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八三讲) 2004/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83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第九段光照十亿界,偈颂第一首看起:
【广大苦行皆修习。日夜精勤无厌怠。已度难度师子吼。普化众生是其行。】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首先为我们介绍这下面十首偈颂,十首偈颂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第一首,这一首就是一段,这段讲的是「行海已圆而能普化」,前面跟诸位介绍过了。往下就是「次八别显化类不同」,这就是从第二首到第九首,一共有八首偈,八首偈是讲度化众生类别不一样。譬如在第二首,你看到的是痴爱众生,痴爱重的,佛是怎样帮助他们;第三首是欲著,执著欲望重的;第四首是执著我重的,就是我执非常重的;第五首,这是恶趣众生,恶道众生,往下我们都会看到。所以,总共把它分为,众生类别太多了,这是总的归纳,把它分作八类。最后一首总结,就是第十首「总结悲智周遍」,佛的大慈大悲、圆满智慧周遍法界,普度一切众生。这是十首偈的大意,现在我们看第一首。
第一首四句,第一句『广大苦行皆修习』。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初中初句」,这个初中的初就是第一首,初句就是第一句。「无余修,广谓遍受,大谓极苦」,佛在这里给我们示现的,清凉大师注得好。无余修,没有别的,修什么?没有别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就是你受得了苦。「广大」,广是遍受,什么都要受;大是极苦、大苦,不是小苦,是大苦,不是短时间的苦,是长时间的苦。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第一个相,从兜率天下降,你说苦不苦?兜率天的环境多殊胜,欲界第四天。我们中国人崇拜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才第二层天,比他更殊胜的是夜摩天,比夜摩更殊胜的是兜率天。舍弃兜率天的享受,到人间来降生,你说这是不是苦?好比我们世间人,住在皇宫里面享受人间富贵,现在要到最苦的地区。没吃的、没穿的、没住的,要到这个地方去,跟这些人同甘苦共患难,去教化他们;舍弃皇宫的享受,要去过这个日子。
新加坡有位许哲居士,以前是个老修女。她一百零一岁的时候找到我,发心皈依三宝,我给她传授三皈五戒,她今年一百零六岁。一生修苦行,为贫苦病人服务,跟最苦的人在一起,她自己要过他们同样的生活,不过同样的生活,那些人不能接受。要知道这些贫苦人,我们常说他有自卑感,你的生活优裕,比他过得好,他远离你,他不敢接近你。许哲了解,许哲跟他们的生活完全一样,他们愿意接受,这样帮助他。菩萨在兜率天宫圆满的享受,就像在皇宫一样,我们人间就像在乞丐一样,舍弃皇宫的享受到人间来,这是降兜率。到这个世间来,不能化身,其实他是可以变化,化身不能教人。世间人一看:你是神,你不是人,你能够变化,我们不能。要示现跟我们人一样吃苦,要来投胎,要来坐胎,示现的是入胎、出胎。胎狱之苦,他要来表演,要来示现。
出世之后,跟我们一般人生活完全相同,只是他生在富贵人家,生为王太子,示现。王子每天过的宫廷富贵荣华的生活,人民的疾苦他不知道。偶尔所谓心血来潮,想出去玩玩,带著他的侍卫到城外去玩玩,城外看到平民了。看到什么?看到生老病死,看到生病的人,看到老人,看到人死去了。这些现象看到之后,他就问他的侍卫,人都要这样?都要这样,都要经过生老病死。我将来也要这样?表演愁苦不堪。人太苦了,怎么样才能够避免生老病死?就有人说:那就修道,有些人修道,得道之人可以能够免除。由这么就引起了慕道的心。
十九岁,舍弃了家庭,舍弃了王位,舍弃了荣华富贵,去修道,寻师访友,求学、修道。他所表演的,三十岁成就,十九岁出去寻师访友,十二年,三十岁是十二年,十二年的奋发、努力、苦学。学习过程当中,修苦行,一天一麻一麦,这在世尊传记里头有记载,传记是从经典里面会集的。《大藏经》里头有《释迦谱》、《释迦方志》,这两本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唐朝时候人编辑的,我们读了非常受感动。他真的是吃人不愿意吃的食物,穿人不愿意穿的衣服,过人不愿意过的生活,做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事业。我们世间人说,这种人是大人物,佛法说这种人是佛菩萨。
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中国这些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仰慕释迦牟尼佛,向释迦牟尼佛学习。晚近才背离,不照释迦牟尼佛这个形象去学习,为什么?怕苦,衣食住行要讲究,不但讲究足,而且讲究奢侈,这怎么得了!佛的求学,为我们示现的十二年,求学过程当中真苦。学成之后,那就是普化众生,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为众生做榜样,从鹿野苑教五个学生,这五比丘,实行的生活方式,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不改变。学生也跟佛一样,每天托钵。托钵,给什么吃什么,托完之后找个地方集合,大家在一起;吃的时候在一起吃,不是说每个人托的,每个人一面走一面吃,那个很难看,那不好看。所以佛的戒律、威仪,化到菜饭之后回来一起吃。有人化得多,有人还没有化到,没有化到的,化多的人就分给他,托钵有规矩、有礼节。
