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二讲)  2004/10/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2

诸位同学,接著我们来看十甚深的次第,清凉大师《疏》里面说,「此十甚深,次第云何,缘起深理,总该诸法,观解之要,故首明之」。十甚深的次第,第一个是缘起,缘起的理事都是无尽的甚深,佛经上常常说这桩事情不可思议。这个「不可思议」四个字很深,绝对不是搪塞的话,「这个事情不可以去想像,不必去讨论,太深了」,不是这个意思,这种解释是世间人的概念,不是真实义。真实义里面,你要是明了之后,确确实实不能思、不能议。为什么?思就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把你的真性一变就变成阿赖耶。这是佛学的名词,换句话说,就是把你纯真无妄的真心,佛经上讲真如,只要一起心动念,真心就变成妄心。

妄心里面可以研究、可以讨论,虽然可以思议,可是思议是有范围的,完全缘虚妄的境界,你能够缘得到。内可以能够缘到妄心、八识(八心王),妄心能缘到阿赖耶;外面能缘到虚空、法界,这个能力也不得了。可是阿赖耶跟虚空法界在真如本性里面太渺小了,这个东西在真性里有没有?没有。我们今天总是想追究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三世,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为什么有空间、有十方?这是我们凡夫现量的境界,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面迷了,古今中外多少人用一生的精力来研究这些东西。有没有结论?跟诸位说,决定没有结论。今天太空总署有新的发现,新的说法,在大乘教里面还是不能超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是佛菩萨的境界,说实在的话,声闻、缘觉的境界,也不是世间人以他的聪明智慧能够了解的,古人说的话说得好,「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对於佛经上所讲的义趣,性相、理事、因果都没有办法正确的了解,不能正确的了解,他的知见就有问题。正确了解的是佛菩萨,经上称为「正知正见」,一点错误都没有。

世间有这些聪明人,前面跟诸位报告,六道里头也有一类人是《华严》当机的,叫大心凡夫。大心少,太少了!虽然是凡夫,他的见思、尘沙烦恼没断,妄想、分别、执著还是有,可是心量大,能够包容,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他都能包容,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一般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细细观察,不能容人,不能随顺,执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常常跟一切众生发生冲突。冲突从哪里来的?就从这儿来的。冲突要如何化解?真相大白,冲突就化解。可是要到真相大白那又谈何容易?所以佛教众生就循序渐进,由浅而深,慢慢的把你提升,这是一个教育手段。就好像办学校,目的是叫你拿博士学位,可是从哪里教起?从幼稚园教起,首先办幼稚园,你幼稚园毕业了,再办小学,小学毕业了再办初中,一级一级办上去。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他有次序的。《华严》是最初讲的,为什么?《华严》讲缘起,法界缘起,这是大根大本。你能不能接受是另外一桩事情,头一天一定要把这个原理原则说出来,传法!而后我们这一生的修学,就是这个目标,就是这个方向,你才会有成就。

今天这个地方给十信位的菩萨说法,头一个科目也是「缘起甚深」,这个很有意义。清凉大师这里说得好,「缘起深理,总该诸法」,宇宙之间一切法离不开缘起,所以缘起你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切都恍然大悟。我们在此地学习「问明品」,不懂没有关系,后面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多次重复来开示。这是佛菩萨的真实慈悲,绝对不是说听不懂,听不懂就不讲。儒家教学也不例外,你看儒家教童蒙,《三字经》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小朋友会念,小朋友能记得,什么叫性,什么叫本善,他不知道。所以要他念,好好的诱导他,将来慢慢长大了,学的东西多了,他有悟处。悟什么?豁然之间明了,本性本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就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本性本善,决定不违背性善这个人就成圣成贤,就是圣贤人,教育成功了。纵然不能够彻悟,也能够悟得彷佛,对於自己一生的思想、见解、行为,自自然然产生了约束。

