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八八讲)  2002/10/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88

诸位同学,请看「十海所管之海」,第七海,请看经文:

【诸佛子,彼积集宝香藏香水海外。】

这是第七海,第七海是『积集宝香藏香水海』,我们看它所管的九个海:

【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宝光明遍照。世界种,名无垢称庄严。】

我们看这个香水海,看它的名称略略的了解藏识里面含藏的种子习气。这是分类,即使分类,类别也的确是无量无边,这一类的名称叫『一切宝光明遍照』。那我们想多分都是过去生中修学大乘所落谢的种子,变现出相分,这就是『世界种,名无垢称庄严』,因善果也善。「一切」应当是包括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是一切。「一切宝光明」,宝是称性,起心动念跟性德都相应;与性德相应,我们知道当然生智慧,智慧一定是「遍照」法界。跟智慧一起起用的有德能,德能的光明,还有相好的光明,无一不是遍照法界。所以,变现的相分,这个世界种「无垢称庄严」,垢是烦恼、是习气,我们今天讲的污染。

现在讲污染,大家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为什么?污染太严重了,大都市里面的污染影响居民的健康。前几个星期有同学告诉我,他们从中国北方来,辽宁、沈阳附近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我们知道那一边是重工业所在处,这些年得肺癌的人非常多,原因是空气污染。这个地方如是,那我们就能够联想到,在现在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地区,大都会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但是空气的品质实在是不好,终年看不到蓝天白云,天空一片灰色。我们经历过不少的城市,这些城市在半个世纪之前不是这样的,天空确确实实是非常可爱,非常之美,哪里知道短短的五十年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我们也曾经听到科学家提出警告,地球上人为的污染,如果不能够有效的改进,科学家预测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类居住了。人类生在那个时代,健康会受到严重的损害,科学家的预测我们相信。但是我也曾经跟同学们说过,放心,五十年之后,空气污染比现在要加多少倍,人类还是会生存下去,什么道理?他自自然然产生抵抗力了。我们可以从实验室里头得到证明。什么实验室?农场。我们看农场里面这些农作品,病害虫很多,所以这些农夫用农药。他们告诉我,这个农药有效的期限只有六个月,六个月之后这些病害虫它有免疫的能力,现在这些农药对它没效。那怎么办?农药还要加重。所以农药不断的在研究发展,那些病害虫真的它有能力,它有抵抗力。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环境再污染,五十年之后的人他有免疫的能力。我们现在的人如果居住在那个环境肯定活不了,那个时候的人,住在那个环境跟我们现在一样。说老实话,我们今天这个空气品质,如果是一百年前那个时代的人,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受不了!一样的道理。

但是不管怎么样,总而言之,我们能够体会到,活在这个世间很辛苦!这是真的。环境的污染如何有效的控制?有效的防止,不再让它恶化?甚至於能把环境品质再恢复到正常?在佛法里头有这些理论,也有方法。非常可惜,这个社会大多数人不认识佛法、不了解佛法,而且还有误会,认为佛法是迷信。佛书从来没有意愿去接触,多么可惜!在佛门的弟子,说到这一点我们感到非常惭愧,佛弟子没有尽到责任,什么责任?弘扬佛法的责任,没尽到。要怎样弘扬?自己要依教奉行。我们明了,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法是这样介绍给我的。我们细心观察,老师讲的一点都不错。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当年在世天天讲学,天天教导大众,每天上课,弟子、学生认真的学习。道场,佛陀当年在世,什么是道场?凡是他上课的处所就是道场,旷野是道场,山林树下是道场,河流两岸水边是道场,没有一处不是道场;并没有像现代这些寺院庵堂宫殿式的建筑,没有!老师坐在这个地方,学生席地而坐围绕在周围,听老师教学。这里面不但说容许、欢迎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互相切磋琢磨,老师为大家解答疑难,真的是在上课,四十九年没休息,乐事!契入境界才晓得这个事情快乐,比做国王还快乐。所以释迦牟尼佛国王不做,教学。

