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七四讲)  2003/1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74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九段下方关钥世界,苦灭圣谛第七句看起:

【或名广大。】

『广大』这两个字不难懂,意思非常明显,可是这个地方所讲的境界,确实不是我们平常能够思惟想像的。《华严》这部经,是世尊初成正觉,将他所证得的境界,详细的为我们做了说明,做了报告。这个报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经本,是整个报告的提要,纲目提要。就像我们图书室里面陈列的《四库全书》,这部书有一部《目录提要》,只有五册,而全书一千五百册。世尊示现成道之后,为大众所做的报告是相当详细,那就是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所看到的全文,《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全文。有多大,这套书有多大?绝对不是一千五百册,不是!龙树菩萨告诉我们,「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大千世界容纳不下,为什么?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你一个大千世界,怎么能容纳得下?所以,龙树菩萨说,决定不是阎浮提众生有能力接受的,这个话是真的。

世尊证道之后,所看到的诸法实相,不可思议。大本太大了,法身菩萨们受持的,经上讲得很清楚,当机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中本,中本可以说是选辑,不是全文,全文当中节要选录出来的,这个分量比全文就少得太多;虽然少得太多,还不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能够接受的。为什么?它的分量还是超过《四库全书》。就是《四库全书》这一套书,我们世间人也没有办法受持。我们向「商务印书馆」买这套书的时候,书店里面的总经理告诉我,这一套是他们最后的一套。我问他,你们总共印了多少套?他说三百套,我们这是最后的一套。他告诉我,假使一个人从出生就会读书,就会看书,每天看八个小时,看到一百岁,这部书还没有看完。你就知道,这部书不是我们世间人能够念得完的!那怎么办?

这部书好像是一座完整的大学,它里面分很多学院,「经、史、子、集」,就好像是四个学院。每个学院里面还分学系,一个学系东西分量就不是很多了,一个人一生可以在这上面下功夫,也能有一定的成就。像我们现在在学校里读书一样,学一个科系,这个科系念完了,毕业了,有兴趣还可以再念一、两个学系,要想把学校里所有科系都念完,办不到!一个学系四年,十个学系就四十年,一百个学系就四百年,你哪里有四百岁的寿命?我们说这些话,意思就是要你从这当中去体会「广大」

而世尊示现成佛之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就是成无上正等正觉,他所见到的诸法实相,这是真实说不是方便说。《华严》是真实说,这在定中说的,出了定之后,看看这个世间众生的根机没成熟。确实有这个种子,就是好像我们看一个儿童,你仔细观察,这个儿童有善根;细心观察,有来历,这不是普通人,好好的栽培他,他将来一定有成就。这是有真实学问的人他才能观察,不容易!有学问、有德行、有经验,中国人讲的阅历,他看人、看事看得多!他一看这个人能成就。他有因,他缺乏的是缘,缘我们可以帮助他,所谓增上缘。

大乘经上常讲「四缘生法」「生」就是成就,生起成就四种缘。第一种缘,「亲因缘」,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善根。他有善根,我们世间人讲有禀赋、有天赋,与生俱来的,这不是学来的,有这种天赋,显示在他一举一动,显示在这里面。因为他还没有遇到缘,但是真正有德行的人能够看得出来,所谓是三岁看八十,这个小孩虽然是三岁,你就能判断他的一生,如果有好的天赋,你就看到他的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这要协助他,要让他生起。外面给他的叫「增上缘」,这是外力的协助。外力增上缘里面,最重要的是老师,这是他一生成败关键的第一个因素。其次的是同参同学,同学关系很大,几乎任何一个人没有办法说不受同学的影响,他要有好同学。要是遇到恶友,他的麻烦大了,他这一生可能是作恶多端,最后的果报在三途地狱,所以同学关键很大。第三个条件是学习的环境,学习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学习不能离开生活,要在生活当中学习,在生活当中成就,这是讲四缘生法。

