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三一讲) 2005/9/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3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九一道甚深」,今天我们还是继续看,清凉大师在长行经文里面的注解,前面我们讲到「法住」,第十「法住者」,这一段意思还没有讲尽,我们时间到了,现在我们继续要来看看这个问题。
所谓法住,清凉大师这个地方解释的是「有久近故,各有差别者,通上十位」,这是注解里头举的例子很好。所谓法住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法运,这个事情绝对不是迷信。不但每一个人都有命运,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是例外的,包括植物,花草树木,乃至於矿物,山河大地,有没有常住的?给诸位说,没有。确确实实像佛在《八大人觉经》上所说的,「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国土是讲山河大地,当然包括所有一切动物、植物。因此住在世间的,它都有一定的数,有住世时间长,有住世时间短,久就是长,近就是短。此地是讲佛的法运。
小注,清凉大师举了个例子,「如法华说」,《法华经》里面讲,「华光佛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这是讲华光佛,这个时间长。「若光明佛,正像各二十小劫」,比华光佛少了三分之一,还是很长,诸位要晓得,二十小劫就是一个中劫。「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寿无量千万亿阿僧只劫」,这就更长了。「正法住世,复倍寿命」,就是正法住世的时间是佛寿命再加一倍;「像法住世,复倍正法,则正法二无量(两个无量)千万亿阿僧只劫,像法亦尔」。
再看看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法运一万二千年,跟这些佛来讲差太远了。大乘教里面给我们说得很多,这些都是从众生缘分上说的。如果就如来果地是佛佛平等,《华严经》上讲得好,「念劫圆融」,这个道理要懂。世尊出现在我们娑婆世界,又生在娑婆世界减劫,减劫是人的寿命往下面降,每一百年降一岁。世尊当年在世人寿,这是讲平均的寿量,平均寿量百岁,每一百年减一岁,世尊去我们现在三千年,所以现在人的寿命,讲平均年龄,正常寿命七十岁。中国古人常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寿有长也有不足的,有短命的,这都是各人的业缘不相同。
所以个人有个人的命运,家有家的命运。我们这个地区,譬如城市有城市的命运、地区的命运,国家有国运,整个世界有世运。这个运到底是什么人主宰的?什么人决定的?佛在经教里告诉我们,没有人主宰,没有人决定,不是佛菩萨制定的,也不是天地决定的,更不是阎罗王鬼神决定的,谁定的?自己定的,众生的业力。我们个人的命运是别业,像一个家庭,像一个国家,像世界,共业。这是经教里头讲得很清楚的,别业里头有共业,共业里头有别业。
住在这个地方的众生跟他方世界众生行业不相同,从这一方面来看,就是寿命的长短,寿命是福报里面的第一福。所以诸佛赞叹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我们都称他为无量寿佛。实际上他那个无量是不是真的无量?不是的,还是有限量。阿弥陀佛度化众生有终止的时候,终止之后,他老人家就灭度了,在西方极乐世界灭度了。但是很奇怪,没有正法,也没有像法,也没有末法,很奇怪。阿弥陀佛示现灭度,观世音菩萨立刻就示现成佛,接著的。所以极乐世界奇怪,极乐世界没有正法、像法、末法,永远是佛亲自住世。将来观世音菩萨化缘尽的时候,他老人家示现灭度,大势至菩萨示现成佛,是一尊接一尊,寿命都是无量无边。
诸位一定要知道,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无边阿僧只劫,他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现成佛才十劫,就好像这个道场刚刚开张,时间还不久。所以现在我们真是要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状况,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在极乐世界都是元老。你看你什么时候来的,佛在那里教化众生,第十劫我就来了!这个机缘多难得。不要拖延,拖延之后,诸位要晓得,失掉人身之后再得人身,非常困难。得人身再闻这个法门,那又不知道要多少时间,可能这一个耽误,下一次得人身遇到这个法门,就会是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於几个劫,都很难讲。你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知道说机会难得,一定要把握住,我要早去。