在人的一生当中,中国人常说的良知,人人皆有良知,良知跟自性本善就非常接近。纵然做错事情,纵然做了恶事,良心责备,只要不离圣教,肯定有回头的一天,所谓是放下万缘,回头是岸,他能契入佛菩萨境界。所以把缘起摆在第一,缘起简单讲就是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这是很深很深的问题。所有的科学、哲学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找到答案,虽然有几种说法,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所以我常讲,这些科学家很可惜,他没有缘分读《华严经》。那些人真正是聪明人,他要能读《华严》,我相信对於他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一定有启发性,这是「观解之要」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讲到修行离不开止观。止是什么?把妄想分别执著止住、放下,这就是定功。观,六根对六尘境界,直觉去体会,这是观,观照。直觉就是你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决定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这跟六道凡夫就不一样。六道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所以叫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些修行人高明,不用,完全用直觉,他的心永远在定中;绝对不是说盘腿面壁那是定,行住坐卧皆是定。定不是盘腿面壁形式,不是的,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是高级的禅定,真正的禅定。

菩萨应化在世间,善巧方便,确实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分别、有执著,障碍就来了,烦恼就来了。我们看《华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讲的,五十三参历事炼心,什么事都要经历,不经历你的智慧不圆满,你要经历。世出世间什么样的事情你都经历,你都不妨碍,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根尘相接触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生烦恼,不被境转。人要到不被境转,就能转境,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物就是境界,你不被它转,它就被你转。这桩事情我们在最近两三年,细心看到日本江本胜博士他所做的实验证明了。证明什么?证明境随心转。我们心被境转,错了,大错特错。你要常常能保持著你转境界,你要能转境界!

这个世间觉悟的人多了,这些觉悟的人我们共同用善心、善念、善行,就能把这个世界的天灾人祸化解。这不是迷信,这是通过科学实验所得的结论,这个结论跟佛在经上讲的一模一样。怎么转法?就是念头,真的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心里头起个善念,这是缘起,所有一切万事万法都变善。我们两个人虽然在一起,我们看这个茶杯,这茶杯里面的水对我来讲是纯净纯善。为什么?我的心善、行善影响它,它变成了纯净纯善。对你来讲,你贪瞋痴慢、自私自利没放下,你看到这杯水不错,杯子也不错,想占有它,想据为己有,这个水对你它变的形相就很恶劣。这是江本博士在实验室里面做了十年,他做了许许多多的例子,现在出了三本书。真的做实验,而且意念超时间、超空间,都实验出来。

他在东京那个小办公室我去参观过两次,办公室桌上放一瓶水,通知远方的朋友,我们来祈祷。这个远方有在日本本国,有在外国,最远的在欧洲,他邀了二、三十个人,志同道合。各个人所在地方不一样,但是同一个时间(现在很方便,我们电话一联络就行了),同一个时间大家观想,想江本博士办公室桌上这瓶水。怎么个祈祷法?「水清洁了,水干净了」,就说这个话,祈祷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这一瓶水得到全世界他们那些朋友以真诚的善心来祈祷,这个水干净了。然后把这瓶水放在冰箱里面,零下五度它就结冰了,就有结晶,像雪花一样,再放在显微镜里面去观察。这个水在没有接受祈祷之前,样子很难看,不好看。可是接受这么多人十分钟的祈祷之后,结晶非常之美,他都照出来了。这个说明我们的心念超越时空,跟《华严经》的缘起讲的道理相同,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远近,这个实验做得很成功。

第二个实验在琵琶湖,日本国内最大的一个湖,我们也去玩过。湖很大,在湖里头一个小湾,这个湾水流不畅通,我们中国人讲死湾。这个湾是死水,水没有法子流,所以这小湾里面的水很臭、很脏。而且这湖很大,湖上面有风,波浪二十四小时都不中断,没有平息的时候。江本博士找了一位法师,日本法师,邀集了五、六十个朋友,这里面有不少学佛的,到这个海湾去祈祷。他说大概祈祷半个多小时,大家祈祷,心里面诚心诚意一个念头,「湖水干净了」。就是这个意念,说出这句话,「湖水干净了,风浪平息了」,大家一起说,一起对著湖水来祝福。这样半个小时之后,他取湖水在显微镜底下看结晶,结晶非常之美,湖水真的干净了。到第三天去看的时候,湖水干净了,湖上也没有波浪。他告诉我,境界真的是随著人的念头在转。

