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八一讲)  2003/1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81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最后一段,振音世界苦集圣谛第六句看起:

【或名共和合。】

这个名号是在集谛里面,集谛是世间苦因,於是乎这个名号的意义就非常显然,佛在经教里头常讲的共业,共业所感,这是一个很麻烦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原因很多很复杂,正是如来在大经上所讲的无量因缘成就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指六道,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是十法界。为什么?都是唯识所现。识,阿赖耶识,染净和合之体。染净的种子统统有,每个众生都不例外,在十法界里面,从佛法界到地狱法界每一个众生(我们说有情众生),统统具足十法界的种子。既然统统都具足,这就是『共和合』的理论与事实的根源。有种子,当然要有缘,没有缘不能够结果,就是果报不能够现前。缘有染净、有善恶,我们到底遇到什么样的缘,自己不能控制。以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来看,染缘多,净缘少,非常非常的希有;恶缘多,善缘少。这是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灾难频繁,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人非常辛苦,无论是贫富贵贱统统都苦,这就是共业所感。

我们今天与人和、与人合,细心去思惟观察,和合不是在道义,和合的是什么?统统是利害。於我有利,我们就和,於我有害就不和,这是现在社会风气为什么在倒退。我们不要说太远,半个世纪之前是什么样子?一个世纪之前是什么样子?就是五十年跟五十年做个比较,一个世纪。那个时候我们是童年,能够记事,童年的事情还能够记得,我能够记得三岁时候的事情,这样的人就不多了。大概一般人对於童年六、七岁的事情回忆还能够想得起来,三、四岁比较困难。那个时候的社会淳朴,做生意买卖讲信用。人民生活很清苦,日常生活必需品到商店里面去购买,记帐。我们那个时候常看到大人用的是个小摺子,买什么东西,买了多少,记在这个帐上多少钱,不要付钱的,到什么时候有钱你到店里去给他结帐。一般最常见的是腊月,十二月底,一般店里面都会派店员去收帐,到哪一家哪一家收帐,照著存摺来算,有信用。现在虽然有信用卡,还需要保证,从前不需要,无需要担保的。

人与人有礼,有信,有义气,这样良好的风俗,就是一个世纪之前还存在。当时我们常常听老人讲,摇头叹息世风日下。我们对这句话不懂,不晓得什么叫世风日下。在他们那一生当中,可能是他们年轻的时候比老年时候风俗还要淳厚,五十年之后,比现在还是要好得很多很多。五十年前我住在台湾,二、三十岁的时候,台湾人非常淳朴,人情味很浓厚。台湾治安在当时东南亚第一,犯罪率非常非常少。那个时候交通还是不方便。长途交通工具是火车,还是老的烧煤的那个火车头。我们也常常旅行,从台北到屏东这一带我们都有很多朋友、同乡,有假期大家都能够聚一聚。台北到高雄坐火车要八个小时,那是快车,普通慢车要十二个小时。所以现在台湾有很多同修听说我们住在澳洲,「这么远的距离」。我说不远!民国四十年的时候,从台北到高雄的时间跟现在到澳洲的时间相等,而且现在的交通工具比那个时候舒服。那火车是摇摇晃晃,晃八个钟点,头都晃昏了,现在飞机非常平稳。这是什么?这就看当时的共业。

现在这个社会跟五十年前简直不能想像。现在的年轻人,二、三十岁,他哪里知道?他完全不知道,我们今天讲世风日下他也听不懂,什么原因?共业所感。那个时候虽然造作的业不善,里头还有善心。在这一百年当中,这一个世纪当中,这是我们亲眼所见的,善恶业的成分比例,善业逐渐下降,恶业逐渐向上提升,我们讲百分比。现前的社会提升到什么程度?恶业几乎到百分之八、九十,善业只有百分之十,顶多百分之二十,大概百分之二十都不到。看这个趋势还在下降,善业还在下降,恶业还在上升,这怎么得了!如果这个比例,大家共同造的业是恶业达到百分之九十,善业只有百分之十,我想世界末日就现前了。

