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一九讲)  2006/8/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1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二个大段「略示胜能」,这一段有七首偈颂。我们先看第一首: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盘无上道。】

清凉大师教导我们,这个七首颂,第一首是「总标」,总说,下面有五首是「别释」,最后一首是「总结」。在第一首里面,第一句也是总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道」有两个意思,这个道就是成佛之道,第一个意思讲果,「所谓菩提涅盘」;第二是讲因,「谓三贤十圣,乘一直道」,这是讲道的意思。我们先说这两句,然后你才晓得「信」这个字的重要。

我们现在许多同修,确实很辛苦的在修学、在修行、在学习,但是效果不彰。我们想想我们学佛这么多年,跟没学佛的时候有什么两样?学佛之后,我们想想,今年跟去年有什么两样?从这里面去检查我们学习的成果,学生读书叫成绩。我们如果认真检点一下,差不了好多;换句话说,成果不显著。这什么原因?不信!有没有发现到这个问题?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你不相信!你怎么会有成果?你怎么能理解?

我记得我在讲席里面也说过好几次,我是学佛七年才出家。七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会,就是可以上台讲演,可以在课堂里面教课,我学会十三部经,出家之前。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白圣法师就邀请我到他办的三藏学院,全是出家人,那时候学生有四十多个人,我在佛学院上课。出家之后,我没有做过学生,我就去佛学院做老师去了。那时候没有受戒,只剃度,没有受戒,两年之后才去受戒。受了戒之后,真正教我的老师,指导我学习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居士。我们受了戒,头一个就想到要去拜谢老师,老师多年教诲之恩。

我到台中去谢谢他的教诲,我到慈光图书馆,还没有进门,他在里面,我在外面,看到了。他看到我,就指著我,「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讲了好几声。我进去跟他作礼,还是讲「你要信!」让我坐下,我就坐下。我听了感觉到莫名其妙,我不信佛怎么会出家?我不信佛怎么会去受戒?他就连著说了六、七声「你要信佛」。坐下来之后,他告诉我,强调信心,我不懂他的意思。他说,「你不要以为你出了家,受了戒,就信佛,不见得」。怎么?真有些老和尚,当了一辈子和尚,到八十、九十临死的时候还不信。这个话我没听懂!怎么不信?不信他怎么会出家?然后他告诉我,我恍然大悟。佛教你的你没有做到,没有相信!哪有相信却做不到的事情!我这才明了。

我们摆在面前的,三皈做到没有?这一问,我们就答不出来了,想想没做到。为什么?三皈,佛是觉悟的意思,皈依佛就是皈依觉,我还迷惑,迷而不觉,这一条没有,没做到。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我们还是邪知邪见,没有真正能从邪知见回过头来依正知见。正知见是什么?佛的经典,经典是正知见,与经典相违背的就是邪知见。皈依僧,僧是什么?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僧是六和敬。我们清不清净?我们跟大众相处和不和敬?三皈没做到!假的,不信!佛门佛的基本教诫就是十善业,做到没有?没做到。这一问,我们才觉悟,才晓得老师这句话用意太深了。提醒我,没有把佛的教诲落实,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不信。你信,哪有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信是道之元,元是源头、是根本,是所有一切功德之母。母是能生的意思,能生一切功德,是什么?信,信能生一切功德。

我们今天虽然学佛,学了很多年,还是信邪不信正,信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不信佛法。经典虽然天天读诵,天天在学习,就跟现在学校课堂上课一样,学生是什么?敷衍,混个文凭就好了。老师很清楚!说实在话,再好的老师也不能认真教,认真教,学生反对。现在有很多学校,不是老师考学生,是学生考老师。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学校就聘请;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就要辞职,学校就不请他。这老师还能教吗?方东美先生当年告诉我,现在学校做老师是混口饭吃,拿点钟点费,学生是来混文凭的,大家都混。所以说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五十年前的话,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看到这个现象非常痛心!所以我们很认真的去反省,冷静的去思惟,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出在信心失掉了,对佛菩萨没有信心,对老师没有信心。

