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六0讲)  2006/5/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6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七大段,第七首偈看起:

【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

这段一共有八首偈,从第七到第十四,是「乞食得否」,就是你去托钵、去乞食,斋主供不供养?你能不能得到食物?这个都是未知数。第一首偈就是你去托,他不肯施舍,通常不肯施舍他就不开门。你托钵是在门口,前面跟诸位讲过,出家人不能随便敲人家门。托钵的时候我们带锡杖,锡杖轻轻摇一摇,锡杖有声音,门里面的人听到了,他要是发心供养,他会开门,把食物送到门口来;或者门开开,他让你进去,各种情形都有,也都没有一定。不舍的人,通常他是不开门,他不理会。我们锡杖,前面讲过,只能摇三次,三次没有人出来,我们就要换第二家,就不能在他家托钵,就另外换一家。这是遇到不肯舍的,今天不能供养的。

我们晓得,古时候印度的社会跟中国社会也差不多,富有的人少,贫穷的人多。所以佛让出家比丘去托钵,可以托七家。这一钵饭七家人供养,每一家只供养一点点,七家凑起来就是一钵,够你一餐的。那时候只日中一食,一餐就够了,出家人每天只吃一餐,所以说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世尊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出家人这种行持,也就是教化众生的。我们晓得,众生为什么长劫堕落在轮回当中,什么原因?原因虽然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贪,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心不除,尘不可出,尘就是代表六道,这个话是佛在《楞严》上说的。所以佛做得很彻底,让所有出家人做表率,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贪;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了。

佛的生活乐不乐?非常快乐。他乐的是什么?乐的是道!儒家讲乐的是学,学也是道。《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把所学的,习就是全部落实,我所学的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就非常快乐。世尊当年在世,他自己圆满的落实。跟他的这批学生,学生里面有常随众,这是我们在经上常常念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常随众。这里面有许多大菩萨、大阿罗汉。除了这个之外,经典上一般都省略了,不记载的,那就是在家的学生。在家学生不是常年跟著佛陀,是来来去去的。

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尤其是出家的同学。佛是什么?你们学佛,佛是什么?菩萨是什么?你看见了吗?我们都遇到有人向我们提出这个问题。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这些都讲清楚,佛菩萨不是神仙,佛菩萨是人。佛跟菩萨这个称呼,是古印度的梵文,印度话音译过来的。佛陀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者,就是一个有智慧、有觉悟的人,他是老师。菩萨,菩萨是求觉悟、求智慧的人,学生,他还没有得到像佛那么样的圆满,他正在求学。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佛是什么人?佛是学者,中国的「学」有觉的意思。可是现在称学者,跟佛的意思不一样,差别太大了。我们可以说佛是究竟圆满的学者,现在我们称学者专家,在佛门里面连阿罗汉都不能比;阿罗汉是才觉悟,阿罗汉以下还没有觉悟。

诸位都知道,佛学名词,这是我们求学最高的目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也是梵文,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是正觉,现在世间学者专家都达不到这个标准。为什么?这个标准是烦恼断了,现在学者专家烦恼没断,烦恼没断不行,那不是阿罗汉;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超越六道轮回。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就是你有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在《华严经》上讲的是执著,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有执著,你没有把执著放下。如果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确实没有执著,都放下了,你就证阿罗汉果。执著是烦恼,执著就是见思,所谓见思,见是见解,错误了;思是思想,想错了、看错了,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样才造成六道轮回。

如果你的见解、思惟正确,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阿罗汉超越六道。这是佛法里面第一个阶段,好像学校三个学程,第一个学程你毕业了,是阿罗汉;第二个学程毕业的,是菩萨;最后一个学程毕业了,叫佛陀。所以菩萨叫正等正觉,佛陀是无上正等正觉。佛称为学者,菩萨、阿罗汉都称为学者,比我们世间这些学者要高很多。世间学者烦恼习气没断,换句话说,他出不了轮回,对於事实真相真的没搞清楚。不过今天的科学也算是不错、也很难得,居然发现这个世间确实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存在,这个发现也很了不起,十一个不同维次的空间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是六道轮回里面的欲界,他知道有这个事情。

