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二九讲) 2003/4/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29
诸位同学,请看第四段师子世界,佛十个名号看第七个,第七个名号:
【或名清净。】
世尊在此地给我们略举十个名号,每一个名号对我们现前的修学都是有很深的意思,也就是时刻的在提醒我们『清净』重要!特别是修净土法门,经论上有说,祖师大德也常说「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跟如来果地上寂灭、寂静相应。由此可知,无上道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心修得的。清净的反面就是染污,我们在六道轮回,无量劫来总不能避免外面六尘境界的薰习(就是染污),这薰习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换句话说,很不容易觉悟,很难回头。听了佛法,读到经论,有时候醒过来觉得佛所讲的对,我们自己认真反省,承认是做错了,不应该被外面欲境所染,失掉了自己的清净光明。但是这种觉悟力量很薄弱,一转眼又迷了,迷的时间长,迷的力量大。
这一迷什么时候还能够觉悟?很难说。天天听经,天天学教,境界现前依然保不住。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染污的薰习力量是多么大。可是佛祖告诉我们,你要敌不过染污,这一生就不能成就,这一生也只是种一点善根而已。你要问什么时候你才能有成就?什么时候你觉悟,真正醒过来,不再随顺五欲六尘的污染,你就成就了。古时候修行人可以说缘比我们殊胜,有好老师教导,谚语所谓 「严师出高徒」,老师教学非常严格。但是今天没有了,今天老师要严格的教导,学生就跑了,学生不能接受。说实在话,你找不到学生,这是真的。
佛菩萨示现在今天,要示现老师的身分,不能不随顺学生,你说多难!要怎么样能诱导学生回头,真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你说用真诚心去感化,他已经冥顽不灵了;换句话说,你所示现的他看不懂,你所说的他听了觉得奇怪,跟现实不一样,跟一般人所想所做的不相同。世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名闻利养,都在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你说你要放弃不要,你可以!你的示现,他在旁边看:这人是傻瓜,这人已经不合乎时代,他要被时代淘汰了,他是古人,他不是现代人。你说这事情有多难。
怎么能恢复到清净?示现,示现自在往生。就在这半个世纪之内,我们亲眼见到的,亲耳所闻的,也有二十几位,几个人感动?不能说没有,太少了,万分之一都没有。我看总得用百万计,一百万人可能有一个人受了感动,也发愤来修行,不成比例!诸佛菩萨不灰心,依旧在示现,示现其他的样子。仁义道德已经没有办法感动人,要不要示现?要。要给社会做一个正面的样子,有没有效果不需要问,我们知道众生有缘见到、听到了,这有缘至少阿赖耶里面种一个善根,种一个正法的种子。要这种子起现行,开花结果,那不是容易事情。所以,我们应当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向佛菩萨学习,为社会大众做出智慧、善意、清净的榜样。第八句:
【或名瑿罗跋那。】
这一句是梵语,清凉大师有注解,《疏》里头说「北方瑿罗跋那者」,这还是省称、省略。「具云,瑿湿弗罗跋那。瑿湿弗,自在也」,翻成中国意思是自在,「罗跋那,声也」,中国意思是声音,所以这名称就是「圆音自在」。如来果地上得圆满音自在,正是经论上常讲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梵语就称为瑿罗跋那,这是教化众生不能少的。名号显示的是果德,圆满的音声,音是什么?这果德怎么修法?总不外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欢喜为人说法,时时刻刻不忘把如来的大法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是音。
