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二八讲)  2004/1/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28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百界偈颂第八首看起:

【或见胜丈夫,具足大悲心,转於妙法轮,度无量众生。】

这一首偈转法轮,也就是佛菩萨示现在人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八相成道这是主题,就是为这桩事情来的。清凉教导我们参考「离世间品」「离世间品」有二十句,我们现在学到后半段,转法轮因缘的十句,昨天我们讲到第四句。第四句开始,四、五、六、七这四句,清凉告诉我们这是说的四悉檀。悉是普遍的意思,檀是布施,就是平等普遍的布施。布施的对象,布施的内涵,都是无量无边。这里面还是有宾主之分,决定是以法布施为主。就是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肯定是以教学为主,其他的都是辅助的,所以叫法布施。遍施有四个原则,这四句里头显示出来,第四句这是为人,四悉檀第一个是为人(他这里没有按一般顺序),第二就是第五句讲第一义,第三讲对治,第四讲世界。这跟我们一般说的次第不太相同。一般讲次第,第一个世界,第二是为人,第三是对治,第四是第一义。虽然次序不一样,但是意思全部都讲到。

第四句昨天也给诸位报告过,我们今天还从这个地方念起,这是这一堂课的开端,四悉檀比较完整。第四句,「智慧自在随其所乐为说法故」。所以这是属於「为人」,为人就是大众的需要,是当前迫切的需要,教化众生当然把这个摆在第一优先。这第一优先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有所不同,绝对不是固定的,这道理一定要懂得。现前我们的社会,什么是第一优先?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社会安定,这个问题要第一优先。整个世界时局不安定、不和平,随时随处都会有冲突发生,都会带来意外的灾难,就是意想不到的,所以人终年累月生活在恐怖之中,这个日子多难过。今天我们走了许许多多的国家地区,听听一般人的谈话,确确实实都把社会安定放在最优先,经济的兴衰还在其次,确实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社会为什么会动乱不安到这种地步?原因在哪里?我们能把原因找到,教导大家把这个不安、动乱因素消除,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佛法是社会教育,一切宗教的经典统统都是社会教育,你仔细去观察你就明了了。即使是宗教脱离不了崇拜鬼神、天神,他教导的内容也不出劝导大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确实出不了佛所讲的总纲领、总原则。所以我承认、我肯定所有一切宗教,都是最好的社会教育。我跟世界上许多宗教往来,我不反对他们宗教仪式,不反对他们崇敬神明,我也会跟他们一起去礼拜。但是我劝导他们,仪规是外表的形式,一定要有内容,内容是神圣的教诲。如何把经典里面的教训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这个重要,这是宗教的灵魂。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这宗教是迷信。有躯壳又有灵魂,这个宗教才真正展现出它的真善美慧,给世间人带来真正的幸福美满。我这个理念,这种说法,我原先以为有些对於自己宗教执著很深的人很难接受,没想到我所遇到的还都能接受。可见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都能接受,所以很容易我们就变成朋友了。

我们想这些宗教的领导人、宗教的传教师,都有智慧,都有慈悲心、有爱心,谁不希望全世界安定和平,谁不希望大家都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是我们共同的期望,共同的理念。那要怎样落实?要靠教育。所以我向澳洲多元文化部的部长,有一次在一起谈话(吃饭的时候),我就向他建议,希望大学里面特别为社会的需求开一门课。这个课在什么时候开?最好在寒暑假,不妨碍学生的学业,他们放假的时候,利用他们的学校设备我们来开这个课。这什么课?如何与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和睦相处,这门课就是教人,人与人相处大学问。中国人常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这是「人和」这门课程,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和睦相处,开这门课。教学期间,三个星期到四个星期,利用寒暑假的时候,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都可以报名来参加、来学习。我们提供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这些道理、心态,我们来促进社会安定,促进世界和平。