早去,在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早成就!《无量寿经》里面给我们介绍得很详细,有道理,有历史,阿弥陀佛在那里修行有历史,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成就的,有这个因缘。我们在经里面看到阿弥陀佛因地里发的弘愿,我们的愿跟他老人家的愿要相应,依照他的教诲去做,没有一个不成就。善导大师给我们讲的,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在中国、在日本都有这么一个传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应化而来的。所以祖师大德讲,阿弥陀佛应化到这儿来的,他所说的就是阿弥陀佛亲口所宣,我们要是不相信,那就错了。一定要诚信不疑,完全接受,依教奉行,我们这一生真的是有无比殊胜的成就。十方世界那些菩萨们都非常羡慕,他没有这个缘分遇到,我们今天叫凡夫地,有这个缘分遇到多难得。在这个地方讲到法住,我们补充这几句。
底下接著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然若约一佛十事各不同者,德首已明,今问诸佛十事,互望不同耳」。这个里面清凉大师也有说明,文殊菩萨给我们介绍的确实非常难得,这些地方我们都要学习。你看他老人家给我们介绍,有条理、有层次一点都不乱。如来修证、化他,在事相上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他有方法把它归纳,归纳成十条,每一条里面境界都是无量的,这就像是十条科目。是不是每一尊佛都如是?真的,你要介绍的话,每一尊佛都可以用这十条来介绍。但是这里头出入很大,就是此地讲的互望不同,像我们释迦牟尼佛跟《法华经》上讲的华光佛,十样都有,这个里面差别就很大。法住,华光佛的正法、像法三十二劫,所以每一尊佛的化缘都不一样。
我们要问,我们释迦牟尼佛有没有也有机会像华光佛一样那么殊胜?有没有?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一定有。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方,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身是应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以这是佛的应身。应现在我们娑婆世界,正好遇到现前这些众生,在六道里头迷得太久,业障习气太重。所以许多经典里面,佛都很感叹的说,这一批众生刚强难化,所以佛现的身,劣应身,示现住世时间不长。你看世尊,如果照一般来讲,他应当住世一百年,可是八十岁就走了,没有住一百年。就是应身,佛也没有寿命,都是众生的业感,众生感没有了,佛的应就不现。
也许有人说,世间还有这么多人想学佛,想跟他老人家学,他怎么可以走?早年有一位泰国小乘法师就这样问我,「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走得那么早,我还没有成佛,他怎么可以走?」那小乘法师说。所谓的缘,这前面我们都说得很多,根熟的众生,这叫做缘,佛的感应,这是真正的缘。没有成熟的帮助他提升,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这种缘是附带的。如果连这种缘都包括在里面,那释迦牟尼佛应该现在还在,他现在为什么那么早走?这就我们晓得,这两种缘不算。
这两种缘算的话,我们今天有心有愿,这个求佛菩萨,佛菩萨为什么不降生在这世间?这个道理你要懂。尤其是佛法里头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如果有一个人得度的缘成熟了,佛都要来。但是度一个、两个,佛不会用应身,用什么身?化身来帮助你,所以应身都包括这化身。应身是到这个世间来跟我们一般人一样,要来投胎,母亲十个月怀孕再生下来,跟我们一般人一样没有两样的,这叫应身。化身没有,突然而来的,事情办完之后就不见了,就没有了。
早年我一个师母,校长的夫人,就是抗战期间国立第三中学,在贵州铜仁,我们的老校长周邦道,他是创校的校长。我在学校念书是很晚了,好像学校是第六年,还是第七年的时候,我才到学校。我们校长已经换了两届,但是他曾经到学校去过一次,做了一次讲演,所以在学校里见过一次面。以后在台湾,他也到台湾来了,所以我们见面机会就比较多。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没有想到,他在台中也拜李炳南老居士做老师,於是我们就每个星期都有一、二次见面的机会。
我们的师母,在我们自己有生之年所见到的,真的可以说天下第一善人。抗战那个期间时候,她没有学佛,但我看她的样子,她拜神,因为曾经学校发生过一桩事情,我们有个同学。因为那个时候在学校里念书都是流亡学生,都没有家,学校就是家,老师就是父母。所以我们对於老师、同学那一分的情义跟一般学校完全不一样。真的我们跟老师那种亲情比父子还要深,同学比亲兄弟还要亲,这个都是特殊因缘造成的。