我们知道佛在因地作菩萨的时候,累劫修行,就算《华严经》上所说的,从初信位到等觉,修行的时间不止三个阿僧只劫。三个阿僧只劫是从初住说起的,十信位没有包括在其中,十信位的时间很长。为什么?他有退转。十信位道心不坚固,进进退退,但是他绝对不会退到凡夫位,这就是说十信菩萨证得位不退,位是地位,不会退到凡夫。因为他在断烦恼只断见惑,思惑没有断,断思惑这过程当中,进进退退太多太多了,天上人间。为什么?烦恼习气太重,佛法薰习得不够。以我们现前而论,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我们用了多少时间在接受佛法的薰陶?没有接受佛法薰陶,你不就是接受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在薰习吗?所以还是烦恼习气薰习的时间长,佛法薰习的时间短,这是修行不容易成就真正的原因。只要把经本放下,离开课堂就是烦恼薰习。
世尊当年在世,每天二时讲经,上课;二时是现在的八个小时。其他的时间,佛没给大家上课,同学们互相讨论研究、参禅思惟,这佛法薰修的时间长。佛陀在世,僧团里面晚上休息时间不长,四个小时,中夜睡眠,中夜是晚上十点到两点,四个小时,这是睡眠休息的时间。除了这四个小时休息之外,几乎都是在受佛法薰陶,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二十个小时没有离开佛法。他所想的,他所思的都是佛陀的教诲,所以那些人有成就;都是做榜样给我们看。
我们现在在这时代,业障比那个时候人重,从哪里看到?你看从前他们那些人心地清净,一天吃一餐就可以,睡四个小时就足够。现在人睡眠一般八个小时,睡眠不是个好事情,睡眠,你对於圣教薰习中断。这中断不要紧,依旧受烦恼习气的薰习,这话怎么说?他睡觉不老实,他作梦。作梦是不是烦恼在薰习?你说这事情麻烦不麻烦?所以今天讲成就谈何容易,我们不能不知道。就是看近代,我们眼前念佛有成就的人,仔细观察他们,他们这一句佛号昼夜不离。无论在什么时候,他跟你谈话的时候,佛号停了,话讲完了,他佛号又提起了。我们仔细观察,他虽然没有出声音,他嘴唇在动,我们就知道他佛号没有中断,这样的人他能成就。
所以,我们想想世尊当年在世,僧团里面的修行,一天二十个小时,每天出去托钵,托钵是一堂功课,没中断!他不是念佛,他就是在参究,走路没有中断,托钵没有中断。释迦牟尼佛的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集体给我们做示范,我们明了这里面有许许多多是过去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的,应化而来的,给我们这些凡夫做影响众。释迦牟尼佛教我们,那个学习的人怎么学法?这一千多人就做出学习的样子来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圆音说法没有白讲,这些学生真干。
【或名最上施。】
施是布施,最上的布施是什么?法布施。这在大乘经论里面我们看得太多。在中国,《金刚经》大家最熟悉,经上佛常说就是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那个福德总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的法布施。《普贤行愿品》读的人多,普贤菩萨也是讲「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第一句话就说「如教修行供养」,这一句很重要。一般大乘菩萨讲布施,普贤菩萨讲供养,以最极真诚恭敬心来修布施就是供养,我们能够如教修行,佛怎么教我,我就怎样做。就像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面讲的,「佛教我们做,务必认真努力去做到,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决定不要违犯」,这就是依教修行供养。供养谁?第一个是供养法身,第二个是供养佛陀,第三个是供养自己,第四个是供养一切众生。全都供养到了,功德不可思议,利益等虚空法界,『最上施』。
因为众生闻法开悟,悟了之后,智慧现前,德能现前,相好现前,绝对不是世间大千世界七宝能够相比的。为什么?大千世界七宝这是比喻,不可能的事情,只能供给你物质的享受,不能帮助你开悟,开悟能了生死。你拥有大千世界七宝,你还是搞生死轮回,你不能了生死,你不能出三界,那又有什么用处?换句话说,财物不能解决问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给自己带来麻烦。什么麻烦?造业。就是造善业,你有财富到处去布施,做好事,叫善业,这善业里头有夹杂,不是纯善。做善事,纯善的心不夹杂自己丝毫名利在里头,太少太少了。我们要学,学佛最上施,勤修法布施,法布施里面也有财。
