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九四讲) 2003/4/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94
诸位同学,请掀开经本,「如来名号品」,从头看起。前面是这一会的序分,在别显三事里面我们读到,「始成正觉,於普光明殿,坐莲花藏师子之座,妙悟皆满,二行永绝」。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我们接著再看下面的经文:
【达无相法。住於佛住。得佛平等。】
我们看这个三句。『达』是通达,什么是『无相法』?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清净真如,名无相法,达者了也」。达就是明了,清净真如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真心本性没有相,它能现相。宇宙包括虚空,虚空到底有没有?虚空也有相。虚空的相从哪里来的?还是真心所现的,唯心所现。所以虚空还是心性的相分,不过它是属於无为法,有为法里头不能包括它,所以虚空是属於无为,无为法有六种,虚空是一种。
怎么知道虚空不是真的?我们凡夫都有作梦的经验,我们想想,梦中有没有虚空?有,梦里头有虚空。醒来之后,这梦里的虚空到哪里去了?梦里面的虚空跟我们现前的虚空决定不是一个虚空。由此可知,我们每一个人作梦,每个人梦中的虚空不是一个虚空,梦里面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许许多多众生;你梦到许多人,有认识的人、有陌生人。学佛的人常常念佛,偶尔也梦到佛菩萨;恶念多,恶事做得很多,他会梦到妖魔鬼怪。所以佛常常拿这个做比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既然如梦幻泡影了,这就是无相。
无相不是没有相,这个「无」要当作「没有」讲,这好懂;相即无相,这才叫真正通达。这个现象在眼前就如同你作梦一样,在梦中忽然觉察到:我现在在作梦。这个境界是梦中境界,梦中境界不是真实的,你并没有醒过来,你还在作梦,你已经觉察到自己在作梦。这个时候心里明白了,相即无相,无相即相,有无是一不是二。所以佛给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相叫幻相,这个有叫妙有,妙有非有。
到底真相是什么?佛用比喻给我们说,梦幻泡影。真相就像这梦中境界一样,我们眼前这个境界就是梦中境界,梦境确实有,你能不能得到?不能,了不可得。为什么它不可得?因为它无相,道理在此地。它要真的有相,那你就可以得到,无相。世间人念念都是求「得到」,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永远不能放下,什么原因?就是以为这个现象是真的。佛法里面讲实相,实相是什么?实相是无相,无相才是真正的实相,所以通达无相法就是证得实相。证得实相的人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没有了。如果还有对一切人事物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你不了解无相法,你不知道诸法实相。
一切法不生不灭,生灭同时。这个我们在前面曾经费了很长的时间,(我记得不太清楚,是六个小时还是八个小时)讨论这个问题,是在新加坡讲的。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怎么个虚妄法?佛告诉我们相是有,它存在的时间太短,几乎是生灭同时,《楞严经》上说的。实在讲,我们很不容易了解佛说这个话真正的意思,佛说所有现象「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注意这个当处、随处。《仁王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九百生灭决定没有两个生灭相是相同的,找不到,那就是虚妄。
我们凡夫实在是迷而不觉,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是相续相,实在讲完全就跟看电影一样。看到银幕上的影像以为是真的,不知道银幕这个相是怎么来的。现在科学技术进步得更快,现在用电视,电视画面上这个影像是怎么来的不知道。线条组成的,速度太快了,你没有办法觉得。线条是点组织的、组成的,点组成线,线组成面,它在高速度之下,我们居然以为这个相很真实。
佛告诉我们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就像我们今天的电影、电视一样,哪里是真实?迷而不觉的人,误以为真实,於是乎生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是这么生的。生起来之后,愈来愈严重,迷得久了,误以为这就是真实。既然认为真实,就想控制,就想占有,在这个里面生起贪瞋痴慢,造作无量无边罪业。你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不要以为这个没事,事可麻烦了。麻烦在哪里?改变形象的结构组织,使外面的境界这个幻相跟著你起了变化。你的心行善,这个境界就变得很美,佛法里面讲变得很庄严;你的心行不善,它就变得很丑陋。但是庄严也好,丑陋也好,总而言之,都是梦幻泡影,都是虚妄,皆不可取,皆不可得。