佛教我们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十恶业,偏偏不肯放,这能算是信佛吗?佛教重视这个字,中国老祖宗传统的教学也重视这个字,把这个字定做基本的教学科目。基本教学科目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中国人讲五常,这五个字失掉,就不能称为是个人了。常就是道,常道,不能失掉的。我们想想现在这五个字有没有?仁是推己及人,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者爱人。所以现在我说为什么人不懂得爱?因为他不懂得爱自己,他不自爱,他怎么会爱人!我们这些年来在全世界推动爱的教育,我第一句话就是讲人要知道自爱,你才会爱人,爱人才是真正的自爱;不懂得爱人,老实说就是不知道自爱。不知道自爱,他也没办法接受别人的爱,他排斥,这个在佛法讲,业障!

我们细心思惟、观察,为什么十善业道做不到?诸位要晓得,十善业道还在三皈五戒之前,因为它是人天法,它是佛法的基础,没有入门。你看净业三福,它是第一条,第二条才「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那才叫真正入佛门。没有前面这个,你就没有入佛门的条件,前面的条件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佛收弟子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想来就来。现在我们入佛门,师父真是慈悲到极处,把这些条件去掉了;如果这些条件摆在那个地方,我们就入不了佛门。你要想来求个三皈,来受个五戒,他先要考考你,「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没有?这个要是没有做到,不能受三皈。从前古人求授三皈,真的做到了,你看出家人入佛门的条件比世间条件高得太多了。

从前世间帝王选拔干部,他的条件只有两个字「孝廉」,孝顺父母、廉洁。廉洁是属於义,义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做事情要合理,合情、合理,与理相违背的不能做。哪个人不喜欢财?可是不义之财,就是不如理的财,不可以取,你不应当取的,你不能妄取。你应该得到的你可以取,不应该得到的不能取,这是义。所以中国古时候国家选拔人才,两个条件。佛讲得这么多,孝亲、尊师、慈悲心,慈悲特别举的是不杀,举一个例子,不害众生,修十善业,讲得很具体。我们深深的思惟、观察,才晓得、找到从前三教的根。佛教的根我们早就知道了,以前真的儒跟道疏忽了,这一想才知道,儒的根是《弟子规》「童蒙养正」;道的根是《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些东西早年我都讲过。要不把这些东西认真落实,我们学佛就是没有信,难怪不能往生。

这是李老师以前常常提醒我们,对台中莲社莲友讲的,一万个念佛人,就是一万个莲友,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二、三个,万分之二、三;换句话说,四、五千个念佛人当中才有一个。什么原因?你要晓得,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你信没有了;信没有,愿跟行都是假的,一个没有,三个都没有。一而三、三而一,信里面有愿、有行,愿里面有信、有行。行是念佛,每天念阿弥陀佛,声声句句里面,这句佛号里头有信有愿,一而三、三而一,我们缺了这个。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怎么缺?阿弥陀佛,你看佛教导我们的根,净土的根,我们今天把它做为修净土最高的指导原则。

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定了五门功课,这是第一门,「净业三福」,有没有做到?这五门功课大家好记!你常常记得,你才能够把它落实。第一个是净业三福;第二个六和敬;第三个三学,戒定慧三学;第四个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第五条,最后一个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是净宗的行门,就是你日常生活当中,你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这五条要遵守、要落实。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没有做到怎么能往生?你把这个都落实、都做到了,你念佛你会很开心,决定往生。

所以一些同修们你要记住,你常常听我讲经,对我有点感情了,阿弥陀佛忘掉了,念净空法师。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你念阿弥陀佛才是真正尊重我,你念净空法师就错了。我没有叫你念净空法师,我没有叫你去想净空法师,完全违背了经教,错了!天天跟在我身边有什么用处,成天打妄想,你怎么能成就?我为什么讲经还讲得这么起劲,你懂吗?真有人跟我学的。在哪里?没见过面,在电视机面前,在网路上,真有。真正具足信愿行的,我们人虽然不是天天见面,但是在画面上天天见面,他们能很认真的学习,没有情执!这才能成功。这个情执,诸位要晓得,轮回心,轮回的习气,这个东西不能摆脱掉,你怎么能脱离轮回?你怎么能够到极乐世界?