吃完之后,是要上课,就是讲经说法,解答学生们的疑问,答问,许许多多经典都是一问一答集结出来。不讲经的时候,有打坐的,养静,我们中国人讲参禅;有经行的,我们现在人讲绕佛,身心清净。思惟佛所讲的道理,细心去体会,然后把这些理论、把这些教诲都落实在自己的身上。道理落实在自己的思想、见解,教诲落实在自己的言行,真做到了!佛给学生做榜样,整个僧团给社会大众做榜样。总的来说,这个榜样是什么?人回归到大自然,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於一切万法没有争执,清净平等。把自己的德行不断的向上提升,不断的向外扩充,扩充到极处,就是经上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的智慧、你的德行周遍虚空法界。没有别的修,就修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以苦为根,以苦为本。
所以,佛灭度之后,教诫弟子两句话,佛不在世了弟子们悲伤。佛在世,我们有老师,佛不在世了,老师没有了,我们以后跟什么人学?佛就讲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佛所制定的那些戒律,你统统遵守,你就是跟著佛,没有离开;「以苦为师」,佛一生示现的,苦行。当年佛的在家弟子有不少国王大臣,他父亲也是他的护法,净饭大王,为什么还要示现苦行?这个用意很深很深。唯有苦行能断贪瞋痴,唯有苦行能不造罪业。你们想想看,贪瞋痴从哪里起来的?不能吃苦才有贪瞋痴,不能吃苦才造业。所以清苦的生活,佛菩萨视为这是正常的,这是与大自然相应的,生活虽然很清苦,精神快乐,没有觉得那个生活苦。
在中国,世间法里头,颜回苦,那个生活状况跟释迦牟尼佛也差不多。你看看孔子对他的赞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这种生活在别人就苦,觉得苦得不得了,可是颜回怎么样?一天到晚快乐无比。我们才晓得,颜回在苦生活当中快乐,那诸佛菩萨一定法喜充满,还用得著说吗?所以,真正的乐与物质生活不相关,物质生活只要得到能够滋养身体的养分,足够了。身体上的养分,我们今天讲能量的补充,需要很有限。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的时候,李老师日中一食,他是三十多岁开始的,一生日中一食,吃得很少。我跟他一段时期,我也跟他学,也学日中一食,我这种生活过了五年。在学习当中,我也没有跟任何人说,到第八个月我才向老师报告。我说:我现在日中一食。老师听到之后,精神就起来了,立刻就问我:多久了?我说:八个月了。怎么样?对身体、精神有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我说:没有,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远这样做!为什么?生活简单,你这一生不求人,不求人是最快乐的事情。
我原本是打算永远坚持下去,以后在台北讲经,遇到韩馆长。台北讲经遭遇重重困难,遇到这么一个护法,她是我的听众,讲经的听众。以后讲不下去了,没有地方住了,她发心,她说:我家里头有多余的房间,法师你去看看,可不可以住?没有地方讲经,我们去租,租房子、租道场,去借道场。我把这个事情向老师报告,老师说可以,那我就接受她的供养。她租朋友的办公室,借朋友的办公室,租房子,人家有房子出租的时候租房子,厅堂很大,可以做讲经的话,就这样用。多少年她这样维持,所以我在台北市讲经没有中断。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得力的人护持,没地方讲经,所以讲经的人真是走投无路。
这个事情我清楚,老师曾经讲过。我们在学经教的时候,老师就说:你发心出来讲经,你讲得不好,别人笑话你,还无所谓;你要讲得好,你就走投无路,谁都讨厌你,谁都不欢迎你。果然如此,遇到了,老师这个话早就讲在先,完全兑现。承蒙韩馆长护持,难!三十年没有改变,照顾三十年。三十年,我们在讲经这条路上才真正扎根,也才在教理上真正悟入了少分,多分不敢讲,有少分的悟入。她走了,往生了,我们离开台湾,走向国际。无论到什么地方,我们一定给她建个纪念堂,人不可以忘恩负义,没有她这个三十年的照顾,使我们讲经三十年不中断,你怎么可能有成就!道场的殊胜,对我来说没有别的,只是天天讲经,这就是殊胜,我们这一天没有白过。道场再庄严,再富丽堂皇,规模再大,信徒再多,这个道场没有讲经,没有念佛,空过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天天讲经,天天念佛,天天进步,经论上常讲的烦恼轻,智慧长。
所有习气烦恼必须要在历事炼心这里头去磨炼,经历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开头学的时候,别人的指责、毁谤、谩骂、侮辱,甚至於陷害,统统要接受。这里广,不是讲遍受吗?统统要接受,接受的时候要把怨恨的念头磨掉,这要很长的时间。开始接受的时候,听到人家讲,心里面真是不舒服,不是味道。这是什么?这是烦恼习气现行,马上要知道。人家加给我的这些侮辱、陷害,等於说是考我的戒定慧,你不要以为这是恶人,他不是恶人。人的善与恶是在你的念头,你以善念看一切人,一切人是善人;你以恶念看一切人,一切人都是恶人,境随心转!你有没有修行,就在这个地方看。
我还觉得这个人讨厌,这个人我不喜欢,这个人常常侮辱我,我自己是凡夫,烦恼习气统统现行。修什么?就修这个。遇到这种境界,慢慢的接受,不起怨恨心了;或者接受的时候有一点心里不舒服,很短的时间没有了,这是功夫得力。再提升,无论什么大的侮辱到面前的时候,决定不生烦恼,不但不生烦恼,心清净,不会为外面境界动摇。善缘、顺境不生贪恋,逆缘、恶境不生瞋恚,在境界里头永远保持著平等、清净。你不从这个境界你怎么磨炼?愈是不善的人跟事、环境,这里头磨炼,提升往往是最快的。先在这里头磨炼,然后在顺境里头磨炼,顺境没有贪恋,清净心现前,感恩的心现前。顺境、逆境我都感激它,善人、恶人我都感激他,为什么?他把我的心、把烦恼习气磨平了,功夫在这里修!「皆修习」,修是修正,习是练习,在日常生活当中练习,这个东西不是说说的,真要去做。
