一个字「谛」。谛是真实的明白了,儒家讲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明白了,明白这是真苦,不是假苦,所以叫苦谛。谛这个字我们用儒家这个讲法大家好懂,什么叫谛?谛是真实,什么叫真实?确实通过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一点都不假,真苦,所以叫苦谛。集,集是聚集、招集,你所聚集的这些因跟缘与业相应,业是什么?业是造作,换句话说,你起心动念跟言语造作相应,这就叫造业。要是微细的来说,心里起心动念叫意业,起心动念你就在造业,没有通过语言、身体,只是念头,意业;跟口联合起来就是语业,跟身体联合起来就叫身业。

你看看,语业跟身业那个总的指挥是意业,所以意业最重。《地藏经》上说的好,「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佛为什么把话说得这么重?为什么说是罪是业?我们特别敏感就是那个罪,为什么?佛讲的话是真话,不是假话,为什么说罪?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你说这是不是罪?只要你离不了六道轮回,就肯定你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你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个要知道。那你说,为什么会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你自己好好反省,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几个念是善的?几个念是恶念?你就晓得了。恶念多、善念少,这不但是六道,简直叫三途。几个人起心动念善念多恶念少?那不错了,可是怎么样?还是出不了三界。善念生三善道,恶念生三恶道,出不了六道,怎么不是罪?善念都是罪,这个可怕了。

要怎样才不是罪?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没有罪,关键在此地。只要你还有执著,执著我们一般人讲成见,自以为是,你只要有这个念头就是属於执著。执著叫见思烦恼,执著身是我,执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我所有的,有我、有我所,这是六道轮回的因,这个东西不能放下,六道就不能脱离。六道不是真的,《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六道从哪来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妄想分别执著完全是一个错误抽象的意念,这个抽象的意念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十法界、六道、三途决定没有,梦中之事,可是你作梦时真有,你梦醒了,没有。

现在六道众生在做大梦,迷的时候叫作梦,悟的时候醒过来了。他不悟,为什么不悟?放不下,他不肯舍弃。放下就觉悟,没放下。经念的不少,听的不少,也说得天花乱坠,可是依然出不了六道,什么原因?那叫解悟,有解无行。解悟不管用,解悟就是我们现在新名词叫佛学,佛学是解悟,佛要证悟,证悟是什么?证悟是学佛。所以学佛跟佛学是两回事,也就是说解悟跟证悟是两回事。解悟,人很聪明,说得天花乱坠,无济於事,从前李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这句话什么意思?他没有办法改变他的业报,就是说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他无法脱离,这就叫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

如何能摆脱?佛教给我们的理论、方法你要明了。佛教我们放下,你看看放下见惑,见惑是执著里面的一分,你把这个东西放下你就证须陀洹果。须陀洹虽然没有出六道,你要知道他是世间的圣人,为什么?他决定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能把八十一品思惑断尽,六道就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他到哪里去?他到四圣法界去了,提升了,所以你不能瞧不起须陀洹。须陀洹修什么?我们在《金刚经》上得到消息,他所修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把这个执著相放下了。放下的不多,放下的很少,只是把见思烦恼里面的见烦恼放下,身见放下了,再不执著这个身是我。他认定什么是我?比没有觉悟的人高明,没有觉悟的人也有这个能力,不把身认做我。他认为什么是我?灵魂是我,身有生灭,灵魂不灭,这个现在连外国人都相信。

