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六0讲) 2002/9/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60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四,帝青宝庄严海所持的二十层佛刹,请看第十二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一切宝庄严。佛号功德宝光明相。】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我们看三段,一起来讲: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坚固地。佛号美音最胜天。】
再上去一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普光善化。佛号大精进寂静慧。】
我们看这个三段,这个三段里面有『宝庄严』,有『功德宝光明相』,佛号里面所说的。第十三层『世界名坚固地』,佛号『美音最胜天』。「美音」是讲的法,「最胜天」是比喻。既然是诸佛世尊的德号,当然所表的都是性德。从名号当中体会无量无边的德能,德能总括起来讲不外乎三大类:智慧、德能、相好。「美音」是属於相好,『善化』是属於德能,『精进寂静慧』是智慧。
既然是我们自性本具的,现在失掉了,怎么失掉了?我这一问,同学们都明了,性德为妄想分别执著所盖覆,是这么失掉的。所以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为什么?真的失掉,永远不能恢复;这是迷失,只要觉悟就恢复。
早年老师给我们讲这些问题的时候,他老人家用灯做比喻,我们好懂。我们教室里面的电灯很明亮,如果上面把它盖上三层厚厚的障碍物,它的光一点都透不出来;三层就是三大类,妄想、分别、执著。去掉一层有一点光了,去掉两层光更亮了,三层都去掉,那光本来就是这样的。盖上三层障碍物使一点光都透不出来,它的光消失了没有?没有消失,还是那么样的明亮,它一丝毫障碍都没有。障碍什么?我们眼障碍了,我们的眼看不到这光,这个比喻好懂。
我们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就被妄想一重障碍,分别第二重障碍,执著第三重障碍。所以我们今天的德能,不能说性德没有透露,性德没有透露,我们眼何以能见?耳何以能听?意何以能知?还是自性本具德能透露出这么一毫光,哪一样不是性德?所以世尊在经上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六根能够起作用;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见闻觉知这个作用,这是性,自性起用。自性起用这个里面带了迷,透过这三重障碍起的作用,是迷而不觉,把性德扭曲了。就如同我们眼睛戴上眼镜,如果我们戴上黑的眼镜、红的眼镜、绿的眼镜或者是蓝的眼镜,同时戴这么多眼镜,我们看外面的色相扭曲了。时间久了,误以为这个色相就是这样的,其实完全错误。你把眼镜全部都拿掉,你才看到事实真相,才能够恢复性德,所以不断烦恼怎么行!
妄想,无明烦恼;分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我们是这三样东西盖覆了本性。我们今天看一切诸佛的德号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现在也没有失掉,但是不起作用。要知道不起作用的原因就是三重障碍,或者三大类的障碍。学佛没有别的,就是要学怎样恢复自己的德能。像诸佛菩萨在九法界示现一样,他所示现的无一不是随顺性德,决定不随顺烦恼,不随顺妄想,不随顺分别执著。一切诸佛菩萨作斯示现,我们要明了,做给我们看。我们在这个境界里头要知道怎样学习,怎样集结一切功德。
怎样修坚固不坏地?佛经里面有一部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金刚是比喻,比喻般若坚固不坏。我们看了这个世界的名称,就知道这个世界的居民人人有智慧。他怎么会有智慧?没有别的,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就是真智慧;要是随顺自己的妄想习气,那就是真的没有智慧。