顺境、善缘不生贪恋,把那个贪恋去掉也是苦事,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是苦事,统统一样的,功夫都是一样的,你要在这里头去学。所以,顺境、逆境都是道场,善缘、恶缘都是善知识。释迦牟尼佛是这样修成的,十方一切诸佛也是这么修成的,诸菩萨所以成为菩萨,也是这样修成的。清凉说得好,无余修,没有别的,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修的这个。尤其是我们净土宗,净土宗修的是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我们自己有没有把握往生,不要问别人,别人不知道,别人说的靠不住,问自己。心清净决定得生,清净心感清净土;心不清净,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念得再多也没有用。寒山拾得说得好,喊破喉咙也枉然,不是真的;真的,这一句名号就是把你妄想分别执著念掉,念佛要这个念法。
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就包含所有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六根对外面境界,念头才起,「南无阿弥陀佛」,压下去,这叫修行。顺境、善缘,贪爱的心起来,「阿弥陀佛」,压下去;逆境、恶缘,瞋恚心生起来,「南无阿弥陀佛」,压下去,这叫修行,这叫做炼功,这叫功夫。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平等心、清净心、真诚心、慈悲心,虽没有到菩萨,跟菩萨很靠近了,决定不会生贪瞋痴慢。佛、菩萨、祖师大德为我们做这个示现,这个示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表演;身教,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然后他说的话我们会听。如果你说,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说的跟做的不一样,那我们学生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总是打问号:你教我这样做,你为什么不这么做?你教我要孝顺父母,你为什么不孝顺父母?学的人会怀疑,学的人不相信,学的人不甘心。
所以,你要是教儿女孝顺父母,你自己要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给他看,从小他看惯了,他一生孝顺父母。你自己不孝顺父母,你教他孝顺父母,他心里有疑惑。虽然你是他的老子,他不敢问,到你老了,他长大了,他也不孝顺你。为什么?你对你父亲是怎么样子的,我对你就算不错了,你还有什么话好讲!尊师重道亦复如是,我教学生尊师重道,我自己有没有做到尊师重道?做样子给人看,这就是教育,这就是大慈大悲。你的智慧、德能、方便统统都会了,你要会教,你要表演给人看,身教比言教还要重要。你自己不能吃苦,你怎么能教别人吃苦?你自己不能持戒,你怎么能教人家持戒?所以,佛菩萨总是给众生做榜样。
孝亲尊师,父母不在了,清明、冬至祭祀、扫墓,做父母的带著儿女去上坟、去扫墓,去拜祖先,去祭祀。干什么?教孝,没有别的。让你看看我的父母,你看他对他的父母怎么样,做样子给儿女看,教下一代,代代都是这样教导。尊师重道,你看看做父母的人对老师怎样尊重、恭敬,做出样子给儿女看。儿女对老师还有什么话说?
我第一次上私塾,大概是六岁,在农村里头,七十二年前。我父亲把我送到这个私塾,私塾在祠堂里面,这个祠堂跟我们有亲戚关系。到了学校,私塾学校,学生也不多,二、三十个学生,有一个老师在教。那个时候统统念古书,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我们小朋友念这些东西。学生程度不齐,从六、七岁的到大概有十四、五岁的,这是大的学生,他们这些大的学生念古文、念《四书》。我们进学校头一天,我父亲带著我去,带著礼物送老师。进了学校门,先拜孔老夫子,大殿当中供了一个大的牌位,「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先向这个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这是从前拜皇帝的,最敬礼!我父亲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三跪九叩首。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老师坐在孔子牌位下面,我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老师也是三跪九叩首。我的父母对老师这样尊敬,老师说的话我们还能不信吗?还敢不听吗?教!怎样教你奉事师长,是父母做样子教给你。
所以,我们这一生懂得尊师重道。现在虽然见老师不要三跪九叩首,但是我们内心,古人讲「诚於中而形於外」,你内心有尊重、崇敬的心,一定表现在外面,老师能看得出来,真的是一分诚敬有一分收获。老师传道,传给什么人?有诚敬心的人,标准在这里。你没有诚敬,老师怎么传给你,传不进去,你没有办法接受;接受的条件没有别的,真诚。你有一分真诚,你能够接受一分,两分你做不到,你有十分真诚,你就能够接受十分,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一个老师选拔传法的人,我们谚语所讲选拔入门弟子,传法的这个人,凭什么条件?就是真诚。对老师的尊敬是对道业的重视,这是必然的道理;对老师不敬,你对道业没有看重,它一定是连带关系的,这里头一丝毫假都做不得。
我们今天这一生有一点成就,真正的因在哪里?小时候父母教的,教你尊师重道;老师教你孝顺父母,父母教你尊师重道,这么教成的。再想想看,现在人为什么不成就?现在父母不教了,老师也不教了。父母不会教你尊师重道,父母对老师也不可能像我父亲那样,对我的老师三跪九叩首,不可能!老师也不会教学生孝顺父母,彼此都不教了。所以,在家里不孝父母,在学校里头不尊重师长,你能学什么?什么都学不到。今天这个社会,真正是加速度的堕落,一般人不知道原因,我们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人教!
