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0七讲)  2003/10/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07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十方世界的北方,苦集圣谛第三句看起:

【或名无尽。】

这名称的意义非常之广,我们首先要看到它是在集谛里面出现的,集谛里面讲的『无尽』,这意思就不是正面的。集谛,换句话说,是造业。造业无量无边,这就是无尽的意思。业习烦恼,确实,我们不要讲无量劫以来,只想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从生下来就带著过去生中业习种子,这些种子遇到缘就起现行。现行就是造作,这造作确实有意无意刹那不停,微细的意业,我们确确实实不能够觉察。为什么说这些业都是恶业?《般若经》上讲得好,凡是四相没破,就是说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没有破。换句话说,你还有私心,起心动念都有一个我,坚固的执著有个我,有我就是私心,念念总是为我、我的利益,这念头就不善。诸位想想,几个人没有我?特别是在大乘佛法里头说,无我,念就善了,这善就是念与性德相应。无我才与性德相应,有我就不相应。

你们诸位想想看,有我就有对立、就有分别、就有妄想、就有执著。纵然是善念,这善念在佛法里面讲是「爱缘慈」,顶多发展到「众生缘慈」,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最多只能发展到这地步;不能够发展到「无缘大慈」,做不到,无缘是没有条件的。只要是我执不断,纵然那个爱心推广,是属於有条件的。人要真正能够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的爱心、他的慈悲是无条件的,是真诚的,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遍虚空法界的;佛家常讲一片慈悲、一片真诚,这是性德,性德自然的流露,圆满的流露。所以这种境界,法身菩萨才有,若不是法身菩萨做不到。

佛家讲四种慈悲,世间人只有「爱缘慈悲」。高层次的,接受过圣贤教诲的,可以发展到「众生缘慈悲」。学佛的人,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他能够显示「法缘慈悲」,那就是四圣法界。一真法界才是「无缘慈悲」,无缘,无条件的,其余三种都是有条件的。所以确确实实都是无量无边无尽。我们讲,讲爱,讲慈悲,这是讲到总的纲领、总的原则。人有爱心,爱心不会伤害人,爱心不会障碍人,爱心只是成就别人的善心、善行、善愿。纵然我能力帮不上忙,能力达不到,我看到人家有善心、善愿、善行,一定生欢喜心,一定虔诚祝福赞叹礼敬。如果能力能帮得上忙的,肯定是尽心尽力,成人之美,成就别人,不会伤害人。所以爱心是宇宙的核心,是宇宙的真理,永恒不变。

爱心就是自性里面的第一德,我们讲性德。性德第一就是爱心,在佛法里面称为慈悲。慈悲是什么?就是无条件的爱心,称为慈悲。带了条件的爱心不能称慈悲;无条件,这是慈悲,所以称为大慈大悲,那是性德究竟圆满的流露。世间人称为大德大能,就是说的这个。但是六道众生迷失了自性,虽有性德不能现前。这爱迷失了,它就变质,变成什么?变成怨恨。所以怨恨跟爱是一体,它起了变化,迷了就变成怨恨,觉了那就是慈悲。由此可知,凡圣差异在哪里?在迷悟。迷了,这是凡夫;觉悟了,那就是圣人。

苦集圣谛里面,这是迷,迷了之后,无尽的烦恼、无尽的恶业,我们不能不知道。因为我们现前确确实实是在迷,没有觉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真的是粗心大意,不知道自己在造业。诸佛菩萨、世出世间的圣贤人,无不是教导我们要反省,要忏悔,要改过自新。所以我常常说,佛门弟子最重要的是朝暮二课,早课、晚课,其他各个宗教也不例外。早课它的意义是提醒,早课读诵经文,经文是圣贤人对我们的教诲,读经文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起心动念不要违背圣贤人的教诲。因为圣人的教诲就是自己的性德,不是别的。我们净宗总结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训,我们总结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存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那是日常生活。总的纲领、总的要求,四个字,「纯净纯善」,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求自己必须要做到,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平等对待,和睦相处。

