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二一讲) 2005/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21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八助道甚深,智首菩萨偈颂第四首看起:
【悭者为赞施。毁禁者赞戒。多瞋为赞忍。好懈赞精进。】
这段虽然有两偈半,也就是十句,我们还是一首一首的来读。前面讲到第一句,实在讲,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了个原则,而且诸经所说不同。譬如这个地方讲赞叹,应当要赞叹,可是佛在《涅盘经》里面跟我们讲的跟这个恰恰相反,《涅盘经》上:悭者之前,不赞布施;毁禁者之前,不赞持戒。佛的话是不是有矛盾?确实,而实际上佛法决定没有矛盾,那是因为时节因缘不一样,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与人相处,言语造作要恒顺众生。恒顺众生,你要懂得时节因缘,这是在什么时候。一年四季不同,一天早晚不同;再说这个时代有治乱不同,有承平、太平时代,有动乱的时代,不一样,你都要能够想到。人,人的根性不相同,有人对於你的劝告欢喜接受,还生感恩的心;有人对於劝告完全排斥,置之於不理;还有一等人,你劝告他,他还要伤害你。所以是因时、因地、因处(地跟处是一样的)、因人而异,不同!应当赞的要赞,不应当赞的不能赞,你才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跟圣人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
在一般场合当中,讲经教学这是最方便,因为展开经本讲到这一句,不说不行。这里头有善巧方便,没有讲到这个地方,你要是特别赞,要看时节因缘,讲到这个地方可以说。我们是学这段经文,应该怎样学法?最重要的还是要归到自己,正是儒家所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尤其是前面跟诸位报告过,祖师大德说得很清楚,六度多分是自利,四摄多分是利他,四摄、四无量心是利他。尤其是四无量心,把自己的心量拓开,慈悲喜舍遍法界,这才是大圣、诸佛菩萨的修养,我们要学习。所以言语态度做到恰到好处,那就是佛经上讲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没有一定的模式,变化多端,无论是什么场合,无论是什么根性,你跟他接触、跟他往来都能叫他生欢喜心。这是高等智慧,一般人做不到;这是真实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真正得受用。
以布施来说,喜欢布施的人,这要赞叹。为什么说喜欢布施的人还要赞施?虽喜欢还吝啬。有没有这样人?有,很多。我们自己学佛这么多年,想想自己学佛的过程,最初接触佛法,老师劝我们布施,我们也很欢喜,吝不吝啬?吝啬。怎么布施法?这是我自己的经历,自己有多余的,把那个多余的施舍给别人。在施舍时候心里总是要好的、完整的留著自己用,次一等的或者是有残缺的给别人。这已经很难得了,因为在这以前残缺的也不肯给人,统统据为己有,现在可以能够分给别人,就很大的进步了。
这样再过若干时日,大概总得三、五年,慢慢的施舍养成习惯,真正有欢喜心了,我布施给人家,好的东西给人,不好的东西留著自己用,这进一大步,送人都是送好的。再提升,自己很需要的、需要用的,看到人家需要也能够布施,舍己为人。譬如吃的、穿的、日常生活的用品,我们很需要,看到人家更需要,能给人,能够成就别人。尤其是真实的社会福利事业,我们可以省吃俭用。自己道场原来准备建一个图书馆,要花不少钱,不建了,把这个钱省下来到国内去办学校,可以办很多个希望小学,帮助许许多多清寒的学生有地方读书。所以布施这个心、这个意愿长期慢慢培养,培养到一定的程度就真正能欢欢喜喜的牺牲奉献。
我们想到佛陀、想到印光大师一生过著清淡的生活,虽然供养很多,并没有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没有。他的关房我去参观过,没有用这个钱去整修;穿的衣服、饮食都还跟大寮里头完全相同,没有特别照顾。他老人家是八十岁圆寂的,晚年也都随众,不接受特别照顾。这是表演给我们看,布施要做到圆满。佛经里面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祖师大德都做出榜样,我们看了之后要能体会到,要知道怎样去学习。心清净,需不需要用食补?不需要。我们现在懂得,身心清净是对於自己身心最好的营养,无过於身心清净,远离一切欲望,这就对了。