欲界,你看看十一个不同空间,从人上面去有欲界六层天,六层天就是六个不同维次空间,这里面还有个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所以合起来是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色界、无色界还没发现,色界十八层天,就是十八种不同维次空间,无色界四层天,总共是二十八层天。加上下面这个五道,三十三,所以在六道里面,总共至少是三十三种不同维次空间。他们现在知道十一种,很难得。怎么样突破?怎么样能跟不同维次空间往来?科学家也是在梦寐希求,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在佛法里头有,佛法用什么方法?禅定。禅定就能突破时空维次,禅定愈深,突破的面愈广,突破的时间愈长。所以佛家用禅定的功夫,这个我们在讲席里面也做过多次的报告。

菩萨在此地看到有这个现象,这个人不能舍。不能舍当然有很多因素,一种是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愿,一种是想舍,没有能力,他自己都吃不饱,他怎么有办法来供养你?所以有种种原因。不论是哪种原因,我们不要放在心上,也不必去追究。见到这个现象就想到,『当愿众生』,这句里面的境界无量的深广,这个「众生」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胜是殊胜,这个不能舍离!殊胜的功德。殊胜的功德是什么?成佛之道,这个可不能舍。

成佛之道的方法太多了,四弘誓愿里面告诉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都能成佛。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讲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它都能成佛;换句话说,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方法不一样,门径不一样,方向、目标一致的,所以都能够成就殊胜功德。佛为什么开这么多法门?给诸位说,这不是佛开的,是性德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为我们说出,那是众生根性不相同,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应机施教,他容易成就。机是怎么成就的?机就是我们讲的根性,根性怎么成就的?根性跟过去世有关系。你从前曾经学过这个法门,阿赖耶里面含藏著这个法门的习气种子,现在又遇到了,你很容易学,学得很快。另外一个法门,过去生中没有接触过,你现在学起来就相当困难,非常生疏,所以格格不入,有这种情形。

佛菩萨、阿罗汉都善於观机,换句话说,他的心是定的,他能够看出你过去宿世因缘。佛在经上给我们说,阿罗汉能看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这是能力最小的,菩萨就看得多,你过去千世、万世,乃至於多少劫数。如来看的是究竟圆满,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佛是一目了然。所以他教化得很容易,因为知道你的底子,很短的时间就能帮助你悟入。我们要问,什么时候佛来帮助我们?这个问题不是佛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乐意接受,佛什么时候就来了。我现在很乐意接受,佛为什么不来?要知道,我们这个乐意不是真的,是假的。

这两天,有人送几片光碟给我,《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篇东西我们很熟,过去我们也讲过两遍,现在他们拍成连续剧,一共有八片。我相信「俞净意」这篇文章很多同学都看过,大概都是附在《了凡四训》后面。我们今天的状况就像俞净意先生一样,自以为是善人,自以为是做了很多好事;哪里晓得灶神爷把他一批评、一分析,没有一样是是处,一身的罪业!所以我们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外缘你应该能放下,你还放不下,这是假心,虚情假意,自以为是真心。所以我们跟佛菩萨就不起感应。虚情假意跟什么人起感应?跟妖魔鬼怪。因为这个东西他们都是虚情假意,跟他们起了感应。这个感应就是诱惑,名闻利养的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贪瞋痴慢的诱惑。这些诱惑将来就把你牵到地狱、饿鬼、畜生,把你导向三途,恶因缘,这个我们要知道。

所以,《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是我们很好的启示,给我们很大的警惕,我们要向他学习。自己要认真反省,一身都是过失,所有一切不善的这些念头统统都有,你怎么能跟佛菩萨起感应?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佛家修行的根本法,十善业道。诸位要晓得,十善业道还没有入佛门,十善业道是人天善法。你要想受三皈五戒,进入佛门,必须有这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没有资格入佛门。

