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六讲) 2006/10/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明十地位第七段第二首偈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若能摧殄诸魔力。则能超出四魔境。】
这两句是用胜。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给我们讲出四魔,前面跟诸位也介绍了,这个意思没说完,今天我们再看四魔里面的第四种。四魔第一个是五蕴,蕴魔,第二个是死魔。为什么说死魔?我们学习,学习不圆满,寿命到了,这确实是魔。学习不圆满寿命到了还要接著来再学,这个道理我们要认识得很清楚。你如果认识清楚了,你就会在这一生当中,非常认真努力把这一生应当要学的都学好,学好之后就向上升。就像读书一样,我现在读三年级,我三年级功课学得很好,门门都得高分,明年一定升四年级,就不在三年级;如果三年级没有学好,还要留级,明年还要学。这就是人死了之后他又回到人道,回到人道是什么?留级。如果学得很不好,分数差太远,那就降级。降级是什么?就把你降到二年级去,二年级学不好就降到一年级去。我们在六道里头,人道的功课没做好就降到三途去,饿鬼、畜生、地狱,如果学好了就往上升,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人道的功课做好了,遇到殊胜的缘,无比殊胜的是净土,所以经上说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净土。那个因缘就是缘分,遇到这个缘分,自己有善根、有福德,能好好的抓住,这一生就作佛,这太殊胜!你还没有修好,譬如有善根、有福德也有因缘,修得还不错,但是没有成熟,寿命到了,这个事情麻烦!所以死是个魔障。当然修得好的人多半都能够延寿,这是我们看到过去、现在,修行人延长寿命的很多。可是延寿,如果延得太长也不好,譬如我们修行,真正修行到功夫成片就可以往生,还有寿命?不要了,这个聪明。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念佛人念佛三年、四年、五年往生的很多。所以有人就问我:是不是这些人他们念佛,寿命只有那么几年,刚刚好寿命到了就往生?这个说法不合逻辑,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一、二个人也许有,那么多人都是三、五年往生,这就决定是另外有个道理在,绝对不是说那么多人都是那么巧,寿命只有三、五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他三、五年走了?他功夫到了,成就了,虽有寿命,不要了。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莹珂法师,他念佛真的念佛见佛,把阿弥陀佛念来了,念得非常恳切。阿弥陀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寿命,到你寿命到的时候,佛就说我来接引你。莹珂法师不要,他说我现在就要跟你去,我十年寿命不要了。阿弥陀佛也同意、也接受了,所以佛就跟他说: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你。他就很高兴,果然三天就走了。
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要懂得,为什么不能贪求长寿?人到老的时候就糊涂,业障现前,到那时候怎么样?一糊涂就走不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没分,我们现在所讲的老人痴呆症,这很可怕!凡是念佛往生的人都是头脑清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临命终时魔境很多,一概不理;佛来了跟佛去,不是佛来,什么人来都不跟他去,只有阿弥陀佛来我才跟他去。如果说药师佛来了,释迦牟尼佛来了,都不跟他去,一定要阿弥陀佛我才跟你走,这就对了。所以你想想看,头脑不清楚怎么能往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不贪图寿命。
功夫成熟之后,住在世间能住得长一点,那是什么?那也有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有法缘,你可以帮助很多人念佛往生,这应该要多住几年,不能说你一成就马上就走,这太不慈悲了,要懂这个道理。这里面情形也不是单纯的,事情也挺多的,所以一定要了解、要明白。如果没有法缘,没有法缘马上就走。这个法缘是怎么说法?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就是你教他,他不信,或者他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这就是无缘之人;如果你教他,他相信,他能理解、能依教奉行,这就是有缘。有缘的人多,你就多住几年,有缘的人少,少住几年。到自己功夫成就,这个成就不是很高的成就,功夫成片就是成就;因为功夫成片,真的万缘放得下,舍弃寿命求往生,这个例子很多,佛一定会来,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理事都要明了,就不会受死魔的障碍,它障碍不了,你这一生成就了。