因缘具足,果德就现前,这个人开悟了,这个人见性了,证果了,这叫真正的成就。这不是世间里面所谓是立功、立德、立言,不是这些。世间立功、立德、立言,不算真正成就,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坏掉!太阳有冷却的一天,地球有崩溃变成了灰尘的一天,你立的什么东西能存在?没有办法。所以佛才给我们讲真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看是几亿年、几十亿年、几百亿年,很长很长,佛菩萨眼光里面看起来很短暂;千亿年、万亿年,佛眼睛里头是一弹指。所以,真正的成就是什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真正成就。

《华严》这部教材,是世尊对那些真正有成就的人说的,不是对十法界有情众生讲的。这是一切诸佛应化在十法界,教化一切众生的根本法,就是基本的原理、原则。这个教材太可贵了,内容广大没有边际,其深没有底,其广没有边。法界虚空界,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个课程里头统统包括了,统统讲到了!这个广大的内容,是真正广大,不但我们无法想像,十法界的有情众生,这里面包括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不能够完全明了。

龙树菩萨传到世间来的叫小本《华严》,龙树菩萨看到很欢喜,认为这个分量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行,能够学习、能受持。这个分量是多么大?经文有十万偈,有四十品。所以小本就是大本的目录提要,这个经上每一句话就是一个题目,目录!就是一个题目,内容不在这里,内容在大本、在中本。传到中国来的《华严经》,很可惜,不是完全的本子,只有一半;换句话说,小本《华严经》要依照我们中文的本子,还要增加一倍。现在中文本子里面,弘一大师教我们学习的方法,是采取《八十华严》从第一卷学习到五十九卷,然后接著学《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普贤行愿品》,也就是八十卷的「入法界品」,因为这一品是完整的。合起来一共九十九卷,完整的《华严》,中文的译本。

由此可知,这个译本只有龙树菩萨所传的二分之一。小本《华严》,龙树菩萨传来的小本《华严》,我们知道应该至少是两百卷,现在中文的译本里头只有九十九卷,缺少一半。所以,《华严经》在中国,古人称为略本,略本的意思大家明白了。经太大,在古时候都是用手抄本子,分量太大容易散失,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容易散失。流通量非常之少,所以失传就在所不免。现在在全世界,这部经可以说保存得最完整的是中文的译本。这里面的内容所说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一般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讲众生世界,还有诸佛如来的一真法界,都说到了。

略本,实在说有略本的好处,好在哪里?提纲挈领,我们容易抓住重点。《华严经》学习的重点,我们常讲修行,修行的重点,不外乎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文殊菩萨代表因地,普贤菩萨代表果地,因果同时,因果不二。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得到普贤菩萨的十愿,十波罗蜜遍法界虚空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成就无比广大法门;门门融通,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广大的意思。再看下面第八句:

【或名觉分。】

清凉大师在这个名称有注解,「灭名觉分者,所觉处故」。注解虽然简单,给我们提醒了,『觉分』是什么意思?所觉之处;所觉之处就是苦灭圣谛,所以苦灭圣谛也叫「觉分」。前面说它的名字叫「广大」,也称为觉分,「分」在此地当作「所觉处」讲,这个意思很深,它是为我们指出修行正确的方向与目标。这一点太重要了,如果我们的方向目标正确,一般人都知道,你就不走冤枉路。你只要不走冤枉路,不搞迂回,直截了当,你就快速成就。那真是希有难逢,这个机缘太殊胜了。