世出世间法都建立在安定、和平的基础上。像很多社会慈善事业,社会教育事业,如果时局动荡不安,这事情就不能做。对全世界众生都有好处的,要能把它做好,一定要安定的社会。我们这么多年来心心念念的希望把《四库荟要》能够再版流通,这是一部大书。《四库》台湾有翻印,中国大陆也有翻印,数量也相当可观,我估计至少接近一千套,这散布在全世界会永远流传下去,不至於绝版。但是《荟要》,当年台湾世界书局只印了两百套,这个数量实在太少了。我们发心再印三百套,我们印,不卖,不是买卖的。希望这三百套能够由国家的图书馆,大学的图书馆去收藏,使这套书也能够永远流传下去,非常有价值。这套书我们跟台湾世界书局已经谈妥,大概费用,印三百套费用大概需要美金五百万,但是时间要两年才能完成。如果社会动乱,这个事情就做不成功了,要时局安定这工作才能做成功。所以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善业、善行,都依赖安定的社会,和平的世界,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今天「随其所乐为说法故」,现在大家所乐,乐是爱好,现在都爱好和平,都爱好安定,那我们就要讲和平、讲安定,这叫为人悉檀。和平安定真正基础是什么?是道德,什么叫道?我们讲席里头常说,道就是大自然的法则,这是道。顺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自然法则那就叫德。我这说法大家好懂。譬如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我们从来没有干涉它,我们只灌溉它,只给它施肥,照顾它完全自然的长成大树,这是道;如果我们要是修剪它,把它的枝条改变,那就违背自然的法则,它也能长,它长得很痛苦,它不能任意的伸展。所以从这个比喻,诸位细细的去观察,树木花草你要是经过修剪,它就不自然,也很好看,那是什么?那是图案,那是几何图案,破坏了自然生态,这是人为的限制它自由生长,这是错误的。我们从自然现象里面细心去观察。所以现在人自以为聪明,限制这些自然环境,干涉自然环境,说得不好听是破坏地球自然生态平衡,这事情麻烦了。於是自然环境就给你报复,这报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天然灾害。天然灾害从哪来的?人为的,不是天然的,天然怎么会有灾害?天然决定没有灾害,天然决定是美满的,我们人的心行不善破坏自然环境。

我们人的身体,这是宇宙,小宇宙,它是非常美好。我们没有加意去破坏它,它是健康的,它是美好的。可是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你任意破坏自然环境,我们人体,体能的自然环境,你怎么破坏?暴饮暴食,古人讲病从口入。我昨天在斋堂,看到斋堂旁边堆了一堆饼干,还有那个饮料,我就看了一看,旁边有人在那里写了字,「有需要的人可以随意带到寮房去」。这个东西是什么?这个东西就是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破坏我们身体自然生态平衡,病从口入。所以我才晓得你们这些人病这么多,常常要去看医生。你们看我的生活习惯,我从来不吃零食。你看我三餐饭吃得很少,不吃零食就不生病;你们好吃,喜欢吃零食,那你们就吃出病来了。为什么?破坏你自然生态平衡。

你要晓得你的内脏,五脏六腑,你不知道爱护,你常常吃东西它要工作;你能够少吃,它有休息。它得到休息,它才能恢复它自己的能力。常常一天到晚吃东西,你不让它休息,它好辛苦;换句话说,你虐待它。虐待你自己的心肝脾肺,它不舒服你就害病了,它的功能降低了,你的麻烦就来了。所以你要顺其自然,要保持什么?不饥决定不吃东西,感觉到饥饿,需要补充一点东西。不饿的时候也常常吃东西,你不是把你的肠胃,不让它休息,你虐待它。你虐待它,它回报你,它一反抗一罢工,你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我们身体是个小宇宙,你懂得如何爱惜你这个身体,保护你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好好的保护它,照顾它,要让它有足够时间休息,它恢复它工作能力。然后你才晓得我们居住这个地球,这个大自然的环境,你要懂得怎样照顾它,这是什么?这叫德。顺乎自然原则这是德,知道大自然那是道,道叫你要明了,要明道,要行德。所以我常讲宇宙本来是和睦相处,本来是平等对待。像我们这个身体,心肝脾肺各个器官,外面的眼耳鼻舌,都是彼此互相照顾,彼此互助合作,从来没有矛盾过,从来没有争执过,这人身体健康。如果它要发生矛盾,它要产生对立,你不是马上生病?严重就要命,要命是同归於尽,决不是某个器官赢了,某个器官输了,没有,同归於尽,共存共荣,要懂这道理。

