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七讲)  2003/9/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87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第二大段邻次十界,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营求根。或名不出离。或名系缚本。或名作所不应作。或名普斗诤。】

昨天我们讲到此地,今天我们接著看第六句:

【或名分析悉无力。】

这一句意思很深,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推之於缘,无实物也」。注解虽然很简单,把苦圣谛的真相说出来,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缘起性空」,所以一切法因缘生。《中观论》里面尤其说的好,「诸法不自生,亦不从缘生」《般若心经》上,这是诸位常常念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诸位常常念的。色就是指的一切诸法,空是什么?实在讲空是法性。法性不是物质,但是法性能变成物质,虽然变成物质,这个物质依旧是法性,这桩事情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如果知道所有一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知道「缘起性空」

所生起的一切现象,它的体原本就是法性。世尊在《楞严经》上也是这样说,经上讲「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体就是空,体就是法性。所以,大到世界,小到微尘,体是什么?体是法性,法性空寂!六百卷《大般若》最后总结,跟《心经》上讲的意思完全相同,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诸法实相,如来常说!

诸法实相,此地教我们用一个方法,用什么方法?「分析」。现在科学家用这个办法,把所有一切物质去分析,分析之后看到了分子,分子再分析就变成元素,元素再分析就变成原子,原子再分析就变成粒子,分到最后,把《金刚经》上一句话证明了。《金刚经》佛怎么说?世界是一合相;一就是基本物质,这个世界是基本物质,合是什么?组合。

真的是大到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当中的星系,像我们常常讲的银河系,不是指一个星球,是整个大的星系;小到微尘,微尘就是讲的原子、粒子,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所谓夸克,这是现在知道最小的物质。这个最小的物质,科学家观察它,它有四个现象,这四个现象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四大,物质有四大现象!它很小,我们肉眼根本就看不见,只有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才看到它,它是一个物体,物体用「地」来代表。所以「地水火风」是四个代表字。「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是个物质;「火大」,说明它有温度;「水大」,说明它有湿度,现在科学里面不讲温度、湿度,讲带电,火大就是带阳电,水大就是带阴电;「风大」,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这都看得很清楚,确确实实它有这四个现象,这是佛在经上说的,科学家证明了。

可是还有一句话,「因心成体」,它的体是什么?体是心性,真心本性。心性,我们知道,大乘教里面佛常常讲,心性是万德万能,讲了个德,讲了个能,万德万能。这一粒微尘,我们今天科学家讲的是原子、电子、粒子,它是不是万德万能?果然不错,是万德万能。为什么?它能组成星球,它能组成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讲星系,它能组成星球里面的万事万物,这就是它的德能。所有一切动物是它组成的,这个我们大家知道,植物也是它组成的,矿物,乃至於自然现象都离不开它,千变万化。这种德、能是心性本来具足的,这不是从外头来的。

我们把这个德能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来体会、来观察,自性的本能,大乘教里头常讲见闻觉知。我们有情众生,这大家都知道的,没问题!所有一切动物,他能见、他能听、他能觉、他能知,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到的。实在讲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的,是我们这个身体是物质组合的,现在讲细胞组合的。而细胞是由分子、由原子、由电子、由粒子组合的,我们身体每个器官都不例外。我们身体外面的毛发,我们的头发,我们要问我们这一根头发,乃至於把这根头发剪碎,剪成一个微粒,这一个微粒,头发的微粒,有没有见闻觉知?我们就想「这个大概没有了」,有!我们的指甲长的时候把它剪掉了,剪下来的指甲,它有没有见闻觉知?有!它的德能决定没有丧失。

只要是有物质,物质是什么?物质就是法性,法性就是物质,法性的本能决定不会失掉,法性的本能遍法界虚空界,这只有佛在《华严经》上才讲到!因为只要说到性,性没有大小、没有远近、没有先后,没有远近,就是超空间,没有空间;没有先后,就是超时间,没有时间。所以在法性里面来说,空间跟时间都不存在,这个境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里?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我们迷了,迷在哪里?迷在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所以就在你面前你都不知道。