平等对待的心态,是自己谦卑而尊重别人,这是平等和睦的大德,决定没有傲慢心,没有一点傲慢的心态。这傲慢是烦恼,这烦恼不好,所以要懂得自己谦卑,处处尊重别人。因此,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求自己要包容。我能够包容别人,别人才会包容我,一切从自己本身去做。我们要包容一切,要尊重一切,一切人事要尊重,要敬爱一切,要关怀一切,要照顾一切,与一切众生互助合作。这个业,如果四相没有破,是世间贤君子之业,这是善业,感得的果报,天道;四相没破,我们这样修学,这是天道。我努力做破四相的功夫,那是佛道。四相不容易破,如果你真的能够念念不舍,我所讲的这几条原理原则,久而久之,自然就相应,换句话说,不知不觉,从天道就走到佛道了。这样子再真的一发心求生净土,你这一生就圆成佛道,点点滴滴与无尽都相应。无尽的妄想杂念、分别执著,那个很可怕。为什么?那个感所感得的是三途苦报,我们不能不明了。再看底下这一句:

【或名分数。】

这一句不好懂,什么叫『分数』?清凉大师凡是很难体会的,他老人家都有注解,我们看他的注解。「集名分数者(这就是说的这一条),无一理以贯之,则惑业万差矣」,这一句《疏》里头有,这是还要加以解释,我们看《钞》里头,《钞》里头说,就是指这两句,「无一理以贯之」「生公云」,生公是道生法师,诸位也许听过佛门里有个公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就是此地讲的这位大德。「凡顺理生心名善,乖背为恶。万善理同而相兼,恶异而域绝,即斯义矣」。这注解对我们认识「分数」的含义就有很大的帮助,生公的说法说得很好。「分」是分别,「数」是头数,跟上面一个名词「无尽」意思相同。生公给我们解释的,凡是顺理,这理就是性德,就是法性。我们在讲席当中,为了大家容易体会,容易明了,我们尽量用现代的一些术语、名词。现在人讲自然,自然的法则,能够顺自然的法则,起心动念,这是善。自然的法则,也就是古人所讲的「道」,随顺道理就是「德」,那就是善,德就是善;如果违背自然的法则,那就是恶。

现在我们明白这原理原则了,然后落实到自己本分上来看,真心没有念头。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换句话说,离念就是真心,真心是理,真心是法性。所以,佛教我们修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修什么?统统修的是禅定。绝对不是盘腿面壁那个叫修禅定,那是八万四千种方法里面的一种。修禅的方法可多了,说不尽!所以再推展,叫无量法门。四弘誓愿说「无量法门誓愿学」,无量的方法,无量的方式,统统修的是禅定。这个禅就是离念,这是随顺性理,我们就生公大师讲的理,随顺性理。得的是什么?智慧。因定开慧,智慧现前,这是德;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那是道,那叫行道。行道,智慧现前,德能就现前,这是永恒不变的原理原则。佛如是,菩萨如是,世出世间古今中外所有一切圣贤皆如是。现在人所讲的真理,这就是真理。

这地方「分数」是在苦集圣谛里头,苦集圣谛里面,那就是违背了性理。违背性理,你起心动念是错误的,这错误就把性德、智慧就变成愚痴。智慧的反面是愚痴,至善的反面是邪恶。你看你变得愚迷邪恶,愚迷邪恶就是这分数里面的涵意。无量无边的愚痴邪恶都是什么?现前造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感召来的也是无尽的苦报。我们真正明了,通达这道理,认知这事实的真相,那就有救了。自自然然就晓得,怎样做一个转变。所以外面无论是什么样的灾祸、灾难,从什么地方化解?从自己内心化解。内心是因,一切众生的共业,化解的方法是从自己内心别业上下功夫。我们要救自己,要度众生,不是从外面做起,不是劝别人做,先劝自己做。自己真正做到了,才能够影响别人,才能够引发别人心性里面含藏的德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在迷,我现在开始觉了,我果然真的觉悟了,就能帮助他觉悟,引发他觉悟。所以教学最重要的是身教,以身作则。

佛菩萨都做到了,我们看到,我们听到了,我们的心动了,也想学佛菩萨,见贤思齐。看到他的成就,看到他的圆满,想到我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相跟他是一样的,为什么我现在受这种苦难?於是回头向他学习,我们自己的性德渐渐透露出来了,性德透露一分,我们的苦难消一分;性德透露十分,我们的苦难就消十分,就这么个道理。於是我就真正懂得,怎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先成就自己,然后真的帮助别人。这世间,古大德讲的,一百个人当中只要有一个觉悟,百分之一,这地区就不会有灾难。当然,小的灾难是免不了,大灾难没有了。我们图文巴这小城,人口只有八万人,百分之一,八百人,这小城市里头有八百个善人,这地区不遭难。所以,传播圣贤教诲在这地区真正有了殊胜的成绩,那就是八百个人觉悟。八百个人真正是断恶修善,八百个人真正能够舍己为人,纵然世界末日来临,这小城没有影响,这小城人是幸福的,这小城人过的是天堂的生活。

