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0二讲)  2003/4/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02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清凉大师的开示,就是《疏》里面的注解,我们接著看。

上一次讲到「不著诸法,正智现前,悲救众生,佛种不断」。这四句,清凉大师特别给我们指出来,这是「菩萨之要,诸佛之本意也」。所以这四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不但要记住,要很认真的来学习。「不著」就是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能执著,不但不能执著,也不必去分别。这个样子无量三昧自然就成就,智慧能现前,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今天我们接著看,他下面还有一重解释。

「又释,一切菩萨是所成就」。这是说诸佛如来的教学,一个好的老师他来办学校,他办学校的成就是学生;学生有成就,他的事业成功了,学生没有成就,他的事业就失败了。这就是世出世间办教育都是一桩事,没有两样。佛教,我们知道是佛陀教育,是多元文化的教育,他这个教育有成就,就是学生多,学生有成就。有成就的学生在佛门称菩萨,有特殊成就的,叫摩诃萨。菩萨,在佛法教学里面讲是学位的名称。昨天我们参加大学的毕业典礼,我们看到在毕业典礼当中,许多学生拿到硕士学位,拿到学士学位,我们为他庆祝。佛陀教育里面的学生,有多少学生能够拿到菩萨的学位,我们佛门讲证得菩萨果位,证得罗汉的果位,这个教育成就了。所以,这个解释是专门为教学来说的,「一切菩萨是所成就」,教学所成就。一切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一切菩萨这个意思我们要懂。

怎么成就?教这个学生,学生什么样的成绩才算是成就?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明,「不断佛种,即自成就,救护众生,成就於他」,这句话简单明了,要记住!如果往后有人问你,佛教是什么?你就答得出来了,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教育的成绩是什么?成绩是把学生教出来!学生都拿到学位了,佛家的学位称阿罗汉、称菩萨。他拿到学位是他自己成就,他将来在社会上为社会大众服务,是成就於他。我们这样讲人家就很容易理解。佛法不是自私自利,成就自己的道德、学问、能力,为社会广大众生服务,跟世法里头办学目标没有两样。

这底下接著再问,「云何救护」,我们要怎样救护一切苦难众生?下面答,「谓离二障,永断烦恼,无烦恼障,了知一切,无所知障」。这是菩萨自己成就了,前面我们读过,智成就,所知障破了;惑除掉,迷惑颠倒除掉,烦恼障断了,这自成就。自己成就是这个方法,教导别人、帮助别人还是这个方法。所以这是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向,一定要正确。这个跟世间教育不一样,世间教学的目标不是断烦恼,也不是破所知障,它跟这两个没有关系。这是佛法与世间法差别的地方。

世间法没有想到脱离生死轮回,他不是以这个为目标。他是以怎么样能够在这一生当中获得财富(几乎这是第一个目标),怎样获得地位、权力,怎样获得智慧、技能。换句话说,都是为这一生,不知道有来生,更不知道有后世,这些他们从来没想到的。他们也不会想,他们认为这是迷信,这是属於妄想。佛法的教学想得很远,想到来生,想到后世,实在讲比世间法的教学想得周到。为什么?如果想到来世的利益,来世的好处,我们这一生务必要种好因。想到自己要种好因,一定要做好人,人人都做好人,这个社会多么美好!

如果每个人都想到现前的利益,不顾来生,只要现前我能得到的利益,不择任何手段。人人都是这样的想法,人人都是这样的作法,这个社会怎么可能不动乱?每个人存的是什么心?竞争的心。竞争稍稍提升一点就是斗争,彼此互相斗争,这还得了!人与人之间必定充满了仇恨、嫉妒、损人利己。这个话我们讲得很多,损人决定不利己,损人决定害自己。所以,损人利己这一句话是个错误观念,这个话不真实,就德行上来说,已经大幅度的亏损了。

