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四九讲)  2003/1/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49

诸位同学,请看「毗卢遮那品」,威光菩萨见佛获益,别中十一句,从第七句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念:

【法界中无量变化力出离轮智光明。】

威光太子见佛,他就获得无边殊胜的利益,利益的总名称叫『智光明』。世尊为我们介绍了十一句,这个十一举例而已。我们从这十一个例子就能够想到,威光太子过去生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与佛又有深厚的因缘,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世尊在这个经文当中称威光为菩萨,大威光菩萨,不称太子,称他为菩萨。这一句『法界中』,我们应当都能够理解。『无量变化力』,这是在这个法界里面因人因时、因地因事种种不同,无论是哪一类,人也好、地也好,时也好、事也好,都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它不是一个样子的,它变化!为什么会变化?世尊在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因为心想不同,人起变化。我自己这一个人,就这一个人,都起无量无边的变化,妄想、杂念多,刹那不住!所以佛在经上讲,凡夫有八万四千尘劳烦恼,这八万四千我们明了,是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归纳为八万四千类,每一类里头又不知道有多少。不是只有八万四千,只有八万四千倒不算多。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懂。

我们的心、念头在变,我们生理的变化也在变。如果有一天变到不再变了,那就成功了;不再变化,就成佛了。佛佛道同,成佛就不变了;换句话说,在等觉菩萨的地位还是在变。只要念头变,一切万事万物一定是跟著它变,这就是「依报随著正报转」「一切法从心想生」的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如此,佛要教化一切众生,要帮助一切众生,当然就不能用一个法门,也要随著众生的变化。所以普贤菩萨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为什么?你不恒顺,你不随喜,你有再好的方法,他不接受!要令一切众生欢喜接受,只有恒顺、随喜。所以恒顺、随喜,是佛在九法界、在无量无边诸佛化土里面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的方法里面的总原则、总纲领,就是恒顺、随缘。我们要成就自己,要帮助别人,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要向佛菩萨学习,要成就这个本事。这是「法界中无量变化力」

佛菩萨在九法界示现,帮助众生的是些什么?就是此地讲的三个字『出离轮』。帮助众生出迷,帮助众生出三途六道、九法界,帮助众生离苦。示现教学无量变化,但是总不离这个目的;这个目的、这个目标永恒不变。他凭什么转「出离轮」,无量变化力出离轮?所依凭的是最后三个字『智光明』。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智」是根本智,「光明」是后得智,光明遍照!清凉大师在这一句里面给我们标了个标题,这是这一句总的纲领,「神通智明」。他给我们说了八个字「三轮干事,出离不能」,这八个字不太好懂。什么叫三轮干事?三轮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三转法轮」。三转法轮是讲的教化众生的次第,怎么教法?天台跟贤首判教,都有渐教、顿教、不定教、圆教,这是佛教学的手段方法。手段,前面所说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地也不一样。人随著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所以大乘经上我们常常看到,这个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样的法得度,佛就说什么法,或者是表演什么法。一定是非常契合众生的根性,又契合过去生中的因缘,他欢喜接受,喜欢学习,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佛有神通、有智慧,他能观机,所以面对著学生,施教的方式一点都不会差错。所以众生遇到佛,那是大福德、大因缘,没有不得度的。原因就是世尊善於观机,知道这个众生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之事。

现在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有许多奇奇怪怪的病人,一般医生没有办法治疗。他们去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用催眠的方法,深度的催眠,让他说出前世、再前世,甚至於讲到过去十几世、二十几世;我还听说曾经有一个时间最久的,好像是八十多世之前,距离现在应当是四千多年,这生生世世的遭遇说出来了。医生就晓得他的病怎么产生的,什么原因产生的,然后真的叫对症下药。这个治疗的方法非常有效,确实能够帮助这个人在短时期之内就恢复正常。这是医生用这个方法,让病人在深度催眠之下,回忆到过去生中。

释迦牟尼佛不需要用这个方法,佛有神通、智慧,他一看就明了,而且能知道你过去生中无量劫前。《法华经》上有个例子,有个人见到释迦牟尼佛,要求出家,佛就让这些大比丘们,罗汉比丘的能力能观察五百世,出家要有善根,没善根不能出家!这许多大阿罗汉看了之后,都摇头:五百世中没有种出家的善根,这怎么能出家?佛笑笑,他说他在无量劫前是个樵夫,砍柴的。在山上砍柴遇到一只老虎,他爬在一棵大树上面,老虎在下面,在大树上面念了一声「南无佛」,无量劫前就种这么一个善根种子。世尊说:今天在我这个会里头,他这个善根成熟了。佛收了他!让他出家,以后他也证阿罗汉果。所以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善根、福德、因缘重要。