今天我们用经书布施给别人,这经书要钱去印,自己不能印,你去买也要花钱,所以这里头有财布施,有法布施,里面还有无畏布施,圆满的布施,圆满就是最上的。我没有能力,没有钱。没有钱,你为人说法,你把佛法介绍给别人,讲给别人听,这里头也有财。什么财?内财。我用我的身体,用我的体力,用我的精神,用我的时间,用我的言语,用我的表态,内财布施。佛在经上说,内财布施的果报超过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你这是内财布施。在道场,在所有一切公共的场所,我们发心做义工,义工就是内财布施,不一定在佛门。许许多多集会团体,私人的公司行号,甚至於政府机构,我不要待遇、不要酬劳,我来为你们服务,这是修布施。你虽然不要酬劳,果报比要酬劳还要殊胜。
世间事,你要是真正看透了三世因果,你才晓得果报不可思议,种善因必定有善果,造恶因肯定有恶报。我们学佛总得要学会最上施,学会了之后,还特别要记住,不受果报。你要想接受果报,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果报在哪里?来生一定在人天享福。享福很可怕,福报一现前,享福就享糊涂了,迷惑颠倒了,又要造罪业了。这佛门常讲「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不知道修福,造作罪业,第三世堕落。这事情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常常记住佛的话,常常想著佛的行谊。佛有福报不享受,有再大的智慧,再大的福报,生生世世永远过著清贫的生活,你就不会堕落,智慧福报会不断的向上提升。所以连诸佛菩萨都不敢享受,那是一切堕落的真因缘。末后一个名号:
【或名苦行得。】
前面第二个名号「苦行」,这地方『苦行得』,著重在「得」这字,好!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无上正等正觉,他怎么得到的?苦行得到的。我们相信不怀疑,为什么?我们看到了,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一生当中坚持苦行。他不是不能享受。他的护法,护法都是他的学生,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当时那个时代十六大国的国王都是他的学生,供养太丰厚了,他不要,他每天还是出门去托钵。提供道场,佛接受。像诸位熟知的只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都是当时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他们供养的,佛接受,接受他们邀请,到园林里面讲经说法。用现在的话来说,佛只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园林的产权依旧是这些主人的,佛不要,佛的弟子也不要,真正把佛这一套学到了。你供养很好,很感谢,借你这地方成就道业。佛出家,如果接受别人房地产的供养,那佛不又回家去了吗?哪有这种道理!
佛教传到中国,中国这社会跟印度不一样,印度那个社会出家人出去托钵,社会大众赞叹,每个人都欢喜供养一点饭菜,在中国不行。中国出去托钵,这是乞丐,社会大众怜悯给你一点,一点尊重心都没有。尤其佛法最早到中国来,是中国帝王礼请过来的,皇帝的客人。以后皇帝皈依了,做了学生,这皇帝的老师怎么能叫他出去讨饭?哪有这道理?这在中国礼数上是决定讲不通的。所以印度这些高僧到中国来入境随俗,佛法真是活泼泼的,他并不坚持,接受帝王的供养,不出去托钵,居住也接受帝王提供的房舍,他居住的地方也称作「寺」。
诸位要知道,中国从汉朝以后一直到清朝,寺是政府办事的机关。诸位如果有这机会到中国去旅游,你到北京去看看故宫,故宫里面还有很多招牌都是用寺。这寺不是寺庙,寺是政府办事的机构,在古时候直接属於皇帝的,这办事机构称寺。寺是什么意思?永久设立的,不会废除的,永久设立。在中国确实是永久设立,改朝换代,每个朝代内府,皇宫里面这办事机构还是称寺,一直到清朝这名字没有改过。皇帝把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这地位提得很高。寺的长官是卿。说三公九卿诸位都有印象,三公是皇帝的顾问,用现在的话是顾问,国策顾问,遇到大事皇帝拿不定注意,请这些人来商量商量,这都是元老。九卿是皇帝下面办事机构长官,寺的长官叫卿,所以皇帝下面九个寺,九卿。以后把出家人居住地方也称为寺,这出家人都是皇帝的老师,所以不称卿,称主席,称方丈,称和尚,这些称呼都是寺的领导人。
称和尚,一个寺只有一个和尚,只有一个人能称和尚,别的人不可以称和尚,和尚是这寺的领导人。现在大家对这历史都没有注意到,这是佛教的常识。所以如来的成就,菩萨的成就,一切真正修行人的成就,没有一个不是苦行得,释迦牟尼佛示现这样子。后面这结语:
【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五段妙观察:
【诸佛子,此四天下东北方,次有世界,名妙观察。如来於彼,或名调伏魔,或名成就,或名息灭,或名贤天,或名离贪,或名胜慧,或名心平等,或名无能胜,或名智慧音,或名难出现。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这是娑婆『四天下东北方』,『次有世界,名妙观察』。从世界的名称,我们晓得这世界的居民都很有智慧,所以这世界称「妙观察」。不像我们这世界称之为「堪忍」,堪忍意思是你真能忍受得了。这是一个好名称,观察上面加了个妙,这意思很深。我们一般讲一一法中,这一切法一一法里头,你都能够看出它的性相、事理、因果,才能称之为妙。一切诸法,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诸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因果有转变不空,因转变成果,果又转变成因,因果转变不空,因果循环不空,因果相续不空,这才称之为妙观察。这世间肯定是多数都有这能力,当然不可能全部,但是占多数,称为妙观察世界。如来在这世界应化现身。
『或名调伏魔』。魔,《八大人觉经》跟我们讲了四种魔,这是四大类,每一类里头数字没法子说,太多太多。第一种「五阴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佛在《楞严经》里面专讲五阴魔,每一大类讲十种,那十种还是类,五大类总共就五十种。很多同修都晓得,楞严会上佛讲五十种阴魔,诸位记住阴,五十种阴魔,就是从五阴变现出来的魔障。第二类「烦恼魔」,那个头数也说不尽,烦恼无尽誓愿断,你就晓得烦恼魔有多少。
第三种「死魔」。死魔不是一种。我们知道人在六道里头,其实哪里有死?这身舍掉了,过几天他又去找个身去了,身有生灭,灵性不生不灭。中国人俗称灵魂,不生灭!佛法里面称为神识,阿赖耶识,「来先去后作主公」,到这世间他先来投胎,死的时候他最后离开,离开之后,他又找别的地方去投胎去。到哪一道?他自己做不了主,业力在牵引著他,自己做不了主。只有真正修行人有定、有慧,有定有慧自己才能做主,没有相当的定慧,总是业力做主。定慧做主当然好,绝对不会到恶道。这就让我们想到,财布施比不上法布施,法布施就是在六道里面生死自己能做主,财布施做不了主,业力牵著你走,这死魔。死为什么称魔?你修行功夫没成就,寿命到了。寿命到了,你修行的功夫中断了。纵然说你修得很好,你来生得人身,又能遇佛法接著再修,在我们一般想至少你要中断二十年,二十年的中断,前面修的大概也忘得差不多了。纵然善根深厚接著再干,是比一般人进步快一点,为什么?你有根底,你阿赖耶里面有修行的种子习气,学得比别人快,这是肯定的。这中断就是大退步,进进退退。尤其是修行人也不例外,死了之后来生还能得人身吗?得到人身,你有把握能遇到佛法吗?能遇到善知识吗?靠不住!往往这一死,中断了好几世,这真叫魔障,这称为死魔。
四大类,五阴、烦恼、死魔都是属於本身的,第四大类叫「天魔」,天魔是属於外面的,不是自身的。凡是身外所有一切的障碍、灾难,都叫做天魔。通常我们讲天魔总不外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的诱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这属於天魔。你自己茫然不觉,甘心情愿跟它走,以为是乐事,以为是好事,你怎么知道你会堕落?增长你的贪瞋痴慢,这就是魔。它不增长戒定慧,它增长贪瞋痴,教你造业。即使教你造善业,你也是遇到魔了。为什么?善业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这修行人,无论你修的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你的目的不是要超越三界六道吗?造善业生三善道出不了三界六道,造恶业肯定堕三恶道,魔就是帮助你生生世世在六道里头轮回打滚,不让你出去。
佛在此地示现,名号叫「调伏魔」,这个魔四种魔都包括在其中,如来果地。让修行人安安稳稳在菩提道上免除魔障,这事情确实佛能做到。我们想想看,我们今天也在修行,这也是菩提道,魔障太多了,好像佛没来帮助;其实佛对你的加持,对你的帮助从来没有中断。为什么你还脱离不了魔障?这问题是你自己不能够跟佛合作,佛帮助你,你不肯接受,那你就没法子了。佛用什么帮助?示相言说,这经上讲的这两种方式。言说,佛现在不在世间,经教就是佛的言说。尤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印刷术发达,现在一个人家里要想请一部《大藏经》不是难事,我们这讲堂里面就有十套不同版本的《大藏经》,十种!这是现代人的福报,古人不敢想像。古人的福报是那个时代人心淳厚、善良、老成,名利、五欲诱惑的力量小,这是他们的福报。我们今天经典得来很容易,但是名利、五欲诱惑的力量太大,可是经典得来容易,你合不合作?