信是道元,这个道是菩提涅盘之道,菩提是正觉,究竟圆满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之根源,这是我们要求的。涅盘是什么意思?这个名词是梵语,翻的名词很多,最常用的是圆寂,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什么叫清净寂灭?於一切法里面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寂灭。於一切法当中不起心不动念,那是什么境界?我们学习《华严》的同学清清楚楚,无明破了,妄想断了,你就成佛了!没错,涅盘就是成佛。在《华严》里面讲圆教初住以上,《华严经》上称为法身菩萨,法身菩萨证得大涅盘。阿罗汉证的叫偏真涅盘,为什么?他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还没有断,他出了六道轮回,所以也称他为涅盘。大涅盘是出了十法界。

信是根源,你不信,你怎么能开悟?你怎么能证果?这讲果,果必有因。因是什么?三贤十圣,乘一直道。三贤是讲的别教菩萨,此地的三贤十圣指别教。别教的三贤位在《华严》里面,就是十信位的最后三位。我们知道十信位的七信位,七信菩萨断证的功夫等於小乘阿罗汉。我在给诸位做报告的时候,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很清楚!但是在别教里面,分就分得更细了。别教的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初地,别教初地等於圆教初住,《教乘法数》后面有个图,诸位看看你就明白。天台跟贤首都有图,你一对照你就清楚。都乘一直道,直就是成佛之道。什么叫直道?只进不退就是直道。如果还会退转,那就不是直道,那就拐弯,走回头了。像我们前面用比喻说的,我们在佛教学校里头,年年都升级,这是直道;留级就不是直道,降级那更糟糕。但只要是信,真信,真信就有真愿,真愿就有真行,当然是一直道。因!所以信太重要了。

我今天劝人,可以说非常恳切,我八十岁了,中国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岁叫古稀之年,我又过了十年。八十岁的人在古时候称为风烛残年,在风中的蜡烛,随时会被风吹灭。古时候中国有个谚语,「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这是什么意思?他老了,七十岁不能留他在家里住。为什么?万一留他在家里住,一觉睡的死过去了,你的麻烦就大了,人家会怀疑你谋杀他。这就是他七十岁你不留他住,他不会怪你,古谚语是这样说的。可以请你吃饭,不能留你住宿。

八十岁则更老了,可能一餐饭吃的时候他就过去了,所以八十不留饭。决定不会请你在家里吃饭,八十岁了,怕一餐饭吃了你就走了。人家说你的饭里头是不是下了毒,你害他了,不就惹上麻烦了吗?但是八十岁以上,你在外面餐厅馆子里请吃饭可以。他如果在那里真的走了,那个餐厅负责任,你可以不负责任。谚语是有道理的,几千年古人的经验,提供我们做参考。当然我们接待宾客,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他身体状况。多病,心情不开朗,行动不方便,我们到他家去拜访他、看他,这是对的,送些礼物给他。在他家里面,他邀请我们吃饭,可以;我们不能把他请到我家来,这个人不会怪你的,懂礼,不会怪你的。这是讲道的意思。

下面讲「元」,元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本义」,原本,「菩提本故」,本是根本。信是菩提的根本,菩提是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下面一个比喻,「其犹滔滔之水,始於滥觞」,这是什么?滔滔之水好比长江、黄河,大河它的源头,源头就像泉水一样,很小一点点,源源不断往外流,结果就变成大江、大河。第二个意思,「首义,元者善之长也,即一因之初」。因我们知道,佛常常告诉我们的,万事万物无量因缘所成的,决不是那么单纯的,无量因缘而成。但是无量因缘的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因,我们称它叫第一因。菩提涅盘的第一因,一切功德的第一因,都是信。没有信这个字,你只能修福德,你不能成就功德;没有这个信字,世间法里面不会有什么大成就,大成就也要靠信心,没有信心不能成就,这不能不知道。