共业里头有善有恶、有染有净。在古时候确实净业还不少,净业是哪些人?大概都是修道的人。世间法、儒家真正有修养的人心地清净,心里头常存仁义道德,净善,这种人多。中国古大德常说,这个地方居民心存仁义道德,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人,这一个人就能感化其他九十九个人,不能完全感化过来至少能感化一半以上,为什么?人有良知,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他有良心,遇到善人良心发现,他有惭愧心。所以从前社会风气那么样淳厚,没有别的,确确实实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善人,那个善人就是模范,就是典型,就能感化其他人,这是教育成就。圣贤教育,道德教育,伦理教育,造成社会长治久安,风俗淳厚。现在科技文明也发达,征服自然,神圣的教诲没有人相信了。相信什么?相信自己贪瞋痴慢,相信自己自私自利。所以今天社会上大众的共业是负面的,不是正面的,是染是恶不是净善,这我们要知道。尤其生在现代这个时代,我们看这个名词怵目惊心。可是共业里面有别业。底下一句:

【或名分别。】

这个『分别』就是讲的别业,别业是不与大众共同的。我们要在这个地方认知,在这个地方真正下功夫,所谓是自求多福。你受不受这个环境影响?那是肯定受的,大环境的影响这是没有法子避免。但是别业要是殊胜,对於大环境的影响可以灭少到最低的程度,特别是住在乱世。别业,还是要回归到伦理道德,回归到圣贤教诲。社会大众对於圣贤教诲失去了信心,我们要坚定信心,他为什么失去信心?他不了解,他有误会,失去信心。如果他明了,他觉悟,他的信心就建立了。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我们常常讲要互相沟通,要互相往来,化解误会,化解冲突。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变成大学里面主要研究的课题,这个事情是好不是不好。冲突怎么化解法?冲突是共业造成的,化解的方法要用别业,共业不能化解。别业从哪里下手?从自己本身下手,这才是解决的真正的道理。怎么知道从自己本身下手是正确的、是真正能够达到效果的?诸位要读过《大学》,儒家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你念《大学》第一章,你就会明白,你就找到解决现前冲突矛盾的方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叫三纲。我们现在所想的、追求的是不是这个问题?是的,确确实实是希望这三个目标能够达到。可是你要怎么做法?下面给你讲的纲目,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国家发生问题了,世界发生问题了,这个平天下是世界,整个世界不安定,充满了危机,国家社会不安定,我们怎样帮助它恢复秩序,消除冲突,恢复安定和平?你从这八个目数你就找到了。欲治其国者在齐家,齐家在修身,修身在诚意,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可见得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在哪里?根本在格物。

格物是什么意思?物是欲望,我们今天讲的自私自利。格是格除、是格斗,从自己内心把自私自利的念头除掉,智慧才开。致知,智慧才开,智慧为什么不开?这欲望障碍著你,跟佛家讲的道理一样,欲望是什么?烦恼障,你要破烦恼障,你的智慧才能现前。智慧现前之后,你的意才诚,你的心才正,你的身就修了。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真正道理。这个次第程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可不能弄错,你要搞错了,这问题解决不了,愈解决愈麻烦、愈繁杂。所以今天许多人在研究怎么解决问题,他没有读过《大学》,古人所讲的道理、经验、方法有效,那个不是古董,不是没有用的,用在现前,可以能够至太平,可以能够帮助社会安定。

安定和平,我常讲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所以今天要讲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从哪里做起?要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你不从这里做起,确确实实你没有再好的方法。这桩事情政治不能解决,武力不能解决,经济也不能解决;经济有援助的,有制裁的,还是不能解决,科学技术也不能解决。解决之道在教育。在别业,我们要加强圣贤的教诲,从自己本身真正下功夫,修养有成就,自自然然就能影响你的周边,影响社会,乃至於影响世界,你的成就得到社会肯定,它就影响世界。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人真的叫志士仁人,都希望帮助这个世界恢复安定和平,你能够修养圣贤教育,拿出成绩出来,别人相信了。我们的缘有限,学院在此地,首先自己要和睦相处,要平等对待,我们常常讲的要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真诚信赖,关怀照顾,互助合作,从本身做起。推动,我们用温馨晚会,用多元论坛,用这个方法在推动。我们在这个地方才开始!要想把这个效果扩大能做得到,那就是什么?我们大家共同要有这个认识,所以说建立共识,把我们的效果扩大。