说实在话,成就不成就关键在你能不能放得下?只要肯放下,没有一个不成就,凡是不能成就的,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贪图五欲六尘,放不下;再一个什么?不肯舍命,贪生怕死,放不下,这个没有法子,你功夫决定不得力。功夫得力也没有别的,秘诀就是放下,这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懂得,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你带得去。而且你一定要知道人命无常,纵然身体很健康,现在这个世间横祸太多,就是我们讲意外事故非常之多,你能够保证自己不会遇到吗?遇到意外事故你就措手不及,这也是魔。如果不是真有功夫,意外死亡的都不能往生。
譬如发生车祸而死亡的,在那一刹那当中他是不是念阿弥陀佛?所以人的往生,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他就往生。车祸多半是惊慌失措,心里一慌一乱一著急,跟阿弥陀佛的缘就断掉,随著业力去投胎,自己做不了主;念佛往生是自己做主去的。你就想想看,临命终时你能不能做得了主?大灾难现前自己能不能做得了主?依旧是一句阿弥陀佛,所谓不惊不怖,再猝然的灾难现前,没有恐怖。今天还有同学来给我说,如果一旦第三次大战爆发,核武战争、生化战争,这时候我们怎么办?我们到哪躲去?不必躲,纵然原子弹爆炸,我们要什么心态?像看放烟火一样,不惊不怖,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何必去找个什么地方躲避?没有必要。中国古谚语所谓「在劫难逃」,你命里头在这个劫难,你逃不了。
佛教我们一个方法可以逃得出去,不惊不怖,一心不乱,念佛往生,你看这个方法多妙!这个方法真的像《心经》所说的「度一切苦厄」,这样的信念绝对不比观自在菩萨差,不比他差,他是深般若波罗蜜多,我们不惊不怖、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就是深般若波罗蜜多。平常在日常生活当中,丝毫没有留恋,在这个世间一切我没有的,我没有一念希求的心,我所有的,我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心,全放下了,这叫什么?这叫念佛功夫成片。只要有丝毫没有放下,你那个功夫都有问题,为什么?到急难的时候,临危的时候,那点东西就是你的病根,你放不下,你把这一生求生净土的缘当面错过,你说多可惜。这是死魔。
「惑不现行故,超烦恼魔」。烦恼有见思烦恼、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我们的功夫也就分三等,上上乘的功夫,这三种烦恼都不能现行,这是上乘功夫,我们讲理一心不乱;中等的功夫,见思、尘沙不现行,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下等的功夫,我们现在不讲上等,单讲下等,下等就是我刚才跟诸位所说的功夫成片,这是下等功夫。为什么?下等功夫,只要肯努力,人人都能做得到,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如果讲中等、上等,不见得你能做到,那是真的。所以净土的殊胜是在下品,下三辈,无比的殊胜。因为下三辈,在修其他的法门你有这种功夫出不了六道轮回,这很麻烦,你不会堕三恶道,来生到人天,麻烦大!
所以净土殊胜不在上在下,下辈三品这是无比殊胜,这我们可以做得到。纵然是下下品往生都无比殊胜,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你下下品往生,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见阿弥陀佛,你就见十方一切诸佛,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你天天跟他们在一起,这么多人来教导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我们在这个世间找一个好老师都找不到,到极乐世界好老师太多、太殊胜,都是诸佛如来、等觉菩萨。这就是降伏烦恼。烦恼从哪里来?都是从欲望来的。尽量把自己的欲望降低,把自己的欲望转变成念佛,对念佛、对求生净土产生强烈的欲望,对世间、出世间法统统把欲望舍掉,不干了,那你就真的智慧现前,你舍得干干净净,就一尘不染。
下一句「觉佛十力故,超天魔」。佛的十力,如来果地上十种殊胜的能力。在前面我们略微提了一提菩萨的,佛的十力我们在这边念一念,第一个是「是处非处智力」。什么叫是处?因果相应,种善因得善果就是是处。说种善因得的是恶报,那是非处,没这个道理;造恶因一定会有恶报,这是是处。佛,实在说,圆教《华严经》初住以上就是佛,就具足诸佛十力,十种都是从智产生的,所以都叫做智力。下面讲的业智力、定智力、根智力、欲智力、界智力、至处智力、宿命智力、天眼智力、漏尽智力。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尽就是烦恼断尽,也就是说无明都断尽,无明就是《华严》上讲的妄想。
