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二二讲) 2005/8/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22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八助道甚深,智首菩萨偈颂第四首,我们还是把这个偈子念一遍:
【悭者为赞施。毁禁者赞戒。多瞋为赞忍。好懈赞精进。】
前面三句上一次介绍过了,现在我们看第四句,懈怠;遇到懈怠的人要『赞精进』。这一条跟前面有点不一样,前面是很严重的烦恼,贪瞋痴,所以这个赞叹要具足真实的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才能够收到真正赞叹、真正帮助众生的善巧。一般懈怠懒散的人也可以勉励他精进,当然精进的程度有浅深广狭不同。对於懈怠的人,不能够讲水平很高的精进,那个他做不到。
现在特别是接引初机,世尊教导初学的经典都不很深,而且都不很长,但是里面的义理同样是非常的丰富,要细说也得要相当长的时间。譬如《十善业道经》,经文并不很长,可是里面涉猎的范围太广大了。我们也是为初学来介绍,总共讲了八十个小时。我看到在国内外都有本子出来了,好像照录音一句一句写下来的。我没有看过这个本子,但是这属於所谓是口语文学,当然里面还有些错误。特别是人名,他是根据发音来写的,所以说是难免有错误。这些名词术语也会有些错误,还好不太多。这种本子,初学讲经的人很得受用。但是初学讲经如果懈怠懒惰,就用这个本子拿去照本宣科,是行,但是不能有进步。
学讲经可以以这个本子做底本,要重新写讲稿。为什么要重新写?你要细心去观机,我讲这部经是在什么时候讲的?是在什么处所讲的?是为哪些听众讲的?你学讲经,时间、地点、听众跟我都不一样,所以你依照我这个方式去讲,未必契机。你要是仔细细心去观察,用这个做一个基础,重新再写一个讲稿,你会有进步。而且讲稿决定不能说一个讲稿用一辈子,你不但不能开悟,你也没办法进步。要怎样学习才有进步?每讲一次要重新写一次讲稿,你就会有进步了。那你要精进才行,懈怠就做不到了。懈怠的人,写一遍已经很不容易了,叫他每次讲都写讲稿就相当不容易。但是我们把精进的尺度放宽一点,不要要求那么严格,怎样呢?你每次讲,把你的讲稿修订一次,比重写要方便多了,这也是个办法。最好是重写,重写进步最大;修订也还好;如果照原来的这个本子去讲,你是毫无进步。这是举一个例子,精进能对治懈怠。
大乘教里面佛常常讲「菩萨唯一善根」,只有一个善根。你看世尊讲世间善根,世间是讲六道里面的所有一切众生;善根,根能生,就像树的树根一样,它会发芽,它会慢慢长大,长成许许多多的枝叶,开花结果。根能生,佛用这个做比喻,什么叫善根?能生一切善法,这叫善根。恶也有根,那个根能生一切恶法。三善根是什么?无贪、无瞋、无痴,也就是不贪、不瞋、不痴;於世出世间法都没有这三个字,所有一切善法都生起来了,所以叫三善根。
你看看《十善业道经》,这讲十善业,十善业后面的三条,不贪、不瞋、不痴。身业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三善根,这叫十善。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十恶里头贪瞋痴称为三毒,所有一切的恶法都从这地方生的。佛教一切弟子(教学生)从哪里学起?从十善业学起。所以十善业在佛法里面是共同科目,不论你是小乘大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只要是佛陀的教学,都是从这里学起。所以它是共同科目,而且是基本的科目、必修的科目,一切法都以这个为基础,你说这个多重要。
懈怠、放逸、懒惰,他就不能修了,必定堕在十恶里头。所以菩萨善根只有一条,什么?精进。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明了,菩萨已经具足了三善根,他要没有三善根,他拿什么来精进?这一点我们要懂,三善根具足。三善根再不断往上提升是精进,进是进步,精是不杂,纯而不杂。我们在初学,初学能够守住古来祖师大德的教诲,「一门深入」,精,「长时薰修」,进,这精进。注意这个词句,一门深入,要深入,入是入境界。
佛说一切经,不管这个经分量的大小、义理的浅深,这你统统不必去问,只要是佛说的一切经必定具有四个特质。这四个特性是什么?教理行果,一切经统统具足。不具足这四个特性,不能称之为经。教是教学,世尊当年在世是言语,教你;世尊灭度之后,当年这些教诲,由弟子们把它记录下来成为书本,这是教。所以现在我们称教,教是书本,教科书。这教科书里头有道理在,你要懂这个道理。譬如佛讲十善,不杀生有不杀生的道理,不偷盗有不偷盗的道理,不淫欲有不淫欲的道理,字字句句都有理。有理有事,事就是行,我们怎么落实,我们怎样去做,怎样把这些理论变成思想,把佛的教诲变成我们生活行为,你就得受用了,那个受用就是果报。所以一切经都具足教理行果,我们也称为四种经,教经、理经、行经、果经,经有这四分。
