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五三讲)  2002/9/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53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这二十层世界,第十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无量庄严。佛号普眼法界幢。】

这个世界想必也是纯一清净。有世界的名号『无量庄严』,「庄严」是我们世间一般人所讲的真善美慧,这个才是真正的庄严。「庄严」这个名称上加「无量」,那就是不可思议了,肯定是诸佛如来的报土,也肯定是纯一清净。世界是果报,果一定有因,种善因得善果,「无量庄严」,这个果报当然是无量功德所成就的。由此可知,这个世界的人有智慧、有善根、有福德,知道修积功德。

我们读到这样的名号,首先要想到自己,断恶修善不能不做。你要是问,为什么要断恶修善?这里面有大利益!有无比殊胜的果报,无论是依报、是正报都能够得无量庄严。圆满落实这样殊胜的果报,一定要随顺性德、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舍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这才能够办得到。

佛的德号『普眼法界幢』,「普眼」这里面包含著智慧、清净、平等、慈悲,看人、看事、看物。佛陀他的境界无不是尽法界虚空界,跟我们凡夫起心动念确实不一样。《华严》的好处,认真修学不难体会得到,那就是这样的句子不断的在重复,用意是不断的在提醒我们自己。佛总是希望我们自己快快回头、快快的觉悟,把自己的境界向佛陀果地上的目标大幅度的提升,这是佛对一切众生的期望;换句话说,希望你们大家快快成佛。所以「普眼」的境界是尽法界虚空界。「幢」,高显之意。我们应当要学习。再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普光宝庄严。佛号胜智大商主。】

这个名号里面含义很深。『商主』,我们今天讲的企业家,「大商主」!这个大商主的德号『胜智』。由此可知,我们这个世间的人,我们细心观察中国外国,哪一个人不想发财?哪一个人对财富设立一个限度?我们只听到一般人讲,钱财愈多愈好!那个贪求的心理无有厌足,殊不知财富最大的,无过於诸佛如来。学佛为什么?学佛是为做大商主,是为发大财。这个说法,我看很契现在众生的根机。你不是要发财吗?学佛就发财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门里面没有妄语,佛门里头没有戏论,戏论就是我们一般讲开玩笑的话,佛门里头没有。真的教你发财,你的财富无量无边。

这个世界叫『普光宝庄严』,「宝」是表财富,「普光」跟佛德号里头的「胜智」相应。没有真实智慧,你的财宝从哪里来?跟诸位说,性德没有现前的时候,财宝是修得的;明心见性之后,财宝是称性的。称性是真的,那个财宝无量无边,永远享受不尽,遍法界虚空界。像世尊在「往生经」里面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真的是「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什么,你所想的就来了;不需要用了,不需要用就没有了,无需要储藏。一切享受随念现前,这是真财宝,这是自性本来具足的。

再告诉诸位,一切众生平等的,没有说哪个有哪个没有,哪个多哪个少,没这回事情,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得大智慧,要得大福报,到哪里去求?佛门里面去求。佛门里面的课程,比我们世间大学丰富得太多了,全世界的大学集合起来,都比不上佛教里面的课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不要说《大藏经》,单单说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古人说这部经典是佛学概论。所谓概论就是整个佛法内容的简介,你看这里头多么丰富,真的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不止八万法门,确确实实是无量法门。

那个无量我们一般人无法想像,细读《华严》,我常讲,你才能略知一二。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本子是略本的《华严经》,还不是下本,下本《华严》有十万颂,比我们现在的经典的分量还要多一倍。非常可惜,这一部经太大,流传到今天遗失很多,所以今天留下来的是残缺的本子。这个残缺的本子不是现在,现在几乎没有了,原本没有了。晋、唐时代,《华严》传到中国,是个残缺不完整的本子,我们在这个里面已经看到这样的丰富了;完整的本子,可想而知,世出世间的学问都在其中。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来,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示现的身分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商人里头有菩萨,工人里面有菩萨,学生里头有菩萨,儿童里头有菩萨,老人里头也有菩萨,有缘的人遇到了。佛门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遇得到?有缘就遇到了。我有没有缘?那要问自己,你是不是真的想学佛?果然真的想学佛,你就有缘,有缘你肯定遇到,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不是真学佛,阳奉阴违,你遇不到佛菩萨,纵然遇到了也等於没有遇到。为什么?你没有恭敬心。