许许多多人家,佛教徒家里我看到都供养著有《大藏经》,供养,放一个书橱摆在那个地方供养,有没有看?没有看。一本也没有翻过,这就是什么?跟如来不合作,那就没有法子。你要合作,天天去读,古人讲的阅藏,阅藏会开智慧,为什么会开智慧?他因为得定。譬如这个人真有福报,他不要工作,所有时间都是自己的,每天用八个小时来看《大藏经》。这一套《大藏经》大概要五年的时间可以看完,五年他心是定的,定生慧,就是这么个道理。不是他看经看开悟的,是他定中开悟的。你想想看,一天八个小时,他没有妄想,所以阅藏有阅藏的方法,这个不能不知。
阅藏是恭恭敬敬听佛的教诲、听佛讲经说法。一定要用马鸣菩萨教你的方法,「离言说相」,你看经不执著文字相;「离名字相」,不执著里面的名相;「离心缘相」,一直看下去,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想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你要这样一想,把你的定慧破掉了,你得不到利益。恭恭敬敬用这方法戒定慧一次完成,每天用八个小时修戒定慧,这个慧是根本智。所以,经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句也没有看漏,也没有看错行,这是修慧。可不能研究,懂就懂,不懂也没关系,你在这地方修根本智。
果然能够守住马鸣菩萨的教诲,用这种心态来阅藏,这一部《大藏经》看完了,开智慧,所以这开智慧的道理我们要懂。不开智慧?他看《大藏经》一面看一面在胡思乱想。我常常讲,佛经没有意思,你想什么意思,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想错了,佛哪有意思?你要真正懂得如来真实义,你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如来真实义就在面前,你才真正能懂,所以不可以落在意识里头。现在也有看经的人,很少,但是他不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所以古人阅藏开悟那种成就,他没有,他做不到。由此可知,凡事都是要用清净心,真诚清净平等。你不用这心,在佛法、在圣教里面都不可能有成就。
降魔没有别的,总的原则来说就是戒定慧,戒定慧能降伏四大类的魔。我们看世尊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里面有降魔这一段,佛用什么方法?你细细看是不是戒定慧三学。坚持绝不破戒,决定在定中,魔再强大,就是诱惑力量,威胁利诱如如不动。
第二个名字,『或名成就』。佛用这一个名号,我们也能想到,那个世界修行人都希望有成就。佛示现成就给他看,觉悟他、帮助他、提醒他,看看佛是怎样成就的。前面我们看到佛名号里头有「苦行得」,苦行成就的,持戒成就的,修定成就的,六波罗蜜成就的,普贤十愿成就的。方法、法门无量无边,成就是相同的,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关键只在你会学。会学,怎么样才算是会学?印光大师说得好,「诚敬」,就这两个字。你有诚敬的心,有诚敬的态度,你就会学;不会学的是你没有诚意,你不尊重。我们世间人常讲敬业,你对於你自己的业不尊敬,你怎么会有成就?所以关键就这两个字。
印祖在《文钞》里面常说「一分诚敬一分成就,二分诚敬二分成就,十分诚敬十分成就」,这是他老人家教人,你要想成就不能不懂这秘诀。早年我在台中,李老师教我「至诚感通」,我跟他老人家十年,得力就这一句话。跟章嘉大师三年,最受用的「看破放下」,李老师十年「至诚感通」,往往成就,真的就在一句话。你真的明了了,真的觉悟了,依教奉行,假以岁月,积功累德,成就就现前了。不但是佛法,就是世法你要没有诚敬,你都不会有成就,所以成就秘诀在诚敬。
第三个名号叫『息灭』,这两个字在佛法里面我们常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息灭」对什么说的?对烦恼讲的。烦恼是菩提道上最严重的障碍。我教同学,同学都是初学,我看你们也很用功、也很努力,但是这一年一年过去,你们没有成绩,年年缴白卷,细心观察毫无进步。什么原因?基本的关口你没有能突破。菩提道上一寸一尺你都没有办法进步,很遗憾!这事情佛菩萨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只能教你,除这之外,帮不上忙,你自己要去做。教你,你要能信、能解、能行,这就通了。头一关是什么?自私自利。这念头要不放下,你就是修上一百年,你也不可能有一寸一尺的进步,其他都不要说了。
佛门,佛门是什么?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你要证得初信,小乘证得须陀洹,你入门!就像学生上学一样,小学一年级他上学了,从今天起他是学生。在小乘证得须陀洹,罗汉;在大乘证得初信位菩萨,小菩萨。往后节节上升,好像读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逐渐上升。可是咱们过去生生世世不谈了,失败了,这一生当中搞了这么久,还是没有入门,在门外。有没有想到这问题?真正想到这问题,你说可怕不可怕?障碍,我常讲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就是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障碍住了,使你永远没有办法入门,你没有办法上一年级。我们这里办个净宗学院,甚至於办个佛教大学,办个佛教研究所有什么用?研究所里博士学位拿到了,实际上没入门,一年级的资格都没有,那个博士依旧搞六道轮回,李老师常讲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这真正可悲!