下面说「功德」,功德也有两个意思,「通因及果」,功德之因,功德之果。「母」也有两个意思,「生长,养育」,你就可以能想像得到。但是在此地,这功德要跟大家讲讲,什么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是功夫,真正下了功夫,你自然有收获。所以德跟得失的得是相通的,你修功有得。功一定要自己修,别人没有法子代替,真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功德是能够带得走的,最简单的例子,持戒有功,持戒的果是什么?佛在经教里头常常讲,因戒得定,我们就知道,持戒的果是得定。在我们佛门净宗里面来讲,得清净心!我们的心不清净,虽持戒,果没有现前。你持戒为什么不得清净心?我们讲持什么戒?十善业道,这是根本戒。

正式的戒律是五戒,但是五戒的前面是十善,十善不是戒,十善是五戒的预科,等於说先修班。先修十善,然后受五戒不就太容易了吗?没有十善,哪来的五戒?今天我们的十善没有了。古时候,十善肯定有,所以无论在家、出家,他真的有戒律,真的有清净心。清净心的程度不一样,有高下浅深之分,但是有!现在人没有,现在人念佛念了很久,多数还是心浮气躁,还是妄想很多,心不定。

我们学佛,我们要不要见佛?佛就是在世间,你想想我会不会去见佛?你们猜猜看。偶尔见一次,随缘不攀缘。为什么?我依教奉行就是天天见佛,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你能懂这个意思吗?没有信愿行,天天跟在佛屁股后面还是不见佛,没见到,要懂这个意思。佛经上有个故事,两个沙弥去拜佛,见释迦牟尼佛。沙弥持十戒,走在路上很渴,看到有一滩水,水里面有小虫。一个沙弥口渴,就喝了;另一个沙弥持戒,坚决不喝,渴死了,死在路上。这个沙弥喝了有虫的水,当然他就没有渴死,继续去见佛,见到了。佛告诉他,他说:那个持戒的,他已经到我这儿来了,我见到他了。他比你先到,他见到了,你没有见到。这就是说明,见佛重不重要?不重要。遵守佛的教诫太重要,真佛弟子!

在儒家,诸位晓得孔子在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这诸位都知道的。可是真正传孔子道的,不是他们,是孟子。孟子跟孔子没见过面,你看今天讲儒家就是孔孟,没有提别人。孟子为什么传夫子之道,承夫子之道,承传呢?孟子读孔子的书,依教奉行,他真的落实,真的做到,做得跟孔子几乎没有两样。所以中国人尊孟子为亚圣,孔子是至圣,他是亚圣。

这样你就明白,在不在老师的身边不重要,要不要去看看老师不重要,老师不会怪你的;老师要怪你,他就不是真的好老师。我不去拜佛,佛怪我,他就不是佛。我恭恭敬敬的接受他的教诲,依教奉行,这就叫真正的礼敬,礼敬诸佛!我对一切众生就像对老师一样的恭敬,老师欢喜,老师会赞叹,真正成就了。只敬老师不敬别人,老师摇头,感情用事,情识太重,轮回心还是造轮回业,老师很失望!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能够把经典教训全部落实,释迦牟尼佛承认我们是他真正的学生,天天见面;展开经本就见面,声声阿弥陀佛都见面。佛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佛在你自己心里头。你看中峰禅师讲得好,「我心即是弥陀,弥陀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你懂这个意思吗?他说的是真话,不是假话。

这句的意思,总说,你看信多重要!希望我们学了之后,真正的生起信心。我们的方向是菩萨道,我们的目标是菩提涅盘,这就正确。世缘放下,一切放下。放下,要不要做?要做,为众生服务。服务怎么放下?心里头不染著。我为一切众生服务,不希求任何报酬,名闻利养丝毫不沾,这个放下;服务要尽心尽力,就利益众生,成就无边的功德。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略示胜能」第一首颂,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盘无上道。】

