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七八讲) 2004/7/22 香港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78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第八段光照一亿界,偈颂第七首看起:
【恒住涅盘如虚空。随心化现靡不周。此依无相而为相。到难到者方便力。】
这一首偈是讲「寂用方便」,第一句是讲寂,所依的;第二句就是讲用,讲它起作用;第三句是讲无碍,「寂用无碍,为无住涅盘」,凡夫小乘难到。所以末后这一句『到难到者方便力』,难到能到,也就是难证能证的意思。我们读了这首偈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帮助我们成就道业。
第一句说得好,『恒住』,「住」是安住,「恒」就是经常,永恒要安住在涅盘;安住在涅盘,不执著涅盘,这很重要。如果有心,这就有住,无心,那就非住,这个事情难办了。到底是有心还是无心?有心错了,无心也错了,所以有心无心统统要放下,统统要离开,这才是涅盘境界。这个境界也是经教里头常说的,有住是妄想、是分别、是执著,无住还是妄想、还是分别、还是执著,那要怎么办?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得大自在,那才叫「恒住涅盘」。
「涅盘」是什么?涅盘是性体,『虚空』是比喻,比喻涅盘,涅盘清净像虚空,虚空一法不染,取这个意思。虚空里面含一切法,你看看哪一法离开虚空?一真法界没离开虚空,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没有离开虚空,六道,三善道没离开虚空,三恶道也在虚空里头。虚空没有染著,虚空没有分别,虚空没有执著,虚空从来没有起心动念,把虚空比喻作法性。但是你要晓得,虚空并不等於法性,为什么?法性灵明觉知,虚空冥顽不灵。虚空这个现象是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能变,虚空法界刹土众生都是属於所变;我们要晓得,能所是一不是二。佛陀讲经说法常常用这个来做比喻,我们从比喻里面体会到佛所说的真实义。
这一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声闻缘觉,觉悟的人他们的心相如同虚空一样,所谓一法不立。宗门,禅宗讲求这个,完全从体性上说,希望你悟入体性,没有悟入体性之前,不允许看经,不允许看文字,文字就是祖师的语录。悟入这个境界,所谓是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才起修。修什么?你烦恼习气没断尽,你悟入的没错,是佛菩萨的境界,就是知见等同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可是实际上你烦恼习气没断,你还是凡夫,说实实在在话,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悟后起修,在哪里修?历事炼心。
下面这一句,『随心化现靡不周』。这叫真修,你前面的悟入是解悟,通过「随心化现」,那你就是证悟,有体有用。只有解悟,有体没有用,这个不圆,修证不圆满,实际上的利益得不到。虽然说实际的利益(就是讲修行证果)你得不到,可是世间的利益能得到,世间变成什么?世智辩聪,一般讲聪明智慧、辩才无碍,那个不等於证果,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悟了之后要起修。从哪里下手?持戒,小小戒都不舍,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所以学佛,善知识非常重要,我们一般讲老师,老师教我们,老师给我们做榜样。我初学佛第一个老师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把修行的纲领教给我,那是我问的,我向他请教:佛法无比的殊胜我知道,怎样能契入?他教我「看破,放下」,教我「布施」。过了没几天,大概是一个星期,因为我们是一个星期见一次面,应当是第二次、第三次,他老人家给一本书给我看,什么书?释迦牟尼佛的画传,外国人画的,不是中国人。因为里面的注解全是英文翻译的,我看了之后不太懂,刚刚入佛门。他教我去看《释迦方志》、《释迦谱》,介绍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在《大藏经》里面。所以我们得要去找这两种东西,那个时候这两种书没有单行本,在台湾找不到。我在善导寺,善导寺有个太虚图书馆,这里面有藏经,在藏经里找到了。《释迦方志》只有一卷,不多,我就先把它抄下来,抄在笔记本上,释迦牟尼佛的传。《释迦谱》有四卷,分量比较多,讲得比较详细。
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要学佛,这佛从哪里来的?佛教是从释迦牟尼佛来的,那么你对释迦牟尼佛不能不知道,这个教学的次第很重要。所以首先老师教导我们是认识释迦牟尼佛,了解释迦牟尼佛,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乘经教里常讲的世尊示现八相,八相成道就是讲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从兜率示现降生,这里头意义就很丰富。兜率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知足,所以兜率天翻成中国意思,知足天。我们世间人他为什么会造业?为什么会受报?不知足!