现在科学家也很了不起,他用科学的方法把它证实了。植物有见闻觉知,跟人的意念息息相通。我们人起一个善念,他知道,他的反应非常美好;人要起一个恶念,他感觉得恐怖,植物都是这样的,他感觉得恐怖,他的反应很不正常,这是外国许多科学家在做实验。日本的科学家实验是用水,水是矿物,矿物也有见闻觉知,矿物也会随著人的意念起变化;人有善意,它的反应结晶非常之美,人要有恶意,它的反应很不好看。

由此可知,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的这个境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人识没有了。识怎么没有?转识成智,相宗里头常说转八识成四智。所以,那个境界只有唯心所现,现的是最完美的境界,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它是唯心所现,它没有唯识所变。十法界从哪里来的?十法界、六道是心现识变,它的根源,这个相分是唯心所现的,它起变化,这一切变化是唯识所变的。识是什么?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阿赖耶是妄想,分别是意识,执著是末那。怎么能够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识成智我们就称你作法身菩萨。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转识成智,因此那个境界就没有识变。华藏、极乐没有识变,只有心现,那个世界叫一真,一真法界;十法界、六道唯识所变。

现在这个地方我们先撇开一真法界不谈,我们讲十法界,为什么?十法界里头有苦,有苦圣谛,一真法界里头没有,所以这十法界。十法界我们一分析,就晓得原来一切法是缘生的,缘聚就现相,缘灭相就不存在了。好像我们这本经书,这本书原来是有很多纸张装订成一本,这个书是缘生的,装订在这里,我们称这一本书。如果我们把它拆开来,就不叫书,就叫一张一张的纸,这里头有几十张纸,书就没有了。你从这个例子来看,书是个假相,这是几十张纸钉在一起,我们就叫它作书,拆开了一张一张的,我们就叫它作纸,书不见了。书不见了,纸在,书就变成纸了,这就是缘生!

你懂得这个道理,整个宇宙都是缘生的,众缘和合而生的。譬如我们这栋大楼,我们讲堂所在地这栋大楼,这栋大楼在没有启建的时候,那是什么东西?钢筋、水泥、砖头,都是一堆建筑材料,把这些建筑材料依照图形把它排列起来,就变成一个大楼了,所以这个大楼是缘生的。如果我们把这些材料统统拆下来,一类一类堆在地上,这个大楼不见了,大楼没有了,材料在。所有一切法无一不是缘生的,所以说缘起性空!这个大楼的「体」没有,没有自体,所有一切的现象都没有自体;缘聚的时候现相,缘散了的时候,相就灭了。

我们一个人也是如此,这个「人」,佛经上讲四大五蕴组合的;四大是讲物质,五蕴是我们一般讲精神(五蕴是除了色之外,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心理,就是精神这部分),是物质跟精神这部分组合起来的。精神里面,受、想、行都是缘生的,只有一个识,那个很微细,很不好懂。那是什么?那是法性。法性为什么叫它做识?它迷了,迷而不觉。它不知道那个是真我,那是真性,不知道,迷了,迷了就叫做识。佛经的名词叫识,也叫做神识,我们世间一般人叫它什么东西?叫它做灵,中国叫灵魂,那个东西它存在!

我们这个身,身年老了,用得太久了,不太管用了,我们讲人死了。死了是什么?这个身不要了。身不要,灵不灭。识离开了这个身体,这个肉体是一个物质,物质里头没有灵附在里面,几天就腐烂了。肉体会腐烂、会败坏,灵不会败坏、不会腐烂,灵离开了,这就是阿赖耶识。佛在经上常讲,阿赖耶识「来先去后作主公」,它到这个世间来,我们一般讲投胎,它先来。母亲怀孕的时候,它就来了,它来的最先,那个灵就在母亲肚子里面。人死的时候,它最后走。受、想、行,这三个识都不起作用了,就是第六意识不起作用,第七识执著也不起作用,第八识起作用;第八识最后离开,来先去后作主公,他才是真正自己。你要是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人有没有生死?跟诸位说,没有!生死是身,不是自己,灵才是自己。能够认识灵是自己,身不是自己,这个人就非常高明。

