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四七讲) 2003/5/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47
诸位同学,请看娑婆世界邻近十方,十段的第四段丰乐世界: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北,次有世界,名曰丰乐。如来於彼,或名薝卜华色,或名日藏,或名善住,或名现神通,或名性超迈,或名慧日,或名无碍,或名如月现,或名迅疾风,或名清净身。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到这里是一段。这世界的名称好,名一定跟实相应,实如其名。这世界『丰乐』,「丰」如果单独就这个意思来说,是指物产丰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物质文明高度的发展。但是这个字里面,必然包含著文化水平高,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水平,物质生活再丰富,「乐」这字不会圆满。尤其是在大乘佛法里面,大乘佛法里面乐的标准是觉悟,人觉悟才乐,迷惑颠倒的人哪里来的乐。佛所讲的三苦、八苦,我们底下一品就讲到「四谛品」。佛给我们讲世间只有苦没有乐,真正的乐要到出世法里面去找。什么是乐?涅盘是乐。
有很多人不懂,以为涅盘就是死,这很恐怖,哪来的乐?其实这都是对於名相意义没有真正的了解,真正了解之后,你就晓得涅盘不是死;涅盘确实有灭的意思,灭什么?灭烦恼。人没有烦恼那才真正是乐,有烦恼哪来的乐?灭是灭烦恼,把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统统灭掉了。其实佛说灭是方便说,对权小(小乘里面讲四谛),佛说灭大家容易懂。灭烦恼、断烦恼,都是对权小说的;在大乘法里面不是灭、不是断,是转,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涅盘什么意思?涅盘是不生不灭。这意义殊胜,我们听到欢喜。怎样把生死转变成涅盘?转的方法,或者在权小里面讲,断的方法、灭的方法,方法很多。总而言之,关键就在一个觉,只要觉就能转,就能断,就能灭;如果没有觉,没有智,怎么样也断不了,也灭不了,也转不了。这些道理我们要懂,这是真理,所以才真正称得上丰乐。看这名词的样子,好像跟极乐差不多,这是丰乐。
怎样把我们这世界,娑婆,娑婆它的意思是堪忍,这里面引申的意思很苦。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跟我们这边做一个对比,我们这里这么苦,它那里一点苦都没有,这称之为极乐。所以极乐是对我们讲的,我们称它作极乐,他方世界不一定称它是极乐世界。「名可名,非常名」,一个人有很多名号,佛菩萨的名号多到数不清,说不尽。前面也都跟诸位报告过,这佛在经上讲的,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名号都是佛的名号。现在怎么样把我们极苦的世界转变成极乐的世界?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就在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通过《华严》的学习,我们就明了了。目前切身的问题,如何转变我现前的境界,转苦为乐?如何转变我现前的生死为涅盘?这是我想每个同学迫切希求的,扭转的枢纽确实是在智慧、是在觉悟。到下一品《四谛品》里头讲「苦集灭道」,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讲到藏通别圆。一般人只知道四谛是小乘人学的,十二因缘是缘觉学的,殊不知天台大师给我们讲四谛、三十七道品,都说成藏通别圆;藏教的四谛、三十七道品是小乘,别教的是大乘菩萨,圆教是华严,所以四谛、三十七道品,通大小乘一切法。
我们现前怎样离苦得乐?苦从哪儿来的?你把那个根源找到,从根源上下手,这一转过来,果报马上就变了,我们这一生离苦得乐就兑现了。所有一切的苦从三毒烦恼生起的,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事实,只要你把内心的三毒烦恼转过来,你就得乐。转三毒为三善根,善,快乐!大小乘经上常讲,只是我们自己粗心大意,没听懂,或者有人说:我听懂了,我做不到。实实在在讲,从前章嘉大师告诉我:你还是没听懂,听懂了,哪有做不到的道理?做不到是没听懂。所以佛法是知难行易,念头一转就离苦得乐,转不过来,实在讲没懂,没有真正清楚,没有真正透彻,还是知的问题。知难,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知难,行易!诸佛如来跟凡夫是一念之差,一念觉,凡夫成佛;一念迷,你就当凡夫,就搞六道去了,一念。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一念觉,第二念又迷了;或者第一念觉,第二念还觉,第三念又迷了,这已经算是不错了。