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五二讲)  2006/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5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昨天讲到法身不朽具足涅盘八味里面的第四条「不死」,今天我们再看下面的第五条「清净」,安住清净,诸障悉尽。「清净平等觉」《大乘无量寿经》经题里面的一句话,经题的前半段讲的是「大乘无量寿庄严」,这一句讲的是果。果怎么来的?当然有因,所以接著就讲「清净平等觉」。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安住清净。障是业障、魔障、烦恼障、所知障,这些障碍从哪里来的?总的一句话来说,心不清净,才有这么许多的障碍。清净的标准是什么?离障,诸障悉尽,你要把障碍放下。我很想放下,可是就是放不下。尤其是魔障、业障,哪个人不愿意放下?不但是修行人希望放下,不是修行人他也不希望有业障,学佛、不学佛都乐意放下障碍。为什么放不下?

佛在经典里面无数次的教导我们,众生本来成佛,众生本来是佛,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分别、执著都是障,在大乘教里面把它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烦恼障,第二类是所知障。见思烦恼是烦恼障,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是所知障,不放下不行!真的想放下,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懂得,首先佛教导我们不再执著。凡是这些业障现前,决定是分别执著的念头非常重。如果这些念头淡薄,这个障碍有,不是没有,没有你就不到人间来了,也就不会到六道,所以肯定是有,只有程度上的差别。

在日常生活不能够不断欲望,所有一切烦恼的根就从欲望来的,贪欲。贪欲的对象无量无边,佛法里面把它归纳为五欲六尘,无量无边的对象,总而言之,出不了这几大类。五欲,财(贪财)、色(贪色,男女之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五欲是人生离不开的,如果贪著就成了障碍。对贪著的念头真的放下了,放下就没障碍,虽没有障碍,佛菩萨还是非常的慈悲,做榜样给我们看。

释迦牟尼佛王子出身,他不是出生在贫寒之家,而是富贵之家。十九岁离开家去修道,你看王位舍弃了,妻子舍弃了,富贵舍弃了。我们讲的五欲,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他全舍掉了,去过一个苦行僧的生活,而且一生不改变。你想想看这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是无尽的慈悲,他给我们做榜样,不是说说就算了,他自己真做到了。像我们这品经前面读过的「不求五欲及王位」,他舍掉了,他是不求,他生下来就有,有也舍掉,也不要了。我们没有,再去追求那就大错特错,哪有这个道理?你求这个,你心不清净;你心不清净,所有一切障难你要受。

佛的一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清净的榜样,一生安住清净,这是我们常常要想到。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像,听到佛的名号,就要想到佛当年在世,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不要用「我们」,为「我」所示现的,我才能得受用,我要向他学习,他是我最好的榜样。现在我们怎么学法?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你真正想学,第一个你要能舍,舍就是放下,第二个你要能忍。在六波罗蜜里面,舍就是布施波罗蜜,忍就是忍辱波罗蜜,你要能忍、能舍,这是先决条件。然后重要的,你要能持戒,你要不怕苦。佛告诉我们,佛灭度之后,我们以谁为老师?世尊告诉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我讲经的时候讲过,这个苦,世间人看起来苦,可是那个苦中有乐,真乐。孔夫子当年在世,不富裕,生活也很清苦,但他过得很快乐,尤其是他的学生颜回。你看现在的《论语》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是快乐,那是苦中有乐。那个乐是什么?乐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法喜,不是外面刺激的关系,是法喜。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苦中有乐,你要是能得到,真正得受用。我的老师早年把佛法介绍给我,他给我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世间人看,学佛了,要出家,要不杀生,要不吃肉,这个生活太苦了。其他的不要说,就是这几桩事情他就受不了。他不懂,这里头有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不是普通人能见得到的。谁能享受得到?真学佛的人能得到。学佛,佛是谁?释迦牟尼,你要向释迦牟尼学习你才会得到。