九界众生,尤其是六道凡夫,佛经里面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起心动念是随顺烦恼习气,无不是罪。我初学佛的时候,读这些经文,实在讲,心里面并不以为然:佛说的话没错,是不是说得太过分了一点?说得太严重了一点?到后来经念得多了,听多了,才不疑惑了,知道佛讲的话句句是真实话,一点都不过分。如果佛有丝毫过分的语句,那就造口业了。《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这讲不通!「如」是讲的就是一点都不过分,完全跟事实一样,不增不减叫「如语」。我们不以为然是烦恼覆心,没有佛的智慧。佛看得清楚,我们看得模糊,这个里面有很深的误会存在。幸好对老师总是尊重,不敢毁谤,心里有疑不敢毁谤,少造罪过。如果不以为然就随便批评,那这个罪过就造重了。所以「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真的,一点不假。
以我们凡夫的知见来测度圣人的境界,哪有不犯过的道里!老人教导那个话有道理,你不明了可以存疑,不能批评;存疑之后,你要求解,要求断疑生信。求解断疑有时候不是短时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们从古大德修行的过程当中来看,比比皆是。所以没有耐心怎么能成就?不但要有耐心,还要虚心、恭敬心,这些都是凡夫开悟的增上缘。你不能虚心,自以为是,永远不能开悟。不能够谦卑,贡高自负,这个人没有开悟的指望。
凡是功夫得力,无论是世出世间的学问,功夫得力的人都非常谦虚恭敬。你看《了凡四训》,袁了凡每一次去参加考试,他对於他的朋友、同学,哪个人能考中,哪个人不能考中,真的是料事如神,他能看得出来。但是他自己好像有两、三次参加考试没有考中,他不灰心,回家认真努力的再求进步,过个两、三年,有考试再去参加。同伴的同学,哪一个人考中都被他预料到,所以就有人问他:你这个猜、预料怎么那么准确?他就讲同学当中某个人恭敬谦虚。
实学,真实的学问,肯定落实在你的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形象之中,真学问!了凡先生五十多岁才考中进士。他懂得这些道理,他知道因果报应,懂得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为什么?那个进士的功名命里头没有,他命里面只到秀才,举人都没有。古时候科举时代,进士、举人、秀才也是三个学位。最低的学位,秀才;比秀才高一级的学位是举人,举人算是功名了;进士,最高的学位。像现在的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
但是古时候这三个学位里面,德行摆在第一。《四训》里面讲得好,参加考试你能不能考中,命!不是学。有很多学问非常好的没考中;那个并不怎么样的,他考中了,命里头有功名。你的命里头没有功名,了凡先生命里头没有功名,云谷禅师告诉他,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造!他在云谷禅师座下,学会了改造命运的理论与方法,他以后写出来教给他的儿子,这《四训》就是改造命运的理论跟方法,只要依这个去做很有效。
但是诸位要知道,这是世间法,可以取得世间的聪明智慧、名闻利养,世间人确确实实是如是的希求。圣贤人教给你理论方法,确实能满你的愿望,但这个不究竟;只要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不能超越十法界,不究竟。真正究竟法,不但超越六道,一定要超越十法界,那是真实究竟法门。
《了凡四训》帮助哪些人?帮助求世间功名富贵的人。求取世间功名富贵有正确的理论与方法,有求必应。真正有觉悟的人不干这个事情,真正有觉悟的人,他肯定是求往生净土。他把轮回、生死看透了,这个讲看破了,看破而后能放下,一心学佛。学成之后再回来,叫倒驾慈航,来帮助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觉悟的众生,这大慈大悲!这个思想不是世间人的思想,世间人都是迷而不觉,没这个思想;这个思想就是觉悟的思想,这个思想并不消极,自度而后度他。
成就,善导大师的话「总在遇缘不同」,他遇的缘殊胜,他一生就成就。殊胜缘中第一个是遇到善知识,好老师,这是我们这一生学习成败的关键。老师善教,学生善学,师资道合,这个关系超过父子。我这个话听得懂的人不多,为什么不多?你没有经历过,父子关系是你经历过的,这种师生关系你没有经历过。现在的学校,老师跟学生没有什么感情,跟古时候那个师徒的情义不一样。
我这一生在学校读书的时代,正是遇到中国跟日本人打仗,我们这些学生,难民!到处逃亡,国家把我们收集起来,请老师,办学校,我们在后方能够安居读书。同学大概百分之八十都离开父母,只有当地那些同学他们有家,我们学生很羡慕。我们的家就是学校,父母兄长就是老师,老师确确实实做到了父母兄长的责任,对学生照顾无微不至。所以我们一生提到老师没有不尊敬,没有不感激!学校是个大家庭,同学像兄弟姊妹一样,有这一分情义在。现在学校没有了,现在学校变成商店,从前学校里是家庭。商店里面是老板跟主顾,最好的关系为朋友,怎么比也不能比上一家人,这个机缘恐怕往后也很难再有了。
