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七五讲) 2006/6/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7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最后一段,第十段第二首看起: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
这是讲睡眠的时候。一个人身心健康,心是主宰,心要真诚、要清净,身是指肉体,身、心这两方面,心要静,身要动。身是个物质,也就像一部机器一样,凡是物质,我们知道都需要保养。如果善於保养,它使用的时间就长,我们一般人讲正常的寿命;如果不善於保养,任意糟蹋,它的寿命就会缩短。人确实是有正常的寿命,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人寿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最长的时候。八万四千岁之后,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十岁是人寿命最短的时候,减到十岁。从十岁,以后一百年又加一岁,这样再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佛法称为一个小劫。佛家讲大的时间单位是用劫讲的,劫有大劫、有中劫、有小劫。这一增一减是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
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这个劫的名字叫贤劫。为什么叫贤劫?佛降生在这个劫很多,所谓千佛出世,称为贤劫,贤劫是讲的大劫。在我们这个小劫里面,释迦牟尼佛应化是在减劫,就是寿命一直往下降,在减的时候,不是在增的时候。佛那个时候,人的寿命是一百岁,就是正常的寿命是一百岁,也有超过的,也有不到的。超过的是什么?那是修得的;不到的,那是他自己不懂得保养,或者是造作恶业亏折了。
从佛到现在,中国的记载,今年好像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三千零三十三年。换句话说,三千年,一百年减一岁,就减掉三十岁,现在正常的寿命应该是七十岁。古人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看中国历史,真的自古以来,能活到七十岁的确实不是多数。超过七十岁的,那是你很懂得保养,这个机器七十岁就应该淘汰了,你还能继续用一段时期。甚至现在还有一百岁的,一百岁,你就多用了三十年;如果超过一百岁,那你可能多用了四十年、五十年,很难得了,那一定是很善於保养。至於怎样养身?北京有个刘大夫,他有两篇讲演,於我们养身之道非常有帮助,讲得非常好。我们今天正好讲到『以时寝息』,使我们想到世尊当年在世,僧团作息时间是有一定的,而且确实跟刘大夫所讲的原理原则完全相同。
古印度把一昼夜分为六个时辰,经上常讲的六时,六时是一昼夜。我们中国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西方人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个时辰,所以我们中国人称它作「小时」,它比我们小,我们一个时辰是它二个小时。可是印度的时比我们大,中国的二个时辰是印度的一时。它白天三个时辰,叫初日分(日是太阳)、中日分、后日分,白天是这样分法;晚上也是,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
佛给弟子们规定作息时间,晚上睡觉是中夜,诸位晓得,它的一时就是现在的四个小时。中夜是什么时候?晚上十点钟到二点钟,这是中夜;换句话说,十点钟睡觉,二点钟就要起来了。从前人心地清净,烦恼轻,一天四个小时睡眠够了。现在的人不行,现在人烦恼重,四个小时怕他的体力恢复不过来,这个要知道。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所以作息时间要自己懂得调理。
我在早年,我没有出家之前,在台湾埔里跟忏云法师住茅蓬,住过五个半月。茅蓬很小,只有五小间,面积不大,非常简陋,真正是茅蓬。上面盖的是茅草,墙用竹篱笆编的,里外抹一层水泥,非常简陋。总共隔了五间,当中一间就作佛堂,佛堂没有我这个摄影棚大,你就知道,房间比佛堂稍微要小一点。只有五个人住,三个法师,一个人住一间,我跟朱镜宙老居士,我们两个在家人住一间。
