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七九讲)  2003/1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79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最后的一段,上方振音世界,第五句看起:

【或名染著性。】

这一句清凉大师也有注解,说「苦名染著性者,性令染故,如乐受坏苦,谁谓苦耶」,这几句话要解释一下。清凉大师注子上说『染著性』,换句话说,这个性质,这个「性」不是讲的本性,不是说的真性,是说染著的性质,所以说「性令染故」。他举了个比喻,「如乐受坏苦」,乐受是染著,著就是著相;换句话说,「性令染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它的性质一定叫你染污,叫你执著,我这样讲法你就好懂。譬如乐受,这是讲顺境、善缘,你的生活环境非常舒适,一切都能称心满意,你周边的人都是你喜欢的人,这个性质一定叫你生起贪恋;贪是染,恋是著。乐不能够保持长久,总有离的一天,环境转变了(实在讲,我们生活环境常常在转变,真正是无常,无常就是苦),你保不住,乐受保不住,保不住就是坏苦。

佛法把六道众生所受的苦,分做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你在享乐的时候你不觉得苦,但是乐享尽的时候,苦来了。人间没有法子,人间有生老病死,确实有求不得、有爱别离、有怨憎会、有五阴炽盛,这是常讲苦苦里面有八大类,叫八苦。在人间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这八种苦你也没有办法避免。何况这些乐会变成苦,善会变成恶,好会变成坏,时时刻刻在变迁,这个世间哪里有乐?这一句单就狭义来说,因为经文是讲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当然主要是讲六道,六道里面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无色界天,狭义的讲这是讲色界天,色界十八层天。

色界天人是化生,他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不是湿生,他是化生,所以没有生苦,不必投胎、坐胎、出胎,没有这个苦。但是寿命终的时候,他的苦来了,也就是说,他的定功是有时间性的,这个时间很长,我们凡夫不知道,我们凡夫认为他是永生,不但色界天人是永生,欲界我们都以为他是永生。譬如学佛同学们都熟知的忉利天,这是欲界第二层天,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在忉利天看到我们世间人真的是朝生暮死,像我们世间人看水里头的那个小虫,在水面上跑来跑去,我们称它作蜉蝣,蜉蝣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我们看蜉蝣就像忉利天看我们一样,寿命很短很短。忉利天的寿命一千岁,佛在经上说,也像我们这个世间一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的一天等於我们人间一百年,十天就一千年。释迦牟尼佛降生在我们这个世间,八十岁圆寂,到现在三千年了,在忉利天才一个月。释迦牟尼佛离开我们人间,忉利天人才一个月。

所以我们看到天人以为是永生,其实他也有寿命,他的寿命一千年,可不得了。你看,一个月就三千年,我们人间就三千年,一千岁还得了!但是寿命快到的时候坏苦现前,天人福报真大,平常享乐没有烦恼,衣食自然。到寿命快要终了的时候,佛说五衰相现前了,他身心不安,生烦恼。天人从来不会流汗的,从来不需要洗澡的,这时候身上有汗,这是衰相。戴的帽子,帽子上都有鲜花,鲜花枯了,五衰相现前,这是坏苦。

所以,这个性质是染著,苦谛的别名,「染著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被境缘染著了。境缘肯定会染著,你要怎样保护自己不为染著?那就是佛教给我们戒定慧三学,所谓不被境缘染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不受环境影响,你要有这个本事。这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可是真不容易。譬如说你遇到有很多人对你赞叹,你生不生欢喜心?肯定!很欢喜、很高兴、很感谢他!你已经被染污了;另外,遇到有人毁谤你、辱骂你,你生不生气?你这一生气,不高兴,你被染著了,这就是你被外面境界转了。佛菩萨不然,你赞叹他,他不动心,你毁谤他,他也不动心。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言说性空,名字性空,「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所以无论在什么境界当中,他如如不动,一丝毫影响都没有,决不受外境影响。这是什么?这是大定,大乘法里讲自性本定,《楞严经》上讲首楞严大定,叫性定,不受影响。

可是菩萨应化在世间,你赞叹他,他也很高兴,他也很感谢你,那是什么?不坏世间法,普贤十愿里面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果人家赞叹你,你毫无表情,说你这个人麻木不仁,你这个人怎么知觉都没有了,像木头一样,这不是好榜样。菩萨在世间要示现给众生做好榜样,赞叹我们会感谢,表示很欢喜、很感谢,演戏!里面?里面如如不动,这就对了。别人侮辱、毁谤,这个时候你要教世间人,世间人遇到这个,发脾气、怨恨,甚至於还要报复。菩萨遇到也笑笑,也不是麻木不仁,也欢喜接受,消自己的业障,增自己的福慧,这是表演!教人!