你明了通达,你认真学习,一门深入,初学。初学的时间很长,长到什么时候?长到你大彻大悟之前,最好你是一门。一门你开悟得快,你要同时学很多门,你开悟得就很慢。这个东西古大德有比喻,好比打仗。你把你的兵力统统集中在一点攻一个地方,容易攻破。人家防是四面八方都要防守,兵力是分散的,你进攻时攻一点,很容易把他攻破。如果你把兵力分散了,他有多少防卫,我多少地方去攻,很不容易攻克,力量分散了。求学亦是如此,你把整个全心全力搞一门,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这一门,没有想到别的地方去,容易得定,容易开悟。常常有悟处,这悟是小悟。积小悟,积多次的小悟就大悟,积多次大悟就彻悟,秘诀就在一门,不能搞多。搞多是什么?贪心。你看看,麻烦不麻烦?搞多的时候,不遵守佛菩萨、老师的教诲。佛菩萨、老师都教你一门,你怎么能搞那么多?
「四弘誓愿」是一切诸佛如来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也是接引众生的指导原则。第一个教你发心。为什么?发心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立志,人要不立志,什么成就都谈不上,他的一生当中,他没有方向,他没有目标,怎么能谈得上精进?不要说精进他没有,杂进他也没有,他没有法子进,他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所以第一个誓愿是方向目标,你看看,一切诸佛如来方向目标是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么清楚,这么明白。
众生在迷,迷,哪有不干错事情的道理!所以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后面的果报苦。你看佛菩萨的心愿,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一切苦难众生是讲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有菩萨有佛,他苦吗?苦。苦在哪里?一品无明都没破,所以他证得的果位是相似位,不是真实的。像念大学,他是预科生,不是正规生,这里头差别很大。所以十法界的众生,是一切诸佛菩萨接引帮助的对象。我们一学佛,佛就把这个目标方向就传授给我们了。
我们要跟诸佛菩萨一样,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一个很巨大的力量,推动我们在菩提道上精进。为什么?如果为自己,懈怠懒散一点无所谓,凡人苦难,我受了就算了,一切慢慢来。现在这么多痛苦的人、苦难的人等著你去帮助,你早一天成就,他们就早一天得度;你迟一天成就,他们就多受一天罪,多吃一天苦。想到这个地方,能不精进吗?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为一切苦难众生,你能不能懈怠?你懈怠,你就是忍心看这些众生受苦。儒家说人皆有恻隐之心。什么叫恻隐之心?看到那些遇难的人,自自然然你会伸手拉他一把,你会主动去帮助他,绝对不附带任何条件;我帮助你,希望你将来回报,没这个念头。看到立刻就援救,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眼到手到,千手千眼表这个意思,这是精进的动力。
恻隐之心就是悲心,我们佛家讲的大悲心,儒家讲的恻隐之心。大悲心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人人都有。现在迷了,迷而不觉,怎么办?这还是要宿世有缘,这一生当中遇到善友,善友教导我们、劝导我们,我们醒过来了,悲心发出来了。这个悲心,首先怜悯自己,真的自己在这个娑婆世界过苦日子。诸位不要以为我们现在过得很辛苦,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他们很享受,那你完全想错了。那些富贵的人有富贵人的苦处,贫贱有贫贱的苦处,不一样。虽然苦得不一样,但是受那个苦难没有两样,这不能不知道的。
譬如富有的人,他苦在哪里?患得患失。现在我们看得很清楚,拥有亿万财产的人他晚上睡不著觉,天天要吃安眠药。为什么?怕他的钱丢掉。你看看每天报纸广播里面讲股票的涨跌,他那个心跟著那个跳动,很苦,不是味道;又怕人偷,又怕人抢,又怕人总总方法占他的便宜,患得患失。财富太多了,怕人抢劫;自己居住的地方,要跟好多保安人员,请一些保镳,把自己关在笼子里头,没有自由。所以古人讲的一句话讲得好,「富不如贫之无虑」,比不上贫苦的人,贫苦人没有这些牵挂,富裕的人牵挂多,牵挂就苦。贵,有地位,做高官的,他一天到晚也提心吊胆,怕事情做错了,官丢掉了,要维护他的权位,也是操心不安,所以「贵不如贱之常安」。你不晓得富贵人的苦处!你看到贫贱之苦,你没有看到富贵之苦。富贵之苦,吃的那苦不亚於贫贱。所以佛说得好:三界统苦。这话说得真有道理。