但是在佛法里面讲,那个灵还不是自己。什么是自己?心性是自己。认识心性是自己,灵不是自己,这个人解脱了,这个人超越十法界!我们在华严会上讲法身菩萨!也可以说他成佛了,成佛就是完全觉悟了,他不再迷惑了。佛是觉的意思,印度人称佛陀,中国把它翻成为觉者,真正觉悟了。所以称为灵,灵还在迷,实在讲,一般人讲灵魂,实实在在他不灵。为什么?他在迷。所以,孔老夫子讲的有道理,这个我们不能不佩服。孔老夫子是不是到这种境界,我们没有证据来证明,他在《易.系辞》里面讲,「游魂为变,精气为物」「精气为物」讲的是法性,「游魂为变」就是讲的六道轮回。他不叫灵魂叫游魂,说得好!为什么?这个灵他移动是非常非常快速,比光的速度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

譬如我们修净土的同修知道,人在临命终时离开了身体,要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里距离相当远,《弥陀经》上讲十万亿佛国土,他要多少时间才能到?一弹指就到了,太快了。这个地方断气,西方极乐世界他已经到达了。光要是从我们这个地方发射,要达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晓得要多少万年,光的速度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所以这个神识的速度太快了,称为游魂,很有道理。

孔老夫子不称为灵魂,我们世间一般人以为他是灵魂。诸位想想他要是真的灵,他怎么会到三恶道去投胎?即使到人间来投胎,他要是真的灵,他也会选择,选择富贵人家里,那生下来多舒服,为什么生在贫苦人家?为什么生在文化、物质生活非常落后的地区?像今天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开化的地区,他为什么到那里出生?他不灵他才会去,灵他就不去了。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缘生的,缘生没有自性!哪有真正的力用?没有。缘生之法好像也起一点作用,这个作用是业力。所以,整个宇宙世出世间法离不开因果!

《华严经》,清凉大师给我们说五重因果,《法华经》,祖师大德给我们说一乘因果,因此,佛在「般若经」上才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舍的意思就是不要执著、不要去分别,连诸佛如来所说之一切法都不要执著,何况世间一切法!为什么?它是缘生的,缘生无性。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执著,你执著就错了;不但不能执著,你最好也不要分别,分别执著就起烦恼了!分别是所知障,执著是烦恼障,你的所知障、烦恼障从哪里生起的?就是你那个一念分别执著。为什么会起那一念分别执著?它有根。根是什么?根是妄想。妄想就是阿赖耶里面含藏著习气种子,因此圣人才为芸芸众生设立教化,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教育。

教育的作用没有别的,圣贤教育的作用就是帮助你「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圣贤教育的总方向、总原则、总目标。对於业障深重的人(所谓业障深重,就是分别执著严重的人),他不能够舍弃,他不能放下,佛菩萨就给他讲断恶修善,跟他讲世间的因果。为什么?不堕恶道!恶道去不得,恶道是很容易进去,很不容易出来,这是真实的教诲,大慈大悲的教学。所以这一句里面含的理太深太深,从这一句我们的确不太容易懂,但是清凉大师的注解给我们说出来了,就是讲缘起性空。我们知道一切法因缘生,能够参透这个道理,你在这一生当中得大自在!

为什么?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境是讲物质环境,顺境是好环境,物质环境好;逆境是物质环境不好,像今天我们就遇到是逆境,整个世界社会动乱不安,这不是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缘是讲人事,善缘,这个社会上善人多、好人多;恶缘,那这个世间人造作罪业的人多,不善的人多。可是你要真正懂得,佛讲缘起性空,不管环境顺逆,人事环境的善恶,你的心都平,你会心平气和,不生烦恼,不生烦恼就决定生智慧。像六祖惠能大师他见五祖的时候,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看到非常羡慕!为什么我们心中常生烦恼?内有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是里面的烦恼,外面就是善恶境缘在那里勾引;内外交煎,所以我们起心动念生烦恼,不生智慧,道理就在此地。能大师能够生智慧不生烦恼,我们就晓得,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的心是清净的,他的心是平等的。我们在《坛经》里面,处处都能够体会得到,他心平等、心清净,生智慧决定不生烦恼。

所以修行,无论学习哪一个宗派,无论学习哪一个法门;法门,法是讲方法,门是讲门径,佛法里面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说方法、门道多的是,太多太多了,数不清!但是,无量无边的法门走到头,走到最后,给诸位说只剩了三门。走到最后只剩三门,这个三门就是「觉、正、净」,也就是无量无边法门归纳起来,总不出这三个范围。在中国,像佛法里面十个宗派,十大门派,禅宗、性宗他们是走「觉门」,觉而不迷,所以他讲求的是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佛门里面讲这属於天才班,不是普通班,普通班的,你没有办法学习这个法门。