古今中外大圣大贤,他们都懂得这个真理,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一尘不染就是诸障统统断掉,悉净就是全断了,还有比这个更快乐的吗?换句话说,你还有业障,你还有烦恼,还有忧虑,还有牵挂,还有得失,你是凡夫,你身心都不清净,你的灾障一大堆。灾是凶灾,障是障碍,学佛,障碍你开悟、障碍你修行、障碍你证果;念佛,障碍你功夫,你念佛不能成片,你念佛不能得一心,你念佛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你有障碍。由此可知,清净是多么重要。

大乘教派别虽多,方向目标是一致的,总的目标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教下所讲「大开圆解」,净土宗所说的「理一心不乱」。虽然各个宗派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明心见性、大开圆解、理一心不乱是一桩事情,三个名词,这是我们真正修行的目标跟方向。净宗讲理一心不乱是安住清净,是真正安住清净,诸障悉尽,这是大涅盘的境界。如果得到的,你没有得到理一心,你得到事一心也不错了。事一心是什么?烦恼障断了,理一心是所知障破了。

得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给诸位说,到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不到极乐世界,我到华藏世界也是实报庄严土,无论你到哪尊佛的报土,统统是生实报庄严土。为什么?你的资格在那里!他只跟那一道相应,上上乘。如果功夫只达到事一心,事一心是烦恼障断了,所知障没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是得什么?得一部分的清净,不是圆满的。小乘人也叫涅盘,阿罗汉所证的涅盘叫偏真涅盘,在我们《华严经》的地位上来讲是七信位的菩萨,《华严》七信位的菩萨就是我们净宗里面讲的事一心不乱。用《华严》的话来说,对世出世法执著断了,就是不再执著,不但这个世间,世间是讲六道,出世间是讲四圣跟一真法界,都不执著。这是得部分的清净,不是圆满的。有这样的功夫,不生净土他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真的不清净。修学其他法门,有这样的功夫,他来生到哪里去?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缘觉法界,我们佛门里面一般讲小乘,小乘是断见思烦恼,无明跟尘沙没断。

还有一种,那就是净土,特别的殊胜,无比的殊胜,叫带业往生。见思烦恼没断,尘沙烦恼也没有断,他也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生哪里?生凡圣同居土,所以净土的殊胜不在上面,就在凡圣同居土,这个真了不起。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你要不断见思统统出不了六道,可是遇到净土法门,不断见思也能往生。往生不但超六道,而且超十法界,这个殊胜无与伦比,无比的殊胜,不能不知道。可是要能把烦恼伏住才行,不能说临命终时烦恼还起现行,还起贪瞋痴慢,这不能往生,要把它伏住。

伏比断容易太多,伏是什么?暂时,断是永远断掉,没有了,暂时的,这个功夫要有。这个功夫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怎么练?在境界里头,境界,物质境界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缘、有恶缘。顺境善缘你要忍耐,要忍!怎么呢?不起贪恋,就是说把你的烦恼要能够控制住。逆境恶缘,譬如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伤害你,不生瞋恚。在一般人一定是心里很难过,不服,甚至要报复,没有这种念头。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常常保持著心平气和、若无其事,用什么方法来保持?净土宗就是用一句佛号。我们贪的念头,贪心、喜欢的念头一生,赶快一声阿弥陀佛把贪念打掉,恢复到阿弥陀佛。瞋恚的念头起来了,不服或者报复这样的念头起来,赶快南无阿弥陀佛,用一声佛号把这些不好的念头也把它压住。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常常在这上用功夫,保持我们的清净心,这个清净心就是念佛的心。我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

真能保持得住,烦恼一冒出来,赶快阿弥陀佛把它压住,这叫真念佛人,这是会念佛人,一般讲三年到五年就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意思?就是功夫得力,真的把你这些烦恼控制住。这个控制住,诸位要知道是暂时的,功夫成片是暂时能控制得住,但是这个机会你要抓住,为什么?这样就能往生。再把功夫向上提升,提升到事一心、理一心,不要紧,到极乐世界再去提升,这是真正聪明人。为什么?极乐世界修行的环境好,换句话说,在那个世界里面,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没有叫你生烦恼的地方,决定不会起贪心,也决定不会有怨恨心。