小宇宙如是,大宇宙亦复如是。所以,凡是在地球上生长的,绝对不是没有意义的,绝对没有说这是不需要的。像我们身上所有的器官,所有的细胞,绝对不能少一个,也绝对不能说多长一个,多长是累赘,那是病,少一个也是病,它恰到好处。你生病了,现在西医是外科手术,哪个地方有了问题,割除。这不是治病,这与自然法则相违背。你割除,你永远缺少这部分,缺少这部分你就是不健康。所以在中国、在印度,医学观念跟西方人不同,东方人观念是如何让你这个器官功能恢复,不是切除,要想方法帮助你恢复,恢复正常,这才是符合於道德;这切除是不道德的事情,这是破坏生态平衡。这里面的道理很深。

人,这是圣人教给我们的,养生之道在养心。这跟佛法里头讲的完全相应,佛给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养心,心清净,身口造作不违背道德,你这个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为什么?随顺道德。道德落实在人伦上,在中国人讲就是五伦八德,五伦是道,五伦发端乎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而后有兄弟、有君臣、有朋友,这叫五伦。人与人的关系,这五种关系是自然的,自然而然所以这叫道。这个道可不能乱,一乱天下就乱。所以社会的动乱根源在哪里?根源在这个地方。现在大家没有这个认知,这叫迷,迷失了大道,於是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违背了德行。这是社会动乱的根,世界不能和平的本,根本,你要把这东西找到。志士仁人想帮助苦难众生,要从这地方下手,怎么下手法?从自己本身做起。

所以我常常劝勉大家,把自己内心与一切人事物的矛盾对立,把它化解,我们自己本身这个身心就和平,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了。所以和睦相处平等对待的根,是从自己的心地,它的效果就是你身心健康。这再发出去,你才能感动你一家人,你才知道怎么样教导你一家人,一家人都能在这上用功夫,就是中国谚语里面所讲的「家和万事兴」。所以齐家而后国治,你能够把家和睦了,你就能治国,治国是什么?不过是把家扩大而已。把国看作家,把全国人看作我的家人,都是我的父老兄弟姊妹。你用平等和睦来教化,这国家怎么会不兴旺!只抓住几个纲领。

中国自古以来,我上一次在印尼曾经跟那边的人讲过,中国古圣先贤怎样教化他的后代。那个纲领非常简单,就是这五伦,落实在八德。八德自古以来两种讲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两种说法除了重复的,也不过是十二个字,不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十二个字相应,那我们就是明道行德。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这个天下平就是天下人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在佛法基础的教学就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一开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家讲的德行。

所有一切宗教都教你要孝养父母,都教你要奉事师长,教你断恶修善,破迷开悟,最后的目的都是教你离苦得乐。宗教可以变成一家人,可以各行其道,不相违背;可以互助合作,相辅相成,这当中决定没有矛盾。矛盾从哪里产生的?是你不了解彼此的教义,如果你都明了、都通达,哪里来的矛盾?哪里有冲突?佛说每个人的心量都是包太虚周沙界。不是佛有这么大心量,每个人本来心量就是这么大,你现在心量为什么变小?你迷了,迷了自心,你的心就愈变愈小,不知道自己的心量是包太虚周沙界。佛法、圣人的教学,没有别的,帮助你恢复本来面目而已。所以大乘教里常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所以今天我提出这个课程,人与人之间怎样和睦相处,如何来学习包容,学习互助尊敬,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我们要学这个课程。这课程是今天全世界人,人人都希求,没有地方学习,我希望大学能开这个课。澳洲,中国人讲大专学校,包括COLLEGE,一共三十九所,这三十九所高等学府,如果寒暑假,从此以后长年不断来推动这个社会教育,会帮助这个国家、这个地区安定和平。