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是在教化众生,他没有自己;众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所以说是入不二法门。为什么?他已经证得苦灭圣谛,所以应化在世间无非是道谛。这个道对自己提升了,自己虽然是法身菩萨,我们知道法身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他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所以应化在世间是自行化他,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众生,提升自己,这就是世间所说的教学相长。菩萨要不教学,永远不能提升自己,在教学里面修行,历事炼心!练什么?练不受染著,就是练这功夫。在一切境缘当中练如如不动。这个功夫练成了,什么时候成了?一般说圆教初住菩萨就成就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相好都现前。这时候不是修德,是性德,自性本来具有的,到这个境界才可以离开老师,大乘法的标准在此地。离开老师你可以独立,你可以参学了。到哪去参学?应化在九法界,这时候随缘,自在随缘。九法界哪个地方有感,他就有应,应就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时候历事炼心,这是第二个阶段的。

真正是历事炼心,那就是明心见性之后,我们今天学佛没有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以前,要非常虚心学习。这是讲参访学习,我们现前参访学习的条件,是你有能力辨别境缘的邪正、是非、真妄,你要有能力辨别,你才能参学;如果没有能力辨别,你不参学没事,一参学就被魔牵著鼻子走了。你遇到个魔王外道,你对他佩服得不得了,仰慕得不得了,他神通广大,好像比佛菩萨还能干,你跟他走了!这桩事情,《楞严经》上讲得很透彻,讲得很多。《楞严经》十卷,单单讲这桩事情,世尊在经文上,一卷半的经文讲五十种阴魔,这一部分真的很重要。在前些年,有个同学发心,来找我,他想把《楞严经》这段经文印单行本流通,问我好不好,我说好!但是流通经文,恐怕一般人看不懂,所以我建议用圆瑛老法师的《讲义》。把《讲义》这一部分连经文带《讲义》印出来流通,做为单行本,好像我还给他题了个封面。这好心!让人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

现在这个时代是非常非常可怜,要是跟过去,实在讲,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如。你们不要以为现在科技发达,换句话说,享福超过古人,相对的,造罪业也超过古人。这个罪业造了要受报!不能不受报。果报现前的时候,你怎么办?善知识有没有?肯定有。为什么?众生愈苦,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愈多。但是,你怎么样?你不认识!佛愈多,魔更多。你要问,那是什么原因?人,真心学好的人不多,不愿意学好的人很多。魔教化,喜欢自私自利,喜欢贪瞋痴慢,喜欢享受五欲六尘,这种人多,魔是教化这些人的,帮助他造作五逆十恶,拉他下水,拉他堕地狱。在没有堕地狱之前,对魔佩服的五体投地,到那一天堕落,后悔莫及了。

佛教人走正路,正路要离欲,佛教你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谁干?没有人愿意跟他走。所以佛菩萨人数就少了,真正肯干的人、真正觉悟的人跟佛菩萨走。所以,你在这一生当中,你是遇到魔,还是遇到佛,这桩事情老实给你讲,不是命运安排,是你自己感应遇到的。你要是以善感应,你一定感到佛菩萨、善知识。你的心行不善,你跟佛菩萨、跟善知识不起感应,你跟妖魔鬼怪起感应,遇到妖魔鬼怪是一拍即合,志同道合,就去了。这桩事情,如果说到前因后果,也可以说,阿赖耶识里头烦恼的种子多,力量强大,从小没有接触过善法的薰陶,造成现前遭魔难的业因。中国在古时候做父母的,做长辈的,尤其是做老师的,对於年轻人,对於儿童,可以说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一定是自己家里的儿女,路上遇到年轻人不守规矩、不守礼,游荡、不如法,那些老人看到都教训他。在那个时代,老人教训,一般年轻人都能接受,都能感谢。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了,在家里头父母不教你,在学校老师也不教你。