我们想想看,不杀生这条做到了没有?蚊子叮到我们,一巴掌打死了,这杀生;走路的时候不小心,你踩死多少蚂蚁、小昆虫;还有念头上,起心动念也恶意对待一切众生,这个统统是属於杀业;还有怨恨对人的,这都错了,都是属於杀业这一类的。偷盗有没有?起心动念要占人一点小便宜,就是盗心,念头没有断。淫欲的事情纵然没有,会起心动念,淫心不断。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你想想有没有?有,都有!这个东西都有,跟佛菩萨的感应就障碍住,跟佛菩萨的通路断掉了;跟妖魔鬼怪的通路接通,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常讲,中国人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家的修行,真正有成就,根扎得牢!佛家的根就是《十善业道》,道教的根就是《感应篇》,儒家的根就是《弟子规》。这三样东西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是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资格学佛,就是说你有资格受三皈五戒,诸位不能不知道。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讲的净业三福,那是对於学生,无论是在家、出家,最高的指导原则。早年我接受黄念祖老居士的嘱咐,在很多地方成立净宗学会,净宗学会的名称是他的老师夏莲居提出来的。夏老虽然提出来,但是在中国并没有正式成立;听说现在有了,在那时候没有。黄老见了我之后,希望我在国外,每到一个地方讲经,协助那个地方成立一个净宗学会,我也就照办。所以现在在世界上各地净宗学会,大概有一、二百个。净宗学会修学指导原则就是依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怎么落实?给诸位说,这两句就是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百分之百做到,这两句落实了。「慈心不杀」,这一句怎么落实?用道家的《感应篇》落实,道家《感应篇》是因果教育。后面一句「修十善业」,落实佛门的《十善业道经》。所以这一条四句,就落实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我们要把它做到。这一条真正做到,才提升到第二条,第二条就入佛门。「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佛教,小乘教,初学。小乘根基有了,再提升到大乘,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们想想看,总的指导原则。末后佛说,这个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修行成佛都不能够离开这个原则。所以,这是总的指导原则,我们不认真努力去学习那怎么行?

这就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现前「胜功德法」。我们今天的程度,在佛法讲,我们是佛法的小学生,小学生就必须要把这个基础打好。有很多同学来问我怎么学教?我说先扎根。根基没有扎好,这个教是空洞的,你没有法子落实,你就是学上三百年也是枉然。为什么?烦恼习气伏不住,这个教都变成口头上的,与灵性的提升、与了生死出三界不发生关系。所以四依法里面佛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了义没有标准,现前得受用就叫了义;现前不得受用,就不是了义。现前如果我们能够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能够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把它落实,百分之百的做到,了义!我有这个基础,然后无论修学哪个宗、哪个派、哪个法门,都能成就。

可不要忘记佛在《大集经》里面对我们的开示。《大集经》上讲,世尊的法运有三个阶段,有正法时期,有像法时期,有末法时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实在讲,不是佛法有三个时期,佛法没有;是众生根性有胜劣不同,分成这三期。正法时候人心淳朴,所以持戒就能成就,就能证阿罗汉果。所谓成就,最低限度你要能超越六道轮回,才算是成就;不能够了脱生死,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算成就,怎么学你离不开六道,错了。所以佛家讲成就不成就,第一个是脱离六道轮回,再往上去就是脱离十法界,脱离十法界那是真的成就。脱离六道生死,是方便的成就,不是究竟的成就;究竟成就一定要脱离十法界。

我们想想,我们的修行能了脱生死吗?能脱离六道轮回吗?六道轮回是什么样子,我们清不清楚?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怎么样才能究竟脱离?你统统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这是佛法。佛法是真正明白了、真正觉悟了,如果连这个都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那就不行。我们入佛门,跟一个老师,老师要不把这些东西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帮助我们真正觉悟、真正明了,那不是个好老师。所以这是世出世间的大学问,真实智慧。

好在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说智慧、能力,德就是能力,万德万能,相是相好,智慧、能力、相好,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平等,皆有。为什么我们的智慧、能力、相好全部失掉了,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佛说得好,一语道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所以你虽然有智慧、有能力、有相好,统统得不到,而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就好像晴天的太阳,光明遍照。这几天香港天天下雨,阴天,浓云把太阳遮住,不是没有,遮住了,不见了。浓云就好比是妄想分别执著,有这个东西,自性里头的智慧、德能、相好全不见了。修行修什么?修行不是修智慧、德能、相好,不是,那是本有的;修行就是把障碍除掉,自性里面的德能全部就透出来了。所以修行没有别的,就是要放下。佛经里面给我们讲舍离,你要把这个东西舍掉,你要离开。离开什么?离开烦恼,离开习气,离开执著,离开分别,离开妄想,问题解决了,你本来成佛;你不肯放下,那就没法子!