儒、佛、道在中国,都肯定因果报应。人要是缺德,他的福报就折损,打折扣了。他有百分之百的福报,因为心行不善,他可能享受的只有一半。那一半呢?那一半亏损了。中国古时候的教学,这个思想常常灌输给儿童,灌输给年轻人。所以他在一生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他都会想到老人的教训、圣人的教训,常常会想到。纵然为著眼前的名利恶意待人,多少还收敛几分,不敢做得太过分,夺取别人还要给别人留一点。就是做强盗夺取人家,你看中国古人说「盗亦有道」,做强盗的人他还是有一点道义。那就是说,他抢劫的对象是富有人家,抢劫的时候也多少会给人家留一点,不能叫人饿死、冻死,那个就没有道。而且这些强盗抢劫的,遇到很穷苦的人,没有办法过日子,他还能分一点给人,这叫盗亦有道。他所做的是不如法。这些多多少少与圣贤道德教学有关系,它还是起了一点作用。

现在,特别是最近半个世纪,圣贤教诲听不到了。现在的儿童、小学生、中学生,他们不懂得孝亲尊师,他们不懂得什么叫仁义道德,不懂得什么叫圣贤教诲。不知道,没人讲,没人教!他们所接触的完全是讲功利,完全是讲利害,这个功利、利害的内涵总不外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这还得了!学佛的同学都知道,这种思想行为,不但是六道,简直就是三途。思想是三途,言语是三途,造作是三途,将来果报到哪里去,那还用得著说吗?地狱、饿鬼、畜生是他们的归宿。你说这个多可怜,这多苦!这些众生要救护!

救护,要帮助他在因上下手,永断烦恼,慢慢的断,告诉他贪瞋痴的害处。日本的科学家江本胜,我说他们这些人是菩萨。现在这些人,你要跟他讲烦恼对自己有伤害,他不相信,他没有法子接受。整个社会教导他都是教贪瞋痴,包括学校教学的。学生有成就,什么成就?学生在社会上获得很高的地位、很大的权力、很大的财富,这学生有成就,以这个为成就。不像从前,从前成就,佛家成就是讲道德学问的成就,德行是断烦恼,智慧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从这个地方来讲成就。

在日本这些科学家从水的实验,知道水能够随著众生心行变化不同的结晶,这是有很好的说服力。贪瞋痴的结晶就非常不好看。你有贪瞋痴的念头,贪瞋痴的念头非常严重,你整个身体的结晶就不好。这个不好就是什么?就是多病,你的身体不健康,这一点很能说服人。你怕病,你怕不健康,要怎样才健康?爱心,感恩的心;对於整个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存著爱心,感恩的心。这就是圣人教给我们的「慈悲喜舍」,这种心情的讯息,水接受之后,它的回报结晶非常之美。

如果我们这个身体,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大部分没有离开水分,水分差不多要占百分之七十,这个水的结晶都非常之美。我们从佛经里面读到的,不但是水,所有一切物质跟水一样,它会听,它会看,它跟我们的思想、念头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所以我们身体上每个细胞,如果我们心里面充满了爱心,佛教给我们,我们总结了几句,我们的心真诚,我们的心清净、平等、觉悟、慈悲,这个结晶非常美好。每个细胞都有这样美好的结晶,我们人身体健康,不会生病。昨天晚上有个同修从青岛打个电话告诉我,他听说那边有一位高明的大夫,特地从北京到青岛去看这个大夫。大夫告诉他,治病要从哪里治?从心地!心地要善良,心地要慈悲,你什么样的病痛都很容易治。加一点的药物,药物是补充的,真正治疗的是你的善意,你的善心,你的善行。他打电话来告诉我,我说完全正确。药物对於治疗病痛是属於补充的。

所以真正高明的大夫,这不但在中国,我在很多年前在美国达拉斯,有一次伤风感冒,我去看一个医生。我就跟他谈,医生把病人治好了,百分之九十不是这个诊断药物,我说什么?信心。病人对於大夫有信心,见到这个大夫他有安全感;大夫对病人有信心,病治好百分之九十在信心。这个大夫再高明,你对他怀疑,你不相信,他开出再好的方子,没效。如果说有效,那个效果已经大幅度的打折扣了。佛法里头所说的原理原则如是。那个大夫听我讲的,他肯定,他点头,他说确实有道理。

