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三七讲)  2003/11/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37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六段,苦灭道圣谛第四句看起:

【或名得光明。】

「光明」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的「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我们的性德,就是自性。这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有无尽的德能相好,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一切众生个个具足,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只是诸佛如来证得,『得光明』,得是证得。我们虽然有,现在不能现前,智慧不能现前。智慧变成了妄想,德能变成了烦恼,相好变成了业报,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这桩事情说来话长。

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不是几句话就能讲清楚、讲明白,总的来说就是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是什么意思?把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迷失了,迷就失了,迷失了无尽的德能,迷失了无量的相好。我这几句话里头,你们如果要是真听懂、听明白了,就是一个字,「迷」,迷才会失掉;换句话说,悟,你就得到了。众生跟如来的差别就是迷悟,悟了,整个宇宙是和谐的;迷了,一切法都是对立的,对立就是孤立。在这个世间,谁真心关怀你?谁真心照顾你?想想,没有!人与人之间都是利害关系,除了利害之外,从前还有道德仁义,现在没有了;愈来愈孤独,愈来愈没有依靠,愈来愈恐怖,愈来愈苦,这是什么?迷失了性德。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总算是有缘,总算是过去生中还有这么一点善根、福德,遇到佛法!这桩事情,佛在经上常讲「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开经偈里面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世尊在经上有「盲龟浮木」之喻,有「须弥穿针」之喻,都是说明千万劫来难得遇到的因缘。经论里面这些启示,学佛的同修都能够说得出。虽然能说得出,你了解的不够透彻。什么原因?真能了解透彻,你就把机会抓住了,你这一生当中就能成就。这个成就正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只有你自己体会到,你周边的人知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不是他的境界。比你高的人知道,不如你的人不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得光明」是苦集灭道「道谛」里面的名称。你就晓得修学佛法,学佛是「得光明」,恢复自己自性般若智光遍照法界。

我们为什么失掉了?总的说一句话,迷惑、造业、受报,叫三障;惑业苦三障,三大类的障碍,把我们的性德光明障碍住,虽有,不起作用。现在所起的作用是迷惑、颠倒,造业、受苦,现在起这种作用。所以,佛在经典里面常常感叹著,这一切六道众生「可怜悯者」!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学不是别的,除障碍而已。障碍除一分,我们的光明就恢复一分,除两分就恢复两分,所以你愈学愈欢喜,愈是契入真的是欲罢不能,你真的契入。现在你烦恼重重,妄念纷飞,进的少退的多,这是什么原因?你修学没有尝到法味,从前李老师常常用比喻给我们说,叫囫囵吞枣。给个枣给你吃,放在口里,吞下去了,问你什么滋味,不知道!会吃的怎么样?细嚼,慢慢的咽,体会这里头的滋味!我们今天学佛就是囫囵吞枣,天天在读经,天天在听讲,法味没有尝到,也就是说佛法真实的受用没有得到,这就是不会学。

今天说会学的人又有几个?真的没有几个人会学!为什么?老人不教了。父母没教你,长辈没教你,进了学校,老师也没教你,真正是《无量寿经》所说的「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能怪你。你非常不幸,你这一生当中遇缘不善,可怜可悯。在现代这个社会,大环境不好,民主、自由、开放,父母不能够教训儿女,侵犯人权,虐待儿童,你说糟糕不糟糕!老师更不敢管学生,管了学生,家长来告状,老师还要判刑,还要去坐牢,谁敢管你!所以,现在当老师,我也当过不长时间的老师,跟许多老师在一起聊天,大家说真心话,我们今天到学校来教书,干什么的?讨生活!拿一点薪水、拿一点钟点费过日子,是为这个的。敢教吗?不敢教!学生来学校里干什么?混文凭的!变成什么?大家都混日子,老师混一点钟点费,混一点薪水;学生则混一张文凭。你说悲哀不悲哀?你说这是不是可怜悯者!