扩大的方式,就是每一次晚会、论坛我们全程录相,录相之后剪接,把它剪接三十分钟一个短片,精采短片,剪接成三十分钟,在我们网路传播,在我们卫星频道里面传播,这个教学效果就大。所以这桩事情你们同学要发心、要精心设计,每个星期要有一个主题,谈话的主题,交流的主题,讨论的主题,不要太乱。这样的一个题目可以预先拟定,譬如下个星期我们主题是什么,今天就发给大家;到下个星期讨论的时候,我们把再下一个星期的主题拟定好,又发给大家,他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准备,想想对这个题目,他有没有发言;如果能够有书面,那就更好。书面提一个大纲,到时候他来讲话,我们来听听他的。能够利用网际网路、卫星电视传播,这个效果就扩大到全世界,很好的做法,需要热心的人士,这种人士,那就是以真诚心依教奉行圣贤教诲。

我们提倡的多元文化,不全是佛教,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确确实实它有很重的分量,因为它的历史最悠久,它的文献最完整,我们可以用中国儒释道的文化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另外三分之二要取全世界各个宗教的经典,我们平等的尊重。这个别业逐渐逐渐扩大变成共业,世界和平就有希望。希望大家能以真诚心度自己,以真诚心帮助这个世间化解冲突,促进和平。

化解冲突从哪里做起,我说得很多,还要说,为什么?你们没听懂,你们没做到,要从内心里面跟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要把它消除,希望我这一生真正能做到跟一切人没有对立,跟一切事一切物统统没有对立,这是世出世间学业、道业成就的基础。你要想成就,先把障碍消除!对立是障碍,对立是愚痴,这个念头是愚痴、是无明,行为是恶业。愚痴、恶业你还会有什么成就?纵有一点成就,是假的不是真的,决定不能提升自己境界。所以我们今天小局面有小局面的做法,从小慢慢做到大,这是一条路,光明的大道!再看下面第八句:

【或名门。】

清凉大师有注解,这『门』什么意思?请看注解,即名「门者,入苦趣故」。这个门的意思大师说出来了,从这个门入苦趣,这个苦趣是什么?恶道之门。中国谚语讲得很好,「天堂有路你不去,地狱无门你偏偏要进来」,这个门是地狱门,鬼畜门。为什么要走这个门?这个门是什么?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详细,这个门是贪欲之门,瞋恚之门,愚痴之门。贪欲,鬼门;瞋恚,地狱门;愚痴,畜生门。

齐居士给我们讲了个故事,这故事是真的,就是前几年发生的事情。在天目山山下村庄里面,五个人去投胎,赶紧去,赶路去投胎,投什么胎?做小猪去。你看看,赶快赶,赶路到那边去,愚痴,愚痴变畜生。这个事情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决不是妄语。你看她给我们讲这个故事,讲得多么生动!我们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你就要晓得那是畜生门,鬼门、地狱门更可怕。佛给我们讲十法界,第一个业因那都是门,这是世间法因行里面的门,那是六道之门。

六道统统苦,三恶道尤其是苦。我们不说三善道偏偏说三恶道,为什么?你看看现在这个社会人所造的业,我们要很冷静客观观察,他想些什么?他念的是什么?他说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你仔细衡量一下,他入哪个门?如果他的存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他所想的,他所说的,他所做的,都是经论圣贤真实教诲,那我们知道他走的这个门殊胜,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他走的是这个门。如果他的思想言行与这个相违背,那就是此地所讲的恶趣之门。六道不善,三界统苦,即使是无色界,虽然暂时离开苦苦、坏苦,行苦他要受。寿命到了,定功失掉,那个苦苦、坏苦又现前。所以在无色界只是苦苦跟坏苦暂停一个时段,这个时段比较长,暂停,它不是消灭,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今天佛法的理论太深太广,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谈何容易!幸运的,我们今天遇到大乘教里头无比殊胜的法门,带业往生。带业往生的人纵然自己恶障习气很重,不怕,只要你肯进念佛堂,真正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能把这两句话落实,真做到。都摄六根,就是不再向外攀缘,眼不向色攀缘,这是什么意思?眼见一切色法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分别执著,耳听一切声音没有分别执著,鼻嗅香,舌尝味,身接触,统统没有分别执著,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这个念佛堂,像这样念佛,如理如法修行的人,三年到五年肯定有往生的。这个念佛堂建立在此地,不必多,有一、两个人在这边往生,这个念佛堂就无比殊胜的功德。为什么?因为两个人去作佛去了。