我们接触到佛法,我们的苦处在哪里?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能够在这上觉察到自己的苦,这个人是已经开始觉悟,不迷惑了。可是这个问题要解决,怎样破迷开悟?怎样断恶修善?善恶你要能把它辨别清楚,要智慧。为什么?世界有很多似是而非。你看看了凡先生在《四训》里面讲过,善有真有假,你有能力辨别吗?哪是真善?哪是假善?有半有满,什么样的善里头有欠缺,什么样的善它是圆满的,了凡先生讲了八种,我们有没有能力来辨别?善如是,恶也如是,那是相对的。你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后自己怎样去取舍,这不容易,大学问。
所以学佛,学道,求学,这在人生当中非常重要,谚语所谓是「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要怎么办?勇猛精进,不能睡眠,睡眠是懈怠。人生光阴有限,真正精进的人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够用,那怎么办?减少睡眠,调养自己的生活习惯,寸阴不舍。这个寸阴是什么?一寸,阳光移动一寸的这个时间叫寸阴,几分钟的时间都要把它抓住,不能让它空过。一天空过,那还得了?一个月空过,那还有什么成就?世间法里头,求名闻利养、求五欲六尘的他都战战兢兢,又何况学道?
世间一切法,说穿了大家都知道,谁能带得去?没有一样带得去的。人到这个世界来,赤手空拳来的,将来走也是赤手空拳走。佛门里有一句老话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世间什么东西你都带不去,你能带去的是业,这个话有很深警惕的意思。你既然晓得带得去的是业,我们希望带善业还是带恶业?无量劫来,我们迷的时候多,觉的时候少,迷了性德统统造恶业。所以我们恶的习气力量强大,一点点小恶就把恶习气引发出来了;善的习气薄弱,这一点点小善无动於衷,引不出来,必得是大善,这动了心;小恶的时候,恶习气它都现行。你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看别人容易。看别人,别人是一面镜子,回过头来照自己,这叫真正有智慧,真正会修行。回光返照,你才能照见自己。
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善业多还是恶业多?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肯定是恶多善少。把这个事实看清楚了,你就想到前途非常可怕。恶多善少,将来肯定是三恶道去了,三善道希望很渺茫。趁著现在这一口气还在,认真努力断恶修善,这一般宗教里面讲悔改,佛门里面讲忏悔。忏悔不是口头说的,不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顶礼供养求佛菩萨饶恕,没这回事情。什么叫忏悔?改过自新叫忏悔。我把我的不善的习气、不善的行为改正过来,这叫真忏悔。
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我年轻时候习气很重,他教我,先给我一个希望,他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我们听了很欢喜,给我一个希望。接著说:你求的时候求不应,求没有感应,那是什么?你业障很重。必须把业障忏除,感应自然现前。怎么个忏法?老师说一句话:恶业后不再造,从前已经做了,那你就不要去管它,以后不能再造,这叫忏悔。他没有教我在佛菩萨面前去许愿什么,他没有,他只教我知过能改,后不再造,这叫忏悔。所以善知识是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完全讲的是真话,跟佛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应。
天天你去反省,发现你的过失,这叫觉悟。我们佛门常讲开悟了。开悟,好像是很玄,其实不玄,开悟是知道自己的过失,就觉悟,知道自己错了。有些人爱面子,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肯承认,这种人就没办法了,这个人佛菩萨都救不了。善知识教人,教什么样的学生?知过能改,这好学生。你看孔夫子底下最好的学生颜回,夫子常常赞叹他。颜回知过能改,比其他的同学认真,所以夫子赞叹颜回「不贰过」,不贰过就是真正忏悔,过失只有第一次,没有第二次。
