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0三讲)  2003/12/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03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文殊菩萨所说的偈颂,第一首:

【若有见正觉,解脱离诸漏,不著一切世,彼非证道眼。】

这是第一首。诸位仔细看看,这首偈有没有问题?『若』是假设,假设有明心见性的,有一个人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解脱离诸漏』,就是断了烦恼,烦恼断尽,他证得大自在。『不著一切世』,一切世间法他都不执著了,我们在经上常讲的,不分别、不执著。在九法界里头没问题,这个讲法是正确的,但是在圆顿大法里面讲,这个说法有问题。你看最后,『彼非证道眼』,他没有证道,为什么?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看大师是怎么样给我们介绍的。

注解里面,「谓菩提体德,超绝一切」。大师举《佛地论》来说明,「佛地论明,佛非漏非无漏,亦应於世,非著非无著,今乃见佛,内离诸漏,外不著世,则有漏可离,有世不著,取舍未亡,此见违理,故非道眼,证道眼者,无分别故」。这几句话说得很明白,菩提之体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本性不是物质,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是一个能量,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是宇宙的本体。不但一切物质是它变现出来的,非物质也是它变现出来的。什么是非物质?虚空不是物质,虚空也是它变现出来的。佛法里头常讲虚空、法界,法界就是我们现代科学里面所讲的不同维次的空间,在佛法里称为法界。这里面刹土,刹土是我们今天讲的星球、星系,星球里面所有一切的生物与无生物,这就全部都说尽了,从哪里来的?自心显现出来的,而且是自然显现的。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森罗万象跟自己是一体。所以,能现的性体超绝一切,不但超物质也超非物质,说什么都说不上,它是一切的本体,这一句是总说。

佛法里面,我们学习终极的目标就是回归自性,把宇宙万有的本体找到,这门功课就圆满了,才是真正毕业了,在佛法里面他的果位就是佛陀。正如同现在大学里面的学位一样,最高的学位是博士,在佛法里头最高的学位就是佛陀。所以佛陀是学位的名称,人人都能成佛,人人本来是佛,你看看这多公平,真正的平等。菩萨是次一级的学位,像现在大学里面的硕士,阿罗汉是最低的学位,学士。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我们要搞清楚。他不是神,不是神仙,你把他看成神仙,那就完全错了;佛不是上帝,上帝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两个,佛是无量无边。就好像学校里博士班,前几天我们参加昆士兰大学和平研究所的学生毕业典礼,我们看到博士班毕业的学生二十多个人,硕士、学士,那一天总共好像有四百多人。

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佛,上帝也可以成佛,上帝是政治里头的领袖,他也可以在大学拿个博士学位。所以,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里面也有神,那些神都是护法的,都是来当义工的。那些神里面也有不少拿到学位了,神里头有罗汉、有菩萨,也有佛,佛是倒驾慈航,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佛法里面这些事相,我们搞清楚就没有迷信了,这一定要懂得。

《佛地论》上说,佛不能说有漏,也不能说无漏。为什么?《坛经》里头有句话说得好,有漏、无漏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是六祖答覆印宗的,你们想想这个味道,六祖是真的悟了。印宗法师问的,不是问有漏、无漏,他不是问这个问题,他问的是禅定、解脱。能大师回答,「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就是没觉!佛法是大彻大悟,你还有分别,你还有妄想,你没觉悟。你看看,你提出来的不是有妄想、分别、执著吗?你没有觉悟。觉悟的人怎么样?分别没有了,执著没有了,妄想没有了,试问问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了。离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能见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可思、不可议。

大乘经上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行处灭就是没有起心动念,在起心动念之处消融了,不能说,说不出来。古大德有个比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喝一口水,人家问这水热不热?你说很热,他没有尝过,究竟热到什么度数,不知道;你说不热,不热到多少度数,也不知道。必须自己亲自尝一口就明白了,说不出!所以,凡是你能够思惟的,凡是你能够想像的,你能够说得出的,都落在相对里头。在佛法里面我们讲圣,圣的反面是凡,佛的反面是众生,菩提的反面是烦恼,智慧的反面是愚痴,都是对立的。对立的如果没有了,你怎么说?说不出!所谓是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只可意会,未可言传。这是真正的道,你怎么能说得出来!