学佛的人不是这个认知,灵魂还不是我,可是也不能说不是我,可以这么说法,灵魂是迷惑颠倒的我,这样说就不错了。真正的我?真正的我是清醒的我,不是迷惑颠倒,那叫什么?法性。所以佛法里面不叫灵魂,叫神识,神识是什么?带了迷的法性,法性是真我。法性什么样子?《坛经》上六祖惠能大师讲的就是法性的样子,他讲了五句,二十个字,法性是什么样子?「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二十个字把法性的样子说出来了,那是真的自己。大乘教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他断烦恼的功夫跟小乘须陀洹一样,也就是说见惑断了,四相破了。四相不是彻底破了,也不过破了几分而已,破了几分,决定不再执著,无我、无我所,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形相,这形相是个工具,从相宗讲,我们的性识借这个工具起作用,起什么作用?教化众生的作用。我们自己是凡夫,也是修炼自己、提升自己,对自己来讲是提升自己,对外面来讲,他受用,给众生做榜样、给众生做示范,这是经上讲的示现;示现给人看,示现给人看是度化众生,这就不一样了。所以这是一念觉,一念迷你活在这个世间很苦,迷是迷惑,迷惑必定造业,造业必定受报,就干这个。受的报是苦,再造业就是集谛;那你觉了,觉了就是道。觉了的时候你造的业叫净业,苦没有了。一觉,苦就没有了;不觉,苦不能避免。所以现在如果我们感觉得无论是身、无论是心,还有苦受,自己要很清楚,没有觉,还在迷。只可以说比一般人迷得轻,对自己来讲,比过去迷得轻,为什么?现在受的虽然是有苦受,不像以前那么严重,愈是严重的执著就愈苦,执著淡一分你所受的苦就轻一分,这是道理。

所以情执愈重愈可怜,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放下,再放下,再放下,永远在那里放。上中下三根之人,上根放得快一点,也是天天在放,中根放得慢一点,下根就更慢了。只要能放下,给诸位说,都是真佛弟子,那不是假的。唯有上上根人,所谓叫一闻千悟,他明白了,一下就彻底放下,这叫圆顿根性,这种人很少。在古印度,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这个示现,他是一下放下的;在中国,像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的,圆顿,一下放下。其他的我们没有看到,上上根人只看到这两个,其他是上根。有人三、四年放下,彻底放下,有人十几年彻底放下,有人二、三十年彻底放下,彻底放下就是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这个意思,这个我们在史书里面看到的。在教下有没有?有,教下叫大开圆解,在净土宗里面讲理一心不乱,都是这个境界。这就说明,修行方法不一样,经典里面名词术语不一样,同一个境界,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集,既然是招集,这就是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那你就决定感召未来的生死之苦,未来生死之苦就是轮回,所以叫做集,集就是这个意思。聚集妄想分别执著、无量无边烦恼,现在我们认识、我们明白了,也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通过了,不错。这个招来祖师大德常说的来生的不如意,招来三界、六道生死的苦果,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称为集谛。出世间的,出世这是讲出离六道轮回,界限画在这里,还不是十法界。我们讲界内、界外,诸位要晓得,界内是六道,界外是四圣法界,小乘讲的,就是生灭四谛。

灭,我们一般人很不喜欢看到这个字,其实灭是什么意思?灭烦恼。灭烦恼是灭因;灭生死、灭轮回,这是灭果。灭在梵语里面称为涅盘,印度人非常喜欢这个名词,佛教到中国来,涅盘就翻作灭,经典上用的非常多。可是在世俗里头是用另外一个翻译的名词,叫圆寂,圆是圆满,寂就是寂灭。我们看圆寂比灭好像感到舒服很多,圆满的寂灭。烦恼灭尽了,在生灭四谛里面,灭的是什么烦恼?见思烦恼,尘沙、无明都还在,只灭见思。见思是什么?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执著,这大家就好懂了。我们对於世出世间法我们把它归纳,世出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不再执著,一丝毫执著都没有,你就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断了,贪、瞋、痴、慢、疑、恶见全没有了,恶见是什么?恶见就是见惑。思惑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个疑特别是对於圣教的怀疑,佛所讲的这些理论、方法、境界、果报你有疑惑。常听人家说,这东西是真的吗?真有吗?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证明的?一切放下,靠得住吗?只要有这些疑惑存在,这是极大的障碍。