有一个同学害病,病得很重,医生都放弃治疗,把这个人抬到关帝庙等死了。我们师母知道这个事情非常关心,她说他决定不能死,为什么?师母晓得他是几房就这么一个小孩,这是他家里的继承人,好几房共这么一个小孩。师母在神像面前发愿,她说我自己愿以死来代替他,真难得,我们那时候听了非常感动。以后我们这个同学真的醒过来了,醒过来同学们问他:你好像刚才都死过去了,你自己知不知道?他说:我知道,我好像被人关在一个黑屋子里头,什么都看不见,好像关了很久,只有听到一个声音,周师母叫他的名,以后就看到门缝里一点点光,他就从那光里头走出来。所以我们师母确实是希有难逢的一个善人。
抗战胜利她住在南京,南京那个房子我曾经去过一次,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外面是院子,大门,里面有二门,再往里面才是她住的房子。院子里面树木很多,好像是古木树。她曾经跟李老师做了报告,因为那时候不学佛,她说她遇到一桩奇怪的事情。什么怪事?有一个和尚到她家化缘,说化五斤香油,请她布施五斤香油,结果我们师母没给他。问他从哪里来的?从九华山来的,这和尚就走了。走了以后,这一想的时候,奇怪,为什么?她们家院子很深,有相当的距离,大概至少有二、三十公尺那么远距离到大门,门关的,没有开,就想这个和尚怎么进来的?大门、二门没有开。走了之后,这门也没有开,他到哪里去?愈想就愈纳闷,多少年这个疑问解不开。就到台中去请教李老师,李老师告诉她,那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她听了之后后悔莫及。
当时化五斤香油没有给他,那是地藏菩萨化身。你跟菩萨有缘,菩萨来示现。一生念《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名号,感应不可思议。特别是她的大悲水,那个时候在台湾很有名,她的大悲水非常灵验,这什么道理?她有大悲心,大悲水是从大悲心里头流出来的。现在我们看到日本江本博士水实验,我们得到科学的证明,那就是自己大慈悲加持!所以她那个水就很灵验,能治许许多多疑难杂症。这是化身,突如其来,事情办完之后就不见。这周师母亲自给我们讲的,决定不是妄语。
另外我们在《虚云老和尚年谱》上看到,老法师为报父母恩朝五台山拜文殊菩萨,三步一拜,从普陀到五台,走三步拜一拜,恐怕要走一年多才能走到。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难免感受风寒害病,有一次,确实还是在这个荒山野岭,没有人迹、人家的地方,他老人家在那里拜的时候昏倒,没有人去帮助他。这个时候来了个要饭的、讨饭的乞丐,看到他躺在那边,把他扶起来,给一点水给他喝,找一些草药来给他治疗,休息几天身体恢复了。
很感谢这个叫化子,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叫花子给他讲,他说:我姓文,我名字叫吉,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问他住在哪里?他说:我住在五台山的下面。他说:你到五台山去,你去朝圣朝五台山,那边人都知道我。在这一路上三次生病,三次都是这个叫化子帮助他,那是菩萨!到五台山之后,拜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塑像,拜了文殊菩萨之后,就向人打听文吉,有没有人知道?人家一听告诉他,「文吉就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这是什么?化身。你有灾难的时候,他突然出现来帮助你,等你恢复到正常,他就不见了。文吉这个人到哪里去找?没有了,找不到了。我们相信虚云老和尚不会打妄语,他这个记载肯定是真实的,他说他在路上曾经害三次病,都是他来救的。
所以诸佛如来对於有缘的众生,有应身、有化身,应身不常见,因为应身要根熟的众生人多,他就用这个方式。尤其根熟,他不在一个时期根熟,像释迦牟尼佛这一次在我们这个世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前面跟诸位报告,这个众会,世尊是多次;你看不像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来下生,「龙华三会」,会少;释迦牟尼佛三百多会。
每一会,我前面都跟诸位报告,一定有当机的。这个当机就是一定有人在这一会缘成熟了,一听佛说法他就开悟,他就证果,因为这个不是附带的事情。帮助我们善根向上提升,帮助一切众生种善根,这是附带的。如果你对这桩事实明白,你才晓得诸佛的教仪,他教学的方式,为什么会示现,这个我们统统都明白了。有些佛确实很整齐,一会就行了,他所得度的人在一会当中统统得度。这就是「诸佛十事,互望不同」。
这是把前面这一段,第二段这个十桩事情介绍过了。后面这一段这是总结,「第三无有下」,我们把文念一念,「无有不具一切佛法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这一句是文殊菩萨发问的总结。「结成前难」,意思是说,「谓若诸佛於因行法,有具不具(有具足,有不具足),可有刹等不同,今皆同具,刹等那别,同具即是一道」。这就说明一道甚深。