在三转法轮里面,南北朝时代光统法师说,常、无常(佛在经上常说的),空、不空。佛说法,对哪些人说常,对哪些人说无常,对哪些人说空,对哪些人说不空;佛的教学有先后次第,按部就班,慢慢的来帮助他提升,这叫「渐教」,循序渐进。我们在《华严》《华严》是圆教。像禅宗里面,宗门是顿教。佛在一门当中,一个法门具足演说一切法门,一门里面常、无常,空、不空统统都说到了,这个根器不一样,这是属於「顿教」,没有次第的,超越次第。第三种,说「如来无碍究竟圆极的法门」,像《华严》《法华》,这是属於圆教。对什么人说的?法身菩萨。六道里面凡夫有没有分?清凉大师跟我们讲,六道凡夫里头有一等人有分,哪一等人?大心凡夫。所以谚语常讲「量大福大」,这个很有道理。大乘经上常说,诸佛如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想想看,这一等人在一生当中就能证得究竟圆满的法门,这个福报多大!人间天上没得比的。这是光统讲的。

南中诸师也有三转法轮的说法,稍稍有一点差别。他按照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初成正觉,即说《华严》,不由於小」,这是经论上有的。历史上有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示现成佛,在菩提树下二七日中,为法身菩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凡夫、小乘不知道,我们一般人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哪里知道他讲《华严经》?参与华严法会,你要有本事入如来定中,你才能够见到这个盛况,所谓法身菩萨。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也有六道众生,也有诸天,也有些神众、杂神。现在我们都明白了,所有一切的天众神众,乃至於人众,无不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化身,为我们示现的,为我们表演的。他不是凡夫,不是九法界众生,九法界众生决定不能参与华严法会。就像《弥陀经》上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众鸟说法,白鹤、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那是畜生道。世尊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畜生的名都没有,哪有这个事实?这些鸟是什么?阿弥陀佛的化身,就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华严会上这些菩萨、声闻、缘觉,九法界里面这些众生,山神水神、花草树木之神,现在我们明白了,要是套《弥陀经》上一句话,皆是毗卢遮那佛变化所作。这是讲的顿教,没有次第。

华严法会开圆满了,世尊出了定,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法,这是小乘!开始对一切众生,次第来教学。我们现在办个学校,学校从哪里办起?从小学办起。世尊为大家讲「阿含」,讲小乘十二年。十二年,这些学生、听众境界逐渐提升,小学毕业;再办中学,继续来教。再讲「方等」,方等讲了八年,方等是属於大乘。大乘有了良好的基础,再跟大家讲「般若」,般若讲二十二年。由此可知,般若是佛法教学的中心,它的时间最长。阿含跟方等加起来才二十年,般若就二十二年。最后开「法华」,法华八年。世尊讲经说法三百余会、四十九年,这是循序渐进,像办学校,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办研究所,一直办上来。诸位要晓得,四十九年的学习,没休息!正是中国古人常说的,人生在世,「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我们在《论语》上看到孔老夫子,夫子说他曾经一天不吃饭,一夜不睡觉,在那里想,想什么?世间种种事业「无益」,没有好处,「不如学也」,跟求学来做个比较,都比不上求学。所以人活到老,应当是学到老。

我们今天看到许许多多人退休了,晚年的生活很苦,正是世尊跟孔子所说的,他苦从哪里来?他不学了。如果要肯学,肯学就不苦了。怎么知道?《论语》头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告诉你,你要想你在这一生当中永远保持快乐,用什么方法?学习。我们再看到一个最好的证明,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离苦得乐?没有别的,就是在学习。菩萨学习,快乐!如来教化,快乐!学成功了,学圆满了,学圆满了就教学,教别人学,所以永远快乐。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心目当中非常希望将来有一个退休村,澳洲的是退休村,中国人叫安养院。这里面住的是退休的老人,退休到这个地方来,来干什么?天天学,快乐!这个退休村就是老人学校,老人大学。活一天学一天,我们把世尊、把夫子的理念、教诲,我们来落实,这是人生一大快事。有人问我,我这一生所做的,快乐,乐在哪里?天天学、天天教,教学。一天四个小时天天不间断,乐此不疲。古人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这是事实。你自己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这两句话你不懂,你要亲身经历,你才会懂,你才知道这两句话的味道,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懂了。所以世尊四十九年的教学,为我们做了个示范,这叫渐教,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