人与人都知道和睦相处,都知道互相尊重。尊重不同的文化,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尊重不同的信仰,一家人。像我们身体一样,各种器官不相同,要互相尊重,眼要尊重耳,耳要尊重鼻,不能说我第一,你第二。我眼第一,耳鼻喉都是第二、第三,你想想看你病了,你不健康了。怎样才健康?我全身器官连汗毛孔各个都第一,这个人健康。社会亦复如是。所以我讲了不少次,在地球上每个国家都第一,每个族群都第一,每个宗教都第一,没有第二的,这地球健康。这个星球在许许多多星球里面是典型、是模范,有第一、第二、第三可就麻烦了。佛法里头找不到第二,你们看《楞严经》《楞严经》二十五圆通,那是代表不同的法门,你看菩萨修学成就的,释迦牟尼佛叫他们提出报告,各个都讲他第一,没有第二的,对,这个大乘法才是健康的。所以我们要懂得各个第一,人人第一,这是圣贤的教诲,这是现前这个时代必修的课程。

我们再看下面一句,「必应其时未曾失故」。这一句只有八个字,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提醒我们,这是第一义谛。「第一义应时令悟故」。清凉注得好,注得太好了,因为我们普通看第一义误会是什么意思?第一义是最高的,是成佛的,菩萨第二义,佛才是第一义。你看看他这个第一义,第一义是怎么讲?必应其时未曾失故。这是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没想到,现在我们明白了,世尊讲这个第一义是切合时节因缘,你现在就得好处,就得利益、得受用,这是第一义。那我刚才讲的不就第一义吗?非常适合於现在这个时代。真的就像治病一样,你害的什么病,大夫跟你诊断处方,你服了这个药,病马上就好了,这就是第一义。此地讲的第一义是这个意思,立刻就有效。应时不失,我们中国谚语也有一句话赞叹英雄豪杰,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认识时节因缘,现在这个社会需要什么?病在哪里?你把病找到,应病与药,药到病除,这是英雄豪杰,这是出类拔萃。

我到澳洲来时间不久,大概还不到一年,昆士兰大学校长派了一个教授,大概还有一个是处长,到山上来看我,跟我谈消弭冲突促进和平这个问题。我跟他们学校接触,我才晓得他们学校有一个专门研究这个课程的中心,有十几位教授,而且晓得他们已经做了八年。来跟我说。但是这个世界动乱一年比一年严重,频率增加,灾害扩大,人们所希望的和平好像非常非常的遥远。学校希望我能够到学校跟他们的教授团,十几位教授举行一个座谈会,我答应了。我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校长跟这些老师们,希望我提供建议。我跟他们的关系这样结的。

我听了之后,听了他们的报告,这么多年在研究实在讲没有把冲突的根找出来。冲突的根的确不容易。所有一切冲突的根本在哪里?我们佛法讲自性(就是本性)跟习性的冲突,这是根本。但是这话他们听不懂,这是佛学的专门术语很不容易体会。所以我就换种方法跟他们讲,我说冲突的根,世间所有一切冲突的根在家庭,这他们好懂,这他们也没有想到。家庭的什么?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这叫根。所以我就跟他讲,我这一生选择居住、修学的地方,这个地方我怎么选?我选择这地方离婚率少,现在这个时代要找一个城市没有离婚的找不到了,只能说这个地方少一点。找离婚率少,找犯罪率少,为什么?这个地方社会安定。如果这个地方离婚率多,犯罪率多,这社会不安定。社会不安定,儒家孔老夫子教导我们「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个地方既危又乱怎么能住?所以我是从这两点来看,我说我选择哪个地方是有标准的,不是随便选的。我说这是动乱的根源,有没有想到?你要想化解社会的冲突,你要从这里下手。