第二个门,「正门」,正而不邪。这就是一般普通教学,由浅而深渐次的契入,就像我们读书一样,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这个行,中下根性的人都能够有成就,不像觉门,觉门是天才班,那是一步登天,他可以不需要这些阶段;天才儿童,他小学、中学、大学没有念过,他就可以念研究所,少,不多。像惠能大师那是天才班的,五祖传法给他的时候,他才二十四岁。正门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教下,像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统统属於教下,它有次第,是属於渐进。觉门是顿超,这是属於渐进,我们可以学习,像爬楼梯一样,你爬上一层你就高了一层,提升了一层,慢慢爬,时间要很长。

第三个门是个特别法门,「净门」,净而不染。著重在修清净心,这里头也有顿、渐二门。这个顿门是密宗,密宗是修清净心,那真的是有功夫。为什么?他能够在染而不染,这功夫高!他不舍弃五欲六尘,在五欲六尘里面而不染五欲六尘,高明,真净!另外一个,就是净土宗。净土宗要跟密宗比的时候,比不上它,但是净土宗我们一般人都能学。为什么?它是远离染污,尽量避免、尽量回避,这个我们容易成就。可是真正成就,果报是相同的,尤其是修弥陀净土,那真是很殊胜,古大德常常讲无比的殊胜,这个我们要懂。

我们今天就是取净宗法门,走这条路,这条路诸位一定要晓得,「心净则佛土净」。我们要在一切境缘当中修清净心,修清净心就是决定不能被境界所转,这是要很小心、很谨慎,时时刻刻检点、反省,被境界所转了,你还能往生吗?所以净土宗的成就,真的就是章嘉大师早年教导我的,你要真正看破、放下。什么叫看破?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相讲得最清楚、最明白的,确实无过於《大方广佛华严经》,讲得最透彻、最究竟的,无过於般若经教。你能够完全通达明了,你就『分析悉无力』,你自然就放下,你不会被境界所转。那就是说,顺境、善缘你不会起欢喜心,逆境、恶缘你不会生瞋恚心,永远保持你心地的清净、平等,功夫!这叫功夫。

诸位要晓得,生瞋恚不好,生贪爱也不好。中国人讲七情五欲,喜怒哀乐爱恶欲,那是什么东西?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统统是烦恼,你都要能看破,你都要能放下,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就自在了。你欢喜,我也表示很欢喜,你悲哀,我也装出悲哀的样子,同情心。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修学原则里面这叫做善巧方便。

佛法一般讲,总的来说,什么是佛法?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就是爱。为什么不说爱,说慈悲?这是早年翻经的法师他们确实有智慧,爱里面常常叫人想到情,有感情。慈悲是爱,这个爱里头没有私情,我们现在讲理性的爱,叫做慈悲,感情的慈悲就叫做爱。所以,爱跟慈悲是一样的,在事相上完全一样的,里面不一样,一个里头有感情,一个里头是智慧。智慧那是大公无私,清净平等,所以用慈悲,不用爱。

外国宗教里面翻作爱,没有翻作慈悲,但是我们要懂得解读,他那个爱就是佛家讲的慈悲,这才正确。为什么?圣人所说的!决定不带妄想分别执著,带妄想分别执著,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他境界不高!如果这个外国宗教说他们的爱是有分别、是有执著的,我们立刻就想到,他那个上帝充其量不过是忉利天而已,不高。为什么?情没有断。如果他说他那个爱是无私的,是真诚的、清净平等的,我们晓得这个爱跟如来果地上是平等的,他那个上帝马上就提升了,他说上帝就是我们说的佛陀。所以看他怎么个解释法,这个差别很大。

我们要学,是以佛菩萨为标准,以佛菩萨为模范,我们学佛。学佛一定是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表现出来,就是大慈大悲!方便为门,方是方法,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便是什么?便是讲契机,是对某一个人,这个方法最适合这个人了,这叫便。所以,方是广义的,便是狭义的。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因此所修的法门就不一样。最契机的法门,你学起来容易、欢喜,很得受用,这个方法便宜。佛法这八个字说得好,人家要问什么是佛教,你这八个字答覆就对了,正确,一点错误都没有。什么是佛教?「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里头哪有迷信?哪有消极?