退休的这些老人,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什么?这个课程应当有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检讨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进入这个学校,做总检讨,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些事情做对了,留给后人做参考。这是一门课程。第二门课程,过去这一生,为生活奔波,世间许许多多的好的神圣的教诲,我们没有时间、没有机缘去接触。这个时候退休了,又恢复做学生,应当听听道!古圣先贤所讲的宇宙人生的道理,宗教典籍里面许许多多宝贵的教训,我们要认真来学习。这是第二门课程。第三门课程,非常重要,我们知道有生必有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我们得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把生死这个问题搞清楚、搞明白,选择我们欢喜去的地方,去往生,这个学校有意义!比起过去年轻时候读的这些学校,性质完全不同,价值也不一样。这是老人退休村。我们将来可能用的名称是「多元文化村」,或者是「多元文化之家」,实际上它是一个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里面,各个人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共同在一起生活,共同在一起学习。每个人都是老师,每个人也都是学生。哪一个上台演讲(演是表演,讲是讲话),他上台他就是老师,坐在台下就是学生。他下了台,换一个人上去,那个人是老师,他也是学生,真平等!这个学校的大门口的对联,就用《论语》上两句话就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讲渐教。

第三种他举的像《胜鬘经》一类的,《胜鬘夫人经》,它不是渐教,也不是顿教,但是它这里头讲「佛性常住」,跟中国《三字经》上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也是属於「不定教」。这是讲三轮干事。由此可知,我们知道此地的「干事」就是为人演说,用现代的话来讲是社会教学,而且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三轮干事,这一句我们就说到此地。

下面一句是「出离不能」,这句不好懂。「出离」是这句经文里头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出离生死轮回,这是整个教学终极的目标。什么叫「不能」?不能用一个方法,不能的意思在此地,要用许许多多的方法才能够达到,所以诸佛如来为我们开的是「无量法门誓愿学」。学习的方法,中国古圣先贤说得好,「教之道,贵以专」,学习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专攻。不能学杂,不能学乱了。

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办这个学院,学院一直到现在还是在筹备之中。虽然每天有上课、有学习,还都在做实验,从实验里面我们吸取教训,启发智慧。到我们的教室建成(昨天我听说工程有一点耽误,恐怕在三月初不能完工,这桩事情当然我们也不能勉强,还是随缘),总得要等教室完工之后,我们举行一个开幕典礼,正式开课。正式开课,我们从这么多年学习经验当中,我们明白,怎么样才能学得成功,才能学得快速?一门深入。一个人只能学一部经、一部论。这一部经论由你自己去选择,范围是《大藏经》《大藏经》以外的,不取。《大藏经》里面有的,你可以选,选了之后你自己好好的去研究,依教奉行,为人演说,这就是学习。其他同学所学习的课程、经教,统统都要听。

我们这个学院谁是老师?各个都是老师。谁是学生?人人都是学生。某甲上台讲这部经典,我们大家都做学生,听他的;他讲完之后,乙上台去讲经,乙是老师,甲在台下也是学生,跟一般学校不一样。这样子修学,各个都能成就,而且都能够谦虚、卑下,教学相长!这是我们在这么多年来,不断在实验、在探讨,我们找出一套,还是佛菩萨、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老办法,想来想去还是老的办法好。现在时间到了。

请接著看「威光获益」第八句:

【决定入无量功德圆满海智光明。】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明,这一句是「大福智明,照福严故」。大师注的是不多,但是这个提要非常之好。世间人哪一个不求福报?而这一句是大福智明,说明世出世间最大的福报,是怎么修来的?还是要靠智慧。没有智慧,只能修小福,我们常讲「人天福报」,没有办法修无尽的大福。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福报从什么地方来的?经文明白告诉我们,『无量功德圆满海』。「无量」,这是大功德,不是小功德。「圆满」,这里头没有欠缺。怎么修法?大福里面最主要的包含三桩事情,第一个就是智慧,无量真实智慧;第二个是财富,无量财宝;第三个是寿命,无量的寿命。这三样圆满,就是这个地方讲的「大福智明」。谁修圆满了?诸佛如来修圆满,诸大菩萨他们正在认真努力的修学。凡夫可怜,心里面向往,不知道怎么修法,可惜!为什么?关键在没有智慧。为什么没有智慧?烦恼业障把自性般若智慧障碍住了,自性虽然本具般若智慧,它不起作用,不能现前。