你要懂得,儒家所讲的,这个话编在《三字经》里头,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在佛法讲,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佛性,纯净纯善。为什么这个人长大了,他不善了?没有人教,他染上社会上不良的风气,变成不善。不善人,这里头有不少,我估计总在一半以上都有良心。为什么?他看到善人他心里生欢喜,良心还没有丧失尽。从什么地方我们能看出来?最明显的是我们的卫星电视,能看出来。我们的卫星电视没有娱乐节目,二十四小时讲经,这是许多同学你们都能看到的。在这个地方你们没办法接收,因为接收要装天线,中国讲要装个大锅。现在亚洲地区有两颗卫星,有一颗好像是亚洲二号,这是最新租下来的。这个卫星在亚洲,不要装大耳朵,小耳朵,小耳朵就是你装在窗台上,装在窗口就能接收到。如果不装,不装也能接收到,现在我们的卫星电视跟网路连接起来了。你家里只要有电脑,你从电脑用我们的卫星网路,可以收看卫星,非常方便。
这个卫星电台的播出,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是二00三年一月一号开播的,现在一年半了。没有广告,没有向任何人化缘,诸位晓得这个费用很大,钱从哪里来?大概都是收看这个节目的这些同修,随意寄一点钱给这个卫星电视台,卫星电视台就靠这个收入,能维持。最近我要求在欧洲再加一颗卫星,现在这个电视台是四颗卫星,除欧洲,全世界都能收到,再加一颗,全世界就是欧洲也没有问题了。欧洲原先为什么没有,因为那边中国人太少,我的要求,我们这个节目不仅仅是给中国人看的,也要给外国人都能看到。外国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要打字幕,就像看电视一样,电视底下有字幕,有英语翻译,西班牙语翻译,阿拉伯语翻译,还有华语,四种语言;华语是语言,其他是文字,这个样子在全世界收看的人都没有问题。这四种语言,在全世界使用的人都超过十亿人以上,所以这是世界上主要的语言。
从这个收入我们就肯定,这个世间上善人不少,喜欢听圣贤的教诲,并不讨厌;喜欢接受他才会出钱,自动的,没有人向他要。我们只是一个银行帐户公开给大家看,自动就有收入,这就说明世间心地善良、向往道德的、接受圣贤教诲的人不少。在我想欧洲也不例外,可惜我们那边大家收不到,那就没法子了。网路能收到,卫星收不到,但是卫星通过网路也收得到,所以我们决心还是在那边加一颗卫星。这是事实提供出的证据。
现在我们再想想,许多卫星电视台播放的这些节目,这些节目他自己也知道,不是正面的节目。为什么要播放?收视率高,迎合大众的兴趣,他卖广告。如果收视率没有了,人家就不买广告,还是为了商业行为,从这能赚点钱。你这种节目播出去,多少收听的人产生负面的影响,你知道这个因果责任多大?没想到!只看到钱要紧,没有想到后果。播放一点正面东西,还是有人看,有收视率。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净化人心的节目?尤其是净化人心、道德的这种节目,在我们讲这种教材可以使人百读不厌,不像看一般电视,看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你要有一套电视剧叫人家永远看不厌,看一遍还想再看一遍,还想看一遍,看一百遍,还想看两百遍,你成功了。这是什么?圣贤教育,圣贤书百读不厌。
我也想到,我常常在想,现在古书,念古书愈来愈困难。有很多年轻人想不想念?想念,想念怎么样?字不懂,繁体字看不懂,字的音不知道怎么念法,念了又不晓得意思。我天天在想,我想的是我们怎么样能搞一套有声书,什么叫有声书?譬如光碟,光碟是书本,里面是文字,没有图像的,里面是文字。我想做什么?蓝底白字,这样看起来很舒服,蓝底白字。不但这个字注音,而且我们请普通话讲得好的,讲得标准的,像电视台的播音员,依照这个书去念,把音声配进去。譬如这片光碟,这片光碟是《论语》,你要想读《论语》、学《论语》,你就拿这套光碟,你在家里打开电视机你天天就可以读。光碟成本很低,比买书便宜,大量来流通。这叫读,有声书,读。
另外是讲解,讲解可以用我们这种方式,老师讲解。讲解有字幕,念到这个书的文字,这个文字可以像我们现在一样用字幕打出来,详细讲解,在一起互相研究讨论,用这种方法。如果有这种机缘,我们把它放在网路上、放在卫星电视上,远程教学,对全世界、对全人类全民教育。成本不太大,真正找几个好的老师,发音很标准,读诵、讲解,我们能把这套东西留下来,古圣先贤的文化就保留了,成本高一点值得。
在当前,这桩事情比印这些书本、典籍还要重要!典籍印得多,保留下去不会失掉,纵然有灾难,还是不会完全失掉,这是我们的用心。但是,要叫现在人都能够学习,除了用这个方法之外,书本还困难,这是我们全心全力赶快要做的。做这桩事情,我们这是东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要在中国做。在外国做有实际上的困难,找不到人才,不是这个环境。所以,这个事情国内能做很好,香港、台湾都可以做,这都是传统文化的领域。
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不要怕苦,不要怕难,真正肯发心,从自己本身做起。什么样的难关,想想释迦牟尼佛,我们的勇气就起来了。佛能够突破一切难关,什么人都不能忍受的,佛都能忍受,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第一首偈:
【广大苦行皆修习。日夜精勤无厌怠。已度难度师子吼,普化众生是其行。】