诸佛菩萨他们受用没有取舍,没有得失,所以他自在!我们在这个梦幻泡影里面,我们享受,心里头有得失、有取舍,於是身心负担很重,不像诸佛菩萨那么轻松、那么自在。这桩事情的根源就是你对於事实真相明不明了?通不通达?果然明了通达,你放下了。放下什么?不是放下这个法相,不是!放下控制、放下占有、放下得失、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受用跟佛菩萨的受用没有两样。受用是真有,真自在,确确实实只有乐受没有苦受。这个乐不是苦乐的乐,苦乐的乐都是苦;换句话说,苦乐两边都没有了,真乐!底下一句,第三句。
『住於佛住』,这个住,安住。安住从哪里讲?从心上讲。《金刚经》上世尊告诉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住什么地方?佛住无住。无住,对了,心地清净,一念不生,有一念就住了,你就有住。有住是错误的,为什么?心里头本来没有东西,怎么可以有个东西放在里头?能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为什么会有烦恼?为什么会有迷惑?你心里头有了一物,你就迷了,你就错了。
这个地方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的,「如来常住大悲,任运利乐,又常安止圣天梵住,故云住於佛住」。这一段里头清凉大师还有解释,钞是解释疏的,我们先说「如来常住大悲」,所以佛法里面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如果人家要问:什么是佛教?这两句话可以答尽了,答圆满了,佛教就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们去问许哲居士,她现在在此地,你问她什么是宗教,她答覆得很好,「爱就是宗教」。这一句话答覆,世间所有一切宗教全都包括了。
佛家讲慈悲,慈悲就是爱。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这三教是一家,他们的经典就是《新旧约》,《新旧约》里头有一句话,「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伊斯兰教「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你们想想看,所有一切宗教的教主爱一切众生,也教一切众生要爱一切众生,这个说法从事上讲。「佛住大悲」就是慈悲为本;「任运利乐」就是方便为门,任运,任是随缘,运就是善巧方便,随缘以善巧方便,利乐一切有情众生,你看这是不是慈悲的落实?利是令一切众生得真实利益,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佛教。
「又常安止圣天梵住」,这是佛教导一般学生的。什么是圣住?什么是天住?什么是梵住?《钞》里头有,这就是《智度论》第三卷里面说的。《智度论》第三就是第三卷,「谓三乘圣人」,圣是讲三乘圣人;天是讲六欲天、欲界天,有六层,我们叫六欲天;梵就是讲色界跟无色界。三乘圣人是声闻、缘觉、菩萨。声闻住四谛,心心不离四谛;缘觉、辟支佛住十二因缘,念念不离十二因缘;菩萨念念不离六度、六波罗蜜。这个住就是心里头真有。佛教我们,我们希望学菩萨?还是学佛?还是学罗汉?学佛,清净、平等、慈悲,佛是平等的。这是讲十法界的业因。下面说。
「复次三三昧名圣住」,这又是一个说法。「三三昧」是禅定、是正受,这是圣住。布施、持戒、善心三事这是天住。人欢喜布施,欢喜持戒,以善心善意对待一切众生,这个人将来一定生天,所以叫他做天住。这个天欲界天。不肯布施,不守法,心地不善不能生天,跟天不相应,这个要懂。
今天的人迷信科学,说老实话迷信科学不如迷信宗教,为什么?迷信宗教来生得殊胜的利益,迷信科学来生迷惑颠倒,不晓得到哪里去了,现在得不得到利益?也得不到。现在这一生当中你所得到的全是你命里头有的。这桩事情诸位要深入《了凡四训》,你就明了了。任何一个人,很少人能够摆脱自己的命运,说老实话几乎都不可能,一切凡夫他的一生都受命运支配。所以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这桩事情,外国人他们迷信科学迷得深,不太容易相信,中国人相信。这是一个地区民族文化背景不相同,中国人对《了凡四训》能接受。毕竟是几千年的伦理道德教学的根深蒂固,虽然在这个世纪里面受到严重的摧残,但是它的根太深了。