这是法身菩萨他们在华严会上,得到诸佛如来的教诲,佛佛道同,哪里还有疑问!决定没有疑惑了。一切诸佛异口同音,只要证得法身,破一品无明证法身。一切诸佛成等正觉,都会向大家提出圆满的报告,每个菩萨成等正觉报告的内容都是相同的,佛佛道同。这样说起来,法身菩萨听个一尊佛、两尊佛说法就够了,不需要再听了。不然,每一尊佛出世他都去听,为什么?这就是古德教人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因为你自己没有证得,你虽然是法身菩萨,你还没有证得。你什么时候证得,你也向大家提出报告,这个报告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菩萨成等正觉的报告。就像现在我们一般看博士论文一样,你拿到博士学位了,这是你的一篇论文。世间跟出世间不一样,世间是你先提出论文,然后才给学位给你。菩萨成佛不是的,先真的拿到学位了,然后再提出报告,这个报告就像论文性质一样。这里面含著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在,这个意义就是肯定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法身菩萨我们现在就懂得了,他每天听经听什么?全是听《华严经》;一遍一遍听,听无数遍,听无量遍。他们用功的方法是「无功用道」,听诸佛如来讲经说法,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听一遍,境界自自然然向上提升一级,痕迹都不著,无功用道。法身菩萨如是,我们怎么样?给你说真话,我们亦如是,古大德教我们读经,我们读一遍就是听佛菩萨给我们讲一遍。虽然是这一部经,前面给你讲过了,佛佛道同,每一尊菩萨示现成等正觉,他的报告内容都是相同的。这就是显示出一门深入,无量无数次的重复,薰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在这里头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自己要想真正有成就,你就决定不能离开这个方法,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听。如果诸位真肯干,真想成就,第一桩大事,佛门里面讲,你要发心,世间法里面讲,你要立志,也就是说你要确定你这一生修行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方向在哪里?这比什么都重要!你这一生当中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无论你怎样勇猛精进,你都不会有结果。为什么?你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你怎么会有成就?

我这一生能有一点点成就,就是在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指导,指我这一条路,一生一个方向就是讲经教学,一个目标求生净土。所以在这一生当中,无论处顺境、处逆境,都没有障碍,顺逆境缘都帮助我提升。章嘉大师教导我的,渐渐契入佳境,我们一生奋发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教诲,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他教导我们的,我们统统做到了。点点滴滴,虽然距离苦灭圣谛很遥远,可是那个方向正确,对准了方向,没有偏差!非常非常难得。怎么知道对准方向没有偏差?你没有离开经教,就不会偏差。经教很多,你要真正想学,要一门深入。你学太多了,学乱了,你会分心,你意志不能集中,你会产生很多疑惑,会遇到许多挫折、障碍,你很不容易突破,这样成就就困难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一门,一门容易突破。

古大德说得好,一门通,一切门都通;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佛法通了,世间法也通,一通一切通。所以,你要懂得这里头有个秘密、秘诀,秘诀就是一门深入。这桩事情不能著急,有人想求快速的效果,那就不能成功!古人常讲的「欲速则不达」。这是什么原因?你想快速成就,那是个妄念,是个分别执著。这个修学的方法是要破妄想分别执著,你带著妄想分别执著,而且还有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它把你的悟门堵塞了,你不会通达。诵经、念佛再勤奋,也是古人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是一门没错,你不能深入,为什么不能深入?著急。你妄想想赶快成就,哪里知道,你没有妄想才真的很快成就!你有这一念,就把你障碍住了。

所以我们念佛,很多念佛的人求一心不乱,求功夫成片,念了好几年了,功夫不能成片,来问我:法师,我要念到几时,功夫才能成片?我就老实告诉他,你这一生都没有指望。他说为什么?你念佛夹杂著「什么时候得功夫成片」,夹杂著「赶快得功夫成片」,就把你功夫成片这个门堵起来了,所以你一生不可能功夫成片。你要想著「我什么时候得一心不乱,我要快一点得一心不乱」,你一生决定不能达到一心不乱,你要晓得这个道理!怎样才能达到?一个妄念都没有,一句弥陀念到底,真的你就很快得到。几时得到?与你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关系。《阿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因缘与前生、与前世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成就,无论是世法、是佛法,不是这一生,过去生中好多世、好多生累积下来的成果。所以,你什么都不想,我就老实念,我念佛为什么?念佛就为求往生。但是我不著急,我不是著急「我要赶快往生」,这一著急反而缓了,反而延迟了。这个东西真是古人所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天天干,干得很欢喜,时节因缘成熟了,自然成就。