第二句『毁禁者赞戒』。毁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不持戒。禁是禁戒,佛不许可你做的。五戒是禁戒,你看都有「不」,不杀生、不偷盗、在家(多半是给在家居士的)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加上一个不,禁戒。十善业道,实在讲也是属於禁戒,但是它不算是戒律,善行,善行就是佛劝你。所以虽然十善有不杀生、不偷盗,五戒也有不杀生、不偷盗,意思不一样。五戒是佛绝对禁止的,十善是劝导人的,那就宽多了,你犯了没有罪,就是没有破戒的罪。不像五戒,五戒你犯了,当然你犯杀生有杀生的罪,另外还要加重一层罪,那就是破戒的罪,两重罪。十善里面不杀生没有破戒的罪,这一点诸位同学要知道。为什么五戒跟十善有重复的?不一样,一个是劝导,一个是严禁、是规矩(佛门规矩)。十善是普遍劝导大家的,应该要这样做。所以十善你能做到,持戒就没有问题,这个禁戒你一定会持,你不会犯戒。
持戒功德很殊胜。对於不懂得持戒的人,赞叹持戒的利益,赞叹持戒的功德,赞叹持戒的果报,他能生欢喜心。不杀生,你想不想得健康长寿?你愿不愿意别人伤害自己?不愿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就不能伤害别人。我不愿意别人毁谤我,我决定不可以毁谤别人。别人毁谤我怎么办?要想到说,世间没有说是没有因生起的事,决定没有。凡是事一定有因,因在这一生,我们能想到;那个因要是在前世、在宿世,我们就不知道了。
所以佛常常教我们要想到,别人伤害我,我这一生确实没有伤害过他,这必定是过去生中的因缘,应当接受,就是这个帐到此地就了了。虽受到伤害不生瞋恚,决定没有报复,这一笔帐就了了,来生再见面就变成好朋友,化敌为友,化怨为亲,这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现在所讲的冲突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冲突?我在走路看到报纸上一个头条新闻,很大的字,我看了一眼,儿子杀父亲。像这些社会新闻你们知道的比我多,这怎么发生的?不是外面人杀你,儿子杀你,这个事情在今天的社会已经不算新闻,太多了。事情没有偶然的,一定有因,因决定在前生。前生你杀他,他有怨恨,他要报仇,念念要报仇。报仇怎么办?投胎生到你家里来做你儿子、做你孙子,你怎么防范?
今天社会这样的混乱,不想活的人这么多,他不想活,就很容易被人利用,背著炸弹去杀伤那些无辜。我们讲无辜,其实没有无辜,统统都有前因后果。我记得有个同学给我说,也是个真实的故事。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在一场火灾里面死亡,那场火灾死亡有六十多个人。就在他死亡之后托梦给他,劝他不要悲伤,命中注定的,这六十几个人有共业;没有共业的,就在火窟里头顶多受伤也无事,没有冤枉的。这是我们世间人不知道事实状况。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二十五、六岁。朱镜宙老居士(章太炎的女婿)那个时候将近七十岁,我是刚刚接触到佛法,他常常讲故事给我们听,把我们看作小朋友。他讲在抗战之前,他在苏州一家银行做经理,朋友当中有个朋友是走阴差的,我们现在讲通灵。他的地位并不高,传递书信的,他在做这么一份工作,所以每天晚上他就去上班。苏州城隍叫都城隍,在鬼道里面,江苏省的地位最高,相当省长一样,上海是个县,上海城隍是县城隍。传递一批生死簿,就是哪些人该死的时候名册,上海城隍送到苏州,苏州是他来接的。
他接了之后,他就翻翻看看,看看哪些人。这翻了之后觉得非常奇怪,第二天跟朱老几个朋友们聊天就讲到这桩事情:昨天晚上,上海城隍送来一批生死簿,很奇怪。大家就问:奇怪什么?他说:那个名字都是四个字、五个字的,好几本子全都是的。他说:中国的姓氏,复姓四个字也不常多见!他说:怎么那么多名册全都是四、五个字的?每个人都不知道,都感觉得很迷惑。三个月之后,日本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他们才恍然大悟,那些名册是什么?日本人在那一次战役死亡的。你看名册三个月之前就送到苏州都城隍那里去了。所以这讲起来连战争当中死的都是有定数,绝对没有一个无辜,战争当中没有无辜伤亡的。我们这才相信古人常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些道理你跟现在一些人讲,他不能接受,他说这是迷信。我们在这么多年的学习过程当中所遇到这些事件,细心把它核对,很准确。我对於这些事情深信不疑。