由此可知,颜回天天在改过,所以他的德行往上提升。但是颜回短命,三十几岁就过世了,孔老夫子心目当中的传人。这在我们世间人讲,这么好的人为什么没有好报?实在说,我们看的眼光短浅,我们只看现前这一段,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过去、看到未来,那就不一样。能看到未来,颜回生天,提早生天。怎么知道?善与善相应,恶与恶相应,颜回的心善、思想善、行为善,哪有不生天的道理!他早走了,早走是人间没有福报,得不到他的教诲。虽得不到他的教诲,夫子的好学生还是很多,一百年之后出了一个孟子,孟子继承了孔夫子的道统,夫子有了传人。所以你要往三世看,你才真正能够得到那个实情,实际的状况你才晓得。看一世看不准,看三世你就明了了。
同样一个道理,众生有福,这个时代就感应圣贤出世,感应佛菩萨、天人就下凡来帮助这个社会,来教化众生。如果众生没福,这些人来不来?不来。为什么?来了没用处,你跟他讲这些,这些众生不能接受。他的思想不善、言行不善,但是他也有感应,起什么样感应?跟阿修罗有感应,跟罗刹有感应,这些人都来了。为什么?跟他志同道合。不善跟不善感应,善跟善感应。
我们想想看,佛告诉我们,阿赖耶里面善心所十一个,不善的心所二十六个,这是我们说因,亲因缘,因。因,善少恶多,善的力量弱,恶的力量强,所以我们人学好不容易,学坏很容易,就这个道理。那要怎样保住我们的善,我们不至於学坏?要靠教育,圣贤的教育就是从这个地方兴起来的。我常常讲,圣贤教育有个原点,这个原点「父子有亲」,亲爱,那是圣学的原点,世出世间法都在这个原点上。如何保持爱心,佛家讲慈悲心,儒家讲恻隐之心,保持到是你在一生当中永恒不变,那么你就不会学坏了。
更进一步,要把这个善心善意发扬光大。这个发扬光大就是五伦,所以五伦是性德,五伦是自然的。父子有亲爱,对父母、对祖父有亲爱。这一发扬光大,对你的家族、对你的亲戚都有爱心。在这个社会上有领导跟被领导,这个爱心在领导跟被领导这个关系里面就是道义,道义是爱。在家庭里面,夫妇有别,这个别就是各有各的任务,那是爱,那是亲爱。长幼有序,哥哥姊姊爱护弟妹,弟妹能够尊敬兄长、尊敬姊姊,这是亲爱。朋友有信是亲爱,名词不一样。再扩而大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都是那个亲爱发扬光大出来,就是那一个原点里面。像一棵大树一样,原点是根,八德伦常就是这棵树的枝叶,天然的。一定要靠教育,没有教育很容易迷失。
今天社会动乱原因在哪里?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人教了,没有人提醒了。所以儒家圣人讲「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佛法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本善。我们从讲经教学,从办《弟子规》的讲习班,特别是《弟子规》讲习班里面很明显,因为它不是佛法。凡是听经的都是学佛的,不学佛的人他不会来听经。可是《弟子规》的讲座,这就很多人来听,听了二、三天就很感动。我们从他这感动当中就看出来什么?人性本善。很多中年人,四、五十岁的人,还有七、八十岁的人,感动得流眼泪。你看,迷了五、六十年,迷了七、八十年,没人说不知道,现在一下听到的时候就有感动,可见得人性本善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样的补习教育重不重要?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提出来,希望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一起来学,转移社会风气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快速的。除这个之外,找不到第二种方法。
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教子弟了。你生了小孩,你就会教了,底下一代一定有圣贤人出来。这一代我们不能不做恶补。圣贤呢?圣贤我们看著下一代。为什么?有好的父母亲才有好儿女。为什么?你懂得教育。教育要扎根,扎根是在一生下来就教,到五、六岁的时候根就奠定了。中国人常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有道理,非常非常有道理,七岁那个根就定型了。懈怠就没法子了,就大障碍。所以只有勇猛精进,我们才能做到。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请接著看第五首偈,下面第五首偈前半段:
【乱意赞禅定。愚痴赞智慧。】