世出世间圣人常常教导我们知足常乐,那不知足的人是永远在痛苦,永远是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总希望能够得到,得到之后又怕失掉,这完全是个错误的思想在作祟,他不是一生受苦,生生世世在受苦,经教里面常讲的可怜悯者,确确实实是可怜悯,愚痴,愚昧无知。成佛头一个条件就是知足,知足才能作佛,知足才能够广度众生、利益众生,用现代的话来说,你才能够为广大的众生服务,你要知足才能够服务,这个工作才能做得好。你不知足,怕的是在服务当中产生罪过,为什么?你有私心,贪瞋痴慢没断。这些事古今中外太多太多了,哪一个国家地区没有?哪个朝代没有?所以佛给我们示现,成佛度生基础是知足,样样都知足,决定没有丝毫贪心,没有丝毫瞋恚心。
「随心化现」,这个心不是说佛,不是随佛的心,随众生心,你看《楞严经》上不是说得很清楚吗?「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化现就是应所知量。「靡不周」这一句可了不起,这三个字显示如来在果地上,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神通广大。《普门品》里面赞叹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这是「靡不周」的意思。那个千处的「千」字不是数字,是代表什么?代表无量无边无尽。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学习这么多年明白了,特别是在《华严》里头,观世音菩萨是不是只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娑婆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不是。观世音菩萨在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统统都示现,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观音菩萨如是,文殊、普贤亦如是,地藏、弥勒亦如是,这些大菩萨哪个不是!
也许有人要问,到什么地位才有这样的神通智慧?《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圆教初住菩萨,三贤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但是一般说来都是说地上菩萨,十圣,初地以上。「随心化现靡不周」,这个没有边界的,无量无边,这从事上说。从理上讲,这是本能,为什么?无量无边,不要说世界,包括虚空,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个心跟此地讲的心不是一个心,这是众生心,这是迷而不觉;法身菩萨我们讲那个心,那是真心,那是本性,能现境界。后面还会详细的说到,能现能变。
六道凡夫能现能变的性识跟所现所变的事相分开了,他以为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现在哲学里面讨论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它就是二元,有能有所,有能现能变、所现所变,它有能有所。佛法里面给我们讲能所是一不是二,佛法也讲有能有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什么时候你真正知道能所是一不是二,你开悟了,佛法里面讲大彻大悟就是这桩事情,大彻大悟。大彻大悟之后才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证悟,大彻大悟是解悟,你明白了,你没有证得。为什么没证得?你还带著烦恼习气,所以你的心明不了,你自性没见。可是你知道心性的功能不可思议,心性跟万事万物是一不是二。
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你肯定了,你不怀疑了,你承认了,你自己烦恼习气没断,你还要历事炼心,炼什么?说老实话,要讲到关键的所在、枢纽的所在,就是在炼能所是一不是二。直接修学这个法门的,宗门里面讲顿悟、顿超、顿证,上上根人,普通人办不到。普通人要从教下,教下是渐悟,能悟入这个境界,然后要渐修、要渐证,这是用的手段不一样。由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诸佛菩萨的慈悲,众生根性不相同,利根的、上智的这走宗门,快速!中下根性的人就教你走教下、教门,教门是循序渐修,好像读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不断帮助你提升、帮助你悟入、帮助你证得,证得之后就周遍法界。所以当你觉悟了,明白佛在经上讲的这种事实真相,你不怀疑,你能肯定,从此之后你把心量拓开,这叫真修。
