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五五讲)  2003/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55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经文第四段「传化众生」

【诸佛子,时大威光菩萨,以见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承事供养故,於如来所,心得悟了。】

这一段经文是说明『大威光菩萨』自己开悟了,他是怎么开悟的,前面我们读过了。所以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见」,『见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他一见,他就明白了,就开悟了。我们世俗人说,这个人有学问、有见识,跟一切大众接触,一见面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善恶邪正。这是学问,这是修养。一见,知道这个人是好人,这人是个君子,这人是个贤人。从他的容貌、言谈、举止就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古人所谓有知人之明,明是慧,有观察人的智慧,认识这个人「贤愚不肖」,能认识。威光菩萨见到佛,这一见就晓得,佛是大圣人,世出世间没有能够相比的大圣人。他智慧就开了,智光明,智慧就开了。从他赞颂里面,就是前面我们读过的十首偈,见到佛的因地,见到佛的果德,最后说明他要发心向世尊学习,求世尊威神加持,使他能够很顺利的学习成佛之道。菩提行就是成佛之道,所以「见」是个关键的字眼。见佛之后『承事供养』。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之中,「普贤行愿」头一条教导我们「如教修行供养」,大威光菩萨做到了。前面最后那一首偈,「我当如世尊,广净诸刹海」,这是修的法供养。法供养里面有财供养,这个财是内财,真正发心如教修行;佛怎么教,我就怎么做。

佛住世的时候,种种示现都是在教化。得智光明的人他能够见到,他会学习,所以『於如来所,心得悟了』。「悟」是觉悟,「了」是明了,破迷开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就要帮助别人开悟,化他。所以这一段清凉大师的科题(就是标题)「传化众生」。传是展转,化是教化。威光觉悟了,他不吝法,立刻就像诸佛如来一样,为一切众生示现种种行事。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把世尊示现的那一套统统学会了。

这下面有十句,每一句第一个字「显示」就是示现,这就是菩萨乘愿再来。以往他没有觉悟,没有「悟了」,他还是凡夫。凡夫里面有聪明智慧、有德行善良的人,他还是随著业力支配,这一悟了之后,转业力为愿力。佛门里面常讲乘愿再来,他已经就是乘愿再来人,他不是凡夫了。佛在许许多多大乘经里面苦口婆心的教导,「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他现在做的是为人演说。请看经文,下面都是悟他,我们一般人讲化他,自行化他。前面说的自行,自己悟了,悟了之后,你看他怎样化他:

【为一切世间显示如来往昔行海。】

『一切世间』这一句,加上『为』字,五个字,这五个字是贯下面十句,每一句前面都有这五个字,经文省略掉了。我们看看,大威光菩萨的心量不是为一个人,「为一切世间」,这是真正觉悟了。这样大的心量,这一切世间是遍法界虚空界,还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一个不漏。做如是的『显示』,「显」是明显,没有秘密,「示」就是演说,做出来给众生看,样样都随顺性德。『如来往昔行海』,「海」是比喻深广,没有边际。「行」,什么行?前面讲了,普贤行!《华严经》最后一品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无障碍的境界、无障碍的法界。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一真法界,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怎么入?普贤行愿。前面跟诸位同学报告过,普贤行愿是无所不包,总的纲目有十条,愿有十,行也有十,行就是文殊菩萨讲的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是行。前面都跟诸位简单报告过了。

威光菩萨真学!把十愿、十波罗蜜统统做出来给人看,帮人学习,这个示现就是教人怎么学法,怎么个修法,在这里我们也要举几个例子来说。菩萨表演的项目太多太多,但是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契机。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在这个地球上,地球上居住,我们这得人身,当然先以人为对象,然后再以其他众生。现在的人只知道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无不是损人利己,这个麻烦大了。我们要做什么样的表现?这些人有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只有损人才能够利己。所以从小他学的是什么?竞争。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升级就是战争。终极的目标是什么?自利,损人利己!认为如果不能够损人,就决定自己得不到好处,这个念头错了,大错特错!这是与性德一百八十度的违背。菩萨在此地显示的是损己利他,我做出来给你看,用行动做出样子来让他觉悟,让他去反省,知道自己想错了;原来念念能利益众生,最后真的是利益自己。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利人者人恒利之」。你讲给他听,他未必能听懂,纵然听懂了,他认为你这是理想,这不切合实际;做出来给他看。现在社会年轻人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友爱兄弟,不知道尊敬师长,菩萨怎么办?做样子。这些都是题目在,依照这些题目好好的来做,来做榜样。要做出孝顺父母的榜样,要做出友爱兄弟的榜样,做出尊师重道的榜样。社会的病根,动乱的根源,这社会动乱的根源在哪里?家庭!夫妻不和。在家的同学,你要做到夫妻和睦相处,做给一切世间众生看,夫妻相敬相爱是为一切世间显示的,不是为自己。菩萨在教学,菩萨在教化众生,那是觉悟的人。儒教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而后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太平,都是从自己本身做起。所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是诸佛菩萨的事业,是诸佛菩萨在显示,这叫做佛法。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法是觉悟之法,觉悟的方法。