这两句我想我们同学们读到了都会有很深的感触,为什么?我们现在确实是『乱意』、是『愚痴』。乱意,妄想杂念太多,每个人都知道很严重的烦恼,总想能把这个烦恼消除。用什么方法?什么方法都不力,佛法好,没用,用不上力。这什么原因?佛法确确实实,在佛法是『禅定』,我们今天用禅定能不能把妄想杂念伏住?伏不住,这你一定要去寻求原因在哪里。禅定不能成就,什么原因?没有精进。诸位要记住「精进」这两个字,精是纯而不杂,进是不退转,我们这两个字没有做到,所以得不到禅定。在念佛法门里面就是「一心不乱」,我们没有办法念到一心不乱。
古大德常常跟我们讲一心有三个等级:最高的理一心不乱,其次的事一心不乱,再其次的功夫成片。我们今天就是再其次的功夫成片都达不到,这是什么原因?确确实实我们的修学没有精,当然也就没有进。为什么没有精进?前面讲的不能忍。谚语常讲:看得破,忍不过。好,忍不过,你就没有办法做到精进。没有精进,哪来的禅定?为什么不能忍?不持戒。为什么不能持戒?没放下,布施是放下。所以你看这六度它有层次的、有先后的。你不从头认真学起,你在后面想起空中楼阁,哪有这回事情?那是办不到的。
布施是放下,比什么都重要。放下一切烦恼习气,放下一切恶业,这持戒,放下就能持戒了。持戒,一定要从弟子规、十善业下手。没有弟子规、没有十善业,你持戒没有根,后头全都没有了。这两种根一定要知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时间是一年。这一年当中,别的功课暂时放下;这个放下,不是说不念了,时间少一点。譬如,我过去修《无量寿经》、我念阿弥陀佛,在这一年当中,《无量寿经》照念,占的时间不长,佛可以念少一点,早晚课诵念、念佛,大部分的时间学《弟子规》。就是在时间分配上,我每天用功夫的时间,早晚课两个小时,其他的在《弟子规》上至少要用十个小时。
因为《弟子规》是生活教育,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依《弟子规》去做,希望一年当中把这个根扎实。扎实之后,你一辈子受用。不是说这一年学了,第二年就不要学了,那就错了。一年当中把它学成,你一辈子都不会违犯。然后再用一年的时间,就是两年时间,再用一年的时间落实十善业。十善业的落实,蕅益大师的《节要》非常好。十善、十恶他都讲得那么样的简单、那么样的详细,确实他做到了简要详明,简单扼要又详细又明白,把这十条做到。十条跟弟子规就融合在一起,你是真正的善人。经典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你听到就非常亲切。为什么?你在其中。弟子规、十善业没做到,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没你的分,你不在里头,感受完全不相同,这不能不知道。
有这个做基础,什么都能够忍耐,自自然然精进,你会尊师重道。老师给我们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规矩到什么程度?到开悟。你看《华严经》上文殊教善财,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叫他出去参学,你可以出师了。出师就是现在人讲的毕业,你毕业了,不管什么你都可以接触。什么都能听,什么都能看,什么都能接触,绝对不会有副作用,不会迷失自性,而能够增长你的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文殊菩萨会下成就叫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无知是在文殊菩萨会上成就的;后得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在五十三参里头成就的。你们想想看这个味道,成就般若波罗蜜,真的叫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
所以你不忍怎么行?忍从戒来,戒从施来。我修学的好处,章嘉大师首先教我学布施,他老人家教我看破放下。我说从哪里下手?布施。你看只讲布施,不讲持戒,其他都不讲。你先学这个,告诉我要学六年。真的,学六年之后,我才懂得持戒,才懂得忍辱。循序渐进,不能躐等。今天我们修学有了问题,问题真正的因发生在哪里?发生在悭贪,不肯布施,所以下面全都没有。你放不下,你还会有什么成就?放不下自己,你的愿都是假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嘴皮上发的,不是从你心上发的,说说而已,没有这个心愿。所以,没有这个心愿,就没有这个力量在推动他。这个大愿是很大的力量。然后有这个愿望,真正发了这个大愿,从哪里做起?断烦恼做起。你看,六度完全是自利,底下四无量心才是利他,慈悲喜舍是利他,这完全是自利,就是自度。自己不能度,怎么能度他?