我们这几年来,听说中国大陆小朋友读经的这个运动,推行得很广,普遍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欢迎,这是个好现象。这个运动如果能够不断的在推展,下一代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前途,中国的远景必定能够给全世界带来和平安乐。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做实验。科学是讲证据的,是要看事实的,这些读经的小朋友时间虽然不长,已经把证据拿出来了。什么证据?在学校里品行比一般同学好,智慧比一般同学高,考试都在前几名。他们是专心在中国古籍里面,学校课本并没有读,但是一接触考试就能在前几名,这个实验好。
所以人要知道命运,要相信命运。命里有的肯定有,你得到的早迟的问题;命里没有的怎么求都求不到。但是改造命运有方法,不是没有方法。云谷禅师跟了凡先生的一番谈话,把了凡先生的观念转过来了,思想转过来了,他懂得修善积德。在这以前他跟小乘人一样,每一天静坐,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干,真的是听天由命,所以我称他作标准凡夫。他知道人有命运,不知道命运从哪儿来的。命运是你前生造作的善恶业,你这一生感受的果报,你这一生所造作的,来生感受的果报。
所以佛家常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要晓得我们过去生中造的因,我这一生当中受的就是,果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要知道我来生怎么样,我这一生所作所为造的因,就是来世果报。我这一世因好,心善、思想善、行为善,来生的果报不可思议。同时又要觉悟到人间的寿命短促。这佛给我们说了,我们现在生在减劫的时期,人的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那个好,那人一定很有福报,那么长的寿命。八万四千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底限是十岁。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候,人寿一百岁,佛离我们现在三千年了,现在的人寿?现在人寿平均应该是七十岁。就算是外国人的讲法,外国人说释迦牟尼佛去我们现在两千五百年,我们这个岁数再加五岁,七十五岁。每一百年减一岁。
减劫,这不是好时候,五浊恶世,染污愈来愈严重,生活愈来愈痛苦,我们碰上这么一个时代。但是不要紧,说实在的话也很好,因为它时间不长,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而已,这几十年报尽了,如果这一生当中真正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来生生天,生天福报就大,寿命就长。不要说别的,欲界第二层天忉利天,我们中国人常讲的玉皇大帝,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愈往上面去福报愈大,再上一层夜摩天,夜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百年。我们许多同学都晓得弥勒菩萨现在住在兜率天,兜率是欲界第四层,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间四百年。我们人间纵然活一百岁,在兜率天里面看到,太短了,一天的三分之一。如果用我们这个时间来做比例说,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他的生命只有八小时,一百岁才八小时;五十岁?五十岁只有四小时,太短暂了。活四百岁,兜率天人看起来你才活一天。
天上的福报,天福,我们已经就没有法子想像了,那佛菩萨的福报那还得了,不能比。所以我们人生在世,这短短几十年寒暑要赶紧抓住,真的一分一秒都不可以浪费。在这个世间什么东西最宝贵?时间最宝贵,我要掌握时间好好的修善,纵然是出不了六道轮回,来生肯定生天。生天是喜欢布施,喜欢供养;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以善心善意对待一切人事物,生天的条件。
再懂一点佛法,依照佛法修学,你的境界决定提升,不止在忉利天,一定在上面。上到哪里?你的欲没有断,最高到他化自在天,第六层天。福报倍倍相乘。譬如刚才讲的兜率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化乐天的一天就是再上去第五层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八百年,再上去他化自在天一天是我们人间一千六百年。中国人常讲五千年历史,如果在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你看一天是一千六百年,五千年历史不过是两三天而已,充其量三天,我们人间五千年。这是佛在一切大小乘经论里头常常给我们讲的。为什么不学好?为什么不利用这个短短时间来修福?所以聪明人不重视这一生,修来生。
「四无量是梵住」,慈悲喜舍,这要修禅定。单单有慈悲喜舍没有禅定功夫,到不了色界无色界,到不了。那肯定是在欲界上面几层天享福,为什么?他有舍,舍心清净。舍是能放下,他心地清净,清净心与禅就相应了,这下面,这是解释。
