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五讲)  2006/10/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我们看明十地位第七段,这段有三首颂,前面半首我们学过了,我们从第一首下半看起。

【若住勇猛无上道。则能摧殄诸魔力。】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三首偈有六个意思,有六义。第一首前面两句是「道胜,无功用道,勇猛无上」;第二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两句,是「力胜,谓智力摧魔」。我们看到大师这个提示,我想都会想到现在这个时代,学佛甚至於不学佛的人,在国内国外,我们常常遇到有附身、有著魔,这种现象我们看得很多。被附体著魔的人确实也相当的痛苦,用什么方法来化解?这里告诉我们,智力。那我们就很清楚,凡是遭遇附体,魔缠身,都是没有智力。由此可知,如果有智力,不会惹魔上身。

说到力胜,这个力主要就是讲的智力。经教里面跟我们说如来十种智力,如来果地上,菩萨也有十种智力。我们应该怎么学?经上十条讲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们虽然会读,甚至於会讲,我们做不到!做不到,这个智力就没有了;智力没有,如果有定力也行;定力没有,如果有戒的力量也行,有戒德,严持戒律,那你是个好人。魔常常跟怨连结在一起,这个魔找你不找他,这是什么原因?魔缠上身,这是果,附身这是果,果一定有因,这个因如果不是这一世,一定是前世的。我们在《慈悲三昧水忏》里面看到悟达国师,悟达国师得人面疮,那是魔找到身上来了,这是唐朝时代的。这个人不能说没有戒定慧,是大德,不是普通人!他遭魔缠身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值得我们学习的,那就是学佛,戒定慧三学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

悟达国师是才起一念傲慢,那是当时皇帝供养他一个沉香宝座。我们晓得沉香是多么名贵的,现在是论两卖的,沉香雕一个太师椅,宝座就是太师椅,皇上供养他的,这当然是非常的荣耀。生一念傲慢心,这在法师里面,其他的法师都没有得到这么高的荣誉,这是皇上对他的礼遇,这一念心就是堕落,不要小看。护法神离开他,德有亏,护法神离开,他的冤亲债主才能够附身,就趁著这个机会一下就来了,这人面疮几乎要他了的命!诸位在《慈悲三昧水忏》序文里面就看得很清楚,因缘。

回头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对戒定慧三学有多大的功夫?如果要没有,现在你的冤亲债主还没有找你,为什么没有找你?知道你没有三学,没有成就,什么时候来报复都可以,不著急。如果你要是一修行,他就著急;修行看得不认真,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他笑笑就算了,他也不著急来找你,反正时节因缘到了,他就来找你麻烦,这个要懂。这个事情真有,每个人都会遭遇到。

我想我们在家、出家同修们很多,有很多都有送往生的经验,就是送终。人在病危的时候,我们常常去给他助念,这个时候你一定会发现,这将要临终的人,他跟大家说他看到某个人在门口,某个人在跟他打招呼,所说的全是过世的家亲眷属。这个现象许多人都有经验,而且非常平常,一点都不奇怪。《地藏经》上佛告诉我们,他所看到的家亲眷属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他所见到的是他的冤亲债主变现他家亲眷属这个形相来诱惑他,带他去!这一带去之后就要跟他算帐,杀生的,问你讨命;欠债的,问你要钱;还有得罪他的,都是麻烦事情。所以这些魔障都是宿世、今生自己在处事待人接物上许多不当的行为,多半都是放逸,很随便,再就是占人家一点小便宜,跟人结了怨,不是没有原因。所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如来果地的十力,我们讲过多少遍,后面还会提到,这个地方我略略的把菩萨十力名称说一说,不必细说。第一个「发一切智心坚固力」,这就是要发心求智慧。学佛没有别的,佛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清净心里头来,所以你要求智慧先要求清净心。清净心从哪里来?清净心从持戒来。总而言之,离不开戒定慧三学,要发这个心就对了,跟菩萨道相应。如果我们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名闻利养,那就错了,你的心不清净。自己一定要承认,内有烦恼,外面有诱惑,如何能叫自己不生烦恼、不受诱惑,这就成就了。