所以前面这个十条,诸佛都同具,同具说一道。虽是同具,但是里面还是有差别,佛佛都不同,不但佛佛不同,一尊佛在不同的世界,我们讲不同的世间,不同的时代也各个不相同。譬如《梵网经》里面世尊告诉我们,他这一次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作佛很频繁,第八千次了。你要问这八千次当中有没有相同?这十条事完全相同,我们可以说肯定没有。为什么?度的众生不一样!佛菩萨示现都是众生的业感,众生有感他就现,现,肯定都会有这么多事情。但是这些事情,这个内容、这个时节因缘肯定不一样。这个意思就显示出一道。一道甚深的意思从这个地方显示出来。问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第二个大段是答,答意!在没有介绍贤首菩萨解答之前,清凉大师把这个答意首先为我们做一个介绍,这是很难得的。我们看这段文,「答中意云,非唯因同,果德亦同,而见异者,随机感耳,非佛自位而有差别」。我们先说这一段,这个意思在前面也都简单的报告过了。你看一切诸佛如来不但是因同,果也相同,因果都同,为什么我们看到不同?不同不是佛,是众生之机,随众生机感不一样。这桩事情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诸位如果细心一点,你能够体会得出来,而且很容易。我们不说看、不说听,那是很微细,我们讲吃东西,这个大家很容易体会了。我们都是人,都喜欢吃,口味各个人不一样,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喜欢吃辣的,有人喜欢吃酸的,有人喜欢吃咸的,还有人喜欢吃臭的;同样爱好的,都喜欢辣的,辣的程度有差别,又不一样。诸位想想,这是不是随机感耳?
从这上面你就能体会到每一个众生,我们说每个人,大家容易体会,我们的受想行识不相同。感是用这个东西感,受想行识感,而且受想行识刹那刹那在变化。不可能咱们前念跟后念有个念头相同的,没有,决定没有,只有相似,没有决定相同。我们从小到老,你就算活一百岁,从你出生到一百岁,你那个念头刹那生灭,决定没有两个念头相同的;那你感,佛菩萨这个应化哪里会完全相同?为什么会见异,见到不同,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说「非佛自位而有差别」,佛的自位决定没有差别,为什么?佛佛道同,那就是佛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佛没有念。无念,那就如如不动,就没有差别了,有念就有差别。所以我们可以说,菩萨有没有差别?有,因为菩萨无明没断,菩萨决定没有执著,决定没有分别;他要有执著、有分别,那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萨。他在菩萨位子上见这个佛境界有差别,那差别就很小,不像我们看到差别这么大,这么明显。因为他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所以他看的差别就很小。菩萨地位愈高愈接近平等心,自性是平等的,不起心、不动念。
所以权教菩萨,我们讲的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执著断掉了,分别没有断,他们在这上下功夫。从声闻到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从哪里来?就是分别的程度不一样。阿罗汉分别还相当严重,执著断掉了,还有相当严重的分别。辟支佛那比阿罗汉轻,轻很多;菩萨就更轻,到佛几乎就没有了,就断掉了;再破一品无明,他就是分证佛。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了解,才知道怎么用功,就如法。
功夫什么叫得力?你妄想分别执著完全不断,没功夫,你怎么可能叫得力。功夫得力没有别的,执著没有了,世出世间法统统没有执著了,那恭喜你,你很快就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你再能把分别也断掉,一切都不分别,那恭喜你,你很快就出离十法界。所以佛自位上没有一点点差别。这个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自位上有差别,差别不大。我们凡夫决定看不出他的差别,但是他们自己清楚,有差别,差别不大。我们凡夫必须要有分别执著才能看出严重的差别。所以从如来、从法身菩萨,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一道甚深。