这什么原因?知觉不够,敌不过烦恼习气,你这一迷,好像打仗,你打败了,又被烦恼习气转了,你不能转它,它就转你;你能转它,你就成佛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讲到涅盘,涅盘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涅盘是不生不灭。所以我们要晓得,一切众生包括无情的植物、矿物,佛给我们讲命,每个人都有两条命,你懂得吗?凡夫不知道,凡夫只知道一条身命,身会死,没错。为什么?身是色相,色相有生一定有灭,哪有不灭的道理!可是就是生灭这相里头,有不生灭的性,性不生灭。性是什么?见闻觉知。佛在《楞严经》里面十番显见,显见不灭。世尊跟波斯匿王讲的话,波斯匿王那个时候六十二岁,他跟释迦牟尼佛同年,波斯匿王六十二岁,就是释迦牟尼佛六十二岁。释迦牟尼佛跟他讲的,用比喻让他觉悟,那一段话说得很有趣味,佛问他:你怎么知道你会死?他说得很好:我一年比一年衰老,我这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我知道终归这身体是会灭的。他就讲童年时候,十岁的时候,二十岁比十岁就老了,三十岁比二十岁又老了,一直到今年六十二岁,比从前五十岁的时候身体差多了,所以知道这身体一定会变灭的。佛点点头,如是如是,没错。
然后再问他:你这生灭身体里头有不生灭的东西,你知不知道?他说:我不知道。佛就举个例子,就问他:你几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恒河?印度恒河非常有名,世尊弘法可以说大部分的时间在恒河流域,他举这桩事情:你什么时候第一次看到恒河。他说三岁,三岁跟他母亲去上庙烧香(那是神庙,这庙在恒河边上),我看到恒河了。佛就问他:你二十岁的时候看到恒河,你这个见有没有老化?没有,我「见」这个能力,二十岁跟三岁见的没有两样。你今年六十二岁了,你见恒河的那个见有没有老化?他说没有。佛就说:凡是会逐渐老化的一定有生灭,没有老化的它怎么会生灭?波斯匿王从这地方觉悟。这个见是什么?见性。也许我们说:我现在这个见,眼力不如从前。不如从前是什么原因?是你物质这个色的工具能力退化了,不是能力退化。怎么晓得不是能力退化?你配副眼镜,看得很清楚,跟你年轻时候见的没有两样。由此可知,你能见的那个能力决定没有退化。根身衰老有退化,我六根的能力不退化。年岁大,听力不行了,要戴助听器,戴助听器你还能听,说明你闻性没有变化。会有变化的有生灭,没有变化的怎么会有生灭?波斯匿王懂,生大欢喜心,知道我也不生不灭,真的不生不灭。
这生灭身是什么东西?身是一个工具,中国民间常讲灵魂附体,我们这身就是我们的灵、神识附在这身上,所以你要晓得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见闻觉知的性是我,为什么?它不生不灭。《楞严经》上常讲「常住真心」,这是自己,不生不灭。一切众生都如是,不但有情众生(我们讲动物),植物、矿物也是不生不灭,它有法性。现在科学实验证明,所有一切物体都是活的,它有知觉。佛在经上,也是《楞严经》上讲的,讲得好,「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能变的是灵知的心,所变现的境界怎么会没有灵知?有灵有知它就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我们不要以为矿物,矿物大概没有生命了,错了,都有灵性。佛讲「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华严》也是这样说的。灵性遍一切处、遍一切时,现在人讲的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佛说凡夫迷了,什么叫迷?迷失了灵性,不知道自己有灵性,更不知道灵性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迷了之后生起知见,这知见是错误的,这一发展愈错愈讹,愈讹愈错,这样才变现出十法界,变现出六道,变现出三途。本来是极乐,本来是丰乐,现在变得这么苦。
佛又告诉我们这苦的境界不是真的,这境界是什么?梦幻泡影。实实在在讲是一念,一念不能迷,一念要觉。我们今天听了佛这些教诲,也很感动,也很向往,希望也能觉悟。但是,他就是悟不了,悟不了的原因就是我刚才所说的,第一念正觉,第二念就起了无明,第三念像法相宗里面三细相现前,六粗相现前,就这么回事情。然后怎么样?著相不见性,迷在相里头,性是什么完全不知道,性就在相的里头。大经上常讲「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就是会不过它的意思,我们要怎么办?怎么才能够真正醒悟过来?诸佛菩萨、古圣先贤他们的经验非常丰富,总结诸佛菩萨无量劫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长时薰修」。你要不长时薰修,你敌不过烦恼习气,只有长时薰修,逐渐逐渐真的明白了。明了一定要到相当的程度,你的智、你的觉能够敌得过烦恼,烦恼就转变了,就变成菩提,变成智慧。你敌不过的时候,你那一点觉,那一点知,不管用,还是要受烦恼的控制,还是要为烦恼服务。这意思同学们能不能体会?到哪一天知觉真正能做得了主,烦恼转变过来要为知觉服务,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丰乐的境界现前了。