第一句前面说过了。「无余修」,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了,《钞》里头还有解释,他说无余修这个里头有四修,第一个是「无余修」。什么叫无余?一切皆修,就是皆修,没有一样不修,这正是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句话里头含义非常的深广,但是在学习方法上来说,是有次第的,是有先后的,这个不能不知道。法门无量誓愿学,四弘誓愿里面是列在第三愿。第一呢?第一是叫你发心,你不发心没有法子。世间法里面叫立志,人在一生没有志向,就是你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你这一生就一无所成,什么都不能成就。凡是有成就的人,他一生当中一定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努力的目标,循著这个方向,他一定会达到目标。像海里面航海一样,我有方向、有目标,我这个船一定会到达目的地,都是往前进。如果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你这个船在大海里面,永远在大海里头转。所以,人不可以没有志!佛法里面,佛法的修学、证果,你要是没有愿(愿就是志,就是世间的志),你这一生也不能成就。
佛法法门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你学哪个法门?选定之后,修学一生不改,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你会达到。如果常常改变,这个麻烦大了,常常改变,你变成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像在大学念书,我选定一个科系,认真努力你四年毕业。如果你选的这个学系,我选的是文学,念了半年我去改数学,再念半年我去念医学。这个学校有几百个科系,一年改一个,半年改一个,一百年都毕不了业,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所以,首先要成就你自己的基本的课程,在佛法常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目的在哪里?目的在断烦恼、开智慧。智慧是本有的,智慧为什么不开?因为你有烦恼,烦恼障碍了智慧,所以你智慧不开;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是断烦恼最有效果的方法。
所以你看四弘誓愿的排列,发了愿之后,有方向、有目标了,然后断烦恼,断烦恼的过程当中决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长到什么时候?各人根性不相同,一般中上根性大概五年,顶多十年,五年到十年你这个课程就修完了。烦恼轻,智慧长,这个时候才可以广学多闻,进入到第二个阶层「法门无量誓愿学」。无论哪个法门都可以涉猎,你只得其利,不受其害,你才能学,成就你圆满的后得智,无所不知。如果你烦恼习气没断,你要是涉猎很多法门,那你就一事无成。必须是基本课程毕了业,有了立足之处,然后再广学,这有好处,无论对你修学哪一门都有好处。我们学佛,我们在佛门里面脚跟站稳了。我们修净土,古人讲有禅有净土,那个关键:有了。你要学禅,有禅了,你学净土,有净土了,你要是学教,有教了,只要你有了。什么叫有?契入才叫有,不是说我学了就有,未必。
我学了《华严》,你有《华严》了吗?不见得,等於什么?考试要及格才叫有,考试不及格没有。怎么叫考试?清凉大师讲的话很好,信、解、行、证,证才算是有;你信了,你能理解,你也能依教奉行,你没有证,你不算有。为什么?没有证,你不能得到经教真实的利益,这个真实利益是超越十法界,最低的成就是圆教初住菩萨,那你真的是有《华严》了。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有了;你无明没有破,法身没有证得,没有,学了《华严》没有得到《华严》。你要想得到,那一定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有了。
有净土,实在讲,所有法门,净土叫做易行道,它容易。为什么?它不要断烦恼,伏住就行了。那什么人有净土?心地真正清净,妄想、杂念有没有?有,但是伏得住,确确实实这个东西不起现行。像我前面所说的,顺境、善缘决定没有贪恋的心,没有这个念头,逆境、恶缘决定没有一丝毫瞋恚的念头,你有净土了,你心清净了。心里面二六时中,确实有阿弥陀佛,确实有极乐世界,有净土了,决定得生。如果你还贪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包括在这个世间还弘法利生,这个念头都不可以有。为什么?这是世间法。你念念当中要有阿弥陀佛,要有极乐世界,要有宝池德水,要有诸上善人,这个才行。你心里老是还念著这个世间,这不行,这个东西要放下,彻底放下。这个关系很大,不是小事,真有才行。
所以,这个注子里面所说的无余修,一定要自己有了,然后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是第二个境界,第一个不能够圆满,决定不能到第二个,到第二个就全部毁掉了。现在很多人出的毛病就在此地,一开头就是想广学多闻,想什么都学,什么都知道,结果最后是什么都不知道,禁不起考验。真的净土往生有把握了,我们帮助一切众生安心了,为什么?自己等於说往生已经拿到,好像我们到外国去,我们的签证已经拿到,早一天去,晚一天去无所谓。我这里有事,多耽误几天,我这里没有事,我早一天去,很自在、很方便。没有就等於你没有拿到签证,你想去去不了,所以你要真正有,有了之后可以广学。