问题是你想学佛,有没有成就,完全在自己的一点善根、福德、因缘。我算是非常非常幸运,小时候父母教导,有那么一点印象,这一点印象影响了一生。这一生所遇到的老师、同学都非常善良,帮助我很多。我在苦难当中长成,年轻的时候苦头吃足了,知道学习可贵,抓到一点机会,决定不放松。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日子不是很好过的。其中也有少数人想把我赶出台中,排斥,对我很不好,有意无意都找麻烦。这时候怎么样?我到台中来干什么?跟老师学佛的。所以我只有一个观念,老师没有叫我走,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我都不走,我能忍。所以,在台中那个时候,老师在同学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老师也称赞我:徐某(是讲我)他有两个好处,一个好处,他肯布施,第二个好处,他能忍辱。六波罗蜜里头,我只要有这两个,我就能成功。所以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对待我,老师没有叫我走,我就会死皮赖脸在这里学。我那时候也跟一些同学说,我学成功之后,你们想请我来,我都不会来。我的话都兑现了。

我这种智慧在哪里学来的?给诸位说,有一部好书《禅林宝训》,这个书李老师教我念的,老师并没有讲,叫我自己去看。那时候我还没有出家,刚刚到台中的时候,老师介绍这本书。我知道忍辱波罗蜜重要,对照《金刚经》上,「一切法得成於忍」,唯有忍耐。忍耐什么?消自己的业障,这是很深的意思,二、三十年之后,我才真正懂得;在当时能忍,但是不知道是消业障。忍,就像美国预言家凯西所说的,人的一生没有突发的事情,没有偶然的事情;换句话说,中国谚语所说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是生生世世生活在因果相续之中。这个人见到我对我很友善、对我很好,宿世有善缘;这个人看到我就讨厌,很不喜欢我,总是找我麻烦,过去生中有不善缘。所以孟子讲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善恶境界里头,要自己好好反省,过失绝对不在对方。

孟夫子教我的,我们要学会了,对自己有大利益。为什么?灾消福就来了。别人对我不好,我要加倍对人好;别人不尊重我,别人轻视我,我要加倍尊重别人。他对我不好,消我的业障;我对他更好,增我的福报、福慧。这要智慧,就是要了解因果报应的理论与真相,要通达明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为什么我劝大家学佛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道理在此地。你学佛了,你学佛的菩提道上重重艰难,你这一生很难有成就,什么原因?你不知道因果报应。换句话说,我这一生学佛得力,说老实话,《了凡四训》是我的基础。这是我跟佛教接触念的第一本书,那是跟佛教徒接触,朱镜宙老居士。

那时候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方先生把佛经介绍给我,佛经哲学是世界上哲学里面最高的东西,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於是我对佛法就很留意。我的朋友介绍一位他的朋友,老先生,那时候大概是六十八岁,朱镜宙老居士,他送我一本书《了凡四训》。我没有看三百遍,大概三十遍有,这是真的,愈看愈欢喜。看到了凡先生他在年轻时候那些毛病,我看我统统都有,这是吸引我,我一下看很多遍的道理。他的毛病我统统都有,他的好处我还比不上。所以,这个书读了之后,自己深深反省,平常处事待人接物,存心、言语、造作,就知道反省。这个书我受益太大了!这时候还没有学佛。

以后遇到章嘉大师,这时间都不长,都是二十六岁一年当中的事情。这时候才开始接触到佛书,佛书最早接触的,第一部读的《六祖坛经》,我看了很有味道,丁福保的笺注,那时候是一本线装书。我好像是第一次休假,公家服务有休假制度。第一次休假的时候有两个星期,我到台中,住在我父亲一个老朋友的家里。他的书架上书很多,我看到有《六祖坛经》,有笺注注解的。我在他家住一个星期,就把这本书念完了,念了很欢喜,很有味道,似懂非懂。以后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问我:为什么想到学佛?读过些什么东西?我就跟他讲,我看过《了凡四训》,看过《六祖坛经》。章嘉大师摇摇头:《六祖坛经》太深,你看不懂。他说我看不懂,我自己以为很懂。

我去见方东美先生,方东美先生问我,我也是这样告诉他的。方先生马上就摇头,他说:六祖惠能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惠能以前,没有惠能;惠能以后,也没有第二个惠能。那是一步登天,你登不上去就摔死了。所以他告诉我,这个不能读、不能看,他介绍我看法相、看唯识。他说唯识、法相是渐教,像爬楼梯一样,你爬高一层,得一层受用。於是我听了老师的话,找法相的经论来看,经论看起来还勉强能懂;再一看注解,就跟看天书一样,完全看不懂。这时候才想到,你看这两个大善知识说《坛经》太高太深,我看起来有味道;说法相给初学的,中下根初学的,我看不懂。