极乐,怨恨没有了,怕的是有贪心。为什么不起贪心?因为你所需要的都是随心所欲。譬如我们平常讲吃的、穿的,你想吃什么东西,念头一生,你吃的东西都摆在面前了;你不想吃,它就没有了,自然变化的。你要不要为这个烦恼?当然不要。你要穿衣服,衣服已经在身上,不需要裁缝。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生活,就跟我们这个世界他化自在天一样,你说那多快乐。化乐天,第五天,一切受用还要自己变化,第六天的福报大,不需要变化,动个念头就在眼前,不用了就化掉,也不需要储藏。你居住的房子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什么家具都没有,你说那个多自在。统统不用。有客人到我家来怎么办?我连个椅子都没有。来多少客人他就变多少个座位,而且房子可以大、可以小,这奇怪,不可思议。人多,房子就大,人少,房子可以小,房子可以在地面上、可以在空中。《无量寿经》《观经》里面告诉我们的。在那个生活环境里头,你怎么可能起贪心?这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缘殊胜。

在那边,老师好,阿弥陀佛亲自教你;同学好,诸上善人,给诸位说,都是等觉菩萨,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样的菩萨们,在西方极乐世界太多了,这是你的同参道友,同学。这么好的老师、好的同学,你天天增长智慧、增长德行,智慧、德行增长,你自性里面的德相就自然现前。我们真的对世尊在经典里面为我们介绍的,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能信,不怀疑,真的发心想去,这一生真去得了。

我在这一生当中,学佛五十五年,亲眼看到念佛往生的,预知时至,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有好多位。没有亲见,听别人告诉我的,差不多上百位。这在佛法里面讲叫作证转,这些人念佛往生的瑞相给我做了证明,告诉我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他的同学,他的老师是谛闲法师,锅漏匠也是谛闲法师的徒弟,念佛三年,站著往生。这是近代的事,距离我们不远。

甚至於畜生往生,我头一次听的也是谛闲老法师说的。那个时候他在浙江温州头陀寺做方丈,那是个小庙,他庙里有只公鸡。那时候庙里生活很苦,连时钟都没有,早晨起来确实是鸡报晓,早晨鸡叫,大家就起床。那公鸡很有灵性,大众早晨上早课,晚上的晚课,那个公鸡都参加,它走在后面,跟著大家一起念佛、绕佛。有一天,早课散了,人都走了,公鸡还不走,还在那里绕。香灯师就告诉它,早课完了,要走了。它走到佛像面前,好像是拜了三拜,站在那个地方就往生了,站著走了,站著往生。谛闲老和尚依照出家僧人的礼节替这个公鸡安葬,也给它做了一堂超度的佛事,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看看,我们想到这只公鸡前世一定是出家人,你看投胎投个畜生道,还在庙里头,不离开庙。我们就想一想,这只公鸡在庙里修行,它还有贪瞋痴慢吗?前世没修得好,要修好就早往生了,怎么会到畜生道?前世应该是修得不错,在畜生道里面,善根还能现前,这个事有。连在饿鬼道的,甚至在地狱道的,当然愈来愈少,这是肯定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这是一时糊涂,临命终时把不住,起贪瞋痴慢,这个念头一动,就落在恶道去了。

佛讲的话不是假话,贪欲是饿鬼道,瞋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就怕临终最后一念错了,念头错了,贪瞋痴慢起现行,佛号忘掉了。所以人死之后将来到哪一道去,或是生天,或是往生,关键都在最后一念。四十八愿十八愿里面说得很好,一念十念决定往生,就是临终那一口气,那一念是佛号,决定往生。因此助念这关系很重要,怕的是功夫不得力的人,有人在临终帮他助念,时时刻刻提醒,不容许他有错误的念头现行,这样就能够帮助他,真的帮助他往生。所以助念的功德是无比的殊胜,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