人的命运是自己造的,过去生中处事待人接物不善,才有这么多冤亲债主天天来找麻烦,来造成我们身心不安,或是精神、身体、物质受到损害,没有一样是没有前因的。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从今之后忏除业障,真正修忏悔法,改过自新,处事待人接物决定不违背佛陀的教诲、圣贤的教诲,我们的宿业会化解。纵然是怨怼,他看到我们这样的修行方法,他也会原谅:这个人还不错,现在是个好人,算了,不要再找他麻烦了。有,人间有,别道众生也有。
所以真正学佛,不杀生,蚊虫蚂蚁不可以伤害,它也是一条命。它过去在得人身的时候(做人的时候),造作了些恶业堕这种身,不能够轻慢它。偶尔遇到这些小动物来骚扰,决定要用慈悲心来接待,跟它沟通。这个方式我们用了很多年,很有效果。我在澳洲,在我居住的房子后面建了一栋新房子,四个房间,我住在后面。有一天早晨起来之后到洗手间,洗手间里爬满了蚂蚁,太多了,这洗手间不能用了,你用的时候一定会把它踩死。我就跟蚂蚁菩萨商量,不晓得从哪来的,我说:你们从哪里来的,还从哪里出去。我说:现在这个洗手间我要用,你们有你们生活的空间,我们彼此互相尊重,互相不妨碍。我就离开洗手间,过了半个小时,我再进去,一个蚂蚁都没有,统统都走了。千万不能有害众生的心,蚂蚁都不敢伤害,怎么会伤害人?这持不杀生的戒,不杀生果报是健康长寿。
不偷盗,果报是资具不乏。资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需要的财物不会缺乏。坚持不偷盗,不偷盗从哪里做?从决定不能占别人的便宜。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是偷盗,盗心,虽然你没有做,你还有这个心。真正修行改过从哪里改?从起心动念之处,从心地里头去改。一切人,有主物不能动,你要是侵犯,统统是犯了盗戒,这是对一般人。如果对团体,这个罪就更重了。你对一个人,你偷盗,将来还债还一个人;如果你要是窃盗国家的财物,这可麻烦了。譬如国家的公共设施,你要把它窃取据为己有,国家公共设施是人民纳税所建立的,以后这个债主就是全国人民,你说这个事情麻不麻烦?你要到哪一辈子才能还得清?
所以世尊在《梵网经》里面有两条重戒,「不作国贼,不谤国主」。国贼是什么意思?对国家、对社会有损害的事情,你去干这个,这结罪很麻烦。璎珞戒里头有「不漏国税」,你看看佛经里头说,伊斯兰教叫「天课」,决定要缴纳的。他们那是戒律,硬性规定的,你的收入百分之十要拿出来做慈善事业(救济众生的事业),或者你自己做,或者你交给教会做,都可以。所以侵占别人的财物,侵占公家的财物,很麻烦。
在佛门里面要讲到偷盗,诸位同学也许都知道。佛在经上讲,你造作五逆十恶罪,佛还能救你,你要是窃盗常住物(就是偷盗常住的东西),佛没办法救你。什么原因?佛法的道场叫十方道场。但是现在十方道场很少见了,古时候道场真的是十方道场,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去挂单,也就是说都可以去住,吃住都不要花钱,他都接待。你觉得这个道场跟你的志趣很相投,你就可以在这个地方长住,住一辈子,在这里修行,将来在这里往生。
可是现在道场不一样了,现在道场所谓是子孙庙,你跟他没有关系,他一餐饭都不招待你。现在在国外,国外道场我比较熟悉,常常到那边去。国外道场三餐饭他要缴钱的,要买饭票,不过比较便宜就是,比外面便宜。中国寺庙是素食,一些外国寺庙也都卖饭票的。这跟十方常住不一样。所以在从前十方常住,这窃盗常住物那个罪非常重,因为道场叫十方,就不是这一个国家、不是这个地区,也不是这个地球,它是什么?它通遍法界虚空界的,这个事情可就大!这债主那就没法子计算了,所以佛不能救。你说这个地球上种种设施,充其量现在地球人口将近七十亿,你有七十亿的债主,还可以还得尽。如果它要通十方法界,那就无量无边,这怎么能动?所以佛在经上讲的这个话是真话,绝对不是吓唬人的。盗常住物,十方诸佛不能救你,道场里头一草一木、一针一线都不可以。