我们对一切人深厚的感情、恩情,从小父母教,上学的时候老师教导,老师做出来,我们亲身感受的。以后遇到佛法,正好这是学佛的良好条件。在这样的时代,世风日下而没有被染污,固然佛法有功;在学佛之前,家庭、学校教导那个功也不能没,那是根。
所以我劝导初学的同学们,为什么那么样重视《弟子规》?没有人懂得。《弟子规》是根本的根本,这个里面简简单单的几条都做不到,其他全部都是空的,都是假的。你长得再好,像一棵树一样,花开得再好看,你仔细一看根烂掉了,没根,那我们晓得这花是假花,不是真的。这个花寿命短促,几天就枯死了,比不上在土地里生根长的花卉。纵然开得不好,它年年开花,活的,不是死的。修行学佛亦复如是。所以没有根,佛家常讲「善根」,大多数人的善根,善与不善混杂,肯定是善少不善的多。不能说没有善根,善根不多,不善的根很多,这个就造成修学上的障碍,造成困难。
所以,善友就是善知识、老师教导我们,第一个主修的科目「断恶修善」,头一个科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这里学起,从这个地方扎根。真正扎根,虽然我们年龄已经三十、四十,还是从《弟子规》上扎根。每天念个一、两遍,不要很长的时间,几分钟就念完了。念的时候反省,这一条我做到了没有?一天能够做两次反省,真正这样做,我相信有半年的时间,你这个根扎下去了;你的仪表风度不知不觉改变了,气质不一样了。
为什么一个学佛的人,学了十几、二十年了,气质一点都没有改,跟没学佛的时候还是一样。甚至於变得什么?贪瞋痴慢愈来愈严重,迷惑颠倒愈来愈严重,这个事情不是小事。如果不知道改进,年岁稍微大一点会得痴呆症。老人痴呆症是怎么得的?就从这儿得的,这是病根。
所以圣学有好处,至少让你清心寡欲,自在快乐,健康长寿,我们讲现前的利益,这是真实的利益。地位高、财富多那是假的,如果你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的富贵纵然有,你不能享受。尤其我们看到今天的社会,富贵人有,仔细观察,他不是真富贵。为什么?他不快乐,他的心地忧虑、牵挂、烦恼太多太多,身体精神压力太重,每一天睡觉睡得不安稳,这就很可怜。晚上睡得很晚,工作太多,早晨又要早起,闹钟闹醒,没有一天说是睡觉自自然然醒过来的,很难得有那么一天。甚至於许许多多富贵人每天要吃安眠药,不吃安眠药他不能睡眠,你说这个多痛苦。安眠药天天吃有副作用,十几、二十年下来,身体负担不了,提前走了,这正是因果里面所讲的「禄尽人亡」。你虽然有寿命,你的福报享尽了,其实享得很辛苦,不是很快乐。
我们读读古人的文章、诗词歌赋,有很多文豪都是做官的,他还有闲情逸致游山玩水,做诗、做词、做文章。由这些地方来观察,他政治清明,简而不烦,他很快乐。现在人做官为什么做得那么辛苦?这里头有大道理在,有很深的学问,你自己好好的去参究,你才会真正明了。古人做官为人民服务,不做贪官,退休之后两袖清风。许许多多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这些名人,退休之后生活很清苦,虽然有很高地位,地方人士都尊敬,尊敬他是一个清官,尊敬他是一个好人。他确确实实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解决许多困难问题,为地方造福,道理就在此地。如果还为自己名利享受,那就是贪官,就不是一个好官。贪官历史上留骂名,子孙感到耻辱,到社会上:这是某某人的后人。你说看了多难过。
学佛,非常难得,许多人放弃功名出家修道。释迦牟尼佛放弃王位,安世高也是放弃王位。安世高在汉朝那个时候安息国的王太子,「安」是国家的名号,不是他自己的姓。像玄奘大师到印度留学,人家称唐玄奘,他不是姓唐,他是唐国人。我们在「安世高大师传记」里面看到,他父亲死了,他继承王位,不到半年,他把王位让给他叔叔,他出家学佛了。跟中国很有缘,所以到中国来传法。早期翻经法师他算是第一位,翻的东西多,翻得好,多半都是意译,我们现在很欢喜读安世高的译本。他的成就超过他做国王太多太多了,这真正聪明人,能下这样的决心,选择一个不朽的事业。「安息」是今天的伊朗,唐朝时候叫波斯,现在的伊朗。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佛的名号里面,我们从这里头学东西。
第十四层这个世界「善化」,「普光善化」,普是平等,光是智慧。平等的智慧,善巧方便教化众生,都是显示这个世界佛陀教学非常兴旺、非常普遍。佛跟大家做榜样,做示范,「精进寂静」。「精进」是破懈怠,这个国土里面的同学没有懈怠懒散的;「寂静」是心地清净,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著,「寂静慧」!佛用这个做为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上面一层,第十五层佛刹: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善守护庄严行。佛号见者生欢喜。】