我遇的善知识,确实是很幸运,第一天传给我,直截了当,没有麻烦,言语简单,很少。我对老师尊敬,这是从小养成的,尊师重道。老师看人、看学生也很会看,看你这个人诚不诚实、老不老实?是不是像真干的样子?老实,像真干的样子,他就跟你说真话。我们听了之后就真干,他老人家叫我干六年,我真的干六年。六年之后受戒了,我是第七年出家的。所以这个基础教育你要不认真努力学,你以后怎么能发展?你以后有什么能力抗拒现代社会这种的诱惑?你如何能保全你自己不受诱惑?太不简单了。我们今天就是年轻时没学,现在补习,恶补。要非常认真努力,学成本事能抗拒外面的诱惑;名利的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你有这个能力抗拒,道业才能成就。这个道业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你才能有成就。你要是禁不起诱惑,一点成就都没有,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妄念太多,这是我们修学很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影响我们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的条件,《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心不颠倒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大的愿望成就这两桩事情,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了,这一生没有白修了,真的有把握往生。定不下来怎么办?你就想到精进重要。用什么方法摄心?每个人根性不相同,不是同一种方法。用念佛摄心,比较讲起来是占多数,念佛摄心。可是念佛同修当中还有不少的人念佛不能摄心,那你就得用另外的方法。念佛怎么样?还是起妄念。这个事情很严重,就像病一样,重病,这不是轻病,一定要想办法对治。我自己的根性不好,持咒、念佛都很难收心,就是持咒、念佛都会打妄想。用什么方法?我用读经研教。你要专心,要专注,妄念就少了,我用这个方法。
妄念少,念佛功夫就得力;妄念多,念佛功夫不得力。怎样除自己的妄念,重要。妄念,头一个要看破,看破是般若,这得要大经来帮助。如果我们程度不够,也没有这个缘分,很难涉猎这些大经大论,古人有个好方法,《金刚经》。《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里面的精华。你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他就说得好:《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一卷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这话说得有道理。换句话说,你能够受持《金刚经》,你就等於受持六百卷《大般若》。
《金刚经》如何受持?实在讲,只要记住几句话就行了,你就不会迷失了。《金刚经》上告诉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还有什么放不下?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在虚妄里头,你要去执著,你要去分别,你要去得到它,错了,完全错了。常常用《金刚般若》这几句话在日常生活当中提起观照。譬如我们遇到这些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这个东西现前的时候,你能把这几句话念一念,你的心就淡了,你就不会那么执著,不会那么样的去竞争,观照。对於自己修行功夫上,常常要想到,这个想到就是观照,「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还有什么好争的?所有一切对立、争执、矛盾全部都化解了,只要几句话就行了。
还有更简单的,《般若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是十法界,只要你能照见五蕴皆空。所以整个《般若经》,我是用了四句话做了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能真正把这四句记住,你自自然然会彻底放下,一点障碍都没有。这个时候的心境渐渐与自性就相应,智慧自然生起,这叫看破。然后你才能放下一切境缘,境,物质环境;缘,人事环境。放下不是舍弃,心里头没有罣碍,到这个时候你要真正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要提起。什么叫提起?就是后面的慈悲喜舍,你自己得解脱,你现在要帮助别人;虽然帮助别人,自己决定没有丝毫染著。