佛法里头有很深的道理在里头!有很周密的方法。这是我初学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把佛法这样介绍给我,这些话从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他说佛经是哲学,是全世界哲学里面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是这几句话被他老人家打动,进入佛门,所以,我进入佛门是羡慕哲学而入门的。入门之后,才晓得这里头不仅是哲学,宇宙之间所有的学术应有尽有,而且门门都是达到最高峰,实在不可思议。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密训世界「苦圣谛」的第七句:

【或名作所依。】

这个「依」是苦谛,我们所作这里头就有觉、就有迷,如果说迷於果报,所作多半是不善的;换句话说,那是苦上加苦,这就错了。如果是觉悟的话,他所作的能够与性德相应,能够转迷为悟,能够离苦得乐。因此所依的果报相同,所作的不一样,这个理很深。

在现代社会里面,多数人不读圣贤书了。在国外,我们在国外住的时间都相当长,外国社会安定,确确实实是靠宗教来维系。信仰宗教的人,他相信宇宙有一个主宰,有一个真神,起心动念想到神,自然他就会收敛。可是自从近代的科学发明不断的在提升,科学揭开了宇宙的奥秘,於是相信科学的人多了,相信上帝、相信神的人愈来愈少了。我们在国外看到,礼拜天上教堂的人愈来愈少了,许多教堂没有办法维系,都插牌子在变卖。东方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台湾人、越南人,在外国,我们这多半是学佛的,或是出家的,或是在家居士,许许多多人在国外建立佛教道场,都是买现成的教堂,这个事情在外国太多了。

早年,我几乎每年都到温哥华讲经,在温哥华世界佛教会,那个时候是冯公夏老居士主持,现在这些人都往生了;世界佛教会就是一个教堂,他们把教堂改建成为佛堂。在美国这种情形就太多了,甚至於我们旧金山的净宗学会,洛杉矶的净宗学会,都是买的教堂。自己建的道场不多,多半都是买现成的,省事,而且很便宜。原来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你买来做佛教道场的时候,一切还是维持宗教用途,不必变更,非常方便。

我们现在在澳洲图文巴,我们的净宗学院,诸位看到这个照片,我们也是买的教堂。不过图文巴这个教堂跟一般教堂不一样,一般教堂是信徒没有了,他才卖,我们图文巴这个教堂,他的信徒非常兴旺。兴旺为什么卖给我们?他信徒多了,这个道场容纳不下,必须要建一个更大的新教堂,所以这个旧的教堂卖给我们,这个例子在外国不多,我在国外这么多年头一次遇到。所以它是个很兴旺的,不是衰落的。

我说这桩事情,就是说明现在西方因为科技发达,宗教逐渐逐渐没落,不再相信经典里面的教诲,而改信仰科学,如果科学拿不到证据,他们就不相信了。这是造成现前西方社会的不稳定,西方人信仰没有依靠的重要因素。人的信仰成了问题,今天的术语叫信仰危机,就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动乱,造成了一切大众身心恐惧而不安,影响非常之广、非常之深。

在东方,情形也差不多。清朝亡国之后,民国成立,对於圣贤教诲忽略了,这个时间也相当长,将近一百年,尤其是最近的半个世纪,文言文不读了。古圣先贤的东西,纵然最近这些年来,许多大的书局出版了不少这些古籍,我们看到现前社会,书籍是有,没有人能读了。这个现象是造成东方社会不稳定的根本因素。怎么能够叫社会安定,长治久安?这桩事情我们很冷静的去思惟、去观察,我在这些年讲经也讲了不少,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繁荣兴旺,它的根不在政治、不在经济、不在军事,也不在科学技术,在什么?在教育。

现在很多人疏忽了,没想到!拼命的只是去发展经济,发展工商业,发展科学技术,把人文教育疏忽了,伦理道德疏忽了。没错,这个社会是富起来了,是赚钱了,可是相反的,人伦道德是一落千丈。人不知道做人,人的观念当中完全是自私,自私自利,父子之恩没有了,兄弟之情没有了,朋友之义没有了。这个社会真是像古人所讲的,家不像家,国不像国,这就是世界大乱之始!原因是把人文教育丢了。

