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一八讲) 2002/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918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末后偈颂第九段第九首:
【或有摩尼光,或是严具光,或道场光明,照耀众会中。】
这一首偈跟后面一首,这两首是说的道场,也就是讲经说法教学的场所。这个场所是不定的,这是我们同学必须要理解的。世尊当年在世,最初并没有讲堂,诸位今天如果有机缘到印度去朝圣,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活动这些地区,像鹿野苑、灵鹫山,没有建筑,都是旷野。佛在哪里讲经?在大树底下铺一个草座,学生听众围绕在佛的四周,这个地方就是道场,并没有宫殿房舍。以后固然有一些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他们私人有花园、有精舍,请佛去讲经,佛法随缘,於是佛在这些精舍里面,也讲了不少经。这些精舍不是送给释迦牟尼佛的,不是的。供养,佛在这里讲一天经,一天的供养;佛在这里讲一个月的经,是一个月的供养,这个供养房舍是这个意思。绝对不是让佛跟他的弟子们永远住在这个地方,诸位要明了这一点。佛教化众生,毕竟是随缘,哪个地方有缘,哪里去,所以足迹在那个时代,遍五印度,走了很多很多地方。那我们今天讲的道场,大家立刻就起了一个念头,一定是有宫殿、是有庙堂,就会有这个想法。你没有想到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他那种弘法利生的状况,一定要想到那个时候。佛法传到中国来,是佛灭度之后一千年。这在后汉明帝时候,当时朝廷派遣特使到印度去礼请,摩腾、竺法兰两位大德,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聘到中国来弘法利生,所以佛教是中国朝廷礼请过来的。这个时候正好是世尊的像法时期,正法一千年过去,像法时期。
这个地方说的『摩尼光』,「摩尼」是如意宝。在这个地方决定不能把它看成物质。我们知道佛法里表法的义趣多,这个地方表法的,佛在那里讲经说法,佛的德相庄严。现在人有人常常讲到磁场,我们中国人讲气氛。这么一个团体,佛这个团体也不算小,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佛到哪里,他们都跟到哪里。这些人我们知道,佛在经上以后都说出来,许许多多古佛再来,来示现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来唱这一台戏。还有权教菩萨、辟支佛、阿罗汉,这些都是回小向大,不是小乘,全部都是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把这一台戏唱好,唱到精采绝伦。不仅如是,还有许多在家居士、国王大臣、长者居士,许多是佛来应化的,法身菩萨来应化的,真的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到这个世间来,教化有缘人。这个教化影响到全球,时间上来说,影响一万二千年,这个真正是大德大智。没有大智大德,诸位想想看,怎么能影响这么久。
孔老夫子在中国,实际上,他老人家周游列国,回到家乡来从事教学,专心搞教学的工作时间不长。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夫子放弃做官的念头,游历了许许多多国家诸侯,都没人用他,再回来了,那个时候他老人家多大年岁?六十八岁了。孔老夫子七十三岁过世的,你们想想,六十八到七十三,五年!五年教化的影响,在中国二千五百年,二千五百多年到现在。夫子的教化随著时代,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大智大德的感召。鸠摩罗什大师,这在中国佛门里面,没有人不知道,他老人家到中国之后,正式从事於翻经教学的工作,也只有七年,时间并不长,影响太大太大。我们中国古人常讲「厚积薄发」,他的智慧德能积得厚,涵养深厚,所以发出来有这么大的力量。
近代,印光大师从被人发现,他原来在普陀山藏经楼,没有人知道他,他在藏经楼做堂主,三十年。被人发现之后,用文字来教化众生。跟这些在家出家的道友们常常通信,现在这些文字都印出来,《印光大师文钞》,诸位都看到。七十岁被人发现,他老人家八十岁圆寂,也只有十年。这个十年,你想影响多大?我们受他老人家影响最深。从这些地方我们细心观察思惟,教化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大的力量,完全靠道德的修养。如果没有真正的道德,不是装出来的,不是虚伪的,真实的德性。你看他的言语,他的举止,出自於自然,就是一丝毫造作都没有,才能如此感人,这都是菩萨示现;中国人讲大人作略,我们佛门里讲,菩萨示现,佛陀示现,给我们做一个榜样,看出来的,看清楚、看明白,要认真好好的向佛学习,学得跟佛菩萨一模一样,学得跟孔老夫子一模一样。你看看在《论语》里面,孔子的学生,赞叹老师的德行。读过《论语》的都知道,夫子有五德,已经跟天性一样,完全回归到自然,温良恭俭让。我们学孔子,就得学这五德。温厚、温和、善良,完全是天性,天性的自然流露,从修养真的回归到天性,如是感人。节俭是一点都不浪费,该用的要用;不该用的,一分钱都是浪费。恭敬、忍让,我们凡夫把这加个忍,回归到自性的时候,忍没有了,完全是让,退让。