大乘经上佛讲的,菩萨最大的障碍就是疑,为什么?菩萨贪瞋痴断了,慢也断了,疑好难断。所以西方净土对菩萨来讲,不是对凡人说的,对菩萨讲的,难信之法。你看菩萨修行,修无量劫、修三大阿僧只劫,这才能证果,一听说怎么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证果,而且还比他更殊胜,他听了摇头,这个不可靠,这话不是真的。有这个疑虑,这个法门他生生世世都遇不到,为什么?没有缘,这个障碍把缘障断了。我们今天一听到这个法门就接受,是不是比菩萨高?好像是高,实在讲不见得。为什么?你一接受,相信,他听了怀疑,这你比他高,为什么说不见得?你虽然信,你还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所以你那个信不是真的。你信了,你这一生能不能生极乐世界?也是个大问题。你要问: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听经学教。为什么?我们对它有疑问,认识不清楚,也就是说我们还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是我们认识不清,真认识清楚,哪有不放下的道理?而且告诉你,很容易放下,这就是早年章嘉大师跟我讲的,佛法知难行易。知为什么难?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就晓得众生要真正了解难。现在的众生更难度,为什么?他意见太多,妄想太多。古时候的人,世尊在世还好度,为什么?众生老实,只要对老师有信心,老师讲的就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像小朋友对老师一样。你看看幼儿园的学生、小学生对老师没有一丝毫怀疑,中学,有怀疑了,大学,怀疑更多,为什么?小学生心地纯,长大接触许多的层面,被染污了。尤其是现代这个世界,现代这个世界说老实话,小学生就不单纯,为什么?他天天玩电脑,在电脑里面学了很多不好的东西。先入为主,所以他有他的标准,你讲的东西跟他所学的不一样,他就怀疑。所以是愈来愈不好度,愈来愈麻烦。

其实佛菩萨、古大德已经把修学最重要的纲领教给我们,怎么学法?中国老祖宗教的,「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当然也是贵以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开智慧,他得三昧,开智慧,这是善学。佛法里面也是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尤其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哪有不开悟的道理!这才叫真老实。你一心听法,一心是没有二念,不要执著言语、不要执著名相,给你讲四谛、给你讲十二因缘、给你讲六度,这都是名相,你从名相里面了解它的义理,不要执著名相。不但不执著名相,还不要去想它,离心缘相。听明白很好,听不明白不要去研究,不要去想它这是什么道理,你一想就错了,为什么?落到意识里头去了。不想,不想那怎么办?多听。所以佛讲了四十九年,一年没听懂,再第二年,二年没听懂,听三年,真的有人到四十九年才开悟。二三年、四五年开悟的,上根;十年、二十年开悟的,中根;四十年、五十年开悟的,下根。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是佛的慈悲。

所以佛善说,我们要会听,绝不加自己丝毫意思在里面。人首先要学谦虚,要把心里面的东西掏得干干净净的,心里面什么都没有。学讲经怎么学法?佛怎么讲我们就怎么讲,完全是佛所说的,没有一点是自己的意思。诸位要晓得,中国自古以来,佛门里面的祖师大德就是这样培养出来,这叫讲小座。讲小座的规矩,只能讲老师的,漏掉没有关系,不可以加。它这里头意思很深,最重要的意思是训练自己的三昧。什么叫三昧?训练自己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第一个出来讲经的是谁?阿难尊者,集结经藏,佛怎么说他就怎么说,绝对不加一个字,绝对没有自己的意思,说漏了没有关系,决定不能增加。记录下来成为经典,从此之后代代相传,全用的是这个方法,正法!你自己加一点意思,法的味道就变了,不正了。到什么时候可以随自己意思讲?什么时候?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我们换句话说,你真的见思烦恼断了,我们讲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没有了,佛说你可以用你自己意思,为什么?阿罗汉了!阿罗汉是正觉,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是正觉,正的标准就是他执著放下了;菩萨叫正等正觉,菩萨不但执著放下,分别也放下了,放下分别就是正等正觉;再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说,你证得阿罗汉你才可以用自己的意思,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你自己的意思都是邪知邪见,这是佛说的,不是我说的。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你要讲经说法讲得没有过失、没有错误,你不放下怎么行?放下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须陀洹果;你再能把贪瞋痴慢疑统统放下,你才能称阿罗汉。见惑虽然猛利,容易放;思惑,经上形容的,藕断丝连,不容易放,所以它时间很长,要通过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不像前面,一个断了立刻就证须陀洹果,天上人间七次往来,断思惑,三界八十一品,这是讲灭。