佛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可是到最后证果的时候就变成三门,这三门是什么?就是三皈依里面讲的佛、法、僧。佛法僧代表的是什么?《六祖坛经》里面讲得很明白,「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你就晓得觉正净三门,到证果的时候、大彻大悟的时候,一定是这三门。你看宗门,禅宗跟性宗,他们最后证果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走的是觉门。教下是正知正见,大开圆解,正知正见,他走的是正门,也明心见性。净土宗跟密宗都是修清净心的,走的是净门。清净心,六根清净,诸障悉尽,他也见性了,见性就成佛,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最后就剩三门,三门任何一门你只要能入进去,就是见性了,见性,一切法门全都得到。觉悟了,觉悟哪有不正知正见的?哪有不心地清净?心地清净决定觉悟,决定是正知正见,所以是一而三、三而一。没见性时候是三门,一见性就是一样的,圆融无碍。

这三门说老实话,比较起来觉门太难,那是顿悟,那真的是上上根人,烦恼轻、智慧长,不容易,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教下是渐悟,要依照经典去修学。经典很多,要按部就班,像念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时间很长,但是他是步步高升,中下根性的人都能成就,时间长。最方便的是什么?净,这个里面就有便宜了。所以净宗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无论什么根性比起前面都方便,真方便,前面这两门要跟净比那难很多。净宗只要你安住清净心,放下身心世界,这一条很重要。身心是自己,就是说对自己也不执著,对自己什么?当然最重要是生活,有得吃很好,没得吃也好,有得穿很好,没得穿也好,没有一样不好。有多余的一定布施帮助别人,别人有缺乏的,我有多余的,我应当帮助人。身外之物一切放下,你的身心才真清净。这个样子,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没有一个不成就。

在现前,把我们的业障、习气统统控制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些烦恼习气虽在,那边没有缘。给诸位说,善恶缘都没有,因为善恶缘都是染缘。那边是净土,那边是净缘,没有染,纯净纯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二边都没有才叫真善,那就恭喜你了,安住净土。所以你就晓得,就是带业往生的人,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所得的乐就是大涅盘的乐,前面我们讲的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统统得到。这个事情一生当中可以成就,可以完成,你要不认真抓住这个机会,太可惜了。

多久才能完成?我们看古人的例子,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多看几遍,看个十遍、看个二十遍,激发自己的道心。为什么他们能,我不能?你看了之后才晓得,快的三年,慢的五年,三年到五年肯定成功,所以古大德赞叹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你想想,你参禅,你学教,三、五年能成就吗?三十年、五十年未必能成就,可是念佛法门,三、五年真能成就。就是在现前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现在要学,学安住清净,千万不要给自己找麻烦,这样念佛你就有把握决定成功。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六句,「虚通」,虚彻灵通,圆融无碍。这是八味里面的第六。看到这一句,我们就想到佛门里面表法用圆,法轮常转,法轮,轮就是圆。圆是圆满的意思,什么叫圆满?诸位想想,什么样的形相能够显示出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些是大乘教里面重要的哲学思想,也是佛给我们讲的诸法实相。什么东西能显示出来?确实无过於圆。

圆,你看圆是个几何的图案。圆有圆心、有圆周,圆周是有,代表有;圆心有没有?圆心没有。在几何学里面,圆心是抽象的,你不能说有,你不能说无;它真有,但是它没有形相。几何里面讲的点,点没有形相。我们要用个东西点一点,再小,用放大镜一看,它是一大块,变成面积,不是真的点。所以真的点没有形相,没有形相是空。空不是无,我们一般人听说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不是的。佛法里面的空是有,实在讲就是几何学里面讲的点,讲的圆心,是这个意思。所以说非有非无,你说它有,没有形相,没有一点痕迹,找不到;你它说没有,它真存在,为什么?圆周是从它形成的,没有圆心哪来的圆周?所以佛用这个做标志,好,非常有意义。

佛法里面常常用作标志的三个东西,圆是用得最多的。第二个就是莲花,用莲花来代表也是很多。莲表什么?出污泥而不染,表这个意思,代表染净不二,凡圣一如,它有意思的。第三个也常见,用卍字。我们看佛胸口有个卍字,那是三十二相之一。卍字表吉祥,万善同归,取这个意思。可是这三种符号、标志,外国人讲mark,三个用得最多的是圆,就是轮。