我们居住在这小城,乐不乐意做这八百人当中的一个人?这事情很值得我们反省,很值得我们发心,应当要做。怎么做法?依照圣贤的教诲,这也是我们常说,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自己的成见、烦恼习气,随顺经论的教导。经论的教导就是自性,就是性德。所以随顺经论的教诲,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就是随顺自然的法则,不能不知道。这东西要落实,不是讲解,是要真正做到。从什么地方下手,每个人的习气不相同,摆在我们面前这几个原则,每一位同学真正发心要想学,那就是像夏莲居居士常讲的真干。

你要下定决心真干,从哪里做起?自己哪一个毛病最重,你就用什么方法对治最严重的毛病。譬如我们没有诚意,缺乏诚意,对人对事对物都是很虚假、虚伪。用什么方法对治?真诚。如果我的烦恼习气里面最严重的是欲望、是自私,这是严重的染污,这对我来讲是最严重的。那我从哪里下手?我从清净,修清净心。如果自己贡高我慢的习气很重,都是自以为是,都是别人不对,那我就从平等下手。所以每个人下手处不一样,这就好像治病一样,首先要晓得自己什么毛病,用什么药来对治。果然相应,那真的是药到病除,这我们不能不知道,药到病除,效果非常显著。念佛是总的原则、总的纲领,佛一定要念,正修;这些方法是助修,正助双修,效果快!心量窄小,不能容忍,那我们修什么?包容,我要包容。我对一切人事物没有爱心,那你就要从敬爱下手,我要敬爱一切众生,从这里下手才行。我对於一切人漠不关心,显得很冷漠,那你就要从我要关怀一切众生,要从这里下手,心量要大。

我们敬爱图文巴的人民,关怀图文巴的人民,这范围小。发心要大,落实在这一点,所以那个心量要发到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落实在图文巴这一点,这就对了,就正确了。譬如我要包容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在行业上,我包容图文巴这一个城市的人民,这城市的众生,落实在这里,这就是修行。把我们过去一向所有一切不善的思想、见解、言行,统统修正过来。我们要舍弃虚假,修真诚;舍弃一切的染著,修清净;舍弃贡高我慢,修平等;舍弃愚痴,修智慧,正觉;舍弃自私自利,修大慈大悲,做心地功夫,这叫真修行,与性德相应。与性德相应就是与一切诸佛如来相应,佛道,成佛之道!这都是从总的纲领原理原则上来说,这是大菩提心。

用大菩提心落实在事相上修学,这是菩萨行门里面的六个纲领,我们称为「六波罗蜜」。所以六波罗蜜是用大菩提心修得的,才叫做波罗蜜。如果没有菩提心,就是没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学这六样,这是世间善法、世间善行,能帮助你得人天福报,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首先要问,你用的是什么心?然后再你修的是什么业?如果你用的是菩提心,你落实在六度上,那是菩萨道,是佛道。没有这菩提心,还是用自私自利的心,修这六样东西,人天福报,不一样,用心不一样。人天福报也算是不错了,也能消灾免难,但是不能够彻底把灾难化解,你的功德不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用菩提心来修,那功德就圆满,真的能把一切灾殃统统化解。所以这些纲领,我们要明了,要通达,要有很深的体会,要把它抓住,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比什么都重要。

至於,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怎么做,你自自然然就知道。总的来说,你起心动念一定是会给世间所有一切众生做榜样、做典型、做模范。你看到世间人的错误,你立刻会做出反应,这反应是纠正他的错误。世间人不孝顺父母,你会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做得特别明显,那就是劝化众生要孝顺父母。看到社会年轻人不知道尊敬老人,你就会做出尊敬老人的样子,敬老尊贤,你会做出,这就是自行化他。教化众生最初的引导不是言语,不是讲经说法,是做榜样,你才真正能收到教化的效果。自己做不到,劝别人做,人家不相信你。一定要自己做到,长时期做到,永恒的做到,这才真正能教化一切众生,感化人,劝人回头是岸,自己先回头。这名词含义,实在讲每个名词含义深广都是无穷无尽的。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集圣谛第五个名字:

【或名不可爱。】

这名字的意思非常明显。凡是『不可爱』就是不善,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必定感召不善的果报,苦报!因跟果都不可爱。善心、善愿、善行,那可爱。为什么?招来的是福报,善果。我们明明知道不可爱,而偏偏还要去造作。学佛的同学造作之后,他又后悔,好像有一种力量在控制他,他想不造作都不行,这是什么原因?我遇到不少人来问我。在起心动念造作的时候,他也知道不善,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还是要造作。这一桩事情,正是佛法里头常讲的业障习气深重,在绝大多时间里面是不知不觉的起现行,他这力量太强大了。学佛之后,那是在已经知道、已经觉悟里头,他还起现行;不是不知不觉,他是已知已觉里头,依旧起现行,这才真正体会到业力不可思议。

烦恼习气深重,它确实有很大的力量。在这时候,你怎么办?唯一解决的方法,圣贤人讲的教学。我们先学,学了以后,教!天天学,天天教,天天教,天天学,如果有长时间的薰习,不知不觉,觉增长、智增长,痴迷逐渐逐渐就消失。不断的教学,对於习气愈是深重的人,发心教学是对治自己烦恼习气最有效果的方法。为什么?天天教别人,自己做不到不好意思。这桩事情不要害怕,不好意思也要做。那个不好意思是我们习气烦恼太重,我很想改,改不过来。但是很想改这念头决定不能断,慢慢来,时间久了就改过来了。

无量劫来的习气,哪有一下能改得过来?不可能的事情,佛也办不到,必须假以时日。那我们自己,这是我常常说最重要的一个心态,「好学」,这两个字比什么都重要。人不好学,那就难了,你这一生要想成就几乎是不可能。好学的人,假以时日,他能成就。也许有人问,如果他寿命短呢?不会,真正好学的人,延年益寿。因为他业障慢慢在消,福慧慢慢在增长,所以不求长寿,自然长寿。长寿,他有足够的时间,在这一生当中消他的业障。对於不好学的人,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好学的人一定劝奋,一定能够随顺圣教。在开头,这消业障是以诵经、念佛、拜佛最有效果,这要有恒心。特别是业障习气深重的人,开头从哪里下手?密宗它的方式好,密宗是从拜佛下手,让你在一定的期限之内拜十万拜,我们一般讲磕大头。一天拜三千拜,这是最低的,以后只有增加,没有减少,拜满十万拜,克定数目,然后再学其他的法门。在佛门里头实在说,过去很多,现在是比较少了,专修这法门,他没有其他的功课,就是拜佛,一天拜三千拜,长年拜下去,身心清净,从这里头得三昧开智慧。

有些同学读过《影尘回忆录》,这部书是倓虚老法师自述的传记,他自己回忆他一生,大光法师笔记的。《影尘回忆录》里面提到一位,就是专门修拜佛的这么一个方法,晒蜡烛的法师。这法师没有念过书,文化水平不高,很老实,真的没有聪明智慧。老和尚看到他老实,老实人难得,老实人容易得度。他老实,所以老和尚看他这样子,叫他把常住日常工作统统放下,去拜佛。阿育王寺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拜三千拜,拜了三年多,这法师开悟了,能作诗、能作偈、能讲经,以后就变成讲经的法师,法缘殊胜。老实,真诚,诚则灵。这要有恒心、要有毅力,真正把妄想断掉了,心里头只有佛,除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所以三年到五年成就,在历史上太多太多了,这都是我们的好样子。我们要想学习,依照这方法行,也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怕的是你没有决心。

我们这道场,祖先纪念堂,规模虽然不大,你要真正在这地方修行,肯定有成就。果然能够发心锲而不舍,那像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发心在这里拜三年佛,每天在念佛堂拜。这发心拜佛,最少一天不能少过一千二百拜,这是最低的数字。除了拜佛之外,绕佛念佛,不看经不听经,万缘放下,每天就是这门功课。拜累了,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马上接著就去拜佛念佛,决定没有间断,除了你休息之外,决定没有间断。

三年,三年不说话,这是夏莲居老居士要求的,一门深入,锲而不舍;三年不说话,他说准能开悟,这话我相信。无量劫来的业障习气,不能说彻底消除,我敢保证消一半以上,不是你这一生的习气,无量劫来习气,总能消除个十之六七,这还得了,三年功夫!如果你能用上七年功夫、九年功夫,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敢肯定,你是实报庄严土上辈往生。一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那个阿惟越致的地位,不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是你自己成就的,这还得了吗?多少人想学这法门,缘不成熟,那就是说没有人护法。在我们这道场,我们道场护法,只要你肯发心,我们这道场供养你,提供你学习的环境,这我们做得到。