我知道这佛常常教我们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来肚量是这么大,包虚空遍法界,本来是这么大。现在我们听说明白了,可是实际上心量还很小,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斤斤执著,不能够包容,人事物都不能包容,这可怜!你要怎样把你这个心量拓开,把你这个心量扩大,扩大到跟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一样,也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圆教初住菩萨证得,他的心量就这么大,所以「靡不周」他能做到。他就在遍法界虚空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在一个世界,在一个世界出不了的,他还没有明心见性,我们讲权教菩萨,为什么?他出不了十法界。诸位要晓得,十法界就是一佛土,我们娑婆世界的十法界,他就不能到他方十法界,他去不了;他可以。
所以权教菩萨,声闻、缘觉、菩萨,他这个随心应化就是不能离开娑婆世界,必须要超越,证得一真法界。我们通常讲通途法门,他们的成就是在华藏世界,到华藏世界就有这个能力,他的随心应化是遍法界虚空界。你要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这个境界,生到极乐世界那个范围就大,你看看《弥陀经》上虽然文字不多,但是说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净土三经里面所说的,统统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他那个凡圣同居土太殊胜了,这里面的人跟法身菩萨智慧德用没有两样。所以这个法门特别,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赞叹。他怎么样?他没断惑。没有断惑何以能有法身菩萨的智慧德相?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
我们要常念阿弥陀佛,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是佛来接引,佛要不接引,我们自己去不了,所以这个法门严格的来说全靠佛力。自力是什么?自力是我愿意去,我相信,我发愿,我依照经教的方法去做,这是自力。成就完全靠佛力,没有佛力在当中加持,你没有法子,你决定出不了轮回。不但出不了轮回,我常说出不了欲界,欲界是第一关,六道是第二关,十法界是第三关,一层比一层难,你怎么能超越?全靠弥陀威神加持,横出三界。
你要对这个事情不是透彻的明了,你的信愿生不起来,真信切愿,决定得生。阿弥陀佛的话、一切诸佛的话决定没有妄语,决定是真实,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念是属於行,往生是三个条件具足,信愿行。这个念,你的心上真有佛,除佛之外,什么都放下了,你这才能往生;有一桩事情放不下,你就去不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千万不要误会,等我寿命到了我才放下,寿命到的时候,你已经糊涂了,那个时候你自己做不了主,业力在做主,大好的机会错过了。所以你要晓得这个法门不容易遇到,无量劫来希有因缘现在就抓住,决定不放松,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菩萨随心化现我们要学习,我们也要学诸佛菩萨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句话就是北京师范大学这标语里头所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现在就要做出榜样给人看。众生的心千变万化,现代人的心,说老老实实的话,跟二、三十年前的人心不一样。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一九七七年,将近三十年了,到二00七年三十年,今年二00四,再有两年满三十年。三十年在中国叫一世,中国写了个世,世是三个十,三十年叫一世。这一世是什么意思?有变化,不一样,三十年前跟三十年后不一样,人的思想言语造作都变了,都不相同。再往前面讲三十年,抗战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个时候,六十年前,那个时候又不相同了。这是我们经历过的,我经历了两世。六十年前,虽然在战乱期间当中,人心还淳朴,人懂得爱别人,人懂得照顾别人,自己再苦、再困难,看到有饿倒的人、冻著的人,都能把自己的粮食分一半给他,现在没有了;见义勇为。
古时候所谓的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虽然在那个时候不能普遍,有少数地方真的是这样的。六、七十年前,我们在农村里面长大,这个小村庄里头居民都非常守本分,确确实实有这个样子。我们一些东西在路上丢掉了,这个小村庄不大,有人捡起来之后找到你,这是不是你的?是的,你在哪里捡到的?真的,他不侵占人;夜晚睡觉,真的大门可以不必关,没有小偷,更没有抢劫,有这么好的民风。可是三十年后不一样,这种风气没有了;再过三十年,六十年之后更没有了。你看现在人活得多辛苦,时时刻刻要保护自己,要防窃盗,居住在都市里面门窗都要加铁条,就好像监狱一样,我们看得很伤心!人为什么过得这么苦?虽然看到他居住的房子很豪华,你看看四周围那个围墙、铁栏栅,看起来就像监狱,高级监狱,防盗防偷,甚至於还要请警察来保护,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再往前,这是愈往古时候人心愈淳朴,愈是接近大自然,过大自然的生活。现在我们是完全背弃了大自然,细心观察都在面前。