现在这一首偈子,『若有见正觉』,有见就有无见,有解脱就有无解脱,乃至「不著一切世」,一切世有,你不过就是不著而已,你还有著,还有不著。所以说「取舍未亡」,取舍未亡是你的妄想执著还没放下。所以,这些思想、这些言论违背了性德。何以故?性德里头这些东西统统没有。六祖惠能在《坛经》里头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清净心中,就是你的真心,真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你要是执著「真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你这个话错了,为什么?你的真心里头有个「什么都没有」「此见违理」,所以「故非道眼」,你没有见道。为什么?「证道眼者,无分别故」,真正证道的是什么人?真正证道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无论是宗门教下,乃至於念佛人,念佛念到什么程度?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证道了。理一心不乱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教下大开圆解,是同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在《华严》里面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我再给你说菩提心,这十几年来我们常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真有。有没有这个名字?没有。有没有这个分别?没有。有没有这个执著?没有。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但是这五种心确实存在,确实起作用,虽然它存在,虽然它起作用,绝对不落在分别执著里头,决定不落在起心动念里头,你就真正证道了。在这个位次上,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

你还有这个心可以证得,「我现在得真诚心了,我现在得清净了」「我」,你看你四相没有除,你还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还是凡夫一个,没脱离!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换句话说,你依旧用的是心意识,用心意识就是凡夫,就不是圣人。圣人离心意识,心,不落印象,阿赖耶识,不用阿赖耶识,不落印象;第七识末那是执著,你不执著,不用第七识;第六识是分别,你不分别。所以你不用第六识,不用第七识,不用第八识,转八识成四智,你不用它就转过来了。这个东西就在日常生活里头,要真练,真干!那你就是真正学佛,你在这个世间叫游戏神通,你真得大自在,於一切法确确实实不分别、不执著。

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世间,还不是示现八相成道,还不是为大家讲经说法三百余会四十九年,这是怎么回事情?他有没有著世间?给诸位说,他没著,不但没著,他一个字也没有说过。这个话我们听了不懂,一个字没说,说了四十九年,天天都在说。他真的没有说,他要说了他就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叫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没说一个字,没动一个念头。那他说的那些经算什么?那些经叫随顺众生。你们众生叫这是一枝笔,我也拿起来说这是一枝笔,这是蓝色的。是你们有这个分别执著,我随顺你的分别执著,我自己有没有?没有。诸佛如来、菩萨、罗汉应化在世间,就是这样的,所以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要不顺他,你就没有办法帮助他觉悟,没有办法帮助他回头,这叫做善巧方便。

佛菩萨他们能做到,他们确确实实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没有起心动念过。就像我们敲钟、击鼓一样,佛经上世尊常常用这个做比喻,「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你叩它,它鸣,它有声音,它那个声音、那个反应,它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如来、菩萨为一切众生示现说法,就跟钟鼓一样,众生叩他,那叫感,他的应叫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是有心的,应是无心的,有心就造业,无心不造业。所以佛跟大家讲法,用一个方便的话来说,佛说诸佛菩萨是净业,实际上净业也没有。为什么说净业?因为你们凡夫造的业是染业,佛菩萨什么都没有造,哪来的染?染、净都没有。有染才显净,有净才显染,它是对立的。一个没有了,那一边也没有了,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很多很多话佛是不得已而说的,你千万可不能执著,一执著你就错了。

