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二二讲) 2003/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22
诸位同学,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毗卢遮那品》第六,经文在第十一卷。上一次跟诸位介绍了本经的经题、来意,以及宗趣。在这里面,我们读到李长者在《华严合论》里面的一段介绍,意思说的非常之好,因为时间的关系,后面还有几句很重要的话,不能不说说。
他说「一切名言入佛名号者,悉皆清净」,这句话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念佛法门。你看看念佛人,我们无论听什么人说话,无论听人家说什么话,念佛人总是合掌: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言语都入这一句佛号,那个言语就是清净语,也就是《往生论》上所讲的「清净句」。黄念祖老居士在讲演当中、注疏当中,很喜欢引用这一句。
这一句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很少人能懂。我们看李长者这一句话,恍然大悟!「一切名」,「名」是名字,「言」是言说,名字相、言说相,只要「入佛名」(入佛的名号,我们通常都是「阿弥陀佛」,入阿弥陀佛的名号)都变成了清净句,用清净句来养我们的清净心。如果名言与我们当下有密切的作用,这个「名言」落实到生活上,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那一句阿弥陀佛,用清净心来用事,这也很重要。永远不失真诚、清净、平等、觉,我们是在菩萨道上,这叫真正学佛。
这个地方我们得举个例子来讲。我们听人家说话,说的是好话,阿弥陀佛!说不好的话,阿弥陀佛!说称赞人的话、称赞事的话,阿弥陀佛!说毁谤人、毁谤事的话,也阿弥陀佛!统统归到阿弥陀佛。这修什么?佛法修行最高的原则,是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我们一般讲断掉。怎么个断法?归到「阿弥陀佛」就断了。善言善语变成清净句,恶言恶语也变成清净句,永远保持自己的心地清净平等觉,这叫会修。
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喜欢引用宗门大德提示学人「你会么!」你想想,「会么」这个意思很深很长。会,我会,我会什么?能够把一切名言转成清净句。果然会了,你就不是凡夫,菩萨会,凡夫不会。只有这一句清净句是真实的,其他的都不真实。《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堕落在虚妄里面,那你所搞的是六道轮回,叫三途六道,你搞这个。我们常讲转境界,这就是个转的方法。把它转成清净句,这就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两样,你真会修!
我常常勉励同学们,大乘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修成心地纯净,「不容毫分不净夹杂」;行为,行为是身、口,纯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身语意做到纯净、纯善,这个人成佛了。如果有少分,我们举例来讲,一百句话里头,九十九句都是善言,有一句是恶言,这一句恶言把九十九句善言都破坏了。真的里头容不得假,一点点假的都把你全部都毁掉。修行就在生活当中,就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决定不容许有丝毫的差错。
学佛的标准,我们同学总要记住,标准是什么?你看看你打开一切经,经上常讲「善男子善女人」,那就是标准,标准是个「善」。这个善怎么讲法?十善。你能修行十善,你才有条件学佛。为什么?经上讲,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你十善都没有,佛叫「善男子善女人」,没有你的分,你不是!这个道理我们懂吗?我们能体会得到吗?所以中国古人常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对於这种人我们要敬而远之。
什么是真正善人?什么是真正修行人?古德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念念回光返照。看到外面的善,善人、善行、善事,他马上回过头来想到我有没有?如果没有,要学;如果有,很欢喜,要努力、要保持、要更进步。看到恶人、恶行,立刻回头想自己;外头不想,想自己,我有没有?我要有恶行,我赶紧要改,要改过;如果我没有,没有,要勉励自己不可以有。所以外面境界,善人是我的老师,恶人也是我的老师,他们示现给我看,让我在六根接触这个境界里面懂得断恶修善,懂得转迷为悟,懂得转凡成圣。这种修行的方法,就是《华严经》后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人家为什么一生圆满成就,道理就在此地,方法就在此地,我们有没有学会?