所以你看这一愿,看到『不舍人』,不肯放下的人,让我们不要放下胜功德法,这个不能放下,这就是佛法里头一切修学的方法,这个要抓得牢牢的。下面一愿,你看「见能舍人」,能舍人,那你就真正要放下。放下什么?烦恼习气放下,三恶道苦放下,六道轮回放下,十法界放下,对了!佛教我们这些方法,原理原则、方法,修学层次、境界不同,我们要学,我们要明了。虽要明了,也不能执著,为什么?执著就不能向上提升,这就是佛在《金刚经》上所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不是真正把它丢掉不要,那就错了。

好比我们建大楼,在香港你们都能见到,都是高楼大厦,要建大楼从哪里建起?打地基。地基打好之后再建第一层,第一层建好再建第二层。这就是好比什么?地基打好了,我们往上再提升一层,建第一层。地基是不是不要了?还是建立在地基上,地基在,没有丢掉!我建第二层,第一层你要丢掉、放下;第一层不放下,你就建不了第二层。可是建第二层,第一层在不在?在,在下面。放下的意思懂吗?换句话说,不执著。如果我的基础做得很好,我就执著这个就够了,我很喜欢,那你再建第一层的念头都没有。在不在?在!心里头没有这个意念,往上提升了,是这么个意思,这就叫做胜功德法,一层一层不断向上提升。

《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菩萨阶位五十一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上面还有等觉、妙觉,总共五十二个位次,就像五十二层大楼。达到顶点,第五十二层,试问问地基在不在?在!那就是说,十善业道有没有舍弃?没有,统统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这《十善业道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以这个为基础,都以这个为根本。我们不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上百分之百的落实,你就不能建立佛法;乃至於人天法你都没有,因为人天法也以这个为基础。人天法没有了,麻烦就大了,死了以后,饿鬼、地狱、畜生,就落到三恶道去了。你要想来生再得人身,一定要修十善业,十善业是人天法。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做人的基础上,十善业是做人。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作佛?你怎么能作菩萨?哪有这种道理!

我们今天学习这一条,我就把儒释道的根特别强调介绍给大家,《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了凡四训》的功过格就是《感应篇》,你要知道了凡先生那个时代,从小《弟子规》已经学过了。云谷大师很慈悲,把《感应篇》介绍给他,依照功过格天天改过自新,有这个基础之后才能学十善业。以后他也皈依三宝,他也是三宝弟子。所以我们学佛,无论修学哪个宗派、哪个法门,不论你是显宗密宗、宗门教下、大乘小乘,这三个基础是根,儒释道的根。

我们学佛,为什么还要学儒、学道?佛在《佛藏经》里面说过,「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换句话说,佛不许我们躐等,佛教我们学习按部就班。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你没有小乘,怎么学大乘?净土是大乘,大乘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中国小乘经翻译得很完整,《大藏经》里面的「四阿含」是小乘。可是中国佛教从唐朝中叶以后就不学小乘了,为什么不学小乘?用儒跟道代替,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这就是我们从云谷禅师、从中峰禅师,《了凡四训》里面都引用的,你就很明显的看到三教。佛法是以儒、道做基础,这是扎根,然后再加上十善业,儒释道三个根都扎稳了。所以历代无论在家、出家,祖师大德人才辈出,超过印度,这什么原因?根扎得深。我们今天想成就,不在这上扎根,那就错了,那就耽误了一生。

这个根需要多久的时间?在古时候,五年;如果我们今天真的是勇猛精进,一年就行。这三样东西在一年当中百分之百做到;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这个根要不扎下去,不要学别的,为什么?学别的没用处。就是像念书一样,我一年级没有念好,我不要去念二年级、三年级,决定不能成功。一年级一定要及格,我才能升入二年级;二年级及格,才能升入三年级;一年级不及格,就不能念二年级,这个道理不难懂。希望我们同学们,如果自己的根基没有扎稳,要用一、二年的时间扎根。要问我们希望求生净土,《无量寿经》《弥陀经》还要不要念?可以念,每天念个一遍、二遍。但是这三个根是非常重要,净宗经论我们读,不忘记就好,我们扎根要紧。根扎下去之后,净土经论就有受用,这个受用就是讲你就有悟处,你就有法喜。好,现在时间到了,这堂课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八首偈:

【见能舍人。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

这是在乞食当中看到能舍的,欢喜施舍,菩萨自自然然引发大愿,『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三恶道是果报,这个地方我们应当要明了,儒释道都讲因果、都讲报应;而道跟佛讲得更多,比儒家讲得多,佛讲得最透彻,这是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学习的。果报现前的时候,没有办法,脱离不掉,一定要受。佛叫我们舍离恶道,是在因上舍。三恶道的业因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业因就是十恶业。在大乘教里面,佛为我们讲解,世间事(我们不谈出世间)再小的事情,谚语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换句话说,都注定了。谁给你注定的?因给你注定的。你有这个业因,现在缘具足,果报就现前。儒这么说,道也这么说,佛也这么说,其他宗教也这么说。我们看《古兰经》,伊斯兰教的,六个基本信条里面就有一条「信前定」,前是前世,前世造的因,你这一世不能不受果报。

前天我跟诸位提到的,这是美国的科学家,也是医学博士。为人治病,走到一个瓶颈的地方,找不到病因,走不通了,用催眠的方法做个试验,居然试验成功了。在催眠,让病人说出他前世、再前世,往上面去找,生生世世,把他的病因找到了。让他自己说出来,用录音把它录下来。等他催眠回来之后,放给他听,他心开意解了,病就很容易治好。这种方法在美国已经用了差不多半个世纪,效率很高,所以现在很多医生都会用这个方法。

里面有几个很著名的教授,其中有一个魏斯,美国人。他有一次给病人在深度催眠状况之下,谈话停止的时候,突然之间,他说话了。说话的声音不是他的声音,口气也不是他平常的口气,说话的内容超过他的知识,他没有这么高的程度。结果发现那个说话的人是神灵,神灵藉著这个病人传达,就是我们今天讲不同维次空间的讯息。这种讯息,他们看起来很神奇,我们看起来是欲界天人,不是很高的,那就很难得了。欲界天,到底是忉利天、是夜摩天、是兜率天,就不得而知,但是肯定他是天界,总是忉利以上。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讯息?告诉我们,说生命是没有止境的;换句话说,人决不会死,人也无所谓生。佛家讲没有生死。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情?我们中国人讲灵魂,佛家叫神识,外国人讲灵体,这个东西不生不灭。他来投胎,不过是找个身体而已,这个身体哪一天用坏了,他离开了,他再去找个身体。所以从他来讲,他没有生死。生死的现象是什么?是肉体。肉体不重要!肉体无所谓。这桩事情如果在中国讲、在印度讲,太平常了,一点都不希奇,外国人很希奇。为什么?从来没有这么明显的例子。就是灵体找个身体,住在这个空间住一段时期,然后他又去找个身体,这就是轮回。我们要懂得这么一个道理。

六道里面有苦乐不同,找个身体,不是随便随著你的意思去找,你没有那么自由!什么力量主宰著你去找身体?业力,这就重要了。所以,他也透露一个讯息,人为什么会用肉体形式存在这个世间?他讲不外乎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来做事的,另外一种是来还债的,这个跟我们佛法讲的又相同。佛法说六道里面的众生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乘愿再来的,是度生的;另外一种人是受报的、酬业的,佛家的名词说「人生酬业」,酬就是报,报酬。你过去生中做的善业,那你来享福;你过去生中造的恶业,那你今天来受苦。所以你这一生是享福、是受苦,这是你的业报!不是老天爷给你的,也不是上帝给你的,也不是阎王给你的,是自作自受。

所以他说得好,这个灵界透露的讯息说得好,我们这一生所受的,是过去生中所造的;这一生当中所造的,来世要受果报。灵界在外国透露这些讯息,到中国来说我们统统都清楚,我们比他了解还要深,比他了解的还要多。由此看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要谨慎。一个不善的念头,一个不善的言行,招来生的苦报;一个善念,一个善行,招来生的福报,不一样。