我们今天真正的功夫把它摆在修行第一位,就是求这个果报,我们没有能力顿断,这三大类的烦恼一起断,确实没有这个能力,那不是我们勉强得来的。这个话方老师跟我讲过,章嘉大师、李老师都跟我讲过,他们三个人也没有见过面,也没有商量过,同样警告我,要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上上根人,不能学他。我们自己是中下根性,像上楼,要爬楼梯慢慢上来,上上根人他不是爬楼梯,他是飞上去,一步登天,他有这个本事。我们学他,没有这个本事也跟他学,掉下来之后粉身碎骨,你上不去,这个一定要知道。三个老师都劝我,怕的是什么?怕的是我们自己狂妄自大,那就可惜了。爬楼梯,爬高一层你就接近一些,这个方法正确。

所以我学佛五十六年,爬楼梯,这是长期跟我的同学都知道,我相信你们都能体会得到。从哪里体会?我年年讲得不一样,年年有进步。进步不是说念书多,不是,念书多进步不了,年年都在放下,只有放下才是真正的提升。念好多经论,听好多经论,不肯放下的话,是一点提升都没有,这个道理你要懂。好像我们上楼梯一样,我离开底下一层,我才能到第二层,离开第二层,我才能到第三层,你总要舍;你不舍,学得再多还是在这一层,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个意思。你要不放下,你永远在这个层次,你决定提升不了,说得天花乱坠,你不得受用。所以不放怎么行?不放就没进步,六道不放下你永远在六道,你就出不去;放下六道你才能到四圣法界,放下四圣法界你才能到一真法界。

所以我感激章嘉大师,头一天就教我看破、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那就是智慧成长,看破了,再放下,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我们中上根性的人爬楼梯,百尺高楼一层一层往上晋级,这里面有乐趣,法喜充满。为什么有很多老和尚一生都不能提升?他生活得也很苦,没有喜悦,障碍很多。障碍是魔障,魔从哪里来?也是放不下才有魔障,统统放下,魔障就离开了,为什么?他折磨不了你,他自然就走了。你好名,那个好名就是小辫子,抓到他手上,他就可以戏弄你;你好色,好色也是个把柄,在他手上。你统统都不好的时候,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对你无可奈何,他只好走路,找别人去。所以,你要离开魔道,要离开累劫冤亲债主,你看这个方法妙极了。冤亲债主还会找到你,是你放不下,为什么找到你的身体?你放不下你的身体,他就跑到你身体里面来。你得放下身体,身体没有了,空了,他就无可奈何,就找不到你。

所以这个灭,我们慢慢一步一步的,先灭见思烦恼证阿罗汉果,小乘就是证到阿罗汉。用什么方法?这四谛的文字里面,「以诸烦恼结使灭故,三界业亦灭」,六道轮回的业因、业缘灭了;「三界业烦恼灭」,就是灭谛里面的有余涅盘。可见得这个灭不是生死的死,不是死。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你真的一切都不执著了,把执著灭掉,我身还在,我事业还在,你身体会更好,为什么更好?身体健康,身体不生病,身体不老。执著这个身,天天怎样去养这个身,这个身会老,这个身会生病,会有很多麻烦,冤亲债主都能找得上。没有身,不再执著身,身是什么?身是我提升自己境界跟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的工具,这个好。你看念头一转,不一样了,念头一转真的是金刚不坏身。

所以有身、有事业,叫有余,有余依涅盘,确实是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涅盘有不生不灭的意思。契入这个境界,身体在、工作在、事业在,佛法的事业就是讲经教学,记住,牢牢的记住。这点我感激章嘉大师,非常难得,他教我学释迦牟尼佛,叫我念《释迦谱》、念《释迦方志》《龙藏》里面有《释迦谱》,没有《释迦方志》,日本《大正藏》里面有《释迦方志》。我最早看《藏经》是看日本《大正藏》,这是台北善导寺他们里面收藏的藏经,因为那个寺庙是从前日本人建的,所以里面的藏经全是日本的版本,《龙藏》他没有。我看到的是《卍字》《卍字藏》《卍字续藏》《大正藏》