所以,世尊在一切经论里面教导我们,忏悔业障重要。业障不能忏除,智慧从哪里来?忏除业障要从哪个地方做起?特别是在最近,我在讲席里面常常劝勉同学。虽然常说,我细心观察,我能看得到的同学当中,依然没有觉悟、没有回头,还是业障障碍你的智慧,你的智慧不起作用。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烦恼习气当家作主,我看得出来!所以你的「福智」不能现前。从哪里做起?决定要从舍弃自私自利做起。我们起心动念,当然这是习气,习气太深了,无量劫来,起心动念都是想到自己的利益,与自己有利的肯做,与自己没有利的就不做了。其实什么是利,什么是无利,你根本就分不清楚,你就不明白、不了解!结果怎么样?把真实的利益看作什么,看作对自己没有利益,把没有利益的事情,看作对自己是有利益,颠倒!这叫愚痴,这叫没有智慧。

世间人只看重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名闻利养,认为这些东西对自己有利的,这是利益,而且认为这个利益是真实的,错了,错得太离谱了。举世之人都说这是正确的,应当去竞争,应当去打拼。我这个说法,佛菩萨的说法,古圣先贤的说法,他是如何回应的?说得好听一点,你们是理想主义,恭维你几句:不错,讲得是不错,理想主义,不切实际!他听不进去,所以他依旧还是要走竞争、斗争,最后是打拼,走的是死路!至死不悟。佛菩萨教化众生不容易,几个人真正能够细心体会到了。佛讲财富,财富从哪里来的?财布施得来的。但是多少佛弟子,纵然对於佛的教诲深信不疑,他去修财布施,目的何在?得财富。不舍贪心!把布施当作生意买卖来做,这个生意好赚,一本万利。他能不能得财富?能得。虽得财富,不出轮回,果报在三界里头,这不是真实的;三界里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不懂得。什么时候你能开智慧?佛教我们修法布施,他也把这个意思错会了。拼命修法布施,智慧有没有增长?有!世智辩聪。不能出三界,不能开悟,当然更不能证果。

所以开经偈上有一句话,「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句话说得好,意思无尽的深长。谁能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教我们断贪瞋痴。修财布施,把贪财这个根拔掉;修法布施,把世智辩聪的根拔掉;修无畏布施,把世间人寿命长短这个念头拔掉。这是如来教导众生的真实义,谁懂得?所以世间人虽然依照佛的教诲,去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真实的利益他统统得不到,得的是小财、小聪明、小寿命,不解如来真实义!现在要问,如来真实义如何能够得解?没有别的,学习。要认真、要努力,要长时间学习,无间断的学习。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一生在学习!我们能看到吗?从出生到入般涅盘,我们想一想,佛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他这八个字有没有做到?圆圆满满的做到了。真实的教诲!他为我们所表演的、所教导的,无论是言语行动、起心动念,就是一部活活泼泼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细心去观察,明白了。明白之后就晓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佛,以释迦牟尼佛为榜样、为典型,一切向他学习,就得大福智。

财宝是明心见性。智慧是於世出世间法的性相、理事、因果,觉了不迷。寿命得大自在,证无量寿。修道成德,德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为一切众生示现无量无边身,为一切众生说无量法门,游戏神通。在三途六道、九法界中,一尘不染。这个境界,几个人能够体会得?这是大福报、大安乐,吉祥如意,福智圆满,一切经里头尊称为「二足尊」。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学习的秘诀就是放下!放不下,没门可入。念佛堂堂主的口头禅,「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我们要记住,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接著再看下一句,第九句:

【了知一切佛决定解庄严成就海智光明。】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这一句是「大解智明,谓佛胜解力,成庄严海」。福跟智有密切连带关系,换句话说,有福就有智,有智就有福。『解』是智,没有解就没有智慧,哪里来的福报?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佛胜解力」,胜是殊胜,无比殊胜。他对於世出世间,过去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佛的这种智慧能力怎么来的?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们都有很好的答案:学习来的。诸佛如来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天天在学习,无量劫的学习,从来没有一天缺课,才成就「胜解力」。我们要想有如来一样的胜解力,没有别的,天天学、时时学、处处学,像佛菩萨一样,从来不缺课。

课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课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在上课。佛菩萨会学,我们不会学。他们怎么学法?眼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耳听得清楚、听得明白,鼻能闻,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不起贪瞋痴慢,不起自私自利,不生妄想分别执著,就学的这个,这叫会学。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我们就很糟糕、很差劲。眼见色就被色迷了,耳闻声被声迷了,这一迷,起心动念,立刻就生妄想分别执著。诸位要晓得,妄想是经典上讲的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凡夫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生烦恼,不生智慧;诸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生烦恼生智慧。正因为他生的是智慧,所以他起的作用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不造业,不但恶业他不造,善业他也没有。为什么?他止於至善,至善里面,善恶两边都离开了。他的心、他的身、他的言行,无一不是周遍法界,无一不是加被众生,这就是经上常常讲的「光明遍照」,这是事实真相。