我们从这个形相你就要细心去体会,它代表整个佛法。圆周是代表法界,代表十法界依正庄严,也代表一真法界,用佛学的名词来讲它代表法相,圆心代表法性。法相是从法性变现出来的,《华严》说了,宇宙万物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相是心性现的,心性之所现。《华严》讲体、相、用,体就是心性,用就是能现能变,相就是现相。法界虚空,森罗万象,世出世法依正庄严全都包括在其中,然后你就晓得,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同一个心性。所以佛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是我们在前面没多久念过的。所以我们常说,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关系非常密切,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哪有不和的道理?哪有不慈悲的道理?哪有不协助的道理?左手痛痒,右手去给它抓抓,就是一体!你要问,它痛痒它的,与你有什么关系?一体。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佛很讲道理,说出事实真相之后,要我们自己去亲证。证明佛讲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有没有讲错,这一点很了不起,不能不叫人佩服到五体投地。

真的是一体,在一真法界,我们前面讲的诸佛的实报庄严土,那里面的住众各个都晓得。为什么?他都见性了,对於整个法界众生他都通达明了,圆融无碍。但是十法界里面的众生,他心不虚,所以他就不能通达,还有障碍。而障碍最严重的是六道,六道里面最严重的是三途。人天比较聪明,好教;三途业障很重,很难教。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根,根利、根钝,三途的根就很钝,人天根就比较利,都有烦恼,都有业障。

业障的浅深对我们修学影响很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真正的功课,要认真去做的,摆在面前第一门功课就是消业障。有业障,「虚」就没有了。虚是讲什么?讲心。「通」是讲它的作用,就不通了。业障在哪里消?也就是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功课怎么做?在生活上做,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学习,学习谦虚,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导我们,真诚、清净、谦虚。

我们在最近这些年来跟国际上许多宗教朋友往来,我常常用四个字送给他们,我们大家共同勉励,这四个字就是「诚敬谦和」。希望我们做到真诚,没有虚伪;恭敬,没有傲慢;谦虚,没有自大;和睦,互相学习,互助合作。慢慢的我们都能够觉悟,都能够明了,遍法界虚空界都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事实真相。为什么我们不能明了?坚固的执著所谓是门户之见。自尊自大,轻慢别人,造成对立,造成矛盾,甚至造成冲突,这些都毫无意义,完全错了。所以任何宗教的典籍,我们用诚敬谦和这四个字统统都能找到,这四个字是所有宗教里面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德行。所以我们说,不同的放在一边,慢慢我们再去研究,所同的我们应当要把它发扬光大,认真努力来学习。

所以在世间做学问、出世间修道,最重要的是心要虚。《易经》里面讲「满招损,谦受益」,谦虚的人得益处。自己满,自以为是,你就不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够接受别人的教诲,那你什么都得不到。人要能够常存谦虚,真的受益,为什么?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如果不认真的学习,这个东西淘汰不掉,一定要认真学习才能够淘汰得掉。认真学习到哪里学?除了自己之外,个个都是老师。在大乘菩萨戒里面,《菩萨戒经》,佛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对待一切众生都把他看成是我们的父母,佛讲他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要常常存这个心,你天天都在进步,天天福慧增长,学无止境,成就你自己圆满的智慧德行。哪一个人,不管他说话不说话,那个形象都是自己的好样子。他做错了呢?错了也是提醒我们,好样子,我有没有犯他那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学到了。他做对了、做好的,我想想我有没有?没有要向他学习,如果有,要好好的保持不要失掉。

所以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必是必定,肯定的。三个人是什么?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行,那两个人一定是我的老师。好人,向他学好;坏人,他常常提醒我,我有没有那些毛病,有赶快改,所以他也是我的老师,他在我面前示现,让我好好反省,全是恩人。毁谤我的,侮辱我的,无论他是有意、无意,我都把他当作善知识看待。他毁谤我,我听到了,我好好想想我有没有过失,有过失,感谢他,他提醒我,我赶快要改;我没有这个过失,我也感谢他,为什么?他替我消业障。我现在没有这个过失,过去肯定有,生生世世不知道干错多少事,怎么可以生气?怎么可以不高兴?我听了难过、不高兴,那你想想我错了,他来考试我,我没有通过。