下面提出一个疑问,说得很好,「何者(这何是为什么),诸佛因果具同异故」,前面讲具同,因同、果德也同,现在讲这个同里头又加了个异,那就是跟你说,体同相异,相随众生之感而现的。体是什么?体是慈悲心。换句话说,诸佛在十法界示现,菩提心相同,我们说浅显一点,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完全相同,现相不一样。你看这就很明显的,华光佛现的像跟我们释迦牟尼佛现的像不一样;将来下生弥勒佛,弥勒佛现的像跟我们释迦牟尼佛现的像不一样。相不一样,菩提心一样,菩提心同,相异。相异是众生之感,众生不一样,感不一样,他现的相不一样。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来看「同满行海是同因也」,在佛门当中,我们在道场常常看到一个匾额上面题著「因圆果满」,就是这个意思,因是因行,就是此地讲的行海,海是比喻。行海里面一定是自他二利,佛门里面常讲「自利利他」,行满,自利利他两种都圆满了,这就是此地讲的同满。知道这个道理,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把一切诸佛因地上的行海统统包括尽了,总不出这六桩事情。
第一个布施,布施能不能得到圆满?不行,布施只能够说是声闻、缘觉的圆满,权教菩萨的圆满。圆教一乘不叫做布施,叫做供养;那个布施跟供养,事是一样,心不一样。你看看普贤菩萨十愿就是圆教一乘修学的十个纲领;文殊菩萨在《华严》里面教导我们的十波罗蜜,不是讲布施。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二个称赞如来,第三个广修供养,对一切众生,甚至於对动物,我们饲养去喂它都是合掌供养,不是布施,布施里面没有那么恭敬的心。
这就什么?每一行里面,这个大经上讲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供养里面有礼敬、有称赞。我们称赞菩萨,菩萨这个话就是称赞,对蚊虫蚂蚁,蚊虫菩萨、苍蝇菩萨、蚂蚁菩萨,有礼敬、有称赞、有供养。供养也有很多很多方面,也有很多很多种类,喂它吃的是供养;除这个之外,其他一切都帮助它得到安全,帮助它能够生活得很愉快,全都属於供养。所以供养里面,《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特别是重视法供养,我们对这些畜生用什么法供养?三皈依。一定会跟它说:「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旁生就是畜生。念佛给它回向,也劝导它念佛、听经求生净土,永脱轮回,法供养。
有人要问,我们干这些事情好像都是迷信,它真懂吗?我说它会懂,你怎么知道它懂?有些人说得好听一点,这不过是一种慈悲心,自我安慰而已,未必是真的。我们在学了这么多年之后,知道这个事情是真的,从哪里知道?从一些灵媒传递的讯息。灵媒是不是迷信?不是,为什么?他不是一个,一个也许他在造谣生事。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这些传递讯息的人,彼此互相都不认识,但是见到我跟我说的话,居然很多人讲的是一种话。於是我相信了,我不怀疑了,几十年来我遇到就很多,感应不可思议。
所以我现在知道,我们常常这样做,诚诚恳恳这样做,没有怀疑心这样做,真有感应。这个是儒家讲的「诚则灵」,所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金是讲的矿物,你真诚到极处,连矿物都受感动。「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这个故事传了很久,石头是不是真的点头?好像是真的,不是人故意造的。将来有机会,我要到江浙去旅行,这生公法师的道场,我一定去参礼,我一定去看看顽石点头的现场,确有其事。
所以「迷信」这两个字很难说。迷,是对於理事不清楚不明白,没有搞清楚,你就相信,这叫迷信;理跟事没有搞清楚,我不相信,不相信也是迷信。因为你信,你都不相信,你那个信也没有搞清楚,所以统统是迷信。对於迷信的事怎么办?先把信跟不信放在一边,先把它的理事搞清楚、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了,你信是正信,你不信也是正信,你就不叫做迷信。凡是没有搞清楚就相信它,这是迷信。
我这个人从小就是这么样一个性格,凡是事情搞不清楚叫我去相信它,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年轻的时候,我常常上基督教,听讲道,牧师也很喜欢我,朋友们也对我非常好。教友劝我去受洗,我跟他讲:我现在还没搞清楚,等我搞清楚了,我再去领洗。哪些不清楚?我听他们讲道,我看《圣经》,随随便便我在里面,那时候提出问题,好像提出六、七十个问题,他们都不能替我解答。还不说我有理,说我什么?说我太顽固了。不搞清楚搞明白,我这个受洗我不是甘心情愿。所以一定要搞到清楚。
佛法,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我本来对佛法是最排斥的,最反对的,跟社会大众是一样看法,迷信。而我对於基督教跟伊斯兰教都有好感,好感是什么?他们那个道场里面讲道、讲经,可以常常去听听,佛门里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讲经的,没听说过。寺庙里面全都是为死人服务的,经忏佛事、超度亡魂都搞这些。我们一般人是连边际都摸不到,总是老人过世了搞这么一套,取个精神上的安慰。哪里说是当真?