所以佛教导我们总的纲领、总的原则,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戒是帮助你断烦恼的;以苦为师,我甘心情愿吃苦头,不求富裕的生活,你就能不受外面诱惑。所以佛陀这两句话讲得好。佛法教学的宗旨是教人离苦得乐,为什么又叫我们受苦?这我在讲经里头讲过,苦中有乐。世间人种种享受,你看到很乐,那乐中有苦,这你要认识到。佛教我们现在能够忍受,这个富裕的生活能忍受得了,你才能脱离恶道苦,脱离轮回苦。你看佛门谚语有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什么?贪欲。如果你贪心很重,贪欲不断,你来生肯定到三恶道去,三恶道苦,叫乐中有苦。这个乐不好享,享这种乐,你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那个代价就是三途的果报。

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真的是以身作则,给我们做示范,一生就是三衣一钵,游化在人间,没有行李。三衣都搭在身上,手上就一个钵,什么也没有,一生都是这个样子,这是教我们真的放下。如果我们现在这行李太多,那就是累赘太多、烦恼太多,你决定不能往生,你决定开不了智慧。然后我们再看释迦牟尼佛当时的学生,跟他老人家一样彻底放下了。再看看历代的祖师大德,这是释迦牟尼佛后世的学生,哪一个祖师大德没有放下?凡是没有放下的,都没有成就,这肯定的,我们看得太清楚,你说要不要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如果统统都没有放下,这个一切智心发不起来。说发一切智心,那是有名无实,四弘誓愿念念而已,没有这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没有发这个心!真的要发这个心,舍己为人,你还有自私自利,这怎么行?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第二个是「不舍众生大慈力」。爱护一切众生,全心全力成就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我们肯不肯帮助他?在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由於一些人不知道事实真相,於是设许多框框架架限制正法的弘扬。最明显、最普遍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世间人所讲的智慧财产权,这个事情麻烦!佛门里面好多东西都是版权所有,我们想发心来翻印流通供养大众,那有版权,你就不能动它的。凡是设定版权所有,没有不堕阿鼻地狱的。他在眼前版权费得这么一点小小的利益,他付出惨痛的代价,阿鼻地狱!

你要晓得法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金刚经》上诸位念过,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四句偈的法布施。我们看到一本好的经书,想翻印做一点功德来流通,后头看到版权所有,一点办法都没有。设定版权所有的人,你就晓得那个罪过多重。这是近代的事情,而实在讲,这个版权所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搞出来的,智慧财产权。过去虽然是有,但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在古时候没有!特别是善书,人家后面都说「欢迎流通,功德无量」「欢迎翻印,功德无量」。古人是唯恐你不拿去翻印,你拿去翻印,他欢喜得不得了!哪里会有限制的?凡是流通这些真正利益社会、利益大众文字典籍,能够启发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都是无量功德。我们有的、收藏的,收藏当然最好是翻印,我们这个收藏的本子就不会失传,为什么?印多了。

所以过去,早年我在台湾,我们有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可以说是专门做流通法宝,对象是全世界。好的东西我们都印,有两样是最优先的,一个是绝版的,绝版书我们首先流通;第二种就是我们在各个地方讲经的这些经本以及参考资料。这两种是放在第一优先。其他的,只要是正法,不是邪道、不是外道,不分宗派也不分国家。因为我们替泰国印过巴利文的藏经,他把底本送过来,我们印一千套送过去,这是我们跟小乘结的缘。

我们这次到巴黎,因为纪念释迦牟尼佛的圣诞,所以想印一本释迦牟尼佛的画册,我们找到五、六种,都有版权,跟人家谈谈,大家都不愿意,那我们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找到台湾高雄元亨寺墙壁上的浮雕,雕得很好。菩妙老和尚跟我很熟,听说我要这个,他很慷慨:没有问题,我这个你们去照相、制版去做。所以我们就把这套浮雕用照相把它照出来、印出来,无量功德!我们大量的印,在大会里面流通,赠送给大家。所以古人常说量大福大!没有度量的人就是没有福报。

尤其像是佛法这些法物,你拥有,不肯拿出来,不肯让人翻印流通,这个过失很重,这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一切都看在利上。你要买他的版权非常贵,有时候他还不愿意卖给你。我们自己有收藏的,如果遇到有这种机缘,赶快贡献出来,没有任何条件,这是做一桩大好事。人家印得愈多愈好,你的福报就愈大。自己收藏典籍太多,如果没有人去阅读也是罪过,这个要知道!你自己收藏得很多,自己没有时间看,别人有人想看,看不到,你说你有没有罪过?