这首偈如果是在九法界里面,正确,一点误会都没有,在大乘圆教里头就讲不通,哪有这么多废话!哪有这么多知见!这些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去观察。这首偈是反显,从反面显示菩提超情,正觉就是菩提。菩提是梵语音译,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正觉,觉是觉悟,觉悟上加个正,与性德完全相应。如果与性德相违背的,那个觉是邪觉,我们叫邪知邪见,它是与道德完全相违背的,那个要造罪业;正觉是功德,成就无量功德。九法界里头可以这么说,没错,你说「解脱离诸漏」,九法界行。二乘人、权教菩萨,把八十八品见惑断了,把八十一品思惑断了,有能断、有所断,有能、有所,没见性,能说不著一切世间法。我在一切世间法里面,不分别、不执著,九法界里头行,讲得通,一点问题都没有,没有过失。在一真法界就不行,你要有这些知见,你决定没有办法证得一真法界。证一真法界,这些知见统统没有了。所以,前面讲任运、自然,没有一点点意思在里头;有一点点意思在里头,一真法界就没有办法求,你还是在九法界里头。

不但一真法界法身菩萨如是,我们现在明了,在《金刚经》里面佛举了例子,小乘初果须陀洹。我们原先总以为《金刚经》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也就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不是小乘境界。但是佛在经上讲,须陀洹已经不著证须陀洹的相,这个我们念了之后,感到非常讶异。小乘须陀洹就不执著断证的相,这个希有!然后好好再想想,真有道理,他如果执著的话,他就没有办法证得初果。初果是圣人,凡夫才有执著,有能证、有所证;能、所这个念头断掉了,这才叫真的是圣人。所以,我讲《金刚经》的时候跟诸位同学们说,四圣法界,这是九法界里头的,四相破了。

因此,小乘须陀洹不执著证须陀洹这个相,才能超越六道轮回,生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相似位。在这里面更进一步,把四见也断了,这才能脱离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华藏跟极乐。四相、四见统统破了,换句话说,於一切法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境界里头,宇宙是一,法界是一。整个法界里面,我们今天讲的「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本来平等,本来和睦,你要再加一个平等、和睦,那你就迷了,那叫什么?叫知见立知,佛说是无明本。法法具足,一样都不欠缺,你就是不能加一点意思在里头。它原来就是和睦的,原来就是平等的,原来就是包容的,我们讲这么一大堆,讲仁慈、讲博爱,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你说了就变成一点意思加在里头,错了!所以这些话在九法界里讲没有问题,在一真法界里头,动这个念头你就堕落了。

可是,凡是证得、契入一真法界的人,他再不会起心动念,所以他不会落在九法界里头,那叫什么?那叫念不退。三不退里头,「位不退」,位不退像小乘须陀洹就证得了;大乘法里面,此地讲的信解菩萨,信解菩萨是十信位,初信菩萨就不退了,就证得位不退。「行不退」是讲大乘菩萨,绝对不会退堕到二乘,大乘菩萨永远是牺牲奉献,不像二乘,二乘帮助别人是有条件的。大乘帮助一切众生没条件,换句话说,绝对不会退到有条件来帮助人,他是无条件的,真正的菩萨,所以行不退。证得初住位是「念不退」,念是起心动念,他不会再起心动念了,还会起心动念,那不是法身菩萨。还会起心动念,在念佛法门里面讲,他绝对没有到理一心。事一心里面,不分别、不执著,是事一心;不起心、不动念是理一心,这个难!我们一般人没有法子控制。到不起心、不动念,给你说,晚上不会作梦,作梦是起心动念,这是最容易能够觉察到的。你还会作梦,你就晓得这功夫多么多么难!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够把分别、执著尽量的把它降低,尽量的把它淡化,对我们念佛往生就有很大的帮助,这桩事不能不知道。如果分别、执著太浓,过分的在意,对自己修行往生肯定造成障碍。下下品往生也暂时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最后那一念,那一念里头没有,於一切法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才能往生;有一点点分别、执著,那又回来了,又搞六道轮回。你要懂这个道理,你才会明白像李老师所说的,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老人家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两、三个,你就懂得他这个话的意思。那两、三个人是怎么往生的?临终最后一念,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往生了。由此可知,这个功夫一定要在平常生活当中去做,到临终你才有把握;你要平常不用这个功夫,到临终真的没有把握。