这世界的众生,这个说法初学的人不太好懂,换个话说,这世界的居民,大家好懂。这世界里头住的人民,讲众生,所有一切统统包括在里头;讲居民,这是众生里面的一种,一类。众生的范围广,人民范围很狭窄,因为人民只是一个族群,但是大家容易理解。好教!他有善根,他有福德,如果没有善根、没有福德,怎么可能有丰乐的世界?我们知道这是依报,依报随著正报转,你一看依报丰乐,你就肯定这地方的居民善根深厚,有智慧、有福报,佛菩萨到这地方来教化容易。他有智慧,他能信能解;他有福报,他能行能证。世尊几乎在所有经论里头,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修福修慧。近代的圆瑛法师,他的道场在上海,我去拜访过,明阳法师接待我。我看到老法师的「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圆瑛法师。这是正确的,一点都不错。在我们想像当中,佛在这世界教化众生,必然也是像圆瑛法师一样教大家求福、求慧、要求生净土,求生净土就是变丰乐为极乐,这是究竟圆满的果报。
我们看如来在这世界,名号就是教学的纲领,『如来於彼,或名薝卜华色』。这名号里头著重在「色」,现的色相,色相的美好像薝卜华,薝卜华到底是什么花?印度有,翻经的法师加以注解跟中国人所说的栀子花很相似。栀子花可以入药,中药里面有,这花颜色美,香气浓,作用很多,佛在这地方示现的色相,用这来做比喻。一般经典里面常说的,我们看到最多的,佛现的色相是金色,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的「紫磨真金色身」,栀子花的颜色也是黄的,也是黄色的,人看到了喜欢,生欢喜心。
色相的圆满是摄受众生必要的手段。教化众生,如果众生看到你不喜欢,你有再高的德行,再好的学问,再大的慈悲都没有用;他不愿意亲近你,不愿意跟你接近,你就不能度众生了。我们学佛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就不能不学习如来度众生的方法,所谓是善巧方便,这里面实在讲善巧方便多,说不尽,他有一个总的原则、总的纲领,你要能够抓到,你就能够学到佛度众生的善巧,那是什么方法?儒家讲得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两句话讲得好。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想到这一句?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为什么我跟人处不好,我们差的就是什么?差的没有内省。孟夫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没有做到!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遇到麻烦,遇到障碍,他的反应:我没错,错在他。这结永远解不开。圣人不如是,圣人遇到困难、遇到障难,回过头来想自己,反求诸己,别人没有过失,过失在我自己,我做得不够好。纵然你做得好,还引起别人误会,那就是我做得不够好;做得好,别人赞叹,没有误会,你才圆满,这里头有大学问。你遇到一个多疑的人,烦恼很多的人,专门找麻烦的人,你怎样能回避,这是你的学问、是你的功夫;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真实智慧,善巧方便。
我们特别是在《华严》里头,《华严经》长,分量大,内容很丰富,佛在这里头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在前面《世主妙严品》里面读过,参加这法会,十法界一切圣贤众生统统都在里面,没有缺席的,真正是大圆满。佛菩萨怎样跟十法界众生相处,处得那么融洽,那样的美满,那样的自在,这就叫成佛。我们自己的麻烦,这个看得顺眼,那个看得讨厌,这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谁做主宰?你家里头的佣人做主,烦恼习气,八识五十一心所是你家里的佣人,你自己可怜不能当家做主,主人公是见性、闻性,六根根性是主人;根性不能做主,你说你可怜不可怜?主人要能当家做主,所有的佣人他们都很有能力,都很能干,听你指挥,替你办事。诸佛菩萨如是,声闻缘觉如是,所以他们称正觉。我们凡夫可怜,这前面讲过多少次了,也有同学们口头上也常常挂著「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没错,现在这佛做不了主,当不了家。佛变成什么?佛被人冷藏起来了,被幽禁起来了,家里的佣人当家,胡作妄为,造种种恶业,感种种苦报,让你这当家主人也困在里面;虽然你是不受影响,真的,确确实实不受影响,但是你困在那个地方不起作用。诸佛如来说你是可怜悯者,你是佛,你是个可怜悯者的佛。