譬如我们今天做多元文化工作,希望突破所有的界限,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文化,希望全世界的人每个人都能够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相包容、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要做这个工作,这个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书要读,广学多闻。读这些书,读每个国家的历史,每个国家的人文,读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统统都读,我统统都了解,不影响我自己的修行。我自己修行的功夫,不但没有干扰,没有被破坏,反而是增长智慧。从哪里看?对我自己所修的,因为读其他的这些典籍,读其他的这些资料,使我了解我这个经典会了解得更深入。为什么?触类旁通,我讲我这个经会讲得更圆满,讲得更透彻,讲得更欢喜,这个时候才能广学多闻。所以,基础没有打好不可以,你一多学就学杂了,就学乱了。
第二句,『日夜精勤无厌怠』。这里头有两种修行,一个「长时修」,一个是「无间修」,时间长、不间断。「日夜精勤」,精是精进,精是纯而不杂,叫做精,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一门深入;勤就是不懈怠,无厌,无懈怠。要不是这样修行,如果说是希望很短的时间就能成就,这个不可能。世出世法里头决定做不到,世间法都要长时薰修,何况出世间法。所以你一定要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一定要发心,全心全力为正法久住,为众生离苦。你要真正发这个心,有感应,感应里头第一殊胜的是什么?寿命,我们不怕苦,我们要寿命。为什么?寿命时间长,我这个科目可以学得完。如果寿命短,学的东西没有学完就走了,这很糟糕。能往生,那就不错了,如果不能往生的话,这个伤害太大了。
如果寿命能够延长,你的寿命到了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往生,你条件不具足,再能够延长个十年、二十年,这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往生拿到了,决定可以往生。这个利益多大,全世界、整个银河系给你的利益都不能相比。整个银河系都给你,在佛法讲,你也不过是个大梵天王,不过是一个摩醯首罗天王,没有用,出不了三界,还是六道凡夫。这一往生,永脱轮回,这一往生,一生当中决定成佛,你说这个利益多大!所以要长时修,寿命短了不行。
如果我们现在是在中年,那你就要拼命努力。为什么?往后的时光不多了。我是过去年轻的时候,人家给我算命,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就把四十五岁定到最后一年,什么都不想。遇到这个净土法门,认真努力就是想求生净土,我没有求长寿,更没有求名闻利养。四十五岁那年过了,害了一个多月的病就好了,这些年来,我又多活了三十几年。这三十几年,我往生真有把握了,教理慢慢的透彻了。我第一次讲《华严》好像没有留录音带,是在华藏图书馆讲的,陆陆续续讲的,如果要有录音带的时候,我这一次所讲的跟从前比一比,完全不一样。你就能够看出这么多年来,这个进步的状况。老听经的同学,我相信你们能够感触得到,我讲的境界年年不相同,月月不相同我不敢讲,我敢讲年年不相同,愈来愈殊胜,真正是法喜充满。
要日夜精勤,无疲无倦,会不会有疲倦?真的不会疲倦,为什么不会疲倦?欢喜,法喜在里头。谚语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只要一快乐,疲倦就忘掉了。做什么事情容易疲倦?自己不愿意做的,勉强做的,时间愈长愈讨厌。不想做,不愿意做的工作,去做容易疲倦,做不起劲,懈怠懒散。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读你喜欢读的书,我这一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大家在一起讨论佛法,在一起学习佛法,永远不疲不厌,愈学习愈有精神。如果今天一天不读经,今天一天不在一起学习,我就垂头丧气,没有精神,这是四十多年来的经验。我一读感觉得什么?不累。有很多从事於教育工作的人,每天在学校上课感觉得疲劳,所以他问我:你每天还讲四个小时,累不累?我说不累。为什么?我搞的这一门我喜欢的,你们教的那个课,未必你喜欢。学校给你排了课程,排了进度,你一定要去教,你不教不行。你是有外面压力,我这个没有压力。我这个经摆在面前,长讲短讲、深讲浅讲,自在的,没有人限制我。快乐在这个地方,哪里会有疲倦?哪里会有厌怠?不可能。
所以,学习要记住,八万四千法门,你选择法门很重要,你要选择你喜欢的,选择你的程度可以接受的。如果选择不是自己喜欢的,选择太深、太难了,你就会有懈怠,你就会有厌倦,你会浪费时间,你在这一门功课上学不成功,这就是一般讲契理(佛经是佛说的,当然契理)不契机。不适合我的程度,不适合我现在的生活环境,我学起来就很困难。所以,选择法门的时候,一定自己选择,自己初学不能选择,请老师给我们选择提供参考。我们试验试验,如果觉得有困难,再选,不要选得太深,分量不要太多,学得才会有兴趣。这一部东西学好了,毕业了,学完了,可以再学一部比较深一点、比较长一点,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学个五年、十年就可以决定,自己有学习的经验了,自己能够选择,请老师给你印证,选定之后一生不改,就会有成就。