菩萨一定是随著众生的心,随著众生造作,随著众生的业力来示现教化。所以教化的方式,在佛法里面讲仪式,教化的方法千变万化,随心应量。仪式尽管不同,方法不一样,原理原则没有两样,就是目标方向决定是相同的,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在从前这个事情好做、容易做,譬如讲经,点到为止,哪里需要这么罗嗦。唐朝时候,清凉大师讲《华严经》一年一部圆满。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他老人家每天二时讲经。印度把一昼夜分为六时,昼三时夜三时,古印度是这样分法的,白天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晚是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他把一天分成六个时辰。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中国是把昼夜分做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大家都知道)、申、酉、戍、亥,十二个时辰。西洋人把昼夜分做二十四个时辰,所以我们称它作小时。西方人并没有说小时,我们称它作小时。为什么?它比中国小。中国的一个时辰等於现在两个时辰,两小时。印度时辰比我们中国又大,所以印度的一时是现在的四小时。你才晓得经上讲的世尊当年在世每天二时讲经,那就是现在的八小时,我们比不上!你才晓得释迦牟尼佛那个智慧,神通不必说了,体力好,身体好。
三十岁出来讲经,讲到七十九岁,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每天八小时,这经书上记载的。可是我们自己要知道,他是不是每天八小时,四十九年不间断?不能这样说法,我们知道世尊当年在世也经常在外面旅行,哪个地方请他,他就哪里去。可是绝大多数的时间他讲经不中断,一天八个小时不中断。我跟佛陀就打了对折,我们一天四小时,四小时是佛经里面讲的一时不是二时,一时。我们也有的时候出国旅行,从事於其他的活动,这个经就暂停。所以我们知道,世尊当年在世也是这样的。但是他住在一个地方,那肯定是正常的,每天八个小时讲经是正常的,随心化现。
这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他方世界时差不一样,现在我们懂得有时差,他方世界不一样。不要说诸佛刹土不一样,娑婆世界这个刹土里面,各个星球居住的众生也不一样,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就是在地球上,地球现在是五大洲,五大洲里面的居民生活状况、历史文化背景都不相同,佛菩萨应化在其中一定要随众生的心。众生喜欢佛菩萨是什么样子,他就现什么样子;喜欢听什么法,佛就说什么法,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没有定法可说,一切随缘。何以能够教化众生教得那么圆满、那么殊胜?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关键是在见性,你不见性没有法子。
在中国祖师大德给我们示现的,我们看了之后渐渐能够体会,有人一生只念一部经,有人一生只念一句佛号,或是念阿弥陀佛,或是念观世音菩萨,一生都不改变;他也不读经,他也不听经,真正念到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智慧开了,世出世间法他没有学,没有一样他不通,真正是《金刚经》上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也有的大德阅藏,《大藏经》读三部,就是三遍。还有一位法师,我名字记不清楚,他一生读《大藏经》读七遍,十几年不下山,每天看《大藏经》,《大藏经》看七遍!有人一部经,一部《法华经》、一部《楞严经》,还有人是一部《普门品》、一句观世音菩萨,诚心诚意,虔诚恭敬,念到自己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了。这个时候相应,所以自性里面的智慧流露出来。就像六祖惠能一样,二十四岁,他不认识字,通了,世出世间法没学过,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通了!到通了的时候才「随心化现靡不周」。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学习第七首偈,这首偈的第三句:
【此依无相而为相。】