还有收藏佛像的,那个像是真好,现在我们讲古董,千百年前的,代代相传下来,现在你得到了。我曾经在美国遇到一位法师,他收藏佛像,都是名贵的,平常一般他都不给人看的,宝!我去的时候,是对我很优待,打开他的收藏让我参观。我不好讲,这是错误的。佛像要让别人去瞻仰,所谓是「一历眼根,永为道种」,你怎么可以把它收藏起来,不让别人瞻仰?就跟典籍一样,你收藏起来不给人读,你拥有的再多,将来果报在三途,这就是造业。应该怎么办?应该供养在寺庙,要供养出来。你给它造殿宇,给它造佛龛,要供养出来,让大家瞻仰,这就对了,那你就做了大好事!

经典也展览出来,所以在寺庙里头阅览室,像图书馆的阅览室一样。典籍太多就要做,像一般寺庙在从前叫藏经楼,现在就是图书馆,你要完全展出来,许多人想读的,他就可以到这个地方来读。珍贵的典籍可以不外借,但是在阅览室里面是决定供养大家读的。如果你需要的话,你可以抄,现在不必手抄了,现在有影印,图书馆阅览室都有大型的复印机,有些大图书馆里面复印机就很多,你所需要这一部分,你可以影印带走。这影印通常都有专人负责,因为什么?他怕你把他书损坏了,可以交给他们影印,有时候他也收一点费用,那费用都不多。这是服务,这么做就有功德了。

可是真正懂这个道理的人确实不多,多半收藏的是自己拥有,不给别人看,就是这些宝不愿意给别人分享,错了!尤其是珍贵的,代代相传下来,传到现在,你拥有了,一般人觉得很难得,你有这么多宝;这明眼人一看到就很清楚,造业。你拥有一天,一天的罪业;一年,一年的罪业;你要把它流通,那是无量功德。所以罪福在一念之间。一念觉,我念念要想利益众生,不能够说念念想到利益自己,障碍众生,错了!

所以讲经当然需要经典,需要参考资料,因为你随手查资料方便!可是如果在寺院道场有藏经楼、有图书馆,那自己就不必拥有,查资料到哪里查?到藏经楼、到图书馆去查资料,不必自己拥有,这个好!你的寮房里面就干干净净,就是几套换洗衣服,除这个之外,一无所有;顶多是一张桌子,你要读的功课,几部经书而已。你身心多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智慧起作用就是力胜。这个力胜就是此地讲的,你能够『摧殄诸魔力』。

第三个是「具足大悲力」,悲是怜悯众生苦。而众生最苦的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不是衣食,众生最苦的是迷,他不觉悟,众生最苦的是没有机会接触到佛法,第一苦!为什么?有机会接触到佛法,就是这一生当中有机会脱离生死轮回。这个生死轮回是很不容易脱离,无量劫来遇到这个机会,那叫希有难逢。所以净宗法门,你看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你要是遇到了,遇到要依教奉行,你就能成就,你可不能障碍自己。

许多人遇到了,一生也弘扬净土,天天念佛,劝人念佛。劝人念佛,真的有不少人往生,自己到最后去不了。什么原因?多半都是到最后,对於世法、佛法统统放不下。世法是什么?出家人,道场,辛辛苦苦建立的,或者继承上一代的;徒众、法眷属、法物,这是我刚才讲的,他所收藏的这些法宝,放不下,那个极乐世界去不了。到哪里去了?多半还是到三途,真可惜!真正觉悟的人不多,我们自己看得很多,有高度的警觉心。

我自己在早年讲经都常说,我说人在一生当中要分几个阶段,二十岁之前是打基础,是奠定基础;从二十岁到六十岁,这是年轻力壮,要在佛门里面修福。佛家虽然是修慧为主,可是福很重要,古人常讲「法轮未转,食轮先」,没有福不行,福报真的是在佛门修。