念佛堂原来是选佛场,在这个地方挑选,选人去作佛,转凡成圣,这还得了吗?许多同学都知道,中国大陆浙江东天目山这个道场殊胜,平常念佛的差不多都有三、四百人,年年都有几个往生的。齐居士告诉我,差不多都是预知时至,站著往生的,坐著往生的,从她的道场建立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人。一个往生就是一个永脱轮回,不但脱轮回,永脱十法界,他去作佛去了。齐居士的功德不得了,这是个大护法,护持这些人,让这些人在此地用功成就,这些人的成就就是护法的成就。

我们斋堂靠近佛像右上方,茗山老和尚写了几个字挂在那里,大慈菩萨劝人念佛的偈子,你们看看。你能够劝两个人,这两个人念佛真正往生,功德超过自己;要能有十几个人往生,福报就无边。你们去看看那个偈子,这个道场如果能有上百人往生,这个道场护法真正是菩萨。那护持的人将来能不能往生?肯定会往生。这些人生到极乐世界去,护持的人虽然平常没有时间到念佛堂念佛,他要是临命终的时候,这些人肯定在阿弥陀佛那里说,我们能到极乐世界都是他帮我的忙,现在拉著阿弥陀佛也去接引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除非他不想往生,他要是想往生的话,平常念佛功夫不够,没问题,他帮助那么多人,那么多人会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他,想当然耳。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集圣谛第九句:

【或名飘动。】

这两个字的意思不难懂,它是苦谛的业因。由此可知,飘浮、动荡不安是世出世间无论是学业、道业、事业严重的障碍,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早年我求学的时候,李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不止一次,至少有三、四次,他老人家劝告我,道业要想成就,无论是自行化他,都应当不动。他举古来祖师大德的成就,一生住一个地方,轻易不下山,轻易不出山门,一住几十年。印光大师在普陀山藏经楼住三十年,这能成为一代祖师。到处行动,对自己来讲是很大的损失。

我年轻的时候居无定所,自己没有道场,这是真正的因素。我自己如果要有个小道场,我会如如不动,为什么没有个小道场?没有福报,有道场是真正有福报。许多同学知道我前世没有修福,所以这一世在物质生活上非常艰难。自己有个道场,你看看到七十多岁在图文巴建立一个道场,这个道场两年多将近三年了,七十五岁的时候才建的。这是中国人所说的晚来的福报,这个晚来的福报是这一生当中修的。有些法师福报大,我们实在是不能够跟他相比,我完全是这一生起步修成的。前一世就是李老师所说的,前世是个讲经的法师,多少世都是著重在讲经,不知道修福,所以有那么一点点慧根。这一生当中懂得修福,李老师教的。李老师说:你有智慧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度众生,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榜样,福慧双修。福慧双修,你要懂得这两个字,你要看清楚,福在前面,慧在后面,不是慧福双修是福慧双修,福比慧还要重要。但是世间人懂得这个道理,真的是不多。

福是什么?你是个寺庙道场的住持,这有福,你要会修慧的话,不需要自己讲经,请几个真正有修行,有道心,经讲得好的,请他来讲经,你是福,他是慧,慧要依靠你福。等於办学校一样,你是校长,他是教员,校长是福,教员是慧,教员要依靠校长,校长要不请他,他虽有慧不起作用,这就是说明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早年我常常这样想著,也曾经讲过。到以后世尊在《涅盘经》果然讲过这个话,护法超过弘法。护法是校长,弘法是教员,教员要是没有校长聘请,他有再好的能力,再大的学问、教学的方法,他没有办法施展。所以福在前,慧在后,你们能懂吗?如果真正懂得了,有慧没有福不能成就,有福没有慧也不能成就。