中国老祖宗教我们教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生活、工作、处世遇到障碍,过失决定不在外面,在哪里?一定在自己。这个话讲绝了,真正是一等智慧才能说得出这个话。反求诸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如果自己不向内心去求,专门看外面,你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今天整个世界动乱,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不少中国人所讲的志士仁人,他们都忧心忡忡,常常参加这些国际和平会议,寻求化解冲突恢复世界和平之道,几十年来找不到。原因到底在哪里?没有向内心求,只向外面。这两个族群冲突了,这两个宗教矛盾了,这两个国家发生战争了,都是说这个对、那个不对,那个对、这个不对,这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从哪里?从自己内心,这才能解决,彻底解决。

从内心里面求,才发现古圣先贤、每个宗教创始人都是大圣大贤,他们的教诲如果我们认真去学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解决问题要回归到本位,把自己父母教的、老师教的,有宗教信仰,你宗教经典里面所教的,你有没有把它学好?先把自己的学好,然后再去看看别人的。看别人什么?要向他学习,为什么?他也是圣人教的。如果你带著有成见,我是学佛的,佛法第一殊胜,其他宗教不如我,这个态度你就不能解决问题,你在制造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我对於佛教学好了,我每个宗教都要认真学习,决定没有矛盾,决定没有冲突。如果要有冲突、有矛盾,圆融无碍这一句就讲不通。为什么不圆融?为什么会有障碍?我们的心不够谦虚,我们的灵(灵就是悟性)还有障碍。你看看问题在哪里?还不是在自己吗?不在外面。一定谦虚要做到彻底,领悟没有丝毫障碍,这样就通了。

我跟天主教徒、跟基督教徒谈,我读《圣经》,常常读,虽不是天天读,确实是常常读。我在任何地方住,你到我书架上去看,决定有《圣经》、有回教的《古兰经》,有印度教的经典,我很认真的学习。你看看佛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是不是佛?耶稣也是一切众生之一,那他本来是佛,摩西本来是佛,穆罕默德本来是佛。我们决定不是只尊重释迦牟尼佛,只尊重阿弥陀佛,其他的佛都不尊重,那就错了。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么所有不同宗教的经典都是佛陀的教诲。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的谦虚才能贯彻,领悟才没有障碍,你才能通达。障碍不在外面,是在自己;换句话说,自己的经里面所讲的没有真正的领悟到。

《华严经》上讲的这几句话,可以说圆圆满满包括一切,「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讲性相不二、讲理事不二、讲因果不二,这些最高的哲学的理念你要是明白,你要是能体会,自然放下分别执著,就能跟一切众生交往圆融无碍。所以我跟十多个宗教做朋友,我们的感情非常融洽,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照顾、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全心全力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我们不讲促进,我们讲恢复,为什么?社会本来是和谐的,世界本来是和谐的,现在不和了,不和是什么?迷失了自性,迷失了圣贤的教诲。

西方有些人对中国有批评,说中国人总是离不开古人那个框架,什么都是古人好,愈古愈好。所以,中国人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没有新东西;换句话说,中国人守旧,没有进步,没有进取。这些话我们听了有什么感想?西方是有创新,好像天天在进步,中国永远没有进步,但是西方人对中国人也有一点佩服。佩服什么?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很少动乱,这是他们非常佩服的。他的社会动荡不安,什么原因?创新,创新一定把旧的推翻。中国人对旧的非常尊重,不敢推翻。

学了佛之后,我们对这个道理明白了。中国古圣先贤不是凡人,大圣大贤,不是凡人。大圣大贤,他们的示现,他们的言教,我在讲经的时候常说,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所以中国人不讲创新,创造、发明,中国人很少说。你看孔夫子,孔夫子有没有创新?没有,有没有创造发明?没有。夫子自己说得很好,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述是什么?全讲的是古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古圣先贤的教诲他认真的学习,他学了有心得,教导学生,没有创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看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面给我们说,佛一生所说没有创新、没有发明,也是像孔子一样述而不作;佛所说的是古佛所讲的,古佛所教的。

