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一七讲) 2005/7/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17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八助道甚深,智首菩萨的答。这章经文(第八章)讲的是助道,助道的范围非常广泛。正道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正知,这是正道。实在说,正道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绝对不是从外面来的。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还没念到,在后面,还有很长一段经文),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一乘了义经典里面,世尊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是不是佛?现在当然是佛,不过现在是个糊涂佛。怎么说糊涂佛?因为你迷失了自性,你有智慧,你有德能,你有相好,可是你完全不知道,所以说是变成六道凡夫。可是佛眼心目当中,佛眼看你,你还是佛,决定没有差别。所以佛敬众生,众生不敬佛,因为佛知道你是佛,你为什么不敬佛?你也没有把佛看作佛,也没有看在眼里,这就是佛门里头常讲的迷悟的差别。除了迷悟,生佛不二。

众生跟佛没有差别,差别就是迷了就叫众生,觉悟了就叫佛。佛性没有迷悟,法相也没有迷悟,迷悟不是真的是假的,可是这个假的它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苦乐不同。觉悟了有真乐,常乐我净,迷的时候常乐我净都没有了。常,在你感官的世界里面是无常;乐,你的感官世界是苦,苦海无边,把极乐变成了极苦;我,真的我迷失了,执著这个假身以为是我,让这个假身身语意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造业自然就感报应;净变成了染污,身心清净,我们今天身心都是严重的染污,这就是迷悟不同的现象。我们晓得,佛菩萨为什么大慈大悲教化众生?那就是众生本来成佛,他现在迷了,迷了要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回头是岸,觉悟的人有这个义务帮助迷惑的人,这就是中国儒家所讲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佛教里面讲,这是悲心,大悲心。看到众生迷的时候,不忍心,赶快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於是教化就因为这个兴起来了,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

因此除了正道之外,哪一法不是助道?助道的范围就太大太大!助道是什么?帮助你回头,帮助你觉悟,帮助你破迷开悟,帮助你离苦得乐。这个助道无量无边,这佛门里通常讲「三十七助道品」,这大家都知道。四教统有,藏教有三十七道品,都是助道,通教也有三十七助道品,别教、圆教没有例外的。三十七还是太多,教初学还是不方便,你看看智首菩萨在这章经文里面只用六度、四无量心,也能包括三十七道品。包括三十七道品就是包括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哪一门不是助道品?助道品多,正道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有一一助道品与正道都通,这是前面我们读过清凉大师的《疏》,清凉说「赞一即是赞余」,赞叹其他的,赞叹一切就是赞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因为六度是我们必修的科目,六度你说包不包括《弟子规》《弟子规》里头三百六十句,每句都离不开六波罗蜜,《十善业道》每条也离不开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是菩萨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布施帮助我们觉悟,觉悟之后就没有悭贪,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得什么?财施得财富,法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看这都是我们想的,这离苦得乐。持戒度恶业,这是觉悟了,觉悟之后你一定持戒,所有一切恶业都断了,不再造恶,心善、念头善、言行善,没有一样不善。持戒的人果报,色相庄严。一般来讲,持戒决定生三善道,它是善业,善跟善相感,这是果报,离苦得乐,决定不堕三恶道。忍辱,觉悟之后你决定不会有瞋恚的念头,瞋恚心没有了,瞋恚心是迷,忍辱就是觉,能忍就是觉,这个意思很深,果报得大势力,能忍的人有势力、端庄、端正。

昨天我们讲到精进,介绍到精进,精进有三种,披甲精进,这是比喻菩萨勇猛精进。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说,世法里头有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世法的三善根;大乘法里头善根只有一个,出世法里头唯一一个善根,这善根是什么?精进,精进是菩萨第一善根,进则不退转,精则不夹杂。这就是已经给我们说明白,一门深入是精,长时薰修是进,精进里头有乐趣。精进的动力,什么力量在推动著精进?底下两条就是的,对於自己来讲是一切善法。非常可惜,现在学佛的同学没有入这个境界,所以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烦恼起现行,你不快乐;真精进的人是真快乐,佛法里面常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为什么那么快乐?念念觉而不迷,我们一般佛门里所说的烦恼天天少,智慧天天长,他能不乐吗?我们凡夫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智慧不现前,烦恼天天长,所以就活得很痛苦。