现在人讲争,夫子不争,夫子如果要争,我相信,现在人讲争取,他要是用一点手段来争取,我相信诸侯那边想做个什么一官半职轻而易举,他不争。对的,为什么?得一官半职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是牺牲奉献,争什么?国家的领导人,要以礼遇,这是真正的贤人、真正有道德的人。这个贤人、道德的人,就是真正彻底牺牲奉献的人,这是国家要主动争取,他会不会争取?他不会争取,他处处退让。夫子到处去访问,这是慈悲,给他争取的机会;这就是诸侯跟诸侯争取孔老夫子,为他们国家人民服务的机会,给他机会,看你争不争取?你要不争取,说是让夫子来开口争取,不可能。凡是争取的,都有私利,为这个而争,圣贤人没有私心,没有私心的人,他争取什么?为一切众生服务,方方面面都可以,不一定要做官,不一定要有职位。这种示现,诸位想想,这是多么高深的教学,现身说法。我们要细心体会,才能够学得到。如果不去游学、去参访,那你不给别人机会,这是没有慈悲心;到处游历是给你机会,你要知道争取。你不争取,贤人说实实在在的话,处处都退让。不像现在讲的竞争、争取,没有,他没有这种念头,现在人讲的,他这个身体里面,脑子里头没有这个细胞。
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刘备得三顾茅庐,那不是摆架子,那是真正读书人,有道德、有涵养的,不争。你这个领导人真正有诚意,在道义上来讲我应当帮助你。既然发心帮助你,那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一不是给后人做典型、做模范。诸葛亮绝对不会去求刘备,绝对不会去求曹操,不可能的事情。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孔老夫子是什么样的人,怎么会去求人?只有你遇到了,你去找他,你具足诚意,他会答应你。他一答应,肯定尽忠报国,没有话说的。所以当时的诸侯没有人懂得。那个时候也是个乱世,他退回到家里,从事於教学,传道。我相信孔老夫子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成为中国的教育的始祖,为历代帝王人民尊称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夫子没想到。这是说明方方面面都可以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一切随缘而不攀缘,夫子确实如是。
释迦牟尼佛更了不起,有这个机缘做国王,舍弃王位,从事於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个真正叫看透了。在这个世间,什么事情最重要?教育,没有比教育更重要的了。你看在中国《礼记・学记》里面所说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许多有大福报的人,英雄豪杰,建立了国家,但是疏忽了教育。释迦牟尼佛为他们辅助辅导,弥补这个缺失,来极力推行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所以使许许多多诸侯小国能够和睦相处,能够化解冲突,促进大同。就这一方面来说,功德已经不可思议。我们就不谈其他的,其他的是更不可思议。
甚深的禅定智慧,突破时空一切维次,真正证实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一体;证实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把宇宙人生的根源找到了。宇宙从哪里来的?太空当中,这么多的星系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全都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地清净光明,一念不生。即使应化在世间,一生从事於教学,一天到晚接触许许多多不同的学生,没有起一个念头。接触大众就像镜子一样,心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痕迹不落。用心如镜,用心如水,水在平静的时候跟镜子一样,也能照映,一尘不染,一丝毫没有动荡。他老人家给我们做出这个榜样,这是真正的「摩尼光」。我们能懂吗?能体会得到吗?