台湾是我们现代整个世界上一面最好的镜子。台湾社会为什么动乱,为什么不稳定,原因在哪里?在教育!我曾经听说过,孙运璇先生从前做过行政院长,在他在任的时候,听说当时教育部,有些建议发展人文教育,他是一个搞经济、搞工商企业的,他要发展这一方面,把人文教学的经费完全删掉了。等到卸职之后,台湾整个动乱现前了,我听说他忏悔,他也流眼泪,他自己说他做错了,这个时候后悔也没有用了。他是真的错了,那不是假的。你看他在这个位置上,他要是一念能够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台湾今天是长治久安,真正是富强康乐,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

所以中国,自从汉朝大一统以来,汉武帝制定国家的教育政策,「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理念倒不是汉武帝发明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理念是中国古代圣王提出来的,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哪一个朝代的帝王、国家领导人都能够遵守,连蒙古人入主中国,满清人入主中国,都没有改变!我年轻的时候看历史,我对这个事情感觉得奇怪,你看每一个朝代都有兴革,唯独教育理念、政策一丝毫都没有改变。这是什么原因?一直到清朝末年,清朝末年废科举,立学校,逐渐远离中国传统的东西,要学西方人的办法了,它亡国了。民国成立,疏忽了教学为先,所以民国这么多年来,始终处於动乱的时代,你细细去找它的根在哪里。

圣人毕竟是圣人,他真的了解,指导的方向决定是正确的。《三字经》上一开头就把这个问题摆出来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育,真正教学的宗旨、目标,就在那个「习相远」。习是习性,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怎样用教育的方法,把这个习性拉近,回归到本性;本性是善的,这是真理!不但是教育家知道,古圣先王各个都明了。所以他要治理这个国家,第一桩大事是把教育办好,使这一切人从习性回归到本性,回不了头也是愈近愈好,他不出乱子,这叫做教育。所以底下讲的好,「苟不教,性乃迁」,那就不得了!你要不教就不得了。

人要是舍弃了伦理道德,没有能力还做不了大的坏事情;如果他有科学技术,他学了这些东西,那就不得了,他对於社会、对於人类就产生严重的危害,核武是这样发明的,生化是这么发明的。中国读书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知道,他也不说。你看中国不太重视科学技术,不是中国没有科学技术,在古代中国科技是领先世界的。我们在历史上曾经读到,王莽的时代就有人学飞行,就是现在讲的滑翔。三国时代,诸位在历史都很熟悉,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机械化的运输。为什么诸葛亮死的时候,把这套技术完全消灭,不留给后世,这什么原因?这是诸葛亮的智慧,是诸葛亮的大德。为什么?伦理道德不能跟科学技术并进,科学技术发达,伦理道德衰退,必定造成整个世界社会的灾难,他懂得!所以他把这个东西毁掉,不留给后人,不要从这方面发展。

所以,中国这些教学,两千多年来都是从哪里发展的?发展伦理道德。教你知道人与人的关系,知道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敬、要互相关怀、要互相敬爱、要互助合作;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圣贤教诲,教学的内容,不外乎这三桩事,这三桩事你要是真正懂得,处好了,天下太平,人在世间真的是享福!真的是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这是外国的历史哲学家,访问日本跟池田大作的谈话,我是看到这个译本,翻译本,台湾印的,里面有一段非常精采。他说今天在全世界,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世界的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孔孟跟大乘佛法。这是他提出来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世界问题。

所以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是中国的政治,不是中国的军事,不是中国的经济,也不是中国的科技,是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很值得人省思。他还说了一句话,能够统一全世界的,他这个统一,不是讲政治上的统一,这是讲教学、文化能够影响到全世界的,只有中国有这个资格。他凭什么讲?他是凭历史。中国从汉朝建国到今天两千多年,虽然当中改朝换代,但是始终维系著大一统,这在全世界历史上没有,没有这样伟大的国家。欧洲罗马帝国一千年的历史,罗马帝国亡了之后,再不能复兴,再不能统一。但是在亚洲,还有看到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它有资格在今天整个世界上起带头作用,外国人讲的,这不是中国人讲的。所以他鼓励日本人,他对池田大作讲,日本、韩国、中国、越南,这是一个文化体系,希望这四个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将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拯救这个世界。这是真正有学问、有见识的人,他才能说得出来。我看了这一段谈话,我非常佩服,很难得,说的一点没错。