现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常常听到,有时候也看到,太苦了!太苦了就活得感觉到没有意思,就自杀。自杀也很难得,也真有勇气,一般人还做不到。自杀对不对?完全错误,自杀不能解决问题,他以为是解决问题,麻烦更大!这桩事情不但佛法清楚,几乎世间所有宗教都明了,都不准自杀,各个宗教教义里头都禁止,不可以自杀。为什么?凡是自杀死的或者是横死,横死有很多不是自杀,意外的,譬如现在我们普通所看到的,几乎天天都有,车祸死亡这一类的。这一类人死了之后不能去投胎,他得要去找替身,我们常讲替死鬼,要找替身,找不到替身他就脱离不了现场。而且在找不到替身这个阶段当中,每七天他自杀要重演一次,就是重复一次,那很苦;换句话说,每七天他要受一次那样的苦。不但是不能解决问题,给自己添上许许多多的麻烦。找到替身之后他才能去投胎,投胎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里头我们不能细讲,细讲两个小时讲不完,现在我们出了一本书《诸经佛说地狱集要》,诸位把这本书好好看看,你就全都明白了,自杀是完全不负责任,这是决定不可以的。

所以能够推动我们的精进,当然最主要的是愿力,你曾经发了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换句话说,我努力学习、认真修行不是为自己,为众生,这个心量就大!为自己,可以做,可以不做;为众生,你就不能不做。众生有苦,我的道德不能成就,我的学术不能成就,我就没有能力帮助他们。成就道德,断烦恼;成就学问,开智慧,为什么?为普度众生,普度就是无条件的协助一切众生脱离苦难,获得觉悟,这是佛法教学的目标,要帮助人觉悟,不是帮助人迷惑。

现在有很多人以为佛教是迷信,这是不知道错到哪里去了,佛教育是帮助人觉悟,帮助人断烦恼开智慧,这叫迷信吗?这个误会障碍了许许多多人学佛的机会,遇到佛法不肯进门,就是这么个错误观念。我自己本身也受这个害,年轻的时候以为它是迷信,绝不接触。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方先生把佛经作哲学课来教给我们,我们这才恍然大悟,这里头原来有大学问。如果不是这个因缘,我们这一生当中恐怕永远不会走到佛门,你说这个东西多么可怕。不能走向佛门,我们这一生就没有开悟的机缘,那真的我们这个苦日子要过一辈子。不但这一辈子苦,你苦的时候一定造业,你造业决定堕三途,不知道苦到何生何劫你才能遇到,遇到就得度。像一般宗教所谓的,遇到你就得救,你要不遇到,真的没有办法得救,这是我亲身的经验,我体会得很深。

接触佛法到今天五十四年,讲经教学四十七年,我这中间没有间断,每天读经,每天讲经,快乐无比。这一生当中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方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这一生对人对事对物没有恶念,没有不善的心,没有不善的言行。即使是别人无理的来毁谤、侮辱、陷害,我若无其事,没有瞋恚心,更没有报复的念头,反而感恩。感什么恩?因为这个境界现前,才知道自己的修养到什么样的程度,好像老师来考试,考试我们忍辱波罗蜜,考试我们精进波罗蜜,我非常欢喜来考试我都通过,顺利通过。在因果上来讲,叫消灾免难。我们会想到,他毁谤我,为什么不毁谤别人?我这一生虽然学得不错,前世没学佛,前世还有前世,无量劫中肯定我曾经得罪过他,我过去也曾经毁谤过他,现在他来毁谤我,这帐就了了、结了,很欢喜的接受。如果我还有怨恨心,还有报复心,那麻烦大了,来生怎么?来生我报复他,再一生的时候他来报复我,所谓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双方都痛苦。

化解绝对不在对方,在自己。你看孔孟,《论语》,孔子、孟子都说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遇到有困难、遇到障难,回过头来反省,从自己内心改过,问题才能化解。所以消业障,这学佛的人都知道,消业障怎么消?就是把内心对人对事对物的矛盾消除,对立消除,误会消除,所有一切的不善消除,我们才真正能做到纯净纯善,纯净纯善你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生天。五欲六尘没有断干净的,生欲界天;五欲六尘放下了,这个东西譬如嚼蜡,一点滋味都没有了,放下了,生色界天;嫌这个身体都累赘,有这个身体是麻烦,那你就生无色界天。

忍辱、精进,忍辱就是帮助你生天;精进,佛在经典上也有说,精进的人得长寿,这个话乍听不太好懂,可是你深入去思惟觉得有道理,精进的人长寿。在佛法修学当中,精进能发通,这个通就是神通,勇猛精进,因为你前头有施、有戒、有忍,施是放下,能放下、能持戒、能忍,你的心已经相当清净,虽然还没有达到禅定,跟禅定很接近。得禅定通常讲五种神通都会现前,精进虽然还差一步到这个禅定,在一般讲天眼通、天耳通,再高一点的他心通、宿命通会现前,最容易现前的就是天眼、天耳,这最容易。可是你要记住,精进前面一定具足施、戒、忍,这个东西像六层大楼一样,你在第四层,下面三层一定具足;不可能说我只有精进,布施、持戒我还没有做到,没这个道理,你肯定做到,这六波罗蜜是后后深於前前,所以他能发通。