我们塑造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像,自己供养,每天总要看好几次。当你见到这个像的时候,是不是就见到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就接受释迦牟尼佛智慧德相的感召?如果有,你供养佛像的功德利益,得到了;如果说没有,没有,你白供了。只能像经典上所说的,阿赖耶识里面落一个释迦牟尼佛的种子,在这一生当中不起作用。那你要问,为什么会不起作用?套一句佛家的术语说,业障太重。大圣大贤的教诲当面错过,古人所谓百千万劫难遭遇,你遇到了当面错过。这个事很普通、很普遍,自古以来,中国外国都不例外,当面错过的人有多少?一亿人当中,难得有一个觉悟,这一接触他清楚了、明白了,这是实话。到这个世间来,几十年,一生的示现,度有缘人,可能有缘人就一个,他这一生就为这一个人而来的。这一个人果然看清楚、看明白了,觉悟了,回头了,他示现的功德圆满了。这是事实。就看这一尊佛菩萨,在当前有缘的人有多少?佛法里面讲,根熟的众生。根熟的众生多,大多数用佛的身分出现,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用这种形相出现。如果根熟的众生少,确确实实如经所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在这个地区、在这个时代,只有一个人根熟,他就为这一个人示现。
如果这个阶段当中,一个根熟的都没有,我们要问佛菩萨来不来?还是来。前面讲过,慈悲到了极处,一个根熟众生都没有,他还是会来示现。但是绝对不会用佛身、菩萨身,不会用声闻身,而用什么身?随类化身。众生做恶,他也做,就像五十三参里面的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现这一类的身。唯有现这一类的身,在交往当中,找到有机缘的时候,劝说几句。甘露火王喜欢杀人,你跟他做了朋友,也是好杀。在必要的时候,有的时候一念慈心现前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劝他几句,能接受,很好;不能接受,阿赖耶里面种了善根。所以甘露火王、胜热婆罗门、伐苏蜜多女,是大菩萨,不是普通人。这不是明白的告诉我们吗?诸佛菩萨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现这种身,造种种恶行,我们凡夫不知道,我们凡夫认为他是坏人,哪里知道他是佛菩萨。肉眼凡夫凭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办法了解圣贤人,所以我们这个缘分得来不容易。既然得人身闻佛法了,这个一定要明了,这是希有的因缘。这一生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什么都可以放弃,我这个决定不放,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超越三界六道。如果你的缘殊胜,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十法界,这一生作佛去了,作菩萨去了,真的叫一步登天,为什么不干?你想干,而你没有办法做到,这是什么?你对於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放不下。这个东西是什么?魔!四种魔里面,烦恼魔、天魔,属於这两类的魔,这两类的魔,你放不下,让它来折磨你,把这个大好的机缘错过,实在是可惜。「摩尼光」里面的这一点意思。
『或是严具光』,「严具光」包括很多,庄严具。庄严具都是表法,前面讲到供水、供花、供香,这都是庄严具。前面是略说这三种,这三种是最普遍的。其次的,供灯,灯烛,尤其是烛,表法的意思非常明显。烛是代表什么?燃烧自己照耀别人,牺牲奉献。我们在外国,可能现在中国也有,餐馆里面,餐桌上点蜡烛,这是什么?气氛,气氛就是庄严具。其实电灯这么明亮,点几个蜡烛干什么?气氛不一样。一般人只感受这个气氛,学佛的人在这里头看到蜡烛在表法,蜡烛在说法。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像蜡烛,能够舍己为人,能够牺牲奉献,这是无量功德,这是真正叫放光。无论我是什么样的身分,我从事於哪一个行业,我把我的本分事情尽心尽力做好,就是放光。我不求名闻利养,我不求一切物质的享受。如果你求这个,那你就是有代价,那是生意买卖,那不叫做牺牲奉献。牺牲奉献是只尽义务,绝对没有希求丝毫的报偿;利益的报偿没有,名的报偿也没有。这个世间也有不少人,利益放下,名没有放下,他做多少好事,要社会大众对他的奖励,对他的表扬,那是名没有放下。名闻利养统统放下,什么样的果报都不接受,但是你要晓得自然的果报不可思议。