我们中国古人也有这种话说的,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是人生一大快事。释迦牟尼佛喜欢从事於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在中国孔老夫子亦如是,都有辉煌的成就,学生当中确实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夫子,学生三千,三千弟子当中七十二贤人,有特殊成就的不少。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就更多了,特殊成就的,证阿罗汉果的、证十地果位的、证三贤果位的,多了!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法是教育,释迦牟尼佛一生是从事教学工作的。我们学佛就当学生,皈依是拜师,正式拜老师,拜老师之后要上课。佛法传到今天,只有这个空头的形式,实质的内容没有了。今天你要学佛,你在一个寺院庵堂行了拜师礼,接受三皈五戒,正式拜老师了。拜了之后,试问问你有没有上课?有没有在课堂学习?今天科学技术发达,物质文明比以往提高很多倍,讲堂的设备都提升到高科技的水平,不像从前在山林树下上课。有很舒适的讲堂,而且还有很多讲堂里面有冷暖气的设备,电气化的设备。有没有上课?我们有没有到课堂里面去学习?非常遗憾,许许多多寺院庵堂,法师不上课、不讲课,学生也不来学习,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我们能想像得到,释迦牟尼佛看了这个现象摇头叹气,佛法承传到今天,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一般社会大众对佛法产生误会,这是应当的,一点都不奇怪。

我在没有亲近方东美先生之前,我也是很深很深的误会,所以从来就不进佛门。只有在有亲戚朋友老人过世看到他们家里人请和尚、请道士来念经,这是佛教给我们的印象,世尊当年的行仪风范我们一无所知。我们对佛教的认识,是从方东美先生口中说出来的,才知道什么叫佛教,佛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明了之后生起恭敬心、生起向往心,这是了不起的觉正净的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我们发现、明白了,这才真正发心走这条路子,来光大觉正净的教学。皈依三宝,发愿做佛的好学生,向佛学习。佛在哪里?佛在经典里面,每天读诵、研究、学习。我们起心动念、思想言行与经典相应的,正确,要保持;与经典相违背的,自己要肯定我错了,佛没错。我一定要依照佛所教的改正过来,这叫修行!修改、修正!把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天天改,一生都改不尽。那怎么办?生生世世改。诸菩萨,菩萨是佛的学生,就是这样的,我们这样发心就叫菩萨。

「菩萨」是梵语,意思是觉悟的众生;还没有觉悟,凡夫。现在开始觉悟,开始觉悟就是菩萨,所以菩萨是佛的学生的称呼,佛弟子的称呼,这开始觉悟。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都称菩萨。玄奘大师翻菩萨为「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真正觉悟人,从什么地方观察?从他认真离垢,从这里看。他很认真远离染污,染污就是烦恼。四弘誓愿里面讲「烦恼无尽誓愿断」,他真在断烦恼上下功夫,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真在这里用功。烦恼习气很多、很重,常常起现行,这一起现行就知道,这个就很了不起。许许多多人天天起烦恼他不觉,他都以为是很正常的。佛弟子知道那是错误的,警觉到自己错误了,能够把烦恼习气成分降低,那就是功夫!觉悟、觉察到自己烦恼,这就是我们一般讲开悟了,这小悟。这一警觉马上就改,尽量把烦恼习气控制住,让自己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轻;烦恼轻相对的智慧就增长,一定道理。最初学很困难很困难,人要有决心、要有毅力,真干!这里面最重要的增上缘就是学习,天天上课、天天学习,这是缘分的关系。

所以《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世尊头一句就教导初学的人从明师受教。你要亲近一个善知识!这个善知识必定天天在教导你,不但言教,更重要是身教,他的思想、见解、言行,你细细观察他跟经教相应不相应?真善知识的标准就是经教,经教上讲的他真做到了。我们从最根本、最基础上来说,我常常劝勉同学的,我们要放下自私自利,你看看这个善知识还有没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肯定是有,但是怎么样?比一般人轻,从这里观察,这就很难得了。他确实有心、有愿,还有行动,帮助社会苦难众生,自己生活刻苦节俭、简单朴素,从这些地方去观察。也就是你要细心观察,他为社会、为别人的这个想法多,为自己的少。然后再长时间观察,他是真的还是做作的?还是装假的?这个假的不能持久,如果是装模作样、做作,那要是装了一辈子,那就是真的,那哪里是假的!