这是讲诸佛如来在九法界示现色身,这相好是接引众生的方法。凡是真正修行的人,相貌哪能不好?为什么?相随心转。你心觉悟了,心清净了,觉悟了,觉悟的相;清净了,清净的相;慈悲了,慈悲的相,都是好相。我们标榜的这五条: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说这相好不好?用薝卜华色来形容。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四段丰乐世界名号的第二句:
【或名日藏。】
『日』是太阳,『藏』是含藏。我们现在知道太阳是一个星球,是完全在燃烧的星球。它所含藏的,用现代人的说法是大量的能源,但是能源的量再大,也会有烧完的时候。这科学家知道,他们也能够计算出来太阳这样的燃烧还能够燃烧多久。世界有成住坏空,讲我们这最小的世界,太阳系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现在是在住的阶段,太阳系形成,成,现在在住;住劫后面就变坏,坏了以后就消灭,就空了。但是成住坏空、成住坏空永远不断在循环,这就是物质不灭的定律。何以不灭?因为它法性不生不灭。它是什么变的?法性变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这两句话说尽了。
在佛法里面完全是取表法的意思,表法我们看到这名号就晓得,自性里面含藏著无量无边的智慧光明,像太阳一样遍照十方。实际上,我们晓得太阳的能量有限,光明也有限,并不能普照十方,但是自性里面的般若光明,确确实实它是真正的遍虚空周法界。德能从智慧现出来的,相好也从智慧现出来的,所以这三种,智慧是体。连德能、相好也从智慧变现出来的,难怪佛法里面,始终追求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的智慧。这一句话我早年讲经,常常用究竟圆满的智慧来说,因为这样讲法大家好懂。无上正等正觉不好懂,究竟圆满的智慧,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智慧能生万法,能现万法,这是性之体,法性的本体。迷了,它就起变化,就变成无明,变成烦恼,变成妄想,变成分别,变成执著,觉了统统是智慧。这名号给我们的启示,学佛是学智慧,佛法决定不迷、不愚、不痴、不消极,是真真实实有用的学说,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问题。第三个名号:
【或名善住。】
这名号好,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佛在《金刚经》上其实就是讲两个问题,须菩提尊者问的,实际上他问就是代我们问。他问了两个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应云何住」。这在修行人来讲是两大问题。第一个怎样把我的心(就是妄念)降伏住,使我这心里头没有妄念?第二个问题,我们的心到底要安住在哪里?佛说这一部《金刚经》就是答覆这两个问题。《金刚经》,同学们读过没有?学过没有?我读过,我学过,我也听讲过,怎么样?你的妄念有没有伏住?没有。心到底安住在哪里?不知道,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到处乱跑。般若不容易!
我讲《金刚经》的时候也说过,《金刚经》要跟净土一比,净土确实是超胜,无怪乎一切诸佛赞叹。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六方赞叹,实际上《弥陀经》梵文原本是十方诸佛赞叹,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省略了,他只讲六方,四方上下。在原本里面你能够看到有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这是罗什大师省略掉了,玄奘大师的译本里面具足;玄奘法师是直译,罗什法师是意译的。在《无量寿经》上我们看到十方佛赞叹,有道理。这两大问题你要是问净土宗的学人,一句话就解答了。「云何降伏其心」?阿弥陀佛。这问题解决了,你的妄念不管什么念头,善念也好,不善念也好,念头一起,「阿弥陀佛」,把这念头压下去了。所有一切的念头统统归阿弥陀佛,不是把妄念、妄想全部都降伏住了吗?再问应云何住,我这心要住在哪里?阿弥陀佛,住在阿弥陀佛上就行了,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一物,你决定往生。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古大德说得好,永明延寿大师讲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是净土的胜方便,最殊胜的方便,这法门不可思议。