茅蓬里面的作息时间,因为茅蓬没有电灯,在山上水电都没有。以后还算不错,我上山的时候还算不错,山上有泉水。我们用竹子,把竹子里面的节打通,一根一根接下来,在山上泉水那个地方就一直引下来。所以我们有泉水,就不要挑水,水可以引下来用。可是没有灯,所以晚上睡觉的时间是八点钟,晚上做晚课是点一支蜡烛,小蜡烛。八点钟睡觉,二点钟起床。二点钟起床,我们盥洗之后就做早课,早课忏云法师没有规定共同的功课,早课是各人做各人的。因为没有灯,所以早课大家都是拜佛,我那时候是拜三百拜,大概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拜完佛之后,我在山上照顾这些老人,就要准备早餐。所以我们的诵经、读诵都在白天,白天才有阳光,就是尽量的节省。晚上晚课也是拜三百拜佛,中午吃过午饭之后,拜二百拜,每天拜八百拜。
山上也没有路,所以去的人很少,确实是个很清静的环境。住了半年,身心清净。忏云法师就养成这个习惯,确实早睡早起。佛给我们规定是十点到二点,我们现在体力不如当时那些人,福报也不够,说老实话,智慧也不够。所以我们休息的时间还是六个小时,八点到二点,提早了二个小时,对身体健康有绝对的好处。
刘大夫给我们的建议,中国古人,你只要看到百岁以上的老人,不管他用什么方法保健,但是决定有一项是共同的,那就是早睡早起。他说得很有道理,人需要阳气,就是需要太阳,阳光。九点钟太阳睡觉了,你也应该睡觉;三点钟太阳起身,你也要起身。你的睡眠能够跟著太阳,绝对是健康的。所以我想了想这个有道理,我就想到当年我跟忏云法师住茅蓬。忏云法师现在还在,他年轻的时候身体并不好,活这么久,他大我一轮,今年是九十二岁,这是我们一般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他有这么高寿。我想长寿第一个因素,应该就是他一生都保持著早睡早起,晚上八点钟睡觉,早晨二点钟起来。这是一般长寿的人,有个共同睡眠的规矩,绝对是早睡早起的。
人能够跟著太阳走,才有精神,才有体力。所以早晨起来的时候,精神饱满,轻松愉快,你有足够的时间。所有的事情在早晨处理,好!有些人工作的习惯在晚上,到半夜都不睡觉,这个对於身体伤害非常之大。为什么?你的阳气耗尽了,所以到第二天早晨爬不起来。浑身无力,四肢僵硬,那都是你的阳气消耗了,你没有好好的补充。他讲到中国传统所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要尽量吸收阳气,秋天你才能够收歛,冬天你才有储藏,到春天的时候,你的阳气才饱满。如果统统耗尽,你冬天藏什么?所以你的身体不好,你的身体多病,原因在此地。如果能跟著太阳走,你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精神饱满,体力健壮。
养身,他说对身体最伤害的,伤害得最严重的,是发脾气。所以我们懂得,脾气大的人,不能跟他计较,为什么?他决定有病,他身体不好,总得要让一点,他心里烦躁,他不正常。所以心平气和也是养身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你永远保持心平气和,永远保持著快乐。儒跟佛都这么说法,佛家常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都是养身之道。
怎么样跟人相处,处得融洽?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不见世间过」,你才能永远保持心情愉快。要怎样真正做到不见世间过?《金刚经》上的四句话,「无我相、无人相」,无我相,你的傲慢心就没有了;无人相,人相都没有,哪来的过失!人有什么过?理上要透;「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佛法里的修行人懂得,知道这些道理,跟任何人相处,随缘而不攀缘,没有得失,没有好恶;你有喜欢这个、讨厌那个,你会有烦恼。一定要知道,自性里头没有烦恼,所以你生烦恼是不正常,你是违逆自性,你不是顺著自性。你能够随顺自性,对自己来讲随顺自性,对环境来讲随顺自然,这个人决定健康。
所以睡眠有时候,工作也有一定的时候,处事待人接物有时节因缘,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规律,不能不讲究。生活规律是健康之道,我们不能不重视。所以睡觉的时候,引发菩萨的大愿,『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身心都安,心里头要万缘放下。体力的消耗,能量的消耗,大部分(这个大部分应该是在百分之九十几,真是大部分)消耗在妄想。所以古时候,世尊当年在世,一天吃一餐就够了,为什么?心地清净,能量消耗少,所以他每天补充的食物就是能量的补充,他不需要很多,他就够了。