所以,佛法里头常讲,《饬终津梁》讲得很明白。人断气之后,呼吸停了,心脏跳动停止了,我们一般医学界宣布这人死了。在佛法里面讲,他的眼、耳、鼻、舌、身这五识不起作用了,但是第六识、第七识、阿赖耶识还在活动,没走!他还有知觉,我们一般人不知道。所以《饬终津梁》里面说,人断气之后八个小时不能碰他。为什么?你碰他,他会感觉得痛苦,他会生烦恼,这个烦恼就是分别、就是执著,这个念头一起,不能往生了。最安全的是十二个小时到十四个小时,这是最安全的,不要去碰他。真的,在这个时代讲缘分,现在人生病多半在病院,病院人一断气马上就移动放到太平间去,放到冰柜里去冰起来,那个冰就叫寒冰地狱,苦不堪言!自己做不了主,听人摆布,你就晓得这多么恐怖,不能往生了。

真正明白这桩事,自己趁早要做准备的功夫,走的时候预知时至,没有病苦,不需要人帮助,这是最高明的办法,知道哪一天走。这种人走没有中阴,他真的到极乐世界去了,这里一断气,他那里就去了。所以,他的身体人家怎么摆布没有关系,他的神识到极乐世界去了。有这种功夫的人,我们在这么多年当中看到不少,听到的更多,我们自己要珍惜、要努力。

说个实实在在的话,凡是往生的,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都是累劫修行的成果,不是一生一世。我们今天有幸在一起共同学习这部大经,这是希有的因缘,从这个地方就肯定,你过去生中多生多劫已经累积很多的善根,你绝对不是这一生当中才开始,不可能!那要说,大概我的功夫不够!这肯定的,功夫要够了,你早就脱离六道轮回,你就不可能再来。当然,累劫修行的功夫都不够,或者是缘不具足,总是有原因的,你没去得成。这一生当中得人身,又遇到佛法了,遇到之后生欢喜心,这是好现象。希望这一生当中遇到了,你把这个机会掌握住,决定不空过,下定决心,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过去功夫差一点没有关系,我在这一生当中,我勇猛精进可以补足,那就成功了,不能够自暴自弃,一定要勇猛精进。

此地的标准是法身菩萨的标准,在念佛法门讲是理一心的标准。所以他的话,如果是事一心、功夫成片,没有问题,这正确的,理一心那就错了。理一心决定没有分别,分别都没有,哪里还会有执著!执著是比分别更严重一层的烦恼。所以你要晓得,分别、执著之害,害得我们生生世世不能成就,这一生要放下。放下,要随缘,所以什么都好,你们说什么都好,我统统没有意见,没有意思,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再看下面偈子,开头清凉大师《疏钞》里头说「余偈」,余偈就是后面的九首。文殊菩萨这里总共讲了十首,前面是第一首,是反显。「余偈顺显见理之益,皆上三句观相,下句观益」。一首偈是四句,前面三句是观相,最后一句第四句是观益,利益。我们看第二首:

【若有知如来,体相无所有,修习得明了,此人疾作佛。】

『疾』是快速,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说「於中九偈,各是一义」,后面这九首偈,每首偈讲一桩事情。「且分为四」,就是九首分为四段,「初六」,就是第二首到第七首,「观佛」「次一」是第八首,是「趣求」;第九首是「观生」,观众生;最后一首是「了法」,明了诸法实相。这就是十首偈,后面九首分为四段,前面六首(第二首到第七首)观佛。