所以,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在化他过程当中,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功夫,对自行毫无障碍,那就是提升自己的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才能得圆满。那一定要到如来地,这六度才圆满。所以到自己契入境界的时候,你要全心全力去帮助别人。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绝对不会说,我帮助别人妨碍自己,没这个道理,那你还是两桩事情,你没有入门。门是什么门?不二法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入不二法门。十法界里面没入,自行化他是两桩事情,没入。破一品无明就入,一多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自他不二,生死涅盘不二,烦恼菩提不二,这个时候你得大自在,你得大圆满。
这个大自在、大圆满是对十法界说的,十法界里头没有。虽然是大自在、大圆满,还没有究竟。究竟的大自在,究竟的大圆满,如来果位,等觉菩萨还差一点。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个个都是大自在,个个都是大圆满,但是距离究竟有浅深不同。愈是高位的距离究竟近,位次低的距离得远,全部都称之为大自在、大圆满。因为那个完全回归到自然,回归到自性,才称为大。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大小的大没有入;大小不二就入了,所以入不二称之为大。这个大是赞叹之词,不是大小。
我们现在要回过头来看自己。自己妄念这么多,用什么方法?这自己一定要去思惟、要去研究,许多方法都可以做出试验,各人根性不相同。在我们一般客观的看法,现在大多数人,现在讲什么?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他接收外面的讯息太多,把思想搞乱了,我们叫头脑搞乱了,所以妄想特别多。对治的方法,我们就少接触外面的资讯,不是很必要的不接触。我的根性不是上根,中下根性的人,所以我要用方法来克制。我大概在四十岁的时候(出来讲经四十岁),不看电视,不看报纸,所以到现在差不多是四十年,我知道东西很少。一些书,书也不看了。图书我是很完备,有时候做讲经参考,不把这个时间放在这上面。把时间统统用在经教上。
我是用研究经教、讲经这个方法来帮助自己收心,减少妄念,这对我确实有很大的效果。而且经教愈深入,观照功夫愈得力,愈来愈知道这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毕竟空、不可得,得失的心没有了,什么事情一切都随缘,决定不攀缘。弘法利生也是随缘,有缘就做,没缘不找麻烦。想想古来的大德,住在深山里头几十年不下山,我非常羡慕,我没这个缘分。现在纵然有缘分也不行,我要到深山里面去自修,对不起众生。众生需要听经,现在没有人代替我。如果有人代替,我找到个替身了,他能够讲《华严经》,讲到我也很欢喜,我给他磕头,这个就让给他,我就可以到深山里去住山去了,去过古大德的那个方式。这没有缘,行。有这么多人在那边等著,希望来听经,希望在一起学习,这不能够辜负大众。我们讲到现在说的客观环境不容许,我们就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李老师教我,红尘里面修清净心,这里头修成,是真的;修不成,马上就退转了、就堕落了。所以自己总是很小心谨慎,摒弃外缘,时间一定用在读经,用在研教,用在讲经上。跟大家这么多同学,我们一起来修学。除了现前的,还有在网路上的,还有在卫星电视上的,甚至於还有很多家里头拿到光碟。究竟有多少人,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也不要去计算。为什么?分别执著,这错了。不分别、不执著,随缘不攀缘,身心自在,不要给自己有一点压力。给自己压力,错了。压力从哪来的?都是患得患失,粗的;细的,分别执著,从这来的。
我们现在很清楚、很明白的了解,有这个认知,宇宙是一体。《华严经》讲得多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出现品里面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宇宙是一体。所以这经上我们常常读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什么是我们的法身?整个宇宙是我们的法身。你能认知这一点,你的慈悲喜舍自自然然展开了,你的爱心遍法界,善意满法界,纯净纯善,一丝毫的过恶都没有。对待一切众生就是对待自己,我不希望自己有不善,不希望自己造罪业,不希望自己迷惑颠倒,这些迷惑颠倒的人就是自己迷惑,这些造作不善的人就是自己造作。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要应化到十法界去帮助这些众生,这个道理你懂了吗?一体。就像我们这个身,这身是一体,这个地方有点痒了,自自然然去给它搔痒,还要问什么理由吗?没有了。为什么?一体。十法界众生在受苦受难,跟自己是一体,就像左手臂上有痛痒,右手赶快帮忙它搔搔痒,哪有理由可讲?没有。所以佛讲的一句话,讲得很有趣味,「法尔如是」,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你左手这些痛痒的时候,右手去摸摸它,自然的,还要左手去请求吗?哪有这种道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就入这个境界。