我们讲什么叫天魔?魔是来折磨我们的,是来找麻烦的,是来障碍我们行道的,这总要认清楚。天魔可以说除了前面所讲的,它不是五蕴,它不是死,它也不是烦恼;除这三大类之外,统统叫天魔。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外界的诱惑,就叫做天魔。你能不能不受外界的诱惑?外界,譬如夏天很热,你能受得了,冬天很冷,你也能受得了,这不是人为的,这是自然的,所以称为天魔;荒年的时候没有东西吃,水源或者是严重污染的时候你得不到饮水,饥渴你能不能忍受?这些都是属於天魔;还有在人事方面嫉妒障碍的,你修行,别人要破坏,也属於天魔。你能不能真正做到外面可以不受诱惑,内能做到不动心,这就是禅定,在念佛人来讲,这叫念佛三昧。
你有如来这十种力,这是讲觉,觉佛十力故超天魔,为什么?因为这十种力对外面环境认识得非常清楚,任何障难、逆境、恶缘,你有智慧,你都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这叫超天魔。你能保持你自己的清净心,保持你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自己的真心,大菩提心决定没有受到丝毫伤害,你就超越了;逆境、顺境、善缘、恶缘都没有办法障碍你,你超越了。所以学佛要学智慧,要学觉,可不能迷,一迷,在境界里头你就做不了主,你就会随著境界转,那麻烦就大!随境界转你就造业,这样又转到六道里面去了,这错了。这是第三句,我们再看下面一句,第四句:
【若能超出四魔境。则得至於不退地。】
八地菩萨叫不动地。这个『不退』就是不动的意思,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如如不动。但是诸位要晓得,此地这个境界,这个菩萨是十信位,这就告诉你十信位里头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於等觉菩萨的行,他统统都有。我们要问:是不是一定到第十信?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经上看的,贤首菩萨是十信位的菩萨,是不是要到这个时候才有?初信位有没有?有,初信位就有,不过没有十信位这么殊胜。就好像我们现在说老实话,你要问我,我连初信都不及格,为什么?初信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我没断,我没断那就不是初信。可是我们今天向著初信,是走同一条方向、同一个目标,我还没有走到,初信菩萨已经入门,我还在门外没进去。就像四果一样,初果向,真正修行人向著这个方向目标走,正确,没有偏差,但是还没有走到,走到他就是初果。在这个时候有没有十地行?还是有,我们学的也很得受用。
我在这些年当中修行不是一帆风顺,很多考验,顺境、逆境、恶缘、善缘统统都遇到,曾经受过严重的打击,不止一次,常跟我的同学们都知道。你看我怎么样?都平平安安度过,都在佛法里面学到的道理、方法我们就用上了,不与人争,保持心地的清净祥和,这非常重要。可不能有一点愤怒,逆境不能有愤怒,顺境里面不要生贪恋,保持著平静,这就是地上菩萨的境界。我们现在初学也就用上了,真得受用。不一定一定要到十地位才修这个,那就错了,那就不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就不是。
我们在《华严》里面常常读到五十一个阶级,每个阶级里面都圆满具足其他的五十个阶级。你就晓得初信位的菩萨具足等觉位行,等觉菩萨也必然具足初信菩萨行。像我们今天讲的《弟子规》、《感应篇》,这都是没有到初信位,可以说初信向,向著这个方向。等觉菩萨到如来果地也是这样子,你看他日常生活行为,绝对没有违背《弟子规》,绝对没有违背《感应篇》,好像他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圆圆满满,条条他都做到,这才叫一即一切,这是真理。为什么?它是性德。六道凡夫、三途众生哪个不具足?哪个人有缺陷?没有。为什么?自性本有的,只是被烦恼盖覆住、障碍住,所以要晓得那是性德,他怎么不具足?他在凡夫,像我们现在具足;他成了十信菩萨,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等觉,成佛了,还是具足。
诸佛如来跟我们凡夫在性德上讲,不增不减,诸佛如来不比我多,我不比他少,只是问题就在觉迷,我觉悟的时候是我会用,迷的时候是我不会用。譬如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会用的人怎么样?就生气,就发脾气、愤怒,这错误。为什么?性德里头没有愤怒,性德里头有欢喜没有愤怒,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性德里面没有贪恋,有欢喜没有贪恋,这道理要懂。所以你才晓得,基本的教条是性德的自然流露,我要用这个东西来检点、检查我性德有没有流露出来。《弟子规》展开,检点我的性德流出来多少,还有多少没有流露出来。你如果这样去看《弟子规》、看《十善业道》、看《感应篇》,你就会非常欢喜。佛有,我也有;圣人有,我也有,并不输给他,只是他已经自然流露出来,我们现在许多烦恼在障碍我们,麻烦在这里,不能不知道。知道了,我的学习心态不一样,好学,非常喜欢学,而且自己有信心。生佛不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本来是佛,我为什么不能成佛?想想佛在经上讲的,我不能成佛就是因为妄想执著没放下。