这首偈(第二首)「正显佛菩提性,本来自空」。『若有知如来』,「如来」就是讲自性,从性上说的。佛经上常常用佛、用如来,它的意思不一样,说「如来」,都是从性上讲的,说「佛」,都是从相上讲的。性是『体相无所有』。佛法里面讲「真空妙有」,体是真空,相是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怎么不空?它会现相。相是妙有,妙有是非有,即相离相,这个态度就对了。为什么即相离相?因为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现在时间到了,这首偈我们下一堂课接著讲。

诸位同学,请看文殊菩萨说偈第二首:

【若有知如来,体相无所有,修习得明了,此人疾作佛。】

这第二偈,清凉大师给我们说,「正显佛菩提性,本来自空,称此而知,则无上失」「上」就是前面一首,前面一首有过失,第二首就没有过失了,你是正知正见。这个境界不是凡夫境界,甚至於说不是九法界的境界,何况凡夫!因此我们读了是很不容易理解。也就是说,不是我们的常识,我们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这个地方是突然看到的,免不了讶异。大乘圆教到底讲的是些什么?它讲的是事实真相。

『若有知如来』,「如来」是性体,是自性。前面跟诸位说过,佛经上,大乘经教里头,讲佛、讲如来,如来跟佛是一不是二。为什么用两个名词?两个名词当然表法不相同,说「佛」是从相上说,说「如来」是从性上说,这就不一样。性相是一不是二,还是立两个名词,为了解说方便起见。这是一种不得已的设施,你要真正懂得这里头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

自性,『体相无所有』。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说得很清楚,「体谓真性,相谓德相,并性无所有,竟何所离,本无有著,谁为无著」。这就是说明,离前面所说的过失,前面是著了相,这才真正离相。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很明显的例子,神秀大师跟惠能大师两个人的偈子。神秀大师他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个偈子我们容易懂,确实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应当作如是观,依照这个来修行,所以五祖说有大利益。六祖的偈子是把他这个偈子修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们想想看,神秀的偈子就好像前面第一首,惠能大师的偈子就像现在的第二首,「体相无所有」

我在讲席当中跟诸位同学做过多次报告,佛法里头最大的一部经是《大般若经》《大般若经》有六百卷,这六百卷讲些什么?我们用一句话来答覆。六百卷《大般若经》讲什么?一句话,就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诸法实相」这是经上的话,用现在白话来讲,就是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讲般若,就讲这一桩事情,给你讲体相无所有、体相毕竟空、体相不可得。体相就是诸法实相,你要真正明了了,你就如如不动,不动智佛就现前了,不动智佛原来是自己的自性。

你看看清凉这里讲得多好,体是说的真性,相是讲的德相。用现在的话来说,体,现在科学家说它做能量;相,科学家说它是物质,自然现象。科学家用的名词术语跟佛法不一样,但是说的事是一样的。佛确确实实是彻底明了体相的真相,科学家还在摸索,还没搞清楚,疑虑重重。我们一般人说的是一知半解,於是这里有很多错误的看法、想法,这些错误的看法、想法就指导人的思想行为,思想行为产生错误,就招来不如意的果报,我们今天讲的天灾人祸。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佛说得好,从心想生。错误的心想,错误的行为,经教里常讲的起惑(起是生起,生起迷惑)、造业,后面是果报,六道三途果报是这么来的。

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在现前这个阶段,灾难频繁,核武、生化,这是二次大战之后的发明。科学技术真的是突飞猛进,后果是什么?使全世界的人没有安全感,人心惶惶,你说这种先进的科技是福还是祸?为什么要发明这些东西?现代确实有不少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他们常常在说,科学技术发达到极处,人类道德完全崩溃,这个世界末日就到了。在地球上,这个现象不是我们现代这一次才发生,许多人肯定,上一次发生的这个事情大概在五万年前。这个世界上科技也是达到尖端,亚特兰提斯,科技文明发展的成就,我们现在科技还比不上。