我过去还教过五年书,大概在三十多年前。每天这些老师都会碰面的,到学校去,坐学校的交通车,从台北市车开到阳明山要开一个多小时,将近两个小时,从台北火车站,一个多小时开到山上。车上常常在一起聊天,老师们没有一丝毫的隐讳。我们到学校来教书,为什么?为生活!拿一点薪水,拿一点钟点费过日子,为这个。真的教学生吗?不能真教!真教,学生不接受。你这个老师要认真,他想尽方法叫学校把这个老师开除掉。所以,老师在学校里混生活费,学生在学校里不是认真念书,混毕业文凭;老师不是真教,学生不是真学。学校变成这么一个校风,我们意想不到。我在那个时候自己没有道场,所以学校请我,我就去上课,把那个地方当作练习讲经的场所,跟同学们结结缘。

以后我们台北「华藏图书馆」成立了,学校工作我就辞掉了,我说我自己有个地方天天上课,天天讲经。使我想起来,更早年的时候,我第一次见方东美先生。那时候唯一的一个希望,就是希望他允许我们能够到学校里面旁听他的课程。当时他就跟我说,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里面去听课,你会大失所望。我就想到这句话,你说这个话说得多痛心!真正想学的年轻人到哪里学?学佛之后,才晓得只有求佛菩萨,求感应。好老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全凭感应,真正有好学的心,你会遇到;没有真正好学的心,谚语讲,你打著灯笼都找不到,昼夜去找,你也找不到。

这里面从因果上来说,我们自然会想到宿世的缘分,我们有个恳切求学的愿望,这个善知识他能看得出来。看你有几分诚意,是不是真想学,真想学,他不舍众生。为什么?真正的学者,真正的善知识,他在一生当中时时刻刻求的,求什么?求传人,真正有年轻人来传他的法。如果遇到真肯学的人,「这个人是传人」!他就把你看作宝贝了,到哪里去找!遇到一个真正想学的,他不会放弃的,他会教你。我碰到方老师,那时候什么都不懂,真是一张白纸,求学心非常恳切,什么原因造成的?年轻失学。

抗战期间到处流亡,没有机会念书,天天在逃难,所以抗战胜利,我只念完初中,求学的心愿非常恳切。所以方先生就告诉我,他不让我到学校去,最后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这是我们不敢想像的!我们没有缴一分钱的学费,每个星期假日,我不上班,去上学,我是这样子亲近方老师,教出来的。上课,学生就我一个,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在他家小客厅一张小圆桌,我们是这样上课的。方老师何以这样子开恩?没有别的,求学的心愿非常恳切,感动老师。他把佛法介绍给我,我知道佛法这样殊胜,这样圆满,这是方老师跟我说的,所以这个缘就非常殊胜。

我接触到佛法大概一个多月,就有另外一个朋友给我介绍章嘉大师。那是什么?那是专门学佛的人,佛门的一位大德,难得!我亲近他老人家,老人也是给我两个小时,每个星期两个小时。我就不到方老师那里去了,我就亲近章嘉大师,专门学佛经。方老师是学哲学的,我受他的影响至少三年,那是什么?用哲学的角度来看佛经。以后渐渐深入才知道,佛法超越了哲学,哲学看佛法只是佛法里头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在那个时候(那时候方老师四十多岁)他告诉我,佛法里头有十分之二、三是高深的哲学,是世界哲学之冠,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附带给我说一句,佛教经典里面还有十分之六、七是迷信,他把它分成两部分。哲学的部分是什么?性宗跟相宗,性相两宗。中国佛法不是八个宗派吗?这两个宗派他说那是最高的哲学,其他的那些宗派是迷信,我入门的时候受这个影响。

可是方先生到晚年,境界不一样了,晚年他真正悟了,真正契入境界。契入境界了,非常可惜,他寿命到了,他走了。他是一九七七年,七十九岁。我也是入佛门大概七、八年慢慢就转过来,知道方先生以前所讲的迷信那一部分,那部分很高深、很高深,绝对不是迷信。才肯定了佛陀真实智慧,真实教诲,即使对五逆十恶,佛经上讲一阐提的众生,他都不舍弃。教导他的东西很简单,教你五戒十善,五戒十善的道理就非常非常的深,给你讲善恶报应,一点都不迷信,这里头的理论通大道,这些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只有好学,只有亲近善知识,才能够远离「染著性」,才能自救。再看底下一句,第六句:

【或名驶流。】

清凉大师也有注解,「苦名驶流者,刹那性故,即行苦也」。所以,这底下的几个名词,就是讲的三苦;「染著性」是坏苦,『驶流』是行苦,下面「不可乐」是苦苦,三界统苦。行苦就是你在世间,你在三界六道里面,决定是刹那生灭,决定不会停在那个地方,就像流水一样,它止不住!这种现象我们要是冷静的思惟,人从出生,刹那刹那往死亡这条路上走,他不会停住,一分一秒都不停。我们在讲席里头曾经讲过,这真正是勇猛精进,向哪里精进?向坟墓精进。一年一年接近,一月一月接近,一天一天接近,再给你细说一点,一秒比一秒接近,这是行苦。人想到这个地方真正是意冷心灰,人生有什么意思!

如果遇不到佛法,遇不到圣人教诲,你这一生叫白来一趟,白受这几十年的辛苦。受苦是业报,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报应!但是在受苦当中,你又造业,你不会把造业这桩事情停止,你还是造业。真的不造业了,像袁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算了命之后,他不造业了,他善恶都不造。善恶都不造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为什么说没有好处?堕在无明里头,永远出不了六道轮回。那个停不过是暂停而已,不是永远停,永远停就得定了,这些现象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你才知道遇到圣贤教诲、遇到佛法,那是无比的幸运。你会非常珍惜,认真努力学习,这一生没有空过。如果没有遇到圣贤教诲,没有遇到大乘佛法,真的这一生空过了,这一生来得很冤枉。你这一生到这个世间受报的,来受报应的,前生修福,你享一点福报;前生造业,你这一生过得很辛苦,就干这个。你说有什么意思?只有真正明白人、真正觉悟人才奋发、努力学习。世间没有一样是真的,应当放下,随顺性德,伦理道德能帮助自己提升,认真努力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圣谛,第七句:

【或名不可乐。】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苦名不可乐者,苦苦也」,确实。苦苦就是常讲的八苦,八苦交煎!这欲界,哪来的乐?佛告诉我们,世间人所感觉到有乐受,那只是苦稍停,你感觉得有一点乐受,实际上在生活当中,我们应当有灵敏的感觉。现在多数人实在是变得麻木不仁,为什么说他麻木不仁?他不知道苦,事实摆在我们眼前,你一餐饭不吃,两个小时没有喝水,你就感觉得苦了。一餐饭没吃,饿!两餐饭不吃,就有一点受不了,一天不吃饭,问题就来了,你就感到很苦。如果是一天不吃饭,一天不喝水,你感觉到苦,到时候给你一点东西吃,给你一口水喝。你想想看,这个身体如果得不到饮食,他就是苦,身本来就是苦。到时候是什么?饮食,佛法里叫药石,药!到时候你就服药,你要不服药你的病会发作,什么病?饿病。

你要真正能想到这个,这身有什么好处?这个身是病的根源,从生下来到哪一天死亡,到时候就要服药,不服药他就受不了,你有什么乐!吃饱了,喝足了,觉得很快乐,那是药物产生的效果;饮食就是药,佛家称为药石。从前修行人,释迦牟尼佛在世,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现在人受不了,现在人这个身比古人比不上,古人身体比我们健康,一天服药一次就够了。现在人很多人三餐都不够,还要吃几道点心,说明什么?说明身体不如从前人。身为苦本,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人要不真正饿你几天,你不知道苦,你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恩。真正饿极了,人家给一碗饭给你吃,你才真感激,救命恩人。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韩信,受漂母布施他一碗饭,看他饿得可怜,给一碗饭给他吃。那真的是饿苦了,知道这一碗饭恩德之大,一生都不忘记她。以后发达了,找到漂母报她恩,知恩报恩。我们现在在这个地方修行,物质、生活环境,实在讲,天天在享福,不知道施主的恩德。应该怎样?至少饿上三天三夜,然后才给你一碗饭吃,给你一杯水喝,你就知恩了。这是学什么?学知恩报恩。天冷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没有房子遮蔽风雨,过那个生活,你才晓得什么叫苦,才真正体会到古人讲的身是苦本,『不可乐』。三苦八苦平常讲得很多,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省略了。再看底下这个名称:

【或名覆藏。】

『覆藏』就是隐藏的意思,藏得很密,密到连自己都不知道。这种事情常有,比较珍贵的东西,你喜欢的东西,你把它收藏起来,收藏之后忘掉了,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许多人都有这个经验。这个地方的「覆藏」,我们看看清凉大师怎么说的,「苦名覆藏者,藏苦因故」,实际上解释就这一句,下面是举例子,「乐藏坏苦故,不苦不乐,藏行苦故」,这么一解释我们就明了了。藏得确实非常隐密,连自己都不知道。苦苦不要覆藏,为什么?太明显了。乐里头有苦,你知不知道?中国古人常讲乐极生悲,乐里头有苦;不苦不乐里头有行苦,它不能永远存在,随著时间刹那刹那流转不住。所以,这个地方「覆藏」的意思是指坏苦跟行苦。

但是,我们今天初学,读这个名词,这个名词世尊在教学当中常常说,名词是一样,在某个地方它的含义并不相同。一般上来讲,我们真的,它前面这一句说得好,「藏苦因故」,自己所造作的罪业对别人隐瞒,这就是覆藏。自己做一点好处赶快宣扬,让别人都知道,人家对你赞叹几句,报掉了,所以你的福积不住。你的罪深藏在心里,一点点善马上就报掉了;换句话说,你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唯恶无善,这还得了吗?佛菩萨怎么教人?不但佛菩萨,世间圣贤也常常教人,隐恶扬善,对别人,积自己的德行;如果对自己来说,发露忏悔,自己所造一切恶业要宣扬出去,让大家都知道,绝对不隐瞒。知道的人责备你,责备,就是报掉了,重罪轻报!罪要赶快报掉。善,善要隐藏,叫积阴德,做好事不要让人知道,善心善行,人家知道赞扬你,就报掉了。所以,善要覆藏,恶决定不能覆藏,世出世间圣人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可是一般人,无始劫以来,他就隐藏自己的罪业,夸张自己的善行。没有善行,也搞一点假的善行,假形象,博得舆论的赞叹,觉得自己很荣耀,自己很有面子。不知这个罪业就更重了,他不是真善,伪善;他是实恶,伪善,真实之恶,假善。这样的人我们知道,他的果报决定是在阿鼻地狱。什么人做的?实在讲,真的这些人在世间都是聪明绝顶的人,古人讲的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因为太聪明了,造作的恶业别人不知道,造作的假善让别人恭敬赞叹,最后自己堕阿鼻地狱。自古至今这样的人很多很多,我们稍稍留意就能发现。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反省检点,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自己要是这样的人,麻烦可就大了,晓得你将来要往哪里去?不要问人,问自己就知道了。

佛菩萨、善知识是不是不需要接受这个世间赞扬?也不是。佛家常讲,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也接受名闻利养,示现为国师、为大富长者,接受有没有过失?没有过失。为什么?他如如不动。他为什么要接受?接受,世间人需要。世间人需要亲近一个大众都尊敬的人,大众都赞扬的人,这是教化众生所需要,不是自己要!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自己如果要的话,你起贪瞋痴慢,你有罪;如果是为了教化众生方面,这是功德,你看看这个差别,理事、因果都要通达明了。在我学习的阶段当中决定不受,到你弘法利生的时候,遇到有这个缘,你应当要接受,为什么?能够扩大你弘法的效果,能够使接受你教诲的人对你更有信心。

古时候出家人,接受皇帝的封赏,封你为国师,在佛门里面,尊你为祖师,这对你弘法利生产生很大的效果。这个效果就是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接受帝王的封赏,那就是帝王的肯定;你接受大众的赞叹,就是接受大众的肯定,让初学的人对你增长信心,是这么个道理,决不是为自己。自己对於这些,清净不染,没有丝毫染著,知道这个东西是作为弘法利生的一种助缘。所以佛菩萨应化在世间,随缘而不攀缘,这种荣誉遇到了不拒绝,随缘;遇不到不强求,随缘。自己要强求,这里头也要明了因果,你要强求,为弘法利生的方便,有这个缘分,行!如果不是为弘法利生的方便,希望自己在这个地方能够得到名闻利养,错了!