第一句我们介绍过了,知道「信」这个字非常重要,所以这个大单元就是讲的信。清凉大师将全部的《华严经》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是信,依著顺序第二大段是解,第三段是行,末后一段是证。善财五十三参是证,含义非常之深。证是什么?从五十三参我们就体会到,证就是落实。同时我们也能够很清楚的认识,什么是信?信里面有解、有行、有证,证就是落实,这才叫做信。如果只有信,没有解、没有行、没有证,这个信是假的,这不是信。信里面有解、有行,算不算信?还不算信,你没有证;要在落实里头证实你所信的,那才叫真信。

所以佛法有迷信、有正信、有真信,你的信里头有解、有行,那是正信,不算真信。真信才有感应,正信没有感应,这个要懂,不能不懂。真信的心是真心,迷信的心是妄心,正信的心是真心里面掺杂著妄心,就有夹杂;如果是真信,里面没有掺杂。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祖师大德也常常给我们讲,念佛人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叫真信;如果有疑、有夹杂,妄念很多,常常会断掉,信就没有。信没有了,愿也就靠不住,怎么能往生?往生的秘诀就在此地。往生的秘诀,这个事真的要搞清楚。

我天天念念想见阿弥陀佛,念念想见极乐世界,行不行?不行。如果阿弥陀佛天天跟你见面,极乐世界天天给你看见,世尊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那不是佛境界,那是魔境界。你什么都不求,自然现前,那是真的境界,感应!真的境界现前,也不放在心上,这对的。真境界现前,如果你放在心上,产生欢喜心,「我念佛功夫不错,佛我见到了,你们都还不行,比我差远了」。你起分别、起执著,入了魔境界。佛为什么不现身给你看,为什么不把极乐世界给你看?怕你著魔,你受不了!怕妨碍你道心。佛门常讲,「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佛菩萨怎么会动修行人的心?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的功夫到了,水到渠成,自然的。

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他在庐山建念佛堂,带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念佛求生净土,真的全都去了。中国的净宗从那里开始,第一个道场,真有决心,不下山。进了这个念佛堂,就是准备到极乐世界,什么都放下,一心一意专门等到极乐世界,难得!都成功了。他老人家在修学过程当中,见到三次极乐世界,从来没有跟人说过,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最后往生的那一次,是第四次,才跟大家宣布,「佛来了,极乐世界现前」。这时候才跟大家讲,这个境界过去我已经看过三次。人家问他是什么样子?跟《无量寿经》上讲的完全相同。远公大师那个时候建念佛堂,依照经教修行,给诸位说,那个时候的经就是一部《无量寿经》《观经》《弥陀经》都还没有翻出来。净宗经典最早到中国是《无量寿经》,所以远公大师那时候修行,就是依靠《无量寿经》《弥陀经》《观经》是以后才翻译的。这都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见如不见,从来不说的。

佛在《楞严》上告诉我们,无论是魔境界、是佛境界,完全不在意,不放在心上,统统是好境界。如果你要是执著,有分别执著,佛境界也是魔境界,这个要注意到,那不是好事。为什么?你心动了。所以不动心的是好境界,心一动就不是好境界。由此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见色闻声,跟外面境界相接触还会起心动念,就不是好境界。什么时候我们修行,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动心,也就是不执著、不分别,好境界。到能真正做到不执著,你往生西方净土就不是凡圣同居土,是方便有余土,这要知道。什么叫功夫?把分别执著压住了,我这句佛号能把分别执著这些妄想伏住,伏烦恼。伏烦恼我们做得到,断不容易!伏烦恼就决定得生,真能伏得住。