他们那个时候用的能源不是石油,是从太空当中引进到地球来的,这个能源是光,产生热量,没有声音,没有染污。所以那时候他们的飞机、汽车都很安静,没有声音,比我们现在先进多了。也是道德伦理完全崩溃,整个大陆沉到海底,现在的大西洋。至少沉没下去已经有三万多年,他们估计是在三万年到五万年中间。有人说,亚特兰提斯这个大陆慢慢又会浮起来,但是这个大陆浮起来之后,美洲的东西两岸会沉到海底,欧洲会沉到海底,所以现在人很不愿意它浮起来。有科学证明,它确确实实现在已经有往上漂浮的迹象。有些预言家说到,这个大陆浮起来的时候,大概在二千一百年左右;换句话说,距我们现在一百年之后。它浮起来不是突然浮起来,是慢慢浮起来。

现在地球上的科技又发展到类似亚特兰提斯这个境界,差不多了,人类的伦理道德全盘崩溃;换句话说,可能又有一次毁灭性的大灾难要降临,世界末日。这个灾难来临,一般人预料,不是大陆的沉沦,跟亚特兰提斯不一样,可能是核武、生化的毁灭。十六世纪法国的预言家诺查丹玛斯,殴洲人称他为圣人,他的《诸世纪》里面的预言说到了现在。现在这一次的末日,末日战争之后,世界上的人口剩下「大七之数」,有人说七亿,有人说是七千万。如果是七亿,那就是十分之一,要是说七千万是百分之一;换句话说,这个灾难过后还能够活的人,要是百分之一的话,一百个人当中九十九个没有了,你才晓得恐怖。又回到太古的时代,所有一切科技全部都没有了。

这个灾难什么时候来临?看起来好像愈来愈近。这几年我们也见到一些灵媒,那是鬼神附身,从他们这里得的讯息是非常快,时间来不及了。这不是坏事情,不是耸人听闻,是教我们提高警觉,我们感谢他们,我们要认真努力,加功用行。怎么个用法?要了解事实真相,放下万缘。我常常讲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会集这么多的讯息,我们找到了一条生路。这个世间有灾难不能住了,咱们移民,移到哪里?移民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安全。

你看看前几年我们得到的讯息,北韩的山神,三百多位山神,他们透来的讯息,说这个世间不能住了。这些都是修行人,告诉我们天上也不行,天上也乱了,也不能住了。仔细一观察,还是极乐世界好,大家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有人问他们,你们当山神当了多少年?他说三千多年。那就问,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你为什么不学佛?他们答覆得好,那时候疏忽了,没有想到要学佛。他们做山神的时候,确确实实释迦牟尼佛降生在这个世间,现在看到这个世界快要不能住,著急了。

这些传闻,我们不可以把它当作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可以。我们听他的话合情合理,我们要正视它,提高自己的警觉,知道大乘经上说得好,「体相无所有,体相毕竟空,体相不可得」。纵然这个灾难现前,我们心是定的,不惊不怖!我们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我们就能够来去自由,不受干扰,这一点重要!没有一丝毫惊慌。

大师解释得好,「并性无所有,竟何所离」,有能离,有所离,你内心里面的对立没有消除。这也是我在讲席里头常说的,你内心里头有矛盾、有对立,你要想化解冲突,你要想祈求和平,内心的对立、矛盾不能化解,冲突永远就不能够消除,和平永远不能够实行。所以古人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佛法是内学,不能向外求,向外求永远是错误的。要用内功,反求诸己,把内心里面的矛盾、对立化解,没有能所。为什么没有?本来就没有能所。能所是妄想生的,误会里头产生的,事实上没有!「本无有著,谁为无著」,你说我现在不著了,本来就没有著,哪里还有什么无著之人!这就叫知见立知,这就是无明的根本,这就叫起心动念。极其微细的念头,一般世人习以为常,丝毫不觉,错在这里。

「如是知者,名为正解,修习明了,斯为正行」。如是知,你是这样的知见,这个知见是佛知佛见,正知正见,你的看法、想法没有错,与事实真相相应。但是记住,这不是我们境界,我们今天要用这个来修行,那就完了,这是高级的佛法,我们现在是有修、有证,有能、有所,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离妄想、分别、执著的境界,一定要知道是上上根人的境界,我们不是这个根性。不是这个根性怎么样?那就要从起步做起,从持戒、修定,再开慧,我们从这里下手。但是知见要正,为什么?知见正了,你在修学过程当中,这是我常讲的,你能够淡化分别、淡化执著,这有大利益!