好在那时候遇到困难,那时候真的相宗的东西太深了,正好在那个时候香港印《太虚大师全书》,这个好,白话文的。所以我就请了一套《太虚大师全书》,他一个月寄几本来,我就看这些东西。遇到疑难的,每个星期天跟章嘉大师见一次面,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跟大师三年,佛法修学的基础在他那里奠定的,打了很好的基础。他老人家走了,往生了,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我到台中是朱老介绍的。朱老跟李老师是好朋友,他们两个同年。我遇到这样一个善知识,十年。

如果不能够忍辱,没有善巧方便,许许多多的障碍你怎么能突破?我所遇到的障难,比你们不晓得多多少倍?我都能突破,若无其事,决不放在心上。造成伤害是什么?别人毁谤你、侮辱你,造谣生事,你放在心上你就很难过,那就有障碍了。我的本事是听到耳边风,决不放在心上。我放在心上的是什么东西?我每天学的这些经教,我到台中来是干这个的。我到台中来不是搞这些乱七八糟的,我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缘分更是难得。我不是台中人,我在台中不能生根,将来一定要离开的。所以把这个缘分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也是学习成功的一个因素。别的人他们住在台中,他家在台中,老师常住在那里,今年学不会还有明年,明年不会还有后年,有的是时间。我不行!我不晓得能在台中住几天,随时可能会走,机会会失掉,所以把这个机缘看得比什么都重。所以什么都能忍,只要我在此地能够亲近老师,你给什么我都能受得了。我不会起烦恼,我要把心定下来,我学经教。

教理、教义,这都是李老师教导我的,上上根人学什么?教理。我在台中十年,诸位晓得,老师不让我写笔记!我听经、读经,他说你要著重教理,教理通了,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个秘诀。他说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明教义。义也是理,不是完全的,通一部分的。譬如佛教十个宗,教理通了,十宗都通;教义通了,一宗通,你的一宗能通,其他的宗也能旁通。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决不是学一部经就懂一部经,那你就没有法子成就了,这叫寻枝摘叶。老师教我这个诀窍,所以学的是活活泼泼,不是死呆板的。这就是世出世法里面常讲的「悟处」,你学,你要悟!要悟,你就得要断烦恼,烦恼轻智慧才长。

跟一切人事相处,这里头有烦恼,这就是炼心,就是你自己修行的地方。你能够把世缘看淡,你能把找麻烦的人都是我的恩人、老师,来帮助我消业障的。你这个念头一转,凡是来找麻烦的,你都会合掌,那是大善知识。为什么?我的业障就从这里消除的。没有这些人,我的业障到哪里消!他处处指责我、毁谤我,我处处赞叹他、感恩他。这个样子怎么?一年、两年之后,他不再毁谤我了,他对我很好了,我心里明白,我业障消了。如果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你放在心上,你自己在生气,那你是业障上又加业障。你还有怨恨、还有报复的念头,那就变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错了!所有冤业一现前要一笔勾销,了了!化敌为友,化怨为亲,这叫修行,这叫功夫,这是真实智慧,这样才能「得光明」!光明是本有的,恢复了,业障除掉了。

所以讲修行功夫,我这五十二年,年年去业障。真的业障一年比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方方面面一年比一年圆融,这是你们跟我时间长的人,你们亲眼看到的。可惜怎么样?你们没有学到,要紧是要学到。但是要真正学,从哪里学起?我是得力於章嘉大师的教诲,从「看破、放下」学起,你们没有在这上面下功夫。「看破、放下」,我又讲得好清楚、好明白,最初方便,入门,从什么地方入门?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从这里起。你还有控制的念头,你还有占有的念头,就难了,你的业障不容易消除。虽然你自性里头有圆满的智慧德能,不容易现前,你障碍去不掉。所以聪明人要在这里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中国古人讲「克念作圣」,能够克服自己烦恼习气的,你才能超凡入圣。