我要劝同学们,佛教我们随缘不攀缘,我们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不能攀缘。你们念念想来看看我,我很感激你们,随缘就好;如果你有机会到香港,到国外来旅游,这见见面很好,不要刻意。执著、刻意来见我,错了,没有这个必要。你每天在网路上听经,在卫星电视面前听经,我们不是天天见面吗?只要真听懂,真正落实,天天见面,天天没有离开,何必要千里迢迢受这么多辛苦,没有必要。你能够断恶修善,就是对我真正的供养,我什么都不需要。你得要开智慧,不要迷惑颠倒;迷惑颠倒,你会上人当,会受人欺骗。诸位要记住,我一生不建道场,哪个地方说我要建道场,要向你们化缘,这是欺骗你们的。我都八十岁了,我还建道场干什么?我还能活几年?我怎么会找这种麻烦?

打著我的名义,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有!很多我不知道。中国国家宗教局知道,叶局长跟我讲过,他说「法师,这些事情你都不知道,这些事情由我们宗教局来处理」,那就好了。许多地方邀请我去讲经弘法,都不是真的,诸位必须要清楚,不要轻易受别人欺骗。在家里头老实的念佛,你会有成就;到处乱跑,把心都跑散乱了,那就错了,充其量修一点有漏的福报,功德修不到。所以信能生功德,能养功德,能培养功德,是菩提涅盘的根本,不能不知道。

下面三句是解释第一句的。『长养一切诸善法』,清凉大师注解里面注得好,长养就是母的意思,母有二义,生长、养育。「长养一切诸善法」,是功德!功德跟福德的差别,与理相应的是功德,与理不相应的是福德。理是什么?理是菩提涅盘。你修的善法,菩提是智慧;换句话说,不是感情。这个里头带著情执,那是福德,你做好事,断恶修善是福德;里头没有情执,也就是没有分别执著,是功德,差别在这里。功德可以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再大出不了六道。《坛经》里面说得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什么?就是了生死出三界的事情,脱离六道轮回的事情,福办不到。福是在六道里面享受福报,有果报的,出不了生死轮回,福不能救。功德能救,功德也是断恶修善,断恶修善里面没有分别执著是功德,那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为什么?你不享受六道里面的福报!六道之外,超越六道还有福报,那个福报更大,比六道里面的福报不晓得大多少倍。没有分别执著的福报大,有分别执著的福报小,修的福小。

第二句就讲得很清楚,「长养一切诸善法」,善法里面有世间善法,有出世间善法。如果没有执著、没有分别,还有世出世间吗?没有了。世出世间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有了分别执著是世间,没有分别执著就是出世间,世间、出世间就这么回事情。有分别执著是轮回心,尤其是执著,执著决定离不开一个情字。情是什么?七情五欲,喜怒哀乐爱恶欲,你离不开这些。这些是六道轮回的根,你要把它放下,要舍弃,你才能出得了六道轮回,才能真正成就一切善法。

经文里面,就是偈颂里头,「一切善法,及第二句,即因功德;第三一句,即果功德。无上道者,即大菩提」。第三句你要记住,第三句是什么?『断除疑网出爱流』。「爱」就是情执,你要断疑,要断情执,这是因功德。然后才能够『开示涅盘无上道』,开示涅盘无上道是果,为什么?你已经证得。你要是没有证得,你怎么能开示?开示的意思是什么?为一切众生做示范、做样子,就像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的示现。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因,没有修因,哪能够得果?因里面这一句,换句话说,是很重要的一句,这也是从纲领上说的。后面还有五首偈,那是别说。别说太多了,举几个例子,五首偈总共二十句,就是举了二十个例子。这个地方是总说。

我们对於疑跟情执,这两个是很糟糕的事情,从这个地方断,叫从根本断。我们对佛信不信?断疑就生信。你知道你有疑吗?知道有疑的人觉悟了;不知道自己有疑,自己有疑不知道自己有疑,愚痴!我在此地告诉同学们,我们没有做到就是有疑;欢欢喜喜去做,做得快快乐乐,就没有疑。你从生活当中细细去体会,我有没有把佛的教诲,佛的教诲最重要的是十善业,因为这是根本法。不杀生,决定不伤害众生,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没有伤害众生的言语,没有伤害众生的行为,这一条你就做到了。