第五这是禅定,禅定也有三个,通常我们一般介绍有世间禅定、有出世间禅定、有出世间上上禅定,这个讲法容易懂。世间禅定,佛法里头常讲的四禅八定,没有出六道,所以叫世间四禅八定的,世间,四禅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学佛的同学都晓得,色界天只要得禅定,欲有没有断?欲没有断,但是欲完全被控制住,不起作用。就是我们讲的五欲这五大类,财色名食睡这五条绝对不动心。你六根接触对於这五大类不会起心动念,但是并没有断根,是因为你的定功很深伏住了,这叫伏断不是灭断;如果是灭断,那你就超越三界,就证阿罗汉果。所以这种定功虽然深,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是圣果,须陀洹真的是断。断的程度没有你伏的那么样的深,那么样的广,可是他是真断,断一品算一品;你一品也没断,全把它伏住,所以你生的那个天可能比须陀洹高,可是须洹陀将来决定可以出离,你出离不了。这些事相我们都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在修行的时候要真干。真干是真放下,不是把它安抚在那里,那不能起真正作用,所以这是伏断,这是世间禅定。

也有禅定功夫浅深不同,所以初禅有三天,换句话说,它有三品,上中下三品;二禅也有三品,三禅也有三品,四禅很特别,四禅有九品,这就是一般讲的色界十八层天,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定功再深就到无色界,无色界有四层。所以我们讲八定,八定就是四禅加上四空,叫八定;如果单讲四禅,那就是色界四禅天。四禅八定,不是说四禅之外又有一个八定,不是的。四禅八定,八定里头包括四禅,所以实际上只有这八个层次,这是大分。细分,每个层次里面差别也很大,浅深不一样。

在欲界,三界里面欲界,欲界有六层天,这很多同修都知道。一般修善没有把烦恼习气伏住,没有伏住,大概只能生到欲界四王天跟忉利天,忉利天以上都要有一点定功。我们没有修定的人,譬如念佛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定,所以能够著重在德行修养上真正做功夫的,他生天就比一般修福的人生得高。虽然他的涵养很深,心地很清净,但是他没有到初禅,他生的这个天界,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欲界上面四层天都要有修养的功夫,在佛法里面讲叫未到定,他也修一点定功,心地很清净,但是距离初禅他不及格,他还到不了初禅,随著他功夫浅深,一层一层往上提升。

我们不明了,以为修一点福报或者是供养天神就能生天,没这个道理,这是讲不通的,天神再慈悲,也没有办法把你拉上天去。生天,一定要业力相同。天修十善,我们不修十善,天天去供养天神,供养中国人讲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你天天拜他,你天天供养他,死了以后能到那个天吗?不行,你不够条件,条件是什么?上品十善,这诸位要晓得,不是中品,中品是得人身,来生可以得人身,上品十善生天。上品十善里面也有差别,好的、高的生忉利天,其次的生四王天,四王天以下还有很多层次低的天,天神。

像我们过去在美国看到的,美国的预言家凯西,他是鬼神附身,这个鬼神非常善良,他到底是哪一层天?我看了很详细,我以为他是四王天之下,还不到四王天,为什么?因为他很多谈到深一点的问题,他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他能帮助人治病,能帮助人行善,凡是不善的事情你去找他,他就不灵;好的事情,真正是救人的事情,他很灵,很准确,所以他是个善神。里面他讲的有一条讲得很含糊,人决定有轮回,这句话讲得没错。人死了来生还是人,狗死了来生还是狗,这就很低了,所以这不到四王天。如果四王天以上,他就晓得业因果报不同。这个人死了来生还是人,狗死了来生还是狗,这叫常见,常见跟断见都是错误的见解。

所有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主宰的是业力,不是神,也不是佛菩萨,也不是阎罗王,是你的业力,业力相感应,自自然然到那里去了。这桩事情孔夫子他也知道,《易经》里头,「系辞传」是孔子做的,里面有两句话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两句话就说得很好,跟佛法讲六道轮回所以然的道理很接近。游魂怎么变法?随著业力变的,随著你善恶的念头,随著你善恶的行为。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肯定这一生当中决定不会有恶念,念念都是善念,行行都是善行,为什么?来生有好地方去。这个时间很短,不长。