虽然现在的道场跟从前不一样了,不是十方道场。不是十方道场,结罪就没那么重,这诸位要懂得,没那么重。虽不重,还是很麻烦,你偷盗的,你将来要还债,你盗多少,那就要还多少,一点便宜都占不到。大乘经教里头常讲,吃它半斤,你来生要还它八两,哪有便宜可占!那是讲什么?讲吃肉。你吃众生肉,你跟众生结冤仇,它不会甘心拿肉来供养你。它是弱者,没有法子抵抗,并不是甘心情愿的。所以想到来生、想到后世,这些事情我们就不敢做了。又何况佛告诉我们,我们想求财富、求聪明智慧、求健康长寿,有正当的方法,不能够随著自己错误的知见胡作妄为,带来的是灾难。一定要依正教,正教决定是事实真相。佛法之殊胜,能叫我们五体投地,它丝毫不欺骗人。而且佛所讲的,最后希望你自己能证实。你看这个经都讲的「信、解、行」,最后是「证」,你证明佛所讲的完全正确,完全是事实真相。所以不能有盗心。
施心好,布施好。没有财力布施,我们有布施的心,那个功德还是不可思议,你布施的心愿遍虚空法界。在事上,事上我现在没有能力,我有业障,我没有福报,我有一点就施一点;没有外财,我还有身体,我还有内财,我还可以帮人做义工。帮助别人做义务工作是内财布施,内财布施果报超过外财。所以不是说穷人不能修福,没这个道理。往往穷人修的福比富贵人修得大,比富贵人修得殊胜。如果说是机缘好,你的机会很多,一生都在修持,果报在晚年就现前。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机会,你所修的福报,果报在来世。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戒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我们可不能把它搞错,这是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所犯的过失。我是从学术入门的,不是讲一般人信仰入门的,我是从哲学里面入门的。最初入门是把佛经当作哲学来研究的,所以对於戒律就疏忽了,有个很错误的观念,戒律是什么?就是生活规范。讲到生活规范,我们一定会想到,在中国古时候,你看三代的礼,礼就是生活规范,不一样,夏商周三代不相同,中国跟外国的生活规范怎么会一样?佛经里面所讲的,三千年前古印度的生活规范,我们今天在三千年之后在中国。所以我们只著重在经论,戒律这方面完全把它舍掉了,对它一点兴趣都没有。
可是章嘉大师有善巧方便,他看我看得很清楚,对於佛法真正有热爱的那个心,肯学而且肯干,可是戒律这是决定听不进去的。他跟我,三年没有在我面前赞戒律,真善知识。可是怎样?偶尔的,他会轻描淡写的露一句:戒律还是很重要!并没有劝我,就说这么一句话。而这一句话三年当中至少听的有一、二十遍,所以印象很深。虽然不在意,你要不提起来,我没有印象;提起来,印象很深,他老人家是讲过不少次。没有放在心上,总认为它不契合於现代生活方式。
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感他老人家的恩德,在他火化,火化特别给他建了一个塔,甘珠活佛是他的弟子,这几个人在火化塔旁边搭了几个帐篷,守灵,我就到帐篷去住了三天。我请了三天假,住三天。三天,我很认真的反省,我跟他三年,他教了我什么东西?这样一想,「戒律很重要」这句话他讲了很多遍,应该是特别提醒我的,我对於这个是非常非常的疏忽。於是这才看看戒律的经典。
一直差不多到了将近一年,我突然想到儒家讲礼,生活规范,这是世间法;佛家的戒律不是世间法,是出世间法。大概就是出世间这个标准不能变更,世间生活标准可以随著时代、随著当时状况有所改革,而出世间那个标准是决定不能够改革的。我想到这一层,我想出个道理出来了,我才很重视它。圣凡的分水岭,不是世间族群,或者我们讲是专制时代、民主时代,不能用这个来说,出世间是圣凡的一个界限。我想到这个地方,这戒律自自然然就接受了,就认真的去读、去学习。所以然的道理搞清楚了,都有时节因缘。章嘉大师以前给我讲,我很不容易接受,到我自己去把它想通就明白了。所以真正明了了,赞叹持戒就对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第四首偈的第三句:
【多瞋为赞忍。】
这贪瞋痴的习气确实非常严重,佛在诸经常常给我们提示,这三毒烦恼果报是在三途。贪心是饿鬼道的业因,瞋恚是地狱道的业因,这是讲十法界。十法界这受生无量因缘,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无量因缘当中,哪一个最重要?无量因缘太多了,无量因缘第一个业因是什么?我们很想知道。所以佛就告诉我们,地狱道第一个业因就是瞋恚。瞋恚堕地狱,悭贪堕饿鬼,愚痴堕畜生,这称之为三毒烦恼。三毒烦恼是所有一切烦恼的根,不能不断。在六道里面,天道上面两界;天道有三界,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上面的两种天没有瞋恚。瞋恚是不是断了?不是的,伏住,是定力;慈悲喜舍,他们修四无量心,把贪瞋痴伏住不起作用,所以享天福,那个福报长远。