境界怎么来的?就是缘起。缘起从哪来的?缘起从人的念头生的,所以佛法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讲这整个宇宙「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道理太深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养自己的善心?为什么不养自己的清净心?我的心清净,我的心善良,凡是跟我接触的环境,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统统都变善了。恶人想来找麻烦,我的善念对他有影响,纵然想来找麻烦,见著你他不会下手,你要问为什么,他自己也不晓得。确确实实境界是人心转的!我们从这个实验当中就明白了。华藏世界好,极乐世界好,我们娑婆世界不好;其实华藏、极乐、娑婆是一样的,决定没有两样,为什么他们好我们不好?他们那边的居民好,都是纯净纯善,所以就变成佛土,佛国。我们这边的居民,你去打听打听,哪个没有贪瞋痴慢,哪个不讲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就把这个环境变得不好了。

环境是虚妄不实,随著人的念头在转变,如果你真的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你会得大自在!我想健康,我想长寿,我想不老,能不能做到?能!你不想老就不老。人为什么年岁大了会老?他天天想,你看他年轻的时候,他在工作,他忙著他的工作,没想到自己。到退休了:我年岁大了,老了,这社会上不要我了!一退休之后,天天在想老,天天在想病,老跟病就跟来了。从哪来的?他自己想来的,这个大道理不可以不懂。

我这两年住在澳洲,我住在澳洲是个小城,图文巴这个小城。这个小城再往里面去就是土著,我也跟他们接触,他们也很喜欢佛法。这个小村子里面,八十、九十、一百多岁的人很多,皮肤虽然黑,皱纹虽然多,身体健康。什么原因?我们懂!他们生活很朴实,真正是知足常乐,生活水平很低,他很知足。所以他没有忧虑的,他没有牵挂的,他没有烦恼,心清净,身就清净,心里面快乐,身就快乐。所以,他们纵然到九十、一百多岁,不老,体力比我们都强,他还工作,还背很重的东西,我们看了非常羡慕。看了之后,用大乘经教里面所说的来比对,我们明白,这个事情是真的。

在世间,现在学科学的人知道,每个人我们这个身体是物质,这物质是细胞组成的。细胞不是长生不老,而是什么?刹那生灭。它有周期性,周期科学家告诉我们七年。像我们身体,无论哪个地方的细胞,皮肤、毛发、骨髓,七年就全部都换了,旧的就没有了;七年是个周期,全部都换了。那我们就要问,既然要换,为什么不换新的?为什么换老的?为什么换些旧的?你所换的跟前面比,不如前面,这个错了。你真正懂这个道理,你要换,要换新的,新陈代谢!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生了,换新的,不要换旧的,你不就变成长生不老了吗?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把我这些话都听懂,听明白了,你就晓得细胞新陈代谢的主宰是念头。如果我们的心善、念善、语善、行为善,你所换的细胞是最好的。身体每个细胞都是最好的,它怎么会生病?就不会生病了。可是,如果你有忧虑、有牵挂、有烦恼、有自私自利,常常还动个歪念头损人利己,搞这个,那你所换的是愈换愈差,这个道理要懂!

这是现在江本博士在做的,江本博士做了十年的实验,现在做得不错,在世界上许许多多大学、学术机构请他做讲演。我上次去东京去看他,他告诉我,过几天他要到美国哪个大学里面去讲演,好!人如果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人与人要和睦相处,决定不要有争执。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话要常常记住,那对你生生世世无往而不利。为什么?你能够控制住缘起。我们依然还是在凡夫位,这种凡夫真的是大心凡夫,这并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比这个高明多了,这个我们留到经文里面再向诸位报告。佛菩萨的境界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只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这真的是有缘,你遇到如来所说第一经,《华严》是第一经!你有机会能读到,有机会能听到,一句一偈受用无穷,一句一偈改变了我们整个的人生,关键就是过去祖师常讲的话,「你会么」,这个意思深了。你读经、听经要会!这个会是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你可以把它证明,你能够转变境界,在境界里面随心所欲。我们要问,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物质变成黄金?把泥沙变成黄金行不行?在理论上行,你现在做不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你没有这个功力,你还有贪心,你还有欲望,这种贪心、欲望就是你智慧、德能的障碍。诸佛菩萨,像阿罗汉,他们没有贪瞋痴慢,他们没有自己,所以能够点铁成金,真的能够把地上这些石块、沙土转变成七宝,他有这个能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到处都是珍宝,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我们这个世界跟它并没有两样,只是这个地方的居民用心不善。本来我们这个世间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七宝庄严,无量珍宝庄严,但是用心不善,所以把七宝变成泥沙、变成石头、变成砂砾,道理在此地。不是别人变的,不是佛菩萨变来给我们受用的,我们自己的心跟佛的心相应,这点大家要注意。