世出世间求学、求道,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讲得很多,要从「诚敬」当中学。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你学佛有几分诚敬之心,你能得多少利益,肯定是成正比例的,这真的不是假的,你不妨试试看!所以,古人常说尊师重道。「我对老师很恭敬!」那是你自以为很恭敬了,那是你的恭敬标准,不是一般教学里头的标准,你自己认为很恭敬了。世出世法教学里面的标准是什么?什么叫恭敬?恭敬的样子是什么?依教奉行。你看佛经,佛经最后,经文最后一句「信受奉行」「依教奉行」,那是尊师重道的落实,尊师重道的形象。

老师教导我的不记得,老师教导我的不能正确理解,老师教导不能够百分之百的奉行,假的不是真的。老师晓不晓得?晓得。老师有智慧,不糊涂!但是怎么样?装糊涂。古人有所谓难得糊涂,那个难得糊涂是什么?装糊涂,不是真糊涂。为什么要装糊涂?他不能教,你没有诚意,结个善缘就好了!你不肯学,老师何必认真,不会认真的,结个欢喜缘。只有学习的人他非常认真,这个老师就不能装糊涂了,要认真教学。

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李老师教导我们,这个学生有一分诚意(学习的诚意),老师教他一分。为什么不多教他?多教他他不能接受,他不能吸收,白费力气;他要多少给他多少,他满足了。那个学生有十分诚意,老师不能够给他九分。为什么?给他九分对不起他,要给他十分。这是好老师!随机施教,随顺著众生的根机来教导学生。

所以一个真正善知识,你看到他的学生很多,学生里面将来有几个能成就的?那就不多了,可能有一、两个,也可能有三、四个。我们从历史上来看,这一代一代学派里面的传人,往往只有几个人,单传的很多。你想想,他当年教学的时候,学生一定很多,为什么到之后能够传道的人那么少?原因不是别的,学生是不是认真肯学;换句话说,凑热闹的多,认真学习的人不多。认真学习,对老师教诲百分之百的服从,这是好学生。这个学生,老师一定不能够舍弃他,一定要认真教导他,不认真教导他,老师对不起他,他真的想学。师资之道,这个缘分很难得,自古以来,所谓是可遇不可求。

一个好老师,他念念当中就是找一个传人。俗话里面讲传宗接代,儒家所讲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佛门也是如此,他非常留意传人。什么人能传法?德行第一,其次好学。具足这两个条件,在佛法里面讲这个人叫「法器」,他有能力传授如来大法。德行要用佛家术语来讲是严持戒律、纯净纯善,这是德行;加上好学,对於道学锲而不舍,「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法器!老师遇到了,这是宝!后继有人,全心全力的帮助这个学生,希望这个学生的成就超过自己,真正老师,后来居上。为什么?社会在进化,进化不是单纯的,非常复杂。

我们处的现代这个社会,比上一代就复杂多了。那我们想到,我们底下一代,再过二、三十年,这个社会比现在的社会又要复杂很多,传人要没有大的德行,要没有真的学问,他应付不了。所以我们帮助学人,帮助他提升,一定要超过自己,知道他将来应付的社会比我复杂,他教化的众生比我困难。这是在最近这一个世纪,历史当中可以证明,所以我们给年轻人要常常勉励他。好学的人真的要比我们这一代更聪明,更有智慧,更有眼光;前面讲的「普眼」,他会看、他会听、他善学。才能成就殊胜的智慧,坚定的德行,累积大福报,才能够像大商主一样,遍施一切苦难众生。再看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华王。佛号月光幢。】

这一段经文好懂,这个世界名叫『华王』。「华」在佛门代表修德,四摄六度、六度万行,佛在经论里面常常用花来比喻。佛弟子不能不供养佛像,无论在什么时候,不能离开佛像,见到佛像如同见到真佛。供佛像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报恩,知恩报恩。这样殊胜的法门,无与伦比的学问,是佛传下来的,今天我们有缘接触到,我们要想到最初说法的这个老师「本师释迦牟尼佛」,时时刻刻想到他。他老人家教导我们,一定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本师教导我们的,我们听话,这是真报佛恩。所以我们供养佛像,多半供养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就想到本师教我来拜阿弥陀佛,人不能忘本。佛对我们的教诲要常常记住,教我们修因,教我们修六度万行。六度这是纲领,万行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的细节,大大小小的事情,起心动念都能与这六个修学纲领相应,这叫修行,真修。