我们再仔细观察,几乎经典上所说的都是现在社会众生的病态。众生吝啬,菩萨布施,这都是在教!众生造作恶业,菩萨持戒守法。所以自己在做是为别人,是为一切世间、一切众生,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六波罗蜜就是度众生六大病根。四摄法,佛看到这一切众生,大众不能够和睦相处,中国谚语有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重要!只要人和,天时地利都感通了,人和是个核心。佛教给我们四摄法是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常讲四摄法是什么法?是自己与一切众生把关系搞好的方法,或者你称它作交际的方法,行,都能讲得通。从什么地方?从夫妻,从这里开始,四摄法能把这个关系搞好。然后在家庭里面父子相处得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兄弟关系搞好。家庭外面,长官部属的关系搞好,朋友的关系搞好,那是四摄法的大用。

我们同学知不知道?会不会?所以你学佛,古大德常说:你学会了吗!果然学会了,人和就做到了,方方面面的关系都会搞得非常好。换句话说,关系搞不好,你不会!你虽然听了经,读诵经论,你不会用,你没有办法落实到生活当中,你得不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佛法绝对不是说说就罢了的,它真有用处,真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一切众生,一切世间一切众生,哪个众生不希求离苦得乐?佛法就是帮助我们离究竟苦,得究竟乐。所以夫子感叹这个世间一切事物,不如学!他对於「学」确实有他的心得,他老人家的教诲言简意赅。佛经说得详细,方方面面讲得非常周到,要学佛的行事。第二句:

【显示往昔菩萨行方便。】

佛往昔没有成佛的时候,他是菩萨。『菩萨行』里头通权达变、活活泼泼,不是死呆板的,与智慧相应。确确实实,他所悟了的智光明落实在生活里头,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他会了。『方便』,佛法里面常讲的善巧方便,会用善巧方便就入无障碍的法界。但是善巧方便一定是以智光明为基础,没有智光明,你就没有善巧方便。智光明是根本智,善巧方便是后得智,权智。没有根本智,哪来的权智?这些意思前面都说过。方便法说不尽,也没法子举例子,但是它有个原则,原则就是利他,只要与他有真实利益。真实利益是什么?帮助他悟了,你就可以行方便。如果他不觉悟,那这个法子不能用。宗门大德的棒喝是方便,他要观机,这个人真的是在用功,用功到这个瓶颈他不能突破,这个时候要用方便法。一喝一棒,他一下就悟了,这叫做「行方便」。如果你用什么样的棒喝,他都不开悟,你这个法子就没有用,没效果。可见得行方便是要智慧。

古时候,如果诸位看佛门那些公案,有很多这些例子。丹霞烧佛,冬天,佛像是木雕的,冬天冷,取火,他把佛像拿来烧。方丈和尚听到了,这还得了,赶紧去看,问他:你为什么烧佛像?丹霞说:我在这里烧舍利,佛像火化之后有舍利。老和尚说:木头佛像哪来的舍利?既没有舍利的话,再拿几尊来烧。老和尚在这一句话里头大彻大悟,那叫行方便。你看他就是专门对那个老和尚的,知道老和尚将悟未悟,就差这么一点,用这个手段让他悟了。那他烧佛像绝对不是破佛身血,他没有罪,他有功德,帮助一个人觉悟成佛了。