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的一生行谊,影响我很深。八、九十岁的高龄,不需要人照顾,一个人住一个小房子。他在台中的房子现在还在,只有十五坪,不大。一坪是香港这边计算的三十六个平方英尺,十坪才三百六,十五坪,很小的一个小房子。自己照顾自己,一个客厅,一个小佛堂,一个卧室,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天报答他,天怎么报答他?身体健康,天报答,九十多岁不需要人照顾,说明什么?身体健康还能干,家务事情自己还可以做。
现在我们在新加坡看到许哲居士,她今年一百零四岁。她居住的地方我去参观过,大概跟李炳老住的房子差不多大,自己照顾自己。到她家去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不能不佩服。她不但照顾自己,她还照顾二十多位老人。其实那个老人年龄跟她相差悬殊很大,七、八十岁的老人,她自己一百零四岁。一百零四岁照顾七、八十岁的老人,照顾二十多个。每天去看他们,给他们送米、送菜、送油;有的时候生病,陪著他到医院。天报答她,身体那么好,一点病都没有。所以她给别人介绍,她是一百零四岁的年轻人,不老。为什么不老?老了就不能照顾人,不老才能照顾极贫穷的人、极苦的人。你们想想看,她是不是像一枝蜡烛一样?生活非常简单,一天吃一餐,早晨(她告诉我)喝一杯牛奶,或者是她喜欢吃优格,小杯的,生活非常简单,身体健康长寿。发的大心,一生照顾最贫穷苦难的人,她做到了,她很快乐。
「严具光」里面,我们今天讲的,你的家里面,你种种这些摆饰。中国人喜欢字画,外国人也喜欢油画、水彩画、照片,这些都是属於庄严具。你有没有看出门道?你有没在里面学到什么东西?没有人跟你讲,难!读《华严》,读《华严》一定要读清凉大师的《疏钞》,你就明白了。现在科学技术进步,在过去没有彩色照片,而且照相成本很高;现在技术发达,价格非常低廉,几乎看到人人手上都有个相机。在过去相机是非常奢侈的,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现在变成大众化。人人身上都带手提电话,再过几年,人人身上都有个电视机,小型电视机放在口袋里面,全世界的卫星传播在手掌心里面,都看见了。这些东西没有一样不是庄严具,它都在放光。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感受得到?我们能不能在这里面觉悟?这些地方我就不细说,细说说不尽。它传递给我们的讯息,我们从种种讯息里面生智慧;智慧生起来,才知道解决问题正确的方法。譬如你看电视,看到一个人自杀了,看到哪个地方暴动,你有没有感触?你有没有了解这里头的因果?你有没有智慧来帮助社会解决问题?它都在放光。当然这里头要许许多多的缘具足,缘不具足,那真叫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我们佛门立场,没有这个缘,我不能到现场,没有法子到现场来帮他们解决,我们诵经、念佛、修行,以这个功德回向尽心力。不学佛的人,不知道。这是严具光明。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第九段最后的两首偈,我们还是从第九首看起:
【或有摩尼光,或是严具光,或道场光明,照耀众会中。】
再看最后一首:
【佛放大光明,化佛满其中,其光普照触,法界悉周遍。】
前面第九首我们讲了两句,再接著讲第三句,『或道场光明』,其实在前面都曾经说过。道场的影响,我们这样说法,大家更容易体会。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讲《法华经》的灵鹫山,现在虽然是荒山野岭,许许多多到印度去朝圣的,一定要到灵鹫山去看看。看看世尊当年在那个地方讲经的圣迹,在这个现场上必然有感触。当年讲经的这个地方,你看看传到三千年之后,还有这样的影响力,这是道场光明。在中国古时候,帝王大臣建造的寺院丛林,历代高僧在这个地方修学,讲经教学。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这些活动,多半开放观光旅游,我们到那个地方,知道这个事迹,知道过去的人,知道过去的事,我们在那里感触不一样,自自然然对这个地方生起虔诚恭敬之心。想到当年这些祖师大德,在这里教诲,虽然今天人不在,也没有这个事,心里面的感受一样非常深刻,这是道场光明。
『照耀众会中』。千百年之后,我们组这个小团去旅行、去参观。在中国人,三个人是一众;在古印度,四个人是一众,这就是一个会。深深的感动我们的内心,尤其当年在这个地方著书立说,我们现在读到这些论述,读到这些翻译的经典,这个道场光直接就照耀到我们,这你就好懂。译经道场,说经的道场,注释经典的道场。过去我们讲解《弥陀经》,依据莲池大师的《疏钞》。莲池大师的道场在杭州云栖寺,莲池大师的塔还在,坟墓还在,我去拜过。蕅益大师的道场,在北天目山。我们净宗有十三代祖师,大概在杭州有七位还是八位,杭州这个地方跟净土的缘比什么都殊胜。我们是净宗的弟子,净宗的同学,这些祖师大德,他们的光明直接照耀我们。所以我还是希望有机会到中国大陆这些祖庭,我都要去礼拜。这是做后人报本反始,报佛恩,报佛祖之恩。虽然在海外,读祖师大德们的著述、经解,确确实实有必要到祖师大德道场去礼拜,亲身感受这个气氛。