你知道一切法确确实实「体相无所有,体相毕竟空,体相不可得」,你就不会那么执著,也不会那么分别,什么都淡化了。这对你得清净心、得定有很大的帮助,对你开智慧有很大的帮助。你得不了定,你开不了慧,最大的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太严重了。鸡毛蒜皮的事情,你都很认真去计较。从这些地方显示出,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多严重!一个人修行觉悟,就从这个地方开始。我要怎样断烦恼,我要怎样把习气断掉,没有别的,就是什么事情看淡一点。能不执著的,尽量不执著;能不分别的,尽量不分别。念佛人为什么能往生?就是他把分别、执著放下了。他不再执著、不再分别,一天到晚他就执著「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实在讲他还是执著,但是他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他就执著「阿弥陀佛」,行!执著这个可以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虽然地位不高,但是你要晓得,他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成功了。

他断最后的妄想、分别、执著在极乐世界,他不在我们这里。他在我们这里是依旧搞妄想、分别、执著,但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集中在六字洪名,他起心动念是南无阿弥陀佛,分别是南无阿弥陀佛,执著也是阿弥陀佛,行!这叫无比殊胜的方便法门。为什么?断妄想分别执著,难,太难太难!把妄想分别执著集中在一点,这容易。我对其他的东西不分别、不执著、不打妄想了,阿弥陀佛坚固执著,换对象!这一换的时候,果然也能放下万缘,一心不乱,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有不思议的成就。

我们在倓虚法师他老人家的自传,他的自传是口述的,大光法师记录的。大光法师跟我是好朋友,每次到香港我们一定要聚聚头,在一起吃一餐饭,前几年他往生了。前几天我们学院举办圣诞晚会,我听你们唱「送别」,我感慨很深!「知交半零落」,三分之二都不在了,古人讲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知见要正,你的修行就不会有偏差。凡是行为偏离、乖违圣教,原因都是出在知见上,知见不正,邪知邪见。经教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建立正知正见,戒律帮助我们修正错误的行为;经论正知见,戒律正行持。真修行人,经律论是我们的印证,是我们的依靠。所以,大师在此地说,「如是知者,名为正解」,正解就是正知正见。

『修习得明了』。这个「修习」,修是修行,习是实习,就是把你所修正的行为落实到生活上,明白晓了,那你的行就是正行。正解、正行,这叫解行菩萨,就是这一品经里面所说的十信位菩萨。如果我们自己也能够在这个经上学到正解、正行,那就恭喜你,你已经是十信位里面的初信位菩萨。初信位的菩萨决定不违背戒律、威仪,决定不会违背,我们平常讲的,「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他一定统统落实,为什么?他是初信位的菩萨,他有正见、正行。如果没有正行,肯定没有正见,没有正见、正行,肯定造业。《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他造罪业。

这首偈最后一句,观益,『此人疾作佛』,言这个人疾作佛者,疾是快速,这个人很快就成佛了。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解得好,「约文殊门」,文殊是代表智慧,就智慧这一门讲,「情尽理现,即名作佛」,情是情执,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是情,这个情尽了,理是智慧,就是菩提,菩提现前,这就叫做佛。诸位看《金刚经》江味农居士的《讲义》,江味农居士注解《金刚经》《金刚经》里面常常讲「诸佛如来」。诸佛,你看看他怎么说的?诸佛的「诸」不是众多的意思,是指四十二个阶级,这叫诸。这四十二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他称这四十二个位次叫诸佛;换句话说,你证得圆教初住位,你就成佛了。正是中国禅宗里常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只要见了性,都称之为佛。见性成佛,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他是真佛,不是假佛。