功夫成熟的时候,自然成就就是我们一般讲的预知时至,功夫好的人,心地清净的人,我们看到两年前就知道,不容易!两年前知道的,我这一生就遇到两个人,头一个是李炳南老居士,他两年前说的,果然两年后他往生了。第二位,新加坡居士林陈光别林长,上一届的林长,他是两年前预知时至的。他功夫成就,他可以往生了!他告诉李木源,他想到极乐世界去了。李木源求他,居士林人事不稳定,求他多住两年,现在不能走。他想想,答应了,「好!我再等两年」,果然两年往生。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我们在书本记载里面看到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年前他预知时至,他派人到他老家去建塔,准备自己往生之后身体就放在塔里头,他都自己安排好了。惠能大师留了肉身,他的肉身现在还在南华寺,一千四百多年,预知时至。所以不要想,什么念头都没有,一切都随缘。水到渠成,这时候阿弥陀佛会通知你,会告诉你什么时候来接引,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平常不能打妄想。

念佛一定要懂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才是真正觉悟了。觉跟迷的差别,就是觉没有妄想,迷有妄想,我们不能不晓得。觉没有希求,迷里头有希求,想早一天往生,那不是觉,那是迷。也许你会问,听说宋朝莹珂法师迫切的求往生,真的把阿弥陀佛求来了,他的愿望真达到了,那是不是妄想?那不是妄想,那是他真心的愿望,他不是妄想。念佛不能夹杂妄想,夹杂著疑虑、妄想,是决定破坏你的功夫,破坏成片,破坏一心,破坏了感应,所以决定不能有妄想。真诚恳切的愿望,行!知道世间苦,知道自己没有法缘,这样希求早一点到极乐世界亲近弥陀世尊,再等待机缘成熟,倒驾慈航,广度众生。这都是与灭谛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这个没有过失,没有错误。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灭圣谛第九句:

【或名离染。】

这个名字在灭谛里面,『离染』,这是究竟圆满的「离染」,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染污统统断干净了,没有丝毫夹杂,这才是果地上的般涅盘。通常我们看到经文对般涅盘的解释,称为清净寂灭,到纯净纯善,是此地离染的意义。我们在因地修学,我们常常讲,修学的方向、目标要正确,这个名号给我们很好的提示,我们时时刻刻不能忘记离染。

染是什么?实在上讲,身体的染污没有障碍,为什么?身是幻相,是所生。最重要的是能生、能现、能变的真心、本性,这可不能染污。说实实在在的话,真心、本性什么时候染污过?即使堕在阿鼻地狱它也不染,到底是什么染污了,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相宗经论里面告诉我们,「染污意」!这是很明确的把这个染污给我们指示出来。识是染污,八识、五十一心所、二十四个不相应,就是平常讲的有为法,一切有为法,有为法统统是染污。这样我们才有了一个概念,离染,要离一切有为法。离一切有为法,岂不就是相宗所说的,「转识成智」,也就是说把有为转变成无为,无为才是究竟离染。

我们现在对於这个道理、这桩事有了少许的概念,知道菩萨是怎么成佛的,凡夫是怎样修成菩萨的,没有别的,「离染」而已。究竟离染的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陀;虽离染,还没有究竟断的,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的,这样的人我们称他作菩萨。天天在染缸里头,什么是染缸?六道是染缸,严重的染污。四圣法界还是染缸,染污得轻。像个大染缸,六道是染缸的下半部、底部;四圣是前面,这个染缸靠缸口的这个层面,轻,往下面去,严重。我们今天是严重的染污,自己要知道,首先就是要觉察,初步功夫。这个东西断不了,就是已经觉察到「我天天都在染污」,这个好,觉察到「我念念都在染污」,这个好。就像我前面所讲的,你知道自己有病,知道自己有病,你一定就有求医的意念。求医是什么?依教修行!如果不依教修行,这个严重的染污没有办法化解,无法减轻。

说到修行,我们在讲席里头常说,要懂得修行的原理、原则,要懂得修行的方法,这就是佛门讲的持戒。戒是什么?戒是规矩、方法,你不能不遵守,你要不遵守,你决定不能成就。佛是怎样教导我们的,你要晓得!净宗学会成立,早年在美国,最早我们在国外提出净宗学会,是在温哥华第一个成立的。但是由於地方太远,我们也照顾不到,所以他们的成效不彰,不如第二个会。第二个会在旧金山,美国净宗会学,杨一华居士主持的,有相当的成就。这个会成立的时候,韩馆长当年在世,全心全力协助他们。我们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提出净宗修学的纲领,行门,我们怎样落实!纲领我们就选了五个科目,必修的课程。第一个科目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净业三福」,我们要落实、要做到。