佛告诉我们,世间人所有一切病痛的病源是什么?是三毒烦恼在作祟,三毒是贪瞋痴。内有三毒,外面有诱惑,你身心不安,很容易得病,所有一切的病根在这个地方。佛教我们把自己的病根消除,身心健康,常在定中。这个定不是每天盘腿面壁打坐,不是的;常在定中,这个定就是心地清净平等真诚,常在定中。我们现在讲身心轻松、愉快,经论里面常说的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个人健康快乐,健康快乐才生智慧。「了知一切」,所知障破了,了知一切是智慧的成就;「永断烦恼」是德行的成就。这个人健康长寿,多才多艺,充满智慧。我们想想这是不是我们要求的?我们学佛就学的这个。

下面说,「以何方便,能断二障,谓说诸法」。这是说明用什么方法。方便,方是方法;便,用普通的话来讲,最合适的,便是便宜,现在人说最适合的,最恰当的。所以,方便就是最合适的方法,最恰当的方法,我们一般讲最好的方法。什么方法?教学!说法就是教学,你要教,你不教怎么行!教学要从年少,要从儿童,儿童心地非常纯洁,社会上许许多多这些染污他还没有沾上,所以我们称为童真。世出世间都尊贵童子,菩萨一般也称童子,无论他年岁多大,他的心单纯,像儿童一样天真,永远保持著天真,菩萨!菩萨修行法门里面,有童真这一门课程。所以教学比什么都重要。

而教学最重要的是家庭,我们中国人讲家教。儿童模仿的能力最强,他出生下来之后,眼睛睁开,他就会看,他就会听。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阿赖耶里头落印象。中国人常说「先入为主」,这个印象是最先进去的,成为他这一生当中,主观观念的由来。谁教他的?父母教他的,所以父母言行不能不谨慎,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影响这个婴儿。你不要以为他无知,正因为他无知,他把他所见所闻,保留成最深刻的印象。古时候中国人知道。所以儿女不但是生下来要很小心谨慎的来教养他,怀孕的时候就教。做母亲不容易,这个时候心要端正,六根要端正,就像《无量寿经》上讲的,为什么?影响胎儿。心地要真诚、要慈悲,决定不要动贪瞋痴,这个意念影响小孩。

所以今天我们从科学家对水做结晶实验,得到非常有利的科学证明,我们的意念善跟不善,整个身体里面血液细胞都产生变化。胎儿在母亲肚子里面,他怎么会不起变化?一样起变化。母亲不高兴,发一顿脾气,那个脾气是毒,这个胎儿可能在身体上就种下病根,将来一生身体不健康。病根找不到,实际上很简单,病根是他在母亲肚子里头,母亲常常发脾气、常常起恶念,病根!所以做母亲在怀孕期间当中,不要接触逆境,不要接触恶缘。你所接触的都是顺境善缘,常生欢喜心,没有恶意,没有恶念,好!小孩出生之后,非常重要,为什么?他会看,他会听,在他面前言行举止要端庄,做给他看的,就是教导他的,这叫家教。现在是小家庭,在从前大家庭,父母这些长辈,还有兄弟姊妹都要懂得教导。我们言行举止对他确实有影响,而且影响很深刻。

家教好,我们一般讲这个人根基好,我们佛门讲这个人善根深厚。善根深厚,要知道一半是教育,而且这个教育占的比例,严格的讲应该超过一半。另外是什么?另外是过去生中他的业障习气,业习,佛法讲阿赖耶里头含藏的种子。种子有善、有恶、有无记,这一生当中看他遇到什么缘。善的缘,恶种子跟善缘不相应,善种子跟善缘相应,结善果!一定要记住佛陀在经教里教导我们,缘生,不说因生。因不能控制,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含藏著业因,十法界业因都有,这个不能控制,但是能控制缘。因要没有缘,果报不会现前。

我们要改造自己的命运,要想这一生当中作佛、作菩萨,办得到办不到?真办得到,怎么个办法?缘。你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作佛、作菩萨,你要把佛菩萨的缘给具足,把其他各道的缘断绝,这佛菩萨缘就成熟了。你懂得这个道理,你真的会干,佛菩萨的缘是什么?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佛,培养这个佛心。心是佛心,你的眼就是佛眼,你的行就是佛行。菩萨是六度四摄,十愿十波罗蜜;普贤的十愿,文殊的十波罗蜜,菩萨,菩萨的心,菩萨的行。佛跟菩萨一结合,这个力量很大,我们干这个。