我又告诉他们,这还不是真正的根,真正的根在哪里?自利跟利他的冲突。我们动个念头就想到对我有利益,对我有利益一定是损坏别人,那不是冲突起来了?我要讲自性跟习性他听不懂,我这样讲他听得懂。我们起心动念是不是先想到自己利益?这个化解冲突就难,应该怎样?放弃自己的利益,我第一个念头就想到对方的利益,世界马上就和平。那是九一一之后,我说你们看美国他们人谈话,无论在哪里谈话,首先就讲符不符合我美国人的利益。每个国家都说符不符合我的利益,他怎么会不冲突,这个冲突你怎么能化解?如果大家念头都一换,符不符合全世界、全人类的利益,这问题解决了;符不符合你的利益,什么冲突都没有了。现在就是我们怎样教别人,起心动念想到别人的利益,不要想到自己的利益。我是不是吃亏了?我的利益更大,人人尊敬我。所以你能够帮助人,是真正帮助你自己;你能够为别人利益著想,是真正为自己得利益著想。这是解决问题根本之所在。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离世间品」转法轮这一段经文,请看第六句:

「随其所宜无妄说故」。下面这一句接著「知三世智善了知故」。这第六句是「对治」,末后这一句第七句「世界悉檀」,世界悉檀是欢喜的意思。随其所宜,这「宜」是有道义这个义的意思,宜者义也。也就是说他应该要知道的,应该要学习的,应该要得到的、要受用到的,这宜的意思。什么时候?就在现前,现前得不到,将来得到。他现前受苦受难,将来也未必能得到。佛法重视现前利益,真实的利益,这个现前的利益必定能够延续到后世的利益,这叫真的是利益。如果现前得利益,后续没有利益了,这不是真正利益。后世能得利益,现前不得利益这也是真正的利益,真实的利益。现前虽然说不得利益,这个利益是讲精神物质上的享受,但是多分是讲物质享受非常困苦,精神生活一定充沛,所谓是贫而乐。这种生活确确实实超越了富而不乐。

富贵不乐,不如贫而乐。孔子的弟子颜回就是最好的榜样。《论语》里面述说颜回的生活,一箪食一瓢饮,他这个生活多简单。吃饭的时候没有饭碗,穷到这个样子,用竹子编个篓叫箪,竹子编个篓用它来盛饭。喝水的时候没有杯子,用葫芦瓢,把葫芦切成一半挖空,那个瓢舀水喝,箪食瓢饮。夫子说一般人过这种生活,一定感觉得痛苦不堪,过这样的物质生活。可是颜回,颜回天天很快乐,没有丝毫感觉得苦的这种相状,没有,从来没有过。他每天生活得非常快乐,贫贱而乐。所以,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说,人生在世一定要过得快乐,不要过得很痛苦,很痛苦就没有意思了,人生已经很苦了,再过得很苦,你说有什么意思,那你就错了。你这一生生活得很快乐,不管你过的是什么生活,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只要你能过得很幸福,很快乐,你就对了。

真正的乐要跟圣人学习,凡人没有乐,圣人乐在什么地方?乐在学。孔夫子是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一生天天在学习,天天有收获,这收获是什么?佛法讲悟处,快乐。所谓是烦恼轻智慧长,他怎么会不快乐!你看看孔夫子,「学而时习之」,学的意思是觉,学而时习之,天天有觉悟,把自己所觉悟的完全用在生活上,他过的是什么日子?过的是觉悟的日子,他怎么会不快乐。颜回乐在哪里?就乐在这里。自己所觉悟到的用在生活上,变成生活了;用在工作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不亦悦乎。那个悦是喜悦、喜乐,这个乐不是从外头来的,是从内心里面生起的,像泉水一样永远不断的往上涌,这是真乐。这个乐能养人,比什么样的养分都好,谚语也有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每天生活在快乐当中,他一定健康长寿,他没有烦恼;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忧愁苦恼当中,这个人肯定有病,日久天长他一定会生病,会生很严重的病,为什么?他没有快乐。

快乐,诸位要知道,在世间法里头找不到。世间法里面找的五欲六尘之乐,我在讲席里讲过很多次,那个乐是吸毒、打吗啡,好像这个乐,得到这个快乐时间很短暂,过去之后就苦不堪言,副作用太大了,那不是真乐,那是苦不是乐,他正在享受的时候这是苦。你看看现在的夜总会、舞厅、赌场,这些地方我都没有去过,但是我能够想像得到,那里面的人终日在里头狂欢,我们在旁边看到是苦不堪言。他是迷在其中,以苦作乐,把他的一生大好时光不务正业埋藏在这些地方,中年以后麻烦就来了,衰老、疾病、死亡。死亡之后恶道,三善道没有他的分,这是什么原因?从小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一个明白人来教他。