阿罗汉定功深,他消耗的能量就更少。我们在经上读到的,阿罗汉七天吃一餐,他到外面去化缘,一个星期去化一次,托钵。辟支佛的定功就更深,烦恼习气都断了,辟支佛是半个月吃一次,他就够了。佛菩萨不一定,为什么?他是教化众生,他是示现的。他没有烦恼,他没有习气,不像众生这业报身;他是乘愿再来的,是愿力应化来的,所以他的身自在。他的喜怒哀乐是表演的,全是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这个我们要知道,跟我们世间人、跟六道凡夫不可一概而论,「身得安隐」。
从前修行人,躺下来睡觉的时间不多,很少,一般的睡眠都是打坐,我们现在称之为「不倒单」,身体不躺下来。可是佛对於一般初学的凡夫,并不是严格的要求,只要求睡眠时右胁而卧,这是佛对弟子的要求。可不能贪睡,这个要懂得。睡眠属於五盖之一,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睡眠是让整个身体休息,恢复能量,明天才有精神、有体力工作。这个机器使用一个时间,一定要好好的让它休息,让它保养。但是休息的时间不能太长,太长就产生副作用。它跟现在的机器是同一个道理,机器需要适当的时间休息、保养,但是长年不用,它就生锈了,就坏掉了。所以你一定要懂得养身之道,懂得睡眠、工作、饮食、起居。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心无动乱」,这一句非常重要,身体健康,心是主宰。「动乱」就是烦恼、忧虑、牵挂,这个东西要是多的话,身体怎样保养,对於健康的效果都会打折扣。所以修行实在讲,头一个就是修心。心,修行的标准就是佛教导我们的菩提心,发菩提心。我们菩提心发不出来,知道,发不出来,先学习,学习就是做修心的功夫。我们的心依十善业做标准就行了,十善业里面的意业,不贪、不瞋、不痴。贪瞋痴慢疑这是烦恼,根本烦恼,只要有这个东西,你的心就昼夜不停的在动乱,睡觉还做恶梦。怎么修法?放下!没有别的,忧虑放下,牵挂放下,烦恼放下,习气放下,依教修行!我们学佛,佛是我们的榜样,你看看佛有哪一样没放下,连身都放下了。身怎么放下?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看是不是放下了?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提醒同学,放下身心世界,不能有丝毫的贪恋,你有贪恋,念佛不能往生,你还没放下。
黄忠昌居士的往生已经传遍南洋了。今天早晨新加坡、印尼同修打电话来,他们听到之后,赞叹、羡慕,说这个资料可不可以流通?他们要大量流通。好!感动很多人,这就是度人。黄忠昌生前没有跟人家讲经说法,没有劝人念佛,他这么自在预知时至往生,二年十个月的时间,他成功了。你看看他的发愿文,你看看他天天忏悔,这份资料很多,还没有整理出来,恐怕至少要费半年的时间才整理出来,将来可以印出来。每天忏悔,他都写在小纸片上,就像古人的功过格一样,每天要反省,每天检点,改过自新,忏除业障!一心一意只求往生净土,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就说明《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那么多念佛往生的人,为什么只三年到五年的时间都成功、都成就了,这个道理我们看到了,这是个典型、是个榜样。
人生一场梦,世界虚幻无真实,你贪恋,错了,你把它认为是真的,也错了。我们在讲席里头时常劝导同学,你有福报,有福报就有受用。没有福报,贫穷潦倒,衣食不全,他还想什么?即使有福报,你要觉悟,不能有丝毫贪恋的心,不能有丝毫留恋的心。你有这种念头,这个念头就是轮回心,那你所作所为都是轮回业,念佛不能往生。诸位要晓得,念佛是大乘教,出世法;修大乘、修出世法,对这个世间留恋,这是自相矛盾。你为什么不能往生?你为什么没有感应?这就知道了,不用再问别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日常当中,起心动念,你有这个缘,跟众生有缘,就跟佛菩萨一样,起心动念要度众生,不要忘记众生无边誓愿度。用什么方法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我断烦恼就是度众生;学法门、成佛道都是度众生,为度众生。我今天这样做,众生都看到,都受感动了。黄忠昌居士往生感动多少人,多少人因此而真信,向他学习,真干了,那是他度的。