你从这些看他,他对於名闻利养,世间人拼命争,他很淡泊。有些时候好像他也接受,那你再微细去观察,他接受是为自己感觉得骄傲、感觉得荣耀,还是接受以这个方便来帮助社会、帮助众生?在这里看他的居心、看他的德行、看他的智慧,多方面去观察。我们常常勉励同学们,也勉励自己,我们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这些什么?佛经论上普遍教的!要是以印光法师教导我们的四句偈,他的范围比我所说的更广、更深!「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你观察这个,真学问,真实的德行!「信愿念佛,求生净土」,那不得了!祖师十六个字说尽了。佛法的精髓不出这十六个字,我们一生修学,这就是最好的标准。

我学佛的心得二十个字,可以跟印祖这十六个字相辅相成。我说前面这十个字是存心,修心;后面十个字,修行!心行与佛陀教诲相应,我们是真佛弟子,天天在干。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起心动念,念头才生就要观照,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不相应?相应的,这个念头是正念;不相应的,这个念头是邪念;转邪为正那就叫修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正行,我们的言行与这个不相应,这邪行,不是正行。我们先把标准找到,依这个标准,这个标准是诸佛如来的标准,依这个标准修正自己的邪念、邪行,把自己塑造跟佛陀一样,真正向佛陀学习。中国人社会上一般的术语,向佛陀看齐,就是向佛陀学习,这叫佛弟子。名实相应,真正要做到「无垢」。底下一个「称」,称性,称性才真正无垢,那是真正的庄严。再看第二句:

【次有香水海,名众宝华开敷。世界种,名虚空相。】

这一类的种习,种子、习气,名称『众宝华开敷』。「华」是表菩萨修学的课程,在佛法里面常讲六度万行,因地上所修的。换句话说,佛在一切经论当中所教导我们的理论与方法,我们在因地(这因地是做学生的时候)统统用这个字来做代表,它代表八万四千法门,代表无量法门。这些理论跟方法一一都与自性相应,一一都是自性流露出来的,称「宝」「众」是众多,不必说了,八万四千无量无边。「开敷」是什么?开敷是你学习有了可观的成绩,这个花不是含苞未放,盛开!你所修学的有很好的成绩表现。

变现的相分,这个『世界种』,这个大世界『虚空相』,「虚空相」那是真实智慧,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不好懂也不好讲。诸位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你就知道了。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讲经的大德都怕讲般若,为什么?讲得不好,很容易叫听众生起误会。江居士说得很好:又不能不讲。讲不容易,听当然就更困难了,不能把意思搞错。所以释迦牟尼佛讲般若,你看看他在什么时候?前面讲了二十年!「阿含」讲了十二年,「方等」讲了八年,二十年;有二十年的根基,这才开始跟你讲「般若」,讲「真空妙有」。真空跟妙有是一桩事情,如果空、有是两桩事情,这个我们好懂;空有是一,我们就迷惑了。有叫妙有,空叫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它是一不是二。妙有是从相上讲的,真空是从体上讲的;妙有是从所变、所现上讲的,真空是从能变、能现上讲的;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般若的真实义。果然明白了,你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个真相是非有非空;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空,那你的看法就正确了。

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真实相之后,宇宙人生的真相果然彻底明了了,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定的。换句话说,你再不会起心动念,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这什么境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那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可以欣赏、可以受用,你了解这些真相,真相是什么?「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看六百卷《大般若》,我得的结论,我的心得就这九个字。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但是这个话对初学的人来讲,那真的把他讲糊涂了,他怎么会懂!你看看世尊教学,前面二十年的基础,才给你讲这个宇宙人生真相。真相明了之后得大自在,所以,他不会再有妄想分别执著,为什么?他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还有什么妄想?还有什么分别执著?这个时候才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是随缘,决定没有丝毫攀缘的念头,身心清净,那个是自在解脱!佛法里面常讲的法身、般若、解脱,你统统都得到了。这个得到是自然的,经上常讲「法尔如是」,有没有起个念头?没有。起个念头,你没有得到,起个念头你还在迷,你没有悟。

真正觉悟的人在什么境界当中都不会起心动念,自性在观照!《般若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这个相是「虚空相」。什么人能见到?法身菩萨见到的,不是没有相,相确实有,但是这个相是虚空的,就是刚才我所说的,这个相是毕竟空、是无所有、是不可得。凡夫看错了,以为这个相是有,以为这个相是可以得到,这错了。所以生妄想分别执著,在一切现象里头患得患失,根本不知道事实真相。这个世界种里面的众生,我们想,肯定有不少人都能够知道真空妙有的事实真相。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看下面第三句:

【次有香水海,名吉祥幄遍照。世界种,名无碍光普庄严。】

这个『香水海』的名字里面有『幄』这个字,这个字是帷幄,像帐篷、像布幔这一类的。在古代、现代大的会场,我们还都能够见得到。『吉祥』,帷幄的作用是庄严,也是屏障。我们一般居住的房屋,现在里面都有窗帘,窗帘跟这个是一类的,那么作用,我们就能够想像而知,这是「吉祥幄」,著重在「吉祥」这两个字。吉祥是什么意思?我们应当要做的都做得很圆满,这称之为吉祥。所以古代对人的祝福,见到人的时候都称「吉祥」。这两个字的意思很好,实实在在讲,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敦伦尽分」,真正尽本分这是吉祥。也是常常提醒自己,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

所以祝福里面这个言词用意很深,一面祝福你,是一面提醒你,这是东方文化精神之所在。特别是在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讲表法,表法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譬如我们常常提醒同学的,我们见到「水」,供佛前面这杯水是最重要的,那是课堂上课。任何地方只要看到水,你就要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一样清净,表法。看到「树」就要想到,我这一生在这个世间有什么建树?树立!有什么建立?中国古人常常勉励人,人生在世应当要有所建树,不能够来这一趟白白来了、空过了。

建树,总的来说不外乎三方面,一个是立功,一个是立德,一个是立言(立言就是著作,流传给后世),这叫三不朽。你这一次到人间没有白来。没有机会立功、立德,你一定要懂得立言。这三桩事情,「德」是核心,你没有德哪来的功?你没有德哪来的言?所以道德是根本!世间这是好事,立功、立德、立言,好事!著相,世间法;离相就是佛法。真正佛菩萨也是一样,立功、立德、立言,心里头痕迹都不著;诸佛菩萨心地清净,痕迹都没有。你看他示现在这个世间,是不是树立道德的形象?功德的形象?立言是教化的形象?是,一点都没错,一天到晚尽心尽力在做,心地清净丝毫不染著,「无垢称庄严」!这个就是「吉祥幄遍照」

『世界种,名无碍光普庄严』,「无碍」就是《华严》上讲的四种无碍,讲到极处是「事事无碍」。到事事无碍,般若才发挥到极致。「普」是普遍虚空法界,这个「庄严」的影响无限的深远,佛法里头常常用两句话来形容,「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那才叫「普庄严」。这是吉祥之德,遍照寰宇。再看第四句:

【次有香水海,名栴檀树华。世界种,名普现十方旋。】

『栴檀树华』我们在这里看到「树」,树立,现在人讲建设;「树」是建设的意思。这是什么树?「栴檀树」,栴檀表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都在栴檀这个名字之中。「华」是表修德的殊胜效果,与性德相应。这些种习变现出的相分、形相,就是『普现十方旋』世界种,大世界!普现在十方。「旋」是回旋,回旋当然是讲教化,这个旋跟轮意思相同,轮是在转动,转动就是回旋,旋是个动相,它不是静止的。佛法里头常讲法轮常转,我们从这个地方意思就明显的透出来了。诸佛如来随顺众生阿赖耶识里面这个善根福德的种子,教化一切众生,以善巧方便把他阿赖耶识这个种子引发出来。它本来是含藏在阿赖耶识里头,佛给众生做增上缘,把你的阿赖耶识里面善根种子引发出来。再加强它、再加深它,它起作用,就能够帮助你伏断烦恼、帮助你破迷开悟、帮助你转凡成圣。再看下面第五句:

【次有香水海,名出生妙色宝。世界种,名胜幢周遍行。】

这个「行」实在讲也得念去声,念ㄏㄥˋ。『出生妙色宝』,实在讲就是「出生妙色」,这一类的种子;如果就事上来说,这是福德。佛法里面常讲众生有福,这个世间就会出生许许多多的珍宝;众生没有福,世间这些珍宝就隐没了。实在说,这个事情现代人不难懂。也许科学技术不断的在提升,将来这个七宝人工可以制造,人工可以制造黄金、可以制造白银、可以制造金刚钻。为什么?现在这些道理我们清楚了,这些七宝跟我们这些泥沙、石块的基本的物质是相同的,只是组成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如果我们把沙土、石块重新跟它排列,它就变成黄金,它就变成金刚钻。我们相信这个科学技术肯定有这么一天,人工做的七宝。