中年以上的人,进入到老年的人,在中国一般讲六十岁以上叫老年,要觉悟,六十岁之前造作很多罪业不怕,只要我这一口气还没断,我现在真正明白、真正回头、真正忏悔,决不堕恶道。我懂得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修一天,这一天无量功德;修一年,这一年无量功德,为什么不干?过去的事情不要再放在心上,从今天努力修善,谚语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这话是真的。你真正觉悟了,你真正回头了,过去所造的恶业都能洗刷干净,重新做人。发菩提心,过去念念是为自己,今天不为自己,念念为众生,念念为正教,这还得了!就得诸佛菩萨加持,龙天善神拥护,你要真回头、要真觉悟,前面的道路一片金色光明,这就是世间禅。

第二种出世间禅,出世间禅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九次第定,那个定功深了。八定没出去,在六道里头,第九定就出去了。第九定是什么人?阿罗汉,阿罗汉超越六道了,他那个定功深,大概第九定,第十定,十一定,十二定。因为四圣法界,这是四种不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这个佛是六道里面的佛。我们要是这样算法,第九定,第十定,第十一定,第十二定,没有出十法界,到第十三定就出了十法界,出十法界叫上上禅。那是什么?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上上禅。

上上禅里头还分等级,你已经达到上上禅,上上禅里头又有四十二个等级,破一品无明,你就提升一个层次,四十一品无明破尽了,最上面那个那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在大乘教里称为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前面四十一个位次叫正等正觉。由此可知,天台大师所说的相似位是讲的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等觉;六道是不觉,四圣法界是等觉,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个位次叫正等正觉,最后那个位次才叫无上正等正觉,这我们要很清楚。什么叫世间禅,什么叫出世间禅,什么叫出世间上上禅,这总得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禅度散乱,禅心是定的,禅心是一心,我们念佛是用执持名号这个方法修上上禅,为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超越十法界,不但超越六道,也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的,上上禅。所以佛在《大集经》上讲,这念佛的人,持名念佛,这是无上深妙禅。讲的有道理,虽然烦恼没有断,就跟欲界天人一样,是把烦恼控制住,欲界天人还是用禅定的功夫,那我们是用这句佛号。所以佛号应当怎么念?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不要管它这个念是善念是恶念,不要管它,只要一起心一动念「阿弥陀佛」,把念头拉回来,不能随著念头走,拉回来都归到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妙极了。佛说这个方法是无上深妙禅,你说有没有道理?

这正是宗门里头有一句话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这一拉回,一句阿弥陀佛,这觉;如果这个时候佛号提不起来,你就会随著念头走。如果是善念,你就想这些善事情,你这个善念相续。诸位要晓得,善念相续的果报在三善道,恶念相续的果报在三恶道,造轮回业。起心动念造轮回业,你怎么出得了轮回?在这个时候一觉悟,立刻回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在六道轮回,三善道、三恶道都找不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这叫做念佛,这叫做念佛功夫得力。

功夫得力是什么?念头才一起,马上就转到佛号上,转变,转到佛号上,这叫觉。你想什么叫迷?随著自己的念头一个接一个,那叫迷,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你觉得要快,这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起心动念之处。前天有位同修传真一个短文给我,第一句话说,人在世间一定要有善心,一定要行善事;接著说,一个善念周遍法界,一个恶念也周遍法界,修行要从起心动念处下手。

诸位同学,请坐。接著我们简单的跟诸位介绍禅定。禅定这三种其实经教里面讲得很多,我们是取最简单的对於初学的人来介绍。禅定的功德度散乱,散乱是很严重的烦恼,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很深的体会,就是心妄念太多,连晚上睡觉作梦,作梦还是妄念,如果心不散乱,这个梦就没有了。作梦愈做得多的,这说明你的心愈乱,作梦少的,心就比较清净。念佛人希望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我们称之为念佛三昧。三昧是梵语,意思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禅定。我们心里头没有妄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就是正常的享受。可是这三样东西如果真的没有了,不容易。三种都没有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在念佛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那就是出世间上上禅。