这个世界好,我们知道名实相副。从世界名称上来看,很像我们现在许多国家地方政府,都大力的在提倡环保,环保是『守护』,『庄严』可以说为大自然的环境。但是「守护」上面加了个『善』字,「善」字好!
觉悟的人知道,「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我们依靠生存的环境、世界。这个环境里面有物质,有人事,除自己之外,一切人都是我们的环境,人事环境;山河大地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是从心想生,都是随心所转。心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境界转心这个生活很苦;心转境界,你就得大自在。无论什么环境,善人恶人、顺境逆境,你都得大自在。为什么?你能转境界,你不被境界所转,真功夫!这个人就叫菩萨、就叫佛。
我们要怎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不被境界所转?别人能学得到,我为什么学不到?学到了,「善守护庄严行」,「庄严行」就是戒律、威仪。戒律、威仪决定不是轨范一个人的。戒律、威仪是什么?明心见性的人,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是这样的,自自然然不加丝毫勉强,性德流露。你把它记录下来就叫做戒律,就叫做威仪,哪里是学来的?
但是对於没有明心见性的凡夫来讲,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性德完全相违背。违背性德的思想行为就是造业,每一天所造的、所积累的是罪业。怎么样把这个罪业消除?向佛菩萨看齐,学佛菩萨的行谊,那就是我们讲要持戒。所以戒律、威仪,我们一定要认清楚它的本质是性德的自然流露,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祖师大德制定这个东西来约束我们的。你要这样想,你想错了,这个想法就是罪业。
学佛最要紧的是放下自己的习气烦恼,随顺性德。我们没有见性,不知道什么叫性德,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就是性德,佛菩萨的表现就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认知,我们持戒学佛就会很快乐,绝对不会有丝毫压迫感,好像戒律在约束我,不是的。我随顺性德比什么都快乐,所以戒叫清凉!你没有契入境界,你感受不到。远离烦躁,现在人讲压力,完全没有压力;无论是在精神上、在肉体上完全放松,跟大自然融合成一体,他怎么不长寿?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在这个世间一切为众生、为佛法,你说多自在,没有得失。
世间人的烦恼,百分之八、九十在患得患失,他放不下。明白的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没有得失,你说多自在!所以,不是不能超凡入圣,问题就在你有没有看破,有没有放下。怎样才能看破?要读经,要听教,多读多听。看破是明白觉悟!真正觉悟之后,你一定会放下,不再把六道轮回的包袱背在身上。这一放下就过佛菩萨的生活,过真正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善守护」。
所以,今天我们讲环保,我常常讲很不容易收到效果。原因在哪里?不知道环保的根在哪里。我们只知道环境被染污。环境为什么被染污?我们的心被染污,我们的思想被污染,我们的见解被污染,我们的生理被污染。没有人想到要保护这一个层面,没想到。想到要保护的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是随著自己心来转的,所以佛法常常讲,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我们的环境就清净。