如果你要嫌这地方人多,会影响你,那就用闭关的方式。这个,如果我们将来有这缘分,也能够盖几间关房,来成就你。真有人干,不是不能成就,能成就。如果你不怕干扰,你不受环境影响,我们这念佛堂是非常理想的修行证果的环境。虽然大众在一起共修,不相妨碍,没有干扰。我们的佛堂虽然不大,当中的区域就是提供拜佛的,我看现在两旁有摆了几个蒲团,那是止静的。绕佛,这在四周;四周绕佛,两边止静,当中是拜佛的,也划三个区域。这是现在真正用功的人不多,慢慢将来用功的人多了,我们再会建第二个念佛堂,甚至於建第三个念佛堂。在中国,现在东天目山好像有四个念佛堂,那边念佛人多,我去看的时候,有四百多人,无比的殊胜。这么多人在那里修行,那个地区有福,临安县有福,浙江省有福,这福报也会带给这国家。我们懂得这道理,我们要真正发心来做。许许多多人发心想要做,没有这机缘,我们今天缘成就了,善根福德因缘,我们的因缘具足。现在希求的就是真正有善根福德的人,在这地方修行不中断。

我们读到这名称,「不可爱」的名称,自己总得觉悟,凡是众人不可爱的,我们自己感觉得这是不善的,一定要远离。不但不能有这行为,不能有这言语,最好是不能有这念头,不造这个业,将来就没有这苦果。下面第六个名称:

【或名能攫噬。】

清凉大师有注解,「攫噬者,攫搏也,噬啮也,集之损害,犹恶禽兽也」。这是从比喻上说的,我们谚语里头常讲「狼吞虎咽」,这是讲的猛兽,恶劣的禽兽,它们猎食的那个样子非常的残忍,杀害小动物,这是用来比喻造业。我们现在电视里头有动物奇观,在动物奇观里头常常看到这镜头,一般世间人所谓是弱肉强食,看到这些很残酷的镜头。这些镜头都有教育的意义,这教育有正反两面,但是一般世间人接受反面的多,接受正面的少。只有聪明智慧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善心的人,他看到这画面,他接受的讯息是正面的;那就是说人造作种种恶业,比这些禽兽还要恐怖,还要可怕。为什么?禽兽猎取小动物是在它饥饿的时候,它要不是在饥饿的时候,我们看到小动物围绕在它的身边,它好像完全不知不觉,好像没有看到。老虎狮子吃饱了,它躺著睡觉,小动物在它身旁走来走去,它根本就不理。所以它在猎食的时候,才看到恐怖的、恶劣的形象,吃饱之后,它这形象没有了。人不一样,人在吃饱的时候也有这种恶劣的形象。

所以六道众生造作极恶的罪业是在哪一道?在人道。天道不会,畜生道刚才讲了,除它饥饿的时候;老虎狮子吃一顿,大概三天,三天吃一顿,它不是天天造业。我们人不行,人天天造业,甚至於念念都造业,这个可怕。人不是饥饿的时候造业,吃饱了造业,禽兽吃饱了不造业,所以现代的人跟禽兽相比,不如!从前的人接受圣贤的教诲,人为万物之灵,人能够随顺性德,随顺大自然的理则运行,作圣作贤作君子,成为一切众生里面最值得尊敬的。人要不学道,没有道德修养,跟禽兽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比禽兽还可怕,无缘无故的他会害人。底下一个名称:

【或名粗鄙物。】

这名称也不好,『粗鄙』反面就是文明,我们细心观察现代的社会,真的跟这说的相应,文明、文化没有了。大家冷静细心的观察,现在的人,从小他所见到的,他所听到的,用佛法来说,都是邪知邪见,都是贪瞋痴慢,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损人利己,这还得了吗?无量劫来,阿赖耶识里头无量无边的恶习种子,在现代加上这恶的缘,他的行为现行了,恶劣的行为。

前天有个同修告诉我,他从台湾回来,听到一桩事情。父母管教儿女,他的儿子跟他父母讲:你们不可以打我,你要打我,我到警察那里去告状,把你们两个人关到监牢里去。这种心态、行为,古时候没有,这是什么?伦理、孝悌在这社会灭绝了,才会有这现象发生。孝悌是德行的根本,孝悌是性德,一切众生本性里头本来具足。迷,迷了自性,受到外面这些邪知邪见影响,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完全违背,一百八十度的违背,这还得了吗?诸位想想,儿女长大都变成这样子,谁还愿意养儿女?没错,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父子这缘分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总不外乎这四大类。但是古人用教育的方法,把这四大类的问题解决了。来报恩的,这个好,希望生生世世有恩有义;报怨,要把他化解;讨债、还债也都要化解。让他到这世间来,帮助他觉悟,破迷开悟,使他的心行能够随顺性德,这是教育。但是现在这种教育没有了,现在完全随顺烦恼,这不得了!