如果不是万缘放下,身心就不安,为什么?你有牵挂,你有忧虑,那就带给你许多的烦恼,你心怎么能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清净心与佛菩萨感应道交,真诚、清净才有感应。为什么别人能做到,我做不到,为什么?你能够常常想,惭愧心就能够生起来,忏悔心能生起来,一生就能成就。
所以学佛,如果对於经教未能通达,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我们一般讲国文的水平,跟半个世纪以前人比,真的是一落千丈。佛经是用变体文写的,什么叫变体?变是变化的变,就是当时的白话文。这个经是唐朝时候翻译的,你把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跟它比,它就浅太多了。翻译为什么用这种文体来翻译?便於宣传。总是希望翻出来的能够让一般人很容易都能看懂,他才能得益,这翻得好!可是就是这样浅的,它还是属於文言,我们现在人拿到经本就感到很困难。
再说现在,推行简体字的运动,多了一重的困难。读古书、读佛经、读道教的经,儒释道三教的经典最好还是读正体文。我不叫繁体,因为在中国书法里头没有繁体。中国最早的时候,有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正楷。我们现在一般的字是用正楷,正楷就是正体,楷体,这是自古以来我们用的名词术语。简体字有,古时候就有,简体字是方便你自己,像家里面记帐,不是正式的文书,可以用。正式文书不能用简体,为什么?简体不恭敬。中国人注重敬意,对人也要尊敬,所以字都是工工整整,不能够潦草,潦草是不恭敬的。草书是艺术,也有一定场合当中使用,正式文书里面都不使用。从前官府对人民的这些告示,布告的告示,都是工工整整工楷写出来的。为什么?对人民的尊敬。不但不能用草书,行书都不可以用。行书在一般书信,大概都是对平辈、对晚辈;如果对长辈,就要用楷书,不可以用行书。同辈当中有地位高的,特别尊重的人,统统都是用楷书。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的确是很令人痛心。你看我们每个星期五解答问题,同学们提问写的字,原子笔写的,写得都很潦草。可是我们知道,现在人就是这样,我们恭恭敬敬的解答。如果在从前,这样随随便便写的,老师不答。为什么不答?没有恭敬心,不是对老师的恭敬,是对你自己求学的敬意。敬业!我对这桩事情尊重就是恭敬,我重视,那就要恭恭敬敬的学,所谓是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写的字这么潦草、这样随便,一点恭敬心都没有,老师教你,你也听不进去,是这个道理。决定不是老师傲慢,老师教学看人,他这个人是不是尊重他自己?敬自己就会敬人,敬人就会敬自己。教你多少?怎样教你?都要看对方实际上的状况,你所表现的。
我说过,我现在是个愿望,这个愿望能不能兑现还要看福报。我希望将来教十个学生,马上就有人来跟我报名,我能不能收?不能。为什么?我要教学生,报名不是向我报,要通过考试。为什么?你才对得起天下人,否则的话对不起人,要经过考试。庐江招收三十个种子老师,也是学十年,采取报名制,将近四百多人报名,只取三十名。第一次筛选大概是有五、六十个人,然后面试,面试的时候再淘汰,最后收三十个人,不是那么随便的。我自己不能做主,要看缘分。学校是别人办的,不是我办的,所以学生是他们送来,大概都是精挑细选,有真正的德行,有真正教学的成就。如果你没有成就,人就太多了。你要有教学、要有弘法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赞叹,我们帮助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你要是没有基础的话,就没法子了。我年岁也大了,不是年轻,我还能够教几年?这个诸位一定要了解。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最后一首偈,就是一百四十一首: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清凉大师在『一切智觉』这一句有注解,我们把它念一遍,「一切智觉者,非唯三世齐明,抑亦十方洞晓,一日始终既尔,余时类然」。注得虽然不多,说得很清楚。菩萨在家的多,出家的菩萨没有在家多。所以这一百四十一愿,第一愿头一句就是「菩萨在家」,这个我们都读过了,「知家性空,免其逼迫」,一直到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所以睡觉醒过来之后,第二天了,菩萨发愿,『一切智觉,周顾十方』,这个意思就是智觉遍法界虚空界。