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传记才晓得,释迦牟尼佛要用现在的话来讲,他是什么身分?职业教师,从三十岁开始教学到七十九岁圆寂,整整教了四十九年。他的教学就像中国办私塾一样,私人的私塾,不过他的学生很多,学生通常都有几千人。有没有校舍?没有,都住在旷野,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吃饭出去托钵,自在,逍遥自在,没建道场。也有些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提供他们自己的花园、别墅,请释迦牟尼佛在那里教学,佛很随缘,也欢喜,也接受,可是一个阶段讲完他就离开了。老人家圆寂的时候在双树间,在野外,这个意思告诉我们什么?一生没有建道场,是真的,他过世不是在只园精舍,不是在竹林精舍,是在旷野双树间。这个示现的意思要体会得到,一生没有道场。

佛教传到中国来,道场是国家建的,洛阳白马寺是朝廷建的,以后各个地方是地方政府建的,还有私人、长者、大德建的,都是十方丛林。谁去管理?哪个人建的哪个人管理;换句话说,建道场不是出家人的事情,出家人只是专门修行、专门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是这样的,只园精舍财产是给孤独长者的,借用,自己一点不操心,管理这个地方,给孤独长者派人来管理。好像他办学校,佛跟这些出家人统统是老师、是学生,是来上学的,学校里面所有行政这些工作的人员,全是给孤独长者他派的,他领导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到以后在中国,虽然国家建立道场,里面一些行政琐碎事情还要出家人兼顾,出家人也就接受了。谁去顾?选举,民主选举制度在佛门里面最早兴起来,选举,任期只有一年,很公平。你被选上你就管理这个道场,这是培福,照顾大众,使一般人真正能够一心一意在清修,那就辛苦你,你照顾一年,一年期满再选。人人有权利,人人有义务;有权利是在那个地方修行证果,有义务是有义务照顾大众。所以,那时候寺院里面方丈住持没有人争,那是替大众服务的,是义工,谁去争这个?而且地位真的完全平等。唯有平等才能真正的有和谐,和平,和是果,平是因。

只有平等才有和,不平决定没有和。不平,那个和是假相;平等,和是真实。所以中国人讲和平,你看果在前面,因在下面,日本人他先讲因,日本人讲平和,中国人叫和平,都很有味道。日本人讲平和,先是心平,然后才能气和。心不平,气怎么会和?中国人先讲气和,气和心当然平等,心不平等气不会和。中国跟印度有许多地方相似,都是把果放在前面,后面再讲因。这就是讲有余依涅盘。顺便讲到我们学佛应当以本师为榜样,向本师学习,本师没有别的,放下。

所以智慧、德能不是学来的,我在早年,章嘉大师教我读《释迦谱》,我那时候确实程度很浅,一知半解,没有看出世尊示现的深义。一直到前年年底有个同修送了两本《释迦谱》,新印的。我翻开来一看是《龙藏》《龙藏》这篇东西单独抽出来印成单行本,十卷,我看到非常欢喜,这么多年我就没有再读。所以他送来之后,我从头到尾详细又看了一遍,用红笔重要的地方把它画起来。这次看的时候,看出释迦牟尼佛示现的门道,看到了,什么门道?他老人家十九岁放下王位继承权,他本来是继承他父亲做国王的,他放弃了;放弃荣华富贵的宫廷生活,出去参学,我们现在讲出去学习,寻师访道。我们就能够明显的体会到,他的身分是王子,高贵的身分,又聪明绝顶,你想想,哪个好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遇到这样的学生高兴,真的全盘都教给他,这是他的缘殊胜。

我们知道那时候印度是宗教之国、哲学之国,在全世界那叫最高峰,无论是搞学术或者搞宗教的,没有一个不修禅定的。禅定的功夫都非常好,都能够达到四禅、四空;换句话说,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他都能够突破,所以对六道情况了解太透彻。六道不是佛教的,最早是婆罗门教的,婆罗门教是现在的印度教,我跟他们往来很熟,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宗教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印度人不重视历史,所以没有历史的记载,但是现在世界一般承认印度教至少有八千五百年。所以我们宗教在一起活动总是把它排在前面,为什么?我们按年份来排,它的历史最久。第二个是犹太教,犹太教有四千多年历史;第三个是拜火教,我们中国人称祆教,也称它做明教,它有三千多年历史;第四个才是佛教,佛教现在外国人承认有二千五百年;基督教只有二千年,所以它就排在我们后面;锡克教只有七百年,这么排下来的。所以在宗教排名里头,佛教排在第四。