这么多年来,我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勉同学,我一生学佛五十年。如果说今年二00三年,那我在讲台上讲经教学四十五年了。我有这么一点点成就,靠什么?就是学的善财,成就自己这一点点的德行,成就自己这一点小智慧,这个不是聪明。心地一年比一年清净,行为一年比一年善良,跟经教相应,所以常生欢喜心。果报,我自己很清楚,从什么地方清楚明了?从身体,我的身体一年比一年健康。五、六十岁的时候,我还需要用药物(这许多同学们都知道)来帮助,现在统统不要。精神、体力、颜色,诸位都能够看得出来。我没有求,自自然然的,从内心转。心地向纯净这个目标来转,行为向纯善这个目标来转。世出世法,没有贪欲;顺境里面没有贪恋,逆境里面没有瞋恚,我能跟这个有几分相应。我得的这些好处、这些利益,我才敢劝勉同学,你们能够这样做,你们也能得到这个果报。
我是二十六岁遇到佛法的,一契入之后,真的是后悔遇到佛法太晚了,二十六岁才遇到,如果能在十六岁遇到,那就不一样了,这是佛法里面讲,各人缘分不相同。遇到佛法,最重要的,老师!所以,父母给我们的是身命,佛经上常讲,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师。这两个比较哪个重要?慧命比身命还重要。所以佛的恩大过父母之恩,佛是老师。代表佛的是善知识,佛不在世,善知识是佛的学生,佛的传人。这个名词诸位要记住,传人,从释迦牟尼佛一代一代传下来,传人。
真善知识,我这一生遇到两位,首先遇到就是章嘉大师,他指导我三年,大师往生。往生之后,我又遇到李炳南老居士,他是传人,净土宗的传人。遇到这个老师,就建立了师生的关系,师徒如父子。对於老师尊重、敬仰,老师的教诲百分之百的依从,一直到今天我不敢违背。你们同学有一些跟我时间久,比较接近的,我们的讲堂悬挂著老师的照片,我讲经的摄影棚也是悬挂老师的照片。每一天就跟老师在面前一样,没有离开老师一步。
如果做儿女的背叛父母,这是忤逆不道;学生背叛老师,这叫背师叛道,在佛法里面,果报是阿鼻地狱。但是现在人不怕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吓不了他。不过古德说得好,到临终时,地狱相现前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后悔莫及。人如果不孝父母,如果背师叛道,你在这个社会上,正人君子不会跟你交朋友。为什么?人家晓得你不是善人,你能够背叛父母,能够背叛老师,我跟你做朋友,你将来一定背叛我,你一定会出卖朋友。所以真正有智慧、有德行聪明人,对你敬而远之,不敢跟你交朋友。那谁跟你交朋友?你的同类,都是背师叛道的,都是不孝父母的。与你往来的,不是道义,是利害;有利的时候是朋友,没有利的时候是敌人,你说多么可怕!
我们要怎样修真正的清净心?你就想到《往生论》上讲的「清净句」,这是黄念祖老居士常常引用的。就在这一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他就引用了几十次之多,所以你看了他这个注解之后,这句话印象非常深刻。清净句怎么落实?落实到佛的名号。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清净心生不起来,还是生烦恼!生活里头生烦恼,工作里面生烦恼,跟人交往也生烦恼,你说可怜不可怜?人为什么不衰老?常生欢喜心。欢喜心从哪里生的?常生智慧。欢喜心从智慧里面生的,智慧从清净心里头生的,清净心从清净句里面生的,你学会了没有?这个要是学到手,你这一生受用无穷。
记住!再恶的人,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不能说他一句不好。我们总要想到人都有好的地方,所以说一百桩事情里头,他有一桩好事,我们赞叹他这一桩好事,九十九种不善的,一个字不提。为什么?养自己的德行,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清净善,纯净纯善,这个重要。
接著长者又跟我们说「如是佛名号,遍一切世界名字」,这一句重要!不是娑婆这一个世界,不是我们这个地球,尽虚空遍法界,阿弥陀佛,这个经上讲的是毗卢遮那。「始名毗卢遮那」,始是最初,最初这个名号、根本的名号就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遍一切处。我们今天念佛,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跟毗卢遮那,你说是一还是二?你们想想看,毗卢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处」,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如果照名号梵文直接翻译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毗卢遮那是遍一切处,你们想想是一还是二,一桩事情!「遍」就是无量,「照」就是光,光明遍照!这个照不中断,不中断就是寿,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这是法身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昨天我们念到的,这个经上说的文字是「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在佛门祖师大德注疏里面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跟这个经文意思完全相同。后面两句,那是一样的,「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几句话是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毗卢遮那就是阿弥陀,阿弥陀就是毗卢遮那;极乐就是华藏,华藏就是极乐,一而二,二而一。