所以这首偈教我们,「永得舍离,三恶道苦」,三恶道是十恶业所感的。也就是像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讲的,十恶、八邪,还有许多不善的习气。要不要舍?要舍。你要不舍,它不但障碍你开悟,障碍你修行证果,甚至於障碍你来生得不到人身,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来生得不到人身,就到三恶道去了。谚语有句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话我们想想不无道理。为什么僧道多?僧道是修行人,僧道是接受十方供养的。我们佛门有句话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个话是真话,说得不过分。我们今天享受十方的供养,如果自己道业不能成就,你来生连人身都得不到,披毛戴角是畜生,要还债!现在享受容易,将来还债可就苦了。

我从年轻的时候,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就听长辈、前辈常常这样提醒、叮咛、嘱咐。所以在弘法这么多年当中,十方供养也很多,你不能不接受,不接受对不起人。人家到三宝门中来种福,你不让他种福,那就太残忍了。可是种福,想想我是不是福田?他来供养我,真的会得福吗?这是要内省、要反省。我没有这个福报怎么办?我就看到印光大师,他那个方法很好。印光大师在世,十方供养很多,他自己一分钱都没用,没有改善他的生活,没有做一件新衣服,还是过他清贫的本分生活。十方供养的钱,他就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他把这个收入在苏州报国寺建立一个弘化社,弘化社就是佛经流通处,专门印佛经、善书。除佛经之外,善书他也印,劝善的,供养给十方。

这个法子好!你供养我,我都印成书供养十方。万一我将来不能得道,我要还债,有那些人替我还,这好。我觉得印祖这个做法,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所以我一生所收的供养统统印书。最近这十几二十年,因为我们使用电视教学,我们在过去送录音带、录相带,现在送光碟,我们送到全世界。你要说数量,我们没有统计。如果统统加起来,一件一件算,肯定超过千万以上,决定不止一千万,就是一样一样的算不止一千万。我们送《大藏经》,这是最大的,大部头的,《大藏经》我们也送这么多年,差不多超过六千五百套,愈做愈精美。所以不敢乱用施主的钱,我们自己不用,替他做好事。慈善救济的事业我们也做,不是主要的。像前些年国内重大的灾难,我们也都捐一些钱;世界上各地方有大灾难的时候,来找我们,我们也做。这次印度尼西亚这个大灾难,昨天同学告诉我,死亡五千人以上。那个地方我去过,我很熟悉,像这些我们都要伸出援手。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用在这方面,我们自己不可以,要背因果责任。

舍三恶道就是舍贪瞋痴,这是佛在经教里头常常给我们讲,十法界的因由。当然这个因缘非常复杂,这个复杂的因缘当中,第一个因是什么?就是最重要的因是什么?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从上面说到下面。成佛,成佛的因是平等心,佛心平等,《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那就是佛心。你真正修到清净平等觉,往生就成佛。菩萨是六波罗蜜,六度,菩萨的第一个业因,不舍六度。要想作佛,不能舍平等,不平等要放下,不清净要放下,迷惑颠倒要放下,觉就不迷;不舍清净平等觉,要舍染污、不平、迷惑,这个要舍。辟支佛是十二因缘,阿罗汉是四谛。天道是十善业,还要加个慈悲喜舍,天人。人道是五戒,畜生道是愚痴,饿鬼道是贪婪,地狱道是瞋恚,这你就明白了。

「永得舍离,三恶道苦」,贪婪、愚痴、瞋恚一定要舍掉。总的来说,经论里面常讲的舍十恶、修十善,这样才能够离三恶道苦。你要不认真断十恶、修十善,修什么样的法门,你还造十恶业,果报还是在三途。这就是所谓「地狱门前僧道多」,原因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从大乘经教里面讲,善是性德,十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修难不难?不难!连儒也晓得,你看中国教小朋友的启蒙的书《三字经》《三字经》一开端,「人之初,性本善」,就给你说明人性本善。这个善在佛法讲就是十善,十善是你的本性,哪有困难?一点都不难。为什么现在你会变成这个样子?你迷失自性,本善的自性不见了,恶的习气现前。《三字经》接著说,「性相近」,一切众生的性差不多都一样的、平等的;但「习相远」,习是什么?习惯、习气。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下面把原因说出来,「苟不教,性乃迁」,就是说教育重要。你没有好好的教他,他就会染这些不良的习气,本性迷失了,染上坏的习气。坏的习气叫习性,习性不善,本性善!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改过修善就有了信心。