一万多年!所以他们的学者,普通做学问的人没有一个不修禅定的,这比中国高明,中国真正是对於六道情况不甚了解,偶尔提到。我们就相信释迦牟尼佛禅定功夫也不在别人之下,佛教里面讲的四禅八定,叫世间禅定。世间跟出世间我们现在搞清楚了,从释迦牟尼佛示现明白了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这个诸位要记住,要细心去体会、去观察。十二年把印度所有宗教里面的高僧、学者里面的真正学者专家,他统统都见到,统统都向他们学习,真的是博学多闻。学习十二年,总结的是什么?总结的叫不究竟,不能解决问题,什么问题?六道轮回,生死的问题,不能解决。所以这才到恒河旁边,找一棵大树底下去入定,这棵大树以后就叫做菩提树。他在那个地方怎么开悟的?放下,十二年所学的不要了,统统丢掉,彻底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因为十二年所学的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

我们这才明白了,你学的东西再多,只要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叫世间法,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叫出世间法。你看阿罗汉,只放下执著,妄想、分别还没放下,他超越六道,这叫出世间。所以世间、出世间,我第二次读《释迦谱》我才真的明白了,真的把它讲清楚。也就是不管你学什么东西,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著,叫世间法;不管你学什么,只要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做出世间法。法没有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关键在此地。我们学《弟子规》、学《论语》、学《孟子》,如果我没有执著,那是出世间法;我学《华严经》,我还有执著,世间法。这不能不搞清楚,世出世间是在放下,在看破、在放下,不是别的。这一放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问题解决了。六道轮回究竟怎么回事情,清楚了;为什么会有六道,搞清楚了;六道之外还有什么,搞清楚了。这是当时这些宗教里头、学术里头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释迦牟尼佛全解决了。

再翻过头来看中国,中国惠能大师,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樵夫出身,砍柴的,卖柴的。偶尔听到一个人念《金刚经》,他听了几句,听了很欢喜,他懂。这么一个因缘,别人教他到黄梅去看五祖忍和尚,这一见面真的就有缘,五祖把法传给他。他在黄梅八个月,没有进过禅堂,没有进过讲堂,只是在碓房里面做义工,就是厨房的旁边,舂米、破柴,干了八个月。最后五祖半夜三更召见他到方丈室,跟他讲《金刚经》,讲大意,我们估计顶多两个小时,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当时就说了这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一听,真的,不是假的,真开悟了,衣钵就传给他,把他送走了。

这个示现跟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意思异曲同工,释迦牟尼佛示现,世间法学了十二年,不要,真智慧、真德能才现前,不要学的,就是放下。能大师给我们示现不必学,放下就是。所以这《华严经》怎么样?只要你放下就会讲,不必要学。可是你现在放不下,放不下就听!听,学讲是学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什么时候是自己的?什么时候你把见思烦恼放下了,是自己的,是自己藏教的《华严经》《华严经》也有藏、通、别、圆,为什么?你只放下执著,所以是藏教的。你再能够把分别放下,那你就是通教、别教的;如果再能把妄想放下,你是圆教的。我这个讲法你听起来容易懂!你要是不能放下,《华严经》确实有藏通别圆,如果连见思烦恼就是连执著也放不下,这个《华严经》是世间法,是世间华严。世间华严是什么?华严学,这佛学,不是学佛,是佛学,是世间法。就跟世尊当年十二年参学一样,十二年参学学了不少东西,为什么解决不了问题?没有放下,那是世间法,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什么最重要?你懂得了,放下最重要。这是五十六年前我第一次见出家人,头一次跟出家人见面,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他教我的。我向他请教,我说:我知道佛法非常好,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叫我很快就契入?他就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听了似懂非懂,我说从哪里下手?他说布施,以后教我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对老师的话很相信,非常尊重,依教奉行。