佛「以种种教行之光,遍照一切,法眼照之」,「种种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从哪里来的?佛讲六道凡夫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佛的教行没有别的,就是帮助你断烦恼,你烦恼有这么多,他的方法也有这么多,所以叫八万四千法门,这是对娑婆六道众生说的。如果扩大到遍法界虚空界,那就不止八万四千。那应该怎么说?无量法门。所以四弘誓愿里面就不用八万四千,「烦恼无尽」、「法门无量」,这「种种教行」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些法门无一不是究竟圆满真实智慧,所以叫「光」,遍照一切世界的众生,「照」就是教导、教化。
长者末后这一句话说「法眼照之,可见」,这句话对我们讲的。前面是「佛光普照」,这一句成语大家也很熟悉,我们也常常看到匾额上这样写的。「佛光普照」是什么意思?佛陀的教化普遍流行在十方,是这么个意思。我们这个地方有几十位同学,每一天在一起研究经教、讨论经教、学习经教;把经教里面的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把经教里面的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这叫学习。学做菩萨、学做佛,佛菩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标本,依照这个模式来塑造自己,这叫真的学佛。
如果学佛的人不是认真努力在学习,只是在经教上做研究讨论,这个不叫学佛,叫什么?叫佛学。佛学跟学佛不一样,佛学这个里头没有行、证,你得不到受用。虽然你有信、解,你没有行、证,把佛法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那就把佛法变成世间法,经论没有改变你的思想行为。换句话说,没有帮助你转恶为善,没有帮助你转迷为悟,没有帮助你转凡成圣。你还是凡夫,还是迷惑颠倒,还是造作恶业,这样学习就叫做佛学;你搞的是佛学,没有学佛,你不像佛、不像菩萨。这一点意思不能不懂。所以「教行之光」确确实实遍照一切,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谁能看见?法眼就见到。肉眼见不到,天眼也见不到,法眼见到。什么叫法眼?依教奉行那个眼叫法眼。
我们不说高深的,说最浅最浅的,十善业,你做到了没有?不杀生这一条你做到没有?我做到了,我不杀生。不伤害众生,你做到没有?不伤害众生是属於不杀生。你毁谤人,造谣生事,是不是叫那个人受到伤害?这是不是属於杀生里面的一分?所以不杀生,细说是决定不能让这个众生因我而生烦恼,这是不杀生的精义。这个众生讨厌我,见到我他就生烦恼,我看到他来,赶紧躲在一边,离开他,这个人是菩萨。为什么?不令众生因我而生烦恼,回避!我们懂不懂这个意思?懂不懂这个道理?有没有这样做?
所以不杀生这一条,你理解的是很狭的意思,你不知道它的意思非常广非常深,深广无尽!凡是伤害到别人,伤害他身体、伤害他精神、伤害他名誉、伤害他的利益,都归到杀生这里头。所以,这些戒条要细细的讲解,从前有专门学习这个学问的,律师,专攻戒律的,给你解释。哪有那么简单!
不偷盗,你做到了没有?条条意思都非常深广。偷盗梵文里面叫「不与取」。这个物有主,主人没有答应,你动了他的,这都叫偷盗,微细到极处。几个人持戒修善能到清净?「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实在讲,这一句只有法身菩萨才能做到,权教菩萨都非常困难。每一条戒里头,很明显的、很粗重的大概可以能够持,但是微细的就做不到、就很难。这支笔是我的,主人是我,我放在这个桌子上,你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把这支笔拿到那个桌子上去,都叫偷盗。为什么?我用的时候,我找不到。你虽然是移一个地方,你没有得到我的同意,你想想看这多微细!经上讲「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就是夹杂在里头,让你这一条戒不清净,真难!起心动念,想得一点好处,想占一点便宜,这个心是盗心,障碍智慧。
破坏别人的好事,破坏别人的善事,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往往所有戒都犯,杀戒、盗戒、淫戒。淫戒在广义,狭义专门讲男女,广义的,凡是过分都叫淫。淫是过分,无论做什么事情,你做得太过分了!你再看口业,妄语你有没有犯?两舌、挑拨,恶口,绮语,统统犯!再看意三业,贪、瞋、痴。所以一桩事情十恶业统统犯,只是每一条里头轻重不等。
尤其在现前这个社会,内有烦恼,烦恼覆心!外有诱惑,都是不善的诱惑,非常可怕。天天守住经本,天天读诵经本,起心动念还在造恶,这什么原因?虽然天天在读经,经的意思不了解,或者是了解,了解得不够深度、不够透彻,这就是佛法讲的愚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往往牵涉一大堆,不是很单纯的一条、两条。一条、两条是主要的,像罪犯一样,主犯、从犯,跟到一起犯罪的一大堆。你的心怎么能得清净?