在这个社会上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人家都起心动念来计算我,我要不知道防备,我不就吃了大亏吗?没错,眼前是吃一点亏,来世得无量无边的利益。眼前这点亏不肯吃,好了,来生还是搞六道轮回,还是搞冤冤相报,太苦了!这是愚痴,这不是聪明智慧。所以,佛祖首先教给我们,不怕吃亏,不怕上当;吃亏上当小事,不放在心里。要把清净平等放在心里,要把真诚慈悲放在心里,要把十愿十波罗蜜放在心里,要把世间仁义道德放在心里,这就对了。不管别人怎么对待我,我这一生永恒不变,这就是成佛之道。

所以,这一生当中我们的方向目标是作佛、是作菩萨。我的方向目标定在这个地方,我不需要跟人争论。别人对我好,我感恩他,我对他更好;别人对我不好,我也感恩他,他替我消业障,我还是对他好。为什么?救护众生。他迷惑,他无知,他的思想见解错误。造的一切恶业,他将来感受的是三途苦报,已经够可怜了,我们怎么忍心去责怪他!当他觉悟的时候,能听得进去仁义道德,能听得懂清净平等,就要好好的教他。佛的教导没有别的,教人断烦恼,教人求智慧,不过如此而已。二障破了,你的性德就现前,你本来是佛!

下面接著说,「此烦恼障,其相云何」,烦恼的样子是什么?「谓爱与见」,这就是烦恼的样子。这个爱是贪爱,自私自利的贪著,不是我们讲仁慈博爱,仁慈博爱是性德。他这个爱、这个见(见是见解)都是错误的,他爱自己,他不爱别人;他只知道自私自利,他不知道利益众生。他所爱的,他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有这个念头之后,接著他有行为。所以这个爱与见,一般大乘教里头称为迷执,执著,坚固的执著,这是烦恼。所以这个爱里面,包括贪瞋。你看看,爱,他能够控制、能够占有他就喜欢;他要是控制不了,没有办法得到,他就恨。所以这个「爱」字里头包括贪瞋,「见」里面就是愚痴,这个爱与见就是贪瞋痴。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来看清凉大师开示里面所讲的二障。

「此烦恼障,其相云何,谓爱与见,除诸杂染,绝爱烦恼,永断疑网,绝见烦恼」。这是把二障的相(样子)说出来了,同时也为我们说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前面我跟大家说的,这个地方的爱见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这个爱我们要懂得,要认清楚,它在此地含义是什么?我们如何去理解它?

现前社会教育,我们这些年来很努力的在做宗教族群的交往,希望我们真正能够做到团结合作。我们根据什么理念?就是这个爱字。西方宗教都能够接受「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佛家讲的「慈悲一切」,这个一切不但包括世人,包括所有的生物,动物、植物,乃至於矿物,叫生物。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所有一切物都是生物,世间决定找不到一样东西是无生的物,找不到。《楞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心是生,它不是死的,它是生的,它有灵知。佛在《楞严经》上讲的,它是「见闻觉知」,心有这四个现象,能见、能闻、能觉、能知。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因什么变成这个现象?就是见闻觉知。所以植物有见闻觉知,矿物也有见闻觉知,我们很不容易理解。但是我们有一个现象大家知道,种花,我们现在种菜,我们让花、菜听音乐,听非常美好、有爱心的这种音乐,花就开得特别美,蔬菜长得特别丰盛。两个菜园、花园做个比较,一个放音乐,一个不放音乐,不一样,这说明它能看、能听、能知、能觉。

佛说大而世界,小而微尘,因心成体,都是灵知,是它的本体,见闻觉知是它的本体。所以是生物,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是生物;无生物没有,没有无生物,全是生物。慈悲一切,那就是统统都包括了,慈悲是爱。《古兰经》上也说「真主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你看许哲说,什么是宗教?宗教就是爱。我们现在这个地方,爱是烦恼,佛要永断。所以这个爱跟我们前面讲的爱意思不同。这个爱是感情的执著,自私自利的执著。我爱,我喜欢,那个爱是什么?贪爱;贪爱必定要控制,必定要占有。夫妻之爱,贪爱!要控制,要占有。所以,几个人真正懂得爱!