所以,现在对於大乘教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明白之后真干!决定不要把这些世出世间法放在心上,一定要真正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解悟,我们还没有法子证悟,采取渐修,不能够顿悟,渐修。渐修最可贵的,夏莲居老人家所讲的,真干!真干就是对於世出世间法没有丝毫留恋,你要常常想到这个,为什么?全是带不去的,世出世间法统统带不去的。带不去的不要操心,有很好,没有也很好,不足挂齿,怎么能存心?那是缘。要怎么样?要著重在带得去的。带得去里面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最好把世间法统统放下。出世间法是什么带得去的?跟诸位说,就是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果你这一生烦恼习气太重,妄想分别执著想放下真的放不下,那我就劝你,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二六时中都能跟阿弥陀佛相应,读《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念念相应。心里面除这个之外,其他东西不放,一心求生净土,你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

大概多少时间成就?我想三年足够了,三年你能够念到功夫成片,就是念佛三昧,下品的,下品念佛三昧决定得生凡圣同居土,可以了。蕅益大师自己说,我这一生能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意了。为什么?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只要进去,凡圣土下下品居然可以跟实报土上上品天天生活在一起,这是难信之法,这是不思议境界。所以,极乐世界四土九品在一起,不像其他诸佛世界四土不在一起,不同空间维次,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同一个空间维次。佛说,这个状况是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极乐世界为一切诸佛赞叹,道理在此地。所以,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圆满成佛,你到哪里去找?这个机缘太殊胜,说之不尽,我们要珍惜。不难!三年可以去得,你为什么不干?无论是人、天龙八部、恶道众生,只要有缘听到,只要依教修行,没有一个不成就。所以灭是灭烦恼,烦恼灭了就是涅盘,在小乘叫偏真涅盘。

「道」,道是道路,通达的意思。道在佛法里面一般讲有正道、有助道。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正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助道,正助双修,这就通往极乐世界。别人求,求涅盘,我们不求涅盘,我们只求往生,往生就是净宗的大涅盘。求生净土,我们求亲近弥陀,我们求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除这个希求之外,没有第二个希求。我们自己现在还有个身体,还在世间,跟很多大众还有缘分,我们做的工作是什么?把净土介绍给大家。希有的法门,我们遇到了不能吝啬,不可以密而不传,只有我能得到,不希望别人得到,有这样的念头你就去不了。为什么?你跟阿弥陀佛的愿相违背,阿弥陀佛的愿是普度众生,希望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都有缘生极乐世界。

我们只想我知道了,我去,不告诉别人,这个念头跟阿弥陀佛的愿心相违背,相违背你就去不了。为什么?生极乐世界跟佛一定是心同、愿同、行同,没有一样不同,这才能往生,自自然然往生。只要你能够跟佛一样,心愿行都同,你就肯定往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到时候佛自然就来,不求也来。那个求是什么?你意念当中有,自然有感,佛自然来应,这我们一般讲冥感显应。冥感是你自己心地里有这个愿望,你还没有发,还没有说「佛,我求你,你赶快来接引我」,还没有这个意念,佛已经就来了,你心上真有。

简单的讲,佛的愿,一切诸佛的愿,都不出四弘誓愿,第一个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怎么度法?我们读这「大用无方」,真的是究竟圆满的告诉我们,告诉我们什么?为一切众生示现做好样子,什么好样子?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好样子。你看「大用无方」里面所说的,是不是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是为世人做最好的榜样?坏的样子可不能做,要做好样子。好样子头一个,没有一点私心,这就是无我相,我还有一点私心,你就著了我相,能不能往生?也能往生,品位不高。如果真的能够大公无私,念念能够肯定自他不二,我利益别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利益自己是真正妨碍自己。你能有这个认识这叫看破,看破而后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不再有念头想利益自己,於是起心动念念念利益众生,念念关怀众生,念念帮助众生,这就对了。