净宗法门,实在讲,无比的殊胜,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赞叹,谈何容易!我们在这个地方细心观察,那是什么个道理,一切诸佛赞叹,就是这一切名言归到名号,统统都是变成清净句。换句话说,这一句名号就好像清水珠一样,所有一切的混浊到这个地方都变成清水。这个人念佛会念了,这个人念佛功夫得力,这个人将来肯定往生!
李长者这几句话意思深广无尽,说不完的、说不尽的,我们利用这一点时间,跟同学做一个提示。你要怎样能深入境界?深入是渐渐的深入,它的深度、广度没有穷尽。深入,用什么方法?唯一的方法是依教奉行,你要不「行」,你永远不能契入。你学佛,实在讲,你学的是在门外,没有入门。你要学讲经,你不可能不把经讲错。
经讲错,这个罪重,古人常说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就是你误导众生,你把经义讲错了,误导众生),一句话堕五百世野狐身,这百丈大师的故事。所以,哪一个讲经的人不害怕?战战兢兢。我们初学讲经就怕背因果,所以老师教我们一个方法,完全讲古人注解,绝不加自己一点意思。为什么?加那一点意思,你就要负责任。如果我讲的全是古人注解,那错,我没讲错,他注解,是他错了,责任他负。这是李老师早年教我们学讲经这一批学生,用这个方法。古注看不懂的,听他的,完全讲他的,他负责。
那个时候学经很苦,没有录音、录相,完全靠笔记,把老师所讲的东西记录下来。我们上台覆讲,决定不加自己一句话,讲的是不怎么好,但是不错,没有过失。老师常常勉励我们,初学一定要记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就是好手。到什么时候才能够有自己意思?你真的有悟处、真的契入,行,你入佛境界,才可以。那要老师给你做证明,你可以了;老师没有给你做证明,还是不行,守老师的规矩,这叫传人,这叫学生。如果老师没有许可,没有给你做印证,你就加上自己意思,这就叫背师叛道,这个你就自己在讲台上胡造谣言,因果你自己要负责。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现在请掀开经本,看经文: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
这几个字我们要把它看清楚。『普贤菩萨复告』,再告诉大众说,『诸佛子,乃往古世』,「往」是以往,古代,「往古」,到底过去多久?『过』,过是超过,超过『世界微尘数劫』,这个「世界」,普贤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华严》法会当中所说的,这个世界,我们就晓得一定是指的娑婆世界。娑婆三千大千世界,把这个世界磨成微尘,一粒微尘算一劫,「世界微尘数劫」。是不是就这么多?不,超过,超过世界微尘数劫。还要『复倍是数』,还要倍倍相乘,这算不尽,没有法子说!那么远之前,确确实实像这样大的数字,在这世间注疏里头没有听说过,也没有人能说得出来,佛这是以善巧方便给我们说出。在这之前:
【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
清凉大师的科判判得好,科判是为我们点醒。前面是「总明刹海」,以世界微尘数来算。这第二段「别明一刹」,举一个例子,举这个『普门净光明』佛刹,举这一个刹来做例子。这个刹是前面所说的刹种,这个大刹种里头又不知道有多少佛刹。我们看下面这一段,「别明一刹中,略无刹种,刹名胜音」,这是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的。虽然没有说刹种,举出这一个佛刹来说,但是「普门净光明」,文字上虽没有刹种,在我们想像当中它应当是个刹种,为什么?我们看底下文,意思就能体会到:
【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胜音。】
『此世界海中』,是不是一个刹种?这个里面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才称之为「世界海」。再举一个例子,举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胜音』。我们念一个小段:
【依摩尼华网海住。须弥山微尘数世界而为眷属。】
到这个地方,这是一小段。这一小段里面为我们解释这个刹的名字叫「胜音」。为什么叫胜音?清凉大师说「多佛出世,说法音故」。佛、菩萨,尤其是佛,无论是示现出家的佛,或者是示现在家的佛,肯定是示现从事於教育的工作,他不会示现於其他的行业。这桩事情我们可以在五十三参里面体会到。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没有示现佛身。所以他们示现的身分固然有男女老少不同,有出家在家不同,从事於各个行业。但是要示现佛身,一定是从事於教育工作。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做这个示现,舍弃王位、舍弃权力、舍弃荣华富贵、舍弃名闻利养,一生一心一意去做多元文化的教学工作,这是最高智慧所抉择的行业。圆满的德能,做这样的示现,我们在这里头要深深去体会。以我们世俗人的眼光来看,完全以世俗,释迦牟尼如果当年不搞这教学工作去做国王(那是印度当时,当时的大国,在现在说起来,都是小国),在历史上,谁知道他!印度历史上很出名的有阿育王,阿育王为什么出名?还不是藉著佛的名字出名,他护持佛法,因此而出名。如果他与佛法不相干的话,今天什么人知道有个阿育王?没人晓得。释迦牟尼佛要做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今天也没有人知道他。从事於教育,他出名了。