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被污染,佛菩萨住的环境清净,没有污染。为什么没有污染?他的身心清净,他的身心没有污染,他居住的环境怎么会被污染?佛菩萨跟我们排排坐,坐在一起,我们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凡夫生活是五浊恶世,佛菩萨的环境是清净世界,经上讲的纯一清净,不相同!佛菩萨到阿鼻地狱去教化众生,他还是住他纯一清净,没改变;他心没被污染,思想见解没被污染,纯一清净。这个就是古德讲的「譬如清珠投入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什么是清珠?佛菩萨是清珠,示现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就是投入浊水;我们这个世间人见到佛菩萨,接受他的教诲,我们的心又恢复清净了。
心清净,身清净,我们境界也清净了,就是这么回事情。这个我们要重视,知道怎样修行,知道怎样保护自己,自己要知道珍重。我们常常嘱咐别人:你要注重保养,你要珍重。这个话在佛法里面讲,意思很深很深。你要珍重保养你自己的清净心,你要防止一切染污。最严重的染污就是你的冤家债主在你耳边挑拨是非,那个染污是非常严重。你不知道善护,你要遭遇到许许多多的灾难。所以读这一段经文,我们知道怎样自爱,怎样自重。
『佛号见者生欢喜』,我们要学。每一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见到我们,会不会生欢喜心?为什么不生欢喜心?我们这个面孔很难看,怎么能生得了欢喜心?我们的言语很粗暴,行为也粗鲁,教人厌恶,不能教众生欢喜。我们想想要怎样才真正能像佛一样,让一切人见到都生欢喜心,连树木花草都生欢喜心。没有别的,还是这一句老话,你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见者哪有不生欢喜心的道理!首先,我们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迎人。
我不对别人笑,人家会对我笑?我板著面孔,人家会对我笑,哪有这个道理?我不是真诚的爱护别人,别人怎么会爱我?因果报应,一报还一报,这是真理,决定没差错。佛家教学非常重视,为什么?这是接引众生。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这个要从南宋以来,大概八百多年,中国的寺院进山门第一个建筑是天王殿,天王殿是护法神,「守护庄严行」。这个大殿当中都供奉布袋和尚,诸位想想什么意思?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我们都称他弥勒佛,当来下生的一尊佛,现在在兜率天。他应化在世间,无论对什么人都满面笑容,对善人笑咪咪,欢欢喜喜;对恶人也是笑咪咪,欢欢喜喜。所以没有人讨厌他,各个人见他欢喜,这在佛法里叫「布施欢喜」。
怎么能教人欢喜?你能把欢喜布施给别人,让别人都能够分享你这一分的欢喜。这个欢喜不是从外面来的刺激,从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一丝毫虚伪没有,真诚的;一丝毫染污没有,清净的;一丝毫贡高我慢没有,平等的。布袋和尚天天布施,时时刻刻布施,真的布施一切众生。不但布施一切人一切物,刚才说连花草树木,世间所有一切在他眼目当中没有不欢喜的,这多快乐,我们应当学习。
对於一切众生、一切有情众生,见佛性,在形象上学著见性;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在形象里头学著见法性,就欢喜了。性,永恒的;性,不变的;性,真常的。常常这样练习,常常作如是观,时间久了,不知不觉自己跟境界融合成一体,契入了。我们一般修学的人,为什么达不到这个境界?他常常断,那也算是不错了。最怕的是什么?讲经的时候听到点头;出了讲堂,忘掉了,根本没有去做!那你哪一辈子才能入境界?学了觉得有道理,我们马上就落实,我就干,才能得到真实享受。再看上面一层,第十六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栴檀宝华藏。佛号甚深不可动智慧光遍照。】
『世界名栴檀宝华藏』,「栴檀」,大家都晓得,宝香。我们中国人讲的檀香,不是真正的檀香;真正栴檀香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了。为什么?人没有福报,这些珍宝都褪色了。随著人心转,宝树、宝香都变成普通的木材,香味都没有了。古时候有许许多多的木材,现在这个世间找不到了,真的起了变化。古时候金银七宝很多,人心纯善。我们从历史里面记载,古代的帝王对於臣民,这个臣民对国家、对民族有重大贡献,帝王常常赏赐,赏赐什么?黄金千镒、黄金万两。你就晓得那个时候的黄金多;哪里像现在,现在赏赐是开一张支票给你。钞票是纸钱,纸钱在中国是鬼用的,人哪有用纸钱的道理?现在都用纸钱。甚至於到今天,支票只看到了数字,其他的什么都见不到,愈来愈假了。我们要能够看清楚,要能看破,要觉悟!