「净业三福」第一句话讲的是「孝养父母」,我们有没有做到?什么叫孝?什么叫养?你不能不懂。这是你入佛门第一堂课,真正是教导你,要求你要做到的。父母生育你,教养你,你用什么报答?孝,中国文字是个智慧的符号,你能体会得到吗?这个字在中国制作文字原则里面,它是属於会意,会意就是你看到这个符号,你体会里头的意思。这个字上半部是「老」,下半部是「子」,你体会这个意思。老是上一辈,子是下一辈,合起来这叫孝,这个意思就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上一辈跟下一辈是一体,这是孝的真正意思在里头。现在我们知道社会上常常流行讲,上一辈跟下一辈有代沟,两代有代沟;有代沟就不孝了,孝就没有了,孝,没有代沟就是孝。它是集合成一体,老跟子合起来是一个字,不是两个字,两个字就是代沟,它是一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父子有代沟那是大不孝!

这个字意思还很深,把这个意思引申,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这个意思深!所以,中国人要祭祖先、祭远祖。我们的祖宗纪念堂,诸位进去你有什么体会?祖宗纪念堂当中供的是三皇五帝,这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早的祖先,追溯到五千年。为什么我们要祭他们?一体。三皇五帝,他们一定还有他们的父亲、祖父、曾祖父,我们不知道,我们就从他们算起,用他们来代表,后世还有代代的子孙。你要明白这个意思,明白是一体,明白是一家,慈悲、仁爱自自然然就生起来。这是什么?你懂得孝这个字的意思。

孝要顺,顺什么?顺上一辈人的教诲。我的父母、我的祖父母,没有好好的教我!祖父母还有他们的父母,追溯到三皇五帝,历代的祖先怎样教导后人的?我们能随顺他们的教诲,这是顺!祖宗,最早的祖宗教导后人,典籍里头有记载!他们教我们伦理道德,我们依照这个修学,才叫顺。祖宗所讲的「五伦、五常、八德」,给诸位说那不是发明,不是创造。从哪里来的?那是自性本来具足的。佛门里面讲那是性德,现在人说这是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的规律,是古圣先贤他们体会到了,他们发现了,他们随顺自然的法则。所以一家人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共存共荣,是随顺性德。你要不随顺,不随顺,社会秩序乱了,没有规矩了。这一乱,每个人生活都得辛苦了,无所适从,处事待人接物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你看看「顺」字多么重要!

可是这个顺不简单,随顺性德,要有人来教你,教你的人是老师。所以,第二句话讲「奉事师长」。奉是承奉,承是接受,奉是依教奉行,接受老师的教诲,依教奉行,这叫奉事,奉事师长。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立国的精神,民族的道统就是孝道、师道。诸佛如来教化众生也是以这个为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懂不懂?没有老师教你,你不懂得什么叫孝顺;父母要不教导你,你不知道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父母教你的。现在这个世纪,真正是古人所讲的,天下大乱!为什么会乱到这种程度?孝道跟师道没有了,这才是动乱的真正的根源。父母没有教导我们尊师重道,老师没有教导我们孝养父母,这个文化断层了。虽然中断,时间还不算太长,几十年而已,半个世纪、一个世纪。

今天社会病态丛生,我们要觉悟,觉悟了怎么办?回头,回头是岸!脱离了这个断层,立刻你所遇到的,就是严重的染污,有史以来所没有的。这个染污你遇到了,你掉在染缸里头,你出不来,你不知道回头。这样愈陷愈深,愈堕愈苦!你的前途是什么?你的前途是往下坠落,不是向上提升。清净往上升,染污往下坠,这是自然法则,这绝对不是哪个人设定的。所以在这个世间,世界上这么多人,修道的人、修清净心的人有几个?这是往上升的;修名闻利养的也是修行,修名闻利养、修贪瞋痴慢、修损人利己的人有多少?这些违背道德、违背自然法则,这是往下堕落的。有几个人能懂?