今天我们这个依报,依就是现前的果报,无论是正报、是依报都是苦!那就看我们怎么做,如果我们做错了,那苦上加苦。做错了什么?方向错了、原则错了。台湾就是个例子,不知道发展道德教育,今天台湾的社会,我听不少同学告诉我,做父母的人,小孩不好教、不听话、不孝顺;听到很多老师告诉我,学生不好教。这是什么?孝道没有了,师道没有了。

你看我们佛门的教学,「净业三福」,这是所有宗派、所有法门的根本!这是佛法教学的大根大本,净业三福。第一句教的是什么?「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没有了,师道没有了,这教育就完了,圣贤的教育就完了,恢复本性的教育就完了。换句话说,我们本性没有了,习性是愈走愈远,这不得了!愈远灾难就愈多,灾难就愈重,现在这个灾难,佛法里面讲花报,将来果报在三途地狱,这个问题就是你信不信!你相不相信有三途地狱。实在讲这个问题不是说你信了就有,不信就无,不管你信不信,事实摆在面前。

我们今天看到『作所依』,我们感慨很深,尽管大家都错了方向,我们今天很幸运,我们还遇到圣贤教诲,还能接触这个边缘,我要修!所以我们今天所作所为,作些什么?「作所依」,作些什么?我们随顺法性。那就是说,今天社会大家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的九楼建一个万姓先祖纪念堂,我们提倡孝道,我们对於远祖都尊敬、都不忘记,现前的父母哪有不孝的道理。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们在做,我们希望这能推广。

我们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常教导我们的,心里面的想,什么是最善,纯善?现在我们总算搞清楚了,纯善的思惟就是念佛,心里想佛。佛最善,佛最清净,我们念佛就是念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诸佛如来都做到了究竟圆满,所以世尊教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什么?阿弥陀佛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达到究竟圆满。我们用这一句佛号供养我们的祖先,我们这个「万姓先祖纪念堂」就是念佛堂,这个供养祖先那是真的没有得比了!至善圆满的供养。希望我们这个能够发扬光大。现在我听说深圳有一个万姓先祖纪念堂,国内好像也有两处了。我们在澳洲,我们一个净宗学会,一个净宗学院,这里面都设万姓先祖纪念堂,纪念堂就是念佛堂,我们以至真、至诚、至善的佛号来供养先祖。

奉事师长,尊师重道,我们怎么表演?我们的道场供养老师的德相,老师都不在了,念念不忘,这是教育!教人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我小时候在南京念过书,念中学,我还有一个老师在,这个老师今年过世了。在前几年,他老人家还在,身体还健康,我在学校里面捐献一个电脑教室。我送了一百台电脑,建一个电脑教室,这个教室名字就用老师的,我老师叫涂世泽,用「世泽电脑教室」。报老师的恩,念念不忘老师,让全校的师生常常看到这个教室的名字,想到我们做学生的人念念不忘老师。我的道场,每个道场我都悬挂老师的照片。

你们也许看到,几乎每个房间你们都能看到韩馆长的照片,这是什么?这是义。韩馆长护持我们三十年,在佛门讲护法的功德不可思议,念念不忘护法之恩。今天我们在图文巴,这是小道场,不是很大,我们只有三个堂口,其中有一个我们纪念韩馆长,韩瑛堂。最大的一个堂口我们纪念老师,嘉南堂,嘉是章嘉大师,南是李炳南老师。另外一个,是新建的一栋建筑物,这里面十个教室,我们起的名字是东源堂,东是方东美先生,源是李木源居士。我们念念不忘老师、护法之恩,这是道义,这全都是教学,让社会大众,特别是让年轻人知道孝亲、尊师,对於曾经帮助我们的人永远感恩,所以我们应当这么做法。