这法门什么人成就?两种人最容易成就,上智、下愚。上智的人一听到这法门,这容易太简单了,我何必去自找麻烦?就是祖师大德所说的,三藏十二部让给你们悟,八万四千行饶给别人行。你们爱怎么行就怎么行,我放下了,三藏十二部放下,八万四千法门也放下,只要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不再有第二个妄念;万缘放下,一心专念,这就是念佛三昧,这就是善住。下愚之人,我们讲他没有知识,他不认识字,他没有念过书,什么也不懂。他听说一句阿弥陀佛,他自己有自卑感,我干什么都不行,这一句阿弥陀佛行,我会念,老老实实一生就念这一句佛号,他成功了。《弥陀经》都不会,《弥陀经》讲什么东西他不知道,他没有听过。谛闲法师那个念佛站著走的锅漏匠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下愚。当中,难了,上不上,下不下,你说他没知识,他读得很多,听得很多;你说他真有智慧,他烦恼伏不住,二六时中妄念纷飞,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心想什么就住什么。凡夫的心实在讲,住就是他的求、他的愿,住名闻利养,住五欲六尘,住贪瞋痴慢,累死了,也苦死了。
善住的人,佛在《金刚经》上教须菩提尊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正确的,我们做不到,住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再学无住生心,这是个巧妙的办法。诸位想想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八个字谁不会念?谁能做得到?无所住就是真心现前。惠能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大师确确实实是应无所住,住无所住,心里头一个念头都没有,一念不生,但是怎么样?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真心。
如果你要学,好,我什么念头都不要想了。你以为你无住了,你住在无住上,还是有住。住在无住上的是无想定,好,无想定将来生四禅无想天,外道天。跟四禅,四禅天人有大福报,他们在享福;外道天里头的人没有福报,他享不到福报,他完全被困惑在无明里面,定是有了,没有慧,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佛法里面讲禅定,有止有观,有静有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他清楚、他明了。所以这里头有定有慧,观是慧,止是定,静是定,定慧等学,止观不二,这善住。他不是无明,跟无想定完全不一样,无想定里头只有止没有观,只有静没有虑,所以那个定修成是一片无明覆盖,什么都不知道。
佛法里头教导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定里头没有虑、没有观,怎么会开慧?所以定里头有境界,那个境界要清楚、要明了。怕的是什么?不善住,境界现前你执著了,起了分别执著,魔障就现前。所以参禅、持咒容易遭魔障,为什么容易遭魔障?你要晓得,你没有智慧拣别境界,你在境界里面起了分别执著,好,立刻入了魔境界。《楞严经》末后佛说了五十种阴魔,都是定中发现的境界。五十种每一种是一个大类,每一大类里头境界无量无边,你要有智慧、有能力拣别。如果你真能守得住释迦牟尼佛教须菩提的那个原则,那就没问题了。《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八个字你要是会了,五十一种阴魔现前,你很顺利通过,你不会遭魔。遭魔就在什么?就在著相,就在动念;「不取於相」,你取相,「如如不动」,你动了心,动什么心?贪瞋痴慢。顺自己境界里头动了贪的念头,不顺自己意思的动了瞋恚的念头,这叫动。如如不动,不起贪瞋痴慢。
我们讲最初方便现前下手的功夫,在一切人事物顺境、逆境里面,怎么用功法?决定不起控制的念头,决定不起占有的念头。我们从这里下手,慢慢的功夫就得力了。自己清楚,我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不想控制,我不想占有;有这念头是迷惑,有这行为是造业。为什么会有这种念头起来?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能控制得住吗?你真的能占有得了吗?你要果然能控制,果然能够占有,佛菩萨都来拜你做老师,为什么?他做不到。你能做到,那你就比他强多了。所以,你自己以为控制了,以为占有了,那是作梦,自己在造业自己不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法是空的,自己的身、自己的心也是空的。身,现在我们懂得,刹那生灭,不是说等你死了才叫做灭,刹那生灭,刹那生灭的现象就是老化,我们讲老化。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这连波斯匿王都明白,他说我不是一年一年的老,我是一天一天在老,一天比一天老,这话就相当觉悟,再进一步的是一秒钟比一秒钟老,不是这样的吗?