再长远,他有寿命的限制。譬如讲到最高的无色界天里头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是八万大劫。这个八万大劫,一般人对它概念很模糊,搞不清楚。如果我们看看佛在其他经典给我们讲的,世界的成住坏空,这是讲的什么?讲大劫、中劫、小劫。大劫是世界的成住坏空,称为一个大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那个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成住坏空要经历八万次。如果从这上来想,大概我们就有概念了,这个时间太长了。
时间再长也有到的时候,时间到了,他的定功就失掉了。失掉了,不能再往上去,这就是谚语所谓「爬得高,摔得重」,他从那里堕落下来,还是要搞六道轮回。他堕到哪里?决定堕到阿鼻地狱。从最上面掉下来一定掉到最下面,不会掉到半当中。他不会掉在欲界天,也不会掉在人间,一定堕落在阿鼻地狱。为什么?他造了最严重的罪过,因为他把无色界天误会了,当作究竟涅盘,究竟涅盘是不生不灭,修行到了顶。他误会了,那个不是究竟涅盘,以为是究竟涅盘。寿命一到的时候,一要堕落,他立刻就怀疑,从前这圣人、这诸佛如来所讲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看,我已经证得究竟涅盘,怎么还会有生死?还会有轮回?这就叫谤法,毁谤正法,怀疑圣教,这个罪就堕得很重。
由此可知,忍是伏瞋恚的,不是断。要什么时候才能断?你看由忍到定,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你要想修定,首先要修忍辱,如果忍辱的功夫都没有,你怎么会得定?小小的不如意,脾气就发起来了,哪里会有定?散乱障碍定,忍就更不必说了,那瞋恚就不必讲了。就是必须要把瞋恚能忍耐下去,你才能够修定,所以称为修定的前方便。修定的目的在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转烦恼为菩提,把贪瞋痴就变成了戒定慧,就转了。转过来之后,永远没有贪瞋痴了,这是什么人?法身菩萨。
由此可知,四圣法界里面都是伏,甚深的定功,广大的慈悲,所以贪瞋痴不起现行,根没断。通常我们讲阿罗汉贪瞋痴这烦恼断了,断了还有习气;是真的没有了,可是习气还在。到什么时候才把习气改变掉,习气都没有了?辟支佛以上,那定力比阿罗汉高。我们今天在此地讲的是第八信位的菩萨,第八信位他的断证功夫相当於辟支佛,比阿罗汉高。在这个境界里面,习气也降伏了。真正转烦恼为菩提,一定要到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转过来。
这个烦恼招感的是三途,我们要认识清楚。日常生活当中千万不能动瞋恚心,再不如意的事情,正是我们修忍辱波罗蜜的方便。你没有这些忤逆的事情,忍辱波罗蜜怎么修?我们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事,一切众生对我们不如意的行、不善的行为,都要把它看作那是我修忍辱波罗蜜最好的机缘,我们就会心平气和。没有忍辱,我们净宗虽然不讲禅定,那个念佛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我们念佛不要说是一心不乱,连个功夫成片都做不到,什么原因?不能忍。你没有这个字,你念佛功夫不能成片。
没有这个字非常麻烦,到临命终时,如果遇到一桩不如意的事情,你还发一顿脾气,好了,西方极乐世界没分,到哪里去了?瞋恚心一动,到地狱去了。地狱很复杂,佛经上给我们讲的七十多种,那都是略说不是细说,所以一动瞋恚决定堕落到那边去。地狱去容易,出来可不容易。所以三途佛为什么说得那么详细?实在讲,佛的慈悲心劝勉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要造三途的罪业。不造三途,你决定要修六波罗蜜。所以六波罗蜜是自度,慈悲喜舍才是度他。
慈悲喜舍的内容是什么?内容还是六波罗蜜。慈里面有布施、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悲里头也有,喜里头也有,舍里头也有。所以自度而后你才能度人,自己未度要能度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我们今天修这个,难。为什么六度修不成功?我们也是经历了许多许多年,发现的是我们修行没有根。这个根不是宿世的善根,是讲这一世的。这一世,那讲的是增上缘。我们没有缘分把我们宿世的善根引发出来,缺了这个缘。