所以我学佛,是从方先生教诲、是从学术里面进去的。他把佛经看作哲学,给我介绍佛经哲学,我是从这里入门的。我对於老师非常尊敬,对老师的教诲,我没有怀疑,为什么?他是过来人,他绝对不是迷信。晚年在学校,大概他老人家五十岁以后(我认识他的时候才四十多岁),在学校里所开的课全是佛经。在台大,他老人家所讲的「魏晋佛学」、「隋唐佛学」、「大乘佛学」,他开这三个系列。以后从台大退休了,辅仁大学聘请他去,他在辅仁博士班开「华严哲学」。
他的晚年,我给他计算一下,大概总有二十五年到三十年的时间统统讲佛经。我们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真用功,记忆力又好,经文重要的地方,他都能够背诵,引经据典全都能背得下来。我们那时候听了不能不佩服,比不上他!我们还要查很多参考资料摆在讲台上,他不需要,他老人家上课从来没有讲义的,不带书本的。
我跟他老人家学,那时候一个星期两个小时,星期天到他家里,没有书本,没有讲义,真的就好像从前释迦牟尼佛、孔子在世一样,那样一种教学的方式。我们这个记忆力还算是不错,听完之后在一个星期之内,我能够保持、能够记得九成,百分之百不敢讲,百分之九十敢说,有这么好的记忆力。如果写一点笔记,回去再写,不是在当时。我们对老师敬仰,对老师尊敬,从这入门。
入门到若干年之后,因为入门之后我就找专家,章嘉大师,这是佛学专家,李老师这是一生研究儒佛,也是专家,我找到这两个人。学了五、六年之后,我才真正态度转变了,本来以为佛教里头还有一部分是迷信的部分。我们学是学哲学这一部分;所以十个宗派里面简单讲,性相两宗,我们最喜欢的。其他里面总觉得里头还有迷信,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就不能接受,哪有西方极乐世界?这应当是理想,像孔子所讲,《礼记》里头的「礼运大同篇」,那是一种理想不是事实。以为华藏世界跟极乐世界都是佛家的理想,不是真实的。深入之后,这观念慢慢改变了,知道。
早年以为佛经里头迷信的这一部分,是我们对它的理论、学术、境界、知识深度不够产生的误会。所以佛法好处,不管你是从哪里进门,只要你好学,到最后你统统都认识清楚。才知道我们以前讲佛经哲学,那就好像是什么?入门。认为迷信这一部分,原来是它的堂、是它的室,我们没有登堂入室,在它的门外。哲学是在它的门外,院子里面没进去,不知道宫室之美。
方老师到晚年也完全进去了,跟我刚刚接触他的时候,那个讲法不一样。我刚刚跟他学的时候,他告诉我,佛经里面百分之二十哲学,高深的哲学;百分之八十的迷信,那不要去理它,我们就学这两部门,性相两宗。可是到晚年的时候,他居然讲「华严哲学」,讲了那么多东西,晚年再不提这个问题。所以这是佛法无比殊胜之处,不怕你误会,就怕你不肯学,只要好学,你的误会一定会澄清,你的疑虑一定会化解,真正是大学问。
如果你不能够普遍的供养,心量,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一切众生,我都发愿尽心尽力的供养,诚意没有一丝毫虚假,真正到了悭贪完全断掉,连意念里面都没有丝毫悭贪,这个供养才圆满,就是六度里头的布施,因圆果满。果满之下,这一般讲三种自在,我们现在说是物质的需求决不会缺乏,智慧圆满,生死自在,那就是健康长寿的圆满。
从自分上来说无量寿,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自分上来讲没有身相。什么是身?法界虚空界是自己的真身,这个真身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能随众生的感应,众生什么样的感,自自然然就有应。三十二应,观世音菩萨把应身分为三十二大类,每一类无量无边,没有边际。哪个地方众生有感,哪个地方就现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同时异处,同处异时,同处同时,都能够自自然然现无量无边身,圆满,布施供养圆满的果德,因圆果满。
你不能不修,你要不修,你永远不能圆满,在哪里修?就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修。首先心量要拓开,我常常教初学同学们,我们今天最严重的障碍,就是第一关不容易突破,第一关能突破往后就方便了。入门很难,第一关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十六个字,这头一关。头一关突破之后,就是我们这个经上讲,你已经入门了,初信位,初信位的菩萨,你入门了。这一关不能突破,你没入门。《华严经》纵然念上三千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都还在,三千遍念了还是在门外,没入门。
修行在哪里修?就在这里修,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恭恭敬敬,把这些无始劫以来的错误的知见、错误的行为放下。自私自利错误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它自性里统统没有,这些东西迷失自性才发生的,所以它是迷的现象。我们今天要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有这些相,苦!舍掉之后,你才知道自在,乐。你要有勇气,你要有智慧,有智慧把这个事情真相看清楚了,有勇气是什么?敢舍。一般人知道这个事情,不敢,「舍掉之后,明天我怎么办?」他害怕,不敢轻易舍掉。换句话说,永远不能向上提升,这是佛法第一个关口。