菩萨像这种方便法太多太多了,这是因人、因时、因地、因事不同,要有真实智慧。真有善巧方便把迷惑颠倒的人点醒,让他豁然大悟。所以没有智慧的人,像我们智慧没有开,怎么办?那就好好的做前面的「显示如来往昔行海」,规规矩矩的做,我们没有这种手段,没有这种智慧。到什么时候你自己的智慧开了,有这种能力、有这种手段了,你要学「往昔菩萨行方便」,你要帮助一切众生悟了,所以这个不是对普通人的。第三句:

【显示一切佛功德海。】

这个地方每一句前面都有「为一切世间」,都有这一句,「为一切世间显示一切佛功德海」。一尊佛的功德无量无边,何况一切佛。这句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功德』。什么是功德?这一定要搞清楚,「功」是修行的功夫,「德」是你自己的获得。佛门里面常常举例子来说,「持戒有功」,有功夫,我们常讲有功夫了,你功夫不错!戒律持得很好,是不是真有功夫?要看你有没有德,如果你没有德,你就没有功,有功后头一定要有德。德是什么?禅定,因戒得定。於是我们在现前看到有些持戒的学人,自己戒律好像是持得不错,他没有得定。不但没有得定,他还造恶业,造什么恶业?看到那个人破戒,那个人不持戒,天天拿自己这个标准批评别人,错了,完全搞错了。持戒的目的是得清净心、得定,定就是清净心、平等心。你看虽然你自己好像持戒持得不错,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换句话说,你持戒没有功,你清净平等心没有得到。

清净平等心是定,定还不是目的,还是手段。修定的目的在哪里?是修定有功,开慧是德。开慧就是此地讲的,悟了,「心得悟了」,这是德。我曾经见过修禅的人,一般人讲这个人禅定功夫不错,不倒单。我去访问见了他,他的话很多,说些什么?都是批评别人的是非长短。我就知道了,他的禅定没有功夫,智慧没有开,烦恼习气现行。我们从《坛经》《坛经》也是个很好的标准。六祖在《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眼睛里面所见的都是别人过,他的目的在哪里?我们见到了、听到了,知道,把那些人统统都批评之后,自己的身分地位提高,这是标准的损人利己。显得自己高超,那些人都不如他。明眼人,不要说真正觉悟的人,就像我这种人,我一看就把他的心思看穿了,批评别人的目的是抬高自己。这样的禅德我见过一次,下一次再不去见他了,不是真正的大德。

我这一生当中见闻不广,都在经教里头,交友见闻不广。宗门大德我只看到一个,香港大屿山宝林寺的圣一法师,今年也有八十岁了,他今年八十一岁了。这是我一生所见的禅宗真正修行人,心地清净,有智慧、有慈悲,不说别人过失。我没有听到圣一法师说哪个人的不是,没听说过。他真正做到像普贤菩萨所说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见到别人不是处,他绝口不说,不赞叹就是了,真的有礼敬,没有赞叹。我们在外面参学,经教读得多,渐渐的熟悉了,这是标准。与这个标准相应的,真善知识;与这个标准不相应的,假善知识,不是真善知识。《楞严经》上说末法众生(我们现在在世尊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如何能够辨别邪正、是非、真妄?如来的经教,这是标准。所以经教不能不读,不能不学。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求自己悟了。

但是你自己要知道,真正要觉悟,觉悟是依什么?依禅定,禅定就是清净平等心。我们修清净心、修平等心就是修禅定。清净平等怎么修法?一定要从持戒下手。持戒是把所有一切邪思、邪见、恶作把它堵塞,帮助自己恢复到清净平等觉,觉就是智慧。所以,觉是从平等来的,平等是从清净来的,清净是从严持戒律来的。我们不在戒律上,这是三皈、五戒、十善,不在这上认真下功夫,你什么都得不到。菩萨成就之后,为一切世间众生显示,慈悲到了极处。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传化众生,悟他的第四句:

【显示普入一切法界清净智。】

这还是「为一切世间」,句句都是为一切世间。『普』是平等,是普遍;换句话说,决定没有分别,只要有分别,普就没有了。没有分别,契入『一切法界清净智』。这一句如何落实?落实,就是六根对六尘境界,眼见色不为色尘所染,眼见是「清净智」见;耳闻声不为音尘所染,不是不听,听,但是决定不为它所染。一切明了是「智」,如如不动是「清净」。鼻对香尘、舌对味尘、身对触尘、意对知,无一不如是,为一切世间做如是的示现。