所以外缘,我说的很多,都是善缘。为什么?帮助你提升境界,那不是善缘是什么?但是你要记住,善缘、顺境,不能有贪恋。人在这个境界里头容易生烦恼,起贪心,就是贪痴,愚痴!被顺境蒙蔽,希望控制,希望占有;控制是痴,占有是贪,你起这个烦恼。逆境、恶缘,很容易起什么?起瞋恚、起报复,瞋痴,这就错了。许许多多修行人,境界现前的时候,总是堕在贪痴、瞋痴,自己错了!缘里头没有过失,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所以孟夫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正确,圣人都是这么修的,他成功了。我们只要能记住古圣先贤重要几句话,一生在生活当中奉行,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认真努力学习,就克己转凡成圣。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真修行、真功夫,果德就是性德现前,智慧光明现前,德能福报现前。因为它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必去求。要求的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如此而已。

你再要仔细观察,所有修行失败的,怎么失败?修了一辈子,学了一辈子,到最后还是搞六道轮回,这就失败了。跟诸位同学说,你就是生到天上也失败了,你没有出六道轮回,天福享尽了,还是要往下堕落。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明白人,一定会记住佛菩萨的教诲,「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随缘消旧业」最有效的方法,就在顺逆境界里头修忍辱波罗蜜,在顺逆境缘当中修普贤行。普贤行是「礼敬诸佛」,我对别人尊敬,不求别人对我尊敬;只知道我对人要尊敬,我对人要赞叹,我对人要供养,我自己要忏悔业障,这样的人是真的有善根,他的善根、福德现前了。佛菩萨看到欢喜,护念、摄受;龙天善神看到你欢喜,恭敬、护持!我们一般讲的拥护,你得一切善神拥护;换句话说,纵有魔难,你会很平安度过,诸佛护念你,善神拥护你。

诸佛菩萨、一切善神没有私心,他为什么护念你?为什么拥护你?你走向光明的方向,你走向光明的道路,你觉了,你不迷了,你在境界里头不被境界转。什么叫被境界转?好的境界生贪恋的心,你被境界转了;恶的境界里面你生瞋恚心,你被境界转了。境界不转人,是你自己用错了心。所以,会的人,会修的人随缘消旧业,随顺顺境,随善缘,消什么业?消悭贪,消愚痴,消这个业。逆境里面、恶缘里头,消什么业?消瞋恚,消愚痴。说穿了,不就是消贪瞋痴!贪瞋痴从哪里断?就从这两个地方断。你用恶对我,纵然陷害我,没有瞋恚,没有报复。不但不瞋恚、不报复,这是消业,消贪瞋痴,我还恭敬赞叹、感恩,那是什么?那是增长福慧。顺境里面感恩恋德,《普贤行愿品》五十三参上应当去学习恋德,感恩恋德,不生贪恋。

善财童子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自己要会学,要能把它落实在自己生活、自己工作、自己身边环境一切人事物之中,我学会了。这个学会了,好!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愈来愈好!这个话是当年章嘉大师给我讲的,你尝到法味了,法喜充满,真的是常生欢喜心。孔老夫子那个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也沾了一点边,快乐无比。对於世缘、对法缘、对佛缘,统统是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生烦恼,就迷了,就错了。随缘是智慧,我常讲戒定慧三学增上,怎么不快乐!所以,我念恩,念师恩。中国古德教导我们,「受人滴水之恩」,这是少,当我们口渴的时候,人家给我们一杯水,这是讲小事;这个恩德(我正在需要的时候他帮助我)「当思涌泉为报」,我将来有机缘的时候,我要十倍的报答、百倍报答、千倍报答、万倍报答,看我有多大能力,我要报恩。这是什么?这是性德。性德本来是这样的,没有人勉强你,没有人一定限制你,没有,自自然然。

如果这个人始终都对你都很好,你这样的报答,世间人不希奇。有一个人最初对你好,最后对你非常不好,你还是能这样报答,人家看到之后:某人有义气,某人是义人,永远不忘道义。这是什么?这教化社会。这在佛法里面讲,无量功德。施恩的人跟报恩的人都在演戏、都在表演,用佛法讲,都是菩萨示现,教化一切众生,回头是岸。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第五句:

【或名不退法。】

出世间修行的方法,到一定的程度,『不退』就现前。前天有个同学写了不少问题,我会找时间来跟大家解答。其中有个问题,他说人和众生本来与佛一样有佛性,为什么会倒退?或者成佛以后,是否也会像开始一样倒退?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也问过这个问题,跟你这个意思差不多,你可以参考《楞严经》。不过《楞严经》有相当的深度,佛的答覆句句都是真实话,佛虽然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不是我们凡夫境界,所以这要有修行功夫。

一切经里面告诉我们,见思烦恼断尽了,这还不是见思,见思烦恼里面的见烦恼(见惑),三界总有八十八品,你就证「不退」。什么不退?位不退,转凡成圣,这是小圣,小乘初果须陀洹,小圣;大乘圆教是初信位的菩萨。真的是小圣,他决定不会再退转做凡夫。虽然没有出六道,三界六道没出,三界六道要见思烦恼断尽,他见烦恼断了,思烦恼没断,所以依然出不了六道;但是在六道里面,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这开始第一个不退。

第二个不退,菩萨不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决定不会退到小乘。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换句话讲,绝对不会退转去搞自私自利。菩萨心量慈悲广大,念念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但是你要晓得众生难度,你好心帮助他,他未必好心对待你。《地藏经》上就讲得很清楚,特别是我们这个地球上众生,「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你以真心好意对他,他给你打很多问号。你是什么企图?你是什么目的?你真正用意何在?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并不感激你,他对你起一大堆的疑惑!尤其在现代这个社会,你会不会退心?多少学大乘的菩萨退转到二乘,还是当自了汉好,谚语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个观念就是小乘观念。为什么?帮别人,别人不但不感恩、不感激,还要给你找麻烦,菩萨不好当!

当菩萨要有真实智慧,了解众生的状况、众生的根性、众生的业障、众生的烦恼、众生的习气,你统统要了解,你才会有耐性。就如同父母教儿女,儿女在婴孩的时代,两、三岁他不懂事,父母是天天跟他在一起,了解他的个性。所以,父母对这个婴儿要教他、要管他,还要忍耐他;菩萨对一切凡夫众生,就像对待婴儿一样,教他、管他,还要忍耐他,他有时候还跟你发小脾气。所以,普贤十愿里面就有两愿,「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是普贤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普贤菩萨最低的位次是圆教十住菩萨,真正的普贤菩萨是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你看看他还要修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造恶,也要随顺,为什么?跟众生结善缘,不结恶缘。为什么?你不是要度他吗?你要度他,跟他结善缘才能度他,结恶缘不能度他。

众生最看不惯的,人造恶业,恶业里头严重的,贪瞋痴慢。贪财的,这是最普通的现象,滥用常住的、侵损常住的,菩萨看得很清楚,他要堕地狱。要不要教他?教他,轻描淡写,点到为止,并不是很严厉的来管教他。为什么?他不是那个根性。他业障烦恼习气很重,你要跟他认真,他就跟你结怨仇;跟你结怨仇,换句话说,你度他的时间要延后。所以菩萨有智慧,不如随他!随他怎么样?他感恩,他跟你处得很好。处得很好,到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你一点,他觉悟了,他得度的时间提前了,这是真实智慧,普通人做不到。已经觉悟的人,可以严厉教他,他感激你;完全没有觉悟,迷得很深的人,你就要用柔和的手段对他。

从前我们跟李老师学教,我们体会到。经学班,台中莲社有十几个班,经学班是学讲经的,我参加经学班。我们班上二十几个同学,老师对待每个同学态度不一样。我们班上年龄最大的,林看治居士,那时候她七十岁。她的孙女都做小学教师了,她跟我们在一起学经,学讲经,她的程度只有小学毕业。但是人非常诚恳,老师打她,有打、有骂。打她、骂她,她还感激老师,她没有怨恨,这样的人就可以打、可以骂了。如果你骂他,他就生气,你打他就怀恨,这个决定不能打,决定不能骂。班上有这个同学,所以老师对他非常客气。我们也觉得很奇怪,那时候我也初学,老师有一天叫我到他房间,把这些事情教给我。我才明了,原来对每个人不同的方法是有原因的,那个方法都是正确的,对待林看治方法正确,对待另外同学非常客气,也正确。