不盗,非义之财决定不取,不如理、不合法的事情决定不能做,这叫不盗。盗的意思,损人利己就叫做盗。国家的税收,纳税是义务,想方法少缴点税,走法律漏洞,少缴点税,是不是好事?犯了盗戒。你偷盗国家的税收,你的心不善,你的行为不善,口还要打妄语。义,循理就是义,就是遵守理法,守理、守法是义。国家的法律,伦理道德,伦理道德属於理,国家的法律是属於法,统统要遵守,如理如法。理法不许可的,决不可以去做。我们能不能做到?要不能做到,不盗这一条没做到。

不淫,淫有两个意思,狭义的是讲男女之色,这是淫。广义的,淫是过分,称之为淫。你的生活享受超过你的本分,十善你就犯了,这不是戒律。所以不淫是守本分,我是什么身分、我是什么地位、我要过哪一等水平的生活,绝不超过。安分守己,规规矩矩的做人、规规矩矩的生活,绝不求奢侈。不淫的人一定节俭,他不会过分,安贫乐道,他的生活过得很快乐。

身三业,你对这个有没有疑惑?没有疑惑你会做到。世间人,好像在这个世间一世,他的目标就是追求财富,追求名闻利养,就是我们这个经前面所说的五样。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追取崇高的地位,王位是高位,高的职位,领导职位;追求富裕,财富,追求名闻利养。佛弟子不求这些,圣贤人不求这些,孔孟要是追求,能不能求得到?能,他有智慧、有能力。为什么不求?生活能过得去就好了。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你说多自在、多快乐,绝不给自己找麻烦。古人都能够相信,都能够遵守,「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他需不需要知道很多事?不需要。不需要知道的事情不接触,不想知道,事情少、烦恼少,快乐!要不要认识很多人?不需要认识的人没有必要,心清净。

从前读书的人、有修养的人都能遵守。确实有不少人一生有学问、有德行,他隐居去了。他到深山里面种田,种点粮食自己吃,所谓半耕半读,读书乐。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往来的,不多,几个好朋友。你说那个生活多快乐,田园之乐!学佛修行人更是如此,道场都建在深山,人迹罕至之处。这过的是人的生活,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追求!

今天科技发达,科学技术带来很多的发明,固然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正如汤恩比博士所说的,人类是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惨痛的代价是什么?烦恼增加,忧虑增加,疾病增加,寿命减短,这个代价统统太大了。生化科技发明之后,农业的生产增加,但是农作物性质改变,它用的是化肥,用的是农药。对畜牧业,喂的是化学饲料,所以肉食里头都带著病菌。农作物里头现在也带著严重的病菌,吃了之后,吃出一身的毛病,病从口入。你说这个代价大不大?所以很多真正有学问的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希望恢复从前人工的种植,人工的种植是最健康的。当然现在人口增加,人工种植生产量会减少,但是健康。如何运用科学机械,不要用化肥,不要用化学饲料,想方法来改进,避免这些副作用,这就是正确的。

所以人要有良心,要有道德。如果昧著良心做这些事情,钱赚到手上,害了多少人,这个跟谋财害命有什么两样!我们懂得因果,相信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报现前,你后悔莫及了。怎么可以昧著良心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要想到对社会有正面的利益,这就对了;千万不能说给社会带来负面的效应,那你就造孽了。这个里面包括文化事业。

昨天,台湾有些同修,也都是学佛的,到这里来看我。带给我看最新的宽频道的电视,他们把它接通给我看,效果是不错。我相信将来电视是向这个方向发展,因为它比卫星电视便宜,成本低很多,效果很不错,而且能够接通许多的频道。他们也意识到,这是不是个好事情?很难说。如果说单一频道,你好控制。如果能接通许多频道,这个频道里头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你每天拿这些东西去供养大众,大众每天在这里看,都染上负面的这些习气,你要不要负责任?