我们再看最后这一首,『佛放大光明,化佛满其中,其光普照触,法界悉周遍』。这一首是这一段的总结,结得好。这个一结,这才真正显示出大圆满,究竟圆满。这个地方讲的佛,就本经来说,毗卢遮那如来,法身佛。法身佛的光明,是自性本具的般若光明,大光明。「化佛满其中」,在这个佛光里面,无量无边的化佛,我们讲佛的应化身,应化身里面也包括了报身,报身也是从法身里面变现出来的。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报身自受用,应化身他受用,所以三身是一体,一而三,三而一。我们常常用一个方式来拣别,法身是理体,报身是现相,报身是相,体相,应化身是作用;我们讲体相用,确确实实是一而三,三而一。法身的现象,称为报身;法身的德用,称为应化身。所以「化佛满其中」。在这个地方特别要留意的,这个「化佛」是不是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的,这样去体会,你就错了;随类化身。《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在《华严经》末后,五十三位善知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如来的化身,应化身。这五十三尊佛,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五十三位,出家的只有六位,其余全是在家。我们一定要明了,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希望同学,特别是学习大乘,要开智慧。
佛不但现有情身,你看看《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佛现什么身?白鹤、孔雀、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佛现畜生身,什么身都现。不但现这些有情(畜生叫有情),还现无情身。无情是什么?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云霞风霜,他都现。尽虚空遍法界,无不是毗卢遮那的化身。「满其中」,这一句话丝毫都不夸张,在在处处没有漏失,贵在我们能够领悟。我讲这个《华严经》,也说过很多遍,《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是我们现实的生活,现实世间的依正庄严,不是这个书本,你要是只看这个书本,那你就看得太狭小,你看错了。书本是说明书,真正的《大方广佛华严》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的依正庄严。我们凡夫迷失太久了,实在讲,这是我们性德全体的显现,哪有不显现的道理?一定显现。显现我们不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这叫迷惑。迷惑颠倒,不认识自己是迷惑;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颠倒。
「其光普照触」,哪一样不放光?毛孔放光,微尘放光,这是讲到最基本的;正报讲到毛孔,依报讲到微尘。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金刚经》说的一合相。一放光,那不就是所有一切物象统统放光?这个事情,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极乐世界依正都放光,华藏世界依正也放光,欲界天(忉利天以上的)、色界天依正也放光。依正放光明,这个事情不希奇,很普通的事情。什么人能看见?能够接触得到?心地清净的人见到了,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的人接触到。只要接触到,哪有不开智慧的道理!我们读《坛经》,实在讲,对於惠能大师非常羡慕。羡慕他什么?他在日用平常当中,生智慧,不生烦恼,这一点就叫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你看看他见五祖忍和尚,对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如果要遇到这些祖师大德,一定皱著眉头说「弟子心中常生烦恼」,这是事实。为什么他常生智慧?我们为什么会常生烦恼?我们违背了自性。说自性大家不好懂,换句话说,我们违背了自然的法则。