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心、我们的愿,一定要跟阿弥陀佛相应,阿弥陀佛的愿四十八愿,修净土的人,四十八愿一定要记住,念念不忘,四十八愿是我们自己的本愿,阿弥陀佛也是这个愿。善护三业,三皈众戒,经论当中的开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做到了,个个都打满分。世界真的是一样的,决定没有两样,只看这个世间的居民什么心变什么境界,所以教学太重要了!我们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们的心行跟极乐世界的人不一样,阿弥陀佛再慈悲也没有办法接引。为什么?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的言语造作,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相应,就去不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你看《三时系念》里面,中峰禅师他老人家在里面开示有几句话说得好,「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极乐即此方,此方即极乐」,这话说得好,都在一念之间。我们的念清净了,我们的环境是极乐世界,别人感受不到;我们的念头不清净,变现出的环境是娑婆极苦世界。明了之后,就要自己晓得变,在哪里变?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就跟阿弥陀佛相应,就跟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相应,哪有不生的道理!

现在在这个世间,还没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已经报名了,快乐无比。这时候我们在这个世间干什么?干的是多带几个有缘人去,好!什么人有缘?能信,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他能听得进去,能信;他能理解,他能够依教奉行,有缘人,要多带。心量要大,有缘人里面纵然是我们的冤家对头,他只要是能信、能解、能行都要帮助他。千万不要记著,「他跟我过去有过节,我讨厌他」,不可以,不能有这个念头;你还有喜欢,你还有讨厌,说明你的烦恼没断。修行真正的功夫就在此地,把内心里面,我常说,对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化解,矛盾的念头化解,误会化解,我们的心就平静了。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顺境逆境,一团和气,这是修行,这是功夫。

希望我们同学们要常常互相勉励,不要辜负这一生,这一生就像大乘经上讲的希有难逢,得人身、闻佛法,又闻到净土正法。更难得的,我们得到净土正法,还以《华严》这些大乘经做为助修,真的是无比的希有,不要错过。缘起甚深,说不尽的,说上一百年、一千年都讲不尽。怎么样契入?那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就入进去了。一般常讲万缘放下,你真正能放得下,放下就能契入,留一点点都是严重障碍。粗显的大意我们就报告到此地,到下面问答里面,这头一首偈,文殊菩萨提的问,觉首菩萨为我们解答,就是要说明这个事实真相。现在时间到了。

我们接著看清凉大师下面的开示。「众生迷此,故须教化,违化顺化,有善恶业,欲知此业,由说法成」,我们先看这三句。这要说明佛菩萨为什么到世间来应化,这里就说得很清楚,众生对於宇宙的缘起迷失了,一无所知,所以须要教化。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到这个世间来没有别的事情,教学,帮助大家觉悟,除这桩事情之外,再没有第二桩事情。这是我们细细去观察释迦牟尼佛一生,他老人家所作所为,不但是言教,而且是身教,我们要能够体会得。

我们可以多想想,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出生在皇宫。能舍去权位,能舍去荣华富贵,选择出家修道,用现在的话来说,选择这个行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选择这个行业;中国孔子周游列国,回到老家也是选择这个行业。这是对於一切迷惑众生做出真实的贡献,无比殊胜的贡献,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学佛,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佛法里头决定没有迷信。

这一品经是佛教菩萨觉悟,觉悟到宇宙万有的真相。果然觉悟,你在大乘教里面肯定是一帆风顺,你的境界会不断的向上提升,一生当中提升到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个可能。在历朝历代,无论修学哪个宗、哪个法门,得到这样殊胜的果报大有人在!末法时期,修行的人多,证果的人少了,没听说哪里有证果的。这什么原因?以前章嘉大师告诉我,原因就是放不下,原因就是没有依教奉行;果然真的肯依教奉行,哪个不成就!正是佛门里面常说的万修万人去。所以我们知道,障碍的根本就是不肯放下,是自己障碍自己,不是别人。天地宇宙之间没有一个人障碍自己,都是自己障碍自己,这就没法子了。