「大用无方」,谁的大用?自己的大用,「大方广佛华严」,是谁的大方广?谁的佛华严?自己的,不是别人的。所以在讲经之初就讲过很多遍,《华严经》讲什么?《华严经》完全讲自己,从头到尾全讲的是自己。自己的性体、性德、性能、性用、性果、性报,这个性是真如本性的性,都是自性里面的。虽然我们在这小摄影棚里面讲,跟大家在一起学,我们同步以网路播出去,在网路面前、在卫星面前我们大家都一起学习。佛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你到这个时间打开网路的频道,打开卫星的频道,叫有缘人。

所以这个道,最简单的就是正道跟助道。经教里面讲得多,无论怎么讲法我们要知道,全都是讲的原理原则。一定要知道把这些原理原则应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佛陀的教诲我们圆满的落实,这叫学佛,这叫得佛法真实受用,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从这里我们才体会到世尊一生教学,一生他是教员的角色,他不是校长,他不是教务主任,他不是训导主任,他也不管总务,教员。现在出家同修很多,教员要把这个课程教得好、上得好还是有缘分,我们世间人讲有这种天分,你才能当教员。没有这个天分怎么办?护持,当职员。现代的道场是学校,这个要肯定,学校。所以夏莲居告诉我们,学会、学院,这正确的,不要再用从前的寺院、庵堂,那是从前那个时代,现在人听到古时候这些名词会产生很多误会,那是宗教,那是迷信。

夫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我那时候刚刚一出家就给中国佛教会,是在台湾,台湾的中国佛教会,提出一份报告。正名,名不正言不顺,要把佛教加两个字进去,佛陀教育。我这个报告上去了,听说他们真的是在会议里面提出讨论,讨论到最后很多人赞成,就没有付诸於实施,所以还叫佛教,没有把它改成佛陀教育。它不改,我改了,所以我在台湾建的道场是「佛陀教育基金会」,我们学习的这个道场是「华藏视听图书馆」,这个大家就耳目一新。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建立道场,叫「慈光图书馆」,用图书馆。图书馆可以办大众佛学讲座、大众学术讲座,长期讲学,也就是长期讲经,这个方式应当要推广。

所以难得,我们在澳洲,澳洲政府批准了我们净宗学院。现在他们肯定我们学院是教育机构,不把我们当作是个宗教单位来看待,而是把我们看作学术单位。现在澳洲普遍大学、中学、小学里面都有佛教的课程,现在写信跟我们联系,希望我们净宗学院的这些同学们都能够帮助他们,到学校里面去兼课。这个我答应了,可是学校太多,我们人还不够用。这是一桩好事情,我们把佛陀教育在国外正式的带到学校,不要让人误会佛教是宗教。

早年我在迈阿密做了一个星期的讲演,题目就是「认识佛教」。有同学从录音带,那时候没有录相,是录音带里面写出来,就是现在流通的《认识佛教》这个小册子。学佛一定要从这里学起,这都是属於道。认识佛陀教育,然后你才学习佛陀教育。佛教里面法门众多,就像一个大学科系很多,但是它的科系再多,目标只有一个,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是佛教里面最高的学位,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就像现在一般学校里面博士、硕士、学士。佛教有三个学位,可是它这三个学位的标准跟我们世间不一样。最高的学位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它是用放下来定学位的,三个都放下了,佛陀;三个放下两个,有一个没有放下,菩萨;三个还剩两个,只放下一个,叫阿罗汉。放下一个,就是放下执著;放下两个,就是放下分别、放下执著,还有妄想,那是菩萨。所以这个学位不需要考试,也没有人审阅,只要你肯放下,你自然这个学位就得到,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得到;三个都放不下,凡夫,六道凡夫。所以佛教的学位不要考的。

从世尊的示现、从惠能大师的示现,我们完全明白了。至於你的智慧、能力、才艺这些,包括福报,惠能大师五句里头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具足是什么意思?就是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那个本自具足就是这句话。你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福报,那个福报是华藏世界,那个福报是极乐世界。极乐是唯心极乐,华藏是唯心华藏,是你心现识变的,不是从外头,外头没有,「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不能不知道。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自性当中求,圆满获得,决不是从外学到的。可是多少人听了,没人相信,那就没法子。相信的人有福,就像宗教里面说,信的人有福,信的人得救了。现在时间到了,这堂课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