从事教育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知名度?他所教的学生里头,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当时、后世没有人不肯定,没有人不赞叹,这是了不起的一位教育家。他的教化传播十方,永垂后世,还有什么样的事业比这个更伟大,没有!这种教育从哪里生的?从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从德行。佛教导我们,第一个要修养道德,没有道德哪来的智慧?跟诸位说,没有道德你只有烦恼。凡人没有道德,常生烦恼。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有道德,你看看,他见他的老师五祖忍和尚,他跟老师报告「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老师如果听到学生能说这个话,老师就晓得这个学生道德的修养够水平,所以他常生智慧。有智慧就有善巧方便,就能教化众生,所以道德是根本!
在中国儒家教学,又何尝不是奠定在这个基础上!孔老夫子成就自己的道德,成就自己的智慧,但是他真正想学周公。周公是有道德、有学问、有智慧、有才干,辅佐成王,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丰功伟业是赞叹周公的。孔老夫子心目当中的偶像,他想学他,确实他有周公的道德,有周公的学问,有周公的智慧,也有周公的能力,所以周游列国;很可惜,没有一个国君肯用他,这才不得已回到老家去教学。他回家的时候,回到鲁国已六十八岁了,孔老夫子七十三岁过世的,所以回去教学只有五年,五年的教学能成为万世师表。
所以我常讲,孔老夫子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想当周公没当上,结果搞上万世师表,比周公名气还高,比周公还值得人尊敬,他没有想到的。没有想到他这个五年的教化,对於这个世间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为什么他有这么成就,历代这些教书的老师,为什么都不能、比不上孔夫子?这里头是两个因素,一个是自己的道德比不上孔子,另外一个是缘分比不上孔子,一内一外。
道德,孔老夫子确确实实,他是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他从这儿扎根的,他真正做到,才说出来。后人虽然也照做,夹杂!格物,格得不干净,格物是断烦恼。烦恼纵然断了,习气还在,不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习气也没有了。所以「夫子之德,温良恭俭让」,这是历代的大儒,在这「物」的五个项目来考察都比不上孔子。孔子的德,纯,不夹杂!后世这些大儒的这些道德不纯,夹杂,没有孔子那么纯,这是比不上孔夫子的,内在的修养比不上。
第二是缘分,孔老夫子当年的学生,我们在传记上看到有三千人,弟子三千;传人,传法的人,学生,七十二个人,那这个影响多大!这是两千多年来,历代中国这些大儒都没有这么多学生,没有这么多成就的学生。成就学生当中,有个三个、五个就不得了了。甚至於许许多多学生真正有成就的,一个人、两个人。夫子七十二个人,担当得起万世师表。
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我们不说其他的人,就是常随众里头,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比夫子多。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都是有成就的,都是世尊的传人,就像夫子七十二贤人一样。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我们在经典上常常读「皆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是什么地位?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从弟子当中显示老师的大德、大智、大能,这才值得人尊敬。
我们今天也选择这个行业,这个行业选择的是没错,在所有行业里头无比高尚!可是我们做了没有?儒家讲的格物、致知,佛法讲的断烦恼障、断所知障;格物是断烦恼障,致知是断所知障,这两种障碍断除之后,菩提心才现前,发菩提心。夫子讲的诚意、正心,就是大菩提心;菩提心发了之后,身修了。佛法里面讲行菩萨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修身。儒家说「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壹是以修身为本」,只要是人,都应该要这样学习。在佛法里头断烦恼障,断所知障,发菩提心,上求下化,佛弟子应当如是!我们做了没有?