早年我住在美国凤凰城,住在韩馆长小儿子的家里,遇到一桩事情,他们常常在谈论,都觉得非常惊讶。就在他住的这个地区有一户当地人,他的太太喜欢她先生的一个朋友,这个先生知道了,就把他的太太嫁给他这个朋友。他们举行婚礼的时候,他的先生去祝贺,这个不可思议!人家问他先生:你的太太现在跟别人走了,你做何感想?他说我很喜欢,因为什么?他知道他那个朋友会照顾他的太太,比他照顾得更好。他说:她跟他比跟我更幸福。这个人懂得爱,没有占有,没有控制。爱心是什么?永远真正关怀你、爱护你,你能够得到更好的幸福,他在旁边祝福关怀。太太跟他朋友去了,还常常往来,到他家作客,看看他。所以我们那些中国朋友们谈到,这个不可思议。这个美国人在佛法里讲,那也是菩萨,不是凡人,菩萨在那里示现。

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觉悟的,永远不迷,永远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爱是性德。诸佛菩萨对於遍法界虚空界里头所有一切生物爱护、关怀,念念想到、时时刻刻帮助到,一般世间人称这个叫大爱。行,称大爱也可以,但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只要你心里头还有好恶,这个人我喜欢他,那个人我讨厌他,慈悲心何在?清净平等觉何在?真诚心何在?都没有了。所以要知道这个爱是永恒不变。一切众生随著自己的业力在六道里头轮回,无论他沦落到哪一道,佛菩萨的爱心永远没有变更。不管你在哪一道,佛菩萨时时刻刻关怀你、照顾你。但是众生麻木不仁,众生不晓得,不知道感恩,甚至於还埋怨,怨天尤人,怎么对得起佛菩萨!怎么对得起觉悟的人!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此地这个爱是贪爱、瞋爱、痴爱,他与贪瞋痴相应。见是见解,他的想法、他的看法都不离贪瞋痴,与贪瞋痴相应,所以这是烦恼。

「除诸杂染」。怎么样断烦恼?一定要离开染污,要离开杂乱。为什么?杂,心就不清净,心就不纯了。如来心地纯净,纯净就是纯善,不能夹杂丝毫不净。杂就不净,染就不清净,不可以夹杂,离一切夹杂,离一切染污。「绝爱烦恼」。与贪瞋痴相应的爱烦恼没有了,自性里面的大慈大悲现前。这个道理很深,这是真理,这是事实真相。世间人无始劫来被杂染薰习,薰成严重的习气,很难拔除。所以在大乘法里头说,他真的不容易接受,佛讲的道理好像是有道理。真的妻子儿女跟别人走了,他受不了,他会气死,他产生严重的怨恨、报复。你看从爱他会变成恨,会变成报复,可见得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情执千变万化。

我在讲席里头也讲过很多次,奉劝大家跟世间人往来,他还没有觉悟,他所说的都不要相信。他是姑妄言之,我们姑妄听之,都不要当真。为什么?他会变。今天喜欢你,明天恨你,后天又喜欢你,喜怒无常。烦恼薰习就是这个样子,怎么可以认真。所以跟世间人往来,就要把他当作三岁小孩看待。喜怒无常,他喜欢你、爱你不是真的,笑笑。过两天他讨厌你、恨你,也不是真的,不放在心上,不要在意。到什么时候才真的?明心见性之后,这种人用真心,他不用妄心,那一切都是真实的,那是永恒的,里面决定不会跟自私自利相应,决定不会跟贪瞋痴慢相应,这个人叫菩萨。

所以说「绝爱烦恼」,烦恼障断了,诸位想怎么断的?从学习那里了解事实真相,智慧开了,这才能断,智慧不开不能断。诸位要知道,禅定,定能伏烦恼,不能断烦恼。定功能伏,愈是深的定,伏的时间愈长久,定要失掉了,他烦恼又现行。一定要智慧,智慧开的时候,能把烦恼转变成智慧;把贪爱真正转变成大慈大悲,对於一切生物平等的爱护,平等的关怀。那个爱护关怀是真诚的,不是虚妄的,它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相应。佛教我们要学真的,要舍弃虚妄。