所以我们供佛像,佛像前面有一些供养具,供养具里面,香花是最普遍的。供花什么意思?是不是给佛菩萨欣赏的?那就错了,不是给佛菩萨欣赏的。供养我们自己一定要懂得,供养具是提醒我们自己精进不懈!见到花,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花表修因,提醒我们要修善因。我们供果,果也不是给佛菩萨吃的,提醒我们自己,花是善因,果是善果,种善因得善果,表这个意思。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戒定慧是真香,性德之香,让你看到燃香或者闻到香的气味,就想到我自己要修戒定慧,是这么个意思。但是一切供养具里头最重要的是供水,供水最好用玻璃杯,透明的。现在有很多同学用水晶的杯子,好,非常好,小杯子供这一杯水,透明的。水代表什么?代表心,清净平等觉。看到水,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不起波浪,要像水一样清净。所以不可以供茶,茶有颜色,污染不清净,要供水。都是表法的,都是提醒我们自己的。

佛堂里面这些供具,就像课堂里面上课一样,学了之后,你要会用。用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看到了花,立刻就提醒,我有没有在修六度万行?看到果,不管在哪里,你就想到菩提涅盘的果报,我们真的学到东西了。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花,或者是人家做的,现在做的假花很多,一般穿的衣服,衣服上绣的花这个也常见,只要是看到花,我们就知道要修四摄六度。看到水,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水就要想到清净平等。绝对不是只是在供佛那个地方才是表法的,那你这样学佛你是学呆了,你学了不会用;学到会用的时候是六尘说法。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这个世界六尘何尝不说法?六尘说法没人懂,所以就不说六尘说法了。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人人都懂,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法不是在提醒你,不是在帮助你觉悟!「华王」「王」是取自在的意思,你一定要契入六尘说法的境界,你才会得修行自在。「华王」是修行自在。

『佛号月光幢』,「月光」是智慧,表智慧的。日光跟月光、灯光都是表智慧的,月光智慧里头有清凉的意思。智慧真的是清凉的,里面没有烦躁;心里面还有烦躁,你没有智慧。为什么?烦躁是业障,障碍你的智慧,不但障碍智慧,也障碍你的福德。所以业障一定要拔除。谁能拔除?只有自己。佛菩萨再慈悲、再大的智慧、再大的神通,没有办法把你的业障拔除,这桩事情我们要明了。如果诸佛菩萨有能力把我们的业障拔除,诸位想想看,我们还要修行吗?不需要了。佛菩萨要不把我的业障拔除,他就不慈悲了,对不对?这桩事情佛菩萨没有能力,业障是自己造的,一定要自己拔除。佛帮助我们,只是在理论上、方法上提供给我们,为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佛对一切众生的加持,我们通常讲帮助,只能帮助到信解,行证是自己的事情,这个不是佛菩萨的事情了。

大乘经上常讲「开、示、悟、入」《法华经》上说的。佛对众生能够办得到的是开示,悟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佛善於开示,学生要善能悟入,这就师资道合;老师虽然善於开示,学生不能悟入,这个开示白讲了。但是诸佛菩萨、善知识说法,绝对没有白讲的道理,听众里头一定有一个当机者,至少有一个。佛菩萨、善友的开示是对这一个人,其余的那些人是旁听的,旁听能不能悟入,不重要,当机这个人重要。如果没有当机,佛菩萨就不说法,没对象,说了有什么意思,白说了。所以你看看佛说的这一切经,这一切经里头必定有当机者,叫当机众,主要佛对他说的。世尊每一次说法,要没有当机众,佛来说法,没这回事情,一切经里头找不到这个例子。

诸位今天要问我了,我在这个地方跟大家一起学习《华严经》,当机众在哪里?我告诉诸位同学,当机众是我自己。我自己在学习,我在此地做出我自己学习的心得报告,用我的学习心得,供养遍法界虚空界有缘的众生,所以我学得很高兴,我跟大家报告得也非常高兴。如果没有对象,那是另外一个境界了,这个同学们你们无法想像。经论里头义趣无量无边,名号里头「幢」也是高显之意,高是高超,显是明显。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看二十层世界里面的第十三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离垢藏。佛号清净觉。】

世界的名号跟前面第八层很接近,第八层世界名叫「无垢网」,这第十三层叫『离垢藏』,名称都好!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世界最低限度,居住在这个世界里面的众生见思烦恼肯定是断了,前面跟诸位报告了,是阿罗汉的世界。此地讲的是「离垢藏」,意思更深、更广,想必这个世界是菩萨世界。经文不具足,如果具足,我们可能在这个地方又看见「纯一清净」,因为纯一清净才真正是离垢藏。