圣贤之学没有别的,无非是教我们回归自性。自性是本有的,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你自己自性里头圆圆满满。要怎样才能够回归?才能恢复?一定要清净,一定要虚彻灵通。所以满招损,谦受益,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有凶,唯独这一卦,只有这一卦,谦卦是六爻皆吉,没有凶。你在生活上,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正能做到谦虚,你就什么都通了;换句话说,什么障碍都没有了,圆融无碍。

尤其是处事待人接物,为什么跟人不能相处?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矛盾?你细心想想,不够谦虚,过失不在对方。你要是讲「我没有错,错都是他,他不对,我对」,这个矛盾永远不能解开。如果你要回头想想,我错了。明明是他错,为什么我也错?你念念《金刚经》「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问问你有没有?我跟他对立,我相有了,人相也有了,众生相、寿者相全具足了,你不是菩萨。你这才发现我真错了。他错得小,我错得大,我怎么还著相?我禁不起外面境界诱惑,外面境界一诱惑,我的烦恼习气就冒出来了。谁错了?真的是自己错。别人错不过是一桩事,小事而已。我一回头,我违背自性,我所学的东西学到哪里去?老师教给我的,不但我没有做到,我真的没有懂得!

这样才真正发现自己的过失,从这个地方改过自新。对於别人,我们看作佛菩萨的示现,我们对他只有感恩,哪有责怪的道理?我学成了,我周边环境这些人物统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修己就是化众,教化大众。自己不修,经念得再多,注解看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度不了,实在说也度不了别人。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你细心去观察,一定是先自度,而后感动别人,收到教化众生的效果。如果自己没有度,都度不了,要想教别人,效果怎么会现前?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自己不虚心,那种傲慢、自以为是的习气常常发作。自己不知道,佛菩萨看看笑一笑,一句话也不说,为什么?你还要好好的学。

这些话我们在讲席里面也做了多次报告,人生在世只有一个目标,学习。真的,夫子说得不错,他说我曾经一天不吃饭,一夜不睡觉,我在这里想,想什么都没有真正的利益,不如学也。说明什么?人生在世唯一的一桩事情,就是学习。真正学好了,我就讲毕业了,开悟证果,毕业了。毕业有层次,有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研究所毕业。如果这一生没有学好,就是说你这些毛病习气都还没有能断得了。这一生做人还不错,没有什么太大的过失,小过失常有,大过失没有,来生再学,再到人道来。再到人道来是什么?我常讲留级!好像我们念书一样,我念的三年级,三年级考的分数不够,留级,明年还要去念三年级,就这个意思。如果这一生的功课学好了,门门都及格,来生我就念四年级,往上升。实在是太差劲了,过失太多,降级。降级是什么?从人道降到畜生、降到饿鬼、降到地狱,降级。

你把六道看成一个学校,这是六个年级,我们现在在四年级,下面有三途。六道,我们是在三善道,上面还有两个级别。所以人道修好了到天道,欲界天,欲界天的功课做完到色界天,色界天的功课做完就到无色界天,往上升。人死了,来生还到人道,享人天福报,我说那是留级,你们想想我说的话对不对?当然做人最殊胜的,是你这一生好好的修净土,你来生到极乐世界去。那叫什么?那叫上天才班,因为你超得太远,你超出十法界了。你看看我们上面,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上面声闻、缘觉、菩萨、佛,你看看你超了多少?这个真是世间第一等有聪明、有福报的人,他在人间一下跳出去。

佛在经上讲得不错,多少菩萨,这个菩萨是指什么?指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没有机会遇到这个法门,所以他们学得很苦,时间非常长。四圣法界往上升一级很不容易。这是我们讲席里常说的,多说是有好处,怕你忘掉。见思烦恼断尽,超越六道,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的习气还在。所以在四圣法界里修什么?断见思烦恼习气。见思烦恼习气断完,他就升一级,缘觉(辟支佛)。辟支佛修什么?辟支佛修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真的断了,他就升级升到菩萨。菩萨断什么?菩萨要断尘沙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的习气断完,他又升了一级,十法界里面的佛。佛修什么?佛破无明,无明断掉了,离开十法界,生到华藏去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菩萨断什么?断无始无明习气;无始无明习气断尽,证究竟圆满的佛果。记住!好,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