好在学佛,这真正得到幸福、快乐、自在。心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体,身跟刹土众生合而为一。中国古人讲的「天人合一」,这个天是大自然,人跟大自然融合成一体,这个快乐。这是觉悟人的境界,他跟我们凡夫确实不一样。
佛的德号『甚深不可动』,这一句讲的是定功。在大乘经里面,佛常讲「性定」,自性本定。《大佛顶经》里面称之为「首楞严大定」;在《华严经》里面我们读到的「师子奋迅大定」,都是「甚深不可动」。
『智慧光遍照』,自性本定自然放光,定生智慧。所以智慧不是从外头学得来的,是你自己心里面生出来的。佛法教人持戒,为什么?戒能帮助你得定,因戒得定;定到一定的深度就现智慧,因定开慧。我们求的是求智慧,智慧现前,世出世间所有一切问题都解决了,都得到正常的解决,如理如法的解决。
昨天我看到悟平法师给我从网路上节录下来的新闻,「美国政府评估,如果对伊拉克开战,时间大概是两个月,费用要花两千亿美元」。我们如果是消弭冲突,促进和平,这两千亿美元如果能够布施给阿拉伯国家,我想阿拉伯的人民对美国一定非常欢喜尊重,一定能够听美国人的忠告。我们和平,我们不要打仗,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杀人的武器统统销毁。我们应当做利益社会、利益民生的这些发明。科学技术可以造福社会人民,也可以毁灭社会文明,为什么我们不走正面的,要走负面的?这个事情在一念之差。一念想通了,替别人著想,那就是正面的;念念为自己想,这自私的,往往就产生了过失。
中国古人常讲「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局多半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旁观的人他没有利害,所以他看得很清楚,看得很公平。尤其是布施得大福报,财布施得大财富;战争化解了,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彼此两方面都得大利益。很可惜,没有人去化解,没有人去调停。
「遍照」,这两个字好。「众生无边誓愿度」,佛用什么度化众生?用甚深的定力,用真实广大的智慧。定是德,道德智慧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再看下面第十七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现种种色相海。佛号普放不思议胜义王光明。】
这个世界多采多姿,种种色相美不胜收,就像我们这个经的经题一样。我们这个经题,梵文原本里面是「杂华庄严」,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杂华」把「杂」省掉、略去,取个「华」字;「庄严」把「庄」省掉,取个「严」字,《华严经》,它的原名是《杂华庄严经》,杂华就是『种种色相海』。这个世界美不胜收,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智慧、有德能、又有福报,所以有这样好的居住学习的环境。
我们再看佛的德号『普放』,这是讲放光,放光是 「普放」,既然是普放,佛光当然是遍虚空法界。这个光的名称叫『不思议胜义王光明』,我们著重在「胜义」。什么是胜义?胜是殊胜,佛法里面讲「了义」。尤其是佛陀在般涅盘之前,留给后世的学生们宝贵的教训叫「四依法」。
四依法里头有一句「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个对於我们后学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开示。什么叫了义?我们选修的法门,修学的目标要定在成佛,这才是了义;我只希望这一生我能做个菩萨、做个罗汉就满足了,这不是了义。一定要证得究竟圆满的果报,这个话说得不错,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办得到?那你就要仔细看清楚了,这个方法、这条路我肯定走得通,我一定办得到,这对我来讲了义;如果想一想,这些法门我这一生肯定做不到,做不到就是不了义。所以了义不了义不在法上,法是平等的。记住!《般若经》上讲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了义不了义是从哪里?是从我自己根性上讲的,我的能力上讲的。