清凉大师说得好,「非唯三世齐明」,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位想想看,如果要不是「具神足力,所行无碍」,跟上面我们读到的,「身得安隐,心无动乱」,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能力!由此可知,这是真菩萨,不是假的。所以三世齐明,十方洞晓,我们常讲「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他的智觉都能够明达、都能够洞晓,一天是这样,天天都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人没有生死,菩萨当然更没有生死,这是我们学佛第一个要觉悟的,正知正见。生死是怎么回事情?舍身受身就像换一件衣服一样,灵性不灭。菩萨在觉位,凡夫在迷位,迷觉虽然不一样,灵性不变。因此,佛菩萨教化众生,帮助众生,帮什么?无非是帮助他转迷为悟,这就是诸佛菩萨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事业,佛家用的词句简单,叫「佛事」。可是现在这个佛事被人家错会意思了,什么叫佛事?为死人做超度叫佛事,做什么法会叫佛事,其实不是的。佛事这两个字是出在经典上,它的本义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所谓是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转恶为善,这是佛事。
你看看哪一个佛菩萨不教众生,佛家讲教化,教是事、是方法,化是目标。教了之后他就转变,他就起变化,起变化就是成绩看到了。菩萨自己应化在十法界,教化众生,淘汰他的无明习气。无明习气要让时间去淘汰,可是这个时间也不能空过,也不能说坐在那里等著它,慢慢的无明消了再说,不是。前面说过,无明并不碍事,绝不碍他在十法界示现,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无明不妨碍感应,所以他的现身说法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到下一品经里面还要说到。
由此可知,我们学佛的目标是什么?诸位要晓得,只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在经典上一般的讲法就是成佛,我要证得无上菩提,就这么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才是正确的,决定不求人天福报。如果心里面还想求人天福报,你这个目标就达不到,为什么?你还要继续不断搞六道轮回,离不开六道。离不开六道,那你就得好好想想,你来生能不能得人天身?六道轮回是业力牵引,并没有别人限制你,是业力牵引,你有人天的业力吗?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来生要得人身,佛弟子是中品十善、三皈五戒,这你能得人身。不是佛弟子,还是中品十善,要加上伦常道德,才能得人身。伦常道德在什么地方?最简单的,也最具体的,就是弟子规。可不能小看弟子规,弟子规加上十善业道,你来生不失人身,你贪恋这个世间,你就修这个法,这是因,修这个因你就会得这个果报。
如果要生天,上品十善;也就是说,我们用十善业道,学习十善业道打分数来说,九十分以上的是上品,七十分以上的是中品,不到七十分的,下品。下品在哪里?修罗、罗刹、魔王。魔王有福报,要不然他成不了魔王,甚至魔子魔孙都修了一点善。为什么会堕落?心行不正,就是里面杂著有不善业,贪、瞋、痴、慢、疑、恶见,掺著这些东西。各个人得果报不相同,这个不能不知道。
在所有一切法里头,最真实、最殊胜就是净土。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多少菩萨希求这个法门而不可得,没有这个缘。这就是常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人无始劫来跟净土没有缘。我们今天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卫星电视、网际网路来宣扬净土法门。我们这个地球上现在居民,其他的不算,人道将近七十亿,有没有一半的人数,在一生当中听到一声阿弥陀佛,看到一次阿弥陀佛的像?没有!没有就是与净土没有缘。他看到别的佛像,释迦牟尼佛像、菩萨形像,没有听到过西方三圣的名号,不知道有极乐世界的人太多了。