佛法里面讲这个七宝是自然的,自然的七宝它怎么会排列出来的?这是众生的福德感应,自自然然它产生变化。这是佛法里头常说的「依报随著正报转」,金银琉璃这些七宝是属於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什么?智慧、福德,那个不需要人工去改造,自自然然它产生变化,比人工制造的更纯;人工用方法来排列的时候,排不到自然的那么纯。所以我们在经典上读到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人思想善、心善、行为善,这个世间就「出生妙色宝」,是这么个道理。众生没有福,那些宝它的结构,方程式结构产生变化了,它变成泥沙、变成石头。它怎么个转变与正报有密切的关系,正报是什么?正报是思想、行为。我们看诸佛如来的报土,实报庄严土!一切诸佛的实报庄严土跟华藏、跟极乐没有两样,它怎么来的?自自然然「出生妙色宝」。佛的正报庄严,居住在报土的众生没有一个不是具足觉正净,这个世界里面的居民决定没有迷邪染,那他的依报环境,居住的国土自自然然统统都变成妙色宝。

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木花草都是珍宝,不是我们这个世间草本、木本,极乐世界找不到草本、木本,找不到这个东西;树木都是七宝的,美不胜收,那个宝真正叫如意!柔软。我们一般人讲,称心如意。金银琉璃非常细薄,可以做衣服的材料,跟我们世间这个不一样,我们实实在在讲无法想像、也无法形容。从这个地方来看,那个地方的居民福报多大!这个福报是行道积德所成就的,这个道德与性德相应。如果这个道德与性德不相应的,果报在人天,是六道里面享福,跟佛报土里面福报相似、接近。我们讲的是欲界天、色界天,跟如来报土相类似,而实际上呢?实际上是差很远,佛在《无量寿经》上有比较。这个就是断恶修善、积累功德,一个是没有离相,一个是完全离相;离相是功德,功德「出生妙色宝」。福德可以出生七宝,但是「妙色」这两个字讲不上了。

『世界种,名胜幢周遍行』,「胜」是殊胜。「幢」在这个地方的意思就很深,幢的相是高、明显。这个地方我们从前面香水海的名称,我们就晓得这个地方的「胜幢」是形容福报大、福报胜。殊胜的大福里面一定有慧,如果没有慧,这个福就不能称殊胜。「周遍」,周遍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无量无边众生懂得修大福德、大智慧,这我们常说福至心灵;灵知的心是智慧。再看下面这一节:

【次有香水海,名普生金刚华。世界种,名现不思议庄严。】

『普生金刚华』,「金刚华」是般若波罗蜜多,我们一看立刻就能够想到「金刚般若」「华」就是表的六度万行。这一类的种子是过去生中积累大乘般若的种习,属於这一类的。它变现的世界『现不思议庄严』,不思议的境界深广无际!证得法身本具的般若智慧。换句话说,这个时候菩萨生活在智慧之中,跟我们凡夫恰恰是一个对比,我们凡夫生活在烦恼之中,真的是苦不堪言。菩萨生活在智慧之中,只生智慧,「普生」,他不生烦恼,所以他的境界不可思议。这个境界多了,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包括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显示自性般若智慧,所以现不思议境界,这是真正庄严。「现不思议庄严」要是具体落实来讲就是《大方广佛华严》

你看看为什么我们肯定是这么一个境界?在《四十华严》经题里面,《四十华严》是我们这一部经最后的一品,八十卷里面叫「入法界品」《四十》经题说得详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你看看是不是「现不思议庄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清凉大师说这一句是「所入」,就是华严境界。怎么样「能入」?下面还有半句,「普贤菩萨行愿品」。那就是普贤菩萨行愿是能入,不思议解脱是所入,不思议解脱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怎样才能入《大方广佛华严》?那你要修普贤行愿,普贤行愿是什么?这一部《华严经》上所讲的就是普贤行愿。那讲得太多了,我们从哪里学起?普贤菩萨大慈大悲,他把全经所说的最后归纳成十个纲领,你好记,你才有下手之处。这十个纲领就叫做「普贤十愿」,或者佛门里也称它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是普贤菩萨修行的十个纲领。每一个纲领(或者我们说每一个科目,行,都能讲得通),无论从事、从理都是周遍法界,所以它「能入」

《华严》,我常常讲,心量小不行,怎么也入不进去。普贤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六道里面的众生如果要有这样大心量的凡夫,行,他也能入。所以《华严》在前面讲,这一部经的当机者里头有一位叫大心凡夫;这一条就是说明六道凡夫能入华严境界,但是他要具足大心才行。中国古人常讲量大福大,你没有大量不行。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学大心量。