福跟慧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具足的,你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护法的人,做住持,做当家,做监院,担任执事的,他要出来讲经,他经也讲不好,为什么?事务太多,他必须要处理,他不能专心。讲经的人要叫他兼办这些事务,也把他经教功夫破坏了。这个道理世出世间没有两样,我们一定要清楚。我有一个好朋友,傅乐成先生,前些年过世了。他是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的名教授,一生做学问,教书,从来没有管过任何事情,一生教书读书,我们是好朋友。有一年成功大学请他去做文学院院长,他去了,做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又回到台大来,碰到我:简直不是人干的。那一个读书人叫他去做院长,搞行政,搞应酬,他没有这个习惯,没有办法过这个生活。做院长那是福,做教授是慧,他要配合,好的校长,好的院长来聘请他、礼遇他,让他安心教学,这个学校才能办得好。校长、主任能够聘请好的老师,就是他的智慧,就是他的德行,他自己不需要去跟学生上课。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我这一生所以能成就,我感谢韩馆长,我们建立华藏图书馆,请她来做馆长,她确实负责尽职。我只是讲台,除了上讲台之外没有我一桩事情,我的心是定的。虽然到处飘动,全世界各个地方弘法,广结法缘,我是依韩馆长的图书馆,那个图书馆注册名字是她的名字。她是喜欢到处走动的,常常邀我到每个地方去讲经说法,广结法缘。住人家的道场,自己做主很困难,这个道理年轻的同学们不能不知道。

去年我们访问日本,我有机缘去访问比睿山,现在比睿山的道风也是一落千丈,里面职事人员接待我,告诉我:日本佛教每一个宗派的创始人都是从比睿山出去的,都在这山上修行过。我就问他:那些宗派创始人在比睿山修行,最短的时间他住多久?职事人员告诉我,没有少过十六年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净宗学院在筹备期间,我预想是九年,我总以为九年太长,能不能缩短到七年或者是五年,我在那里犹豫不决。到比睿山一听说人家最短是十六年,我这个九年的念头定下来,不能再少了。如果你们在这个地方求学,能够九年不下山,至少在这个时代你还有一点定力,你还能有一点小成就。

所以今天就是在澳洲本土也有几个大城市,我听说有八、九个净宗学会,没有人讲经,到处来邀请,那你们常常还在飘动。飘动对大家来讲,结一点法缘,对法师自己来讲是非常严重的打击,你不能成就,你要想成就你的心要定。到处走动是什么?你当护法,你不能做弘法的法师,你做住持,这个学院你做院长,行,职事人员,你在那里修福,培养真正弘法的法师,不能下山。在从前真正的大德,住持也不下山,道高,他的学生,徒子徒孙都是高人。为什么?不动。这个道理,现在懂得的人愈来愈少,总是到处去行动,广结善缘,自己在国际上有知名度,世间出名了,你还是出不了六道。那你想想这两桩事情摆在面前,哪一个重要?世间福报最大的,无过於大梵天王,无过於摩醯首罗天王,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你就是做到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怎么样?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世间的荣耀、名闻利养害死多少人,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被这个大浪淘汰掉了。什么原因?他心做不了主。

我们要深思熟虑,自己要成就的话,那你一定要有主宰,要学古大德,要学祖师。从前在中国这两千多年,住山、住茅蓬,茅蓬一定依附大的道场。古时候的道场是真正修道的场所,现在讲的大学,现在称大学,中国古时候称为丛林、道场,就是佛教大学,不像现在。那里面俗称有堂口,堂口就是教室。开的课程很多,请的主讲,现在称为主讲,在那个时候不叫做主讲,叫做首座。一个寺院里面首座和尚数目不一定,首座就是担任教学的,讲经教学,首座和尚。有的寺庙大,人很多,因为每个人想学的科目不一样,分座讲经。那就是分开教室来教学,喜欢学哪一门经教的,你就入哪一个讲堂,你就跟哪一位首座学习。

首座住这个山上,也是一住几十年,也不是常常走动。天下之人都知道这个道场有真善知识,不远千里而来求法,来听经,来学教。有些学生到这个道场也是一住十几年,几十年,成功了。绝对不是到处去跑,到处跑,那像我们现在讲是什么?你是当小贩的,小买卖,挑著摊子到处跑,吆喝。大的公司行号老板,他建立大道场,他在那里如如不动,「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肩挑小贩是卖的东西会到你家去,那个大公司不能搬到你家。这个比喻不难懂。换句话说,你是将来做小贩,还是准备将来做董事长,总经理,当大老板?这看你立志。真正成就,把佛教复兴起来,那你没有真实戒定慧你就办不到,真实戒定慧,最重要就是住在这个道场如如不动。