身保不住,心妄想纷飞,变化无常,所以四念处里面教我们「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身不净,观法无我」,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如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佛讲的话是真的,一点都不错,应作如是观,这才叫真正善住。我们没有这能力,我们懂得经上讲的这道理,但是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对於经教理解得还不够透彻,所以还不能起作用;理解透彻之后起作用。真正理解透彻,智慧开了,烦恼习气不起作用,你才能做得了主。所以,今天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讲得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善因善果,这是真正聪明人。心里头不能有别的东西,只要有阿弥陀佛就好。但是你不能夹杂,你夹杂,依旧没放下。
我过去在台湾讲经,这事情大概在十几年前,遇到一位老居士,过年的时候来拜年,跟我说:法师,现在我一心念佛,我什么都放下了,但是就是孙子放不下,其他都放下。我就告诉他,我说你念佛有障碍,你得不到一心不乱,不但一心不乱你得不到,功夫成片都不容易。他说为什么?你孙子放不下!他说那怎么办?他常常心里挂念著孙子。我告诉他:你把你这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无论在什么地方他常常想到他孙子,想到孙子,当然就把阿弥陀佛忘掉了,功夫不纯,你的心还有牵挂。这种牵挂就是轮回心,一切作为是轮回业。你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别的都放下,将来变成什么?福报,你修这一生修的是来生的福报,不能往生。
真正要想往生,要彻底放下。这彻底放下,人说:学佛的人好像一点感情都没有。没错,学佛的人把感情转变成智慧,必须要晓得这佛在大经上讲得很清楚,智慧跟情是一体,是一桩事情,觉悟了叫智慧,迷了就叫感情,它是一个东西。所以情重不怕,只要一觉,情重智就高,它是一不是二,一体的两面。但是迷了,智慧变成感情,往下坠落;觉悟了,感情又变成智慧往上升,上升下坠是一个道理,不是两个道理。所以,从前李老师教我,我们既不是上智,又不是下愚,想想学上智学不到,学下愚,这李老师教给我。上智是真学不到,学下愚,愚不可及。他老人家跟我讲他是学愚,学了几十年还学不像,后给我说,学愚也不容易,但是真能够学愚,没有不成就的。这是老人家他自己一生修学的心得跟我谈过,我的印象很深。
经教,实实在在讲现在没有人讲,没有人弘扬,如果这世间还有一些人到处讲经说法,我绝对不会讲经。没有人讲了,我们身是佛弟子,续佛慧命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天职。在这时代无论在家出家,你是真正佛弟子,你不能够延续佛的慧命,怎么对得起佛,怎么对得起众生?为这桩事情,这不能不讲。所以我对於弘法、护法的,无论在家出家同学,我一点点嫉妒心都没有,我欢喜,我会全心全力协助,修随喜功德,但是没有人干,逼著自己非干不可。
这个样子,你要讲经,你的心要不安住在经教上,你怎么能讲得出来?念佛的人要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上;你要学《华严》,你的心要安住在《华严》上。经的分量太大,抓它的纲领。纲领很明显,普贤的十愿,文殊的十波罗蜜,这二十句抓住了,你的心安住在这上,那你是住《华严》。通途法门,佛常讲,菩萨心住六波罗蜜,诸佛如来心住平等,清净平等,善住;决定不住六道轮回,决定不住小乘。换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觉悟人安住之处,真正觉悟人住一真法界,住极乐世界。如果我们对人天福报,欲界五欲六尘的享受,还有留恋,还有向往,你的心住在这上。这里头财、色、名、食、睡,佛常讲这是地狱五条根,你怎么能住这儿?但是我们冷静观察,这世间人哪一个不住这里?这事情麻烦了,佛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连佛法都不能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法都不能住,非法是名闻利养、是五欲六尘,你怎么会住在这里?
大乘经上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你要是真的知道了,经论里头还有两句话: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这是解释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事实真相。所以心清净一切法清净,心平等一切法平等,心真诚一切法真诚,你就见到法性了。见性不著相,你就如佛所见,佛法里面讲佛知佛见,见性不见相是佛知佛见;见相不知道有佛性,那是邪知邪见。我们每天展开经卷就是亲近佛陀,亲近菩萨,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这缘有了,缘不容易!
我们想想在今天这社会,每天我们在一块共同来学习经教,不多见!天天干,锲而不舍,不是偶尔,长期的,尽形寿的,我们依然不得受用,这原因是什么?原因不外乎两种,第一种我们的业障太重了,天天唤,唤不醒,偶尔醒过来翻个身又睡著了,就像这种情形。第二个我们的薰习不够。这是实实在在的话,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我跟大家在一起学习《华严》四个小时,还有二十个小时,你要不是自觉自发,你肯定随顺烦恼习气。诸位想想看,二十四个小时只有四个小时随顺经教,或者我们说得好听一点,随顺性德,二十个小时随顺烦恼习气,你怎么会成就?
从前佛教丛林寺院容易成就人,什么原因?八个小时听经,八个小时念佛,一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经教上,另外八个小时,你想打妄想大概也没有时间,你累了,累了只好休息;睡觉是无明不是妄想,他容易成就。就是个念佛人,我们看看念佛往生的,在时间上比例来说,一天都是十几个小时在念佛,在佛号上,除了休息。锅漏匠三年为什么成功?他佛号不间断,老师教他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就接著念。他一天休息的时间算他八个小时,十六个小时在念佛,他成功了。没有别的,确实善导大师讲的「总在遇缘不同」。他的缘殊胜,就是他有这机缘,能够让功夫不间断,这就是第一殊胜的法缘,善住我们要学。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