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完全迷失了自性,所以眼见色被色尘染污,怎么说染污?起贪瞋痴慢,起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染污了,清净智没有了。它所生的是烦恼,连带过去的习气,六根无论哪一个根,接触外面境界无不是生烦恼。佛菩萨给我们做显示,你看人家为什么六根在六尘里面得乐,离苦得乐?我们凡夫六根在六尘里面是离乐得苦?恰恰相反,这是什么道理?更何况凡夫跟菩萨的境界不一样,佛菩萨那种乐的境界,凡夫说实在话作梦也想不出来。这道理在什么地方?大乘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他心清净,境界清净,六尘清净,那个时候就不叫尘,叫性。明心,明是智,般若智慧现前,烦恼习气没有了。眼对色,眼是见性,见色性,色性清净无染;耳闻性,对声性,六根对的都是性,这叫明心见性。他受用的境界是华藏、是一真、是极乐,决定不是五浊恶世,后面经文会详细的跟诸位说明。宇宙万象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经典要给我们详细说明,我们接受之后,要知道契入,要会证得。绝对不是说听世尊说说就算了,那个没有用处的,要自己亲证,契入如来果地的境界,我们跟一切如来同一样的受用。这是在佛法修学的真正的成就,真实的受用。

《般若经》上讲得好,教导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真正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般若心经》上教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都是「普入一切法界清净智」。我们在现前这个阶段,凡夫!不但没有智慧,定功也没有;不但定功也没有,戒行都没有。这怎么办?这个问题是很严肃的课题,如果不自觉,这样一天一天混日子,混到最后,果报肯定是三途六道。这时候怎么办?这个问题严重了。如何救自己?如何毁灭自己?都在现前一念之间。一念觉,救了自己;一念迷,毁了自己。我们要怎样保持觉而不迷,这是我们现前最重要的科目。古大德教导我们的方法,这个方法用了几千年。在《华严经》上我们知道,佛菩萨这个方法用了无量劫,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个方法成就的,这是什么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这八个字。无论哪个法门,你一定要能够锲而不舍,念兹在兹,不但一天不能够离开,须臾不能离,刹那不能离。起心动念,念念都想到佛菩萨,佛菩萨起什么样的心?佛菩萨动什么样的念?我起这个心、动这个念行不行?有功还是有过?凡是利益社会大众的,这就是功德;伤害社会大众的,过失!

我记得也说过好几次,今天社会动乱的根源是什么?家庭出了问题。我选择居住的环境修行养道,我们是凡夫,凡夫不可能不受环境的影响,我选择在偏僻的小城,不选择都会,为什么?人多、事多、染污多。我选择乡村,偏僻,人少、事少、染污少。我到一个地方,我关心几桩事情:第一个,这个地方的老人福利事业,我会去看;第二个,这个地方的犯罪率,我细心去观察;第三个,这个地方的离婚率,为什么?社会动乱的根本,家不和!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常讲「家和万事兴」。你的事业成就的根是在家和,你看家齐而后国治,国治就是你事业成就;你的事业的根源是家庭,家庭的根是你自己的身,身修而后家齐。修身在正心,你的心术要正;正心在诚意,你的意要诚;诚意在致知、在智慧,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什么?离开五欲六尘。绝不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那叫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你才会开智慧。智慧一开,你的意就诚了,一点都不错,真诚心是这样修来的。

所以菩提心,这佛说了,发菩提心的人,什么人?大乘菩萨。小乘、阿罗汉没有菩提心,辟支佛也没有菩提心,权教菩萨还是没有发菩提心。什么原因?智慧没开。他们虽然在断烦恼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程度还不够。为什么?智慧没开。所以他们得定,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得定,定的功夫不到家,所以开不了慧。慧一开,意就诚了。儒家的境界其实很高,跟大乘菩萨没有两样。真心显露出来了,真诚心是真心,真心里面一定是清净的、平等的、觉悟的、慈悲的。这是真心的相、真心的用,清净平等是它的相,正觉慈悲是它的用。然后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你看看是不是为一切世间显示?没错,真的是为一切世间显示,不是为个人。