妄想执著这个东西不是真的,就像马鸣菩萨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妄想分别执著是不觉,本来没有,本来没有的很容易放下,本来有的自然现前。你说凡夫修行有什么难?难是难在你迷惑、糊涂!给你讲得这么清楚你还没听懂,迷惑颠倒,难在这里。一迷惑决定不肯放下,那怎么办?继续搞六道轮回。将来有没有机会成佛?有,那不晓得什么时候,肯定是有。你要问什么时候我能成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熟,这个答覆是正确的。现在放下现在成就,明天放下明天成就,明年放下明年成就,这一生放下这一生成就,这一生放不下,来生再说。
佛帮助众生,生生世世!从来没有懈怠。这个没有懈怠,诸位要晓得,诸佛菩萨帮助众生从来没起心动念过,如果起心动念,他是凡夫。不但不是佛,他也不是菩萨;菩萨虽然也有起心动念,但是已经很微弱,并不那么严重,我们的起心动念是非常严重。不动地,换句话说,几乎完全回归到自性,自性不动。这两个字要认清楚,大乘经教里佛常讲觉性不动,觉是佛性,性是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再给你说,一切众生跟这个也是一个性。我们用唯识的说法你就好懂,法性是什么?法性是阿赖耶的自证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性是什么?佛性是阿赖耶的证自证分,万事万物是什么东西?是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的相分。
我们讲妄想分别执著是阿赖耶的见分,讲虚空、世界、众生,一切的依报是相分,总是一体。能现的是阿赖耶的自证分,心现,阿赖耶的自证分就是心性,它能现,能变的是阿赖耶的见分,见分能变,相分随著见分变,就这么回事情。十法界依正庄严这讲清楚了。你能把这个事情看得很清楚、很透彻,如如不动了,那是证自证分,证自证分叫佛性。证自证分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自性本有的智慧,《华严》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它讲三个,智慧就是证自证分,德就是见分,相就是相分,我们的三分跟诸佛如来三分相同的,丝毫差别都没有。所以不动重要,觉性不动。
自性不动,觉性不动,动的是什么东西?动的是见分,见分动了相分跟著动,所以见相两分是动的。这个见,我们现在讲心法,相是讲色法;我们世间人讲见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质。佛性就是证自证分,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精神跟物质从哪里来的?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所以自证分能现。这个佛讲得清楚,好明白!你知道觉性不动,那么你要晓得,不动才能回归自性。所以佛教众生,我们一般经上讲,佛度众生用什么方法?用禅定,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统统修的禅定,如果动就不是佛法,不动是佛法。你看念佛要念到什么?一心不乱,不乱就不动!
所以念佛人用什么修不动心?用执持名号。古人教我们念佛的方法,不管什么境界现前,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总不外乎这四大类,现前的时候你能够如如不动。顺境善缘不起贪爱,那个贪爱的心才生,南无阿弥陀佛,把念头打掉,这叫会念;逆境恶缘现前,南无阿弥陀佛,把瞋恚的心、愤怒的心、不高兴的心打掉,永远保持一心;一心是不动,二心就动了。你要能保持到一心,你看看我们现在什么地位也没有,我们居然也修八地菩萨的不动地,你就知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范围多么大、多么深广,真正不可思议!我们虽然也都学,为什么?他自性里本能有,就是透出来很少,透出来一点点,菩萨阶级愈往上提升透得就愈高,他的效果、功力就愈大。我们现在开始懂得这个道理,向著这个目标、向这个方向去走,没有错,你会感觉愈来愈殊胜。
我们在一生当中修学,运用佛菩萨的教诲,什么样的难关都能突破,就像前面讲的『摧殄诸魔力,超越四魔境』。这就是障碍,重重障碍我们都能够越过,到心地里面有主宰,像《华严经》前面所讲的,五欲、王位、富饶、自乐、名称统统不著,你心就不动。所以动念的根没有别的,贪欲!贪欲的范围太大,这是自性里头决定没有的。自性里面有的是什么?自性里面有的是不动,身心清净像一面镜子一样。你转过来之后,阿赖耶就叫做大圆镜智。用这个比喻好,你心像一面镜子一样,镜子有没有起分别、有没有起执著、有没有起心动念?统统没有,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所以到八地菩萨能看到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生灭法,宇宙一切万事万物,看到它的真相。
这种真相现在科学家讲了一句话,我觉得他讲得不错,他讲「相似相续」,这个话讲得好。我们佛门里面有讲相续相,但是加个相似相续,好,为什么?让你知道那个相续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相续,是相似相续,这个名词用得好。所有一切现相统统都是相似相续,换句话说,本来不生,哪里有灭?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就在当下,你契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就叫不动地。我们现前虽然连个初信位还没有得到,於这个有点影子就有很大的受用,为什么?你心清净,你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这个法门就是八地菩萨所求的,妙极了,有这种认知你的功夫会得力。求往生,只要功夫得力你就有把握;功夫不得力,你受外面境界诱惑,你在这里面起贪瞋痴慢,那就糟了。所谓不动,我在一切境界里不起贪瞋痴慢,不动。这个不退地就是不动地。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下面我们接著看第三首偈,最后一首:
【若得至於不退地。则得无生深法忍。若得无生深法忍。则为诸佛所授记。】
这是讲「行胜」跟「因胜」,前面是「位胜,不动地」,也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圆证三不退。第一个是位不退,第二个是行不退,第三个是念不退,这三种不退都证得,圆教初住菩萨确实证得了,但是不能讲圆满,八地菩萨圆满了。圆满怎么说法?那个退的念头没有了。可以说圆教初住以上,退的行为没有,念头还是有。有点真受不了,真不想,有这个念头,可是事情来的时候还是照干,还是做得很好,可是有这个意念。意念就是习气,要到八地这个烦恼习气没有了,所以叫圆证三不退。到这个地方这是我们讲行胜,『则得无生深法忍』,这是行胜。
由此可知,无生法忍这是我们学佛同学们都非常羡慕的。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修什么法门而得到的?这个地方总是透了点消息。无生法忍是修什么得来的?从不退转得来的,你先有不退转,然后才有无生法忍;如果还有退转,无生法忍你决定不能证得。什么叫无生法忍?无生法忍也是大定的名称,「忍」是承认的意思,没有怀疑,完全承认,完全同意,我们一般讲认可,我肯定、我承认、我不怀疑,对什么事情?一切法不生不灭,你能信吗?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要问一切人有没有生死?八地菩萨说没有,没有生死。这是一般人无法承认的,好像这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生老病死是事实真相。
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都是一般人讲的自然现象,你要跟他讲一切法不生不灭,他怎么会相信?他一定说你是胡说八道,一定说你头脑有问题。八地菩萨对这个事情完全肯定。一切法为什么没有生灭?前面跟诸位透了个讯息,这个现象是相似相续,不是真的。我们在讲经过去很多次说明宇宙自然现象,我们用电影来做比喻,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相,就像电影银幕里面的现相一样。大家都看过电影,或者现在我们看电视的萤光幕,这非常普遍。那我要问你,我们电视萤光幕里面的现相有没有生灭?你一定说有生有灭,我把按钮打开,影像就现前,我把它关掉它就灭了,不是有生有灭吗?电影也是如此,放映机打开,胶片在里面转动它就生,我把按钮关上它就熄掉,银幕上什么也没有,好像是有生灭。这种观察太粗,我们讲粗心大意。如果你要是细微的去观察,正在放映的时候就没有生灭,你能不能体会到?正在放映的时候萤光幕上有影像吗?没有,萤光幕上永远不沾色相,它虽然能现,它本身并没有。
我们把萤光幕比喻作法性,就是《华严》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把萤光幕比喻作心性,心性能现,但是现的相是妄相,不是事实。为什么?自性里面一丝毫染污都没有,自性里面真的没这个东西,就像电影的银幕,确实没有东西,现,它没有,不现,它也没有。你这样子观察就懂一点真相,事实真相就了解。现相究竟是回什么事情?原来电影一张一张的底片就是幻灯片,它附带的有声带,这是幻灯片。幻灯片移动得太快,我们眼睛看花了,被这个画面欺骗了,我们来不及分别,以为它是真的。其实每张幻灯片都不一样,都是独立的,放得太快就好像相续,相续是相似相续,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那就是一张,那是真的相续,它不变,它张张不一样,那就是相似相续,这个道理要懂。
电视萤光幕它不是用幻灯片,它用什么?用的线条,电视萤光幕它里头的线条是多少条,它从这样算的。这比幻灯片就更要微细,那个好懂,这就不好懂。这个因为它一条一条的线,它速度太快,显示出这个相完全是假相。你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相比电影银幕上那个相还要假。所以你懂得电视的原理你就明白了,它确实由点组成线,线组成面,速度太快了。因为电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我们用很细的线条拉萤光幕的面,你看看这个地方你能拉几条,你能拉多长,它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所以完全不能觉察它是假的。
佛法里头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总说,你不要以为是真的,包括我们的身体,不是真的。所以「有」,佛家称为叫妙有,什么叫妙有?非有而有,有而非有。这个意思讲什么?空跟有同时存在,不但从体上讲没有这个东西,从相上来讲也没有这个东西,这就很难懂!明明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地方都好像是非常真实,怎么会没有?我们还有个看法,从时间上来看,从时间上来观察,要很细心。前面讲不动,不动很重要,到真的如如不动,你就愈看愈清楚,到第八地看到阿赖耶生灭的现象。