「息灭」这名号好,给我们当头一棒。息灭贪瞋痴,从哪里息灭起?我也常讲,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从这里下手。世出世间法一切人事物,我们有控制的念头,把这放弃掉。控制念头是惑,迷惑,占有的念头是业,造业;起惑造业,你怎么能入门?所以息灭从这里下手。果然息灭了,你得清凉自在。佛经里头常说的「烦恼轻,智慧长」,这两句话你就懂了,为什么?亲身感受到。真的,烦恼初学的人一年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到你功夫得力,你会很明显的觉察到,月月不一样,烦恼一月比一月轻,智慧一月比一月长,功在息灭。
下面第四个名号『贤天』。天是世间人所羡慕的,天高高在上,果报!因是什么?佛在经论里头常讲,上品十善,修上品十善,果报在天道。天,天人,贤善。如来这名号,是让我们闻名思齐,听到这名号就要想到,我要跟贤天一样,这贤天是如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显示出贤德、贤善,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这个人果报一定在天道。佛在经上常讲,天人除修上品十善,还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这里头最难得的是舍,「舍」要是真正放下,果然放下了,三昧就现前。三昧现前地位就高,生色界天,生无色界天,以此功德回向净土,往生不但有把握,自在往生。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喜欢读传记,《高僧传》、《神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往生传》,我喜欢看这些。看这东西有好处,看到这么多人成就,见贤思齐,我也应当像他们一样成就,这一生才没有空过。他们怎么成就的?总不外乎依教修行,普贤菩萨所说的「如教修行供养」。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我自己想怎样怎样;你所想的,你的心是轮回心,你所想的,你所做的轮回业,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往生?怎么能跟人家比?
人家之所以能够成就,我常常提起,没有别的,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妄想执著,完全随顺经论教诲;要肯定经论教诲是我们自己性德的流露,所以随顺经论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是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示现、他们的言说都是自性流露,肯定这一点,我们的信心就建立了。这不是迷信,不是被人牵著鼻子走,我们真正明白这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肯定一切圣贤的经论是我们自性本具般若德相的流露,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凡是一生修行没有成就的人,你细心去观察,一定是他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随顺自己的意见;我想怎样怎样,想的全是轮回业。你仔细去观察、去体会他所想的,他所说的,他所做的,是不是自私自利?即使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没有忘掉自己,自己纵然不要利了,还要个名。利害人,名害人比利还要重,还要来得深!几个人晓得?都没有离开贪瞋痴。好利是贪,好名也是贪,这些是我们不能成就的障碍,总得要知道。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要提醒,为什么?一念不觉又迷了,又去搞轮回业了。
我们就以一天二十四小时来说,这二十四小时当中,佛法讲白业、黑业,白业是善业,黑业是恶业。我们来问问,这二十四小时当中,你有几个小时,心随顺性德、随顺经教?有多少时间随顺妄想?这样一观察,你就明白了,我为什么不能成就?毛病找出来。好!毛病找出来就叫做觉悟,悟后起修,把你毛病改正过来,你就走上菩提大道,成佛之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