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想到,一个念头起来,要对一切世间负责任,这个人觉悟了。不知道我起心动念与一切世间有什么关系?那是迷惑颠倒。与一切世间都有关系,与眼前社会当然关系更密切了。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与社会安危有关系,与社会动乱有关系,与社会安定有关系,与一切众生吉凶祸福有关系,你怎么能说没有关系?所以人不能有恶念,不能有贪瞋痴三毒烦恼。三毒烦恼不是毒害你一个人,一个人受害,那自作自受,这没什么了不起;你的影响害社会、害众生,这个麻烦才大了,所以从这个地方叫结罪。为什么你会堕三途?我自作自受与你不相干,那就不会堕三途;正是自己所做的不善,影响社会、影响众生,影响众生的吉凶祸福,影响社会的安危,从这上结罪麻烦就大了,果报在三途。学佛就是学一个明理,通达事理,学做一个明白人而已;明白人就是清净智。再看下面第五句:

【显示一切道场中成佛自在力。】

这上面还是要冠这一句「为一切世间显示」。『一切道场』,道场在哪里?维摩长者在经里面讲得很好,直心是道场,清净是道场,慈悲是道场,利他是道场。道场在哪里?起心动念之处,所以「一切道场」。成佛,成就大智大觉,佛是觉悟的意思,究竟圆满的大觉,就叫成佛。所以首先我们晓得道场在哪里?道场在起心动念之处,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是道场。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觉、迷。一念觉,念念觉。

我们要为一切世间显示,一切时一切处,念念觉而不迷,念念正而不邪,念念净而不染,这就是『一切道场中成佛自在力』。念念时时不离这个,这里面得大自在,清净平等,自在安稳,法喜充满。表演给别人看,让别人看到之后有所感动,觉悟回头,来向你请教,来向你学习。我们四众同学每个人都要懂得这个道理,都要知道这种修行的方式。不做一个好样子给社会大众看,我们就错了。所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什么?师就是表率、样子,范是模范,我们所学的就是大威光菩萨在此地所说的「为一切世间显示」,所学的就是这个,这个就是为师、为范。

要真正发心,念念不舍,学佛菩萨,佛菩萨念念为众生,佛菩萨决定不为自己。成佛,在此地简单来说,就是成就觉正净。说得白一点、清楚一点,一切道场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成就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桩事从哪里学起?不能离开经教,「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离开经教到哪里学?说老实话,离开经教我们立刻就迷惑了,就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立刻就堕在迷邪染里面。迷邪染里面,烦恼的力量大,业力大,你就不自在了,你受业力支配。下面第六句:

【显示佛力无畏无差别智。】

这个前面跟诸位都报告过,『力』是如来果地上十力,『畏』是四无所畏。『无差别智』,无差别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就证得了。我们今天没有办法证得,就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世尊在「出现品」里面讲得很好,「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我们要常常念著。我为什么不能像佛菩萨一样?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无差别的般若智慧不能现前。这个东西是本有的,本有不能现前就是我们现在「有差别」;妄想是差别,分别是差别,执著是差别。有差别,智就没有了。智变成什么?变成情,变成识。有差别就不叫智,叫情识,烦恼!习气!离妄想分别执著,无差别,情识转变为智慧。

所以诸位要晓得,情识跟智是一体,两种不同的作用。换句话说,一个是觉的作用,一个是迷的作用;迷的作用是情识,觉的作用是无差别智。

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你真的知道了,透彻的明白了,这个经是你这一生当中无上的宝藏。你不会一天离开它,你会把它看作比吃饭、比喝水、比睡觉还要重要,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了。为什么?这是我的法身慧命,我的法身慧命要依靠它才能活过来。今天不少佛门弟子在家出家疏忽了,没有重视经教。那是什么原因?愈迷愈深,愈走愈远。他虽然是学佛,他走的不是佛道。你再仔细去观察,他走的是六道轮回,甚至於他走的是三恶道,不是佛道,不是菩萨道。我们自己清楚明了,我虽然不能帮助他,我不能跟著他走邪道。我走邪道,不但害自己,不晓得害多少人!我要走觉道,度自己,也帮助许许多多人觉悟。今天不觉悟,也许他明天觉悟了;明天不觉悟,也许他明年觉悟,也许他过个十年八年觉悟了。只要你天天显示,天天做这个样子给他看,日久天长,总有一天,他醒过来了,这种例子很多。