第二、持戒圆满。持戒最难的,你要晓得,长时持戒,多长?无限量。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个时间就很长,大乘教里面讲无量劫的修行,不止三阿僧只劫。我们读了《华严》这才晓得,大乘教里面常常讲三大阿僧只劫,没错,经上是这样说的,从什么时候算起?从证得圆教初住菩萨那一天算起,三大阿僧只劫成佛。
就好像我们讲,你拿博士学位,博士学位好比是成佛,要多少时间?从你上大学那一年开始。进到大学一年级,大学四年,硕士班两年,博士班两年,算起来要八年,大概总是八年到十年,你才能拿到。是从大学一年级算起的,前面没算!加上前面时间可长了,佛门亦复如是。所以前面没算,前面的时间非常非常之长。不要说别的,就是这入门,想入门想了多少世?生生世世都在想,就是入不了门,生生世世都在学,也还没有入门,没放下!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戒律是生活规范,规范不是人制定的,到底从哪里来的?佛法里头常讲「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自性里面功德都是圆满的,自性里头哪里有杀生?偷盗、淫欲全都没有!纯净纯善。绝对没有妄语,没有两舌,没有绮语,没有恶口,没有贪,没有瞋,没有痴,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些恶业怎么来的?迷失了自性之后产生的,才有杀盗淫妄这个东西出现,这不是性德。所以在没有见性之前,持戒就是原理,凡是自性里头没有的,违背自性的,决定不做,所以才坚持十善业。
我们看一般画的佛像,一般画的佛像,佛这个头部有个圆光,圆光顶上有三个字。那三个字有用中文写的,也有用梵文写的,还有用藏文写的,音都一样,「唵阿吽」,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唵」是身,不杀、不盗、不淫;「阿」是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吽」是意,不贪、不瞋、不痴。换句话说,佛顶上那个圆光,大圆满就是十善业的大圆满。你看十善业,从初发心就要开始学,学到成佛十善大圆满。十善是性德,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一切众生相同的。
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现在起心动念跟性德成一百八十度的反方向。这反方向,你看这个十善业道图,反方向是往下坠落,正的方向是向上提升,反方向就往下面去。我们在到人道了,人在反面的时候就到畜生道,畜生道反面就是饿鬼道,饿鬼道再反面就是地狱道。我们人道上面是欲界天,欲界天上面是色界天,色界天再上是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再上是声闻,声闻再上是缘觉,往上去。所以十善业道是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能不能舍?不能舍,为什么不能舍?他法性是如此,你要是舍,性德就没有了。所以这个要懂得。
成佛之后圆满了,圆满菩提,还要不要修十善业?自自然然还是十善业。三皈五戒一点都没有缺乏,还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自分一切诸佛圆满的,因同,德相同,果同,果德。另外一个意思,教化众生,身教,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你看他的这个十善、三皈、五戒、比丘戒、菩萨戒,他是不是具足?条条具足。他是做出来给人看的?不是,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你在他身语意三业上找不到一点缺点,圆满的功德。
我们今天如果把持戒疏忽掉,你就没法子圆满,不但没有法子圆满,而且更严重的,你不能向上提升。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知道,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是什么?性德。你看连外国人听了这个讲演之后,都深深的感慨说:做人应该要这样。你想想话这个味道,应该要这样,那就是自分的,本来就是这样的。违背这个样子,错了!这能不学吗?不学就错了!学《弟子规》就是学做人,做人就是这个样子。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完美的人就是这样的,这是个基础。再往上提升就是十善业,十善业里头包括了《弟子规》。
《弟子规》是十善业的基础,好像盖房子,十善业是第一层,《弟子规》是地基,一体!再往上去,那是三皈众戒。所以你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今天受了三皈、受了五戒、受了菩萨戒,不管用。原因在哪里?没有地基,没有下头一层,我们搞空中楼阁,只想搞第二层、第三层,下头都不要,结果搞了一辈子没搞成功。如果不从这里觉悟,不从这里回头,我们要不想往下坠落,那几乎是不可能。