我们今天要修的出世间禅,先要从这里起,可是要修出世间禅,还得先修世间禅。我们不必用禅的方法来修,禅的方法来修很不容易,而且费时间很长,可能得不到效果,我们还是用世尊这个无上深妙禅的方法来修,容易成就。就是你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里面,要提得起警觉,念头才动「阿弥陀佛」,就归到阿弥陀佛去了。没有念头的时候可以不念,念头一起来,马上就念,这叫什么?这叫功夫成片。怕的是什么?你平常念得很多,境界现前的时候忘掉了,你们想想这种情形多不多?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早晚念佛,平常念佛,念珠拿在手上佛号不断,可是境界现前的时候依旧分别执著,这说明什么?烦恼没有伏住,念头没转过来,这样念佛一天念十万、二十万声,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要问为什么?你的妄念还照样起来,你没有把它伏住,你没有功夫。果然伏住了,这个功夫不深,这是很浅的功夫,但是这个功夫能生凡圣同居土,不错!完全是伏烦恼,一品烦恼没断,所以这是世间禅定。

有世间禅定用念佛的功夫修,修到这么一个境界就能生凡圣同居土。如果能把烦恼,见思烦恼,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执著,执著断了,确确实实在一切境界里头再不执著了,为什么?知道一切法空无自性,就像《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再执著了,这个好。能够在一切法里统统不执著,不执著有我也不执著有人,人我对立没有了,人我之间的矛盾没有了。你只要能把这一点放下,什么样的人都能和睦相处,生方便有余土,提升了,这叫事一心不乱。能够真正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生实报庄严土,所以你的功夫一定要能提得起来。

我们知道这一个阶层、一个阶层,但是一定要从下面修起,你功夫成片还没有,你怎么能想一心不乱?你想一心不乱叫打妄想,那就是分别执著,分别执著决定不能够断分别执著。所以念佛人一定要学蕅益大师,蕅益大师的愿望并不高,你看他老人家常讲,我只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意了,这话是什么?教我们的。往生极乐世界是真可以,那不是假的,为什么?西方世界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它四土在一起,不像他方诸佛世界,他方诸佛的世界四土是四个不同维次空间,不在一起;换句话说,你生凡圣同居土你见不到有余土,你也见不到实报土。虽然这些菩萨,实报土的菩萨是报身,凡圣同居土是应身(应化身),不一样。可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你下下品往生凡圣同居土,你见到实报土的报身菩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空间维次突破了,很特别的世界。所以一切诸佛赞叹,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所以凡是有定的人、心地清净的人现前的果报安稳,就是《般若经》上所讲的「远离恐怖颠倒妄想」,这个没有了。无论在什么境界里,恐怖的心没有了,不管是顺境逆境,不管是天堂地狱,他心是平等的、是安静的,这是现前的果报。如果我们不学佛,不求往生,有了禅定的人决定生天,这是禅定的果报。

再看最后一个,般若。般若是智慧,但是翻经的这些法师没有用智慧,还是用般若,这什么意思?在翻经体例里面,这叫做尊重不翻,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都是梵语,为什么不翻?尊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所有学佛人最终极的目标,就是希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前面跟诸位解释了,正觉是四圣法界,正等正觉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上正等正觉那只有一个位次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是可以翻而不翻,就是尊重,这是学佛人终极的目标。但是般若不翻,这里头还有一层意思,虽然是智慧,它不是普通的智慧,普通的智慧不能称般若。般若是什么智慧?古德跟我们讲了三种,实相、观照、文字,这就好讲,这就不是普通的。

实相是什么?真相,我们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个智慧称般若智慧,这就难了,那在我们这个世间恐怕找不到一个人,一个都找不到。在佛门里面,大乘教里头有,小乘教里头没有。大乘教是明心见性,见性,性就是实相般若。所以实相般若也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真如自性,《华严》上也常常用法性。法性它本来具有无量的智慧,这个智慧就叫做实相般若,所以实相般若是本有的,绝对不是从外面来的。今天我们迷了,迷了要用什么方法恢复?要用观照的方法。所以观照般若是修德,实相般若是体性,性德必定要有修德才能回归到性德。我们的修行跟自性般若相应,这叫观照,不相应那就是迷惑,就是觉跟迷,观照是觉,你不觉就迷了。

所以中国的禅宗它是不是六度里头的禅?不是,中国禅宗是般若波罗蜜。你看《坛经》,这是禅宗里头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其实就是惠能大师的语录。我们展开这个语录,第一句话能大师就说「大众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首先就把修学的总纲领说出来,他们所修学的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不是禅定。怎样把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修得?用禅定的方法。他这个禅定是广义的,不是盘腿面壁打坐,不是,这个禅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活活泼泼。他老人家是从《金刚经》开悟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金刚经》上世尊教须菩提尊者怎么去修禅定?经上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六祖大师教人就这两句,但是他说得浅,他把这话变了,怎么说法?「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不取於相就是外不著相,如如不动就是内不动心,在哪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处。