教化里面,有违化,有顺化,所以这里面就有善、有恶了。像《华严经》五十三参,德云比丘(在四十华严里面称吉祥云比丘)、海云比丘、妙住比丘,这是三位出家人,代表的是三宝,佛法僧三宝,这是顺化,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从正面的来教导;像经里面所讲的甘露火王、胜热婆罗门,他们代表是违化。教化众生各有方便,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法来教导就现什么法,没有一定的。我们凡夫,肉眼凡夫,对於圣人,佛门里所谓是菩萨作略,是一无所知。为什么看到他从反面,反面还度了不少人!怪事情。

我这一次从新加坡过来,有个同修告诉我,他这几年很发心,修布施功德无量。过去这么长的时间,我也没问他,这一次他自己说出来。他为什么会修布施,年轻的时候喜欢赌博,跟著一班赌博的朋友混在一起,在世界上许多大的赌场,他们都涉及在其中,也都出了名。他告诉我,有一次大概十几分钟,在赌场就输了十万美金,回头冷静想一想,不是味道:十几分钟十万美金没有了,我要拿这个钱去做好事,多有意义。这么回头!从此以后,他就专门做慈善事业,不再上赌场,跟赌场脱离大概有七、八年了。我们想想,赌场那个赌王叫他一下就输十万美金,那个人是不是菩萨?在佛教眼中看,他是菩萨,他叫你觉悟,叫你回头,你要认识!度化众生的方式无量无边,千变万化,手法虽然不一样,花样很多,但是目标方向一致,教他开悟,教他回头。他真的觉悟,真的回头,这一回头,就是中国谚语所讲「浪子回头金不换」。在这么多年当中,天天在读诵大乘,在听讲,逐渐逐渐明白了三世因果,现在非常快乐,修来世。

来世我们一定肯定求生极乐世界,决定不可以贪恋人天福报,贪恋人天福报你就错了。你这一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修得很多,如果不往生,来生来世福报很大很大。这个世间做人王的、做天王的,哪一个不是过去生中在佛门修积的大福报,都是!但是你在六道里面享福的时候,就把修福这桩事情疏忽了,不知道再修福。纵然还懂得修福,你修的福跟你造的恶业不成比例,你这一生福报享尽了,来生麻烦就大了。这是佛门讲的「三世怨」,第一生勤苦的修行,修积的善业,第二生享福,福报享尽,过去生中恶业现前,所以第三世又堕落。这是三世怨,佛说得很清楚,说得很透彻,我们可不能干这个事情,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决定求生净土。

在这个时代,虽然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佛祖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真正有把握,真正能成就,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依净宗法门来学习,决定不会错。净宗所依的典籍,在今天讲是非常完备,净土有「五经一论」,熟读五经一论,把宇宙之间的道理搞清楚了,不再疑惑。坚定信心,坚定愿心,一门深入,希望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成就。此地讲的有善恶业,那是菩萨应化,大权示现,这是教化众生,正是所谓「巧把尘劳作佛事」。我们看到、听到,不希奇,也不会疑惑,更不会毁谤,菩萨一切作为自然有他的道理,这些道理都是甚深,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

实实在在讲,我这些年来到处讲经教学,许许多多的事情我自己预料不到。我是非常希望在澳洲跟香港两个地方讲经,我心里盘算著每个地方半年,我们是用季,在香港三个月,在澳洲三个月,交换,这样子两边我们都能顾到。可是这当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我没有办法想像,而这些事情发生,对於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有好处。这个事情到了面前,我要不要做?早年我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一生随缘而不攀缘,这种机缘在面前了,那就去,这样子对我原本讲经教学的计画就要改变了。我们知道这个事情不是永久的,都是临时的,所以一切突发的事情,真的像章嘉大师所说的,都是佛菩萨安排的,他怎么安排我就怎么走。

我也跟一些同学们说过,我一生从来没有一个主观观念,没有。「我要想做什么」,我没这个观念,都是随缘,无论到什么地方。我小时候受儒家教育,这是扎了根,年轻的时候遇到佛法,遇到《感应篇》《安士全书》《了凡四训》,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在这一生应当要做好人,我这一生就值得,意义、价值就在此地。做好人一定有好报,我们绝不希图果报,从来没有希求果报的念头,什么都随缘。念念只是希望帮助众生明了诸法实相,超越生死轮回,我们同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一生当中唯一的愿望,世间这些名闻利养我们连边都不沾。虽然大学赠予学位,聘请为荣誉教授,我都讲清楚了,荣誉教授是老教授,不上课,年岁太大,教不动了。这是对於我们这一生从事於讲经教学一种肯定,这个肯定可以帮助现在一些年轻人增长信心,为这个原因。要不是为这个原因,我们要这个东西干什么?