这个缘是这一生的,这个缘是什么?这个缘是教育,也就是从小没人教。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认识到了,才对於中国古圣先贤、对於我们的老祖宗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老祖宗真聪明,发明的这个文字,文字是符号,充满了智慧。你看看「忍」这个字,心上面一把刀;那把刀刺在心里面,你能够受得了,能够若无其事,这叫忍。所以谚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大谋是什么?了生死出三界,这称之为大。
我们想了生死、想出三界,想往生弥陀净土,你不能忍怎么行?什么都要忍。头一个,人为的加害,我们常讲冤亲债主,你在修行过程当中,你在一生当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很多。为什么?我们过去生中有无量劫,生生世世随顺自己的习气给这些众生结多少怨。这一生当中,那些冤家债主碰了头,他怎么会有好脸色给你看?有意无意伤害你。为什么说还有无意的?过去生中我们无意伤害别人,今天遇到无意伤害我;过去生中我有意伤害他,这一生中他有意伤害我。你统统都要把它想通,然后你才知道应该怎么样处理。
所有一切障难灾害,我统统怡然接受,欢欢喜喜接受,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些帐统统了掉,即使伤害我的身命我也很欢喜。忍辱波罗蜜圆满之相,就是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瞋恚心,没有报复心,而且也欢喜感恩: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那个时候的忍辱仙人就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当年伤害忍辱仙人的歌利王,就是现在释迦牟尼佛会上第一个证阿罗汉的憍陈如尊者。菩萨说话算数,绝不食言,成佛第一个度他,忍辱波罗蜜圆满之相。
我们今天受一点点委屈都不能够忍受,还有什么成就可言?《金刚经》大家读过,《金刚经》里面讲六波罗蜜是特别强调两种,讲得最多的,第一个是讲布施,第二就是讲忍辱。所以「一切法得成於忍」,这句话太重要了。你要想成就,一切法的成就,不管是世间、是出世间,是大事、是小事,要想成就,头一个就是忍。你不能忍,决定不能成就。能忍辱,此地被人破坏,另外地方成就。这个例子太多了,在佛经里面,佛都说出许许多多忍辱功德果报的例子,我们要知道。
尤其是在现实的社会里面,冷静细心观察世出世间事业成功的人,当然先决条件是宿世的因,这很重要,这是真因,但是有因没有缘,果报不会现前。今生的缘,实在讲就是布施跟忍辱,这两条比什么都重要。能修这二法,你的悭贪心自然淡薄,瞋恚心自然也会化为乌有,你的烦恼应当要减少八成,身心自在,佛家常讲的「轻安」,你得到轻安,你才能够精进;要不能忍,勇猛精进你决定做不到。
你契入境界之后,不论是世法佛法、圣人的经教,契入之后你会感到欲罢不能,会深深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必然是夜以继日。这晚上睡眠时间就少了,你要能忍,你不能忍的时候,你就会贪睡。世尊教人,当年大众跟著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规定大家休息的时间,中夜。中夜是什么时候?晚上十点钟到凌晨两点钟,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是你睡眠休息的时间。他们那个时候一般睡眠很少躺下去的,多半是打坐休息,这个要功夫。学习都要忍耐,你不忍耐你就学不成,不是躺著睡,坐著睡,要把它养成习惯。年岁大的,体力衰的,佛也许可,许可躺下来睡。
佛对待人真的是很慈悲,通情达理,没有一样不是活泼的。制定的是有戒律,没错,戒律都有开遮持犯,换句话说,统统是活活泼泼,不是死呆板的。所以应用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统统能适用,这个高明。每条戒在某种情况之下,有开缘,开戒不是破戒;没有开缘你开的时候,叫破戒,应当开你不开,也叫破戒。活的,你要是不完全懂得,你不知道这个戒律怎么持。所以叫通权达变,这才是善巧方便,才能够普度众生。