「释曰,此虽二文,义乃是一」,两种说法,两种说法意思一样。前面举果住,后面是出因住,前面跟我们讲的圣住、天住、梵住,都从果报上讲;后面讲三三昧,讲布施、持戒、善心,讲四无量心,这是从因上讲的。「或为四住」,那就加上佛住,「如来常住首楞严诸三昧故」。佛住在哪里?佛住在首楞严大定,《楞严经》上所说的。首楞严的意思翻成中国话,究竟坚固。这是究竟圆满的大定,没有任何力量能够破坏的大定,首楞严大定,如来所证的。他后面这一句话说得好。
「虽遍住四住,智海已满,大悲深故,特言大悲,即梵住所摄」。因为梵住里面讲的慈悲喜舍,但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四无量心,超过梵天太多太多了,那个梵天要跟他们比,他们大梵天是幼稚园的慈悲喜舍。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四无量心,遍虚空法界,遍一切众生,这个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佛是什么心?佛常常存这个心,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也常把它加上一切苦难众生。什么叫苦难?他没有成佛就有苦、就有难,成佛了才没有苦难,这个范围包括的多广!此地说住於佛住,我们要学,纵然没有办法学到佛,至少也要警觉到这一生当中修善。所以这一生的机缘不错,浊恶之世也很好修行,来生果报不可思议。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看别显主德这段文:
【妙悟皆满。二行永绝。达无相法。住於佛住。】
前面我们学习到这个地方。再讲『住於佛住』,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到,「三三昧名圣住」。有同学来问:这个三三昧是一种三昧还是三种三昧?这问得很好,它是三种三昧。三种三昧有很多种讲法,所以我们要看它是在哪个地方讲的。我们在《教乘法数》里面看到的:第一种有觉有观三昧,第二种无觉有观三昧,第三种无觉无观三昧。它这个是讲三昧的种类,属於哪一类的;第一类的入初禅,第二类的入二禅,第三类的是三禅以上。佛在此地讲圣住,也可以这样说,但实际上这个三昧的层次应当比这个更高,为什么?这个说法是世间禅定,没有出六道轮回。所以三三昧的意思很广泛,看在什么地方怎么个讲法,浅深广狭不同。我们看经文要合著看,不能够死在句下,这一点很重要。下面这一句,第四句:
【得佛平等。】
清凉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所证能证,及以化用,皆等诸佛」。这是说明菩萨始成正觉,刚刚成佛了,成佛之后跟过去已经成佛的,乃至於无量劫前已经成佛的,决定是平等的。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决定没有先后。菩萨始成,入一切诸佛始成,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了,他所证的。所证的是什么?我们在《华严经・入法界品》里面看到了,品题上就讲得很清楚,他所证的是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清凉大师在本经里面所说的,事无碍境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他所证。能证的是什么?普贤行愿。普贤行愿的内容是什么?十愿、十波罗蜜,这是能证。
菩萨修十愿、十波罗蜜,能证所证跟一切诸佛平等平等,起作用跟一切诸佛也是平等平等。你证得之后,起什么作用?教化众生。畅宿愿本怀,无量劫的愿望这个时候可以兑现了。什么愿望?发心帮助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里面苦难众生。没有证得佛平等,我虽然发这个愿,心有余而力不足,做不到!现在『得佛平等』,统统能落实了,统统可以做到了。所以化用平等,化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说法帮助众生,应化也是帮助众生。应化是身教,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出现,他一生所作所为是身教。八相成道具有甚深的义趣,是对这个世间一切众生的教导、教化;现相之后,再说法,再言教。
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常劝勉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希望学佛的同学们,都能给社会做最好的榜样。这个最好的榜样,身教。那做最好的榜样,我们就要学佛、学菩萨,佛菩萨是九法界众生里头最好的榜样。要做出来给人看,做不到那个讲没有人相信。特别是现代这个时代,你说的,人家在旁边仔细观察,你像不像。你做的跟你说的不一样,别人在旁边耻笑你,笑话你,你在那个地方睁著眼睛骗人。佛菩萨、祖师大德为我们所示现的,都是自己做到了这才说,自己做不到不说。这一点我们有没有觉察到?我们想想有没有落实?