我们如果要是不学《华严》,不深入经藏,这个境界我们没有办法体会。你能够体会一分,我相信你契入一分了。能契入,你就能得受用,就像宗门大德常说的「会么!」会了!虽然现在还没有证得菩萨的位次,佛菩萨的气氛多少沾到一些,用现代西方人的话来说,你已经感受到佛菩萨的磁场。佛菩萨磁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为什么我们感触不到?那是因为我们的业障太重,障碍了六根,使六根的能力丧失掉了。这个障碍,总的来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学佛的人一定要知道,佛菩萨的功夫,佛菩萨的成就,佛菩萨开发自性的性德,没有别的,总的纲领原则就是六根对六境不起妄想分别执著。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用心如镜,用心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外面清清楚楚。眼照就是见,见得清楚、见得分明;耳照就是听,鼻照是嗅,舌照是尝,身照是触,意照是知。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般若心经》里面讲「照见」。什么是照见?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们在讲席里头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而且活活泼泼,不是木头人!木头人不能度众生。活活泼泼,而里面跟木头人没有两样,外面活活泼泼。这个人是觉悟的人,这个人是清醒的人,这个人是个明白人,这样的人生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境界。我们会吗?如果不会,不会就得学,不学怎么会!

当然一切经教里面,最殊胜的、最契机的还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什么?分量够!经长,它好处在哪里?符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诸位同学想一想,你就会恍然大悟。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读书,佛学院读书,我们这个学院的学制是九年。九年要开上十几门课、二十几门课,很好,你们看了很热闹、很欢喜,但是它不是「一门深入」了。十门、二十门,也在长时,这么长的时间来薰修,效果不一样。如果是同样一部经,一年讲一遍,九年从头讲了九遍,你又会感觉得不耐烦。《华严》好!总共有九十九卷,一年学十二卷,差不多也要十年。我们这个九年,学习期间九年,一部《华严经》。我们现在讲到这个地方,这是第十一卷,诸位要想到,九十九卷这是第十一卷。你们看到了,今天讲的是九百四十九次,九百四十九次,一次两个小时,一千八百多个小时。这样学习有味道,真的愈学愈有味道,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过去,弘一大师教人修学大乘,他就是这个主意。教我们从哪里下手?从《华严疏钞》下手。但诸位要知道,他教的对象是高等知识分子,今天讲的大学生。他有一篇文章,读《华严经》的方法,他提出来的。《八十华严》读到「离世间品」,五十九卷,然后接著读《四十华严》「普贤菩萨行愿品」四十卷,这样合起来九十九卷,是中文翻译的《华严》最完整的学习方法,我叫它做《九九华严》。所以诸位知道有《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不知道《九九华严》是什么。我们学习就是八十跟四十合起来,除掉当中重复的二十一卷,就是八十经后面的「入法界品」(这个二十一卷跟《四十华严》重复,但是四十完整,它那一部分不完整),这样子合起来九十九卷。如果我们在九年当中把这个课程完成,这也很有意义。

这也说明了我们现代人的根性,跟唐朝初年清凉大师那个时代相比,差很远了。清凉大师讲《华严经》,一年讲一遍,我们现在讲一遍,九年!他一年讲一遍。诸位想想看,根性大大的不如古人,古人心地清净烦恼轻,外面诱惑力量少,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诱惑,容易契入境界。现在内妄念烦恼多,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力量非常强大。但是也有好处,所以世间没有绝对的好坏,好在哪里?我们在现代这个时代,如果要是学成就了,肯定超过古人。为什么?古人要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一样的,早被淘汰掉了。能够生在这个时代而不被淘汰,你能够站得住脚跟,还会有成就,当然超过古人。所以在今天修学,成功,超过古人;失败,那当然不如古人。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时节因缘希有难逢,你要认识,你要抓住!这个小小的净宗学院,是希有难得的学习场所。学院无需要扩大,为什么?这个时代真正肯发心学习的人,我们知道,不多!所以小小的道场足够用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

今天讲到这一句,「大解智明」,学习的方法,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解行相应,解行相资(资是资助);行帮助你解,解帮助你行,这样才能够深入,达到究竟圆满。成功的秘诀在坚持到底,谁有这个毅力、决心,能够坚持到底的人,没有不成功的。凡是失败的,是中途受不了,退转了,那就失败;不退转的肯定成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