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今天《无量寿经》的本子有五种原译本,有三种会集本,有一种节校本彭际清的,总共九种本子在。我选择哪个本子?对我来讲我是了义,我选择的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为什么?这个本子文字言简意赅,不生涩也不艰难,我能看得懂,我能得受用。五种原译本不错,里面有些地方很深,我看不懂,看不懂我有疑惑,疑惑就造成障碍。我选这个本子自然有道理在,契我的机。有人反对,我也明了,他反对应该的。为什么?这个会集本不契他的机。九个本子,不是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欢喜选哪个本子,你就依照这个本子修学,你一定成就,我绝不勉强你一定要学我选的本子,我没有这个意思。
佛法从来不勉强一个人,从来不限制一个人,佛法是开放的,佛法是自由的,这是我们对释迦牟尼佛最敬佩的地方。佛所制定的戒律,决不是戒别人的;我学佛,我跟他学,戒律是戒我的,与别人不相干。我出家,他也出家;我持戒,他不持戒,他不持戒与我不相干。各人修各人的,我不敢轻慢他,也许他境界比我高,他持戒还比我清净,我看不出来。形迹上他不持戒,心地上他清净,清净心是「道共戒」,那我怎么能知道?我怎么能比得上他?
所以戒律有定共戒,有道共戒。这些大修行人不拘形迹、不拘小节,像大家都熟知的济公长老、金山活佛。我们一般持戒的人,学戒律的人都说他是佛门败类,破坏佛教形象,哪里知道人家是圣人!人家戒律真清净,心地在这个世间确确实实一尘不染。我们戒律很严格,严持戒律,实际上处处都染著,怎么能跟别人相比?如果你要轻视别人,瞧不起人,自己造罪业。凡圣境界确实不相同。
所以依了义,我们懂得契合自己根性,自己在这一生当中选择这个法门,决定成无上道,这个法门对我是了义。一切诸佛如来所有的教学,我们要能肯定就教我一个人。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为我们的示现,修行人、学生就他一个,他没有同伴、没有同学。为什么?有同学就很难成就。为什么?你跟我同学,我们两个差不多,圆满的诚敬心破坏了。
善财童子知道菩提道上,学生只有我一个,凡夫只有我一个;除了我之外,所有一切有情无情、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的化身,眼目当中各个都是佛菩萨。善人是佛菩萨示现的,恶人也是佛菩萨示现的,所以善财童子的恭敬心没有差别,平等的恭敬、真诚的恭敬。他知道都是佛菩萨在表演,表演给我看的。表演恶的形象是来教我,我有没有恶?有没有恶念?有没有恶行?有,赶快改;没有,要勉励,不能有。佛菩萨示现善人、顺境,我们看到了,马上要反省,这个善我有没有?如果有,善要保持、要增长;如果没有,没有赶快学。都在教我。
我这个学生生活在哪里?我的周围,四方、四维上下全是佛菩萨,我是生活在佛菩萨周围当中,你看多幸福!他怎么会不成就?全是佛菩萨,连花草树木都是佛菩萨示现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他才能做到。不是这样的思想,这个见解,他怎么能做到?所以真正学佛人没有跟自己对立的,都是比自己高。哪一天我们有这个思想,恭喜你!你在菩提道上,已经有资格修「普贤行」了。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