最怕的是什么?人,好人,守著戒律不知道变化,所谓是死在戒条之中,死在经教之中。这样一来,你自己有没有过失这不说了,你对於佛教的弘扬肯定产生障碍。为什么?让别人一看,这佛不能学,你看佛的戒律就像绳索一样,把自己一身绑得一点自由都没有,吓得一般人不敢入佛门来,这就错误。所以一定要懂开遮持犯,要观察现实环境上,我这应该要怎么做法,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让一切众生赞叹佛法、敬重佛法、欢喜佛法,他就慢慢就度过来了。千万不要是一接触就把人家吓倒,那就错误。
现在实在讲,佛门里头最麻烦的还是这桩事情,持戒这方面的事情。为什么学佛的同修,没有学佛之前家人相处都很好,学佛之后跟家里人都对立了,家反而不和?这对佛教影响非常大。你的邻居,邻里乡党朋友看到之后:你看看,他一学佛,家不和了,佛害人,佛害社会,这个东西不能学。你自己以为你持戒持得很好,你把佛教破坏了。功跟过比较,你的功少,你的过大。这是什么原因?没人教。哪一样东西都要很认真细心去学习,你才真正懂得。所以经不能不听,经里头常常讲。
在日常生活当中,戒不能不学。我们也不要学太多,首先学《弟子规》,《弟子规》是真的要学。今天还有同学问我,他念《无量寿经》念了不少年,不得力,问我怎么办?我说:你听经听得太少。他说是的。虽然天天念经、念佛,不懂意思。不能把佛陀教诲落实到生活当中,你不得受用,所以你的生活很苦恼。佛本来是教你离苦得乐,你现在学了佛之后,苦没办法离开,乐也得不到,所以对於学佛,日子久了就产生怀疑。这一怀疑,信心就下降了,到最后很可能放弃了,不学了,或者学其他宗教,学其他法门,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说,遇缘不同。这是善导讲的一切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意思很深。我们许许多多人遇到一个善知识、一个好老师,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当中有成就的、有不成就的,还有晚年时候变节的。不是一个老师教的吗?没错,一个老师教的。这遇缘不同,缘里头有根性不同,修学有真假不同,解义有浅深不同、有广狭不同,你细细分才晓得不容易。这里头最重要的,不能忍。前面我们介绍忍辱,头一个要能忍受人为的伤害,第二要能忍受自然的灾害。自然灾害,譬如饮食起居,当有缺乏的时候,不以为意。你要不能忍,瞋心一生起来,决定障道,你所修的全部都化为乌有了。天灾人祸都要忍,自然的灾害,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热。我们现在生活在大都市,大都市比较方便,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冷气。如果没有,你还是不是继续去修学?还是不是功课不间断?
第三个那更重要,修法。法绝对不是说短时期能成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要忍,长时薰修也要忍。一门深入要忍,是说你能够把别的东西能放得下,这要忍。看到这个也好、那个也好,这部经也好、那部论也好,这个法门也好、那个法门也好,都想学学;要知道我们的精力有限,我们的时间有限,把精力分散,把时间也分散了,成就就很渺茫。再喜欢的也要能忍得住,把它放下,不学了,想想自己的根性能力只能学一门。一门,只要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成就。像念书,大学里面很多很多个科系,我只选一个科系,我忍耐四年,这就毕业了,就成功了。如果你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课程都想学,同时学个十个、八个科系,四十年都毕不了业。为什么?学乱了,时间精力都不能集中,每一样都学一点皮毛,这就错了。
我们在教学里面有个经验,四年当中,如果说我们学四部经,四年当中同时学四部经,另外一个人四年当中学一部经。这个试验的结果,一部经的成功了,四部经的失败了,所谓是「样样通,样样松」。一门深入的人他有成就,他确实契入境界了。如果十年学一部经,二十年学一部经,他就变成世界权威了。特别是在佛法,佛法常常讲:一门通,一切门都通。为什么?他得定了。十年、二十年在一部经上,心定了;定到一定的程度,开智慧!智慧一开,全都通了。你二十年的时间,你学二十部经论,一部都不通;二十年学一部,肯定他通。这么长的时间,他有耐心,他能够忍耐得住。你不能忍,怎么行?