中国过去祖师大德们真有智慧,不是一般凡夫,你只要看看他教导大众,佛法的教学结合高度的艺术,用这些艺术来表法。在中国,南宋之后几乎所有的佛教道场,不论这个道场大小,进山门你一定看到弥勒菩萨的造像,弥勒菩萨的像造什么样的型?造布袋和尚。为什么?那个表法非常明显,布袋和尚肚皮很大,确确实实非常明显的教导世间人肚量要大,对待一切人要欢喜,欢喜是什么?爱心的表现!古人题了八个字「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弥勒菩萨教人入佛门第一个要学的。他坐在佛教道场的大门口,面对著大门,你进来头一个看到他,你应当学他的量大,学他的笑面迎人。早年我在台湾的时候,台湾的社会提倡微笑运动,我听到的时候想到,我们佛门老早就提倡,差不多将近一千年了。我们把布袋和尚的像放在山门,那就是提倡微笑运动。对待任何一个人要满面笑容,亲切打招呼,这是佛教导我们的。心地清净平等,现不思议庄严!普贤菩萨。你看普贤菩萨修行十个纲领里头,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二个「称赞如来」,我们有没有学会?真学!这就是不思议解脱境界。再看下面这一句,第七句:

【次有香水海,名心王摩尼轮严饰。世界种,名示现无碍佛光明。】

『心王摩尼轮严饰』,「心王」是什么?八识,八识心王。「心王摩尼轮」,我们一定会想到这是过去生中修学法相唯识的种习,种子、习气,这是一类。这一类的种子,遇到缘起现行,它变现的世界种『示现无碍佛光明』。《华严》确确实实如方东美先生所说,他老人家当年把这个经介绍给我,我跟这个经也特别有缘分,特别欢喜,他说《华严》是佛学概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导的全部课程都在其中,概论,一法不漏。我们细心去体会,真的,世尊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或者一般所讲的无量法门都在其中,一法不漏。法相唯识在其中!何况中国法相唯识宗他们依据的经论有六部经十一部论,是他们主修的,这六部经里面有《华严经》。所以我说「心王摩尼轮严饰」是过去生中学习法相这一类的种子,学法相的种子。变现的世界种「示现无碍佛光明」,实在讲就是「佛华严」的境界!法门平等,殊途同归。再看底下一句:

【次有香水海,名积集宝璎珞。世界种,名净除疑。】

这一类的种子习气叫『积集宝璎珞』,「宝璎珞」都是比喻。我们看下面世界种就知道此地这个宝璎珞指的是什么?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变现的世界种『净除疑』,有疑就不清净。菩萨最大的障碍就是疑,断疑生信,有疑障碍了你的信心,你的信心不清净;信心不清净生烦恼,不生般若。你看《金刚经》上讲得多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不清净不生实相,生烦恼!那怎么办?必须要破疑生信。学教是一个好办法,好的方法太多太多了,不止这一种;持戒、修定都是好办法,积累功德。功德帮助你开悟,帮助你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破疑。末后我们再看第九句:

【次有香水海,名真珠轮普庄严。世界种,名诸佛愿所流。】

香水海、世界种名称都好。『真珠轮普庄严』,「真珠」是七宝里面之一,表性德;「轮」表法轮常转。合起来这就是称性的教诲,这是如来果地与法身菩萨才能做到。这一类的种子习气我们也有,一切众生我想统统都有。为什么?佛在《华严》《圆觉》里面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佛很少说,这个话说到究竟圆满、说到究竟真实。我们为什么会搞成这个样子?佛在经上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一下愈迷愈深,愈搞愈糟,搞成这种地步。跟你讲真话,本来成佛!所以我们迷失了自性,把自性变成阿赖耶,阿赖耶里头当然含藏著一切诸佛圆满功德种习。所以变现出来的『世界种,名诸佛愿所流』,一切诸佛的弘愿,总的归纳起来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四弘誓愿这一条最重要,我们天天念,有没有真的学到?看到这个众生还讨厌,不喜欢他,那你与这个愿完全相违背,我们学的是什么佛?与佛教诲完全不相应,那只有说学个糊涂佛,学个自私自利的佛。佛的心愿,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引导一切众生回头是岸。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