现在的人忘恩负义,那我们所作所为是知恩报恩,对一切人我们讲道义,我们重道义,行道义;自行就是教他,教他就是自行,我们自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你说到,别人不相信。我们想想,孔老夫子教学为什么成功?他统统做到了,他所讲的没有一个字他没做到,学生服了。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他教成功了,也是他所说的自己全都做到。所以古圣先贤是自己先做到,然后再教人,现在我们不容易,我们是一面学一面来做,希望我说到的,我也能够做到,这是「作所依」。如果要错了的话,错了方向、错了宗旨,你作所依就苦了。你看到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争名夺利,你的方向要走名利就糟了,前途苦不堪言。利是大家所争的,必然变成斗争,斗争发展就是战争,今天战争要爆发就是世界末日,不能不知道!第八句:

【或名极苦。】

这个名词好懂,因为我们现前多数人都能够感受到,在现在这个社会活得很苦!如果是真正接受少分圣贤的教诲、神圣的教诲(神圣教诲是指宗教),你就会感受到比别人更深一层的苦报。社会一般大众感觉到现在生活苦,你会感觉到『极苦』,你看得比一般人广、看得比一般人深。

【或名躁动。】

这个也很容易懂,「躁」,浮躁;换句话说,没有定力。『躁动』,固然是不善的果,这个不善的果里头连带著不善的因。为什么?浮躁的举动,这个动是讲身、口、意,容易跟人结怨。古大德常常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浮躁是不知不觉跟人有了过节,往往自己不知道;到冤冤相报的时候,也不知道起因。不知道起因怎么样?他就怨天尤人。老天爷对不起我,某些人对不起我,不知道过去生中的过节,这很可怕,麻烦透了!所以,你要遇到真正的好老师,他教你,头一桩就是把你浮躁的习气伏住。这种教学的方法我遇到了,章嘉大师。

我年轻的时候还算是不错,懂得尊师重道,一般的礼节,我还都不会失礼,可是耐心没有!在这些大德眼目当中,我还是心浮气躁。但是自己觉得,比一般这些年轻人,我好得很多了,他们比我还不如。可是在善知识面前,我不行了,真的是不行,跟他一比就太悬殊了。这一点我受章嘉大师的影响就很深,他老人家所示现的,真的就像佛经上所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不但我深深感觉到,以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也跟我说,章嘉大师,佛法讲他的本不知道,他是不是佛菩萨、罗汉来应世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就迹(迹是他现前这个形相)来说,李炳南老居士说,至少他心地清净,他常在定中,这是可以肯定的。我在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第二个人像章嘉大师,他给你表现的都在定中。言语非常缓慢,像我们说话这么快,他没有,他一个字一个字很慢。说话、动作很慢,从慢才看到稳重,一丝毫浮躁都没有,看到他柔和、稳重、厚道,这就是教育!很可惜的,虽然是个出家人,地位太高,所以很少人去亲近他,他太高了。

我是有个特别的因缘,跟他老人家建立这个师生关系,大师平易近人,尤其对年轻人非常爱护。我们亲近他,实在讲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他德行的感召,言语教导,充其量不过百分之四十,德行感召占的比例大。这对我们初学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奠定往后修学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学,要学厚道、要学稳重,对人对事对物要学圆融。古德告诉我们,「直而不能枉,不可与大任」,不能重用这个人;「方而不能圜,不可与长存」,所以做人内要方外要圆,外要厚,外要稳重。这一段最后一句:

【或名形状物。】

『形状物』也不好懂,清凉大师有注解,形是什么?有形,就是有形状,「有形状皆苦也」,这句话,我们可以引用老子里面的一句话说,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身是个形状,我有身就有苦,就有生老病死苦,就有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佛经上的八苦,五阴炽盛,只要你有形状,你就没有办法离开这八种苦。所以,六道里面高级的凡夫,像老子一样,高级凡夫他知道,他不要身相,这个形状他不要。那是什么个境界?六道里面天道里面的无色界天。

无色界天没有身体,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灵界,那是真正的灵界。因此三苦,苦苦他没有,坏苦他没有,色界天有坏苦,无色界天,苦苦、坏苦都没有了。有形状的,这个在六道里面是色界天以下都有形状,所以他没办法离开苦。到无色界,实际上无色界还有行苦,但是这是最微细的。三大类的苦,两大类最严重的,他离开了,行苦没有离开,这个叫做「形状物」。密训世界的苦圣谛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