这句话非常重要。『无相』是体,性体没有相,所以见性之后才能够随缘现相。这在佛菩萨(就是见性的人)随缘现相,不能说随心,如果说随心,那心就有了。这个意思很深,境界很微细,要很细心去体会。通常我们常说的,就是无执著、无分别、无妄想,无妄想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无相,就能够随缘现相。缘是什么?缘是众生心,十法界的众生是缘,不但十法界众生,一真法界众生也是缘。
一真法界哪些众生?那都是法身菩萨,法身大士,分证佛位,从圆教初住到等觉,你看看诸佛如来还是随他们的心现相。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还是有念,这个念就是我们讲起心动念。这四十一个阶级,给诸位说,分别没有了、执著没有了,他们所有的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为什么有四十一个阶级?起心动念的频率不相同。这位置低的像十住、十行,他的频率比较高,波动比较明显;到十地菩萨,他这个频率很微细;到等觉菩萨差不多已经接近水平,极其微细的频率;到如来果地上才没有了。这个理事,我们都不可以不知道。所以修行真正用功用什么功?无非是在根尘相接的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在这个里头就炼,真正去炼去学习,先学最粗的,最粗的是执著,放下一切执著。
我们常说,这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修行用功在哪里?处事待人接物,在日常生活当中,首先学放下执著。具体的来讲,我们只举几个例子,因为它这个境界太复杂了,我们只举几个例子。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我常常讲这十六个字,从这个地方入门,在生活上炼,在工作上炼,在处众、跟大众相处的时候炼,在物质环境里头炼,从这里入门。你要不肯放下,还是贪恋,那你这一生没指望了。纵然你经教学得很多,你也能够有好的记忆力,能说得天花乱坠,没用处,你烦恼习气一分都没有断,念佛都不能往生。这一点要知道。
念佛,虽然讲你这些烦恼习气没有断,断太难太难了,但是你能够伏住,虽有不起作用。有贪爱的习气,有瞋恚的习气,但是对事对人对物,我这个贪瞋痴能控制得住,它不会发作。顺自己意思的境缘不起贪恋,违背自己意思的逆境恶缘不生瞋恚,要在这里下功夫。这个功夫也不是一朝一夕你就能成就的,初学总是会起来,顺境里面会有爱心,逆境里头还有瞋恚,你必须要一年比一年轻,你修行的功夫有进步。如果今年跟去年还一样,完了,你这一年白过了,一点进步都没有。如果说是今年比去年还严重,贪心、瞋恚心还在继续不断增长,那你完全是倒退了。你要晓得,这三种东西增长,结果是什么?是三途果报在增长,贪心饿鬼道,瞋恚地狱道,愚痴畜生道!这三种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有连带的关系,只要是堕三恶道,堕一道其他两道都不能避免。
三恶道进去容易,出来可难!你想想看,不但你这一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你所造的一切恶业要在这里头消尽,消尽就是你所有一切果报你统统都要受,你要受尽,你才能出离。出离之后,你一定还带著余业,《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你还带著这个习气,恶道的习气,你纵然是离开三恶道,得到人天了,但是在人天依旧造恶业。天上有造恶业的吗?有,天阿修罗就是。这一点福报享尽,你的恶业又现前了,又再堕下去,很麻烦。所以《地藏经》不能不读,熟读深思你自己就明白了。
因此,我们要向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看齐,向他们学习,他们「依无相而为相」,依无相就是第一句所说的「恒住涅盘」,这是无相。而为相是随心化现,有体有用。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注解里面讲得很好,这是「无住涅盘,凡小难到」,凡夫小乘他达不到这个境界。什么叫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生死就是十法界,不住生死,恒住涅盘,不住涅盘,随心化现;随心化现,不住涅盘。虽然随心化现,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涅盘,这个说法容易懂得多了。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是住生死;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是住涅盘。但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过去发的愿要兑现,不能那个愿也失掉了。发的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现在证得涅盘了,众生也不要了,你违背你的誓愿。你曾经发过这个愿,那怎么办?