在古代,不要说很远,民国初年,我记事的时候,我在六、七岁,我还记得,那时候中国的法律里面有一条叫「亲权处分」。现在人知道这事情很少很少了,我都没有听人讲过。往年在台中求学,李老师提过,李老师那个时候问我:你知不知道?我说:我知道,有这么一条。什么叫亲权处分?你的父母讨厌你,不喜欢你,到官府去告状,「我这儿子不孝,你们把他杀掉」。官府立刻就给你执行死刑,你没有上诉那个权利,你也没有辩白的权利。为什么?这叫亲权处分。父母哪有不疼爱子女的道理,父母不要你了,你就没有权利生存在这社会。现在颠倒了,现在儿女可以告状,把父母关到监牢狱去坐牢,这成什么话!这还得了!天下大乱,永无安宁,这是第一个因素,这因素就是伦理、孝悌没有了。

中国有史以来,大概能够追溯到四千五百年,中国有历史,古圣先贤教化众生,教养子弟,教什么?就是伦理道德,就是孝悌忠信,真的是简单明了,一点都不复杂。大道,简易详明,简单容易,又详尽又明白,人人都能懂,人人都能行。不但自己成就自己的道业,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成就自己真正的幸福美满,而且成就社会的安定和平,这就是古圣先贤常常讲的积功累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今天讲的威仪、行为,永远没有粗鄙,那叫文明,文明就是受过教育。

我们今天读圣贤书,处在今天的社会,感慨万千。现前社会真的是危急存亡的转捩点,毁灭在今天,复兴也在今天,就在我们自己一念之间。我们一念随顺烦恼习气,那就走向毁灭的道路;我们这一念反省忏悔改过自新,这社会就是复兴的曙光,这一线光明能把社会复兴。真的,古人常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天下兴亡的责任在谁?在我自己,不要把这事情推给别人。把这事情推给别人,你就大错特错了,一切从自己内心做起。我们再看底下第八句:

【或名爱著。】

这都是集谛的别名,名号。『爱』是贪爱,『著』是执著,著相。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这病?有,凡夫都有,要没有就不到轮回里头来了。「爱」是迷惑,「著」是造业,果报苦!惑、业、苦;惑、业是集谛,苦是前面讲的苦谛,果。这两个字是苦谛之因,我们有没有觉悟?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无论是人、事、物,我们有没有贪爱?有没有执著?常常用这来反省,有贪爱,自己要晓得,我有迷惑;有执著,我在造业,后面六道轮回的果报,永远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爱著』对象是善的,你三善道受生;「爱著」是不善的,你三恶道受报,永远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这东西要断掉。

十二因缘里头,「爱、取、有」「著」就是十二因缘里头的「取、有」。爱、取、有是因,现在的因。断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功夫就在这三个字上,我们这名号里就有两个字,辟支佛的成就就在这上用功夫的。三个字,他只要能够断一个,就证辟支佛果,就解脱了。我们学习用这来做增上缘。所以我常常讲,世出世间一切法可以欣赏、可以受用,决定不能够执著,决定不能够分别。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一点,决定不能有控制的念头,决定不能有占有的念头。就像看电影看电视,电影、电视萤光幕上的画面,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控制它,你不能占有它。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刹那生灭。

你要想据为己有,这念头是错误的,你能得到吗?得不到。不但一切万法你得不到,连那个身体都得不到。身体,我们身体里面的细胞,念念生住异灭,无常!我们现在的话讲新陈代谢。念念身体细胞有死亡的,念念又有新生的,真的是刹那生灭,你怎么能控制得住?你怎么能占有得到?没有!身尚且如此,何况是一切万事万物,这是事实真相,总得要明了,总得要清楚。然后对於世出世间法再也没有一个念头想占有,再也没有一个念头想控制,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开悟了,你真的放下了。这一放下,真的叫一了百了,心顿时清净,智慧顿时增长。所以人不能不觉悟,不能不了解事实真相。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