我们有意思、有愿望把《大藏经》送给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我们的愿。真正有缘,接上头了,他们也欢喜要的,才只二十多个国家,还不到三十个。因为有很多国家没有佛教,许多小国,像非洲、太平洋那边有些岛国,很多小国,没有佛教的。我们讯息给他,我们现在的经文是中文本的,他也看不懂,他也没办法找人翻译。所以你就晓得,得人身是很难,得人身再能闻佛法,难上之难;闻佛法能够遇到净土法门,重重淘汰,到最后没剩几个!你才晓得这个法门之可贵,不容易遇到。遇到这个法门,都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你这一生又遇到了。遇到就是你有机会往生,问题就是你能不能把这个机会掌握到、抓住。
前二天还有同修告诉我,印光大师的教导,他们已经真正得受用,那就是小道场。他们同修几个人?大概十个人的样子,印光大师定的是二十个人,他们十个人。在山里面,也是建了几间房子,房子建得很好,也在澳洲,在山上,人迹不到,没人去的地方,在那边念佛修行。十个人住,大家自动的都不说话,也没有人叫止语,没有一个人说话,非常安静,这个福报可就大了,每天听四个小时经,听光碟。我跟他们建议,一部经就够了,不要打闲岔。听《无量寿经》,一遍听完了,从头再来,你的心是定的。一句佛号念到底,二六时中能保持著不间断,能保持著没有妄想,才起个念头,阿弥陀佛,把这个妄想打掉。妄想不管是善是不善,都不要去理它,只要有念起来,阿弥陀佛,念头马上归到阿弥陀佛。在这个地方修行,十个人修,十个人去!到极乐世界就成就十尊菩萨,这功德不得了!
所以说到这个地方,诸位要晓得,自己有这个福报,这是真正福报。能够什么都放下,生活有人供养,不要自己操心,一天到晚念佛,大福报!这个福报世间没有几个人有,护法的人功德不可思议。这个道场是私人的,也是我们佛门弟子,他自己有工作。买了这块土地,土地也不小,合中国的算法大概将近一千亩。自己在那里盖了个念佛堂,可以供养二十个人,自己发心!你能成就这么多人往生,到你临命终时,只要你真正发愿求生净土,我相信你会得佛菩萨加持,佛菩萨会帮助你,大慈菩萨那个祭文就是保证书。这个人就是真正会修福,因为他的环境还不错,供养二十个人的生活费用没问题。他也不化缘,自己一个人做功德主,请了两个人在山上专门做厨房烧饭,供养念佛的人。如果像黄忠昌这样的发愿、这样的忏悔,我相信三年肯定成就。因为黄忠昌的修学环境比不上那里,那个地方才真正清静,人迹不到,没有人去。
我们澳洲学院的同学最近打电话给我,也买了二块地,在山里面,面积也很大,合中国也差不多是一千多亩。告诉我,他们准备在那里用蒙古包,这也很特别,比盖房子更方便。我就先告诉他们,他们问我要多少个,我说你先试试看,先做二十个好了。大概一个蒙古包可以住四个人,四个人是一众。我说我们可以先买二十个蒙古包,在那边把它架起来,架十个。好好的保养,蒙古包使用应该差不多五年,使用五年没有问题。认真念佛,五年就往生了,就成就了。所以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只要建一个佛堂,建一个厨房、餐厅,那就很方便,不需要建寮房,寮房都住蒙古包。听说现在的蒙古包也很考究,蒙古包里面还有卫生设备,这很难得。真正有大福报!我说学院也不错,学院做功德主,真正念佛人都可以接受。不过在澳洲居住限制很严,通常一般观光旅游进去,移民局只给你三个月,三个月一定要出境,那边居留很不容易拿到。当然对澳洲有永久居留身分的同修们,那是很大的方便。这是顺便跟诸位提一提,弘护要密切的配合,无量功德!特别是在这个时代。
菩萨,从这首偈来看,这首是总结,结得好,念念不忘众生,念念不忘提升自己的灵性。每天都在反省、都在检点、都在改过、都在忏悔,他才不断向上提升。成绩是什么?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自行化他。自行就是化他,化他一定在自行,它是一不是二。在深山上,自己修行念佛,怎么化他?你肉眼所看不到的众生很多,他看得到你,你看不到他。你修行如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随顺佛陀的教诲,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一切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受教,你的样子就是他的模范。所以你自己一个人修行,不知不觉就影响很多众生,怎么说不是化他?