有同学听讲、听教的时候,全心全力在写笔记,他看到,正确;我当年跟他学,也写笔记,他不准我写笔记,也正确。各人根性不一样,这个叫观机。你看看十几个、二十几个学生,对待学生的态度方法不相同!这种老师真不容易,不是一个方法对这个班上这几个学生。我过去念书虽然不多,我只念到初中毕业,但是我在小学、在初中三年,这九年教育当中,也有很多老师教我,没有像李老师这个 教法。我们才看出这老师高明,真的有智慧、有善巧方便,能令每个同学都得利益,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应当把它应用在哪里?应用在平常处事待人接物。总的原则,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恩威并施」,这是总纲领、总原则。那你也得看什么人,你也得看什么时候、看什么事,该用威,还是该用恩?运用得非常巧妙,那叫善巧方便,那是真实智慧。没有智慧,你要是用错了,麻烦就来了。

就以李老师教学的这个例子来说,像林看治居士,这是真的可以打,可以骂的,她真能够感激,老师用这个手段,她得利益。如果老师觉得她年岁最大,六十岁了,一切都很客客气气,她什么都学不到。打是什么?打是打记性!这个地方你不是老忘记?打你几下之后,「这个地方我挨过打的」,她记住了;「我挨骂过的」,印象深刻,所以那个方法对。不能接受的,你要是用林看治这个方法,老师又打又骂,下一堂课再不来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觉得他受了侮辱,他觉得他没有面子,「我哪里都可以学,我何必要跟你学」?所以那个效果适得其反。这我们要知道。

贪财的,有些时候让他贪去!让他浪费去!各有因果,你阻碍不住。所以佛法教人,最重要的是教人要觉悟。道安法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他办大专佛学讲座,要我去教学,请我担任总主讲,那个两、三年我常常亲近他,我就看到他对贪财人那个方法高明。也是个信徒,他的皈依弟子,也常常来看他,表面上对师父好得很,孝顺、孝敬,常常骗老师,骗钱,骗的数字都很大。他做生意周转不灵了,师父帮个忙,需要个十万、二十万,师父就开支票给他。他来骗师父,师父晓不晓得?晓得。因为有一次我去看老法师,这个人我也认识他,我在庙门口碰到他,他出去了。我进到里面看老和尚,老和尚跟我说:刚才某人来了,你有没有看到他?我说:看到,我在门口看到他。他说他今天又来骗我了。我就奇怪,老和尚知道,我问他,怎么样?你给他没有?给他了。

这一点了不起,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老和尚要度他,任他骗。每次来骗老和尚,自己都很得意:老和尚糊涂,老糊涂!他那个供养自己不会花的,我们代他花。总有一天他真的了解,原来每次去骗钱,老和尚统统都知道。人要良心发现,他就会回头,知道老和尚对他是真好。欺骗他,真是欺骗自己,老和尚心里清清楚楚,并没有被他骗。你要,正当用途,给你;不正当用途,还是给你,你看看这个量多大!这是《华严经》上,真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普度众生。众生在迷得严重的时候,烦恼习气非常严重的时候,不容易回头,诸佛菩萨都看见,他造五逆十恶,造种种不善业,果报将来在地狱。所以我讲,三途不是坏地方,三途实在讲也是个好地方,为什么?你造作那么多罪业,这个业要消,业不消,不能成就。业障碍了菩提、障碍了涅盘,障碍你开悟、障碍你证果,业是必定要消。到哪里消?三途就是消业的处所。业要是消了,人就变聪明了,圣人教诲他就听得进去了。