希望得到社会大众对你的恭敬、对你供养,你不是教化众生,大众在你这里什么也学不到,你的罪过就无量无边,真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人不能不明因果报应。对於别人的态度决定是隐恶扬善,别人有恶,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的照见,绝对不放在心上,绝对不放在口上,这叫积德,这叫教化众生。如果我们这个社会上,没有人说是非,没有人宣传恶事,这个社会安定,天下太平,这个果报多殊胜。如果跟人家聚集在一起,就张家长李家短,处处批评别人,说别人的不善。别人的好处一句不提,别人的不好处还要加以渲染,这个造罪业,口业!它的影响是社会动乱,社会不安,人心学坏了,你的过失,地狱里头拔舌地狱。你自己造的,你自己会受这种刑罚,这个刑罚消你的业障,不能不知道。你影响的人愈多,影响的面很大,影响的时间很长,你的麻烦就大了!你哪一天才能离开地狱?何必要造这个罪?

我们不学佛的时候,人家常常讲,受这委曲,这口气咽不下去,不能忍气吞声,他要发作,这世间人一般的习气,烦恼习气。学佛之后我们才了解前因后果,才知道怎样处理这些问题。遇到逆境恶缘,我们懂得,古人教给我们逆来顺受,我们随顺,没有怨恨,没有瞋恚,没有报复,欢欢喜喜消业障,心保持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消业障,福报就现前,好事!福慧增长。所以你处理得当,逆境恶缘生福慧;如果处理不当,你有忿恨心,你有不平的心,你有报复的心,那个麻烦大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把自己的清净心完全藏别人的恶业,你即是愚痴到极处!聪明人,自己清净心里头,藏一切众生的善,绝不藏一切众生的恶,自己的心是善心。所以,你的心是善、是恶完全在你自己,别人丝毫不能控制你,不能影响你,你自己取舍,你要有智慧,你不能糊涂。

佛菩萨教给我们学什么?学纯净纯善,你向著这个目标、方向去走,你走的是佛道;如果反过来,你心里面所含藏的全是一切众生的恶业,自己的恶业就更重。含藏众生的恶业,就是你自己的恶业,把所有一切众生的恶都变成自己的恶,这还得了吗?你走的路是地狱道,不是佛道,两个极端。这是愚痴人所走的,聪明人走佛道,愚痴人走地狱道。在现前这个世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你所接触到的,稍稍有点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走哪个道。看别人容易,看自己不容易,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叫回光反照,看到别人立刻想到自己,我走哪个道?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警惕自己,万万不要把路走错了!对人要慈悲,要宽宏大量,我们希望别人原谅我们的过错,我们先要学著原谅别人的过错。不要计较别人过错,我们自己的过错渐渐就消失了,纯净纯善不知不觉就接近了,这是好事情。再看第九个名字:

【或名速灭。】

清凉大师很慈悲,统统都有注解,「苦名速灭者,流转苦也」。这个『速灭』还是行苦一类,「驶流」是行苦,「速灭」也是讲的行苦。速是快速,灭是消灭,这就是说念念不住,念念不停,确实这是世间苦谛。这桩事情我们在前面曾经细说过,刹那不住,佛在《仁王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就是速灭。这个速灭的意思,生灭速度太快了,前念灭,后念就生。我们所看到眼前一切现相,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速灭,刹那生灭,刹那不住。所以「般若经」上才给你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根本就不存在,你在这里面起心动念是完全错了。起心动念佛称之为妄想,一切法根本不存在,你根本就掌握不住,所以说「不可得」,你要想拥有、想得到,完全是虚妄。

我们常常用电影、电视来做比喻,诸位容易体会。电影银幕上的影像从哪里来的?放影机底片,一张一张的,像幻灯片一样,镜头开关太快了,一秒钟开关二十四次,就是换了二十四张。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就好像是真的,现在佛说,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我们一秒钟能弹几次?我可以弹四次,一秒钟弹四次,就算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恰恰好两个十万八千次,佛讲这是我们现前这个世界真相。电影银幕上一秒钟二十四次,我们现在实际上,你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境界如此,六根也如此。六根也是生灭相,一秒钟,就算《仁王经》上讲的,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就把你搞糊涂了。你以为这是真的,在这里面起心动念,其实起心动念也是刹那不住。所以,佛在此地这个名词就用得好,「速灭」