所以我们想到自己妄念这么多,不能不用方法来克服。一心一意为众生服务也是个办法,你看哪一种有效。我们所看到的,民国年间的事情,倓虚法师说他早年遇到的修无师,这是哈尔滨极乐寺开戒时候,他在那边帮忙。修无师一生都是在寺庙里面修苦行,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没有出家之前他做泥水匠、做小工,所以一生吃苦。出了家之后,寺庙里面有粗重的工作他去做,苦行僧,在苦行上面也能摄心。念到自己的命苦,环境苦,一心向佛了,为常住、为大众来服务,修一点福报;这一点福报,他往生的资粮。什么都不求,就求往生。你看走的时候走得那么自在、那么潇洒,预知时至,无疾而终,他没生病,佛来接引。
纵然自己烦恼习气太重,不能持戒而破戒,还是有救。你看看《净土圣贤录》里面宋朝的莹珂法师,那是破戒,不守清规,他有善根。什么善根?自己很清楚,死了之后一定堕地狱。想到地狱苦,怕了,这入地狱不得了。问他这些同参伴侣,有什么方法能救,这同参道友也不错,找到一本《往生传》给他看。
他看了之后非常感动,真的发心念阿弥陀佛。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三天三夜没有吃饭、没有喝水、没有睡觉,拼命念,真的感动了,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佛告诉他:你的寿命还有十年。你这十年的时间好好修,到你临命终时,我来接你。莹珂法师跟阿弥陀佛说:不行,我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诱惑,十年当中我不知道又做多少罪业了,我的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去。阿弥陀佛真慈悲,也就答应他了,阿弥陀佛说:好!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他高兴得不得了,门一打开,告诉大家,三天之后佛来接引。家里一般人都说他说疯话,没人相信,你这种人念三天佛怎么就能往生?反正时间很短,三天之后看你怎么办。三天之后真走了,也是无疾而终。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像莹珂他真有智慧,十年寿命不要了,提早走的。这些例子自古至今很多很多,我们听到了,我们看到了,你还会有怀疑吗?
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疑障碍了信心,半信半疑决定不能成就,真信。佛哪会骗人?佛教我们不妄语,他怎么会妄语?我们今天教学,为什么学生这么难教?自己没做到,所以你难教。佛为什么好教?佛统统做到。佛教你不妄语,他一生当中没说过一句妄语,服了;佛教你不两舌,他一生当中从来没有挑拨是非,你怎么能不服?佛教你不贪,你看他什么都放下了,富贵荣华他命里有的,不要了,全部都舍掉了,这时候叫你放下,你心服了。
所以自己先做到再教人,好教。自己没有做到,教人就难了,人家不相信。尤其是这个时代,所谓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什么叫知识爆炸?胡思乱想的时代。你一接触到,你看现在是电视、电影、网路、歌舞这些娱乐的节目,全都是教你胡思乱想,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这些娱乐全是教育,都遵守孔老夫子最高的指导原则「思无邪」。娱乐当中不能让你起邪思邪念,那是多么的高尚、高雅。现在这个跟从前不能比,以前是可以欣赏,赏心悦目,现在没有了,现在你接触生烦恼、动感情,所以像这些我们都要明了。
书,不能乱看,我自己有经验。我在初学佛的时候,五十年前,那个时候的书店,用现在的话说,磁场很好,进入书店、进入图书馆,心里很宁静、很舒畅;现在的书店进到里面去,磁场很不好,进去之后很难过。那就是什么?这书籍里头的内容是乱七八糟的,乱意。现在图书馆比书店稍微好一点,里头还是有乱意,我们进去之后感触非常的明显,这就晓得现在书籍里头内容不好,都是些邪知邪见,都是教你邪思乱意,你说怎么得了!
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试验,用念佛或者是持咒、用持戒,用种种这些方法,哪一种方法有效就用哪一种。到不能产生效果,可以再换一种,但是一定不离开我们修行的路线,方向目标决定不能够失掉。我们的方向,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目标,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求佛力加持。「乱意赞禅定,愚痴赞智慧」,唯有定跟智才能真正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