所以在古时候出家,诸位你或许也听说过,叫五年学戒。你剃度了,在寺庙里前五年,讲堂,你没有资格去听经;念佛堂,你也没有资格去念佛;禅堂,也没有资格去参禅。那干什么?做义工。寺庙是团体,团体生活有许多的工作需要人服劳役,寺庙里不会去雇人,就是初学的、初出家的人,规定是五年,你要为常住服务五年。这五年当中,生活教育,你真的修福。五年可能换好几个工作,或者是做厨房、做行堂、做香灯;在从前道场,自己有田地也种菜,叫菜头;管卫生,叫净头。所以它的工作有一百零八个项目,叫一百零八单,分配给你去做,没有选择的。

你服务五年,你对常住有贡献,你在这里修了五年福报。五年满了之后,你学教,可以去听经,到讲堂听经;学禅,可以进禅堂;念佛的人可以进念佛堂。不是我一直想念佛就进念佛堂,那么多人来伺候你,你的福报从哪来?我没有入念佛堂,我已经做了五年伺候大众,这个很公平,合情合理,我对常住真的有贡献。说没有贡献就来享受权利,这在世法上讲不通,佛法上也不欢迎。所以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我初出家在临济寺,我只住两年就离开临济寺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去。在临济寺两年,我分配的工作是扫地,是大门外的院子,很大,三个人,每天差不多要工作一个小时。常住里面零碎的工作,常常要做的,我做关於文书方面的,书写方面的这一份差事。不是说到寺庙里头,吃住没有问题了,可以什么事都不要做,我在这里修行,哪有那么大的福报!老和尚说,我都没有这么大的福报。老和尚每天还要接待信徒、接待宾客,还有许多应酬,真的,一个团体不容易!所以你没有慈悲心,怎么行?没有一个牺牲奉献的精神,那你就是没有福报的人。

我们到台中,因为是出家身分,李老师是个在家佛教的团体,出家人当然特别礼遇一点。可是我们自己不能不干活,不干活,别人虽然不说话,心里不高兴,你到这里来享福。我们自己心里要明白,自己要找工作做,别人没有分配,我们自己要找,看看人家忙的时候多帮忙。无论什么工作,只要看到人家忙的时候,我们统统自动、主动就去帮助他,不必人家分配,不必人家来找你,让大家都欢喜。你在这个道场才能住得下去,要不然你住不下去。这个道理都在《弟子规》里头,你把《弟子规》念熟,你依教奉行,走到什么地方,人家都欢喜你、都欢迎你,不会排斥你的。所以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第四个是「信一切佛法精进力」。对一切佛法深信不疑;精进,我们初学是一门精进,这要知道。我这一门精进,不能有高下心,我这一门殊胜,其他的佛法都不如这一门,你就错了。在言谈时候,有的时候可以赞扬这一门,那是什么原因?增长初学人的信心,不是真的不平等。真的,一切法是平等的,世尊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有一切佛法是平等的。再给你说,所有一切世法也是平等的,这个道理就深了,《华严经》前面讲过。

所以这讲信,要信佛陀的教诲,要信祖师大德的教导,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为什么?一门,你心是定的;长时,你心也是定的,定能生慧。现在人,你要是细心去观察,你才了解古人用心的高明,真实智慧。现在人心浮气躁,特别是要常常反省自己是不是心浮气躁?如果是心浮气躁,要改过。心浮气躁,世出世间法什么都学不好,都学不到。所以印祖讲得好,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从真诚心里面得到,真诚!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真诚心,什么都学不到。这不能够不知道的。

底下是讲「思行禅定力」。我们要学的就学清净心,禅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就是看破放下,一切境缘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而自己是在生活当中学如如不动,决定不受外面境界诱惑。这个意思很深很深,连佛法也不会受诱惑。你看许多人初学佛的,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高,他就动心;今天学这个,明天去学那个,一生换许多法门,那不会成就的,没有禅定力。所以你有这些力,你才能不受外境诱惑,外境诱惑就是诸魔力,魔加上诸,太多!《楞严经》上讲五十种阴魔,那是从五阴色受想行识,统统是魔。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第二首偈:

【若能摧殄诸魔力。则能超出四魔境。】

这句讲的是「用胜」,用是作用,作用殊胜。(前面《纂要》里头有一个错字,我们疏忽了,就是六义里头第一个「通胜」,通字错的,清凉大师《疏钞》里头的原文是「道」,道是正确的,因为它后面是无功用道,是道胜,不是通胜。所以通胜是经本上的一个错字,我们把它改过来。这是有根据的,依照清凉大师《疏钞》把它改过来,道胜,这就对了。)这个有力了,所以这个力非常重要。力的根是善心、善意,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菩提心,在儒家讲就是诚意正心,这才是所有一切智慧德相的根源,我们不能够不重视。对於基础的修学,在从前人不讲这个,为什么?他们从小已经成就,所以不需要谈这个。我们今天不但要谈,要特别强调,为什么?我们从小疏忽,小时候没有受到圣贤教育。现在这些经典,乃至於儒家、道家,这是中国传统的学术,都需要基础。这我们讲了很多次,我们的基础教育失掉好几代了。

我们这一次在安徽汤池小镇,选择这个小镇来做实验,真的是选对了。因为这个小镇对传统教育的丧失大概就是七、八十年,不算长也不算短。我生长在那个地方,我小时候六、七岁还上私塾,还接受这个教育;可是我到八、九岁的时候,私塾没有了,改成短期小学,两年制的,短期小学,这就没有了,这乡下农村里头。如果在都市,愈是开发得早,我们传统东西丢失得就愈早。所以沿海城市,应该他们丧失是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我们家乡是丧失年岁应该是七、八十年。所以在那个地方推行《弟子规》的教学,三个月就有很好的成果,出乎人意料之外。

由此可知,那个地方传统文化的根底蕴很厚,丢掉七、八十年,只要有人一提倡,马上就省悟过来,非常难得!像香港这个地方,英国人统治大概有一百五十年,所以这个地方对於中国传统文化失去的应该至少是十代,时间太长!不过英国人统治期间在清末民初,我们这里读古书的人还是相当多,但是英国人在此地办的学校,接受西方教育的人,此地是占多数。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

因此对於传统教育的根,我们要不认真努力去学习,佛法做不到,我们讲得再好、再清楚,你没有办法把它变成为你的生活。如果所学不能够应用在生活上,你就所学非所用,得不到真正的利益。就像我在剑桥、在伦敦所说的,那边汉学系研究汉学的不错,可以在学校里面拿到汉学博士、硕士学位。我说,虽然拿到汉学博士学位,拿到佛学的博士学位,依旧是生活在烦恼痛苦的世界里,你没有真正的离苦得乐,这他们都承认。什么原因?你没有落实,你所学的没有变成实际的生活,道理在此地。如果你能把所学的变成自己的生活,你就得受用。用《论语》的话来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颜之乐你得到了。能把佛经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就得到佛菩萨的乐处。佛菩萨乐在哪里?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生活在戒定慧三学之中,那个多快乐!

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常提起来,对老师无尽的感恩。如果没有他的指导,我们对佛法是一无所知,而且有许多错误的观念,不知道这个东西好,而认为它是迷信。所以这一生有幸遇到方老师,遇到章嘉大师,通过半个世纪的学习才入境界。这个学习没有别的,就是学而时习之,时习之就是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所以佛法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它不是玄学,它是实际的生活教学。《华严》从头到尾都不例外,我跟诸位做报告,全部是报告在生活上。

你有道、有力,能够降魔!魔,你看我们现在这个写的字,上面是个「麻」,下面是个「鬼」,这个字古时候没有。古时候翻经,这个魔不是这个写法,魔是什么?麻下面不是鬼,是石,石头,这个字中国古字里头有,这鬼这个是没有。「磨」是什么?磨是折磨,是这个意思,本来意思是这个意思。你受折磨,折磨是很痛苦,我们今天讲压力,精神上的压力、物质上的压力,来自生活的压力、工作环境上的压力。所以原来是个石头,石字是这个。

为什么会变成鬼?这个字相传是梁武帝造的。梁武帝说这折磨太痛苦,就像遇到鬼一样,所以把石头改成鬼字。佛经到中国来翻译,在翻译时候造很多新字,中国古字里头没有,所以不能不造字。像「佛」,佛这个字古时候就没有,古时候有「弗」字,没有人字边,这个弗当否定的意思,古书里头有,古字里头有。佛法到中国来了,这个音相同,佛陀跟我们这个弗字音相同,所以就采取这个字加一个人字边。因为佛是人,所以加个人字边。这也是翻经的时候才造的。所以翻经造了不少新字。那么你就懂得这魔的真正意思,像鬼缠身一样的可怕,取这个意思。所以把这个磨改成这种写法。