《无量寿经》佛说,「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佛菩萨的心量大慈大悲,看到这样的人很感叹的说他的父母、他的长辈无知,不懂道德,没有人教他,所以他变成这样子,不能怪他。从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到菩萨慈悲心肠。我们看看现前的社会,不要看别的地方,就看眼前我们自己这小道场,住在这个地方四众同学人数不多,我们这个道场还不足五十人,四十多个人。这里面同学有没有不如法的?有,偶尔也有人来告诉我,我听了之后,就常常念这句经文给他听。他做错事情,他不懂事不能怪他,他没有学过,他很可怜,所以要像菩萨一样用怜悯心看他。

那我们以善心对他,他会不会感激?不会,他要会感激的时候他智慧生了。他迷惑,你待他再好他不以为然,换句话说,这种人不知道恩义。你要完全用菩萨心肠来看,你就心平气和,你不为外境所转,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至於他能不能觉悟是他的善根,是他的缘分,不能勉强。要勉强,那我们把意思加进去,我们就错了。一定要像诸佛菩萨一样,对待万事万物决不加一点自己的意思在里头。那我们帮助他,帮助他怎么帮助?天天讲经就是帮助他,他听懂了,他回头,他觉悟,他听不懂随他去。今年听不懂还有明年,明年听不懂还有后年,这一辈子听不懂,还有来生,还有后世,往后日子长了,不急在一时。急在一时我们自己错了,为什么?我们自己把意思加在里头,就错了,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

一定要记住,我们今天的修学要提升自己的境界,纯净纯善,落实在五种菩提心。真诚心,不论别人用什么心对我,我们只有一味真诚心对待一切人事物;一味清净心,一味平等心,一味正觉心,一味慈悲心。这大菩提心,我们养这个。所以对於一切人事物绝对不能有一点意思加在里头,什么都好,你善很好,你恶也很好;你上天堂也很好,你堕地狱也很好。堕地狱不救吗?我天天在救,问题就是你信不信?你懂不懂?你干不干?大经上讲的信解行证。

每天在跟你讲,如果你真正是学的,你是真在学,「这个话是对我讲的」;你不是在学,「这个话是对他讲的,与我不相干,不是对我讲」,那就是你什么都没有学到。哪天,佛菩萨讲这么多经典全是对我一个人讲的,我得受用。给诸位同学说,这个事情我在过去讲过,还不止讲一次。记得我在早年,在景美华藏图书馆就讲过,我心目当中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是对我说的,整个《大藏经》是对我说的。这就是说我能承当,我能把佛法接收过来。佛是对我说的,确确实实是对我说,佛八相成道是表演给我看的,我在这里面看出苗头了。然后我真正懂得,除我之外,所有一切人,所有一切物,所有一切事,都在表演给我看的,学生就是我一个;除我一个之外,统统都是诸佛菩萨在我面前示现,我在这里头学习。这是我自己修学的心态,你们有没有?我的烦恼习气,真的,我不敢说天天少,我敢说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少,智慧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增长,快乐无比。这些虽然是本来的,本来的,但是迷了,如果不是老师的诱导,自己能信,能解,能干,能体会到,你怎么能够契入境界?

这句经文讲得好,「随其所宜无妄说故」。诸佛菩萨、老师、善友他们所表现的,他们所说的,我们要会看,要会听,这就是随其所宜。这是什么?从我们做学生的立场、心态来看,你会学会看,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全是善知识。像五十三参里面所说的,全都是善友,这是从我们会修会学,真正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读《华严》,要不开这种智慧,你真叫白读了。我们为人,在事相上掉过头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随一切众生之需要。随现前众生他所迫切需要的利益,我们做出样子给他看,给他启示。言没有妄言,动作没有妄动,没有妄作,点点滴滴无不是教化众生,无不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断恶修善。至於他自己能学多少,是他自己的事情。世尊当年在世,僧团如是,历代祖师大德的僧团亦如是,我们怎么能例外?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在境缘当中成就自己,才是真正成就众生。不知道成就自己,那你就是不懂得教化众生,教化众生是自己做出样子给人看。我们看别人的样子,善的样子我们学习,不善的样子,我们反省自己有没有;天天改过,天天自新,天天烦恼轻智慧长,天天提升自己的境界,你怎么会不欢喜,这里头就是不亦乐乎。夫子讲得一点都不错,他得到了,我也得到了;你不能契入的话,那他得到,你得不到。他说不亦乐乎,我们问乐在哪里?苦不堪言,乐在哪里?真有乐趣。