自性的性德,自然的法则。自然法则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虚伪,那自然的法则,真诚;没有染污,就是清净;没有高下,平等;没有迷惑,正觉;没有自私自利,慈悲。我们学佛这么多年,这是抓到一个纲领,我们修什么?依照这个纲领修。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范围非常广大,对我们自己至爱至敬的家亲眷属,对我们的冤家债主,对我们的仇敌,都是一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性德自然原则,本来就是这样的,起一念妄想分别执著就违背。这是我们修行,能不能契入华严境界?能不能得佛受用?关键在此地。我学佛,头一天见章嘉大师,以后我拜他做老师。第一天见面就教给我看破放下。看破是真正明白觉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虚伪,放下染污,放下不平,放下愚痴,放下自私,这些东西自性里头没有。自性里头没有的,统统要放下,恢复性德,这个性德就是佛光普照。
无论在哪里,「法界悉周遍」,不是这一个地球,不是一个太阳系,不是一个银河系,也不是一佛土,那我们前面念过了,也不是一个世界种,这个刹种。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种一切诸佛刹土依正庄严,我们都很容易融入。融入是一家人,一点点陌生感都没有。要学,学了马上就管用。这些年来我在海外,每到一个地方,很短的时间自自然然就融入那个社会。你们诸位想想,这与《华严经》有没有关系?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跟这么多人相处都这么好?没有别的,随顺自然法则,决定不违背自然法则。诸位同学也有很多人知道,在这个世间,也有很多人对我有误会的,甚至於很深的误会,有,是有,为什么有?没有接触。一接触,这误会就化解,就没有了。早年我在没有认识叶小文局长之前,中国宗教局统战部对我不了解,听一般人传说,也有误会。一见面之后,立刻就没有了。叶局长这是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时间,就把我们看成知心的朋友。这就说明误会是没有接触到,接触到就不会。没有接触到,这里讲的光没有照到;接触到的时候,「其光普照触」。心善行善,我们这个形象就善。做大事业的人,他看的人多,我们常讲见多识广。我们李老师也是这样,见的人多,一接触就了解,哪有欺瞒的?
早年我在台北,参加道安老法师主持的大专佛学讲座,老法师对我们晚辈非常爱护,邀我在他讲座里面担任总主讲,给我讲台机会,我有机会学习。有一天我去看他,见面之后,他就问我:净空法师,刚才有一个人,某居士到我这里来,他刚刚出去,你有没有看到他?看到,我认识他,跟他见过好几次面。老和尚说:他今天又来骗我。我也曾经听说,骗老和尚的钱。我就问老和尚:你给他没有?给他了。老和尚很可爱!那个居士不知道老和尚晓得,以为老和尚不知道,又上当了,又被骗了,老和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是给。我在道安法师那里,学到这一招,心地厚道。你来骗我,我也知道,我不拆穿你,总有一天你会觉悟,你会回头,这是慈悲心的摄受,德行的感召。这里面要有耐心,要有智慧,要有高度的善巧方便。我们知道老人慈悲,真的,摄受众生不舍一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糊涂。当然糊涂的也不少,像道安法师这样的人不糊涂,道安法师没有嫉妒心。很可惜,他老人家七十岁就往生,有不少行谊是我们后人的好榜样。
我们想一想,有没有这种心量?有没有这种慈悲?有没有能够容人过失?这个过失不是普通的过失,不但是对自己欺骗,而且自己确确实实直接受害,都不计较,难,太难太难。所以我常常想到,这个人要真正了解当时老和尚心情,一定是惭愧得痛哭流涕,忏悔业障,决定是一生再不敢犯过错。你要犯过错的话,你怎么对得起老和尚?像老和尚这种人,在今天的世界上,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吗?找不到第二个了。对於这样的大德之人,怎么忍心欺骗他?不忍心。真正遇到是道德之人,这是放光。
所以人与人之间,最贵、最重要的是接触,是要交往。中国古人常常说,政通人和,这一句话是对做官人说的。你怎样把你的政事办好,这个政事用今天的话来说,为人民服务的事,如何把这个功德做好?要通。为人民做事,你跟人民有隔阂,不往来,你怎么能把他事情办好?这个通要直接,不能间接。派个人去访问访问,去调查调查,不行,间接的,不是直接的。如果不善的人,他来蒙骗你;纵然是善人,有的时候智慧达不到,他见不到,他所见的、所听的,体会不到,认知不够透彻。一定要亲自去访问,亲自去了解,这里面才不至於造成误会。