去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那么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有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给你说,决定没有。决定没有,怎么能说出这么多经教?这经教是不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出来的?是的,没错,这个妄想分别执著不是佛的,是众生的,你要晓得这个道理。佛有没有说法?佛没有说法,佛的说法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不起心动念,佛是一句话都没得说,不但没有法说,佛也没现身。佛现身是众生有感他有应,现身如是,说法亦如是。他现身没有身相,怎么说没有身相?不是明明有这个身相出来吗?对,是有这个身相,他没有执著。确确实实人无我、法无我,这两句话是形容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对我、对法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就是住涅盘。但是怎么样?他又有这个身体,跟大众相处活活泼泼,和光同尘,跟众生没有两样!众生看到佛,没有一个不生欢喜心的。佛很慈悲,没有不教化众生的。这种示现教化,不住涅盘。
体用是一不是二,体用决定没有障碍。理无碍(理是性体),体无碍,相无碍,用也无碍,体相用都没有障碍。所以清凉大师在这个经里面跟我们讲四种无碍,这是从根本上说,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无障碍的法界,哪个法界无障碍?一真法界无障碍,这个我们听了点头。实际上告诉你,一切法界都无障碍,为什么?一切法界是一法界,《华严经》上说得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大乘教里头佛常讲: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理即是事,事即是理,理事不二,理事一如,哪来的障碍?一真法界里面的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在饿鬼、地狱没有障碍,清净平等。觉悟的人在十法界里头跟一真法界里头清净平等,无二无别。可是众生境界里头不平等,不平等从哪里来的?不平等从分别执著来的,他有分别,他有执著。所以离分别执著,清净平等就现前了。
菩提心里面我们现在说了五条,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学习从哪里入门?从清净、平等入门,一个得到,五个都具足了。清净心得到,必定自自然然里面包括真诚平等正觉慈悲;平等心得到,自自然然圆满具足真诚清净正觉慈悲。我们的功力就在这两条四个字上去用。清净是不染著,执著是明显的染著,严重的染著。真用功在哪里用?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事事物物不再执著。不再执著是什么?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真也好,假也好,善也好,恶也好,没有一样不好。为什么说好?对自己好。一有执著,一有执著就不好,一有执著就是你在造轮回业。你要晓得,执著分别是轮回心,从这里面所有一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叫轮回业,天天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轮回?你要想出轮回,不要再造轮回业,不造轮回业就是不要再执著了。
可是在办事的时候,有时候不能不执著。譬如持戒,持戒就是执著,我们要不要执著?要,这个执著,执著就是不执著,你能不能懂这个意思?我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执著,事上很执著,做给别人看的,他们迷得深,他们没有办法觉悟到这个境界,先要帮助他断恶修善。怎么帮助他?我做给他看。不杀生,我做给他看,不但没有杀生的行为,伤害众生的行为没有,伤害众生的意念都没有,这条戒才清净。你虽然说是不伤害众生,可是你还有念头,有伤害众生的念头,你不清净。形式上你是做到了,念头上不清净,这个不行,这个不圆满。小乘戒里面你及格了,大乘戒你做不到,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小乘戒是论事不论心,这两个差别很大。所以大乘戒难持,小乘戒容易。这个经是大乘经。
不偷盗,要在你意念里面把占别人便宜的这个念头断掉,你这一条戒就清净了。常常还想占别人的便宜,在世间里面想占公家的便宜,譬如公用电话,你有个技巧你用公用电话可以不要付钱,这就占便宜,盗心。学佛的人占常住的便宜,寺院庵堂这里面一切设施是四众同修的供养,你可以受用,你要知道节俭,你要知道爱惜,你可不能浪费。学佛明理,更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见到一个人,周邦道先生,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他是我的校长。以后我们在台湾又见到了,在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学佛,到台湾之后住在台中,李老师是经常在台中讲经,他这么样认识的,以后跟李老师学佛。人是真正好人,读书人,很守本分,持戒这一条他真做到了。