学院成立之后,开课,我们以图文巴这个城市做界限,我们结的这个界很大,决定不离开这个城市。能在这上面住个几十年,你成功了。如果不遵守古圣先贤的办法,自己用现前这个方式,你成就非常非常不容易,这是实实在在的话。为什么?心不定,「飘动」主要是讲心不定。儒家讲「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你不定就不安,你决定得不到。道业学问一定从安定当中获得,所以飘动是苦谛的因。许多地方邀请,到处去走动,绝对不是好事情。如果求名闻利养,那当然可以,无可厚非。如果真正求道业,这是大障碍,不能不知道。

现在年轻的朋友们想在道业上有一番成就,真正能够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你一定要知道佛在经上所讲的,如来根本大智;如来是自性,自性里面本具的根本大智,用不动智佛来做代表,你想想这什么意思?明明白白的教导我们,不动。不动是大定,持戒是手段,持戒是方法,必须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你才能得定,定能开慧。慧是我们修学终极的目标,但是慧一定是由定显发的,没有定,哪来的慧!定首先就是不动,要真学,把心定下来,我九年不下山,然后慢慢再修远离名闻利养,远离五欲六尘,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随缘而不攀缘,你心就定了。

你常常攀缘,你的心始终定不下来。定不下来,你烦恼多,习气很重。人定下来之后,那个现象你自己能感受到,烦恼轻智慧长,福慧慢慢现前,开始是很慢,大概总得三年,才能发现比三年前烦恼轻,智慧有那么一点。再往上去,你要用功得法,这就是经上常讲的,依教奉行,你要不依教,依教就是持戒,决定遵守佛菩萨教诲,决定依靠佛菩萨的指导,我们认真努力去做,自自然然心定下来,定生智慧,善生福报,你的福慧就增长。功夫得力之后,福慧增长的速度就很快,真正像数学里面讲的加速度。

我也曾经跟诸位说过,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寿命。要晓得佛在《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种魔,其中有一种叫死魔,那什么意思?你的道业没有完成,寿命到了,这叫无可奈何。你用功用得很如法、很得力,寿命到了。我们肯定你决定不堕三恶道。你是真正修行人,心地清净善良,与三恶道决定不相应,你来生一定人天道。人天道,再去找个身,那有隔阴之迷,至少要耽误十几年。要是遇到的缘不殊胜,那可能耽误到二十多年。耽误愈长久,恢复愈困难。如果在古时候,你耽误的时间可能短,为什么?寺庙道场多,善知识多,有人看到这个小孩很聪明有善根,把你带到庙里当沙弥,七、八岁就受佛法薰习,你耽误的时间短。悟达国师,这是诸位知道,悟达国师十世高僧,第十世是悟达,好像他是十四岁就会讲经,沙弥,十四岁登座讲经,大比丘们都在听他讲,宿世善根。缘殊胜,从小就出家,现在没有这个机会,遇不到这个缘。换句话说,这一个隔阴之迷,要耽误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於到三十几年,现在有许多三十多岁才开始学佛,我们很清楚善根发现。

还有人是什么?一辈子没遇到的,没遇到这个缘,那个耽误的时间太长了。在最近,最明显的例子,胡居士的母亲,过去生中善根,善根非常深厚,她要没有那么深厚的善根,怎么可能过世之后四十九天往生?哪里可能,没有听说过,我们心里很清楚。我跟她见过两次面,我知道她有善根,从什么地方看出来?见到出家人她很恭敬,很欢喜,她不排斥,这就是有善根。一般没有善根,见到出家人讨厌,不喜欢见你,说不了几句话就请你走,那是什么?那真的叫没有善根。跟出家人接触很亲切,很欢喜谈话,说明她有善根。可惜怎么样?在这一生当中没有机会遇到出家人,当然她到寺庙是观光旅游,她也不会去拜佛,也不会去向人家请教,玩玩而已。临终劝导她,她能接受、她能相信,善根发现。晚不晚?不晚,把她宿世的善根从这里引发出来,她知道听经,日夜不休息,我们现在叫恶补,听《无量寿经》、听《地藏经》,我们播放光碟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她真用功,她明白了。给她做中七,中七是四十九天,中七七,她附在灵媒的身上透了消息,阿弥陀佛接她走,下品中生。我们看她这一生行业很符合,你看那十六观经里面讲的,非常适合,不是假的。缘,善导大师讲「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所以这飘动跟不动,那个关系太大了。