天台大师在教中讲有六种佛,天台叫「六即佛」,即是即是、就是,就是佛,六种就是佛。第一种叫「理即佛」,就是此地讲的理,情尽理现,理就是佛。这个理是什么?理就是自性。前面说了,理是理体,理跟体是一个意思,体为真性,所以理就是真性,真性就是佛,理即佛。这个范围就大了,不但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是佛,为什么?理相同。山河大地也是佛,虚空法界也是佛,从理上讲!理是真性。这是讲能现、能变上说。

第二个,从事上讲,第一个是从理上讲,理上统统都是。事上讲,「名字即佛」,这是说什么?这是说我们凡夫。所有一切凡夫名字是佛,实际上你不是佛,你迷惑颠倒,你是凡夫。可是佛与大菩萨心目当中,看这些凡夫本来成佛。《华严》《圆觉》上佛这么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佛叫名字即佛。你现在是佛,是个什么佛?糊涂佛,迷惑颠倒的佛,造作罪业的佛,轮回六道的佛,堕落三途的佛,名字即佛。六道凡夫,真的是业力来主宰你,你一丝毫自在都没有。法身、般若、解脱,本来是有,但是现在统统不能现前。

第三种叫「观行即佛」,这个观行就是此地讲的解行菩萨,你有正解,你有正行;正解是观,正行就是行。你能够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对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能够随顺经教,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这个人是真学佛,这叫观行位。指什么地方学佛的?六道里面的。观行位虽然很认真学佛,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但是在六道里面肯定是三善道,而且还不会到阿修罗道,阿修罗道是邪知邪见;换句话说,六道里头人天两道受生,观行即佛。

再往上提升一级,「相似即佛」,相似即佛不错!虽然不是佛,有一点佛的样子了。这是什么人?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藏教的佛、通教的佛,相似位,这在十法界里头,不出十法界。再提升,「分证即佛」,这就是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没有证得圆满,所以叫分证。他证到部分,那是真佛,不是假佛,分证即佛是真的。再往上去,「究竟即佛」,那是华藏世界第四十二个位次,究竟圆满了,叫究竟即佛。究竟即佛就一个位次,分证即佛是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都在分证位。天台大师讲六即佛,这是就文殊门而说的。

再就「普贤门」讲,「信终圆收」,这是普贤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纲领,总纲领、总原则。初信菩萨就学了,一直到等觉,还是这十个科目,科目没有变更,但是内容、境界就有广狭浅深不同,愈往上面去境界愈广,你证悟的愈深。可是,普贤门信终圆收,这不可思议。信是刚刚开端,初信位开端,终是等觉,普贤境界里头圆融了。为什么圆融?称性。所以下面,既然讲是圆收,一定要讲行布,圆融是没有阶级,行布则是有阶级。「约行布说」,行布就是就次第上来讲,「则不见此理,成佛未期」。你要不明了这个道理,你什么时候成佛就不晓得了;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入圆顿大法的初信位菩萨,你成佛快!「此人疾作佛」。快到什么程度?善财童子一生就圆满。

善财童子何以一生圆满?善财童子见此理,了解事实真相,他不怀疑。他的修学虽然是起步,古人有所谓「千里之行,始於起步」,我这一步迈出去,千里之行我开始走了。初信位的菩萨,今天起步走了,方向、目标正确,不会走岔路,不会走冤枉路,肯定一生成就。一生纵然不能成就究竟果位,初住是可以达到的,圆教初住就是分证即佛;「分证」达不到,「相似」一定可以达到。如果念佛往生,他肯定往生实报庄严土,那就真正跟经上讲的一样,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