这两个字,学佛的人常常在经典上读到,听经你也常常听到,听到怎样?耳边风,听过而已,没有记在心上。跟你日常生活,跟你工作、待人接物,一点影响都没有,你还是在染污,你不知道离。尤其是经上所讲,我们现前这个世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有没有能力辨别邪正?邪正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经典。我们从经典上提的纲领,这是最容易记的标准。「净业三福」是标准,「六和敬」是标准,「戒定慧」三学是标准,「六波罗蜜」是标准,「普贤十愿」是标准。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只设定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你很容易记,意思都很清楚。这个东西不是念的,不是背诵的,是要时时刻刻检点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个相应不相应?相应,我们是在修行,不相应,我们就被染污了。这五个科目就是道路,相应,你在正道上行,菩提道,这是西方路;违背,你走到歧途,你走到岔路了,哪有不堕落的道理!你不能不懂。

更简单的标准,实在讲都是最重要的。这么多年来我们提倡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起心动念与这个相应不相应?如果是相应,正确,为什么?这是菩提心,大乘教里面,佛菩萨常常劝你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这十个字就是菩提心,起心动念与这个相应是菩提心;与这个不相应,不相应是轮回心。真诚的反面是虚假,清净的反面是染污,平等的反面是贡高我慢,正觉的反面是愚痴,慈悲的反面是自私自利。所以,天天要反省,时时刻刻要反省,我起心动念是落在正面,还是落在反面。落在正面是菩提心,你走的是佛道;落在反面是轮回心,你走的是恶道。这个东西提醒自己,不能不知道,真的帮助你修行,帮助你破迷开悟,帮助你离苦得乐。

印光大师十六个字的心传,简单扼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他老人家一生不知道讲多少次,《文钞》里头常常看到。我们把它刻在一个石头,刻了一个印章,印光祖师传心法要,十六个字,都是最好的指导原则。所以,你要讲到修行,你不能不离染,染污严重,麻烦大了!不但将来坠落恶道,现前也是苦不堪言。严重的,就是我们佛门里面常常看到的著魔,著魔是严重的染污,他染污不严重他不会著魔,一般社会叫神经分裂。这种人社会上虽然也很关怀,没有办法,设立神经病院住在里面,这里面确实叫人间地狱。虽然有爱心人士来照顾,可是得这个病的人,确确实实,他过的生活是地狱生活,苦不堪言,没有人能够代替。这是我们亲眼看见的。再看末后这一句,第十句:

【或名无障碍。】

这也是灭谛的名称,在苦灭圣谛,『无障碍』这是究竟的「无障碍」,都是讲如来果地。法身菩萨、等觉菩萨虽然也是无障碍,但是跟佛比还差一层,还是比不上。为什么?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换句话说,还有非常微薄的障碍,我们凡夫是决定看不到的。什么是障碍?世尊在一般经论里面,把障碍区分为两大类,一大类叫烦恼障,烦恼就是障碍。什么是烦恼?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就是烦恼;分别是烦恼,执著是烦恼,一个比一个严重。起心动念是很轻微的,佛法里说之为无明烦恼。你为什么会起心动念?你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要是真正了解,你不会起心动念。所以把这个烦恼称作为无明,「」明是明白,「无」就是你不明白,不明白事实真相称为无明,这是烦恼的根,虽然很细,它是根。它发展就变成分别,分别已经是造业了,但是这个业还不重,执著那是造严重的业了。

大乘教里头又把这个称之为三大类烦恼,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做尘沙烦恼,执著叫做见思烦恼,每一类里头都无量无边。所以,四弘誓愿里面讲,「烦恼无尽誓愿断」,怎么断法?佛教给我们戒定慧三学,断烦恼。烦恼起,是从最微细的无明开始,演变到见思。但是断烦恼要翻过来,先从见思断起,最后再破无明。古人有个比喻说,就好比穿衣服,穿衣服你先穿里面的一件,然后慢慢的再穿外面,好像烦恼是这么生起的;你要断烦恼就好比脱衣服,你要先脱外面这一件,再脱里面的,最后再脱到里头。这个程序不能颠倒,穿衣服决定不能说先穿外头的这一件,然后再穿里面的,这是你办不到的,脱衣服亦复如是。这是自然的法则,自然的程序,你不能违背,这不是哪个人定的规矩,你不能不随顺。你随顺就没有障碍,你不随顺它就起障碍。