我早年跟李老师学经教,学讲经,老师给同学们选择都是小部经,分量都不大,我看经文超过两千字的很少,几乎都不超过两千字,小部经。学生们学讲,这一部经一个月就讲完,顶多一个半月就讲完了。不是天天讲,一个星期讲一次,一次一个小时,一个月五次,五个星期,五个小时,一个半月七个小时,就讲七次,讲得都很浅。但是,一个月一部经毕业了,一个半月毕业,很有成就感,法喜充满。我因为到这个班上去,我是最后上学的,他是按先后顺序,我要上课的时候是最后一个人。所以,还没有轮到我,正式教我,我就离开了。但是我参加这个班,老师教他们的时候,我在旁边听,我都听会了;接受老师教导的人还没有听会,我在旁边听会了,这就是我的基础比他们好。我的记忆力很强,听一遍,大概在一个星期之内,我可以能够记住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我有这个能力。老师讲一个小时,我听了,我上台去覆讲,我至少可以能够讲到五十五分钟,有这个能力。所以我学得快,我在旁边旁听统统学会了。
在这个班上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我学十三部经,旁听来的。我出家,离开台中的道场,出家之后教佛学院,就在旁听听来这十三部经拿到佛学院去教学。佛学院一个学期才教一种经,一样,佛学院是三年六个学期,我才用六部经,后面还有七部经没用上。所以,李老师那个方法好,佛学院比不上,进度快。出了家之后想想还是不行,为什么?学的都是小部经,没有大部,这个东西不踏实,所以再回到台中,想跟老师学一部大经。那个时候我选的《法华经》,我记得我带了十几种注解,古大德的注解,带到台中,要求老师教我这部经。老师说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单独教你,正好老师那时候开讲《楞严经》。他告诉我,《楞严》的分量跟《法华》差不多,他说你就学《楞严》好了,正在讲《楞严》。我说行。
但是《楞严》预先没有准备,手上临时找资料,只找到一套圆瑛法师的《讲义》,孙仲霞居士的《楞严经直解》。当时在台湾可以找到这两种,其他的都没有了,我才找到香港的智开法师,香港佛经流通处。我找到时间我要去看他,他帮我很大的忙。那个时候我初出家,没钱,没人供养,智开法师慈悲,替我搜集古大德的注解,搜集了二十多种,都是线装书,木刻版本,善本书。而且付钱,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寄给他,要的书他找到的时候,总是先送给我,对我帮助很大很大。没有他这个帮助,我修学就会有障碍、有困难,这是大善知识,这是帮助我,很大的帮助。我在台中三年,学这一部《楞严》,机缘非常之好。老师星期三讲,每个星期三讲一次,我星期四覆讲,第二天我把老师所讲的重复讲一遍。我有六个听众,都是我们学经小班的同学,我讲给他们听,把老师所讲的讲出来,讲完之后,我们六个人再研究讨论。老师讲三年,我也讲三年,我们六个同学在一起研究讨论三年,「日夜精勤无厌怠」!
再看第三句,『已度难度师子吼』,这一句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功行已圆」,这个「次句」就是第三句。「极恶难度,已能度故」,你自己的修行功德圆满成就了,极恶是最难度化的,这里头是双关语,对自己是最难断的烦恼习气,最难断的你断掉了;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不敢讲断,伏烦恼,最难伏断的烦恼你能够伏断。譬如,现在一般人来讲,最难舍的财能舍,最难舍的名、地位、权力,再就是财色名食睡的欲望,五欲,难,真难!这些东西统统叫做情执。要以《华严经》上来讲,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三大类,都是极恶难度。执著,对我的执著,对我所有的执著,对名闻利养的执著,对五欲六尘的执著,麻烦大了。甚至於对佛法的执著,还是执著!你要断,断不了要控制住、要伏住。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中,决定不能叫它起作用。它还起作用,你这一生不能成就,不能成就是说你这一生还要继续搞轮回,这就坏了。
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我一心一意想求生极乐世界,就是超越六道轮回。生极乐世界超越十法界,这个利益功德无比殊胜,我这一生一定要取得。那我不放下怎么行?我要不把这些东西放下,自己不是受害吗?我的愿望、我的目标永远达不到。决不能说来生,来生有隔阴之迷,这一生修得不错,来生肯定享福,享福的人哪个不迷惑!我们现前这个世间,大富大贵人家过去都是修行人,他不是修行人他哪有这么大的富贵!我们这一生修行,我们就晓得,要不能往生,来生大富大贵,跟他们一样,一定会迷惑,一定会颠倒,一定会做很多恶业。那一点福报享完之后,三途里头又受苦去了,这个佛门叫三世怨。头一世修行、修福,第二世享福、造业,第三世就受恶报;享福的时间不长,受恶报的时间可不得了。所以,极恶难度应当想在自己分上,不是别人。别人、外面境界里头,那是第二个意思,有这个意思。很难度化的众生,你也有智慧,你也有善巧方便来度他,他也能回头,他也能觉悟,这是你教学成就,成功了。
「云何能度」,你用什么方法度他?「谓师子吼」。用什么方法?「师子吼者,名决定说。定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度一阐提。定说无我,度诸外道。定说欲苦不净,以度波旬。定说如来常乐我净,度诸声闻。定说大悲,以度缘觉。定说如来无碍大智,以度菩萨」,清凉大师这个注解注得好,具体的跟我们说出来了。可是我前面跟诸位讲的,先度自己的烦恼习气。为什么?自己烦恼习气要是不能度,你就没有法子度人。佛在大乘经教里头讲得很多,「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无有是处就是没有这个道理,自己没有得度,想度别人,没这个道理;你要想度别人,自己一定先得度。佛在这个地方示现,你看前面,前面八段自度圆满,到这个第九段度众生。自己没有得度,换句话说,没有能力教别人,教别人一定要自己得度,佛如是,菩萨如是,罗汉如是,历代祖师大德皆如是。