正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说的,一切众生「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不觉是迷、不善,本觉是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的决定可以恢复,本无的一定可以断掉,我们从这个地方信心建立,信心增长了。恶哪有断不掉的道理,善哪有不圆满的道理!这里关键是你要学,跟谁学?跟佛学。佛是世间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榜样,我们学佛就是要跟佛学,佛是我们的本师。佛不在世了,佛的遗教在。遗教,我们初接触看不懂,不知道什么意思。遗教非常丰富,你要知道从哪里入门,怎样去学习,这就很重要,这必须要有善知识引导。这些善知识是历代这些祖师大德,我们靠他引导,他也不在了,他有注解,注解就是引导我们。

像我们今天学《华严》,我们学《华严》靠什么人引导?我们今天采取的课本是清凉大师的《疏钞》,清凉大师引导我们;我们还依一部李长者的《合论》,真的是一僧一俗,李长者是在家居士。这两位都是《华严经》的大德,我们读他的注,依照他的指引,加上自己修行的功夫,就能契入。功夫是什么?没有别的,功夫就是放下,功夫就是此地讲的舍离,你舍得愈多,你的智慧就愈增长。这个我相信很多同学你们都知道,佛门里常讲的烦恼轻,智慧长。烦恼是云雾,智慧是太阳,云雾少一点,阳光就多透出来一点,就这么个道理。

《华严经》上告诉我们,障碍有三种,妄想、分别、执著。我们今天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把执著舍离,你的智慧就透出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就很管用了。三分之一是什么?是阿罗汉,不再执著。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也不再执著身外之物是我所有,心开意解。这个时候一身的轻松,佛家的术语讲自在、轻安,你就得到轻安、自在,你把重担放下了;再放下分别,你就成菩萨;再放下妄想,你就成佛了。放下,就是这个地方讲的舍离。所以放下从哪里放起?先从三恶道放起,然后再把三善道也放下。三善道放下,六道轮回就超越了,三善道就是讲人天福报要放下。

谁能放下?释迦牟尼佛不是给我们做了样子吗?他老人家是生在帝王家,他父亲是国王,他是长子,他要不出家,就继承王位,这就是人天富贵他放下了,他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就是说六道他放下了。一生,起心动念没有一个恶念,念念清净,念念都是善良,真的是纯净纯善,念念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三途、六道、十法界从哪儿来的?迷来的,迷的浅深,迷得愈深愈往下坠落,迷得愈浅愈往上超升。所以四圣法界迷得浅,六道迷得重;六道里面三善道迷得浅,三恶道迷得重。佛教我们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果,果没有办法,要从因,因就是破迷开悟。我们能把十恶舍掉,就永远离开三恶道;十善要,不执著,就超越六道轮回。

阿罗汉以上,在我们心目当中是大善人,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更没有恶的行为,纯净纯善,超越六道。这样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我们六道凡夫没有能力超越六道,也就是说十恶没有断尽,这就是带业往生,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也不错了。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加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这是这个法门无比殊胜之处。他能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三不退。这是世尊在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里头没有的,唯独极乐世界特殊,所以十方诸佛都劝我们修这个法门。

而世尊在《大集经》上,等於说给我们授记,这是如来慈悲到极处。《大集经》上告诉我们,末法众生没有智慧、没有能力选择法门,佛代我们选择。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持戒就能证阿罗汉果;像法时期的人就没有正法那么淳厚,根性就衰了,要修定,禅定成就;末法时期人心散乱,我们今天讲心浮气躁,定不下来,这怎么办?净土成就,劝你修念佛法门,带业往生。带业往生诸位要记住,带旧业不带新业。没有学佛之前造的业是旧业,学佛之后要依教奉行,不能再犯过失;再犯过失,不能往生,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