这个道理,古圣先贤说的,千百年历史可以给我们做证明。虽然这是为从政人说的,实际上,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都不例外。我们这地方,这是一个佛陀教育协会,会长,董事会的这些领导人,对於这个学会里面的信徒、会员、义工,是不是常常亲自去访问?亲自去接触?如果常常接触,常常访问,常常在一起聚会,什么问题都没有,自自然然成就六和敬。六和敬是怎么样得来的?就是这么得来的,怎么样劝他?怎么样讲?怎么样教?很少接触,六和敬只是一个口号而已,不能落实。落实,务必常常往来,常常接触,特别是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佛门,同是佛门道场,许多道场不相往来。不往来的时间长了,就起了误会,就有了隔膜,甚至於对立,这是佛门的不幸,这是破坏佛教形象。怎么样化解问题?常常访问,常常往来。尤其道场里面都有一些法师,这些法师尽可能的抽出时间参与,不就化解了吗?非常重要。不亲自参与,许许多多的问题化解不了。
更重要的,宗教与宗教之间。我对於宗教与宗教之间的访问,我很重视,宗教与宗教之间的活动,最好是参与。前年,两千年的元旦跟圣诞节的平安夜,我在新加坡,我带我们全体的出家人,我们穿袍搭衣参加天主教大主教的弥撒,非常庄严,我们去了大概有五十个人的样子。他们的法事我们参加,我们的活动也请他们参加,宗教与宗教之间的隔阂就化解了。误会没有了,冲突没有了,确确实实像兄弟姊妹一样,欢聚一堂,无话不谈。
我们对别的宗教能做到,为什么对自己家里做不到?表兄弟能够相处得这么好,亲兄弟为什么处不好?没有诚意去做。至诚感通,只要有诚意,要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得佛光加持,遍法界虚空界,畅通无阻。关键还是在自己本身。《吕氏春秋・先己篇》里面有几句话说得非常好「凡事之本,必先治身」,跟儒家所说的一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他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佛家讲最初方便,现在人讲的是从哪里下手。从格物,跟佛法讲的完全一样,佛法讲从断烦恼,格物是烦恼。物格而后知至,格物致知。致知是什么?佛法讲的学法门,你看看四弘誓愿,头一个「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了之后,「法门无量誓愿学」。学法门就是儒家的致知,断烦恼是儒家的格物。世出世间的圣贤,中外的圣贤,没有见过面,没有通过信,他们所见所为的完全相同。儒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佛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仔细去观察、去体会,我们相信孔子也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在中国这个社会里面,用这样一个身分出现,就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们的理念方式,竟然是不谋而合。
格物致知之后,才能诚意,才能够正心。诚意正心就是佛法讲的菩提心,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讲菩提心的体,至诚心,诚意就是至诚心。那个正心是心起作用,正而不邪,跟我们三皈依里面,皈依三宝里头三皈,皈依法,法是正而不邪,一样的事情。所以都要从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入门。由此可知,烦恼习气要不能够降伏,《金刚经》上讲的「云何降伏其心」,因为那个心就是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你怎么样去降伏,才有门可入。烦恼习气不能降伏,没有门可入,找不到门,八万四千法门,一个门都找不到。果然把烦恼习气降伏住,控制住,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门路你都得到了,不是难事。
由此可知,「佛放大光明,法界悉周遍」,我们烦恼,妄想分别执著、烦恼习气要不放下,我们还是见不到。这个见不到,古人有个比喻,像白天阳光之下,不是太阳不照你,你偏偏打一把伞遮住,不让它照,这就没有法子。那一把伞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三把伞。佛光照你,可惜你不接受,你有遮盖,你不让它照,那有什么法子?不是佛菩萨不接触你,你不愿意跟他往来,你喜欢跟魔往来。魔是什么?杀盗淫妄、贪瞋痴慢,你喜欢这些东西。性德,自然的法则,跟这个恰恰相反,你没有办法回头,没有办法转过来。如果你要是不知道回头,不知道回转,那佛在经上说的老实话,你的前途是黑暗的,你的未来还是三途六道。几时回头,真的是几时得度,这个一般宗教里面,几时得救。你不肯回头,谁都帮不上忙,佛菩萨帮不上忙,神仙也帮不上忙。一定要自己回头,自己肯接受佛菩萨的智慧光明德能相好的加持。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