根利的人快,不要很长的时间,他就看出门道出来了;根钝的人、业障深重的人,那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世尊的弟子,有跟释迦牟尼佛十年、二十年开悟的,有跟释迦牟尼佛三十年、四十年开悟的,很多!有些根利的跟释迦牟尼佛两、三天开悟了。在中国禅宗里面,永嘉禅师亲近六祖一天。所以在六祖会下,他有个好名称叫「一宿觉」,他一觉悟就没事了,就准备走了。六祖说:你走得太快了,住一晚上。他就在那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走的,叫一宿觉,这是根特别利。

众生根性不一样,菩萨示现是平等的。菩萨永远在示现,一切诸佛如来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佛佛道同,都在做示现。做示现的时候,有没有心?无心,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种示现是什么?性德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毫的意思在,如果有一丝毫意思在里面,就不是示现,装模作样,那就错了。没有一丝毫意思,完全是自然。佛经上常讲法尔如是,确实是这样的,法尔如是。我们这是有分别、有执著,讲佛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那是佛对凡夫讲的。佛有没有这些分别执著?没有,念头都没有。这就是教学的善巧方便,对什么样的根性用什么样的方法。下面第七句:

【显示普示现如来身。】

这一句不好懂。『如来身』是法身,怎么『示现』法?你看示现前面有个『普』字。「示现如来身」一定有「普」,为什么?法身平等。如果要不会,我们想想世尊在《金刚经》上给我们解释「如来」这个名词的意义,经上说得好「如来者,诸法如义」,这句话意思很深!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注得很长很长。「诸法如义」「法」是从相上讲的,从事上讲的,「如」是从理上讲的,从性上讲的;事如其理,相如其性,性相不二,理事一如,这是如来。「身」是什么意思?身有体的意思,身有依的意思,依靠。我们六根要依靠这个身,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也不能离开这个身,离开这个身不起作用,身有集聚的意思。这个地方的如来身三个意思里头偏重在体,我们常讲法身理体,法身理体就是如来身。怎么样「普示现」?这个事情难了,当然难。为什么?你没有证得法身,你要证得法身就不难,你看到这个你就会了。

威光菩萨证得了,他能普示现。我们今天读到这个地方,自己没有证得,没有证得,没有能力示现。虽然没有能力,这一桩事情不能不知道,知道的浅深没有关系;知道的深,有深的表现法,知道的浅,有浅的表现法。最普通的表现的样子是什么?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如来身。你们想想,这是不是普示现?於一切法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是如来身。

在今天我们初学说的是什么?包容。所以学佛,我也常常勉励同学,你修行,你的功夫、你的成绩在哪里?完全看你做人。特别是看你在跟大众相处,这是能看到你的实学,实实在在你到底学了多少,你有没有成就?真有成就,从前心量很小,不能容人,现在心量大,可以包容人了,可以跟大众相处了。从前不知道尊敬别人,总是瞧不起别人,别人不如我。现在慢慢懂得了,我有我的长处,他有他的长处,我的长处他没有,他不如我;他的长处我没有,我不如他。现在会这样想了,这样想,就有进步,能跟别人相处,能够包容了。当然你的功夫还不到家,在一切人事物里面,还有看得顺眼的、欢喜的,还有看得讨厌的、不欢喜的,这是什么?功夫还不到家。

功夫果然到家了,於一切人事物都没有分别、都没有执著,如来身就现前。我们中国谚语所谓「量大福大」!你有量,你有福,量小不是君子。儒家讲成就,你看看也在这上面说!量小不是君子,君子度量大,君子能容人。所谓宰相肚子里可以撑船,这是形容度量大,能包容。那如来身,包容了虚空法界。包容虚空法界,你一定要觉悟到包容三途六道众生,包容五逆十恶的众生。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没有,这如来身。

十法界是平等的,在菩萨心目当中如是,我们凡夫心里面不平等,菩萨心里头是平等的。我们要学菩萨,从哪里学?就学平等。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在这里面学习拓开心量,无所不容。为什么?自性里头本来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是从情识里头生的、妄心里面生的,真心里头没有!「普示现如来身」用真心,你会用真心,一真一切真。所以身也是真身,事也是真事,没有一样不是真的,这跟诸位透一点消息。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