佛法最基本的修学:三福、十善。「净业三福」,佛讲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修行都是以这个为基础,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学佛,我们要示相,示现一个好的样子给人看,没有别的,你果然把「净业三福」十一句做到了,十善业道做到了,人家看看会相信你;这个没有做到,你说得天花乱坠人家也不相信你。佛是这么做的,菩萨是这么做的,祖师大德也是这么做的,我们想换一个花样很难见到效果,还是跟著佛菩萨走是对的。
前人走的这条路我们跟进,如果不跟佛菩萨,不跟祖师大德,自己要开辟一条道路,不容易!所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顺佛菩萨是有道理的,走近路。自己另外开辟一条道路,那个道路究竟能不能走得到,还不知道,未知数。诸佛菩萨已经走的这个道路,这是我们知道肯定能成就的,通达菩提大涅盘,「能证所证」,教化众生的大用,「皆等诸佛」。第五句:
【到无障处。】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只有八个字,「具能治道,解脱障故」。这八个字很简单,里面含义很深。具是具足,他具足的是什么?能治道。这个道当方法讲,治是对治,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具足能对治烦恼习气的,那这什么东西?他的果「解脱障故」,你所有一切的障碍,统统都化解掉了。障有八万四千,有无量无边,能治道岂不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一句岂不就是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烦恼无尽誓愿断」,就这一条。
断烦恼的愿不能没有,断烦恼的方法不能不求;有愿、有方法,断烦恼的功夫不能不做。我们的烦恼最重的,佛教导我们断烦恼从最严重的先下手,正如同大夫治病一个道理。这个人得的病有好几种病,所谓说并发症,他不是单纯一种病,一种病好医,他有很多种病。这很多种病,大夫一定细心诊断,哪一种病最严重,是致命的,这种病先治,先来对治,其他的不至於致命的可以缓一步,慢慢再治。
修行跟这个没有两样,最严重的烦恼,贪瞋痴慢;贪堕饿鬼,瞋堕地狱,痴堕畜生,慢堕修罗,魔道。所以佛教导我们先从这里下手。这是什么?三恶道。佛教给我们用什么方法?这就是能治道,佛教给我们三学,戒定慧三学;用戒治贪,用定来治瞋,用慧来治愚痴。三学是对治三毒的,我们懂不懂?我们有没有认真学著来用?在什么地方用?随时随处,那个贪瞋痴时时刻刻起现行。
在我们凡夫这个境界里头,无论你是有意无意,因为这个烦恼习气太久了,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所以他自自然然成了习惯了。对人、对事、对物,实在讲是自己太粗心了,太大意了;稍微细心一点,你就能觉察得到,为什么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落在贪瞋痴里头,好像都是贪瞋痴在那里主导。贪瞋痴主导我们的身口,身口就造罪业,因为这个能主导的不善,极不善,三毒!我们学佛,佛学到哪里去了?佛是戒定慧,戒不说多,三皈、五戒、三福、十善,我们有没有落实在生活当中?如果落实在生活当中,你这个具能治道这一句你就有了,你的果德解脱障,二障、三障你就能解脱了。
烦恼障涅盘,所知障菩提,两大障碍。佛教导我们最初方便,当然贪瞋痴是不容易断掉的,但是常常有这个警觉心让贪瞋痴不要继续增长,要把贪瞋痴稳住,我能控制得住,这个就是忍辱波罗蜜。欢喜修布施,欢喜持戒,这都是破二障的前方便,最初方便,我们下手之处。布施是舍、是放下,欢喜舍,欢喜放下,这样渐渐自自然然你自性里面四无量心生起来了。