「永断疑网,绝见烦恼」。我们对於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知道的太少了。不了解它的道理,不了解它的形相,不了解它的演变,我们的疑虑决定断不了,怎么可能不怀疑?对人怀疑,我不了解他;对事怀疑,对物怀疑,都是不了解。佛菩萨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教我们了解真相,认识事理。我们把所有理事因果这些现象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我们就不怀疑了。到不怀疑的时候,这个见烦恼就断了,见烦恼就是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你统统能够修正过来,不会再犯错误了。这是佛法教学内容的一分,这一分很重要,这一分在佛法讲是基础的教学。由此可知,德行的成就还是靠教。

佛法教学第二个课程,断所知障,下面这个文字说「此所知障,其相云何」。佛法里讲所知障,所知障是什么?「谓於境不了,有所希望,法执未忘,一切生著」。到这个地方这是一小段,说明什么叫所知障。大师这里说得很好,境是境界,除身体不说,身外之物都叫做境界,穿在身上最贴身的这一件汗衫也是属於境界。境界扩展一直到遍法界虚空界,这是从空间上说的。从时间上讲,过去无始、未来无终都是属於境界,是我们的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里头总离不开人事的环境,人与人之间往来这个环境;事的环境,有许多事你不能不去办;物的环境,物包括多了,我们讲有动物、有植物、有矿物,这统统叫生物;扩展到不同维次的空间,那些空间里面都有生物。像佛经上常讲的九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我们的生活境界。我们有很多真的是一无所知,不了解。不了解就产生有所希望,有所希求。这个希望、希求是什么?我想知道。想知道,想用许许多多方法来证知,实在讲知不是障碍,是应当的,但是现在不知道了。我应当知道而现在不知道,障碍我应该知道的这个障碍叫做所知障。

所以,所知障跟烦恼障的障意思不同。烦恼本身就是障,它就障碍你;所知本身不是障,障碍所知的就叫做所知障。障碍所知的是什么东西?还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你所知,你本来什么都知道!大师在此地讲的是「有所希望」,这句话讲得很好,但是很不好懂。有所希望难道也错了吗?在我们一般讲,人要没有希望,他活在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意思,这不近乎人情。所以这个希望跟前面的爱见一样,意思很深很深,不能用我们平常的解释来解释它。

这个希望就是《楞严经》上,释迦牟尼佛对富楼那尊者所说的。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既然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知道佛是大觉圆明,佛说了,凡夫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就迷了。富楼那尊者说,凡夫既然本觉,为什么会变成不觉?佛说:他起了无明。无明怎么起来的?无明就不觉。佛给他说了一句话,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个知见立知,立知就是此地讲的有所希望,就把你的本觉变成不觉,就把你的本明变成无明,这个麻烦可大了,这一下问题严重了。

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就变成六粗。这个话说的是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就这么生起来的,要知道本来没有十法界。真心本性里头,对,它是会现相,它现的相叫一真法界。我们《华严经》前面读的华藏世界,净土经典里面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之美好、圆满,一丝毫缺陷都没有。人好,生活环境好,事好,物好,没有一样不好,找不到一点缺陷。性德本来就是圆满的,十法界是迷失了本性变现出来的幻相。就像科学家观察水的结晶一样,水的结晶,原本的结晶是美好到一丝毫缺陷都没有。

今天在实验里面观察到,我们以善心、善意对著这杯水,它的结晶变得很美,这个美是不是它本来的结晶?不是。本来的结晶已经变坏了。为什么?我们一念无明,它就产生变化了。现在这个变化是随著我们的意念,我们的意念善,它变成善;我们的意念恶,它变成很难看、很难看的样子。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它能够随顺一切众生的意念。这个众生,诸佛如来没有念头,那个时候的结晶才是本来面目,这个时候所有一切万物的结晶都是无量无边的珍宝。我们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见解,它变现的结晶很恶劣,这个恶劣就是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所以,这个实验虽然范围不大,我们听到之后明了了。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来,还是有疑惑不能够解释的,从这个资讯当中,我们许许多多的疑问获得了解决。譬如诸佛报土,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庄严?为什么我们娑婆世界这么难看、这么丑陋、这么辛苦?从这个实验的讯息我们得到解答了。