这个事实真相你真的搞明白了,有助於你修定。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放下了,《金刚经》上所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句话你真懂了。唯有真正懂得你才能做到,真能做到你才能契入佛知佛见,你能入佛境界,你能够证苦灭圣谛,你能行道谛,你不造业了;换句话说,转世间因果为出世间因果,世间因果是苦集,出世间因果是灭道。这样一个转变,就是转凡成圣,转迷为悟。所以,这些名字,虽然是名字性空,你不能执著,你执著它就错了,不执著它有用,什么用?提醒自己,帮助自己觉悟,帮助自己悟入,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

我们今天修行,为什么菩提心发不起来?说菩提心大家不好懂,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慈悲心,为什么发不出来?总的来说,这就是菩提心。真心,菩提心是真心;虚伪,真诚的反面是虚伪,清净的反面是染污,平等的反面是傲慢,正觉的反面是愚痴,慈悲的反面是自私自利。现在我们都是反面,都不是正,为什么不能够放下反面,相应正面,为什么?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说得很好,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办?读经。从前讲经的地方很少,听经不容易,所以教你回家去读经。

现在讲经的机缘跟古人相比,并不比古人好到哪里去,但是现在有个方便,古人没有。靠高科技发达,有卫星电视,有网际网路,可以把讲台的效果同时传遍在地球各个地区。只要你这边有设备,你就能够收看得到,这是古时候所没有的。现在大众传播工具价廉物美,已经非常非常普及了。夏莲老教人读经,我现在教人听经,多听!你就会觉悟,一门深入这是最好的办法。为什么?听一部经,你心是定的,一部经反覆的听;从头到尾听一遍,听完之后,再从头到尾听一遍。现在我们都做成录音带,都做成光碟,价格非常低廉。你有一部经的光碟,你就老老实实的听这一部经,一遍一遍的听,听上三年你就开悟了,你就明白了!你戒定慧三学都学到了,真正有利益。哪个人认真的做,这个人就成就!你不用这个方法,难了!太难太难了!下面第十个名字:

【或名难调。】

你就难了,这个『难调』,清凉大师注解说得好,「苦名难调者,谁不欲舍,莫之能出,不惮疲苦,方能调之」。这十六个字简单的说,哪个人不希望放下?舍就是放下,谁不希望放下?我们想放下,放不下!所以,你出不了三界,甚至於你出不了欲界,难,难在这里。但是有个方法,「不惮疲苦,方能调之」,你不怕疲劳,你不怕苦,你才能放下。譬如说你放下名闻利养,你得的是什么?「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你跟世间每个人都会做好朋友,为什么?没有利害冲突。人跟人为什么不能相处?利害冲突!你要争,他也要争;你要求,他也要求。现在我不争不求,你争,我不争,我让,你求,我不要,这就很容易相处了,最明显的一个例子。

所以,不能不放下!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控制,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占有,你的身心多么自在!这是真正调身、调心的秘诀,身轻安快乐,心真诚清净,调身、调心的秘诀就是放下,清凉大师讲的「舍」。统统放下与性德相应,与大自然的原理、原则相应。大自然无争无求,大自然里头任何一物也是无争无求,所以,自然永远是和谐的。也许你不会同意,为什么?这个世间自然界里头弱肉强食,这句话现在人都把它看成是真理,实际上,这句话说错了,误导了许许多多众生。

野生的这些动物,你看到大的吃小的,这是什么?现在科学家也知道,这是自然生态平衡,是不是弱肉强食?你仔细观察,不是。何以知道不是?狮子虎狼,它饿的时候才抓一个小动物来吃,狮子虎狼吃一餐,它能够饱两、三天;它不是一天吃三餐,它也不吃点心。它吃饱了,你看躺在地下睡懒觉,许多小动物在它身边围绕,它理都不理,你有没有看到这个镜头?你才晓得它抓小动物是不得已,饿了,不饿绝对不伤害小动物。人不一样,人不吃人也害人,人造的罪业太重太重!没有听说畜生会堕地狱,没有听说过,只是听说人造罪业会堕地狱,畜生没有听说,畜生死了堕地狱,没有听说过。听人家说话要有能力分析,要有智慧辨别,他的话说得究竟妥当不妥当,不能盲从,不能迷信。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