所以你要晓得,凡是这一生念佛往生的,他的善根不是这一生种的,过去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在这一生成熟,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自己想想,我们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熟?自己知道,自己很清楚。如果感觉得还差一点,差一点没有关系,这一生努力,勇猛精进就补足了。怎么补法?真放下,就补足了。诸位想想谛闲老和尚的徒弟,有个锅漏匠的徒弟,我是早年听倓虚老法师讲的。我跟他老人家没有见过面,三十年前我在香港讲经,地点就是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那个道场是倓虚老法师建立的。我到香港来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往生了,我听他的录音带,他在一个佛七当中讲开示,讲到这个故事。

谛闲老和尚是他的老师,那个锅漏匠跟他是师兄弟,不认识字,其笨无比,年岁又大了,四十多岁出家,什么也不懂,什么也学不会。但是他跟谛老的关系很深,是同一个村庄,从小在一起玩伴,这个朋友不能舍弃。所以找到之后,苦不堪言,哀求出家。谛老只提一个条件,你要答应,我就收你;你不答应,没有办法。他说什么条件?你要听话。「那没有问题,我既然认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都听。」谛老给他剃度,剃度之后,不让他住庙里,庙里面五堂功课他不会。那时候他在浙江宁波乡下给他找了间破庙,没人住的,让他一个人住在那边。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就会念这句,其他什么都不会。谛老告诉他,「你天天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将来准有好处」

他是真听话,就这一句佛号,真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念,念了三年,站著往生,他预知时至。往生之后,地方上人给谛老报信,一来一去三天,他站三天,等谛闲法师替他办后事。谛老常常赞叹,他成功了,预知时至,站著往生,没有生病。谛老称赞说名山宝刹方丈住持、研教的法师都比不上他。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三年工夫,一句佛号,他也没有听过经,他也不懂得教,什么都不懂,这是末法时期最好的榜样。

今天有从北方来的同学,倓虚老法师在北方建立的道场很多,哈尔滨的极乐寺是他建的。极乐寺建成之后,他发起三坛大戒,开戒,请谛老做得戒和尚。有一个修无法师,也是不认识字,没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做苦工的。出家之后在寺庙里都是做苦工,别人不愿意做的粗活他去干,也是一生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开戒的时候,他到极乐寺去,去讨一份工作。那时候定西法师是当家师,就问他,你能干什么?他说我愿意照顾病人。好,分配这个工作给他,因为那时候受戒时间都是两个月,难免有伤风感冒这些人,他来照顾。

没有多久,他就向倓虚法师、向定西法师告假,倓老有修养,定西法师就不行了,就责备他,「你发心到这个地方来服务,照顾戒坛,我们戒坛那些戒子还没有来报到,你就想走了,你太没有恒心了!」责备他。结果修无法师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是要到极乐世界,我要往生」。这两位法师一听,这还了得吗?这大事!「什么时候?」「不出十天」。请常住给他预备两百斤劈柴,准备火化。这两位法师就很认真的说,「好,我们替你办」。到第二天,修无法师又来找他们,他说怎么样?修无法师说我明天就走。赶紧替他准备,真的,到第二天就走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瞧不起做粗活的出家人,甚至於居士。他不认识字,他什么都不懂,他能一句佛号功夫得力了,预知时至,不生病,说走就走。这个佛没有白学,这是真正的成就。他不但是永得舍离三恶道,他永得舍离娑婆世界,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换句话说,我们娑婆世界的六道、三途、十法界,他统统舍离。这叫什么?真能舍,彻底放下。我们要问,他为什么有这个能力?我们要怎么学法?很简单,就是放得下;我们不如他的地方,就是放不下。我们在道场里跟许多同学常常提示,我们今天头一关不能突破,所以佛法的利益得不到。头一关是什么?我常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这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你统统放下,没有障碍了,换句话说,像锅漏匠、像修无法师那个成就,你能得到。他们没有别的,就是这十六个字放下了,所以三年五载他就成功了。为什么不放下?不放下,羡慕别人没用处。真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他们是带业往生,他们生凡圣同居土绝对不是下辈。预知时至往生的,一般看起来很可能都是上辈,就是上三品,凡圣同居土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要放下,彻底放下,这个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没有放下还情有可原,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何必要执著?执著对自己产生严重的障碍。障碍什么?这一生不能往生。这一生要不往生,肯定轮回,轮回就完全是受业力主宰,很可怕!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