自己度了,度别人,怎么样?就是此地讲的「师子吼」,师子吼是决定说,一点错误都没有。为什么?你自己证得了,这个不是道听涂说的。虽然经教是如来所说的,没有话说,如来所说的也通过我的实验,学习就是实验。在实验当中证明,佛所说的句句是实话,一个字错误都没有,我把它证实了,所以叫决定说。决定说用师子吼来作比喻,你看对一般大众,定说(这个定是肯定,一丝毫怀疑没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说度一阐提?佛在一般大乘经教里常讲,一阐提人没有佛性,一阐提人这一生当中没有法子得度,这是佛常说的。一阐提是什么?没有善根。他不接受,他不听,他排斥,见到佛讨厌,你没有办法跟他接近,没有办法跟他往来,所以佛常讲这是世间最难教化的人。可是世尊在《法华经》里头,法华会上说,这是他最后晚年的时候跟大家讲,一阐提也有佛性。所以在中国,古大德常说成佛的《法华》,哪一部经都成佛,为什么特别讲《法华经》是成佛的?就是《法华经》上讲一阐提有佛性,就这么一句。
我们现在明了,我们在《华严》上知道的更清楚,不但一阐提有佛性,一切动物都有佛性,一切植物也有佛性,它不叫佛性,叫法性。法性就是佛性,在一切动物称佛性,在植物称法性,在矿物称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道理在此地。一性无二性,一阐提哪能没有佛性?蚊虫、蚂蚁是动物,有佛性。这个道理说明白了,一阐提要不要度他?要度。度众生,这是从理上讲的,一切众生都要得度,但从事上讲,佛法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一阐提没有缘;不是不能度,他不肯接受,这就无缘,佛不度无缘之人。
但是你要知道,跟我没有缘,跟那个人有缘。佛经里面讲,城东老母跟释迦牟尼佛没有缘,她讨厌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想见她,她看到掉头走了。释迦牟尼佛要示现给同学们看看,她跟我真的没有缘。佛有能力分身,佛分了四个身,把城东老母包围到,她没地方走了。你在这边走,释迦牟尼佛在这边,你在那边走,佛又在那边来了,最后围尽了之后,老母蹲在地下哭起来,头都不抬,没缘!她跟谁有缘?跟舍利弗有缘。佛叫舍利弗去度她,见面就欢喜。舍利弗跟她说法,她都听,她也皈依学佛了,跟那个人有缘。
从前我们老师常常教我们,要跟众生结缘,你要不结缘,将来你成佛度不了众生,所以李老师非常重视结法缘。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非常艰苦,没有钱,问老师怎么结缘?老师说结缘不一定要钱,不要钱怎么结缘法?老师教我们,他每个星期六讲经,公开的,对大众讲的。你们这些人想跟大众结缘的话,你们到大门口笑面欢迎他,接待他,这是结缘。这个我们可以做得到,所以老师讲经,我们都走到外面去做招待。看到人来的时候欢欢喜喜,年岁大的人搀著他、扶著他,到讲堂里找个座位让他坐好,回到门口再去看第二个。这个结缘法。另外老师又告诉我们,你们虽然没有钱,买一包花生米不贵。买一包花生米,你在门口一个人发一粒,你看看这一包花生米就结了好多缘,至少结一百多个人。这些方法我们学会了,老师教的!永远记住要跟人结善缘,笑面迎人,不要板著面孔。说话要客气,态度要谦和,这就结好缘,你将来成佛的时候,法缘就众多,殊胜。所以我这么多年来,在世界各个地方弘法讲经,法缘的确非常殊胜。
我到新加坡,演培法师是我的老朋友,有一天请我吃饭,在灵芝,请我吃饭。我就问他,今天你为什么请我吃饭?他说我有事情要请教你。我说不敢当,这老前辈,怎么敢说请教。我就问:什么事情?他说:你的法缘非常殊胜,你能不能教我?我说:这桩事情,这事情不难,结缘!要跟一切众生广结善缘。他听了之后眉头一皱,他说:我好孤寒。新加坡人的孤寒就是小气,不肯跟人结缘。只要肯跟人结缘,我这是从李老师那里学来的,法缘殊胜。一切时、一切处,自己要谦虚、要谦下,决定得利益。古书里头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人不可以骄傲,人一定要谦虚,一定要和蔼,这样才能跟人广结法缘,你的缘好。所以,佛不度无缘之人,这是讲一阐提。
所以,教化众生决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我一个人教我有缘的人,那个人跟他有缘,要请他教。因此,我们对於不同宗派、不同法门的法师要赞叹,不但对於佛门的要赞叹,对其他宗教也赞叹。为什么?他不是佛门的根性,他喜欢基督教,我们赞叹他,我们赞叹教堂,我们赞叹牧师,让他对他有信心,好好跟他学习,统统叫结法缘。为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宗教信仰,只要能够学习神圣的教诲,都是好人。社会的安定、和平,化解冲突、误会,都要从这个教育,神圣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圣贤的教育,从这个地方才能够达到。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还没讲完,我们明天再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