三、四十年前我就说过,能救世界的,两种人,能毁灭世界的也是这两种人。哪两种人?一个是国家领导人,他有能力毁灭世界,也有能力拯救世界。第二个是媒体的主持人,电视、网路,他有能力毁灭世界,他也有能力救世界。他所播出来的都是正面的,他就救了世界;他播出来的是暴力、是色情、是杀盗淫妄,那他就毁了世界。不能不谨慎!

早年我在台湾,在我们自己一个小道场,「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讲经。距离我们那里不远,有个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也有些同学常常到我这儿来听经。听到一段时期,他们害怕了,为什么?他们从事的行业,这里面的内容,将来他们都从事於新闻、电视、电影、文化事业,这里面完全脱离了伦理道德。所以学生来问我,他说:怎么办?我说:你要小心,这里头有因果。你们从事这个行业,是社会的导师,你把社会大众人心导向哪个方向?导向善的,功德无量,导向不善的,罪恶无边。居然有好几个同学改了科系,到别的学校去念,不念这个科系,正确。所以我们这一生当中,从事哪个行业要谨慎的选择,不可以选择造恶业的。

开餐馆,我都劝他开素食餐馆,不要卖肉食,卖肉食还是跟众生结冤仇。如果你细细观察,凡是卖肉食的这种杀生的行业,你细细观察,果报都不好。一个你看他晚年,第二个你看他子孙,这是我们佛门讲的花报!花报不好,果报就更糟了。以善心来经营素食,这是好事情。香港卖素食的就很多、很普遍,几乎每条街上我都看到有素食店;台湾也很普遍,素食店很多。素食健康长寿!种蔬菜,我也劝农民种蔬菜种有机蔬菜,就是决定不用化肥、不用农药,成本虽然高一点,真正功德,替大众的健康著想,不能害人。

这些你真的把疑断掉了,佛菩萨说的,圣贤人说的,真话,好话!把自己的情执放下,把自己贪利的心也要放下,多做好事,为广大群众服务,你的果报一定殊胜,你绝不吃亏。断疑生信,放下情执,这是帮助你建立信心真正的因素,第一个因素。你有情执,你有怀疑,信就没有了,所以这是讲因。末后这句「开示涅盘无上道」,这是果,肯定你已经证得涅盘,你已经开悟了,你不开悟你就做不到。涅盘是什么?功德圆满,清净寂灭,清净寂灭才是功德圆满。

你有能力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待人接物当中,不起心、不动念,用心像镜子一样。诸佛菩萨心如明镜,明镜照万物照得清清楚楚,它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菩萨还有起心动念,菩萨没有分别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才是大涅盘,才是无上道,这很难,真不容易。从哪里做起?从断疑、从断情执,从这儿做起。这两个做到了,证小涅盘,就是什么?证阿罗汉果,在佛法里头你已经得到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学习还是有次第,还是有浅深。疑不断不能入门,我跟你在今天讲得很清楚,你做不到,就是你有疑,你还不相信。

我今天劝人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从感应篇做起,这两样做到了,你再修十善业道,没有问题了。有十善业道,你三皈五戒全都做到。佛在经教里头你能够懂,你能够落实,信解行证统统具足,你能够契入,我们讲入佛之门。如果有疑,就是你不能落实,你没有入门。虽然学佛,在佛的门外,里面是什么样子没看见;纵然看见一点,门缝里头看见的,不得其门而入。你说这个多么重要!

希望我们今天学了之后,知道这是大乘教入门的头一堂课,先决的条件。可是,疑真的是不容易破,我们自己有这个经验,要天天读经,天天听经。下面还有一句,「不信身心如来知见,岂能开示菩提涅盘」。今天时间到了,这末后一句要留著明天我们再来学习。这是从反面讲,你不信,你就不能够入门。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