我们学教,我相信有许多人都有这个经验,不是不想学,真想学也真肯学。可是听经听了两、三年没兴趣,听不懂;听的时候似懂非懂,离开讲堂之后就忘掉了。年年没有进步,但是烦恼习气有进步,所以往往我们看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是老样子,没有改变,禁不起丝毫考验,受不了一点点的委屈。也都知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他也会念,他也会说,不管用。顺境起贪爱,逆境起瞋恚,常常生嫉妒烦恼。这是什么?这就是业障习气很重!善根又薄,业障习气重。如果有善根,行,他还是有救。有善根就怎么样?他的学习,他能够坚持。「我烦恼习气厚,我不断的学,我改不了,我还是要学。」假以时日,这就是我们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薰修的时间长,薰修就产生力量了,这个力量就可以能够克服烦恼妄想习气,他就能转过来了。慢慢的他觉得现在这个经可以听懂,听得有味道、有兴趣了,那就是他的业障消了。当然没有消干净,如果消干净,那一、两句经文他就大彻大悟,他就入佛境界了,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世出世间无论干什么事情,「有恒为成功之本」。这是抗战期间,政府提出来的青年守则十二条最后一条,「有恒为成功之本」。你要有毅力、要有恒心,「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决不放松,就有成就。我自己就是得力於这么一点善根,其实我的业障烦恼习气小时候很重。年轻的时候,在外面做事情吃很多亏!这是什么?不会做人!做事比人做得多,考绩不如人,升迁没有我的分,当时心里也怨恨不平。学佛之后才晓得,不会做人。就是了凡先生年轻那种习气,喜欢信口开河,喜欢批评人,刻薄!别人表面对你很好,暗中都想办法障碍你。所以我读《了凡四训》之后,我自己感触非常深!《了凡四训》的了凡先生的缺点,我统统具足,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凡先生的好处,我自己想想,不如他。这样一反省、检点,恐惧!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一片渺茫,自己一个人在海外,举目无亲,没有依靠。所以这个小册子给我很大的警惕,我不能不找著方向。这就是实在是非常难得,我好学,也好德好善,习气重。

佛菩萨保佑,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章嘉大师替我选定这个行业。他老人家教导我,不要去搞政治,不要去搞其他的。我那时候还有意思想去搞教育,到学校教书。章嘉大师想想,你还是学经教,将来走弘法利生的路子好,他说这也是教书。我接受他的指导,一门深入,走这条路子,这个路是章嘉大师给我选择的,在李老师会下完成的。你的学业完成了,你要通过考验,如果不能够通过考验,你所学的东西不踏实。好像农夫一样,章嘉大师教我去开垦、去种植,我明白了;我在李老师会下,得到这些树苗;然后遇到韩馆长,韩馆长三十年帮助我培育,这个树才生根,茁壮,开花结果,统统是善缘,这些人少一个都不行。韩馆长走了之后,又来了几个护法,他们全心全力来协助,把这个成果能够遍布到不同的国家地区,真正帮助这个世间化解冲突,促进和平。我们自己有心有愿,牺牲奉献,但是你要有助缘,没有这些缘,那就是心有余而缘不足,你会有这个遗憾。所以,所有的助缘都是善缘。

网路的开启,现在卫星的传播,这都是韩馆长之后。我们离开台湾来到南洋,走向多元文化。来到澳洲,有缘参与联合国的和平活动,把修学的成果奉献、供养给整个社会,供养给一切众生。诸佛菩萨的安排,不是我们自己想像怎么做的,那是做不到的。凡事因缘聚会,这个因缘聚会是诸佛菩萨所加持,龙天善神的拥护,我们的心、愿不退,才能够感得。谚语当中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能忍,你怎么会成就大业!修行是大事,不是小事。为什么?你修行的目标是要在这一生当中脱离三界六道,往生净土作佛,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事。你就要晓得,第一等的大事就要有第一等的耐性,要有第一等的忍辱,你才能达到目的。小小挫折就退转,这人还能有成就?不要说大事不能成就,你的世间小事业都不能成就。

所以要拓开心量,要能包容一切。一切善能包容,不嫉妒,决定没有嫉妒心,看到别人的好事,就是自己的好事;别人造作一切不善,绝对不生瞋恚,这是练自己的功。真正功夫是在一切境缘当中,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在一切不同的境界、人事环境当中练成的!讲堂给你讲,就像我刚才的比喻一样,我从李老师那里得来很多树苗种子。人事上历练、磨练是你的种植,你真干了,否则的话,你拿到这个树苗几天枯死了,你不知道怎么种,不知道怎么样培植。真正修行,《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叫真正修行。真正修行是什么?清凉大师科判上他所判的,历事炼心!你要经历一切人事环境、一切物质环境,无论是顺、是逆,是善、是恶,统统要经历。在这里头练什么?你把所学到的通过这个试验,才是你真正的学问,你真实的功德。在这里头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练这个。