『佛号清净觉』,这个名号跟阿弥陀佛的名号非常接近,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阿弥陀佛还有个名号,世尊曾经叫著阿难尊者,你想不想见清净平等觉佛。「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号,另外一个德号。此地「清净觉」,清净哪有不平等的道理!他这个名号跟阿弥陀佛很相同。所以我猜想,这一段经文如果具足,一定有「纯一清净」,是净土不是秽土。净土的人有福,秽土的人没有福报。秽土里面的人所谓有福报,实在讲,是他的苦暂时停而已,苦没有断,暂停、暂止、暂时不起作用,觉得有一点乐,这个乐是从苦中来的。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诸位细心想想,我们一餐饭没吃,感觉到饿,饿就很苦,苦是真的,乐是假的。三餐饮食,古人讲得好,是治我们饿病的,所以古人把饮食看作药石,治病的。治什么病?治饿病。休息、睡眠也是治病的,什么病?疲倦是病。一身都是病,你以为这身体很健康?三天不给饭给你吃,不给水给你喝,看你健康不健康。我们从这些地方才真正体会得世尊所说的「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身是无常的、是危脆的,很脆弱!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

聪明人「借假修真」,这个身体是假的,所有一切境界是假的。六根、六尘、六识幻化的虚空世界,假相!《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是真的。借假修真,这是聪明人,这是有智慧的人,这个人这一生没有白过。但是真正聪明人,抓住这个短暂的时光认真去修真,实在不多。我们觉悟了,真正发心真干了,那就是不多里面的一个,很可贵!

从哪个地方学起?我们常讲,从随顺佛陀教诲做起。佛的教诲很多,只要选一门,不要搞太多。太多怎么样?太多,你的时间、精力分散了,你收不到效果。贵,贵在「一门深入」。中国古人求学,都讲到「教之道,贵以专」。教学的道理是什么?专为贵。学道更是如此,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自得心开,开悟了。悟后,广学多闻,四弘誓愿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是悟后的事情;没有悟之前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诸位要晓得一门深入是断烦恼。烦恼要靠什么断?这个一定要懂得,定,伏烦恼;慧,断烦恼。

戒定慧三学断烦恼,戒学是把烦恼控制住、压住不让它起现行;定,定是伏住,很自然的伏住,它不起作用;到慧就把烦恼转变成菩提,并不是烦恼真的没有,真的没有了,菩提也就没有了。「烦恼即菩提」,智慧开了,转烦恼为菩提,烦恼没有了,菩提现前了,是这么回事情。我们迷了,把自性的菩提转变成烦恼;现在觉悟了,把烦恼又转变成菩提,就这么回事情。

所以学佛的人不要怕烦恼,要知道转烦恼,转烦恼要靠戒定慧。清净平等觉就是戒定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觉是慧。所以这个名号里头具足了三学、具足了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这个名号里头真的具足大圆满,这是离垢藏所成就的。佛的德号跟世界的名号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我们要在这个里面学习。

实在讲,学佛的同学,哪一个不想认真学习?哪一个人不想成就?为什么学得这么困难,学了这么多年,连个消息都没有,於是许许多多人(今人如是,古人也不例外),怎么样?看了好像没消息,失望了、灰心了、退转了,多的是,太多太多了。怎样功夫才能得力?这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一个课题,我们没有办法突破我们学习的这个关口。所以多少年来、几十年来,甚至於学到老,境界没有办法提升,菩提道上真的是寸步难进。我们讲求进步,但是一步都没有办法踏进去,这给我们学习的人带来很大的苦恼。到底障碍在哪里?古大德常常教我,章嘉大师以前常教我,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原因、障碍的原因找出来,把这个因素消除,那我们不就是有进步了,你要肯去找!

根本的障碍,第一个障碍是什么?我执、我见!《金刚经》上讲的我相、我见,这是真正障碍。这个话讲得不好懂,不但初学不懂,老修也很难懂;你要真正懂得,这个结就解开了。所以我在讲席上,我换一个名词来讲,希望大家好懂一点,但是我讲的这个名词,跟佛经上讲的我相、我见是类似,但实际上差距很大。我讲是什么?自私。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要不断掉,菩提道上寸步难行,你肯定不得其门而入,没法子入门。怎样才能入门?要把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放弃。怎么个放弃法?你要懂得做一个转变。六道凡夫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到自己的利益,这是我相、我见的根。真正觉悟的人,就在这个地方开始,他觉悟了。