第三讲到忍辱,忍辱是忍耐,有耐心,也是长时,绝对没有说时间限制,这个科目你修学了几年你就毕业了,没有。没有一样不能忍,在世出世法里头,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明白这个道理,忍辱,还要说忍辱,那是多余的,完全融化了。忍辱波罗蜜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融成一体,表现出来什么?是真诚、是仁慈、是博爱。在我们没有见性,没有证得法身,就是没有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你就要学忍耐,特别是在初学。
没有学佛之前,不懂这些道理,也不了解事实真相,听都没听说过。所以对人、对事、对物总是会坚持自己的成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总是要坚持这个。愈是往下面去,坚持愈坚固,愈是不肯放弃,所以愈陷愈深。你要是真正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不再坚持了,放弃成见。佛教导我们,随缘而不攀缘,什么叫攀缘?坚持自己的成见是攀缘。放弃自己成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样才能够跟一切众生不再结恶缘了。
昨天有个同学到这边来,我想你们有不少人都看到过,他很痛苦,我们也非常同情他。昨天来见我,这是我们亲眼看见,很多同修自己都看到,他身上有六、七十个众生住在他身上,今天我听说还不止。昨天表演给我看的有八、九个,跟我说话口气不一样、态度不一样、音声不一样,我们就立刻就晓得那不是一个人,昨天我看到八、九个。他们也觉悟了,住在人家身体,害人!住得那么多,这个人很年轻,看这个样子就要倒下去了。他们自己也觉得错了,也觉得难过,出不来,为什么出不来?坚固的执著。闻到佛法了,一定要晓得,知道要放下,知道要舍弃自己的成见,要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不可以冤冤相报。
我问他,你们为什么住在人家身体?他告诉我的是过去生中的冤仇,他们的祖先,好几代之前的祖先杀害他,怨恨在身,找他后世子孙的麻烦,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这世害他们,也害了不少人,将来翻过来的时候,他又来害你,你再不服气还要害他,生生世世彼此双方都痛苦,何必?这叫愚痴,这叫迷惑。想开了、想通了、想明白了,我不再搞这个,我们算了,我也不报复你,你也不要再报复我,咱们以后见面都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岂不是很好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九法界众生都不例外。
宇宙之间事情是非常复杂,谁搞得清楚?如来清楚,法身菩萨清楚;六道凡夫永远是迷在其中。佛菩萨慈悲应化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为我们说明这些事实真相,性相、理事、因果,让我们通达明了,这才肯认真修菩萨道,修菩萨道就是修六度万行。期望我们也能在短时间因圆果满,自己超越了、解脱了。一定要发心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苦难是什么?还在迷惑颠倒。我问他:你为什么来找我?他说得很好,他说:法师,你不排斥我们,你能接受,所以我来求你帮忙,求你超度。这话说得没错,这么多年来,我逐渐逐渐证明,逐渐逐渐这桩事情肯定了。所以我发心帮助他们,绝对不是迷信。
所以忍辱波罗蜜能成就世出世间一切事功佛法,你不能忍就不能成就。《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那个一切法包括世间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想成就,你没有耐心怎么行!特别是如同经上所说的,一切逆境你要不能忍,你决定不能成就。大乘教里头常讲,《华严经》讲的又更深,不但逆境要忍,顺境也要忍,为什么?顺境里头容易生贪爱,还是生烦恼!逆境里头容易生瞋恚,佛在经教里头告诉我们的,瞋恚是地狱业因。瞋恚心重堕地狱,贪爱心重堕饿鬼,都是下三道。所以你要能忍,顺境里面不起贪爱,逆境里头不起瞋恚,永远要在境界里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就是正觉真诚,这个非常重要。
所以菩提心,菩提心这是一道,一道从哪里修?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处事待人接物。事相上有差异,内心里头是一道。这正是《华严》常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多圆融」。你从性上看是一,从相上看是多;从理上看是一,从事上看是多。从因上看有同因,有异因;果有同果,有异果;有同因异果,有异果同因。你的心要不清净,你怎么能看到真相!
这是菩萨六个修学纲领,我们介绍了三个。第四个是「精进」,精进是日新又新,也是长时间的,没有时间限制的。一直到圆满之后,到成佛、到究竟圆满,还要表演精进。那个表演是利他的,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要用精进去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精进,我们明天再跟诸位报告,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懂得学习,首先认识清楚,坚定信心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