你们诸位同学要晓得,我到处行动,不是我自己的本愿,不得已,现在有时候还要出去走动,为什么?为求世界安定和平。如果有人代替我做这个事情,我会给他磕头,我感谢他,我在家里讲经,把功德回向给他,你代替我去。找不到替身,没有法子,看这世界动乱频繁,这我常讲的世出世法的根本,都是在安定和平当中成长,动乱对於修道有决定的妨害,这是很不得已去做这件事。我非常羡慕古时候祖师大德在一个地方住下来,几十年不动,天下人想来学,「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又何况现在我们利用网路、利用卫星远程教学,就不必去了,不必去往返惹这么多麻烦。从前分身无术,现在用网际网路,用卫星电视,分身有术,为什么还要飘动?这大错特错。再看后面还有一个名号:

【或名隐覆。】

这个『隐覆』是讲罪孽,造作的罪孽,总是用他的小聪明来掩饰,不愿意叫别人知道。自己做了一点小小善事,想尽方法来宣扬,来渲染,博得社会大众对你的赞叹,你感觉得很荣耀,你那一点善报光了,报掉了,你的罪隐藏在深处,没有人知道,这不是好事情。恶贯满盈的时候,果报就现前,所谓是算总帐,总帐一算可不得了,世间其他宗教里面常讲的末日的审判,末日的审判,诸位想想,不就是算总帐吗?到那个时候,你没法子隐瞒。

佛菩萨,世间圣人,孔孟都教导我们,罪过要知道忏悔,忏除业障这是正确的。忏悔里头最重要的,发露,发露就是没有隐瞒。我所做的错事,别人都知道,这个人批评你,那个人教训你,喝斥你,这就报掉了。佛法里面讲,重罪轻报,不怕人批评。甚至於是不怕人毁谤,不怕人造谣,无论是当面背面,消业障!对於批评的人,毁谤的人,不可以有怨恨心,不可以有报复心。你要有怨恨,有这么一点意思,你的罪业消不了。你要有报复的念头,那你的罪业加重。所以,遇到逆缘,遇到恶人,正是消灾免难机缘成熟,这个时候在你一念之间,你一念清净善良,愿意接受,消灾免难。你一念愚痴,一念瞋恚,一念报复,那就造成以后恶意的循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世间人讲的恶性的循环,这个事情就太可怕了,我们不能不知道。

如果没有诸佛菩萨,没有圣贤教导,我们跟一般人一样,不可能晓得这个道理,不可能知道这些事实真相,这是我们对老师感恩戴德之处。过去今生所造的业障,天天在累积,尤其「隐覆」当中的累积,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我们今天有缘遇到佛法,介绍人那个恩决定不能忘记。我怎么知道有佛?我怎么知道有净宗?老师的恩德。我知道有佛,方东美先生介绍的;我知道有净宗法门,李老师介绍的。没有真正高明人指点教导你,我们隐覆的业障总有一天爆发,不得了,这个爆发肯定在这一生,这一生临终的时候爆发,算总帐,果报在地狱,这个几乎是肯定的,我们也不必瞒著别人。

我在年轻没有学佛的时候,性格跟了凡先生一样,刻薄,耍小聪明,喜欢挖苦人,常常整人下不了台,以此为乐。有意无意跟人结的冤仇,人家的怨恨自己不知道。这种怨恨,在这一生当中障碍你的前途事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障碍,没有人愿意帮助你,自作自受!这叫现世报。我们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晚年有这么一点点福报,是学佛之后觉悟、明白了,忏悔改过,使这一生修积的一点福报晚年现前,这个对自己也很安慰,为什么?花报现前,这个花报还不错,来生的果报一定殊胜。像植物一样,花开得好,我们就想到,这果一定会结得好,对自己的修学增长信心,知道古人所讲「功不唐捐」这一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自己会更认真、更努力,这个进展的速度更快。现在一年的进展,不敢说超过过去十年,至少超过过去三年到五年,那肯定的,那进步不是一年一年的了。渐渐契入境界,法喜充满,在日常生活当中得受用。工作,待人接物,解决疑难,在这些地方诸位仔细观察,你就明了。

所以隐覆之罪非常非常的严重,六道众生为什么每况愈下,一世不如一世,真正的原因就是覆罪,自己造作的罪业隐瞒,亏吃在这里。修行人如果是隐瞒的话,你的罪业忏不了,你的道业不能成就,来生还是继续搞轮回,还是继续受果报。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