阿赖耶生灭的现象,我常常用《仁王经》上世尊做的比喻,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弹得快,我们普通的可以弹四次,一秒钟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正好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你怎么能够发现?佛告诉我们八地菩萨看到了,你就晓得八地菩萨那个定多深,那个心多细。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的生灭,他看得清清楚楚,就像我们拿按钮一样,一按,生,再一按,灭。它按的速度多快?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我们就看不出来了,他看得出来,他比电脑还厉害。而实际上,我在《华严经》前面跟诸位好像说过几次,实际上不止,世尊这个说法是方便说,让我们能够思惟,能够想像,好像有这么个印象。实际一秒钟是亿万次的生灭,不只是二十一万六千次,不止,所以说生灭同时,不生不灭。要真的不生不灭,说个不生不灭不就叫废话吗?生灭的速度太快,简直没有办法分辨,称它叫不生不灭。这是事实真相,你要是能肯定这个,这叫做无生法忍。
你就晓得宇宙之间一法不生,一法不生还有什么?什么也没有,你想得这个得那个,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这个东西你要真正能够有那么点常识,有这么点认知,放下就不难,你也肯放下了。关键,凡圣的关键就在放下、放不下,放不下是凡夫,放下是圣人。圣人是什么?圣人是明白人,凡夫是个糊涂人,糊涂人不肯放下,圣人放下了,为什么放下?他知道什么也没有,不放下什么也得不到。你所得到是什么?得到是业随身,这个东西讨厌。这个业是什么?能带到下一世,业是什么?烦恼习气,就是放不下的习气,贪瞋痴慢的习气。
所以佛教我们,内,把贪瞋痴慢、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外,对一切事物可以受用,决定不能在一切万物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不可以。你有这个东西错了,因为自性里头确实它能现幻相,但是它确实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要懂,这是实相!你为什么在这些现相里面起执著、起分别、起心动念?这个错了。你如果真正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参透,你就晓得阿罗汉、菩萨、佛那么多的阶位,也不过就是看破、放下功夫浅深差别不同而已。这就是佛家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的真相是这样的。八地菩萨到这样深的定功,到不动地了,如如不动了,真相大白。
所以你学佛,如果你心是动的,你能不能入得了境界?入不了,要怎样才能入境界?心是定的,不动就入进去,一动就迷了。就像水一样,所以佛法用水来比喻心,比得好。我们供养佛菩萨最重要的供一杯清水,表法的,不是菩萨要喝,让我们看到清水就要想到我们用心要像水一样,要像水那么干净,要像水那么平。平就是不动,水一动就起波浪,起波浪照东西就照不清楚,不起波浪的时候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的心确实像水一样,只要一动,看什么东西都看不到真相,可是一静下来,真相就看出来了。
古今中外凡是办大事业的人,他为什么能成功?没有别的,他心静,所以他看一切事比别人看得清楚,比别人看得明白,他处治就很妥当,就这么个道理。你心这一浮动,再好的学术,再好的法门,对你都不起作用。我们念佛,我们诵经,我们学教,能不能契入?关键在你的用心。所以印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诚是什么?诚就是不动。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这个字下个定义,叫「一念不生是谓诚」。诚是什么意思?不起心、不动念叫诚,真诚;起心动念,诚就没有了。你看儒家讲做学问,关键就在诚意。《大学》里面讲「意诚而后心正」,你用心就得其正。
怎样才能做到诚意(就是做到不动心)?儒跟佛的方法完全相同,你看第一个讲格物,物是什么?物欲,物欲是动的,你要把欲望放下;格是格斗,不是跟别人格斗,跟自己,要跟自己的欲望去打一仗。你要能把欲望打胜,欲望没有了,欲望没有是什么?佛家讲的断烦恼,欲望是烦恼,你看佛法讲修学,「烦恼无尽誓愿断」,那就是儒家讲的格物,「格物而后致知」,致知是什么?求智慧,「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你的物欲没有断,你学法门能学得进去吗?不行,你所学的是皮毛,不得受用,不管事。
真正要学经教,先断烦恼后学法门,才有用处。在中国古时候,儒释道教学都用这个原理,你看看儒家教人学《弟子规》,《弟子规》是什么?格物;道教里面的《太上感应篇》是格物,也是格除物欲,就是断烦恼;佛家的《十善业道经》。所以我常告诉大家,你没有这个基础,你这几样东西没做到,什么样的经论,你背得滚瓜烂熟,有没有用处?没用,你做不到。你因为有障碍,你不但做不到,你也不明白,为什么?你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是你不能够悟入。