我们一个人,儒家讲「慎独」,独自一个都要很慎重,都要很如法,都不能够随便。为什么?有鬼神,中国人常讲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要以为没人看见。人没有看见,鬼神看见了,周边人不多,鬼神多。所以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得规规矩矩,不违背戒律,这一定要知道。戒是佛身,律是佛的行为,禅是佛心,教是佛的言语,这样子才真正是念念相应,古德所谓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自己得感应,也影响周边许多的众生,这才是「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十方里面就有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你要把这一句做到,后面三句一定小心谨慎努力去做,断烦恼、学法门。
我们今天学法门,法门只有一个,这也是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学教、学法,贵精不贵多。佛的经论很多,你只要学一门,要精,精就能通,通是贯通。一经通,能贯通一切经,这是古德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一切法门都通。佛菩萨、祖师大德为了教学的方便,往往标榜一门,其实他样样都通,没有一样不通的。迦叶尊者标榜禅,他不通教吗?他不持戒吗?样样都通,没有一样不通。他为了要接引这一种根性的人,所以用这个方法来标榜。阿难标榜的是教,多闻第一,难道他不懂禅,他不懂密?都通!没有一样不通。你要不通,是个残废的人,怎么是残废?你不完全。刚才我们说过,戒是佛身,迦叶尊者不持戒吗?律是佛行,禅是佛心,教是佛言,四个都具足,这是个好人,健康的人。如果只有三个,少一个,残废;有一个,少三个,那不成话,哪有这个道理!所以诸位一定要懂得,一个法门得到了,门门都得到。
我们初学,经选一个,戒律是一定要守,为什么?你没有戒,你的业障消不了,你的习气改不了,你的心定不下来,因戒得定。所以在山上念佛,依照山上规定的作息时间去做,那就叫持戒;止语,修清净心,那就是禅;每天还有几个小时听经,这是教;一句弥陀,专求净土,「佛道无上誓愿成」。
所以佛法里头任何一门,都是贯通一切法门。最怕的是什么?最怕你学得太杂,学得太多,那是一样都不通,一样都不通就全不通,这是学错了。真正好老师决定不会这样教你的,好老师,你再好的根机,也都是教你一门深入。你好的根机是你悟得快,就是很少的时间你就会通达;根机差一点的,需要时间长。可不能搞多,可不能搞杂,一多一杂就乱了,你什么都得不到。从前说这个方法,相信的人多;现在给人家介绍这个方法,没有人相信。为什么?整个社会风气改了、变了。现在人崇尚科技,实际上科技也是讲求一门深入,但是他初学的时候基础课程很多。虽然是一门深入,他妄想分别执著去不掉,所以怎么说都叫世间法,这个不能不知道。世法不能贯通一切法,他学一门,那一门是他的专长,另外一门那就是所谓隔行如隔山,道理在此地。
清凉大师后面这一句注解,我们要特别留意,「一日始终既尔」。这一天从早到晚,你看看一百四十一愿里面讲的是一天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也就是一天的生活、工作,遇见的一切人事,你用什么心。一百四十一愿看到菩萨用心,我们是不是这样用心?我们要不是这样用心,就不是学《华严》的,不是学大乘的;学大乘、学《华严》一定要如是用心。