世界悉檀得的是欢喜,得利益了这欢喜,你看这经文上讲的,「知三世智善了知故」,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你有知三世的智慧,真的是欢喜,这是真实智慧;你知道过去,你知道现在,你也知道未来。这知的能力大小,菩萨位次愈高那个范围愈大,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能知五百世,知过去五百世,知未来五百世;菩萨所知的范围就更大。我们现在是凡夫,凡夫要真正有修养、有学问也能知道,能知过去百年、几百年、两三千年,有历史,你熟读历史就知过去。你能知现在,现在都摆在眼前。知现在的是你有学问,你有史实,史实是历史的经验,这是我们讲读史书你有心得,一般人讲你有历史的眼光,你就能判断未来。

早年,我跟方东美先生,方老师判断台湾往后一定会不安定,会有动乱,社会会乱。他讲话那个时候,台湾的社会是东南亚最安定的一个时代,他怎么会说这些话?方老师对我,可以说在学生当中的确他是另眼相看,我们的聚会都在他家里。老师说台湾是个岛国,没有资源,一切要靠外面资源,台湾只不过是加工而已。如果要求生存,要发展科技工业,要靠这个。他说不能办那么多大学,那个时候大学差不多有十几个,太多了,台湾这么大地区,最多最多两个大学就够了。我们都觉得惊讶,为什么?大学是培养通才的。这他说出来了,将来你社会上那个位子有限,你培养这么多人才出来,你没有位子给他坐,他不就打架了,他就要争,这一争,社会怎么会不乱?

三十年之后,台湾的环境我们就看得很清楚,他的话兑现了。这就是说,他能够看出三、五十之后的社会状况,果然被他说中。他有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但是怎么样?那个时候没人相信,没人肯听,这就没有法子。方先生主张,像台湾当时那个状况应当怎样?应当要办技术学校,培养专门技术人员。向什么地方发展?向航空,向航海。因为你是岛国,岛国往外面去就是要靠航空、航海,所以他的主张是从这两条路子去发展,把人的精神、智慧都用在造飞机、造船,实在了不起。如果在那个时候,台湾向这两方面发展,台湾变成全世界航空王国,航海王国,你的飞机可以销全世界,轮船可以销全世界。所以大家智慧结晶向这方面发展,不要去搞政治,台湾就富起来。

造飞机,造民航机,小型的客机;造轮船,从游轮可以做到游艇,销全世界,这是方老师说的主意。可惜怎么样,我们学生听了不管用,我们听了很佩服。如果说是真的有这三、四十年的历史向这方面发展,那还得了。真正有智慧、有远见的人,可惜当时没人用他。老师一生教书,晚年完全教佛经,在台湾大学他开的课,「大乘佛学,魏晋佛学,隋唐佛学」,他讲这个。台大退休之后,辅仁大学聘请,他在辅大博士班讲「华严哲学」,都不错,他讲的时候没有讲义,有同学们把他录音整理写成书。所以方东美先生全集是学生整理出来的,他自己写的不多,只有几册是自己写的,这是一代的大哲,我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确实有远见。

如果依照他的想法、做法,台湾今天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地区,最安定的地区。这个社会里面的居民没有纷争,只有互助合作,这还得了吗?真正可以给全世界做模范、做榜样,不仅仅治安是东南亚第一,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是第一,这还得了吗?就是可惜这样一个人一生让他教书,没有发挥一点作用。这是讲的有远见,远大的眼光。这经文里面,「知三世智」,那个智是智慧,这个智慧是有远见的智慧,有史实的这种智慧。「善了知故」,这个善就是正确而没有错误。