觉悟之后怎样?起心动念为别人想,不再为自己想了。我们常讲利害得失、吉凶祸福,绝对不想自己的利害得失,不想自己的吉凶祸福,想别人的。起心动念为别人想、为众生想,想的范围愈来愈大。大到什么?起心动念都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的吉凶祸福想,为一切刹土的利害得失想。

不为自己想就是「无住」,为一切刹土众生想就是「生心」,转过来了;这一转,转凡成圣,虽不是大圣,小圣,总是圣了。小乘里头初果须陀洹,大乘里面初信位的菩萨,不是凡夫了。从这个地方转,一定要转!你要不转,你这一生虽然遇到佛法,得不到受用,没有分。所以要知道转,要转得快、要转得彻底。凡是初学的人转了,很容易又退转、又退回来了,所以进进退退,不知道要进退多少次才能稳住。稳住就是不退了,真的起心动念不再为自己想,自己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随缘自在了,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利害得失,自己这个时候得受用!

早年方东美先生给我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最高的享受。所以佛法常常讲,诸位同学也都耳熟,「无我」则入门,有我就入不了门。不但大乘门入不了,小乘门也入不了,小乘也是无我才入门。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是例外的,唯一的一个例外的,就是净土法门叫「带业往生」,品位不高。

但是我们知道净宗带业,最低限度你要能把我执、我见伏住才能往生,伏不住不能往生。所以它不要断,修学其他的法门要断;断难,伏容易。所以修学其他法门,得定还不能够出三界,得定是你把烦恼伏住,你没断,一定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成就了,你超越了。你想多难!然后再回头来看净宗,你才晓得这叫「易行道」「易」也不是我们想像当中那么容易,就是伏烦恼就能往生,不能够伏烦恼不能往生。

伏烦恼的功夫在什么时候做?现在就要做。不是说「等我命终的时候,我再来伏」。到那个时候怕来不及了,功夫在平常做,就在现前做。我为什么伏不住?伏不住是你没放下。你要真想伏住,万缘放下,世出世法都不动心。有,好;没有,也好。绝对不会说是有了欢喜,没有了生烦恼,那你是六道,六道的心、六道的业、六道的习气,你统统具足,都在!你怎么能够离开六道?你怎么能够往生净土?有与没有总不挂心,一切随缘,这个多自在。

所以要知道清净平等觉可贵,清净平等觉是真正的宝,我们要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假的,一场空!《般若经》上讲的「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的一点都不错。我们再看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光明。佛号一切智虚空灯。】

《华严》从头读到这些地方,这些名号表法的意思,我们一看大概都能够懂得它的意思。『宝光明』,「宝」是性德,佛经里面就事相上来讲,常常讲的七宝,七宝是举个比喻,无量珍宝,表自性无量的德能。德能起用,自利利他,就是「光明」的意思。

『佛号一切智虚空灯』,这不是普通的灯,普通的灯很小,这个灯大。这个地方讲的「一切智」就是「一切种智」。如果你要不会看,看到一切智,一切智是阿罗汉证的,那不是佛。阿罗汉证的是「一切智」,菩萨所证得的是「道种智」,如来果地上证得的究竟圆满叫「一切种智」。这些名词术语前面都已经说过了,不再讲了。所以一看佛的名号里头一切智是一切种智,究竟圆满的智慧,起作用是「虚空灯」,那是一切种智的遍照虚空法界,用一个灯来做比喻,「灯」比喻的照,智照。「虚空」是讲他的境界,讲他的范围,照遍了虚空法界。我们听到佛的名号应当发愿,愿同如来。

在我们现前的境界,要怎么样修?我们举例来说,今天我们的修学,一定要从「净业三福」做起,从这个地方奠定我们的根基。「孝养父母」,我们孝养这个念头、这个思想、这个心要遍虚空法界,这我们就学佛了。我的能力做不到,没有关系,我的心做到了,我确实是这个心,这是真因。能力做不到,我现在还被烦恼覆盖,我烦恼还没有断掉,但是我的心量已经有了。有这样的心量断烦恼容易,你的烦恼肯定一年比一年轻,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为什么?心量大了。谚语也说量大福大!你没有这个心量怎么行?孝养父母,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是我父母,这话不是我说的,佛在《菩萨戒经》里头讲的「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头一句「孝养父母」,我们要有这个心量。