所以,这是诸位一定要了解,一定要通达,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学习,一切为众生。中心的目标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其他一切都是方便。佛法讲「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都是善巧方便,总的归这个方向,归这个目标,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才有成就。我自己的生活、工作,在国际上跟一些人往来这些应酬,全都是透明化的。每一场的活动,我们不但有摄相,而且有录音,有文字报告,没有丝毫秘密。不错,是有许多人很感叹的说,法师,你的人缘很好,你怎么能把这许许多多宗教搞在一起,族群搞在一起,你用什么办法?我用的方法都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四摄法」,你要懂得四摄法,你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会用四摄法。所以我们就把四摄法介绍给一切众生,人人都能落实四摄法,这个世界和平,决定没有冲突。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真正做出牺牲奉献,自己真正明了《大般若经》所做的总结,一切法,这个一切法包括出世间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如果你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就能够做到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不执著是阿罗汉的境界,不分别是辟支佛、是权教菩萨的境界,再提升是不起心、不动念,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不了解事实真相,误以为森罗万象是真有,我们的当上在这里。《金刚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里头就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佛劝我们「应作如是观」,这是般若智慧,这是诸法实相,宇宙万有的真相!我们今天虽然是凡夫,听到佛说的我们不怀疑,我们也常常对一些科学的东西来印证,更加有了信心。可是怎样契入境界?回过头来还是得讲放下,放下,放下,再放下!果然放到一丝不挂,你就大彻大悟,你就明心见性,你就超越六道、十法界了。

所以,教化有顺、有逆,违就是违逆,从反面的,顺是我们讲正面的,正面是善,反面是恶,没有恶也不能教化众生。所以,孔老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三人就是自己、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除了我自己做学生之外,两个都是我的老师,对於善人,我们要跟他学习,他的善心、善念、善行,跟他学;对於恶人,他的恶心、恶念、恶行,我们要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两个都是老师,一个从正面教,一个从反面教。

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大乘的学人善知识遍法界虚空界。你不能说善财好命,他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识,我这一生一个都没遇到,你完全错了。我们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你所接触的,这一天接触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善知识。问题是你得会!你有智慧能判断,这个人是善的,我应当学他;这个人是恶的,我不该学他,我要好好的反省我有没有这些过失。有,赶快改,没有,好,从此以后不要犯这些过失,不都是老师吗?所以,菩萨能成无上道,那就是学无常师,所有一切人都是老师,都是善知识。冤家债主找到门上来,怨有今生结的,有过去生中结的,他要来害我,我不回避,我接受。就像忍辱仙人接受歌利王割截身体一样,消业障!无始劫以来的业障,在这个屈辱之下消除掉了,业障消除掉之后,智慧大大的增长,菩提道上一帆风顺。决定不能有丝毫怨恨心,更不可以有丝毫报复心,那你就错了。所以,问题是你会不会学,会学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底下一句说,「欲知此业,由说法成」,这个业就是善业、恶业,非善非恶叫无记,众生造业再多,总不外乎这三大类,这个道理很深。说法的人多,有人说善法,有人说恶法,这里面我们要知道选择。「远邪恶,亲贤善」,这两句话是《古兰经》里面讲的。对於贤善、伦理道德我们要亲近;对不善,天天教杀盗淫妄,现在一般社会讲的色情、暴力,我们要远离,最好不要去接触。为什么?为了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不被环境污染。所以这个自己要懂得,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真有用。