香港很热闹,我们去逛街行不行?行!逛街干什么?修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你看到这个花花世界看得很清楚,慧,怎么样?如如不动,绝不会被外面这个花花世界引诱,这就是外不著相。内里头绝对没有起心动念,我想这个,那个也不错,没有,对於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人事物,你在这里学什么?学不执著,学不分别。不是叫你不能接触,你可以接触,接触而不分别、不执著,这叫修定,修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你懂得这个道理,那电视能不能看?能看。看电视什么?看电视在修禅定,电视里面播映的这些画面,你只把它看成画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笑你也笑,他哭你也哭,你就完了,那就不能看了,为什么?你自己没有定功,你完全被境界所转,那你就得远离。

所以初学的人没有这个功夫,会受外面境界诱惑。看到这个产品,新奇的产品出来了,总想去多看看,多了解,去摸摸,甚至於还想买,这就是被外面境界诱惑,自己没有功夫。所以大乘教里头不是叫你不能接触,什么都能接触,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他那个戒不是普通的戒,他那个戒比普通戒高一层,普通戒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他样样都行。他在这里头修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上上禅。人家是真干,清净心是在这里头修成的,叫真清净。躲在深山里头,什么都不接触,在那里盘腿面壁坐上个三年五载,身心清净,真的一尘不染,自己也觉得不错了,下山到热闹地区走一趟,马上就乱了,还是分别执著马上就起来了,住山住了几年,一丝毫的效果都没有。

祖师大德不取这个方法,诸位看《竹窗随笔》,莲池大师的,里头有一条就写到这个故事。莲池大师有一个同参道友,修得也很不错,就是住山,住了不少年,自己以为功夫不错,下山之后就不行了,禁不起诱惑。莲池大师就讲这个故事给他听,讲完之后,他说:这人是谁?莲池大师说:老兄是也。这他才惊觉到,他不知道莲池大师说他,像这种人多,太多太多!闭关,闭上三年关,出来之后跟没有闭关没有两样。

我那个时候刚刚出家,有一个在家居士,也是非常难得对我很好,他有一栋别墅在山上,日本式的房子,真的很干净。因为他们做生意,山上就没有人住,他带我去看,我看了很满意。他说:法师,你愿不愿意在这个地方当作茅蓬住?我说好。我就赶快到台中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就跟我说:自古以来,闭关住山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参学已经开悟了,没有开悟的时候要出去参学,大彻大悟之后,没有人启请;诸位要知道,这个经教一定要尊重,尊师重道,没有人启请,你不能去教,一定要有人请法。没有人知道你,没有人请你,这个时候怎么办?住山,住茅蓬闭关。住茅蓬闭关就是向天下人宣布我已经开悟了,我可以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教化一方,我有这个能力。所以从前请善知识请谁?就请这些闭关的人,他是真正通达了,缘没有成熟,这种人住茅蓬闭关。第二种人福报太大了,名气太大了,那怎么样?来看他的人太多了,应酬不了,只好用闭关住茅蓬,拒绝这些访客,自己好好用功。

老师讲完之后,你符合哪个条件?我就知道了,没有资格。刚刚出家没有多久,第一种当然不行,我们没有开悟;第二种现在可以,现在真是出了名,来访的人太多了,所以我有第二个条件可以闭关,可以住山,真有这个条件。那现在为什么不干?这不干有原因,为众生著想。众生需要佛法,我们知道虽然不多,尽心尽力,依佛法,依自己所知道的,供养大众,这是不能住山闭关。另外就是这几年来,整个世界的社会不安定,世界上许许多多志士仁人渴望希求能化解一切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我也是承蒙澳洲几个大学,都是校长来找我,希望我也能参与这个工作,所以我参加了四次联合国的和平会议,下个月还要去参加一次。所以我是有闭关的条件,为了大众,为了社会、为众生,不能说没有法缘,有法缘。从有法缘,法缘还很殊胜,也不能闭关,也不能去住山。

哪个地方众生有苦难,我就要到那个地方去,跟这些众生一同受苦难,帮助他们化解内心的怨结,这是消灾免难不二法门。因为人在受到灾难,受到不平,怨恨心特别重,怨恨心只有把灾难加重,不能化解。化解,一个需要懂得事实真相,实相般若,第二个要懂得因果报应,因果报应属於事,实相是属於理,理事都明了,无论什么样的大灾难,你遇到时候心平气和,往往就能躲过。