实在,佛在经上常讲,但是讲我们体会不到意思。佛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这句话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不知道怎么个转法,现在懂得了。西方极乐是正报,正报是人心。华藏、极乐那边的居民,接受佛陀的教诲,一个个的都把一切的恶意、恶念、杂染统统断尽了,人人都是纯净纯善。这个纯净纯善的意念,把所有万物都变成正报庄严。为什么?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纯净纯善,依报当然也是纯净纯善,就这么回事情。我们这个世间的居民,我们的意念不善,我们的意念不净,所以本来纯净纯善,现在因为我们心境不善不净,所有一切万物也就变成不善不净了,就这么回事。

能变的物质,华藏跟娑婆跟此地没有两样,极乐跟此土没有差别,这个道理用科学家的说法能解释。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世间最宝贵的宝石、金刚钻;一文不值的,在地上一块泥土。你抓这一块泥土,跟这一块宝石,这个金刚钻宝石,科学家告诉我们,它们完全相同,根本就没有差别。差别在什么地方?差别在结晶的差别,或者说它们里面原子、电子排列的方程式,排列的样子不一样。什么人排列的?意念!它接受有情的众生、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居民他们的意念,产生变化了,就跟那个水结晶一样。

这个世界因为有恶人,还是有善人,善念感得一些善的结晶,恶念感得是恶的结晶。但是善人少,恶人多,所以这个世间七宝少,泥沙石头多。佛菩萨的报土,那个地方的居民纯净纯善,所以那个地方沙石、泥土都变成琉璃。西方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不像我们这个地是泥土,他们的地是琉璃。琉璃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翡翠,绿色的玉。你看看泥土变成了翡翠,沙变成了黄金,金沙,西方世界拿来铺地,黄金为地;七宝池,池底下是金沙布满。都是随著正报转变的,没有别的。

所以这个地方讲有所希望,就是立知,知见立知不可以有。知见是你本有的,就是佛讲的见闻觉知,知见。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有知见,你在里头再想加一个知,「我还想知道一点」,坏了,叫头上加头,画蛇添足,这就变成无明。无明辗转发展的话,就变成了烦恼,二障就生了。「法执未忘」,对於一切万事万物的执著,「一切生著」,对於一切万物你就著相了。

下面文说,「今相无不了,何所希望,达法性空,当何所著」。这是把宇宙万事万物,当然包括我们自己在其中,这事实真相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真相是什么?《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是智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两句话是总纲领,来跟我们解释,为什么说一切法是虚妄的?为什么说一切法是梦幻泡影的?详细解释说明,还要引证,这就是大乘般若经里面讲的主要内容。佛说了多少年?二十二年。《金刚经》是般若的纲要,《心经》是般若的精华,般若部这两部经在中国流通是最广的,知名度也最高。佛经很多,很少人能说得出几部经的名字,但是《心经》《金刚经》几乎大家都能说得出来。所以,六百卷《大般若》,你要没有认真去学习,这个纲要、精华你怎么会懂?《心经》一开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会念,你不懂。怎么知道你不懂?如果你要懂了,你就是观自在菩萨,你就能照见五蕴皆空。所以你会念,你不会照,五蕴在你心目当中不空,你不懂。

佛说的话是真话,我们在《华严》过去这么长的时间,也曾经说过不少。跟诸位说明,宇宙之间的现象,现象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往后还有什么变迁?把这个全都搞明白之后,恍然大悟,知见不再立知了,就是此地讲的所有希望放下了。这个希望是妄想,比分别执著还要微细;最粗的执著,再细一点的是分别,最细的是妄想。这个希望是妄想,放下了。放下这个,放下少分,四十一品无明,你放下一品,你就是法身菩萨,你就入华严境界了。不但超越六道,你超越十法界了。

「达法性空」。法性是能变、能现的,法性本空,法相怎么会真有?所以法相这个有,佛家称幻有、妙有,它不是真有。我们的身体亦复如是,是幻有、是妙有。什么叫妙?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个叫妙。你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执著,你不能分别,你不能在这里有妄想,你过的生活是佛菩萨生活。相跟性没障碍,性相无碍,理事无碍,然后再告诉你因果也无碍,就入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是华严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真正把问题解决了,圆成佛道,佛道就是觉道,圆满觉悟了。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