在我们这个时代,我的老师教导我「看破放下」。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教导我的,都是佛法里面修学的总的纲领、方向,大原则掌握住。以后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落实,做落实的功夫。落实一定要依经教,我跟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我第一部念的是《释迦谱》,学释迦牟尼佛;跟李炳南老居士,第一部教给我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我学经教的第一部,这一部是小乘经。我都把它介绍给大家了,从最基础的地方入门。这部经不长,应当把它念熟,最好能够背诵。这两年里面,我曾经把这个经讲过两遍,都留的有录相,现在都做成光碟流通。这是我们真正想学佛的起步,从这一部经里面再回到《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也讲得很详细。我们修养道德,有这两部书指引,根就稳固。
再进一步,出家人必须落实在「沙弥律仪」,弘赞法师有《增注》,注得很好。我们如果不学,你的道德从哪里来?在家同学,希望大家记住印祖的教诲,你把它落实,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与《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合起来学习,在家学佛成功了。
《安士全书》一共有四篇,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内容跟《太上感应篇》相同,都是讲因果报应。但是文字差不多比《太上感应篇》少一半,七百多字,注解注得非常丰富。第二篇「万善先资」,特别细说杀生的果报。第三篇「欲海回狂」,特别讲邪淫的果报,这是所有一切恶业里头最严重的,特别提出来细说。末后一篇,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叫「西归直指」。周安士居士这四篇东西合在一起,这《安士全书》。
总的来说,不外乎祖师大德提倡的「持戒念佛」。在家同学一生能够依照这个路去走,你是在家的贤圣,你必定能生净土。出家的人基本德行成就之后,智慧开了,你才有能力讲经、弘教。自己要没有这个能力,没有道德、没有智慧,拿著经本在讲台上胡造谣言,误导大众,你的罪过在阿鼻地狱。古时候人害怕,现在你不怕,将来等著瞧了。
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头一再提醒我们,这个事情要真干!你要不真干,这个缘分,实在讲,可惜了!太可惜了!百千万劫难遭遇,好不容易遇到大乘佛法,不但没有掌握住、没有成就,反而在大乘佛法里造了无量无边罪业,这还得了吗?佛、菩萨不害人,祖师大德不害人,是你自己糊涂,你自己无知,自以为是,不但是背师叛道,简直是目中没有佛菩萨。在佛法修学里头大不敬,无过於是,造这样重的罪业,这还得了!