第二类的烦恼,叫所知障,所知本来不是障,障碍你所知的,这种障碍就称为所知障。两大类严重烦恼!这两大类的烦恼,让你堕落在六道,无量劫来你都没有办法超越,在六道里面的人受这两大类障碍之害,有几个人觉悟?古今中外,不是没有觉悟的,我们在书籍里面看到,确实有觉悟的,有觉悟怎么样?他不懂得方法,只有一个说法,所谓逆来顺受,那有什么办法?真的,遇到佛才有办法,遇不到佛没有法子!顶多只能把你的业障稍微减轻一点,断不了。佛真的是个大医王,能把你这个病患彻底化解掉了,这才叫做究竟圆满的教学,究竟圆满的治疗。佛的法,就是现在遗留下来的经论。

我们把它归纳到纲领,简单的几句话,话虽然很简单,道理很深。道理很深不要去理会它,能懂当然更好,能懂就能破无明,不能懂,无明还远,最后的一件衣服,先脱外面的。外面只要懂方法,我们讲席当中常常说,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你就不迷惑了;放下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你就不造业了。所以,讲到修行最高的原理、原则,就是「放」!佛这样教导我们,孟子也讲。诸位要晓得孟夫子那个时代,佛法肯定没传到中国来。孟夫子生在战国的时代,佛法传到中国,最早也是在战国的末年、晚年,在汉朝才传到中国来的。史书上记载,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这是正式传到中国来,非正式应当比这个早,我们可以相信。所以,孟夫子肯定没有遇到过。但是,孟子所讲的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跟佛讲的完全相同,放下而已!

孟夫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是东西方的圣人,真正是所谓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教我们放下,再放下,永远就是给你说放下。我们的烦恼习气重,原因在哪里?不肯放下。所以,放下要从哪里做起?要从坚固执著上下手,这个事情你自己真干,什么人都帮不上。诸佛如来大慈大悲,这个忙帮不上。佛菩萨对众生的恩惠,只有开示,悟入一定是自己的事情,他不能帮助我们悟入。所以,你自己要觉悟,怎么样入?放下就入!你不肯放下,你就没有办法入佛菩萨的境界,就不能够入随顺性德的境界。诸佛菩萨随顺性德,我们自己的毛病太深、太重、太多,真正修行人天天反省,天天发现自己的过失,天天改正自己的过失,这个人叫真修行。

真修行的人,在中国历史所记载的,佛门里面,你们看看《高僧传》,看看《居士传》,看看《善女人传》,这是在家居士,你就明了,那些人真干。大概多久能成就?快的两、三年,慢的二、三十年,统统有成就。他天天发现过失,天天改过,改个二、三十年,哪有不成功的道理!凡是不能成功,不知道自己过失,别人要告诉他,他还死不承认,还用种种言语来掩饰,这就没法子,没救了!你看看古时候读书人真正有成就的,闻过则喜,闻过则下拜,感恩!你能教我。跟现在人不一样,现在人不能接受,永远错到底。来生他的去处是三恶道,这是佛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真可怜。

所以,诸佛如来果地无障碍,我们今天障碍这么多,触处成障。最严重的,头一个障碍,最明显的,不能容人。我看这个人不顺眼,障碍!所以,什么时候你能学得跟菩萨一样,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什么事,都看得顺眼,都很欢喜,什么原因?没有成见,就没有障碍;我们有成见,障碍永远不能够拔除。看到别人的过,祖师大德常说,那是你自己的过,我们不肯承认,「他有过失,我有什么过失」?我看别人的过,就是自己的过。为什么佛菩萨看不出来,我看出来了?佛菩萨心清净,看到一切众生都是清净的;我心不清净,看到一切众生都不清净。这个道理谁懂!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