这些理跟事佛法讲得透彻,尤其是《华严》。我的老师喜欢《华严》,方东美先生他最尊敬的就是《华严经》,所以晚年在辅仁大学博士班开「华严哲学」,开这门课。李老师晚年讲《华严经》,讲了很多年,本来他是跟我讲,《华严经》讲圆满,再讲一部《弥陀经》,他就往生。那个时候我听这话之后,我就算老师讲经的进度,他讲得很快,他是一个星期讲一天,星期三讲一次,两个小时,两个小时有一个小时的台语翻译,所以实际上一个小时,一个星期讲一个小时。他一小时他不像我这样讲法,他那一个小时可能在此地要讲上两章,也就是说这一品经大概三次就讲完,三个小时就讲完,所以他进度很快,一个钟点至少讲将近二十行经文。像这一段十品里头,这一品经每位菩萨像我们现在念的这个「助道甚深」十首偈,他在一次可能就把它讲完了。甚至於像前面「正行甚深」「助道甚深」,一个小时讲两个甚深,他进度快,如果不是这样讲的话怎么讲得完?虽然是这样讲法,也不行,一个星期只有一次。我们现在是一个星期六次,一次两个小时,没有翻译,我们的时间比他长得多,讲得非常详细,像李老师那个讲法,恐怕现在都没人听,听不出味道。现在人必须要细讲,才能够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能得一点受用。如果我们讲了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受用,我说它干什么?

所以照那个时候的进度,我算一算,李老师把这部经讲完至少要一百三十岁。根据当时的状况,老师活一百三十岁有可能,他在九十岁的时候,动作差不多跟五、六十岁的人一样,音声洪亮,九十七岁他走了。他走的原因,他老人家告诉我,两次食物中毒。这老人家也是慈悲心,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必要。信徒好心煮面给他吃,那个面里面防腐剂很重,放的时间可能很长,端来的时候闻到味道都变了,可是他老人家一向惯例,一定要当面吃给人家看,让人家生欢喜心,这就坏了。所以这次食物中毒,他自己本身是非常好的中医,他跟我说他一生替人家治病没有误过人,他说这个有把握,医术很高明,所以他回去就用解药,用解药真的化解了,这一关就过了。

过了大概四、五个月又碰到一次,他也是这样的,结果回去之后吃解药来不及了,这个毒马上发作了。毕竟是九十七岁的人,所以这个病就发作,这一发作体力就大大的亏损。我到台中去看他,他老人家就嘱咐我,决定饮食要小心、要谨慎,凡是味道不对的东西绝对不能吃,而且警告我,千万不要到馆子里吃东西,怕什么?不干净。提醒我好几次,我的印象就很深。他提前走了是这个原因,所以《华严经》只讲一半。在那个时候我在台北也讲《华严经》,我一个星期讲三次,一次讲一个半小时,没有翻译,所以我大概是二、三年我的进度就赶上他。我一个星期等於他一个月,而且我还比他讲得详细,当然没有现在这么详细,讲得很详细,在那个时候大概一次一个半小时,像此地这个「助道甚深」这十首偈可以讲完。现在我们一般的进度是两个小时一首偈,有的时候一首偈讲四个小时、五个小时,这都常有的事情。

这是说到般若,般若是实相,就是观照,观照也要把这个字跟诸位说清楚。什么叫观照?大乘教里头,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叫做观照。那我们现在起心动念没有办法,我们做不到,我们就是不分别、不执著,在佛门里面讲,离心意识就叫做观照。什么叫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意识。怎么样离心意识?我们一般凡夫起心动念都是心意识,意执著,识分别,心落印象。离心意识,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执著就是离末那识,不用末那识;不分别就是离第六意识,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离阿赖耶识。这个东西好难,不容易,叫观照。

所以初步的观照功夫我们要分等级,初步观照功夫是什么?不执著,学不执著。学不执著,离末那识,再能够学不分别,离第六意识。相宗告诉我们转识成智,六、七是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五、八你不要去管它,你只要把这两个转过来了,那个自然就转过来了,功夫就在不分别、不执著。我们眼见色,耳闻声,舌尝味,鼻嗅香,身体这一切接触,能够在这里头学不执著、不分别,就叫做观照;起心动念叫失照,你这个照就失掉了。

观照是在学习,观照功夫得力,那就得定,叫照住,那就入第二个阶段。所以观照在我们净宗来讲就是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一切时、一切处念头才一起就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绝对没有任何念头,这叫成片。这是什么?把念头伏住了,决定生凡圣同居土,往生有把握了。功夫好的,预知时至,甚至於更好的,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你这个条件具足了,不是很高。凡圣同居土上三品,上辈,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生死自在,可以多两天,过两天也没有关系,也可以提前走,生死自在。这是我们一般凡夫,你真懂这个道理,知道这个方法,这一生当中可以做得到,不难,难的是难在你不肯放下;就是不肯放下分别,不肯放下执著,难在这里。你没有看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这很糟糕,这是什么?分别执著统统具足,而且统统现行,你的功夫怎么能成片?