『超出四魔境』,四魔境下面有注解,这个注解还是要说说,不说说也不容易体会。「用胜」,这是第三,第三是「用胜,谓超四魔境。舍分段故,无蕴魔;无舍命故,无死魔;惑不现行故,超烦恼魔;觉佛十力故,超天魔」,这就是四种魔。这四种魔是佛门里头常说的,常常讲的。所以第一个,你看看「蕴」,就是五蕴,五蕴是什么?《心经》上常常念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五蕴。照见五蕴皆空,五蕴魔就没有了。这是什么?这个功夫了不起,就在现前。

此地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舍分段」,分段是什么?分段生死,分段生死的现象从哪里来的?从五蕴来的。有五蕴,就是有色受想行识,就有分段生死。这个生死是一段一段的。我们先从大的一段,大的一段就是我们这一生,从我们投胎,出胎到这个世间来,这是生,一直到我们这个报身寿命尽了、死了,这叫一段;来生你再投胎的时候,那就是第二个段,这叫一段。这个说法不是佛经的本意,佛经的本意很微细,你说我们这是一生做一段,我们年岁长成了,从小一年一年,年龄一岁一岁往上加,你两岁了,一岁过去了,过去等於死了,再不能回头,你不能回到一岁;三岁,你再不能回到两岁,这寿命一年是一段。再微细的,一年当中有十二个月,一个月是一段;一个月有三十天,一天是一段。你从这里,你慢慢就体会到什么叫做分段生死,只要你有色身在,你就有分段生死。

我常常提醒同修们,我们晚上睡觉,上床,躺在床上跟死没有两样,第二天早晨又活了,又是一段。所以你要晓得,每天这一昼夜就是一个生死,这是很明显的。死了什么都带不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当我们睡觉睡著的时候,想想看,这个世间哪一样东西是你的?你能够拥有什么?包括这个身体,睡得很熟,人家把你抬走,你都不知道。人要从这个地方觉悟,明白、觉悟了,你才肯放下,你才知道放下是正确的,拥有是错误的。为什么?如果真的拥有得到,那很好,拥有不到,不是你的!

我这一生确实什么都没有,在台湾那个时候是一无所有,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财产上的名字是馆长的。所以馆长往生之后,她的儿子继承,这是按照法律,理所当然的。儿子不喜欢我们在那里住,那我们只能走路,不是我们的。到新加坡,我们也买了一栋大楼,因为我们不是新加坡的居民,在新加坡不可以拥有不动产,所以这栋大楼就给净宗学会。我们离开新加坡移民到澳洲,这个财产是新加坡净宗学会的,算是我们在新加坡居住三年半,对新加坡佛教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其他的我们都不谈,这是摆在那边。

过去在美国,在加州、在德州,我们也都建了佛堂,离开的时候能带走什么?所以对於佛法里面所说的带不去,我们非常明了,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所拥有的不是自己的,常住的,供养大众的,这就对了。道场供养大众的,所收集的一切法物也是供养大众的。凡是在那里居住学习的人,人人都有分,人人都可以利用,帮助众生成就道业,没有一点私心。我拥有的,那就错了,那以后你就走不了,你麻烦就大!所以想想自己,连身都不是自己的,哪样东西是自己?还有什么身外之物?你常常想到这个地方,你才能够彻底放下,跟佛一样,心地清净,一丝毫不沾染。

分段生死这个情形明白了,你把它放下,就没有分段,觉悟了;迷的时候,你执著就有、分别就有。有妄想还没有关系,就怕分别、执著,你能够在分别执著上没有执著这个身是我,不分别身是我,什么是我?整个宇宙是我,法性是我、法相是我,这个五蕴魔就没有了,不起作用了。为什么?它不会折磨你。身体生病,很不舒服,有痛苦,为什么会有痛苦?因为你执著有色受想行识,你就有痛苦。如果你像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痛苦没有了,病也没有了,真的,不是假的。「山西小院」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佛教弟子,生病的时候怎么办?最高明的治疗是转境界,最高明的治疗!初学没有这个能力,你得去找医生;到你功夫成就,不必找医生,为什么?那个境界,心能转境,这个道理讲得很多,常常来听的同学都能理解。