前天我在新加坡,那边的同修请我吃饭,其中有三位同修我不认识,这些年来都在看光碟,很希望跟我见一次面。其中有一个带头的,他告诉我,他听我的录相带已经有七年,真正做到了依教奉行。他五年没有看电视,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统统放下,他告诉我,心地真的清净多了。今年他学佛第七年,所以这两年他出来了,前面这个五年找不到他。这不容易!真正能够有这么大的决心,这个人有成就。另外两位是他度的,一个跟他学佛八个月了,另外一个才三个月。我听了之后很欢喜,这个世间确实真的还有善根特厚的人,真的有听到之后认真在做,我们缘没到,还没有接触到。所以,在现代这个社会弘法利生,网路、卫星电视是非常好的方法。我们讲经教学的场所就这么一点点大,小摄影棚,可是效果延伸到全世界,这是要做的。

我在这一生当中没有建过道场,图文巴买的这个小道场,是给悟字辈那些出家人,他们没有地方去,图文巴这个道场收容了他们。这个道场将来还是他们自己管理,现在我不能不挂个名,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拿到永久居留,没有拿到公民。再过两年,我想两年差不多,他们就拿到永久居留,拿到公民,这个道场就交给他们,我连名也不挂了。大家欢迎我,我们那个地方有个摄影棚,我会回到摄影棚里面讲经,这是我的本愿。同学们如果要好好的学,那就像新加坡这位居士一样,他从网路、卫星,还有些我们流通的光碟,他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五年奠定了很厚的基础,跟我们在一起谈话,全是内行话。

所以,学佛最重要的,要懂得通权达变,权变的原则没有别的,利益众生,以这个为前提。如果对於社会没有大利益的我们不做,我们知道做的人也不少,让他们去做。真正有大利益,我们有这个缘,他遇不到这个缘就没法子,不能不干,再辛苦也要做,不能怕苦。过去我跟同学报告过,真正学佛依教修行,也跟世间人讲的一样,四十岁之前,你还是受你过去生中业力支配;四十岁之后,跟过去生中的业力逐渐淡化,这一生当中的造作主宰你这一生的后半世,这个道理、事实都要了解清楚。所以,要好好的修自己的晚年,认真修自己的来生来世,这个人聪明,这个人真正觉悟了。

清凉大师说,「欲知此业,由说法成」,这个此业就是前面讲的善恶业,顺化、违化,这个因果甚深。为什么?它牵涉到前世,不是一生一世,牵涉到多生多世。我们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我们讲习气,有人有善根,有人没善根,无恶不作。这什么原因?若不是这一生从小养成的习惯,那就是过去生中的习气,所以教育重要,古人懂得。冤亲债主好好的教化也能转得过来,这是教育,教育的功能要把敌人转变成朋友,把冤家转变成亲人,这就化解了。现在讲化解冲突,这能真正化解,可不能说要防恐,没法子防。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是化解,不是想种种方法来防范,也不是报复,一定要用道德感召,你要肯定人性本善。人都有良心,都有善根,只是他迷了,迷得太深,迷得太久,要以诸佛菩萨的圣教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这就对了。所以业由说法。

「然说法成善,唯佛福田」,这很重要,福田接著来。福田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让这些迷惑的人回心转意,接受圣教。我们现在在许多国家地区,中国大陆也不例外,我们建学校,我们建多元文化中心,来推动古圣先贤的教育。建立这些机构在这个地方属於财布施,这个要知道。财布施不是目的,目的是法布施,这就是大乘教里头佛常说的,「先以利欲勾,后令入佛智」,这是智慧,这是善巧方便。引导他,慢慢他看出来,你这个人不变,真的是好人。原先以为你是假好人,你还有目的、有企图,到最后,看到你一辈子到老死,你真的没有企图,真的没有自己的名闻利养,真的是替社会做好事。佛的福田是究竟圆满的福田。

世间常言说得好,这个世界任何一个人,他一生的遭遇没有一桩是突发的、是没有原因的,没有,都与过去生中的业力牵连著。因果通三世,这一生一切作为又牵涉到来生,因果缠绵,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众生没有不求福的,所以要常常把福田介绍给他们,他们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能改善。印光大师一生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大有道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我尽心尽力把他老人家的教诲扩大,扩大的方法,在现代最殊胜的无过於网路跟卫星电视,这些重要的教诲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让全世界的人,人人都有机会看到,人人都觉悟,人人都回头,人人都自求多福,这世界多么的美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