不但是世间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度众生,度众生的事也放下,你要不放下你不能往生。你不能往生,说老实话,你也度不了众生。真正放下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再回头来,倒驾慈航,你才真正能度众生,所以佛常讲「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话说得好,你要想普度众生,先度自己。先度自己,要把自己度到一定的程度,一定程度是什么?不退转。所以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个时候你应化在九法界去度众没有问题了,你证得三不退了。证得三不退可不是简单事情,在一般讲的圆教初住、别教初地才到三不退,这多么困难!可是我们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圆证三不退,这还得了!

怎么知道圆证三不退?你看四十八愿讲过,《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乃至於《弥陀经》上都讲得很清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意思就是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所以这不得了。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他的智慧功德福德等於一般诸佛如来刹土里面七地菩萨,因为七地菩萨才叫圆证三不退。证三不退,圆教初住就证得了,那是证三不退,但不是圆证,圆证要七地,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不可思议。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不把这个当作自己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看待,你错了,你没有真正觉悟到。你要真正觉悟到,你说要不要放下万缘?

大乘教的放下,放下心,事有这个缘,你要工作,你要担任这个事,可不能把这个事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坏了。有些人说,我办这个事情不放在心上我还能办事吗?能,常常把事情放在心上,常常把事情办错,如果把事情不放在心上,绝对不会把事情办错,为什么?智慧。你常常放在心上,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没有离开你的妄念,所以你事情会办错。万缘统统放下,事情来的时候智慧起来,智慧不会把事情办错,这是一般人不会用。一般人只会用心意识不会用般若智慧,这个般若智慧我们现在讲的观照般若,而且还是不是很深的,很浅的观照般若,就得大受用。一般人疑难杂症解决不了的,你有那么一点点观照般若,你就比他高明,你就能解决问题。你才晓得佛法的殊胜,那个观照般若功夫深,还得了!所以能解决生死问题。

解决生死问题就是不生不灭,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多住几年都不碍事。这个世间怎么乱,怎么样有灾难,与我不相干,不惊不怖,没有丝毫恐怖。远离恐怖妄想执著,妄想执著是因,恐怖是果,不善的因与果统统都远离了,你说多么自在。我们一定要用念佛这个方法修六度,六波罗蜜完全融在这一句佛号上,融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都是六波罗蜜,你得会用,你会用当然欢喜,当然自在。

第三讲文字般若,文字般若一般讲他受用,自受用是观照。观照才真正修行,真正提升自己的境界,观照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用心意识,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后面两句难,我们就先从不分别、不执著下手,可是也不是容易断掉的。希望你做的是,你的分别执著一年比一年淡薄,这就是功夫有进步。先是一年一年,然后精进,加功用行,希望能做得是一个月比一个月淡薄,那你就得受用,这个受用就非常明显;能够到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淡薄,你就得大自在!今天你为什么做不到?很想做为什么做不到?你没有布施的心,你没有持戒,你没有忍辱,你没有精进,你没有禅定,所以你做不到。这是第六层楼,这个做到,前面五个统统具足,你就晓得为什么我很想做我做不到。

文字般若就是今天讲的教化众生,文字跟言语完全一样,言语用符号记录出来就是文字。文字般若是建立佛法,就是教化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讲,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建立佛陀教育,建立佛陀的教学。这不但要靠文字,今天讲还要靠艺术。从前只有靠文字来传递,现在除了文字之外,你看有录音、有录相、有电脑、有广播、有电视,这工具太多了,凡是这些工具都是属於文字的引申,统统可以用。

所以我们这两年真的缘成就了,我们总希望把印光大师一生所提倡的三本书把它做成电视剧。印祖一生最重视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我发现的是七七年。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经,我看到弘化社印的这三样东西,三样东西那个时候数量超过三百万册,我都看呆了。祖师的苦心,救苦救难,到现在我们才知道灾难这么多,社会这么乱,这三种书确实能产生效果。所以我们要把祖师的愿望落实,把这三本书编成电视剧(连续剧)。正好有同修们发心赞助,我们总共做八十集连续剧,《了凡四训》二十集,马上可以开拍了,《太上感应篇》三十集,《安士全书》三十集,总共八十集,向全世界来播放,救苦救难,这我们才对得起祖师。今天时间到了,六度简介就到此地,下次我们就入经文。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