境是随心转的,这是《华严经》也是处处都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有现相是心性现的,心性的相分。它怎么起变化?那个变化是识,识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它在起作用,让这个相它产生变化。如果你要把这八识五十一心所放下了,它就不起变化,不起变化是最健康的,这就是佛家讲的转八识成四智,这四种魔都没有了,转识成智。这里面有色、有物质,物质也转了,受想行识统统都转。心转境界而不是境界转心。但是你要晓得,凡夫是境界转心,颠倒了,经上常讲「颠倒错乱、迷惑颠倒」,这佛经上常说,说凡夫,真错了。

阿罗汉以上智慧开了,阿罗汉智慧怎么开的?你就晓得,人家是把对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的执著放下了,见思烦恼放下。这一放下,五蕴魔没有了,要懂。知道是什么,怎么会舍分段?这是很高的智慧,知道一切法没有生死。包括这个色身也是的,讲刹那生灭,这个讲一段一段,讲分段,分段是刹那生灭。而且速度太快了,速度太快,快到什么现象?快到几乎是生灭同时,你说生,生已经灭了;说灭,它又生了,相似相续。相似相续,加上一个相似就不是真的,这是诸法实相。所以你了解了,了解你就不再执著分段。换句话说,外面境界还有没有干扰?没有,你的身心都恢复到正常,正常就是最健康的。

你就晓得,所有一切不正常从哪里产生的?从分别、执著产生的。妄想虽然是根源,妄想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妄想里面生分别、生执著,分别执著才起麻烦。阿罗汉执著没有了,还有分别、有妄想;阿罗汉五蕴魔没有了,他超越六道轮回了。六道里头有分段生死的现象,四圣法界没有,四圣法界不是分段生死,是变易生死。为什么?他还有分别。分别要是放下,变易生死就没有了。所以四圣法界里面深位的菩萨,菩萨、佛,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变易生死断了,变易生死没有了,就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了。你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转境界。

我们今天转境界,能不能?能。真诚心念佛,没有一丝毫疑惑的心念佛,没有丝毫夹杂的妄念念佛,这就是真诚心,你这样念会把你这个身忘掉。有些念佛的同学,我自己也有这个境界,这个功夫浅深不一样,有时候念到二、三个小时,觉得身体没有了。我想很多人都有这个境界,这是很普通的境界,这是好境界,身体轻安!绕佛的时候,经行,感觉得身体很轻,好像没有重量一样,那是什么?烦恼轻的现象。烦恼重,有重量;烦恼轻,重量没有了,人好像能浮上去了。这都是烦恼放下的现象。所以用一句佛号转境界,最重要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有丝毫的挂念都不行,你还没放下。这个秘诀,最早章嘉大师教我的,怎样才能入佛境界?放下,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就能入。

第二个「无舍命故,无死魔」。身有生死、有生灭,命没有生灭。所以人虽然死掉,我们世间人看到死了,他自己感觉他活得很好,他到另一个法界去了,用我们现在科学家讲的话,他到另一个不同维次空间去了。我们一般人说鬼道、说天道,这是相似,真正在哪一道,不是我们境界;佛法里面讲的是中阴,中阴不是鬼道也不是天道,它不是人道。世俗里面讲灵魂,佛法里面讲神识,他存在,他不死,没有死魔。

美国的魏斯医生写了四本书,我都看过,这里面给人最重要的一个讯息,就是人没有死亡。他承认人有轮回,人有因果报应,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欠的债务将来来世还的时候,一定比这一世还要多一点,好像要加一点利息,要还得更多。这是他一生行医用催眠术的方法,太多的例证,在深度催眠之下让人回到过去世,回到过去一世、二世、三世;有一个最多的,曾经回到八十六世,八十六世算时间,四千多年。能说出生生世世他的名字、他的生活状况,他怎么样生、怎么样死。