他在台湾做考选部政务次长,就等於副部长,考选部政务次长,公家配给他的有车,家里面公家给他装了电话。这个老先生不是公务的事情他不坐他的车,他出门去坐公共汽车。私事,出门坐公共汽车。他自己本身这样做,他家儿女那就没有话说了,车停在家里,不是公事不可以坐,替公家节省汽油。不是公事不用电话,私事,到外面有公用电话,到那里去打电话。到这种地步,我们听了都摇头。我们老校长穿的那一套中山装,我看至少有三十年,非常节俭,收入有限。自己省吃俭用,因为在国内还有亲戚朋友,更穷苦的,他常常寄钱来救济他们,这样的佛教徒恐怕今天在全世界很难找到第二个了。我们学生们,那个时候在台湾的学生差不多将近两百人,看到老师的行谊没有不受感动的,对老师佩服五体投地,做出来给你看。他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生活节俭,学佛之后全家吃长素,一丝毫浪费都没有,督促他自己的儿女,一点都不浪费。
他的夫人,我们称师母,见过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向她化缘,那个时候她没有学佛,她没有给他。以后学了佛之后非常后悔,那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那个印象很深,一生忘不了地藏菩萨。学佛的时候那么样的虔诚,那么样的认真,感应多!她的大悲水在台中是有名的,也传到整个台湾,非常灵验能治百病,那是什么?大悲心!她真正有大慈悲心加持这个大悲水,管用。抗战期间,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对师母特别尊敬,为什么?她把我们学生照顾到比她的儿女还周到,我们感动。自己的生活行为真的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所以我们修行用功入门要知道从清净、从平等。
佛法里头晚近修行成就不外乎禅跟净这两个法门,现在到末法时期,禅已经很难了。印光大师常讲,往后除了净之外,很难成就。但是净也不是容易事情,说净土是易行道,那是跟八万四千法门比较,因为那些法门都是断惑证真,禅亦复如是,断惑证真,净是带业往生。带业,古大德说得太多了,带旧业不带新业,不是说你天天造业没有关系,我都带业往生,没这个道理。所以净宗讲求的是要伏,伏烦恼,你就能往生,不需要断。禅宗跟其他的法门要断烦恼,你才能出得了三界。这经教里头讲得太多了,见思烦恼断了,你超越六道轮回;财色名食睡五欲断了,你超越欲界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见思断掉之后,你超越六道轮回,都是断。净宗的方便,伏,伏容易,我们能够做得到,断真是不容易做到。
我们用什么方法去伏?用这一句佛号,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处所,境界现前(境界现前就是你起心动念),不管是善念、是恶念,是贪爱或者是瞋恚,都是业,都是属於情执。所以不管是什么念头才起,古大德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因为你是凡夫,哪有不起念的道理?不起念你就是佛菩萨、就是圣人,凡夫哪有不起念的。念头才起,阿弥陀佛,就把它换过来。所以念头只有一个,这一念起来,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这叫伏烦恼。
烦恼常常起现行,你就常常用这个方法压,这叫用功,这叫功夫。压住了是功夫,压不住,努力天天干、时时干,念念不忘干这个事情。久而久之效果出来了,这个烦恼它起来的频率少了,能够保持二个小时、三个小时不起念头,这不错了。二、三个小时不起一个妄念,就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你都能控制得住,一般人修行要多长的功夫?要十年,你才能够压到二、三个小时。古来祖师大德的经验是一枝香,一枝香长香是一个半小时,一枝香还有三、五个杂念,就是说一个半小时当中还会有三、五个念头,这要多长的时间?一般讲真正用功要三年。这样养成习惯,临终往生就有把握。
如果烦恼习气常常起现行,你忘记了,把佛号忘记了,让这个烦恼习气念念相续,这个麻烦大!这样下去,临命终时肯定跟著烦恼走,这叫业力。经论上讲得太多了,临终的时候业力强者先牵,哪一个业力强跟著哪个去。你善的念头强,你就生三善道;恶的念头、瞋恚的念头强,报复的念头强,你就堕三恶道。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训练先断恶念,把这个放在第一,决定不容许自己有恶念。那个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们不能够以恶念对他,为什么?我要用恶念对他,我自己堕三恶道,於他有没有损害?没有,自己伤害自己,这个要觉悟。如果他以这些恶意来对待我,我没有丝毫瞋恚,没有丝毫恶念对他,那么他这种行为对我来说是好事情,他来考验我,他来帮助我,帮助我提升,我更没有理由去怨恨他。你要是真正觉悟,你会感恩他,感谢他让我晓得我自己功夫到什么境界,我不断的在提升,你会对他产生感恩的心,你怎么会怨恨他?我们以感恩的心对他,他造作的是恶业,他这个恶业将来受果报,果报会减轻。为什么减轻?那个结果是好的、是善的,他帮助我提升。他造作恶业帮助我提升,他那个恶业也要受报,受报报得轻。