诸位要晓得慈悲喜舍是性德,色界诸天他们修,他们四无量心是修得的。所以我在前面讲了,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四无量心是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不是修得的。六道凡夫、九法界众生没有见性,没有见性这个四无量心是修得的。但是我们晓得性德里头本来具足,你要是修的时候,它会与性德起感应道交,这是决定好的修行方法。修性它相应,果报不思议,所以这才真正能到『无障处』。第六句:
【不可转法。】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所说教法,外道不能转故」,这句很重要。『转』是改变。佛说的法是心性里面流出来的纯正之法,不能破坏。当年佛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也是皈依三宝,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大护法。这个大护法烦恼习气很重,虽然听佛讲经,对佛也非常敬仰,他的烦恼习气断不了。由此可知,在我们现前,这三千年之后,我们看道场里面学佛的同学,无论是在家出家对佛很尊敬,也天天研究经教,贪瞋痴放不下,不但放不下,好像还年年在增长,这些人是什么人?魔王波旬的子孙。他来干什么的?来学佛来干什么的?来破坏佛法的。
这是波旬当年跟释迦牟尼佛说,他有嫉妒心,看到释迦牟尼佛这么多人恭敬,这么多人供养,他受不了:我要想方法破坏。佛就说了:佛的法是正法,没有任何力量可以破坏它的,因为它从法性里面流出来的。魔王说了:等到世尊末法时期,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你的袈裟来破坏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流眼泪,一句话不说。经上有一句话讲「譬如狮子虫,还食狮子肉」,到你家里来了,来继承你的家业,败坏你的家产,这个没办法了。我们一般人讲,败家子!他到你家里来了,你还有什么法子?但是魔能够破坏的,是破坏一切众生对佛陀教化的信心。佛的法他能不能破?法不能破。佛所说的一切法,他能障碍,他不能破,他没有办法找出一套新的道理把佛法否定掉,这个他没办法。
佛法是『不可转法』,外道永远没有办法跟佛陀辩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辩论会常常有,佛经上叫做无遮大会,那就是辩论会。国王大臣这是佛的大护法,他们也常常主动来办辩论会,所谓是真理愈辩愈明,使当时知名的、声望很高的许许多多宗教的学者,都来参加佛菩萨的辩论。通过辩论,也就是今天所讲的科学精神,通过检验,这些德高望重的各个宗教里面的传教师,宗教里面的领导人,社会一些学者,等於说让他们来检验释迦牟尼佛的教学,肯定这个教学是正确的、是真实的。
问难,那就太多太多了,这我们在《大藏经》里面随时可以看到。故意找种种难题,来问释迦牟尼佛,可是释迦牟尼佛真的显示出无量无边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统统给他圆满的解答,这个不容易。所以释迦牟尼佛得到「世尊」的尊号,这个尊就是我们今天讲,尊敬的。世尊是世间最尊敬的这个人,他的道德、他的学问、他的德能超过一切人。
到今天,佛陀去我们远了,三千年了,菩萨、祖师大德相继都去了。我们跟佛菩萨当然不能比,我们跟祖师大德比较一下又如何?祖师大德的德行修养,慈悲教化,我们学到了多少?学以致用,如果所学习的不能够落实到生活,等於没有学。最基本的教条,三皈五戒,最基本的教条,三皈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五戒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做到了吗?出家弟子最低的生活规范《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我做到了吗?没有做到,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做不到,我就是在破坏佛法,这个道理事实我们懂不懂?我做不到,我这个形象让社会大众看到佛教就是这个样子的。