你想想禅宗六祖惠能二十四岁,没念过书,卖柴的。卖柴这个行业,现在人看不到了,为什么?现在不烧柴了。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抗战时期还是烧柴火,烧灶,一定是要烧柴火。都市里面的人家要买柴,专门有樵夫山上砍柴挑到城市里面来卖,惠能就是干这个行业的。卖柴的、卖水的,我们小时候都看过。我们自己小时候也常常山上去捡柴火,捡回家烧。二十四岁,为什么听人家念《金刚经》他听了就有悟处,什么道理?我们一般人听,听不懂,不知道在讲些什么,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有悟处,什么原因?他没有烦恼,他心地清净,他每天只知道砍柴火,柴火卖掉买点米回家去供养老母亲,我们现在讲头脑简单。心地清净就生智慧,才有悟处,心不清净,天天听经,听几十年不开悟。你看人家心地清净,一次他就开悟了。
到黄梅去参礼五祖,八个月,祖师把他派到厨房去舂米、去破柴。因为他是干这行的,这行他很内行,他会做得很好,所以专门做破柴舂米这个工作,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义工,在道场修福。道场里面的讲堂没有去过,寺院住众一千多人,讲堂在哪里他也不知道,禅堂也没去过,哪里都没去过,就是在碓房工作。工作到八个月,五祖要传法了,这把他引诱出来。神秀做个偈,他把神秀的偈改了,五祖把衣钵传给他,晚上给他讲《金刚经》。所以惠能大师一生就听过一次经,老师给他讲《金刚经》,没讲完,也是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彻大悟。大彻大悟之后就不要讲了,就通了,全通了。
你们想想那个能力从哪里来的?能力从不动心来的。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行?我们的心是动的,杂念太多,妄想太多,把我们的悟门障碍住了,天天听经都不会开悟。中等以下的根性都犯这个毛病。中等以下的根性有没有方法叫他开悟?方法是有,那就是遇缘不同,他这一生当中能不能遇到真善知识,真善知识有方法。但是遇到真善知识,你自己有没有善根?善根是什么?我平常讲得很浅,好学。你自己不好学,遇到真善知识还是不行,这一生开悟没指望,没指望在大乘里面就没指望。可是佛真是慈悲,除这个之外还有一个方法对你有用,你真的肯信,能成就,念佛!我人很笨,但是你什么都放下,什么都不要想,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肯定会往生。
这个例子在近代,倓虚老法师就在香港讲过很多次,我是从录音带上听到的。谛闲法师的徒弟锅漏匠,做锅漏匠的那个徒弟,念佛往生的,三年。那决不是寿命只有三年,他是功夫成熟,寿命不要,他走了。你看站著走的,走得多自在、多潇洒。他也是没有念过书,没有听过经,什么都不懂,老和尚就只教他万缘放下,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他说一直念下去,以后准有好处。他也不问什么好处,反正师父教他这么念,他就这么干,非常认真的干,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他的师父谛闲法师替他办后事。这个人什么?老实、听话,没有怀疑,所以他成就。
你看看,老实、没有怀疑、听话,心定的,还是不动心的成就。如果他心里有疑惑,他妄想很多,欲望很多,他什么都不能成就。你们诸位想想,是念佛往生要紧,还是在现实的环境里头、六道轮回里面做一番事业要紧?你说哪个要紧?到什么时候我才到世间来做个事业?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乘愿再来的时候可以,已经成功了,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这个可以。自己还是个凡夫,烦恼习气没有断,那你就要觉悟,我这一生往生第一重要,其他的都不重要。为什么?其他的离不开六道轮回,不能干。干世间再大的好事都是轮回业,这怎么能干?所以你真的想通、想明白了,你要不要放下?彻底放下了。
现在我晓得有些地方他们做得很不错,我也很赞叹,每天听经四个小时,念佛十个小时,这很正常,一天十四个小时用功,常年不间断。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休息养精神。这样子你没有妄念、没有妄想,你的能量消耗就很少,所以一天一餐够了,省事!日中一食。早晨起来喝一点热水,你的体力、精神非常好,早睡早起,晚上九点钟睡觉,早晨二、三点钟起床,这叫真精进。决定没有夹杂,听经,一部经,听完了从头再听,就听一部;《无量寿经》就行了,或者听《弥陀经》,不要换。听经是什么?修定、修慧,定慧等学。这样子听,什么妄想都没有,听到一段时期他就有悟处。这个悟处就是章嘉大师所讲的看破,这个悟帮助你修定,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这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一定要大彻大悟之后才广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开悟之后,开悟之后你看多容易!