所以刹名「胜音」,清凉大师说的,「多佛出世,说法音故」,所以这个刹叫胜音。我们现在住的这个世界,这个佛刹,叫娑婆,娑婆实在讲是很苦的一个世界,堪忍。但是这个时代,这个劫的名字叫贤劫,这个名字好。佛说在这个大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在这个世界示现,这也是很殊胜。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菩萨将来示现成佛,这第五尊,千佛最后一尊就是现在的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发愿护千佛之法,他最后成佛。我们接著再看第二段,第二段的经文:
【其形正圆。其地具有无量庄严。三百重众宝树轮围山所共围绕。一切宝云而覆其上。清净无垢光明照曜。城邑宫殿如须弥山。衣服饮食随念而至。】
这一段是说胜音世界大致上的状况,我们读这一段文感到无比的殊胜庄严。我们一句一句的来说。
「胜音」世界的形状是圆形的,像我们这地球,地球差不多也接近『正圆』,虽然讲地球是椭圆的,接近正圆,圆形的。
『其地具有无量庄严』,这一句话是总说。我们知道这是说的依报,经论上说的很好,「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佛出世,然后你就想想看,菩萨就更多,辟支佛、阿罗汉,那就不晓得有多少!正报殊胜,依报哪能不好?这些人都是真正有大福德、大智慧,所以这个「地」当然是无比殊胜庄严。庄严到什么程度?佛在此地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
『三百重众宝树轮围山所共围绕』,「宝树轮围」围绕,一重就不得了,三重、五重、十重、八重,它有「三百重」。我们没有见过「宝树轮围山」,在澳洲这个地方,澳洲是一个很大的平原,没有高山,最高的山也不过两千多尺。但是如果诸位能够到中国去观光旅游,到印度去观光旅游,你就看到了。你看到重重无尽的高山围绕著,这个景色非常壮观。山上在过去,大概在二战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原始的森林很多,原始森林,宝树!野生的动物不但多,种类多、数量多,形成壮观。可是现在不一样,现在我们看许许多多原始森林被砍伐了,这个被砍伐之后,这些野生动物也都灭绝了,它没有办法生存。
我们在古人诗句里面读到,形容长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在前年,长江这一段我去走过一次,两岸森林没有了,猿声没有了。从前古人写的这个诗句,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自然生态被破坏,所以才有许许多多的天然灾害。在这个经里面我们也看到「三百重众宝树」,「众」是众多,不是一种,品种无量无边,「轮围山所共围绕」,你想想,你在这一句里头想想看,这个景观殊胜庄严,这是智慧福德的果报。为什么?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德行,它会帮助自然环境改善。我们市场要繁荣、要兴旺,大自然也要繁荣、也要兴旺,怎么能破坏?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破坏它们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
再看底下一句,『一切宝云而覆其上』。《华严》字字句句都有表法的意思在,学这一部大经,著重在它表法的义趣,但是实际上这个景观也确实如此,决不是虚构。如果虚构,那佛就在此地打妄语了。在表法里面,这个世界因为有这么多诸佛如来,这么多的菩萨、声闻,可见得这个地区文化水平高!智慧高、技术能力高,这个社会哪有不繁荣,哪有不兴旺!「三百重众宝树」,就是讲这社会上各个行业。每个行业相辅相成,每个行业都兴旺,这从表法上来说。
「一切宝云而覆其上」,这是讲它的上空,上空是宝云,这个意思不好懂。现在好懂!从前只能够讲天时,「宝云而覆其上」是天时好,我们讲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我们可以换一个话题来讲,宝云是什么?资讯发达。像现在的网际网路,卫星电视的传播,这些频道围绕著这个世界,在上空,不就像宝云,资讯是宝。云是什么?云是非有非无。这些频道在空中确实有,但是肉眼看不见,我们六根接触不到。这些频率、波动环绕著这个星球,在这星球的上空。
『清净无垢光明照曜』,这一句跟上面一句合起来看,味道就更足了。很明显的暗示给我们,诸佛如来的教化,他们教化的音声、色相,色相就是我们讲的影响力。现在我们有大众传播的工具,这个话好讲了,网路上传播声音、形像;卫星电视里面传播音声、形象,统统是教学。诸佛在那里说法,说法的形象跟音声就是宝云,这个世界无处不在。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示现,种种示现、种种的音声都是「清净」、都是「无垢」的,梵音缭绕。梵音是说法的音声,让你听了之后,得清净心;你看了之后,生喜悦相,「照耀」在这个世间。这两句是教化,诸佛在这个地方教化。
再看,『城邑宫殿如须弥山』,这一句是讲物质建设。「须弥山」在此地是形容高广,心高广!这个地方许许多多高广的建筑,城市跟宫殿,宫殿就代表建筑物。
『衣服饮食随念而至』,这是讲物资非常丰富,人民生活富足。这个富足是从他的穿著、是从他的饮食来观看,你就晓得这个地方富足,福报大!所以我前面讲的有智慧、有能力,所以他能创造!这是大概给你介绍。后面这一句是总结:
【其劫。名曰种种庄严。】
这是把它的劫名说出来,就像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劫叫贤劫。胜音世界那个劫的名字叫『种种庄严』;「种种庄严」,我们能够想像得到。贤劫是因为有一千尊佛出世,这是大贤。它这个世间庄严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与前面说「其地具有无量庄严」相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