佛菩萨,我以真诚心对待他;造作五逆十恶堕地狱的人,我也用真诚心对待他,就练这功夫。诸佛菩萨,大善!我亲近他、恭敬他,向他学习,我没有染污,我对他不生贪恋,心清净。对待造作极恶业的众生,无恶不作的,我也是用清净心对他,我不被他染污;就是对待他的时候,决定不生烦恼,生烦恼心染污了。清净心要在境界里头练,那叫真清净,在境界里头练,才叫真平等。我对佛是什么心?对蚊虫蚂蚁是什么心?对树木花草是什么心?要平等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心!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大菩提心,那就是佛心,我们有,各个人都有。但是你现在迷失了,真诚变成了虚伪,迷了就是虚伪;清净,本来清净,迷了就变成染污。顺心,顺著自己,贪爱;不顺心,怨恨,这染污了,心不清净;平等心变成了傲慢心,嫉妒、傲慢;正觉心变成了愚痴;慈悲心变成了自私自利,迷了就成这个样子。

现在我们道理明白了,在经典上读到,佛给我们开示,我们晓得,我们真的有没有得到?没有得到,我们所得到的叫解悟。我明白了,要怎么样变成事实?落实在自己生活里头,落实在自己思想里头,那就变成自己的。这要通过考验的,这叫真修,在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所以你要记住,善财童子修学只有一个人,善财没有同参道友。为什么?有个同参道友,他就不能成就。你跟我同学,我们两个差不多,他就迷了。善财怎么成就的?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菩萨示现的,凡夫就是我一个。善人是菩萨示现的,恶人也是菩萨示现的,做种种示现,看我能不能受得了!我在这里头是不是还能真正保持著「清净平等觉」!在一切境界当中,依旧是清净平等觉,成功了。菩提道上只有一个人,你会吗!

你看看五十三参,这不很明显吗?那五十三个是代表,代表什么?代表我们现前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善财眼睛里面都是佛、都是菩萨;大人是菩萨,小孩也是菩萨,积功累德的是菩萨,造作五逆十恶的也是菩萨。所以他一生圆满成就,他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一生就成功了。什么原因?他会!我们在《华严经》学会这个本事就了不起,你的大乘法真就学到家了,那恭喜你,你一生肯定成就。尤其是遇到净土法门,善财童子也是净土法门,也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五十三参就是日常生活,从早到晚,你所接触到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看看他是怎么样过日子?他怎么样、用什么样的心来对待?完全用智慧,不生烦恼。平等的恭敬,清净的恭敬;平等的慈悲,清净的慈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永远不退转。这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参访一个,自己境界就提升一层,最后参访到文殊、弥勒、普贤,他就圆满成佛。我们在这里头要能看到他的成功的秘诀,这应当学习。

一个人一生当中,修行成功失败的关键是在开始,开始,根要扎得稳,要扎得牢。所以第一个关键,老师,你要遇到真正好老师。可是现在难了,现在没有真正好老师,师道没有了,孝道没有了,所以现在要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决定不舍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善知识是经本,天天读诵,天天依照经本去学习。经本不是念的、不是讲的、不是研究讨论的,是要把它做到,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这叫真修。课诵那些仪式,你要晓得,那是度众生的,那是舞台表演,舞台表演是给别人看的,是给人种善根的,所以也重要。净业三福最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种种仪规是劝进行者。世尊在经教里面常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切仪规是为人演说,做出来,表演给人看的,你要懂这个意思。仪规是舞台表演,日常生活当中,「演说」的效果绝不亚於舞台,问题你真正要懂如来真实义,你真正要落实如来真实义。

如来真实义是什么?是你自己的性德流露,如来是自性,如来真实义就是自性的自然流露,法尔如是。所以,你要不能够契入,你就做不到;你要契入,就要长时薰修。长时薰修要有很大的耐性,要有恒心,要坚持不变。现在人一般讲起来总得十年二十年,你才有成绩表现。你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去锻炼,你就不是真的。真是要锻炼,锻炼什么?是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淘汰掉,像炼钢一样,像打铁一样,千锤百炼,把渣子炼掉,渣子就是烦恼习气。我刚才举的例子,虚伪要把它炼掉,这是渣子;染污、不平、愚痴,自私自利,这都是渣子,千锤百炼,把那淘汰尽了,纯钢炼出来了。所以,没有十年二十年,你怎么能成功!这是真正「不退法」,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净宗法门圆证三不退,无比的殊胜,不退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