六祖惠能大师在无尽藏比丘尼那里学了《大涅盘经》。无尽藏比丘尼一生读诵《大涅盘经》,不开悟。遇到能大师,这是缘,能大师让她念,念给他听,听了之后他给她讲解,她开悟了。惠能大师没有学过《涅盘经》,为什么一听就懂?而且讲得那么透彻,叫一个念了十几年读诵经的人不明白意思豁然开悟。你就晓得,真正功夫是从不动地成就的,这个动糟糕!不能成就,动心只能够吸收一些常识,皮毛常识,真正学问是一分都入不进去。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许多佛学院请我教书我不去,原因在哪里?学生心浮气躁,妄念太多,我们去教叫白费工夫,他只是学些佛学常识,要从佛经里面有悟处不可能。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说我帮不上忙,我讲他不会听。你从这个地方才真正体会到古人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自古以来大圣大贤都是从这个模式上成就的,广学多闻必定是在开悟之后。那个广学多闻都是智慧,所以说先成就根本智,然后才有后得智。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是成就根本智,有根本智那个后得智就很容易,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非常容易。根本智是定,就是不动心,以不动心接触一切法。不动心是一面镜子,大圆镜一照就清楚了,你们学多少年不清楚,他一照就清楚了。诸位想想,惠能大师是最好的一个例证。如果你要是对这个道理有怀疑,你多想想惠能大师,会给你一些启示。
我们今天缺乏的,心浮气躁就定不下来,这个很糟糕。定生慧,你没有智慧,愚痴!戒生定,你没有戒。戒是规矩,你不肯守规矩,所以你的心定不下来,心定不下来你决定没有智慧。你看得多记得多,那叫记问之学,连孔子都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你没有悟处,你对於宇宙真相,大乘教里面常讲的诸法实相,你是一无所知。诸法实相是什么?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中观论》上讲的八不,是诸法实相。你真正通达明了了,就叫做得无生深法忍,你就得到了,那你行的功夫可殊胜!
后面还有一句,『若得无生深法忍,则为诸佛所授记』,这是因胜。清凉大师说「谓此位中,当大授记位也」。这个位就是八地菩萨,八地菩萨是大授记位。为什么?果然心到如如不动,如如不动的定义就是在一切法里头,六根接触一切法,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八地菩萨。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里来的分别执著?所以知道不起心、不动念是佛。我们做的「凡圣迷悟示意图」,那个很简单,意思很深,你能把那个看懂就明白了。因为起心动念才有分别,因为分别才有执著,这就愈迷愈深。不执著是阿罗汉,不分别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佛。八地菩萨不起心不动念,所以当大授记位。
这个授记是什么?授记是你一定成佛。给他个消息,你距离成佛不远,再努力一点,授记就是给他印证他快要成佛,为什么?他契入法性,法性不动。契入法性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教下讲的大开圆解,我们念佛人讲理一心不乱。诸位要知道,三个名称不相同,讲的是一桩事,说清楚一点,通俗一点,就是他已经做到不起心不动念,用心如镜,这古人讲的,用心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们早晚洗脸都要照照镜子,镜子能照见,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它没有起心动念。所以你要问佛是什么心?你对著镜子就知道了,佛就是那个心,那是真心,那是本性。我们自己本来也是如此,现在为什么搞得这么大波大浪?
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就是一切众生用心本来如镜,现在为什么搞成这样子?这是无始以来被烦恼习气所染。烦恼习气是动的,就是起心动念是微薄,小小的动,分别浪就大一点,执著那是大风大浪。你细心看,遇到不高兴的时候马上发脾气,大风大浪,遇到高兴的时候非常欢喜,大风大浪,喜怒哀乐。菩萨喜怒哀乐都没有,永远如如不动,但是度众生的时候,众生喜欢,佛也笑笑;众生不高兴,佛一句话不说。那是什么?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教化众生用种种善巧方便,他有没有动?没有动,他要是动心他就说法了,他永远不动心,所以说而无说,无说而说;示现,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这才叫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意思很深!佛的虚妄能度众生,众生的虚妄能造善恶业,能变现六道三途,作用不一样。八地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