再看底下一句,「其身最胜无与等故」。这也是转法轮的因缘之一。我们现前学讲经教的同学们你们要注意,这句讲什么?身体健康,这是弘法利生很重要的一个条件。你的身体不健康常常生病,还要吃药,还要看医生,你讲的这个法没有人相信。我要平常给你这样讲,你说我胡说八道,这佛经上,《华严经》上讲的。这是我常常说修行,修行你所得的殊胜利益,头一个就是身体,所以这相貌改了,体质改了,这是佛法里常讲境随心转。相貌跟身体跟心是最接近的一个境界。世间算命看相的人也都会说相随心转。确实,你看你欢喜的时候,你相貌很好看,笑咪咪的;你不高兴的时候,面孔很难看,相真的是随心在转。你要是心地清净,心地善良常生欢喜心,别人看到你都欢喜,你看到别人也生欢喜。

喜悦,这是我常说的,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丰富的营养,不在外面物质。要靠外头物质补品来营养,错了,那些补品里头统统都有副作用。最好的营养不靠外面,靠自己纯净纯善的心,靠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无比殊胜的养分。你自己不要,要去搞外面这些东西,外面东西统统有毒,三分对你是营养,七分是有害,道理不能不懂,这些事不可以不知道。所以要养你的清净心,养你的善心,善就是十善,净就是我跟你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要把这个当作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效果马上就见到;相貌变了,体质变了,相貌变得清净,清秀。人家一看到你,这个人有智慧,这个人很慈悲,这个人很善良,这个人很和蔼,不就是在相貌上就现前了,身体健康。所以看到你这样子,他就想亲近你,就想要跟你学习。

我们在《楞严经》里面看到,《楞严经》的发起,讲到阿难尊者,释迦牟尼佛问他,你怎么想出家?阿难很老实,回答都是实话,他说:我因为看到你的相貌太好了,你的相貌绝对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你自己修成的,我也希望能得到你这样的相好,我才出家跟你修行。向他学习。你看看,这是用这个相貌身体接引众生。所以你的相貌不好,身体不好,威仪不好,你怎么能教化众生?你怎么能转法轮?在此地,这是今天有经典做依据,我奉劝你,你要真干,你要收到效果,效果就在表面,绝对不能有丝毫瞒人的,你怎么样装,装假的欺骗人都是很有限的,你的时间很短,马上马脚就露出来了。你要能装一辈子,那就变成真的,假的也变成真的了,不能够疏忽。

我们要相好,要身体好,要威仪好,你知道不是为自己是为度众生,这是接引众生最有效果的方法。众生要想学佛,首先要看到学佛的好处,没有好处他来学干什么?你要把好处展示给他看。然后你再想想佛在经上说的,菩萨示现成佛,在没有示现八相成道之前,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怎么修法?你们可以去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他的讲义里头,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果跟因都说出来,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佛在这些经文里面用意很深。第一个用意就是教我们要认真明了因果教育,真正是所谓种善因得善果;那你种恶因一定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等觉菩萨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为什么?将来接引大众的时候方便,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法缘殊胜。你的修持修得再好,经教再通达,你的身体不好,你的相貌不好,人家看到你不生尊重心,不生欢喜心,你的法缘就少了一半。你发的愿是广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

四悉檀、四摄法都是接引众生最重要的方法,现在人讲方式,大乘经里面处处都说到,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怎么能够疏忽?学习这东西,不是刻意学习,这些东西就是前面所讲的文殊妙慧,从哪里来的?从根本智来的。根本智是自心不动智如来,不动是定,智是慧,所以,这些东西能够应用这么方便,就是从戒定慧三学、六波罗蜜里头来的。用什么心?五种大菩提心,认真修三学、六度,这经上讲四无畏,四辩才,这地方讲的四悉檀,无不具足。这些全都是属於后得智,全都是文殊妙慧,都是自性本具的,不从他得。一定要懂这个道理,自己认真好好的努力去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