如果他以恶意对我,我也以恶意对他,我们两个都堕落,这个堕落后来也麻烦,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彼此双方都痛苦。为什么不把这个事情化解掉?化解不是在事上,不是在对方,是在自己内心。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我们应当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念头化解掉,我们的身心和谐得大自在,这是修行真功夫。对一切人,善人看得惯,恶人也看得惯,平等恭敬。在我们一起相处办事的人,他做的不如法,劝告他,提醒他,不要用责备,不要用处罚,要用感化,这是佛菩萨。不但佛菩萨如此,世间圣贤教人都是如此,感化。感化是什么?人感恩你,心服口服。你要是责备,严厉的态度对他责备,他拿你的钱,他受你管,他是你的部下,他没有办法反抗你,只好表示服从,内心不服,内心跟你结了冤仇,这不能不知道。
如果你懂得因果报应的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你自然会收歛。为什么?我怎样对人,人家怎样对我,一报还一报,丝毫不爽。我喜欢别人怎样对我,我就应该永远这样对人,这是小觉悟,小悟。我希望别人能够关怀我,我就要懂得关怀别人;我希望别人照顾我,我要懂得照顾别人。我有过失,希望别人原谅我,不要过分的责备我;别人有过失,我要原谅他,我不能够过分责备他,就这么个道理,是因果的道理。常常替别人著想,好的事情,善的事情,自己有福报跟大家共享。我前面讲周老师,周邦道先生,他自己的收入为什么不改善他自己的生活?他可以过得好一点,为什么过那么苦的生活?无非是想把钱节省下来,帮助比他更苦的人,这个心叫大慈悲心。他一个人做,他的夫人全家这样做法,这我们亲眼看到的。我们今天在生活上可以浪费吗?不是很需要的东西,你需要添置吗?不能够缺少的,一定需要的,才可以添置。已经有的,旧的,旧的没有关系,还可以用,不必要换新的。处处要想到节俭,为苦难众生节俭。
这一次我到这里来,有同修告诉我,从东北来的同学们,他们坐火车来的,两天两夜坐火车木头板凳,为什么?都是想节省一点钱,旅行用最少的费用,多节省一点钱来供养常住,我们听到很感动。常住里头的财物我们能够随便去享受吗?要常常想到,你能不能对得起人?人家是怎么样刻苦来供养,你任意挥霍,你不是在造罪业吗?古德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披毛戴角还是其次,先堕地狱饿鬼受罪,罪受满之后再变畜生还债,不是说我将来还了就没事了。你造作的罪业你要受报,这个罪业是在地狱,罪业消完了,你还得还债,不是说罪业消完没事,要还债。你说麻烦不麻烦?所以古时候的出家人,真是给社会大众做出最好的样子,过最清苦的生活。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样子,他老人家一生三衣一钵,那个人是王子出身,富贵人家长大,过这样的生活不容易,而且快快乐乐过了一辈子。我们今天过的是什么生活?
难怪前几天戴惠婵居士来见我,我细心的观察,她身上至少有四个以上灵鬼附身,至少有四个,她见到我,她也知道礼拜。跟我说话,说的话是英语、日语,好像还有西藏语,还有西方其他国家的语言,好几种语言说得那么流利。她是中山人,从来没有到外国去过,也没有学过外国语,外国语言说得那么流利。这是灵鬼附身,不是她说的,给我们透露的讯息,其他的我不说,说我们的出家人不如法。佛菩萨,看到我们这里供的佛菩萨的像,她跟我们讲,佛菩萨没有这么漂亮,没有这么庄严,佛菩萨天天在流眼泪。我们想想是不是?肯定是。
我们今天藉著佛菩萨的名义建立道场,我们自己不能够依教修行,不能断恶修善,不能积功累德,贪图享受,教理不明,戒律不持,佛怎么会不哭?凭什么接受人的供养?供养里面,尤其是自己浪费,罪业无边!佛菩萨哭不是哭别的,哭的是你穿上袈裟你堕地狱。这些年来,这一类事情我遇到太多太多了,我也不说了。可是这是我们大家亲眼看到的,时时刻刻给我们提出警告。替我们提出警告,你要晓得我们这些人还有救;如果没有救的话,警告也没有了,为什么?没用处。换句话说,我们这个道场的人良心还没有泯尽,还有一点点。诸佛菩萨做种种示现警告我们,让我们觉悟,让我们回头。
这个因缘也是希有难逢,我们看到、接触到了,要从今之后提高高度的警觉,要学著吃苦,要学持戒,天天要学经教、要听经,要明了经教里头的义理,要知道依教奉行,不辜负佛菩萨的教诲。我们希望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做出一个好的样子来给大家看。你看这个是佛教徒,这个是佛弟子,为佛争光。不要自己的思想言行让人家看到,这是佛门的败类,丢佛菩萨的人,这个罪过就重了。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