我这个形象就是佛教,就是代表佛陀的,佛教就是这个样子,社会大众对你轻视,不尊重你;轻视就是轻视佛法僧三宝,不尊重就是不尊重佛法僧三宝,这不是破佛这是什么?不用说一句话,只是佛所教导的我做不到,就这就行了,就把佛法破坏了,这是什么?这叫魔事。佛弟子跟魔弟子的差别就在此地,佛弟子决定依教奉行,魔弟子把依教奉行不晓得丢到哪里去了,他讲经说法是教别人做的,不是自己做的,他自己不做。广大听众当中,如果有善根非常深厚的,他不管你做不做,「我听了之后,我要做」,那是佛弟子;只要你法说得没说错。
隋朝智者大师说得好,「能说不能行」,你要懂得这个意思,能说不能行是不能完全做到,不是不做,他努力的在做。烦恼习气很重,他做得不彻底,做得不圆满、不究竟,不是不做,这样的人「国之师也」。他讲的真的没有错,没有把佛经讲错,他劝导人出於真诚,所以能感动人,他可以做老师。如果「能说又能行」,智者大师说「国之宝也」,说到做到,这是国之宝也。真的是宝,这样的人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他在那个地方,妖魔鬼怪也尊敬他,在他那个地方不作乱,见到他也挺规矩;道德感化人心,也感化妖魔鬼怪,他有那个德行。
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学在自己,不在别人。人家肯不肯做与我不相干,道场里面魔弟子再多,我做佛弟子。希望我这个佛弟子做得很好,做得很像,很认真努力做,假以时日,很可能把那些魔弟子统统转变成佛弟子了,教化功德就成就了。千万要有高度警觉,不能学魔弟子,不能被他同化,被他同化了,就堕落了。这一关要怎么把守?决定随顺经论教诲,决定不违背经论。每部经最后一句话,「信受奉行」,你只要能把这四个字常常放在心上,你就不会随顺邪魔外道,不会随顺了。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守住佛教导我们的规矩,这就是持戒。对於这个戒律的理论,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灵活去受持?这个灵活受持就是条条戒都有开遮持犯,你都懂得。所以戒律是活活泼泼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呆板。因戒得定,定是清净心,心一年比一年清净,一月比一月清净,你怎么会堕落?常常存著一个心,佛心、菩萨心,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转魔为佛。我们不怕魔王外道,不怕,我们要接触他、帮助他,帮助他回头是岸。这种人往往很聪明,只是烦恼重、得失心重、嫉妒心重,我们要有善巧方便,帮助他回头。《楞严经》上说得很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换句话说,他转不动我,我就能转动他。
我跟他在一起,他胜不了我,我肯定胜他,帮助他、成就他是好事。所以妖魔鬼怪我们不必怕,不必去躲避。在这一点要特别提醒同学的,如果你敌不过,你就赶紧回头,还是躲避一下好。从什么地方测验?怎么样提高警觉?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烦恼起来了。什么烦恼?贪瞋痴慢起来了,嫉妒心起来了,这个时候你要警觉到,我烦恼起现行,我必须要躲避。
所以初学的人为什么选在寂静的环境,诱惑力少的地方?容易修。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诱惑力很严重的地方不好修,我们选择在图文巴这个地方建道场,道理在此地。这是个小城,居民淳朴厚道,这个地方诱惑的少,我们选择这个地方,不选择大都市。大都市名闻利养诱惑的力量很强大,初学的人敌不过。古人建道场,建在深山。我们本来也想建在深山,深山生活非常不方便,不得已而求其次,选择在这个地方。真正要想修行,还要往山里面去,人迹不到的地方。那才是真正佛法里面讲的阿兰若,寂静处,做为我们修行助道的因缘。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