现代佛法衰了,我们非常痛心,佛法衰,没有大师出现!无论是哪个宗派,像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一个都没有。学佛的人没有榜样、没有模范,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我的老师非常清楚,对我们这些学生很爱护,特别为我们介绍一个榜样,印光大师,距离我们近。但是也已经往生了,不在世了,怎样亲近他?印光大师《文钞》在世,你常常读,依教奉行,你就是印祖的学生。一心专修净宗,绝对不会错误。依靠一个人,这真正靠得住。我们今天学《华严》,我们依靠谁?我们现在《华严》是依靠两个人,清凉大师的《疏钞》,及李长者的《合论》。我们采取的课本是《疏论纂要》,《纂要》是干隆年间道霈禅师,福州鼓山涌泉寺的方丈。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德,把《疏钞》跟《合论》会合起来,我们采取这个本子。繁杂的部分他都删掉了,便利初学。
学习最重要的,古大德讲的「随文入观」,我们才得真正受用,就是要入他的境界,得真受用。不入他的境界,要努力,不入他的境界,那你现在听讲或者是读诵、学习,跟《华严》结个法缘而已。为什么?你现前不得受用。如果得受用了,确实我们的思想改变,见解改变,生活改变,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统统都改变了,这得受用。这叫什么?叫变化气质,学了之后真的产生变化。
从这里你就了解,这品经「净行品」著重在行,清净行。你要能把这一百四十一愿都兑现,统统做到,你就像个菩萨了。你现在就学他,学的时候你还做不出来,你做的不像,什么原因?你没有戒律的底子,你就晓得重要。最低限度,菩萨戒、沙弥律仪,比丘戒我不说,三皈五戒、十善业道,还得要加上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或者是《文昌帝君阴骘文》。你有这个基础,你再学这一百四十一愿就有点像了。每一愿都能落实,真像个菩萨。果然如是,你上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下跟一切人天善神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刚才讲过,自行即是化他,化他是真正靠自行。经不是讲的,它不是玄学。《华严经》特别标榜普贤菩萨为长子,文殊为庶男,叫老二。文殊表慧,普贤表行,就知道这部经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解是在其次。当然解行决定是相应,你不解怎么能行!可是有很多解了他不行,这样特别强调解了就要行,解一分行一分,解二分行二分。这个经书你天天读,遍遍不一样,这才有法喜充满!遍遍不一样,就是说你天天都起变化,用我们现在一般说法,你天天都有进步,怎么会不喜欢!天天有悟处,好像天天有收获,新的东西发现了。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你对於佛、对於法起真正无上的恭敬心,为什么?才了解原来字字句句真的是含无量义!一天比一天多看到一点,一年比一年多一些,所以欢喜心不会退转,永远在增上。
欢喜心我们用现在一般的话来说,是养身第一个秘诀。我们中国古人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你欢喜,你的精神好,你很快乐,身心健康。纵然是个身体,你不懂得,没有按照一般健康原则去保养,你的心理健康也行,这是最难得到的。常生欢喜心,没有贪瞋痴,贪瞋痴叫三毒烦恼,贪瞋痴慢疑你统统都断掉了。顺境善缘没有贪恋,逆境恶缘没有瞋恚,世出世间法了了分明。前面讲「一切智觉」,没有愚痴、没有怀疑、没有贡高我慢,你多自在,你的身心怎么会不健康!这个只有大乘教里面才有,没有到这个境界,要注意到身心的保健;到这个时候,那已经是超越了,那完全不一样。好,这一品明天可以圆满,后面长行文没多少了。今天我们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