肯定了世界上所有的人到这个世间来两桩事情,一个是来还债的,他讲还债,另外一个来工作的。这个说法跟佛法讲的很相似,但是佛法没有说工作,没有说还债。佛家讲一个是愿力来的,一个是业力来的,业力就是还债的。这个还债里面,佛家讲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佛讲的比他详细,这是业力来的;另外一种愿力来的,那是佛菩萨,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帮助众生的,那就是他讲的,来做工的,他是来做工的。所以两种人。不容易!这个发现很难得,给佛法可以作印证,证明佛在经上讲的没错,是有道理,被外国人发现。

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想想是来还债的还是来工作的?当然我们是属於还债这一类的,就是业力来受生。但是佛告诉我们,会学的人,可以在这一生当中把业力转变成愿力,这个重要!果然把业力转变成愿力,生死就没有了。来生还再不再到这个世间来?不来了。来生再来的时候,那就跟诸佛菩萨一样乘愿再来,不是搞生死轮回,这一生决定往生。往生就是修行证果,这个机会我们这一生要抓住,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

你真的要想在这一生成就,你必须依照经典上所讲的理论方法去学习,净宗最高的指导原则是《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你仔细观察,凡是念佛往生,决定具足净业三福所讲的条件,「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去观察每个真正往生的人,你看看他这个是不是做到?如果这一条做不到,决定不能往生,这我们要知道!不要以为我天天念佛就能往生,古大德说的两句话,「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两句警惕不能不知道。

往生的条件是什么?是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心地真正清净,一尘不染,那是往生的条件。所以《弥陀经》上说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就是清净心,福德就是信愿持名,因缘是你遇到这个法门,你这一生遇到这个法门,这三个条件具足,没有一个不往生的,万修万人去。所以我讲《弥陀经》,解释这一句,《弥陀经》我讲过十一遍,善根是信愿,真信切愿,福德是持名念佛。这个善根是信解,福德是愿行,真正想去,真正肯用一句佛号,把我们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控制住,用这一句佛号控制住,这叫会念佛。不会念佛的,虽然念佛,控制不住。你看让你得到一个欢喜的东西,你生欢喜心;别人是骂你几句话,你会生气,气个几天,这一点用都没有,这就是烦恼习气控制不住。会念佛的人,烦恼习气一上来,一句阿弥陀佛摆平了,就把它压下去,那叫功夫。

遇见称心满意的事情,心里生欢喜心,一句阿弥陀佛把那个欢喜压下去;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里很难过,阿弥陀佛,把那难过的心压下去。用这句佛号把你心里面烦恼起伏全部摆平,这叫会念佛。不会念佛的人,念佛归念佛,生烦恼归生烦恼,那个没用处,那只能说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这个诸位不可以不知道,去不了!那个真正是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境界现前如如不动,决定不受影响,这叫念佛三昧,总得有那么一点功夫,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我们才真的能往生。还会被境界所转的,不行,哪有这种道理!所以要相信灵魂不死,生生世世接著修行。

下面,「惑不现行故,超烦恼魔」,这我刚才已经讲过,惑是迷惑,不迷了,一切境界里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楚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就记《金刚经》上这两句话,当你有烦恼的时候,马上把这两句念一念,你就不迷惑了。为什么?你能放得下。这就是超烦恼,知道什么?世间所说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要不要放下?那个业随身,要记住,我们只作善业,不造恶业。恶业随身,你就到三恶道去;善业随身,你到三善道去。我们怎么办?我们善恶两个都不要,我们要净业。净业是什么?净业就是这一句佛号,一句佛号把善恶两边都打掉,这个人决定往生,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善能迷人,恶也能迷人;恶迷人,叫你造恶业,善迷人,叫你造善业。净业怎么修法?净业是决定不造恶业,造善业而不著相就是净业。著相就是染业,就染污、就迷惑了;不著相,惑就不现行,念念觉而不迷。

下面,「觉佛十力故,超天魔」,这个层次高了。佛有十力,十不是数字,是表法,表什么?圆满的能力。天魔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天魔是有能力,不圆满,跟佛不能相比!那我们不要说是具足佛的十力,我们能够具菩萨十力就超天魔。十力,后面还会讲到,前面讲过几次,这就是佛教学的慈悲,不断的重复,这才是长时薰习。不是说讲一遍以后就不讲,那你没听清楚,不能够完全了解,那佛不是遗弃了你吗?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会不断重复的教你。这个人就超越天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