第二句「奉事师长」,师长是老师,我们对於老师的尊敬,对於老师的奉事。哪是我们的老师?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未来诸佛,未来诸佛就是师长,我要奉事。我们修净业三福,有没有这个心量?佛把这两句摆在最前面,这两句是佛心,是佛的境界。我们学佛的人,看这两句看不懂,孝养父母,就想到我生身父母,你看这范围多小;奉事师长,就想到自己的老师,没有想到佛在经上常常讲的,可见得我们很健忘。「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要把净业三福前面这两句要跟佛这个教诲相应,我们对一切众生孝顺心、奉事心,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一切诸佛如来如是,一切法身菩萨如是。我们要是如是,那我们跟法身菩萨靠近了,这是学大乘,这是真学佛,真佛弟子。

往下很简单、很容易了,「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轻而易举的事情,佛只要提一提就行了。为什么?你的心量大,哪有不爱父母、不敬老师的道理!爱父母、敬老师具体的表现,就是「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用什么来孝养父母?用十善业道来孝养父母。我用什么奉事师长?我用十善业道奉事师长。我要是做不到,不孝父母;我要是做不到,我不敬师长。

你们想想看,净业三福这头一条不简单!它是大乘,不是小乘,它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今天修这个法门,我们是未来佛,我们在修成佛的正因,心量要不能够等虚空法界那怎么行?事相上随分随力,佛说都是圆满功德。

从这个基础上再往上提升,「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也不难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觉正净相应,那就是「受持三皈」;换句话说,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受持三皈的人。「具足众戒」,这个戒是广义的。怎么个讲法?世尊对我们一切的教诫,我们要遵守。教诫都在经论里头,你只要学一个法门,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佛陀的教诫,从「如是我闻」「信受奉行」句句都是;要是从戒律事相上来讲,《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里面讲的是五戒十善,是广义的、是大乘的,这就行了。

「威仪」是礼节,我们现在讲形象,足以给现代众生做榜样的;所以,威仪、戒律都是活的,都不是死的。学佛最怕是死在经文上,从前李老师讲,念书食而不化,变成书呆子;学佛要是死在经文上,不能灵活的应用在生活上,就变成佛呆子。佛呆子不能成佛,书呆子不能成圣成贤。

所以读书、学经教最贵的是开悟,老师对我们的开示,我们要有能力悟入。「悟」是说真的明白了;「入」是什么?落实在自己生活上,做到了。你没有做到,你不能入佛境界;入佛境界是你真正做到了,那个功德利益很殊胜,只有你自己知道。这是真正入佛门了,前面是基础。前面第一条那个基础是大乘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你要没有这个标准不能称为大乘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

末后提升,「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真的前面两句做到了,后面的轻而易举,佛给我们提示修学的纲领。所以修学大乘,尤其是学《华严》,古人常讲「不学《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不学《华严》,不知道拓开心量之可贵。心量一定要拓开,起心动念能够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应,念念都能想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众生,你们想想,这个思想,这样的见解,不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吗?「宝光明」世界,「一切智虚空灯」如来德号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再看看上面一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出生宝璎珞。佛号诸度福海相光明。】

这个世界的名号也很好,『出生宝璎珞』,不像我们这个世界名字叫「堪忍」,堪忍的意思是「你真能受得了?」『佛号诸度福海相光明』,「诸度」就是讲的六度、十度。六度、十度是菩萨修行的纲领,每一度里头所包含的境界都是无量无边,就像前面讲的虚空法界一样。布施的心遍虚空法界,布施的行遍虚空法界,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持戒的心行,忍辱的心行,乃至於禅定、般若的心行,无一不是遍虚空法界的。果报不可思议!

「福海相光明」这都是讲的果德,「诸度」是修德。性修不二,因圆果满,如来的果地。我们不能修圆满的因,怎么能得圆满的果报?圆满的因怎么修?在心上修。事上修,怎么能修得圆满?不可能。心上!譬如说布施,你看看《了凡四训》里面讲的,有一个女孩子在寺庙里面布施两文钱,她那个功德是圆满的,心地真诚,一丝毫求回报的心都没有。我布施希望我得福报,带有条件的,附带条件的;布施无条件的,恭恭敬敬、欢欢喜喜得大福报。以后做了王妃,傲慢心起来了,再到寺庙布施黄金千两,福报小。为什么?没有那种真诚。

所以圆满的福报是从心,如果真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布施一文钱的功德都是遍虚空尽法界。懂得这个道理,然后这个「诸度福海相光明」统统现前了,这个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大经里头,我们这个经里面讲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统统现前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