所以净宗祖师大德教人,正是依据《无量寿经》的教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专到什么程度?自己佛堂里面只有一尊佛像,阿弥陀佛,只有一部经《阿弥陀经》,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这个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肯定往生。就是他能忍,他能把其他的统统都放下了,边都不沾,忍。这叫什么?修法要忍。你搞得那么多,你的心是乱的,散乱的,散乱心不能往生。所以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懂得这个字,一切法得成於忍,你说这多重要。
有缘,这个有缘是你的法缘好,有很多人愿意听你的,愿意看你的,这有缘,有缘要帮助众生;帮助众生,不要忘了自己。因为你要帮助众生,你必须要广学多闻,你帮助众生;而实际上帮助众生,一门深入也能帮助众生,我一生就讲一部经。古来大德有,一生就讲一部《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之外,我不会讲。不是不会讲,他在那里现身说法,一门深入,教给我们彻底放下。他修得一心不乱,往生自在。
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想走这个路,障缘太多了,还是自己忍辱功夫不够。这里头也有差别因缘,自己没道场,一生总是寄居别人之处,总是时时刻刻要看主人的面子,他喜欢要求我们讲什么,我只好给他讲什么,所以在这一生当中也讲了好几十部经,这不是我的本意。现在这部《华严经》,这韩馆长往生之前启请的,在病床上启请的,我答应她的。实在讲,《华严》就是一切经,这里面东西太丰富了,包罗万象,世出世法统统具足。这部就是圆圆满满的佛法。所以很好,讲这部,其他都不必了,都可以,全都包括在里头了,禅教密净统统具足,这圆满的法轮。
「法轮」是佛教的术语,它的意思就是教学,圆满的教学。名词术语的意义,我记得前面说过,后面还会说到,要通达明了,才不至於产生误会。我听说练法轮功的,它那个法轮跟佛教讲的法轮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我听练的人讲,他练到一段时期,真的,他说肚子里头有个轮,摸摸时真的有个轮。这个轮发现之后,他来给我说:法师,怎么办,这个东西不正常,怎么样把它消掉?对,肚子里头有一块那个东西不正常。
所以佛家的法轮是教学,它是表这个意思。轮这个相是个圆满的相,代表什么?空有不二。轮有,外面有,心是空的,你要找圆心,了不可得,但是圆心肯定有。圆心它不是物质,这是我们几何里头讲圆。圆的点,点是个抽象概念,决定不是事实,肯定有这个点,点决定不可得。所以佛用这个来表法,佛给你讲的这些道理,宇宙的真相,空有不二,相有体无,事有理无。所以从理体上来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体如是,相不例外。所以对於一切现相,你就不要执著,不要分别,不要在上起心动念,那你就成佛了。佛跟众生差别在哪里?就是差别在这里,除这个之外,一丝毫差别都没有,所以佛的生活得大自在。众生的生活会烦恼,烦恼是你自己找的,你自己在这个真实境界里头,你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错了。
相虽然有,千变万化,统统是幻相。佛法里面称这个相为幻有、为妙有。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真空是圆心,妙有是圆周,它不妨碍。你真正明白了,相,你可以欣赏,你可以享受,决定没有执著,决定没有分别,这就对了,这叫正常。如果你对於这个幻相起心动念,你想占有它,你想得到它,错了,你完全错了!正因为你想占有,你想得到,在这里头才生无量无边的烦恼。所以无量无边烦恼,根是贪心,贪不到就生瞋恚;如果样样都贪到了,你就不生瞋恚。贪不到就生瞋恚,违背自己的意思生瞋恚。这些理事真相不能不清楚,讲得最清楚、最透彻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统统都搞清楚、搞明白了,还有没有忍?没有了。
忍是在我们初学,我们完全不明了,接受佛法之后,这才明了。明了,我们要把习气转变过来,忍辱是功夫,忍辱是前方便。今天我们连这个做不到,我才提倡《弟子规》。《弟子规》不是念的、不是讲的,是做的,《弟子规》属於戒律。所以有《弟子规》的基础,我们真正想学佛,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对《弟子规》的要求一定是百分之百的做到。能够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不要多,三、五个人,每个星期能有一次在一起分享修行的心得。我这个星期做得怎么样,你做得怎么样,大家交换,交换这修行的方法,分享修行的成果,切磋琢磨,希望我们的修学不断的提升。
由这个基础,我们的期限是希望一年,一年能够都做到了,不会犯《弟子规》里面所讲的过失,不会犯了。而且智慧慢慢开,知道通权达变,什么样状况之下,你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做,做得非常适合,这是善巧方便现前。然后再提升到《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希望也是一年能够毕业、能够落实。然后无论学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你有根基了,你有基础了,没有一样不成就的,样样都能够成就。真的是一切法,世出世间统统包括在内,得成於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